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论文中的古诗文引用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论文中的古诗文引用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论文中的古诗文引用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论文中的古诗文引用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初中古诗文中互文举隅的诗句
作:“烟雾笼罩着寒水,月光笼罩着沙”理解,那就大错而特错了,怎么讲不通意思。例4由“秦时明月”和“汉时关”两部分组成,前者省“汉”和“关”,后者省“秦”和“明月”,可理解为“秦汉时的明月和关隘”。
(三)、偶句互文 指前后两个句子构成的互文,其特点是前后两个句子互相呼应,互相补充,彼此隐含,理解时必须把前后两个句子拼合起来。例如:
5、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柳宗元《捕蛇者说》)
6、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沁园春·雪》)
7、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杜甫《客至》)
例5这两句互文,不能说成“在东西呼叫,在南北骚扰”。应作:在东西南北叫扰乱,在南北东西骚扰呼叫来理解。这里的“叫嚣”和“隳突”,“东西”和“南北”是互相渗透,相互说明,意义上是合指兼顾的。例6是“千万里冰封,千万里雪飘”的浓缩形式。例7应理解为“花径不曾缘客扫,今始为君扫;蓬门今始为君开,不曾缘客开。”
(四)、多句互文 由三个或三个以上句子中的词语参互成文,合而见义。例如:
8、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东市”“西市”“南市”“北市”对举互文,可理解为“(到)东西南北的集市上购买骏马、鞍鞯、嚼子、缰绳和长鞭”,表现出木兰征战前的紧张忙碌。
下边就人教版新课标初中语文课本古诗文中的互文修辞,举隅如下。
七年级:
1、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译:在明月下,在清风吹拂中,传来了鹊和蝉的`鸣叫。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
译: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
3、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木兰诗》)
译:向着窗户,对着镜子、梳理云一样的秀发,把黄花帖在脸上。
4、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木兰诗》)
译:雄兔雌兔脚扑朔眼迷离。
5、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译:湖光山色使鸟儿欢娱,使人心除去杂念。
6、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在歧王宅里和崔九堂前,我们都经常相会。
7、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陋室铭》)
译:谈笑和来往都是博学的人,而没有无学问的*民。
8、男有分,女有归。(《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
译:男女都应有职业,及时婚配,即都应成家立业。
9、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译:由于战乱,感慨时政和离别亲人,反而使诗人对花流泪,闻鸟惊心。
10、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范仲淹《岳阳楼记》)
译:在上边雕刻有唐代和现在名人的诗和赋。
11、朝辉夕阴,气象万千。(范仲淹《岳阳楼记》)
译:早晨和傍晚有晴有阴,景象千变万化。
12、去国怀乡。(范仲淹《岳阳楼记》)
译:离开国都家乡,思念国都家乡。
1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译: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14、前者呼,后者应。(欧阳修《醉翁亭记》)
译:前后的人彼此呼应。
15、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欧阳修《醉翁亭记》)
译:背东西的和赶路的都在路旁树下休息、唱歌。
16、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吴均《与朱元思书》)
译:奇异的山水,为天下独一无二。
17、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译:将军和都护都拉不开角弓,都觉得铁衣太冷,难以穿上身。
九年级:
18、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沁园春?雪》)
译:北国的风光,在千万里辽阔的疆土上,都是冰封雪飘。
19、伐无道,诛暴秦。(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译:讨伐残暴无道的秦国。
古诗文中古代年龄的代称
阅读古诗文,经常会遇到总角豆蔻而立古稀等称代年龄的词语。弄清这些词语的出处、称代的年龄及其含义,对增强我们的古诗文阅读能力和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以下是语文小编跟大家分享的古代年龄的代称。一起来看看吧!
一、幼年、童年:孩提、总角、垂髫、成童、束发
孩提指幼儿。《孟子·尽心上》: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赵岐(东汉经学家)注:孩提,二三岁之间,在襁褓知孩笑,可提可抱也。也作孩抱。《后汉书·李善传》:续(李续)虽在孩抱,奉之不异长君。
总角指童年。总,聚束;角,小髻。《礼记·内则》:拂髦,总角。郑玄(东汉经学家)注:总角,收发结之。也作总丱(guàn)总发(fà)。《诗经·齐风·甫田》:婉兮娈兮,总角丱兮。丱,儿童发髻向上分开的样子。潘岳(西晋文学家)《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垂髫即小孩垂下来的头发,借指童年或儿童。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古时认为黄发是长寿的特征,因此指老人)垂髫并怡然自乐。
成童古代一般称男子十五岁为成童。《礼记·内则》:成童,舞象,学射御。郑玄注:成童,十五以上。《后汉书·李固传》:固弟子汝南郭亮,年始成童,游学洛阳。李贤注:成童,年十五也。但成童究竟指多大,古代说法不一。《谷梁传·昭公十九年》:羁贯成童,不就师傅,父之罪也。范宁(东晋经学家)注:成童,八岁以上。
束发古代男子成童时把头发束成髻,盘在头顶,后来就用束发指成童的年龄。《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归有光《项脊轩志》: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二、青少年:豆蔻、及笄、弱冠
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龄。杜牧《赠别二首(其一)》: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因此称女子十三四岁为豆蔻年华。
及笄(jī)指女子十五岁,也称笄年。笄,簪子;及笄,就是到了可以插簪子的年龄了。《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郑玄注:笄女之礼,犹冠男也。另外,《礼记·士昏礼》:女子许嫁,笄而醴之,称字。因此,及笄也指女子已经到了可以出嫁的年龄。
弱冠(guàn)弱,年少;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所以,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龄。《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又《礼记·内则》:二十而冠,始学礼。《后汉书·胡广传》:终、贾扬声,亦在弱冠。终军(人名)年十八请缨(指投军报国),贾谊十八岁为博士,都未满二十岁。
三、青年、中年:而立、不惑、知命
《论语·为政》中有这样一段话: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里的而立不惑知命,分别指代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
而立立,本指站立、成立,这里是自立的意思,即在人生追求上开始获得自我,已经初步确立了自己的人生目标。
不惑指具备了知识,掌握了规律,遇事能明辨不疑,有自己的主见,不被外物所迷惑。
知命上文中天命并不是上天的旨意和命令及自然的`禀赋的意思,而是指人生应当履行的道义和职责,也即人生的价值。知天命,也就是说人到中年,已经明白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四、老年:花甲、耳顺、耆艾、古稀、耄耋、期颐
花甲指六十花甲子。在干支纪年法中,十个天干与十二个地支错综参互,构成六十甲子,所以称为花甲。计有功(南宋文学家)《唐诗纪事》卷六十六:(赵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挼(nuó,揉搓)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后世即称年满六十为花甲。
耳顺即耳闻其言,而知其微旨。(郑玄语)也就是对外界五花八门、相反相异的现象、言论,不迷惑,不动摇,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明白其旨趣、根源及产生的必然性,从而听之泰然。因为六十而耳顺,所以,后以耳顺为六十岁的代称。
耆艾古代称六十岁为耆,五十岁为艾。《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服官政;六十曰耆,指使。《荀子》:耆艾而信,可以为师。也泛指老年。
古稀七十岁的代称。出自杜甫《曲江》诗中的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耄耋(mào﹒dié)耄,指八九十岁的年龄。《礼记·曲礼上》:八十、九十曰耄。耋,指七八十岁的年纪。《左传·僖公九年》:以伯舅耋,加劳,赐一级,无下拜。杜预(西晋名将、学者)注:七十曰耋。耄耋,指高龄、高寿,如耄耋之年,寿登耄耋等。
期(jī)颐代指百岁。《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郑玄注:期,犹要也;颐,养也。意思是说,人活到百岁,饮食起居都需要别人照顾抚养了。
【拓展知识】
古代年龄的代称礼仪
古时候,人们总是以人的头发长短、发式及头发的颜色变化来称代人的年龄,例如:
总角:婴幼儿时代。古人不剃头。他们视毛发为父母精血所成,不能任意丢弃。因此,古时候的儿童不分男女,都把头发扎成抓髻,像两个羊角一样。如今不同了,但还有些小姑娘喜欢扎羊角辫子,又叫“翘翘辫”。
垂髫:少年时代。从婴幼儿到少年时代,人长高了,头发也长长了。把儿童与少年的长发扎成一束下垂的式样,称作“垂髫”。
束发:指青少年,一般指15 岁左右的少年,这时用发带把头发束扎起来。
及笄:又称“待年”。指女孩长到15 岁时,可以待嫁了。这时女子一般把头发用簪子盘于头顶。(笄:即簪子)。
弱冠:20 岁左右的男子,古代20
岁的男子要行“冠礼”。自此之后外出要戴帽子或系头巾。因为才行冠礼,表示刚刚成年,但还不到壮年,故称“弱冠”。
而立:即而立之年,指30 岁,此说出自《论语·为政》中的“三十而立”。指人到了30 岁时应立身处世了。
不惑:即不惑之年,指40 岁。此说应见于《论语—为政》中的“四十不惑”。指人到了40
岁时各方面都有经验,性格稳定,办事精明能干,不易受外界的干扰了。
半百:即50 岁,百岁的一半。又称“知命之年”。因活到50 岁的人命运大致定局了,该认命知命了。
花甲:60 年为一甲子,且人到60 岁时头发也变得花白了。故称60 岁的老人为花甲老人。
古稀:即70 岁。取自杜甫《曲江》诗句:“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在古代那种劳动生活环境条件下有人活到70岁或以上者,实属少见。
耄耋:即指80,90 岁。《说文》里载有:“年八十曰耄”。“年九十曰耋”。
期颐:指一百岁。“期”指一个完整的时间单位。“颐”即颐养天年的意思。
皓首:指头上的头发全白了。用其特征来泛指“老年人”群体。
黄发:乏指高寿老人。有特别寿长的老人,白发有返黄复青的现象。
陶渊明在《桃花渊记》中有“黄发垂髫,并恰然自乐”的词句,词中的“黄发”、“垂髫”分别是指老人与小孩子。
初中古诗文中互文举隅的诗句
在*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中古诗文中互文举隅的诗句,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译:在明月下,在清风吹拂中,传来了鹊和蝉的鸣叫。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
译: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
3、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木兰诗》)
译:向着窗户,对着镜子、梳理云一样的秀发,把黄花帖在脸上。
4、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木兰诗》)
译:雄兔雌兔脚扑朔眼迷离。
5、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译:湖光山色使鸟儿欢娱,使人心除去杂念。
6、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在歧王宅里和崔九堂前,我们都经常相会。
7、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陋室铭》)
译:谈笑和来往都是博学的人,而没有无学问的*民。
8、男有分,女有归。(《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
译:男女都应有职业,及时婚配,即都应成家立业。
9、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译:由于战乱,感慨时政和离别亲人,反而使诗人对花流泪,闻鸟惊心。
10、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范仲淹《岳阳楼记》)
译:在上边雕刻有唐代和现在名人的诗和赋。
11、朝辉夕阴,气象万千。(范仲淹《岳阳楼记》)
译:早晨和傍晚有晴有阴,景象千变万化。
12、去国怀乡。(范仲淹《岳阳楼记》)
译:离开国都家乡,思念国都家乡。
1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译: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14、前者呼,后者应。(欧阳修《醉翁亭记》)
译:前后的人彼此呼应。
15、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欧阳修《醉翁亭记》)
译:背东西的和赶路的都在路旁树下休息、唱歌。
16、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吴均《与朱元思书》)
译:奇异的山水,为天下独一无二。
17、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译:将军和都护都拉不开角弓,都觉得铁衣太冷,难以穿上身。
九年级:
18、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沁园春?雪》)
译:北国的风光,在千万里辽阔的疆土上,都是冰封雪飘。
19、伐无道,诛暴秦。(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译:讨伐残暴无道的秦国。
20、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
译:在军事失利、形势危急的时候,(我)接受了先帝的任命。
21、民殷国富。(陈寿《隆中对》)
译:国家和人民都兴旺富裕。
22、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列子》)
译:一直通达豫州南部和汉水南岸。
23、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译:舜从田野中,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发迹、被起用。
2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战国策·邹忌齐王纳谏》)
译:我的妻子、小妾和门客都认为我美,都或是偏爱我,或是畏惧我,或是有求于我。
论文中参考文献的引用格式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论文中参考文献的引用格式,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引用格式的说明【1】
作者:
单位:
关键词:
中华儿科杂志981136 为提高广大读者、作者投稿水*,为促使来稿逐步规范化,减少待用稿的修改次数,现将本刊有关参考文献引用格式说明如下。
1、参考文献的文内编号,应按在文内首次出现的先后顺序连续编号。
2、文末按相应序号列出所引文献。
3、引用期刊格式:序号 作者(1~3名时,应全部引出,3名以上时,只引出前3名,后加“,等.”;日文加“,他.”;拉丁语系者加“et al.”。中文作者引全名,西文作者引姓的全称后加名的首字母缩写).文题. 刊名(中文期刊引用全名,日文期刊可按其规定简称,西文期刊按《index medicus》格式缩写),年份,卷次:起页-止页.
例如:周爱卿,王荣发,黄美蓉,等.先天性主动脉缩窄球囊扩张术后疗效的探讨.中华儿科杂志,1995,33:72-74.
4.引用书籍文献格式:序号 主编者(中文引全名加主编,西文姓名引用方法与期刊引用方法相同,主编为1人时在姓名后注“ed”,“eds”人数引用方法与期刊引用相同).书名.卷(册)次.出版地:出版者,年份.起页-止页.
例如:叶恭绍,主编.*医学百科全书.儿童少年卫生卷.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10-15
论文参考文献标准格式【2】
一、参考文献的类型
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具体如下:
m——专著 c——论文集 n——报纸文章
j——期刊文章 d——学位论文 r——报告
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
对于英文参考文献,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①作者姓名采用“姓在前名在后”原则,具体格式是: 姓,名字的首字母. 如: malcolm richard cowley 应为:cowley, m.r.,如果有两位作者,第一位作者方式不变,&之后第二位作者名字的'首字母放在前面,姓放在后面,如:frank norris 与irving gordon应为:norris, f. & i.gordon.;
②书名、报刊名使用斜体字,如: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english weekly。
二、参考文献的格式及举例
1、期刊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举例】
[1] 王海粟.浅议会计信息披露模式[j].财政研究,XX,21(1):56-58.
[2] 夏鲁惠.高等学校毕业论文教学情况调研报告[j].高等理科教育,XX(1):46-52.
[3] heider, e.r.& d.c.oliver. the structure of color space in naming and memory of two languages [j].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1999, (3): 62 – 67.
2、专著类
【格式】[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举例】[4] 葛家澍,林志军.现代西方财务会计理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XX:42.
[5] gill, r. 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 [m]. london: macmillan, 1985: 42-45.
3、报纸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举例】
[6] 李大伦.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n]. *,1998-12-27(3).
[7] french, w. between silences: a voice from china[n]. atlantic weekly, 1987-8-15(33).
4、论文集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8] 伍蠡甫.西方文论选[c].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12-17.
[9] spivak,g. “can the subaltern speak?”[a]. in c.nelson & l. grossberg(eds.). victory in limbo: imigism [c]. urbana: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88, pp.271-313.
[10] almarza, g.g. student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knowledge growth [a]. in d.freeman and j.c.richards (eds.). teacher learning in language teaching [c].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pp.50-78.
5、学位论文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d].出版地:保存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11] 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 1983:1-7.
6、研究报告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r].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关于论文中的参考文献的引用
在**淡淡的日常中,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为了让您在写论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论文中的参考文献的引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导读
参考文献是论文的一个构成部分,其引用原则是,用你自己的语言来总结其他作者的研究 发现,然后注明引用的出处。在一篇论文中,引用参考文献论证自己的观点或者理念是十分必要的。对于别人已经研究过的内容,我们便不需要重复的实验研究,通 过参考文献的引用,便能简要的体现我们想要表述的内容。
但并非一篇论文的内容都由参考文献堆积便可,正确的选用参考文献至关重要。那么,我们在写作论文时参考文献怎么引用才合理?我们又该如何正确选用参考文献呢?
一、参考文献怎么引用才合理
(1)参考文献的类型
参考文献类型较多,主要有专著[M], 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析出文献[A]等等,其中最常见的是期刊文章。
(2)引用参考文献的数量
一般学术文章的参考文献数量以20-40篇为宜,综述类文章的参考文献一般会比研究类参考文献数量多。除综述外,其他文章的参考文献超过40则说明相对于你的研究结果而言,讨论和前言部分所涉及的内容有可能过多,需要删减。
(3)参考文献正文中的引用格式
正文中参考文献的引用格式以不同的学校要求为准,但不外乎数字编号和人名。
数字编号比较简单,仅仅按照从前到后的顺序给所出现的文献一一编号即可。万一中间需要添加或删除参考文献,后面的所有数字就会改变。如果我们手动录入参考文献,那是十分麻烦的。这时候就需要用到endnote软件或者其他相关参考文献引用的软件帮助。
还 有一种正文引用是人名的引用。一般而言,文献是一位作者的,直接写这位作者的名字即可;如果是两位作者,则这两位作者中间用and连接;若是三位或三位以 上作者,则输入第一作者的名字后面加et al.表示。由于et al.是拉丁文的“等”的意思,需要斜体,又是缩写,所以后面要加点号。
有时候正文中我们会提及作者的名字,此时参考文献的引用位置往往紧跟名字的后面。如It is reported by Li et al.[Li et al., 2010] that …….
(4)参考文献的内容与引文一致
引用之处的内容必须是出自所引参考文献的内容。我们可以通过参考文献的题目来大致判断是否正确引用。那种驴唇不对马嘴的引用肯定是错误的,遇到这样的引用必须做出修改。
(5)尽量引用原始文献
好多学生为了省事,拿来一篇文献引用里面的句子的同时,再次引用这篇文章所引用的其他参考文献,这就是二次引用。二次引用的危害在于在引用过程中,肯定会有人曲解了原文的意思,一错再错,这跟以讹传讹的道理是相似的。
那么如何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我们可以查阅二次引用的原始文献,看原始文献是如何描述的,看引用的这句话是否符合原始文献的内容。确保无误的情况下再引用,才能避免错误引用。
(6)尽量选择较新的文献
这 一点不是绝对的,倘若我们写的这篇论文确实是早些年有研究,中断了一段时间之后,重新研究。这时难免会引用早些年的文献。再者,有的文献确实是经典的,提 出的理念至今都是说的通的,此时引用这些文献也是无可厚非的。但毕竟这两种情况是少数,大部分的研究还是基于最新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引用参考文献也 必须有几篇较新的参考文献,才能显示我们的研究的意义及重要性,特别是引言部分的描述。
(7)参考文献的档次
参考文献的档次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咱们所写文章的档次。我们的引文大部分都是2-5分左右的文章,那么我们的文章差不多也可以发2-5分左右,当然审稿老师并不会注意这个问题,因为没人会一一核实你所引用的文献的影响因子。
二、如何正确选用参考文献
(1)避免选用脱离论文主题的参考文献
选 择参考文献必须紧紧围绕主题,为表现和论证主题服务。凡是能有力地说明、突出、烘托主题的就选用,否则就舍弃,这是选择参考文献的一个基本原则。有些论文 在运用参考文献时常常犯不忍割爱的毛病,将一些与主题无关的参考文献,写进文章里,参考文献与主题脱节,影响了主题的表达。
甚至于有些论文只是为了体现论文的参考文献的新颖,直接使用了与论文主题无关的最新参考文献,这不但没能体现论文的参考文献新颖,反而是内容累赘、多余。
(2)选择参考文献不够典型
所谓典型参考文献,是指那些最有特征、最有代表性,能有力地揭示事物的本质,能集中地表现论文主题的参考文献。围绕主题选材,但没有必要,事实上也不可能把与主题有关的参考文献都写进去,必须精选典型参考文献。
对于十分经典的参考文献,要考虑是否过旧,过旧的参考文献或者广为人知的参考文献,我们应该简要概述。即便是十分典型的参考文献,太旧或者已广为人知的参考文献虽然能论证我们的主题但是却让文章的内容显得不够新颖。
(3)选择的参考文献不够真实
论 文中用的参考文献只有真实,才有力量。所谓真实,是指参考文献确是客观存在的,能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论文中所运用的参考文献真实,论点才站得住,才 有说服力。而有些论文选材不准,没有鉴别真伪,引用的历史人物、事件、时间、地点、数字、引文等等没有认真地核对,出现误差。
在引用参考文献的时候,对于参考文献的详细内容,我们要细心做到每个细节都不能出错,对于数字的摘写要绝对的准确,不能因为自己的疏忽导致原本准确无误的真实参考文献变成了错误参考文献或者非真实参考文献。
【拓展】论文参考文献的引用和标注方法
关于参考文献的引用
其实归根到底,你引用的SCI的参考文献必须对你的论文发表有帮助,才可能引用。其中引用参考文献还有原则呢,一般在引用参考文献时要引用直接的相关的,特定的,清晰的文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还有直接的引用参考文献优于间接的引用的文献,但是还有二个必须记住的原则︰其一是要引用原始的文献,千万避免引用二手的文献,以免带来不必要的错误或冲突。其二要正确地引用自己看过的文献,如果你是根据自己的记忆来引用文献,常常会有出错的可能性,所以文献要经过心思的消化,引用要谨慎,毕竟这是学术创作,要知道对待学术必须是严谨的态度,千万不可以马虎,三心二意。
那么对于参考文献我们应该如何引用呢?SCI论文发表中参考文献的引用又有什么需要我们注意的呢?
第一条
尽管直接引用在医学论文写作中比较少见,但是对于原始资料的改写却很常见。如果使用了他人的思想和成果,就需要在正文里注明出处,并将其列在文章最后的文献列表里。
第二条
参考文献不仅是对他人贡献的一种承认,也可进一步引领读者获取其他感兴趣的文献中的信息。另外,文献还给编辑提供了审稿人信息,并显示了作者对本专业领域的熟悉程度。
第三条
大多数作者会收集超出稿件所需要的文献。从所有文献中立刻筛选出相关文献比较困难。评述文章因包含大量信息,所以含有很多文献,而研究论文则不同,它应当只列出最相关的文献,并且为使读者容易阅读,应尽量将文献数量控制在合适的或期刊要求的规模。
第四条
最相关文献通常是期刊论文、书籍和博士学位论文。会议摘要、会议论文集、个人通信和未出版的数据可以在文中以括号引用,但这些文献一般不列在文后的参考文献里,通常只能用来支持研究结果,而不应用来支持任何重要的结论,不能作为最相关或有效的文献。
为降低文献数量,引用原始文章并选择最重要的`、水*最高的或最*的论文,而不是列出关于某个话题的所有论文。应当引用第一手资料来证实特定的研究结果,此类资料是经过同行评审出版的科学家的原始数据、结果和理论。在主题的概述中,也可使用评述文章,意在提供关于某个主题的全面概述。
在论文撰写中,不论是蓄意或者无意窃用了别人的话或观点,并让别人以为是你自己的话或观点,这都属于抄袭现象。这是一个常见且容易混淆的问题。下面是有关避免论文抄袭的三条基本法则。
不能在不使用引号及给出完整出处的情况下,一字不漏地使用别人的文字。完整地给出出处可以指示引号中文字的来源,读者可以由此找到引号中文字的原始出处。原则上(在美国),使用别人的作品中一个段落的8个字或者超过8个字却没有注明出处的,就违反了联邦著作权法。所以,论文引用过程中,引号的使用是十分的重要的。
至于重新编辑或重新叙述别人的著作中的文字,并将修改过的文字以自己的作品方式呈现,也是抄袭。对别人著作的重新编辑和叙述都属于对该著作的引用,并不因为自己对文字进行修改便是自己的作品,所以切莫混淆自己。
不管你使用原著观点时是否将文字进行了修改,把别人的观点当成是自己的观点来呈现,一样是属于抄袭现象。引用别人的作品都必须注明完整的出处——脚注或者尾注都可以。以下情况是不当引用,容易被认为是抄袭现象:直接引用别人的作品,而不使用引号或者提供出处;重新编辑别人著作中的文字,并将编辑过的文字以自己的作品方式呈现;重新叙述别人的观点,并以自己的观点呈现。
1、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作者: 岑参
2、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李煜的《清*乐》
3、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的《晚春》
4、长安大雪天,鸟雀难相觅。其中豪贵家,捣椒泥四壁。——张孜的《雪诗》
5、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作者: 祖咏
6、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的《塞下曲·其三》
7、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吕本中的《踏莎行》
8、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的《春雪》
9、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的《塞下曲·其一》
10、岁暮风动地,夜寒雪连天。老夫何处宿,暖帐温炉前。—— 白居易 《风雪中作》
11、岁嘉*,初旬日四,雪中归自崇唐。山林湖海,一气接苍茫。踏尽玉龙千丈,更一望、龙尾天长。须臾上,高峰四顾,迤逦过前冈。 ——程必 《满庭芳》
12、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旋干。绿树碧帘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作者: 吴融
13、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
14、片片随风整复斜,飘来老鬓觉添华。江山不夜雪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黄庚 《雪》
15、密雪分天路,群才坐粉廊。霭空迷昼景,临宇借寒光。 ——李景 《都堂试贡士日庆春雪》
16、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的《雪梅》
17、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作者: 罗隐
18、江天暝色伤心目。冻鹊争投林下竹。四垂云幕一襟寒,片片飞花轻镂玉。——曾觌 《玉楼春》
19、忽然太行雪,昨夜飞入来。崚嶒堕庭中,严白何皑皑。——孟郊 《雪》
20、寒色孤村幕,悲风四野闻。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鸥鹭飞难辨,沙汀望莫分。野桥梅几树,并是白纷纷。—— 洪升 《雪望》
老师作为一个高尚的职业,是让所有人尊敬、学生又爱又恨的存在。【古诗文中赞美老师的句子】古人对于老师的敬重远远超于现代的人。
1、军装乘晓发,师律候春归。
2、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3、北虏坏亭障,闻屯千里师。
4、玉壶存冰心,朱笔写师魂。
5、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
6、学者必求师,从师不可不谨也。
7、师住稽亭高处寺,斜廊曲阁倚云开。
8、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9、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0、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11、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阙秋生画角哀。
12、绿野堂开占物华,路人指道令公家。
13、鹤发银丝映日月,丹心热血沃新花。
14、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
15、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16、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17、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8、老师就像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19、为学莫重于尊师。
20、务学不如务求师。
21、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3、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24、三尺讲台,三寸舌,三寸笔,三千桃李;十年树木,十载风,十载雨,十万栋梁。
25、圣人无常师。
26、为学莫重于尊师。
27、务学不如务求师。
28、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29、蹇蹇三事,师师百僚。
30、仰止弥高,钻之弥坚。
31、举世不师,故道益离。
32、经师易遇,人师难遇。
33、身为世范,为人师表。
34、学贵得师,亦贵得友。
35、王子停凤管,师襄掩瑶琴。
36、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
37、灵师皇甫姓,胤胄本蝉联。
38、偶应非熊兆,尊为帝者师。
39、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40、天子号仁圣,任贤如事师。
41、灵师不挂怀,冒涉道转延。
4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有“言立”二字古诗:《八翁十首》年代: 宋 作者: 张载青牛西去伯阳翁,当年夫子叹犹龙。
立言为恐真风丧,岂知【言立】丧真风。
汉宫词(明·张泰)被寒烧尽郁金香,侍女无【言立】*床。
一样玉壶传漏点,南宫夜短北宫长。
待月二首(集句) 其一(清末民国初·费墨娟)笛管新篁拔玉青,檐前树木映窗棂。
梦回深夜不成寐,倚柱无【言立】小亭。
静节轩二首 其二(宋·孙觌)莲叶*铺塘水满,栋花半落渚风清。
无【言】独【立】苍茫里,更听黄鹂一两声。
云起琅琊言落初
芙蓉楼送辛渐朝代:唐代作者: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凉州词二首·其一朝代:唐代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朝代:唐代作者: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赤壁朝代:唐代作者: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早发白帝城朝代:唐代作者: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枫桥夜泊朝代:唐代作者: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乌衣巷朝代:唐代作者: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朝代:唐代作者: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泊秦淮朝代:唐代作者: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
回乡偶书二首·其一朝代:唐代作者: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山行 杜牧 寒山石径斜,白云生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二月花。
春暮 曹豳 无人问落花,绿阴冉冉遍天涯。
林莺啼到无声处,青草池塘独听蛙。
菩萨蛮 李白 *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
长亭更短亭。
1.隔水疏林几家。
——《天净沙.江上》2.雄飞雌从绕林间——《蜀道难》3.落花辞条羞故林——《白头吟》4.穷儒浪作林全民——《少年行(此诗严粲云是伪作)》5.新莺飞绕上林苑——《侍从宜春苑奉诏赋龙池柳色初青听新莺百啭歌》6.万万女贞林——《秋浦歌十七首》7.深林杂树空芊绵——《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8.北地虽夸上林苑——《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9.襟前林壑敛暝色——《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10.虚行归故林——《赠薛校书》11.拂衣归林峦——《赠参寥子》12.予叨翰墨林——《赠崔侍郎》13.投刃应桑林——《赠从孙义兴宰铭》14.林回弃白壁——《赠武十七谔》15.复如竹林下——《江夏使君叔*上赠史郎中》16.遂旷林中期——《赠闾丘处士》17.高歌振林木——《献从叔当涂宰阳冰》18.但觉云林幽——《月夜江行,寄崔员外宗之》19.明发新林浦——《新林浦阻风,寄友人》20.林气夕凄紧——《北山独酌,寄韦六》21.林烟横积素——《早过漆林渡,寄万臣》22.功成还旧林——《留别王司马嵩》23.东林送客处——《别东林寺僧》24.林壑久已芜——《赠别王山人归布山》25.暂行新林浦——《送友人游梅湖》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李煜独立小桥风满袖,*林新月人归后。
--欧阳修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刘长卿居人匹马映林嘶,行人去棹依波转。
--晏殊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林莺啼到无声处,青草池塘独听蛙。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1】终于为那一身江南覆了天下,容华谢后,不过,山河永寂。
-2】千秋,一你,玲珑社稷,可笑却无君王命。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在古诗文中有许多励志的名句,希望大家喜欢。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
2、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3、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菜根谭》
4、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竹石》
5、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
6、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7、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8、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9、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10、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11、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咏史》
12、 逢人不说人间事,便是人间无事人。——杜荀鹤《赠质上人》
13、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
14、 *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苏麟《断句》
15、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文学常识:古诗文中的称谓大全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文学常识:古诗文中的称谓大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 称字:幼时命名由父亲长辈命名,成年(男20,女15)取字沈德鸿字雁冰,鲁迅字豫才。
(二) 称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年龄不限,如李白号青莲居士,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清照号易安居士。
(三)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如范仲淹称文正,欧阳修称文忠。
(四) 称籍贯:以人的出身地命名,如孟浩然称孟襄阳,柳宗元又称柳河东。
(五) 称官名:以人的官名来命名,如杜甫称杜工部。
(六) 称官地:以人做官的地方来命名。如岑参:岑嘉州 柳宗元称柳柳州
(七)古代帝王对贵族功臣的封赐爵号(位):公、侯、伯、子、男(五等)
1、 自称:愚、敝、卑、臣、仆
2、 帝王自称:孤、寡、朕
3、 古代官吏自称:下官、末官、小吏
4、 读书人自称:小生、晚生、晚学、不才、不肖
5、 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用家或舍:如家父、家母、家兄、舍弟、舍妹、舍侄
6、 其他自谦词:
尊长者自称:在上
晚辈自称:在下
老人自称:老朽、老夫
女子自谦:妾
1、 对帝王:万岁、*、天子、圣驾、陛下、大王
2、 对将军:麾下
3、 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用令、尊、贤
令: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兄(对方哥哥)令郎(对方儿子)令爱(对方女儿)
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和物。
尊上(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对方父亲)
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的亲戚)尊命(对方的吩咐)尊意(对方的意思)
贤:称*辈或晚辈。
贤家(指对方)贤郎(对方儿子)贤弟(对方弟弟)
仁: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
4、 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唐以后称岳父为丈人,又称泰山。妻母为丈母,又称泰水。
5、 称谓前加“先”表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
称死去的父亲:先考、先父。
称死去的母亲:先妣、先慈。
已死的有才德的人:先贤。
死去的帝王:先帝。
6、 君对臣敬称:卿、爱卿。
7、 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表敬称,“孔子”为“圣人”,“孟子”为“亚圣”“杜甫”为“诗圣”,后来“圣”多用于帝王,如“*”、“圣驾”。
1、 百姓的称谓:布衣、黎民、庶民、苍生、氓。
2、 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
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
3、 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
贫贱之交:贱而地位低下的时结交的朋友。
金兰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
刎颈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忘年之交: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
竹马之交:从小一块长大的异性朋友。
布衣之交:以*民身份的相交往的朋友。
患难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
垂髫:三四岁——八九岁。
总角:八九岁——十三四岁。
豆蔻:十三四岁——十五六岁(比喻人还未成年,未成年的少年时代称为“豆蔻年华”。)
论文中的古诗文引用 议论文中引用古诗文的作用 论文中引用的古诗 论文中古诗词引用的字体 论文中古诗词引用的脚注 议论文中的引用名言 论文中引用众所周知的古诗 关于初中古诗文的论文 古诗文中的纺织论文 行文中引用古诗文的作用 白露在古诗文中的引用 文中多处引用古诗文的作用 申论引用的古文古诗文 论文引用古诗的格式 关于初中古诗文教学的论文 论古诗文中的酒 议论文引用名言 古诗文中的摘引 总结中的古诗文引用 引用古诗词的议论文 有关古诗文的论文 穿越文中引用的古诗 小学古诗词论文的引用 在文中引用古诗的目的 高中古诗文中的月文化 文中引用古诗的作用 初中古诗文中有盖的 说木叶中引用的古诗文 高中古诗文中之的用法 初中古诗文中带维的
初中古诗文中互文举隅的诗句 古诗文中写雪的诗句 古诗文中写雪的句子 古诗文中描写下雪的诗句 古诗文中赞美老师的说说句子 古诗文中古代年龄的代称 初中古诗文中互文举隅的诗句 关于古诗文中的天文知识 论文中插入参考文献及顺序编号引用 文学常识:古诗文中的称谓大全 初中古诗文必背 古诗文中的中秋节 古诗文中描写菊花诗句 论文中参考文献的引用格式 论文中参考文献的自动引用 关于论文中的参考文献的引用 论文中的参考文献引用数字怎么标注 古诗文中描写下雪的诗句 古诗文中写雪的句子 高中古诗文大全及赏析(教科书必背的64篇古诗) 古诗文中写雪的句子 古诗文中有言字的优美句子 在古诗文中有许多励志的名句 高中古诗文名篇名句默写及答案 文学常识:古诗文中的称谓大全 关于高中古诗文的鉴赏 古诗文中关于天文的文学常识 古诗文中赞美老师的句子 古诗文中写手足亲情的句子 古诗文中赞美老师的句子
积极阳光的句子 深夜的句子 形容心动的句子 朋友圈晒菜句子 梦见你的句子经典 有冒号的句子 描写城市的优美句子 形容看透人心的句子 表示失望的句子 关于红豆的唯美句子 前世今生来世经典句子 形容少年的句子 描写志愿者的句子 形容春天景色的句子 少年的句子 海枯石烂的爱情句子 描写男孩外貌的句子 形容家庭温馨的句子 婚姻选错人后悔的句子 关于美好生活的句子 关于童真的唯美句子 赞美春天的句子简短 形容速度快的句子 婚姻生活感悟经典句子 形容手巧的句子 美丽心情的句子 致同桌的唯美句子 天官赐福句子 关于咖啡的优美句子 冬日暖阳的唯美句子 悼念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