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李白的古诗六首原文 >

李白的古诗六首原文

关于李白的古诗六首原文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李白的古诗六首原文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李白的古诗六首原文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李白的古诗六首原文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李白的古诗六首原文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李白的古诗六首原文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李白的古诗六首原文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李白的古诗六首原文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李白的古诗六首原文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李白的古诗六首原文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李白的古诗六首原文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李白《古朗月行》全诗原文

  • 李白
  • 李白《古朗月行》全诗原文

      在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李白《古朗月行》全诗原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解题】

      此诗作年不详。《朗月行》为乐府旧题,鲍照有此题诗。诗前半回忆幼时观月之印象,运用丰富想象及神话传说构成瑰丽诗境,纯用童稚口吻,清浅真率。后半写月蚀,仍用神话传说,以蟾蜍蚀影喻指朝中奸佞,希望有后羿般的人射落九乌,廓清天下。意境含蓄。

      《朗月行》是乐府古题,属于《杂曲歌辞》。李白采用这个题目,所以称《古朗月行》。这首诗共有十六句,这里只节选开头八句,这八句意思可以独立成篇,适合少年儿童阅读背诵。

      在这首小诗里,我们可以体会到李白诗歌的一个重要特点——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全诗】

      《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注释】

      ①瑶台:神话传说中神仙所居之地。

      ②仙人二句:古代传说月亮中有仙子和桂树,月初生时只见仙人两足,变圆后才能见仙人和桂树全形,见《太*御览》卷四引虞喜《安天论》。何:一作“作”。团团:圆形貌。

      ③白兔二句:传说月亮中有白兔捣药。傅玄《拟天问》:“月中何有?白兔捣药。”与谁:一作“谁与”。

      ④蟾蜍:《淮南子·精神训》:“月中有蟾蜍。”高诱注:“蟾蜍:虾蟆也。”传说月中蟾蜍食月造成月蚀。圆形,指月。

      ⑤此句谓月在夜间已是残月。大明《文选》卷十二木华《海赋》:“大明摝辔于金枢之穴。”李善注:“言月将夕也。大明,月也。”

      ⑥此句谓上古时后羿曾射落九个太阳。古代传说唐尧时十个太阳并出,草木焦枯。尧令羿射落九个太阳,其中的三足乌都被射死,羽毛纷纷掉下。后人就把乌作为太阳的代称。

      ⑦此句谓月亮遭遇如此灾难,失去了光彩。**:指月亮。张衡《灵宪》:“月者,**之宗。”沦惑:灾难,蒙蔽。

      ⑧去去:催人速去之词。

      ⑨二句为月被蚀而忧伤。凄怆:一作“侧怆”。

      【赏析】

      这首诗前八句以朴素纯真的笔触描绘了童年的美好记忆,写得那么明白畅晓而又自然,一串瑰丽奇特的传说,构筑了一个优美神奇、玲珑剔透的神话世界,一个个稚气的疑问,把一个孩童对月亮的种种不解心理刻画得十分细致。五六两句形容月初升时逐渐明朗的情况。俗传月中有仙人与桂树,月初升时但见仙人的脚,渐明才能看到仙人与桂树全影。后八句写月蚀。“蟾蜍”二句,言月渐亏渐残。传说月中有蟾蜍(虾蟆)食月。大明即月。“羿昔”二句,言古代善射者羿,射落九个太阳,使天和人都免除灾难。“乌”指日。“**”二句,言月遭此劫难,失去光彩,已不能观赏。**指月。末二句写为月之被蚀而忧伤。这八句,前人以为有所讽刺,但寓意不明。

      想象的丰富与奇特是李白诗的重要艺术特色。在他的诗中,我们不仅常常看到他借助于神话和历史传说,构造幻想世界,还能看到他在现实生活的`常见事物中,以我之情夺物之情,驰骋想象,创造出人意表的思想境界和艺术形象。这首《古朗月行》可谓二者兼有。

      (“蟾蜍”句)暗指贵妃能惑主听。与《古风》中“蟾蜍薄太清”篇同意,但《古风》指武惠妃,此指杨贵妃,各有主意也。(沈德潜《唐诗别裁》)

      忧禄山将叛时作。月,后象;日,君象。禄山之祸兆于女宠,故言蟾蜍蚀月明,以喻宫闱之盅惑,九乌无羿射,以见太阳之倾危,而究归诸**沦惑,则以明皇本英明之辟,若非沉溺色荒,何以安危乐亡而不悟耶?危急之际,忧愤之词。萧士赟谓禄山叛后所作者,亦误。(陈沆《诗比兴笺》卷三)

      【鉴赏】

      诗的开头两句是说诗人幼年时分辨不清事物,见到清亮的圆月,想到家中白玉做的盘子跟它相像,就称它为白玉盘了。接着诗人又觉得对月亮称白玉盘不妥,白玉盘怎么会飞到空中去呢?因此又以为是王母娘娘的那面宝镜偷偷地飞出来在高高的云层里玩耍。这里一个“呼”字一个“疑”字准确地传达出儿童好奇和天真的心理。

      下面的四句诗中诗人又联想到古老的神话传说,并加以大胆的想像,再次向明月发问,表现出儿童好奇求知的心理特点。

      这首小诗,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将丰富的想象和神话传说巧妙地结合起来,表现出了一个神奇瑰丽而又合乎情理的艺术意境。

      【鉴赏要点】

      [1]名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2]比喻形象生动、新颖别致。

      [3]多引用神话故事,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阅读全文]...
  • 李白入朝曲的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 李白
  • 李白入朝曲的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战争以前*的诗歌作品。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李白入朝曲的古诗原文意思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诗《入朝曲》

      年代:唐

      作者:李白

      金陵控海浦,渌水带吴京。铙歌列骑吹,飒沓引公卿。

      槌钟速严妆,伐鼓启重城。天子凭玉几,剑履若云行。

      日出照万户,簪裾烂明星。朝罢沐浴闲,遨游阆风亭。

      济济双阙下,欢娱乐恩荣。

      作品赏析

      【注解】:

      宋国人素来不会辨认宝玉,鲁国人连本地人孔夫子都不尊重。

      我笑你呢,薛夫子,你为什么还到这两个地方游说呢?

      众口一致可以黄金消融,珍贵的白璧可向谁人推荐?

      现在梧桐下长满蒺藜,绿竹丛不结佳果。

      叫凤凰宿谁家,吃什么?只好与群鸡混在一起了。

      古有田子方可怜体衰的`老马,天下贫穷之士便投奔其门下。

      *原君家的蛾眉小妾辱笑跛脚人,*原君不予惩罚,他手下的宾客后来全部离他而去。

      后来*原君斩掉美人的首级,三千宾客又迅速回归*原君门下。

      *原君门客毛遂公在楚王面前挺剑陈述厉害,终于使楚国与赵国都生存了下来。

      孟尝君广收三教九流,他之所以能像狡兔三窟,全仗仰门客冯谖的计谋。

      信陵君听从门客侯生之言,终于夺得兵符,救了赵国。

      春申君不听门客朱英之计,终于被李园割去了脑袋,多么愚蠢。

      贤良的春秋四君子,正在黄泉里抚掌而笑呢。

      他们笑什么呢?笑谁呢?笑今人不尊重知识分子。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你静静地去吧,不必愤愤不*。

      现在已经没有古人的好风尚了,沙丘已经没有漂母了,谁肯为韩信一样的王孙供顿饭呢?

      入朝曲

      朝代:南北朝

      作者:谢朓

      原文: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

      飞甍夹驰道,垂杨荫御沟。

      凝笳翼高盖,叠鼓送华辀。

      献纳云台表,功名良可收。

      译文

      江南有一块富饶美丽的地方,它曾经被很多帝王作为主要都城。

      弯弯的河道中有带着青苔的绿水流过,高峻的山峰中有红楼隐现。

      气势轩昂的屋脊夹着皇帝专用的道路,杨柳的柳荫盖住流经宫苑的河道。

      舒缓的笳声,轻而密的鼓声送着我坐的华丽车辆。

      我立身朝堂,进献的忠言被采纳,功名利禄都可以得到。

      注释

      (1)金陵:东吴、东晋、刘宋都曾建都金陵,故称之为“帝王州“。金陵,又称建康、建业,今南京市。

      (2)逶迤:形容水流弯曲。带:环绕。

      (3)迢递:高峻巍峨貌。朱楼:红楼。

      (4)飞甍(蒙):凌空欲飞的屋脊。甍,屋脊。驰道:专供皇帝行走的御道。

      (5)御沟:流经宫苑的河道。崔豹《古今注》:“长安御沟谓之杨沟,谓植高杨于其上也。”

      (6)凝笳:舒缓的笳声。翼:送。高盖:高高的车盖。此指高车。

      (7)叠鼓:轻而密的鼓声。华辀(zhōu周):华丽的车辆。

      (8)“献纳”句:谓立身朝堂,进献的忠言被采纳。献纳,建言以供采纳。云台,汉宫高台名。汉光武帝曾以南宫云台作为召集群臣议事之所,后遂用以借指朝廷。表,臣下向皇帝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阅读全文]...
  • 玉壶吟李白古诗原文及赏析

  • 李白
  •   ——《玉壶吟》

      烈士击玉壶,壮心惜暮年。

      三杯拂剑舞秋月,忽然高咏涕泗涟。

      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

      揄扬九重万乘主,谑浪赤墀青琐贤。

      朝天数换飞龙马,敕赐珊瑚白玉鞭。

      世人不识东方朔,大隐金门是谪仙。

      西施宜笑复宜颦,丑女效之徒累身。

      君王虽爱蛾眉好,无奈宫中妒*!

      【赏析】: 清代刘熙载论李白的诗说:“太白诗虽若升天乘云,无所不之,然自不离本位,故放言实是法言。”(《艺概》卷二)所谓“不离本位”,就是指有一定的法度可寻,而不是任其横流,漫无边际。《玉壶吟》就是这样一首既有奔放的气势,又讲究法度的好诗。这首诗大约写于天宝三载(744)供奉翰林的后期,赐金还山的前夕。全诗充满着郁勃不*之气。按气韵脉络而论,诗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共四句,主要写愤激的外在表现。开头两句居高临下,入手擒题,刻画了诗人的自我形象。他壮怀激烈,孤愤难*,象东晋王敦那样,敲击玉壶,诵吟曹操的名篇《步出夏门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烈士”、“壮心”、“暮年”三个词都从曹诗中来,说明李白渴望建功立业,这一点正与曹操相同。但他想到,曹操一生毕竟干了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而自己却至今未展素志,不觉悲从中来,愤气郁结。三杯浊酒,已压不住心中的悲慨,于是拔剑而起,先是对着秋月,挥剑而舞,忽又高声吟咏,最后眼泪夺眶而出,涕泗涟涟。“忽然”两字把诗人心头不可自已的愤激之情写得十分传神。四句一气倾泻,至此已是盛极难继。兵家有所谓“以正合,以奇胜”的说法。这四句正面书愤,可说是“以正合”,下面别开一途,以流转之势写往事回忆,可说是“以奇胜”。 “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两句,如异峰突起,境界顿变。诗人一扫悲愤抑郁之气,而极写当初奉诏进京、皇帝赐宴的隆遇。李白应诏入京,原以为可施展抱负,因此他倾心酬主,急于披肝沥胆,输写忠才。“揄扬”两句具体描写了他在朝廷上的作为。前一句说的是“尊主”,是赞颂皇帝,后一句说的是“卑臣”,是嘲弄*。“朝天数换飞龙马,敕赐珊瑚白玉鞭”,形象地写出了他受皇帝宠信的不同寻常。“飞龙马”是皇宫内六厩之一飞龙厩中的宝马。唐制:学士初入,例借飞龙马。但“数换飞龙马”,又赐珊瑚“白玉鞭”,则是超出常例的。以上六句字字从得意处着笔。“凤凰”两句写*步青云,“揄扬”两句写宏图初展,“朝天”两句写备受宠渥。得意之态,渲染得淋漓尽致。诗人骋足笔力,极写昔日的腾踔飞扬,正是为了衬托时下的冷落可悲,故以下便作跌势。 “世人不识东方朔,大隐金门是谪仙。”东方朔被汉武帝视作滑稽弄臣,内心很苦闷,曾作歌曰:“陆沉于俗,避世金马门,宫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蒿庐之下。”(《史记。滑稽列传》)*有“小隐隐陵薮,大隐隐朝市”(晋王康琚《反招隐诗》)之语。李白引东方朔以自喻,又以谪仙自命,实是出于无奈。从无限得意,到大隐金门,这骤然突变,可以看出诗人内心是非常痛苦的。“世人不识”两句,郁郁之气,寄于言外,与开头四句的悲愤情状遥相接应。以上八句为第二段,通过正反相照,诗人暗示了在京横遭毁诬、备受打击的不幸。忠愤节气,负而未伸,这也许就是诗人所以要击壶舞剑、高咏涕涟的原因吧! 第三段四句写诗人自己坚贞傲岸的品格。“西施”两句是说自己执道若一,进退裕如,或笑或颦而处之皆宜,这种态度别人效之不得。辞气之间,隐隐流露出傲岸自信的个性特征。当然,诗人也很清楚他为什么不能施展宏图,因而对朝廷中那些妒贤害能之辈道:“君王虽爱蛾眉好,无奈宫中妒*!”这两句化用《》旨趣,托言美人见妒,暗寓士有怀瑾握瑜而不见容于朝的意思,蕴藉含蓄,寄慨遥深。 明代诗论家徐祯卿说:“气本尚壮,亦忌锐逸。”(《谈艺录》)书愤之作如果一味逞雄使气,象灌夫骂座一般,便会流于粗野褊急一路。李白这首诗豪气纵横而不失之粗野,悲愤难*而不流于褊急。开头四句入手紧,起势高,抒写胸中愤激之状而不作悲酸语,故壮浪恣纵,如高山瀑流,奔泻而出,至第四句顿笔收住,如截奔马,文气陡然腾跃而起。第五句以“初”字回旋兜转,笔饱墨酣,以昂扬的格调极写得意,方以为有风云际会、鱼水顾合之美,笔势又急转直下,用“大隐金门”等语暗写遭谗之意。最后以蛾眉见妒作结,点明进谗之人,方恃宠贵盛,自己虽拂剑击壶,慷慨悲歌,终莫奈之何。诗笔擒纵结合,亦放亦收,波澜起伏,变化入神,文气浑灏流转,首尾呼应。明代诗论家徐祯卿认为,一首好诗应该做到“气如良驷,驰而不轶”。(《谈艺灵》)李白这首诗是当之无愧的。 (吴汝煜)

    [玉壶吟李白原文及赏析]

[阅读全文]...
  • 《赠汪伦》李白古诗原文鉴赏及诗意赏析

  • 诗意,李白,阅读
  • 《赠汪伦》李白古诗原文鉴赏及诗意赏析

      《赠汪伦》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于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游历桃花潭时写给当地好友汪伦的一首留别诗。下面为大家带来了《赠汪伦》李白古诗原文鉴赏及诗意赏析,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

      1、汪伦:李白在桃花潭结识的朋友,性格非常豪爽。这首就是赠给他的。

      2、踏歌: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着拍子。

      3、桃花潭:水潭名,在今安徽泾县西南。

      简析

      李白游泾县桃花潭时,常在村民汪伦家作客。临走时,汪伦来送行,于是李白写这首诗留别。诗中表达了李白对汪伦这个普通村民的深情厚谊。

      鉴赏

      天宝十四载(755),李白从秋浦(今安徽贵池)前往泾县(今属安徽)游桃花潭,当地人汪伦常酿美酒款待他。临走时,汪伦又来送行,李白作了这首诗留别。

      诗的前半是叙事:先写要离去者,继写送行者,展示一幅离别的画面。起句“乘舟”表明是循水道;“将欲行”表明是在轻舟待发之时。这句使我们仿佛见到李白在正要离岸的小船上向人们告别的情景。

      送行者是谁呢?次句却不象首句那样直叙,而用了曲笔,只说听见歌声。一群村人踏地为节拍,边走边唱前来送行了。这似出乎李白的意料,所以说“忽闻”而不用“遥闻”。这句诗虽说得比较含蓄,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

      诗的后半是抒情。第三句遥接起句,进一步说明放船地点在桃花潭。“深千尺”既描绘了潭的特点,又为结句预伏一笔。

      桃花潭水是那样的深湛,更触动了离人的情怀,难忘汪伦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联系起来。结句迸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潭水已“深千尺”,那么汪伦送李白的情谊更有多少深呢?耐人寻味。清沈德潜很欣赏这一句,他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唐诗别裁》)显然,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比物手法,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

      这首小诗,深为后人赞赏,“桃花潭水”就成为后人抒写别情的常用语。由于这首诗,使桃花潭一带留下许多优美的传说和供旅游访问的遗迹,如东岸题有“踏歌古岸”门额的踏歌岸阁,西岸彩虹罔石壁下的钓隐台等等。

      前两句叙事:“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李白将要乘舟离去,汪伦带着一群村民前来送行,他们手挽着手,一边走,一边唱。“将欲”与“忽闻”相照应,写出了诗人惊喜的.情态。“将欲”,正是小舟待发之时;“忽闻”,说明出于意料之外。也许汪伦昨晚已设家宴饯别,说明第二天有事不能再送了。但现在他不仅来了,还带了一群村民一起来送行,怎么不叫诗人激动万分!用什么语言来表达?桃花潭就在附*,于是诗人信手拈来,用桃花潭的水深与汪伦对自己的情深作对比。“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句,清代沈德潜评价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唐诗别裁》)的确,这两句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将两件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有了“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参照物,就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既形象生动,又耐人寻味。潭水已“深千尺”了,那么汪伦的情谊有多深呢?

      明代唐汝询在《唐诗解》中说:“伦,一村人耳,何亲于白?既酿酒以候之,复临行以祖(饯别)之,情固超俗矣。太白于景切情真处,信手拈出,所以调绝千古。”这一评论是恰当的。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大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阅读全文]...
  • 李白《清*调词三首》古诗原文及鉴赏

  • 李白,诗人
  • 李白《清*调词三首》古诗原文及鉴赏

      在生活、工作和学*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两类。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李白《清*调词三首》古诗原文及鉴赏,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清*调词三首》

      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褴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

      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

      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

      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

      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

      沉香亭北倚阑干。

      李白诗鉴赏

      这三首诗是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所作。一日,玄宗和杨妃在宫中观牡丹花,因命李白写新乐章,李白奉诏而作。

      第一首,一起七字:“云想衣裳花想容,”将杨妃的衣饰,描摹如霓裳羽衣一般,簇拥着她那丰满的玉容。“想”字可以理解成见云而想到衣裳,见花而想到容貌,也可以理解为把衣裳想象为云,把容貌想象为花,这样交互参差,七字之中就给人以花团锦簇之感。接下去“春风拂褴露华浓”,进一步以“露华浓”来点染花容,华贵的牡丹花在晶莹的露水中显得更加艳冶,这就使上句更为酣满,同时也以风露暗喻君王的恩泽,使花容人面倍显艳丽。继而,诗人的想象忽又升腾到天堂西王母所居的群玉山、瑶台。“若非”、“会向”,诗人故作选择,意实肯定:这样超绝人寰的花容,恐怕只有在上天仙境才能见到!玉山、瑶台、月色,一色素淡的字眼,映衬花容人面,使人自然联想到白玉般的人儿,又象一朵温馨的白特丹花。与此同时,诗人又不着痕迹,将杨妃喻为天女下凡,真是精妙至极。

      第二首,起句“一枝红艳露凝香”,既写色,亦写香:不但写天然的美,而且写含露的美,比上首的.“露华浓”更进一层。“云雨巫山枉断肠”以楚襄王的故事,把上句的花,赋予人性,指出楚王为神女而断肠,其实梦中的神女,那里比得上当前的花容人面!

      再算下来,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可算得绝代美人了,可是赵飞燕还是倚仗新妆,哪里及得眼前花容月貌般的杨妃,不施粉黛,便是天然绝色。这一首抑神女和飞燕,以扬杨妃,借古喻今,亦是尊题之法。相传赵飞燕体态轻盈,能站在宫人手托的水晶盘中歌舞,而杨妃则比较丰肥,固有“环肥燕瘦”之语。

      第三首从仙境古人返回到现实。开始二句“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倾国”美人,当然指杨妃,诗到此处才正面点出,并用“两相欢”将牡丹和“倾国”合为一提,“带笑看”三字再来一统,使牡丹、杨妃、玄宗三位一体,融合在一起了。由于第二句的“笑”,引出了第三句的“解释春风无限恨”,春风两字即君王之代词,这一句,将牡丹美人动人的姿色写得情趣盎然,君王既带笑,当然无恨,恨都为之消释了。末句点明玄宗杨妃赏花地点——“沉香亭北”。花在阑外,人倚阑干,多么优雅风流。

[阅读全文]...
  • 咏萤火李白古诗译文(咏萤火古诗并翻译原文)

  • 李白
  • 每年七月开始,

    又到了萤火虫繁殖的季节,

    南京紫金山下的灵谷寺里,

    也将迎来一年一度的萤火盛会。

    ▲夜幕降临,沿着灵谷寺绿道慢慢往上走,在长达千米的静谧小道中,数以万计的萤火虫飞出草丛。图源/网络

    ▲那些从历史长河中留下的古迹,在微光点点的灵动萤光下,也变得如仙境般,如梦似幻。图源/网络

    ▲萤火虫是一种小型甲虫,广东话称其为“打火虫”。因其尾部发荧光,又名夜光、景天等。图源/网络

    ▲目前全世界已知的萤火虫约2000种,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图源/网络

    ▲在我国发现的萤火虫大约有100种,各地皆有分布,尤以南部和东南沿海各省居多。图源/网络

    ▲《诗经》这样描述萤火虫:“……町畽鹿场,熠耀宵行。不可畏也,伊可怀也”。图源/网络

    ▲李白的《咏萤火》:“雨打灯难灭,风吹色更明。若非天上去,定作月边星”为人称道。图源/网络

    ▲灵谷寺,天监十三年(514年)始建于今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东南坡下,初名开善寺。图源/网络

    ▲灵谷寺内有放生池、金刚殿、天王殿、无量殿、五方殿、毗卢殿、观音阁等殿堂,寺后有宝公塔。图源/网络

    ▲南京的夏日,紫金山下潮湿温润的谷地,给萤火虫的生长繁殖提供了恰当的生存环境。图源/网络

    ▲蜉蝣成虫只有一个夜晚的生命,如昙花一现。与之相比,萤火虫也只是寿命略长一点的昙花而已。图源/网络

    ▲从卵—蛹—成虫,陆生萤火虫需要1年的时间。而大多数种类的萤火虫,成虫只有3-7天的寿命。图源/网络

    ▲每年夏天维持一个多月的萤火虫美景,是由成千上万短暂的小生命筑成的。图源/网络

    ▲灵谷寺的“萤火虫路”被广泛报道后,每天都有大量游客前往参观。有人拿瓶子大量捕捉萤火虫。图源/网络

    ▲当光污染产生时,萤火虫便无法发现异性,无法进行闪光交流,很快就会死亡。图源/网络

    ▲前往灵谷寺观看萤火虫盛会时,一定要尽量把手中的光源关掉,与这群自然界的生灵不期而遇。图源/网络

    主播:敏勒

    主播简介:敏勒,本名胡建敏。朗诵艺术专业高级教师,硕士学位,全国语言艺术教师。津沽记忆博物馆副馆长,津沽记忆艺术团团长。

[阅读全文]...
  • 李白《寄淮南友人》诗原文及赏析

  • 友人,李白,学生
  • 李白《寄淮南友人》诗原文及赏析

      《寄淮南友人》作者李白,为作者八公山中寻仙不遇,但在淮南盘游所作。透出了自淮南返回梁宋故国、重新开始书剑飘零的生涯的抑郁心情。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李白《寄淮南友人》诗原文及赏析的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寄淮南友人》

      唐 李白

      红颜悲旧国,青岁歇芳洲。不待金门诏,空持宝剑游。

      海云迷驿道,江月隐乡楼。复作淮南客,因逢桂树留。

      字词注释

      ①红颜:年轻人红润的脸色。杜甫诗:“红颜白面花映肉。”

      ②春岁:指天宝七年春,与白毫子游历八公山。

      ③金门诏:金门,汉宫门。这里指代朝廷。金门诏,即皇帝诏书。

      全诗翻译

      都市里的那个红颜知己为我而悲伤,我正青春年少,游谒四海,栖息在芳洲。

      等不到金门的诏书,空持宝剑海内周游。

      海上的乌云迷失了驿道,江上明月也落下故乡的高楼。

      如今又来淮南作客,因为遇到幽静高洁的桂树而淹留。

      作品赏析

      这首五言律《寄淮南友人》可视为《白毫子歌》的姊妹篇。李白在八公山中寻仙不遇,但在淮南盘游的日子,却给他留下美好的记忆。他对友人说,他有幸做了一回淮南客人,并饱览了八公山胜景仙迹,对满山桂花飘香尤为叹赏,因以盘桓日久而忘归。

      在这首诗中,李白透出了自淮南返回梁宋故国、重新开始书剑飘零的生涯的抑郁心情。首句“红颜怨归国,春岁歇芳洲”,是个倒装句,说他春天去淮畔芳洲游憩归来后,自己才感到一种失落与隐怨。何以如此?“不得金门诏,空持宝剑游”。从这里我们可以窥见诗人虽向往自由自在的山川游历,却并未断绝仕途之念的矛盾心态:他热烈地追求自由与超脱,同时又希望重新得到大唐天子的重用。他仿佛对友人说,我又开始云游天下了,“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海云迷驿道,江月隐乡楼”即为这次游踪的记录与传照,运用了对偶修辞手法,整齐美观,音律和谐。诗的末尾又回到春天作客淮上的乐事上来,一个“忽”字,很传神地反映了诗人行踪飘零的羁旅生涯。一个因字,表现诗人本放浪不羁,却因八公山中生机勃发的`满眼桂树而难以自已的浪漫情怀。

      【韵译】:

      都市里的那个红颜知己为我而悲伤,我正青春年少,游谒四海,栖息在芳洲。

      等不到金门的诏书,空持宝剑海内周游。

      海上的乌云迷失了驿道,江上明月也落下故乡的高楼。

      如今又来淮南作客,因为遇到幽静高洁的桂树而淹留。

      东汉第三位皇帝:东汉章帝刘炟的事迹,肃宗孝章皇帝刘炟(57年-88年),汉明帝刘庄第五子,母贾贵人。公元75-88年在位,历十三年。年号:建初、元和、章和。庙号肃宗,死后谥号孝章皇帝,享年仅31岁。

      在位年号建初(9)76—84,元和(4)84—87,章和(2)87—88

      人物简介

      东汉章帝刘炟(公元58年-公元88年4月9日),汉明帝第五子。明帝永*三年(60年),立为皇太子。公元75年登基,公元75年9月5日-88年4月9日在位,凡十四年。在位期间,行宽厚之政,除去以往一人犯谋逆等大罪则亲属皆受牵连的禁令。命罪人减刑迁到边境地区。禁用酷刑,以尚书陈宠之议,除刑罚残酷的条文50余条。禁盐、铁私煮、私铸。注重选拔官吏,以得廉能之吏为政治清明的保证。打击豪强地主兼并土地,采取优惠政策募民垦荒,鼓励人口增殖,减轻徭役赋税。提倡儒术,建初八年(83年),选高才生受学《左氏春秋》、《谷梁春秋》、《古文尚书》、《毛诗》。因经学家多分歧,集中诸卿、博士等于白虎观讲议五经同异,并命班固将讨论结果整理成书,名为《白虎通德论》(又称《白虎通议》、《白虎通》),这部书系统地吸收了阴阳五行和谶纬之学,形成今文经学派的主要论点,是董仲舒以来儒家神秘主义哲学的进一步发展。改革历法,始用李梵等所作的《四分历》。

      章帝即位后,励精图治,注重农桑,兴修水利,减轻徭役,衣食朴素,实行“与民休息”,并且“好儒术”,使得东汉经济、文化在此时得到很大的发展。这时思想也比较活跃,如王充等。此时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章帝还两度派班超出使西域,使得西域地区重新称藩于汉。因为明、章两代大体承继了光武之施政方针,励精图治,使文治、武功都有很大的成就,故史称“明章之治”。但由于过分抬高儒教,致使一些官员求虚丢实,开始腐败。而且章帝过于放纵外戚,导致汉和帝时期外戚专权,种下了日后外戚专权和宦官*的远因。

      章帝还是一位书法家,他的草书非常有名,被称为“章草”。章和二年正月(88年),章帝崩,谥曰“孝章皇帝”,庙号“肃宗”,葬于汉敬陵(今河南洛阳东南)。

      大事年表

      公元58年,刘炟出生,被明帝马皇后收养,并以马氏为外家。

      公元60年,被立为皇太子。

      公元75年,刘炟即位,是为汉章帝。

      公元78年,马太后去世,东汉光武帝和明帝时期所订立的“外戚不得封侯当政”的规定,终于开始动摇。外戚窦氏集团开始进入政治权力中枢。

      公元79年,《白虎通》在汉章帝的主持下,由班固整理成书。

      公元85年,西域乌孙国派人来访,与东汉*交好,征战连年的中原与西域,又看见了和*的希望。

      公元88年,汉章帝刘炟病逝。

[阅读全文]...
  • 李白《将进酒》原文

  • 李白
  • 李白《将进酒》原文

      语文课本中有很多经典的文学作品,在学*课文的过程中必须认真进行阅读,这样才能提高阅读水*,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李白《将进酒》原文,欢迎阅读参考!

      诗句“将进酒”的简介;

      作者:李白

      时代:唐朝,唐朝中期唐玄宗时期

      出处:全唐诗

      注音:qiāng jìn jiǔ

      李白的诗句“将进酒”原文: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李白的”将进酒“简析: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原题是“劝酒歌”。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萧士赟)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发抒。诗篇发端就是两组排比长句,如挟天风海雨向读者迎面扑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颍阳去黄河不远,登高纵目,故借以起兴。黄河源远流长,落差极大,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

      《将进酒》篇幅不算长,却五音繁会,气象不凡。它笔酣墨饱,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诗篇具有震动古今的气势与力量,这诚然与夸张手法不无关系,比如诗中屡用巨额数目字(“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万古愁”等等)表现豪迈诗情,同时,又不给人空洞浮夸感,其根源就在于它那充实深厚的内在感情,那潜在酒话底下如波涛汹涌的郁怒情绪。

      将进酒原文及翻译赏析,将进酒翻译

      你有没有看到那奔腾汹涌的黄河水它滚滚向东流去,一直的奔向东海,并且永远不会回还。在镜子里看到自己的头发慢慢的由黑色变成白色,心中不免产生了徐徐的悲伤。早上的时候还一片青丝,到了傍晚的时候却变得如雪一般。正是因为如此当我们在得意的时候就应该尽情的享受生活,千万不要让喝酒的杯子空对着皎洁的明月。老天既然让我这样一个有才的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我想我就一定会有用武之地,所谓的金银钱财即使花完了,也一定会重新得到。烹羊宰牛姑且尽情享乐,今日相逢,我们真要干杯三百。岑夫子、丹丘生,请快喝不要停,我为你唱一首歌,请你们侧耳为我细细听。那些豪门贵族的富贵生活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但愿永远沉醉不愿清醒。自古以来那些圣贤无不感到孤独寂寞,唯有寄情美酒的人才能留下美名。陈王曹植过去曾在*乐观大摆酒宴,即使一斗酒价值十千也在所不惜,恣意畅饮。主人啊,你为什么说钱已经不多,快快去买酒来让我们一起喝个够。牵来名贵的五花马,取出价钱昂贵的千金裘,统统用来换美酒,让我们共同来消融这无穷无尽的万古长愁!

[阅读全文]...
  • 李白的黄鹤楼古诗诗意(黄鹤楼原文赏析及解释)

  • 李白,诗意,解释
  •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说起关于黄鹤楼的古诗词,很多人第一时间就会想到崔颢的这首千古名篇《黄鹤楼》。《沧浪诗话》曾经评价曰: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据说连李白读过此诗都自叹不如,无奈留下一句“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后悻悻而去,自此从不题诗黄鹤楼。

    回思我们读过的李白诗作,确实全无黄鹤楼之作,唯有一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带了黄鹤楼之名,也不过是借了地点的送别诗,而非专为登楼所赋;还有一首《鹦鹉洲》专赋长江鹦鹉洲而避开黄鹤楼。两首诗严格而言都算不得黄鹤楼诗。除此之外,难道李白真的没为黄鹤楼写过诗吗?

    狗子为求证此问,特意翻阅资料,在《全唐诗》中找到了李白唯一一首黄鹤楼诗——《醉后答丁十八以诗讥余捶碎黄鹤楼》。这首诗读来逸兴遄飞,豪情狂放,酣畅无比,但却如此冷门,着实令人费解。且欣赏李白的这首黄鹤楼之作:

    唐·李白

    黄鹤高楼已捶碎,黄鹤仙人无所依。

    黄鹤上天诉玉帝,却放黄鹤江南归。

    神明太守再雕饰,新图粉壁还芳菲。

    一州笑我为狂客,少年往往来相讥。

    君*帘下谁家子,云是辽东丁令威。

    作诗调我惊逸兴,白云绕笔窗前飞。

    待取明朝酒醒罢,与君烂漫寻春晖。

    据野史笔记所传,李白初次登临黄鹤楼时豪情万丈,正欲作诗以赋,恰好看到壁上崔颢所题的《黄鹤楼》。李白诗情顿收,为之折服,随口叹吟四句打油诗:

    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本有一腔“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的豪情诗意,但却被“崔颢题诗”生生止住,以至于“眼前有景道不得”!更是叹服崔颢之诗既在其前又在其上。而这首《醉后答丁十八以诗讥余捶碎黄鹤楼》便应是此事之后所作,从这首诗题目可知是一位“丁十八”的人作诗讥笑李白,李白醉后答诗。

    诗意大约是捶碎黄鹤楼,黄鹤仙人无处可依,跑到玉帝面前告状,玉帝却把黄鹤流放江南。而此地太守在重建黄鹤楼。整州人都笑话李白为口出狂言“一拳捶碎黄鹤楼”的狂客,连丁十八也作诗讥讽,班门弄斧,扰人酒兴。并自称笔下生花,妙笔绕云自飞,待明日酒醒,佳诗自成,再与好友去游览胜地,领略春晖!

    整首诗想象奇特浪漫,风格奔放狂荡,酣畅淋漓,读之令人大呼痛快!虽不如崔颢《黄鹤楼》境界格调之高,但这般狂态却也令人读来痛快无比!但后世文人却质疑这首诗并非李白所作,而是唐末无名文人伪作!

    最早提出质疑的是明代以渊博著称的大才子杨慎,杨慎首先否定了“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为李白所作之说,并认为这几句打油诗是几个禅僧在黄鹤楼戏作的联句偈语。既然“捶碎黄鹤楼”是伪作,那么这首《醉后答丁十八以诗讥余捶碎黄鹤楼》更是无根之萍的伪作附和了。

    这种说法得到了很多诗家学者的认同,但也有人认为杨慎所说为妄论!据诗家考证,李白诗集中虽无“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之句,但有一首《江夏赠韦南陵冰》有句曰:“我且为君槌碎黄鹤楼,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可见“捶碎黄鹤楼”还是有根有据的。

    至于这首《醉后答丁十八以诗讥余捶碎黄鹤楼》不见于李白诗集,仅记载于宋代以后的文人笔记之中。是否确为李白所作,至今都众说纷纭,成为一个千古谜团!

[阅读全文]...
  • 《天末怀李白》原文及译文

  • 李白
  • 《天末怀李白》原文及译文

      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指古代中国人创作的诗歌作品。广义的古诗包括诗、词、散曲,狭义的古诗仅指诗,包括古体诗和*体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天末怀李白》原文及译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天末怀李白》原文:

      杜甫〔唐代〕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天末怀李白》译文:

      从天边吹来阵阵凉风,你现在的心境怎么样呢?

      不知道我的书信你何时才能收到?只恐江湖险恶,秋水多风浪。

      创作诗文最忌讳坦荡的命途,奸佞小人最希望好人犯错误。

      你与沉冤的屈子同命运,应投诗于汨罗江诉说冤屈与不*。

      《天末怀李白》赏析:

      此诗以凉风起兴,对景相思,设想李白于深秋时节在流放途中,从长江经过洞庭湖一带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李白深切的牵挂、怀念和同情,并为他的悲惨遭遇愤慨不*。全诗情感真切深挚,风格婉转沉郁,为历代广为传诵的抒情名篇。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以秋风起兴,给全诗笼罩一片悲愁。诗人说:时值凉风乍起,景物萧疏,怅望云天,此意如何?只此两句,已觉人海沧茫,世路凶险,无限悲凉,凭空而起。

      次句不言自己心境,却反问远人:“君子意如何?”看似不经意的寒暄,而于许多话不知应从何说起时,用这不经意语,反表现出最关切的心情。这是返朴归真的高度概括,言浅情深,意象悠远。以杜甫论,自身沦落,本不足虑,而才如远人,罹此凶险,定知其意之难*,远过于自己,含有“与君同命,而君更苦”之意。此无边揣想之辞,更见诗人想念之殷。代人着想,“怀”之深也。挚友遇赦,急盼音讯,故问“鸿雁几时到”;潇湘洞庭,风波险阻,因虑“江湖秋水多”。李慈铭曰:“楚天实多恨之乡,秋水乃怀人之物。”悠悠远隔,望消息而不可得;茫茫江湖,唯寄语以祈珍摄。然而鸿雁不到,江湖多险,觉一种苍茫惆怅之感,袭人心灵。

      对友人深沉的怀念,进而发为对其身世的同情。“文章憎命达”,意谓文才出众者总是命途多舛,语极悲愤,有“怅望千秋一洒泪”之痛:“魑魅喜人过”,隐喻李白长流夜郎,是遭人诬陷。此二句议论中带情韵,用比中含哲理,意味深长,有极为感人的艺术力量,是传诵千古的'名句。高步瀛引邵长蘅评:“一憎一喜,遂令文人无置身地。”这二句诗道出了自古以来才智之士的共同命运,是对无数历史事实的高度总结。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此时李白流寓江湘,杜甫很自然地想到被谗放逐、自沉汨罗的爱国诗人屈原。李白的遭遇和这位千载冤魂,在身世遭遇上有某些相同点,所以诗人飞驰想象,遥想李白会向屈原的冤魂倾诉内心的愤懑。

      这一联虽系想象之词,但因诗人对屈原万分景仰,觉得他自沉殉国,虽死犹存;李白是亟思*定安史叛乱,一清中原,结果获罪远谪,虽遇赦而还,满腔的怨愤,自然会对前贤因秋风而寄意。这样,“应共冤魂语”一句,就很生动真实地表现了李白的内心活动。最后一句“投诗赠汨罗”,用一“赠”字,是想象屈原永存,他和李白千载同冤,斗酒诗百篇的李白,一定作诗相赠以寄情。这一“赠”字之妙,正如黄生所说:“不曰吊而曰赠,说得冤魂活现。”(《读杜诗说》)

      这首因秋风感兴而怀念友人的抒情诗,感情十分强烈,但不是奔腾浩荡、一泻千里地表达出来,感情的潮水千回百转,萦绕心际。

      《天末怀李白》创作背景:

      这首诗当作于公元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秋,和《梦李白二首》是同一时期的作品,当时诗人弃官远游客居秦州(今甘肃天水)。前二首诗中的怀疑总算可以消除了,但怀念与忧虑却丝毫未减,于是杜甫又写下《天末怀李白》表达牵挂之情。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李白的古诗六首原文 - 句子

李白的古诗六首原文 - 语录

李白的古诗六首原文 - 说说

李白的古诗六首原文 - 名言

李白的古诗六首原文 - 诗词

李白的古诗六首原文 - 祝福

李白的古诗六首原文 - 心语

推荐词条

节约理念口号 企业扶贫口号 阳光团队口号 校园达人秀口号 社团百团大战口号 有气势的卖房口号 扫黄大队口号 飞扬团队口号 有力量的口号 关于飞跃的口号 鼓舞员工士气的口号 材料专业口号 20班跑操口号 行动宣言口号 winner应援口号 暑运口号 关于演讲的口号 春风吹战鼓擂口号 跑步霸气口号 计算机系运动会口号 衡水中学励志口号 通信保障口号 口号大全8个字搞笑 文艺委员竞选口号 正义联盟口号 延庆创城口号 厨师团队口号大全 打篮球加油口号 勇者队口号 德云社八队口号 小学生课堂纪律口号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