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兰溪掉歌唐戴叔伦的古诗 >

兰溪掉歌唐戴叔伦的古诗

关于兰溪掉歌唐戴叔伦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兰溪掉歌唐戴叔伦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兰溪掉歌唐戴叔伦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兰溪掉歌唐戴叔伦的古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兰溪掉歌唐戴叔伦的古诗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兰溪掉歌唐戴叔伦的古诗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兰溪掉歌唐戴叔伦的古诗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兰溪掉歌唐戴叔伦的古诗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兰溪掉歌唐戴叔伦的古诗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兰溪掉歌唐戴叔伦的古诗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兰溪掉歌唐戴叔伦的古诗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兰溪棹歌古诗意思(兰溪棹歌古诗诗意)

  • 诗意
  • 《兰溪棹歌》是唐代诗人戴叔伦创作的名篇。此诗描写了春夜兰溪江边的山水美景和渔民的欢乐心情。全诗四句。前两句是写月光下的月、树、河湾和倒映在水中的山,诗句写得纤丽、秀气;后两句给人的感觉则全然不同,像是引用了民间流传的物候语,朗朗上口,朴实无华,又令人置信地叙述一个事实:春雨一下,兰溪江的鱼就多起来了。前后诗句文笔虽然不同,却协调地组合了一幅春江月夜图。

    译文

    一弯蛾眉月挂在柳湾的上空,月光清朗,凉爽宜人。越中山色倒映在水*如镜的溪面上,煞是好看。淅淅沥沥的春雨,下了三天,溪水猛涨,鱼群争抢新水,夜半人静之时纷纷涌上溪头浅滩。

    注释

    ⑴兰溪:即婺州(今浙江金华)境内的兰溪江,也称兰江,浙江富春江上游一支流,在今浙江省兰溪市西南。棹(zhào)歌:船家摇橹时唱的歌。⑵凉月:新月。⑶越:古代东南沿海一带称为越,今浙江省中部。⑷三日:三天。桃花雨:江南春天桃花盛开时下的雨。

    赏析

    这是一首富于民歌风味的船歌。全诗以清新灵妙的笔触写出了兰溪的山水之美及渔家的欢乐之情。

    歌唱当地风光的民歌,除有特殊背景外(如刘禹锡《踏歌词》)取景多在日间。因为在丽日艳阳照映下,一切景物都显得生气蓬勃、鲜妍明媚,得以充分展示出它们的美。此篇却独出心裁,选取夜间作背景,歌咏江南山水胜地另一种人们不大注意的美。这是它在取材、构思上的一个显著特点。

    “凉月如眉挂柳湾”,首句写舟行所见岸边景色:一弯如眉的新月,映射着清冷的黑暗,正低挂在水湾的柳梢上。雨后的春夜,月色显得更加清澄;时值三月(从下文“桃花雨”可知),柳条已经垂缕披拂。眉月新柳,相映成趣,富于清新之感。

    “越中山色镜中看”,此句转写水色山影。浙江一带古为越国之地,故称“越中”。“山色镜中看”,描绘出越中一带水清如镜,*秀色尽映水底的美丽图景。句内“中”字复迭,既增添了民歌的咏叹风味啊,又传递出夜间行舟时于水中一边观赏景色,一边即景歌唱的怡然自得的情趣。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船继续前行,不觉意间已从*缓如镜的水面驶到滩头。听到滩声哗哗,诗人才联想到连日春雨,兰溪水涨,滩声听起来也变得更加急骤了。在滩声中,似乎时不时听到鱼儿逆水而行时发出的泼刺声,诗人又不禁想到,这该是撒欢的鲤鱼趁着春江涨水,在奔滩而上了。南方二三月间桃花开时,每有绵绵春雨。这种持续不断的细雨,能使江水上涨,却不会使水色变浑,所以次句有水清如镜的描写,如果是北方的桃花汛,则自无“山色镜中看”的清澈之景。由此可见诗人观察事物描写景物的真切。因是夜中行舟,夜色本来比较黯淡朦胧,这里特意选用“桃花雨”的字面,感觉印象中便增添了黑暗的冬天色彩;夜间本来比较宁静,这里特意写到鲤鱼上滩的声响,遂使静夜增添了活泼的生命跃动气息。实际上,这里所写的“三月桃花雨”与“鲤鱼来上滩”都不是目接之景,前者因滩声喧哗而有此联想,后者因游鱼泼刺而有此猜测。两者都是诗人的想象之景。正因为多了这一层想像的因素,诗情便显得更为浓郁。通观全诗,可以发现,这首船歌虽然以兰溪之夜作为背景,但它着重表现的并非夜的静谧朦胧,而是兰溪夜景的清新澄澈,生趣盎然。而这,正体现出这首诗独特的民歌气韵,渔家的欢乐之情。

    创作背景

    戴叔伦于公元780年公元780年(公元780年)五月至次年春曾任东阳(今属浙江)令,兰溪(又称兰江,是富春江的上游支流)在东阳附*,这首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大约是在这一期间所作。

    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常州)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阅读全文]...
  • 戴叔伦《兰溪棹歌》全诗翻译及赏析

  • 戴叔伦《兰溪棹歌》全诗翻译及赏析

      《兰溪棹歌》是唐代诗人戴叔伦创作的名篇。此诗描写了春夜兰溪江边的山水美景和渔民的欢乐心情。全诗四句。前两句是写月光下的月、树、河湾和倒映在水中的山,诗句写得纤丽、秀气;后两句给人的感觉则全然不同,像是引用了民间流传的物候语,朗朗上口,朴实无华,又令人置信地叙述一个事实:春雨一下,兰溪江的鱼就多起来了。前后诗句文笔虽然不同,却协调地组合了一幅春江月夜图。

      戴叔伦《兰溪棹歌》全诗赏析及意思翻译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词语解释】

      越中:今浙江中部。

      桃花雨:桃花开时下的雨,指春雨。

      ⑴兰溪:兰溪江,也称兰江,浙江富春江上游一支流,在今浙江省兰溪市西南。棹(zhào)歌:船家摇橹时唱的歌。

      ⑵凉月:新月。

      ⑶越:古代东南沿海一带称为越。

      ⑷桃花雨:江南春天桃花盛开时下的雨。

      【诗文解释】

      一弯娥眉月挂在柳湾的上空,月光清朗,凉爽宜人。越中山色倒映在水*如镜的溪面上,煞是好看。

      淅淅沥沥的春雨,下了三天,溪水猛涨,鱼群争抢新水,夜半人静之时纷纷涌上溪头浅滩。

      翻译二:

      春夜雨后,一弯新月挂在枝头,*细柳荡漾在水面上,兰溪江之水清澈如镜,在月光下映出如画的山色。

      连下了三天的桃花雨后,兰溪水暴涨起来,喜欢新水逆流的鲤鱼在夜深人静之时便纷纷游上溪头浅滩嬉戏。

      名句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①凉月如眉:气候凉爽宜人,新月如眉之弯而又秀朗。 ②挂柳湾:月挂梢头,光泻蓝溪,柳绦弄影,溪月相映增辉的`景象。 ③越中:指今浙江一带。

      这两句写春日蓝溪迷人的风光——春雨过后,气候凉爽宜人,月挂梢头,柳绦摇曳,溪月相映;溪水清澈,水面*静,越中的水色山光,如反射在镜中一般美丽动人。前句是抬头仰望天空,后句是低头观看溪水,诗句的韵致从“挂柳湾”、’镜中看”六字传出,描绘出一个如画般十分美妙的景色,使人如坠入仙境一般。

      简析:

      诗歌描写了春夜兰溪江边的山水景色和渔民捕鱼的心态。前两句是写月光下的月、树、河湾和倒映在水中的山。一个“凉”字,令人觉得春寒犹在,一个“镜”字,使人感到月夜的静寂。诗句写得纤丽、秀气,出自文人笔下。三、四两句给人的感觉则全然不同,像是引用了民间流传的物候语,朗朗上口,朴实无华,又令人置信地叙述一个事实:春雨一下,兰溪江的鱼就多起来了。上下两联诗句文笔虽然不同,却也协调地组合了一幅春夜江边休闲式的捕鱼图。

      赏析:

      这是一首富于民歌风味的船歌。题中“兰溪”,即婺州兰溪县境内的兰溪(又称东阳江,是富春江的上游);棹是船桨,棹歌即船家摇桨时唱的歌。戴叔伦在德宗建中元年(780)五月至二年春曾任东阳令,兰溪在东阳附*,这首诗大约是他在这段期间所作的。歌唱本地风光的民歌,除有特殊背景外(如刘禹锡《踏歌词》)取景多在日间。因为在丽日艳阳照映下,一切景物都显得生气蓬勃、鲜妍明媚,得以充分展示出它们的美。本篇却独出心裁,选取夜间作背景,歌咏江南山水胜地另一种人们不大注意的美。这是它在取材、构思上的一个显著特点。

      “凉月如眉挂柳湾”,首句写舟行所见岸边景色:一弯如眉的新月,映射着清冷的光辉,正低挂在水湾的柳梢上。雨后的春夜,月色显得更加清澄;时值三月(从下文“桃花雨”可知),柳条已经垂缕披拂。眉月新柳,相映成趣,富于清新之感。

      “越中山色镜中看”,次句转写水色山影。浙江一带古为越国之地,故称“越中”。“山色镜中看”,描绘出越中一带水清如镜,*秀色尽映水底的美丽图景。句内“中”字复迭,既增添了民歌的咏叹风味,又传递出夜间行舟时于水中一边观赏景色,一边即景歌唱的怡然自得的情趣。

      “兰溪三月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船继续前行,不觉意间已从*缓如镜的水面驶到滩头。听到滩声哗哗,诗人才联想到连日春雨,兰溪水涨,滩声听起来也变得更加急骤了。在滩声中,似乎时不时听到鱼儿逆水而行时发出的泼刺声,诗人又不禁想到,这该是撒欢的鲤鱼趁着春江涨水,在奔滩而上了。南方二三月间桃花开时,每有绵绵春雨。这种持续不断的细雨,能使江水上涨,却不会使水色变浑,所以次句有水清如镜的描写,如果是北方的桃花汛,则自无“山色镜中看”的清澈之景。由此可见诗人观察事物描写景物的真切。因是夜中行舟,夜色本来比较黯淡朦胧,这里特意选用“桃花雨”的字面,感觉印象中便增添了明艳的春天色彩;夜间本来比较宁静,这里特意写到鲤鱼上滩的声响,遂使静夜增添了活泼的生命跃动气息。实际上,这里所写的“三月桃花雨”与“鲤鱼来上滩”都不是目接之景,前者因滩声喧哗而有此联想,后者因游鱼泼刺而有此猜测。

[阅读全文]...
  • 戴叔伦的著名诗句名言名句

  • 著名,名言
  •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戴叔伦《兰溪棹歌》

    日暮秋烟起,萧萧枫树林。——戴叔伦《三闾庙》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戴叔伦《题稚川山水》

    自言家贫母年老,长兄从军未娶嫂。——戴叔伦《女耕田行》

    乳燕入巢笋成竹,谁家二女种新谷。——戴叔伦《女耕田行》

    金鸭香消欲断魂,梨花春雨掩重门。 ——戴叔伦《春怨》

    欲知别后相思意,回看罗衣积泪痕。——戴叔伦《春怨》

    寒灯扬晓焰,重屋惊春雨。——戴叔伦《又酬晓灯离暗室五首》

    花雪随风不厌看,更多还肯失林峦。 ——戴叔伦《小雪》

    愁人正在书窗下,一片飞来一片寒。——戴叔伦《小雪》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戴叔伦《兰溪棹歌》

    春花正夹岸,何必问桃源。——戴叔伦《过友人隐居》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戴叔伦《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卢橘花开枫叶衰,出门何处望京师。——戴叔伦《湘南即事》

    麦秋桑叶大,梅雨稻田新。——戴叔伦《句》

    扬雄闭门空读书,门前碧草春离离。——戴叔伦《行路难》

    烟添柳色看犹浅,鸟踏梅花落已频。——戴叔伦《和汴州李相公勉人日喜春》

    却是梅花无世态,隔墙分送一枝春。——戴叔伦《旅次寄湖南张郎中》

    梅花堪比雪,芳草不知秋。——戴叔伦《送李明府之任》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戴叔伦《塞上曲二首》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戴叔伦《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上国杳未到,流年忽复新。——戴叔伦《岁除日奉推事使牒追赴抚州辨…处士上人同赋人字口号》

    流年不尽人自老,外事无端心已空。——戴叔伦《酬盩厔耿少府湋见寄》

    无人无牛不及犁,持刀斫地翻作泥。——戴叔伦《女耕田行》

    去年灾疫牛囤空,截绢买刀都市中。——戴叔伦《女耕田行》

    头巾掩面畏人识,以刀代牛谁与同?——戴叔伦《女耕田行》

    姊妹相携心正苦,不见路人唯见土。——戴叔伦《女耕田行》

    疏通畦垄防乱苗,整顿沟塍待时雨。——戴叔伦《女耕田行》

    日正南冈下饷归,可怜朝雉扰惊飞。——戴叔伦《女耕田行》

    东邻西舍花发尽,共惜余芳泪满衣。——戴叔伦《女耕田行》

    春来耕田遍砂碛,老稚欣欣种禾麦。——戴叔伦《屯田词》

    麦苗见长天苦晴,土干确确锄不得。——戴叔伦《屯田词》

    新禾未熟飞蝗至,青苗食尽余枯茎。——戴叔伦《屯田词》

    捕蝗归来守空屋,囊无寸帛瓶无粟。——戴叔伦《屯田词》

    十月移屯来向城,官教去伐南山木。——戴叔伦《屯田词》

    驱牛驾车入山去,霜重草枯牛冻死。——戴叔伦《屯田词》

    艰辛历尽谁得知,望断天南泪如雨。——戴叔伦《屯田词》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

    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戴叔伦《三闾庙》

    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戴叔伦《题稚川山水》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戴叔伦《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戴叔伦《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巨孽盗都城,传闻天下惊。——戴叔伦《奉天酬别郑谏议云逵、卢拾遗景亮见别之作》

    陪臣九江畔,走马来赴难。——戴叔伦《奉天酬别郑谏议云逵、卢拾遗景亮见别之作》

    单车不可驻,朱槛未遑攀。——戴叔伦《奉天酬别郑谏议云逵、卢拾遗景亮见别之作》

    故人出相饯,共悲行路难。——戴叔伦《奉天酬别郑谏议云逵、卢拾遗景亮见别之作》

    临岐荷赠言,对酒独伤魂。——戴叔伦《奉天酬别郑谏议云逵、卢拾遗景亮见别之作》

    世故山川险,忧多思虑昏。——戴叔伦《奉天酬别郑谏议云逵、卢拾遗景亮见别之作》

    重阴蔽芳月,叠岭明旧雪。——戴叔伦《奉天酬别郑谏议云逵、卢拾遗景亮见别之作》

[阅读全文]...
  • 《客夜与故人偶集/江乡故人偶集客舍》唐代戴叔伦古诗

  • 故人
  • 《客夜与故人偶集/江乡故人偶集客舍》唐代戴叔伦古诗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客夜与故人偶集/江乡故人偶集客舍》唐代戴叔伦古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005年9月12日到10月22日之间,我和其他9位同学来到XX市官窑第二初级中学进行为期40天的教育实*。40天的实*生活是辛苦的,也是很有意义的。在二中校领导、老师及带队教师的支持和指导下,在计算机科组老师特别是指导老师吴老师和原班主任李老师的帮助辅导下。我的实*工作了得了比较圆满的成功。

      一、教学工作

      实*学校给我安排的教学科目是《初中信息技术》。由于每一个班级一星期只有一节课,所以我教授了三个班级的课。分别是:202、207和107班。共上了6节课。这是门操作性较强的课,要注意动手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在第一周见*的听课过程中,我基本上了解了课程进度和科组教师的教学方法。他们都是按一份份练*进行讲解。应试教育成分较多。在上课过程中课堂气氛比较闷,与学生互动少。在召开小组会议时,我们组员中有人提出了个方法。就是把题目改头换面。这就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他们的学*动力。在后来的教学活动中证明了这个方法是可行的。在最后的总结交流会上。科组老师也对我们这一改动加以表扬。如在教学生字体设置与插入艺术字时,原题目是给出一段文字,让学生进行设置。这样比较枯。而我们就把题目改为一份自我介绍。先让学生看一份自己做好的。吸引学生注意力,之后要他们照着做。把名字、性别等进行设置。而标题“自我介绍”则作为艺术字插入。这样,在学到知识点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 总得来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很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

      二、班主任工作实*

      在班主任工作实*这一块,我带的是107班。是个刚由小学升上初中的班级。班上有55位学生。由于人数较多,第一次面介绍完。我就尽量地把全班同学的名字记下来,这样能给学生亲切感。我的工作勉强做到了这一点。一些学生感到很惊讶。也拉*了与学生的距离。接下来的时间。我常下到班级、下到宿舍跟同学进行交流。了解学生情况。下午放学后还跟学生一起活动。很快根据情况制定了工作计划。交由原班主任李老师审批。接下来,我就按计划把一件件事做好。 首先是常规工作方面,每天早起督促学生按时早读、搞卫生。晚上下到班里跟班晚自修。进行一些答疑辅导。对于在晚自修等违纪现象较为严重的学生。对其进行思想、纪律教育。除了常规工作外。我还组织学生参加学校各种活动,并在9月份墙报评比中获得一等奖。在上班会课时,对班上的'好人好事进行表扬,批评不良现象。 在实*中,我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如何教育给染了社会不良风气、不把老师当回事的学生。在这所学校,体罚现象很严重。原班主任也跟我说过。对那些学生不能仁慈。因为他们根本就不会听你的话。凡是不听话的就狠狠的罚。罚到他们怕为止!但我不同意这个观点。因为他们这个年纪是最叛逆的阶段,不能以恶制恶。我们要多去关心他们的成长。所以,在*时我就特别留意那些学生。多去找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当他们有一点点进步的时候。我就在班上表扬他们。激发他们的自信心。一个半月下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个多月的实*已经结束了。其中的酸甜苦辣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咀嚼、去回味、去的探索。这一个多月的里有我的很多第一次:第一次真正站在讲台上、第一次面对学生说了很多话、第一次有人甜甜的叫我老师……。我想这些酸甜苦辣、这些第一次将是我人生中的一次伟大的经历。将是我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后的一笔财富。 在此,对带队老师周老师、指导老师吴老师、原班

      主任李老师及其它所有支持和帮助我的老师、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谢谢你们!

      【客夜与故人偶集 /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唐代:戴叔伦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覆寒蛩。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客夜与故人偶集 /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译文

      秋月又一次盈满,城中夜色深浓。

      你我在江南相会,我怀疑是梦中相逢。

      晚风吹动树枝,惊动了栖息的鸟鹊。秋草披满霜露,伴随着悲吟的寒虫。

      你我客居他乡,应该畅饮以排遣愁闷,留你长饮叙旧,只担心天晓鸣钟。

      注释

      偶集:偶然与同乡聚会。

      天秋:谓天行秋肃之气;时令已值清秋。唐李白《秋思》诗:“天秋木叶下,月冷莎鸡悲。”

      城阙(què):宫城前两边的楼观,泛指城池。《诗经·郑风·子衿》:“佻兮达兮,在城阙兮。”孔颖达疏:“谓城上之别有高阙,非宫阙也。”千重:千层,层层迭迭,形容夜色浓重。《后汉书·马融传》:“群师叠伍,伯校千重。”

      会:聚会。

      翻疑:反而怀疑。翻:义同“反”。

      风枝:风吹拂下的树枝。宋曾慥《高斋漫录》:“南唐有画,黄头子数十枚集于风枝上。”惊暗鹊:一作“鸣散鹊”。

      露草:沾露的草。唐李华《木兰赋》:“露草白兮山凄凄,鹤既唳兮猿复啼。”泣寒蛩(qióng):指秋虫在草中啼叫如同哭泣。寒蛩:深秋的蟋蟀。唐韦应物《拟古诗》之六:“寒蛩悲洞房,好鸟无遗音。”

      羁(jī)旅:指客居异乡的人。《周礼·地官·遗人》:“野鄙之委积,以待羁旅。”郑玄注:“羁旅,过行寄止者。”长:一作“常”。

      相留:挽留。晓钟:报晓的钟声。唐沈佺期《和中书侍郎杨再思春夜宿直》:“千庐宵驾合,五夜晓钟稀。

      【客夜与故人偶集 /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创作背景

      此诗正写于作者江南入幕期间结果在一个秋天的夜晚,于江南某旅店之中,偶然遇见离别多年的同乡旧识,不觉满怀惊喜;但是相逢苦短,天亮又将分别,却不知下一次相会将在何时何地,这引起了诗人的满腹惆怅。于是诗人题诗与同乡告别,这篇作品遂得以问世。

      【客夜与故人偶集 /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赏析

      这首诗的首联和颔联写相逢,并交代了相聚的时间、地点。首联交代了时间(秋夜)和地点(长安),一个“满”字,写出了秋月之状。颔联则极言相聚的出其不意,实属难得。诗人作客在外,偶然与同乡聚会,欣喜之中竟怀疑是在梦中相遇。“还作”和“翻疑”四个字生动传神,表现了诗人的凄苦心情。这两句充分表现了诗人惊喜交集的感情。

      颈联和尾联伤别离。颈联描写秋月萧瑟的景象。这两句紧紧围绕“秋”字写景,秋风吹得树枝飘摇,惊动了栖息的鸟鹊;秋季霜露很重,覆盖了深草中涕泣的寒虫,到处都能感觉到秋的寒意和肃杀,在渲染气氛的同时也烘托出诗人客居他乡生活的凄清,以及身世漂泊和宦海沉浮之痛;诗人借用曹操的《短歌行》中的诗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含义深刻,写出自己与故友分别之苦,表现了诗人客居中的辛酸之情。故友的异乡羁旅生活都很凄苦,相逢不易,于是一起欢聚畅饮,长夜叙谈。尾联二句,诗人又以害怕天亮就要分手作结。这二句中的“长”和“畏”二字运用得极为恰到好处,“长”字意谓宁愿长醉不愿醒来,只有这样,才能忘却痛苦,表现了诗人的颠沛流离之苦;“畏”字意谓害怕听到钟声,流露出诗人怕夜短天明,晨钟报晓,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依依惜别的心情,这一切充分表现出诗人对同乡聚会的珍惜和同乡深厚的友情。全诗语言精炼,层次分明,对仗工整,情景结合,意蕴凄美。

[阅读全文]...
  • 《客夜与故人偶集/江乡故人偶集客舍》唐代戴叔伦古诗

  • 故人
  • 《客夜与故人偶集/江乡故人偶集客舍》唐代戴叔伦古诗

      在学*、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客夜与故人偶集/江乡故人偶集客舍》唐代戴叔伦古诗,欢迎阅读与收藏。

      【客夜与故人偶集 /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唐代:戴叔伦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覆寒蛩。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客夜与故人偶集 /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译文

      秋月又一次盈满,城中夜色深浓。

      你我在江南相会,我怀疑是梦中相逢。

      晚风吹动树枝,惊动了栖息的鸟鹊。秋草披满霜露,伴随着悲吟的寒虫。

      你我客居他乡,应该畅饮以排遣愁闷,留你长饮叙旧,只担心天晓鸣钟。

      注释

      偶集:偶然与同乡聚会。

      天秋:谓天行秋肃之气;时令已值清秋。唐李白《秋思》诗:“天秋木叶下,月冷莎鸡悲。”

      城阙(què):宫城前两边的楼观,泛指城池。《诗经·郑风·子衿》:“佻兮达兮,在城阙兮。”孔颖达疏:“谓城上之别有高阙,非宫阙也。”千重:千层,层层迭迭,形容夜色浓重。《后汉书·马融传》:“群师叠伍,伯校千重。”

      会:聚会。

      翻疑:反而怀疑。翻:义同“反”。

      风枝:风吹拂下的树枝。宋曾慥《高斋漫录》:“南唐有画,黄头子数十枚集于风枝上。”惊暗鹊:一作“鸣散鹊”。

      露草:沾露的草。唐李华《木兰赋》:“露草白兮山凄凄,鹤既唳兮猿复啼。”泣寒蛩(qióng):指秋虫在草中啼叫如同哭泣。寒蛩:深秋的蟋蟀。唐韦应物《拟古诗》之六:“寒蛩悲洞房,好鸟无遗音。”

      羁(jī)旅:指客居异乡的人。《周礼·地官·遗人》:“野鄙之委积,以待羁旅。”郑玄注:“羁旅,过行寄止者。”长:一作“常”。

      相留:挽留。晓钟:报晓的钟声。唐沈佺期《和中书侍郎杨再思春夜宿直》:“千庐宵驾合,五夜晓钟稀。

      【客夜与故人偶集 /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创作背景

      此诗正写于作者江南入幕期间结果在一个秋天的夜晚,于江南某旅店之中,偶然遇见离别多年的同乡旧识,不觉满怀惊喜;但是相逢苦短,天亮又将分别,却不知下一次相会将在何时何地,这引起了诗人的满腹惆怅。于是诗人题诗与同乡告别,这篇作品遂得以问世。

      【客夜与故人偶集 /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赏析

      这首诗的首联和颔联写相逢,并交代了相聚的时间、地点。首联交代了时间(秋夜)和地点(长安),一个“满”字,写出了秋月之状。颔联则极言相聚的出其不意,实属难得。诗人作客在外,偶然与同乡聚会,欣喜之中竟怀疑是在梦中相遇。“还作”和“翻疑”四个字生动传神,表现了诗人的凄苦心情。这两句充分表现了诗人惊喜交集的感情。

      颈联和尾联伤别离。颈联描写秋月萧瑟的景象。这两句紧紧围绕“秋”字写景,秋风吹得树枝飘摇,惊动了栖息的鸟鹊;秋季霜露很重,覆盖了深草中涕泣的寒虫,到处都能感觉到秋的寒意和肃杀,在渲染气氛的同时也烘托出诗人客居他乡生活的'凄清,以及身世漂泊和宦海沉浮之痛;诗人借用曹操的《短歌行》中的诗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含义深刻,写出自己与故友分别之苦,表现了诗人客居中的辛酸之情。故友的异乡羁旅生活都很凄苦,相逢不易,于是一起欢聚畅饮,长夜叙谈。尾联二句,诗人又以害怕天亮就要分手作结。这二句中的“长”和“畏”二字运用得极为恰到好处,“长”字意谓宁愿长醉不愿醒来,只有这样,才能忘却痛苦,表现了诗人的颠沛流离之苦;“畏”字意谓害怕听到钟声,流露出诗人怕夜短天明,晨钟报晓,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依依惜别的心情,这一切充分表现出诗人对同乡聚会的珍惜和同乡深厚的友情。全诗语言精炼,层次分明,对仗工整,情景结合,意蕴凄美。

[阅读全文]...
  • 古诗《赠汪伦》及诗意

  • 诗意,阅读
  • 古诗《赠汪伦》及诗意

      在**淡淡的日常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赠汪伦》及诗意,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作品原文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①声。

      桃花潭②水深千尺③,不及④汪伦⑤送我情。

      注释译文

      作品注释

      ①踏歌:民间的一种唱歌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可以边走边唱。

      ②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

      ③深千尺: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实有其事)写深情厚谊,十分动人。

      ④不及:不如。

      ⑤汪伦:李白的朋友。李白游泾(jīng)县(在今安徽省)桃花潭时,附*贾村的汪伦经常用自己酿的美酒款待李白,两人便由此结下深厚的友谊。历代出版的《李白集》、《唐诗三百首》、《全唐诗》注解,都认定汪伦是李白游历泾县时遇到的一个普通村民,这个观点一直延续至今,今人安徽学者汪光泽和李子龙先后研读了泾县《汪氏宗谱》、《汪渐公谱》、《汪氏续修支谱》,确知“汪伦又名凤林,为唐时知名士”,与李白、王维等人关系很好,经常以诗文往来赠答。开元天宝年间,汪伦为泾县令,李白“往候之,款洽不忍别”(详见《李白学刊》第二辑李子龙《关于汪伦其人》)。按此诗或为汪伦已闲居桃花潭时,李白来访所作。李白于公元754年(天宝十三载)自广陵、金陵至宣城,则此诗当不早于此前。

      作品译文

      李白坐上小船刚刚要离开,

      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告别的歌声。

      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么深,

      也不及汪伦送别我的一片情深。

      创作背景

      据清代袁枚《随园诗话补遗》记载:唐天宝年间,泾县豪士汪伦听说大诗人李白南下旅居南陵叔父李冰阳家,欣喜万分,写信给李白:“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欣然而往。到了泾县,李白问汪伦桃园酒家在什么地方,汪伦回答说:“桃花是潭水的名字,并无桃花。万家是店主人姓万,并没有万家酒店。”引得李白大笑。

      李白要走的那天,汪伦送给李白名马八匹、绸缎十捆,派仆人给他送到船上。在家中设宴送别之后,李白登上了停在桃花潭上的小船,船正要离岸,忽然听到一阵歌声。李白回头一看,只见汪伦和许多村民一起在岸上踏步唱歌为自己送行。主人的深情厚谊,古朴的送客形式,使李白十分感动。他立即铺纸研墨,写了那首著名的送别诗给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文学赏析

      *诗的传统主张含蓄蕴藉。宋代诗论家严羽提出作诗四忌:“语忌直,意忌浅。脉忌露,味忌短。”清人施补华也说诗“忌直贵曲”。然而,李白《赠汪伦》的表现特点是:坦率,直露,绝少含蓄。其“语直”,其“脉露”,而“意”不浅,味更浓。古人写诗,一般忌讳在诗中直呼姓名,以为无味。而《赠汪伦》从诗人直呼自己的姓名开始,又以称呼对方的名字作结,反而显得真率,亲切而洒脱,很有情味。

      诗的前半是叙事:先写要离去者,继写送行者,展示一幅离别的画面。起句“乘舟”表明是循水道。“将欲行”表明是在轻舟待发之时。这句使读者仿佛见到李白在正要离岸的'小船上向人们告别的情景。

      “忽闻岸上踏歌声”,接下来就写送行者。次句却不像首句那样直叙,而用了曲笔,只说听见歌声。一群村人踏地为节拍,边走边唱前来送行了。这似出乎李白的意料,所以说“忽闻”而不用“遥闻”。这句诗虽说得比较含蓄,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汪伦的到来,确实是不期而至的。人未到而声先闻。这样的送别,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

      诗的后半是抒情。第三句遥接起句,进一步说明放船地点在桃花潭。“深千尺”既描绘了潭的特点,又为结句预伏一笔。桃花潭水是那样地深湛,更触动了离人的情怀,难忘汪伦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联系起来。结句迸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潭水已“深千尺”,那么汪伦送李白的情谊必定更深,此句耐人寻味。这里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比物手法,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诗人很感动,所以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行诗来极力赞美汪伦对诗人的敬佩和喜爱,也表达了李白对汪伦的深厚情谊。

[阅读全文]...
  • 戴叔伦《调笑令·边草》“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

  • 调笑令戴叔伦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注释1、调笑令:词牌名。唐·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曰:“打嫌《调笑》易,饮讶《卷波》迟。”自注:“抛打曲有《调笑令》,饮酒曲有《卷白波》。”词调名盖本唐曲。此调为单调,八句,三十二字。第四、五句押*声韵,其余各句均押仄声韵。其中第二句叠用第一句,第七句叠用第六句,第六句颠倒第五句末二字而成。2、边草:边塞之草。此草秋天干枯变白,为牛马所食。3、尽:死。4、雪晴:下过大雪后放晴。5、月明:月色皎洁。6、胡笳(jiā):一种流行于北方游牧民族地区的管乐器,汉魏鼓吹乐常用之。7、绝:极,很,表示事物程度的副词。参考译文边塞的野草啊,边塞的野草!野草枯尽时。戍边的兵士已老。山南山北雪后放睛,千里万里处处月明。明月啊,明月!远处传来胡笳一声,令人肠断欲绝。创作背景唐朝时期,*在边地设立都护府,管理边地事务。很多士兵驻扎在边地,边地战事不断,士兵生活悲苦。这首词是作者为了表达边塞士兵渴望回归故乡的愿望而作。作者戴叔伦(约732——约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赏析:《调笑令·边草》是唐代文学家戴叔伦的词作。词的前三句以咏草起兴,点明边地环境,又以“草尽”喻“兵老”,设喻新颖。以下两对句依旧写景,以“雪晴”、“月明”衬托戍卒的乡思。末句摹声,写胡笳声传人戍卒耳中后所引起的心理反应。“愁绝”二字为词眼,将戍卒戍边的愁苦之情和盘托出。这首词以比兴手法和明白如话的语言,将荒凉苦寒的边疆、戍边士兵无穷的愁怨寄于广漠夜空的凄凉胡笳声中,揭示了中唐边防吃紧的现实和民间以戍边为苦的社会心理。《调笑令》原来是酒*上的酒令,作者用它来写边事,开了边塞词的先声。这是一首反映边地戍卒思归情绪的小令,这类题材在唐诗中多得不可胜计,但在词中却很少见。盛唐时代的诗人们都向往到边塞建功立业,所以岑参等人笔下的边塞风光无比壮丽,充满乐观的情调。但到了中唐时代,情况不同了,李益的边塞诗就有一种凄凉的气氛,不少诗篇描写边地戍卒的思乡怀归和哀怨情绪。戴叔伦此词所写也是这种思想情绪,但写得非常含蓄深沉。开头“边草”两字重叠,固是词调格律的要求,而在这里使人联想到一望无际的草原,显示出空间的寥阔,同时点明边塞的地理环境,渲染了荒凉的气氛。接着“边草尽来兵老”一句,写时间之悠长。边草一次次从生长到枯萎,戍卒年年盼归,从青年到衰老。值得注意的是以“草尽”烘托“兵老”,还暗寓着统治者把戍卒当作“边草”一样看待的意思,表现出作者对统治者不管戍卒死活的斥责和*,寄托着对戍卒遭遇的深切同情。中间一联对句,非常工整。“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前句写边塞冰天雪地,一片银白,“山南山北”点明白雪覆盖面之广阔,“晴”字点明飘雪已经停止,同时为下句的“月明”作铺垫。下句写白雪衬托下的月色分外皎洁,“千里万里”写月亮普照之广,同时也暗寓着边塞与家乡相隔之遥远。人隔两地,但所望之月是同一个月,所以明月是最易引起怀人思乡之景,李白著名的诗篇《静夜思》就是描绘见月思乡的情景,唐代写望月怀乡的诗篇不胜枚计。接着又按格律要求叠用“明月,明月”,使读者更体会到:戍卒面对明月,思乡怀人之情更切,似乎戍卒的思想已长着翅膀飞回了家乡。结句“胡笳一声愁绝”,一声胡笳使戍卒从思乡梦中惊醒过来,原来自己仍旧身在边地,最后用“愁绝”二字表现出戍卒的极端忧愁苦闷,同时也起了点明主题的作用。全词没有出现思乡怀人的字样,但句句都围绕着这一主题,其特点是全用景物烘托的手法。边地将尽的枯草,积满山岭的冰雪,晴朗夜空的明月,凄凉悲切的胡笳声,所有这些景物描写,都是为了烘托戍卒的心情,有了前面的层层铺垫,最后用“愁绝”二字点明,就显得心情特别沉重而有力。此词的另一特点是重叠的结构形式。按照词的格律要求,全词有两对叠句,这种重叠通过重复歌咏可加强感情的抒发,同时也起了加深意境的作甩。“边草”重叠,形成一种荒凉的意境,描写了戍卒的活动背景,也烘托出戍卒空虚凄凉的心境,这就与单用“边草”二字的作用不同。“明月”重叠,一方面是上句末尾“月明”二字的颠倒,使之与上句转折呼应,这也是转应曲词调的格律要求,形成上下句勾连的格局,可产生回环往复的韵致,另一方面,“明月”二字的重叠,造成了一种明月普照的柔和氛围,烘托出了戍卒思乡怀人的强烈不安的情绪。全词意境极为深沉含蓄,是中唐文人词中难得的一篇佳作。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首诗中最精炼传神或最能表达作者情感的文字。你认为这首词的“眼”是什么?为什么?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答:①词眼是“愁绝”。作者为了突出词眼,增加其艺术感染力,先进行了景物烘托——边塞将尽的枯草,积满山山岭岭的冰雪,初晴的夜空上普照大地的明月,偶尔传来的悲切呜咽的胡笳声,用这诸般景物托出那羸弱的老兵。这样步步写来,层层烘托,感情所至,就自然凝成了“愁绝”二字。这样的“愁”,自有其沉重的扣人心弦的力量。景物的烘托之外,作者又运用叠句的艺术形式所创造的艺术氛围加以烘托。这种复杂的艺术氛围,就强烈地烘托了那老兵的辗转反侧的思乡情绪,再加上那一声追魂夺魄的悲笳,困于戍守的老兵还会不“愁绝”吗?

[阅读全文]...
  • 唐义文的梦溪,梦溪(组诗)

  • 唐义文的梦溪,梦溪(组诗)

      梦溪,梦溪

      文/唐义长

      孟溪。孟溪

      镶嵌于山野

      酣睡而宁静

      正幻想着闲逸

      沿着十月。孟溪吮着

      桂花的芳菲

      淙淙地流出

      点点晨光,朵朵晚霞

      几缕太阳慷慨

      把所有热情洒向山水

      竹枝纷纷掬了一捧

      而阳光从指间滑落

      红叶,在风中起舞

      万树摇曳,节奏美丽

      好似午夜的梦

      山路,委婉曲折

      隐隐约约的脚印

      被覆盖着衣褶

      在秋色里陶醉

      ⊙水月庵,美丽的传说

      摩崖,一个顶天立地的男人

      总是寻找前世恋人

      在水月庵

      与玉帝女儿水月一次偶遇

      眉目传情,一见倾心

      心与心合成美的真蒂

      她风情万种

      缠绵千年摩崖

      相守爱恋的.坚挺

      倘若十五的夜

      月儿妖娆

      萧声起,琴音扬

      美酒与月光

      浓思念

      漫心房

      ⊙多情铜钱山

      铜钱山。天使在人间

      宁静致远的修身养性之地

      一湾一湾的波光

      像母亲肚上的妊娠纹

      溪水。仙女缸。天然浴池

      都一尘不染

      七仙女下凡来

      轻抚身姿

      置身铜钱山大峡谷

      思绪如水

      多情而妩媚

      湛蓝的水,静静的流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兰溪掉歌唐戴叔伦的古诗 - 句子

兰溪掉歌唐戴叔伦的古诗 - 语录

兰溪掉歌唐戴叔伦的古诗 - 说说

兰溪掉歌唐戴叔伦的古诗 - 名言

兰溪掉歌唐戴叔伦的古诗 - 诗词

兰溪掉歌唐戴叔伦的古诗 - 祝福

兰溪掉歌唐戴叔伦的古诗 - 心语

推荐词条

孤狼伤感句子 安静句子大全 描写流浪狗外貌的句子 形容卧室的句子 关于誓言的句子 描写思念一个人的句子 我爱的人爱我的人句子 语病句子 结束婚姻的句子 关于回忆的英文句子 下定义的句子大全 练*的句子 挽留一段感情感人句子 祝福新人的句子8个字 用晴朗写句子 形容过冬的句子 用诧异说句子 描写噪音的句子 看扁人的句子 秋天感伤句子 喝酒前喝酒后的句子 风流的搞笑句子 不急不躁的句子 长颈鹿外貌描写的句子 过得很累心情烦的句子 用心学*的句子 分析句子作用 心情不受外界影响句子 发空间的句子 赞美方特的句子 形容柑橘的句子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