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形容同课异构的古诗句 >

形容同课异构的古诗句

关于形容同课异构的古诗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形容同课异构的古诗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形容同课异构的古诗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形容同课异构的古诗句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形容同课异构的古诗句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形容同课异构的古诗句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形容同课异构的古诗句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形容同课异构的古诗句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形容同课异构的古诗句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形容同课异构的古诗句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形容同课异构的古诗句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同课异构评课稿

  • 礼仪
  • 同课异构评课稿(通用6篇)

      同课异构是指同一节的内容,由不同老师根据自己的实际、自己的理解,自己备课并上课。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同课异构心得体会,欢迎阅读参考!

      9月19号第二节,在多媒体教室,听了老师讲的《登高》一课,这是学校安排的“同课异构”课。总的感觉:第一个视频不错,无论是朗读、讲解,还是画面都有耳目一新的感觉,直观形象,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教学程序设计的不够好,感觉有点乱。课堂容量也有点小。具体点评如下:

      一、导入自然,比较识记。

      由登高诗导入,分了三类:

      1.登高望远,思亲怀乡。

      2.登高望远,伤时悲己。

      3.登高望远,抒怀励志。

      既巩固了以往积累的古诗,又激发了学生学*新诗的兴趣。

      二、教态自然大方,语言规范。

      能够运用普通话教学,但语言较*淡,在讲述的过程中缺乏激情,不能很好地激起学生学*的欲望。

      三、教学方式灵活,注重了学生的朗读练*。

      整堂课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体现得较好。如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诗意、自读、分组读、指名朗读古诗、听课文朗读录音、默写等,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诗意,感知诗人的情感。

      四、视频不错。

      视频中有景,有讲解,有朗读。比较新颖,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五、存在的不足:

      1.教学程序较乱,随意性较大,没有精心设计教学程序。视频不错,但播放时间不是恰到好处,且有重复之感。思考题出示后,没给学生留思考的时间,直接出示了答案。课件应该自己再好好修改一下。

      2. 诗意、重点句子的赏析,教师应作适当的讲解,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容量较小,后半节课感觉没事可干。

      六、建议:

      1.提倡教师范读、领读,带着学生进入诗中,这样学生朗读的时候能有个借鉴。

      2.应该全方位地了解诗意,然后让学生默写,就容易的多了。

    各位专家、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听了四位选手的上课,首先,我对四位上课老师进行一个放松式的、诙谐式的点评——

      迷人夏天趣味多,不及飞凤上课情。老师像高雅的凤凰,学生如百鸟朝凤。(刘飞凤老师)

      欲把艳子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课美,人更美;学生可爱,老师更可爱。(占艳老师)

      毕竟语文课堂中,封哥不与美女同。一帅歌pk三美女,欠扁。哈哈!(封卫东老师是唯一的男选手)

      一天好景君须记,最是菊花香飘时。这正是早有早的风采,晚有晚的魅力。(付菊老师是最后一节课)

      [当时的氛围特轻松,特爽朗。哈哈]

      现在,我将从课前、课中、课尾对封卫东老师的课谈谈个人感受,在专家面前拍砖了!

      第一板块:课前微笑,抒写课堂基调

      封老师在课前互动时,脸带微笑地问同学们是否认识他,当学生用稚嫩的童音回答他时,那笑容犹如迷人的夏天般铺满了他的面庞。那种发自内心深处的笑,一下子就拉*了陌生的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在课堂上心神放松,如沐春风,这为整堂课奠定了一个温馨的基调。在老师这样善意的、真诚的笑脸中上课,那不是幸福是什么?而且,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封老师的笑,那爽朗的笑,那真诚的笑,那赏识的笑,一直贯穿了整个课堂。说真的,做封老师的学生真幸福。

      第二板块:课中训练,培养语文素养

      语文,从不回避训练。没有训练,就不可能有学生语文素养的真正发展。就“训练”而言,大体存在三种表现:一种是教师没有训练意识,学生没有训练的经历和感受,我们称之为“无训练”;另一种是教师有训练意识,学生能意识到自己在接受训练。我们称之为“有训练”;还有一种是教师有训练意识,但学生却在不知不觉中经历训练过程,我们也称之为“无训练”。语文追寻的是一种隐藏了训练意图的“训练”,是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训练”。

      封老师在这方面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

      其一、写字训练

      封老师在板书课题《迷人的夏天》时,故意把“夏”字中的“目”字写得很大很长,让学生谈谈看了这个“夏”字后,有什么感觉,学生从字的框架结构方面一一说出“目”字要写扁一点,就好看了。你看,封老师不从字的框架结构上明着来指导学生要把字写规范,要注意字的框架结构,而是让学生自己揣摩,自己发现应如何把字写规范,同时又“训练”了学生对字的自我欣赏能力。这种看似没有训练的“训练”,比说教式的“训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二、品词训练

      语文教学从来都离不开词语教学,特别是低年级更是如此。对词语教学的最佳效果是把冷冰冰的词语读出温度来,读出情感来。封老师正是这样。

      在教学“火辣辣”一词时,封老师先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什么样的热才叫“火辣辣”,又从课文插图中感受太阳的“火辣辣”,如此把“火辣辣”一词读出了温度。同样的,封老师把“尽情地”读出了活泼、童真、童趣,把“五颜六色”读出了众多的色彩。

      封老师就是这样,在一个个看似“无训练”中进行了“无训练”,突出了重点,化解了难点。一次次看似不是告诉的“告诉”,一次次地唤醒了学生对中华文字的'韵味美的感受。

      其三、品句训练

      可以说,“那感觉真好”一句是文章的文眼。封老师品读这句时,采用了三个步骤:

      第一步:有的放矢。当教师引导学生用西瓜招待朋友是,一是体会出西瓜的美味,二是体会出西瓜的清凉,三是体会出朋友之间的情感。学生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与朋友在一起“那感觉真好。”

      第二步:辐射全文。通过第一步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找找,你认为小朋友们做的事情还有哪些事情真的是“那感觉真好。”

      第三步:走进生活。之后让学生畅谈你在生活中做过的哪些事情让你觉得“那感觉真好。”

      综观封老师的写字训练、品词训练、品句训练,教师是有意识地进行了训练,而学生却一直没有感觉到那就是“训练”。这就是一种隐藏了训练意图的“训练”,是一种“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训练”,是一种在整体语境中和课境中的“有机训练”。封老师的这个片段教学课堂技艺的运用让听课老师和学生感觉到“那感觉真好。”

      第三板块:课尾课尽,感觉回味无穷

      封老师在下课的哨声响起后,对同学们说:“我们今天这节课的感觉真好。铃声已响起,我们下课吧。”突然,一学生脱口而出:“下课的感觉真不好!”就是这么一句发自内心肺腑的童音,从中我们可以看得出那是学生自然而然地流露出的心声,也可以体会到学生进入了课堂,留恋了课堂,正所谓课已尽而意无穷也。二是体现了学生对这一语式已完全了解与掌握了,而且能活学活用,就明课堂中的“无训练”已融入到学生的心里,内化为学*能力,正所谓学以致用,用得恰当。

      第四板块:亮点体现教育智慧

[阅读全文]...
  • 同课异构评课稿

  • 礼仪
  • 同课异构评课稿(精选6篇)

      同课异构教学吸引了许多老师前来参观与旁听,这对于老师们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接下来让小编带大家来看看同课异构的评课稿范文推荐吧。

      随感今天上午的三节课,我们的三位老师同上《通分》。各位教师贯穿“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和“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

      他们不同的教学设计,不同的教学构思,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我们听课者真正感受到数学教学艺术的魅力。教师从容不迫,适时发挥,教学语言和蔼可亲,给人如沐春风之感;学生活泼好动,积极参与学*过程,学生学*的主人翁意识跃然纸上。这些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觉得三位老师对新课程理念的领会是深刻的,教学方法把握得当,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氛围,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尤其是翁学兵老师的课,思路清晰,由通分的概念自然引到通分的方法,通过举例,让学生明白了公分母取最小公倍数比较简便,特别讨论了学生练*中易错的题,重点难点突出,引导学生步步深入理解,扎实掌握,知识目标落实的比较到位。在教学中,教师只是起着主导作用,学生的积极参与发挥了主体作用,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作为新教师,我要学*的还有很多,比如如何激发学生学*兴趣,如何进行设计课堂教学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卜老师的课的设计大胆、开放,在教学方法上给我一种全新的感受,她的课建立在学生认真预*的基础上,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课堂主体的教学原则,对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原则。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教师是可以适当培养学生的预*能力,但有的学生在老师布置了预*作业后,打开课本随便看看,走马观花,预*完毕。在*时教学中,这样的现象也比较常见,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引导,教给学生科学的预*方法,使学生能合理地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有效地预*,取得良好的预*效果。

      在*时教学中,可以选择一些学生容易理解的内容让学生先进行预*,要求学生读课本,问问自己“我看懂了什么”“我还有什么没有不懂”“我还想了解什么”,让学生学会感知、理解新知识,同时找出自己不理解的难题、有疑问的地方,以便听课时重点解决。培养学生多渠道去探索新知,更能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通过预*方法的指导、训练,可以使学生学会预*,提高课堂学*效率,更扎实地掌握知识。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根据大多数学生的预*情况提出问题开展教学。对于重点、难点再进行更深入地讲解,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全面掌握。

      外出听课学*,收获不少,以上是我个人想法。作为新教师,我也继续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本次教学活动中,两位老师分别针对“区域地理——中亚”部分内容进行同课异构的课程设计,并选取了金山中学高二年级的两个班级进行现场教学。有幸参与旁听后,我发现两位老师在内容的选取,教材的处理,课堂组织方式,以及学生的引导等方面都存在着自己独到的处理方式。

      一、内容选取与教材处理。

      在内容选择与教材处理方面,两位老师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但是课堂知识点安排的方面又有共同点,可以很清楚两位老师都基于全国卷的问题组织形式进行课程知识的处理,注重围绕一个核心要素多方面设置问题并着重探究地理规律与地理特征成因。

      林老师主要选取“中亚的自然环境以及自然条件对农业活动的影响”两个知识点,结合常见的区域地理考察方式,包括气候类型与地理位置,降水分布与水汽来源,地形特征描述,河流水系特征水文特征描述,盐度等地理原理规律的应用,区域可持续发展等各个方面,将知识点整合成探究活动。在课程设计中,选取自然环境三个重要组成因素——地形、气候、河湖,重点针对中亚地区典型地理事物——内陆湖进行深挖,由表及里,从特征到成因再到相关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拓展。注重区域地理整体性分析,尤其重视对自然地理环境各表象特征的成因分析,着重强化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提取信息能力。

      郭老师主要选取“地理位置特征和范围”和“地形”两个知识点,主干知识不多,但是每一个点的处理很细致。通过学案式的安排,将基本概念与方法进行细化和建构,给学生提供了详细且富含条理性的思维模板。在课程设计中,重点强调全面化,细致化。以中亚为背景将每一个地理位置特征(半球位置、经纬位置、海陆位置、交通地理位置)结合图像、题目进行细化理解。并以中亚区域定位为切入点,回顾了三种常见的区域定位方法。而对于地形更是从特征描述,细致到结合特殊地形成因,比如沙漠(丘)地貌成因,细致到微观地貌对气候的影响,如沙漠对气候的影响等。着重学生知识的建构与思维模板的建立。

      二、课堂组织形式在于引导

      总体上,两位老师在课堂组织上都很重视学生的自主思维活动与启发式教学,但具体落实又有所差异。

      林老师没有采用学案,但是问题设计着重承接性以及引导性,层层递进,逐步深挖,往往上一个问题就引出下一个探究活动的背景。而在引导的时候点到即止,留给学生比较充足的思考空间,思维量充足,而在答题训练的时候非常重视答题思路的引导,并细致地纠正学生存在的思维误区。总体上达到了新课标理念里在老师引导下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这一要求。

      郭老师采用学案,将课程里比较重要的知识点罗列、挖空,结合相关的题目,图像,让学生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完成答题模板的建构,结合相关的题目与背景资料,将思维模板进行活用,引导学生全面的思考问题。

      总结两节课,获益良多,林老师将区域自然环境各要素整体性以及区域特征成因分析糅合在问题探究的处理形式很值得在课堂教学中应用。而郭老师对于思维模板的建构对于复*课的知识点整合很有指导意义。但是由于学生的主体不同,该次同课异构主要是面向金山中学的学生,与面上的学生学情不同,所以在具体借鉴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学情进行调整,增加更多背景材料,延长思维时间,细化引导问题的设置,由更简单的问题入手,逐步引导学生完成相关的学*活动。

      9月19号第二节,在多媒体教室,听了老师讲的《登高》一课,这是学校安排的“同课异构”课。总的感觉:第一个视频不错,无论是朗读、讲解,还是画面都有耳目一新的感觉,直观形象,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教学程序设计的不够好,感觉有点乱。课堂容量也有点小。具体点评如下:

      一、导入自然,比较识记。

      由登高诗导入,分了三类:

      1.登高望远,思亲怀乡。

      2.登高望远,伤时悲己。

      3.登高望远,抒怀励志。

      既巩固了以往积累的古诗,又激发了学生学*新诗的兴趣。

      二、教态自然大方,语言规范。

      能够运用普通话教学,但语言较*淡,在讲述的过程中缺乏激情,不能很好地激起学生学*的欲望。

      三、教学方式灵活,注重了学生的朗读练*。

      整堂课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体现得较好。如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诗意、自读、分组读、指名朗读古诗、听课文朗读录音、默写等,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诗意,感知诗人的情感。

      四、视频不错。

      视频中有景,有讲解,有朗读。比较新颖,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五、存在的不足:

      1.教学程序较乱,随意性较大,没有精心设计教学程序。视频不错,但播放时间不是恰到好处,且有重复之感。思考题出示后,没给学生留思考的时间,直接出示了答案。课件应该自己再好好修改一下。

      2. 诗意、重点句子的赏析,教师应作适当的讲解,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容量较小,后半节课感觉没事可干。

      六、建议:

      1.提倡教师范读、领读,带着学生进入诗中,这样学生朗读的时候能有个借鉴。

      2.应该全方位地了解诗意,然后让学生默写,就容易的多了。

      一、教学目标上分析

      三位老师都提出本节课的目标:董老师和邹老师是研究圆的对称性,掌握垂径定理及其推论,但只了解它的证明。刘老师是理解圆的对称性,掌握垂径定理,却重在证明圆的对称性。相同之处是:学会运用垂径定理及其推论解决一些有关证明、计算和作图问题。理解数学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识图能力。通过圆的对称性,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审美观,并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

      二、从处理教材上做出分析

      三位老师对教材的不同理解,从不同角度的思考,不同深度和广度的挖掘,不同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真正体现了同课异构的趣味所在。本次同课异构活动中,虽然三位老师的设计都由六部分组成,分别是:情景引入、动手操作、合作探究、课堂达标、拓展提升、归纳小结。但是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大家对教材的钻研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三位老师的着重点不同,学生接受水*不一样,教学方法也有所不同各有春秋。但三位老师都能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

      三、从教学程序上分析

      三位老师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设计,思路层次分明,结构严谨合理,脉络清晰,环环相扣,过渡自然,对材料理解透彻,引导学生自主动手实践,操作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三节课授课教师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1、刘老师从上节课的知识入手引导学生回忆圆的基本概念,为新课的证明做好准备;董老师和邹老师从赵州桥问题情境引入,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不过若能把这点再深入挖掘,体现更多数学人文文化可能让学生对数学的学*兴趣会更浓。

      2、三位老师都强调符号语言的归纳。

      3、三位对辅助线的作法强调不够。

      4、三位老师对于“知二推(求)三”都有提出,但都没引导学生深入研究除垂径定理和推论外的其他的几种关系,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5、刘老师课堂知识结构充实严谨,只是容量过大,正因为如此,时间安排上有些“前松后紧”。邹老师突出圆对称性和垂径定理概念的证明及其运用上,知识点少,利用变式强化学生对垂径定理的应用,其中有个亮点就是得出“垂径定理三角形”

      四、从教师教学基本功上分析

[阅读全文]...
  • 同课异构评课稿

  • 礼仪
  • 同课异构评课稿(通用12篇)

      由于老师的不同,所备所上的课的结构、风格皆不同,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同课异构评课稿,欢迎阅读!

      本次教学活动中,两位老师分别针对“区域地理——中亚”部分内容进行同课异构的课程设计,并选取了金山中学高二年级的两个班级进行现场教学。有幸参与旁听后,我发现两位老师在内容的选取,教材的处理,课堂组织方式,以及学生的引导等方面都存在着自己独到的处理方式。

      一、内容选取与教材处理。

      在内容选择与教材处理方面,两位老师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但是课堂知识点安排的方面又有共同点,可以很清楚两位老师都基于全国卷的问题组织形式进行课程知识的处理,注重围绕一个核心要素多方面设置问题并着重探究地理规律与地理特征成因。

      林老师主要选取“中亚的自然环境以及自然条件对农业活动的影响”两个知识点,结合常见的区域地理考察方式,包括气候类型与地理位置,降水分布与水汽来源,地形特征描述,河流水系特征水文特征描述,盐度等地理原理规律的应用,区域可持续发展等各个方面,将知识点整合成探究活动。在课程设计中,选取自然环境三个重要组成因素——地形、气候、河湖,重点针对中亚地区典型地理事物——内陆湖进行深挖,由表及里,从特征到成因再到相关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拓展。注重区域地理整体性分析,尤其重视对自然地理环境各表象特征的成因分析,着重强化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提取信息能力。

      郭老师主要选取“地理位置特征和范围”和“地形”两个知识点,主干知识不多,但是每一个点的处理很细致。通过学案式的安排,将基本概念与方法进行细化和建构,给学生提供了详细且富含条理性的思维模板。在课程设计中,重点强调全面化,细致化。以中亚为背景将每一个地理位置特征(半球位置、经纬位置、海陆位置、交通地理位置)结合图像、题目进行细化理解。并以中亚区域定位为切入点,回顾了三种常见的区域定位方法。而对于地形更是从特征描述,细致到结合特殊地形成因,比如沙漠(丘)地貌成因,细致到微观地貌对气候的影响,如沙漠对气候的影响等。着重学生知识的建构与思维模板的建立。

      二、课堂组织形式在于引导

      总体上,两位老师在课堂组织上都很重视学生的自主思维活动与启发式教学,但具体落实又有所差异。

      林老师没有采用学案,但是问题设计着重承接性以及引导性,层层递进,逐步深挖,往往上一个问题就引出下一个探究活动的背景。而在引导的时候点到即止,留给学生比较充足的思考空间,思维量充足,而在答题训练的时候非常重视答题思路的引导,并细致地纠正学生存在的思维误区。总体上达到了新课标理念里在老师引导下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这一要求。

      郭老师采用学案,将课程里比较重要的知识点罗列、挖空,结合相关的题目,图像,让学生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完成答题模板的建构,结合相关的题目与背景资料,将思维模板进行活用,引导学生全面的思考问题。

      总结两节课,获益良多,林老师将区域自然环境各要素整体性以及区域特征成因分析糅合在问题探究的处理形式很值得在课堂教学中应用。而郭老师对于思维模板的建构对于复*课的知识点整合很有指导意义。但是由于学生的主体不同,该次同课异构主要是面向金山中学的学生,与面上的学生学情不同,所以在具体借鉴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学情进行调整,增加更多背景材料,延长思维时间,细化引导问题的设置,由更简单的问题入手,逐步引导学生完成相关的学*活动。

    各位专家、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听了四位选手的上课,首先,我对四位上课老师进行一个放松式的、诙谐式的点评——

      迷人夏天趣味多,不及飞凤上课情。老师像高雅的凤凰,学生如百鸟朝凤。(刘飞凤老师)

      欲把艳子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课美,人更美;学生可爱,老师更可爱。(占艳老师)

      毕竟语文课堂中,封哥不与美女同。一帅歌pk三美女,欠扁。哈哈!(封卫东老师是唯一的男选手)

      一天好景君须记,最是菊花香飘时。这正是早有早的风采,晚有晚的魅力。(付菊老师是最后一节课)

      [当时的氛围特轻松,特爽朗。哈哈]

      现在,我将从课前、课中、课尾对封卫东老师的课谈谈个人感受,在专家面前拍砖了!

      第一板块:课前微笑,抒写课堂基调

      封老师在课前互动时,脸带微笑地问同学们是否认识他,当学生用稚嫩的童音回答他时,那笑容犹如迷人的夏天般铺满了他的面庞。那种发自内心深处的笑,一下子就拉*了陌生的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在课堂上心神放松,如沐春风,这为整堂课奠定了一个温馨的基调。在老师这样善意的、真诚的笑脸中上课,那不是幸福是什么?而且,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封老师的笑,那爽朗的笑,那真诚的笑,那赏识的笑,一直贯穿了整个课堂。说真的,做封老师的学生真幸福。

      第二板块:课中训练,培养语文素养

      语文,从不回避训练。没有训练,就不可能有学生语文素养的真正发展。就“训练”而言,大体存在三种表现:一种是教师没有训练意识,学生没有训练的经历和感受,我们称之为“无训练”;另一种是教师有训练意识,学生能意识到自己在接受训练。我们称之为“有训练”;还有一种是教师有训练意识,但学生却在不知不觉中经历训练过程,我们也称之为“无训练”。语文追寻的是一种隐藏了训练意图的“训练”,是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训练”。

      封老师在这方面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

      其一、写字训练

      封老师在板书课题《迷人的夏天》时,故意把“夏”字中的“目”字写得很大很长,让学生谈谈看了这个“夏”字后,有什么感觉,学生从字的框架结构方面一一说出“目”字要写扁一点,就好看了。你看,封老师不从字的框架结构上明着来指导学生要把字写规范,要注意字的框架结构,而是让学生自己揣摩,自己发现应如何把字写规范,同时又“训练”了学生对字的自我欣赏能力。这种看似没有训练的“训练”,比说教式的“训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二、品词训练

      语文教学从来都离不开词语教学,特别是低年级更是如此。对词语教学的最佳效果是把冷冰冰的词语读出温度来,读出情感来。封老师正是这样。

      在教学“火辣辣”一词时,封老师先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什么样的热才叫“火辣辣”,又从课文插图中感受太阳的“火辣辣”,如此把“火辣辣”一词读出了温度。同样的,封老师把“尽情地”读出了活泼、童真、童趣,把“五颜六色”读出了众多的色彩。

      封老师就是这样,在一个个看似“无训练”中进行了“无训练”,突出了重点,化解了难点。一次次看似不是告诉的“告诉”,一次次地唤醒了学生对中华文字的韵味美的感受。

      其三、品句训练

      可以说,“那感觉真好”一句是文章的文眼。封老师品读这句时,采用了三个步骤:

      第一步:有的放矢。当教师引导学生用西瓜招待朋友是,一是体会出西瓜的美味,二是体会出西瓜的清凉,三是体会出朋友之间的情感。学生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与朋友在一起“那感觉真好。”

      第二步:辐射全文。通过第一步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找找,你认为小朋友们做的事情还有哪些事情真的是“那感觉真好。”

      第三步:走进生活。之后让学生畅谈你在生活中做过的哪些事情让你觉得“那感觉真好。”

      综观封老师的写字训练、品词训练、品句训练,教师是有意识地进行了训练,而学生却一直没有感觉到那就是“训练”。这就是一种隐藏了训练意图的“训练”,是一种“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训练”,是一种在整体语境中和课境中的“有机训练”。封老师的这个片段教学课堂技艺的运用让听课老师和学生感觉到“那感觉真好。”

      第三板块:课尾课尽,感觉回味无穷

      封老师在下课的哨声响起后,对同学们说:“我们今天这节课的感觉真好。铃声已响起,我们下课吧。”突然,一学生脱口而出:“下课的感觉真不好!”就是这么一句发自内心肺腑的童音,从中我们可以看得出那是学生自然而然地流露出的心声,也可以体会到学生进入了课堂,留恋了课堂,正所谓课已尽而意无穷也。二是体现了学生对这一语式已完全了解与掌握了,而且能活学活用,就明课堂中的“无训练”已融入到学生的心里,内化为学*能力,正所谓学以致用,用得恰当。

      第四板块:亮点体现教育智慧

      当然,封老师的课还有几下以个亮点:

      亮点一:人文关怀。如学生用“尽情”一词说话时:“我不听奶奶的话,在雨中尽情地奔跑。”这是,封老师凭着教育机智引导学生要听大人的话,在玩耍中要注意安全。这充分体现了封老师的人文关怀。

      亮点二:板书设计。封老师把板书设计成一张可爱的儿童笑脸。这种看似无心的设计,富有童趣,与二年级学生心理特征相吻合,易于让学生接受。二是告诉学生生活是充满了开心、快乐、笑脸。

      第五板块:微瑕瑕疵不掩真瑜

      当然,人无完人。同理,封老师的课也不可能尽善尽美。如:生字词的教学未过关,可让学生多读几遍;在后来的教学中,也可让开始没有过关的学生再读读相应的段落,以此检查学生对词语的学*是否过关了。又如:学生在畅谈“那感觉真好”时,如能让学生再多谈谈自己生活中的“那感觉真好”的故事,可以更好地把语文的外延拓展到生活中,这就更能体现大语文教学的理念了。

      第六板块:评课那感觉真好

      总之,听封老师的课“那感觉真好”,就怕评委老师听我的评课“那感觉真不好”。[当时的氛围也特轻松,也特爽朗。也哈哈]

      随感今天上午的三节课,我们的三位老师同上《通分》。各位教师贯穿“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和“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

      他们不同的教学设计,不同的教学构思,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我们听课者真正感受到数学教学艺术的魅力。教师从容不迫,适时发挥,教学语言和蔼可亲,给人如沐春风之感;学生活泼好动,积极参与学*过程,学生学*的主人翁意识跃然纸上。这些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觉得三位老师对新课程理念的领会是深刻的,教学方法把握得当,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氛围,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尤其是翁学兵老师的课,思路清晰,由通分的概念自然引到通分的方法,通过举例,让学生明白了公分母取最小公倍数比较简便,特别讨论了学生练*中易错的题,重点难点突出,引导学生步步深入理解,扎实掌握,知识目标落实的比较到位。在教学中,教师只是起着主导作用,学生的积极参与发挥了主体作用,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作为新教师,我要学*的还有很多,比如如何激发学生学*兴趣,如何进行设计课堂教学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阅读全文]...
  • 同课异构听课心得体会

  • 教育
  • 同课异构听课心得体会(通用17篇)

      当我们心中积累了不少感想和见解时,可以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样就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那么要如何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同课异构听课心得体会,欢迎阅读与收藏。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是指同一学科、同一主题、同一资料由不一样教师设计不一样的方案,在不一样班级上出不一样风格的课。笔者在所在学校正好组织了一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并将自我的感受和大家分享。

      这次承担“同课异构”教学任务的是四年级三位语文教师,所选课为北师大版语文第八册第六单元――《渴望读书的大眼睛》。

      一、异中求同,从三节语文课看共有的亮点

      一是注重为学生供给优秀的学*资源。二是在感悟教学上有所作为。三是重视指导学生阅读。四是以“大眼睛”为主线,抓住重点段、中心句,层层展开教学,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适时、适度拓展延伸。

      二、同中求异,从三节语文课看各自的特色与不足

      1从学*方式的转变上看,力度最大的是齐教师。我们看到的是教师不仅仅给学生充分地供给了自主学*的空间、时间,并且给学生供给了自主学*的支架――针对性强、有层次的自学提纲,同时也给学生供给了可供学生借鉴的学*方法指导――读一读、找一找、画一画、想一想。

      不足之处:读与悟、读与导、读与思缺乏自然结合。

      2在鼓励学生个性化阅读、自由表达、自主质疑方面做得比较突出的是杨教师。“从这双眼睛中你看到了什么”、“大眼睛为什么会成为期望工程的形象标志”、“学*这一课,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学完这一课,你还有什么疑问吗”课堂上这些看似*常的问题在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有感而生,无拘无束,畅所欲言,没有千篇一律的标准答案,有的是发自内心的感悟,有的是充满童稚的质疑。

      不足之处:教师情、文本情、学生情没有融为一体,学生在交流展示收集的背景资料时,教师不能给予有效指导。

      3从艺术性角度来讲当属陈教师的这节课。首先这节课三维目标的达成显得妥帖自如,课堂精彩不断,高潮迭起。这是源于教师、文本、学生之间的对话到达共生共进;源于预设与生成和谐共生;源于教学策略的选择运用科学有效、学情了解得透、学法指导到位。对多媒体运用时机的把握、度的把握等都是恰到好处,对创设情境、感悟文本、升华情感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不足之处:首段和最终一段花费时间过多,教师在处理教材时没有突出重点,好像每一段都是重点,这样造成的缺陷是课堂上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不够多。

      三、对“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几点思考

      1“同课异构”教研活动需异中求同,在“同”上做文章。我校的这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我们发现因教师个体素养的差异,有的教师在把握教材重难点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所以在授课者背对背独立设计教学方案之前,在教研组内应组织扎实的团体备课活动,主要任务是团体研读、解读教材,确定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等,教师要共同参与,共同合作,共同探究。

      2“同课异构”教研活动需同中求异,在“异”上做文章。一是自主解读教材,自主设计教学。鼓励教师在解读教材上深入浅出,在教学方案的设计上要把握教育原则,紧紧围绕新课改理念,放开手脚,发挥自我的特长,根据具体的学情大胆创新,坚决摒弃从手头的《优秀教案》和网上《教学设计》《名师课堂实录》中直接“拿来”或照搬。二是在课堂实践上勇于探索,要根据自身优势,以学*者为中心,上出风格,上出个性,让新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三是授课教师要全程参与“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在团体备课时要有自我的思想;在设计上要有个性;在授课时要有自我的特色;在听课时要相互比较、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在说课时要挖掘出所授课的特色优势,找出自我的不足;在评课时要虚心听取别人的优点,认真反思;在活动结束后要认真总结,找准方向,将课堂改革进行到底。

      周四我有幸参加了邢台一中、师大附中、邯郸四中叁校的同课异构活动。这不仅仅是对我工作的肯定,还为自我的发展供给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台。本次活动经过对同样资料的不一样教法和把握,成功地为参与教师供给了一个应对面学*交流的机会,探讨教学的艺术,交流彼此的经验,更容易看到自我的不足也更容易学到同仁的优势。反思这次教研活动,我感到自我有如下的体会:

      拓展视野,丰富了教育教学艺术

      任何一位教师都不可能是一切优点的全面的体现者,每一位都有他的的优点,有别人所不具备的长处,能够在某一个领域里比别人更突出、更完善地表现自我。教师之间的这种差异性资源,在活动中得到了充分地展示。在相互的听课过程中,其他教师的教育机智能够被相互体会。

      智慧碰撞,构建了多重对话*台

      在准备这次课的过程中,大家就每一个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家都打开自我的心扉,发表自我对听课的感受和看法。经验丰富的教师把自我的教学专长奉献出来。年轻教师也进取献言献策。思想发生了碰撞,讨论的越深入,发现的问题也就越多,对问题的理解也就越透彻。

      相互比较,引起教师对授课方法的思考

      一节课结束后主要是反思教学效果。这种效果一方面是与自我课前的教学设计相比照,看是否到达了预期的效果,完成了课标目标。二是从现场效果看,学生的进取性、主动性、创新性是否被激发出来,学生是否当堂掌握了所学的资料。对教学效果的反思主要是结合学生的反馈、同行和专家的评议,反思一节课的得与失,提出今后改善和完善的设想。经过这次活动我更加认识到,教师不能越俎代庖,居高临下地对知识进行概括解析,用自我的解读来替代学生的解读;而应当站在一个引领者的位置,循循善诱,*等的与学生进行交流、真诚的与学生进行沟通。

      善于抓住学生发言中的闪光点,重视课堂生成,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我的想法,在合作讨论的氛围中,让学生各自生成或构建自我的认识与知识。这是当前新课改的必然趋势,如何做一个与学生*等的对话者,又站在对话者首*的位置,是当前新课改对教师的基本要求。而在导学教学中则全部的资料都由学生自行完成,教师只是起到引领的作用。

      更新观念,优化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在交流与研讨中,我发现了自身结构上存在的不完整,异常是对新课程的教育理念,还不能很好的落实到课堂教学上,缺乏理论的高度,不能站得高,看得远,所以还需要专家的引领,更需要在*时能多方面的去学*各种教育理念,从而使自我更好地成长。

      经过本次活动,我在教学上得到了一次大大地磨练,本事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同时也看到了自我的不足,我会借鉴别人的长处,不断在实践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改善课堂教学。

      这次活动采用同课异构的形式,先上课,然后全体学员进行评课,说出自我对本节课的精彩之处和不足的地方。本次活动,学员们发言热烈,既有争论、辩解的地方,又有经过讨论、沟通,最终到达目标一致的过程,展现了乡村骨干教师的研训成果。听了三位教师分别上的《分数的意义》,以及专家们和各位教师对这三节课的精彩点评,我收获颇丰。下头我谈谈在这次研讨活动中的几点体会:

      1、这三节课,顾教师和蔡教师先让学生认识分数有哪几部分,再读写分数,之后引出单位“1”,然后教学分数的意义后,由自然数的单位很自然地引出分数单位,这样不但回顾了旧知识,引出新知识,还能突出单位“1”,加深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一环紧扣一环,层层推进,清楚明了,贴合学生的认知心理。

      2、在教学中,教师运用现代电脑教学手段,先借助直观图,唤起学生对分数的印象,然后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概括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有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能够看作单位“1”,加深了对单位“1”的理解。然后将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引出分数的意义,始终强调“在生活中”能够把什么*均分,“在生活中”能够把什么看作单位“1”,从而经过学生熟悉的事物,将抽象的分数具体化。

      3、练*是掌握知识、构成技能、发展思维的重要手段,三位教师练*题的设计,形式新颖,灵活多样,如鹿丽丽教师,在练*中课件出示了3个五角星涂1个,6个五角星涂2个,9个五角星涂3个,然后提问:为什么这三个都能够用13来表示呢?从不一样的图形,能够体会到单位“1”的不一样。这些练*,都是针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有层次、有针对性地设计的,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了对知识的理解,同时练*中充分让孩子思考、想象,不断开拓孩子思维的空间。

      总之,这次卷入式研训活动值得我学*和借鉴的地方还有很多,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中,我必须要改掉不足之处,更有深度的参与到观课评课活动中,不断提高自我的教学水*。

      纸坊五里界中学于9月份举行了“同课异构”的教学活动,我有幸于第一天上午听了三节课,听后心情久久不能*静静下来。三位教师的教学基本功的确扎实,驾驭课堂的能力一点也不比名师逊色。我们都知道,即使是你的课备得再细,考虑得再周到,可是课堂随机生成的东西还是有的,毕竟我们的学生有很多,他们的思维都十分活跃,早已经不再被老师所束缚了,但是这三位老师对课堂的突**况处理得恰到好处,真是值得我好好学*呀!

      第一、二节课是由胡伶芳和朱全国两位老师讲的unit1 my name is gina,两位老师都能从学生事务身心特点出发,利用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创设让学生自主探究的情境,营造出轻松的学*氛围。

      在介绍自我的同时把这节课的重点引出来,然后再让比较这两节课我更欣赏瑞光小学的刘老师所讲授的这节课。回想整个教学过程,她的这节课没有强迫,不算热闹,一切看似简简单单,但学生的思维状态自然活跃,参与热情十分高涨,学生被深深地吸引,自主探究的行为主动而积极。教师首先要营造出学生感兴趣的、愉悦的、轻松的学*氛围,使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主动参与到探究新知的活动中。孙悟空这个人物是学生感兴趣的,成功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本来枯燥的计算教学,产生一种亲切感,调动了学生的情绪,营造出活跃的课堂气氛。在这种民主、*等、愉悦的氛围下,学生思维积极、主动、活跃,真正成为学*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主动思考、各抒己见,不仅使课堂学*气氛轻松愉快,也能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得以充分发挥。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弥补了教师一个人不能面向每个学生的不足。在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广阔的空间,自觉地将教学过程处理成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操作、实践的过程,让他们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并从中获取新知,体验尝试成功、探索与发现的快乐。特别是借助老寿星锻炼的场景,自然引出每天要步行多少米的计算问题后,她放开手脚让学生大胆的尝试、体验,激励每一个学生在动脑观察中,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与同伴交流。进而,引导学生思考计算的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明白算理,掌握方法。一位数学教师能做到这些,让人真的感觉一种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语言是思维的窗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助于思维水*的提高。在教学中,两位教师都可以根据小学生好奇、好胜等心理特征,引导他们敢想敢说。凡是通过思考能说的,教师不能包办代替,要给学生有充分发言的机会。从说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开始,到说题意,说过程,说思路,说算理直到置疑、释疑。对于板书的各种算法教师都能够让学生说出对与错的原因,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这实际上不也是让学生学会说算理,从而提高计算能力。同时,多说还能促进学生表达、计算、分析、思维等能力的全面发展。

      第三节课是长庆小学的李东旭老师的一节《*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是应用转化的思想,课堂上教师创设一种“猜想”的学*情境,能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猜测,学生肯定情绪高涨,思维活跃。但猜想的结果怎样,这就又激起学生进行验证的需要,任何的猜想都要经过验证,只有猜想没有验证,那只能是空想,把猜想与验证紧密结合,可以产生猜想的良性循环。而我在让学生验证的时候通过小组合作自由选择一种猜想去验证,给学生营造了一种宽松愉悦的学*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学*的历程,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从而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和自豪。

      这节课李老师给了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 “数”“剪—移—拼”都是学生的智慧,然后让学生同伴互助去探究、去发现、去总结,给每个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真正使学生在动手中学*,在动手中思维,学*主人翁的地位充分展现。也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理解了数学中重要的转化思想。让人觉得很清晰的一节好课。

      感谢进修学校为我们这些小学教师提供了这样一次学*的机会,通过这次听课,让我对新课改有了一个更深的认识。新课程的实施给我们小学数学课堂带来了一片生机,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带来了学生学*方式的变革,学生有合作有交流、自主探究,课堂气氛活跃充满欢声笑语。新课标的理念,数学教学要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为指导,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数学学*环境。我会珍惜每一次学*的好机会,也争取让自己的课堂变得更加朴实扎实些,使学生逐步从“学会”到“会学”,最后达到“好学”的美好境界。

      初夏时节,富*县高一高二同课异构数学教学观摩活动在迤山中学举行,我全程参与了听课,评课活动。讲课的教师有来自富*中学的李敏教师,还有我们迤山中学的宋亚芬和谢丛两位教师。三位教师授课的资料是《和差角公式的应用》。

      一.三位教师的课堂教学各有风格,对重难点的处理也各有特色。听她们的课就感觉像自我走在错落有致的梯田上,层叠起伏,处处有风景,风景各不一样。李敏教师主要从三个问题入手,让学生探究,引导学生自主学*;而宋亚芬教师主要从公式的正用,逆用和巧用方面进行专题精讲,层层深入,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严密的逻辑推理本事;谢丛教师则先让学生默写公式,进行热身训练使学生很快进入课堂探究,从而到达培养学生运算本事和逻辑推理本事的目的。

      二.学*目标的实现关键取决于学生是否主动参与学*,是否自动学*,为了到达这一目的,三位教师都在上课的前一天,将导学稿发给学生,要求学生课前阅读理解教材,并且能够自觉主动地完成导学案。这样就为上课分组讨论,交流和共同探究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上课时教师再根据导学案中学生遇到的问题展开讲评。并且学生在展示自我的学*过程时都各有见解,时不时的就有精彩的场景呈现。异常是在宋亚芬教师的课堂上,有几个学生提出了不一样的观点。当宋教师在问时,一个同学说就是上个题结果乘以2,很多同学在一愣后直接鼓掌,还有在讲例3(例3﹑已知都是锐角,则?)时,因为涉及“給值求角”,学生们有的用正弦,有的用余弦,还有的用正切,宋教师把学生的解答结果都投影到白板上让他们谈自我的认识,经过逐一展示比较,同学们一致得出最佳解决方法。这中间出现了一个场景:当一个学生选用正弦的时候,最终结果出现了两个,到底怎样取舍呢?她微笑的看着教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结果另外一个男生很急切地站起来说,我明白我来说,然后他提出用45度的正弦来比较,将角的范围从锐角进一步缩小到了。气氛到达了高潮,同学们都纷纷举手发言,各抒己见,场面很激烈。

      三.经过听课,我感觉自我学到了很多东西。首先,三位教师的语言都十分流畅,通俗易懂。并且她们对课堂的掌控很到位,都采用了启发﹑诱导和发现式教学。她们的上课都很有感染力,学生们的情绪都很高涨,并且都能进取参与讨论和展示自我。其次,课堂的环节都很齐全,用板书或者投影展示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并且最终都由学生做了小结。这点很值得我学*。当然。这三节课最大的成功,主要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板演都很进取,教师都能在这个过程中进行恰当的点评。当然,规范解答,还是需要给学生展示的,其中宋亚芳教师就对其中一道例题进行了规范书写的板演,这一点我必须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做到。因为每次高考完后都有很多学生的估分和最终得分出入很大,最终发现主要丢分都在规范书写方面。

      四.说课评课活动也十分热烈,大家畅所欲言。午时由县教研室吕会荣教师主持进行了说课评课活动。在说课时,三位教师分别介绍了自我上课前的构思,上课遇到问题时的处理技巧以及课后自我的深刻反思。随后专家们都进行了点评。异常是我们工作室的张新宽教师对三位教师的课作了充分肯定,并提出了一些诚恳的提议。他强调此刻的教学关键是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构成过程,让他们动起来,激发他们的学*热情。每个教师应对的学生各不相同,所以教学方法也要因学情而有所侧重,遇到学生的突发状况,教师要进行很好的把控,该点拨的必须点拨。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目中有人,脑中有纲,胸中有本,手中有法。由于我带的是文科普通班,反思自我的教学,我发现我有很多的不足。总认为让学生讨论,一部分学生容易混水摸鱼,所以课堂活动的讨论时间很少。有时时间十分紧张,小结的部分就省掉了。教学的重点,难点也很少给学生展示,只是口头表述。毕竟“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所以这一点也是我需要改善的地方,并且我发现自我上课时重复的语句太多,难点的分散也不是做得很好。

      之前这种全县规模的说课评课自我很少参与过。这次我是十分真诚地聆听了,让我深刻体会到:要追求课堂的高效益,就必须针对学情,备教材,备教法,还要在课堂上精讲,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景做适度的练*,要把课堂变成学生自我的舞台,更大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有目的的指导学生的学*,以欣赏的眼光发现孩子们的优点。我想经过这次活动,我必须能在以后的教学中学以致用,更好的提高我的课堂教学方法。

      上周三中宁县教研室组织的同课异构活动,使我受益匪浅,感受颇多,让我*距离地领略到每位教师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听课就像照镜子,从这几节风格迥异、精彩纷呈的英语课堂上,我不但发现了自我*时上课中存在的问题,也从中受到很大启发。

      1、多媒体的使用

      现代化英语教学中,黑板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黑板了。挂图、投影仪、多媒体等的加入,使得黑板的资料更加丰富。此次活动,教师们都运用了多媒体这现代的教学工具,以鲜艳的色彩、活动的图像和有声的对话,让教学资料更形象化,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创造了一个简便愉快的学*氛围。

      2、教师基本功扎实,充分调动学生的进取性

      这5位教师口语流利,发音准确,全堂使用英语教学,整堂课简便、活泼。师生配合默契。教师教态亲切,身体语言丰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进取性。*时我在这一方面做得不够好。所以,听课时我异常注意了各地教师不一样的调动学生的方式。学生进取性调动起来以后,怎样坚持下去也很重要。教师在每个教学环节中对孩子的要求必须要清楚明确,难易适中。仅有孩子清楚的明白自我应当干什么时,才有可能干好这件事;而问题太难孩子会无从下手,太易又不用思考,这都会打击孩子的进取性。

      3、教师自身素质高,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教师自身的良好素质是讲好课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证

[阅读全文]...
  • 同课异构的意义与价值

  • 意义,价值,生活
  • 同课异构的意义与价值

      同课异构是指同一节的内容(同课都是“整数除以分数”这个内容),由不同老师根据自己的实际、自己的理解,自己备课并上课。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同课异构的意义与价值相关内容,欢迎参考。

      新课程理念下,教材更具开放性,“同课异构”要求教师精心研究教材,潜心钻研教法和学法,以便各显风采,各具特色,为集体研讨提供很好的研究*台。它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和教学能力,总结教学经验的一条有效途径。同课异构,不仅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名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迥异的风格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并由此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而且有利于教师更深入地理解教材,改变教学方式,形成教学风格,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一、“同课异构”的意义

      1、从行动研究方法的角度来看,有学者认为“同课异构”是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素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校本教研方式。它分别由不同教师执教统一课题,让每一位教师参与听课、评课等教研的机会,促进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互相交流产生有益的互促共进作用。通过这种教研,可以发现哪种教学结构更有效,更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并可以在上一次教学的基础上,考量一些对听课教师深有感触的地方及其效果,细究其深层的教育蕴含,品味其得失,剖析其不足之处,然后对这细节进行重新设计使之更完善。

      2、从“同课异构”的意义来看,专家认为:同课异构是不同的教师个体或群体就同一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实际、现实的教学条件,立足于教师自身的特点和教学经验,遵循教育教学的科学规律,在同伴的帮助之下,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并付诸实践,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优化课堂教学,使自己对课堂教学的认识、对教学规律的把握经历一个不断的、螺旋式上升的“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认知优化与重组的建构过程。

      3、从词义分析的角度来看,有专家认为,“同课异构”的“同”是指同一教材的同一文本和教师对教材文本的解读相同,都忠实于文本;“异”既指不同教师的不同教学方法,又指教师在“同”的前提下,结合学生认知规律,选取一定的角度构建教学过程。但无论选取哪个角度,采用何种方法,教学目标都应是殊途同归的,就是引导学生运用一定的思维方法去正确解读文本,最终达到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在同课异构中,“同课”是基础,“异构”是发展。“构”是核心,是灵魂;“异”则强调变化和发展。同课异构的课堂面对的学生群体其身心特点和知识水*大致相同,要尊重的教学规律是相同的。“异构”概括起来说,包括文本解读上的异、教学资源重组和利用上的异、教学设计与构思上的异、教学方法上的异、教学风格上的异等。

      二、同课异构的价值

      1、从课堂教学研究的角度来看,有学者认为:第一,“同课异构”把课堂作为教学研究的实验室,有利于克服个性化课堂存在的弊端,给教师提供了一个参照和比较,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长善救失,取长补短,明显地提高教研教学效果。第二,“同课异构”有效地促进参与者的思想交流,理解新课程的理念,把握新教材的教法,最终有力地促进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第三,同课异构展现的教师不同的教学呈现方式,以及对教材的不同处理等,可以检验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笔者认为不同的教学理念、方法、策略,在多层面和多方位的交流中碰撞、升华中也促进教师持续性的专业发展,提升教学质量。

      2、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看,“同课异构”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同课异构”实现了教师间的“合力效应”,促成教师间的知识共振、信息共振、心理共振。同课异构中会不断地发现问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课堂教学智慧在不断的问题解决的过程中逐步地提高。教师专业成长最快的途径之一就是要寻找最*发展区的资源,尤其是与优秀教师合作备课、听课、评课,同伴的一个提示、几点建议,都会使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惯以至教学品质和境界尽快提高,真正起到催熟剂”的作用。总之,同课异构促使教研回归到课堂教学、回归到教师生活中,凸显学生的生活,彰显教师的才情。学思研教合而为一,不断构创一种“和合共赢”的教研文化。“同课异构”有利于促进参与者教学水*的提高。它由单一封闭的个人研究模式转向多维互动的群体研究模式的方式。这种对教学活动的多角度、全方位思考,使所有参与者在观点的交锋、思维的碰撞中,取长补短,都得到了共同的发展。

      3、从学生层面来看,同课异构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多元发展。同课异构也是一种由以教材教法为中心的文本教研转向以师生共同发展为中心的人本教研。它的终极目标之一是为了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知情意行,生成学*活力,释放学*潜能,切实提高课堂效益。同课异构尊重不同教师之间的个体教学差异。借助同课异构,教师不同的教学个性、教学理念、思考角度、挖掘深度、教学活动的不可预知性特点等因素所导致的教学差异得以更好地体现,这不仅反映出不同教师根据各自理解做出的具体教学行为的差异,更体现出对教师差异的尊重,鼓励每位教师基于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环境差异产生不同的构想,开展不断变化而又充满智慧的教学实践。彰显教师作为社会人的价值。同课异构活动对教师个性化教学风格的尊重最终成就了教师不同程度的专业发展,彰显了教师作为社会人的价值,是人本主义思想的切实体现。促进教师的非理性因素和精神发展。最后,能更有效地实践校本研究。

      总之,重视同课异构的教学研究,对有效扎实推进新课改,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都有非常深远的意义价值。

      一、指导思想

      为了切实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试图假借“同课异构”这种特殊形式,加强全体教师对教学内容处理、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流程设计、教学媒体使用等方面的关注程度,为深入探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储备思想认知和研究案例。

      二、活动目的

      “同课异构”就是相同学科的老师,使用相同教材和同一节内容,结合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背景、情感体验建构出不同意义的教学设计,呈现出不同教学风格的课堂,赋予静态教材以生命活力,塑造各具特色的创造性课堂教学模式。

      “同课异构”课堂教学活动探索和开展,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推动教师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在同课异构的研究过程中,教师可以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改善教学行为,同时形成对教材、教学对象、教学方法等独立和创造性的见解。提高课堂效率,为减负增效奠定坚实的基础。“同课异构”力求能体现教师个性和风格。

      三、活动形式

      同课异构。即:内容相同,教法相异;相同的舞台,别样的精彩。 四、活动时间:4月

      五、参与学科:语文、数学、英语3个学科 六、参加范围:全体教师 七、活动程序:

      1. 设计教案。

      参与教师根据提供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构思,并于规定时间将教学设计上交教导室(注:教学设计含教材简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流程,教学流程的主要环节说明设计意图)。要求五六年级上课老师参照双峰的“先学后教,合作探究,当堂达标”的课堂教学模式备课、上课,构建学*小组,授课体现精讲精练。

      2、教学观摩。

      由三位老师执教同一篇课文,要求听课老师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记录,观察教师在课堂上对教材的把握和处理,并写好评课记录。

      3、教学研讨。

      听课后,组织老师们讨论教学过程,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讨论是一种互动的研究,是一个共同参与、共同构建的过程。鼓励参与者主动通过自己的思考、感悟、理解,不断提出新的设想、新的思路。

      4、教学总结

      通过观摩了三位老师的课例后,把自己的`认识、收获写下来,可以是设计的理念,也可以是教学环节,甚至是教学过程中的某一处小技巧等等。将这些感受和收获总结成文,便成了一篇一篇的教研论文。 八、机构设置

      1、成立组织领导小组 组长:伍斌

      副组长:姚亮 舒健康 组员:李果 邹莎 2、组织实施

      教务处牵头,语数各教研组负责落实。 九、活动安排

      通过这次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使我受益匪浅。正所谓教一遍有一遍的收获,听一遍有一遍的心得。特别是观摩别人同内容的课和听了同行的评议之后,会对课本有更深的理解,把这种感受和理解记录下来,对别人对自己都会有所启发。反思这次教研活动,我感到自己有如下的体会:

      一、 拓宽视野,丰富了教育教学艺术

      记得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任何一个教师都不可能是一切优点的全面的体现者,每一位教师都有他的优点,有别人所不具备的长处,能够在精神生活的某一个领域里比别人更突出、更完善地表现自己。”教师之间的这种差异性资源,在活动中得到了充分地展示。并在相互的听课过程中,其他教师的一些缄默的知识和情境性教育机智可以被相互体会。

      二、智慧碰撞,构建了多重对话*台

      长期以来,教师的教学都是孤立地、分别展开的,在每个学校都很难做到集体备课,这种长期的“孤立”和“隔离”也给教师的成长和共同进步设置了很大的障碍。通过这次的教研和评课活动,教研组内形成了浓厚的研讨合作氛围,我们就每个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家都打开自己的心扉,发表自己对听课后的感受和看法。经验丰富的教师乐意把自己的教学专长奉献出来,供其他教师观摩和分享,同时也为新教师表达和检验自己的思想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和机会。

      在集体评议讨论时,我们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看法。在讨论中,我们的思想发生了碰撞,我们讨论得越深入,发现的问题也就越多,对问题的理解也就越透彻,一些*时上课时不太注意的问题也被发现了。比如:教师提问时对问题的设计要明确,否则学生的回答就不会朝着教师预设的方向去;对于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幻灯片的数量不能过多,也不能一味追求画面漂亮,这样反而会分散了学生对重点内容和主题内容的注意力等。

      三、 相互对比,引起教师对授课方法的思考

      此次活动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教法,分别为授课式教学和导学式教学,授课方法无所谓好坏,一节课结束后主要是反思教学效果。这种效果一方面是与自己课前的教学设计相比照,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完成了三维的课程目标;二是从现场效果来看,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是否被激发出来,学生是否当堂掌握了所学的内容。对教学效果的反思主要是结合学生的反馈、同行和专家的评议,反思一节课的“得”与“失”,提出今后改进和完善的设想。在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上课时,大家一致认为教师不应越俎代庖,居高临下地对知识进行概括解析,用自己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解读;而应该站在一个引领者的位置,循循善诱,*等地与学生进行交流、真诚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善于抓住学生发言中的闪光点,重视课堂生成,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在合作讨论的氛围中,让学生各自生成或建构自己的认识与知识。这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如何做一个与学生*等的对话者,又站在对话者首*的位置,是当前新课改对教师的基本要求。而在导学教学中则全部的内容都由学生自行完成,教师只是起到引领的作用。

      四、 更新观念,优化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首先同课异构,对于听课者来说,通过就同一内容开课,所以更有可比性,对教材的理解也更加深刻。在教学反思的过程中,大家有着共同的话题,对问题的探讨也更加深入,通过同课异构活动,可以具体探讨某一类教材的教学方法,相互学*不同的教学理念和教学风格;在互相的听课中,可以参照别的老师的长处,更好地改正自身的不足;在交流与研讨中,我也发现了自身知识结构上存在的不完整,特别是对新课程的教育理念,还不能很好地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即使在听课和评课时,也缺乏理论的高度,不能站得高,看得远,所以还需要专家的引领,更需要在*时能多方面地去学*各种教育理念,从而使自己更好地成长。

      本次“同课异构”活动形成了浓郁的教研氛围,大家达到共同学*,共同研究探讨,共同提高的目的,最重要的是从异中领悟到许多有价值的东西。我认真反思,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以及自己与其他老师的差距,借鉴别人的长处,不断在实践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改进课堂教学,努力提高语文教学水*。

      什么是“同课异构”呢?所谓同课异构,就是指针对相同的课题,同一个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构思、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的设计风格、不同的实施途径,达到同样的效果。这里的“同”是指内容的同,最终效果的同,即起点与终点的同,而这里的“异”是指方法、途径等具体过程的不同。

      特别地,这里的“异”,即可以是同一位教师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和途径,分析解决同一个教学问题,达到相同的教学目标,也可以是不同的教师面对同一个课题、相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思路、方法和风格各异的教学策略,殊途同归。开展“同课异构”活动的意义:

      一、 “同课异构”更好理解课程标准,提高教学有效性。 “同课异构”中的“异构”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是通过不同的教师或者是同一个教师用不同的设计上同一节课这样的手段来帮助教师更好的理解课程标准、更好的把握适合不同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更好的了解适合不同学生特点的教学情景、发现*时教学中的一些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方式等,来实现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目的。而这些问题通过独自的思考很难得到透彻的理解并获得解决,但拿出来大家一起研讨后,很快就可以明确。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任何一个教师都不可能是一切优点的全面的体现者,每一位教师都有他的优点,有别人所不具备的长处,能够在精神生活的某一个领域里比别人更突出、更完善地表现自己。”教师之间的这种差异性资源,在合作中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二、 “同课异构”有利于教师成长,促进教师发展。 “同课异构”活动为教师的成长提供研究案例,教学活动是无法独立于教室文化脉络之外,成功的教学有赖于教学者对教学情境的复杂性有充份的了解,并在教学现场进行有效率的教学决策。教师每天在课堂上做出无数的教学决定,而且通常是要依据当时复杂的现实情况来判断如何做最好,没有所谓的“正确的”或“单一的”最佳教学决定适用于所有的课堂,“同课异构”活动为教师这样的决策提供了讨论和学*的案例,从中我们可以发现有效与无效的教学活动,合理与不合理的教学情景等,这对教师的成长都有很大的好处。“同课异构”活动还为教师间的同伴互助提供了*台。不论是课前对课程标准的讨论还是课后对教学设计与效果的分析,都是“同课异构”活动中教师得到发展的重要环节,在这些环节中教师之间的深入讨论互相取长补短、资源与信息的共享等,对教师的成长的作用也是十分明显的。

      三、 “同课异构”提高教师感悟。

      教师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表现出的实践知识和智慧,在很大程度上是缄默的知识和情境性教育机智。这些缄默知识和教育机智难以以“客观知识”的形式、用语言来陈述和传授,只能在个人实践活动中得以表达。“同课异构”活动中的相互听课或者是个人用不同教学设计上同一个内容的过程就是一个体验和感悟的过程。而这些体验和感悟通过教师个人的思考与实践可以影响甚至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达到促进教师发展的目的。

      “同课异构”这种教研活动是一种多层面,全方位的合作、分享、交流、提升的教学研究模式,“同课异构”让不同的教师面对相同的教材,结合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背景、情感体验建构出不同意义的教学设计,不同的教学构思,不同的教学方法,呈现出不同教学风格的课堂。同时还使每位听课的教师看到了不同的课堂模式,即可通过对比发现新的教学方法和存在的问题,也可以更好地比较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和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以研究不同的教学切入点和展开方式,并由此打开教师的教学思路,彰显教师教学艺术的魅力,形成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

      四、“同课异构”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通过20XX年10月28日上午,东区雍景园小学与阜沙中心小学开展的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我们认识到要打造高效课堂,实现教与学的双赢,必须要改变现在教学中的不足,而能及时改变这些不足唯一的途径就是多学*、多研究,多参加集体备课,汲取众家之长,弥补自己的不足。同时要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力和长处,形成有个人特色的教学特点。通过 “同课异构”活动,让更多的老师看到别人的长处,改进自己的不足。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同课异构”越来越重要,也越来越必要,我深感到“同课异构”不仅贴*教师教{同课异构的目的意义和效果}

[阅读全文]...
  • 中学同课异构学*心得

  • 中学同课异构学*心得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好的心得体会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学同课异构学*心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0xx年11月22日上午,我在海口白驹学校听了两节同课异构的课,收获颇多!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知识的获得,必须通过学生积极思考和实践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在学*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因此,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给学生充分的学*时间,放手让学生自主学*,创设自学的“气氛”,让学生的学*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主渠道。

      一、提供给学生“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提供给学生学的方法,犹如交给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学生掌握了方法,才能真正把握学*的主动权,真正属于学*主**置。学生的创新意识,只有在自主探索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培养。因此,教学时应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出发,留给学生足够的探索空间,让学生通过预*、质疑等具体活动提高创新能力。

      1、指导预*。自主学*的预*,贵在独立性,是学生独立获取基本知识的重要一环。这一点,白驹学校的赵彩霞老师和琼山华侨的卜晓爽老师做得都很到位。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质疑问难。有的学生由于受知识年龄等限制;有的胆小不敢质疑问难;有的满足于一知半解,不愿质疑问难,所以我们要创设条件,努力营造氛围激发学生质疑问难,教师要善于灵活地向学生提出探索性问题。

      二、提供讨论交流的机会,培养交际能力。

      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机会,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教师首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民主、*等、和谐的环境,让学生充满自信。卜晓爽老师设计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环节,让学生做学*的主人,充分表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这样,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往和沟通,促进相互了解,促进不断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同时对其他同学的思路进行分析思考作出自己的判断,这种活动不仅锻炼同学们的交际能力,也增强了他的生活实践能力,这也是一种合作学*,这种合作学*给每个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的机会,不仅使自己对知识理解更丰富、全面,而且充分放飞了自己想象力,使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之间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精神。

      三、提供良好的学*氛围,激发自主学*的兴趣。

      教师在课堂上创造轻松、愉快的学*气氛,能使学生情绪高昂,思维活跃,学*兴趣和信心倍增,智力活跃,接受能力强。

      总之,在课堂上,善于利用教材,灵活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把自*交给学生,真正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的能力。

[阅读全文]...
  • 形容共同奋斗的古诗句

  • 奋斗
  • 形容共同奋斗的古诗句

      在日常学*、工作抑或是生活中,说到诗句,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不同的诗句,其语言艺术所表现的语言风格、特点、技巧各不相同。你所见过的诗句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形容共同奋斗的古诗句,欢迎大家分享。

      1、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

      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3、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韩愈

      4、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5、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6、不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7、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8、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9、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 杜甫

      10、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王安石

      11、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

      1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13、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周易》

      14、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15、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易经

      16、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

      17、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

      18、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华罗庚

      19、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20、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

      21、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

      2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23、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

      24、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25、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古云此日足可惜,吾辈更应惜秒阴。—— *:《题赠〈中学生〉》

      26、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旧唐书

      27、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28、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29、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

      30、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31、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32、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

      33、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

      34、君子**之美,不**之恶。——论语

      35、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孟郊

      36、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

      37、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

      38、祸兮,福之所倚;福兮,锅之所伏。——《老子》

      39、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40、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41、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古诗诗话

      42、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明《增广贤文》

      4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

      44、发奋忘食,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论语

      45、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三国志

      46、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

      47、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汉书

      48、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49、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郑板桥

[阅读全文]...
  • 课外古诗名句

  • 文学
  • 课外古诗名句(精选165句)

      诗是一种阐述心灵的文学体裁。“诗者,感其况而述其心,发乎情而施乎艺也。”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课外古诗名句(精选165句),欢迎阅读。

      1、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战国·屈原《九歌·国殇》)

      2、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曹植《白马篇》)

      3、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唐·李白《经离乱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4、在家常早起,忧国愿年丰。(唐·杜甫《吾宗》)

      5、赤心事上,忧国如家。(唐·韩愈《上李尚书书》)

      6、为国者终不顾家。(宋·苏轼《陈公弼传》)

      7、报国之心,死而后已。(宋·苏轼《杭州召还乞郡状》)

      8、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宋·陆游《示儿》)

      9、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宋·文天祥)

      10、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顾宪成题东林书院联)

      11、君子虽在他乡,不忘父母之国。(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

      1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清·吴趼人《痛史》)

      1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14、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告子下》)

      15、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

      16、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三国·曹植《赠白马王彪》)

      17、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明·王守仁《教条示龙场诸生》)

      18、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藤王阁饯别序》)

      19、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唐·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20、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晋·陶渊明《读山海经》)

      2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行路难》)

      22、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宋书·宗悫传)

      23、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

      24、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宋·张孝祥《论治体扎子》)

      25、君子**之美,不**之恶。(《论语·颜渊》)

      26、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27、自环者为之私,背私为之公。(《韩非子·五蠹》)

      28、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29、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明·冯梦龙《警世通言》)

      30、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公孙丑上》)

      31、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论语·卫灵公》)

      3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藤文公下》)

      33、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战国·屈原《渔父》)

      34、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元景安传》)

      35、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宋·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

      36、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宋·陆游《卜算子·咏梅》)

      37、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

      38、质本洁来还洁去,不叫污淖陷渠沟。(清·曹雪芹《红楼梦》)

      39、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燕策》)

      40、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曹雪芹《红楼梦引子》

      41、满招损,谦得益。(《尚书·大鱼谟》)

      4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学而》)

      4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论语·里仁》)

      44、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礼记·学记》)

      45、非淡薄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淮南子·主述训》)

      46、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三国·诸葛亮《戒子书》)

      47、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二年》)

      48、不是一番寒彻骨,争得梅花扑鼻香。(元·高明《琵琶记》)

      49、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阅读全文]...
  • 形容共同奋斗的古诗句

  • 奋斗,文学
  • 形容共同奋斗的古诗句

      在日常学*、工作抑或是生活中,说到诗句,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不同的诗句,其语言艺术所表现的语言风格、特点、技巧各不相同。你所见过的诗句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形容共同奋斗的古诗句,欢迎大家分享。

      1、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

      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3、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韩愈

      4、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5、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6、不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7、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8、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9、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 杜甫

      10、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王安石

      11、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

      1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13、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周易》

      14、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15、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易经

      16、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

      17、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

      18、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华罗庚

      19、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20、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

      21、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

      2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23、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

      24、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25、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古云此日足可惜,吾辈更应惜秒阴。—— *:《题赠〈中学生〉》

      26、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旧唐书

      27、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28、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29、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

      30、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31、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32、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

      33、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

      34、君子**之美,不**之恶。——论语

      35、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孟郊

      36、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

      37、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

      38、祸兮,福之所倚;福兮,锅之所伏。——《老子》

      39、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40、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41、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古诗诗话

      42、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明《增广贤文》

      4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

      44、发奋忘食,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论语

      45、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三国志

      46、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

      47、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汉书

      48、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49、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郑板桥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形容同课异构的古诗句 - 句子

形容同课异构的古诗句 - 语录

形容同课异构的古诗句 - 说说

形容同课异构的古诗句 - 名言

形容同课异构的古诗句 - 诗词

形容同课异构的古诗句 - 祝福

形容同课异构的古诗句 - 心语

推荐词条

不要给人添麻烦名言 对生活积极向上的名言 关于老师辛苦的名言 林冲的名言 人善被欺的经典名言 依依惜别的名人名言 关于批判的名言 贝爷说过的名言 名名人名言 重在过程的名言 关注民生的名言 关于珍惜亲人的名言 关于开始的名言 至黑时刻名言 关于图书的名言 人不能忘本的名言图片 合作共赢的励志名言 形容生活惬意名言 振兴中华的名言 励志劝学名言警句 直性子的女人的名言 布达拉宫的名言 每个人都不一样名言 励志做人名言警句书法 有关地理名言 国庆节的古诗名言 英语责任名言 小书房名言警句 公*名言警句 关于师德师风的名言 教学名言警句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