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我国的传统节日及*俗和古诗 >

我国的传统节日及*俗和古诗

关于我国的传统节日及*俗和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我国的传统节日及*俗和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我国的传统节日及*俗和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我国的传统节日及*俗和古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我国的传统节日及*俗和古诗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我国的传统节日及*俗和古诗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我国的传统节日及*俗和古诗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我国的传统节日及*俗和古诗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我国的传统节日及*俗和古诗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我国的传统节日及*俗和古诗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我国的传统节日及*俗和古诗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传统节日*俗及诗句

  • 传统节日
  • 传统节日*俗及诗句

      在日常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诗句吧,诗句饱含丰富的感情和想象。还苦于找不到好的`诗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传统节日*俗及诗句,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春 节:

      时间:农历正月初一

      * 俗:熬年守岁 贴春联和门神贴窗花年画 扫尘 燃放爆竹 拜年 蒸年糕

      诗 句:

      1、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刘长卿《新年作》

      2、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

      3、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陆游《除夜雪》

      4、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文征明《拜年》

      5、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

      6、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酴酥沈冻酒。——毛滂《玉楼春·己卯岁元日》

      7、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文天祥《除夜》

      8、陪都歌舞迎佳节,遥祝延安景物华。——*《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9、十年旧梦无寻处,几度新春不在家。——吴文英《思佳客·癸卯除夜》

      10、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薛道衡《人日思归》

      11、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皇甫冉《春思》

      12、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

      13、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戴复古《除夜》

      14、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陆游《除夜雪》

      15、衣懒换,酒难赊。可怜此夕看梅花。——吴文英《思佳客·癸卯除夜》

      16、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苏轼《守岁》

      17、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孟浩然《田家元日》

      18、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高适《除夜作》

      19、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元宵节:

      时间:农历正月十五日

      * 俗:吃元宵 观灯 耍龙灯 耍狮子 踩高跷 划旱船 扭秧歌 打太*鼓

      诗 句:

      1、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姜白石《诗曰·元宵争看采莲船》

      2、九衢雪小,千门月淡,元宵灯*。——晁端礼《水龙吟·咏月》

      3、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4、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5、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卢照邻《十五夜观灯》

      6、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蒋捷《女冠子·元夕》

      7、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8、何事又作南来,看重阳药市,元夕灯山?花时万人乐处,欹帽垂鞭。——陆游《汉宫春·初自南郑来成都作》

      9、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10、紫府东风放夜时。——贺铸《思越人·紫府东风放夜时》

      11、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姜夔《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12、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元好问《京都元夕》

      13、群品欣欣增气色,太*依旧独闲身。——赵时春《元宵饮陶总戎家二首》

      14、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卢照邻《十五夜观灯》

      15、五更钟动笙歌散,十里月明灯火稀。——贺铸《思越人·紫府东风放夜时》

      16、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周邦彦《解语花·上元》

      17、将坛醇酒冰浆细,元夜邀宾灯火新。——赵时春《元宵饮陶总戎家二首》

      18、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崔液《上元夜六首》

      19、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崔液《上元夜六首·其一》

      20、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元好问《京都元夕》

      21、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周邦彦《解语花·上元》

      22、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卢照邻《十五夜观灯》

[阅读全文]...
  • 朝*的传统节日*俗

  • 传统节日,修养
  • 朝*的传统节日*俗

      朝鲜民族,又称韩民族、朝族、高丽族等,是东亚主要民族之一。朝*有自己的传统节日*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是怎么样的吧。

      1、朝鲜人春节:

      能歌善舞的朝*人民的节日生活丰富多彩。除夕全家守岁通宵达旦,古老的伽倻琴和洞箫的乐曲声,将人们带入一个新的境界。节日期间,男女老少纵情歌舞,压跳板、拔河等,竞赛场上,热闹非凡,人们扶老携幼争相观看。正月十五夜晚,举行传统的庆祝*,有几位老人登上木制的“望月架”,以先看到明月为福,意味着他的儿孙健康、万事如意。随后,大家围着点燃的“望月楼”,随着长鼓、洞箫、唢呐乐曲声载歌载舞直到尽兴。

      2、上元节:

      朝*传统岁时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举行,节期一天,这天,朝*要先到祖坟送灯,然后在堂内烯“属”灯,院内挂天灯、院门两旁挂壁灯,还要到河里放灯船。这一天还要吃药饭、五谷饭,喝聪耳酒。药饭以江米、蜂蜜为基本原料。掺大枣、栗子、松子等煮成。因药饭原料较贵,不易凑齐,一般以大米、小米、大黄米、糯米、饭豆五种做的“五合饭”代替。以盼望当年五谷丰收。晚上,大家举着火炬上东山高处迎圆月,谁当年有福,谁就能望见初升圆月,迎月之后,男女老少在月光下踏桥。踏桥,也叫跺桥。朝语中“桥”和“腿”两词同音,跟桥意为练腿。踏桥时,每人要在桥上往返几次至几十次不等,共次数必须与自己的岁数相等,以求祈福禳灾。

      3、婴儿生日节:

      即婴儿周岁生日节。在朝*的人生仪礼中,婴儿的一周岁纪念日最受重视。婴儿一周岁纪念日的庆祝活动也非常隆重。婴儿生日到来之际,婴儿的妈妈就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然后给孩子穿上一套精心制作的民族服装,然后把孩子抱到已准备好的生日桌前,让婴儿“过目”专门为他摆设的“涉猎物”。桌子上会摆放一些打糕、糖果、食品、笔、书、小枪等等带有象征意义的东西。客人到齐后,婴儿的妈妈就叫孩子从桌子上五花八门的东西中随便拿自己喜欢的中意之物。当孩子伸手从桌子上拿一样东西时,客人们就欢腾起来,说一些使祝兴的话。这个过程人们叫做婴儿受生日*桌的'“仪式”。有的地方还有老人给孩子脖子套上一团素白色线的*俗,以示希望孩子像雪白的线团那样做一个洁白的人,能像长长的线那样命长延寿。

      4、洗头节:

      阴历六月十五日是朝*的洗头节。这一天被视为黄道吉日。清晨,男女老少都到河边洗头,传说用向东流的溪水洗头是很吉利的。晚上,人们还要在家里举行洗头宴,唱洗头歌,然后全家老少高高兴兴地坐在一起,吃一顿丰盛的晚餐。

      回婚节:在朝*的家庭节日中,最隆重的是“回婚节”,亦称“归婚节”,即结婚60周年纪念日。举行回婚节必须具备如下三个条件:一是老两口都健在;二是亲生子女都在世;三是孙子孙女无夭折。如果亲生子女或孙子孙女中有死亡者,则不能举行回婚节。因此,谁家能举办回婚节,是种很大的荣耀,亲朋好友都要前来祝贺,一对老人穿上年轻时的结婚礼服,相互搀扶着入*,大家频频举杯祝福,比年轻人的婚礼更为热闹隆重。

      5、六一节:

      六一国际儿童节在延边已演化成新的全民节日。在延边,人们把“六一”儿童节活动当成一项重大的爱幼活动。“六一”这一天,往往万人空巷,人们穿着节日盛装涌向公园进行游园活动。

      除了传统节日外,小儿周岁、结婚、老人六十大寿,都要大摆筵*,宴请宾客。筵*的传统菜点不仅花样繁多,造型也要优美华丽,好多食品都要做成鸟兽形。所有礼仪筵*,以祝贺老人六十大寿的“花甲”*最为讲究和隆重。

      6、千人针

      “千人针”指的是经多人之手缝制的一条有文图的布带。当青年应征入伍时,斜披在肩上作为克敌制胜的象征。这一*俗是与一个古老传说有关。据说,很早以前,有一个富庶的村落里,人们都过着自由幸福的生活。有一天来了一个力大无比的妖魔,残害村民。村中的壮士与它交手,都因为力量不足,被它吃掉了。有一青年立志要除掉这妖魔,到处寻求方法。有1000个媳妇(自然不能用寡妇)来缝制,这一条带子就有了1000人的智慧和力量,便可打败妖魔。青年人按照智者的话办了,做成了“千人针”,披在身上去和妖魔决战,真的打败了妖魔。于是“千人针”便成了胜利保障的象征,世世代代流传下来,谁家有应征入伍者,家人就手捧布带求人缝这千人针,以图吉利。

      *代在抗日救国的浪潮中,又有所发展。上世纪三十年代,日寇侵略*东北时,住在延边的许多朝*爱国妇女,不论有无家人入伍,她们都手捧布带,在车站、码头甚至走街串巷互相缝制“千人针”。缝制时还说一些对日寇诅咒和对抗日战士祝福的话。

      7、燃灯节:

      用柞木烧成木炭,压成粉末,搀入咸盐,用纸包成香肠状,外面缠上细草绳。到了夜晚,绑在长杆上点燃,便会劈里啪啦作响,放出耀眼的火花。重五与秋夕,男人们进行摔跤比赛,妇女们进行跳板、秋千比赛。

      8、端午节

      旧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是朝*的传统节日中民俗体育活动最热闹的节日。在过去,每到端午节,朝*聚居的城镇和乡村普遍开展各种民俗体育活动,主要有秋千、跳板、摔跤等,其中最出名的是端午秋千。

      9、秋夕

      旧历八月十五称作秋夕,也叫中秋节。这时早稻可以推出新米,各种果类也成熟了,到了秋夕这天,人们带着用新米做的食品和新鲜水果,到自家的坟地去除草和祭祀。秋夕的传统食品是松饼。这天,朝*村屯普遍宰牛,把肉和内脏切割成小块,分成好多份儿,穿在荆条上分给各户。秋夕也举行各种体育比赛,如摔跤、秋千、跳板等,有的村屯还举行斗牛赛。

[阅读全文]...
  • 我国传统节日的古诗句

  • 传统节日,节日
  •   1、采采黄金花,何由满衣袖。——杜甫《九日寄岑参》

      2、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林杰《乞巧》

      3、只座上、已无老兵。——姚云文《紫萸香慢·*重阳》

      4、中秋谁与共孤光。——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5、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韩翃《寒食》

      6、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林杰《乞巧》

      7、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戴复古《除夜》

      8、幸回郎意且斯须,一年中别今始初。——王建《七夕曲》

      9、何处楼高,想清光先得。——吴文英《尾犯·甲辰中秋》

      10、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陆游《除夜雪》

      11、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12、一片宋玉情怀,十分卫郎清瘦。——潘希白《大有·九日》

      13、洒洒沾巾雨,披披侧帽风。——范成大《清明日狸渡道中》

      14、九月九日望乡台,他*他乡送客杯。——王勃《蜀中九日》

      15、石榴美艳,一撮红绡比。——杜安世《鹤冲天·清明天气》

      16、时闻先朝陵寝,有不忍言者。——陈子龙《唐多令·寒食》

      17、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18、二秋叶神媛,七夕望仙妃。——任希古《和长孙秘监七夕》

      19、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晏殊《破阵子·春景》

      20、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

      21、石马立当道,纸鸢鸣半空。——范成大《清明日狸渡道中》

      22、梦回山枕隐花钿。——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23、舞烟眠雨过清明。——晏几道《浣溪沙·二月和风到碧城》

      24、轻帐*,银烛罗屏怨。——吴文英《凤栖梧·甲辰七夕》

      25、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白居易《清明夜》

      26、墦间人散後,乌鸟正西东。——范成大《清明日狸渡道中》

      27、啼红正恨清明雨。——赵令畤《蝶恋花·欲减罗衣寒未去》

      28、绿杯红袖趁重阳。——晏几道《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

      29、分钿擘钗凉叶下。——晏几道《蝶恋花·喜鹊桥成催凤驾》

      30、三年遇寒食,尽在洛阳城。——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31、霜华满地,欲跨彩云飞起。——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32、连钱嚼金勒,凿落写银罂。——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33、露蛩初响,机杼还催织。——吴文英《六么令·夷则宫七夕》

      34、老慵虽省事,春诱尚多情。——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35、总不解、将春系住。——吴文英《西子妆慢·湖上清明薄游》

      36、又说今夕天津,西畔重欢遇。——吴文英《荔枝香*·七夕》

      37、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38、三千粉黛,十二阑干,一片云头。——仲殊《诉衷情·寒食》

      39、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边贡《午日观竞渡》

      40、愿樽前长叙弟兄情,如金玉。——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41、童颜若可驻,何惜醉流霞。——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42、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李商隐《马嵬·其二》

      43、巷陌秋千,犹未清明过。——苏轼《蝶恋花·雨霰疏疏经泼火》

      44、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张祜《正月十五夜灯》

      45、暗柳啼鸦,单衣伫立,小帘朱户。——周邦彦《琐窗寒·寒食》

      46、春空云淡禁烟中,冷落那堪客里逢。——朱孟德《西夏寒食遣兴》

      47、木兰桨子藕花乡,唱罢厅红晚气凉。——姚燮《韩庄闸舟中七夕》

      48、卧看牵牛织女星,月转过梧桐树影。——卢挚《沉醉东风·七夕》

      49、偏只到、凉秋半破,斗成双绝。——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50、帘栊昨夜听风雨,都不似、登临时候。——潘希白《大有·九日》

      51、浓睡觉来慵不语,惊残好梦无寻处?——冯延巳《鹊踏枝·清明》

[阅读全文]...
  • 传统节日春节的*俗

  • 春节,传统节日,放假
  • 传统节日春节的*俗

      大家对*传统节日——春节的*俗,了解有多少呢?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有关春节的信息,敬请关注下文:

      *的春节*俗是多种多样的。相传年兽害怕红色,怕火光和爆炸声,所以人们便有了贴红春联、红窗花、放爆竹、守岁等*俗。还有发红包,穿新衣,吃饺子等其他*俗。

      腊月二十三祭灶

      官府在腊月二十三,一般民家腊月二十四,水上人家则在二十五日举行祭灶仪式。举行过祭灶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

      古时人们认为灶王爷上天在玉皇大帝面前美言几句,便会给家里带来幸福,可保佑来年一家*安。因此,每年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都要祭祀灶神,请求他上天后多说好话、吉利话。

      这种送灶神的仪式叫做“送灶”或“辞灶”。除夕夜,还要把“灶神”再接回来。因为,年三十的晚上,灶王爷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有“接灶”“接神”的仪式。按地方的风俗,接送主持,女眷不参加,古时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

      送走“灶神”以后,便轮到祭拜祖宗,民间称“挂影”。民俗专家林希介绍说,小年这天要把祖宗的画像或照片挂在墙上,备好酒水、贡品,接受族人的祭拜,一直到大年三十。

      腊月二十四扫尘

      民谚称“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举行过祭灶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扫尘之日,全家上下齐动手,用心打扫房屋、庭院,擦洗锅碗、拆洗被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其实,人们借助“尘”与“陈”的谐音表达除陈、除旧的意愿。

      腊月二十九祭祖

      对于祖先的'崇拜,在*由来已久。视死如生不仅是孝道的重要标志,也是尊老敬老的美德。春节是大节,上坟请祖仪式也就格外郑重。上坟请祖的时间,大多数地区在二十九日早晨请祖。

      腊月三十守岁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迎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迎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守*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惯,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

      正月初一拜年

      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亲朋好友家和邻居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汉族拜年之风,汉代已有。明代之后,许多人家在门口贴一个红纸袋,专收名帖,叫“门簿”。朱仙镇木板年画《贴画鸡》民间互访拜年的形式。

      一、新春扫尘

      据《吕氏春秋》记载,早在尧舜时代,我国就已经有春节扫尘的*俗。因为“尘”与“陈”谐音,所以新春扫尘就赋予了新的含义,有“除陈布新”的意思,希望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地出门。

      二、贴对联、福字、门神

      春节前一天的下午,小孩子们会踩着凳子,拿着糨糊和刷子,往门上贴对联,然后让下面的大人看看贴的是否端正。有的还横批,贴于门楣的横头上,对联贴在门的左右两边。还有的在屋门、墙壁、门楣上贴福字,寄托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还有人会把绘有门神的画帖贴在门板上,祈求一年*安无事,增添节日喜乐气氛。

      三、祭祖、祭神

      春节祭神,是一种遍及我国东西南北的*俗。全国各地祭神*俗大同小异,但目的基本相同,都是为了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大吉大利等等。

      祭祖一般情况下都是在祭神之后,各地风俗也不尽相同,在我们老家都是每天中午吃饭之前,各家各户派个代表,端上食物、供品去祠堂祭奠先祖,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祠堂才会关门。

      四、吃水饺、吃汤圆、吃年糕

      北方大部分地区,春节都有早晨吃水饺的*俗,还经常在水饺里面放一枚硬币,谁要是吃到硬币,大家就说他是全家当年最有福的人。在江苏淮安,早上有吃汤团的*俗,河南开封一带,春节这天既吃饺子又吃汤圆。春节期间还有吃年糕的*惯,年糕口味因地而异。

      五、守岁、给压岁钱

      除夕守岁,也是最重要的春节活动之一,邻居朋友聚在一起,或者一家人在一起,有的打牌,有的看春节晚会,大家终日不眠,一起等待天明,迎接新年的到来。

      压岁钱是小孩子和晚辈最喜欢的*俗。除夕吃过年夜饭后,长辈会向晚辈分别赠送钱币,并用红线穿编铜钱成串,挂在小孩胸前,说是能够压邪驱鬼。这个*俗自汉朝开始就已经流行,当然,现在已经没有铜钱了,一般都是拿个红包装现金了。

      六、燃放炮竹

      新春来临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里啪啦的爆竹声辞旧迎新,以示吉庆。当然,现在很多地方都禁止燃放爆竹了,还是应该遵守国家规定,以安全为主。

      七、拜年

      拜年是春节最重要的活动和*俗之一。大年初一的早上,大人小孩都穿上新衣、戴上新帽,走亲访友,相互拜年问好,恭祝新年大吉大利。拜年一般是从自家开始,小辈给长辈拜完年后,人们在外出相遇时,再笑容满面地互相恭贺新年。

      八、逛庙会

      春节期间,一般在农村里都会有庙会。早期的庙会,仅仅是一种隆重的祭祀活动,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需要,庙会在保持祭祀活动的同时,又逐渐增加了集市交易活动,还有一些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

      九、舞龙、舞狮

      龙是传说中的吉祥动物,据说能够在天上呼风唤雨,也能为人间祈福消灾。早在汉代时期,就有舞龙求雨的活动。除了舞龙,还有舞狮子,也是春节期间比较普遍的*俗,在我们北方,也叫耍狮子,小时候经常见,现在也少了。

      十、踩高跷

      踩高跷,也是春节期间的一项娱乐活动,历史悠久,在《列子.说符篇》就有记载:“宋有兰子者……以双肢长倍其身,属其胫,并驱并驰。”踩高跷也叫“扎高脚”、“踏高跷”,表演的人在两只脚上绑上两三尺高的木质跷棍,表演各种古怪滑稽的动作,小时候基本村村都有这项活动,后来就越来越少了。

[阅读全文]...
  • *传统节日饮食*俗

  • 传统节日
  • *传统节日饮食*俗

      *俗就是*惯,风俗;个人或集体的传统、传承的风尚、礼节、*性。形成风俗的事件都挺大,挺普遍,而*俗可大可小,可普遍也可特殊细小。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传统节日饮食*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传统节日民俗与饮食文化化

      1、除夕——农历十二月三十(公历2月2日)。

      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岁”。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门笼,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

      描写除夕的诗句有:

      《除夜》

      【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2、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公历2月3日)。

      春节*俗,一般以吃年糕、饺子、汤圆、大肉丸、全鱼、美酒、苹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馔为主;

      并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门神钟馗)、包饺子贴剪纸、贴窗花、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送年礼、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

      描写春节的诗句有: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公历2月17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俗。

      描写元宵节的诗句有:

      《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4、清明节——农历三月初三(公历4月5日)。清明节的*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描写清明节的诗句有: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5、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公历6月6日)。这一天的活动现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熏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放黄烟子、吃十二红。

      描写端午节的诗句有: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6、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公历8月6日)。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在这一天晚上,妇女们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七姐,仪式虔诚而隆重,陈列花果、女红,各式家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爱。

      描写七夕节的诗句有:

      《七夕》

      【唐】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7、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公历9月12日)。中秋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俗。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轻松的欢娱。“民间拜月”则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

      描写中秋节的诗句有:

      《望月怀远》

[阅读全文]...
  • 自贡传统节日*俗

  • 传统节日,节日
  • 自贡传统节日*俗

      *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自贡传统节日*俗,希望有所帮助!

      1、农历元旦、春节

      农历元旦,即正月初一。大年三十为除夕,除夕有守岁的*俗,吃过年饭后,一家人围坐在一起通宵守夜,午夜烧子时香,燃放鞭炮,迎接新年。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央电视台每逢除夕之夜都要举办春节联欢晚会,现在自贡和全国各地群众,多在此时家人围坐收看春节联欢晚会节目。

      初一早上吃汤圆、面条,以香烛果酒祭拜天地祖宗,晚辈向长者拜年,长辈则给晚辈贺节,通常会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压岁钱可以在晚辈拜年时当众赏给,也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后,由家长偷偷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然后开门放鞭炮,并向喜神拜祷,谓之出行,预祝全年大吉大利。亲友互相庆贺,也有用名片贴门上以贺者。是日,居民携香烛纸至祖宗坟前祭扫,谓之上坟。新婚夫妇于元旦后择吉向父族、母族、妻族长辈拜年,谓之拜新年。居民也到亲友家拜年即表祝贺。

      如今拜年的方式越来越多,除沿袭登门拜访、送贺卡等方式外,还可以通过电报、电话、互联网等便捷方式,向远方的亲朋好友送上新春的问候与祝福。

      初三过后,各种禁忌解除,各家开始互请拜年酒、春酒。人日(正月初七)后,城市、集镇开始组织各种娱乐活动。沿街竖牌坊悬彩灯,或竖杆挂灯于上。城乡居民夜间沿街舞龙灯、狮灯、牛灯、花船,鼓乐、铁炮、鞭炮齐鸣,打铁花、玩杂耍,人山人海,午夜始停。娱乐活动以十五为甚,俗称闹元宵。自贡富荣盐场自唐宋以来,即有新年燃灯的*俗。自流井王爷庙新年放灯最为有名。

      正月十四、十五“采青”,又叫“偷青”。“新年中,男女窃取人家所植青菜,名曰采青。”(《自流井》第一集,作者为樵斧,1916年成都聚昌公司出版)大家在新年里喜欢将别人家种植的青菜“窃取”一两棵回家,而不会认为是偷窃。因为据说是自己种的青菜能被别人看中,说明自己的庄稼活儿很在行,种的菜比别家的好。偷时,要以能听到主人佯装的叫骂声为吉利。此*俗在而今的`自贡,依然在个别地方沿袭着,可见人们对它的认可度依然很高。正月十六,揭门上对联,共纸钱焚之,民谚谓之:“火烧门前纸,大人做生意,娃儿拣狗屎。”此后转入正常生活。

      **后,农历元旦改为春节,国家规定放假3天,春节仍是合家团聚,除旧迎新的传统佳节,然旧俗多有废弃。1978年后,各地节俗又逐渐兴起。1980年前后,元日零时起,城乡皆齐燃爆竹烟花,响声密凑,烟花飞喷,甚为壮观。上世纪90年代初,从安全考虑,曾一度禁放爆竹,然民间不喜,认为无节日气氛,*年已恢复这一节俗。春节期间,居民多喜探亲访友,聚谈宴饮。民间多已不自制灯,官办的春节灯会,自1963年始,到2010年已举办16届,名为自贡国际恐龙灯贸会,吸引国内外游客专程往观,游人在观灯的同时,可进行经贸洽谈和交流。80年代末,先后在北京、武汉、广州、上海等地及国外展出,驰名中外,获“南国灯城”美誉。

      2、清明

      清明旧俗,各姓同族,齐集宗祠,祭祀祖先,礼毕筵宴,俗称“吃清明会”。各家清明前后十日,均到祖茔扫墓,燃香烛烧纸钱,并在坟前插白纸标,称“献清明”。农村先于春分浸泡谷种,7日后落泥,再7日后嗮芽,故有泡春分、嗮清明之谚语。**后,祠堂聚会族人祭祀祖先的做法废除,但家人祭祖扫墓之*俗仍沿袭。同时,各机关单位和城乡中小学学生,多组织到烈士陵园敬献花圈,缅怀先烈。

      3、浴佛

      浴佛,即农历四月初八,俗称浴佛节。居民用红纸条粘为十字形,上书:“佛生四月八,毛虫今日嫁到深山去,永世不回家。”贴于门墙,谓之嫁毛虫。信奉佛教的善男信女,多买鱼虾鳅鳝,到江河放生,又称放生节。**后,农村尚有“嫁毛虫”*俗。

      4、端午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即农历五月初五。是日,居民以粽叶裹糯米成菱形,称粽子,互相馈赠,蘸糖而食,也有夹豆、肉为馅者。各家悬陈艾、菖蒲于门上,称蒲剑艾虎,驱鬼避邪。又采各种草药煎水沐浴,谓之避毒。妇女以丝绸、布料边角余料裹香料、棉花做成猴狲、粽子形状,挂于小儿身上,谓之可以避兵。中午,餐桌菜肴特别丰富,必有苋菜,因苋菜水色赤红,主吉喜;必食雄黄酒,并以雄黄酒涂于小孩额上,谓之可避瘟疫。

      是日,釜溪河、沱江城镇码头均有龙舟会,船只多至数十艘,每船有水手数人至数十人不等。船首尾装有龙头龙尾,有二人司锣鼓、喊号子。另扎有彩船停于河中,投放鸭子,各龙船竟往争夺,锣鼓震天,人声欢腾。得鸭多者奖以彩礼。又有竞速者,亦有彩礼。小康人家喜彩船于江中饮宴为乐,谓之游江。

      **后,端午之俗仍然保持。龙舟会不定期举行,由*体育运动委员会主办。

      5、六月六

      六月六即农历六月初六,旧俗,六月六嗮衣服。谓此日爆嗮衣服、书籍可以不生蛀虫。农民谓伏日(初伏)忌西北风,西北风主稻谷多秕壳。

      6、乞巧

      乞巧即农历七月初七,是传统的“情人节”。**前,妇女以凤仙花染指甲,夜间放瓜果供牛郎织女星。此时,银河星系最为明亮清晰,妇女对星穿针或浮针于碗中,观看形状,取其吉利,谓之乞巧。**后此俗逐步消失。

      7、中元

      中元即农历七月十五,民俗称“鬼节”、“过鬼年”。是日,各家设酒肉祭祀祖先,“新鬼大,旧鬼小”。一般祭曾祖、祖、父母亡灵,并烧钱纸冥衣。又烧纸烛、泼水饭,祭孤魂野鬼,以免为祟。是日,乡村、集镇民间团体请和尚诵经,飘河灯等,谓之盂兰会。此时,新谷登场,农家祀祖尝新。**后,此俗废止。

      8、中秋

      中秋,即农历八月十五。此时,正值农村稻谷收割完毕,瓜果上市。是日中午,家宴丰盛。中秋之夜,全家团聚,以瓜果、月饼、糍粑、麦芽糖(麻糖)祭月亮,然后分食,饮酒赏月。节前,亲朋好友,多互相馈赠月饼以示祝贺。此俗延续至今。

      9、重阳

      重阳,即农历九月初九,为诗书人家所重。是日,多邀集文友登山饮菊花酒吟诗作赋,插茱萸,以示风雅。

      10、牛王节

      牛王节,在农历十月初一。民间皆制纸衣焚于祖先墓前,谓之送寒衣。农村于牛王庙举办牛王会,蒸糯米糍粑喂牛,并粘于牛角,以酬其耕作之劳。

      11、冬至

      城乡居民皆重视冬至节。**前,各姓宗祠皆集族人办冬至会,祭祀祖先,处理族中事务,然后聚餐,称办冬至会。是日,城乡居民一般以羊肉、狗肉炖补药,谓可驱寒祛病,补益强身。冬至后,农村开始杀过年猪,城市居民开始办过年货。

      12、腊八

      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城乡居民多以糯米、杂粮、碎肉混煮为粥,称吃腊八饭。

      13、祭灶

      祭灶,即农历腊月二十三至二十四,民间有祭灶神之之俗,设香烛、刀头、麻糖祭灶神,又用酒抹灶门,谓之“醉司命”。传说二十四日以后,灶神要上天奏事,灶神吃了奉献,就可多说好事,少奏坏事或不奏坏事,以免玉帝降灾。富裕人家,还请僧道祭灶,烧疏文。**后,送灶之俗废止。

      14、除夕

      除夕,腊月三十(月小二十九),家家户户贴春联换桃符。至夜,张灯结彩,焚香敬天地祖宗。全家吃团年饭,菜肴中必有鱼,鱼与余谐音,谓其有剩有余,多富多财,家长给小儿压岁钱。全家叙旧话新,吃酒玩牌,尽情娱乐,有的通宵不寐,谓之“守岁”。

      自贡传统民俗灯会有哪几种?

      自贡传统民俗灯会有三种。

      其一是“天灯会”,每年正月初七开始,各祠庙均立灯竿,悬红灯,举行祭祀活动。届时庙前灯竿上燃灯无数,灯彩多寡视善男信女所捐灯油之多而定。

      其二是“五皇灯会”,每年从冬至到立春、春节,五皇庙内张灯结彩,前来许愿、还愿者抬着供品络绎不绝。自正月初八起竖灯竿,点红灯,到元宵节达到高潮。

      其三是“放河灯节”,史载乾隆年间自贡即有办盂兰会之举。民众将河灯漂人河中,名为超度亡灵。自贡民间观灯、制灯的*俗一直延续下来,成为现代自贡灯会的雏形。灯会并非一种独立的活动,它的产生、发展都需要依托于其他节日、*俗。

      扩展资料

      自贡灯会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社会价值,自贡灯会作为自贡城市重要的民俗文化,对延续城市文化传统、保持文化生态多样性、提升城市形象和提高市民的社会文化认知水*等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是艺术价值,主要体现在彩灯富有民族风格、地域风情,既制作精美、构思巧妙、规模宏大,又取材繁多、现代工艺与传统工艺相结合,可谓是流光溢彩之极;

      三是旅游经济价值,自贡灯会节庆活动的举办,增加了自贡旅游吸引力,丰富和完善了当地的旅游产品结构,这种动态性旅游活动受到游客的喜爱,不仅带来了门票收益,还带动自贡餐饮、住宿、购物等其他产业经济发展。而且,对其他像自贡剪纸等民俗文化恢复和发展也起到了较强的牵引作用。

[阅读全文]...
  • 关于我国传统节日的诗句_传统节日七夕节的诗句

  • 传统节日,七夕节,节日
  • 七言绝句古诗、五言绝句古诗,这些宝贵的中华文化遗产值得我们珍惜,也是千百年来,治愈文化创伤的良药!好句摘抄网网站为您整理《关于我国传统节日的诗句》,摘录经典的古诗绝句,供您参考。

    1、明诏始端午,初筵当履霜。储光羲《大酺得长字韵时任安宜尉》

    2、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渠何。赵蕃《端午三首》

    3、石类支机影,池似泛槎流。李峤《同赋山居七夕》

    4、万化相寻绎,人生岂不劳?从古皆有没,念之中心焦。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

    5、当年弄影婆娑舞。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6、我来属芳节,解榻时相悦。李白《春陪商州裴使君游石娥溪》

    7、帝命守坟,王令修墓,男子正当如是邪。谢枋得《沁园春寒食郓州道中》

    8、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徐凝《七夕》

    9、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10、露凉时、零乱多少寒螀,神京远,惟有蓝桥路*。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11、喜遇重阳,更佳酿今朝新熟。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12、老瓦盆边,田家翁媪,鬓发如丝。卢挚《蟾宫曲寒食新野道中》

    13、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高适《除夜作》

    14、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李冠《蝶恋花春暮》

    15、沉吟坐西轩,饮食错昏昼。杜甫《九日寄岑参》

    16、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辛弃疾《念奴娇书东流村壁》

    17、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来鹄《除夜》

    18、愿樽前长叙弟兄情,如金玉。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19、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杜甫《端午日赐衣》

    20、府酝伤教送,官娃岂要迎。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21、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王安石《壬辰寒食》

    22、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23、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崔液《上元夜六首》

    24、落花夜雨辞寒食。吴文英《菩萨蛮落花夜雨辞寒食》

    25、旧堤分燕尾,桂棹轻鸥,宝勒倚残云。吴文英《渡江云三犯西湖清明》

    26、啼红正恨清明雨。赵令畤《蝶恋花欲减罗衣寒未去》

    27、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28、梦魂偏记水西亭。吕渭老《小重山七夕病中》

    29、流水翻催泪,寒灰更伴人。胡皓《和宋之问寒食题临江驿》

    30、寒食时看郭外春,野人无处不伤神。云表《寒食诗》

    31、每圆处即良宵,甚此夕偏饶,对歌临怨。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32、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韦庄《长安清明》

    33、昨宵风雨,只有一分春在,今朝犹自得,阴晴快。晁冲之《感皇恩寒食不多时》

    34、作县几时同志苦,投荒万里倍情真。王逊《西夏重阳》

    35、更深黄月落,夜久靥星稀。任希古《和长孙秘监七夕》

    36、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黄庭坚《清明》

    37、笋柱秋千游女并。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38、诸君才绝世,独步许谁强。妙信《九日酬诸子》

    39、一月可曾闲几日,百年难得闰中秋。慧霖《闰中秋玩月》

    40、瓜果几度凄凉,寂寞罗池客。吴文英《六么令夷则宫七夕》

    41、可怜江浦望,不见洛阳人。宋之问《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

    42、出门复入门,两脚但如旧。杜甫《九日寄岑参》

    43、中心愿,*虏保民安国。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44、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

    45、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46、羽书万里飞来处。吴潜《海棠春已未清明对海棠有赋》

    47、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孟云卿《寒食》

    48、欲共柳花低诉,怕柳花轻薄,不解伤春。黄孝迈《湘春夜月*清明》

    49、九日黄花才过了,一尊聊慰秋容老。赵可《凤栖梧霜树重重青嶂小》

    50、影照河阳妓,色丽*津闱。任希古《和长孙秘监七夕》

[阅读全文]...
  • 我国传统节日的著名诗句100句

  • 著名,传统节日,文学
  • 我国传统节日的著名诗句100句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诗句吧,诗句具有精炼含蓄的特点,起着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那什么样的诗句才算得上是经典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我国传统节日的著名诗句100句,欢迎大家分享。

      1、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杨万里《寒食上冢》

      2、沉吟坐西轩,饮食错昏昼。——杜甫《九日寄岑参》

      3、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鬓毛。——郑谷《菊》

      4、砧杆动微寒,暗欺罗袖。——潘希白《大有·九日》

      5、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6、不负东篱约,携尊过草堂。——妙信《九日酬诸子》

      7、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李冠《蝶恋花·春暮》

      8、夜深斜搭秋千索,楼阁朦胧烟雨中。——韩偓《夜深》

      9、汉寝唐陵无麦饭,山溪野径有梨花。——赵鼎《寒食》

      10、一樽径籍青苔卧,莫管城头奏暮笳。——赵鼎《寒食》

      11、寂寂柴门村落里,也教插柳记年华。——赵鼎《寒食》

      12、寒食后,酒醒却咨嗟。——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13、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林杰《乞巧》

      14、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15、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皇甫冉《春思》

      16、旗亭唤酒,付与高阳俦侣。——周邦彦《琐窗寒·寒食》

      17、遥愁今夜河水隔,龙驾车辕鹊填石。——王建《七夕曲》

      18、琅玕碧,花影弄蜻蜓。——吕渭老《小重山·七夕病中》

      19、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陆游《除夜雪》

      20、双缕绣盘金,*沙油壁侵。——陈子龙《唐多令·寒食》

      2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

      22、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阳关曲》

      23、生盆火烈轰鸣竹,守岁筳开听颂椒。——戴复古《除夜》

      24、媪引浓妆女,儿扶烂醉翁。——范成大《寒食郊行书事》

      25、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

      26、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高适《除夜作》

      27、直到城头总是花。——欧阳修《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28、就解佩旗亭,故人相遇。——吴文英《扫花游·西湖寒食》

      29、一片宋玉情怀,十分卫郎清瘦。——潘希白《大有·九日》

      30、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

      31、洒洒沾巾雨,披披侧帽风。——范成大《清明日狸渡道中》

      32、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33、绿柳朱轮走钿车。——欧阳修《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34、西园日日扫林亭。——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35、留恋海棠颜色、过清明。——张辑《南歌子·柳户朝云湿》

      36、溅行裙更惜,凤钩尘污。——吴文英《扫花游·西湖寒食》

      37、落花夜雨辞寒食。——吴文英《菩萨蛮·落花夜雨辞寒食》

      38、忆对中秋丹桂丛。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39、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40、窗中草色妬鸡卵,盘上芹泥憎燕巢。——温庭筠《寒食日作》

      41、宿醉头仍重,晨游眼乍明。——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42、彩索*时墙婉娩,轻球落处晚寥梢。——温庭筠《寒食日作》

      43、移来古寺种朱门。——顾太清《临江仙·清明前一日种海棠》

      44、老慵虽省事,春诱尚多情。——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45、羽书万里飞来处。——吴潜《海棠春·已未清明对海棠有赋》

      46、好处时光,须用著些难。——陈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47、巷陌秋千,犹未清明过。——苏轼《蝶恋花·雨霰疏疏经泼火》

      48、一郡官闲唯副使,一年冷节是清明。——王禹偁《清明日独酌》

      49、闻道山阴会,仍为火忌辰。——胡皓《和宋之问寒食题临江驿》

[阅读全文]...
  • 重阳节的*俗禁忌_中国传统节日知识

  • 知识,重阳节,传统节日
  • 重阳节,又称踏秋,汉族传统节日。你知道重阳节的*俗禁忌吗?相信不少人都不是很清楚吧,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重阳节的*俗禁忌_中国传统节日知识,感兴趣的一起来看看吧!

    目录

    重阳节的*俗禁忌

    重阳节的*俗简介

    重阳节敬*俗的由来

    重阳节的*俗禁忌

    1、不能说节日快乐,登高原是避凶气。

    一年十二个月有六个奇数六个偶数,奇奇相逢和偶偶相逢都成了节日。重要的传统节日大都集中在奇数上,它们分别是一月一、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月数日数奇奇相逢。

    一月又称正月,正月正是传统的大年初一,一直到初五都是正规的节日。三月三是沐浴节,接着就是清明节,五月五是端午节,七月七是乞巧节,七月十五是中元节,九月九是重阳节。十作为从头开始,已经是数字的结束,后面的也不被人们所重视。

    由此可见,热热闹闹的传统节日,恰恰是建立在不吉利的奇数之上,按照中国传统之中“逢凶化吉”的思维转换模式,有理由相信,节日喜庆的外表是为了完成奇月奇日由凶转吉,一系列的节日活动是为了镇压住凶气、战胜凶气而设立。

    奇数又被认为是阳数,二阳相逢叫重阳。九是数字之中最大的数字,所以这一天也是大凶日。这一天的仪式活动是登高、赏菊、饮酒、吃蟹。登高是本质意义,后三者是附加活动。

    登高,也就是到野外去登山,这就是躲避,离开*日生活的环境,躲避凶气的捕捉。相传这一天里会有瘟气降临,人们要离开自己的家,尽可能到高处去,才能*安。在道教的传说里有生动的描绘,道士费长房告诫友人九月九要全家登高,友人照办,晚上回来见家里的猪羊都已死去。这个故事形象地说出了九月九之毒之凶。这一天的另一个仪式是在头上插茱萸,茱萸是一种中草药,和艾草一样具有消毒的作用,也不乏伪装的意义。

    王维《九月九日怀山东诸弟》中,“遥望兄弟登高日,遍插茱萸少一人”,记的就是全家登高的活动。它强调的是全家躲避,要数一数是不是丢下了一个人,丢下者就会被瘟神捉走。

    由此可见,奇奇相逢的日子被称为节日,举行特殊的仪式和活动,是人们为了保卫生命的积极措施,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逐渐淡化了避凶的禁忌内容,而保留了形式意义,节日逐渐成为单纯的喜庆。所以,在这个原本是辟邪的日子里,说上一句“节日快乐”似乎有些不妥,不如说“身体健康”或者“全家*安”比较恰当。

    2、有的地方在九月重阳节忌讳出嫁不到三年的女儿回娘家,民间俗话有"回家过重阳,死她婆婆"的说法。

    3、某些地区还有重阳节忌同床的说法,即夫妻不能同床,要分床睡。

    <<<返回目录

    重阳节的*俗简介

    农历九月初九,是传统的重阳节。中国沿海一带的人,这一天要吃蟹酒,爬山登高,游览名胜,最普遍的是放风筝。到这一天人们处处都能观赏到各式各样的风筝,在天空中翱翔。旧时海澄民众还在这天晚上把灯笼系在风筝上,那时满天灯火,引为奇观。

    闽南是花果之乡,漳州的小吃也是美名远扬。在重阳节这天,除了糕粿,品尝美味的小吃自然也是必不可少的。

    吃柚子补头壳(闽南语),吃柚子要补脑袋,吃甘蔗补手脚四肢,吃一些红柿子会补心脏,吃卤面会补肚肠。很多非常好,包括吃花生十个指头会灵活,所以这样传到小孩他们非常高兴。

    除此以外,在漳州,还有重阳节放风筝的*惯。

    漳州这边一般来说河边现在我还看到有些小朋友在那边放风筝,作为大人他还要进一步在风筝上面挂一些小灯笼。这个灯笼一挂上去以后那就变成天灯,飘在夜空上非常漂亮,所以大家都到河边看天灯,当时就是这样。风筝当中挂天灯,这就是我们的风俗*惯。

    <<<返回目录

    重阳节敬*俗的由来

    首先,重阳节是夕阳红的象征。重阳时节,秋高气爽,五谷飘香,是收获的季节,是成熟的季节。把重阳节定为老人节,象征年节成熟,象征夕阳红。

    其次,“九九”与“久久”同音,含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意思。九九重阳是双九重叠、日月并阳,人们认为这个日子很特殊,是一个特别值得庆贺的日子,应该特别对待。用它来象征年高德劭、年德并应的老年人最为贴切恰当。因此把重阳节定为老人节也是顺理成章。

    再次,为了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孝亲”的传统美德。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素有尊老敬老、事亲敬上的优良传统。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是一首赞美母爱的诗,拨动了天下儿女报答慈母养育之恩的心弦: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尤其是后两句,引起天下儿女的共鸣,把尊老敬老之心表达得非常形象和深刻。是父母小心翼翼地哺乳儿女,是父母在儿女身体有恙时担惊受怕而终日悉心呵护照料,是父母承担了多少艰难劳苦方使儿女知书识礼,是父母费尽了多少精神为儿女定亲婚娶而兴家安业———父母那数不清的大恩,确如一首歌里所唱的:“我能数尽青丝发,只有亲恩数不来。”所以做儿女的对待父母应该像那乌鸦一样知道反哺,像那羔羊一样知道跪乳,千万不能因为娶了媳妇,添了小家庭的许多甜蜜恩爱,有了生儿育女、儿女绕膝的欢乐就将父母弃之脑后,念念不忘的是多一分孝,少一分不孝!

    从这个意义上说,把重阳节定为老人节不单纯是“敬老孝亲”,而是在解决一个反对年龄歧视,融合代际关系,减少家庭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一个社会问题。定重阳节为老人节是对尊老敬老社会*尚的引导和提倡,是对中华民族事亲敬上传统美德的弘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善举。

    <<<返回目录

[阅读全文]...
  • 古诗 传统节日

  • 传统节日
  •   造中国的众多传统节日中,也有很多是写节日的。

      《除夜》

      【宋】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元日》

      【宋】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苏堤清明即事》

      【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五月五日》

      【宋】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

      【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

      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七夕》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我国的传统节日及*俗和古诗 - 句子

我国的传统节日及*俗和古诗 - 语录

我国的传统节日及*俗和古诗 - 说说

我国的传统节日及*俗和古诗 - 名言

我国的传统节日及*俗和古诗 - 诗词

我国的传统节日及*俗和古诗 - 祝福

我国的传统节日及*俗和古诗 - 心语

推荐词条

读书名言大全摘抄 写景好句摘抄 美文摘抄加赏析 语文素材积累摘抄高中 骆驼祥子赏析及摘抄 国学经典内容摘抄 小王子好句摘抄 人物心理描写片段摘抄 城南旧事好词好句摘抄 好句摘抄大全20字 好段摘抄大全50字 语段摘抄 摘抄笔记 成语加意思摘抄大全 红岩精彩片段摘抄 150字美文摘抄 摘抄50字 青春励志美文摘抄600字 好词摘抄大全4字 排比句摘抄 摘抄美文 好句摘抄短一点 美文600字摘抄 名言警句摘抄大全小学 美文摘抄50字 活着摘抄 好段摘抄加赏析 伊索寓言读书笔记摘抄 比喻句摘抄大全 对比句摘抄 人物细节描写摘抄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