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惠崇春江晚景古诗的不同写法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惠崇春江晚景古诗的不同写法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惠崇春江晚景古诗的不同写法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惠崇春江晚景古诗的不同写法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惠崇春江晚景古诗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是北宋文学家苏轼题惠崇的《春江晚景》所创作的组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惠崇春江晚景古诗,希望对你有帮助。,希望对你有帮助。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lóu hāo)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译文及注释】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长满了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了,而这恰是河豚从大海回归,将要逆江而上产卵的季节。
1、惠崇:北宋名僧能诗善画,《春江晚景》是他的画作,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苏轼的题画诗也有两首,这首是题鸭戏图的诗。
2、蒌蒿:一种生长在洼地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淡黄色,茎高四、五尺,刚生时柔嫩香脆,可以吃。(字典解释: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淡黄色,可入药)
3、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4、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5、上:指鱼逆江而上。
【赏析】
惠崇是个和尚,宋代画家。这首诗是苏轼题在惠崇所画的《春江晚景》上的。惠崇原画已失,这首诗有的'版本题作《春江晚景》,现已无从考证。
画以鲜明的形象,使人有具体的视觉感受,但它只能表现一个特定的画面,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一首好诗,虽无可视的图像,却能用形象的语言,吸引读者进入一个通过诗人独特构思而形成的美的意境,以弥补某些画面所不能表现的东西。
这首题画诗既保留了画面的形象美,也发挥了诗的长处。诗人用他饶有风味、虚实相间的笔墨,将原画所描绘的春色展现得那样令人神往。在根据画面进行描写的同时,苏轼又有新的构思,从而使得画中的优美形象更富有诗的感情和引人入胜的意境。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此时河豚正是上市的好时节,可以在市场上销售了。
好的题画诗,既要扣合绘画主题,又不能拘于画面内容,既要能再现画境,同时又能跳出画外,别开生面,离开绘画而不失其独立的艺术生命。苏轼这首诗可以说做到了这一点。诗的前三句咏画面景物,最后一句是由画面景物引起的联想。整首诗又如同诗人即景言情,当下所得,意象妙会而自然。说前三句再现画境,其实两者也不全然等同。第二句中“水暖”(温度)、“鸭先知”(知觉)云云,是不能直接画出的。诗能描写如画,诗咏物性物理又过于画。这是因为绘画属于视觉艺术,而诗是语言艺术,有着表现上的绝对自由。最后一句进一步发挥联想,在前三句客观写景的基础上作出画中景物所属时令的判断,从而增添了南方风物之美的丰富感觉,这更是画所不能的。有关河豚的应时风味,梅尧臣《范饶州坐中客语食河豚鱼》一诗写首:“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杨花。河豚当是时,贵不数鱼虾。”欧阳修《六一诗话》说:“河豚常出于春暮,群游水上,食柳絮而肥,南人多与荻芽为羹,云最美。”苏轼的学生张耒在《明道杂志》中也记载长江一带土人食河豚,“但用蒌蒿、荻笋(即芦芽)、菘菜三物”烹煮,认为这三样与河豚最适宜搭配。由此可见,苏轼的联想是有根有据的,也是自然而然的。诗意之妙,也有赖于此。
诗人先从身边写起:初春,大地复苏,竹林已被新叶染成一片嫩绿,更引人注目的是桃树上也已绽开了三两枝早开的桃花,色彩鲜明,向人们报告春的信息。接着,诗人的视线由江边转到江中,那在岸边期待了整整一个冬季的鸭群,早已按捺不住,抢着下水嬉戏了。
然后,诗人由江中写到江岸,更细致地观察描写初春景象:由于得到了春江水的滋润,满地的蒌蒿长出新枝了,芦芽儿吐尖了;这一切无不显示了春天的活力,惹人怜爱。诗人进而联想到,这正是河豚肥美上市的时节,引人更广阔地遐想。全诗洋溢着一股浓厚而清新的生活气息。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是一首题画诗,惠崇的《春江晓景图》没有流传下来,不过我们可以从苏轼的诗中画的大概内容。
宋代: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大雁北飞,就像要回到北方家乡的人那样,但是由于依恋,差一点掉了队。
还没有飞到北方时,就已经知道北方的沙漠多风雪了,还是再在江南渡过半月的春光时节吧。
⑴惠崇(亦为慧崇):福建建阳僧,宋初九僧之一,能诗能画。《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画名,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钱钟书《宋诗选注》中为“晓景”。诸多注本,有用“晓景”、有用“晚景”,此从《东坡全集》及清以前注本用“晚景”。这两诗是作者元丰八年春天在靖江欲南返时江边情景的写照。
⑵蒌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⑶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上:指逆江而上。
⑷归鸿:归雁。破群:离开飞行队伍。
⑸依依:不舍之貌。《楚辞》“恋恋兮依依。”归人:回家的人。刘长卿诗“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⑹朔漠:北方沙漠之地。诗:“一去紫台连朔漠。”
⑺更待:再等;再过。
惠崇,福建建阳人,北宋著名九僧之一,称他有“绝艺”(《纯甫出释惠崇画要予作诗》),著名国画史学家郭若虚说他“工画鹅、雁、鹭鸶,尤工小景,善为寒江远渚。萧洒虚旷之景,人所难到也”(《图画见闻志》卷四)。由此可见,惠崇的画享誉一时,而《春江晚景》(钱钟书《宋诗选注》作“晓景”)应是他擅长的得意之作。惠崇原画已经失传,但从诗人传神的描写中,我们可以想到画面图景。北宋诗人晁补之说:“诗传画外意,贵有画中态。”(《和苏翰林题李甲画雁》)苏轼的这首诗妙在既能写出“画中态”,又能传出“画外意”,使诗情、画意完美地结合起来,难怪清代大才子纪昀在读到此诗时惊叹说:“此是名篇,兴象实为深妙!”(《纪昀评苏文忠公诗集》卷二十六)
诗的首句“竹外桃花三两枝”,静静的江岸上绿竹潇潇,在青翠嫩绿的竹叶外点缀着三两枝桃花。竹外桃花,红绿相映,淡淡一笔,将那花竹交错、红绿掩映的“桃花报春”意境表达得淋漓尽致。桃花报春,春天来临,而桃花才三两枝又说明季节实为早春。
诗的第二句“春江水暖鸭先知”,视觉由远及*,即从江岸到江面。江上春水荡漾,好动的鸭子在江水中嬉戏游玩。“鸭先知”侧面说明春江水还略带寒意,因而别的动物都还没有敏感到春天的来临,这就与首句中的桃花“三两枝”相呼应,表明早春时节。这句诗化用了唐人:孟郊“何物最先知?虚虚草争出”(《春雨后》),杜牧(一作许浑)“蒲根水暖雁初下,梅径香寒蜂未知”(《初春舟次》)。苏轼学古而不泥,前人诗句的造意,加上自己观察的积累,熔炼成这一佳句。“鸭知水暖”这种诉之于感觉和想象的事物,画面是难以传达的,诗人却通过设身处地的体会,在诗中表达出来。缘情体物又移情于物,江中自由嬉戏的鸭子最先感受到春水温度的回升,用触觉印象“暖”补充画中春水潋滟的视觉印象。鸭之所以能“先知春江水暖”是因为它们长年生活在水中,只要江水不结冰,它总要跳下去凫水嬉戏。因此,首先知道春江水温变化的自然就是这些与水有着密切关系的鸭子。这就说明:凡事都要亲历其境,才会有真实的感受。这句诗不仅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入微观察,还凝聚了诗人对生活的哲理思索。鸭下水而知春江暖,可与“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相媲美,具有见微知著、举一反三的道理。
诗的三四两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两句诗仍然紧扣“早春”来进行描写,那满地蒌蒿、短短的芦芽,黄绿相间、艳丽迷人,呈现出一派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河豚欲上”借河豚只在春江水暖时才往上游的特征,进一步突出一个“春”字,本是画面所无,也是画笔难到的,可是诗人却成功地“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给整个画面注入了春天的气息和生命的活力。王士祯在《渔阳诗话》卷中说:“坡诗‘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非但风韵之妙,盖河豚食蒿芦则肥,亦如梅圣俞之‘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杨花’,无一字泛设也。” 有关河豚的应时风味,欧阳修《六一诗话》说:“河豚常出于春暮,群游水上,食柳絮而肥,南人多与荻芽为羹,云最美。”苏轼的学生张耒在《明道杂志》中也记载长江一带土人食河豚,“但用蒌蒿、荻笋即芦芽、菘菜三物”烹煮,认
为这三样与河豚最适宜搭配。由此可见,苏轼的联想是有根有据的,也是自然而然的。诗意之妙,也有赖于此。画面虽未描写河豚的动向,但诗人却从蒌蒿丛生、芦苇吐芽推测而知“河豚欲上”,从而画出海豚在春江水发时沿江上行的形象,用想象得出的虚境补充了实境。苏轼就是通过这样的笔墨,把无声的、静止的画面,转化为有声的、活动的诗境。使读者见到了、听到了、感受到了从画面上所不能得到的东西。在苏轼眼里,这幅画已经不再是画框之内*面的、静止的纸上图景,而是以内在的深邃体会和精微的细腻观察给人以生态感。前者如画,后者逼真,两者混同,不知何者为画境,何者为真景。诗人的艺术联想拓宽了绘画所表现的视觉之外的天地,使诗情、画意得到了完美的结合。《惠崇春江晓景》成功地写出了早春时节的春江景色,苏轼以其细致、敏锐的感受,捕捉住季节转换时的景物特征,抒发对早春的喜悦和礼赞之情。全诗春意浓郁、生机蓬勃,给人以清新,舒畅之感。诗人苏轼提出“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东坡题跋》卷五《书摩诘蓝田烟雨图》),在他的这首题画诗《惠崇春江晓景》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惠崇春江晚景苏轼古诗
惠崇春江晚景你会背诵了吗?和小编一起来看看下文关于惠崇春江晚景苏轼古诗,欢迎借鉴!
一、作品介绍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是北宋文学家苏轼题惠崇的《春江晚景》所创作的组诗。第一首诗题“鸭戏图”,再现了原画中的江南仲春景色,又融入诗人合理的想象,与原画相得益彰。第二首诗题“飞雁图”,对大雁北飞融入人的感情,侧面表现了江南春美。
二、原文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⑴
其一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⑵,正是河豚欲上时⑶。
其二
两两归鸿欲破群⑷,依依还似北归人⑸。
遥知朔漠多风雪⑹,更待江南半月春⑺
三、注释
⑴惠崇(亦为慧崇):福建建阳僧,宋初九僧之一,能诗能画。《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画名,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钱钟书《宋诗选注》中为“晓景”。诸多注本,有用“晓景”、有用“晚景”,此从《东坡全集》及清以前注本用“晚景”。这两诗是作者元丰八年春天在靖江欲南返时江边情景的写照。
⑵蒌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诗经》“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⑶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上:指逆江而上。
⑷归鸿:归雁。破群:离开飞行队伍。
⑸依依:不舍之貌。《楚辞》“恋恋兮依依。”归人:回家的人。刘长卿诗“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⑹朔漠:北方沙漠之地。杜甫诗:“一去紫台连朔漠。”
⑺更待:再等;再过。
四、白话译文
其一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其二
大雁北飞,就像要回到北方家乡的人那样,但是由于依恋,差一点掉了队。还没有飞到北方时,就已经知道北方的沙漠多风雪了,还是再在江南渡过半月的春光时节吧。
五、创作背景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是苏轼于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在汴京(今河南开封)为惠崇所绘的《春江晚景》两幅所写的题画诗。一说此诗作于江阴。
六、赏析
其一
诗的首句“竹外桃花三两枝”,隔着疏落的翠竹望去,几枝桃花摇曳身姿。桃竹相衬,红绿掩映,春意格外惹人喜爱。这虽然只是简单一句,却透出很多信息。首先,它显示出竹林的稀疏,要是细密,就无法见到桃花了。其次,它表明季节,点出了一个“早”字。春寒刚过,还不是桃花怒放之时,但春天的无限生机和潜力,已经透露出来。
诗的第二句“春江水暖鸭先知”,视觉由远及*,即从江岸到江面。江上春水荡漾,好动的`鸭子在江水中嬉戏游玩。“鸭先知”侧面说明春江水还略带寒意,因而别的动物都还没有敏感到春天的来临,这就与首句中的桃花“三两枝”相呼应,表明早春时节。这句诗化用了唐人诗句:孟郊“何物最先知?虚虚草争出”(《春雨后》),杜牧(一作许浑)“蒲根水暖雁初下,梅径香寒蜂未知”(《初春舟次》)。苏轼学古而不泥,前人诗句的造意,加上自己观察的积累,熔炼成这一佳句。“鸭知水暖”这种诉之于感觉和想象的事物,画面是难以传达的,诗人却通过设身处地的体会,在诗中表达出来。缘情体物又移情于物,江中自由嬉戏的鸭子最先感受到春水温度的回升,用触觉印象“暖”补充画中春水潋滟的视觉印象。鸭之所以能“先知春江水暖”是因为它们长年生活在水中,只要江水不结冰,它总要跳下去凫水嬉戏。因此,首先知道春江水温变化的自然就是这些与水有着密切关系的鸭子。这就说明:凡事都要亲历其境,才会有真实的感受。这句诗不仅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入微观察,还凝聚了诗人对生活的哲理思索。鸭下水而知春江暖,可与“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相媲美,具有见微知著、举一反三的道理。
诗的三四两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两句诗仍然紧扣“早春”来进行描写,那满地蒌蒿、短短的芦芽,黄绿相间、艳丽迷人,呈现出一派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河豚欲上”借河豚只在春江水暖时才往上游的特征,进一步突出一个“春”字,本是画面所无,也是画笔难到的,可是诗人却成功地“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给整个画面注入了春天的气息和生命的活力。苏轼的学生张耒在《明道杂志》中也记载长江一带土人食河豚,“但用蒌蒿、荻笋即芦芽、菘菜三物”烹煮,认为这三样与河豚最适宜搭配。由此可见,苏轼的联想是有根有据的,也是自然而然的。诗意之妙,也有赖于此。画面虽未描写河豚的动向,但诗人却从蒌蒿丛生、芦苇吐芽推测而知“河豚欲上”,从而画出海豚在春江水发时沿江上行的形象,用想象得出的虚境补充了实境。苏轼就是通过这样的笔墨,把无声的、静止的画面,转化为有声的、活动的诗境。在苏轼眼里,这幅画已经不再是画框之内*面的、静止的纸上图景,而是以内在的深邃体会和精微的细腻观察给人以生态感。前者如画,后者逼真,两者混同,不知何者为画境,何者为真景。诗人的艺术联想拓宽了绘画所表现的视觉之外的天地,使诗情、画意得到了完美的结合。
这一首诗成功地写出了早春时节的春江景色,苏轼以其细致、敏锐的感受,捕捉住季节转换时的景物特征,抒发对早春的喜悦和礼赞之情。全诗春意浓郁、生机蓬勃,给人以清新,舒畅之感。诗人苏轼提出“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东坡题跋》卷五《书摩诘蓝田烟雨图》),在他的这首题画诗《惠崇春江晚景》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其二
许多选本只看中第一首,因而第二首已鲜为人知,实际上,第二首也写得很好。第一句大体写惠崇所绘的“飞雁图”,大雁北飞,有几只雁依依不舍,差点掉了队。并且在下一句,把这几只雁比作了“北归人”,是非常形象的,这就画活了景象。
诗到了第三、四句,就更进一步给大雁以人的情感。最后两句诗表现出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大雁恋恋不舍是因为南方比北方温暖,所以诗人就写下了大雁认为北方很冷,而且远远地就知道了沙漠风多雪多;这还不止,最后一句诗人进一步写大雁希望在江南多呆几日。这种拟人手法的运用,使惠崇的绘画由“定格”转变成了“录像”,使大雁北飞的情景充满着人的情感,是颇有新意的。
七、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的散文家。他是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的进士,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礼部尚书。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刺新法下御史狱,遭贬。卒后追谥文忠。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与黄庭坚并称“苏黄”,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传世。更多古诗词赏析内容请关注“”
惠崇春江晚景苏轼古诗
惠崇春江晚景你会背诵了吗?和小编一起来看看下文关于惠崇春江晚景苏轼古诗 ,欢迎借鉴!
【作品介绍】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是北宋文学家苏轼题惠崇的《春江晚景》所创作的组诗。第一首诗题“鸭戏图”,再现了原画中的江南仲春景色,又融入诗人合理的想象,与原画相得益彰。第二首诗题“飞雁图”,对大雁北飞融入人的感情,侧面表现了江南春美。
【原文】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⑴
其一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⑵,正是河豚欲上时⑶。
其二
两两归鸿欲破群⑷,依依还似北归人⑸。
遥知朔漠多风雪⑹,更待江南半月春⑺。
【注释】
⑴惠崇(亦为慧崇):福建建阳僧,宋初九僧之一,能诗能画。《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画名,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钱钟书《宋诗选注》中为“晓景”。诸多注本,有用“晓景”、有用“晚景”,此从《东坡全集》及清以前注本用“晚景”。这两诗是作者元丰八年春天在靖江欲南返时江边情景的写照。
⑵蒌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诗经》“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⑶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上:指逆江而上。
⑷归鸿:归雁。破群:离开飞行队伍。
⑸依依:不舍之貌。《楚辞》“恋恋兮依依。”归人:回家的人。刘长卿诗“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⑹朔漠:北方沙漠之地。杜甫诗:“一去紫台连朔漠。”
⑺更待:再等;再过。
【白话译文】
其一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其二
大雁北飞,就像要回到北方家乡的人那样,但是由于依恋,差一点掉了队。还没有飞到北方时,就已经知道北方的沙漠多风雪了,还是再在江南渡过半月的春光时节吧。
【创作背景】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是苏轼于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在汴京(今河南开封)为惠崇所绘的《春江晚景》两幅所写的题画诗。一说此诗作于江阴。
【赏析】
其一
诗的首句“竹外桃花三两枝”,隔着疏落的翠竹望去,几枝桃花摇曳身姿。桃竹相衬,红绿掩映,春意格外惹人喜爱。这虽然只是简单一句,却透出很多信息。首先,它显示出竹林的稀疏,要是细密,就无法见到桃花了。其次,它表明季节,点出了一个“早”字。春寒刚过,还不是桃花怒放之时,但春天的无限生机和潜力,已经透露出来。
诗的第二句“春江水暖鸭先知”,视觉由远及*,即从江岸到江面。江上春水荡漾,好动的鸭子在江水中嬉戏游玩。“鸭先知”侧面说明春江水还略带寒意,因而别的动物都还没有敏感到春天的来临,这就与首句中的桃花“三两枝”相呼应,表明早春时节。这句诗化用了唐人诗句:孟郊“何物最先知?虚虚草争出”(《春雨后》),杜牧(一作许浑)“蒲根水暖雁初下,梅径香寒蜂未知”(《初春舟次》)。苏轼学古而不泥,前人诗句的造意,加上自己观察的积累,熔炼成这一佳句。“鸭知水暖”这种诉之于感觉和想象的事物,画面是难以传达的,诗人却通过设身处地的体会,在诗中表达出来。缘情体物又移情于物,江中自由嬉戏的鸭子最先感受到春水温度的回升,用触觉印象“暖”补充画中春水潋滟的视觉印象。鸭之所以能“先知春江水暖”是因为它们长年生活在水中,只要江水不结冰,它总要跳下去凫水嬉戏。因此,首先知道春江水温变化的自然就是这些与水有着密切关系的鸭子。这就说明:凡事都要亲历其境,才会有真实的感受。这句诗不仅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入微观察,还凝聚了诗人对生活的哲理思索。鸭下水而知春江暖,可与“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相媲美,具有见微知著、举一反三的道理。
诗的三四两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两句诗仍然紧扣“早春”来进行描写,那满地蒌蒿、短短的芦芽,黄绿相间、艳丽迷人,呈现出一派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河豚欲上”借河豚只在春江水暖时才往上游的特征,进一步突出一个“春”字,本是画面所无,也是画笔难到的,可是诗人却成功地“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给整个画面注入了春天的气息和生命的活力。苏轼的学生张耒在《明道杂志》中也记载长江一带土人食河豚,“但用蒌蒿、荻笋即芦芽、菘菜三物”烹煮,认为这三样与河豚最适宜搭配。由此可见,苏轼的联想是有根有据的,也是自然而然的。诗意之妙,也有赖于此。画面虽未描写河豚的动向,但诗人却从蒌蒿丛生、芦苇吐芽推测而知“河豚欲上”,从而画出海豚在春江水发时沿江上行的形象,用想象得出的虚境补充了实境。苏轼就是通过这样的笔墨,把无声的、静止的画面,转化为有声的、活动的诗境。在苏轼眼里,这幅画已经不再是画框之内*面的、静止的纸上图景,而是以内在的深邃体会和精微的细腻观察给人以生态感。前者如画,后者逼真,两者混同,不知何者为画境,何者为真景。诗人的艺术联想拓宽了绘画所表现的视觉之外的天地,使诗情、画意得到了完美的'结合。
这一首诗成功地写出了早春时节的春江景色,苏轼以其细致、敏锐的感受,捕捉住季节转换时的景物特征,抒发对早春的喜悦和礼赞之情。全诗春意浓郁、生机蓬勃,给人以清新,舒畅之感。诗人苏轼提出“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东坡题跋》卷五《书摩诘蓝田烟雨图》),在他的这首题画诗《惠崇春江晚景》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其二
许多选本只看中第一首,因而第二首已鲜为人知,实际上,第二首也写得很好。第一句大体写惠崇所绘的“飞雁图”,大雁北飞,有几只雁依依不舍,差点掉了队。并且在下一句,把这几只雁比作了“北归人”,是非常形象的,这就画活了景象。
诗到了第三、四句,就更进一步给大雁以人的情感。“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诗人的想象力是丰富的。大雁恋恋不舍是因为南方比北方温暖,所以诗人就写下了大雁认为北方很冷,而且远远地就知道了沙漠风多雪多;这还不止,最后一句诗人进一步写大雁希望在江南多呆几日。这种拟人手法的运用,使惠崇的绘画由“定格”转变成了“录像”,使大雁北飞的情景充满着人的情感,是颇有新意的。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的散文家。他是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的进士,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礼部尚书。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刺新法下御史狱,遭贬。卒后追谥文忠。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与黄庭坚并称“苏黄”,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传世。
历代评价
《纪昀评苏文忠公诗集》卷二十六:“此是名篇,兴象实为深妙!”
《渔阳诗话》:“坡诗‘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非但风韵之妙,盖河豚食蒿芦则肥,亦如梅圣俞之‘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杨花’,无一字泛设也。”
《西河诗话》:“与汪蛟门舍人论宋诗。舍人举东坡诗‘春江水暖鸭先知’、‘正是河豚欲上时’,不远胜唐人乎?予曰:此正效唐人而未能者。‘花问觅路鸟先知’,唐人句也。觅路在人,先知在鸟,以鸟*花间故也,此‘先’,先人也。若鸭,则‘先’谁乎?水中之物,皆知冷暖,必先及鸭,妄矣。”
注:以上均为对第一首的评价。
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的意思古诗词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这些可都是烹调河豚的好佐料,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的意思古诗词,希望大家喜欢。
《惠崇春江晚景》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诗的首句“竹外桃花三两枝”,隔着疏落的翠竹望去,几枝桃花摇曳身姿。桃竹相衬,红绿掩映,春意格外惹人喜爱。它显示出竹林的稀疏,要是细密,就无法见到桃花了。它表明季节,点出了一个“早”字。春寒刚过,还不是桃花怒放之时,但春天的无限生机和潜力,已经透露出来。
诗的第二句“春江水暖鸭先知”,视觉由远及*,即从江岸到江面。江上春水荡漾,好动的鸭子在江水中嬉戏游玩。“鸭先知”侧面说明春江水还略带寒意,因而别的动物都还没有敏感到春天的来临,这就与首句中的桃花“三两枝”相呼应,表明早春时节。
诗的'三四两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两句诗仍然紧扣“早春”来进行描写,那满地蒌蒿、短短的芦芽,黄绿相间、艳丽迷人,呈现出一派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
赏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题画诗。作者因为懂画、会画,所以他能紧紧抓住惠崇这幅《春江晚景》的画题画意,仅用桃花初放、江暖鸭嬉、芦芽短嫩等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了早春江景的优美画境。尤其令人叫绝的是“春江水暖鸭先知”这一句,他把画家没法画出来的水温冷暖,描绘得如此富有情趣、美妙传神!此外,他的高妙还表现在幽默的想象上,他能看到画外,以画上并没有的“河豚欲上”,来点染初春的气息,深化画中的意境。如果说惠崇的画是“画中有诗”的话,那么这首诗便是“诗中有画”了。难怪它能作为一首人人喜爱的名诗而传诵至今!
这首诗写的是苏轼在花开时节与友人赏花时的所见。首句写白天的海棠,“泛崇光”指海棠的高洁美丽。第二句写夜间的海棠,作者创造了一个散发着香味、空空蒙蒙的、带着几分迷幻的境界。略显幽寂,与海棠自甘寂寞的性格相合。后两句用典故,深夜作者恐怕花睡去,不仅是把花比作人,也是把人比作花,为花着想,十分感人,表明了作者是一个性情中人。作者要烧红烛陪伴、呵护海棠,另一方面创造了一种气氛,让海棠振作精神,不致睡去。后两句极赋浪漫色彩。宋释惠洪《冷斋夜话》认为此诗“造语之工”“尽古今之变”。
惠崇春江晚景古诗苏轼的意思
惠崇春江晚景是北宋文学家苏轼题惠崇的《春江晚景》所创作的组诗。下面就随小编一起去阅读惠崇春江晚景古诗苏轼的意思,相信能带给大家启发。
惠崇春江晚景古诗苏轼的原文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惠崇春江晚景古诗苏轼的意思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长满了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了,而这恰是河豚从大海回归,将要逆江而上产卵的季节。
惠崇春江晚景的赏析:
惠崇,福建建阳人,北宋著名九僧之一,王安石称他有“绝艺”(《纯甫出释惠崇画要予作诗》),著名国画史学家郭若虚说他“工画鹅、雁、鹭鸶,尤工小景,善为寒江远渚。萧洒虚旷之景,人所难到也”(《图画见闻志》卷四)。由此可见,惠崇的画享誉一时,而《春江晚景》(钱钟书《宋诗选注》作“晓景”)应是他擅长的得意之作。惠崇原画已经失传,但从诗人传神的描写中,我们可以想到画面图景。北宋诗人晁补之说:“诗传画外意,贵有画中态。”(《和苏翰林题李甲画雁》)苏轼的这首诗妙在既能写出“画中态”,又能传出“画外意”,使诗情、画意完美地结合起来,难怪清代大才子纪昀在读到此诗时惊叹说:“此是名篇,兴象实为深妙!”(《纪昀评苏文忠公诗集》卷二十六)
诗的首句“竹外桃花三两枝”,静静的江岸上绿竹潇潇,在青翠嫩绿的竹叶外点缀着三两枝桃花。竹外桃花,红绿相映,淡淡一笔,将那花竹交错、红绿掩映的“桃花报春”意境表达得淋漓尽致。桃花报春,春天来临,而桃花才三两枝又说明季节实为早春。
诗的第二句“春江水暖鸭先知”,视觉由远及*,即从江岸到江面。江上春水荡漾,好动的鸭子在江水中嬉戏游玩。“鸭先知”侧面说明春江水还略带寒意,因而别的动物都还没有敏感到春天的来临,这就与首句中的桃花“三两枝”相呼应,表明早春时节。这句诗化用了唐人诗句:孟郊“何物最先知?虚虚草争出”(《春雨后》),杜牧(一作许浑)“蒲根水暖雁初下,梅径香寒蜂未知”(《初春舟次》)。苏轼学古而不泥,前人诗句的造意,加上自己观察的积累,熔炼成这一佳句。“鸭知水暖”这种诉之于感觉和想象的事物,画面是难以传达的,诗人却通过设身处地的体会,在诗中表达出来。缘情体物又移情于物,江中自由嬉戏的鸭子最先感受到春水温度的回升,用触觉印象“暖”补充画中春水潋滟的视觉印象。鸭之所以能“先知春江水暖”是因为它们长年生活在水中,只要江水不结冰,它总要跳下去凫水嬉戏。因此,首先知道春江水温变化的自然就是这些与水有着密切关系的鸭子。这就说明:凡事都要亲历其境,才会有真实的感受。这句诗不仅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入微观察,还凝聚了诗人对生活的哲理思索。鸭下水而知春江暖,可与“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相媲美,具有见微知著、举一反三的道理。
诗的三四两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两句诗仍然紧扣“早春”来进行描写,那满地蒌蒿、短短的芦芽,黄绿相间、艳丽迷人,呈现出一派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河豚欲上”借河豚只在春江水暖时才往上游的特征,进一步突出一个“春”字,本是画面所无,也是画笔难到的,可是诗人却成功地“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给整个画面注入了春天的气息和生命的活力。王士祯在《渔阳诗话》卷中说:“坡诗‘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非但风韵之妙,盖河豚食蒿芦则肥,亦如梅圣俞之‘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杨花’,无一字泛设也。” 有关河豚的应时风味,欧阳修《六一诗话》说:“河豚常出于春暮,群游水上,食柳絮而肥,南人多与荻芽为羹,云最美。”苏轼的学生张耒在《明道杂志》中也记载长江一带土人食河豚,“但用蒌蒿、荻笋即芦芽、菘菜三物”烹煮,认为这三样与河豚最适宜搭配。由此可见,苏轼的联想是有根有据的,也是自然而然的。诗意之妙,也有赖于此。画面虽未描写河豚的动向,但诗人却从蒌蒿丛生、芦苇吐芽推测而知“河豚欲上”,从而画出海豚在春江水发时沿江上行的形象,用想象得出的虚境补充了实境。苏轼就是通过这样的笔墨,把无声的、静止的画面,转化为有声的、活动的.诗境。使读者见到了、听到了、感受到了从画面上所不能得到的东西。在苏轼眼里,这幅画已经不再是画框之内*面的、静止的纸上图景,而是以内在的深邃体会和精微的细腻观察给人以生态感。前者如画,后者逼真,两者混同,不知何者为画境,何者为真景。诗人的艺术联想拓宽了绘画所表现的视觉之外的天地,使诗情、画意得到了完美的结合。《惠崇春江晓景》成功地写出了早春时节的春江景色,苏轼以其细致、敏锐的感受,捕捉住季节转换时的景物特征,抒发对早春的喜悦和礼赞之情。全诗春意浓郁、生机蓬勃,给人以清新,舒畅之感。诗人苏轼提出“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东坡题跋》卷五《书摩诘蓝田烟雨图》),在他的这首题画诗《惠崇春江晓景》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惠崇春江晚景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苏轼和惠崇,了解题画诗。
2、通过师生合作交流理解诗意。
3、通过学生质疑探究,师生共同解决课堂难点,感受春天的美好。
重点
通过师生间的合作交流理解诗意。
难点
通过学生质疑探究,师生共同解决课堂中自然生成的问题,感受春天的美好。
学法
质疑探究、合作交流
教具
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过程
设计意图
一、猜谜激趣导入:
三四月的春光,无限美好。杨柳依依,桃花朵朵,微风**,最美人间四月天!让我们猜一个谜语来开启我们今天的课程。
(出示大屏幕)猜猜他是谁?
在我国灿若星河的诗歌殿堂里,有这么一位大诗人, 他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词开创豪放派的风格,他的诗充满了深刻的人生思考,他的散文气势恢宏,变化自如,还有他的书法,他的绘画,无一不达到文学和艺术的巅峰。不仅如此,他对医药、烹饪、水利等技艺也有所贡献。在后代文人的心目中,他是一位天才的文学巨匠,他以和蔼可亲、幽默机智的形象留存在后代普通人民心目中。他在各地的游踪,他在生活中的各种发明都是后人喜爱的话题。在宋代作家中,就受到后人广泛喜爱的程度而言,他是无与伦比的。
那么,他是谁?
(教师介绍苏轼文学常识,回忆学过的苏轼的诗)
二、你言我语说诗题
大屏幕展示诗的题目《惠崇春江晚景》,学生质疑。
预设问题:
1、惠崇是谁?
2、惠崇和苏轼是什么关系?
三、合作探究,研读全诗
1、这首诗都描写了哪些景物?
2、你能在这些景物前面加上漂亮的修饰词吗?
3、你对这首诗还有哪些疑问?
预设问题:
蒌蒿和芦芽是什么?
河豚是一种什么鱼?什么是“欲上时”?
为什么说桃花是“三两枝”?
4、教师提问:诗中出现的景物惠崇的画中都有吗?(引出难点:惠崇的画中到底有没有画河豚?)
5、根据所加的修饰词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四、主题探究,总结升华
这首诗表达了苏轼怎样的思想感情?
惠崇春江晚景之鸭戏图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唐诗宋词作为传统文化的巅峰之作,对于每个国人来说都是耳熟能详的。唐诗有李白宋词有苏轼,作为北宋最出名的网红,苏轼在诗、词、文、书、画方面的造诣都是非常的高。而他这首《惠崇春江晚景之鸭戏图》就入选到部编教材小学三年级下的语文课文。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是1085年苏轼看到僧人惠崇画的两幅《春江晚景》而做的题画诗。诗中描绘得是画中春意来临所展示出来的桃花盛开绿色盎然,小动物们(鸭子和河豚)开始享受春天暖意的情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两相映衬的抒发了两位作者对春天的赞美和喜爱之情。而想要读懂这首清新舒畅的诗,就要从更深的角度去挖掘。
1085年,元丰八年四月,宋神宗驾崩,九岁的赵煦继位是为宋哲宗。因皇帝年龄较小,朝廷暂时由代表保守势力的高太后摄政。之后,新*化被废除恢复旧制,并开启了朝廷人员的大调整,启用司马光为首的旧党,打压王安石为首的*。
而同样的在1085年,也是苏轼最为折腾的一年。1084年苏轼离开黄州,奉诏赴汝州就任。于1085年正月十五到达宿州(安徽宿州市),并作了一首《南乡子·宿州上元》词,“能使江东归老客”表达了东归修养不再仕途的愿望,并上书朝廷东归宜兴休养。然而,刚到宜兴没多久,就因为朝廷变动重新启用只能继续当官,上任登州(山东蓬莱)。
如果说上半年的苏轼是折腾憋屈回乡赋闲,那下半年对于他来说,则是复官升职忙碌快活的时间。刚到登州没多久,就又升官至礼部郎中,到汴京任职。从登州到汴京,一直升迁一路访友一段快乐,并为汴人尹白能够用墨画花,赋诗《墨花并叙》。
在汴京期间用连升*来说苏轼并不为过。以礼部郎中被召还朝的他,在中央半个月就升职为起居舍人,三个月后再升任中书舍人,而后又升任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回归中央系统,对于苏轼来说,如沐春风万事皆感顺意,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看到惠崇的名画《春江晚景》,非常喜爱就写出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诗《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画已经失传而诗却留存了下来,我们也只能通过诗来想象画的意境。这首诗成功地写出了早春时节的春江美景,由*及远,层次分明。整首诗读起来让人感觉到春暖花开的春色,生机勃勃的春意,清新舒畅的春风。
“竹外桃花三两枝”,映入眼帘的就是竹林,透过翠丽的竹林,看到了三两枝粉红色的桃花在争相绽放。最能说明春天的颜色就是绿色和红色,这个在诗中通过竹和桃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了。万物回春,桃花怒放,春机无限。
“春江水暖鸭先知”,透过竹林和桃花,是一条美丽的江河,一群鸭子在江面上嬉戏游泳。一个“暖”字,道尽了春天回暖的气息,别的动物还在窝里过冬呢,鸭子却已经感受到了春天的到来,在江河里尽情戏耍。通过动物的敏感,来进一步阐释早春到来冰雪融化江水回暖的春意。诗人强幼安的诗句“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提炼叶落知秋的道理是一样的。
“蒌蒿满地芦芽短”,江河的两边已经长满了绿色的蒌蒿,芦苇也长出了鲜嫩的芦芽。再次通过蒌蒿和芦芽的生长,来进一步说明春天到来绿满画,春回大地万物生长的规律。
“正是河豚欲上时”,为了能够更好的衬托春天的到来,苏轼把想象中的河豚融入到了画的意境当中,“正是”、“欲上”这两个词就点明了,这个时间点正是河豚要逆流而上到咸淡水区域产卵的季节,并引人发想河豚成群嬉戏跳跃江面上的情景。
一幅春江晚景,苏轼以诗歌的形式把早春描绘得有声有色,引人入胜。而画里诗外,却也隐藏着苏轼另外的一番景象,我们来细细品一下。
《惠崇春江晚景》,如果你纯粹地把这首诗认为只是咏春就大错特错了。苏轼只是借用惠崇《春江晚景》的画作,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诗里诗外无不透露这苏轼的性格、心情和喜好。
苏轼是很擅长通过诗词来展现自己的性格的。在《定风波》中以“一蓑烟雨任*生。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来显示自己的洒脱;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来显示自己的豪放;在《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中以“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来显示自己的超然。当然,也会在《水调歌头》中以“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来显示自己的无奈。
在这首诗当中,苏轼更是将对早春的欢迎和喜悦显示的一览无遗。对于苏轼来说,这里面的早春含有三方面的含义:一是自己的政治生涯迎来了第二个春天,在汴京连升*,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二是能够和三五好友在一起春花秋月吟诗作词,未尝不是人生一大快事;三是看到自己真正喜欢的绘画,忍不住做了一首题画诗。
神情洒脱意气奋发的苏轼通过这两首题画诗,来展示自己的心情和喜好。以喜迎早春的诗句,既向惠崇致敬,又抒发自己的志向,还引发了*源源不断的追捧,真是一举多得。
苏轼在《春江晚景鸭戏图》除了表现自己的春风得意外,还把自己生*喜欢的东西也都融合在里面了,简单的概括就是:佛、画、诗、吃。
苏轼和佛家一直都有密切的往来,流传最广的就是他和佛印的故事。惠崇作为宋朝初期最出名的僧人,写诗作画都非常的精通,肯定是苏轼最想结交的朋友。而在汴京的时候(另外有一种说法是这两首诗是苏轼在江阴所做),苏轼也得闲约上朋友一起去欣赏神交已久的画作,故而能够留下这千古名作。特别说明下,现在还在流传的关于苏轼和惠崇“心存牛粪还是如来”的戏语是不存在的,苏轼出生的时候惠崇已经圆寂20年了,所以这段话只能是苏轼自己的“梦话”了。
诗画本一家,有诗必有画,苏轼就曾经提出了:“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书摩诘蓝田烟雨图》)的说法。本身就是诗、词、画上都有出色的表现苏轼,看到惠崇的名作后就喜不自禁的为那两幅画题诗,这才是苏轼的所作所为。
而在这首诗里面最明显的就是吃了,作为美食家(吃货)的苏轼,怎么能不在自己的得意之作上留下和吃相关的东西呢。我们先来数落一下有哪些吃的:竹代表着竹笋,桃花代表着桃子,鸭子是很好地食材,而真正的美味就是河豚了。宋人严有翼在《艺苑雌黄》就提到“但用蒌蒿、荻笋即芦芽、菘菜三物”烹煮河豚是最好的。而这蒌蒿芦芽在诗的后两句就都有涉及了。所以说这首诗整篇都是在写吃的,你感觉到了吗?
《惠崇春江晚景》流传的很广,很多都是说这首诗是描写早春最好的诗歌之一,而忽略了文章所真正要表现的思想和用意。苏轼在这首诗歌里面既展示了惠崇画作的生动美妙,也展示了自己的春风得意,顺便把自己喜欢吃的菜品也展示出来。
一首好的诗歌,我们肯定要结合诗歌所在的历史朝代和创作时间,以及诗人的性格爱好去做分析,才能够更好的理解诗歌本身的意思。回到1085年,我们和苏轼一起站在惠崇的《春江晚景》旁,一起去看苏轼的提笔成诗挥墨成虹,一起去感受苏轼的豪放自如意气奋发。
《惠崇春江晚景》
作者:苏轼
原文: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注释:
1、惠崇(亦为慧崇):福建建阳僧,宋初九僧之一,能诗能画。《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画名。钱钟书《宋诗选注》中为“晓景”。诸多注本,有用“晓景”、有用“晚景”,此从《东坡全集》及清以前注本用“晚景”。这两诗是作者元丰八年春天在靖江欲南返时江边情景的写照。
2、蒌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诗经》“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3、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4、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5、上:指逆江而上。
诗意: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
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
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赏析:
惠崇是个和尚,宋代画家。这首诗是苏轼题在惠崇所画的《春江晚景》上的。惠崇原画已失,这首诗有的版本题作《春江晚景》,现已无从考证。
画以鲜明的形象,使人有具体的视觉感受,但它只能表现一个特定的画面,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一首好诗,虽无可视的图像,却能用形象的语言,吸引读者进入一个通过诗人独特构思而形成的美的意境,以弥补某些画面所不能表现的东西。
这首题画诗既保留了画面的形象美,也发挥了诗的长处。诗人用他饶有风味、虚实相间的笔墨,将原画所描绘的春色展现得那样令人神往。在根据画面进行描写的同时,苏轼又有新的构思,从而使得画中的优美形象更富有诗的感情和引人入胜的意境。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此时河豚正是上市的好时节,可以在市场上销售了。
好的题画诗,既要扣合绘画主题,又不能拘于画面内容,既要能再现画境,同时又能跳出画外,别开生面,离开绘画而不失其独立的艺术生命。苏轼这首诗可以说做到了这一点。诗的前三句咏画面景物,最后一句是由画面景物引起的联想。整首诗又如同诗人即景言情,当下所得,意象妙会而自然。说前三句再现画境,其实两者也不全然等同。第二句中“水暖”(温度)、“鸭先知”(知觉)云云,是不能直接画出的。诗能描写如画,诗咏物性物理又过于画。这是因为绘画属于视觉艺术,而诗是语言艺术,有着表现上的绝对自由。最后一句进一步发挥联想,在前三句客观写景的基础上作出画中景物所属时令的判断,从而增添了南方风物之美的丰富感觉,这更是画所不能的。(m.ju.51tietu.net)有关河豚的应时风味,梅尧臣《范饶州坐中客语食河豚鱼》一诗写首:“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杨花。河豚当是时,贵不数鱼虾。”欧阳修《六一诗话》说:“河豚常出于春暮,群游水上,食柳絮而肥,南人多与荻芽为羹,云最美。”苏轼的学生张耒在《明道杂志》中也记载长江一带土人食河豚,“但用蒌蒿、荻笋(即芦芽)、菘菜三物”烹煮,认为这三样与河豚最适宜搭配。由此可见,苏轼的联想是有根有据的,也是自然而然的。诗意之妙,也有赖于此。
诗人先从身边写起:初春,大地复苏,竹林已被新叶染成一片嫩绿,更引人注目的是桃树上也已绽开了三两枝早开的桃花,色彩鲜明,向人们报告春的信息。接着,诗人的视线由江边转到江中,那在岸边期待了整整一个冬季的鸭群,早已按捺不住,抢着下水嬉戏了。
然后,诗人由江中写到江岸,更细致地观察描写初春景象:由于得到了春江水的滋润,满地的蒌蒿长出新枝了,芦芽儿吐尖了;这一切无不显示了春天的活力,惹人怜爱。诗人进而联想到,这正是河豚肥美上市的时节,引人更广阔地遐想。全诗洋溢着一股浓厚而清新的生活气息。
惠崇春江晚景古诗的不同写法 惠崇春江晚景相同的古诗 惠崇春江晚景的古诗 惠春惠崇春江晚景的古诗 惠崇春江晚景的古诗书法 《惠崇春江晚景》的诗句 古诗惠崇春江晚景的画 古诗惠崇春江晚景的配画 惠崇春江晚景的古诗配画 惠崇春江晚景是谁写的古诗 惠崇春江晚景的古诗句 古诗《惠崇春江晚景》的诗意 古诗《惠崇春江晚景》的诗句 惠崇春江晚景古诗描绘的是 惠崇春江晚景古诗有拼音的 惠崇春江晚景古诗是农村的吗 惠崇春江晚景的古诗视频 惠崇春江晚景的古诗特色 古诗惠崇春江晚景的作者 惠崇春江晚景的古诗释义 惠崇春江晚景的古诗停顿 惠崇春江晚景古诗的斜线 惠崇春江晚景的古诗的作者 惠崇春江晚景古诗的感悟 惠崇春江晚景这首古诗的画 惠崇春江晚景古诗的本书 惠崇春江晚景古诗的注解 惠崇春江晚景的古诗主旨 惠崇春江晚景古诗的图画 惠崇春江晚景古诗的讲解
惠崇春江晚景的诗意_惠崇春江晓景的古诗词 《惠崇春江晚景》古诗翻译与赏析 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的意思古诗词 《惠崇春江晚景》古诗原文 惠崇春江晚景古诗苏轼的意思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古诗赏析 苏轼古诗《惠崇春江晚景二首》赏析 惠崇春江晚景古诗原文及赏析 《惠崇春江晚景》翻译 惠崇春江晚景苏轼古诗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古诗赏析 《惠崇;春江晚景;》全诗赏析 惠崇春江晚景古诗 惠崇春江晚景的诗意 惠崇春江晚景苏轼古诗 惠宗春江晓景的古诗(惠崇春江晚景一首古诗) 惠崇春江晚景诗的意思是什么(惠崇春江晚景诗意解读) 惠崇春江晚景古诗意思(惠崇春江晚景全文解析) 惠崇春江晚景古诗 惠崇春江晚景的诗意 惠崇春江晚景的诗意_惠崇春江晓景的古诗词 惠崇春江晚景 古诗
爱车卖了的心情说说 炒菜的搞笑说说 自己过生日委婉的说说 女儿臭美说说 女人心情经典说说 吃货发的说说 光棍节情侣说说 自已的生日说说 多年友情说说 关于蓝颜的说说带图片 感情出现问题的说说 夏天说说赞 人只有穷一次的说说 一句话发红包说说大全 霸道说说大全 宝宝离开妈妈说说心情 有心无心的心情说说 凌晨一点说说 关于心情崩溃的说说 别熬夜眼霜太贵的说说 微信说说伤心 有白头发说说 表示爱她的说说 看开生活的说说 友谊变了的说说 关于异地恋幸福的说说 qq说说大全爱情长篇 还没有睡醒的说说 团结就是力量说说 霸气告白说说 离职感恩说说或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