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故人相见相谈甚欢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故人相见相谈甚欢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故人相见相谈甚欢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故人相见相谈甚欢的古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1☆ 我本赢她千百倍,却输给一句你爱她。
★2☆ .得不到的爱人总归是风,强留千百次也会无踪。
★3☆ 责怪我离你越来越远之前,请先想想曾经你的句句敷衍。
★4☆ 你和她打来闹去你说是逢场作戏,那你和我在一起是不是在练演技。
★5☆ 你是我误删的照片,错过的航班,丢失的日记本,经久不息的遗憾。
★6☆ 有些人,是山川,是河流,唯独不是可停泊的港口。
★7☆ 后来,我们都走在各自的路上,谁也没有再等谁。
★8☆ 无人与我立黄昏,无人问我粥可温。
★9☆ 嘴里说着晚安,转身又和谁相谈甚欢。
★10☆ 不要再十六七岁爱上一个人,因为,那会是你这辈子最爱,却不能在一起的人。
★1☆ 是一起走过一段路而已,何必把怀念弄的比经过还长。
★2☆ 对他念念不忘,他却在为另一个人赴汤蹈火。
★3☆ 你是我误删的照片,错过的航班,丢失的日记本,经久不息的遗憾。
★4☆ 句句皆你,你字字非我。
★5☆ 见的时候能不能抱抱我,那年好多酸甜苦辣没来得及和你说。
★6☆ 你和她打来闹去你说是逢场作戏,那你和我在一起是不是在练演技。
★7☆ 后来,我们都走在各自的路上,谁也没有再等谁。
★8☆ 还等吗?”“不等了”“为什么?”“凭什么?”
★9☆ 我本赢她千百倍,却输给一句你爱她。
★10☆ 得不到的爱人总归是风,强留千百次也会无踪。
★11☆ 不要再十六七岁爱上一个人,因为,那会是你这辈子最爱,却不能在一起的人。
★12☆ 有些人,是山川,是河流,唯独不是可停泊的港口。
★13☆ 怪我离你越来越远之前,请先想想曾经你的句句敷衍。
★14☆ 嘴里说着晚安,转身又和谁相谈甚欢。
★15☆ 无人与我立黄昏,无人问我粥可温。
李煜作亡国之词,虽大多用语浅白,但用情却至深。王国维认为他之所以用“赋体作词”直抒胸臆,是因他“阅历较浅”,于是只能夸他是“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越浅,则性情越真”。
其实,李煜能在南唐纷乱的宫廷斗争里活下来,怎么也谈不上“阅历很浅”。他之所以把词意写得很浅,除了天性之外,也是为了摆脱了“花间词”的步调。
在《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到,李煜借鉴了杜甫诗歌中的句子。这就说明了:他词风的转变,固然与个人经历有关,但也是他主动追求的结果。
正是这种“主动”追求,使李煜摆脱了前人的束缚,最终才能脱颖而出,成为了与“花间派”相抗衡的“南唐派”的代表词人。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南唐·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李煜的这一首词完全不需要翻译,现代人就可以将其读懂。事实上,很多人因为不了解李煜创作这首词的背景,所以没读明白词中含义,误以为它只是一首普通的抒发亡国哀愁的词。
周汝昌先生在讲解“林花谢了春红”的时候,说:这一句并没有说明是林中的什么花,但是所有人都看得出,李煜想要表达的是一种美好事物的消逝。
学界公认李煜的这首诗,化用了杜甫《曲江对雨诗》中的“林花著雨胭脂湿”,周汝昌先生也同意这个观点。不过,他仍然没有解释明白,“林花”意象到底要说明什么。
其实,如果《曲江对雨诗》说得还不够直白的话,那么在杜甫的另一首诗《别房太尉墓》最后一句中,有一句“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就讲解得很详细了。
这里的“林花”,就是指逝者坟旁树木上开出来的红花。只要读过杜甫这两首诗就会知道,这里是很明显地发出了“亡国悲音”。
词中的故事发生在一次凭吊事件之后,李煜很有可能是刚刚焚香祭拜过南唐将士的亡灵。“谢了春红”,指春天过去了。也就是说,不知不觉,南唐亡国又一年了。
根据北宋王铚《默记》记载,李煜最后是有复国之心的。然而他却是有心无力,两年间南唐军节节败退,直至退无可退。自己身陷囹圄之中,也只能感叹“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明指遍地的落红,仿佛是在说美人泣血,但是事实上却是指那些为南唐作最后征战的英雄们。因为李煜投降的时候,南唐并没有全境沦陷。
在江州,指挥使胡则与左军招讨使柯昶继续与宋军作战了四个月,最后城破殉国。根据《南唐书》记载:吉州刺史申屠令坚、袁州刺史刘茂忠二人相约,誓死以报南唐。
后来,申屠令坚无故发狂,半夜在军帐中,不知与何人搏斗而亡。刘茂忠独力难支,为了保持袁州百姓才投降。他们二人的抗争,一直持续到李煜降宋的两年之后。
再后来,又由卢绛接过重担,继续与宋军作战。卢绛改走山中,打算从金陵突围,未能成功。他身边的那些州县都投降了,就他依然不肯降。
于是,卢绛就打算到转到闽中,继续和宋军战斗。但是当他路过歙州的时候,刺史龚慎义不肯出来迎接他的军队,他直接就把龚慎义杀掉了。
在李煜降唐的前后,发生了很多类似的、可歌可泣的故事。李煜本身也曾经努力利用长江天险,积极御敌。最后只是因为双方的力量太悬殊,为了保全城中人民,不得不投降罢了。
所以说他后来,一心想等待一个复国的机会。而这也是他最后被杀的一个重要原因,毕竟宋太宗赵光义不能容忍一个还有复国之心的阶下囚活着。
“胭脂泪,留人醉”。*龚自珍说“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就是这个意思,它是遍地“林花”陨落之后带来的感触。
在这里,李煜并非是因为“落红”而产生的伤感。对于牺牲的英雄,任何的“同情”都是侮辱。对于南唐那些牺牲的英雄,只有尊重与赞美。
“几时重”的“重”字,按照《相见欢》的词格,应是*声字,所以读“chóng”,意思是“几时再重现”。但是说完这一句后,李煜就知道根本“不可重见”,于是他又说“人生长恨水长东”。
李煜这首《相见欢》,如果只从表面上理解,你可以将它当作一篇简单的伤春之作。读者甚至可以完全不必理会作者身份,就能通过自己的人生经验,与这一首词达到最大的“共鸣”。
假如不研究这首词的创作背景,并单纯地来看这首词的话,那么它所表达的就是一种生命易逝的伤感。
在这里,把“胭脂泪”当成了美人泪。爱人离去了,什么时候才能重温鸳梦呢?没有办法重温了。人生的恨意,只有附着流水,滚滚向东流去了。
因此,这一首诗表面上看着有些粗浅,但是事实上确实蕴藉隐秀,内涵和境界远胜普通的“花间词”,是一首典型的“南唐派”作品。
李煜这首《相见欢》,拆解了杜甫《曲江对雨诗》中的“林花著雨胭脂湿”。把“林花”与“胭脂湿”的意象,分别用到了上下两阙当中,并且赋予了它们更加细腻、丰富的内涵。
再通过长短句特有的音律之美,从艺术上实现了真正的雅俗共赏。因此,绝对不是像王国维说的那样,只是因为李煜“阅历浅”,所以才能写成这样。
以赋的手法来写词,很显然是李煜有意而为之。看起来,他也没有少读杜甫的诗歌。
从前看梁实秋在书中谈阅读时,有一段话大意是说:中国古代不靠阅读而能自己成书的,恐怕只有屈原一人。因为屈原写《楚辞》时,我们无法知道他当时有什么可供参考的书籍。
李煜纵然是天才,也绝对不可能像王国维说的那样,只靠着“阅历浅”保持住了赤子之心,再凭着赤子之心去进行创作,这种说法未免把李煜看得太低了。
事实上,李煜的确是“天才”,但是他也有努力学*前人的长处,并经过自己的摸索,才形成了后来的风格。最终,成为了与“花间派”并驾齐驱的“南唐派”的代言人。
《相见欢》
[南唐]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译文:
一个人登上西楼
心中纵有千言万语
却只能无言独对夜空
看天边新月如钩
庭院深深 梧桐静默
时节已到了凄冷的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
是绵绵无尽的离愁
这别是一般的滋味
一直萦绕在心头
[唐]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一、李煜生*及词风衍演
李煜(937-978)公元961年即位,史称南唐后主。他登位之时,宋已代周建国,南唐形势风雨飘摇。他在对宋委屈求全中过了十几年苟安生活。南唐为宋灭之后,他被俘到汴京,过了约两年囚徒生活,终为太宗赐鸩毒杀。
李煜在政治上十分无能,文艺上却颇有成就,工书善画,妙解音律,尤工于词。他的创作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不修政事,纵情于吟咏宴游,笙歌燕舞,为了使宫女的舞姿更加曼妙婀娜,荒唐病态竟至于让宫女束脚,戕害中国女子裹脚陋*便起于其人。他这一时期的词作大都反映了他荒淫奢靡的官廷生活,这些词虽在技巧上已日臻成熟,实则为南朝宫体和花间词风的承续。后期则为入宋之后,此时,他逐渐从醉生梦死中清醒过来,对屈辱的拘囚生活极为愤懑感伤,他的词开始转向抒奏亡国之音,倾泻其“日夕以眼泪洗面”的深哀巨恸,他的词有了打动人心的恒久的艺术力量。可以说,亡国使他丢掉了皇帝的宝座,却使他在词的创作上获取了巨大的成就,诚如清人王国维评价:“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便是对他文学地位的中肯评价。
[唐]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一般 一作:一番)
词名《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此词写作时期难定。如系李煜早年之作,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属于他宫庭生活的一个插曲,如作于归宋以后,此词所表现的则应当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
起句“无言独上西楼”,摄尽凄惋之神。“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本来,作者深谙“独自莫凭栏”之理,因为栏外景色往往会触动心中愁思,而今他却甘冒其“险”,又可见他对故国(或故人)怀念之甚、眷恋之甚。
“月如钩”,是作者西楼凭栏之所见。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阵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而俯视楼下,但见深院为萧飒秋色所笼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
过片后“剪不断”三句,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但更见作者独诣的还是结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诗词家借助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离愁时,或写愁之深,如李白《远离别》:“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愁古”;或写愁之长,如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或写恋之重,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或写愁之多,如秦观《千秋岁》:“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李煜此句则写出愁之味:其味在酸咸之外,但却根植于作者的内心深处,无法驱散,历久弥鲜;舌品不得,心感方知。因此也就不用诉诸人们的视觉,而直接诉诸人们的心灵,读后使人自然地结合自身的体验而产生同感。这种写法无疑有其深至之处。
【集评】
黄昇《花庵词选》:此词最凄婉,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思路凄惋,词场本色。
沈际飞《草堂诗余续集》:七情所至,浅尝者说破,深尝者说不破。
破之浅,不破之深。“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句妙。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词写别愁,凄惋已极。“无言独上西楼”一句,叙事直
起,画出后主愁容。其下两句,画出后主所处之愁境。举头见新月如钩,低头见桐阴深
锁俯仰之间,万感萦怀矣。此片写景亦妙,惟其桐阴深黑,新月乃愈显明媚也。下片,
因景抒情。换头三句,深刻无匹,使有千丝万缕之离愁,亦未必不可剪,不可理,此言
“剪不断,理还乱”,则离愁之纷繁可知。所谓“别是一般滋味”,是无人尝过之滋味,
唯有自家领略也。后主以南朝天子,而为北地幽囚;
其所受之痛苦,所尝之滋味,自与常人不同,心头所交集者,不知是悔是恨,欲说
则无从说起,且亦无人可说,故但云“别是一般滋味”。
究竟滋味若何,后主且不自知,何况他人?此种无言之哀,更胜于痛哭流涕之哀。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后阕仅十八字,而肠回心倒,一片凄异之音,伤心
人固别有怀抱。
形容相见恨晚的古诗诗句
1、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2、相逢情便深,恨不相逢早。
3、他乡各异县,辗转不相见。
4、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
5、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
6、化蝶去寻花,夜夜栖芳草。
7、当时相见恨晚,彼此萦心目。
8、追攀更觉相逢晚,谈笑难忘欲别前。
9、相见岭头相见少,北风吹却南翁倒。
10、移船相*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11、数见如同初相见,到老终无怨恨心。
12、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13、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14、渔人相见不相问,长笛一声归岛门。
15、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16、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17、忆昔花间相见后,只凭纤手,暗抛红豆。人前不解。
18、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19、当初相见,君恨相逢晚。一曲秦筝弹未遍,无奈昭阳人怨。
20、恣雅态、明眸回美盼。同心绾。算国艳仙材,翻恨相逢晚。
21、*的世界,无远弗届。吾与诸君本无距离。诸君与吾相见恨晚。
22、地有高斋要名士。相逢恨晚,老矣酒兵诗帅。岁寒同一笑、千年事。
23、相逢恨晚,人谁道、早有轻离轻折。不是无情,都只为、离合因缘难测。
24、当时相见恨晚,彼此萦心目。别后空忆仙姿,路隔吹箫玉。何处栏干十二,缥缈阳台曲。
25、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带拼音版古诗
在学*、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古诗泛指*古代诗歌。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带拼音版古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古诗带拼音版
xiàng jiàn huān ·lín huā xiè le chūn hóng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lǐ yù
李煜
lín huā xiè le chūn hóng ,tài cōng cōng 。wú nài cháo lái hán yǔ ,wǎn lái fēng 。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yān zhī lèi ,xiàng liú zuì ,jǐ shí zhòng 。zì shì rén shēng zhǎng hèn ,shuǐ zhǎng dōng 。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古诗赏析
南唐后主的这种词,都是短幅的小令,况且明白如话,不待讲析,自然易晓。过片三字句三叠句,前二句换暗韵仄韵,后一句归原韵,别有风致。但“胭脂泪”三字,异样哀艳,尤宜着眼。“泪”字已是神奇,但“醉”亦非趁韵谐音的妄下之字。此醉,非陶醉俗义,盖悲伤凄惜之甚,心如迷醉也。末句略如上片歇拍长句,也是运用叠字衔联法:“朝来”“晚来”,“长恨”,“长东”,前后呼应更增其异曲而同工之妙,即加倍具有强烈的感染力量。
阅读答案
1、词的下片“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一句是词人的直抒胸臆吗?试从修辞手法的`运用角度进行分析阐述。
2、词的上片借景抒写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
1、不是词人的直抒胸臆,是词人表现与林花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的比喻、比拟的间接抒情手法。“胭脂泪”对应“林花谢春红”,花无泪,但人有情,词人将其人格化。“相留醉,几时重”,即为花怜留人,人惜留花,彼此相识相知,眷恋难舍,但又无法实现。比拟的妙用将词人的迷离和怅惘的心绪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2、上片抒写词人伤春惜花,感叹人生苦短、来日不多、无力改变现实的感慨。词人借林花凋谢,春红匆匆而去,表达伤残的春心和破碎的春梦。“无奈”句点出这是环境使然,突出自身无力改变现实的慨叹。
《相见欢》原文及翻译
导语:这是一首惜春词,采用的是直抒胸臆、借物抒情的手法。首句“年年”二字透露出一种自责的心情,由于错过美好春光,因而每每满怀愁绪,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相见欢》原文及翻译,希望有所帮助!
【作者资料阅读】: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天祚三年七月初七(相传),李煜出生于金陵,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开宝八年,宋军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因作感怀故国的名词《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李煜虽不精于政治,但其艺术才华非凡。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有《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等。被誉为“千古词帝”。
【原文】: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注释】:
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又名《乌夜啼》、《秋夜月》、《上西楼》。李煜此词即有将此调名标为《乌夜啼》者。三十六字,上片*韵,下片两仄韵两*韵。
②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
③离愁:指去国之愁。
④别是一般:另有一种。
【简析】:
词名《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此词写作时期难定。如系李煜早年之作,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属于他宫庭生活的一个插曲,如作于归宋以后,此词所表现的则应当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起句“无言独上西楼”,摄尽凄惋之神。“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
本来,作者深谙“独自莫凭栏”之理,因为栏外景色往往会触动心中愁思,而今他却甘冒其“险”,又可见他对故国(或故人)怀念之甚、眷恋之甚。“月如钩”,是作者西楼凭栏之所见。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阵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而俯视楼下,但见深院为萧飒秋色所笼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过片后“剪不断”三句,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但更见作者独诣的还是结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词家借助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离愁时,或写愁之深,如李白《远离别》:“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愁古”;或写愁之长,如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或写恋之重,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或写愁之多,如秦观《千秋岁》:“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李煜此句则写出愁之味:其味在酸咸之外,但却根植于作者的内心深处,无法驱散,历久弥鲜;舌品不得,心感方知。因此也就不用诉诸人们的视觉,而直接诉诸人们的心灵,读后使人自然地结合自身的体验而产生同感。这种写法无疑有其深至之处。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李白《秋风清》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 何当重相见?樽酒慰离颜。——温庭筠《送人东游》
惆怅晓莺残月,相别,从此隔音尘。如今俱是异乡人,相见更无因。——韦庄《荷叶杯·记得那年花下》
故人故情怀故宴,相望相思不相见。——王勃《寒夜怀友杂体二首》
七月七日一相见,相见故心终不移。——元稹《古决绝词》
一年一度暂相见,彼此隔河何事无。——元稹《古决绝词》
妾想牛郎织女,年年相见,天长地久。——白朴《杂剧·唐明皇秋夜梧桐雨》
寻常相见意殷勤,别后相思梦更频。 ——刘禹锡《忆乐天》
终日相思不相见,长频相见是何人。——刘禹锡《寄湖州韩中丞》
相思不相见,托梦辽城东——李白《寓言三首》
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李白《送别》
珠楼缈缈,人月两婵娟,尊前月,月中人,相见年年好。——毛滂《蓦山溪·元夕词》
甚今年、立得春来晚。过人日、方相见。 ——赵长卿《探春令·立春》
万里莺花不相见,登高一望泪沾巾。——贾至《巴陵寄李二户部、张十四礼部》
年老官高多别离,转难相见转相思。 ——白居易《裴令公*上赠别梦得》
相见旋明月,浮云共我归。——张炽《杂曲歌辞·归去来引》
相见处,晚晴天,刺桐花下越台前。——李珣《南乡子·相见处》
相见无言还有恨,几回判却又思量,月窗香径梦悠飏。——李珣《浣溪沙·入夏偏宜澹薄妆》
若问相思甚了期,除非相见时。——晏几道《长相思·长相思》
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苏武《留别妻》
湖边山寺清明後,相见兰开禊水香。——黄庭坚《钱塘旧游》
城隅一分手,几日还相见。——王维《崔九弟欲往南山马上口号与别》
年年相见年年好,转觉梅花是故人。——钱时《山隐见梅》
马上相逢揖马鞭,客中相见客中怜。——李白《醉后赠从甥高镇》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杜甫《赠卫八处士》
相见争如不见,多情何似无情。——司马光《西江月·宝髻松松挽就》
忆昔花间相见后,只凭纤手,暗抛红豆。——欧阳炯《贺明朝·忆昔花间相见后》
送君不相见,日暮独愁绪。——孟浩然《送辛大之鄂渚不及》
相见情已深,未语可知心。——李白《相逢行》
忽来轮台下,相见披心胸。——岑参《北庭贻宗学士道别》
小语绿杨烟,怯踏银河冻,行尽关山到白狼,相见惟珍重。 ——纳兰容若《卜算子·塞草晚才青》
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孔雀东南飞》
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执手分道去,各各还家门。——《孔雀东南飞》
但令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白居易《长恨歌》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王维《渭川田家》
移船相*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白居易《琵琶行》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
曲阑深处重相见,匀泪偎人颤。——纳兰容若《虞美人·曲阑深处重相见》
双蝶绣罗裙,东池宴,初相见。——张先《醉垂鞭·双蝶绣罗裙》
恐凤靴挑菜归来,万一灞桥相见。——史达祖《东风第一枝·咏春雪》
君恩既断绝,相见何年月?——李白《去妇词》
相见不得亲,不如不相见。——李白《相逢行》
山*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李白《送贺宾客归越》
自此每相见,三日已为疏。——杜牧《张好好诗》
洛城重相见,婥婥为当垆。——杜牧《张好好诗》
我昔辞林丘,云龙忽相见。——李白《酬张卿夜宿南陵见赠》
之子时相见,邀人晚兴留。——杜甫《题张氏隐居》
只应碧落重相见,那是今生。——纳兰容若《采桑子·海天谁放冰轮满》
故人相见相谈甚欢的古诗 相谈甚欢的诗句 相谈甚欢的唯美句子 形容相谈甚欢的古诗词 和友人相谈甚欢的诗句 与木相谈关的古诗 和朋友相谈的古诗 相见欢的名句 相见欢名句 真正的古诗相见欢 相见欢的诗句古诗 相见欢古诗的诗意 故人相见的诗句 相见如故的诗句 相见欢古诗的作者是 记忆相见欢的古诗 古诗相见欢的试讲 相见欢古诗的韵律 类似相见欢的古诗 古诗相见欢的名句 像相见欢的古诗配送 古诗相见欢的拼音版 相见欢带字音的古诗 相见欢古诗的错别字 李煜的相见欢是初几的古诗 李煜相见欢的古诗配画 古诗相见欢的注音版 出门相见故乡春的古诗 描写相见欢情的古诗 又相见的古诗
形容相见恨晚的古诗诗句 “相见故明月”的下一句及全诗赏析 相见欢朱敦儒中的千古佳句 形容相见恨晚的古诗诗句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带拼音版古诗 《相见欢》诗词鉴赏 相见欢的翻译和赏析 相见欢古诗赏析 《相见欢》原文及翻译 相见欢翻译拼音 伤感说说:嘴里说着晚安,转身又和谁相谈甚欢 2018年非主流伤感说说大全:嘴里说着晚安,转身又和谁相谈甚欢 相见欢古诗赏析(相见欢李煜古诗诗句) 相见欢古诗翻译(相见欢朱敦儒赏析) 相见欢古诗赏析(相见欢古诗意境) 李煜《相见欢》 相见欢朱敦儒原文及翻译(10首相见欢诗文赏析和解释)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赏析(唐]代李煜的相见欢古诗赏析和翻译) 李煜相见欢赏析(相见欢原文赏析和诗意解读)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古诗赏析(相见欢李煜原文翻译) 相见欢的诗意 朋友期待再相见的诗句 盼望再相见古诗词 相见故明月下一句 相见欢 咏相见欢诗句 《相见欢》全诗赏析 思念不能相见的古诗词
蓝风筝经典语录 东霓经典语录 围城语录赏析 励志语录关于奋斗故事 手拿木青黄搞把语录 雪国经典语录 索达吉堪布经典语录 少年派经典语录 鲜花与牛粪的经典语录 六月语录 钱不是大风刮来的语录 江湖大哥经典语录 穆里尼奥经典语录 孔子语录中记载的故事 列宁经典语录 摆渡人英文版经典语录 蓝桉跑过少年时经典语录 王安忆长恨歌经典语录 雷霆语录均是天恩 电影看不见的客人语录 张爱玲少帅经典语录 闺蜜2经典语录 早上好经典语录 千手柱间语录 项羽经典语录 水果语录 白先勇经典语录 博肖语录集 经典心情语录 不完美才美经典语录 老男孩情感语录的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