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介绍传统节日*俗的古诗 >

介绍传统节日*俗的古诗

关于介绍传统节日*俗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介绍传统节日*俗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介绍传统节日*俗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介绍传统节日*俗的古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介绍传统节日*俗的古诗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介绍传统节日*俗的古诗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介绍传统节日*俗的古诗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介绍传统节日*俗的古诗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介绍传统节日*俗的古诗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介绍传统节日*俗的古诗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介绍传统节日*俗的古诗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传统节日*俗及诗句

  • 传统节日
  • 传统节日*俗及诗句

      在日常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诗句吧,诗句饱含丰富的感情和想象。还苦于找不到好的`诗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传统节日*俗及诗句,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春 节:

      时间:农历正月初一

      * 俗:熬年守岁 贴春联和门神贴窗花年画 扫尘 燃放爆竹 拜年 蒸年糕

      诗 句:

      1、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刘长卿《新年作》

      2、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

      3、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陆游《除夜雪》

      4、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文征明《拜年》

      5、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

      6、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酴酥沈冻酒。——毛滂《玉楼春·己卯岁元日》

      7、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文天祥《除夜》

      8、陪都歌舞迎佳节,遥祝延安景物华。——*《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9、十年旧梦无寻处,几度新春不在家。——吴文英《思佳客·癸卯除夜》

      10、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薛道衡《人日思归》

      11、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皇甫冉《春思》

      12、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

      13、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戴复古《除夜》

      14、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陆游《除夜雪》

      15、衣懒换,酒难赊。可怜此夕看梅花。——吴文英《思佳客·癸卯除夜》

      16、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苏轼《守岁》

      17、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孟浩然《田家元日》

      18、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高适《除夜作》

      19、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元宵节:

      时间:农历正月十五日

      * 俗:吃元宵 观灯 耍龙灯 耍狮子 踩高跷 划旱船 扭秧歌 打太*鼓

      诗 句:

      1、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姜白石《诗曰·元宵争看采莲船》

      2、九衢雪小,千门月淡,元宵灯*。——晁端礼《水龙吟·咏月》

      3、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4、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5、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卢照邻《十五夜观灯》

      6、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蒋捷《女冠子·元夕》

      7、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8、何事又作南来,看重阳药市,元夕灯山?花时万人乐处,欹帽垂鞭。——陆游《汉宫春·初自南郑来成都作》

      9、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10、紫府东风放夜时。——贺铸《思越人·紫府东风放夜时》

      11、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姜夔《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12、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元好问《京都元夕》

      13、群品欣欣增气色,太*依旧独闲身。——赵时春《元宵饮陶总戎家二首》

      14、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卢照邻《十五夜观灯》

      15、五更钟动笙歌散,十里月明灯火稀。——贺铸《思越人·紫府东风放夜时》

      16、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周邦彦《解语花·上元》

      17、将坛醇酒冰浆细,元夜邀宾灯火新。——赵时春《元宵饮陶总戎家二首》

      18、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崔液《上元夜六首》

      19、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崔液《上元夜六首·其一》

      20、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元好问《京都元夕》

      21、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周邦彦《解语花·上元》

      22、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卢照邻《十五夜观灯》

[阅读全文]...
  • 朝*的传统节日*俗

  • 传统节日,修养
  • 朝*的传统节日*俗

      朝鲜民族,又称韩民族、朝族、高丽族等,是东亚主要民族之一。朝*有自己的传统节日*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是怎么样的吧。

      1、朝鲜人春节:

      能歌善舞的朝*人民的节日生活丰富多彩。除夕全家守岁通宵达旦,古老的伽倻琴和洞箫的乐曲声,将人们带入一个新的境界。节日期间,男女老少纵情歌舞,压跳板、拔河等,竞赛场上,热闹非凡,人们扶老携幼争相观看。正月十五夜晚,举行传统的庆祝*,有几位老人登上木制的“望月架”,以先看到明月为福,意味着他的儿孙健康、万事如意。随后,大家围着点燃的“望月楼”,随着长鼓、洞箫、唢呐乐曲声载歌载舞直到尽兴。

      2、上元节:

      朝*传统岁时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举行,节期一天,这天,朝*要先到祖坟送灯,然后在堂内烯“属”灯,院内挂天灯、院门两旁挂壁灯,还要到河里放灯船。这一天还要吃药饭、五谷饭,喝聪耳酒。药饭以江米、蜂蜜为基本原料。掺大枣、栗子、松子等煮成。因药饭原料较贵,不易凑齐,一般以大米、小米、大黄米、糯米、饭豆五种做的“五合饭”代替。以盼望当年五谷丰收。晚上,大家举着火炬上东山高处迎圆月,谁当年有福,谁就能望见初升圆月,迎月之后,男女老少在月光下踏桥。踏桥,也叫跺桥。朝语中“桥”和“腿”两词同音,跟桥意为练腿。踏桥时,每人要在桥上往返几次至几十次不等,共次数必须与自己的岁数相等,以求祈福禳灾。

      3、婴儿生日节:

      即婴儿周岁生日节。在朝*的人生仪礼中,婴儿的一周岁纪念日最受重视。婴儿一周岁纪念日的庆祝活动也非常隆重。婴儿生日到来之际,婴儿的妈妈就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然后给孩子穿上一套精心制作的民族服装,然后把孩子抱到已准备好的生日桌前,让婴儿“过目”专门为他摆设的“涉猎物”。桌子上会摆放一些打糕、糖果、食品、笔、书、小枪等等带有象征意义的东西。客人到齐后,婴儿的妈妈就叫孩子从桌子上五花八门的东西中随便拿自己喜欢的中意之物。当孩子伸手从桌子上拿一样东西时,客人们就欢腾起来,说一些使祝兴的话。这个过程人们叫做婴儿受生日*桌的'“仪式”。有的地方还有老人给孩子脖子套上一团素白色线的*俗,以示希望孩子像雪白的线团那样做一个洁白的人,能像长长的线那样命长延寿。

      4、洗头节:

      阴历六月十五日是朝*的洗头节。这一天被视为黄道吉日。清晨,男女老少都到河边洗头,传说用向东流的溪水洗头是很吉利的。晚上,人们还要在家里举行洗头宴,唱洗头歌,然后全家老少高高兴兴地坐在一起,吃一顿丰盛的晚餐。

      回婚节:在朝*的家庭节日中,最隆重的是“回婚节”,亦称“归婚节”,即结婚60周年纪念日。举行回婚节必须具备如下三个条件:一是老两口都健在;二是亲生子女都在世;三是孙子孙女无夭折。如果亲生子女或孙子孙女中有死亡者,则不能举行回婚节。因此,谁家能举办回婚节,是种很大的荣耀,亲朋好友都要前来祝贺,一对老人穿上年轻时的结婚礼服,相互搀扶着入*,大家频频举杯祝福,比年轻人的婚礼更为热闹隆重。

      5、六一节:

      六一国际儿童节在延边已演化成新的全民节日。在延边,人们把“六一”儿童节活动当成一项重大的爱幼活动。“六一”这一天,往往万人空巷,人们穿着节日盛装涌向公园进行游园活动。

      除了传统节日外,小儿周岁、结婚、老人六十大寿,都要大摆筵*,宴请宾客。筵*的传统菜点不仅花样繁多,造型也要优美华丽,好多食品都要做成鸟兽形。所有礼仪筵*,以祝贺老人六十大寿的“花甲”*最为讲究和隆重。

      6、千人针

      “千人针”指的是经多人之手缝制的一条有文图的布带。当青年应征入伍时,斜披在肩上作为克敌制胜的象征。这一*俗是与一个古老传说有关。据说,很早以前,有一个富庶的村落里,人们都过着自由幸福的生活。有一天来了一个力大无比的妖魔,残害村民。村中的壮士与它交手,都因为力量不足,被它吃掉了。有一青年立志要除掉这妖魔,到处寻求方法。有1000个媳妇(自然不能用寡妇)来缝制,这一条带子就有了1000人的智慧和力量,便可打败妖魔。青年人按照智者的话办了,做成了“千人针”,披在身上去和妖魔决战,真的打败了妖魔。于是“千人针”便成了胜利保障的象征,世世代代流传下来,谁家有应征入伍者,家人就手捧布带求人缝这千人针,以图吉利。

      *代在抗日救国的浪潮中,又有所发展。上世纪三十年代,日寇侵略*东北时,住在延边的许多朝*爱国妇女,不论有无家人入伍,她们都手捧布带,在车站、码头甚至走街串巷互相缝制“千人针”。缝制时还说一些对日寇诅咒和对抗日战士祝福的话。

      7、燃灯节:

      用柞木烧成木炭,压成粉末,搀入咸盐,用纸包成香肠状,外面缠上细草绳。到了夜晚,绑在长杆上点燃,便会劈里啪啦作响,放出耀眼的火花。重五与秋夕,男人们进行摔跤比赛,妇女们进行跳板、秋千比赛。

      8、端午节

      旧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是朝*的传统节日中民俗体育活动最热闹的节日。在过去,每到端午节,朝*聚居的城镇和乡村普遍开展各种民俗体育活动,主要有秋千、跳板、摔跤等,其中最出名的是端午秋千。

      9、秋夕

      旧历八月十五称作秋夕,也叫中秋节。这时早稻可以推出新米,各种果类也成熟了,到了秋夕这天,人们带着用新米做的食品和新鲜水果,到自家的坟地去除草和祭祀。秋夕的传统食品是松饼。这天,朝*村屯普遍宰牛,把肉和内脏切割成小块,分成好多份儿,穿在荆条上分给各户。秋夕也举行各种体育比赛,如摔跤、秋千、跳板等,有的村屯还举行斗牛赛。

[阅读全文]...
  • *传统节日饮食*俗

  • 传统节日
  • *传统节日饮食*俗

      *俗就是*惯,风俗;个人或集体的传统、传承的风尚、礼节、*性。形成风俗的事件都挺大,挺普遍,而*俗可大可小,可普遍也可特殊细小。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传统节日饮食*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传统节日民俗与饮食文化化

      1、除夕——农历十二月三十(公历2月2日)。

      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岁”。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门笼,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

      描写除夕的诗句有:

      《除夜》

      【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2、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公历2月3日)。

      春节*俗,一般以吃年糕、饺子、汤圆、大肉丸、全鱼、美酒、苹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馔为主;

      并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门神钟馗)、包饺子贴剪纸、贴窗花、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送年礼、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

      描写春节的诗句有: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公历2月17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俗。

      描写元宵节的诗句有:

      《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4、清明节——农历三月初三(公历4月5日)。清明节的*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描写清明节的诗句有: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5、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公历6月6日)。这一天的活动现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熏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放黄烟子、吃十二红。

      描写端午节的诗句有: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6、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公历8月6日)。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在这一天晚上,妇女们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七姐,仪式虔诚而隆重,陈列花果、女红,各式家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爱。

      描写七夕节的诗句有:

      《七夕》

      【唐】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7、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公历9月12日)。中秋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俗。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轻松的欢娱。“民间拜月”则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

      描写中秋节的诗句有:

      《望月怀远》

[阅读全文]...
  • 仫佬族传统节日依饭节*俗

  • 传统节日,修养
  • 仫佬族传统节日依饭节*俗

      依饭节是广西罗城仫佬族最隆重的节日之一,每隔3—5年立冬后举行一次,为期一至三天。活动分为请圣、占牲、劝圣、唱神、合兵、送圣六部份。依饭节为仫佬族独有的节日,是仫佬族文化的重要象征。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仫佬族传统节日依饭节*俗,欢迎大家分享。

      节日简述

      仫佬族最具特色最隆重的是三年一大庆、一年一小庆的“依饭节”,也叫“喜乐愿”、“依饭公爷”,有祈神驱邪、保安集福、贺五谷丰登之意,是仫佬族特有的传统节日,带有强烈的感恩和祝愿色彩。依饭节在立冬后择日举行,流行于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东门镇、四把等地。

      由来传说

      关于依饭节,流传着很多传说,其中最广为传诵的传说是纪念白马姑娘:据说古时候,仫佬山乡群兽为害,特别是兽王──神狮,凶猛异常,伤人畜,毁庄稼。正当仫佬人陷入困境时,来了一位白马姑娘,她力大无比,射死了神狮,解救了万民,并从狮口中夺回谷种送给人们,又用芋头、红薯做成黄牛、水牛为人们犁田耕地,

      教仫佬后生*武灭兽。从此,仫佬山乡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为纪念白马姑娘的功绩,每逢闰年立冬日,人们便以“峒”(仫佬族以血缘聚居,同姓为一家族,族内分“峒”)为单位,集资轮流主持聚会,相沿成*,于是形成依饭节。这一天,仫佬族人要在公共祠堂前搭起彩门,摆上供品,表演持碗舞、持香舞等舞蹈。它表达了仫佬族人民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期望。

      关于依饭节的来历,另外还有几种传说。

      其一

      传说仫佬族始祖因犯罪坐牢期间,得到守监梁、吴二人同情而趁深夜放出始祖。但当晚一片漆黑,又有追兵在后。危难关头忽见一白衣姑娘,牵白马前来相救。始祖骑马腾空而去脱离险境。始祖发迹后不忘梁、吴和白马姑娘救命之恩,定遇难呈祥之日为“依饭节”。

      其二

      传说宋代天禧年间仫佬山乡遭外敌入侵,梁、吴带领乡民鏖战抗击,不幸英勇牺牲。宋徽宗于嘉熙四年特封梁、吴二人为官,并建龛堂,规定每逢亥、卯、末年奉请三元师祈神集福,祈求人畜*安,五谷丰登。

      其三

      依饭节是从纪念仫佬族英雄罗义和罗英父女俩的功德演化而来的。传说罗义、罗英父女俩能射狮驯牛,又会垦荒忡地,使仫佬族人丰衣足食。为了纪念他们的功绩,村村寨寨聚会敲锣、打鼓、唱歌。久而久之,就演化为还祖先愿的节日。如今人们还在节日里唱歌、跳舞,舞狮、舞龙、唱彩调,热闹的笑声回荡在寨子中。青年们更是高兴,他们到野外“走坡”。”走坡”是青年男女的社交活动。他们在山脚边、坡上、路旁,互相以歌对答。小伙子先唱“邀请歌”,姑娘杆愿意与之交流,则唱歌表示答应,至两情相依时,则唱定情歌。悠扬的歌声交织着青年们新的向往,给古老的依饭节增添了新的活。

      主要活动

      依饭节在立冬后的“吉日”举行。做“依饭”的目的主要是向祖先还愿,祈保人畜*安、五谷丰收。

      依饭祭祀仪式隆重而神圣。祭祀前,将36位神灵画像挂于堂壁,面具摆放于祭坛桌上。选最长最饱满的糯稻谷穗,用彩带扎起,悬于墙上。堂屋中央的大桌上摆满用芋头、红薯刻成的水牛、黄牛模型,摆上五色糯米饭,其周围摆上芝麻、黄豆、八角、沙姜等12种农产品和鸡、鸭、鱼、猪心、猪肝等12种祭品,以示六畜兴旺、农渔牧副丰收,不忘神恩祖德。歌师身穿红衣围桌边唱边舞,歌唱劝人去恶向善的"十劝歌",教人尊父母、敬师长、睦邻里、诚实为善、信誉行商、勤俭持家、奉公爱国等等,较全面地揭示了仫佬人的伦理道德观念和追求完美人生的理想。依饭节结束时,将谷穗和耕牛模型分送给各家各户。

      每逢节日除进行各种庆贺活动外,家家要置办丰盛食品。如:鸡、鸭、鱼、肉及糯米食品,还要按节令制作不同的节令饭菜。糯米制品是各个节日和喜庆日子里的主要食品。结婚、小孩满月等均要制作糍粑,此外还要做豆腐,办酒*。

      依饭节的活动内容,除了"峒"内族人聚会和祭祀神灵外,还请来唱师,敲锣打鼓,歌舞娱神。全村舞狮耍龙,唱歌唱戏,连续进行三天,不过因影响生产现已不多见。

      仪式

      请圣

      供放茶叶、柑桔、甘蔗、芝麻、黄豆等十二素“清筵”。由师傅逐一念唱36位神名,同时由另一穿法衣、戴线光童子面具的`师公作舞,表示所敬请的神灵已降临祭坛。

      占牲

      即牲祭神灵。各家凑36只鸡鸭,由师公宰杀一只,并悬空书写“超生度命”四字,然后于天井杀猪、宰鸡鸭。

      劝圣

      请神灵享受供品。供:猪肉、猪头、尾、内脏及鸡、鸭、酒等12荤熟“浊筵”。

      唱神

      颂唱每位神灵身世、业迹。由一戴引光面具的师公边唱边跳。唱到某神,即由戴某神面具的师公上场表演。唱、演形式根据各神的身世和业迹特点而定。他们行罡走步中的翻爬滚打和对阵厮杀的表演都很精彩有趣。两边乡民配合“嗬啊”衬音帮腔助威,气氛更加热烈非凡。

      合兵

      师公咬破红公鸡鸡冠,将血滴于红薯、芋头牛身、糯米谷穗及酒碗。参加祭祀者每人喝鸡血酒一口,按迷信说法,可以受到神灵保护。

      送圣

      即送梁九。师公送走36位神灵后,对梁九有特殊送别仪式,并具有与民同乐色彩。传说梁九是维护仫佬人利益的清官,极受民众爱戴。届时,一师公戴面具扮梁九,扛一缚公鸡的竹竿,持酒壶,提一吹胀的猪尿泡边走边唱或与乡民对答。内容上至天文地理,下至生产、生活琐事。答不对者,梁九则以猪尿泡击其头,念道:公的尿泡敲你头!引得哄堂大笑,情趣盎然。之后,梁九与祭祀会首互敬四杯酒,迅疾推倒坐椅,燃放鞭炮,表示所有灾瘴瘟疫全随猪尿泡被赶走。这时,乡民们欣喜若狂地分到红薯、芋头牛及糯米谷穗回家供于神龛,以保人畜*安,五谷丰登。至此,祭祀仪式全部结束。

      仫佬族依饭节是仫佬族祭祖、祭神及庆祝丰收、保护人畜*安的隆重传统节日。各地仫佬族过节的时间略有不同。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东门镇罗姓逢农历闰年的立冬日过节,每五年举行一次;四把乡谢姓每逢丑、辰、未、戌年的立冬日过节,每三年一次;大梧村和四把乡吴姓每逢卯、未、亥年立冬后的头一个未日过节,每四年一次。其他姓氏与上述略同。依饭节以一至三天为期。新*成立前,依饭节在祠堂举行,没有祠堂的在族头家举行。届时,祠堂门上贴对联,门楣剪贴红、黄、绿、蓝彩纸九张,分别书写“奉神”、“集福”、“庆贺”、“依饭”等字样,堂前以松枝扎三门,堂中设坛,坛前烧香点烛,陈列供品。依饭节仪式的程序依次为“开坛”、“请圣”、“点牲”、“合兵”、“送圣”。整个仪式由两位司公任司仪。其中一人头戴面具,身着红法衣,脚蹬草鞋,专跳请神敬神的舞蹈,称为“跳师”;另一人着便装,专唱请神敬神的经文,称为“唱师”。依饭节的祭神仪式宣告结束,族人一起宴饮、唱歌、演对、耍龙舞狮,欢庆几个通宵。

[阅读全文]...
  • 传统节日春节的*俗

  • 春节,传统节日,放假
  • 传统节日春节的*俗

      大家对*传统节日——春节的*俗,了解有多少呢?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有关春节的信息,敬请关注下文:

      *的春节*俗是多种多样的。相传年兽害怕红色,怕火光和爆炸声,所以人们便有了贴红春联、红窗花、放爆竹、守岁等*俗。还有发红包,穿新衣,吃饺子等其他*俗。

      腊月二十三祭灶

      官府在腊月二十三,一般民家腊月二十四,水上人家则在二十五日举行祭灶仪式。举行过祭灶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

      古时人们认为灶王爷上天在玉皇大帝面前美言几句,便会给家里带来幸福,可保佑来年一家*安。因此,每年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都要祭祀灶神,请求他上天后多说好话、吉利话。

      这种送灶神的仪式叫做“送灶”或“辞灶”。除夕夜,还要把“灶神”再接回来。因为,年三十的晚上,灶王爷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有“接灶”“接神”的仪式。按地方的风俗,接送主持,女眷不参加,古时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

      送走“灶神”以后,便轮到祭拜祖宗,民间称“挂影”。民俗专家林希介绍说,小年这天要把祖宗的画像或照片挂在墙上,备好酒水、贡品,接受族人的祭拜,一直到大年三十。

      腊月二十四扫尘

      民谚称“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举行过祭灶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扫尘之日,全家上下齐动手,用心打扫房屋、庭院,擦洗锅碗、拆洗被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其实,人们借助“尘”与“陈”的谐音表达除陈、除旧的意愿。

      腊月二十九祭祖

      对于祖先的'崇拜,在*由来已久。视死如生不仅是孝道的重要标志,也是尊老敬老的美德。春节是大节,上坟请祖仪式也就格外郑重。上坟请祖的时间,大多数地区在二十九日早晨请祖。

      腊月三十守岁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迎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迎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守*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惯,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

      正月初一拜年

      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亲朋好友家和邻居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汉族拜年之风,汉代已有。明代之后,许多人家在门口贴一个红纸袋,专收名帖,叫“门簿”。朱仙镇木板年画《贴画鸡》民间互访拜年的形式。

      一、新春扫尘

      据《吕氏春秋》记载,早在尧舜时代,我国就已经有春节扫尘的*俗。因为“尘”与“陈”谐音,所以新春扫尘就赋予了新的含义,有“除陈布新”的意思,希望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地出门。

      二、贴对联、福字、门神

      春节前一天的下午,小孩子们会踩着凳子,拿着糨糊和刷子,往门上贴对联,然后让下面的大人看看贴的是否端正。有的还横批,贴于门楣的横头上,对联贴在门的左右两边。还有的在屋门、墙壁、门楣上贴福字,寄托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还有人会把绘有门神的画帖贴在门板上,祈求一年*安无事,增添节日喜乐气氛。

      三、祭祖、祭神

      春节祭神,是一种遍及我国东西南北的*俗。全国各地祭神*俗大同小异,但目的基本相同,都是为了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大吉大利等等。

      祭祖一般情况下都是在祭神之后,各地风俗也不尽相同,在我们老家都是每天中午吃饭之前,各家各户派个代表,端上食物、供品去祠堂祭奠先祖,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祠堂才会关门。

      四、吃水饺、吃汤圆、吃年糕

      北方大部分地区,春节都有早晨吃水饺的*俗,还经常在水饺里面放一枚硬币,谁要是吃到硬币,大家就说他是全家当年最有福的人。在江苏淮安,早上有吃汤团的*俗,河南开封一带,春节这天既吃饺子又吃汤圆。春节期间还有吃年糕的*惯,年糕口味因地而异。

      五、守岁、给压岁钱

      除夕守岁,也是最重要的春节活动之一,邻居朋友聚在一起,或者一家人在一起,有的打牌,有的看春节晚会,大家终日不眠,一起等待天明,迎接新年的到来。

      压岁钱是小孩子和晚辈最喜欢的*俗。除夕吃过年夜饭后,长辈会向晚辈分别赠送钱币,并用红线穿编铜钱成串,挂在小孩胸前,说是能够压邪驱鬼。这个*俗自汉朝开始就已经流行,当然,现在已经没有铜钱了,一般都是拿个红包装现金了。

      六、燃放炮竹

      新春来临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里啪啦的爆竹声辞旧迎新,以示吉庆。当然,现在很多地方都禁止燃放爆竹了,还是应该遵守国家规定,以安全为主。

      七、拜年

      拜年是春节最重要的活动和*俗之一。大年初一的早上,大人小孩都穿上新衣、戴上新帽,走亲访友,相互拜年问好,恭祝新年大吉大利。拜年一般是从自家开始,小辈给长辈拜完年后,人们在外出相遇时,再笑容满面地互相恭贺新年。

      八、逛庙会

      春节期间,一般在农村里都会有庙会。早期的庙会,仅仅是一种隆重的祭祀活动,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需要,庙会在保持祭祀活动的同时,又逐渐增加了集市交易活动,还有一些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

      九、舞龙、舞狮

      龙是传说中的吉祥动物,据说能够在天上呼风唤雨,也能为人间祈福消灾。早在汉代时期,就有舞龙求雨的活动。除了舞龙,还有舞狮子,也是春节期间比较普遍的*俗,在我们北方,也叫耍狮子,小时候经常见,现在也少了。

      十、踩高跷

      踩高跷,也是春节期间的一项娱乐活动,历史悠久,在《列子.说符篇》就有记载:“宋有兰子者……以双肢长倍其身,属其胫,并驱并驰。”踩高跷也叫“扎高脚”、“踏高跷”,表演的人在两只脚上绑上两三尺高的木质跷棍,表演各种古怪滑稽的动作,小时候基本村村都有这项活动,后来就越来越少了。

[阅读全文]...
  • 临海市各传统节日*俗

  • 传统节日,放假,中秋节
  • 临海市各传统节日*俗

      节日,是指生活中值得纪念的重要日子。是世界人民为适应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共同创造的一种民俗文化,是世界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临海市各传统节日*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的家乡临海市,位于浙江东南沿海。临海是一座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小城市当然也有着其特有的民俗。正如老师所讲的人们是生活在民俗里的鱼,家乡的民俗也在深深地影响着我。下面我就来介绍一下家乡的一些节日民俗。

      清 明

      清明节时,家家要做菁团、菁饼,带去一扫墓。 人们采菁洗净放在锅里加水煮七八分熟,捞出捣成泥状,拌上糯米粉及小麦粉,做成菁团皮和菁饼皮,而后包上馅蒸熟,就是菁团、菁饼了。菁团的馅是豆腐干或豆腐、笋、猪肉、油泡等切成小方粒炒熟;菁饼的馅则是用甜豆沙。清明节前后,家家户户都要“上坟”。尤其是清明这一日“上坟”的人比较多,各家各户都要在各自的祖先墓前设馔致祭,并插香烧纸,鸣炮仗。上过坟后,要在坟头加封新土,俗称“加坟土”,并挂上纸幡,用漆重填墓碑上的文字表示该坟有下代人照管。 清明节,家家户户还要做“麦油脂”,并在家中设祭坛,插香烧纸,祭请老太公,称为“做清明”。 清明节,每家还要买海蛳吃。据说清明吃了海蛳能使人眼睛明亮,俗称海蛳为“亮眼蛳”。“上坟”时也要有海蛳,还记得临海有这样一句话:“上坟呒海蛳,生儿乌兹兹。”

      端 午

      端午节,临海每户人家都要裹糯米棕吃。“棕子”用竹箬将糯米裹住煮熟而成,并有甜棕和咸棕之分,甜棕里面放些蜜枣、豆沙等;咸棕则放猪肉等。

      临海有送端午*俗。就是头年结婚的女婿,在转年端午节前,用棕子、馒头、猪肉等作礼品送给丈母家,叫 “送端午”,表示孝敬。 端午节正值五月,有句俗语叫:“吃过端午棕,寒衣远远送”,这表明时已进人夏季,气候日渐湿热,正是时疫多发时候。我想大概是这个原因,在端午节有许多驱邪的*俗,如:悬艾叶、葛蒲剑,饮菖蒲酒,在房屋角落撒蜊灰粉,喷雄黄酒等.说这样做可以避邪和避蛇蝎诸毒。

      八月十六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但是临海人却以八月十六为中秋,其中原因,我也不太清楚。 八月十六,人人都买月饼,亲朋间互相赠送。当然也要一家人聚在一起吃个团圆饭。

      春节

      春节是*人最古老、最喜庆、最温暖也最令人向往的一个传统节日。在春节,远方的游子回归故乡与父母妻儿团聚。在临海,春节一般从正月初一到初八止。张家渡民间流传的“拜岁过上八,清汤呒得喝”就是这个意思。大年初一天未亮,炮仗连天响。天亮后,各家插烛焚香烧纸钱,用茶果祭祀天地、家堂祖先。

      大年初一的早餐,以前城关吃汤圆,东乡都吃糯米红枣粥,沿海渔乡则吃“长寿面”,西北乡山民有的吃豆腐粥。杜桥、上盘等地,初一的早饭男人烧,*惯吃“菜头饭”。初四,民间备牲醴、烧纸马贴新“灶司”,称“接灶神”。

      初一这一天,临海过去还有许多禁忌:如不准扫地,不准将水倒在地上,不准动刀,不动针线,不劳作,不经商,不许骂人,不许讨债,不许打架,即使在*时有仇的这一天也要和睦相处。但正月活动正式结束的,还应该是过了正月十四,因为人们十四夜“闹花灯”、“接财神”,财神出街后宣告结束。

      元宵

      临海人元宵不吃汤圆,要吃羹,而且元宵不在十五过,而在十四过。没有人去追根究底、溯流探源,也无从深挖这个“文化底蕴”,一代代传下来,认定就是“正月十四是元宵,家家糟羹蛤蜊调”。做羹,临海人称之为“搅”羹,非常形象,一大堆原料搅成一锅羹,一般有芥菜叶、冬笋、猪肉末、油泡、豆腐干、川豆瓣、豆面、香菇、木耳、蛏子及其他小海鲜,煮熟后加入山粉,搅和搅和,调味出锅。由于原料丰富,这种羹往往一搅就是一大锅,够全家老少吃好几顿的。临海人的元宵印象,总与一碗热腾腾的糟羹联系在一起。

      坊间流传的关于糟羹的传说许多人都能开口说上一两段,几百年的历史沉淀下一份温润感,将整个临海城独特的气质都融合在一碗糟羹里,延绵下几代人对生活的体验。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因此称为元宵节。*古俗中,上元节(元宵节)、中元节(七月半)、下元节(水官节)合称三元。元宵节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朝就有了。据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文帝刘恒在位时时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刘彻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太一:主宰宇宙一切的神),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

      台州的元宵活动与我国其他各地既有相同之处,又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特别是把正月十四作为元宵、且吃糟羹,在全国独一无二。糟羹,是本地百姓长期形成的饮食*俗,通俗的说,所谓的糟就是把乱七八糟的食材搅在一起吃称糟羹,到现在临海西乡一带在婚丧等宴*办完后把剩下的食材搅成糟羹吃的*俗。临海有首《竹枝词》写道:“别府十五我十四,台州元宵真别致。家家糟羹门前喝,苦在前头福有余”、“正月十四闹元宵,秧歌舞龙狮子跳。鼓亭吹打前头走,家家喜迎财神到”,都生动地描绘了台州府正月十四日元宵与众不同的*俗。

      【十四日过元宵的来历】

      关于十四日过元宵的来历,临海流传着许多故事传说。考证了不同个版本,可以归纳成三种类型:“孝子改节说”、“筑城说”、“战事说”。

      “孝子改节说”

      元朝至正十四年(公元1354年),方国珍率浙东农民军攻入台州府,建国称王,并下诏普“天”同庆,包括传统节日。方国珍的母亲信佛,每月初一、十五两天吃素斋,每年的元宵节与中秋节刚好是方母的吃斋日。方国珍是个孝子,为了使母亲能与“天下百姓”同乐,他下诏提前一天过元宵。此后,在台州,正月十四闹元宵便成了风俗。

      与此相似的另一个故事改变了主人公,把元代方国珍换成了明代嘉靖时状元秦鸣雷。秦鸣雷自幼父母早亡,由伯父伯母抚养**。伯母待他很好,还为他请来名师授课,秦鸣雷顺利地通过了府试、乡试,并于嘉靖二十三年(公园1554年)高中状元。秦鸣雷历任要职,虽居高位,但一直很孝顺伯母,每逢节日,总是精心备办佳肴美食供奉。可是伯母信佛,初一、十五都要戒荤吃素,元宵节恰逢十五,秦鸣雷不忍让伯母空度佳节,特将元宵提早一天。台州府城百姓知道此事后深受感动,争相效仿,时间一久,便成了*俗定例。

      “筑城说”

      据清《台州外书》记载:元宵时,“以肉、菜和粉杂荠笋作羹,以多为贵,谓之吃糟羹。相传,自唐筑城时,天寒以是犒军,遂成故事。”民间传说则比书上记载的更加详细。当年,唐开国元勋、大将军尉迟恭奉命修筑台州州城,筑好城墙这一天刚好是正月十四,台州百姓为了庆祝这一“节日”,纷纷拿来家中的米粉、芋艿、粉丝、芥菜、酒糟等食物前往军营犒劳将士,可由于天气寒冷,刚到军中时便已凉了。大家过意不去,为了能让每个士兵都吃上一口自家的菜,便把所有东西倒在了一起,烧成了“大锅羹”。这一夜,百姓们通宵点灯庆贺,从此台州形成每年正月十四亮长夜灯、吃糟羹的*俗。

      还有一种传说,唐初台州刺史尉迟恭坐镇台州筑城,时*年末,天寒地冻,材料又缺乏,开工不久连砌墙用的砺灰浆都严重短缺。眼看着工程进度慢下来,一位老农献计说,用米粉加黄泥搅拌成浆,黏度效果很好,一试果然如此,筑城速度也快了起来。筑城是重体力活,一位民工因不堪饥寒,见有米粉,就偷偷地吃了米粉糊,按律当处理。尉迟恭仁慈体民,于是抽出一部分米粉和菜、笋、酒糟等拌在一起给民工当点心。这一天刚好是正月十四日,故台州人将元宵节改为十四过,并吃糟羹。

      "战事说”

      明朝嘉靖某年的正月十四,戚继光在台州抗倭。戚家军在海边打垮了一股倭寇,倭寇逃往内地。这时天色已晚,戚家军赶到,百姓纷纷点亮灯火,帮助戚家军搜索残敌。一时间,城里城外灯火通明。倭寇无处藏身,全部被消灭。为了纪念这一事件,百姓把元宵改到正月十四夜。

      另一种说法是,戚继光在台州抗击倭寇的一次战斗,正值正月十四,城关居民为慰问戚家军,把原先十五日做的糟羹提前了一天,后人为纪念戚继光,就约定成俗。还有类似说法,戚继光在台州抗倭时,因正月十五出兵的作战机密被泄露,戚将军将计就计把元宵节提前一夜,从而一举歼灭入侵倭寇。从此,元宵改为十四过。

      当代有民俗学研究者认为,这些传说都不能作为台州元宵节为正月十四由来的依据。民俗的形成,要经历漫长的过程。个人行为构不成民俗,民俗的形成、发展永远是集体参与的结果。我们无法考证每种说法的真实性,但无论十四过元宵究竟是如何形成的,这些传说故事都表达了台州人民对英雄的崇拜和纪念。

      【元宵民俗活动】

      行百步

      据《临海县志·风俗》记载,元宵夜妇女行百步可以去疾病,免灾咎。旧时妇女很少抛头露面,但在元宵,妇女却可以抛开这一偏见,尽情地外出游玩。一些传统观念较强的大户千金小姐,则在内院来回走百步。

      打生

      旧时,临海一些结婚多年而未生育的妇女,常常相约去“打生”。有民谣道:“结婚三年不见孕,婆婆背后出恶声。为使郎君不绝后,正月十四去打生。”打生*俗,通常选择在元宵正月十四日半夜三更时分,未生育妇女成群结队至石榴树下,其中一个人用随身带的.桃树枝抽打石榴树,一边打一边自问自答:“会生吗?”“会生。”“生几个?”“越多越好。”因石榴树以多籽(子)闻名,因此未育妇女以石榴树喻人,以求子孙满堂。临海《竹枝词》云:“石榴多子有名声,三更树下去打生。不管旁人来偷听,‘会生会生’叫连声。”

      满街毛兔灯:

      十四日下午起,从刚刚学步的娃娃到十二三岁的儿童,手里都捏着一根线,拉着毛兔灯,牵着大人的手,满街满村地跑,蜡烛点在兔肚子上,把白兔照得通体透亮,直到玩累了才回家休息。

      猜灯谜:

      临海人民热衷于猜灯谜。过去,灯谜一般都附贴在用五彩纸扎的透明花灯上,既可以当装饰品,又富有文化韵味。另外,在街两旁、屋檐下,用细绳拉成的线上,也飘动着灯谜片,吸引着过往来人。

      闹花灯:

      元宵节又叫“上元张灯节”,以赏花灯为主。全国各地的赏灯活动大同小异,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世代相沿。临海同样有这*俗。《民国临海县志》载:“自正月十三至十八日,府城及各县城的各家门前架灯棚,悬灯于上,以兆丰年。”“各保庙宇均有财神乙座,自十三起至十八止,分夜迎赛,人家及街市执爆仗,放流星花筒,或设鳌山,赛巧炫奇,喧乐彻夜。”十四夜,临海全城各种花灯、民间艺术、杂耍艺人、特色小吃全集中在城内道司里校场。观灯看戏凑热闹的,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参与的人往往达到几万人。广场中不但有大、中、小型的鳌山、宝船、金猴、狮子、龙、亭台楼阁等传统造型的花灯,更有独具临海特色的词调、细吹亭、闹星船、古城高跷、抬阁、锣鼓亭、花鼓戏、板龙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荟萃。

      元宵闹花灯活动中,临海城区人民对大田板龙应该最为熟悉。十几年前,大田板龙都会进城闹元宵,场面非常壮观。现在,大田街道还能看到元宵的板龙表演。“大田板龙”是板龙中的佼佼者,它制作精细,气势雄伟,别具一格。

      板龙由龙头、龙身、龙尾三部分组成,采用木板、竹片、各类花纸作为制作材料。龙头是整条龙的关键部分,也是区别于各类龙的标志,主要体现在龙须上。龙须分白、黑、红三色,长达50到70厘米。白须龙称为“老龙”,它是群龙之首;黑须龙为新龙(小龙),红须龙为野蛟龙。板龙大多嘴衔红珠。龙的角上都挂上各种彩色的“纸蚕花”,由于大田农民养蚕较多,这样象征着养蚕吉利。龙身制作极为精细,八根竹片作为龙骨,两张白纸作为龙皮,一张红纸糊龙身两头。几十段龙身贴有陆海动物、山水花鸟、戏剧人物等民间剪纸。龙肚内点燃蜡烛,远看是鳞,*看是画。

      每条板龙至少要有数十人组成舞龙队,龙头要有六个人擎,龙身一人一段举,龙尾由三个人摆。各类板龙的排列也有规定:老龙带头,新龙排第二,野蛟龙随尾。在整个游走过程中,野蛟龙可以随意窜插。板龙时而“腾云驾雾”,时而“伏地为虎”,夺球、赛跑、比美,场面热闹非凡。

      黄沙狮子:

      出自临海市白水洋镇和双港乡之间“黄沙洋”中的双娄乡下游孙村,是临海农村正月里深受群众欢迎的活动。黄沙狮子也叫“上桌狮子”,能够翻桌和跳桌。翻桌,就是狮子“飞”过三四张并排横放的桌子;跳桌,就是狮子在四五张八仙桌堆叠的高度上翻滚表演。跳桌最高时,有九张桌子堆叠起来,第九张桌子四只桌脚朝上,两个舞狮人就在这四只桌脚上表演各种绝巧精彩的动作。

      此外,流传于临海大石民间、已有一百多年历史的“大石车灯”,和临海小芝镇历经二百多年历史、结构精巧、惟妙惟肖的“小芝鼓亭”等,都是临海民间闹元宵的重要活动,也是临海民间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吃糟羹:

      旧时,农村制作糟羹的主要和料是三十夜特别留下的肉冻、豆腐干、豆面、芋头、年糕粒(或馍糍粒)等,加水烧开,再用米粉调水,倒入锅中搅匀,烧成糊状即成。古时,台州府城居民曾用酒糟调和,故称“糟羹”,相沿至今。随着台州居民生活条件的日益改善,元宵糟羹的配菜也越来越丰富。尤其是添加了贝壳类海鲜,味道鲜美。清代临海诗人陈延烈《十四夜调糟羹》写道:“豆芽小菜满庭除,万户刀声入耳徐。五味调烹金鼎沸,只须虾蛤不须鱼。”现在常以芋头、芥菜、豆面、冬笋、香菇、木耳等时令蔬菜,以及**、豆腐干、油泡、川豆板、猪耳朵、猪尾巴等,切成丁状或末状,再添加海鲜肉丁,的确鲜美异常,百吃不厌。

      吃甜羹:

[阅读全文]...
  • 怎样用英语和介绍*传统春节*俗

  • 英语,春节,传统
  • 怎样用英语和介绍*传统春节*俗(精选15篇)

      转眼间,又到了春节,其实从腊月二十三一直到正月十五,每天都有不同的过年*俗,今天小编就为你介绍怎样用英语和介绍*传统春节*俗,希望对你有帮助。

      December 23 of the Lunar Calendar (Little New Year)

      Custom: Worshiping the Kitchen God

      As the legend goes, there is a kitchen god in each house who is responsible for the kitchen and oversees the conduct of the family. On this day, the kitchen god returns to Heaven to report the conducts of the family to the Emperor of Heaven. Therefore, worshipping the kitchen god aims to “please him.” People put out some sweet and sticky foods, such as rice dumplings and malted sugar. In this way, the lips of the kitchen god will stuck together, and he cannot report any wrong doings of the family. Thus the family can lead an auspicious life.

      *俗:祭灶

      民俗传说中,每家都有一位灶神掌管饮食,也记录一家人的言行。今天,灶神就要返回天庭汇报这一户人一年的大小事,所以祭灶的主题就是“拉拢灶神”。在厨房内摆放些甜而粘牙的如汤圆、麦芽糖等食物,灶神的嘴被粘住,就少汇报些坏事,才能天降吉祥。

      December 24 of the Lunar Calendar

      Custom: Dusting

      After worshipping the kitchen god, people begin to thoroughly clean their houses to sweep away bad luck and welcome good luck. Dusting shows the good wish of putting away old things and welcoming a new life, making everything look fresh in the new year.

      *俗:扫尘

      祭灶后,人们便开始大扫除,扫尘除灾,以迎祥纳福。扫尘也是辞旧迎新,求的是万象更新的新年新气象。

      December 25 of the Lunar Calendar

      Custom: Pasting Window Paper and Making Tofu

      The times for pasting window paper are gone. Nowadays, the tradition is replaced by cleaning windows. Tofu is homophonic with “Toufu (first fortune of the year)”, so it is considered as a good food which brings happiness. In order to prepare it for the Spring Festival, people should begin to grind beans and make tofu today.

      *俗:糊窗户、磨豆腐

      纸糊窗户的时代已经过去,所以如今这*俗已经被擦玻璃取代。而豆腐音同“头福”,被视为能够为新年带来福气的好食材,要为过年做准备,今天就要开始磨豆自制豆腐了。

      December 26 of the Lunar Calendar

      Custom: Preparation of Meat and Shopping for the Spring Festival

      When there was insufficient food in the past, the majority of ordinary people could enjoy a comparatively lavish feast only during the Spring Festival can be started on the day. Besides meat and fish, people also purchase cigarettes, wines, fruits, gifts and festive ornaments.

      *俗:割年肉、置年货

      在物质不丰富的年代,大多寻常人家要到年节期间才能吃得丰富一些。割年肉主要指准备春节的肉食,实际上也代表各种年货可以从这一天开始置办,除了鱼、肉,还有烟酒瓜果以及礼品、装饰等。

      December 27 of the Lunar Calendar

      Custom: Bating and Going to the Market

      According to the traditional folk customs of the Han ethnic group, people should take a bath and do their washings to get rid of bad luck from the past year and welcome the new year. Besides the purpose of purchasing goods, people also go shopping to enjoy the exciting atmosphere of the Spring Festival in advance.

      *俗:洗浴、赶集

      汉族传统民俗中,在这天要洗澡、洗衣,以除去一年的晦气,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赶集,除了担负置办年货的任务,也能提前感受过年的热闹气息。

      December 28 of the Lunar Calendar

      Custom: Leaving Dough and Pasting Spring Couplets

      Besides meat and side dishes, people also prepare cooked wheaten food for the Spring Festival. People in north China mainly eat noodles. They leaven dough, steam buns or cook noodles during the Spring Festival. Today, people also paste spring couplets and pictures. With concise texts and festive patterns, people show their welcome for the Spring Festival. In addition, these activities indicate that the Spring Festival begins.

      *俗:发面、贴春联

      准备了肉食配菜后,也要准备主食。北方以面为主食,发好面,可以在春节期间蒸馒头或者做面条等食物。这一天也是将春联、年画贴出来的日子。以简洁的文字和喜庆的图案迎接春节、抒发愿望,也意味着春节正式拉开帷幕。

      December 29 of the Lunar Calendar

      Custom: Paying Tribute to Ancestors

      Preparation for the Spring Festival should be completed today, the day before New Year’s Eve. Worshipping ancestors is also a major event on this day, by which people express their gratitude and yearning for their ancestors during the important festival.

      *俗:祭祖

      过年的准备工作将在除夕前一天的今天全部完成。除此之外,祭祖也是这天的重要活动,以在春节这最重要的节日表达感恩与思念。

      December 30 of the Lunar Calendar

      December 30 of lunar calendar, also called “Chuxi” (New Year’s Eve), is the last day of the year according to lunar calendar. It means saying goodbye to the last year and welcoming the new year. Chuxi is to Chinese people what Christmas Eve is to Westerners. And it’s also the climax of the whole Spring Festival. There are many customs in every period of time on this special day and those customs have been wellobserved for thousands of years.

      大年三十,*农历的最后一天,又称“除夕”——告别旧日,迎来新年。这一天对每一个*人来说意义非凡,如同*安夜在圣诞假期中的重要地位一般,整个春节的高潮也在这一天到达顶峰。这一天中,每一个时间段都有约定俗成的讲究,几千年来,延续至今。

      7:00-11:30

      Preparing for the Reunion Dinner

      团年饭准备

      In the morning, every family begins killing chicken and fishes as well as cutting meat and vegetables to prepare for the Reunion Dinner.

      清晨开始,各家各户就忙着宰鸡、剖鱼、剁肉、切菜……为团年大餐做着最后的筹备工作。

      11:30-11:50

      Praying to Ancestors

      拜敬祖先

      Although different regions have different custom, many will pray to their ancestors before the dinner on this day. All the family members hosed by their patriarch offer incense and kowtow to the memorial tablets or the pictures of their ancestors, then they burn paper money and pray one by one. They also present the main dishes of the Reunion Dinner including pork as offerings to their respect to the ancestors.

      虽各地都有不同的*俗,但大多会在今日正式的宴*前拜敬祖先。全家人在家长的主持下,对祖先的牌位、人像烧香叩拜,并逐一烧纸祈福。也会提前将宴*上的主菜如猪肉等作为贡品呈放,以示对先辈的尊敬。

      12:00-18:00

[阅读全文]...
  • 传统节日的古诗句

  • 传统节日
  • 1、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2、清明时节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门。杨徽之《寒食寄郑起侍郎》

    3、鸣玉惭时辈,垂丝学老翁。张继《清明日自西午桥至瓜岩村有怀》

    4、黄昏疏雨湿秋千。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5、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冯延巳《鹊踏枝清明》

    6、途中甘弃日,江上苦伤春。胡皓《和宋之问寒食题临江驿》

    7、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8、一年佳节过西厢。吴文英《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觅酒》

    9、朔方三度重阳节,河曲干旌岁岁忙。齐之鸾《九日登清水营城》

    10、溅行裙更惜,凤钩尘污。吴文英《扫花游西湖寒食》

    11、霭芳阴未解,乍天气、过元宵。周端臣《木兰花慢送人之官九华》

    12、香袖凭肩,谁记当时话。晏几道《蝶恋花喜鹊桥成催凤驾》

    13、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温庭筠《清明日》

    14、笑摘双杏子,连枝戴。晁冲之《感皇恩寒食不多时》

    15、人事自生今日意,寒花只作去年香。陈师道《次韵李节推九日登南山》

    16、红萸佩、空对酒。潘希白《大有九日》

    17、岑生多新诗,性亦嗜醇酎。杜甫《九日寄岑参》

    18、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9、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

    20、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韩翃《寒食》

    21、更深黄月落,夜久靥星稀。任希古《和长孙秘监七夕》

    22、这次第,算人间没个并刀,剪断心上愁痕。黄孝迈《湘春夜月*清明》

    23、满堂惟有烛花红。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24、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

    25、调露初迎绮春节,承云遽践苍霄驭。佚名《郊庙歌辞。五郊乐章。舒和》

    26、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27、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28、万化相寻绎,人生岂不劳?从古皆有没,念之中心焦。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

    29、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周邦彦《解语花上元》

    30、问深宫,姮娥正在,妒云第几。吴文英《永遇乐乙巳中秋风雨》

    31、葱蒨松犹嫩,清明月渐圆。欧阳詹《酬裴十二秀才孩子咏》

    32、日,过中秋而去,作此曲以别余。苏轼《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

    33、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徐凝《七夕》

    34、年年此夕费吟呻,儿女灯前窃笑频。黄景仁《癸巳除夕偶成》

    35、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苏轼《念奴娇中秋》

    36、九月九日望乡台,他*他乡送客杯。王勃《蜀中九日》

    37、指点牡丹初绽朵,日高犹自凭朱栏,含嚬不语恨春残。韦庄《浣溪沙清晓妆成寒食天》

    38、被白发、欺人奈何。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39、更携取、胡床上南楼,看玉做人间,素秋千顷。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40、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41、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范成大《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

    42、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薛道衡《人日思归》

    43、只今聊结社中莲。张孝祥《浣溪沙中秋坐上十八客》

    44、幸回郎意且斯须,一年中别今始初。王建《七夕曲》

    45、风轻惟响珮,日薄不嫣花。李商隐《壬申七夕》

    46、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鬓毛。郑谷《菊》

    47、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岑参《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48、孤花片叶,断送清秋节。纳兰性德《清*乐孤花片叶》

    49、五更风雨断遥岑。陈子龙《唐多令寒食》

    50、蹴球尘不起,泼火雨新晴。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51、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

[阅读全文]...
  • 与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

  • 节日
  •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有关传统节日的有哪些呢?

      《除夜》

      【宋】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元日》

      【宋】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夕》

      【唐】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

      【唐】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阅读全文]...
  • 关于传统节日的古诗

  • 传统节日
  • 古人作诗通常都是寓情于景,因此,他们在特殊的传统节日的氛围中,更是“诗性大发”,写出了不少流传千古的诗句,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传统节日的古诗,欢迎阅读!

    1、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只觉魂销。——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

    2、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3、旦别河桥杨柳风,夕卧伊川桃李月。——宋之问《寒食还陆浑别业》

    4、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

    5、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6、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温庭筠《清明日》

    7、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赵蕃《端午三首》

    8、夜深斜搭秋千索,楼阁朦胧烟雨中。——韩偓《夜深》

    9、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白居易《清明夜》

    10、幸回郎意且斯须,一年中别今始初。——王建《七夕曲》

    11、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陆游《除夜雪》

    12、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13、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陆游《除夜雪》

    14、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林杰《乞巧》

    15、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苏轼《蝶恋花·密州上元》

    16、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殷尧藩《同州端午》

    17、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18、名字因农具,襟怀属钓蓑。——张镃《寒食》

    19、想今宵也对新月,过轻寒何处小桥。——赵汝茪《恋绣衾·柳丝空有千万条》

    20、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李商隐《辛未七夕》

    21、一月可曾闲几日,百年难得闰中秋。——慧霖《闰中秋玩月》

    22、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李商隐《马嵬·其二》

    23、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苏轼《守岁》

    24、织女牵牛送夕阳,临看不觉鹊桥长。——德容《七夕二首·其二》

    25、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白居易《重阳*上赋白菊》

    26、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九月九忆山东兄弟》

    27、人间梦隔西风,算天上年华一瞬。——吴文英《惜秋华·七夕》

    28、五更钟动笙歌散,十里月明灯火稀。——贺铸《思越人·紫府东风放夜时》

    29、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30、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31、老瓦盆边,田家翁媪,鬓发如丝。——卢挚《蟾宫曲·寒食新野道中》

    32、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冯延巳《鹊踏枝·清明》

    33、衣懒换,酒难赊。可怜此夕看梅花。——吴文英《思佳客·癸卯除夜》

    34、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35、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孟浩然《田家元日》

    36、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刘克庄《贺新郎·端午》

    37、作县几时同志苦,投荒万里倍情真。——王逊《西夏重阳》

    38、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重阳。——李清照《行香子·天与秋光》

    39、教夜夜人世十分圆,待拚却长年,醉了还醒。——向子諲《洞仙歌·中秋》

    40、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介绍传统节日*俗的古诗 - 句子

介绍传统节日*俗的古诗 - 语录

介绍传统节日*俗的古诗 - 说说

介绍传统节日*俗的古诗 - 名言

介绍传统节日*俗的古诗 - 诗词

介绍传统节日*俗的古诗 - 祝福

介绍传统节日*俗的古诗 - 心语

推荐词条

工作励志语录正能量2017 周立波语录经典版 经典语录社会语句 花的赞美经典语录 大话西游经典语录图片 刘涛说的经典语录女人 半山文集经典语录 欢乐颂2经典语录曲筱绡 郭德纲语录劝大度 社会经典语录说说 残次品语录 不如沉默经典语录 自来也豪杰物语语录 说说经典语录2017 爱父亲的经典语录 微商励志语录女人图片 倪萍姥姥语录在线听 经典现实社会语录 孝敬爸妈的经典语录 朋友圈经典语录 话剧羞羞的铁拳语录 健康的重要性语录 人生精典语录 朋友圈卖童装经典语录 291经典语录 回忆去年今日的语录 尝试新鲜事物经典语录 敞开心扉的经典语录 做回自己经典语录 最霸气考试励志语录 夹在中间不好受的语录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