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描写落日的古诗全文 >

描写落日的古诗全文

关于描写落日的古诗全文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描写落日的古诗全文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描写落日的古诗全文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描写落日的古诗全文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描写落日的古诗全文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描写落日的古诗全文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描写落日的古诗全文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描写落日的古诗全文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描写落日的古诗全文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描写落日的古诗全文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描写落日的古诗全文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描写落日的古诗句

  • 落日
  • 描写落日的古诗句

      《乡思》[宋]李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渔家傲》(范仲淹)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杂曲歌辞·水调歌第一》

      *沙落日大荒西,陇上明星高复低

      白居易《和元八侍御升*新居四绝句·高亭》

      好看落日斜衔处,一片春岚映半环。

      杜牧《齐安郡中偶题二首》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李白《登新*楼》

      天长落日远,水净寒波流

      杜甫《落日》

      落日在帘钩,溪边春事幽。芳菲缘岸圃,樵爨倚滩舟。啅雀争枝坠,飞虫满院游。浊醪谁造汝,一酌散千忧。

      《使至塞上》(王维·唐)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阅读全文]...
  • 古诗春日全文

  • 春日
  • 古诗春日全文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诗春日全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原文

      春日

      宋代: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译文

      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注释

      1、春日:春天。

      2、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3、寻芳:游春,踏青。

      4、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5、滨:水边,河边。

      6、光景:风光风景。

      7、等闲:*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8、东风:春风。

      赏析

      大家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咏春诗。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东风面”借指春天。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大家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访”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创作背景

      大家一般都认为这首诗是作者春天郊游时所创作的游春观感,而根据作者生活的年代可知这首诗创作之时泗水之地早被金人侵占,作者也未曾北上到达泗水之地。

[阅读全文]...
  • 描写落日的古诗句

  • 落日
  •   《乡思》[宋]李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渔家傲》(范仲淹)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杂曲歌辞·水调歌第一》

      *沙落日大荒西,陇上明星高复低

      白居易《和元八侍御升*新居四绝句·高亭》

      好看落日斜衔处,一片春岚映半环。

      杜牧《齐安郡中偶题二首》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李白《登新*楼》

      天长落日远,水净寒波流

      杜甫《落日》

      落日在帘钩,溪边春事幽。芳菲缘岸圃,樵爨倚滩舟。啅雀争枝坠,飞虫满院游。浊醪谁造汝,一酌散千忧。

      《使至塞上》(王维·唐)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阅读全文]...
  • 《小池》古诗全文

  • 《小池》古诗全文

      《小池》小巧、精致,宛如一幅花草虫鸟彩墨画。画面之中,池、泉、流、荷和蜻蜓,落笔都小,却玲珑剔透,生机盎然。小编整理了《小池》古诗全文,欢迎欣赏与借鉴。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水(今属江西)人。政治上主张抗金,正直敢言。宁宗时因奸相当权,辞官退居,终忧愤而死,赐谥文节。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称“南宋四大家”。其诗早年学“江西诗派”,后用心于晚唐诗人,50岁后忽有所悟,摒弃诸家,由师法前人到师法自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诚斋体”。诗歌多吟咏自然景物,善于捕捉稍纵即逝的细节,乘兴走笔,构思新巧,语言通俗明畅,幽默诙谐,笔调清新。

      -白话译文-

      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阴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

      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诗词简介-

      《小池》是宋朝诗人杨万里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小巧、精致,宛如一幅花草虫鸟彩墨画。画面之中,池、泉、流、荷和蜻蜓,落笔都小,却玲珑剔透,生机盎然。

      诗中,作者运用丰富、新颖的想象和拟人的手法,细腻地描写了小池周边自然景物的特征和变化。第一句写小池有活水相通,次句写小池之上有一抹绿荫相护,第三句写小荷出水与小池相伴,结句写蜻蜓有情,飞来与小荷为伴。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

      赏析

      此诗一切都是那样的细,那样的柔,那样的富有情意。它句句是诗,句句如画,展示了明媚的初夏风光,自然朴实,又真切感人。

      这首诗描写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几支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构成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表现了大自然中万物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开头“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两句,把读者带入了一个小巧精致、柔和宜人的境界之中,一道细流缓缓从泉眼中流出,没有一点声音;池畔的绿树在斜阳的照射下,将树阴投入水中,明暗斑驳,清晰可见。

      一个“惜”字,化无情为有情,仿佛泉眼是因为爱惜涓滴,才让它无声地缓缓流淌;一个“爱”字,给绿树以生命,似乎它是喜欢这晴柔的风光,才以水为镜,展现自己的绰约风姿。三、四两句,诗人好像一位高明的摄影师,用快镜拍摄了一个妙趣横生的镜头:“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时序还未到盛夏,荷叶刚刚从水面露出一个尖尖角,一只小小的蜻蜓立在它的上头。一个“才露”,一个“早立”,前后照应,逼真地描绘出蜻蜓与荷叶相依相偎的情景。

      杨万里写诗主张师法自然,他对自然景物有浓厚的兴趣,常用清新活泼的笔调,*易通俗的语言,描绘日常所见的*凡景物,尤其善于捕捉景物的特征及稍纵即逝的变化,形成情趣盎然的画面,因而诗中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古诗今译泉眼悄无声是珍惜细细的水流,树阴映水面是它喜欢晴日的温柔。小小的嫩荷刚露出紧裹的叶尖,早飞来可爱的蜻蜓站立在上头。美术家朱宣咸以杨万里《小池》诗意而创作的*画作品《小荷才露尖尖角》,非常形象与生动地反映了这一诗情画意。

      幼儿园古诗小池课件

      活动设计背景

      正值初夏,到处是郁郁葱葱,生机盎然的,为了让孩子感受夏天的景色,自然的美丽与万物的和谐,我选择了古诗《小池》。这首诗通过对涓涓细流、浓密树阴,清澈的水面、初露尖角的小荷,停落的蜻蜓这些景物的描写,形象地勾画出了一幅初夏荷花池的风景画。特别是“惜、爱、露、立”几个动词的巧妙运用,使这优美、宁静的画面充满了生机。

      活动目标

      活动目的:

      1.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画面描写的情景,初步感受夏天的美丽。

      2.感受古诗的意境美、语言美,能有感情地朗诵。

      3. 通过学*古诗,初步理解古诗的内容,理解古诗中有关词的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古诗感受夏天的美丽。

      难点:感受古诗的意境美、语言美

      活动准备

      《小池》PPT课件,音乐

      活动过程

      一、观看电脑课件,自由表达自己欣赏的感受。

      师:孩子们,现在时什么季节到了?(夏天)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到小池塘边区欣赏夏天的景色,你们想去吗?

      1.播放课件,幼儿欣赏。

      师:这里的风景怎样?

      幼:很美丽,漂亮。

      师:这里的确是一个景色怡人的地方。你能用自己的话完整、连贯的话说一说。你在画面上看到了什么?

      过渡:古时候有个诗人叫杨万里,也和你们一样觉得这景色很美,陶醉在这初夏的美景中,于是写下了千古流传的经典古诗《小池》,你们想不想听听诗人是怎么用诗句来描写这幅画面的呢?

      二、欣赏、理解古诗,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1.边欣赏课件,边倾听老师朗诵古诗

      (1)古诗的名字叫什么?是谁写的?

      2.再次欣赏古诗。(师范读)

      (1)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都藏在哪些诗句里?(泉眼、树阴、小荷、蜻蜓)

      (2)理解词语,诗句的意思。(幼儿说出一句就结合画面理解一句诗句的意思)

      泉眼:泉水的出口。

      惜:爱惜。

      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小荷:指刚刚长出水面的嫩荷叶。

      尖尖角:还没有展开的嫩荷叶的尖端。

[阅读全文]...
  • 古诗春日全文带拼音

  • 春日
  • 古诗春日全文带拼音

      《春日》这首七言绝句是宋代的朱熹所作。这首诗表面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致,实则是一首哲理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古诗春日全文带拼音,希望大家喜欢。

      chūn rì

      春 日

      zhū xī

      朱 熹

      shng rì xún fāng sì shuǐ bīn,wú biān guāng jǐng yī shí xīn

      胜 日 寻 芳 泗 水 滨,无 边 光 景 一 时 新 。

      děng xián shí d dōng fēng miàn,wàn zǐ qiān hng zǒng shì chūn

      等 闲 识 得 东 风 面,万 紫 千 红 总 是 春 。

      译文

      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鉴赏

      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咏春诗。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第二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悦。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东风面”借指春天。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据考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所以所谓踏青并非实游。诗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现代人有一幅对联“泗水文章昭日月,杏坛礼乐冠华夷。”泗水、杏坛都是代指孔子。“寻芳”与仲尼悟道所说“寻春”意同,都是指访求圣人之道。因此此诗并非单纯写景诗,而是悟道诗。

      此诗前两句描写泗水之滨一片美好风光,这就是所“寻芳”地之“芳”,亦即是道的显现,也可以说是孔门心法。“无边光景”也即是后两句的“万紫千红”,以及和他的.另外一首诗《读书偶感》中“天光云影共徘徊”一样,都指的是朱子悟道的界。而万紫千红的百花带来的新风光,则主要是由东风吹开。从万紫千红朱子体悟到大道之无形、无情、无名之超然的伟大创造力,此即是“识得东风面”之意。这里的“东风”也即是喻变现万象的道。喻真如佛性。“等闲”表明了朱子之心与景、物契合。而万紫千红总是春亦即佛性、道无所不在之意。“春”这里是指孔子的大同世界。(《礼记·大同篇》)“总是春”表明了朱子赞同孔子的大同世界的前景,同时也表达了朱熹企盼未来之天道宏展,也决然了明了自己的归属,如司马迁所言:“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史记·孔子世家》)

[阅读全文]...
  • 全文古诗词

  • 全文古诗词

      在我们*凡的日常里,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准确地来说应该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全文古诗词,欢迎阅读与收藏。

      [宋]陈淳

      小子尔定孙,来前吾语汝。

      尔今既加冠,盍以*遇。

      今尔名以榘,字尔以方叟。

      告尔名字义,尔其敬听受。

      榘所以为方,是为法度器。

      极天下之方,不能外乎是。

      在人事而言,不越乎此理。

      此理根所性,其本一而已。

      散诸事物间,各各有所止。

      当然不容易,万殊而一揆。

      截截有成法,方正无少陂。

      圣人安而行,所欲不逾此。

      贤者勉而复,折旋必中矣。

      学者思圣贤,於学亦必以。

      所择要精明,所执在固緻。

      法皆自中定,方非由外至。

      如或非礼视,是以不法视。

      於视为不方,随物而妄宣。

      如或非礼动,是以不法动。

      於动为不方,随物而妄往。

      惟视方而明,不为非礼倾。

      惟听方而聪,不为非礼从。

      惟言方而信,不为非礼徇。

      惟动方而直,不为非礼适。

      一一守吾法,私意无容杂。

      寻绝枉尺为,乘戒诡遇合。

      直道范驰驱,何行不检押。

      其可者则与,不可者必拒。

      交游自正方,不随不可去。

      有善者则从,不善者必克。

      处事自正方,不随不善溺。

      随物则为圆,非圆特其偏。

      同流而合汙,在方诚有愆。

      先方而后圆,於圆乃可全。

      既无一不方,斯无一不圆。

      动容皆中礼,从心得孔传。

      岂但方之熟,实惟圆之安。

      圣法万世在,榘尔其勉旃。

      称名惕自省,闻字肃反观。

      斯义无尔愧,服膺常拳拳。

      [宋]张镃

      连夜雨作污渠泥,枯茎蠹叶纷满蹊。

      塘坳蠕蠕长科斗,罋腹襄襄翔醯鸡。

      湿生别种蛆蛭类,倒掷横跳浮却坠。

      晴风一旦略嘘吹,便解飞腾添足翅。

      初即阳光缓缓游,鼓队趋群屋角头。

      雪片有声飘作阵,杨花无树辊成扑。

      尔自与人风马牛,缘何耳边鸣啾啾。

[阅读全文]...
  • 王勃滕王阁序古诗全文

  • 王勃滕王阁序古诗全文

      滕王阁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赣江滨。唐高祖之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公元653年)始建,后阎伯屿为洪州牧,宴群僚于阁上,王勃省父过此,即*而作。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滕王阁序全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全文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zhěn),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ōu)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fān)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huáng)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qǐ )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yì)范,襜(chān )帷(wéi)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lǎo)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yǎn)骖騑(cān fēi)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ē)。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一作 翔)丹,下临无地。鹤汀(tīng)凫(fú )渚(zhǔ),穷岛屿之萦(yíng)回;桂殿兰宫,即(一作 列)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tà),俯雕甍(méng )。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yū)其骇瞩。闾(lǘ)阎(yán) 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gě)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zhú)。云销雨霁(jì),彩彻区明(或作 虹销雨霁,彩彻云衢 qú)。落霞与孤鹜(wù)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l ǐ)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chuán)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è)。睢(suī)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yè)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dì miǎn)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jiǒng),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kuài)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míng)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hūn)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jiē)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chuǎn);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yì)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hé zhé)以犹欢。北海虽赊(shē),扶摇可接;东隅(yú)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guàn);有怀投笔,慕宗悫(què)之长风。舍簪(zān)笏(hù)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tāo)陪鲤对;今兹捧袂(mèi),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呜呼!胜地不常,盛筵(yán)难再;兰亭已矣,梓(zǐ) 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作品影响

      《滕王阁序》既是六朝骈文之新变,也是唐朝骈文通俗化格律化之先声。

      《滕王阁序》让高举反骈旗帜的文学家韩愈读了之后也大为赞赏,称颂其“读之可以忘忧”也。

      韩愈作《新修滕王阁记》曰:“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玮绝特之称。及得三王所为序、赋、记等,壮其文辞,亦欲往一观而读之。工既讫功,公以众饮,而以书命愈曰:‘子其为我记之。’愈既以未得造观为叹,窃喜载名其上,词列三王之次,有荣耀焉。”

      作者简介

      王勃(649~676年)唐代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乾封初(666年)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咸亨三年(672年)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上元三年(676年),王勃南下探亲,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文学赏析

      《滕王阁序》全文行思缜密,紧扣题目,不拘一格,全文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自然段为第一部分,写洪府地势雄伟、“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主人贤德”“高朋满座“。“豫章故郡,洪都新府”点明滕王阁所在地点,再详写其方位在翼、轸星宿的分野,从地理位置上看连接着湖南衡山和江西庐山,由上及下,再一笔荡开,写南昌地势:三江为襟,五湖为带,胸怀楚国而指引吴越。本为滕王阁作序,开篇却避开宴会和阁楼,不落俗套,气势高卓。“物华天宝”一句到“王将军之武库”一句,写南昌物产丰富,人才济济,称赞宴会宾主“尽东南之美”“高朋满座”“胜友如云”。最后一句,简述自己来到这里参加宴会的缘由。宴会盛况寥寥数笔带过,接下来是文章最重要的部分。

      第二、三自然段为第二部分。作者由*及远,从壮丽的楼阁到秀丽的山川,浓墨重彩地描写了滕王阁秋景,展开了一幅流光溢彩、错落有致、上下浑然天成、虚实相映成趣的滕王阁三秋图。“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这两句在静止中表现了光影色彩的变化,将湖光山色写得极富生命力。积水消尽后寒潭显出一片清澈,傍晚时分,淡淡的云烟凝聚着重重的暮霭,水天之间呈现出一片盈盈的紫光。这一句在色彩浓淡的变化中描绘秋意正浓的晚景,一个“寒”字写出秋高气爽, “寒潭”与“暮山”一*一远构成了错落的景致,这一句被誉为“写尽九月之景”。接下来是虚写,作者带着读者驾着马车在高高的山路上,在崇山峻岭里遍访秋日风景,来到昔日帝子居住的长洲,找到仙人休养过的宫殿。接着从众多名胜中将滕王阁烘托而出——“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山峦重叠,山峰耸入云霄;凌空的飞檐丹辉欲流,仿佛直插大地。作者在一上一下之间仅仅用了十六个字就把楼阁高耸入云的气势写得蔚为壮观,把楼阁的独特风貌写得栩栩如生,这一句借着俯仰视角的改变,使上下浑然天成。“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这两句写滕王阁周围的动物和植物,白鹤野鸭在萦回的小岛上畅游,洒满兰桂花香的宫殿掩映在起伏的山峦之中,使滕王阁犹如众星捧月一般,显出恢弘的气势。作者写到在滕王阁上登高远望极目之景:打开绣花的阁门来俯视雕粱画栋的屋脊,远阔的山川*原尽收眼底,*处的江河之水蜿蜒曲折令人惊奇。楼宇巷陌中尽是富贵人家;舸舰泊满渡口,都是装饰精美的雀舫龙舟。秀美山川、繁华市井、众多舟楫上承第一段的“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又与下面的“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共同构成一幅情景交融、动静结合的图画。这一段中属“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最为人称道。这句话是一个视觉的飨宴,整幅画面的主体是红色的夕阳余晖和蓝绿色的水光接天的`模样,白色的野鹭穿插其间。色彩美,动态美,虚实美,空间立体美,带给读者无暇的想象。

      第四、五自然段为第三部分,写众人宴会上登临逸兴,进而兴尽悲来,怀古议论,引出对人生际遇的感慨。作者以起伏跌宕的笔势,从“逸兴遄飞”写到了“兴尽悲来”。第四段头两句“遥襟俯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写的是宴会时丝竹管弦、轻歌曼舞的欢乐场景。接着将在座宾客杯中豪情和笔下才华堪比陶渊明、谢灵运。良辰美景与共,赏心乐事具备,宾主难得相聚,极目远望,尽情地欢娱。到这里写的都是登临逸兴的乐。下面一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从宇宙无穷想到兴衰有尽:回望长安犹在夕阳下,吴会却如在云海间。大地有穷尽,而南海深不可测,擎天之柱不可攀,北斗星辰遥远:关山难越,谁来为失意人悲痛?萍水相逢,都是异乡漂泊之人。满怀抱负,王宫何时能见?皇帝的召见,又要等到何年?作者以“失路之人”自指,叹息自己的命运。作者虽满腔热血,才华横溢却因恃才傲物、放荡不羁而被当时社会所不容。壮志难酬,所以在这里作者由宇宙的无限而想到人生有限、短暂,表露出对时光流逝却功业难成的感慨;他悲叹盈虚有数,透出无法扭转命运的无奈,为自己只能流落南海之滨,无力跻身帝都长安为国效力而感到悲伤。在第五段中,作者用典故把自己比做贾谊、梁鸿、冯唐、李广,来描述自己现在遭遇的困境,但作者没有在悲伤中停留太久,转而用自己的乐观精神给这一段咏叹做了更好的注解。作者表示自己仍是达人知命,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身处逆境仍旧心胸开朗,立志报国。这一段所用典故较多,但却合理恰当毫无堆砌之感,王勃写自己怀才不遇、深陷困境的矛盾心理,却又用一种处世的乐观精神加以化解,这种高尚的情怀,千百年来引起了众多文人雅士的共鸣。

      第六、七段为第四部分,简述自己的旅程和志向,对宾主的知遇表示感谢,对参加宴会并饯别作序表示荣幸,这一段内容与开头遥相呼应,再一次紧扣主题。

[阅读全文]...
  • 江雪古诗全文

  • 江雪古诗全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江雪古诗全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古诗江雪全文带拼音版

      jiāng xuě

      江雪

      liǔ zōng yuán

      柳宗元

      qiān shān niǎo fēi jué

      千 山 鸟 飞 绝 ,

      wàn jìng rén zōng miè

      万 径 人 踪 灭 。

      gū zhōu suō lì wēng

      孤 舟 蓑 笠 翁 ,

      dú diào hán jiāng xuě

      独 钓 寒 江 雪 。

      古诗江雪注释及全文翻译

      注释

      绝:无,没有。

      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

      人踪:人的脚印。

      孤:孤零零。

      蓑笠(suō lì):蓑衣和斗笠 笠:用竹篾编成的帽子。(“蓑” ,古代用来防雨的衣服;“笠” ,古代用来防雨的帽子。)

      独:独自。

      翻译

      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古诗江雪全文赏析

      在这首诗里,笼罩一切、包罗一切的东西是雪,山上是雪,路上也是雪,而且“千山”、“万径”都是雪,才使得“鸟飞绝”、“人踪灭”。就连船篷上,渔翁的蓑笠上,当然也都是雪。可是作者并没有把这些景物同“雪”明显地联系在一起。相反,在这个画面里,只有江,只有江心。江,当然不会存雪,不会被雪盖住,而且即使雪下到江里,也立刻会变成水。然而作者却偏偏用了“寒江雪”三个字,把“江”和“雪”这两个关系最远的形象联系到一起,这就给人以一种比较空蒙、比较遥远、比较缩小了的感觉,这就形成了远距离的镜头。这就使得诗中主要描写的对象更集中、更灵巧、更突出。

      因为连江里都仿佛下满了雪,连不存雪的地方都充满了雪,这就把雪下得又大又密、又浓又厚的情形完全写出来了,把水天不分、上下苍茫一片的气氛也完全烘托出来了。至于上面再用一个“寒”字,固然是为了点明气候;但诗人的主观意图却是在想不动声色地写出渔翁的精神世界。试想,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个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冷,不怕雪大,忘掉了一切,专心地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这个被幻化了的、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正是柳宗元本人的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由此可见,这“寒江雪”三字正是“画龙点睛”之笔,它把全诗前后两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不但形成了一幅凝炼概括的图景,也塑造了渔翁完整突出的形象。

      用具体而细致的手法来摹写背景,用远距离画面来描写主要形象;精雕细琢和极度的夸张概括,错综地统一在一首诗里,是这首山水小诗独有的艺术特色。

[阅读全文]...
  • 古诗江雪全文赏析

  • 古诗江雪全文赏析

      《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于永州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诗中运用典型概括的手法,选择千山万径,人鸟绝迹这种最能表现山野严寒的典型景物,描绘大雪纷飞,天寒地冻的图景;接着勾画独钓寒江的渔翁形象,借以表达诗人在遭受打击之后不屈而又深感孤寂的情绪。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江雪全文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江雪

      唐代: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译文

      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注释绝:无,没有。

      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

      人踪:人的脚印。

      孤:孤零零。

      蓑笠(suō lì):蓑衣和斗笠 笠:用竹篾编成的帽子。(“蓑”,古代用来防雨的衣服;“笠”,古代用来防雨的帽子。)

      独:独自。

      赏析:

      诗人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诗人柳宗元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这首《江雪》正是这样,诗人柳宗元只用了20个字,便描绘出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作者向读者展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其实,这正是诗人柳宗元由于憎恨当时那个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比起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人物,恐怕还要显得虚无缥缈,远离尘世。诗人所要具体描写的本极简单,不过是一条小船,一个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渔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钓鱼,如此而已。可是,为了突出主要的描写对象,诗人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写它的背景,而且使这个背景尽量广大寥廓,几乎到了浩瀚无边的程度。背景越广大,主要的描写对象就越显得突出。首先,诗人用“千山”、“万径”这两个词,目的是为了给下面两句的“孤舟”和“独钓”的画面作陪衬。没有“千”、“万”两字,下面的.“孤”、“独”两字也就*淡无奇,没有什么感染力了。其次,山上的鸟飞,路上的人踪,这本来是极*常的事,也是最一般化的形象。可是,诗人却把它们放在“千山”、“万径”的下面,再加上一个“绝”和一个“灭”字,这就把最常见的、最一般化的动态,一下子给变成极端的寂静、绝对的沉默,形成一种不*常的景象。所以,下面的两句原来是属于静态的描写,由于摆在这种绝对幽静、绝对沉寂的背景之下,倒反而显得玲珑剔透,有了生气,在画面上浮动起来、活跃起来了。也可以这样说,前两句本来是陪衬的远景,照一般理解,只要勾勒个轮廓也就可以了,不必费很大气力去精雕细刻。可是,诗人却恰好不这样处理。这好像拍电影,用放大了多少倍的特写镜头,把属于背景范围的每一个角落都交代得、反映得一清二楚。写得越具体细致,就越显得概括夸张。而后面的两句,本来是诗人有心要突出描写的对象,结果却使用了远距离的镜头,反而把它缩小了多少倍,给读者一种空灵剔透、可见而不可即的感觉。只有这样写,才能表达作者所迫切希望展示给读者的那种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至于这种远距离感觉的形成,主要是作者把一个“雪”字放在全诗的最末尾,并且同“江”字连起来所产生的效果。

      在这首诗里,笼罩一切、包罗一切的东西是雪,山上是雪,路上也是雪,而且“千山”、“万径”都是雪,才使得“鸟飞绝”、“人踪灭”。就连船篷上,渔翁的蓑笠上,当然也都是雪。可是作者并没有把这些景物同“雪”明显地联系在一起。相反,在这个画面里,只有江,只有江心。江,当然不会存雪,不会被雪盖住,而且即使雪下到江里,也立刻会变成水。然而作者却偏偏用了“寒江雪”三个字,把“江”和“雪”这两个关系最远的形象联系到一起,这就给人以一种比较空蒙、比较遥远、比较缩小了的感觉,这就形成了远距离的镜头。这就使得诗中主要描写的对象更集中、更灵巧、更突出。因为连江里都仿佛下满了雪,连不存雪的地方都充满了雪,这就把雪下得又大又密、又浓又厚的情形完全写出来了,把水天不分、上下苍茫一片的气氛也完全烘托出来了。至于上面再用一个“寒”字,固然是为了点明气候;但诗人的主观意图却是在想不动声色地写出渔翁的精神世界。试想,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个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冷,不怕雪大,忘掉了一切,专心地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这个被幻化了的、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正是柳宗元本人的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由此可见,这“寒江雪”三字正是“画龙点睛”之笔,它把全诗前后两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不但形成了一幅凝炼概括的图景,也塑造了渔翁完整突出的形象。

      用具体而细致的手法来摹写背景,用远距离画面来描写主要形象;精雕细琢和极度的夸张概括,错综地统一在一首诗里,是这首山水小诗独有的艺术特色。

[阅读全文]...
  • 赞美冬天的古诗全文

  • 赞美,冬天
  •   冬天,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白雪皑皑,冰冻三尺。那纯洁的白雪,都让人忍不住陶醉。中是如何赞美冬天的呢?一起来看看吧。

      《绝句》

      唐·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露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江雪》

      唐·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梅花》

      宋·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子夜冬歌》

      唐·崔国辅

      寂寥抱冬心,裁罗又褧褧。

      夜久频挑灯,霜寒剪刀冷。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终南望余雪》

      唐·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问刘十九》

      唐·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冬至夜怀湘灵》

      唐·白居易

      艳质无由见,寒衾不可亲。

      何堪最长夜,俱作独眠人。

      《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塞下曲》

      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冬夕》

      唐·岑参

      浩汗霜风刮天地,温泉火井无生意。

      泽国龙蛇冻不伸,南山瘦柏消残翠。

      《初冬夜饮》

      唐·杜牧

      淮阳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干?

      《冬夜送人》

      唐·贾岛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描写落日的古诗全文 - 句子

描写落日的古诗全文 - 语录

描写落日的古诗全文 - 说说

描写落日的古诗全文 - 名言

描写落日的古诗全文 - 诗词

描写落日的古诗全文 - 祝福

描写落日的古诗全文 - 心语

推荐词条

关于描写母亲的句子 两个叠词的句子 努力工作的励志句子 为别人考虑的句子 勇气可嘉的句子 关于***的句子 描写人多拥挤的句子 形容李子味道的句子 赞美的句子大全 形容很丧的句子 形容日夜颠倒的句子 做人谦卑的经典句子 错过句子 赞美港珠澳大桥的句子 心里有你的人句子 小学好句子摘抄 秋天到了补充句子 暖心晚安句子 形容老街的句子 翅膀的句子 时间不多的句子 努力的话简短唯美句子 形容保养皮肤的句子 关于工作不顺心的句子 戏曲句子 关于入冬的句子 伤心感悟的句子 失母之痛的句子 朋友圈感慨句子 形容小孩子调皮的句子 给男闺蜜的句子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