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放一首望月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放一首望月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放一首望月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放一首望月的古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望月思乡的古诗大全
在日常学*、工作或生活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两类。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望月思乡的古诗大全,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2、春江潮水连海*,海上明月共潮生。
3、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4、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5、青天明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6、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7、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8、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9、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10、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1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2、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13、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14、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15、烟拢寒水月拢沙,夜泊秦淮*酒家。
1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17、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8、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19、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20、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21、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22、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23、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24、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25、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26、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羌江水流。
27、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28、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9、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30、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31、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3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33、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34、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35、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李白: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李白: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张九龄:望月怀远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竞夕起相思。
望月思乡古诗
在*时的学*、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望月思乡古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下独酌
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中秋月
唐·齐已
空碧无云露湿衣,群星光外涌清规。
东楼莫碍渐高势,四海待看当午时。
还许分明吟皓魄,肯教幽暗取丹枝。
可怜半夜婵娟影,正对五侯残酒池。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秋宵月下有怀
唐·孟浩然
望月思乡的古诗
古代诗人最常用的.借咏物而寄相思的诗。下面是关于望月思乡的古诗的内容,欢迎阅读!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中秋》
(唐)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下独酌
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望月怀远》古诗原文及赏析
在日常的学*、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望月怀远》古诗原文及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望月怀远》全诗及注解
望月怀远
作者: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注释
⑴怀远:怀念远方的亲人。
⑵首二句: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使人想起了远在天涯海角的亲友,此时此刻也该是望着同一轮明月。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
⑶情人:多情的人,指作者自己;一说指亲人。遥夜:长夜。怨遥夜:因离别而幽怨失眠,以至抱怨夜长。竟夕:终宵,即一整夜。
⑷怜:爱。滋:湿润。怜光满:爱惜满屋的月光。这里的灭烛怜光满,很显然根据上下文,这应该是个月明的时候,应该在农历十五左右。此时月光敞亮,就是在现在今天,熄掉油灯仍然感受得到月光的霞美。当一个人静静的在屋子里面享受月光,就有种“怜”的感觉,这只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受而已,读读人,应该理解当时诗人的.心理才能读懂诗词。光满自然就是月光照射充盈的样子,“满”描写了一个状态,应该是月光直射到屋内。
⑸末两句:月华虽好但是不能相赠,不如回入梦乡觅取佳期。陆机《拟明月何皎皎》:“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盈手:双手捧满之意。盈:满(指那种满荡荡的充盈的状态)。
译文
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此时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
有情之人都怨恨月夜漫长,整夜里不眠而把亲人怀想。
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凉。
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给你,只望能够与你相见在梦乡。
二、《望月怀远》全诗赏析
《望月怀远》是一首月夜怀念远人的诗,是作者在离乡时,望月而思念远方亲人而写的。起句“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浑阔大,是千古佳句。它和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鲍照的“明月照积雪”,谢朓的“大江流日夜”以及作者自己的“孤鸿海上来”等名句一样,看起来*淡无奇,没有一个奇特的字眼,没有一分点染的色彩,脱口而出,却自然具有一种高华浑融的气象。这一句完全是景,点明题中的“望月”。第二句“天涯共此时”,即由景入情,转入“怀远”。前乎此的有谢庄《月赋》中的“隔千里兮共明月”,后乎此的有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都是写月的名句,其旨意也大抵相同,但由于各人以不同的表现方法,表现在不同的体裁中,谢庄是赋,苏轼是词,张九龄是诗,相体裁衣,各极其妙。这两句把诗题的情景,一起就全部收摄,却又毫不费力,仍是张九龄作古诗时浑成自然的风格。
从月出东斗直到月落鸟啼,是一段很长的时间,诗中说是“竟夕”,亦即通宵。这通宵的月色对一般人来说,可以说是漠不相关的,而远隔天涯的一对情人,因为对月相思而久不能寐,只觉得长夜漫漫,故而落出一个“怨”字。三四两句,就以怨字为中心,以“情人”与“相思”呼应,以“遥夜”与“竟夕”呼应,上承起首两句,一气呵成。这两句采用流水对,自然流畅,具有古诗气韵。
竟夕相思不能入睡,或许是怪屋里烛光太耀眼,于是灭烛,披衣步出门庭,光线还是那么明亮。这天涯共对的一轮明月竟是这样撩人心绪,使人见到它那姣好圆满的光华,更难以入睡。夜已深了,气候更凉一些了,露水也沾湿了身上的衣裳。这里的“滋”字不仅是润湿,而且含滋生不已的意思。“露滋”二字写尽了“遥夜”、“竟夕”的精神。“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两句细巧地写出了深夜对月不眠的实情实景。
相思不眠之际,没有什么可以相赠,只有满手的月光。诗人说:“这月光饱含我满腔的心意,可是又怎么赠送给你呢?还是睡罢!睡了也许能在梦中与你欢聚。”“不堪”两句,构思奇妙,意境幽清,没有深挚情感和切身体会,恐怕是写不出来的。这里诗人暗用晋陆机“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两句诗意,翻古为新,悠悠托出不尽情思。诗至此戛然而止,只觉余韵袅袅,令人回味不已。
望月怀远[1]
张九龄
【原文】
海上生[2]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3],竟夕[4]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5],披衣觉露滋[6]。
不堪盈手[7]赠,还寝梦佳期。
【注释】
[1]怀远:怀念远方的亲人。
[2]生:升起。
[3]情人:多情的人,指作者自己;一说指亲人。怨遥夜:因离别而幽怨失眠,以致抱怨夜长。遥夜:长夜。
[4]竟夕:终夜,通宵,即一整夜。
[5]怜光满:爱惜满屋的月光。怜:爱。
[6]滋:湿润。
[7]盈手:双手捧满。盈:满。
【作者】
张九龄(678~740年),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唐代诗人。张九龄少年时就有神童之名,他七岁能诗文,十三岁就被广州刺史王方庆赞为“神童”。唐中宗景龙初年(707年)中进士,累官至中书侍郎同*章事,迁中书令。后受李林甫排挤,罢政事,贬为荆州长史。张九龄在位时直言敢谏,举贤任能,为玄宗朝一代名相。他的古诗劲练质朴,寄意深远,洗尽六朝铅华,有人评为“首创清淡之派”。唐玄宗也曾对左右大臣说:“九龄文章,自有唐各公皆弗如也。此人真文场之帅也。”
【赏析】
这是一首望月而思念远方亲人的诗。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张九龄在朝中任宰相。遭奸相李林甫诽谤排挤后,于开元二十四年(736年)罢相,遭贬荆州长史,这首诗应该写于这一时期。
清风朗月之夜,最易牵动乡思,牵动对远方之人的思念。诗歌从“天涯共此时”的明月到“不堪盈手赠”的明月,以明月作媒介,曲曲折折地道出了对远人的思念。一轮明月在海上冉冉升起,不久,它的清辉就洒遍了大地。诗人心里想:这时,远在天涯的亲人也许与我一样,正在仰头望月吧。但虽然同沐清辉,却难以相见,诗人怀念着远方亲人,难以入睡,整夜都在思念。他熄灭灯烛,爱怜地看着这一地清辉;披衣出外,感到露水沾湿衣襟。户内户外,一进一出,展现出诗人对远方之人的无限思念!这月光虽然可爱却不能抓一把赠送给远方之人,诗人只好踱进室内,期望在卧室里寻一个美好的梦,梦中能与远方之人相见!
全诗语言自然浑成而不露痕迹,情意缠绵而不见感伤,意境幽静秀丽,构思巧妙,情景交融,细腻入微,感人至深。
作品全文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唐 •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相关注释
十五夜:指农历八月十五的晚上,即中秋夜。
杜郎中:即杜元颖。
中庭:即庭中,庭院中。
地白:指月光照在庭院的样子。
冷露:秋天的露水。
尽:都。
秋思(sì):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
在:一作“落”。
白话译文
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点点无声打湿了院中桂花。
今夜明月当空世间人人都仰望,不知道这秋日情思可落到谁家?
创作背景
此诗是诗人在中秋佳节与朋友相聚时所作。诗题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可见是寄友人杜元颖的。原诗诗题下注云:“时会琴客”,说明佳节良友相聚,并非独吟。
作品鉴赏
这是一首中秋之夜望月思远的七言绝句。在民俗中,中秋节的形成历史悠久。诗人望月兴叹,但写法与其他中秋咏月诗完全不同,很有创造性,甚至更耐人回味。
“中庭地白树栖鸦”,明写赏月环境,暗写人物情态,精炼而含蓄。这句如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首句一样,借助特有的景物一下子就将萧瑟苍凉之景推到读者眼前,予人以难忘的印象。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清冷之感,联想到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沉浸在清美的意境之中。“树栖鸦”,应该是听出来的,而不是看到的。因为即使在明月之夜,人们也不大可能看到鸦鹊的栖宿;而鸦鹊在月光树荫中从开始的惊惶喧闹到最后的安定入睡,却完全可能凭听觉感受出来。(周邦彦《蝶恋花·早行》词有“月皎惊乌栖不定”句,就是写这种意境。)“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炼,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全句无一字提到人,而又使人处处想到清宵的望月者。
“冷露无声湿桂花”,紧承上句,借助感受进一步渲染中秋之夜。这句诗因桂香袭人而发。在桂花诸品中,秋桂香最浓。在皎洁的月亮上某些环形火山的阴影曾使富于幻想的人赋予它美好的形象,说它是月宫里的桂树,有的传说还说人间的桂树是天上落下来的种子生成的(宋之问《灵隐寺》“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这句诗描写了冷气袭人,桂花怡人的情景。如果进一步揣摩,更会联想到这桂花可能是指月中的桂树。这是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诗人选取“无声”二字,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而且不只是桂花,那树下的玉兔,那挥斧的吴刚,那“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嫦娥,也是如此。古人以为霜露之类似雨雪都从天而降,因而诗人探桂时奇怪冰凉的露水把花枝沁得这么湿却没听到一点声音。如此落笔,既写出了一个具体可感的中秋之夕,又表现了夜之深和静,似乎桂香与寒气袭人而来了,带给人以美的联想。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两句采取了忽然宕开的写法,从作者的一群人的望月联想到天下人的望月,又由赏月的活动升华到思人怀远,意境阔大,含蓄不露。普天之下又有多少人在望月思亲:在家乡的人思念远离的亲人,离乡之人遥望家乡亲人。于是,水到渠成,吟出了这两句。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第三句才点明望月,而且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但是,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清,引出了入骨的相思。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浓挚的。然而,在表现的时候,诗人却并不采用正面抒情的方式,直接倾诉自己的思念之切;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天下离人千千万万,怀人愁绪如绵绵秋草,逐处丛生;诗人在思谁是确定的,说“不知秋思落谁家”并非真不知,而是极写秋思的浩茫浑涵,似虚而实,深得诗歌含蓄之美。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偏偏说“秋思落谁家”,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似乎秋思唯诗人独有,别人尽管也在望月,却并无秋思可言。这真是无理之极,然而愈显出诗人痴情,手法高妙。在炼字上,“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它给人以生动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
这首诗意境很美,首先予人的印象是情景如画,用苏轼的话来说就是“诗中有画”。明《唐诗画谱》中就有以这首诗为题材的版画,但这幅版画仅是画家别出心裁构想出的意境,和王建原作并不一一吻合,而且它对全诗点睛之笔——秋思未作充分表达。在这一点上,诗歌语言艺术显示了它的不可代替性。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委婉动人。
名家点评
《唐诗直解》:难描难画。
《唐诗训解》:落句有怀。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敬曰:妙景中含,解者几人?
《唐诗摘钞》:《秋思》,琴曲名。蔡氏《青溪五弄》之一,非自注(按题下自注:时会琴客),则末句不知其所谓矣。通首*仄相叶,无一字参差,实为七言绝之正调。凡音律谐,便使人诵之有一唱三叹之意。
《唐诗别裁》:不说明己之感秋,故妙。
《唐诗从绳》:琴客在此地作《秋思》曲,月下听琴者,不知在谁家也。
《网师园唐诗笺》:性情在笔墨之外(末二句下)。
《诗境浅说续编》:自来对月咏怀者不知凡几,佳句亦多。作者知之,故着想高踞题颠,言今夜清光,千门共见,《月子歌》所谓“月子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秋思之多,究在谁家庭院?诗意涵盖一切,且以“不知”二字作问语,笑致尤见空灵。前二句不言月,而地白疑霜,桂枝湿露,宛然月夜之景,亦经意之笔。
《唐人绝句精华》:三四见同一中秋月夜,人之苦乐各别。末句以唱叹口气出之,感慨无限。
作品介绍
王建,唐代诗人。字仲初,颍川(今河南省许昌市人)。出身寒微。大历(唐代宗年号,公元766—779年)进士。晚年为陕州司马,又从军塞上。擅长乐府诗,与张籍齐名,世称“张王”。其以田家、蚕妇、织女、水夫等为题材的诗篇,对当时社会现实有所反映。所作《宫词》一百首颇有名。有《王司马集》。
中秋盼团圆时吟诵的古诗《十五夜望月》赏析
我国自古以来关于中秋节的诗句非常多,一些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一些比较著名的关于中秋节的诗句,小学频道提供了中秋盼团圆时吟诵的古诗,供大家阅读和鉴赏。
《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注释
1、中庭:即庭中,庭院中。
2、地白:指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像铺了一层霜一样。
3、栖:休息。
4、秋思: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念人的思绪。
译文 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萧森的树阴里,鸦雀先后进入了梦乡。由于夜深,秋露打湿了庭中桂花。今天晚上人们都在仰望皎洁明亮的月亮,却不知道秋天的思念之情落在了谁家?
鉴赏 题中的“十五夜”,结合三、四两句来看,应指中秋之夜。
题,有些版本作《十五夜望月》,此处以《全唐诗》为准。杜郎中,名不详。在唐代咏中秋的篇什中,这是较为著名的一首。
“中庭地白树栖鸦”,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萧森的树荫里,鸦鹊的聒噪声逐渐消停下来,它们终于适应了皎月的刺眼惊扰,先后进入了睡乡。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清冷之感,使人不由会联想起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沉浸在清美的意境之中。“树栖鸦”,主要应该十五夜望月是听出来的,而不是看到的。因为即使在明月之夜,人们也不大可能看到鸦鹊的栖宿;而鸦鹊在月光树荫中从开始的惊惶喧闹(周邦彦《蝶恋花》词有句“月皎惊乌栖不定”,也就是写这种意境)到最后的安定入睡,却完全可能凭听觉感受出来。“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炼,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冷露无声湿桂花”,这句诗让人联想到冷气袭人,桂花怡人的情景。由于夜深,秋露打湿庭中桂花。如果进一步揣摩,更会联想到这桂花可能是指月中的桂树。这是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他选取“无声”二字,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而且不只是桂花,那树下的玉兔,那挥斧的吴刚,那“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嫦娥,也是如此。诗句带给读者的是十分丰富的'美的联想。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普天之下又有多少人在望月思亲。在家乡的人思念远离的亲人;离乡之人遥望家乡亲人。于是,水到渠成,吟出了这两句。诗人不再正面写自己的思亲之愁,而是用一种疑问式的委婉语气道出那绵绵的愁念会落在谁家。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第三句才点明望月,而且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但是,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清,引出了入骨的相思。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浓挚的。然而,在表现的时候,诗人却并不采用正面抒情的方式,直接倾诉自己的思念之切;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谁家”,就是“谁”,“家”是语尾助词,无实义)。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偏偏说“秋思在谁家”,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似乎秋思唯诗人独有,别人尽管也在望月,却并无秋思可言。这真是无理之极,然而愈显出诗人痴情,手法确实高妙。后两句不直抒自己入骨的相思之情,而是用委婉的问句表达,这样便有言外之意,即“在望月的许多人中,秋思最深的恐怕只有我啊!”在炼字上,上海辞书出版社的《唐诗鉴赏辞典》录此诗,末句的“在”作“落”字。徐竹心认为,“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它给人以生动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全唐诗》录此诗,“落”字作“在”,就显得*淡寡味,相形见绌了。
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它首先予人的印象是情景如画。殷璠《河岳英灵集》卷上赞王维诗“著壁成绘”,用苏轼的话来说就是“诗中有画”。这一评语也可移之于评一切有意境的唐诗。正因为如此,所以历代画家喜作唐人诗意画。明《唐诗画谱》中就有以这首诗为题材的版画。它的背景为曲岸远山,长空明月。画面中心是一处临水的胜游之地,曲栏围着竹木太湖石,一株高大的落叶梧桐树上有几只栖鸦,树旁生长着枝叶婆娑的秋桂。树下五人,两人望月而语。
月亮,在古代文人才子诗词中,是相思的信物,是怀人的代名词。如怀人词“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思乡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等等,古人借月亮抒发自己思念情怀的诗词数不胜数,今天笔者就挑选出几首,
0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代: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是中秋之夜,苏轼给其胞弟苏辙的,因多年未见其弟,故苏轼面对中秋的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千古之作。
02、子夜吴歌·秋歌
唐代: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胡虏,良人罢远征。
长安城内一片月光,千户万户都在捣衣。
秋风吹送捣衣声声,家家怀念戍边之人。
何时才能*息边境战争,让我丈夫结束远征
这首诗写留守妻子夜在月圆之夜思念远在边疆征战的丈夫,希望早日结束战争,期盼着丈夫能早日归来。
03、阳关曲·中秋月
宋代:苏轼
中秋作本名小秦王,入腔即阳关曲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这首词是苏辙与其胞弟苏澈阔别多年后初次相遇,正逢中秋月圆夜,兄弟俩把盏共同赏月的情景。
04、秋宵月下有怀
唐代:孟浩然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这首诗是孟浩然在异乡为官时,适逢秋夜明月当空,听着邻居熟悉的捣杵声,诗人甚是想念远在家乡的亲人,于是便写了这首诗。
05、寄人
唐代:张泌
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别梦中隐约来到了谢家,徘徊在小回廊栏杆底下。
只有天上春月最是多情,还为离人照着庭院落花。
06、月
唐代:薛涛
魄依钩样小,扇逐汉机团。
细影将圆质,人间几处看。
细月如钩,一天天变圆,仿佛织成的团扇。
不管是微微细影还是满月团栾,人世间又有哪儿的人在凝望呢?
07、江楼月
唐代:白居易
嘉陵江曲曲江池,明月虽同人别离。
一宵光景潜相忆,两地阴晴远不知。
谁料江边怀我夜,正当池畔望君时。
今朝共语方同悔,不解多情先寄诗。
这是白居易给元稹的一首赠答诗。809年(元和四年)春,元稹以监察御史使东川,不得不离开京都,离别正在京任翰林的挚友白居易。他独自在嘉陵江岸驿楼中,见月圆明亮,波光荡漾,遂浮想联翩,作七律《江楼月》寄白居易,表达深切的思念之情。
08、减字木兰花·新月
清代:纳兰性德
晚妆欲罢,更把纤眉临镜画。准待分明,和雨和烟两不胜。
莫教星替,守取团圆终必遂。此夜红楼,天上人间一样愁。
想家是一种什么感受?
李益说: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白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王维说: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
想家是永恒的主题,当我们从家乡走向远方时,思乡的种子就在这一刻种下。
下面20句经典的思乡诗词,一定有你想家的心情。
1.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今天是白露节更怀念家里人,还是觉得家乡的月亮更明亮。
我们固执的认为,家乡的月亮才是最圆的。
2.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王维《杂诗》
请问您来时我家绮窗前,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开?
梅花又开了吧?漂泊的游子,内心的流浪者,又一次想起了故乡?此时若有人自故乡来,万千心情,或许也将化作淡然一问:来日绮窗前,寒梅著未?
3.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 白居易《望月有感》
共看一轮明月,都会落泪的,怀念家乡的心情,这五个地方是相同的。
抬头望见了这极美的月亮,寒气四溢,流云飘散。秋夜微凉,想回家了。
4.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 马戴《灞上秋居》
风雨中片片黄叶从树上飘落下来,而寄居在孤寺中的一个旅客正独对孤灯,默默地出神。
故人应无恙;不知故园风物!可还是旧时模样!
5.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 李觏《乡思》
人们说,那太阳落山的地方就是天涯,我竭力朝天涯眺望,也没法看到我的家。
小时候想逃离的地方,是长大后再也回不去的地方。
6.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
即使是战场上铁骨铮铮的汉子,对家乡也是无比柔情的。
7.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 高适《除夜作》
故乡的人今夜一定在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我;我的鬓发已经变得斑白,到了明天又是新的一年。
一年又一年,万家灯火时,人又老了一岁,思乡的情绪总是更加强烈。
8.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 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其实我实在不忍心登高眺望,想到故乡遥远不可及之处,一颗归乡的心迫切难以自抑。
自从离家后,都不想站得太高,怕看见家乡的方向而忍不住落泪。
9.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饮一杯浊酒,我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可是,眼下外患未*,功不成名不就,又怎能半途而废。
望月放歌的古诗 望月播放望月怀远的古诗 放一首望月的古诗 请播放望月还远的古诗 播放望月怀远的古诗 播放望月的古诗古不是亮的的雨 播放古诗白居易的望月有感 望月为题的古诗 望月探月的古诗 有望月的古诗 望月亮的古诗还呀 15望月日的古诗 北漂望月的古诗 望月古诗的句意 望月古诗的配画 诗乡望月的古诗 望月思家的古诗 望月诗句 带朔月望月的古诗 望月古诗的诗意 梅婷望月的古诗 望月的诗句 古诗望月的哲理 望月遐想的古诗 羊望月亮的古诗 望月怀仁的古诗 孤城望月的古诗 望月古诗中的山 古诗望月的句子 望月杜甫的古诗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的诗意_杜浦的古诗绝句 《望月怀远》古诗原文及赏析 望月怀远的古诗赏析 望月怀远张九龄古诗赏析 望月思乡的古诗大全 中秋节古诗《望月怀远》鉴赏 十五月望月寄杜郎中(十五夜望月古诗原文及翻译 ) 望月怀远张九龄赏析(望月怀远古诗翻译赏析) 望月怀远古诗朗读(望月怀远古诗赏析) 中秋登楼望月古诗赏析(中秋登楼望月古诗朗诵) 望月有感古诗原文(关于月亮表达思念的诗句) 带有月的思乡诗文有哪些(望月思乡的8首著名古诗) 古诗十五夜望月的翻译(十五夜望月原文赏析及解释) 望月抒怀的诗句有哪些(望月抒怀古诗大全)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古诗(《十五夜望月》古诗诗意)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翻译(十五夜望月古诗原文赏析) 关于思乡的古诗有哪些(望月思乡的古诗20首) 十五夜望月古诗 描写海洋的优美句子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的诗意_杜浦的古诗绝句 描写月亮的古诗有哪些,《望月怀远》最相思的明月 望月思乡古诗 望月思乡的古诗 《望月有感》古诗鉴赏
古诗三首的出塞想象画面 形容海鲜美食的古诗 一下子就学会的古诗 说着有意听者无意的的古诗 祝愿科举成功的古诗 风紧驿亭深闭的古诗 关于四季各花的古诗 望天门山的古诗谁写的 古诗配画的简笔画作品图片 含有逃的古诗 两个水水的古诗 秋夕古诗写的是农历 形容半两开头的古诗 我要吃饭的古诗 深秋枫叶的风景古诗大全 赞美牡丹亭的古诗词 夸女人长得漂亮的古诗词 留得青山在是那首古诗的 题目含舞字的古诗 有燕子和房子树的古诗 描写丁香最出名的古诗 关于精忠报国的古诗 曾经魂牵梦的古诗词 高中古诗词中的外貌描写 传播法治思想的古诗词 路上的春风古诗 关于*安喜乐的古诗 有关茶的七绝古诗 关于我们长大了的古诗 李白凄凉的古诗 潋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