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形容暮字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形容暮字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形容暮字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形容暮字的古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春暮》古诗赏析
赏析,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春暮》古诗赏析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学*。
门外无人问落花,绿荫冉冉遍天涯。
林莺啼到无声处,青草池塘处处蛙。
【注释】
荫:有的版本写作“-阴-”或“茵”。
冉冉:形容绿色*植物在陽光下闪闪发亮的样子。
天涯:犹天边,极远的地方,此处指大地。
无声处:指黄莺不再叫时春一光已老。
【翻译】
春天过去了,门外的繁花纷纷凋谢,可是已经沒有人再去关心它们了;浓绿的树荫和绿草好像也会行走似的,无声无息地绿遍了海角天涯。山林里黄莺儿的叫一声已随着春天的离去而销声匿迹了,只有草丛和池塘里的青蛙呱呱叫个不停。
【赏析】
曹幽(1170—1249)字西士,又字潜夫,号东畎(quǎn),南宋瑞安曹村人。嘉泰二年(1202)进士,授迪功郎隆兴府靖安县主簿。此后为仕四十余年,沉沉浮浮,留给历史的始终是一位为官清正、正直敢言的爱国诗人。
这首诗所蕴含的,是一种春天花事消歇后的感慨,在孤寂中,一种因时序更替引起的淡淡哀愁。这是此诗最值得一读的地方。
“门外无人问落花,绿荫冉冉遍天涯”,这是就视觉角度描写春暮时节的景象。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春花在门外纷纷飘落,已经再没有人去关心他它了;那浓绿的树荫、青青的芳草已经绿遍了海角天涯。诗人没有直接说春天如何如何残败,而是以“绿荫冉冉遍天涯”反衬春天已远,因为只有春末夏初才会“绿荫冉冉遍天涯”。另外,“浓荫”已经绿透了“天涯”,谁还会在意门前红颜已老的“落花”呢。
“林莺啼到无声处,青草池塘处处蛙”,这是就听觉角度来写春末夏初时的内心感受的。这两句的意思是说,黄莺知道春天已过,都离开了山林,没有了往日清脆悦耳的歌唱,只有萋萋芳草地和池塘里到处都是青蛙那浑厚的叫一声。莺儿去了,带走了春天,带走了悠扬,带走了婉转,在诗人心中留下了一抹无形的淡淡的哀愁。然而,无论是“靑草”,还是“池塘”,随处都可以听到浑厚的交响,提示人们夏天已经来到了人间,这又给人一种思索:这是季节的更替,这是自然的规律。
《春暮》是一首描写暮春景物的小诗。花儿谢了,取而代之的是万木葱茏,芳草如茵;莺歌歇了,响彻耳畔的是“青草池塘”的处处蛙鸣。通过两两相对的意象描写,把暮春初夏时节的那种繁盛和热闹的景象表现得生动、清新、明快。
原文:
蝶恋花·春暮
遥夜亭皋闲信步。
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
数点雨声风约住。
朦胧淡月云来去。
桃杏依稀香暗渡。
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
一寸相思千万绪。
人间没个安排处。
译文:
夜间在亭台上踱着步子,不知道为何清明刚过,便已经感觉到了春天逝去的气息。夜里飘来零零落落的几点雨滴,月亮在云朵的环绕下,散发着朦胧的光泽。
桃花、杏花在暗夜的空气中散发着幽香,不知道在园内荡着秋千,轻声说笑的女子是谁?对她千万般思念,在辽阔的天地里,竟无一处可以安排“我”的相思愁绪。
注释:
①蝶恋花,词牌名,分上下两阕,共六十个字,一般用来填写多愁善感和缠绵悱恻的内容。此词于《唐宋诸贤绝妙词选》、《类编草堂诗余》、《词的》、《古今诗余醉》等本中均有题作“春暮”。
②遥夜:长夜。亭皋:水边的*地。《汉书·司马相如传上》:“亭皋千里,靡不被筑。”闲:吴本《二主词》误作“闭”。信:吴讷本、吕远本、侯文灿本《南唐二主词》作“倒”。王仲闻《南唐二主词校订》云:“倒步不可解,必信步之误。”刘继增《南唐二主词笺》云:“旧钞本作信。”
③风约住:下了几点雨又停住,就象雨被风管束住似的。
④杏:《尊前集》、《唐宋诸贤绝妙词选》、《类编草堂诗余》、《词的》、《古今词统》作“杏”。《欧阳文忠*体乐府》注:“一作杏。”依依:《欧阳文忠公*体乐府》、《醉翁琴趣外篇》、《乐府雅词》、《花庵词选》、《类编草堂诗余》、《唐宋诸贤绝妙词选》、毛订《草堂诗余》、《词的》、《古今词统》均作“依稀”。《欧阳文忠*体乐府》罗泌校语云:“一作无言。”暗度:不知不觉中过去。春暗度:《尊前集》作“风暗度”。《欧阳文忠*体乐府》、《花庵词选》、《醉翁琴趣外篇》、《乐府雅词》、《唐宋诸贤绝妙词选》、《类编草堂诗余》、《词的》、《古今词统》、《古今诗余醉》、《历代诗余》、《全唐诗》作“香暗度”。
⑤谁:《乐府雅词》作“谁”。《欧阳文忠公*体乐府》罗泌校语云:“谁,一作人。”在:《欧阳文忠公*体乐府》、《醉翁琴趣外篇》、《乐府雅词》作“上”。《欧阳文忠公*体乐府》注:“一作在。”
⑥一寸:指心,喻其小。绪:连绵不断的情丝。“千万绪”有千丝万缕的.意思。
⑦安排:安置,安放。
赏析:
这是一首抒情词,写的是作者在夜间出外散步时的所见所闻和引起的一系列感慨。
词的开头就点明了散步的时间和地点:水边*地,刚过清明的暮春之际。作者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为春光将逝而感伤,因而在夜间不愿就寝,索性出门跑到水边空旷之地独自徘徊。“数点”两句是他的耳闻目见:刚刚听到几点雨声,却被吹来的春风拦住而听不见了。“约”字炼得极为出色。天上的月亮因积有云层而艨胧不明,一个“淡”字用得形象而生动。“云来去”三字不但形象鲜明,而且把约住雨声的风的作用也表露出来了。这两句,上句是耳闻,下句则是目见,行笔错落有致。
下片起句却是从嗅觉得来。刚过清明,正是桃花杏花盛开之际,值此月夜,轻风送来花香,沁人心脾。由于是朦胧月色,红的桃花白的杏花自然看不分明,只是“依稀”可见,而花香也只能感觉是暗中送到。作者在这里用的是白描手法,却极真实。下面“秋千”两句,曾影响了以后的苏东坡。苏轼也用《蝶恋花》调,其下片就从李词脱胎而来。苏词云:“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唐宋年间流行秋千游戏,富贵人家多设置秋千取乐。此时作者闲步水边,风声、月色、花香触动情怀、引起遐想之际,忽然听到*处有妇女在打秋千,传来一阵阵轻声笑语。作秋千戏者说些什么话虽听不真切,但不断飘来的莺鸣燕啭,对他来说却是一番刺激。从结尾两句,可知作者因意中人不在身边,以致经常使他魂牵梦萦。今夜出来漫步,也可能出于排遣对意中人的相思之苦。“一寸”指心之所在。,一颗心总是思念对方,牵动情怀千头万绪,因而感到人间虽然广阔无边能容纳万物,可是竟没有一个可以安排自己的愁绪的地方。一副彷徨无告之态可掬。作者其所以因春暮而感伤,月夜出来在水边踯躅,从词的终拍两句可以找到答案。
这首词是典型的婉约词,是当时词风影响下的产物。虽无积极意义,但写景鲜明。写情真切,以景人情,情景交融,极其自然。而词中不用典故,语言浅*,读起来委婉动人。所以,此词在艺术表现上有它的特色。
「原文」
双调·水仙子·春暮(荼縻香散一帘风)
李致远
荼縻香散一帘风,杜宇声乾满树红。
南轩一枕梨云梦,离魂千里同。
日斜花影重重。
萱草发无情秀,榴花开有恨秾。
断送得愁浓。
暮春时节的古诗(精选30首)
春天最后一段时间,指农历三月,接下来小编搜集了暮春时节的古诗,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1、春暮寄杜嘉兴昆弟
【唐朝】武元衡
柳色千家与万家,轻风细雨落残花。
数枝琼玉无由见,空掩柴扉度岁华。
2、春暮
【唐朝】韦庄
一春春事好,病酒起常迟。
流水绿萦砌,落花红堕枝。
楼高喧乳燕,树密斗雏鹂。
不学山公醉,将何自解颐。
3、踏莎行·春暮
【宋朝】寇准
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
画堂人静雨蒙蒙,屏山半掩余香袅。
密约沉沉,离情杳杳,菱花尘满慵将照。
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
4、春暮
【宋朝】曹豳
门外无人问落花,绿阴冉冉遍天涯。
林莺啼到无声处,青草池塘独听蛙。
5、怨王孙(春暮)
【宋朝】李清照
帝里春晚。重门深院。
草绿阶前,暮天雁断。
楼上远信谁传。恨绵绵。
多情自是多沾惹。难拚舍又是寒食也。
秋千巷陌,人静皎月初斜。浸梨花。
6、点绛唇(春暮)
【宋朝】赵长卿
啼鸟喃喃,恨春归去春谁管。
日和风暖。绿暗壮举庭院。
还忆当年,绮*新相见。
人已远。水流云散。空结多情怨。
7、蝶恋花·春暮
【宋朝】李冠
遥夜亭皋闲信步。
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
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
桃杏依稀香暗渡。
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
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8、谒金门(春暮有感)
【宋朝】杨冠卿
伤漂泊。负了花前期约。
寒食清明都过却。愁怀无处著。
晴日柳阴池阁。风絮斜穿帘幕。
帘外秋千闲彩索。断肠人寂寞。
9、阮郎归·西湖春暮
【宋朝】马子严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注释:
1、残阳:将落山的太阳光。
2、瑟瑟:碧绿的颜色。
3、怜:可爱。
4、真珠:即珍珠。
5、月似弓:农历九月初三,上弦月,其弯如弓。
译文:
一道余辉铺在江面上,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色,一半呈现出红色。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凉露下降的初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珠,一弯新月仿佛是一张精巧的弓。
赏析:
暮江吟是白居易“杂律诗”中的一首。这些诗的特点是通过一时一物的吟咏,在一笑一吟中能够真率自然地表现内心深处的情思。
全诗构思妙绝之处,在于摄取了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两者分开看各具佳景,合起来读更显妙境。由于这首诗渗透了诗人被迫远离朝廷后轻松愉悦的*情绪和个性色彩,因而又使全诗成了诗人特定境遇下审美心理功能的艺术载体。
前两句写夕阳落照中的江水。“一道残阳铺水中”,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却说“铺”,这是因为“残阳”已经接*地*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确像“铺”在江上,很形象;这个“铺”字也显得*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半江瑟瑟半江红”,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江面皱起细小的波纹。受光多的部分,呈现一片“红”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碧色。诗人抓住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颜色,却表现出残阳照射下,暮江细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景象。诗人沉醉了,把自己的喜悦之情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了。
后两句写新月初升的夜景。诗人流连忘返,直到初月升起,凉露下降的时候,眼前呈现出一片更为美好的境界。诗人俯身一看:呵呵,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这绿草上的滴滴清露,多么象镶嵌在上面的粒粒珍珠!用“真珠”作比喻,不仅写出了露珠的圆润,而且写出了在新月的清辉下,露珠闪烁的光泽。再抬头一看:一弯新月初升,这真如同在碧蓝的天幕上,悬挂了一张精巧的弓!诗人把这天上地下的两种景象,压缩在一句诗里──“露似珍珠月似弓”。作者从弓也似的一弯新月,想起此时正是“九月初三夜”,不禁脱口赞美它的可爱,直接抒情,把感情推向*,给诗歌造成了波澜。
诗人通过“露”、“月”视觉形象的描写,创造出多么和谐、宁静的意境!用这样新颖巧妙的比喻来精心为大自然敷彩着色,描容绘形,令人叹绝。由描绘暮江,到赞美月露,这中间似少了一个时间上的衔接,而“九月初三夜”的“夜”无形中把时间连接起来,它上与“暮”接,下与“露”、“月”相连,这就意味着诗人从黄昏时起,一直玩赏到月上露下,蕴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喜悦、热爱之情。
宗白华先生说:“艺术意境不是单层的*面的自然的再现,而是一个境界层深的创构。”(《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如果说,南朝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中,写春江日暮景色的名句:“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纯属那一时代“贵尚形似”(钟嵘《诗品》)的文艺思想在谢朓审美意识中的积淀和外化;它只是描写了日落时一个凝结了的瞬间,像一幅淡淡泼墨而成的春江素描画;那么,白居易的“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则是盛唐以来“搜求于象,心入于境,神会于物,因心而得”(王昌龄语,见《唐音癸签》卷二)的文艺思潮,在白居易笔下,审美的凝聚而创构的艺术意境。它艺术地展现了一个时空运动着的过程,岂止是一幅金碧辉煌的水彩画,简直像彩色影片中的一组镜头,于是,随着长镜头的推移,我们的审美意识很快地转移到长短镜头的组接而摇出来的“露似真珠月似弓”上来了。
黑格尔说过:“诗不会像绘画那样局限于某一一定的空间以及某一情节中的某一一定的时刻,这就使其有可能按照所写对象的内在深度以及时间上发展的广度把它表现出来。”(《美学》第三卷第六页)这中间有赖“可怜九月初三夜”这一直抒胸臆的诗句作为内在情感的粘合剂。正是这种特定时空意识下的独特的审美情愫,才把“半江瑟瑟半江红”和“露似真珠月似弓”这两个镜头系统创构为动态性的艺术整体了。爱森斯坦说过:“两个蒙太奇镜头的对列不是两数之和而更象两数之积。”这可以理解为任何一种艺术样式的多维交叉、双向反馈的艺术结构,它所包含的艺术意蕴都会更加醇厚、浓郁和结实,它往往给人带来一种模糊性、复合性的杂糅情感。你看吧,当残阳斜映,晚霞铺展的瑟瑟江水,变幻莫测地在诗人视野中渐渐消失后,另一幅幽美、静谧的蒙太奇镜头,又轻摇着舒展在诗人眼前了。抬头仰望,弯弯似弓的新月在浩冥碧空中高悬、浮动;低头俯视,颗颗晶莹的露珠在江边花草上凝结、闪亮。真是“在泉为珠,着璧成绘,一句一字,皆出常境”。(借用殷璠《河岳英灵集》中评王维语)诗人禁不住脱口赞美道:“多么可爱的夜呀!”这是惊叹,也是陶醉。诗人无比喜悦、轻快的心情,向往超脱、宁静的意趣,统统和盘托出却又十分含蓄,叫人玩味无穷、领悟不尽。这儿,我们可以参证闻一多对《春江花月夜》的赞语:“更敻绝的宇宙意识,一个更深沉更寥廓更宁静的境界,在神奇的永恒面前,作者只有错愕,没有憧憬,没有悲伤”。“他得到的仿佛是一个更神秘的更渊默的微笑,他更迷惘了,然而也满足了”。(《宫体诗的自赎》)可不是吗?我们今天读这样的诗,还禁不住产生神话般的遐想:那神秘的冥冥碧空中的一弯新月,莫非真是飞天中的那些小天使。小仙女所拉开了的明晃晃的弓,那颗颗露珠莫非是他们在游戏中射向蓝天、撒落人间的粒粒弹丸吧!这真是一种妙不可言的境界。
暮江吟音乐:劳模吃货 – 古诗诗歌(小学生必背唐诗宋词)
【注释】
①暮江吟: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吟,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②残阳:快落山的太阳的光。也指晚霞。
③瑟瑟:原意为碧色珍宝,此处指碧绿色 。
④可怜:可爱。九月初三:农历九月初三的时候。
⑤真珠:即珍珠。月似弓:农历九月初三,上弦月,其弯如弓。
【参考译文】
一道残阳渐沉江中,半江碧绿半江艳红。
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亮似珍珠郎朗新月形如弯弓。
现在看着思维导图,跟着多读几遍吧!
现在看着空白的思维导图,尝试背诵出来吧!
《古诗十九首·凛凛岁云暮》
凛凛岁云暮,蝼蛄夕鸣悲,
凉风率已厉,游子寒无衣。
锦衾遗洛浦,同袍与我违。
独宿累长夜,梦想见容辉。
良人惟古欢,枉驾惠前绥,
愿得长巧笑,携手同车归。
既来不须臾,又不处重闱;
亮无展风翼,焉能凌风飞?
眄睐以适意,引领遥相睎。
徙倚怀感伤,垂涕沾双扉。
赏析:
此凡二十句,支、微韵通押,一韵到底。诗分五节,每节四句,层次分明。
惟诗中最大问题在于:一、“游子”与“良人”是一是二?二、诗中抒情主人公即“同袍与我违”的“我”,究竟是男是女?三、这是否一首怨诗?答曰:一、上文的“游子”即下文之“良人”,古今论者殆无异辞,自是一而非二。二、从全诗口吻看,抒情主人公显为闺中思好,是女性无疑。但第三个问题却有待斟酌。盖从“游子无寒衣”句看,主人公对“游子”是同情的;然而下文对良人又似怨其久久不归之意,则难以解释。于是吴淇在《选诗定论》中说:“前四句俱叙时,‘凛凛’句直叙,‘蝼蛄’句物,‘凉风’句景,‘游子’句事,总以叙时,勿认‘游子’句作实赋也。”其间盖认定良人不归为负心,主人公之思极而梦是怨情,所以只能把“游子”句看成虚笔。其实这是说不通的。盖关四句实际上完全是写实,一无虚笔;即以下文对“良人”的态度而论,与其说是“怨”,宁说因“思”极而成“梦”,更多的是“感伤”之情。当然,怨与伤相去不过一间,伤极亦即成怨。但鄙意汉代文人诗已接受“诗都”熏陶,此诗尤得温柔敦厚之旨,故以为诗意虽忧伤之至而终不及于怨。这在《古诗十九首》中确是出类拔萃之作。一篇第一层的四句确从时序写起。岁既云暮,百虫非死即藏,故蝼蛄夜鸣而悲。“厉”,猛也。凉风已厉,以己度人,则游子无御寒之衣,彼将如何度岁!夫凉风这厉,蝼蛄之鸣,皆眼前所闻见之景,而言“率”者,率,皆也,到处皆然也。这儿天冷了,远在他乡的游子也该感到要过冬了,这是由此及彼。然后第二节乃从游子联想到初婚之时,则由今及昔也。“锦衾”二句,前人多从男子负心方面去理解。说得最明白的还是那个吴淇。他说:“言洛浦二女与交甫,素昧*生者也,尚有锦衾之遗;何与我同袍者,反遗我而去也?”“锦衾”句只是活用洛水宓妃典故,指男女定情结婚;“同袍”出于《诗经·秦风·无衣》,原指同僚,旧说亦指夫妇。窃谓此二句不过说结婚定情后不久,良人便离家远去。这是“思”的起因。至于良人何以远别,诗中虽未明言,但从“游子寒无衣”一句已可略窥端倪。在东汉末叶,不是求仕便是经商,乃一般游子之所以离乡北井之主因。可见良人之弃家远游亦自有其苦衷。朱筠《古诗十九首》云:“至于同袍违我,累夜过宿,谁之过欤?”意谓这并非良人本意,他也不愿离家远行,所云极是。惟游子之远行并非诗人所要表白的风客,读者亦无须多伤脑筋去主观臆测。
自“独宿”以下乃入相思本题。张庚《古诗十九首》云:“‘独宿’已难堪矣,况‘累长夜’乎?于是情念极而凭诸‘梦想’以‘见’其‘容辉’。‘梦’字下粘一‘想’字,极致其深情也,又含下恍惚无聊一段光景。”正惟自己“独宿”而累经长夜,以见相别之久而相爱之深也(她一心惦记着他在外“寒无衣”,就是爱之深切的表现。),故寄希望于“梦想见容辉”矣。这一句只是写主人公的主观愿望,到下一节才正式写梦境。后来范仲淹写《苏幕遮》词有云:“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虽从游子一边着笔实从此诗生发演绎而出。
第三节专写梦境。“惟”,思也;“古”,故也。故欢,旧日欢好。梦中的丈夫也还是殷殷眷恋着往日的欢爱,她在梦中见到他依稀仍是初来迎娶的样子。《礼记·婚义》:“降,出御归车,而婿授绥,御轮三周。”又《郊特性》:“婿亲御授绥,亲之也。”“绥”是挽以登车的索子,“惠前绥”,指男子迎娶时把车绥亲处递到女子手里。“愿得”两句有点倒装的意思,“长巧笑”者,女为悦己者容的另一说法,意谓被丈夫迎娶携手同车而归,但愿此后长远过着快乐的日子,而这种快乐的日子乃是以女方取悦于良人赢得的。这是梦中景,却有现实生活为基础,盖新婚的经历对青年男女来说,长存于记忆中者总是十分美好的。可惜时至今日,已成为使人流连的梦境了。
第四节语气接得突兀,有急转直下的味道,而所写却是主人公乍从梦境中醒来那种恍恍惚惚的感受,半嗔半诧,似寤不迷。意思说好梦不长,良人归来既没有停留多久(“不须臾”者,犹现代汉语之“没有多久”、“不一会儿”),更未在深闺中(所谓“重闱”)同自己亲昵一番,一刹那便失其所在。这时才憬然惊察,原是一梦,于是以无可奈何的语气慨叹首:“只恨自己没有晨风一样的双翼,因此不能凌风飞去,追寻良人的踪迹。”“晨风”,鸟名,鸇属,飞得最为迅疾,最初见于《毛诗》,而《十九首》亦屡见。这是百无聊赖之辞,殆从《诗·邶风·柏舟》“静言思之,不能奋飞”语意化出,妙在*于说梦话,实为神来之笔,而不得以通常之比兴语视之也。
前人对最末一节的前两句略有争议。据胡克家《文选考异》云:“六臣本校云:‘善(指李善注本)无此二句。’此或尤本校添。但依文义,恐不当有。”这两句不惟应当有,而且有承上启下之妙用,正自缺少不得。“适意”亦有二解,一种是适己之意。如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云;“眄睐以适意,犹言远望可以当归,无聊之极思也。”另一种是指适良人之意,如五臣吕延济及吴淇《选诗定论》之说大抵旨谓后者。应解作适良人之意较好。此承上文“长巧笑”意,指梦中初见良俚的顾盼眼神,亦属总结上文之语。盖梦中既见良人,当然从眼波中流露了无限情思,希望使良人欢悦适意;不料稍留即逝,梦醒人杳,在自己神智渐渐恢复之后,只好“引领遥相睎”,大有“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杜甫《梦李白》)的意思,写女子之由思极而梦,由暂梦而骤醒,不惟神情可掬,抑且层次分明。最终乃点出结局,只有“徙倚怀感伤,垂涕沾双扉”了,而全诗至此亦摇曳而止,情韵不匮。这后四句实际是从眼神作文章,始而“眄睐”,继而“遥睎”,终于“垂涕”,短短四句,主人公感情的变化便跃然纸上,却又写得那么质朴自然,毫无矫饰。《十九首》之神理全在此等处,真令读者掩卷后犹存遐思也。
从来写情之作总离不开做梦。《诗》、《骚》无论矣,自汉魏晋唐以迄宋元明清,自诗词而小说戏曲,不知出现多少佳作。甚至连程砚秋的个人本戏《春闺梦》中的关目与表演,都可能受此诗的影响与启发。江河万里,源可滥觞,信然。
暮归山中古诗词
古诗原文
暮归山已昏,濯足月在涧。
衡门栖鹊定,暗树流萤乱。
妻孥候我至,明灯共蔬饭。
伫立松桂凉,疏星隔河汉。
译文翻译
黄昏时回家,山里已经昏暗,涧水里冼洗脚,月影在水中出现。
简陋的横木门上,喜鹊归巢入眠,黑暗的树林中,萤火虫乱画弧线。
老婆孩子都等候我归来,挑亮油灯一同饱尝粗茶淡饭。
我伫立在松树、桂花间纳凉,遥望疏朗的星星远隔着河汉。
注释解释
归:返回。
已:已经。
昏:天黑,傍晚。
濯(zhuó)足:洗脚。濯,洗涤。《楚辞·渔父》:“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月在涧(jiàn):月亮倒映在涧水中。
衡门:横木架成的门,指简陋的房屋。衡,同“横”。《诗经·陈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
栖(qī)鹊定:鹊鸟停在树上。泛指居住或停留。定,静下来了,此指鹊鸟入眠。
暗树:一作“暗径”。
流萤(yíng):飞行的萤火虫。庾信《哀江南赋》:“饥随蛰燕,暗逐流萤。”谢朓《玉阶怨》诗:“夕殿下珠帘,流萤飞复息。”杜牧《秋夕》:“红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妻孥(nú):妻子和儿女。孥,儿女。杜甫《羌村三首》;“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
候:等候。
蔬饭:粗菜淡饭。
伫(zhù)立:长时间站着。
隔:分隔。
河汉:银河。《古诗十九首》:“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元稹《秋夕远怀》诗:“星繁河汉白。”
创作背景
蓝仁基本上是一位布衣,出仕的时间很短,亦没有任过高职,一直隐居家乡崇安山中。此诗即写作者山居生活片断,具有浓厚的田园风味。从诗中景物看,诗作描写的是一个秋初的傍晚,诗人刚好外出归来的情景。
诗文赏析
这首古体诗写诗人的一个*常的生活片断。诗人按照行动的足迹,安排了连续的四个场面。全诗没有奇思妙语,没有汹涌的生活波澜。诗人只是拣取身边日常琐事,*淡的生活场景,略加点染,流露出恬淡的生活旨趣,给人以情真语切的感觉。
先写归家途中的情景。“暮归山已昏,濯足月在涧。”暮色苍茫,乱山昏暗。崎岖的山道上,诗人信步归家。在诗人的感觉中,溪涧潺谖,淙淙作响;明月初升,清辉撒冷;涧水清澈,月影流布。空山是这样的清幽,这样的寂寥。身在其中,濯足清流,别有一番情趣。“濯足”暗用了《楚辞·渔父》的故实,含蓄地表达出诗人的身份、生活态度和高尚节操。起句擒题,所写之景,所叙之事,无不是“暮归”,无不是“山中”。
随着诗人的脚步,眼前出现了一座山间陋室。“衡木栖鹊定,暗径流萤乱。”其屋横木为门,简陋如此;鹊栖其上,冷落可知。再以小径幽暗,流萤乱飞加以渲染,景象的荒芜,氛围的凄清,家境的贫寒很好地表现了出来。诗人的感情通过“衡门”作了隐隐的透露和巧妙的暗示。衡门虽然简陋,但如果自己不以为陋,也可以游息其间。贤者乐道忘忧,虽身处陋室,而不以为苦,反能自得其乐。这是一种乐观的人生态度,尽管这种态度的背后也有悲哀和痛苦。诗人就是以这样的贤者自居,甘处衡门,自得其乐。从“栖鹊”、“流萤”等景物看,较一、二句所写事物已有一段时间间隔,这时夜幕降临已很久了。“栖鹊定”与“流萤乱”,这一“定”一“乱”,一静一动,相映成趣,下字十分准确,是句中字眼。
接下来便是叙写家人团聚的情景。“妻孥候我至,明灯共蔬饭。”天色已晚,灯火已明,粗菜淡饭已具,妻子儿女坐等诗人归家。和乐融融的山乡田家生活显得真切而自然。最后以诗人伫立松桂之下,仰望浩渺星空作结,意蕴幽远,含蓄深沉。“伫立松桂凉,疏星隔河汉。”夜已很深,万籁俱寂;晚风**,凉意袭人。诗人久久伫立,徘徊松桂之下。仰望天空,只见疏星点点,明月高悬,勾起了诗人无限的遐想。诗人似乎有所失落,有所追寻,而失落追寻的究竟为何物,又显得倘恍迷离,这就给读者留下了可供想象的无限空间。
全诗采用移步换景之法,层层推移,步步腾挪,使诗歌跳脱而有变化。诗人用疏淡的笔触,通过*凡生活事件的`叙述和特定环境的描绘,反映出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有对山问恬淡生活的热爱,也有人生失意后的淡淡哀愁。诗中的溪涧幽泉,青松佳桂等意象,透露出山野闲人那种清高隐逸的旨趣。而暗径幽深,流萤乱舞,又烘托出诗人烦乱茫然的情绪。诗的基调是较为明快自然的,但也多少笼罩了一层轻柔的迷惘和淡远的惆怅。诗人运笔古拙,洗脱铅华,纯用白描,以*实直朴取胜,而不以夸饰渲染为工。初读起来似觉有些乏味,但细加玩赏,便又能感觉到语虽淡而味终不薄。这也许就是此诗的成功之处。
暮江吟古诗的意思归纳(一):
夕阳斜斜地照射在江水上,
江水一半是青绿色的,一半呈现红色。
这可爱的九月初三的夜晚,
露水像珍珠一样滚圆,月亮像弓箭一般形状。
暮江吟古诗的意思归纳(二):
快要落山的夕阳,霞光柔和的铺在江水上,江水一半碧绿,一半艳红。
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露珠似颗颗珍珠,朗朗新月形如弯弓。
暮江吟古诗的意思归纳(三):
傍晚,太阳简便地展开圆圆的身子,跃入了水中,濯洗一天的.疲惫。这个不识水性的顽童,把最终几缕光芒洒满水面,就慢慢地沉下去了。
四周很安静,没有谁注意一场杯具的上演。江被凉凉的风吹拂着,一半是碧绿,如一块漾着波浪的珠玉;一半却红彤彤的,象一朵云彩浸在了水中。
黑暗最终挤满了天空。远处,淡淡的桂香似一些若有若无的声音,漂浮在听觉之外。
秋天,这个可爱的九月初三的夜晚呵,在一盏渔灯的照耀下,变得温馨和完美。
月亮拿着一把细长的弯弓,悄悄从山坳里爬了出来。露水闪着珍珠般的莹光,垂挂在岸边的叶尖上,它是月亮从天上射落的星星吗?
一阵微风掠过,坠落的,是满树的**仄仄。
赏析一:
这首诗文是白居易对景色的写实描绘。说其写实,是因为连同题目在内的短短三十一字,透露了客观信息、因果关系,进一步为读者呈现了身如奇境的画面质感。
(一)文中包含的客观信息:
①诗文以“残阳”开篇,透露了实景的时间背景——傍晚时分。
②“半江”二字告出了诗人所处位置——一个能够看到江边的地方。
③“九月初三夜”又是一个具体的日期事实引用。
(二)上下承接的因果关联:“九月初三”,是农历日期,月亮定不是圆满的,而是弦月犹如弓形;入“夜”,且是秋夜,寒气渐浓凝结成露珠,月亮在夜幕中出现。有了上一句“九月初三夜”,才有下一句“露似真珠月似弓”。
(三)诗文呈现的画面质感:
①画面的主色调:夕阳西下,照射在江面,呈现水面一半青绿色一半红色效果。
②利用生动的量词、动词,来“绘制”斜阳的视觉效果:“一道”光,“一道”圣旨,“一道”二字证明了客观事物从天而降,“一道”斜阳从即将落山的夕阳上射下来;“铺”形象地描绘了斜阳满满地照在江面上,突出了斜阳照射的角度很低,覆盖江水面积很广。
③利用恰当的比喻描绘其他客体形状:“真珠”“弓”分别对应露水和月亮的形状,圆形以及弯状。又是在视觉上对画面做补全。
诗文是静态的,但字里行间传递的场景资料粘贴了时间属性。行文从斜阳傍晚开始,结尾以月亮结束,透露了诗人站在江边,欣赏夕阳西下到月亮初上枝头的时间节点,仿佛一组慢镜头,给千年后的读者观赏到了当时的景色,用静态的文字,实景描绘了动态效果,手法难能可贵。
古诗的大部分笔墨用于写实,同时也用了少许文字,流露了一点点诗人的主观情感。“可怜”二字告诉了大家,在白居易看来,这个秋天暮色降临的傍晚,江边的景色真是太美了,美得让人感到可爱。
赏析二:
《暮江吟》是白居易“杂律诗”中的一首。全诗构思妙绝之处,在于摄取了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两者分开看各具佳景,合起来读更显妙境,诗人又在诗句中妥帖地加入比喻的'写法,使景色倍显生动。由于这首诗渗透了诗人自愿远离朝廷后简便愉悦的**情绪和个性色彩,因而又使全诗成了诗人特定境遇下审美心理功能的艺术载体。
前两句写夕阳落照中的江水。“一道残阳铺水中”,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却说“铺”,这是因为“残阳”已经接*地*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确像“铺”在江上,很形象;这个“铺”字也显得委婉、*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独特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半江瑟瑟半江红”,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江面皱起细小的波纹。受光多的部分,呈现一片“红”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碧色。诗人抓住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颜色,却表现出残阳照射下,暮江细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景象。诗人沉醉了,把他自我的喜悦之情寄寓在景物描述之中了。
后两句写新月初升的夜景。诗人流连忘返,直到初月升起,凉露下降的时候,眼前呈现出一片更为完美的境界。诗人俯身一看,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这绿草上的滴滴清露,很像是镶嵌在上头的粒粒珍珠。用“真珠”作比喻,不仅仅写出了露珠的圆润,并且写出了在新月的清辉下,露珠闪烁的光泽。诗人再抬头一看,一弯新月初升,如同在碧蓝的天幕上,悬挂了一张精巧的弯弓。诗人把这天上地下的两种美妙景象,压缩在一句诗里——“露似真珠月似弓”。作者从像弓一样的一弯新月,想起当时正是“九月初三夜”,不禁脱口赞美它的可爱,直接抒情,把感情推向高潮,给诗歌造成了波澜。
诗人经过“露”、“月”视觉形象的描述,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用这样新颖巧妙的比喻来精心为大自然敷彩着色,描容绘形,给读者展现了一幅绝妙的画卷。由描绘暮江,到赞美月露,这中间似少了一个时间上的衔接,而“九月初三夜”的“夜”无形中把时间连接起来,它上与“暮”接,下与“露”、“月”相连,这就意味着诗人从黄昏时起,一向玩赏到月上露下,蕴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热爱之情。
另外,值得读者注意的是这首诗中的时间问题。《暮江吟》写了三个不一样的“时间”。经过以上分析,《暮江吟》前两句写的时间是日落前(一小段时间)或日落时;后两句主要写日落后(一小段时间),即黄昏;由后两句还引伸出夜里一段时间。这完全贴合作者的观赏顺序,即作者先于日落前看到了“残阳铺照”,又于日落后看到了“月似弓”,再于夜间看到了“露似真珠”。大多数资料都认为,“月似弓”与“露似珍珠”是作者于夜间同一时刻看到的,前写天上,后写地下。其实这是因为缺少天文、气象常识,忽视了两种自然现象之间的“时间差”问题。如前所述,作者看到“九月初三”、“月似弓”之时,只能是在日落后不久。此时,由于太阳刚刚落山不久,地面散失的热量还不多,凉露尚未构成;而等到夜里“露似真珠”之时,似弓之月却又早已沉入西方地*线以下了。
赏析三:
白居易纯粹写景的作品很少,这是一首颇为人称道的小诗。全诗构思妙绝之处,在于摄取了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两者分开看各具佳景,合起来读更显妙境,诗人又在诗句中妥帖地加入比喻的写法,使景色倍显生动。由于这首诗渗透了诗人自愿远离朝廷后简便愉悦的**情绪和个性色彩,因而又使全诗成了诗人特定境遇下审美心理功能的艺术载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写夕阳落照中的江水。“一道残阳铺水中”,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却说“铺”,这是因为“残阳”已经接*地*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确像“铺”在江上,很形象;这个“铺”字也显得委婉、*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独特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
“半江瑟瑟半江红”,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江面皱起细小的波纹。受光多的部分,呈现一片“红”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碧色。诗人抓住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颜色,却表现出残阳照射下,暮江细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景象。诗人沉醉了,把他自我的喜悦之情寄寓在景物描述之中了。
“可怜九月初三夜”,是个过渡。可怜,可爱。九月初三,是农历,指进入深秋。意思说:深秋的夜晚多么可爱啊!前两句描述日落时景象,这一句很自然地把时间从日落过渡到夜晚。看似随意写来,实际很重要,让读者明确感到时间在推移,继续观赏后面的画面。
最终一句“露似珍珠月似弓”。意思说:露水像珍珠一样晶莹光亮,弯弯的月亮像弓一样。秋天的江边夜色降临,空气湿润,草木上都凝结起露珠,“露似珍珠”,写出秋叶特点。九月初三,月亮刚出现,还是月牙儿,弯弯的,所以说像一张弓。“月似弓”,进一步点出月初的秋夜。这句重点写了秋夜露珠和新月,连用两个新颖贴切的比喻,描绘出深秋月夜的迷人景象。
诗人经过“露”、“月”视觉形象的描述,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用这样新颖巧妙的比喻来精心为大自然敷彩着色,描容绘形,给读者展现了一幅绝妙的画卷。由描绘暮江,到赞美月露,这中间似少了一个时间上的衔接,而“九月初三夜”的“夜”无形中把时间连接起来,它上与“暮”接,下与“露”、“月”相连,这就意味着诗人从黄昏时起,一向玩赏到月上露下,蕴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热爱之情。
另外,值得读者注意的是这首诗中的时间问题。《暮江吟》写了三个不一样的“时间”。经过以上分析,《暮江吟》前两句写的时间是日落前(一小段时间)或日落时;后两句主要写日落后(一小段时间),即黄昏;由后两句还引伸出夜里一段时间。这完全贴合作者的观赏顺序,即作者先于日落前看到了“残阳铺照”,又于日落后看到了“月似弓”,再于夜间看到了“露似真珠”。大多数资料都认为,“月似弓”与“露似珍珠”是作者于夜间同一时刻看到的,前写天上,后写地下。其实这是因为缺少天文、气象常识,忽视了两种自然现象之间的“时间差”问题。如前所述,作者看到“九月初三”、“月似弓”之时,只能是在日落后不久。此时,由于太阳刚刚落山不久,地面散失的热量还不多,凉露尚未构成;而等到夜里“露似真珠”之时,似弓之月却又早已沉入西方地*线以下了。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唐·白居易《暮江吟》
这是学生时代学过的一首唐诗,今天又有缘读到了。虽之前也多次在各种刊物上读到,但多是一眼扫过,没想过去深读深解,又因内心不够清不够静,都无法更深入的去体会到此诗中所表达的意境,也没能充分的领略到大自然的更美,诗人对大自然之美的展现,所运用的巧妙手法也被忽略了多年。离开学校多年以后的现在,再读此诗,领悟又更深一层。
读到诗中第一句的一个“残”字,瞬间便让不同的读者眼前仿佛出现了不同的、将落未落的夕阳的样子: 或已半隐山腰,或已半浸水中,或正被暮云半遮,读此诗之后,各种夕阳的美已深烙在读者脑中。
再读到一个“铺”字,马上感觉此字运用得多么的贴切,多么的形象,多么的巧妙。还能用什么词赞其合适呢?只能说其它什么字都靠边吧,用它最好,最合适了。
一句“半江瑟瑟半江红”,才七个字就把此时江面的美态展现出来: 宽阔的江水一半被西斜的残阳照射着,而被染得色红如血,一半被暮色笼罩着,而变得幽绿深深,江面因晚风拂过而轻泛着粼粼波光。如此生动的画卷真让人舒坦,让人沉醉,让人迷恋 ,真希望此时的残阳永凝不动。
九月初三夜的露珠像晶莹的珍珠一样令人喜爱,又怜惜其滚动易碎,不忍触碰。而天边的弯月好像一张细细小小的银弓,孤零零的挂在天上遥望着遥望它的人。
—— 重读古诗词令人再醉!
【七言律诗】《英雄迟暮》
/浔阳隐
一生愿得一知音,空负英雄报国心。
不惧沙场多劲敌,唯怜热血付驹阴。
龙泉剑穗灰尘积,泗水砚台泥墨深。
老去诗魂风月蚀,怕添愁绪怕横琴。
【七言绝句】《笑傲江湖》
文/浔阳隐
风雨江湖自在行,不羁得失任盈盈。
独孤埋剑珊珊去,合壁琴萧正互倾。
【少年时最喜欢的神仙姐姐】
词/神雕侠侣
文/浔阳隐
雁迷途,
绝情谷,
欲将心事蜂羽付,
玉蜂可传书,
梦里韶华春秋度,
芳扉早荒芜,
剑回炉,
缘独孤,
萧长琴短由郭芙,
皆因尹人误,
悔过重生出江湖,
终老活人墓,
小时候,一部《神雕侠侣》,让我追迷神仙姐姐好长一段日子。后来长大了,才知道神仙姐姐和我不在同一个世界里。她不但离我十万八千里远,连国籍都不一样。
1.《满江红·暮春》宋朝
辛弃疾
家住江南,又过了、清明寒食。花径里、一番风雨,一番狼籍。红粉暗随流水去,园林渐觉清阴密。算年年、落尽刺桐花,寒无力。庭院静,空相忆。无说处,闲愁极。怕流莺乳燕,…
2.《暮春浐水送别》唐朝
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行人莫听官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3.《暮春》唐朝
杜甫
卧病拥塞在峡中,潇湘洞庭虚映空。楚天不断四时雨,巫峡常吹千里风。沙上草阁柳新暗,城边野池莲欲红。暮春鸳鹭立洲渚,挟子翻飞还一丛。
4.《暮春即事》宋朝
叶采
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
5.《蝶恋花·暮春别李公择》宋朝
苏轼
簌簌无风花自堕。寂寞园林,柳老樱桃过。落日有情还照坐,山青一点横云破。路尽河回人转舵。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凭仗飞魂招楚些,我思君处君思我。
6.《暮春》清朝
翁格
莫怨春归早,花余几点红。留将根蒂在,岁岁有东风。
7.《临江仙·暮春》宋朝
赵长卿
过尽征鸿来尽燕,故园消息茫然。一春憔悴有谁怜。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见说江头春浪渺,殷勤欲送归船。别来此处最萦牵。短篷南浦雨,疏柳断桥烟。
8.《暮春有感》宋朝
朱淑真
倦对飘零满径花,静闻春水闹鸣蛙。故人何处草空碧,撩乱寸心天一涯。
9.《定风波·暮春漫兴》宋朝
辛弃疾
少日春怀似酒浓,插花走马醉千钟。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瓯香篆小帘栊。卷尽残花风未定,休恨,花开元自要春风。试问春归谁得见?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
10.《暮春有感寄友人》唐朝
鱼玄机
莺语惊残梦,轻妆改泪容。竹阴初月薄,江静晚烟浓。湿觜衔泥燕,香须采蕊蜂。独怜无限思,吟罢亚枝松。
11.《暮春即事》唐朝
鱼玄机
深巷穷门少侣俦,阮郎惟有梦中留。香飘罗绮谁家*?风送秋歌何处楼?街*鼓鼙喧晓睡,庭闲鹊语乱春愁。安能追逐人间事,万里身同不系舟。
12.《暮春·芳事阑珊三月时》宋朝
黄庚
芳事阑珊三月时,春愁惟有落花知,柳绵飘白东风老,一树斜阳叫子规。
13.《暮春江陵送马大卿公,恩命追赴阙下》唐朝
杜甫
自古求忠孝,名家信有之。吾贤富才术,此道未磷缁。玉府标孤映,霜蹄去不疑。激扬音韵彻,籍甚众多推。潘陆应同调,孙吴亦异时。北辰征事业,南纪赴恩私。卿月升金掌,王春…
14.《暮春泛西湖次口号韵呈程待制十首·重到西湖可便回》宋朝
陈造
重到西湖可便回,前年待得水芝开。凭君问取闲鸥鹭,亲见跳珠溅客来。
15.《山村示暮春三绝句和韵·际哉春晚故山薇》宋朝
陆文圭
际哉春晚故山薇,冉冉江云日暮低。为问柳桥看燕舞,何如松岭听猿啼。
16.《暮春·寂寞园林三月时》宋朝
黄庚
寂寞园林三月时,客中几度见春归。柳眉绿皱莺无语,花脸红销蝶倦飞。节物暗催双鬓老,功名长与寸心违。百年身世成何事,回首西山又落晖。
17.《暮春同王以明丘长孺苏潜夫魏二方游韦氏庄得宽字·其二》明朝
袁宏道
树历高云老,门临细水寒。乱中时有整,幽处偶然宽。芦笋芽将茁,槟榔蕊渐残。游鳞真可喜,梦不到渔竿。
暮的古诗 春暮暮落的古诗 暮之吟的古诗 暮老的古诗 有暮云的古诗 临暮的古诗 暮晨的古诗 暮烟的古诗 暮看云的古诗 暮夏的古诗 暮烟生的古诗 带暮染的古诗 有暮气的古诗 暮有关的古诗 写春暮的古诗 带暮字的古诗 古诗暮江吟的诗 开头是暮的古诗 含有暮云的古诗 含有苍暮的古诗 暮热荷池的古诗 暮雪的三首古诗 暮江吟的古诗1 带暮鸦的古诗 带彦和暮的古诗 带有暮词的古诗 久字带暮的古诗 含有暮离的古诗 关于浅暮的古诗 暮江呤的古诗题
《春暮》古诗赏析 清明·清明暮春里古诗 《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古诗词翻译赏析 赋得暮雨送李胄古诗翻译及赏析 暮春时节的古诗 暮江吟的诗意 暮江吟古诗的意思(归纳3篇) 诗名含有暮字的古诗词 名字含暮字的诗词 含有暮字的古诗词 带暮字的诗词名句 关于暮年的诗句 关于暮云的诗句 关于秋暮的诗句 关于日暮的诗句 关于暮春的诗句 暮江吟古诗 表达思念故人的句子 暮江吟古诗 描写女子身材的句子 暮江吟古诗的意思翻译(暮江吟古诗的翻译) 暮江吟白居易古诗(暮江吟注释和译文) 形容重出江湖的诗句(英雄迟暮古诗赏析) 谢灵运最有名的诗句(岁暮古诗赏析和翻译) 古诗暮江吟原文及译文(暮江吟古诗赏析及诗意分享) 白居易暮江吟赏析(暮江吟古诗的意思和注释) 暮江吟古诗 古诗十九首·凛凛岁云暮 暮江吟的诗意 山村暮色浓古诗89句 关于暮春的古诗词有哪些 诗句古诗大全最新整理 有关暮春谷雨的古诗词 暮归山中古诗词
唐宋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辙的古诗 拓宽眼界的古诗 形容燕子的古诗有多少 含千钧一发的古诗 说我们彼此好的古诗 了却人生的古诗词 背手池上的古诗 中国人不骗中国人的古诗词 此生和你没有缘分的古诗文 山居秋暝是春天的古诗吗 秀丽笔写的古诗 带知晓的古诗 我和我的祖国古诗歌词 最具有代表性的秋分的古诗 春天的古诗自己编 和礼物相关的古诗词 思念家乡的古诗红豆 古诗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名字 领略中华语言的无穷奥妙的古诗 有关芦荟的古诗 早起打工的古诗 有关描述雪的古诗 可以给孩子讲的古诗 楚辞中描写宇宙星辰的古诗词 关于梅花的古诗人民日报 超简单的古诗五首 教小朋友背古诗的图片分解图 撒贝宁主持的古诗文节目 定风波的古诗北宋苏轼 注有拼音的古诗词 中秋关于思家乡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