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和苇有关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和苇有关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和苇有关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和苇有关的古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枫叶芦花,一红一白,白居易《琵琶行》开创了芦花枫叶的景观审美
枫树和芦苇是自然界常见的树种,先民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这两种植物都有其特定的利用价值。
比如芦苇,春天提供嫩芽,以供食用,其根茎可以制作轻便简易的房子,是原始的建筑材料。纸张发明之后,是重要造纸的原材料,而在棉花尚未广泛种植御寒保暖的时期,芦花是填充衣服,枕头,被窝的廉价保暖原料。
芦又是最原始的乐器,通过芦管发出的美妙的声音,最终吹奏成优美的旋律。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说的就是初秋的芦苇,那飘逸连绵的样子,有如爱的思念与绵绵。
枫树也是古老的树种,在长江流域广泛分布。在古代,木材是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枫树自然不会被遗漏。它木质细腻,虽然硬度上和桂木楠木不能比,但是光泽度好,纹理漂亮,是做家具的上好选择。
枫树在秋天有个明显的特征,在落叶之前变红,而且它的树冠由无数小手掌一样的树叶组成,一点点风,就让它摇曳,在古老的水域岸边,枫树就以这样静美的状态守望山川河流。
所以屈原也忍不住赞叹”湛湛江水兮,上有枫,。”
这句话让人想了很久,他是说岸上的枫树,还是说倒映在水面上的枫树呢?或者两者都有,枫树是秋天的红衣美女或者公子,水是他的镜子吧,只是随着流水飘落的红叶,也许是他有所牵挂的心。那风吹不到的地方,请流水带我的心去呀。
唐朝之前,有单独咏芦苇和枫树的诗,都写得极好。芦苇自然是“蒹葭苍苍”,枫叶之飞舞也寄托人们的情怀,“枫叶朝飞向京洛”。但真正让枫叶芦花连成一景的是白居易。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唐朝白居易《琵琶行》节录。
44岁的白居易一夜之间从朝廷京官谏臣,被贬到江西九江当*,是得罪了皇帝。作为寒士出身的他,相当时间赢得了皇帝的好感和信任。但白居易一生都是个话痨,遇到开明君主,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久了也让人厌烦。然后借桩事情,把他打发得远远的。
白居易自然是敏感的。而且很长时间他也转不过弯来,因为皇帝曾经是那样信任和关怀他,他母亲病了,居然是皇帝背地用各种赏赐补贴,让他度过家庭的经济危机。
君恩恰如东流水。理智上白居易知道这个道理,但是情感上接受不了,因为他几乎是把皇帝当自己的家人。而这就是他遭到冷落的重要原因。
实际外放的官员只要不是穷乡僻壤,几乎都比在朝廷上按品级拿薪水强。这好比是做办公室主任和区域经理的区别。不过白居易此时还没有尝到外放官员的甜头。因为之后,他强烈要求做地方官,比如苏州杭州,不亦乐乎。
但此时,他是真心的郁闷和低落。君恩恰似东流水,前途茫茫。而他官场并无根基,读书就熬白了头发,在26岁才考中进士,父亲早死,家庭贫困,他所依赖和信赖的也只有皇帝。他没有退路,淳朴的他想过如何牺牲自己,但不是这样被抛掷的一种,还会不会有更恶劣的未来等着呢?
此时浔阳江头,还有绿色的杨柳,那才是古代江边正常的风景。
但白居易的眼睛和心忽略了,他看到的是水边风中的芦苇,和随时都在落叶的枫树。
这两种植物其实不太搭界,一个草本,一个木本。而且枫树多半是人工种植在江边,尤其是唐朝的水埠码头,和柳树的绿色相点缀,芦苇则是自然生长的野生草本,相对低矮。
其实现实中看到枫树配芦苇,也很少有佳境,因为芦苇的审美以浩大苍茫著称,常常在广袤湿地和浅水,而枫树往往种植在有人烟的水畔,因为长寿作为地方辨识的路标。除非是半原始的水岸丛林。但显然白居易送客是正常的码头,或不繁华,但芦苇成片,枫树未必成林。也就是说枫树芦花并非视觉上的第一美。
但是此时白居易敏感抓住了这两种植物特有的灵魂感,就是飘摇。如同我开头所写的,那就是水边那种从远古文化气息里带来的飘摇感。是诗经里的苍苍,是屈原的枫叶流红。
白居易的“枫叶荻花秋瑟瑟”,是用文化内涵将两种不太搭界的植物升华出一种美来。这是他中年沧桑的心情所致,也开启了人们对枫叶配芦花的审美。
芦花之白,枫叶之红,一红一白,有视觉的对照,其实更多是诗境心境的对照。芦花的白是种苍茫飘摇,枫叶的红是一种沉静。在白居易的情怀里,这是晚秋之无奈,人生之暮年。他当然没有想到自己可以活到70多岁。这个不到三十就白了头发的官员,白发成为他笑傲官场几十年的标志,这是后话。
而白居易的《琵琶行》和他的《长恨歌》一样广泛流传。虽然那个时候是自发抄写,稿费自理,但传播就是最大的赞美。还有这样绝妙的搭配。
于是后来诗作里,枫叶芦花相搭配,就成了一种特定审美。
比他稍晚的时代,白居易还没死,就有人向他致敬。
“吴门烟月昔同游,枫叶芦花并客舟。
聚散有期云北去,浮沉无计水东流。”唐朝许浑。
这明显整首诗都是白居易《琵琶行》的缩写。可以看到白居易《琵琶行》在当时流传的影响力。枫叶芦花可以并不同在一个镜头里,但枫叶芦花会在一首诗里并行,是相思,是忧患,是离愁。
唐朝晚期的张泌则更大胆。
“古树噪寒鸦,满庭枫叶芦花。
昼灯当午隔轻纱,画阁竹帘斜影。”
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就是自白居易后,庭院里也开始用枫叶配芦花,形成园林小景观。
第二种可能,他说的是秋天的别意,用的是白居易的典故,不算实有所指。
但是宋朝之后,枫叶芦花就成了经典的实景和诗景。因为宋朝造景运动比唐朝旺盛。文人审美的宋朝将枫叶芦花从纸上扩展到生活里。
有水岸芦花的地方,无论如何也要栽上枫树。宋朝杜撰唐朝的典故多着,更何况枫叶芦花本来就是名句名典。
从精神上致意白居易的有大家欧阳修。
“伤怀离抱。天若有情天亦老。
此意如何。细似轻丝渺似波。
扁舟岸侧。枫叶荻花秋索索。
细想前欢。须著人间比梦间。”欧阳修《减字木兰花·伤怀离抱》
这首词明显是致敬《琵琶行》,但是枫叶荻花,秋瑟瑟在这里成了“枫叶荻花秋索索”,我怀疑欧阳修看到的琵琶行的版本不一样,因为在送草,还有一个词人张孝祥也是用的“枫叶荻花秋索索。”
“江头送客。枫叶荻花秋索索。
弦索休弹。清泪无多怕湿衫。
故人相遇。不醉如何归得去。
我醉忘归。烟满空江月满堤。”
同样是琵琶行里的意境,所以我怀疑宋朝人读的琵琶行和我们今天读的不一样。
宋朝另一个大家苏轼也有好诗
“我行日夜向江海,枫叶芦花秋兴长。
《诗经:行苇》
敦彼行苇,牛羊勿践履。
方苞方体,维叶泥泥。
戚戚兄弟,莫远具尔。
或肆之筵,或授之几。
肆筵设*,授几有缉御。
或献或酢,洗爵奠斝。
醓醢以荐,或燔或炙。
嘉肴脾臄,或歌或咢。
敦弓既坚,四鍭既均,
舍矢既均,序宾以贤。
敦弓既句,既挟四鍭。
四鍭如树,序宾以不侮。
曾孙维主,酒醴维醽,
酌以大斗,以祈黄耇。
黄耇台背,以引以翼。
寿考维祺,以介景福。
注释:
1、敦彼:草丛生之貌。行:道路。
2、方苞:始茂。体:成形。
3、泥泥:叶润泽貌。
4、戚戚:亲热。
5、远:疏远。具:通“俱”。尔:“迩”,*。
6、肆:陈设。筵:竹*。
7、几:矮脚的桌案。
8、缉御:相继有人侍候。缉,继续。
9、献:主人对客敬酒。酢:客人拿酒回敬。
10、洗爵:周时礼制,主人敬洒,取几上之杯先洗一下,再斟酒献客,客人回敬主人,也是如此操作。爵,古酒器,青铜制,有流、柱、鋬和三足。奠斝:周时礼制,主人敬的酒客人饮毕,则置杯于几上;客人回敬主人,主人饮毕也须这样做。奠,置。斝,古酒器,青铜制,圆口,有鋬和三足。
11、醓:多汁的肉酱。醢:肉酱。荐:进献。
12、脾:通“膍”,牛胃,俗称牛百叶。臄:牛舌。
13、咢:只打鼓不伴唱。
14、敦弓:雕弓。
15、鍭:一种箭,金属箭头,鸟羽箭尾。钧:合乎标准。
16、舍矢:放箭。均:射中。
17、序宾:安排宾客在宴*上的座位次序。贤:此指射技的高低。
18、句:借为“彀”,张弓。
19、树:竖立,指箭射在靶子上像树立着一样。
20、侮:轻侮,怠慢。
21、曾孙:戴震《学女为》:“古者适孙则曰曾孙。《尚、书》曰‘有道曾孙’、《考工记》曰‘曾孙诸侯’是也。此燕族人故称曾孙,明祖之适孙以与同祖之人燕于此也。”此指宴会的主人。
22、醴:甜酒。醹:酒味醇厚。
23、斗:古酒器。
24、黄耇:年高长寿。
25、台背:或谓背有老斑如鲐鱼,或谓背驼,总之都是老态龙钟的样子。台,同“鲐”。
26、引:牵引。此指搀扶。翼:扶持帮助。
27、寿考:长寿。祺:吉祥。
28、介:借为“丐”,乞求。景福:大福。
译文:
芦苇丛生长一块,别让牛羊把它踩。
芦苇初茂长成形,叶儿润泽有光彩。
同胞兄弟最亲密,不要疏远要友爱。
铺设竹*来请客,端上茶几面前摆。
芦苇花的诗
芦苇花
多么美丽
多么洁白
它轻轻靠着我的脸
轻轻摸着我的胡子
它多像我的小孩
多像我失去的时光
它多像我故乡云头上
飘落的白云
它多像我故乡月亮下
洒下的银辉
食指和拇指
肩并肩的趟过月亮河
无名指和中指
一高一低的越过白雾茫茫
他们要把芦苇花寻找啊
他们要把芦苇花寻找啊
在宽广厚实的土地上
他们终于看见了一片芦苇林
芦苇花在那里低垂着睫毛
斜着刘海随风摇曳慢舞
河水温柔的拍打堤岸
为他的.女儿芦苇花伴唱
土生土长的芦苇花啊
风里雨里长大的芦苇花啊
春天时你一身如绿
秋天时你裙白飞扬
你把青春一点一点的
交给了这片贫瘠的土地
你把爱情毫不犹豫的
委身给了这片辽阔的土地
白了青丝枯了容颜
这片土地因你充满了生机希望
我梦中依恋的芦苇花啊
我无法不怀念你青春闪耀的光环
我梦中依恋的芦苇花啊
我无法不歌颂你坚贞带来的荣耀
你正一分一秒抚*我百裂的伤口
我正深一脚浅一脚揣满浓浓的乡愁
来到你的面前看你看你
安息了睡着了的人儿
我温柔如水的芦苇花啊
*野无山见尽天,九分芦苇一分烟。——叶绍翁《嘉兴界》
芦苇晚风起,秋江鳞甲生。——刘禹锡《晚泊牛渚》
空影渡鹓鸿,秋声思芦苇。——刘禹锡《韩十八侍御见示岳阳楼别窦司直诗…自述故足成六十二韵》
川原秋色静,芦苇晚风鸣。——贾岛《送耿处士》
芦苇声兼雨,芰荷香绕灯。——贾岛《雨后宿刘司马池上》
苦竹林边芦苇丛,停舟一望思无穷。——白居易《风雨晚泊》
夜寒宿芦苇,晓色明西林。——常建《晦日马镫曲稍次中流作》
钓翁在芦苇,川泽无熊罴。——常建《太公哀晚遇》
任君芦苇岸,终夜动秋声。——钱起《江行无题一百首》
横塘一别已千里,芦苇萧萧风雨多。——许浑《夜泊永乐有怀》
芦苇暮修修,溪禽上钓舟。——许浑《与侯春时同年南池夜话》
蕙兰秋露重,芦苇夜风多。——许浑《江楼夜别》
芦苇声多雁满陂,湿云连野见山稀。——朱庆馀《早发庐江涂中遇雪寄李侍御》
芦苇深花里,渔歌一曲长。——贯休《秋末入匡山船行八首》
杳杳渔舟破暝烟,疏疏芦苇旧江天。——郑谷《江际》
复有芦苇丛,江湖思依依。——方回《同张文焕过吴式贤二十六韵》
芦苇周遭旧楮糊,就中穴地砌砖炉。——仇远《冬日小斋即事》
芦苇已凋荷已败,风飕。——吴潜《南乡子·野思浩难收》
水虽四泽无芦苇,地不多山少柘桑。——吴潜《水云乡和制机刘自昭韵三首·不禁归梦五更长》
落日桑榆存旧迹,西风芦苇护荒祠。——吴潜《陆宣公祠》
梦魂空系潇湘岸,烟水茫茫芦苇花。——黄滔《别友人》
十亩馀芦苇,新秋看雪霜。——黄滔《题山居逸人》
萧萧芦苇林,日夜边风吹。——刘过《悲淮南》
秋叶落成堆,芦苇也枯萎。
风来左右摆,寒风吹芦苇。
【江村即事】 司空曙 钓罢归来不系船, 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 只在芦花浅水边.晚泊牛渚 刘禹锡 芦苇晚风起,秋江鳞甲生。
残霞忽变色,游雁有馀声。
戍鼓音响绝,渔家灯火明。
无人能咏史,独自月中行。
送耿处士贾岛 一瓶离别酒,未尽即言行。
万水千山路,孤舟几月程。
川原秋色静,芦苇晚风鸣。
迢递不归客,人传虚隐名。
国风 秦风 蒹葭 诗经 作者:不详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 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 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 之,宛在水中沚。
注:蒹葭就是芦苇。
4. 苇编五绝芦苇高,芦苇长,芦花似雪雪茫茫。
芦苇最知风儿暴,芦苇最知雨儿狂。
芦苇高,芦苇长,芦苇荡里捉迷藏。
多少高堂名利客,都是当年放牛郎。
芦苇高,芦苇长,隔山隔水遥相望。
芦苇这边是故乡,芦苇那边是汪洋。
芦苇高,芦苇长,芦苇荡边编织忙。
编成卷入我行囊,伴我从此去远航。
芦苇高,芦苇长,芦苇笛声多悠扬。
牧童相和在远方,令人牵挂爹和娘。
《雨后宿刘司马池上》贾岛蓝溪秋漱玉,此地涨清澄。
芦苇声兼雨,芰荷香绕灯。
岸头秦古道,亭面汉荒陵。
静想泉根本,幽崖落几层。
...白居易 【风雨晚泊】 苦竹林边芦苇丛,停舟一望思无穷。
青苔扑地连春雨,白浪掀天尽日风。
忽忽百年行欲半,茫茫万事坐成空。
此生飘荡何时定,一缕鸿毛天地中。
杜牧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秋声无不搅离心,梦泽蒹葭楚雨深。
自滴阶前大梧叶,干君何事动哀吟。
杜甫 【官亭夕坐戏简颜十少府】南国调寒杵,西江浸日车。
客愁连蟋蟀,亭古带蒹葭。
不返青丝鞚,虚烧夜烛花。
老翁须地主,细细酌流霞。
卢纶 【送朝长史赴荆南旧幕】元瑜思旧幕,几夜梦旌旃。
暑退蒹葭雨,秋生鼓角天。
月明三峡路,浪里九江船收起【江村晚眺】 戴复古 江头落日照*沙,潮退渔船阁岸斜。
白鸟一双临水立,见人惊起入芦花。
我是最晚开放的芦苇花,在凛冽的寒风中,我绽放属于自己的美丽,年年月月日日。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描写芦苇花的,欢迎阅读。
晚泊牛渚
刘禹锡
芦苇晚风起,秋江鳞甲生。
残霞忽变色,游雁有馀声。
戍鼓音响绝,渔家灯火明。
无人能咏史,独自月中行。
送耿处士
贾岛
一瓶离别酒,未尽即言行。
万水千山路,孤舟几月程。
川原秋色静,芦苇晚风鸣。
迢递不归客,人传虚隐名。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注:蒹葭就是芦苇。
苇编五绝
芦苇高,芦苇长,
芦花似雪雪茫茫。
芦苇最知风儿暴,
芦苇最知雨儿狂。
芦苇高,芦苇长,
芦苇荡里捉迷藏。
多少高堂名利客,
都是当年放牛郎。
芦苇高,芦苇长,
隔山隔水遥相望。
芦苇这边是故乡,
芦苇那边是汪洋。
芦苇高,芦苇长,
芦苇荡边编织忙。
编成卷入我行囊,
伴我从此去远航。
芦苇高,芦苇长,
芦苇笛声多悠扬。
牧童相和在远方,
令人牵挂爹和娘。
雨后宿刘司马池上
贾岛
蓝溪秋漱玉,此地涨清澄。芦苇声兼雨,芰荷香绕灯。岸头秦古道,亭面汉荒陵。静想泉根本,幽崖落几层。
风雨晚泊
苦竹林边芦苇丛,停舟一望思无穷。
青苔扑地连春雨,白浪掀天尽日风。
忽忽百年行欲半,茫茫万事坐成空。
此生飘荡何时定,一缕鸿毛天地中。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秋声无不搅离心,梦泽蒹葭楚雨深。自滴阶前大梧叶,干君何事动哀吟。
1、《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夜雪》
唐·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4、《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5、《对雪》
唐·高骈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歧。
6、《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7、《春雪》
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8、《北风行》
唐·李白
烛龙栖寒门,光耀犹旦开。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燕山雪花大如*,片片吹落轩辕台。
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钗。
中有一双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
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
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9、《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1、《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2、《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3、《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4、《夏日对雨》
唐·裴度
登楼逃盛夏,万象正埃尘。
对面雷嗔树,当街雨趁人。
檐疏蛛网重,地湿燕泥新。
吟罢清风起,荷香满四邻。
5、《夏日南亭怀辛大》
唐·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芝劳梦想。
6、《始夏南园思旧里》
唐·韦应物
夏首云物变,雨余草木繁。
池荷初帖水,林花已扫园。
萦丛蝶尚乱,依阁鸟犹喧。
对此残芳月,忆在汉陵原。
7、《夏意》
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花开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8、《客中初夏》
宋·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9、《鹧鸪天》
宋·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10、《幽居初夏》
宋·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初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余谁共午瓯茶?
1、《晓出净慈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弄轻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3、《阮郎归·初夏》
宋·苏轼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
碧纱窗下洗沉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
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4、《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5、《雨中荷花》
宋·杜衍
翠盖佳人临水立,檀粉不匀香汗湿。
一阵风来碧浪翻,真珠零落难收拾。
6、《题败荷》
元·王翰
曾向西湖载酒归,香风十里弄晴晖。
芳菲今日凋零尽,却送秋声到客衣。
7、《采莲歌》
清·王鸿绪
采莲江水滨,荷花照脸新。
莫愁西日晚,明月解留人。
8、《采莲贡(其二)》
唐·皇甫松
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9、《秋池一株莲》
隋·弘执恭
秋至皆空落,凌波独吐红。
托根方得所,未肯即从风。
10、《芙蕖》
晋·陆云
绿房含青实,金条悬白璆。
俯仰随风倾,炜晔照清流。
11、《曲池荷》
唐·卢照邻
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12、《莲叶》
唐·李群玉
根是泥中玉,心承露下珠。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白朴的这首《天净沙》堪称一幅绝妙的秋景图,为我们描绘了秋天不同的色彩。秋风、枯草、落叶,寒霜、冷雨、残花,无不给人一种萧瑟衰败之感,这也是古代文人悲秋的原因吧。但是,秋天又有生机明丽的另一面:白草、红叶、黄花,晴空、绿水、晚霞,无不令人神清气爽,意兴盎然。秋天,虽无春天的百花盛开,但有“霜叶红于二月花”,有桂花“画阑开处冠中秋”,有“芙蓉金菊斗馨香”,还有那不被人赏识的“枝枝摇浪花”的芦花。
芦花
芦花,李杜不咏,苏辛不赋,在很多诗人的笔下寻不见它的身影。但是,它却是秋天里最壮观的风景。芦花向水而生,有芦花的地方必有水;芦花成片而长,有芦花必是大片大片。秋风拂来,大片芦花随风摇曳,倒映水中,水天交融,该是多么壮观的景色!自先秦以来,文人墨客多有咏芦花的诗词,下面通过十五首经典芦花诗词,我们同来感受芦花之美,秋日之壮观。
芦花
1.蒹葭
先秦:佚名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2.晚泊牛渚
唐 刘禹锡
芦苇晚风起,秋江鳞甲生。
残霞忽变色,游雁有馀声。
戍鼓音响绝,渔家灯火明。
无人能咏史,独自月中行。
3.江村晚眺
宋 戴复古
江头落日照*沙,潮退渔船阁岸斜。
白鸟一双临水立,见人惊起入芦花。
芦花
4.芦花
唐 雍裕之
夹岸复连沙,枝枝摇浪花。
月明浑似雪,无处认渔家。
5.芦花
唐 罗邺
如练如霜干复轻,西风处处拂江城。
长垂钓叟看不足,暂泊王孙愁亦生。
好傍翠楼装月色,枉随红叶舞秋声。
最宜群鹭斜阳里,闲捕纤鳞傍尔行。
芦花
6.芦花动
唐 耿湋
连素穗,翻秋气,细节疏茎任长吹。
共作月中声,孤舟发乡思。
7.赠渔父
唐 杜牧
芦花深泽静垂纶,月夕烟朝几十春。
自说孤舟寒水畔,不曾逢著独醒人。
芦花
8.赠江客
唐 白居易
江柳影寒新雨地,塞鸿声急欲霜天。
愁君独向沙头宿,水绕芦花月满船。
9.江村即事
唐 司空曙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苇子的古诗 咏蒲苇的古诗 和苇有关的古诗 芦苇棒的古诗 芦苇花的古诗 带苇的古诗词 古诗中的苇* 描写蒲苇的古诗 晚秋芦苇的古诗 描写苇的诗句古诗 包含芦苇的古诗 孟庭苇的古诗句 和芦苇有关的古诗 割芦苇即景的古诗 芦苇的古诗词 蒲苇的古诗朗诵 有芦苇的古诗词 芦苇飘香的古诗 芦苇的古诗简单 描写芦苇的古诗 春天芦苇的古诗 故乡的芦苇古诗 有关芦苇的古诗句 蒲苇在古诗中的含义 夕阳下的芦苇古诗 有赞美芦苇花的古诗吗 描写芦苇花的古诗 含有芦苇二字的古诗 描写芦苇吟的古诗 芦苇的古诗意思
描写芦苇花的诗句 风吹芦苇的诗句 怀古诗大全_古诗 春的古诗 马的古诗 古诗《风》 蜂古诗 芦苇优秀现代诗 夏天的芦苇诗歌 雨的古诗 关于芦苇的诗句 描写芦苇的唯美句子芦苇花的图片(关于芦苇的优美句子) 歌松芦苇诗句有哪些(古人写芦苇的3首古诗) 雪的古诗 夏的古诗 雨的古诗 莲的古诗 芦苇荡的描写诗句(描写芦苇荡的高雅诗句) 描写春天芦苇最著名的名句(芦苇最经典的诗句) 马的古诗 风吹芦苇的诗句 诗经:行苇 秋的古诗 沙家浜,芦苇荡上的火把(组诗) 芦苇花的诗 关于刘梦苇写的诗 古诗夏天的古诗 夏的古诗 描写芦苇花的诗句 芦苇(外一首)的诗歌
播放有你的古诗 在古诗中描写月亮的样子的词语 问刘十九唐白居易的古诗视频 思念故人的最好古诗 关于回报奉献的古诗 用舞姿表达美好心情的古诗 竹郑燮的古诗 最后一字是愁的古诗词 关于天地明的古诗词 古诗有鸟和乌云的诗 刻到梳子上的古诗词 关于打篮球的古诗 形容茫茫大海的古诗 与环保相关的古诗 古诗的短视频 有可耻之心的古诗 古诗花草的含义 云字韵脚的古诗 带云安的古诗 古诗文试题的性质 腾空的古诗 60字的古诗词名段 绝绝子的古诗 有唧的古诗 满月香的古诗 有关思乡的古诗20首 孤独之情的古诗整首 播放雪中的古诗 关于马邑的古诗词 表现思乡的古诗五言 外国人读古诗的主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