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形容韩信的诗句 >

形容韩信的诗句

关于形容韩信的诗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形容韩信的诗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形容韩信的诗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形容韩信的诗句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形容韩信的诗句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形容韩信的诗句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形容韩信的诗句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形容韩信的诗句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形容韩信的诗句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形容韩信的诗句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形容韩信的诗句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韩信简介

  • 知识,学*,文学
  • 韩信简介

      作为统帅,定三秦,擒魏、取代、破赵、胁燕、东击齐,南灭楚,名闻海内,威震天下;作为军事理论家,联合张良整理兵书、序次兵法,并著有《韩信兵法》三篇。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韩信简介,欢迎大家分享。

      韩信简介

      韩信,秦汉之际名将。淮阴(今江苏清江西南)人,早年家贫,常从人寄食。秦二世二年(前208)投奔项梁,参加反秦斗争。项梁阵亡后归属项羽,任郎中,曾多次献策,都未被采纳。刘邦受封为汉王后,韩信即由楚归汉。初任连敖,经夏侯婴推荐,拜治粟都尉,仍未得到重用;一度亡去,丞相萧何亲自追还,并极力向刘邦保举说:要想争夺天下,非有韩信不可。于是,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韩信对刘邦分析了楚汉双方的形势,他认为,项羽虽然霸天下而臣诸侯,但百姓不拥护他,所以其强易弱;相反,汉王入关后纪律严明,与民约法三章,得到秦民拥护。因此,假若利用吏卒企望东归的心情,举兵东向,三秦可以夺取。刘邦采纳了这一建议,立即作了部署,很快占取了关中。

      在楚汉战争中,韩信发挥了卓越的军事才能。汉二年(前205),刘邦兵败彭城(今江苏徐州)后,他迅速派兵与刘邦残部会合荥阳,阻挡了项羽的攻势。刘邦与项羽相持于荥阳时,韩信则率兵在项羽的侧翼发动了一系列攻势。他在击魏时,先以疑兵佯渡临晋,主力却出其不意地奔袭安邑,于是俘虏魏王豹,*定河东郡。随即又进击代、赵。汉三年十月,韩信在破代后,率兵东下井陉击赵。当时赵王聚兵井陉口,号称二十万,在数量上居于绝对优势。韩信一面以轻骑两千人伺机偷袭赵营,同时以主力万人背水为阵,诱使赵兵倾巢出击。随后汉军两面夹攻,获得全胜,赵王歇被虏获。之后,他又北上降服了燕国。汉四年,韩信拜为相国,率兵击齐,攻下临淄,并在潍水全歼龙且率领援齐的二十万楚军。于是,刘邦遣张良立信为齐王。次年十月,又命韩信会师垓下,围歼楚军,迫使项羽自刎。

      楚汉战争结束后,韩信被解除兵权,徙为楚王。韩信就国后,经常陈兵出入,被人告发谋反。高帝六年(前201),刘邦采纳陈*的建议,伪游云梦,伺机逮捕韩信,带至洛阳,赦为淮阴侯。十年,代相陈豨谋反,刘邦亲自率兵*叛。韩信原与豨暗通声气,次年又部署家臣诈诏赦诸官徒奴,企图袭击吕后和太子,结果为人告发。吕后与相国萧何合谋,伪称高帝班师回朝,将韩信骗入长乐宫中,斩于钟室,夷其三族。

      韩信之死的故事

      几十年征战终于*静了,剩下的一些反抗者不过是小苍蝇而已。眼前的这个男人和我是很亲密的,这个男人几乎囊括了一切男人的优点,睿智、博学。连大王都说连百万之军,攻必取,战必胜不如我这个男人。

      明天他就要去伐陈了,可是今天晚上他好象有些不高兴,自从他得了这片封邑之后就不是很高兴了。其实我曾经劝过他不要这里的`,他告诉我这里富饶的可以让子孙后代永不受贫。

      我知道他是想起了小时侯所经受的那些贫穷,人们都说他宽容,其实我知道他还是很在意哪个让他受胯下之辱的流氓的,那个时候他打不过人家,是不是一般聪明的人都很羸弱呢。从封了王他好象更不快乐了,我也劝过他不要这个王位,他摇摇头说我不懂。我可能不懂这个男人,可是我了解大王。

      我在他身边五年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我发现我爱上了这个男人,不只爱他的英俊,也不只爱他的博学,我爱的是他的聪明睿智。在乌江一战中他逼死了西楚霸王,可能哪个时候我就爱上了他。

      明天他又要出兵了,我知道最后的胜利一定是属于他的,对于这样的一个人,哪个对手面对他的时候心里会有必胜的把握呢?连大王也没有的。

      三更了,他仍然没有一丝的睡意。我知道他在用兵前都是这样的,其实我也一样,不同的是以前是担心今天是矛盾。我知道他出兵是必胜的,可是我也知道他没有这个机会了。

      王后已经有密旨,上面只有五个字:诱韩信入宫。我违背了王后的意思,我知道他入宫是绝不会有全尸的,为了我爱的人我违背了我的主人。我想告诉他,然后让他带我远走高飞。可是我没有,天地之大没有我们逃亡的机会。战争初定我也不想为了我一个人烽烟再起,百姓们盼望的是安定,我不想逆天意,那样我将是千古罪人。

      五更过后我想王后会再找别人来的,不知道他身边还有多少这样的人,我不想再等了,明天出兵是在午时,王后的时间还很多,可是我没有时间了。

      “我的王,明日你将带兵出征,妾身在此先祝马到成功。”

      “兵凶战危,此次出兵胜券在握,陈浠逆天而行必败无疑。”

      “看王愁眉紧锁,难道心里有什么疑难吗?”

      “此次讨伐,只需选一上将带甲数万陈兵其境,然后派一舌辩之士便可不费一兵一卒获胜,但是此战为何非要选我为帅呢?”

      “王恐怕想多了,如果任选一将怎能有王之威名呢?也许大王是想以王之威名慑敌之胆。”

      “哈哈,以你之言便可做军中谋士,可惜你是妇人。”

      “妾身服侍王左右便满足了。来人,备酒,我与王祝酒三杯,为王歌一曲愿王旌旗指向敌胆尽碎。”

      “好,好。”

      乐声起,歌舞急。

      出东门,不顾归。

      来入门,怅欲悲。

      盎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悬衣。

      拔剑东门去,舍中儿母牵衣啼。

      他家但愿富贵,贱妾与君共铺糜。

      上用仓浪天故,下当用此黄口儿,今非!

      酒是毒酒,我知道座上的男人快要死了,我会陪着他。他也发现酒中有毒,可是他的眼神仍然是那样的清澈,没有恐惧,我只在那眼神里看出一种伤心。我的神思好象离我越来越远,我快要死了。好象从很遥远的地方传来他的声音,我知道他其实就在离我不过一步的地方。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灭,谋臣亡。”声音越来越远,终于陷入一片黑暗。

[阅读全文]...
  • 韩信名言

  • 名言
  •   1、启道者,顺行也。顺行者,顺天而行,顺地而行,顺人而行,顺法而行。

      2、故而道行者,知顺知逆,兵胜也。

      3、启道止道,顺逆之道。麟凤之将,王霸之道。

      4、信考柏举之战,五战五胜。吴入楚郢,齐民武子之功也。其功者,三军和同而胜也。吴于楚郢,兵不戒而施暴。

      5、楚包胥子器捄于秦,秦哀公赋《无衣》而举兵捄楚,败吴于沂。吴兵败而还,前功尽弃。此吴王阖闾之过,齐民武子之失也。

      6、信以为所以失者,虽知其内根和同,而不知其外根和同,以修其功也。

      7、《中*兵典》曰:“天地尚尚,阴阳易易。内根外根,和同祥祥。”信择承之,国胜以恒,兵胜以横,胜于内外之根也。

      8、揣摩《中*兵典》,启哲兵胜之道,信以为内根和同,可胜也;外根和同,咸胜也;两根和同,恒胜也。恒胜之兵,不可当也。

      9、秦,二世而乱。天下纷争,群雄并起。汉王斩白蛇而举事。所过郡县,秋毫无犯。野涂武关而入咸阳,为民废秦苛法,为政约法三章,为安而发九杀令。君臣民和同以为国用。

      10、以用示应:和同以恒,胜之以恒;剥离以非,败之以更。剥离者,项王所以失天下也;和同者,汉王所以灭强楚而一统天下也。故曰:安民胜敌之道者,上下和同也。

[阅读全文]...
  • 韩信语录

  • 语录
  • 1、重申,我既不吃大蒜,也没有口臭。

    2、天有不测风云,你有祸福旦夕。

    3、时刻为你祈祷,与你同往地狱。吸血鬼。

    4、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

    5、对面的孩子们,too young too simple。

    6、通常颜值不合格的龙,才会沦落为野怪。

    7、你能怎么办?你也很绝望,我懂的。

    8、正义,不过是胜利的又一个别称。

    9、哼,我怎么这么厉害?我自己也很无奈。

    10、你的屠龙刀是把伪劣品,而且,哼你也是。

    11、永生的窄门,路是小的,人是少的的,尔等必定挤不进去。

    12、我怎么这么厉害,我自己都崇拜。

    13、四舍五入一下成功率,大概就是百分之百的样子。

    14、鲲,归我了。没别的理由,因为可爱不行吗?

    15、破碎的身躯可以修复,友情,也是如此么?

    16、我的就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记住了,狐狸。

    17、管他力量亦或胜利,需要的,就会为你夺取。

    18、我怎么这么厉害,我自己也很无奈。

    19、明显对面只想ban掉一个英雄,那就是我。

    20、我的眼里只有塔,哦不,是安全系统。

[阅读全文]...
  • 韩信简介

  • 写作,文学
  • 韩信简介

      韩信,*历史上杰出军事家,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与彭越、英布并称为汉初三大名将。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韩信简介,希望有所帮助!

      韩信(约前231年-前196年),淮阴(今*东南部江苏清江西南)人,秦末汉初(公元前206年前后)的名将。韩信出身*民,性格豪放,早年时由于家贫,常靠别人寄食度日,所以大家很讨厌他。有一次,一个年轻的屠户当众对韩信说:“你要是不怕死,就拿剑刺我。如果怕死,那就从我裆下钻过去。”韩信和他对视了好久,最后还是忍住了心中的怒火,从他的跨下钻了过去。

      公元前二零八年,韩信投奔项梁,项梁阵亡之后归属项羽,在项羽手下做郎中,多次献策都未被采纳。在刘邦受封汉王后,韩信便投奔了刘邦。经过夏侯婴推荐,任治粟都尉,也未被重用。韩信见得不到重用,就偷着跑了。萧何顾不上向刘邦报告就去追韩信,结果有人报告刘邦,说萧何也逃跑了,刘邦很生气。

      等萧何把韩信追回来见刘邦时,刘邦训斥萧何为什么逃跑。萧何说明情况,然后极力向刘邦推荐韩信,说争夺天下非韩信不可。刘邦答应让韩信做大将,但想把韩信叫来任命。萧何说要选择吉日,斋戒,设坛场,用隆重的拜将仪式,真正留住韩信。刘邦按照萧何的要求做了。韩信拜将后,为刘邦分析了楚汉双方的形势,他说,项羽虽然英勇善战,但他不会使用将领,只是匹夫之勇。将士立功后他舍不得赏赐,放纵部下残害百姓,丧失了民心。最后,建议刘邦东进,先占领秦国故地,然后可以和项羽争夺天下了。刘邦听了非常高兴,决定及时出兵。公元前206年,刘邦采用韩信计策,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出其不意占领了关中地区。

      在楚汉战争中,韩信表现了他卓越的军事谋略。公元前205年,刘邦兵败彭城(今*东南部江苏徐州),韩信则火速派兵和刘邦在荥阳汇合,遏止项羽的攻势。刘邦与项羽相持荥阳时,韩信在项羽的侧翼发动了许多攻势。在击魏时,先用疑兵佯渡临晋,主力则奔袭安邑,最终俘获了魏王豹,*定河东郡。随后韩信进攻代、赵。公元前204年十月,韩信在破代后,率兵东进到井陉攻打赵国。赵王陈兵于井陉口,号称二十万,在数量上韩信处于劣势。韩信用轻骑两千人伺机偷袭赵营,同时把主力上万人背水列阵,以诱使赵军主力出击。最后汉军两面夹攻,大获全胜,赵王歇也被俘虏。韩信解释了自己背水一战的理由,说兵法上说过“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说士兵在没有退路的时候就会拼死决战。韩信和项羽的“破釜沉舟”有相同之处。

      然后,韩信北上降服了燕国。接着领兵攻齐,占领了临淄,还在潍水全歼龙且率领援齐的二十万楚军。刘邦于是派张良立韩信为齐王。第二年十月,韩信配合围击项羽,项羽兵败自刎而死。

      楚汉战争结束之后,韩信被解除了兵权,封为楚王。韩信还是有些度量的,他回到故地,召见曾经侮辱自己的`屠户,封他做了中尉。韩信在楚国各处视察时,都有军队相随,结果被人告发谋反。公元前201年,刘邦用陈*的计策,以游云梦泽为借口,在韩信拜见时将他逮捕。

      韩信感慨地说:“这真像先人所说的那样啊:狡猾的兔子猎杀完了,猎狗也就该杀着吃了;鸟射完了,良弓也该藏起来了;敌人消灭了,谋臣也该灭了。现在天下太*,我也该被烹杀了。”刘邦把韩信带至洛阳后,又赦免了他,但降为淮阴侯。

      有一次,刘邦问韩信:“我能带多少兵?”韩信说:“您最多带十万兵。”刘邦问:“那你又能带多少呢?”韩信说:“我是越多越好。”刘邦说:“既然越多越好,为什么还被我抓住?”韩信说:“您不擅长带兵,却擅长统帅将领,这就是我被您抓住的原因。”

      后来,在公元前197年,韩信的部下陈谋反,刘邦亲自率兵*叛。陈原来到地方任职,向韩信辞行时,韩信就对陈说过,他可以在京城为他做内应。第二年,韩信又密谋袭击吕后和太子,结果被告发。吕后和萧何假称有人从刘邦那里回来,说陈已被诛杀。在大家进宫祝贺时,韩信也去了,结果被抓,不但在宫中被杀了,还被诛了三族。

      墓地:

      韩信的墓地有三座。一是,位于山西省灵石县南焉乡高壁村的高壁岭山的“山西韩信墓”;二是,位于西安市灞桥区新筑镇新农村的“陕西韩信墓”;三是,淮阴的“江苏韩信墓”。

      史*载:

      司马迁所写的《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记载了西汉开国功臣韩信一生的事迹,突出了他的军事才能和累累战功。功高于世,却落个夷灭宗族的下场。注入了作者无限同情和感慨。

[阅读全文]...
  • 韩信被杀之谜:《史记》韩信是如何死的?

  • 韩信被杀之谜:《史记》韩信是如何死的?

      韩信(?~前196年),泗水郡淮阴县(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阴区)人。汉朝西汉开国功臣、军事家,“汉初三杰”,“兵家四圣”,古代“军事思想“兵权谋家”的代表人物,后人奉为“兵仙”、“神帅”。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韩信被杀之谜:《史记》韩信是如何死的一些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韩信是如何死的?

      从告密现象这一角度而言,秦帝国并不是一个成功的帝国。相比后来的唐武后、明太祖、康雍时代,秦帝国写进法律的告密因为无人呼应而成了小儿科。秦灭后,刘邦建立汉朝,已经几乎被六国百姓扼制的告密文化才算苏醒过来。开国功臣韩信则成了第一个受害者。

      韩信是个军事天才,但他在识人处世上的智慧几乎等于白痴。从小就家境贫寒又早年丧了双亲的他时常遭到同乡地痞的欺辱,江苏淮阴在那个时代或许非常盛产流氓,韩信经常能遇到这样的人。不过,之所以这些流氓总欺负韩信,与韩信自己有很大关系。他从小就熟读兵书,学成后总觉得自己是大将之才,常挎一根木剑四处招摇,这种特立独行难免会让那群流氓产生好奇,先是认为与他身份不符,随之而来的就是侮辱。韩信就在这样的背景下,钻了一个流氓的裤裆,后人称之为“胯下之辱”。

      项羽与刘邦纷纷揭竿而起反秦后,韩信跟了项羽,项羽并没有认识到这是一个军事天才,只是让他担任了自己的粮库站长。韩信当然认为自己不是干这个的,于是跑到了刘邦那里。

      结果,刘邦也没有看上他。倒是刘邦手下的萧何在与他的谈论中发现此人是个天才。楚汉战争前期,刘邦手下的许多人见他总被项羽打败,所以都逃跑了。韩信也逃跑,但却被萧何追了回来,刘邦在萧何的建议下任韩信为将,韩信正式登上了楚汉战争的舞台。

      韩信被杀之谜:加害韩信的两个告密者是谁?

      四年后,也就是公元前202年末,已经被封为齐王的韩信率三十万大军在垓下(今安徽灵壁东南)将项羽的九万兵马团团包围,项羽仅带二十八人冲出重围,逃至乌江,又被韩信的部队追击,项羽在吟诵了几句诗歌后,挥剑自刎,楚汉战争以刘邦的胜利而告结束。

      楚汉战争的结束标志着天下已经归刘邦所有,但是,有一个国家不肯投降,这个国家就是鲁国,鲁国不承认刘邦是天下之主,还要为项羽奋战到底。刘邦派人告诉他们,项羽已经死了,他们不信,最后,刘邦只好把项羽的人头拿给他们看,鲁国才放下武器,投降了刘邦。

      就在与鲁国对峙期间,刘邦只带了几个随从,在韩信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冲进了他的军营,把韩信的官印和兵符全都收缴。韩信一下就成了光杆司令。

      这件事可以给我们两个启示:第一,刘邦在得到天下后对功臣,特别是韩信的猜忌之心非常重;第二,韩信虽然能带兵打仗,却不善于治军,不然不会让刘邦那么轻松地进入军营,韩信在军队的管理上相当差劲。第二年,刘邦大封功臣,就把韩信封为楚王,理由是,那里是你的家乡,你对当地情况比较熟悉,但并没有给他任何兵。

      此时,韩信是个没有牙齿的老虎,只能听从刘邦的摆布。他在楚王位上只待了四个月,朝廷就发生了一件事。有一天,刘邦召见群臣,脸色灰青,漠然地对臣子说:“有人告发楚王韩信要谋反,怎么办?”

      这个告密者到底是谁,司马迁没有给我们答案。但从种种迹象来看,的确有这样一个告密者,而不是刘邦信口雌黄。韩信此时已经是个光杆司令,刘邦没有必要采用欺诈的手法来惩治他。不过,这个告密者肯定熟透了刘邦的心理。韩信与刘邦其实并不和,早在楚汉战争期间,刘邦被项羽围困,急切希望韩信来解救。但韩信却趁火打劫,让刘邦把自己刚攻占下来的齐地奖励给他,而且要封他为齐王。刘邦当时可是咬着牙让韩信做齐王的。告密者很可能从这一信息上吃透了刘邦对韩信并不那么友好。所以,即使韩信没有想造反,由于偏见,刘邦也会认为韩信会造反的。众人都认为告密属实,就商量对策。商量的结果是,不能去###韩信,因为韩信是个打仗的天才,刘邦的臣子中没有这样的天才。

      有大臣建议说,既然不能强攻,只能智取:“古时天子常到各地巡游打猎,借此机会与各地的诸侯相会。南方有云梦泽(湖南益阳以南、湖北江陵以北之地),您可以说到云梦巡游,会见那一带的诸侯,韩信听说陛下到了云梦,按照礼仪,必来见陛下,陛下乘其不备,只用一个壮士就能生擒他。”

      韩信被杀之谜:加害韩信的两个告密者是谁?

      刘邦认为,这的确是个好主意,便向天下发布通告,说要到云梦泽游玩。并专门遣使告诉韩信,让韩信前往云梦相见。

      韩信听到消息后,是很犹豫的。他不知是该去还是不该去。据史料记载说,韩信当时感觉到刘邦来者不善。他左思右想,自己到底有什么秘密被刘邦知道了,结果想来想去,就想到了自己的老乡,曾经追随项羽的大将钟离昧身上。

      项羽死后,钟离昧并没有陪项羽去地府,而是逃到楚地,听说好朋友韩信在做楚地的王,就跑来找韩信寻求保护。韩信想都不想,答应下来。刘邦曾发布通缉令通缉过钟离昧,但因为没有告密者,所以毫无消息。

      韩信认为,问题可能就在钟离昧身上,大概是有人告密,说我私藏国家罪犯。韩信于是跟钟离昧商量,希望他能老实点,跟自己去见刘邦。

      钟离昧苦笑,却又很郑重地提醒韩信:“你若将我逮捕交给刘邦,以此向刘邦献媚,那么,我今天死,你也将随后而亡。”

      韩信当时很窘迫,他有点后悔当时收留钟离昧了,既然钟离昧不肯老实与他合作,那么只有杀了他。据说钟离昧自杀前,说韩信:“你真不是一个仁厚之人!”

      这话如果放在二人的关系上,的确如此;但若从国家利益的角度来讲,韩信的确是个忠贞之臣。

      不过,韩信想错了。当他提着钟离昧的首级见到刘邦,还没有作一句解释,刘邦就一声断喝,武士把韩信捆了起来。然后,就启程回临时国都洛阳。

      上车时,韩信不知是哪里来的书生气,喟然长叹:“果然像人们说的那样:‘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当然应该被烹了。”

      刘邦可不想让人误会自己是这样一个人,他争辩道:“你还不知道我为什么要抓你,是因为有人告密,说你要谋反。”

      韩信无话可说,总之,现存的史料并没有记载,韩信当时有过争辩。到洛阳后,刘邦思来想去,认为韩信虽然要谋反,但功大于过,所以就把他贬为淮阴侯,让他去淮阴好好反省去。韩信无缘无故地被贬,当然牢骚满腹,常常称病不朝。刘邦也不是不理解韩信心中的不服,这位皇帝也是没有办法,所以对韩信的软对抗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韩信被杀之谜:加害韩信的两个告密者是谁?

      可这种情况并没有持续多久,告密者又告发了韩信。

      韩信这个人似乎命运很不好,小时候无依无靠,好不容易被刘邦封为大将军,只领兵四年就被剥夺军权,然后是被人告发谋反。这次又是被人告发谋反。不过这一次,告密者留下了姓名,这个人叫栾说。栾说的哥哥是韩信的舍人,也就是家臣,很可能是在处理一些事情上不符合韩信的心意,韩信就把此人囚禁起来,同时还声称要对其进行严厉的制裁。

      栾说在看望哥哥的过程中,哥哥的处境让他感到了无助。据史料给我们的信息,可以得知,就是在栾说与哥哥见面的时候,这位韩信最信任的家臣把韩信要谋反的消息告诉了栾说,栾说毫不迟疑,为了能解救哥哥,立即向朝廷告密,说韩信要与阳夏侯陈谋反。陈是汉朝的开国功臣,当时被任命为巨鹿守。公元前197年,陈任代国的丞相。汉朝规定,诸侯王的丞相都由*派遣。不久,他自称代王,联合韩王信、燕王绾举赵代之兵反叛,刘邦亲率大军北上征讨,吕后及萧何守卫国都长安。

      有一天,吕后慌忙召来相国萧何,把栾说的告密说了一通,最后认定,韩信肯定是和陈商量过谋反的事情。

      听了吕后的话,萧何也觉事态严重。经过密谋,两人决定:由萧何去见韩信,诈说叛军已经被刘邦*定,陈已死,诸侯与群臣皆入朝祝贺,也请韩信入朝致贺。

      萧何去见韩信,把来意一说,韩信果然跟着萧何到了长乐宫。

      结果可想而知,韩信进宫见不到皇帝,只见到了一大批武士,把他捆绑起来。吕后可没有刘邦那么仁慈,连问都不问,就将他杀掉了。

      韩信临死前,并没有说自己是否要谋反,司马迁认为韩信的确与陈探讨过谋反事宜:“陈拜为巨鹿守,辞于淮阴侯,淮阴侯挈其手,辟左右与之步于庭,仰天叹曰:‘子可与言乎?欲与子有言也。’曰:‘唯将军令之。’淮阴侯曰:‘公所居,天下精兵处也;而公,陛下之信幸臣也。人言公之叛,陛下必不信;再至,陛下乃疑矣;三至,必怒而自将。吾为公从中起,天下可图也。’陈素知其能也,信之,曰:‘谨奉教!’汉十年,陈果反。上自将而往,信病不从,阴使人至所,曰:‘第举兵,吾从此助公。’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部署已定。其舍人得罪于信,信囚,欲杀之。舍人弟上变,告信欲反状于吕后。”

      韩信被杀后,刘邦回到洛阳,听了这个消息后,又喜又叹。至于韩信是否真的要谋反,刘邦没有问。于是,“韩信谋反被杀”就成了历史上的.重大谜案之一。那两个告密者也成了历史讳言之人。

      许多人对韩信之死表示惋惜,有人认为他在齐王任上时,靠实力就能与刘邦项羽鼎足三分。如果在那个时候不造反,楚王时的光杆司令和淮阴侯时的无兵无卒,“造反”实在是玩火自焚。

      不得不说,开国功臣大都不得善终,如果不是一个规律,也是一个普遍现象。汉朝初年,刘邦辛苦奔波,全是为了各地造反的诸侯王。韩信虽然没有造反的实证,但却有造反的实力,这不能不让刘邦有所顾忌。况且,韩信当初要挟刘邦的事,总不能让刘邦痛快,所以,韩信后来之死是必然的,但却不是必须的。因为有告密者。

      韩信被杀之谜:加害韩信的两个告密者是谁?

      如果说第一个人的告密是刘邦搞鬼的话,那么,第二个告密者可是有名有姓,有据可查的。刘邦当时正在前线拼命,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来找个告密者告发韩信。

      所以说,韩信如果真的要造反,那么是告密者毁了他;如果他没有想过造反,那么,是刘邦利用告密者毁了他。

      告密者在汉朝初年,所能担当的角色恐怕也只限于此。至少刘邦在那段时间忙于剿杀诸侯和与匈奴的对峙,国内百废待兴,他不可能将秦朝的告密制立即继承过来。不过,秦朝的告密制度显然是给了他种种启示,聪明的人往往都能利用告密者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但不能因此认为,刘邦是个光明磊落的皇帝,只是因为汉初的政体是郡县封国并存,集权制度还没有被强化到必须要帝王一个人来处理国家大事,所以,刘邦在治理国家的大范围内还不需要告密者。

      当专制制度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自然就有皇帝喜欢告密者了。

[阅读全文]...
  • 韩信名言

  • 名言
  •   1、启道者,顺行也。顺行者,顺天而行,顺地而行,顺人而行,顺法而行。

      2、故而道行者,知顺知逆,兵胜也。

      3、启道止道,顺逆之道。麟凤之将,王霸之道。

      4、信考柏举之战,五战五胜。吴入楚郢,齐民武子之功也。其功者,三军和同而胜也。吴于楚郢,兵不戒而施暴。

      5、楚包胥子器捄于秦,秦哀公赋《无衣》而举兵捄楚,败吴于沂。吴兵败而还,前功尽弃。此吴王阖闾之过,齐民武子之失也。

      6、信以为所以失者,虽知其内根和同,而不知其外根和同,以修其功也。

      7、《中*兵典》曰:“天地尚尚,阴阳易易。内根外根,和同祥祥。”信择承之,国胜以恒,兵胜以横,胜于内外之根也。

      8、揣摩《中*兵典》,启哲兵胜之道,信以为内根和同,可胜也;外根和同,咸胜也;两根和同,恒胜也。恒胜之兵,不可当也。

      9、秦,二世而乱。天下纷争,群雄并起。汉王斩白蛇而举事。所过郡县,秋毫无犯。野涂武关而入咸阳,为民废秦苛法,为政约法三章,为安而发九杀令。君臣民和同以为国用。

      10、以用示应:和同以恒,胜之以恒;剥离以非,败之以更。剥离者,项王所以失天下也;和同者,汉王所以灭强楚而一统天下也。故曰:安民胜敌之道者,上下和同也。

[阅读全文]...
  • 韩信草的功效与作用_对草抒情的句子

  • 抒情
  • 精美的句子,常常以励志的句子、正能量的句子、唯美的句子、人生感悟的句子、伤感的句子、搞笑的句子等等面目出现,经过时间的淘洗,流传下来的往往简短而有深意。好句摘抄网向您推荐韩信草的功效与作用,希望您能保持好心情。

    韩信草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1、药材

    干燥全草,叶片多已脱落,为带有花穗的茎与枝,长15~25厘米,四棱形,表面黄绿色或紫棕色,光滑,质柔软,折断面纤维状,中空;残留的叶片深黄绿色,多破碎不全,皱缩卷曲,质脆而易脱落;花穗着生在枝端,黄绿色。臭微弱,味微咸苦。

    2、采集加工

    药用全草,春夏采集为好。采后,洗净晒干,扎把备用

    3、性味功能

    微辛温,气香。舒筋活络,散瘀止痛。

    4、主治用法

    跌打肿痛,外伤出血,产后四肢麻木,毒蛇咬伤。煎服15--30g,捣敷外用。

    禁忌

    1、临床作用(孕妇慎用)

    用于癌瘤:取半枝莲1两,水煎两次,上、下午分服,或代茶。据36例食管癌、肺癌患者的观察,用药后部分患者有症状的改善,但尚未见有根治疗效。另有用半枝莲、白英各1两,水煎服,每日1剂。用于肺癌,对改善症状亦有一定效果。

    2、毒副作用

    煎剂小鼠iv的LD50为6.100.26g(生药)/kg。浸剂大鼠ig的LD50与75.113.1g(生药)/kg。大鼠每日ip0.1、0.3和1.0g(生药)/kg,连续3mo,体重、尿沉渣及尿蛋白检查均无异常发现。病理检查,除部分大鼠肾脏有轻度浊肿外,未见显著器质性变化。黄芩素甙小鼠po最大耐受量为10g/kg,iv的LD50为1314mg/kg。

    “韩信草的功效与作用”中的语句,常常可以在朋友圈看到,也希望您能挑选自己喜欢的短句,发发朋友圈,保持好心情。更多好内容请阅读对草抒情的句子,希望的人生美满而幸福!

[阅读全文]...
  • 韩信点兵歇后语大全

  • 语文
  • 韩信点兵歇后语大全

      歇后语韩信点兵的下一句是什么?下面是由小编为你整理的韩信点兵歇后语大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韩信点兵——多多益善;越多越好

      2、韩信伐楚——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3、萧河月下追韩信——为国操劳;连夜赶,爱才;谋士识良才

      4、韩湘子出家——一去不复返

      5、好斗的公鸡——好了不起;肥不了

      6、好斗的山羊——顶顶撞撞;又顶又撞

      7、喝敌敌畏跳井——必死无疑

      8、喝海水长大的`——见过风浪

      9、喝酒不拿盅子——胡(壶)来

      10、喝开水吃菜——各有所爱;各人所爱

      11、喝凉水剔牙缝——没事找事;穷要面子

      12、喝老陈醋长大的——光说酸话

      13、喝了迷魂汤——昏头昏脑;昏了头;神魂颠倒

      14、喝了五味汤——啥滋味都有

      15、喝水用筷子——捞不着;故作姿态

      16、喝足酒跳太湖——罪(醉)该万死

      17、何仙姑要下凡——六神无主

      18、河边上逮螃蟹——有一个捉一个

      19、河里的木偶——随大流

      20、河里的泥鳅——老好巨猾

      21、河里赶大车——没辙

      22、河里捞不到鱼——抓瞎(虾)

      23、河南到河北——两省

      24、河滩里盖房子——靠不住;不可靠

      25、河水不犯井水——互不相干;各不相干

      26、荷包里的东西——十拿九稳

      27、荷包里装针——锋芒毕露

      28、荷叶包钉子——个个想出来

      29、荷叶包鳝鱼——溜啦;溜之大吉

      30、荷叶包蟹——包不住;露爪了

      31、和尚拜堂——外行

      32、和尚别发卡——调(挑)皮

      33、和尚不吃豆腐——怪哉(斋)

      34、和尚打架——抓不到辫子

      35、和尚打阳伞——无法(发)无天

      36、和尚戴礼帽——与众不同

      37、和尚的帽子——*铺沓

      38、和尚的木鱼——合不拢嘴;咧开了嘴;不打不响;

      39、和尚的念珠——一连串

      40、和尚分家——多事(寺)

      41、和尚开门——突(秃)出

      42、和尚买梳子——无用

      43、和尚敲木鱼——老一套

      44、和尚摸头——没法(发)

      45、和尚去云游——出事(寺)了

      46、和尚头上的虱子——明摆着

      47、和尚训道士——管得宽

      48、和尚摘帽子——头名(明)

      49、和尚住茅棚——没事(寺)

[阅读全文]...
  • 韩信将兵文言文翻译

  • 韩信将兵文言文翻译

      韩信将兵出自《汉史·韩彭英卢吴传第四》,以下是韩信将兵文言文翻译,为大家提供参考阅读。

      原文:

      上尝从容与韩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译文:

      刘邦曾经和韩信闲谈各位将领有没有才能,(认为)他们各有高下。刘邦问道:“像我自己,能带多少士兵?”韩信说:“陛下不过能带十万人。”刘邦说:“那对你来说呢?”韩信回答:“像我,越多越好。”刘邦笑道:“统帅士兵的越多越好,那(你)为什么被我捉住?”韩信说:“陛下不善于带兵,但善于统领将领,这就是韩信我被陛下捉住的原因了。而且陛下的能力是天生的,不是人们努力所能达到的。”

      启示:

      刘邦善带将,韩信善带兵,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我们要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优势。

      相关内容:

      韩信是汉高祖刘邦手下的.一员大将,也是西汉王朝的开国功臣之一。有一天,刘邦把韩信召来,说要和韩信随便聊聊各位将军的才能。他说起各人有各人的长处,也有短处;又说哪位将军怎么打胜仗,哪位将军能带多少兵。韩信听了,也毫不客气地把周勃、灌婴等将领一个个作了评价,但在韩信眼里,这些将领都是一些二流货色。刘邦听了,笑着问:

      “如果我去带兵,你看能带多少人?”

      韩信想了想说:“陛下如果带兵,最多能带十万。”

      “那你能带多少呢?”刘邦马上又问。

      “我嘛,不管多少兵都能带,多多益善。”韩信说。

      刘邦见韩信如此自大,简直不把自己放在眼里,心中很生气,但他面上却带着笑,问:“你既然带的兵越多越好,怎么会给我逮住了呐?”

      韩信觉得自己说走了嘴,连忙见风转舵,回答说:“陛下不能带士兵,可是善于带将军,所以我被陛下逮住了。再说陛下是上天注定的,不是人力所能及得上的。”

      刘邦虽然笑着结束了这次闲聊,让韩信走了,但他知道韩信仍以为自己很了不起,不由加重了对韩信的猜疑。

      公元前197年,赵国国相阳夏侯陈豨谋反,有人向皇后吕雉告密,说韩信和陈豨有来往。吕后就设法把韩信骗进宫中杀害了。

      后来,“韩信将兵”这一典故,常和“多多益善”连用,用来表示不厌其多,越多越好。(诸葛彰)

      《史记·淮阴侯列传》

      成语故事

      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成语拼音] hán xìn jiàng bīng,duō duō yì shàn

      [成语解释] 将:统率,指挥。比喻越多越好。

      [典故出处] 《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刘邦问韩信能带多少兵。韩信回答说:“臣多多益善耳。”

      成语故事

      韩信是秦末汉初著名军事家,淮阴(今江苏淮阴西南)人,曾被汉高祖刘邦拜为大将,为灭楚兴汉做出巨大贡献,与萧何、张良二人合称为“汉初三杰”。韩信率汉军*定齐地后,自封为齐王,引起了刘邦的猜忌。刘邦称帝后,有人密告韩信阴谋反叛。于是刘邦采用陈*的计策,假称游览云梦泽(沼泽名,楚之名胜,在今湖北境内),在韩信到陈地朝见他时,将韩信逮捕,押解进京。回到京城洛阳后,刘邦宣布大赦,韩信被削去齐王封号,改封“淮阴侯”。后来,刘邦与韩信的关系,稍有缓和。有一次,在宴*上,刘邦问韩信:“依你看,象我这样的人能带多少兵马?”韩信答道:“陛下可以带领十万兵马。”刘邦又问:“那么你呢?”韩信毫不谦虚地说:“臣多多而益善耳(我是越多越好)!”刘邦于是笑道:“你既然如此善于带兵,怎么被我逮住了呢?”韩信沉吟半晌才说:“陛下虽不擅于率兵但却擅于驾驭将领,这就是原因所在。”。

[阅读全文]...
  • 韩信点兵歇后语

  • 韩信点兵歇后语

      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韩信点兵歇后语,欢迎大家阅读。

      韩信点兵歇后语

      韩信点兵歇后语——多多益善

      韩信点兵故事:

      1、汉高祖刘邦曾问大将韩信:“你看我能带多少兵?”韩信斜了刘邦一眼说:“你顶多能带十万兵吧!”汉高祖心中有三分不悦,心想:你竟敢小看我!“那你呢?”韩信傲气十足地说:“我呀,当然是多多益善啰!”刘邦心中又添了三分不高兴,勉强说:“将军如此大才,我很佩服。现在,我有一个小小的问题向将军请教,凭将军的大才,打起来一定不费吹灰之力的。”韩信满不在乎地说:“可以可以。”刘邦狡黠地一笑,传令叫来一小队士兵隔墙站队,刘邦发令:“每三人站成一排。”队站好后,小队长进来报告:“最后一排只有二人。”“刘邦又传令:“每五人站成一排。”小队长报告:“最后一排只有三人。”刘邦再传令:“每七人站成一排。”小队长报告:“最后一排只有二人。”刘邦转脸问韩信:“敢问将军,这队士兵有多少人?”韩信脱口而出:“二十三人。”刘邦大惊,心中的不快已增至十分,心想:“此人本事太大,我得想法找个岔子把他杀掉,免生后患。”一面则佯装笑脸夸了几句,并问:“你是怎样算的?”韩信说:“臣幼得黄石公传授《孙子算经》,这孙子乃鬼谷子的弟子,算经中载有此题之算法,口诀是:

      三人同行七十稀,

      五树梅花开一枝,

      七子团圆正月半,

      除百零五便得知。”

      2、刘邦称帝后,韩信被刘邦封为楚王,不久,刘邦接到密告,说韩信接纳了项羽的'旧部钟离昧,准备谋反。于是,他采用谋士陈* 的计策,假称自己准备巡游云梦泽,要诸侯前往陈地相会。韩信知道后,杀了钟离昧来到陈地见刘邦,刘邦便下令将韩信逮捕。押回洛阳。回到洛阳后,刘邦知道韩信并没谋反的事,又想起他过去的战功,便把他贬为淮阴侯。韩信心中十分不满;但也无可奈何。刘邦知道韩信的心思,有一天把韩信召进宫中闲谈,要他评论 一下朝中各个将领的才能,韩信一一说了。当然,那些人都不在韩信 的眼中。刘邦听了,便笑着问他:“依你看来,像我能带多少人马?”“陛下能带十万。”韩信回答。 刘邦又问:“那你呢?”“对我来说,当然越多越好!”刘邦笑着说:“你带兵多多益善,怎么会被我逮住呢?” 韩信知道自己说错了话,忙掩饰说:“陛下虽然带兵不多,但有驾驭将领的能力啊!” 刘邦见韩信降为淮阴侯后仍这么狂妄,心中很不高兴。

      后来,刘邦再次出征,刘邦的妻子吕后终于设计杀害了韩信。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形容韩信的诗句 - 句子

形容韩信的诗句 - 语录

形容韩信的诗句 - 说说

形容韩信的诗句 - 名言

形容韩信的诗句 - 诗词

形容韩信的诗句 - 祝福

形容韩信的诗句 - 心语

推荐词条

心灵美的名言 关于人生的意义名言 关于警察的名言 居里夫人名人名言 跟阅读有关的名言 师德师风名言警句 默默无闻的名言 关于绝处逢生的名言 内马尔名言 坚持本心的名言 经历使人成熟的名言 张乐*简介名言 梅花的名言 关于祖国的名人名言 关于责任与担当的名言 自己事情自己做的名言 关于女人逛街的名言 有关想象的名言 关于读书有益的名言 时间检验真理的名言 烦恼名言 信任名言 李嘉诚励志经典名言 甘于*凡的名言 文明礼仪名言警句 佩恩名言 杏林子热爱生命的名言 关于专心的名人名言 灵魂跟不上脚步的名言 有关懂得分享的名言 说得再好不如做的名言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