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京口瓜洲间的古诗 >

京口瓜洲间的古诗

关于京口瓜洲间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京口瓜洲间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京口瓜洲间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京口瓜洲间的古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京口瓜洲间的古诗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京口瓜洲间的古诗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京口瓜洲间的古诗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京口瓜洲间的古诗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京口瓜洲间的古诗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京口瓜洲间的古诗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京口瓜洲间的古诗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阅读全文]...
  • 泊船瓜洲是什么诗(京口瓜洲一水间全诗赏析)

  • [宋]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临川(今江西临川县)人,是我国封建社会一位身体力行致力于改革的杰出的政治家,也是宋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据史料记载,王安石1069年开始推行新法,数年后,因新旧党争十分激烈,宋神宗终于下令“权罢新法”,王安石也被迫辞官。晚年在钟山过着隐居生活。

    据说王安石辞官的第二年,皇帝又起用他,召他进京。一日,诗人乘船路过瓜洲,因怀念金陵故居,在船停泊瓜州小憩时,王安石立在船头远眺,看到京口和瓜州就隔着一条长江,钟山也只是相隔着几座大山,春风已经吹到了江南,大地又是一片春光,他想到这里,不禁又想起自己推行的变法运动,他深信自己一定会使变法成功,怎奈朝廷内部斗争尖锐,自觉前途迷惘,不由又触动了对家乡的情思。面对此情此景,诗人不由吟出了一首七言绝句:“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在这四句诗中诗人特别喜欢“春风又到江南岸”一句,因为春风暗示了他推行的变法运动,可是,又觉得“到”这个字用得还不够生动,他想改成“入”和“过”,后来又想到了“满”,又都觉得不满意。整整想了一夜,却没有结果。第二天一早,他又来到船头,忽然看到江岸一片葱绿,于是心中一亮,这个“绿”字就此诞生了,春风又绿江南岸”因此成了千古名句,这首诗也成了流传千古的名作。

    《泊船瓜洲》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它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乡的深切感情。从诗题中我们又知道,诗人的立足点是在长江北岸的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写的是远眺所见,诗人站在瓜洲渡口,放眼江南,看到 “京口”与“瓜洲”这么*,中间只隔一条江水,由此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也只不过隔了几座大山,也不远了,于是水到渠成地就有了“钟山只隔数重山”。前者写的是所见,而后者写的是所想,这一想,就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形象再塑空间。同时,“钟山只隔数重山”不仅写了瓜洲与钟山之间并不遥远的距离,也流露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浓浓的情怀。

    “春风又绿江南岸”不仅点出了时令已是春天,也不仅仅是描绘“江南岸”的春色,其中一个“又”字,又深深地蕴含了诗人多年的企盼。春风吹过江南已不知多少次,江南的田野山川也不知绿了多少回,如今春风依旧,明月依然,思乡之情也在,可是诗人自己又身在何处?再看句中的 “绿”字,它也不单单是今年吹绿了“江南岸”,而是年复一年,不止一次地“绿”遍千山万水,就连整个江南都被染出了灵气,却终究难以染绿游子此时的思乡情结。 “明月何时照我还”是由 “春风又绿江南岸”触动诗人的思乡情怀自然引发而来,诗人满目新绿,想起春风已经不止一次吹绿大江南岸,可自己依然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到久别的故乡,不觉寄情于明月:皎洁的明月啊,你什么时候才能陪伴着我回归故里呢?再一次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深情。

    诗人在诗作中十分注重用词的准确性、生动性与形象化,“绿”字原本是一个形容词,可在诗中却是“吹绿”的意思,这在古汉语中叫做使动用法,是形容词的动词妙用,足见诗人遣词造句的非凡功力。

[阅读全文]...
  • 京口瓜洲一水间的下一句

  • 京口瓜洲一水间的下一句是什么?

      最佳答案: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出自:泊船瓜洲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原文: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译文

      京口和瓜洲不过一水之遥,钟山也只隔着几重青山。

      温柔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可是,天上的明月呀,你什么时候才能够照着我回家呢?

      注释

      1.泊船:停船。泊,停泊。指停泊靠岸。

      2.绿:吹绿。

      3.京口:古城名。故址在江苏镇江市。

      4.瓜洲:镇名,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郊,即今扬州市南部长江边,京杭运河分支入江处。

      5.一水:一条河。古人除将黄河特称为“河”,长江特称为“江”之外,大多数情况下称河流为“水”,如

      汝水、汉水、浙水、湘水、澧水等等。这里的“一水”指长江。一水间指一水相隔之间。

      6.钟山:在江苏省南京市区东。

[阅读全文]...
  • 泊船瓜洲的古诗意思(泊船瓜洲的意思全解)

  • 宋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泊船:停船。泊,停泊。指停泊靠岸。

    2.绿:吹绿。

    3.京口:古城名。故址在江苏镇江市。

    4.瓜洲:镇名,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郊,即今扬州市南部长江边,京杭运河分支入江处。

    5.一水:一条河。古人除将黄河特称为“河”,长江特称为“江”之外,大多数情况下称河流为“水”,如汝水、汉水、浙水、湘水、澧水等等。这里的“一水”指长江。一水间指一水相隔之间。

    6.钟山:在江苏省南京市区东。

    京口和瓜洲不过一水之遥,钟山也只隔着几重青山。

    温柔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可是,天上的明月呀,你什么时候才能够照着我回家呢?

    王安石(1021-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汉族,抚州(今江西抚州市东乡县上池)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与“韩愈、柳宗元”等,并称“唐宋八大家”。熙宁二年(1069年)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章事,推行新法。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病死于江宁(今江苏南京市)钟山,谥号“文”,又称王文公。其政治变法对北宋后期社会经济具有很深的影响,已具反馈代变革的特点,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大的改革家”。

    公元1070年(神宗熙宁三年),王安石被任命为同*章事(宰相),开始推行变法。但是由于反对势力的攻击,他几次被迫辞去宰相的职务。这首诗写于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二月,正是王安石第二次拜相进京之时。

    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乡的深切感情。本诗从字面上看,是流露着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大有急欲飞舟渡江回家和亲人团聚的愿望。其实,在字里行间也寓着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欲望。

    诗人回首江南,大地一片翠绿,这固然是春风吹绿的,但是那葱绿的禾苗难道不是变法措施产生的实效吗?

    但是官场是险象环生的,诗人望着这瓜洲渡口,也望着钟山的明月,发出了“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慨叹,诗人是想早点离开是非黑白颠倒的官场,离开那丑恶,腐朽的地方体现作者希望重返那没有利益纷争的家乡,很有余韵。这首诗不仅借景抒情,

    情寓于景,情景交融,而且叙事也富有情致,境界开阔,格调清新。最令人津津乐道的还是在修辞上的锤炼。

    其中“绿”字可以体会到诗人用词的修饰,把吹改为绿,为的是生动,在这之前王安石也有多次斟酌推敲这个字,曾试过满,过等字,但最后还是把这个字改成了“绿”。

    南宋许顗《彦周诗话》:超然迈伦,能追逐李杜陶谢。

    现代作家钱钟书《宋诗选注》:这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也是王安石讲究修辞的有名例子。

    现代教育家程千帆《古诗今选》:“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个“绿”字,的确很形象地写出了春风对于植物的绿化作用,但还不如《送和甫至龙安微雨因寄吴氏女子》“除却春风沙际绿”这个“绿”字。因为在那一句中,春风与绿究竟是两样东西,诗写由于春风,江南岸变绿了。这和贺知章《咏柳》“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用意略同。而这一句则以为非春风能使草水呈现绿色,而是春风本身就是绿的,因此吹到之处,水边沙际 目录无往而非一片绿色了。以春风为有色而且可染,是诗人功参造化处。

    现代诗人臧克家《臧克家古典诗文欣赏集》:这“绿”字,在视觉上是给人以色彩鲜明的感觉,在人心上,引起春意无涯的生趣;但我嫌它太显露,限制了春意丰富的内涵,扼杀了读者广阔美丽的想象。如果不用“绿”字而用“到”或“过”,反觉含蓄有味些。

    这首诗作于王安石复出还政的时候。他希望能施展自已抱负,应是喜,“春风又绿江南岸”,是皇恩浩荡。

    但中国人,尽管外出得何等*厚禄,但家乡之情是什么都不能替代的。

    正如孔子所说。夫鲁,坟墓所处,父母之国一,国危如此,二三子何为莫出(仲尼弟子列傳。子貢傳。)

    所以王安石此去不管前程如何,到最后还是希望尽快回到家乡,“明月何时照我还”的眷眷之情所系。在某种条件下,故乡和祖国是有同等意义的。

[阅读全文]...
  • 泊船瓜洲古诗的意思

  • 优美,诗歌
  • 导语:泊船瓜洲古诗的意思?京口和瓜洲不过一水之遥,中山也只隔着几重青山。温柔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可是,天上的明月呀,你什么时候才能够照着我回家呢?《泊船瓜洲》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它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乡的深切感情。从诗题中我们又知道,诗人的立足点是在长江北岸的瓜洲。

    泊船瓜洲古诗的意思

    泊 船 瓜 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意思:京口和瓜洲不过一水之遥,中山也只隔着几重青山。温柔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可是,天上的明月呀,你什么时候才能够照着我回家呢?

    1.从京口到瓜州只是一江之隔.

    2.从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

    3.春风又吹绿了长江南岸.

    4.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故乡.

    泊船瓜洲古诗

    泊船瓜洲

    [宋]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分类标签: 描写春天 思乡诗 小学

    【注释】:

    [1]京口:今江苏镇江。瓜洲: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面。

    [2]钟山:今南京市紫金山。

    【简析】:

    诗人乘船路过瓜洲,怀念金陵(南京)故居,因作此诗。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我所居住的钟山隐没在几座山峦的后边。暖和的春风啊,吹绿了江南的田野;明月哟,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钟山下的家里?

    【赏析】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临川(今江西临川县)人,是我国封建社会一位身体力行致力于改革的杰出的政治家,也是宋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据史料记载,王安石1069年开始推行新法,数年后,因新旧党争十分激烈,宋神宗终于下令“权罢新法”,王安石也被迫辞官。晚年在钟山过着隐居生活。

    据说王安石辞官的第二年,皇帝又起用他,召他进京。一日,诗人乘船路过瓜洲,因怀念金陵故居,在船停泊瓜州小憩时,王安石立在船头远眺,看到京口和瓜州就隔着一条长江,钟山也只是相隔着几座大山,春风已经吹到了江南,大地又是一片春光,他想到这里,不禁又想起自己推行的变法运动,他深信自己一定会使变法成功,怎奈朝廷内部斗争尖锐,自觉前途迷惘,不由又触动了对家乡的情思。面对此情此景,诗人不由吟出了一首七言绝句:“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在这四句诗中诗人特别喜欢“春风又到江南岸”一句,因为春风暗示了他推行的变法运动,可是,又觉得“到”这个字用得还不够生动,他想改成“入”和“过”,后来又想到了“满”,又都觉得不满意。整整想了一夜,却没有结果。第二天一早,他又来到船头,忽然看到江岸一片葱绿,于是心中一亮,这个“绿”字就此诞生了,春风又绿江南岸”因此成了千古名句,这首诗也成了流传千古的名作。

    《泊船瓜洲》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它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乡的深切感情。从诗题中我们又知道,诗人的立足点是在长江北岸的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写的是远眺所见,诗人站在瓜洲渡口,放眼江南,看到 “京口”与“瓜洲”这么*,中间只隔一条江水,由此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也只不过隔了几座大山,也不远了,于是水到渠成地就有了“钟山只隔数重山”。前者写的是所见,而后者写的是所想,这一想,就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形象再塑空间。同时,“钟山只隔数重山”不仅写了瓜洲与钟山之间并不遥远的距离,也流露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浓浓的情怀。

    “春风又绿江南岸”不仅点出了时令已是春天,也不仅仅是描绘“江南岸”的春色,其中一个“又”字,又深深地蕴含了诗人多年的企盼。春风吹过江南已不知多少次,江南的田野山川也不知绿了多少回,如今春风依旧,明月依然,思乡之情也在,可是诗人自己又身在何处?再看句中的 “绿”字,它也不单单是今年吹绿了“江南岸”,而是年复一年,不止一次地“绿”遍千山万水,就连整个江南都被染出了灵气,却终究难以染绿游子此时的思乡情结。 “明月何时照我还”是由 “春风又绿江南岸”触动诗人的思乡情怀自然引发而来,诗人满目新绿,想起春风已经不止一次吹绿大江南岸,可自己依然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到久别的故乡,不觉寄情于明月:皎洁的明月啊,你什么时候才能陪伴着我回归故里呢?再一次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深情。

    诗人在诗作中十分注重用词的准确性、生动性与形象化,“绿”字原本是一个形容词,可在诗中却是“吹绿”的意思,这在古汉语中叫做使动用法,是形容词的动词妙用,足见诗人遣词造句的非凡功力。

[阅读全文]...
  •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诗句赏析

  •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诗句赏析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①处。

      舞榭歌台②,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③,人道寄奴④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⑤,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⑥草草,封狼居胥⑦,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⑧。

      可堪⑨回首,佛狸祠⑩下,一片神鸦社鼓⑾。

      凭谁问,廉颇⑿老矣,尚能饭否?

      注释:

      1 孙仲谋:孙权,字仲谋,三国时吴帝,曾建都京口。

      2 舞榭歌台:指当年的'一派繁华景象。

      3 巷陌:街巷。

      4 寄奴:南朝武帝刘裕的小名。

      5 金戈铁马:指军队。

      6 元嘉:刘裕之子文帝刘义隆的年号。

      7 封狼居胥:《史记·霍去病传》大将霍去病曾追击匈奴至狼居胥山,夕封山勒石纪功而还,指宋文帝“有封狼居胥意”,派兵北伐,结果大败而归。

      8 烽火扬州路:指当年扬州一带遍地战火的情景。路:代行政区域名。

      9 可堪:哪堪。

      10 佛狸词: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兵追击王玄谟,驻军公步山,建行宫,*称此为佛狸祠。佛狸:拓跋焘小名。

      11 神鸦社鼓:指祭祀。

      12 廉颇:战国时越国名将,晚年曾‘一饭斗米,肉十斤,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

      赏析:

      曹操《短歌行》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壮志暮年,壮心不已”句句与稼轩“凭谁问,廉颇才能矣,尚能饭否?”句并读,稼轩词又多了几分英雄末路的悲壮。

      低沉处至潸然有泪欲下,高亢处激昂犹胜琵琶,亦是雄浑亦是悲壮。

      用典极多而不觉其繁,是长袖善舞之故。

[阅读全文]...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全词赏析

  • 诗人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全词赏析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由南宋词人辛弃疾于公元1205年所作。作者是怀着深重的忧虑和一腔悲愤写这首词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全词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注释:

      1、京口:古城名,即今江苏镇江。因临京岘山、长江口而得名。

      2、孙仲谋:三国时的吴王孙权,字仲谋,曾建都京口。孙权(182年——252年),字仲谋。东吴大帝,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吴郡富春县(今浙江富阳)人。生于公元182年(光和五年),卒于公元252年(太元二年)。长沙太守孙坚次子,幼年跟随兄长吴侯孙策*定江东,公元200年孙策早逝。孙权继位为江东之主。

      3、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名。刘裕(363年4月——422年6月),字德舆,小名寄奴,汉族,先祖是彭城人(今江苏徐州市),后来迁居到京口(江苏镇江市),南北朝时期宋朝的建立者,史称宋武帝。*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军事家、统帅。

      4、“想当年”三句:刘裕曾两次领兵北伐,收复洛阳、长安等地。

      5、“元嘉草草”句:元嘉是刘裕子刘义隆年号。草草:轻率。南朝宋(不是南宋)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主拓跋焘抓住机会,以骑兵集团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封狼居胥: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元狩四年)霍去病远征匈奴,歼敌七万余,封狼居胥山而还。狼居胥山,在今蒙古境内。词中用“元嘉北伐”失利事,以影射南宋“隆兴北伐”。

      6、赢得:剩得,落得。

      7、烽火扬州路:指当年扬州路上,到处是金兵南侵的战火烽烟。

      8、“四十三年”句:作者于1162年(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南归,到写该词时正好为四十三年。

      9、佛(bì)狸祠: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小名佛狸。公元450年,他曾反击刘宋,两个月的时间里,兵锋南下,五路远征军分道并进,从黄河北岸一路穿插到长江北岸。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

      神鸦:指在庙里吃祭品的乌鸦。社鼓:祭祀时的鼓声。整句话的意思是,到了南宋时期,当地老百姓只把佛狸祠当作一位神祇来奉祀供奉,而不知道它过去曾是一个皇帝的行宫。

      10、廉颇:战国时赵国名将。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译文:

      江山千古依旧,割据的英雄孙仲谋,却已无处寻觅。无论繁华的舞榭歌台,还是英雄的流风余韵,总被无情风雨吹打而去。那斜阳中望见的草树,那普通百姓的街巷,人们说寄奴曾经居住。遥想当年,他指挥着强劲精良的兵马,气吞骄虏一如猛虎。

      元嘉帝多么轻率鲁莽,想建立不朽战功,却落得仓皇逃命,北望追兵泪下无数。还记得四十三年前,我战斗在硝烟弥漫的扬州路。真是不堪回首,拓跋焘的行宫下,神鸦叫声应和着喧闹的社鼓。有谁会来寻问,廉颇将军年纪已老,他的身体是否强健如故?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创作背景: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于宋宁宗开禧元年,时辛弃疾六十六岁。当时韩侂胄执政,正积极筹划北伐,闲置已久的辛弃疾于前一年被起用为浙东安抚使,这年春初,又受命担任镇江知府,戍守江防要地京口。从表面看来,朝廷对他似乎很重视,然而实际上只不过是利用他那主战派元老的招牌作为号召而已。辛弃疾到任后,一方面积极布置军事进攻的准备工作;但另一方面,他又清楚地意识到政治斗争的险恶,自身处境的孤危,深感很难有所作为。辛弃疾支持北伐抗金的决策,但是对独揽朝政的韩侂胄轻敌冒进的作法,又感到忧心忡忡,他认为应当做好充分准备,绝不能草率从事,否则难免重蹈覆辙,使北伐再次遭到失败。辛弃疾的意见没有引起南宋当权者的重视,他来到京口北固亭,登高眺望,怀古忆昔,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篇词中佳作。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评点:

      本词为词人名篇,为登临怀古感时抒愤之作。全词通过对一连串的历史人物如孙权、刘裕、刘义隆、廉颇的追怀褒贬,抒发了词人坚持复国的雄心壮志和年纪老大却壮志难酬的悲愤。全词多用典故,词格苍劲沉郁、凄婉悲凉。

      上片追忆在京口建功立业的历史人物──孙权和刘裕。这首词的前三句写三国时期的孙权。“千古江山”是指京口这个千古繁盛之地,孙权迁都建业(南京)之前曾在京口建都。词人在此地登高望远,所以首先就想到了孙权。词人敬佩孙权,才直接称他为“英雄”。从表面上看,词人是在歌颂古时英雄人物,其实也是在暗讽南宋统治集团尽是庸碌之辈,没有孙权这样的人物。所以词人接下来说:“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舞榭歌台”,一般用来指繁华的生活,这里借指东吴强大的政治和军事。强盛的东吴,雄踞江左的孙权,在经历了无数风雨后,都随时间消逝了,只留下京口供后人观赏凭吊。

      写完孙权后,词人又写了与京口有关的另一个历史人物——刘裕。刘裕从小生活在贫穷之中,凭借个人努力一步步发展壮大。他以京口为根据地,内压叛乱,外抵侵略,最后称帝建国取代东晋*。他曾经两次北伐,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大片领土。词人把这些振奋人心的历史事实,用“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三句话概括出来。人们对于英雄人物总是念念不忘,因而“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也就是传说中刘裕的`故居遗迹,还能引起人们的缅怀之情。在此处,词人发出了思古幽情,也写出了对现实的感慨。孙权和刘裕,都是在战争中开创基业,在东南建立国家。而南宋统治者却偏安一隅,苟且于江左。两相对比,南宋统治者的怯懦更加突出。如果说,词人在词的上片借古意抒今情,还比较明显外露,那么在词的下片里,词人运用典故揭示出的历史意义和抒发的现实感慨就比较含蓄了。

      下片前三句,词人讽刺了刘裕之子刘义隆,即宋文帝,北伐大败的历史事实,以此告诫南宋统治者,贸然讨伐金国必然会导致不可设想的后果。而事实证实了词人的预见,宰相韩侂胄没有听从告诫,轻率出兵,结果北伐战败,韩侂胄被诛。

      “元嘉草草”之后,词人开始描写现实。他先描写了自己南归时的情景,“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词人在四十三年前,也就是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率领众人南归。那激情的战斗岁月,是他英雄事业的发端。当时,宋朝军队在采石矶打败南犯的金兵,金兵首领完颜亮也被部下杀死。此战后,北方义军纷起,四处打击金人,致使金人在中原的统治发生危机。此时的形势对南宋非常有利。刚刚即位的宋孝宗也有志收复故土,于是重用主战派首领张浚,积极进行北伐。可是符离一败动摇了宋孝宗抗敌的决心,朝中主和派重新得势,南宋再次与金国议和。之后,南北分裂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而词人空有抗敌之志,却无从实现。经过四十三年的漫长时间,百姓逐渐淡忘了失败,也忘却了分裂,对现实已经*以为常了。所以,想要恢复中原故土,困难重重。“烽火扬州”和下面的“佛狸祠下”两幅昔日和今朝对照的历史图景,反映了词人不堪回首忆当年的悲痛心情。

      “可堪回首”三句,是用刘宋的旧事来喻指南宋的现实。元嘉北伐,刘宋军队惨败。北魏太武帝趁势命令军队反攻,一路追击刘宋军队至建康北面的瓜步山,并在山上修建了一座行宫。行宫后来成为一座庙宇,民间把它叫做佛狸祠。这所寺庙本是失败的象征,可是百姓们忘记了失败,竟在佛狸祠下迎神祭祀。这所庙宇,在南宋时依然存在。词人在这里用历史影射现实,隐隐表达了自己的担忧:如果朝廷不迅速收复失地,恐怕百姓都会安于异族的统治,忘了自己是大宋的臣民了。

      篇末,词人把自己比喻成廉颇,一心重振“烽火扬州路”的威势,改变百姓安于异族统治的局面,取得北伐的胜利,表达了自己虽然已入暮年,但抗敌的雄心壮志依然存在的情怀。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赏析:

      辛弃疾之词,风格豪放,气势雄浑,境界开阔,已成为不刊之论,是学者所共识的,但论及最能代表其风格的作品时,众人皆推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殊不妥。这首词,虽有豪放之因素,但细究可发现,此词风格非“豪放”一词所能全面概括。从整体上来看,此词并非一首激情澎湃、斗志昂扬的豪放之文,而是一首沉郁顿挫、悲壮苍凉之作。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作者以“千古江山”起笔,喷薄而出,力沉势雄,显示出作者非凡的英雄气魄和无比宽广的胸襟,也说明了作者写诗为文的起因不是囿于一已私利,而是不忍见大好江山沦落异族之手。这就为本词定下了较高的格调。仲谋,即指三国时代吴国国主孙权,他继承父兄基业,西拒黄祖,北抗曹操,战功赫赫,先建都京口,后迁都建康,称霸江东,为世人公认的一代英雄豪杰。辛弃疾对孙权很是佩服。在其另一首词作《南乡子》中,他就以万分钦佩的口吻赞扬孙权:“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但正如明代杨慎所言:“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江河不改,青山依旧,但历史却是风云变换、物是人非了。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寄奴即南朝宋武帝刘裕,刘裕先祖随晋室南渡,世居京口,当年北伐南在上半阕中,作者由京口这一历史名城联想到与京口有关的历史英雄孙权与刘裕,以此顺势写来,自然流畅,含蓄蕴藉,共蕴含了三层意思:一、表达了时光流逝、岁月不居给作者带来的无限怅惘的感受:时间一如滔滔长逝的流水,不禁抺去了历史英雄的丰功伟绩,也卷走了风流人物的风采神韵,当年的英雄所留下的也只有荒芜的“寻常草树”而已。二、由于世无英雄,奸臣当道,皇帝昏庸,致使曾经英雄辈出的锦绣江山痛落敌手,中原人民沦为异国之奴,而又看不到收复故国的希望。此情此景,无不激起作者心中翻江倒海般的丧权辱国之痛。三、把自己的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困顿与历史英雄人物功成名就、名留青史作对比,表达了对英雄们的追慕与缅怀,羡慕他们都能够大展才华、建功立业,而自己却屡被贬谪,遭遇坎坷,抒发了自己怀才而不能施展、有壮志难以实现的无奈心境。悲凉之感、怅惘之情,溢于言表,为全篇奠定了沉郁苍凉的情感基调。这三层意思,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感情饱满而真挚,情绪热烈而低沉,完美地勾画了一个忧国忧民、急于收复故地却又屡遭排挤的爱国志士的形象。燕、后秦时,所向披靡,威震四方,有气吞万里之势。而如今,英雄了得的刘裕的居所,也沦落为毫不起眼的“斜阳草树”与“寻常巷陌”,再也不复当年的辉煌与气势了。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元嘉”为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元嘉二十七年,宋文帝命王玄谟北伐拓拔氏,由于准备不足,又贪功冒进,大败而归,被北魏太武帝拓拔焘乘胜追至长江边,扬言欲渡长江。宋文帝登楼北望,深悔不已。此三句在于借古喻今,警告主战权臣韩侂冑不要草率出兵,但韩并未听从辛弃疾的建议,仓促出战,直接导致了开禧二年的北伐败绩和开禧三年的宋金议和。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在此,作者将笔锋从沉寂远去的历史拉向切*的自身,开始追忆住事,回顾自己一生。辛弃疾于绍兴三十二年(1162)奉表南渡,至开禧元年至京口上任,正是四十三年。这四十三年中,金国与宋朝战事不断,连年不绝。而作者虽一直极力主战,并为收复故国不畏艰难,戎马一生,但眼看英雄老去,机会不来,于是心中自有一腔无从说起的悲愤。

      下三句中的“回首”应接上句,由回忆往昔转入写眼前实景。这里值得探讨的是,佛狸是北魏的皇帝,距南宋已有七八百年之久,北方的百姓把他当作神来供奉,辛弃疾看到这个情景,不忍回首当年的“烽火扬州路”。辛弃疾是用“佛狸”代指金主完颜亮。四十三年前,完颜亮发兵南侵,曾以扬州作为渡江基地,而且也曾驻扎在佛狸祠所在的瓜步山上,严督金兵抢渡长江。以古喻今,佛狸很自然地就成了完颜亮的影子。如今“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与“四十三年,烽火扬州路”形成鲜明的对比,当年沦陷区的人民与异族统治者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烽烟四起,但如今的中原早已风*浪静,沦陷区的人民已经安于异族的统治,竟至于对异族君主顶礼膜拜,这是痛心的事。不忍回首往事,实际就是不忍目睹眼前的事实。以此正告南宋统治者,收复失土,刻不容缓,如果继续拖延,民心日去,中原就收不回了。

      最后作者以廉颇自比,这个典用得很贴切,内蕴非常丰富,一是表白决心,和廉颇当年服事赵国一样,自己对朝廷忠心耿耿,只要起用,当仁不让,奋勇争先,随时奔赴疆场,抗金杀敌。二是显示能力,自己虽然年老,但仍然和当年廉颇一样,老当益壮,勇武不减当年,可以充任北伐主帅;三是抒写忧虑。廉颇曾为赵国立下赫赫战功,可为奸人所害,落得离乡背井,虽愿为国效劳,却是报国无门,词人以廉颇自况,忧心自己有可能重蹈覆辙,朝廷弃而不用,用而不信,才能无法施展,壮志不能实现。辛弃疾的忧虑是有道理的,果然韩侂胄一伙人不采纳他的意见,对他疑忌不满,在北伐前夕,以“用人不当”为名免去了他的官职。辛弃疾渴盼为恢复大业出力的愿望又一次落空。

      在这首词中用典虽多,然而这些典故却用得天衣无缝,恰到好处,它们所起的作用,在语言艺术上的能量,不是直接叙述和描写。所以就这首词而论,用典多并非是辛弃疾的缺点,这首词正体现了他在语言艺术上的特殊成就。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年),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曾任耿京军的掌*,不久投归南宋。历任江阴签判,建康通判,江西提点刑狱,湖南、湖北转运使,湖南、江西安抚使等职。四十二岁遭谗落职,退居江西信州,长达二十年之久,其间一度起为福建提点刑狱、福建安抚使。六十四岁再起为浙东安抚使、镇江知府,不久罢归。一生力主抗金北伐,并提出有关方略,均未被采纳。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激昂,富有爱国感情。有《稼轩长短句》以及今人辑本《辛稼轩诗文钞存》。

[阅读全文]...
  • 泊船瓜洲的诗句

  • 经典
  • 王安石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注释

    《瓜洲》   (宋)王安石   京洲一水间,  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注释1、泊船:停船。

    泊,停泊。

      2.京口:在今江苏省镇江市,长江的南岸。

      3.瓜洲: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面。

    (立足点)   4、一水:这里的“一水”指长江。

      5、间:要注意读要读一声,不是动词“间隔”的“间”。

    根据本诗*仄格律、“间”字固有的词义,以及古人语言*惯,此“间”字必须为*声。

    “一水间”为体词性偏正词组,内部结构与“咫尺间”、“几步间”、“一瞬间”、“一念间”相同,中心词为“间”,限定成分为“一水”。

    整句的意思是说京口和瓜州就一条(横向的)河的距离之内。

    按古人文言的说法,即所谓仅“一水之遥”。

    王安石是想说江南江北之*,而不是想说它们之隔离。

      6、钟山:今南京市的紫金山。

      7、隔:间隔。

        8、数重:几层。

    读shù chóng   9、绿:吹绿了。

    9、何时:什么时候。

        10、还(huán):回到译文从京口到瓜洲只隔一江,从京口到钟山也只隔几座山而已。

      春风又吹绿了长江*,明月何时才能照我回到家乡啊

    描写春天美景的是全诗的第三句“春风又绿江南岸”。

    第一句“京口瓜洲一水间”,写的是地理位置,京口和瓜洲只有一水相隔。

    第二句“钟山只隔数重山”,写的也是地理位置,诗人家乡和瓜洲也不过只隔着几重山而已。

    第三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是春风吹绿了江南大地,江南出现大片的绿色,说明春天已经来了。

    第四句“明月何时照我还”,这是诗人在写自己的感想,不知道什么时候天上的明月会照着我衣锦还乡,表达了作者已无意仕途,只想过着山林隐士般的悠闲日子。

    泊船瓜洲作者: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作者】:王安石 【朝代】:北宋 【体裁】:七言绝句 额。

    你到底在问什么啊

    晕了

[阅读全文]...
  • 泊船瓜洲的诗意_泊船瓜洲的意思

  • 诗意
  •   《泊船瓜洲》

      作者:王安石

      原文: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注释:

      1、泊船:停船。泊,停泊。指停泊靠岸。

      2、京口:古城名。故址在江苏镇江市。

      3、瓜洲:镇名,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郊,即今扬州市南部长江边,京杭运河分支入江处。

      4、一水:一条河。古人除将黄河特称为“河”,长江特称为“江”之外,大多数情况下称河流为“水”,如汝水、汉水、浙水、湘水、澧水等。这里的“一水”指长江。一水间指一水相隔之间。

      5、间:根据*仄来认读jiàn四声。

      6、钟山:今南京市紫金山。

      7、绿:吹绿,拂绿。

      8、还:回。

      翻译:

      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

      我所居住的钟山隐没在几座山峦的后面。

      暖和的春风啊,吹绿了江南的田野,

      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钟山下的家里?

      赏析:

      诗以“泊船瓜洲”为题,点明诗人的立足点。

      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写了望中之景,诗人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边岸上的“京口”与“瓜洲”这么*,中间隔一条江水。

      “一水间”三字,形容舟行迅疾,顷刻就到。次句“钟山只隔万重山”,以依恋的心情写他对钟山的回望,王安石于景佑四年(1037年)随父*定居江宁,从此江宁便成了他的息肩之地,第一次罢相后即寓居江宁钟山。“只隔”两字极言钟山之*在咫尺泊船瓜洲。把“万重山刀的间隔说得如此*常,反映了诗入对于钟山依恋之深;而事实上,钟山毕竟被“万重山”挡住了,因此诗人的视线转向了江岸。

      第三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描绘了江岸美丽的春色,寄托了诗人浩荡的情思。其中“绿”字是经过精心筛选的,极其富于表现力。这是因为:

      一、前四字都只从风本身的流动着想,粘皮带骨,以此描写看不见的春风,依然显得抽象,也缺乏个性;“绿”字则开拓一层,从春风吹过以后产生的奇妙的效果着想,从而把看不见的春风转换成鲜明的视觉形象——春风拂煦,百草始生,千里江岸,一片新绿。这就写出了春风的精神,诗思也深沉得多了。

      二、本句描绘的生机盎然的景色与诗人奉召回京的喜悦心情相谐合,“春风”一词,既是写实,又有政治寓意。“春风”实指皇恩。宋神宗下诏恢复王安石的相位,表明他决心要把新法推行下去。对此,诗人感到欣喜。他希望凭借这股温暖的春风驱散政治上的寒流,开创变法的新局面。这种心情,用“绿”字表达,最微妙,最含蓄。

      三、“绿”字还透露了诗人内心的矛盾,而这正是本诗的主旨。鉴于第一次罢相前夕朝廷上政治斗争的尖锐复杂,对于这次重新入相,他不能不产生重里的顾虑。(m.ju.51tietu.net)变法图强,遐希翟契是他的政治理想;退居林下,吟咏情性,是他的生活理想。由于变法遇到强大阻力,他本人也受到反对派的猛烈攻击,秀丽的钟山、恬静的山林,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吸引力。《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王维《送别》:“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都是把草绿与思归联系在一起的。本句暗暗融入了前人的诗意,表达了作者希望早日辞官归家的心愿。这种心愿,至结句始明白揭出。

      毋庸讳言,用绿字描写春风,唐人不乏其例。李白《侍从宜春苑奉诏赋龙池柳色初晴听新莺百啭歌》:“春风已绿瀛洲草,紫段红楼觉春好。”丘为《题农父庐舍》:“春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温庭筠《敬答李先生》:“绿昏晴气春风岸,红漾轻轮野水天”,常建的《闲斋卧雨行药至山管稍次湖庭》:“主人山门绿,小隐湖中花”。等,都为王安石提供了借鉴,但从表现思想感情的深度来说,上述数例,而“山门”“山”“草”皆可绿,而江南岸的绿却是颇有动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从时间上说,已是夜晚。诗人回望既久,不觉红日西沉,皓月初上。隔岸的景物虽然消失在朦胧的月色之中,而对钟山的依恋却愈益加深。他相信自己投老山林,终将有日,故结尾以设问句式表达了这一想法。

[阅读全文]...
  • 泊船瓜洲原诗

  • 泊船瓜洲原诗

      大家读过泊船瓜洲这首诗吗?下面小编整理了泊船瓜洲原诗,欢迎大家欣赏!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注释

      1、泊船:停船。泊,停泊。 2、京口:在今江苏省镇江市,长江的南岸,和瓜洲相对。

      2、瓜洲:瓜洲在今天江苏省扬州市邗(hán)江区县南,与京口相对

      3、一水:这里的“一水”指长江。

      4、间(jiān):在一定的空间(时间)内。要注意不能误读成去声,不是动词“间隔”的“间”。根据本诗*仄格律、“间”字固有的词义,以及古人语言*惯,此“间”字必须为*声。“一水间”为体词性偏正词组,内部结构与“咫尺间”、“几步间”、“一瞬间”、“一念间”相同,中心词为“间”,限定成分为“一水”。整句的意思是说京口和瓜州就一条(横向的)河的距离之内。按古人文言的说法,即所谓仅“一水之遥”。王安石是想说江南江北之*,而不是想说它们之隔离。

      5、钟山:今南京市的`紫金山,诗人当时家居于此。

      6、隔:间隔。

      7、数重:几层。读shù chóng

      8、绿:吹绿了。 9、何时:什么时候。

      10、还:回。

      译文

      春日夜里,行船停泊在瓜洲岸边,我隔江遥望对岸的京口,心里想,这里与我居住的钟山也就只隔着几座大山,和煦的春风吹绿了长江南岸的草木,而我何时才能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返回家乡呢?

      赏析

      诗以“泊船瓜洲”为题,点明诗人的立足点。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写了望中之景。诗人站在长江北岸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岸的“京口”与这边的“瓜洲”这么*,就一条江水的距离,不由地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也只隔几座山了,也不远了。次句“钟山只隔数重山”暗示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 第三句为千古名句,再次写景,点出了时令已经是春天,描绘了长江南岸的景色。“绿”字是吹绿的意思,是使动用法,用得绝妙。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因为其他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眺望已久,不觉皓月初上,诗人用疑问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还”的画面,进一步表现诗人思念家园的心情,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泊船瓜洲原诗]相关文章:

    1.屈原诗词名句

    2.泊船瓜洲赏析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京口瓜洲间的古诗 - 句子

京口瓜洲间的古诗 - 语录

京口瓜洲间的古诗 - 说说

京口瓜洲间的古诗 - 名言

京口瓜洲间的古诗 - 诗词

京口瓜洲间的古诗 - 祝福

京口瓜洲间的古诗 - 心语

推荐词条

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 伪装学渣句子 姐弟的情感句子 对比修辞手法的句子 描写春天小河的句子 回老家的心情说说句子 用因为写句子 父女情深的句子 马伊琍的精辟句子 早上的句子 描写心情愉悦的句子 怀念以前的句子 表示思念的句子 哄女朋友睡觉的句子 宝宝成长寄语唯美句子 尊重别人的句子 个性的句子超拽霸气 创业正能量激励人的好句子 社会句子 表达对一个人的思念的句子 有爱的句子 努力做最好的自己句子 工作相互配合的句子 过自己的生活经典句子 出去玩的句子 深夜下雨睡不着的句子 描写垂柳的句子 有作比较的句子 关于因果的哲理句子 阅读的句子 比喻人的句子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