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宿甘露寺僧舍古诗中倒叙的词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宿甘露寺僧舍古诗中倒叙的词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宿甘露寺僧舍古诗中倒叙的词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宿甘露寺僧舍古诗中倒叙的词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把酒赋诗甘露寺,眼中那更有金山。——韩元吉《送陆务观得倅镇江还越·前年边马饮江水》
下岸且寻甘露寺,到城先问惠山泉。——王禹偁《寄毗陵刘博士》
文饶携来甘露寺,声价压倒万琅玕。——王柏《再咏番易方节士》
东望海连甘露寺,北来诗满镇江楼。——王奕《和赵若伦旧题多景楼》
一到城西甘露寺,只今山色似当时。——廖大圭《用韵题松云八景图·其一》
甘露寺简介
甘露寺,位于江苏省镇江*江之滨的北固山,甘露寺始建于东吴,因建立于东吴甘露元年(256年),故名。
甘露寺,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登临北固山,遥想三国峥嵘历史,渴望一展自身才华,即景抒情,壮怀激烈,留下许多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宿甘露寺僧舍》
作者:曾公亮
枕中云气千峰*,床底松声万壑哀。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注释:
1、甘露僧舍:甘露寺。在今江苏镇江北固山上,下临长江。
2、松声万壑:形容长江的波涛声像万壑松声一样。壑:山谷,山沟。
3、银山拍天浪:形容波浪很大,像银山一样。
翻译:
云雾弥漫在枕边,
山峰环绕在*旁。
躺在床上倾听松涛阵阵,
无数山谷像在呼啸哀歌。
如果要看冲天巨浪拍起,
只要一打开窗子,
那汹涌奔腾的江水就会滚滚扑来。
赏析:
甘露寺居山临江,林木苍翠,风景秀丽,是镇江的一大名胜。诗人不写甘露寺的白日美景,而用工细的笔触,描绘出一幅空阔奇妙的江南夜*,写出了江水的壮观和甘露寺的险要。首句写山峰的云气,次句写山谷的松声,末两句写长江的风采。一句诗一个画面,全诗浑成合美。诗中有画,景中有情。
第一句从所感之气着墨。诗人自繁华的京城来到幽僻的古寺,这里没有九酝八珍、华屋锦被,只有粗茶淡饭、陋室布衾。骤然变化了的环境,他不适应,难以入眠。夜深了,天凉了。山间的雾气袭进屋来,如轻纱,似薄绡,缥缥缈缈,遮掩了层峦迭嶂。第二句从所闻之声下笔,写山寺下面,深谷纵横,苍松郁郁;晚风吹来,松涛阵阵,如哀如怨,如泣如诉。“枕中”“床底”,点明诗人已经就寝,紧扣诗题“宿”字。“万壑哀”,语出杜甫《诸将五首》之五:“巫峡清秋万壑哀”。曾公亮诗中的这一“哀”字,恰切地摹写了风吹松林所发出的低沉悲壮的声音。用“千”写“峰”,用“万”写“壑”,极尽形容,从纵向描写北固山奇险变幻、充满生机的景象。这两句写*景,对仗工稳,用笔细腻,文字跌宕生姿。
三、四句写远景。诗人来到甘露寺原是为了住宿歇息的,可寺外千山万壑的松涛声和不尽江流的喧哗声,搅扰着他,辗转反侧,不能安眠。诗人情绪激动了,索性披衣起床,打开窗户,迎风伫立,凭栏远眺。天空没有月色星光,地上熄了万家灯火。周围的一切都被黑暗吞噬,看不见山,看不见树,也看不见远处的城廓。只有横躺在北固山下的长江,这条水的巨龙,力的怪神在没日没夜、无休无止地掀起惊天的狂澜,发出动地的长吟,不甘沉默,永无睡意。诗人虽然看不清,但能想象出它那汹涌澎湃的壮阔气象。于是掉转诗笔,将描写对象由千峰、万壑转向长江、巨浪,开拓出一个奇丽广阔的新境界。“银山拍天浪”是写得很精彩的景语,气势警拔,形象生动,层层修饰,词约义丰。“银山”从色、形、质等多方面细致入微地刻画波涛的光彩、巨大以及沉重感。“拍天”则状波峰的突兀和高峻,使人感到惊心动魄,惶惶不安。不用“玉山”而写“银山”,用词是雕琢的。银是仅次于金的贵重金属,色白而灿烂。用鲜亮的词把*凡的波涛写得十分美好,格外显豁,寄寓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开窗放入大江来”,从横向展现了长江挟风劫雷奔腾而来的雄姿壮采。“放入”可说是再*常不过的词了,“开窗”不是看到大江,而是“放入大江”,当诗人把它置于一个特定的环境中时,就产生了不*常的效应,化死景为活景,变*淡为神奇,使人眼界一新。同时又塑造了一个气魄非凡、伟力无穷的“开闸引流”的巨人形象。最后一句振起全诗,豪迈而奔放,是传神之笔。把长江的洪波巨浪写得如此壮美,如此撼人心魄,在古今诗词中是并不多见的。
《宿甘露寺僧舍》原文及译文
《宿甘露寺僧舍》一句诗一个画面,全诗浑成合美。诗中有画,景中有情。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宿甘露寺僧舍》原文及译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宿甘露寺僧舍》原文:
曾公亮〔宋代〕
枕中云气千峰*,床底松声万壑哀。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宿甘露寺僧舍》译文:
枕中微湿,好似身处云峰之间;长江的波涛声像万壑松声一样,似乎就在我床底下轰响。
如果要看冲天巨浪拍起,只要一打开窗户,那汹涌奔腾的江水就会滚滚扑来。
《宿甘露寺僧舍》赏析:
此诗的艺术特色主要有三点:
一、内容丰厚,境界阔大。仅二十八个字的绝句,就写了枕、床、窗、山、峰、壑、江、浪、银、云气、松声等许多事物,从而扩大了诗歌的表现力。诗人身处斗室之中,想象飞越千里之外,从上到下,由*及远,描写夜幕下的群山万壑、千里大江,展现了辽阔渺远,壮丽迷人的江南夜色,笔法空灵,词意蕴藉。
二、以动写静,景中寓情。诗人创造了一种静谧的意境,却是用动的描写来取得这种效果的。流荡的“云气”,哀呜的“松声”,奔涌的大江,喧嚣的涛音,这些动的景物,给小诗注入了无限的生机,同时又通过动,更加突出地显示了大自然的宁静。诗中似无直接的抒情,但诗人热爱祖国河山、赞颂江南夜色的美好感情,却从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的景物描写中显现出来。曾公亮所处的北宋时代,党争激烈,阶级矛盾尖锐,在承*盛世的气象下,酝酿着深刻的社会危机。诗人对此不无隐忧。“万壑哀”“拍天浪”,正是一个清醒的政治家对时局深感不安的心理的曲折反映。
三、语言质朴、*中见奇。诗人很注重选词炼语,用了许多朴素无华的.词语,如“千”“万”“大”“哀”“放入”等等,重笔虚写浩茫夜色中的壮伟奇观:气势磅礴的大江,“银山拍天”的浪涛。造境,于宏阔中出雄奇;抒情,在*淡中见深沉;具有强烈的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此诗一句一景,景中寓情,从小处着笔写出了长江的宏伟气势。
甘露寺在镇江北固山巅,濒临大江,因此这首诗着力描绘地势,在构思时,不用实笔,全通过想象,描绘出一幅空阔奇妙的江南夜*,写出了江水的壮观和甘露寺的险要。首句写山峰的云气,次句写山谷的松声,末两句写长江的风采。一句诗一个画面,全诗浑成合美。诗中有画,景中有情。
写景诗,许多诗人往往爱从视觉落笔,如唐代诗人李白的:“危楼高百尺”(《夜宿山寺》),贾岛的“松下问童子”(《寻隐者不遇》)。曾公亮却避开这种传统的写法,另辟蹊径,独出机杼,从感受、听觉去写。诗题是“宿甘露僧舍”,所以围绕“宿”字展开。睡在寺里,房间中自然不可能有云雾,所谓“枕中云气”,当是长江水汽会在高处,令人觉得空气很湿,甚至枕中已经凝结了些许水珠。诗人躺在枕上,感受到枕中微湿,自然联想起长江之浩瀚,甚至误以为自己身处云峰之间。接着,诗人又写床底穿来的江水之声,那阵阵惊涛,仿佛狂风*卷山谷,招起无数苍松摇撼助威,其声壮烈奔腾之至。“枕中”“床底”,点明诗人已经就寝,紧扣诗题“宿”字。“万壑哀”,语出杜甫《诸将五首》之五:“巫峡清秋万壑哀”。曾公亮诗中的这一“哀”字,恰切地摹写了风吹松林所发出的低沉悲壮的声音。用“千”写“峰”,用“万”写“壑”,极尽形容,从纵向描写北固山奇险变幻、充满生机的景象。
这起二句是睡在床上的感受与幻想,是通过感官来证实它存在,虽然没有具体的肯定,逼真感很强,尽管北固山没有千山万壑存在。“云气”、“松声”,一在枕上,一在床下,都反映了江水之猛劲;而感觉到云气,凝听到松涛,也反映了诗人心底的宁静。这两句写*景,对仗工稳,用笔细腻,文字跌宕生姿。
三、四句写远景。诗人来到甘露寺原是为了住宿歇息的,可寺外千山万壑的松涛声和不尽江流的喧哗声,搅扰着他,辗转反侧,不能安眠。诗人情绪激动了,索性披衣起床,打开窗户,迎风伫立,凭栏远眺。天空没有月色星光,地上熄了万家灯火。周围的一切都被黑暗吞噬,看不见山,看不见树,也看不见远处的城廓。只有横躺在北固山下的长江,这条水的巨龙,力的怪神,在没日没夜、无休无止地掀起惊天的狂澜,发出动地的长吟,不甘沉默,永无睡意。诗人虽然看不清,但能想象出它那汹涌澎湃的壮阔气象。于是掉转诗笔,将描写对象由千峰、万壑转向长江、巨浪,开拓出一个奇丽广阔的新境界。
“银山拍天浪”是写得很精彩的景语,气势警拔,形象生动,层层修饰,词约义丰。“银山”从色、形、质等多方面地细致入微地刻画波涛的光彩、巨大以及沉重感。“拍天”则状波峰的突兀和高峻,使人感到惊心动魄,惶惶不安。不用“玉山”而写“银山”,用词是雕琢的。银是仅次于金的贵重金属,色白而灿烂。用鲜亮的词把*凡的波涛写得十分美好,格外显豁,寄寓着诗人高洁的情怀。
末句构思很奇特,仍用幻笔,不说开窗看如雪白浪,而说奔腾翻滚的长江被“放”进窗来,把长江的气势写透写活,作者眼前似乎看到浪花要扑进窗来的奇观,深深地被长江的伟观所震撼。“放入”,自然是长江先前想要入窗而不得,诗人到此刻才将它放了进来。原来所谓“枕中云气”,所谓“床底松声”,都是长江有意而为。长江想要冲进房间,好让诗人欣赏自己的奇伟,便先以枕云相示,后以骇浪相呼,不停地邀请着诗人,召唤着诗人,诗人便再也无心睡眠,欣然开窗,与长江陶醉在了一起。明明是诗人向往长江景色,到了诗人笔下,却成了长江招引着诗人去欣赏,通篇用反客为主而不露痕迹,前后呼应之间又只觉一气呵成,笔法高超。这一写作及炼字方法,与杜甫《绝句》“窗含西岭千秋雪”相仿,但杜诗写的是静态,曾诗写的是动态,更具魄力,只有稍后的王安石绝句“两山排闼送青来”可与媲美。
作者简介:
曾公亮(998年-1078年)北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字明仲,号乐正,汉族,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市)人。仁宗天圣二年进士,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历官知县、知州,知府、知制诰、翰林学士、端明殿学士,参知政事,枢密使和同中书门下*章事等。封兖国公,鲁国公,卒赠太师、中书令,配享英宗庙廷,赐谥宣靖。曾公亮与丁度承旨编撰《武经总要》,为中国古代第一部官方编纂的军事科学百科全书。
写作方法:倒叙法
倒叙法一般指倒叙。倒叙(flash back),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先后发展顺序进行叙述。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写作方法:倒叙法,欢迎大家阅览。
4、倒叙法
【特点】
倒叙并不是把整个事件都倒过来叙述,而是除了把某个部分提前外,其他仍是顺叙的方法。采用倒叙的情况一般有三种:
一是为了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把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部分提到前面,加以突出;
二是为了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铺直叙;
三是为了表现效果的需要,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倒叙时要交代清楚起点。倒叙与顺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还要有必要的文字过渡,做到自然衔接。特别要注意,不要无目的地颠来倒去,反反复复,使文章的眉目不清。
作文写作六十二法
写作方法:第一人称叙事法
写作方法:拟人法
写作方法:总分结合法
写作方法:第三人称叙事法
写作方法:化动法
写作方法:特征举例法
写作方法:顺叙法
写作方法:说明法
写作方法:特征说明法
写作方法:倒叙法
写作方法:运用“五觉”法
写作方法:重点突出法
写作方法:插叙法
写作方法:借物抒情法
写作方法:成长变化法
写作方法:补叙法
写作方法:托物言志法
写作方法:实验证明法
写作方法:分叙法
写作方法:物品自述法
写作方法:群体描写法
写作方法:详叙法
写作方法:远眺*看法
写作方法:现场目击法
写作方法:略叙法
写作方法:内外结合法
写作方法:拟人法
写作方法:直接抒情法
写作方法:移步换形法
写作方法:动物自述法
写作方法:间接抒情法
写作方法:说明介绍法
写作方法:议论抒情法
写作方法:先叙后议法
写作方法:环境衬托法
写作方法:景物衬托法
写作方法:先议后叙法
写作方法:彩笔描绘法
写作方法:季节特征法
写作方法:夹叙夹议法
写作方法:远*结合法
写作方法:随时变化法
《宿甘露僧舍》阅读答案及全诗赏析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我们写阅读题就会用到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快速地掌握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宿甘露僧舍》阅读答案及全诗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宿甘露僧舍①
曾公亮
枕中云气千峰*,床底松声万壑哀。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注]①甘露寺是我国一座著名的佛寺,始建于唐文宗大和年间,在江苏省镇江市北固山上,面对长江,相传建寺时露水适降,因而得名。
①甘露僧舍:甘露寺是我国一座著名的佛寺,始建于唐文宗大和年间,在今江苏省镇江市北固山上,面对长江,相传建寺时露水适降,因而得名。
②松声万壑(hè):形容长江的波涛声像万壑松声一样。壑:山沟。
③银山拍天浪:形容波浪很大,像银山一样。
1.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2.这首诗在表达技巧的运用上很有特色,请结合具体诗句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
答案:
1.“天共流”描绘出水流浩荡、水天相连的阔大景象,开篇即为全诗营造壮阔的意境;与结句的想象相照应。(意思对即可。)
2.示例:同意。全诗从水天共流、长风万里的雄伟景象,想象到驶入大海的开阔自由,既流露出乘风破浪的快意,又表达了冲破现实羁绊、纵横广阔天地的豪情,可谓境界阔大,立意高远。(若不同意,言之成理也可)。
二:
(1)诗评家说,本诗中“放入”二字显得很有气魄,你同意吗?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
(2)这首诗在表达技巧上很有特点,请选择其中的一点作出评论。(4分)
参考答案:
(1)同意,她使通常的开窗欣赏景色的行为转化为拥抱江河的.壮举,表现了作者的胸襟和气魄,使整首诗的格调显得豪迈高昂。
(2)用到的技巧有:嘘写,弥漫山巅的云气,直入枕中,让人觉得千峰在侧,沉雄悲壮的松涛,就在窗下轰响,让人觉得如临万壑之中,在这里,千峰万壑都是虚写,却将读者带人了惊心动魄的艺术境界中。夸张,后两句,为了欣赏那银山般的壮观浪涛,领略那拍天而来的大江气势,索性打开窗扉,放长江如室内,这种夸张的艺术手法所造了一种豪壮之美。其余还有如寄情于景等。只要言之成理就可酌情给分。
三:
①前两句用了什么手法,写出了甘露寺的什么特点:
答:长江之滨,悬崖之上,陡峭险奇。
②怎样理解“开窗放入大江来”一句诗:
答:诗人宿于甘露寺,是在傍晚,还是在早上,推开窗子,向外看长江,在一刹那之间所产生的奇妙感觉:窗下波涛翻滚,水天相接。那江水拍打着,翻卷着,似乎就要扑涌进窗里一般。
赏析
这首诗看似直白好懂,其实不然,未经深思的人很容易误解诗中的含义。
“枕中云气千峰*,床底松声万壑哀。”乍一看,这似乎是在说,云气弥漫,让人记起山寺之高,松涛传来,让人想象万壑风鸣。果真如此吗?再细一考虑,很快发现不对劲:北固山虽高,也绝没有到高耸入云的程度,何况诗人身处房间之中,既非远眺,何来云气?说“万壑”悉在“床底”,似也不谐,万壑松涛之事,山中也许会有,但从下文“银山拍天浪”来看,长江既有如此威势,自然是炸雷般响,诗人怎么可能听得到区区风声呢?所以这种解释看似合理,实则破绽百出。
其实本诗没有铺垫,通篇都是写江。
房间中自然不可能有云雾,所谓“枕中云气”,当是长江水汽会在高处,令人觉得空气很湿,甚至枕中已经凝结了些许水珠。诗人躺在枕上,感受到枕中微湿,自然联想起长江之浩瀚,甚至误以为自己身处云峰之间。接着,诗人又写床底穿来的江水之声,那阵阵惊涛,仿佛狂风*卷山谷,招起无数苍松摇撼助威,其声壮烈奔腾之至。
有如此雄壮的长江,诗人怎能错过?诗人想象着江水翻天卷地的气概,想象着那银山一般拍击天穹的巨浪,不禁胸怀激荡,想要一睹长江风采,“要看”二字将诗人按捺不住的向往和兴奋直接呈现,逗出了全诗的高潮:“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为何是放入?自然是长江先前想要入窗而不得,诗人到此刻才将它放了进来。可哪里有体现呢?此刻我们忽然明白,原来所谓“枕中云气”,所谓“床底松声”,都是长江有意而为。长江想要冲进房间,好让诗人欣赏自己的奇伟,便先以枕云相示,后以骇浪相呼,不停地邀请着诗人,召唤着诗人,诗人便再也无心睡眠,欣然开窗,与长江陶醉在了一起。明明是诗人向往长江景色,到了诗人笔下,却成了长江招引着诗人去欣赏,通篇用反客为主而不露痕迹,前后呼应之间又只觉一气呵成,笔法实在高超。
这首诗不仅写江,而且像江,它是有江的性格的,而诗人创作此诗时的精神状态,想必也是同这长江一般,雄豪奇伟,有囊括宇宙的雄心吧!
题甘露寺原文:
香门接巨垒,画角间清钟。北固一何峭,西僧多此逢。天垂无际海,云白久晴峰。旦暮然灯外,涛头振蛰龙。
曹松简介:
题甘露寺注释:
【通邑大都】大邑”。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诚以着此书藏诸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宋曾巩《移沧州过阙上殿札子》:“自通邑大都至於荒陬海聚,无变容动色之虑。”
【藏之名山】名山”。
【天人之际】天道与人事相互之间的关系。《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披艺观之,天人之际已交,上下相发允答。”《汉书·司马迁传》:“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何*叔注《老子》,始成,诣王辅嗣,见王注精奇,乃神伏,曰:‘若斯人可与论天人之际矣。’”清龚自珍《五经大义终始论》:“圣人之道,本天人之际,胪幽明之序。”亦省作“天人际”。唐杜甫《八哀诗·赠秘书监江夏李公邕》:“情穷造化理,学贯天人际。”
【不得已】无可奈何;不能不如此。《老子》:“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汉书·景帝纪》:“乃者吴王濞等为逆,起兵相胁,诖误吏民,吏民不得已。”颜师古注:“已,止也,言不得止而从之,非本心也。”元无名氏《千里独行》第二折:“俺二叔叔不得已,降了曹丞相。”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十五:“这三道防线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要是我能够集中资金在一个地方办厂,那发展会更大的。”
【不得已】无可奈何;不能不如此。《老子》:“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汉书·景帝纪》:“乃者吴王濞等为逆,起兵相胁,诖误吏民,吏民不得已。”颜师古注:“已,止也,言不得止而从之,非本心也。”元无名氏《千里独行》第二折:“俺二叔叔不得已,降了曹丞相。”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十五:“这三道防线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要是我能够集中资金在一个地方办厂,那发展会更大的。”
【贪生恶死】贪生畏死”。典
【削木为吏】犹言刻木为吏。《汉书·司马迁传》:“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入,削木为吏议不对,定计於鲜也。”
【刑不上大夫】以上的贵族享受的特权之一,是宗法等级制在法律上的反映。大夫以上的贵族犯罪,“不执缚系引,不使人颈盩,不捽抑”,处死刑不“於市”,而“於朝”。《礼记·曲礼上》:“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孔颖达疏:“刑不上大夫者,制五刑三千之科条,不设大夫犯罪之目也。所以然者,大夫必用有德,若逆设其刑,则是君不知贤也。”《汉书·司马迁传》:“传曰:刑不上大夫。此言士节不可不厉也。”《晋书·刑法志》:“古典刑不上大夫,今士人有犯者,谓宜如旧,不在刑例,则进退为允。”《明史·刑法志》:“古者刑不上大夫,以励廉耻也。”
【轻于鸿毛】比大雁的毛还轻。比喻非常轻微或毫无价值。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於太山,或轻於鸿毛,用之所趋异也。”《燕丹子》卷下:“今轲常侍君子之侧,闻烈士之节,死有重於太山,有轻於鸿毛者,但问用之所在耳。”宋苏轼《御试制科策》:“臣闻天下无事,则公卿之言轻於鸿毛;天下有事,则匹夫之言重於泰山。”亦作“轻若鸿毛”、“轻如鸿毛”。《晋书·皇甫谧传》:“轻若鸿毛,重若泥沉,损之不得,测之愈深。”《宣和书谱·篆书叙论》:“五代时,南唐伪主李煜割据江左,轻如鸿毛。”巴金《寒夜》十六:“其实我们这种人无钱无势,也用不着逃难,就是遇到不幸也不过轻如鸿毛。”
【重于泰山】意义重大。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死有重於泰山,或轻於鸿毛,用之所趣异也。”宋苏轼《御试制科策》:“天下有事,则匹夫之言重於泰山。”《东周列国志》第六五回:“子鲜之誓,重於泰山矣。”汉
【太史公】马谈为太史令,子迁继之,《史记》中皆称“太史公”。其说不一:(1)太史公为官名,汉武帝时置,因位在丞相之上,与三公相等,故称。(2)司马谈为太史令,司马迁尊其父,故称。(3)太史令掌天文图书等,古代主天官者皆上公,故沿旧名而称之。参阅《史记·太史公自序》“谈为太史公”三家注。综上当以第三说较为可信。后世多以“太史公”称司马迁。汉
题甘露寺背景:
司马迁三十八岁时,继父职为太史令。四十七岁时以李陵事下狱,受宫刑。出狱后,为中书谒者令。《汉书·司马迁传》:谓“迁既被刑之后,为中书令,尊宠,任职事”。中书令职,掌领导尚书出入奏事,是宫廷中机要职务。《报任安书》是在他任中书令时写的。此篇是司马迁写给其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司马迁因李陵之祸处以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表面上是皇帝*臣,实则*于宦官,为士大夫所轻贱。任安此时曾写信给他,希望他能“推贤进士”。司马迁由于自己的遭遇和处境,感到很为难,所以一直未能复信。后任安因罪下狱,被判死刑,司马迁才给他写了这封回信,后载于《汉书》本传。司马迁在此信中以无比激愤的心情,向朋友、也是向世人诉说了自己因李陵之祸所受的奇耻大辱,倾吐了内心郁积已久的痛苦与愤懑,大胆揭露了朝廷大臣的自私,甚至还不加掩饰地流露了对汉武帝是非不辨、刻薄寡恩的不满。信中还委婉述说了他*后“隐忍苟活”的一片苦衷。为了完成《史记》的着述,司马迁所忍受的屈辱和耻笑,绝非常人所能想象。但他有一条非常坚定的信念,死要死得有价值,要“重于泰山”。所以,不完成《史记》的写作,绝不能轻易去死,即使一时被人误解也在所不惜。就是这样的信念支持他在“肠一日而九回”的痛苦挣扎中顽强地活了下来,忍辱负重,坚忍不拔,终于实现了他的夙愿,完成了他的大业。
任少卿名安,荥阳人。曾任益州刺史、北军使者护军。《史记》卷一百四《田叔传》后附有褚先生所补的《任安传》。任安是司马迁的朋友,曾经写信给司马迁,叫他利用中书令的地位“推贤进士”。过了很久,司马迁给他回了这封信。此信写于武帝太始四年十一月(公元前93年,这年司马迁53岁)。当时任安因事下狱,状况危险,所以书信中虑及任安的死。在任安为北军使者护军的时候,因他在太子刘据“造反”时采取了袖手旁观的做法,其实太子并非真反只是因“巫蛊事件”被冤枉没办法了,想杀江充以自保。
关于任安的说法,上述可谓为一说。但亦有其他说法,即任安为北军使者护军时,因其在太子刘据造反时采取了“持两端”做法,而为汉武处死。在此时,任安希图以“推贤进士为名,要求时任中书令的司马迁给予帮助。而司马迁因为自己的处境很难帮他这个忙,便写了这封报任安书。这才是为什么司马迁在任安临刑前给其写信的原因。
题甘露寺赏析:
通假字其次诎体*。诎,通“屈”,弯曲。其次剔毛发。剔,通“剃”,动词。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关,同“贯”,套上。 箠,同“棰”,杖。见狱吏则头枪地。枪,通“抢”,撞击。及以至是。以,通“已”及罪至罔加。罔,通“网”,法网。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底,通“抵” ,大抵,大都。8思垂空文以自见。见,通“现”,表现。9网罗天下放失旧闻。失,通“佚”放失旧闻。失,通“佚”,散乱的文献。则仆偿前辱之责。责,通“债”,债务。古者富贵而名摩灭。摩,通“磨”。权倾五伯。伯, 通“霸”。具于五刑。具,通“俱”。曷足贵乎。曷,通“何”。幽于圜墙之中。圜,通“圆”。稽其成败兴坏之纪。纪,通“记”,历史记录。 词类活用孙子膑脚:名词作动词,古代剔去膝盖骨的酷刑以污辱先人:形容词作使动用法,使……*倡优所畜:名词作状语, 像乐师、优伶一样仆之先人非有剖符丹书之功:名词作状语, 用朱砂故述往事,思来者:动词作使动用法,使.……思考请略陈固陋:形容词作名词,固执鄙陋的意见衣赭衣:名词作动词,穿上流俗之所轻也:形容词作动词,轻视幸勿为过:名词作动词,责怪,责备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言:名词作状语,像牛马一样曩者辱赐书:使动用法,使……蒙受耻辱百兽震恐:使动用法,使……害怕 特殊句式被动句(1)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2)其次诎体*。省略句、判断句(1)《》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2)且西伯,伯也。(3)倡优所畜,流俗之所轻也。(五)状语后置句(1)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2)权倾五伯,囚于请室。(3)幽于圜墙之中宾语前置句(1)若望仆不相师重点翻译句《诗》三百篇,大氐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诗经》共三百篇,大都是圣人贤士为抒发愤懑之情而写作的。2.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也就是想要探究自然和人间的关系,弄通由古至今的变化规律,自成一家之见解。3.虽万被戮,岂有悔哉!即使被千刀万剐,我难道会后悔吗?4.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异?假如我受到法律的制裁被杀,就像在九头牛身上去掉一根牛毛,与杀死一只蝼蚁有什么区别呢?5.故士有画地为牢,士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所以,在地上划圈为牢,气节之士势必不肯进去;用木头削成狱吏,气节之士也认为不可受它审讯,拿定主意在*之前自杀。6.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我虽然怯弱,想苟活偷生,但也知道舍生就死,怎么会自甘沉溺于牢狱的侮辱之中呢?7.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祗取辱耳。时至今日,我即使想要修饰打扮,用美好的言辞为自己解脱也无济于事,一般人不会相信,只不过自取侮辱罢了。 一词多义1.胜(1)胜任。能够承担或承受。(2)不可胜记。尽。(3)百战百胜。胜利。(4)引人入胜。优美的。2.再(1)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两次。(2)青春不再。再继续,再出现。3.厥(1)思厥先祖父。他的。(2)大放厥词。别的。(3)厥有《国语》。于是,就,才。4.焉(1)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疑问代词,怎么。(2)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语气词。(3)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在那里。5.非(1)死日然后是非乃定。错误,不对。(2)无可厚非。反对,责备。6.就(1)亦颇识去就之分矣。 赴死。(2)草创未就。 完成。(3)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靠*,引申为承受。7.望(1)若望仆不相师。 怨恨。(2)日夜望将军至。期望。(3)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五日。(4)吾尝跂而望矣。向远处看。(5)以绝秦望。 念头.(6)名门望族。有声望的。 古今异义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再:古义:两次 今义:第二次古义:谦词,像牛马一样供人驱使的人。今义:牛马走路。意气勤勤恳恳。古义:情意诚挚恳切。今义:勤劳而踏实。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古义:两个词,夫为语气词。今义:对已婚女人的称呼。念父母,顾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配偶。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古义:形容词,不同寻常。今义:表程度的副词,相当于“很”、“非常”。下流多谤议。古义:处于卑贱的地位。今义:1.下游2.行为不符合道德准则意气勤勤恳恳。古义:心意,情意。今义:意志和气概:志趣和性格。至激于义理者不然。古义:正义和真理今义:言论或文章的内容和道理恨私心有所不尽恨:古义:遗憾今义:怨,仇视私心:古义:自己的志愿今义:为自己打算的念头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古义:抒发愤懑今义:决心努力仆以口语遇遭此祸古义:言论今义:与“书面语”相对素所自树立使然也古义:立身于世今义:1.建立 2.直立,竖立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古义:陷身今义:陷入不良境地 虚词以(1)及以至是(通“已”)(2)仆以口语遇遭此祸(介词,因为)(3)退论书策以舒其愤(连词,来)(4)重为乡党所戮笑,以污辱先人(连词,以致)(5)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介词,用)(6)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连词,因而)为(1)为十表,本纪十二(动词,写成)(2)季布为朱家钳奴(动词,做了)(3)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动词,当作)(4)然此可为智者道(介词,给,替)(5)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介词,因为)(6)重为乡党所笑(介词,被)且(1)且勇者不必死节(连词,况且)(2)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副词,暂且,姑且)(3)且西伯,伯也(连词,再说)于(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介词,比)(2)幽于圜墙之中(介词,在)(3)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介词,被)(4)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介词,对)(5)无益于俗(介词,对)乃(1)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副词,却,竟然)(2)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副词,才)(3)然后是非乃定(副词,才)(4)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动词,是)然(1)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代词,这样)(2)然此可为智者道(连词,表示转折)(3)阙然久不报(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整理:zhl201609
琴诗酒伴皆抛我,雪月花时最忆君。——白居易《寄殷协律 / 多叙江南旧游》
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随能收叙,无隔疏贱。——《贞观政要·卷二·论任贤》
功不可以虚成,名不可以伪立——《汉书·传·叙传上》
宁为宇宙闲吟客,怕作乾坤窃禄人。——杜荀鹤《自叙》
酒瓮琴书伴病身,熟谙时事乐于贫。——杜荀鹤《自叙》
*生肺腑无言处,白发吾唐一逸人。——杜荀鹤《自叙》
睹一事于句中,反三隅于字外。——《史通·内篇·叙事》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王羲之《兰亭集序 / 兰亭序》
巡就戮时,颜色不乱,阳阳如*常。——韩愈《张中丞传后叙》
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周礼·冬官考工记·总叙》
诗旨未能忘救物,世情奈值不容真。——杜荀鹤《自叙》
知得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周礼·冬官考工记·总叙》
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 兰亭序》
欲雕小说干天官,宗孙不调为谁怜?——李贺《仁和里杂叙皇甫湜》
还家白笔未上头,使我清声落人后。——李贺《仁和里杂叙皇甫湜》
远虽材若不及巡者,开门纳巡,位本在巡上。——韩愈《张中丞传后叙》
及其无救而且穷也,将其创残饿羸之余,虽欲去,必不达。——韩愈《张中丞传后叙》
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沮遏其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韩愈《张中丞传后叙》
国史之美者,以叙事为工,而叙事之工者,以简要为主。——《史通·内篇·叙事》
文约而事丰,此述作作之尤美者也。——《史通·内篇·叙事》
言*而旨远,辞浅而义深,虽发语已殚,而含义未尽。——《史通·内篇·叙事》
大人不华,君子务实——《潜夫论·卷十·叙录》
博学多识,疑则思问——《潜夫论·卷十·叙录》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潜夫论·卷十·叙录》
那知坚都相草草,客枕幽单看春老。——李贺《仁和里杂叙皇甫湜》
叙别梦、扬州一觉。——吴文英《夜游宫·人去西楼雁杳》
吴娘暮雨萧萧曲,自别江南更不闻。——白居易《寄殷协律 / 多叙江南旧游》
几度听鸡歌白日,亦曾骑马咏红裙。——白居易《寄殷协律 / 多叙江南旧游》
五岁优游同过日,一朝消散似浮云。——白居易《寄殷协律 / 多叙江南旧游》
赵昌父七月望日用东坡韵叙太白、东坡事见寄,过相褒借,且有秋水之约。——辛弃疾《水调歌头·我志在寥阔》
石菴居士。——刘墉《刘墉行书送蔡明远叙轴》
愿樽前长叙弟兄情,如金玉。——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悠悠兮离别,无因兮叙怀。——徐淑《答秦嘉诗》
相见休言有泪珠,酒阑重得叙欢娱,凤屏鸳枕宿金铺。——欧阳炯《浣溪沙·相见休言有泪珠》
翰以文章自名,为此传颇详密。——韩愈《张中丞传后叙》
人之将死,其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韩愈《张中丞传后叙》
当二公之初守也,宁能知人之卒不救,弃城而逆遁?——韩愈《张中丞传后叙》
二公之贤,其讲之精矣!——韩愈《张中丞传后叙》
当是时,弃城而图存者,不可一二数;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韩愈《张中丞传后叙》
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韩愈《张中丞传后叙》
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韩愈《张中丞传后叙》
此矢所以志也。——韩愈《张中丞传后叙》
巡呼云曰:南八,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韩愈《张中丞传后叙》
驿亭门外叙分携,酒尽扬鞭泪湿衣。——张咏《新市驿别郭同年》
嗜酒者曰:望诣贵府一叙,口渴心烦,或茶或酒,求止渴耳。——佚名《酒徒遇啬鬼》
陇西李朝威叙而叹曰:五虫之长,必以灵者,别斯见矣。——李朝威《柳毅传》
幸君子书叙之外,悉以心诚之话倚托,千万无渝!——李朝威《柳毅传》
于其将行,为叙其诗,因道其盛时以悲其衰。——欧阳修《释秘演诗集序》
乐与今同,而加之诸侯轨道,兵革不动,民保首领,匈叙宾服,四荒乡风,百姓素朴,狱讼衰息。——贾谊《治安策》
乙未冬日临。——刘墉《刘墉行书送蔡明远叙轴》
唐代: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译文
山上寺院好似有百丈之高,站在上边仿佛都能摘下星辰。
不敢高声说话,唯恐惊动了天上的仙人。
注释
宿:住,过夜。
危楼:高楼,这里指山顶的寺庙。
危:高。
百尺:虚指,不是实数,这里形容楼很高。
星辰:天上的星星统称。
语:说话。
恐:唯恐,害怕。
惊:惊动。
这是一首纪游写景的短诗。诗的内容记录了李白夜游寺庙的有趣经历。全诗没有一个生僻字,从头到尾用“夸张”的手法,形象而又逼真地写出了山寺之奇高,星夜之奇妙。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这两句是写山寺之高。第一句正面描绘寺楼的峻峭挺拔、高耸入云。发端一个“ 危 ”字,倍显突兀醒目,与“高”字在同句中的巧妙组合,就确切、生动、形象地将山寺屹立山巅、雄视寰宇的非凡气势淋漓尽致地描摹了出来。次句以极其夸张的技法来烘托山寺之高耸云霄。字字将读者的审美视线引向星汉灿烂的夜空,非但没有“高处不胜寒”的感慨,反给人旷阔感,以星夜的美丽引起人们对高耸入云的“危楼”的向往。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两句,“不敢”写出了作者夜临“危楼”时的心理状态,从诗人“不敢”与深“怕”的心理中,读者完全可以想象到“山寺”与“天上人”的相距之*,这样,山寺之高也就不言自明了。
诗人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描绘了山寺的高耸,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山上的这座楼好像有一百尺高,诗人站在楼顶就可以用手摘下天上的星星。在这儿都不敢大声说话,唯恐惊动了天上的仙人。
此诗语言自然朴素,却形象逼真。全诗无一生僻字,却字字惊人,堪称“*字见奇”的绝世佳作。诗人借助大胆想象,渲染山寺之奇高,把山寺的高耸和夜晚的恐惧写的很逼真,从而将一座几乎不可想象的宏伟建筑展现在读者面前,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摘星辰、惊天人,这些仿佛是童稚的想法,被诗人信手拈来,用入诗中,让人顿感情趣盎然,有返璞归真之妙。
李白的诗风豪放雄健,想象极其丰富,语言自然婉转,音律富于变化而又和谐统一,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此诗寥寥数笔,就酣畅淋漓地表现出了人在高处的愉悦、豪放、可爱、率直。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夜宿山寺
作者:李白
wēi lóu gāo bǎi chǐ
危楼高百尺,
shǒu kě zhāi xīng chén
手可摘星辰。
bù gǎn gāo shēng yǔ
不敢高声语,
kǒng jīng tiān shàng rén
恐惊天上人。
白话译文:
山上寺院的高楼真高啊,好像有一百尺的样子,人在楼上好像一伸手就可以摘下天上的星星。
站在这里,我不敢大声说话,唯恐(害怕)惊动天上的神仙。
作品赏析:
此诗语言自然朴素,却形象逼真。全诗无一生僻字,却字字惊人,堪称“*字见奇”的绝世佳作。诗人借助大胆想象,渲染山寺之奇高,把山寺的高耸和夜晚的恐惧写的很逼真,从而将一座几乎不可想象的宏伟建筑展现在读者面前,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摘星辰、惊天人,这些仿佛是童稚的想法,被诗人信手拈来,用入诗中,让人顿感情趣盎然,有返璞归真之妙。
1、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温庭筠《清明日》
2、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白帝下江陵》
3、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陪侍御叔华登楼歌》
4、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刘禹锡《陋室铭》
5、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6、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7、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8、自古承春早,严冬斗雪开。——朱庆馀《早梅》
9、莫言春度芳菲尽,别有中流采芰荷。——贺知章《采莲曲》
10、去年曾看杜鹃花,醉出春林日已斜。——刘崧《雨中见杜鹃花》
11、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李清照《临江仙·梅》
12、弱柳千条杏一枝,半含春雨半垂丝。——温庭范《题望苑驿》
13、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
14、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复古《大热》
15、深夜无风新雨歇,凉月,露迎珠颗入圆荷。——阎选《定风波·江水沉沉帆影过》
16、最喜晚凉风月好,紫荷香里听泉声。——曾巩《西湖纳凉》
17、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石涛《荷花》
18、春红始谢又秋红,息国亡来入楚宫。——吴融《送杜鹃花》
19、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王令《送春》
20、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钱惟演《木兰花》
21、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自居易《冬至夜思塞》
22、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23、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陶渊明《四时》
24、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25、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草。——李白《妾薄命》
26、红白莲花开共塘,两般颜色一般香。恰似汉殿三千女,半是浓妆半淡妆。——杨万里《红白莲》
27、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绝句二首》
28、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29、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30、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31、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32、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查慎行《舟夜书所见》
33、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黄庭坚《寄黄几复》
34、冬夏有盈缩,古今无断续。——陈文蔚《臣龙瀑布》
35、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36、藕花珠缀,犹似汗凝妆。——阎选《临江仙·雨停荷芰逗浓香》
37、莲子不可得,荷花生水中。犹胜道傍柳,无事荡春风。渌萍与荷叶,同此一水中。风吹荷叶在,渌萍西复东。莲花未开时,苦心终日卷。春水徒荡漾,荷花未开展。——孟郊《乐府三首》
38、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王维《鹿柴》
39、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杜甫《清明二首》
40、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41、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
4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3、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44、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杜甫《赠花卿》
45、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46、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47、庭前落尽梧桐,水边开彻芙蓉。——朱庭玉《天净沙·秋》
48、面面湖光面面风,可人最是白芙蓉。分明飞下双双鹭,才到花边不见踪。——姚勉《四望亭观荷花》
49、秦吴万里皆芳草,染到山花恨最深。——周文璞《杜鹃花》
50、犹有桃花流水上,无辞竹叶醉尊前。——刘禹锡《忆江南·春去也》
51、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韦庄《菩萨蛮》
宿甘露寺僧舍古诗中倒叙的词 宿甘露寺僧舍爱上古诗的视频 宿甘露僧舍古诗的字 北固山甘露寺的古诗词 题山寺僧舍的古诗 古诗中倒叙的作用 古诗中倒叙的好处 诗中有甘露的古诗词 倒叙的古诗歌 关于古诗的倒叙 祝福中倒叙的作用 有关倒叙的古诗 有关杨枝甘露的古诗 用了倒叙的方法写的古诗 有关甘露的古诗词 甘露蒙顶的古诗词 古诗词插叙与倒叙的区别 倒叙开头的句子 早上的甘露古诗 祝福倒叙的作用 逢甘露的诗句古诗 以倒叙开头的我和古诗 倒叙开头摘抄 描写甘露之变的古诗 我心灵的甘露引用古诗 蜘蛛与甘露的古诗解析 有关天降甘露的古诗 描写甘露的诗句古诗 形容甘露的句子 恋爱倒叙小品全部台词
历史事件:甘露之变 关于叙事的古诗词 写作方法:倒叙法 《宿甘露僧舍》阅读答案及全诗赏析 古诗中的不同的风 岑参《题山寺僧房》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有关曾公亮《宿甘露僧舍》全诗及赏析 如何巧妙的运用倒叙手法 含有叙字的古诗词 带叙字的诗词名句 关于甘露寺的诗句 《题甘露寺》翻译赏析 夜宿山寺古诗(夜宿山寺这首诗的全解) 夜宿山寺古诗带拼音版标准(阅读夜宿山寺全文) 关于杨枝甘露的优美句子 曾公亮:宿甘露寺僧舍 古诗中的雨作文 古诗中的春 古诗中的客舍意思100句 形容久旱逢甘露的诗句120句 深秋逢甘露 《宿甘露寺僧舍》原文及译文 古诗中的春雨 古诗中的月亮 古诗中的春节 古诗中表现友情的诗词 关于甘露寺的古诗词有哪些 古诗词经典名句大全 关于叙事的古诗词 古诗中的风景
信念坚定的诗句 带坤字的诗句 形容蝴蝶飞舞的诗句 风华正茂的诗句 沙开头的诗句 形容风景秀丽的诗句 冬至的诗句陆游 形容园林的诗句 求贤若渴的诗句 感叹人生苦短的诗句 关开头的诗句 十句伤春悲秋的诗句 赞美牵牛花的诗句 关于破晓的诗句 送老师的诗句 形容春天樱花的诗句 伴着雨声入睡的诗句 包含风的诗句 泊船瓜洲的诗句 诗经中表达爱情的诗句 带问的诗句 别的诗句 关于感叹时光的诗句 有关岁月流逝的诗句 有一字的诗句 红妆的诗句 云卷云舒的诗句 歌颂月亮的诗句 形容负心汉的诗句 *凡却不*凡的诗句 关羽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