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虞世南写昆虫的古诗 >

虞世南写昆虫的古诗

关于虞世南写昆虫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虞世南写昆虫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虞世南写昆虫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虞世南写昆虫的古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虞世南写昆虫的古诗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虞世南写昆虫的古诗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虞世南写昆虫的古诗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虞世南写昆虫的古诗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虞世南写昆虫的古诗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虞世南写昆虫的古诗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虞世南写昆虫的古诗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蝉》虞世南古诗赏析

  • 写作
  • 《蝉》虞世南古诗赏析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蝉》虞世南古诗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蝉

      【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注释】

      垂緌(ruí):古代官帽打结下垂的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也指蝉的下巴上与帽带相似的细嘴。

      清露:清纯的露水。

      饮清露: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其实是刺吸植物的汁液。

      流:发出。

      流响:指蝉长鸣不已,声音传的很远。

      疏桐:高大的梧桐。

      居高:指栖息在高处,语意双关。

      藉(jiè):凭借、依赖。

      【译文】

      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声音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蝉声远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上,而不是依靠秋风。

      【背景】

      李世民夺位李渊后,虞世南任弘文馆学士,成为重臣,但从不傲慢,踏实勤奋,使得李世民对其称赞有加,深得赏识,于是常邀他参加一些典礼活动。一天,李世民起了雅兴,邀请弘文馆学士们共赏海池景色,谈论画,李世民询问大家是否有新的诗歌作品,虞世南便诵读出该诗。

      【赏析】

      诗人笔下的蝉是人格化了的蝉。三、四句借蝉抒情:品格高洁者,不需借助外力,自能声名远播。

      首句“垂緌饮清露”,“緌”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故说“垂緌”。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故说“饮清露”。这一句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处处含比兴象征。“垂緌”暗示显宦身份(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这显贵的身份地位在一般人心目中,是和“清”有矛盾甚至不相容的,但在作者笔下,却把它们统一在“垂緌饮清露”的形象中了。这“贵”与“清”的统一,正是为三四两句的“清”无须藉“贵”作反铺垫,笔意颇为巧妙。

      次句“流响出疏桐”写蝉声之远传。梧桐是高树,着一“疏”字,更见其枝干的高挺清拔,且与末句“秋风”相应。“流响”状蝉声的长鸣不已,悦耳动听,着一“出”字,把蝉声传送的意态形象化了,仿佛使人感受到蝉声的响度与力度。这一句虽只写声,但读者从中却可想见人格化了的蝉那种清华隽朗的高标逸韵。有了这一句对蝉声远传的生动描写,三四两句的发挥才字字有根。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是全篇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它是在上两句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诗的议论。蝉声远传,一般人往往以为是藉助于秋风的`传送,诗人却别有会心,强调这是由于“居高”而自能致远。这种独特的感受蕴含一个真理: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两句中的“自”字、“非”字,一正一反,相互呼应,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表现出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唐太宗曾经屡次称赏虞世南的“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诗人笔下的人格化的“蝉”,可能带有自况的意味吧。沈德潜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唐诗别裁》)这确是一语破的之论。

      延伸阅读:描写蝉的古诗词

      1、莫侵残日噪,正在异乡听。——五代楚·刘昭禹《闻蝉》

      2、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蝉》

      3、门柳不连野,乍闻为早蝉。游人无定处,入耳更应先。——《早蝉》

      4、蝉发一声时,槐花带两枝。只应催我老,兼遣报君知。——《闻新蝉赠刘二十八》

      5、一声初应候,万木已西风。偏感异乡客,先于离塞鸿。——《闻蝉》

      6、秋来吟更苦,半咽半随风。——唐·姚合(《闻蝉寄贾岛》)

      7、早蝉孤抱芳槐叶,噪向残阳意度秋。也任一声催我老,堪听两耳畏吟休。得非下第无高韵,须是青山隐白头。——《早蝉》

      8、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唐·孟浩然《秦中寄远上人》

      9、饮露身何洁,吟风韵更长。斜阳千万树,无处避螳螂。——《画蝉》

      10、落日早蝉急,客心闻更愁。一声来枕上,梦里故园秋。——《闻早蝉》

[阅读全文]...
  • 虞世南蝉古诗译文(虞世南蝉的诗意)

  • 诗意
  • 虞世南(唐)

    垂缕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唐代虞世南这首托物寓意小诗。

    首句:

    “缕”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象下垂的缨。蝉性高洁,栖高饮露,故说“饮清露”。这句表面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含比兴象征。“垂缕”暗示显宦身分(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身分地位显贵却“饮清露”。

    次句:

    “流响出疏桐”写蝉声远传。 “流响”写蝉声长鸣不已,悦耳动听;“出”使蝉声形象化了,仿佛使人感受到蝉声的响度与力度。这一句虽只写声,但读者从中却可想见人格化了的蝉那种清华隽朗的高标逸韵。

    三四句: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是全篇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是在上两句的基础上引发的议论。蝉声远传,一般人以为是秋风所送,诗人却强调这是由于“居高”而致远。标榜:立身品格高洁,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正象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所说的那样,“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这是人格的美,人格的力量。两句中的“自”字、“非”字,一正一反呼应,表达出对人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表现出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

    唐太宗曾经屡次称赏虞世南的“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诗人笔下的人格化的“蝉”,可能带有自况的意味吧。

    沈德潜说:“脉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唐诗别裁》)。

    清施补华《蚬佣说诗》云:“三百篇比兴为多,唐人犹得此意。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端不藉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比兴不同如此。”这三首诗都是唐代托咏蝉以寄意的名作,由于作者地位、遭际、气质的不同,虽同样工于比兴寄托,却呈现出殊异面貌,构成富有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成为唐代文坛“咏蝉”诗的三绝。

    诗种子:立意高,令诗超凡脱俗。

    (郭锦生编品)

[阅读全文]...
  • 虞世南蝉古诗译文(唐诗蝉虞世南解释)

  • 唐诗,解释
  • 这两句诗出自初唐名臣虞世南的名作《蝉》。

    赏析这首诗和李白的诗有点不同,因为诗仙大家都熟悉,直接讲背景、创作意图、文字结构、内容意境就可以。而对于这些名气稍小的,我们就先来聊聊诗人。

    有些朋友可能对虞世南不是很熟悉,《蝉》可能学过,但是诗红人不红,远不如李白、杜甫、王维那么知名。这不是学诗者的问题,因为虞世南的成就重心本来就不在诗文,除了是隋唐名臣之外,我们总结他文学艺术方面的造诣,他的名号也是在另外一个领域里称雄。

    在书法界,如果我们不知道虞世南,那就是个笑话了。

    初唐主要是楷书行世,最有名的当属欧阳询,我们*时称“颜体”、“欧体”,那是自成一家的体式。虞世南在书法史上也是响当当的人物,初唐书法有四大家:欧阳询,褚遂良,薛稷,虞世南,日本学界则称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为“初唐三大家”。虞世南曾经拜王羲之的七世孙智永和尚为师,深得王羲之书法真传。

    虞世南原本是南朝的陈朝人,历隋入唐。他是浙江慈溪人,出身很高,曾求学于大学问家顾野王、徐凌,尽得真髓。这个徐凌,就是和庾信比肩的南朝文人,他们两个再加上各自的父亲,庾肩吾、徐擒共同形成了一种诗文风格,称作“徐庾体”,而这正是“宫体诗”的别称。我们又称作“齐梁宫体诗”,或者直呼“齐梁体”。

    所以虞世南的老师是宫体诗大家,那么他的诗文是否继承了宫体诗“彩丽竞繁、兴寄都绝”的特色呢?是有的,幸运的是他所在的时代发生了巨变,虞世南的个人经历导致了文风的变化。

    他的仕途生涯是丰富的,早期在陈朝担任西阳王幕僚。陈朝灭亡后,他和哥哥虞世基一起进入隋朝京师长安,成为“北漂”,其实是灭国之臣。江都事变后,宇文化及弑杀隋炀帝,虞世南跟随到聊城,随后宇文化及兵败被杀,他又被窦建德抓获。两年后,秦王李世民灭窦建德,虞世南进入秦王府,终于遇到了正主。他个子矮小,但是性格直爽敢言,就像魏征一样敢于直谏,加上文采飞扬,因此深受李世民器重。

    李世民对虞世南是非常敬重的,以至于后来修建“凌烟阁”,入阁二十四位大功臣,虞世南是排上了号的。这是非常了不得的荣耀,类似于我们今天的开国十大元帅之类的排名。

    一生功名,混到凌烟阁,也算是再无高处可去了。

    但是对于虞世南个人来说,未必就很爽。为什么呢?因为他老是被灭国。就算在新朝当官,新皇帝对他非常器重,而实际上虞世南在旧主不断灭亡的过程中是遭受了一次次心理打击的。这种感觉就在虞世南的诗文中若隐若现,虽然不能明言,但是整体的风格、气度可以感觉得出来。

    我们具体来看这首《蝉》: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这首诗看起来很像五绝,唐诗的味道已经出来了。因为当时虽然没有*仄的概念,但“永明体”已经开始按照四声对格律作出要求。所以诗的音律是清朗通顺的。

    我们看内容。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緌,读ruí,因为这个字不常用,左边的绞丝旁没有简化,所以我们在写的时候还是要写原字。古代的官帽垂着两根带子,就叫緌,这里是指蝉头上的两根触须。“饮清露”,我们今天都知道蝉是通过嘴扎入树皮吸取树汁生存,但是古人不清楚,他们认为蝉就是靠饮露水活的。“流响”,就是蝉发出叫声。这两句就是写蝉的形态。

    鸣蝉饮用清纯的露水,发出的叫声从稀疏的梧桐叶中传了出来,飘得很远。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藉,在这里念jiè,就是凭借的意思。声音传得远,并不是借助了秋风,而是因为我自己站得高。

    我不需要借助别人,凭我自己的能力,就能让声名远播。这是一种独立的人格体现。

    蝉这种昆虫,在大自然中来说是一种微弱的生命,一直并不为文人重视。而将蝉写出独立人格,就是从虞世南开始。后来的骆宾王、李商隐都曾经咏蝉,虽然味道各有不同,但是也算是在咏物诗中开出一个类别来。这就得益于虞世南写蝉,写出了一种不凭借他人力量,不巴结谁,全靠自身实力的高傲精神。

    这也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借物自旷,就是咏物诗的存在基础。看起来是在写蝉,实际上句句都是在写自己。这首诗在虞世南,就是写出了文人独立、清高的一面,而这种感觉,骆宾王的《在狱咏蝉》、李商隐的《蝉》都没有。因为这是虞世南的生活经历、生活背景所决定的。

    他有实力清高,他也想清高。

    《在狱咏蝉》主要是抒发自己被冤枉下狱:“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骆宾王一腔心思,无人可诉,诗意一发不可收拾,纵横而不低垂。正是这裂帛一问,将自我高洁表露无遗,也因此成为千古名句,为后世文人所喜爱和引用。

    而李商隐的《蝉》则偏重于对个人仕途不顺,生活挫折郁闷情绪的抒发:“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本来就因为栖身高枝之上难以饱腹,即使悲鸣不断却无人同情。因为吃不饱而悲鸣,这里是诗人的自身生活的映射,因为志气高洁,不同流合污,导致生活艰难,多方求助却无人关照。

    “咏蝉三绝”中,骆宾王、李商隐的书写角度、出发点不一样,所以也很难写出虞世南的“清高之气”。因为虞世南的身份不一样,他的清高之中透着一份自得,就是自视甚高。第四句提到秋风,实际上蝉到了秋天,基本上就没戏了,这也是秋蝉普遍带有悲伤、悲凉之气的原因。但是虞世南的诗一点都没有那种感觉,那是因为他过得不错,虽然三朝之臣,但是三朝的君主都是相当地厚待他。

    他只是在心里隐隐有一丝丝寒凉。我们从这首小诗也很明显能感觉出来,“清露”、“疏桐”、“秋风”这些意象的联结,透露出虞世南心境的清冷。他虽然有才而自负,却因为自己的人生经历,在文字中自带了一丝淡淡的忧伤。

    在几个朝代更替中,他屡次背离旧主,人生定位上可能自己把自己看作一个投降派,而受到的教育,让他无法完全抽离传统观点而释怀。被抓了两次,国家被灭了两次,都跟着胜利者继续当官,这对正统文人之骨来说,可以算作是耻辱。虽然在当时还没有很重的“臣为君死气节高”的概念,但总归是不让人愉快的。

    我们读懂了虞世南这个人,就会发现这首小诗,不但清高,还有一丝无能为力的自旷在里面。

    而这种意在言外、言在诗外的特性正是唐诗的未来。

    虞世南的蝉,清高,自负,骨气,却透露出一丝冷清。

[阅读全文]...
  • 虞世南的诗句鉴赏

  • 虞世南的诗句鉴赏

      1、凌晨早朝——虞世南

      万瓦宵光曙,重檐夕雾收。

      玉花停夜烛,金壶送晓筹。

      日晖青琐殿,霞生结绮楼。

      重门应启路,通籍引王侯。

      2、初晴应教——虞世南

      初日明燕馆,新溜满梁池。

      归云半入岭,残滴尚悬枝。

      3、春夜——虞世南

      春苑月裴回,竹堂侵夜开。

      惊鸟排林度,风花隔水来。

      4、咏舞——虞世南

      繁弦奏渌水,长袖转回鸾。

      一双俱应节,还似镜中看。

      5、咏萤——虞世南

      的历流光小,飘飖弱翅轻。

      恐畏无人识,独自暗中明。

      6、咏风——虞世南

      逐舞飘轻袖,传歌共绕梁。

      动枝生乱影,吹花送远香。

      7、咏蝉——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8、赋得临池竹应制——虞世南

      葱翠梢云质,垂彩映清池。

      波泛含风影,流摇防露枝。

      龙鳞漾嶰谷,凤翅拂涟漪。

      欲识凌冬性,唯有岁寒知。

      9、奉和咏风应魏王教——虞世南

      逐舞飘轻袖,传歌共绕梁。

      动枝生乱影,吹花送远香。

[阅读全文]...
  • 蝉古诗虞世南翻译全文(蝉的翻译文分享)

  • 分享
  • 搜词条

    【秒懂百科】一分钟读懂蝉00:54

    古诗儿歌 蝉,一首咏物诗,咏物中尤多寄托,具有浓郁的象征性02:30

    唐代虞世南诗作

    本词条是多义词,共20个义项

    特色词条 | 本词条按照特色词条指南编辑并维护

    贡献维护者 99求知

    《蝉》是唐代诗人虞世南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是首托物寓意的诗。作者托物寓意,一、二句以蝉的栖高饮露、蝉声远传暗喻人的清朗俊秀、高标逸韵;三、四句分别用一“自”字、“非”字,正反相生,充满张力,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全诗简练传神,比兴巧妙,以秋蝉高洁傲世的品格自况,耐人寻味。[1]

    作品名称

    作者

    虞世南

    创作年代

    初唐

    作品出处

    《全唐诗》

    文学体裁

    五言古诗

    快速

    导航

    作品鉴赏作者简介

    作品

    原文

    垂緌饮清露1,流响出疏桐2。

    居高声自远3,非是藉秋风4。[2]

    词句注释

    垂緌(ruí):古代官帽打结下垂的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也指蝉的下巴上与帽带相似的细嘴。清露:清纯的露水。饮清露: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其实是刺吸植物的汁液。

    流:发出。流响:指蝉长鸣不已,声音传的很远。疏桐:高大的梧桐。

    居高:指栖息在高处,语意双关。

    藉(jiè):凭借、依赖。[3][4]

    白话译文

    萧疏梧桐之上,蝉儿低饮清露,蝉声清脆响亮,回荡树林之间。

    身居高枝之上,可以傲视群虫,不用借助秋风,传声依然遥远。[3]

    作品鉴赏

    整体鉴赏

    这是一首咏物诗,咏物中尤多寄托,具有浓郁的象征性。句句写的是蝉的形体、*性和声音,而句句又暗示着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物我互释,咏物的深层意义是咏人。诗的关键是把握住了蝉的某些别有意味的具体特征,从中找到了艺术上的契合点。[5]

    首句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处处含比兴象征。“垂緌”暗示显宦身份,因古人常以“冠缨”指代达官贵人。显宦的身份和地位在一般老百姓心目中,和“清客”是有矛盾甚至是不相容的,但在作者笔下,却把它们统一在“垂緌饮清露”的蝉的形象中了。这“贵(人)”与“清(客)”的统一,正是为三、四句的“清”无须借“贵”做反铺垫,用笔巧妙。

    次句描写蝉声之传播。梧桐是高树,用一“疏”字,更见其枝干的清高挺拔,且与末句的“秋风”相呼应。“流响”二字状蝉声的抑扬顿挫和长鸣不已;“出”字则把蝉声远播的意态形象化了,让人感受到蝉鸣的响度与力度。全句虽只写蝉声,但却从中想象到人格化了的蝉那种清华隽朗的高标逸韵。有了这句对蝉声传播的生动描写,后两句的发挥才字字有根。

    三、四两句是全诗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它是在一、二两句基础上引发出来的议论。蝉声远播,一般人往往认为是借助于秋风的传送,作者却别有慧心,强调这是出于“居高”而自能致远。这种独特的感受蕴含着一个真理:修身而品格高尚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扬。它突出强调一种人格的美,强调人格的力量。两句中的“自”字和“非”字,一正一反,相互呼应,表达出作者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表现出作者以蝉自许,雍容不迫的风度和气韵。[6]

    实际上,咏蝉这首诗包含着诗人虞世南的夫子自道。他作为唐贞观年间画像悬挂在凌烟阁的二十四勋臣之一,名声在于博学多能,高洁耿介,与唐太宗谈论历代帝王为政得失,能够直言善谏,为贞观之治作出独*献。为此,唐太宗称他有“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并赞叹:“群臣皆如虞世南,天下何忧不理!”从他不是以鲲鹏鹰虎,而是以一只不甚起眼的蝉来自况,也可见其老成谨慎,以及有自知之明。[5]

    名家点评

    明人钟惺、谭元春《唐诗归》:钟云:与骆丞“清畏人知”语,各善言蝉之德。谭云:于清物当说得如此。

    清人沈德潜《唐诗别裁》:命意自高。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清人李鍈《诗法易简录》:咏物诗固须确切此物,尤贵遗貌得神,然必有命意寄托之处,方得诗人风旨。此诗三、四品地甚高,隐然自写怀抱。

    清人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末二句,占地步。

    清人施补华《岘佣说诗》:《三百篇》比兴为多,唐人犹得此意,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端不藉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比兴不同如此。[2][7]

    作者简介

    虞世南(558-638)唐代诗人、书法家。字伯施,余姚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父虞荔,兄虞世基,叔父虞寄,均名重一时。虞寄无子,世南过继于他,故字伯施。隋炀帝时官起居舍人,唐时历任秘书监、弘文馆学士等,曾赐爵永兴县子,授银青光禄大夫,世因称“虞秘监”或“虞永兴”。唐大宗尝称其有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五绝,誉为“当代名臣,人伦准的”。谥文懿。传世墨迹有碑刻《孔子庙堂碑》、《破邪论》等,旧摹墨迹本《汝南公主墓志铭》等。书法理论著作有《笔髓论》、《书旨述》。编有《北堂书钞》160卷、《群书理要》50卷、《兔园集》10卷等,另有诗文集10卷行于世,今存《虞秘监集》4卷。[8]

[阅读全文]...
  • 虞世南蝉的诗意

  • 诗意
  •   《虞世南·蝉》

      作者:虞世南

      原文: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注释:

      1、垂緌:古人结在颔下的帽缨下垂部分,蝉的头部伸出的触须,形状与其有些相似。

      2、清露:纯净的露水。古人以为蝉是喝露水生活的,其实是刺吸植物的汁液。

      3、流响:指连续不断的蝉鸣声。

      4、藉:凭借。

      诗意:

      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

      声音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

      蝉声远传的原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上,

      而不是依靠秋风。

      赏析:

      这首托物寓意的小诗,是唐人咏蝉诗中时代最早的一首,很为后世人称道。

      首句“垂緌饮清露”,“緌”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象下垂的冠缨,故说“垂緌”。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故说“饮清露”。这一句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处处含比兴象征。“垂緌”暗示显宦身分(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这显贵的身分地位在一般人心目中,是和“清”有矛盾甚至不相容的,但在作者笔下,却把它们统一在“垂緌饮清露”的形象中了。这“贵”与“清”的统一,正是为三四两句的“清”无须藉“贵”作反铺垫,笔意颇为巧妙。

      次句“流响出疏桐”写蝉声之远传。梧桐是高树,着一“疏”字,更见其枝干的高挺清拔,且与末句“秋风”相应。“流响”状蝉声的长鸣不已,悦耳动听,着一“出”字,把蝉声传送的意态形象化了,仿佛使人感受到蝉声的响度与力度。这一句虽只写声,但读者从中却可想见人格化了的蝉那种清华隽朗的高标逸韵。有了这一句对蝉声远传的生动描写,三四两句的发挥才字字有根。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是全篇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它是在上两句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诗的议论。蝉声远传,一般人往往以为是藉助于秋风的传送,诗人却别有会心,强调这是由于“居高”而自能致远。这种独特的感受蕴含一个真理: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正像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所说的那样,“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这里所突出强调的是人格的美,人格的力量。两句中的“自”字、“非”字,一正一反,相互呼应,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表现出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m.ju.51tietu.net)唐太宗曾经屡次称赏虞世南的“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诗人笔下的人格化的“蝉”,可能带有自况的意味吧。沈德潜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唐诗别裁》)这的确是一语道破之论。寓意君子应象蝉一样居高而声远,而不必凭借、受制于它物。表达出了诗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表现了一种雍容不迫的气韵风度。

      清施补华《岘佣说诗》云:“三百篇比兴为多,唐人犹得此意。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端不藉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比兴不同如此。”这三首诗都是唐代托咏蝉以寄意的名作,由于作者地位、遭际、气质的不同,虽同样工于比兴寄托,却呈现出殊异的面貌,构成富有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本诗与骆宾王的《在狱咏蝉》,李商隐的《蝉》成为唐代文坛“咏蝉”诗的三绝。

[阅读全文]...
  • 什么是昆虫?

  • 童话
  • 什么是昆虫?

      昆虫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节肢动物,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动物群体,在所有生物种类(包括细菌、真菌、病毒)中占了超过50%,它们的踪迹几乎遍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下面是小编整理什么是昆虫相关内容。

      什么是昆虫

      昆虫的身体可分为头部、胸部、腹部三个部分,昆虫成虫都有六只脚,大多数昆虫的胸部长着两对翅膀,身体外面通常包着一层外骨骼,并且具有保护的作用。昆虫还有一对灵活的触角,它是昆虫的感觉器官,有着嗅觉、触觉和味觉的功能。有些昆虫长着大大的复眼,例如苍蝇、蜻蜓等。复眼是由许多六角形的小眼睛所组成,最多的复眼可还到几万只小眼睛。至于它们的翅膀也长得不一样,有的是透明的,有的则是覆盖着鳞片。

      扩展:世界上最好看的昆虫

      1、蝴蝶

      蝴蝶一般色彩鲜艳,翅膀和身体有各种花斑,头部有一对棒状或锤状触角(这是和蛾类的主要区别,蛾的触角形状多样)。最大的蝴蝶展翅可达24厘米,最小的只有1.6厘米。大型蝴蝶非常引人注意,专门有人收集各种蝴蝶标本,在美洲“观蝶”迁徙和“观鸟”一样,成为一种的活动,吸引许多人参加。

      2、蜻蜓

      蜻蜓,无脊椎动物,昆虫纲,蜻蜓目,差翅亚目昆虫的通称。一般体型较惖大,翅长而窄,膜质,网状翅脉极为清晰。视觉极为灵敏,单眼3个;触角1对,细而较短;咀嚼式口器。腹部细长、扁形或呈圆筒形,末端有肛附器。足细而弱,上有钩刺,可在空中飞行时捕捉害虫。

      3、独角仙

      独角仙,又称双叉犀金龟、兜虫。体大而威武。独角仙又名兜虫,属于鞘翅目,金龟子科。全世界具有大型犄角的独角仙目前约有60种,其他犄角较小或不明显的种类约有一千三百多种。

      4、蜜蜂

      蜜蜂指蜜蜂科所有会飞行的群居昆虫,采食花粉和花蜜并酿造蜂蜜。其细胞沉积现象,也是唯一在细胞中有铁矿物沉积现象的真核生物。蜜蜂群体中有蜂王、工蜂和雄蜂(Drone)三种类型的蜜蜂,群体中有一只蜂后(有些例外情形有两只蜂后),1万到15万工蜂,500到1500只雄蜂。

      5、豆娘

      豆娘属于昆虫纲,蜻蜓目,束翅亚目科。体形娇小,休息时翅束于背上方。我国常见的有大和小。细长且软弱的`飞行昆虫,类似小型的蜻蜓。

      6、螳螂

      螳螂亦称刀螂,无脊椎动物。这个可爱的昆虫有一个长长的脖子和一个三角形头跟大眼睛,头部柔软的关节让螳螂可以转180度。绿色着色有助于他们与周围的环境轻松融合,这是他们对潜在的捕食者的保护机制。除极地外,广布世界各地,尤以热带地区种类最为丰富。

      7、瓢虫

      瓢虫,是一种美丽的益虫,以其椭圆形身体而闻名,可以看到各种颜色和图案,橙色或红色身体与黑点是最常见的。人们可以将其放到田间,帮助人类消灭蚜虫和蚧虫。全世界有超过5000种以上的瓢虫,其中450种以上栖息于北美洲。

      8、蟑螂

      蜚蠊(蟑螂)泛指属于蜚蠊目的昆虫,目前已被发现大约有4000多种。蟑螂是这个星球上最古老的昆虫之一,曾与恐龙生活在同一时代。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生活在野外或室内。根据化石证据显示,原始蟑螂约在4亿年前的志留纪出现于地球上。

[阅读全文]...
  • 昆虫记的简介

  • 昆虫记的简介(精选6篇)

      《昆虫记》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不仅是一部文学巨著,也是一 部科学百科。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昆虫记简介,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昆虫记》是法布尔以毕生的时间和精力,详细观察了昆虫的生活和为生活以及繁衍种族所进行的斗争,然后以其观察所得记入详细确切的笔记,最后编写成书。《昆虫记》十大册,每册包含若干章,每章详细、深刻地描绘一种或几种昆虫的生活: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蝉、甲虫、蟋蟀等等。

      《昆虫记》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不仅仅是一部文学巨著,也是一部科学百科。它熔作者毕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以人性观照虫性,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这本书以忠实于法文原著整体风貌及表达特色为选取原则,让世界读者首次领略昆虫们的日常生活*性、特征的描述等。一个人耗费一生的光阴来观察、研究“虫子”,已经算是奇迹了;一个人一生专为“虫子”写出十卷大部头的书,更不能不说是奇迹;而这些写“虫子”的书居然一版再版,先后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直到百年之后还会在读书界一次又一次引起轰动,更是奇迹中的奇迹。这些奇迹的创造者就是《昆虫记》的作者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法布尔拥有“哲学家一般的思,美术家一般的看,文学家一般的感受与抒写”。在本书中,作者将专业知识与人生感悟融于一炉,娓娓道来。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本人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本书的问世被看作动物心理学的诞生。《昆虫记》不仅仅是一部研究昆虫的科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讴歌生命的宏伟诗,法布尔也由此获得了“科学诗人”、“昆虫荷马”、“昆虫世界的维吉尔”等桂冠。人类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包括“蜘蛛

      ”“黄蜂”“蝎子”“象鼻虫”在内,都在同一个紧密联系的系统之中,昆虫也是地球生物链上不可缺少的一环,昆虫的生命也应当得到尊重。《昆虫记》的确是一个奇迹,是由人类杰出的代表法布尔与自然界众多的*凡子民――昆虫,共同谱写的一部生命的乐章,一部永远解读不尽的书。这样一个奇迹,在人类即将迈进新世纪大门、地球即将迎来生态学时代的紧要关头,也许会为我们带给更珍贵的启示。昆虫记也叫做《昆虫物语》和《昆虫学札记》。

      《昆虫记》是法布尔以毕生的时间与精力,详细观察了昆虫的生活和为生活以及繁衍种族所进行的斗争,然后以其观察所得记入详细确切的笔记,最后编写成书。《昆虫记》十大册,每册包含若干章,每章详细、深刻地描绘一种或几种昆虫的生活: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蝉、甲虫、蟋蟀等等。

      《昆虫记》不仅仅仅浸淫着对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蕴含着某种精神。那种精神就是求真,即追求真理,探求真相。这就是法布尔精神。如果没有那样的精神,就没有《昆虫记》,人类的精神之树上将少掉一颗智慧之果。

      法布尔是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他穷毕生之力深入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性,著成了《昆虫记》这部昆虫学巨著。法布尔的心中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和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他以人性观照虫性,昆虫的本能、*性、劳动、婚恋、繁衍和死亡无不渗透着人文关怀;并以虫性反观社会人生,睿智的哲思跃然纸上。在其朴素的笔下,一部严肃的学术著作如优美的散文,人们不仅仅能从中获得知识和思想,阅读本身就是一次独特的审美过程。

      本书是传世经典中的一册“昆虫记”。精选的昆虫小记包括爱打架的.蝎子、昆虫要睡觉吗?、胭脂虫、美食家萤火虫、孔雀蛾的舞会、金龟子搬粪球、绕圈子的松毛虫、蝉和蚂蚁的寓言、三种垒筑蜂、穿长袍的螳螂、不同技艺的由来、会装死的甲虫、长烟斗坚果象、蟋蟀音乐家、隧蜂被劫记、昆虫的乐园、丁香小教堂、奇怪的天牛幼虫。

      《昆虫记》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它熔作者毕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以为性观照虫性,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一书以忠实于法文原著整体风貌及表达特色为选取原则,让*读者首次领略《昆虫记》的真实面目。一个人耗费一生的光阴来观察、研究“虫子”,已经算是奇迹了;一个人一生专为“虫子”写出十卷大部头的书,更不能不说是奇迹;而这些写“虫子”的书居然一版再版,先后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直到百年之后还会在读书界一次又一次引起轰动,更是奇迹中的奇迹。这些奇迹的创造者就是《昆虫记》的作者法布尔。法布尔拥有“哲学家一般的思,美术家一般的看,文学家一般的感受与抒写”。在本书中,作者将专业知识与人生感悟融于一炉,娓娓道来,在对一种种昆虫、日常生活*性、特征的描述中体现出作者对生活世事特有的眼光。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本人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本书的问世被看作动物心理学的诞生。《昆虫记》不仅仅是一部研究昆虫的科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讴歌生命的宏伟诗,法布尔也由此获得了“科学诗人”、“昆虫荷马”、“昆虫世界的维吉尔”等桂冠。人类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包括“

      蜘蛛”“黄蜂”“蝎子”“象鼻虫”在内,都在同一个紧密联系的系统之中,昆虫也是地球生物链上不可缺少的一环,昆虫的生命也应当得到尊重。《昆虫记》的确是一个奇迹,是由人类杰出的代表法布尔与自然界众多的*凡子民――昆虫,共同谱写的一部生命的乐章,一部永远解读不尽的书。这样一个奇迹,在人类即将迈进新世纪大门、地球即将迎来生态学时代的紧要关头,也许会为我们带给更珍贵的启示。

      它融合作者毕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以人性关照虫性,又用虫性反观社会人生,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这本书以忠实于法文原著整体风貌及表达特色为选取原则,让世界读者首次领略昆虫们的日常生活*性以及特征的描述等。《昆虫记》是法布尔以毕生的时间与精力,详细观察了昆虫的生活和为生活以及繁衍种族所进行的斗争,然后以其观察所得记入详细确切的笔记,最后编写成书。《昆虫记》十大册,每册包含若干章,每章详细、深刻地描绘一种或几种昆虫的生活: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蝉、甲虫、蟋蟀、苍蝇等。

      《昆虫记》是法布尔以毕生的时间和精力,详细观察了昆虫的生活和为生活以及繁衍种族所进行的斗争,然后以其观察所得记入详细确切的笔记,最后编写成书。

      《昆虫记》十大册,每册包含若干章,每章详细、深刻地描绘一种或几种昆虫的生活: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蝉、甲虫、蟋蟀等等。

      《昆虫记》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文学家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Jean-HenriCasimirFabre1823-1915)的传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它熔作者毕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以人性观照虫性,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昆虫记》也叫做《昆虫物语》、《昆虫学札记》或《昆虫的故事》,英文名称是《TheRecordsaboutInsects》。《昆虫记》誉满全球,在法国自然科学史与文学史上都有它的地位,被誉为“昆虫的史诗”。法布尔被法国与国际学术界誉为“动物心理学的创始人”,在自然科学史与文学史上都有它的地位,被誉为“昆虫的史诗”,被法布尔誉为“昆虫世界的荷马”,还被誉为“昆虫世界的维吉尔”。它不仅仅真实地记录了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

[阅读全文]...
  • 《昆虫记》好句

  • 写作
  • 《昆虫记》好句

      在**淡淡的日常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句子吧,根据用途和语气,句子可以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句子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昆虫记》好句,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这些时候,它是在地底下梨形的巢穴里居住着的。它很渴望冲开硬壳的甲巢,跑到日光里来。但它能否成功,是要依靠环境而定的。

      2、假使那贼安然逃走了,主人艰苦做起来的东西,只有自认倒霉。它揩揩颊部,吸点空气,飞走,重新另起炉灶。

      3、梨紧贴着地板的部分,已经敷上了细沙。其余的部分,也已磨光得像玻璃一样,这表明它还没有把梨子细细的.滚过,不过是塑成形状罢了。

      4、这时候它的颜色是红白色,在变成檀木的黑色之前,它是要换好几回衣服的,颜色渐黑,硬度渐强,直到披上角质的甲胄,才是完全长成的甲虫。

      5、在我自己的工作室里,用大口玻璃瓶装满泥土,为母甲虫做**工的地穴,并留下一个小孔以便观察它的动作,因此它工作的各项程序我都可以看得见。

      6、我已经说过,古代埃及人以为神圣甲虫的卵,是在我刚才叙述的圆球当中的。这个已经我证明不是如此。关于甲虫被放卵的真实情形,有一天碰巧被我发现了。

      7、一会儿,它就要吃了。没有人教它,它也会做,像它的前辈一样,去做一个食物的球,也去掘一个储藏所,储藏食物,一点不用学*,它就完全会从事它的工作。

      8、当然,我也曾做过这种试验,将干硬壳放在一个盒子里,保持其干燥,或早或迟,听见盒子里有一种尖锐的摩擦声,这是囚徒用它们头上和前足的耙在那里刮墙壁,过了两三天,似乎并没有什么进展。

      9、它们身体鼓鼓的,像半粒豌豆,鞘翅光滑或有绒毛,通常黑色的鞘翅上有红色或黄色的斑纹,或红色、黄色的鞘翅上有黑色的斑纹,但有些瓢虫,鞘翅黄色、红色或棕色,没有斑点,这些鲜艳的颜色具有警戒的做用,可以吓退天敌。

      品析:这段话是《昆虫记》中描写虫子的一段话,通过比喻,列举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将昆虫的样子展现在读者眼前,将它们可以吓退天敌的原因淋漓尽致得表现了出来,起到点明主旨的作用。我颇羡慕而且嫉妒它这种百折不挠的品质。

      10、这些时候,它是在地底下梨形的巢穴里居住着的。它很渴望冲开硬壳的甲巢,跑到日光里来。但它能否成功,是要依靠环境而定的。

      11、然后,它会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身体腾起在空中,只有一点固着在旧皮上,翻转身体,使头向下,花纹满布的翼,向外伸直,竭力张开。这个竭力开窍得很贴切。

      12、当然了,要热心委身于音乐,那么只有缩小内部的器官,来安置乐器了。

      13、蝉与我比邻相守,到现在已有十五年了,每个夏天差不多有两个月之久,它们总不离我的视线,而歌声也不离我的耳畔。表达出作者对蝉的喜爱之情。

      14、这样几下抖动便去掉了舍腰蜂刚刚初具规模的窠巢,就是在这个时候,在这么短暂的时间里,它的蜂巢居然已经有一个橡树果子那样大了,真让人始料不及。它们可真是一些让人惊奇的小动物。充分表现舍腰蜂的能力。

      15、临*沟渠的时候,它当然就会注意到这件可喜的事情,于是就匆匆忙忙地跑过来取水边这一点点十分宝贵的泥土。它们不肯轻意放过这没有湿气的时节极为珍稀的发现。

[阅读全文]...
  • 关于描写昆虫的诗句

  • 关于描写昆虫的诗句

      中国最早的诗句为律诗结构,格律要求严格,比如先秦时期的诗一般每句四言,见于《诗经》。后发展为五言或七言律诗,见于唐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描写昆虫的`诗句,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得饮玄天露,何辞高柳寒。——(南朝陈·刘删《咏蝉诗》)

      饮露身何洁,吟风韵更长。——(唐·戴叔伦《画蝉》)

      欲争蛱蝶轻,未谢柳絮疾。——李商隐《骄儿诗》

      高蝉多远韵,茂树有余音。——(宋朱熹《南安道中》)

      流音绕丛藿,余响彻高轩。——(南朝萧子范《后堂听蝉》)

      清吟晓露叶,愁噪夕阳枝。忽尔弦断绝,俄闻管参差。——(唐刘禹锡《酬令孤相公新蝉见寄》)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泉溜潜幽咽,琴鸣乍往还。长风剪不断,还在树枝间。——(唐卢仝《新蝉》)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宋辛弃疾《西江月·月夜行黄沙道中》)

      不论*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蜂》

      篱落疏疏小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蝴蝶》

      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古诗十九首·明月皎夜光》)

      鸣蝉厉寒音,时菊耀秋华。——(潘岳《河阳县作二首)

      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

      园柳吟凉久,嘶蝉应序惊。——(隋王由礼《赋得高柳鸣蝉》)

      造化生微物,常能应候鸣。

      1、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3、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蜂》

      4、造化生微物,常能应候鸣。——许裳《闻蝉》

      5、清吟晓露叶,愁噪夕阳枝。忽尔弦断绝,俄闻管参差。——刘禹锡《酬令孤相公新蝉见寄》

      6、欲争蛱蝶轻,未谢柳絮疾。——李商隐《骄儿诗》

      7、园柳吟凉久,嘶蝉应序惊。——王由礼《赋得高柳鸣蝉》

      8、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月夜》

      9、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

      10、流音绕丛藿,余响彻高轩。——萧子范《后堂听蝉》

      11、得饮玄天露,何辞高柳寒。——刘删《咏蝉诗》

      12、高蝉多远韵,茂树有余音。——朱熹《南安道中》

      13、青蝇一相点,白壁遂成冤。——陈子昂《宴胡楚真禁所》

      14、泉溜潜幽咽,琴鸣乍往还。长风剪不断,还在树枝间。——卢仝《新蝉》

      15、饮露身何洁,吟风韵更长。——戴叔伦《画蝉》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虞世南写昆虫的古诗 - 句子

虞世南写昆虫的古诗 - 语录

虞世南写昆虫的古诗 - 说说

虞世南写昆虫的古诗 - 名言

虞世南写昆虫的古诗 - 诗词

虞世南写昆虫的古诗 - 祝福

虞世南写昆虫的古诗 - 心语

推荐词条

消夏的古诗拼音 关于情侣甜蜜的古诗 描写洞庭湖的古诗词100首 中秋的古诗画简单 关于蝴蝶的古诗都是 奥运有关的古诗 用佰草集的古诗 渴望深居的古诗文 描写杏林春晚的古诗词 关于狗镇宅的古诗 孤烟的哪首古诗的拼音来写 我字开头的表白古诗词 关于桂花的古诗词书法 诗人虞世南写到蝉的古诗还有 描写情人久别重逢的古诗词 关于中秋的古诗自创七言律诗 三渠道中的古诗 夏日对雨的古诗 同程的古诗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古诗 讽刺愚蠢的古诗 关于小学升学的古诗 带刘双的古诗词 关于以艺战疫点亮生活的古诗 有古诗有画的古诗 古诗中的瓠瓜 与中国有关的古诗 关于中秋月亮古诗的绘画 河最长的一首古诗 取水煮清茶的古诗 编一个情节丰富的古诗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