首页 > 问渠哪得清如许相思的古诗文 >

问渠哪得清如许相思的古诗文

关于问渠哪得清如许相思的古诗文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问渠哪得清如许相思的古诗文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问渠哪得清如许相思的古诗文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问渠哪得清如许相思的古诗文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问渠哪得清如许相思的古诗文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问渠哪得清如许相思的古诗文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问渠哪得清如许相思的古诗文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问渠哪得清如许相思的古诗文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问渠哪得清如许相思的古诗文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问渠哪得清如许相思的古诗文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问渠哪得清如许相思的古诗文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阅读全文]...
  • 问渠那得清如许的下一句诗句

  • 知识,学*,文学
  • 问渠那得清如许的下一句诗句

      出自宋代朱熹的《观书有感·其一》,你们知道问渠那得清如许的下一句是什么吗?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问渠那得清如许的下一句诗句内容,欢迎阅读。

      问渠那得清如许的下一句是:

      为有源头活水来。

      原句是: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意思是:

      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

      这句话出自朱熹的`《观书有感二首·其一》,原文如下: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诗词翻译】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打开,清澈明净,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浮动。

      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

      【诗词鉴赏】

      朱熹《观书有感》是一首说理诗。从字面上看好像是一首风景之作,实际上说的是读书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这首诗包含着隽永的意味和深刻的哲理,富于启发而又历久常新,寄托着诗人对读书人的殷切希望。读书需要求异求新,诗作以源头活水比喻学*要不断读书,不断从读书中汲取新的营养才能有日新月异的进步。学生在读书时要克服浮躁情绪,才能使自己的内心清澈如池水。源头活水不断,池水才能清澈见底映照出蓝天云影,人只有经常开卷阅读才能滋润心灵焕发神采。半亩大的池塘像明镜一样,映照着来回闪动的天光云影。要问这池塘怎么这样清澈?原来有活水不断从源头流来啊!以源头活水比喻读书学*,要坚持开卷不断汲取新知,才能有日新月异的进步,诗的寓意多么深刻!

      诗人以景喻理,形象而又深刻,巧妙地表达了一种微妙的而又令人愉悦的读书感受。这首诗所表现的读书有所领悟时的那种灵气流动、思路明畅、精神愉悦活泼而自得自在的境界,正是作者作为一位大学问家的切身的读书感受。诗人在作品中所表达的感受虽然仅就读书而言,却寓意深刻,内涵丰富,可以做广泛的理解。特别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表面是写水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才“清如许”,实则预示人要心灵澄明,就得不断认真读书,不断求新求异,不断获取新知,才能达到至高的境界。

      【作者简介】

      朱熹(1130.9.15~1200.4.23) 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考亭先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 汉族,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人。19岁进士及第,曾任荆湖南路安抚使,仕至宝文阁待制。为政期间,申敕令,惩奸吏,治绩显赫。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阅读全文]...
  •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出自南宋诗人朱熹的《观书有感二首》

      其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其二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赏析

      从题目看,这两首是谈观书体会的,意在讲道理,发议论。弄不好,很可能写成“语录讲义之押韵者”。但作者写的却是诗,因为是从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捕捉了形象,让形象本身来说话。

      第一首诗是抒发读书体会的哲理诗,描绘事物本身感性的形象时,又蕴涵了理性的东西。“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半亩的“方塘”不算大,只有半亩地的一个方方的池塘,但它像一面镜子那样地澄澈明净,“一鉴”的“鉴”,就是“镜”,照人的镜子,“镜”和“鉴”是一个意思。“半亩方塘”像一面镜子那样打开了。“半亩方塘”虽然不算大,但它却像一面镜子那样地澄澈明净,“天光云影”都被它反映出来了。闪耀浮动,情态毕见。作为一种景物的描写,这也可以说是写得十分生动的。这两句展现的形象本身就能给人以美感,能使人心情澄净,心胸开阔。这一种感性的形象本身,它还蕴涵着一种理性的东西。很明显的一点是,“半亩方塘”里边的水很深、很清,所以它能够反映“天光云影”;反之,如果很浅、很污浊,它就不能反映,或者是不能准确地反映。

      诗人正是抓住了这一点作进一步的挖掘,写出了颇有哲理的三、四两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问渠”的“渠”,不是“一渠水”的“渠”,它相当于“它”的意思,这里是指方塘。“问渠”就是“问它”。在这个地方“它”指代的是“方塘”。诗人并没有说“方塘”有多深,第三句诗里边突出了一个“清”字,“清”就已经包含了“深”。因为塘水如果没有一定的深度的话,即使很“清”也反映不出“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情态。诗人抓住了塘水“深”而且“清”,就能反映“天光云影”的特点。但是到此诗人并没有结束,他进一步地提出了一个问题。“问”那个“方塘”“那得清如许?”问它为什么这么“清”,能够反映出“天光云影”来。而这个问题孤立地看这个“方塘”的本身没有法子来回答。诗人于是放开了眼界,从远处看,终于,他看到了“方塘”的“源头”,找到了答案。就因为“方塘”不是无源之水,而是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给它输送了“活水”。这个“方塘”由于有“源头活水”的不断输入,所以它永不枯竭,永不陈腐,永不污浊,永远“深”而且“清”。“清”得不仅能反映出“天光云影”,而且能反映出“天光”和“云影”“共徘徊”这么一种细致的情态。这就是这一首小诗所展现的形象和它的思想意义。

      第二首诗也是借助形象说理的诗。它以泛舟为例,让读者去体会与学*有关的道理。“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其中的“蒙冲”也写作“艨艟”。因为“昨夜”下了大雨,“江边春水”,万溪千流,滚滚滔滔,汇入大江,所以本来搁浅的“蒙冲巨舰”,就如羽毛般那浮了起来。“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说往日舟大水浅,众人使劲推船,也是白费力气,而此时春水猛涨,巨舰却自由自在地飘行在水流中。诗中突出春水的重要,所蕴含的客观意义是强调艺术灵感的勃发,足以使得艺术创作流畅自如;也可以理解为创作艺术要基本功夫到家,则熟能生巧,驾驭自如。这首诗很可能是作者苦思某个问题,经过学*忽然有了心得后写下来的。

[阅读全文]...
  • 相思古诗词王维(相思古诗注释及译文)

  • 相思
  • 唐代大诗人王维文采斐然,以五言诗见长,多写山水田园。王维还是一位杰出的画家和音乐家。少年王维初入长安,卓越的才华世家贵族们瞩目,常常邀请他到宅第中参加聚会,歧王李范就是最为欣赏王维的一位王爷。

    歧王李范雅好音乐,曾任太常卿,主管宫廷中的礼乐部门。在乐工伶人中,有一位非常出色的歌唱家,就是李龟年。李龟年歌声美妙,博得了贵族们的青睐。他还擅长弹琴和打羯鼓,被后世誉为“乐圣”。李龟年也不忘奋发读书,刻苦学*,因此能写得一手好诗。于是在歧王府里,年轻的王维与李龟年相遇了,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情。

    王维曾写过一首流传甚广的佳作赠予李龟年,就是著名的《相思》,又叫《江上赠李龟年》,创作年代大约是天宝年间。《相思》一出现,就受到宫中乐工的喜爱,乐工为它谱曲,广为传唱。

    相思

    【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借吟咏红豆来寄托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唐诗中常把红豆与相思之情联系在一起,而“相思”不限于男女之间的爱情,也包括朋友之间相互思念的含义。

    “红豆生南国”,红豆是一种生长在南方的植物,种子质地坚硬,色泽红润,能较长时间地保持红艳的颜色。传说古代一位男子被征入伍,后来与男子一同被征的人都纷纷返回家乡,唯独不见男子归来,他的妻子在树下哭泣不止,最终死于树下,化为红豆。于是人们就把红豆称为“相思子”。

    其实在王维诗中的红豆,不一定就是“相思子”,还有可能是“赤豆”或者“海红豆”,它们也都有红亮的种子,而且还不像相思子一样带有毒性。不管是哪一种红豆,都代表着对友人的想念。

    “春来发几枝?”,诗人发出一个疑问,相思红豆到了春天会发出多少枝新芽?想来春天里植物生长旺盛,红豆一定会长出很多枝枝杈杈,到了结出果实的时候,希望友人能多采下一些,因为红豆最能代表相思之意。这些话听起来很像是对朋友的一种嘱咐,希望朋友也不要忘记自己,“多采撷”寓意相思的红豆代表着两个人之间的绵长的情谊,令人难以忘怀。

    王维与李龟年都是当时技艺精湛的音乐家,他们之间更多的惺惺相惜,无关风月。王维能够遇见李龟年本身就是一种幸运,所以他很珍惜这样的友情,想来李龟年也是非常珍惜王维这位朋友的。

    安史之乱(755—763)爆发后,李龟年流落江南,靠卖艺为生,总免不了被当地的官员请到府中献唱。李龟年在湘中采访使宴*上,他唱了这首《相思》,又唱了一首王维的《伊州歌》,“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馀。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唱完之后,李龟年突然晕倒在地,失去知觉,因为左耳还尚存一些温暖,他的妻子没有忍心将他埋葬,四天之后李龟年苏醒过来,但是不久之后还是去世了。

    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是大唐由盛转衰的一个标志,社会动荡,国力衰退,人们流离失所,生活惨淡。安史之乱*息后,社会秩序也没有恢复到以前的状态。大历五年(770)在长沙一带的杜甫偶遇李龟年,两人回想起当年在长安频繁相见的情景,感慨万千。于是杜甫写下了《江南逢李龟年》。

    江南逢李龟年

    【唐】杜甫

    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这是杜甫绝句中最有情韵、最富含蕴的一篇,也是杜甫生前所作的最后一首诗。写完这首诗不久,杜甫就离开了人世。

    王维和杜甫是唐代极负盛名的诗人,他们都为李龟年写过情感真挚的诗文,可见他们都十分珍惜这位朋友。也许是因为他们都是难得一见的才子佳人,互相吸引,互相欣赏;也许是他们处于国力由盛转衰的变化之中,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他们先是看尽繁华,后来又备受磨难,所以更加珍惜彼此间的友情,两位大诗人也因此留下了流芳百世的经典唐诗。

[阅读全文]...
  • 长相思古诗翻译及赏析(长相思古诗的译文)

  • 相思
  •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

    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

    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高天,

    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地远魂飞苦,

    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长相思呵长相思,思念之人在长安。

    秋天纺织娘在华美的井栏边鸣叫,

    地上下了一层薄霜竹*呈现一片寒。

    意孤灯昏沉我的思念快达到极点,

    卷起窗帘望着明月独自长叹。

    如花似玉美人呵却相隔在云端。

    上边有高远辽远的青天,

    下边有无边的清水激起的波澜。

    天地长远灵魂飞越多辛苦,

    关山难越连做梦也到不了你身边。

    长相思呵长相思,心肝伤痛到极点。

    这首诗是诗人离开长安后回忆往日情绪时所作,豪放飘逸中兼有含蓄。诗中假托思美人,写对朝廷的怀念,表达诗人对政治理想的苦苦追求。诗人通过对秋虫、秋霜、孤灯等景物的描写抒发了感情,表现出相思的痛苦。”美人如花隔云端”是全诗的中心句,其中含有托兴意味。古代经常用“美人”比喻所追求的理想。“长安”这个特定的地点更加暗示“美人”在这里是个政治托寓,表明此诗目的在于抒发诗人追求政治理想而不能的郁闷之情。诗人将意旨隐含在形象之中,隐而不露,自有一种含蓄的韵味

    日*尽花含烟,

    月明欲素愁不眠。

    赵瑟初停凤凰柱,

    蜀琴欲奏鸳鸯弦。

    此曲有意无人传,

    愿随春风寄燕然。

    忆君迢迢隔青天,

    昔日横波目,

    今作流泪泉。

    不信妾断肠,

    归来看取明镜前。

    夕阳西下暮色朦胧,花蕊笼罩轻烟,

    月华如练,我思念着情郎终夜不眠。

    柱上雕饰凤凰的赵瑟,我刚刚停奏,

    心想再弹奏蜀琴,又怕触动鸳鸯弦。

    这饱含情意的曲调,可惜无人传递,

    但愿它随着春风,送到遥远的然。

    思念千里之外隔在天边的情郎,

    当年递送秋波的双眼,

    而今成了流泪的源泉。

    您若不信贱妾怀思肝肠欲断,

    请归来看看明镜前我的容颜!

    本本诗写一女子思念出征丈夫的痛苦心情。文笔清丽灵秀,情致哀婉缠绵。

    开篇造境,渲染了愁苦迷蒙的相思气氛,奠定了整首诗的悲凉调子。接下来诗人互文见义,旨在表达思妇望夫心切而又无法排解的愁绪。“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诗人的奇特想象仍然令人惊叹,思妇情之真、情之切,也令人为之唏嘘。“忆君迢迢隔青天”又承上启下,以青天的夸张比喻两人相隔万里,从而引出下文思妇回到现实,顾影自怜独自凄凉的描写。

    “昔日横波目,今成流泪泉”,形象而巧妙、夸张而令人信服地写出了相思成空的思妇的哀伤之状。“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一句则深得含蓄隽永之妙,以思妇的口吻直抒对丈夫的思念,与前一句相得益彰。在诗人奇特的构思中,在思妇恍惚的思念中,一切又都进入了想象。诗写一女子思念出征丈夫的痛苦心情。文笔清丽灵秀,情致哀婉缠绵。

    开篇造境,渲染了愁苦迷蒙的相思气氛,奠定了整首诗的悲凉调子。接下来诗人互文见义,旨在表达思妇望夫心切而又无法排解的愁绪。“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诗人的奇特想象仍然令人惊叹,思妇情之真、情之切,也令人为之唏嘘。“忆君迢迢隔青天”又承上启下,以青天的夸张比喻两人相隔万里,从而引出下文思妇回到现实,顾影自怜独自凄凉的描写。

    “昔日横波目,今成流泪泉”,形象而巧妙、夸张而令人信服地写出了相思成空的思妇的哀伤之状。“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一句则深得含蓄隽永之妙,以思妇的口吻直抒对丈夫的思念,与前一句相得益彰。在诗人奇特的构思中,在思妇恍惚的思念中,一切又都进入了想象。

[阅读全文]...
  • 相思古诗的意思(相思古诗的意思翻译)

  • 相思
  • 相思

    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3-6岁是孩子的语言敏感期,对有韵律、有节奏的语言感兴趣,记忆力又好,那么如何利用这段黄金期,让孩子不仅能背诵古诗词,还可以理解古诗词,做到即可以流畅地输入,也能自由地输出?

    讲故事!讲故事!讲故事!用故事告诉孩子诗里诗外的知识,用孩子的视角,孩子容易理解的语言,孩子能读懂的画面,把诗的主题、意境、情感传递出来。

    书籍配套高品质音频,采用童声与语言艺术大师声音结合,配合特效音效,超剧场感。

    针对0~8岁孩子不同成长阶段特点,深耕研发“儿童成长能力”体系,打造精品故事栏目,给孩子声临其境般的故事体验,激发孩子阅读和表达兴趣,全面提升孩子综合素养,由电视台知名主持人,多家青少年儿童出版社代言人雪莹匠心出品。

[阅读全文]...
  • 相思古诗大全(相思之苦的经典诗句有哪些)

  • 相思,经典
  • 念一个人,可以安静着不语,

    没有消息时,也只是坐在暗夜里,

    不问年华几许,不问寒凉几许,

    当夜晚的风吹过后,

    便会听见,有相思散落了一地。

    相思,是诗人爱写的题材之一,许多诗人都写过相思的佳作。那抓人的情感,让人心如小鹿般乱撞。

    相思,千年不息,如今,依然有人吟着古老而隽永的诗句,回味相思。

    20首相思诗词,首首经典,每一首都有一个千古名句。

    《相思》

    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这是一首眷怀友人之作,全诗情调健美高雅,怀思饱满奔放,语言朴素无华,韵律和谐柔美,可谓绝句的上乘佳品。

    《三五七言》

    唐·李白

    秋风清,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早知如此绊人心,还如当初不相识。

    深秋的夜晚,诗人望见了高悬天空的明月,和栖息在已经落完叶子的树上的寒鸦,留于心底的不可割舍的思念浮上心来,凄婉动人。

    《长相思》

    南唐·李煜

    一重山,两重山,

    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

    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李煜说,我的思念如火焰般的枫叶一样,深沉而热烈。

    《长相思·长相思》

    宋·晏几道

    长相思,长相思。

    若问相思甚了期,除非相见时。

    长相思,长相思。

    欲把相思说似谁,浅情人不知。

    若问这相思何时是尽头,除非是在相见之时。这相思之情说给谁听呢,薄情寡义的人是不能体会的。

    《相思怨》

    唐·李冶

    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

    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

    携琴上高楼,楼虚月华满。

    弹著相思曲,弦肠一时断。

    人家都说海水深,其实还抵不了相思爱情的一半深。以深水喻相思,可谓具体、形象,而又不及其一半,可见相思之深。

    《浣溪沙》

    唐·韦庄

    夜夜相思更漏残,伤心明月凭阑干,

    想君思我锦衾寒。

    咫尺画堂深似海,忆来惟把旧书看,

    几时携手入长安?

    相思是两个人的事。韦庄思念爱人一直到夜深人静,他凝望着那一轮令人伤心的明月,久久地依凭栏杆。想必你也思念着我,感到了锦被的冷,锦被的寒。

    《卜算子》

[阅读全文]...
  • 相思古诗的意思翻释(相思古诗全诗的意思赏析)

  • 相思
  • 红豆生南国,王维《相思》赏析及其背后的故事探究

    ◎南郭居士

    王维的绝句《相思》,由于这首诗非常有名,几乎家喻户晓,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喜爱,成为人们表达爱情和思念的重要诗篇,由此而产生的关于它的传说也很多。

    电视剧《大明宫词》里王维送给太*公主的诗就是这首《相思》。而这首诗到底是写给谁的,有什么动人的历史背景和传奇故事,我想大家应该一定会感兴趣吧。这里笔者将透过一些历史点滴的脉络,带领我们寻找其最佳的答案。

    相思

    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这是一首仄起首句不押韵格式的五言绝句,押“四支”韵。*仄为:

    *仄**仄,**仄仄*。

    仄**仄仄,仄仄仄**。

    这首借咏物而寄相思的诗,写相思之情,全篇却不离红豆,正是用其相思子之名,以关合相思之情。该诗最核心的两个词就是“相思”和“红豆”。

    我们先看标题,关于相思一词,原本有四种解释。其一指彼此想念,后多指男女相悦而无法接*所引起的想念;其二是指相思病(例:“别是发生了恋爱,犯了相思吧。”);其三指树名,又名红豆树(唐牛僧孺《玄怪录·古元之》:“原野无凡树,悉生百果及相思、石榴之辈。”);其四为果名(宋无名氏《采兰杂志》:“ 燕地有频婆,味虽*淡,夜置枕边,微有香气,即佛书所谓频婆, 华言相思也。”)。当然,本诗之相思显然是指第一种意思,并借用了红豆的相思子之名起到双关的作用。

    下面对全诗做详细解析。

    首句“红豆生南国”,写红豆及产地。那么红豆是什么?是不是只生在南国呢?

    有人说红豆是一种豆类产品,也称相思豆,又名相思子,结出的籽象豌豆而稍扁,呈鲜红色。由于相思豆颜色艳丽,一些人就把它串成手链作为工艺品出售。曾有报道,制作工人在串手链时穿破相思豆外壳,同时扎破了自己的手指后中毒身亡。

    而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的。相思子,别称红豆,藤本,茎细弱,多分枝。是豆科相思子属的一种有毒植物,广泛分布于热带地区。种子中含有一种称为相思豆毒蛋白的蛋白质,此毒素具有很强的毒性,误食时会中毒,严重时甚至会丧命。

    但红豆还有一个种类,即红豆树,乃珍稀树种。苏州历史上就曾有四棵红豆树。据清·顾震涛《吴门表隐·卷九》记载:“铁树即红豆,郡中只有四树,一在元墓山寺内;一在城东酒仙堂(东禅寺),宋白鸽禅师手植;一在升龙桥南惠太史周惕宅,周惕少从酒仙堂分拆栽成;一在吴衙场明给谏之佳宅内,后易宋、易彭今为吴刺史贻谷所居。”

    曾有一个传说,是在汉代的时候,一位丈夫戍边不归,他的妻子就在树下日夜遥望,思念成疾,泣血而死。她死后,树上结出红色的果子,仿佛是这位妻子的血泪凝成,所以红豆被寄予相思之意,又名相思子。

    因此,红豆就是红豆树、海红豆及相思子等植物种子的统称,民间看做男女爱情的信物,文学作品中常用以象征爱情或者相思。

    那么“红豆生南国”的这个南国又指哪里呢?

    藤本红豆分布于热带地区,此乃泛指。而诗中的南国,却有几种说法。郭沫若先生认为诗中的红豆指的是海红豆,海红豆是落叶小乔木,在我国常见于岭南地区。也有人说是在苏州吴衙场,仅存的一株红豆树在吴衙场37号,为清初惠周惕居所“红豆山庄”,现为受保护古建筑。吴衙场的名字来源是明代刑部给事中吴之佳居此,故名。还有人说这与萧统和慧如的爱情有关,这个“南国”是指江南的顾山,当年萧统曾在这里编辑《昭明文选》。还有人说这个“南国”泛指江南。而这个“南国”到底指哪里,后文将继续探究。

    接下来的次句是为问句,“春来发几枝”?这一问用语质朴,又极富形象性,未言相思,却似相思已经萌动,设问自然,暗逗情怀,为“采撷”做好铺垫。

    第三句“愿君多采撷”,从物转向了情节,寄意友人“多采撷”,那么为什么要“多采撷”,又为点明主题做好了准备,言在此而意在彼,环环相扣。而这个让人浮想联翩的君又指谁呢?后面会有详解。

    末句“此物最相思”是全诗的落脚点,寄意于红豆的相思属性,用一“最”字将主题推至极致,委婉而又含蓄,语浅却又情深。从此红豆树名传遍大江南北,使众多俊男倩女为之倾倒。

    关于《相思》这首诗,许多人认为描写的是年少的爱情,最后无疾而终。还有人说,这首诗是王维写给他妻子的。由于该诗影响广泛,因此演绎了许多传奇的爱情故事,大体都是情犊初开的少年王维,为表达对所爱之人的思念,触景生情,写成了一首非常感人的诗。而演义较成功的就是电视剧《大明宫词》里太*公主和王维的关系,借此,笔者正好先介绍一下诗作者王维。

    王维(701年或699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外号“诗佛”。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其父迁家蒲州(今山西永济)。开元九年 (721)进士, 因通音律授大乐丞。不久因故谪济州司仓参军。开元二十二年,被张九龄擢为右拾遗。两年后九龄罢相,他倍感沮丧,有归隐心。二十五年,奉使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幕,后以殿中侍御史知南选。安史乱前,官至给事中。40多岁时,先后隐居终南山和辋川,亦官亦隐。思想日趋消极,佛教信仰日益发展。安史乱中被俘,被迫做伪官。乱*,降为太子中允。后复累迁至给事中,以尚书右丞终,世称王右丞。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而关于太*公主(约665年-713年8月1日),是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小女儿。史书没有记载太*公主的名字 ,有人根据《全唐文·代皇太子上食表》一文认为她的本名是李令月。713年因涉嫌谋反,被唐玄宗发兵擒获,赐死于家中。

    王维和太*公主是否存在关系,史书中并没有记载,不过两者处于同一个时代倒是事实。太*公主比王维要大30多岁,王维十五岁时去京城应试的时候太*公主早已经死了。也不太可能王维在山西就和在长安的太*公主相交,当时王维才10岁,而太*公主已经40多岁了。且太*公主死的时候,王维仅12岁,两人产生爱情的可能性基本没有。但影视作品属于文艺范畴,只要不背离或歪曲重要历史事实,这样无关主体的编导和发挥是可以被接受的。

    那么这首诗到底是为谁而作的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线索,就是《相思》诗题除了《相思子》和《咏红荳》外,还有一题,叫“江上赠李龟年”。其实本诗不光题目有几个,版本内容也有不一样的地方。南宋大学者洪迈所编《万首唐人绝句》中的版本内容是这样的:“红豆生南国,秋来发故枝。劝君休采撷,此物最相思。”

    由于此诗一作《江上赠李龟年》,因此可以认为此诗是为友人李龟年所作。虽然有人质疑说《江上赠李龟年》是明末凌濛初刊发的王右丞集中才用此标题的,但之前有没有其他地方使用过也并不知道,而这毕竟是最早能说明此诗是为谁所写的实据,在没有证据能证明其错误之前,是可以继续沿用的。

    那么李龟年是何许人也,怎么能使王维给他赠诗呢?其中又有哪些曲折悲欢的故事呢?

    李龟年,邢州柏仁(今河北隆尧县西部)人,李景伯之子,唐朝音乐家。李龟年善歌,还擅吹筚篥,擅奏羯鼓,也长于作曲等。和李彭年、李鹤年兄弟创作的《渭川曲》特别受到唐玄宗的赏识。而王维于开元九年(公元721年)进士及第即任朝廷太乐丞,是掌管乐和礼的官。李龟年作为皇上御用的著名乐师,王维必然认识,应该就在此时他们交往的过程中,开始建立了深厚的友情。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叛军攻陷长安,唐玄宗仓皇的西逃,王维被安禄山的叛军扣留。李龟年出逃后流落到江南,卖艺为生,此处江南是指唐朝的江南,在今湖南省,其实应该就是《相思》中所说的“南国”。而今天的江南地区在唐朝时是江左。

    李龟年在江南流浪的日子里,经常唱这首“红豆生南国”,由此推断这首诗是在天宝年间王维与李龟年别离时候所作,写的是离愁别绪和相思之苦。因为有这样颠簸流离的生活,对这首歌词便体会更深,因此每为人演唱它,听者无不为之动容。当然说具体一些,这首诗是此前两人曾在江上相遇,王维写给李龟年的赠别之诗,因为标题中已明确是“江上赠”。

    无独有偶,还有一首非常有名的诗,是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所描绘的也不是首次相识。“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又是一年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大历四年(769)三月,漂泊的杜甫离开岳阳到潭州,居留到第二年春天,和流落江、潭的李龟年重逢,回忆起在岐王和崔九的府邸频繁相见和听歌的情景,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范摅的《云溪友议》有载)。

    李龟年流落湖南湘潭后,最后一次在湘中采访使举办的宴会上唱了王维的《相思》,又唱了王维的一首《伊川歌》:“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余。征人去日殷勤嘱,归燕来时数附书。”表达了希望唐玄宗南幸的心愿,但此时唐玄宗也已是风烛残年,四天后李龟年郁郁而终。

    总之,王维这首借咏物而寄相思的绝句,全诗洋溢着少年的情怀,荡漾着青春的气息,虽说是赠友人李龟年的眷怀之作,但满腹情思始终未曾直接表白,句句话儿不离红豆,因为红豆意象的固化而变成了直白的爱情诗鼎峰之作。正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本来是思念弟弟苏辙的诗,也是由于全诗优美缠绵的意境,人们都宁愿相信它是一首爱情诗。

    唐代的绝句名篇经乐工谱曲而广为流传者为数很多,王维《相思》就是其中之一,一直在梨园中传唱,属于保留曲目。有人说红豆最早是在部队开始流传,以解相思之苦,因此给它取名为相思豆。也有人说红豆作为相思的信物是在南朝萧太子(古诗十九首的编者)的传说中便已经开端。而经过王维这首诗以及人们的推波助澜,红豆终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成为爱情与相思的最高象征。《相思》这首诗也由于能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从而散发出永恒的艺术魅力。

    作者简介:

      南郭居士,本名郭军,67年生人,陇南市武都工作,籍贯甘肃徽县。有*千篇文学作品在各类报刊书籍及网络*台发表。著有《南郭词文》,并获第三届“中国金融文学奖”诗歌提名奖。合编有《雪藻兰襟》、《清韵十二家》等诗词选集。获“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现代诗入围奖。作品入编第四届中国百诗百*赛。被全国诗词家神州行组委会授予“新中国成立70周年优秀诗词家”及“新时代诗书人家”称号。

      系中国诗歌学会、中华诗词学会、中国金融作协、甘肃省作协、《诗刊》子曰诗社会员,《陇南诗词》编审,《成州文学》顾问,《炎黄诗词》总编,雪藻兰襟诗词终审主编,草地诗人主创人员。原精品文化*总编,原《中国诗歌报》诗词创研中心副主编。

[阅读全文]...
  • 纳兰性德的长相思古诗(长相思原文及翻译)

  • 相思
  • 纳兰容若是清朝康熙皇帝的御前侍卫,他的父亲是一代权臣明珠,康熙二十一年,康熙因云南*定,出山海关,祭告奉天祖陵

    ,奉天是今天辽宁的省会沈阳,纳兰容若随康熙帝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关。塞上风雪凄迷,苦寒的天气引发了纳兰容若的思乡之情。于是写了这首词。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账灯。

    康熙这次东巡除了祭祖,沿途还要考察民情、吏治,了解地方边备军情,整顿军队,安抚少数民族,慰问有功勋的将领的家属,赏赐有功之臣,免除赋税,昭告大赦天下,遇见名胜古迹,还要游玩盘桓,吟诗作赋。逢山则围场狩猎,所以这次行程多走的是山路小路,跋山涉水,浩浩荡荡奔向山海关。夜深了,但见千百座帐篷里灯火通明,映着皑皑白雪,剎是壮观。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塞外风雪交加,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天寒地冻,词人在床上辗转反侧。听帐篷外风雪嘶吼,更触动了他的思乡之情。他想到了北京城里的家,温馨而祥和,家中的妻子,温文尔雅,温柔体贴,她是不是也在回忆被留莫惊春睡重,睹书消得泼茶香的日子?

    徐志摩说:“纳兰容若度过了一季比诗歌更詩意的生命,所有人都被甩在了他橹声的后面,以标准的凡夫俗子的姿态张望并艳羡着他。但谁知道,天才的悲情却反而羡慕每一个凡夫俗子的幸福,尽管他信手的一阙词就波澜过你我的一个世界,可以催满天的焰火盛开,可以催漫山的荼蘼谢尽。”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问渠哪得清如许相思的古诗文 - 句子

问渠哪得清如许相思的古诗文 - 语录

问渠哪得清如许相思的古诗文 - 说说

问渠哪得清如许相思的古诗文 - 名言

问渠哪得清如许相思的古诗文 - 诗词

问渠哪得清如许相思的古诗文 - 祝福

问渠哪得清如许相思的古诗文 - 心语

推荐词条

国庆节祝福语英文 公公生日祝福短信 表示祝福的歌曲 给大一新生的祝福 社团周年祝福语 展会祝福语 端午节要红包祝福语 送孩子的生日祝福语 祝福子女的话语 侄女过生日祝福语 宝宝手足印祝福语 祝福死者的话 亲子活动祝福语 家长祝福老师的话 天气冷祝福短信 给朋友的父亲节祝福语 进伙祝福语 伴手礼祝福语 祝福老板娘的话 祝福长寿的话 66生日祝福语 准妈妈生日祝福语 果总祝福电话 祝福朋友婚礼的话 自己20岁生日祝福语 七字开头的祝福语 宝贝生日祝福语1岁 小学生校庆祝福语 365天祝福 今天的祝福明天的孤独 出院祝福词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