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到古诗词的感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读到古诗词的感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读到古诗词的感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读到古诗词的感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此诗咏叹嫦娥在月中的孤寂情景,抒发诗人自伤之情。前两句分别描写室内、室外的环境,渲染空寂清冷的气氛,表现主人公一夜未眠,难以入睡;后两句是主人公在一宵痛苦的思忆之后产生的感想,表达了一种孤寂感,这里不仅带有对自作聪明的后悔,也有作者注入的同病相怜、惺惺相惜的慨叹。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这两句描绘的是主人公环境和永夜不寐的情景。室内,烛光越来越黯淡,云母屏风上笼罩着一层深深的暗影,透露出主人公在长夜独坐中黯然神伤的心境,蜡烛慢慢燃烧,不断减少,主人公面对蜡烛和孤灯清影为伴。室外,银河逐渐西移垂地,牛郎、织女隔河遥望,独处孤室的不寐者看着这一派银河即将消失。那点缀着空旷天宇的寥落晨星,也行将隐没。“沉”字正逼真地描绘出晨星低垂、欲落未落的动态,主人公的心也似乎正在逐渐沉下去。“烛影深”“长河落”“晓星沉”,表明时间已到将晓未晓之际,着一“渐”字,暗示了时间的推移流逝。寂寞中的主人公,面对冷屏残烛、青天孤月,又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尽管这里没有对主人公的心理作任何直接的抒写刻画,但借助于环境氛围的渲染,主人公的孤清凄冷情怀和不堪忍受寂寞包围的意绪却几乎可以触摸到。诗人把主人公思想情感的变化过程巧妙地通过环境的变化体现出来。
寂静的长夜中,看到明月,也自然会联想起神话传说中的月宫仙子──嫦娥。据说她原是后羿的妻子,因为偷吃了西王母送给后羿的不死药,飞奔到月宫,成了仙子。“嫦娥孤栖与谁邻?”在孤寂的主人公眼里,这孤居广寒宫殿、寂寞无伴的嫦娥,其处境和心情不正和自己相似吗?于是,不禁从心底涌出这样的意念:嫦娥想必也懊悔当初偷吃了不死药,以致年年夜夜,幽居月宫,面对碧海青天,寂寥清冷之情难以排遣吧。“应悔”是揣度之词,这揣度正表现出一种同病相怜、同心相应的感情。由于有前两句的描绘渲染,这“应”字就显得水到渠成,自然合理。因此,后两句与其说是对嫦娥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不如说是主人公寂寞的心灵独白。
但是,诗中所抒写的孤寂感以及由此引起的“悔偷灵药”式的情绪,却融入了诗人独特的现实人生感受,而含有更丰富深刻的意蕴。这是一种含有浓重伤感的美,在旧时代的清高文士中容易引起广泛的共鸣。诗的典型意义也正在这里。
诗人为何要选取这些意象,是我们欣赏诗歌时要注意的问题。屏风有多重形式的,为何要写云母屏风。云母最早的典故来自如下:云母为饰,故名。一说用云母代替车上的窗纱,四望透明。古为帝后所乘。《太*御览》卷七七五引晋傅玄《傅子》:“以云母饰车,谓之云母车。臣下不得乘,时赐王公贵臣。”《晋书·谢玄传》:“获坚乘舆云母车。”《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八年》引此文,胡三省注:“赵彦絟《续古今註》:石虎皇后乘輦,以纯云母代纱,四望皆通彻。”晋军俘获苻坚所乘云母车。可见云母做屏风可以四望通彻透明,这不仅让人可以从外边看到里面未眠的主人公,同时主人公也可以看到外边的情景。这用云母做的屏风可见主人公身份的高贵,不同凡俗。再说银河,写牛郎织女,还是写的是男女情感,但是牛郎织女虽然只能隔河相望,但是还算恩爱,让人羡慕他们坚贞的爱情。这个爱情为后面的爱情故事铺张,是嫦娥与后羿的感情。嫦娥到底是不是偷吃了后羿的灵药呢?这个没有定论。为何要偷呢?她早知道这灵药的药效,要到天上去。天上代表什么地方?天上代表一个高远的地方,那里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但最美好的理想却不是想象的那样。因为夜夜都看到的是碧海青天,那样孤独无援,独自一个人飞到月宫,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苏轼的这两句一定从这里有所启发。
这首诗歌首先一个是爱情,爱情多形容君臣关系,李商隐夹在牛党和李党的争斗中,成了两面都不讨好的人,和苏轼在旧党和*中间受到迫害打击一样。美好的爱情象征着和谐的君臣关系,人际关系,象征着理想的实现。
其次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并不是按照我们的预见去实现,往往事与愿违。理想好像是实现了,但人生奋斗的方向可能是错误的,从而失去了更为宝贵的东西。所以会后悔,当初的理想是不是不切实际的。否则今天怎么会落到这种夜夜碧海青天的孤独无奈之中。很明显李商隐从这里隐喻了自己的一生不幸的遭遇,被命运捉弄的感慨。这今日夜夜的悲剧命运竟然是当时一时的冲动不成熟的行为导致的结果。
那么我们人生应该怎样去选择呢?谁知道哪些是对的,哪些将来是错的?诗歌在这种让人沉思的悲痛之中戛然而止,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这些解决也让古今文人与之共鸣,在人生征程中,我们如何找到自己的正确位置,站好自己的队伍,才能活得精彩。而不是走错了路,不能回头,不能改变,只有无可奈何的后悔。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首名为《苔》的诗,乃清朝的袁枚所作。诗的大意是:春天明亮的阳光照不到背阴的地方,生命照常在萌动。即使那如米粒一般微小的苔花,依然像那美丽高贵的牡丹一样,自豪地盛开。
这首小诗沉寂了三百多年,最*被乡村教师梁俊和山里的孩子在《经典咏流传》舞台唤醒。孩子们最朴质无华的天籁之声唱哭了庾澄庆和曾宝仪,也让亿万中国人都在这一刻被感动,更唤醒了我们心中的那个自己。这首诗最打动我们的,其实是中华文化中那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在逆境或顺境、伟大或*凡的你我中均有体现。
一、逆境与顺境
苔,生长在阴冷潮湿的角落,得不到阳光的滋润,正如那些生活在逆境中而更加努力拼搏向上的人们,有的人家境贫穷,有的人身患重病,有的人身存残疾,仍然自强不息,努力拼搏。就像电影《滚蛋吧,肿瘤君》的作者熊顿一样,虽身怀不治之症,但也笑对人生,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经典,被众人记住,这不正是苔的精神吗?
而有的人,本身就出生在顺境中,正如那些富二代、官二代,但他们难道就可以不努力了吗?我看不然。赌王儿子何猷君,明明人家有钱,却非要靠才华。从小学开始,他就一直是学校里的前三名。全港数学比赛中,他拿了两届冠军。十八岁的时候,因为优异的成绩,被牛津大学和麻省理工同日择取,成为了麻省理工史上最年轻的硕士。
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
二、伟大与*凡
和苔一样,梅也同样生长在艰苦的环境之中。梅花在寒风凛冽中以美好的`姿态和芬芳的香气傲雪凌霜,更能吸引人,因此,古往今来,梅就是众人咏叹的对象,就犹如伟人一般举世瞩目。我们**,就特别偏爱梅花。*小时候只是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的孩子,生长在旧中国恶劣的社会环境中,但他通过顽强不息的拼搏,发挥出自己无限的潜力,建立了新中国,像梅花一样被所有人赞美,流芳百世。
苔跟梅不同之处在于,它没有梅一样的鲜艳的色彩和迷人的香气,开的小白花也如米粒一般小,籍籍无名,但是不影响它仍然像梅一样活得顽强,自强不息。苔更像是古今中外的一众*凡、默默无闻的普通人,比如清洁工、人民教师等,比如你我,用*凡的双手,创造出伟大,这才正是更把苔的精神演绎得淋漓尽致。
三、花朵与生命
苔花,悄然地开着,不引人注目,更无人喝彩。但就算这样,它依然那么执着地开放,认真地把握自己最美的短暂的生命。苔花不会因为别人在意与否,就不敢拨开出生的花蕊;蒲公英也不会因为历程的艰险,就不离开那安全的母体,走入飘萍的流浪如米小的生命,也必须学牡丹一样盛开。
牡丹有牡丹的鲜艳非凡,苔花有苔花的安然自在。我们虽然不知道将来的结局会是怎样,但仍要如这花儿一样,尽可能把自身微弱的力量,全部释放出来。生命有大有小,生活有苦有甜。人生的进程中,有完美,也有残缺。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我只是一朵微小的苔花,却也要像牡丹那样,开得灿烂,活出最大的价值!
湘西的人,如翠翠,可爱、质朴;湘西的风光,如茶垌,明净、秀丽;湘西的故事,如《边城》,凄美、动听。这是写于我手中这本《边城》扉页的一段话。
一支笔,行云流水般字字成章;一本书,引人入胜且回味无穷。而笔下的湘西,书中的小城,则是沈从文先生回忆与想象交加的桃源仙境。那里处处是湿润透明的湘楚景色,处处是淳朴赤诚的风味人情,一如陶渊明土地*旷,屋舍俨然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所描绘的那片理想净土。
《边城》娓娓道来的是有着那不完美结局的故事,更是边民至善至美的人性魅力。
边城人虽生活于桃源之地,却无可避免得重复着悲惨的命运。这命运如同枷锁,勒住了翠翠的爱情亲情,亦勒住了边民悲哀背后的淳朴。
翠翠和恋人傩送的爱情以未可预知的悲剧而告终,反映出湘西人民在自然人事面前不能把握自己命运的惨痛事实。翠翠是如此,翠翠的母亲也是如此,她们一代又一代重复着悲痛而惨淡的人生,却找不到摆脱这种命运的途径。这样的湘西爱情是可悲的,令无数人动容。
读古诗词有感
在我们*凡的日常里,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古诗词有感,欢迎大家分享。
历史的光影旋转散射,许多惊艳的光,转瞬即逝,不留痕迹。而唐诗宋词却是那温和不变的橘红色的灯光,我坐在灯下,与诗人们在心灵最深处相逢,而后开始学着诗意的生活。
我跟随橘色的灯光,溯回到盛唐,那个诗情洋溢的时代,顿悟自己原来和盛唐人的生活并没有什么两样。小时候,我们也背着“床前明月光”,却不知何为思乡,稚嫩的声音起起落落,澄澈明朗,如撒了一地的月光。长大后,自己情窦初开,回想起“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那种隐秘的情愫,通过诗中的意象,得以释放和寄托;参加工作后,会有更多忧愁与感伤,谁不会想起“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吟着诗句,仿佛望见宽阔的江面,自己的愁绪也沿着滚滚江水,慢慢冲淡。当终将老去的时候,我们也会吟着蒋捷的“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轻叹一声回眸一笑,想起自己一生的美好。品着人们的诗句,也才最终明白,诗是每个人心灵的寄托,其实我们身边处处有诗意,只是我们不懂如何诗意的生活。
我想,这也是于丹最想告诉我们的吧,生活中不乏诗意,只是红尘喧嚣,人们总是被时间的洪流裹挟着奔跑,渐渐忘了生活的初衷,遗失了灵魂,在国人幸福感越来越低是,诗意与恬然应该被拾起,做我们精神上的富翁。
或许我们知道的诗句不多,但如果有一天,我们看见斜阳晚钟的时候,我们看见田园林泉的时候,我们看见千古明月和旭日长虹的时候,我们会不会有所思考,有所感触。无论是大悲大喜,还是大起大落,都要去吟首诗,伴着**仄仄的音调,伴着熟记于心的韵脚,也定会有一种况味。一首诗中所浓缩的恰是作者的感情,即诗能美好定人生也会美好,从某种意义上说,诗不再是一种寄托,而是你对生活的态度。
其实,每个国人身上都有诗意,伴着生命的成长,我们就越需要温暖和美好,来于外界的冷漠与残酷对抗,我们就越需要一种激情,唤醒自己疲惫的心灵,我么就越需要一种力量,引领我们挣脱世俗的牢笼,走向真正的成熟与强大。
我们需要的这一切就是诗意。
年化有限,诗意无穷,让我们享受着诗意,诗意的生活,成就自己最美的人生。
我相信任何一个中国人,即便读过再少的书,拥有再少的文化,谈起“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样的古词佳句来,也会觉得如生活中的寻常话语,更是“每逢佳节倍思亲”时最易涌上心头的感慨。
就像一轮明月,映在中国人眼底的会是生命的阴晴圆缺,会是嫦娥的妩媚相思,会是长久别离的深情遥望,但很难是一个只会反射阳光的黑暗球体;
再如那抹夕阳,映在中国人的心底,撩起了人生暮年的未解惆怅,渲染了边疆战事的壮怀惨烈,描绘了渔樵晚归的静谧温馨,但绝不会是地球自转的日日交替;还有那春夏秋冬,高山流水,花鸟鱼虫,一切的一切在中国人的世界里从来多是丰富多情的,人心总与自然交融,总与万物辉映。
现代生活的忙碌、嘈杂、无序快要将我们吞没的时候,感谢于丹老师的《重温最美古诗词》为我们适时奉上了一方清心静气的良药,那些曾经在我们课本里没被好好感悟的诗歌,那些每天出现在生活中却被我们麻木忽略的美好事物,全被重新精心梳理地呈现在我们面前。随着于丹老师的循循善诱,欣赏着书中意境深远的古代画作,细细品味祖先穿越千百年的随想或是感念,每个人的内心都像多了一双温柔的手在抚*心头的哀愁,每个人的耳畔亦似多了一个知己能体谅所有的心事。
我想这本书,除了能帮助孩子、学生们更生动地理解古代诗词外,更有帮助的应该是我们这些成年人。心理学上说,人的生命在14岁之后,就进行了一半。因为14岁之前的儿时记忆,占去了大脑的大半,此后余生,都是光阴似箭。我想,这不外乎人越长大,对生活中的意象越发熟悉,从而变得寡淡索然,没有了那么多的发现和惊喜,也没有了能够和值得被记忆的事、物。所以,我们急需古人的深思和细腻唤醒我们对生活景象的珍视,就像于丹老师在书的最后说的那样:人的年岁越是增长,就越需要一种温暖,需要生命年华中的浪漫,让我们在现实的纠葛之外找到一种挣脱地心引力的力量。
“年华有限,但诗意无穷”,生活的黯淡是因为我们的眼睛、心灵不再有发现美丽和惊喜的能力,我们期待生活能够永远熠熠生光,其实古人眼中的那些美好,正透过亘古不变的月光铺洒在我们心头,不信,就请你捧起这书,定会真切触摸到生活中那满满的诗意。
于丹说“我一直深深相信,每一个中国人生命中的深处都蛰伏着诗意,不要对此不屑,不要认为这些风花雪月知识少年痴谈。”我认为想唤醒中国人心中那份诗意是很难得,至少在现在这个时代是很难得。虽说现在的人都知道学*的重要性。看得出作者的那份渴望。
爱学*的你们,我想很多人都有每天背单词的*惯吧,那要不要考虑下每天背上一首诗词呢?为了不再 “难过”,我更乐意每天来上一首。希望等到读完部分唐诗宋词后再来读这本书,我想那时我会是幸福的。
其 实,诗意一直都在,只不过我们的忙碌把它遮蔽了;诗意随时会醒来,但在它醒来的时候,我要准备好一颗中国人的“诗心”来迎接它。
坚守就是坚持守卫、不离不弃。
坚守文化,坚守岗位。当我看到李商隐的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我想起了老师在讲台上辛勤执教;我想起了清洁工在街道上默默的打扫;我想起了交警在十字路口挥舞着双手。
坚守文化,坚守国家。当我看到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想起了黄继光,他用他的胸膛挡住了敌人的子弹,为队友的冲锋提供了计划。当我看见“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我想到了一个奄奄一息的老人,在想到国家还没有*息战乱,心有不甘。
当我看见“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我仿佛看见一位边塞诗人正站在城墙上,远远地注视着匈奴人。当我看见“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我似看到一位白发老翁在初秋时节,暑威仍厉,天气的闷热与心头的煎熬,使他不能安睡;他更是因为想到那金人马队扬起的灰尘,却隔不断他们苦盼王师的视线,但他们哪能想到,南宋君臣早已把他们忘记的干干净净。
当我看到“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我看到了一位正值壮年的爱国诗人渴望上阵杀敌,却被皇帝从前线调回。当我看到“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一位拖着年迈孱弱的身躯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自己并不感到悲哀。原来是心中还在想着替国家守卫边疆,驰骋沙场,就连做梦都在想着自己披着战甲为国出征。
坚守文化,坚守友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深刻地说明了李白与汪伦的感情深厚。一则故事,讲述的是大学五位同学,他们住一个宿舍。其中一位是从乡下来的,城里的四位就让乡下来的打水、拖地……乡下的也不多说,就这样四年。大学毕业之后,乡下来的出来开始创业,而城里的四位也都学有所成,很多大公司都向他们掏出了橄榄枝,他们都在犹豫不决。而此时,乡下的也邀请他们到他的公司工作,四位毫不犹豫的就来到了他的公司,他们的原因是:“不是你开的工资有多高,而是因为大学你为我们打了四年的水。”
中国古诗词源远流长,是中国古文化的精粹。坚守文化,坚守古诗词。
寒假里,我读了《中华经典古诗词诵读》分级读本,我深受启发,也学到了很多知识,明白了很多道理,也让我渐渐地成长起来。这本书内涵丰富,意境深远,每一首都令人心动,每一篇都妙趣横生,意味深长,让我深深地感受了古代文人丰富的情感。
这本书告诉我做人要有礼仪、守诚信,要自强不息,乐于向别人学*……有时想想,我*时有很多不礼貌的地方,大人总是教育我,可我总是不听他们的话,动不动就和他们顶嘴吵架,有时太任性了。我知道他们都是为我好,我却不听话,不自觉学*,让他们操不完心,真得太不应该了。现在读了这本书,我明白了爸爸妈妈之所以啰嗦,那不都是关心疼爱我吗?现在我知道该怎么做了,我一定好好学*,听他们的话,我也要理解他们。
特别是读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时,让我深深地明白了学*要勤学多思,不能不懂装懂,不会装会。在学*生活中,有时遇到难题就绕着走,怕动脑,怕麻烦,不想问老师和同学。看了这本书我现在明白了,如果这样下去,后果不堪设想,对学*成绩是有多么大的影响,在今后的学*中我一定记住这句话。
这本书历经千百年,让人百读不厌,今后我一定要用心读它,让它陪伴我长大。
第一章节是春风飞扬,搜索脑海中关于春天的诗歌,也有几首,但是对于这些古诗,自己也仅仅停留在会背诵、能知晓意思的层面,对于其中的意境也是一知半解。阅读后,知道了和时间观念最亲密的词是春秋,而不是冬夏。小楼一夜听春雨,第二天满眼繁花,一夜听风声,第二天满地落叶,变化多大呀,在春秋之间,我们看到了生命的成长和希望,也看到了生命的颓败和老去的感伤。知道了描写春天的诗句有描写早春的,如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沥沥小雨落在身上犹如细腻绵滑牛奶般的酥润,这是怎样的一种味道呀!有描写春光再盛些时的,如贺知章的《咏柳》,二月春风似剪刀,让我们感受到了春天的绿意分明,柳条飘荡;有描写暮春落花时的,如欧阳修的'“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还知道有描写快乐春天的,有描写忧伤春天的,更有描写仇恨春天的。春天的每一处风景不是一般的风景,更是寄托了诗人的心情,每一处风景都凝聚着道道意境。
每个人的人生都有很多个春天要走过,希望在来年的春天里能随着这些诗章,这些意境,一路走来,让自己的心绪有所依托承载,让精神变得丰盈饱满。
这本书我还未读完简记几句,希冀自己能继续走进于丹老师的秋思浩荡、斜阳晚钟、明月千古……
慢慢品读,细细回味。
渐渐*惯了打开网络获取信息,在大屏幕手机上阅读,已经很久没有闻到书香的滋味,体会不到小时候摩挲着新书的喜悦;同样,毕业后远离了校园的那种馥郁的书香氛围,日渐漂浮的心在喧嚣的环境里,也很难再感受到曾经课余闲暇时,偶尔翻开唐诗宋词静静体会下古人春花秋月、或悲或喜的心情了。
我一直相信,每个中国人生命的深处都蛰伏着诗意,都是在诗歌里不知不觉中完成了自己生命的成长。
小的时候,谁没有跟着李白看过“床前明月光”?虽然不懂得什么叫思乡,但孩子的眼睛却像月光一样清清亮亮。谁没有跟着孟浩然背过“春眠不觉晓”?声音起起落落,一如初春的纷纷啼鸟。
长大以后,开始工作,忙碌、烦恼纷至沓来。我们想安静,想放松,谁没有想起过陶渊明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千古夕阳下,陶渊明的诗意温暖了后世的每一丛带霜的菊花。
我们日渐成熟,就有了更多的心事,更复杂的焦虑,更深沉的忧伤,我们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与我们的一己之悲比起来,那样浩荡的悲伤、深刻的哀痛,是不是会使我们的心稍稍放下一点,使我们的胸稍稍开阔一些呢?
当年华老去的时候,我们轻轻叹一口气,想起蒋捷吟咏的“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面对逝水流光,这里面没有撕心裂肺的悲号。那种淡淡的喟叹,既伤感青春,又欣慰收获,不也是一种深沉的人生吗?
在《重温最美古诗词》一书中,于丹以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古诗词为线索,结合当代中国人生存现状及精神世界,以其独特的人文风格对中国古诗词意象、风骨、内涵、感悟进行鉴赏解读。以“明月”“清风”等古诗词常见意象为线索,导向人生大境界的感悟与情怀,通往中国式人生哲学的阴阳*衡、中正*和、天人合一。在全球的现代化语境中,这样的声音和其所抵达的深度有可能为世界文明困境提供一种既高贵古典又清新现代的解法。
在现代的忙碌生活中,诗对我们究竟是一种必需品,还是一种奢侈品?可能相比于我们的房贷、医药费、孩子的学费,还有每个人的工作现实、生活梦想,诗歌变成了一件奢侈品。但如果我们真的愿意相信诗意是生命中的必需品,我们也许就真的可以过得诗意盎然。
相比起古人,现在我们的科学技术更发达了,我们的物质生活更繁盛了,我们的个人眼界更开阔了,我们每个人生命中的可能性更多了,但是,我们的心灵、我们的诗意有所托付吗?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还能不能够唤醒心中的诗意呢?
林语堂先生说,中国的“诗歌通过对大自然的感情,医治人们心灵的创痛”。谁没有经过春来秋往的涤荡?谁没有经历日月交叠的轮转?谁不曾渴望逃离喧嚣,寻访静谧的田园?其实,诗意一直都在,只不过我们的忙碌把它遮蔽了;诗意随时会醒来,但在它醒来的时候,我们要准备好一颗“诗心”来迎接它。
年华有限,诗意无穷。在有限的生命中,享受天地之间回荡着的诗意,也就成全了自己最美的人生。
古诗词的读后感
在*日的学*、工作和生活里,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广义的古诗,泛指*战争以前中国所有的诗歌,与*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古诗词的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延边人民出版社出版、著名语文教育专家顾振彪主编的《唐诗三百首》是教育部语文课标准编写,青少年必读的100部中外名著。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唐诗三百首》作为一部流传很广的唐诗总集,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的缩影和见证。唐诗取材丰富,体式多样,格调高雅,所以我很喜欢读唐诗。
《唐诗三百首》有几首诗令我念念不忘。
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意思是说“慈母用干枯的手拿着针线,颤抖地为将远行的儿子缝补着冬衣。母亲一针一线仔细地缝补着,心想着孩儿这次远行将迟迟不会回来。正像小草难以报答阳光一样,儿子又怎能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
《游子吟》是一首歌颂母爱的诗,诗中真切地赞美了伟大的母爱。诗篇开头两句,所写的人是母与子,然而却点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中间两句集中写慈母的动作,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牵挂不舍之情。虽无言语,虽无泪水,却表现出浓浓的母子情深,扣人心弦,催人泪下;最后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以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内心对母爱的感激。全诗语言朴实无华,无巧琢雕饰,于清新流畅的语言中,饱含着浓郁的诗味,情真意切,千百年来拨动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
其外,讽喻诗《古从军行》、送别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田园风光诗《过故人庄》也是我爱读的诗篇。
《唐诗三百首》真是一本好书。
诗人从描写景物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
怎样才能解脱人民的困苦呢?诗人寄希望于有才能的将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倘若来自龙城天水的飞将军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让胡人的骑兵跨越过阴山。“龙城”指天水,而“飞将”则指威名赫赫的飞将军李广。“龙城飞将”并不单指李广一人,更是借代众多汉朝抗匈名将。“不教”,不允许,“教”字读*声;“胡马”,这里指代外族入侵的骑兵。“度阴山”,跨过阴山。阴山是北方东西走向的大山脉,是汉代北方边防的天然屏障。后两句写得含蓄、巧妙,让人们在对往事的对比中,得出必要的结论。
这首诗着重表现的是对敌人的蔑视;是对国家的忠诚,是一种勇往超前、无所畏惧的气概。前两句写皎洁的明月和雄伟的城关,既引起了人们对历史上无数次侵略战争的回忆,又是今天将士们驰骋万里、浴血奋战的历史见证。后两句用汉代的名将李广比喻唐代出征守边的英勇将士,歌颂他们决心奋勇杀敌、不惜为国捐躯的战斗精神。这首诗由古到今,有深沉的历史感,场面辽阔,有宏大的空间感。字里行间,充满了强烈的爱国精神和豪迈的英雄气概。这首诗被称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悲壮而不凄凉,慷慨而不浅露。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古诗词承载的便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受家庭的教育熏陶,我自幼爱读诗,尽管儿时只是张嘴背诵而不知其意,随着年龄渐渐变大,很多诗词再次细细读来、听来,却总能感受到诗词中所蕴含的那份情感。
每逢空闲之时,我都会躲在自己的书房里诵读,体会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思乡之情,品位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的亡国之恨,领悟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放情感。我最喜欢的古诗是那首儿时就朗朗上口的《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反映了当时封建社会贫富不均的矛盾和制度的不合理。每次读这首诗,我眼前仿佛出现了在烈日暴晒下的农民们,不怕劳累、不怕炎热,流着满头大汗辛勤锄草、耕地,汗珠儿一串串滴进了禾下的泥土里的情景。我想,大家诵读完这首诗,必定也会像我一样,对粮食的来之不易发出由衷的感慨。这盘中的每一粒米饭,都饱含着农民的劳苦。农民伯伯为了让大家吃上香喷喷的白米饭,自己在烈日当空的正午下田耕种,给禾苗锄草、这是多么感人的举动啊!
现在,大家的生活都富裕了,很多人都忘记了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有时随长辈们外出饭馆吃饭,却常常能看到刚离去的人们在餐桌上剩下大量的饭菜,他们不知道节约、不懂得如何节约。我真想大声呼吁:让我们大家都来爱惜每一粒米,不要浪费粮食,那可是农民伯伯的心血和汗水换来的成果啊!让我们大家都行动起来,从节约一粒米开始,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用实际行动来珍惜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
在读完这篇宋词后,感慨万千,眼泪竟从心里流了出来。这人世间多少生离死别在不同地方上演,古人用悲怆的声音向我们倾诉着千古哀思。
本人最爱苏轼诗词,还幻想过若能穿越古今去一睹真容,但这种念头自然是要打消的,八零后的我整日把胡思乱想当作每日必修课,却恍惚的在虚度自己的青春年华,不曾留下自己满意的作品跟别人分享。我连自己把什么目标放在第一位都不清楚,更别谈怎样让人生活的精彩且更有价值。古人和今人有何不同,都逃不过一个情字纠缠,回头已不见深爱的人那熟悉的面孔,即使那人已在他的世界从此化作一缕星光,只能远远观望。我们都有不甘心的时候,那纠结的心情恨不得一次被深埋起来。我们会在最失意的时候想起那些曾给过自己安慰的人,那也许是给自己的伤痛用的一剂良药。苏东坡和爱妻离别时的痛楚世人都可体会,那是永别,而十年中那空荡荡的思念究竟能寄往何处,吟一曲千古离歌,饮一壶愁绪任往事纷飞。谁没有此生最难割舍的相思,也枉在这人世走一遭,多情人总能给世人留下千古绝句,让*去体会和醒悟,那不是十年相思苦而是余生的难忘。
我们活在这个世界是否会觉得狂躁不安,或是满腹情愁却不能倾倒在这虚伪的人世,活的苦不堪言。我们在挣扎着,想咆哮,想痛哭,想狂笑,不知作何是好,最后不得不*静下来坦然接受这可恶的一切。人类存在于这世界有多久悲欢离愁就有多长,鬓如霜又怎样,梦里的你依然如往常,在泪眼朦胧中是那么清晰。有时会想放任自己尽管让脑子一片空白,糊涂度日算了,却又没法控制思想仍旧挂念他,想必会有许多人和我有同样感觉。
苏轼纵然才华盖世为官清廉也难逃奸臣迫害,两度被贬饱受离乡之痛,在人生大起大落的狂流中淘洗着灵魂,仍然以苦为乐坦然面对一切。很难想象这位以豪放著称而感情细腻的大才子是怎样承受的,而今我们这个时代的人类却不同,稍受些委屈就大呼其不堪忍受的程度,真不知是人类文明的进步还是抵抗灾难的本能的退化。我们在坠入低谷时会想去做什么,任命运的摆布还是顽强的对抗,不畏惧一切或把一切看作如风一样,就随它去吧,没什么放不下的。
我很欣赏古代那些英雄豪杰如钢一般的气节,如水一般的柔情,不得不令人折服。就如同在严寒中还能从容绽放的梅花,散发着独有的芬芳令人醉在其中,任冰雪在看似柔弱的花瓣上层层覆盖……
这首古诗主要写了陆游对收复失地、洗雪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全诗28个字,字字珠玑,发自诗人肺腑,真挚感人。“家祭无忘告乃翁”写出了陆游在弥留之际,却还依然为祖国的安危、建设着想,表现出他执着而强烈的爱国热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可以看出诗人豁达的生死观,他并不怕死,只是为不能看到支离破碎的国家重新统一而悲伤,可见陆游是一个十分爱国的诗人。 古往今来,像陆游这样的爱国人士还有很多。明朝郑和七下西洋,为我国航海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促进我国和世界各国人民的经济来往;宋代岳飞,儿时母亲就在他的背上刺下了“精忠报国”四个字,他牢记心头,最后为抗击金兵作出了巨大贡献;*战争时代,黄继光在十分危险的情况下,舍身炸碉堡,刘胡兰不怕牺牲、英勇就义。
俗话说得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先人们都这么爱国,何况我们这些后来人呢?如果没有这些爱国人士,哪来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我们一定要牢记他们的丰功伟绩,因为他们的存在,祖国才变得繁荣富强。
是他们让我们的国家从弱小走向强大、从贫穷走向富裕、从黑暗走向光明,让中国成为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者。我们这一代孩子生长在这么优越的环境里,一定要向爱国志士们学*,勤奋学好每一门功课,争取长大后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为社会多做贡献!
诵读古诗词
在*凡的学*、工作、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两类。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诵读古诗词,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目标】
1、大致了解古诗词的意思。
2、能熟练背诵古诗词。
3、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熟练背诵古诗词。
【教学难点】
感悟诗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浣溪沙
【课时目标】
1、反复朗诵,能背诵。
2、以乐观的心态对待生活。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词中所表现的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2、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时。”江水东流不返,正如人的青春年华只有一次,都是不可改变的自然规律,使古今无数人为之悲叹。那么,苏轼又是以怎样的精神状态来面对生活的呢?让我们随着苏轼的笔触一起走进《浣溪沙》去寻找答案。
2、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
3、解题:“浣溪沙”,词牌名,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而“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是这首词的词前小序,“山下……子规啼”就是这首词的上阕,也叫做上片,“谁道……唱黄鸡”是下阕,也叫做下片。
二、引导读通这首词。
三、理解词意。
1、注释:
浸溪:浸润在溪水中。子规:杜鹃鸟。
2、词意:游历在蕲水的清泉寺,寺庙在兰溪的旁边,兰溪的水向西流去。山脚下兰草嫩芽浸润在溪水中,松林间沙路一尘不染,傍晚细雨中传来杜鹃鸟阵阵啼叫声。谁说人老就不可再回到年少?门前流水还能向西边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的流逝,自伤衰老。
四、感悟情感。
1、词前小序,点明作词的缘由。
2、上阕:“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这两句既点出游清泉寺的时令,也点明了兰溪之名的由来。“萧萧暮雨子规啼”既照应了前面对溪水、沙路的描写,又烘托了一种凄冷的氛围。
上阕写景,描绘了哪三幅画面?这些画面渲染出怎样的春景?
明确:描绘了溪边兰草、松间沙路、雨中杜鹃三幅画面。兰花长出了短短的嫩芽,浸润在涨满了水的小溪里;松林间一尘不染的沙路;黄昏时潇潇细雨中杜鹃的啼叫声。
3、下阕“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两句以反问起,以借喻回答,光
阴犹如昼夜不停的流水,匆匆向东奔驶,一去不复返,青春对人只有一次,这是不可改变的自然规律。
词人面对着眼前“溪水西流”,产生了奇妙的遐想:既然溪水可以西流,人为什么不可以重新拥有青春年华呢?人生之“再少”,意思是说应保持一种年轻的乐观的心态。
“休将白发唱黄鸡”则唱出呼唤青春的人生之歌,用不着为白发苍颜而叹气。表现了词人在贬谪期间乐观豁达的精神状态。
4、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
五、小结。
这是一首触景生情(即景抒怀)、蕴含人生哲理的词,抒发老当益壮、奋发进取的思想感情。表现了词人对人生抱着乐观的态度,没有因为仕途受挫而消极沉沦。
【板书设计】
浣溪沙
上阕:写景
溪边兰草松间沙路雨中杜鹃→清新优雅
下阕:抒怀
溪水西流→青春可永驻、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教学目标】
1.大致了解古诗词的意思。
2.能熟练背诵古诗词。
读《重温最美古诗词》有感
在日常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重温最美古诗词》有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我相信任何一个中国人,即便读过再少的书,拥有再少的文化,谈起“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样的古词佳句来,也会觉得如生活中的寻常话语,更是“每逢佳节倍思亲”时最易涌上心头的感慨。
就像一轮明月,映在中国人眼底的会是生命的阴晴圆缺,会是嫦娥的妩媚相思,会是长久别离的深情遥望,但很难是一个只会反射阳光的黑暗球体;
再如那抹夕阳,映在中国人的心底,撩起了人生暮年的未解惆怅,渲染了边疆战事的壮怀惨烈,描绘了渔樵晚归的静谧温馨,但绝不会是地球自转的日日交替;还有那春夏秋冬,高山流水,花鸟鱼虫,一切的一切在中国人的世界里从来多是丰富多情的,人心总与自然交融,总与万物辉映。
现代生活的忙碌、嘈杂、无序快要将我们吞没的时候,感谢于丹老师的《重温最美古诗词》为我们适时奉上了一方清心静气的良药,那些曾经在我们课本里没被好好感悟的诗歌,那些每天出现在生活中却被我们麻木忽略的美好事物,全被重新精心梳理地呈现在我们面前。随着于丹老师的循循善诱,欣赏着书中意境深远的古代画作,细细品味祖先穿越千百年的随想或是感念,每个人的内心都像多了一双温柔的手在抚*心头的哀愁,每个人的耳畔亦似多了一个知己能体谅所有的心事。
我想这本书,除了能帮助孩子、学生们更生动地理解古代诗词外,更有帮助的应该是我们这些成年人。心理学上说,人的生命在14岁之后,就进行了一半。因为14岁之前的儿时记忆,占去了大脑的大半,此后余生,都是光阴似箭。我想,这不外乎人越长大,对生活中的意象越发熟悉,从而变得寡淡索然,没有了那么多的发现和惊喜,也没有了能够和值得被记忆的事、物。所以,我们急需古人的深思和细腻唤醒我们对生活景象的珍视,就像于丹老师在书的最后说的那样:人的年岁越是增长,就越需要一种温暖,需要生命年华中的浪漫,让我们在现实的纠葛之外找到一种挣脱地心引力的力量。
“年华有限,但诗意无穷”,生活的黯淡是因为我们的眼睛、心灵不再有发现美丽和惊喜的能力,我们期待生活能够永远熠熠生光,其实古人眼中的那些美好,正透过亘古不变的月光铺洒在我们心头,不信,就请你捧起这书,定会真切触摸到生活中那满满的诗意。
历史的光影旋转散射,许多惊艳的光,转瞬即逝,不留痕迹。而唐诗宋词却是那温和不变的橘红色的灯光,我坐在灯下,与诗人们在心灵最深处相逢,而后开始学着诗意的生活。
我跟随橘色的灯光,溯回到盛唐,那个诗情洋溢的时代,顿悟自己原来和盛唐人的生活并没有什么两样。小时候,我们也背着“床前明月光”,却不知何为思乡,稚嫩的声音起起落落,澄澈明朗,如撒了一地的月光。长大后,自己情窦初开,回想起“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那种隐秘的情愫,通过诗中的意象,得以释放和寄托;参加工作后,会有更多忧愁与感伤,谁不会想起“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吟着诗句,仿佛望见宽阔的江面,自己的愁绪也沿着滚滚江水,慢慢冲淡。当终将老去的时候,我们也会吟着蒋捷的“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轻叹一声回眸一笑,想起自己一生的美好。品着人们的诗句,也才最终明白,诗是每个人心灵的寄托,其实我们身边处处有诗意,只是我们不懂如何诗意的生活。
我想,这也是于丹最想告诉我们的吧,生活中不乏诗意,只是红尘喧嚣,人们总是被时间的洪流裹挟着奔跑,渐渐忘了生活的初衷,遗失了灵魂,在国人幸福感越来越低是,诗意与恬然应该被拾起,做我们精神上的富翁。
或许我们知道的诗句不多,但如果有一天,我们看见斜阳晚钟的时候,我们看见田园林泉的时候,我们看见千古明月和旭日长虹的时候,我们会不会有所思考,有所感触。无论是大悲大喜,还是大起大落,都要去吟首诗,伴着**仄仄的音调,伴着熟记于心的韵脚,也定会有一种况味。一首诗中所浓缩的恰是作者的感情,即诗能美好定人生也会美好,从某种意义上说,诗不再是一种寄托,而是你对生活的态度。
其实,每个国人身上都有诗意,伴着生命的成长,我们就越需要温暖和美好,来于外界的冷漠与残酷对抗,我们就越需要一种激情,唤醒自己疲惫的心灵,我么就越需要一种力量,引领我们挣脱世俗的牢笼,走向真正的成熟与强大。
我们需要的这一切就是诗意。
年化有限,诗意无穷,让我们享受着诗意,诗意的生活,成就自己最美的人生。
渐渐*惯了打开网络获取信息,在大屏幕手机上阅读,已经很久没有闻到书香的滋味,体会不到小时候摩挲着新书的喜悦;同样,毕业后远离了校园的那种馥郁的书香氛围,日渐漂浮的心在喧嚣的环境里,也很难再感受到曾经课余闲暇时,偶尔翻开唐诗宋词静静体会下古人春花秋月、或悲或喜的心情了。
我一直相信,每个中国人生命的深处都蛰伏着诗意,都是在诗歌里不知不觉中完成了自己生命的成长。
小的时候,谁没有跟着李白看过“床前明月光”?虽然不懂得什么叫思乡,但孩子的眼睛却像月光一样清清亮亮。谁没有跟着孟浩然背过“春眠不觉晓”?声音起起落落,一如初春的纷纷啼鸟。
长大以后,开始工作,忙碌、烦恼纷至沓来。我们想安静,想放松,谁没有想起过陶渊明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千古夕阳下,陶渊明的诗意温暖了后世的每一丛带霜的菊花。
我们日渐成熟,就有了更多的心事,更复杂的焦虑,更深沉的忧伤,我们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与我们的一己之悲比起来,那样浩荡的悲伤、深刻的哀痛,是不是会使我们的.心稍稍放下一点,使我们的胸稍稍开阔一些呢?
当年华老去的时候,我们轻轻叹一口气,想起蒋捷吟咏的“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面对逝水流光,这里面没有撕心裂肺的悲号。那种淡淡的喟叹,既伤感青春,又欣慰收获,不也是一种深沉的人生吗?
在《重温最美古诗词》一书中,于丹以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古诗词为线索,结合当代中国人生存现状及精神世界,以其独特的人文风格对中国古诗词意象、风骨、内涵、感悟进行鉴赏解读。以“明月”“清风”等古诗词常见意象为线索,导向人生大境界的感悟与情怀,通往中国式人生哲学的阴阳*衡、中正*和、天人合一。在全球的现代化语境中,这样的声音和其所抵达的深度有可能为世界文明困境提供一种既高贵古典又清新现代的解法。
在现代的忙碌生活中,诗对我们究竟是一种必需品,还是一种奢侈品?可能相比于我们的房贷、医药费、孩子的学费,还有每个人的工作现实、生活梦想,诗歌变成了一件奢侈品。但如果我们真的愿意相信诗意是生命中的必需品,我们也许就真的可以过得诗意盎然。
相比起古人,现在我们的科学技术更发达了,我们的物质生活更繁盛了,我们的个人眼界更开阔了,我们每个人生命中的可能性更多了,但是,我们的心灵、我们的诗意有所托付吗?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还能不能够唤醒心中的诗意呢?
林语堂先生说,中国的“诗歌通过对大自然的感情,医治人们心灵的创痛”。谁没有经过春来秋往的涤荡?谁没有经历日月交叠的轮转?谁不曾渴望逃离喧嚣,寻访静谧的田园?其实,诗意一直都在,只不过我们的忙碌把它遮蔽了;诗意随时会醒来,但在它醒来的时候,我们要准备好一颗“诗心”来迎接它。
年华有限,诗意无穷。在有限的生命中,享受天地之间回荡着的诗意,也就成全了自己最美的人生。
于丹说“我一直深深相信,每一个中国人生命中的深处都蛰伏着诗意,不要对此不屑,不要认为这些风花雪月知识少年痴谈。”我认为想唤醒中国人心中那份诗意是很难得,至少在现在这个时代是很难得。虽说现在的人都知道学*的重要性。看得出作者的那份渴望。
爱学*的你们,我想很多人都有每天背单词的*惯吧,那要不要考虑下每天背上一首诗词呢?为了不再 “难过”,我更乐意每天来上一首。希望等到读完部分唐诗宋词后再来读这本书,我想那时我会是幸福的。
其 实,诗意一直都在,只不过我们的忙碌把它遮蔽了;诗意随时会醒来,但在它醒来的时候,我要准备好一颗中国人的“诗心”来迎接它。
第一章节是春风飞扬,搜索脑海中关于春天的诗歌,也有几首,但是对于这些古诗,自己也仅仅停留在会背诵、能知晓意思的层面,对于其中的意境也是一知半解。阅读后,知道了和时间观念最亲密的词是春秋,而不是冬夏。小楼一夜听春雨,第二天满眼繁花,一夜听风声,第二天满地落叶,变化多大呀,在春秋之间,我们看到了生命的成长和希望,也看到了生命的颓败和老去的感伤。知道了描写春天的诗句有描写早春的,如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沥沥小雨落在身上犹如细腻绵滑牛奶般的酥润,这是怎样的一种味道呀!有描写春光再盛些时的,如贺知章的《咏柳》,二月春风似剪刀,让我们感受到了春天的绿意分明,柳条飘荡;有描写暮春落花时的,如欧阳修的“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还知道有描写快乐春天的,有描写忧伤春天的,更有描写仇恨春天的。春天的每一处风景不是一般的风景,更是寄托了诗人的心情,每一处风景都凝聚着道道意境。
每个人的人生都有很多个春天要走过,希望在来年的春天里能随着这些诗章,这些意境,一路走来,让自己的心绪有所依托承载,让精神变得丰盈饱满。
这本书我还未读完简记几句,希冀自己能继续走进于丹老师的秋思浩荡、斜阳晚钟、明月千古……
慢慢品读,细细回味。
享受大自然的唯美古诗词(精选100句)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享受大自然的唯美古诗词,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3、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4、几日行云何处去?忘却归来,不道春将莫。——冯延巳《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
5、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柳宗元《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6、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
7、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苏轼《减字木兰花·莺初解语》
8、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王令《送春》
9、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词三首》
10、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韦庄《思帝乡·春日游》
11、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王维《送沈子归江东》
12、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13、樵子渔师来又去,一川风月谁为主。——葛长庚《凤栖梧·绿暗红稀春已暮》
14、城下烟波春拍岸。——钱惟演《木兰花·城上风光莺语乱》
15、绣帐已阑离别梦,玉炉空袅寂寥香。——冯延巳《浣溪沙·春到青门柳色黄》
16、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谢灵运《入彭蠡湖口》
17、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辛弃疾《粉蝶儿·和赵晋臣敷文赋落花》
18、柳暗花明春事深。——章良能《小重山·柳暗花明春事深》
19、双燕飞来,陌上相逢否?撩乱春愁如柳絮。——冯延巳《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
20、春去也,多谢洛城人。——刘禹锡《忆江南·春去也》
21、柳梢听得黄鹂语,此是春来第一声。——杨载《到京师》
22、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23、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春景》
24、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杜甫《春日忆李白》
25、二月春花厌落梅。——晏几道《浣溪沙·二月春花厌落梅》
26、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商隐《代赠二首·其一》
27、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白居易《春题湖上》
28、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曹雪芹《唐多令·柳絮》
29、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刘昚虚《阙题》
30、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王维《画》
31、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姜夔《踏莎行·自沔东来》
32、人间没个安排处。——李冠《蝶恋花·春暮》
33、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张九龄《感遇·兰叶春葳蕤》
34、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35、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金粉双飞。——李煜《临江仙·樱桃落尽春归去》
36、情知春去后,管得落花无。——晁冲之《临江仙·忆昔西池池上饮》
37、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杜甫《春宿左省》
38、落尽梨花春又了。——梅尧臣《苏幕遮·草》
39、云淡风轻*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程颢《春日偶成·云淡风轻*午天》
40、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陆游《沈园二首》
1、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____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2、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____唐寅《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
3、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____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4、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____秦观《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5、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____崔护《题都城南庄》
6、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____孟郊《登科后》
7、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____苏轼《春宵·春宵一刻值千金》
8、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____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9、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____许浑《咸阳城东楼/咸阳城西楼晚眺/西门》
读书的古诗词名句
在日常学*、工作抑或是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书的`古诗词名句,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孟郊《劝学》
2、传屐朝寻药,分灯夜读书。——于鹄《题邻居》
3、读书贫里乐,搜句静中忙。——唐·裴说《句》
4、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5、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刘昚虚《阙题》
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7、读书能养气,乃为善读书。——清·汪莹《示儿》
8、常日好读书,晚年学垂纶。——高適《答侯少府》
9、读书三十年,腰间无尺组。——王维《偶然作六首》
10、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欧阳修《画地学书》
11、书多笔渐重,睡少枕长新。——唐·姚合《别贾岛》
12、寂历弹琴地,幽流读书堂。——刘希夷《蜀城怀古》
13、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陆游《读书》
14、献赋今未售,读书凡几秋。——岑参《送薛弁归河东》
15、宅从栽竹贵,家为买书贫。——唐·许浑《寄殷尧藩》
16、书味在胸中,甘于饮陈酒。——清·袁枚《遣怀杂诗》
17、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王禹偁《清明》
18、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
19、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元来不读书。——章碣《焚书坑》
20、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
21、读书复骑谢,带剑游淮阴。——王维《送从弟蕃游淮南》
22、又是今年忆去年。——吕本中《减字木兰花·去年今夜》
23、寒夜读书忘却眠,锦衾香烬炉无烟。——清·袁枚《寒夜》
24、因依老宿发心初,半学修心半读书。——王建《寄旧山僧》
25、谤书盈箧不复辩,脱身来看江南山。——谢逸《送董元达》
26、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27、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28、驿亭幽绝堪垂钓,岩石虚明可读书。——欧阳修《咏零陵》
29、读书不作儒生酸,跃马西入金城关。——谢逸《送董元达》
30、儿大诗书女丝麻,公但读书煮春茶。——黄庭坚《送王郎》
31、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杜甫《柏学士茅屋》
32、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黄庭坚《寄黄几复》
33、田中读书慕尧舜,坐待四海升*年——高启《练圻老人农隐》
34、灯火纸窗修竹里,读书声。——陈继儒《浣溪沙·初夏夜饮归》
3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36、草堂栖在灵山谷,勤读诗书向灯烛。——唐·薛令之《草堂吟》
37、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抓。——唐·杜牧《读韩杜集》
38、观书老眼明如镜,论事惊人胆满躯。——辛弃疾《送湖南部曲》
39、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宋·苏轼《和董传留别》
40、卖却屋边三亩地,添成窗下一床书。——唐·杜荀鹤《书斋即事》
41、嗜书如嗜酒,知味乃笃好。——宋·范成大《寄题王仲显读书楼》
4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论语》
43、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张可久《卖花声·怀古》
44、诗非易作须勤读,琴亦难精莫废弹。——宋·刘克庄《赠玉隆刘道士》
45、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神童诗》
46、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
47、早知逢世乱,少小谩读书。——岑参《行军诗二首——时扈从在凤翔》
48、少小多才学,*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神童诗》
49、我闭南楼看道书,幽帘清寂在仙居。——李白《早秋单父南楼酬窦公衡》
关于斜字古诗词的读音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斜字古诗词的读音,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斜字古诗词的读音
《现代汉语词典》第1507页指出,“斜”字只有一个读音,但有三种意思:①形容词,跟*面或直线既不*行也不垂直的;②动词,倾斜;③姓。
而《古代汉语词典》第1731页则指出,“斜”字有三种读音:①xié;②xiá;③yé,陕西终南山山谷名。根据其注解,“斜”旧读“xia”。也就是说,“斜”字在古时候读“xiá”。
我举两首古诗中出现了“斜”字的读音:
一首是唐代诗人李峤的《风》。诗的原文是这样的: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另一首是唐代诗人杜牧的《山行》。诗的内容是这样的: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以前的诗集注解中曾有特别提示,为了押韵,诗中的这个“斜”字可以读“xiá”,但是*年来可能是出于“规范字音”的需要,“xiá”的读音便被取消了,以致于连《现代汉语词典》这样权威的工具字典中都显示“斜”字只有“xié”的读音。但是,即便是为了“规范读音”,我仍认为这种改法有待商榷,理由如下: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再如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乌衣巷》一诗中也有一个“斜”字: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但“斜”字在古诗词里并非只有“xia”音,《古代汉语词典》第1731页中就有举例,如杜牧的诗《怀钟陵旧游》中“斜斜更落西山影,千步虹桥气象兼”;张志和的词《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中的“斜”字都念“xie”。因此,要判断在古诗词中“斜”字读“xie”还是“xia”,应该结合整首诗或词连看,看有没有涉及到押韵的问题。若涉及到押韵,一般发“xia”音,若不涉及押韵,则一般发“xie”。
资料拓展:
题目含有斜字的古诗及赏析
1.梧桐影·落日斜古诗词
落日斜,秋风冷。今夜故人来不来,教人立尽梧桐影。
诗文赏析
“落日斜,秋风冷。”首先烘托出词中主人公所处的特定环境:落日馀晖,秋风送寒。只有六个字,却字字珠玑。尤其着一“冷”字,不仅点染出秋天黄昏的冷寂,而且衬托出词人思念友人的凄切感情,更为下文“今夜”蓄势,巧妙地伏下一笔。
“今夜故人来不来?教人立尽梧桐影。”从全文分析,词人与友人早已相约在先,而且从“落日斜”时,兴冲冲地等待友人到来,一直等到“立尽梧桐影”,等待的时间久了,黄昏而入夜,而月上东楼。“梧桐影”显然是明月所照映。“影子”尽了,意味着月亮落了,天也快亮了。等待友人欢会共语,久久不见到来,自然等急了,个中不无抱怨情绪。“今夜故人来不来?”是自问,还是问人,抑或问天地星月?是啊,词人殷切地等待友人,从“落日斜,秋风冷”,如今已是夜深人静,银河星稀,明月西落,不只见出等待之久,更见出那焦急烦怨中的思念之深、盼望之切。这是一种特定环境中特有的人物的特殊感情。如果说这一问是抒情主人公脱口而出、所未经意,那么末句“立尽梧桐影”则意蕴极深,“含不尽之意于言外”。寥寥五字,字字传神,处处含情,说明等待友人的确时间很长很长了。词人借一“影”字,写出了月华满地,不能勾起思念友人的深情;对月孤影,不能不触动孤独寂冷的感受;梧桐萧疏,月影已尽,不能不引起虚掷欢聚之良宵的幽怨而又切盼的思念之情。
全词二十个字,“落日”、“秋风”、“梧桐影”,词人极善于借助外物环境来烘托人物内心的情思,达到境与情谐、景与情通的至境。这种渲染烘托、借景抒情的手法,在晚唐五代词中堪称上乘。吕岩的词,正如传说中他的神仙踪迹,飘忽无定,不可捉摸。北宋柳永《倾杯》词中“愁绪终难整,又是立尽梧桐碎影”,即袭此词之意。
2.浣溪沙·惆怅梦余山月斜
唐代韦庄
惆怅梦余山月斜,孤灯照壁背窗纱。小楼高阁谢娘家。
暗想玉容何所似?一枝春雪冻梅花,满身香雾簇朝霞。
赏析
这是一首“寄兴深微”的艳词。
上片写眼中所见的景象,是在梦醒后睡眼惺忪时见到的。它给人一种迷离恍惚、依稀隐约的审美感受。是现实中的生活,也是幻想中的追求;像是别有寄托,又像是纯粹抒情。词的上片,情景交融,浮现在人们眼前的画面是:一座高高的小楼,有个蒙着碧纱的小窗,反射出照在壁上的一线灯光,笼罩在朦胧的月色中。一个惆怅自怜的青年,正凝望着那反射出灯光的.窗口,原来这就是绝代佳人“谢娘”的住房。“谢娘”,在韦庄的诗词中常用来指意中人,不过这首词中的“谢娘”,完全是词人心造的幻影,并不是现实生活中的某个佳人。只是词中抒情主人公看到那碧纱窗下,孤灯荧荧,便驰骋着丰富的想象,幻想出一个背灯斜坐、含情脉脉的深闺丽人来,反映了词人一种朦胧的理想和追求。寄托在若有若无之间,情趣在若隐若显之际。乍看起来,似乎只是寻常的艳语;细味之后,又觉得语言之外,还有一些值得咀嚼的东西。与词人同时期的张泌也有一首《浣溪沙》,跟这首词的意境很相似。词云:“独立寒阶望月华,露浓香泛小庭花,绣屏愁背一灯斜。云雨自从分散后,人间无路到仙家,但凭魂梦访天涯。”画面同样出现了楼和月,人和灯,梦和花,皆景中含情,深得风人之旨。然而一个是对往事的回忆,一个是对未来的追求;一个是写曾经热恋过的对象,一个是写素未谋面的佳人;一个把重温旧好,寄托在梦魂的访问,一个是把朦胧的追求,付诸驰骋的想象。两相对照,张词写的只是爱情的纠葛,别离的愁绪;而韦词却在男女之外,别有兴寄,更加耐人寻味,更加富有深意。
下片抒情主人公继续展开想象的翅膀,对背灯坐在碧纱窗下的美人进行浪漫主义的描绘。把花的精神赋予美人,把美人的“玉容”写成花,使花成为美人的倩影,美人成为花的化身。一支生花的妙笔,出神入化,为花锡宠,为人争春,在艳语之中,寓比兴之意,确是大家笔墨。“一枝春雪冻梅花,满身香雾簇朝霞”,可见他理想中的美人,容貌像雪一样的洁白,梅一样的疏淡。衣裳像雾一般的飘逸,霞一般的鲜艳。词人把自己朦胧中的追求,写得如此高洁,如此淡雅,使人自然联想到“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的爱国诗人屈原的自画像,其言外自有寄托,自有高致,绝不同于寻常的艳词。张炎说得好:“簸弄风月,陶写性情,词婉于诗”(《词源》)。读者若试拿韦庄这首词的下片,跟李白的“云想衣裳花想容”、“一枝被艳露凝香”(《清*调》),白居易的“芙蓉如面柳如眉”、“梨花一枝春带雨”(《长恨歌》),对照来看,既可以发现它们之间的继承关系,又可以寻绎出它们之间的“新变”轨迹。太白和乐天是以花柳来喻其貌,用“朝露凝香”和“梨花带雨”传其神,自然是千秋妙笔。然其意止于“以形写神”,“以景传情”,把杨妃的“天生丽质”形容得形神俱肖而已。至于韦词所描写的那个美人,则是雪里梅花,具有冰清玉洁的高尚情操;霞中仙子,具有超凡绝俗的潇洒风韵,象外有象,景外有景,作为物化于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具有极大的启发性和诱发力,既能给人们以真实的感知,又能给人们以丰富的联想。以朦胧的美,含无穷的趣,正是它的艺术生命和灵魂之所在。月下观景,雨中看山,雾里赏花,隔帘望美人,往往能够引起人们更好的审美情趣,其奥秘就在于它以有限表无限,以实境带虚境,以朦胧代显露,能使人以丰富的想象补充具体的情景,从而取得了“韵外之致”、“味外之旨”的艺术效果。这也就是韦庄这首词所追求的审美趣味,所发出的艺术光辉。
3.《水调歌头·把酒对斜日》
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胭脂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
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谁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去作钓鱼翁。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
「赏析」
诗意,寄寓田园之思。并且紧跟问句,愤然发问:谁是国中豪杰?答语显然:国中豪杰舍我其谁!而英雄又何处可用武?词人无奈地说:“请借我浪迹江湖的舟楫”;我愿效法范蠡大夫,做个钓鱼隐士。把退隐心情表现得委婉有致而又酣畅淋漓,渲染得十分饱满。
这几句真实反映了词人遭受了人生的种种挫折,抱负未得施展,理想不能实现,从而憔悴失意,无可奈何的苦衷。《水调歌头·登多景楼》一词有“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此意仗江月,分付与沙鸥”,坦露的也正是这种思想。这种思想在当时的爱国志士中带有普遍性和典型性。辛弃疾与之唱和的词中就有“倦游欲去江上,手种桔千头。”这些发自内心深处的感慨和悲愤,饱含着多少辛酸苦辣。最后两句,笔调顿挫。在那股去国离家,退隐田园的感情洪流奔腾汹涌之时,骤然放下闸门。从而强烈表现了词人立志报效国家的拳拳之心;倾吐了对故国山河的无限眷恋;形象生动地再现了词人既欲摆脱一切,又彷徨无地的心态,以及憨厚、忠悃的性情。它与屈原“忽临睨夫旧乡,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离骚》)的爱国精神一脉相承。
综上所述,这是一首十分明显的感怀秋日的词。作者与辛弃疾是至交。人品、气节十分相似,词品、格调也很相*。公元1178年(即淳熙五年),杨炎正与辛弃疾共同乘舟路过镇江、扬州,曾写下有名的《水调歌头·登多景楼》,抒发报国无路、虚度光阴的苦楚。《水调歌头·登多景楼》与此词内容相似,词情亦颇有相通之处,可以对照着看。
《重读徂徕集》古诗词
我欲哭石子,夜开徂徕编。
开编未及读,涕泗已涟涟。
勉尽三四章,收泪辄忻懽。
切切善恶戒,丁宁仁义言。
如弭子谈论,疑子立我前。
乃知长在世,谁谓已沉泉。
昔也人事乖,相从常苦艰。
今而每思子,开卷子在颜。
我欲贵子文,刻以金玉联。
金可烁而销,玉可碎非坚。
不若书以纸,六经皆纸传。
但当书百本,传百以为千。
或落於四夷,或藏在深山。
待彼谤焰熄,放此光芒悬。
人生一世中,长短无百年。
无穷在其後,万世在其先。
得长多几何,得短未足怜。
惟彼不可朽,名声文行然。
谗诬不须辨,亦止百年间。
百年後来者,憎爱不相缘。
公议然後出,自然见媸妍。
孔孟困一生,毁逐遭百端。
後世苟不公,至今无圣贤。
所以忠义士,恃此死不难。
当子病方革,谤辞正腾喧。
众人皆欲杀,圣主独保全。
已埋犹不信,仅免斫其棺。
此事古未有,每思辄长叹。
我欲犯众怒,为子记此冤。
下纾冥冥忿,仰叫昭昭天。
书於苍翠石,立彼崔嵬巅。
询求子世家,恨子儿女顽。
经岁不见报,有辞未能铨。
忽开子遗文,使我心已宽。
子道自能久,吾言岂须镌。
读到古诗词的感受 读古诗词后的感受 读了古诗词的感受 安意如读古诗词的感受 诵读古诗词的感受400 读完古诗词之后的感受 古诗词诵读训练的感受 古诗词的感受 对古诗词阅读的心得感受 阅读古诗词的美好感受 读古诗词的收获和感受20字 读中国最美古诗词的感受 描绘在阅读古诗词时的感受 阅读中国古诗词的感受 唱古诗词的感受 感受古诗词的美 教古诗词的感受 家长谈诵读古诗词的感受 教师读古诗词的收获和感受 阅读劳动者古诗词的感受 爱读古诗的感受 读古诗的感受400 读古诗时的感受 古诗词的感受600字 古诗词的感受300字 读雪的古诗感受 读古诗的感受300 听专家讲古诗词与阅读的感受 中小学古诗词研读的感受 古诗词竞赛感受读书的快乐
那些关于感恩的古诗词_古诗词 古诗词阅读题 读书的古诗词名句 关于读书的古诗词锦集 关于斜字古诗词的读音 写感情的古诗词 冬至古诗词阅读 诗名含有受字的古诗词 名字含受字的诗词 含有受字的古诗词 带受字的诗词名句 含有读字的古诗词 带读字的诗词名句 嫦娥古诗赏析及感受(古诗词解读汇总) 那些关于感恩的古诗词_古诗词 古诗词的读后感 《感怀》古诗词 诵读古诗词 《最美古诗词》读后感 读《重温最美古诗词》有感 读《重温最美古诗词》有感8篇 有关读书古诗词75句 读苔古诗的感受74句 关于读书的古诗词 读《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有感 关于古诗词的读后感 适合立夏读的古诗词 《重读徂徕集》古诗词 关于读书的古诗词 读《重温最美古诗词》有感 夜上受降城闻笛古诗词 读古诗词有感 关于读书的古诗词句
励志句子 幸福的句子说说心情 善良的句子经典语录 友情的句子唯美简短 喝酒的句子说说心情 感恩母亲的句子 朋友圈晒美食的句子 仿写句子 早安励志正能量的句子 环境描写的优美句子 神态描写的句子 孝顺父母的经典句子 失眠的句子微信朋友圈 外貌描写的句子 成长的句子经典语录 情商高安慰人的句子 感叹时光流逝的句子 缘分的句子经典 最能燃爆斗志的句子 描写颜色的句子 三五好友小聚唯美句子 洒脱随性淡然的句子 激励学*的句子 童年时光的唯美句子 青春的句子唯美简短 调整心态的正能量句子 日落黄昏的唯美句子 表达母爱的句子 阳光正好的唯美句子 听歌有感触的心情句子 祝发财又不俗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