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兰溪棹歌的大意 >

古诗兰溪棹歌的大意

关于古诗兰溪棹歌的大意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兰溪棹歌的大意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兰溪棹歌的大意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古诗兰溪棹歌的大意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古诗兰溪棹歌的大意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古诗兰溪棹歌的大意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古诗兰溪棹歌的大意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古诗兰溪棹歌的大意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古诗兰溪棹歌的大意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古诗兰溪棹歌的大意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古诗兰溪棹歌的大意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兰溪棹歌》译文及鉴赏

  • 古诗文
  • 《兰溪棹歌》译文及鉴赏

      在日常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兰溪棹歌》译文及鉴赏,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唐朝: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兰溪棹歌》古诗简介

      《兰溪棹歌》是唐代诗人戴叔伦创作的名篇。此诗描写了春夜兰溪江边的山水美景和渔民的欢乐心情。全诗四句。前两句是写月光下的月、树、河湾和倒映在水中的山,诗句写得纤丽、秀气;后两句给人的感觉则全然不同,像是引用了民间流传的物候语,朗朗上口,朴实无华,又令人置信地叙述一个事实:春雨一下,兰溪江的鱼就多起来了。前后诗句文笔虽然不同,却协调地组合了一幅春江月夜图。

      《兰溪棹歌》翻译/译文

      一弯蛾眉月挂在柳湾的上空,月光清朗,凉爽宜人。越中山色倒映在水*如镜的溪面上,煞是好看。淅淅沥沥的春雨,下了三天,溪水猛涨,鱼群争抢新水,夜半人静之时纷纷涌上溪头浅滩。

      《兰溪棹歌》注释

      1)兰溪:兰溪江,也称兰江,浙江富春江上游一支流,在今浙江省兰溪市西南。棹(zhào)歌:船家摇橹时唱的歌。

      (2)凉月:新月。

      (3)越:古代东南沿海一带称为越,今浙江省中部。

      (4)桃花雨:江南春天桃花盛开时下的雨。

      (5)棹歌:渔民的船歌。

      (6)三日:三天。

      《兰溪棹歌》赏析/鉴赏

      这是一首富于民歌风味的船歌。题中“兰溪”,即婺州(今浙江金华)境内的兰溪江;棹是船桨,棹歌即船家摇桨时唱的歌。全诗以清新灵妙的笔触写出了兰溪的山水之美及渔家的欢乐之情。

      歌唱当地风光的民歌,除有特殊背景外(如刘禹锡《踏歌词》)取景多在日间。因为在丽日艳阳照映下,一切景物都显得生气蓬勃、鲜妍明媚,得以充分展示出它们的美。此篇却独出心裁,选取夜间作背景,歌咏江南山水胜地另一种人们不大注意的美。这是它在取材、构思上的一个显著特点。

      “凉月如眉挂柳湾”,首句写舟行所见岸边景色:一弯如眉的新月,映射着清冷的黑暗,正低挂在水湾的柳梢上。雨后的春夜,月色显得更加清澄;时值三月(从下文“桃花雨”可知),柳条已经垂缕披拂。眉月新柳,相映成趣,富于清新之感。

      “越中山色镜中看”,此句转写水色山影。浙江一带古为越国之地,故称“越中”。“山色镜中看”,描绘出越中一带水清如镜,*秀色尽映水底的美丽图景。句内“中”字复迭,既增添了民歌的咏叹风味啊,又传递出夜间行舟时于水中一边观赏景色,一边即景歌唱的怡然自得的情趣。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船继续前行,不觉意间已从*缓如镜的水面驶到滩头。听到滩声哗哗,诗人才联想到连日春雨,兰溪水涨,滩声听起来也变得更加急骤了。在滩声中,似乎时不时听到鱼儿逆水而行时发出的泼刺声,诗人又不禁想到,这该是撒欢的鲤鱼趁着春江涨水,在奔滩而上了。南方二三月间桃花开时,每有绵绵春雨。这种持续不断的细雨,能使江水上涨,却不会使水色变浑,所以次句有水清如镜的描写,如果是北方的桃花汛,则自无“山色镜中看”的清澈之景。由此可见诗人观察事物描写景物的真切。因是夜中行舟,夜色本来比较黯淡朦胧,这里特意选用“桃花雨”的字面,感觉印象中便增添了黑暗的冬天色彩;夜间本来比较宁静,这里特意写到鲤鱼上滩的声响,遂使静夜增添了活泼的生命跃动气息。实际上,这里所写的“三月桃花雨”与“鲤鱼来上滩”都不是目接之景,前者因滩声喧哗而有此联想,后者因游鱼泼刺而有此猜测。两者都是诗人的想象之景。正因为多了这一层想像的因素,诗情便显得更为浓郁。

      通观全诗,可以发现,这首船歌虽然以兰溪之夜作为背景,但它着重表现的并非夜的静谧朦胧,而是兰溪夜景的清新澄澈,生趣盎然。而这,正体现出这首诗独特的民歌气韵,渔家的欢乐之情。

      兰溪,在今浙江兰溪县西南。棹(zhào召)歌,渔民的船歌。这首诗,仿拟民歌的韵致,以清新灵妙的笔触,写出兰溪一带的山水之美,渔家的欢快之情,宛如一支妙曲,一幅佳画。

      首句“凉月如眉挂柳湾”是抬头仰望天空。“凉月”二字,既写出月色的秀朗,又点出春雨过后凉爽宜人的`气候。“挂柳湾”,使人想象到月挂梢头,光泻兰溪,细绦弄影,溪月相映增辉的情景。第二句“越中山色镜中看”,是低头观看溪水,把兰溪山水写得极为飘逸迷人。“镜”,是喻溪水,并且暗示出月光的明洁,溪面的*静,水色的清澈。这里,诗人没有着意渲染疏星秀月,夹岸青山,只说了“镜中看”三字,而丰富的韵致恰恰就在这里。它启发读者去想象那幽雅的兰溪山色,在溪水的倒影中,摇曳生姿,朦胧而飘渺,使人如坠入仙境一般。淡淡的笔墨,描绘出一个多么美妙的艺术境界。

      溪景诚然至美,然而对于泛舟溪上的渔人来说,最大的乐趣还在春潮渔汛:“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鲫鲤之类的淡水鱼,极爱新水(雨水)、逆流,一连三天的春雨,溪水猛涨,鱼群联翩而来。“桃花雨”不仅明示季节,更见美景快情:春水盎盎,鱼抢新水,调皮地涌上溪头浅滩,拨鳍摆尾,啪啪蹦跳,看到这种情景,怎不使人从心底漾起欢乐之情!

      这首诗,从头至尾没有写到“人”,也没有写到“情”,而读来却使人感到景中有人,景中有情。诗人将山水的明丽动人,月色的清爽皎洁,渔民的欣快欢畅,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明澈秀丽的画卷中,读后给人以如临其境的美感。从诗的结构看,前二句是静景,后二句是动景,结句尤为生动传神,一笔勾勒,把整个画面画活了,使人感到美好的兰溪山水充满蓬勃生机,是全诗最精彩的点睛之笔。

      《兰溪棹歌》作者简介

      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阅读全文]...
  • 兰溪棹歌古诗意思(兰溪棹歌古诗诗意)

  • 诗意
  • 《兰溪棹歌》是唐代诗人戴叔伦创作的名篇。此诗描写了春夜兰溪江边的山水美景和渔民的欢乐心情。全诗四句。前两句是写月光下的月、树、河湾和倒映在水中的山,诗句写得纤丽、秀气;后两句给人的感觉则全然不同,像是引用了民间流传的物候语,朗朗上口,朴实无华,又令人置信地叙述一个事实:春雨一下,兰溪江的鱼就多起来了。前后诗句文笔虽然不同,却协调地组合了一幅春江月夜图。

    译文

    一弯蛾眉月挂在柳湾的上空,月光清朗,凉爽宜人。越中山色倒映在水*如镜的溪面上,煞是好看。淅淅沥沥的春雨,下了三天,溪水猛涨,鱼群争抢新水,夜半人静之时纷纷涌上溪头浅滩。

    注释

    ⑴兰溪:即婺州(今浙江金华)境内的兰溪江,也称兰江,浙江富春江上游一支流,在今浙江省兰溪市西南。棹(zhào)歌:船家摇橹时唱的歌。⑵凉月:新月。⑶越:古代东南沿海一带称为越,今浙江省中部。⑷三日:三天。桃花雨:江南春天桃花盛开时下的雨。

    赏析

    这是一首富于民歌风味的船歌。全诗以清新灵妙的笔触写出了兰溪的山水之美及渔家的欢乐之情。

    歌唱当地风光的民歌,除有特殊背景外(如刘禹锡《踏歌词》)取景多在日间。因为在丽日艳阳照映下,一切景物都显得生气蓬勃、鲜妍明媚,得以充分展示出它们的美。此篇却独出心裁,选取夜间作背景,歌咏江南山水胜地另一种人们不大注意的美。这是它在取材、构思上的一个显著特点。

    “凉月如眉挂柳湾”,首句写舟行所见岸边景色:一弯如眉的新月,映射着清冷的黑暗,正低挂在水湾的柳梢上。雨后的春夜,月色显得更加清澄;时值三月(从下文“桃花雨”可知),柳条已经垂缕披拂。眉月新柳,相映成趣,富于清新之感。

    “越中山色镜中看”,此句转写水色山影。浙江一带古为越国之地,故称“越中”。“山色镜中看”,描绘出越中一带水清如镜,*秀色尽映水底的美丽图景。句内“中”字复迭,既增添了民歌的咏叹风味啊,又传递出夜间行舟时于水中一边观赏景色,一边即景歌唱的怡然自得的情趣。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船继续前行,不觉意间已从*缓如镜的水面驶到滩头。听到滩声哗哗,诗人才联想到连日春雨,兰溪水涨,滩声听起来也变得更加急骤了。在滩声中,似乎时不时听到鱼儿逆水而行时发出的泼刺声,诗人又不禁想到,这该是撒欢的鲤鱼趁着春江涨水,在奔滩而上了。南方二三月间桃花开时,每有绵绵春雨。这种持续不断的细雨,能使江水上涨,却不会使水色变浑,所以次句有水清如镜的描写,如果是北方的桃花汛,则自无“山色镜中看”的清澈之景。由此可见诗人观察事物描写景物的真切。因是夜中行舟,夜色本来比较黯淡朦胧,这里特意选用“桃花雨”的字面,感觉印象中便增添了黑暗的冬天色彩;夜间本来比较宁静,这里特意写到鲤鱼上滩的声响,遂使静夜增添了活泼的生命跃动气息。实际上,这里所写的“三月桃花雨”与“鲤鱼来上滩”都不是目接之景,前者因滩声喧哗而有此联想,后者因游鱼泼刺而有此猜测。两者都是诗人的想象之景。正因为多了这一层想像的因素,诗情便显得更为浓郁。通观全诗,可以发现,这首船歌虽然以兰溪之夜作为背景,但它着重表现的并非夜的静谧朦胧,而是兰溪夜景的清新澄澈,生趣盎然。而这,正体现出这首诗独特的民歌气韵,渔家的欢乐之情。

    创作背景

    戴叔伦于公元780年公元780年(公元780年)五月至次年春曾任东阳(今属浙江)令,兰溪(又称兰江,是富春江的上游支流)在东阳附*,这首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大约是在这一期间所作。

    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常州)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阅读全文]...
  • 浪淘沙古诗的意思(浪淘沙古诗大意分享)

  • 分享
  • 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一为钓叟一耕佣。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

    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只在谈笑中。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

    从古至今,历朝历代,有关变法的人,有关变法的事,层出不穷。

    但是要论影响深远,为广大群众所知,只有两次,一次是商鞅变法,还有一次就是王安石变法。

    但是王安石身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词著名于世,同时又力主变法,这在历史上,独一无二。

    这一首浪淘沙令,恐怕也只有他能够写出来,因为其余的诗词大师,没有他这样的经历。

    这一首词,我认为有两重含义,表面的和潜在的。

    首先是表面的,词中表达的非常清楚,机遇对人的重要性。世界上不缺人才,缺的是人才能够发挥才华的地方,缺的是能够发现人才的君主。

    同样的道理,那些想要有所作为的君主,也在四处寻找人才,找到了,就争霸天下,找不到,或许就消失在历史长河里了。

    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的故事。

    这就是这一首词表面的意思,感概机遇对君主和臣子都同样重要。

    那潜在的意思是什么?我认为,是讲知音。叹千古,知音难觅。伊吕两衰翁,对应汤武两个君主,表面上是君臣 ,实际上可以称为知音。

    王安石和宋神宗,也可以说是知音。一个有变法的想法,一个恰好有变法的能力,二者一相遇,那真的是兴王只在谈笑中。

    通读全词,能够深深的感受到王安石迎难而上的豪迈气概,以及报答宋神宗知遇之恩的情怀。

[阅读全文]...
  • 古诗示儿的大意103句

  • 经典
  • 陆游的示儿的意思

      陆游的《示儿》诗中所蕴涵和积蓄的情感是极其深厚、强烈的,但却出之以极其朴素、*淡的语言,从而自然得达到真切动人的艺术效果。

      

      示儿①

      死去元知②万事空③,

      但悲④不见九州同⑤。

      王师⑥北定中原日⑦,

      家祭⑧无忘告乃翁。

      解读意思

      我本来就知道人死后一切都成空,

      只为看不到国家统一而深感悲痛。

      等到朝廷的军队收复北方的那一天,

      家祭的时候别忘了告诉你们的父亲?

      注释

      ①示儿:给儿子们看。

      ②元知:本来就知道。

      ③万事空:什么都不存在了。

      ④但悲:只是伤心。

      ⑤九州同:指国家统一。九州:即全中国。古时把中国划分为九州。

      ⑥王师:宋王朝的军队。

      ⑦北定中原日: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日子。定:*定;中原,指黄河下游一带地方,这里泛指被金人侵占的淮河以北的地区。

      ⑧家祭:家中祭祀祖先。无忘:不要忘记。乃翁:你父亲。乃:你的。翁:父亲,即诗人自己。

      ⑨陆游(公元1125-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爱国诗人。他为收复失地,坚决主张抗金,但一直受到投降派的压制和排斥。他失去官职后回到故乡,直到去世前仍然念念不忘收复中原失去的国土。

      赏析

      《示儿》是诗人临终前写给儿子的遗言,表达了诗人至死不忘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爱国热情。

      前两句“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表明诗人临死前,对看不到回家统一的遗憾之情。“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诗人虽然悲痛,却并没有绝望,而是坚信总有一天,大宋的`军队一定能收复失地,统一全国。让人无奈的是,诗人活着的时候不能亲眼看到祖国统一,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在家祭的时候一定要将“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他。

      诗人临死之前还在为国家的命运深深担忧,表达了诗人浓烈的爱国之情,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被掠夺的惋惜。短短二十八字,简单明白,是感情的自然流露,直到今天仍然激发着我们的爱国之情。

      《示儿》练*:

      1九州在诗中是指——————乃翁是指——————

      2这首诗看出作者————————的情怀

      3作者希望【王师】是——————————

      4诗中,临终前,诗人的遗憾是(用原句回答)___________,诗人的遗恨是(用原句回答)__________,诗人的遗愿是(用原句回答)_____________。

      《示儿》答案:

      祖国你的父亲不忘收复中原,祖国统一*定中原,收复失地,是故都汴京回归祖国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

[阅读全文]...
  • 戴叔伦《兰溪棹歌》全诗翻译及赏析

  • 戴叔伦《兰溪棹歌》全诗翻译及赏析

      《兰溪棹歌》是唐代诗人戴叔伦创作的名篇。此诗描写了春夜兰溪江边的山水美景和渔民的欢乐心情。全诗四句。前两句是写月光下的月、树、河湾和倒映在水中的山,诗句写得纤丽、秀气;后两句给人的感觉则全然不同,像是引用了民间流传的物候语,朗朗上口,朴实无华,又令人置信地叙述一个事实:春雨一下,兰溪江的鱼就多起来了。前后诗句文笔虽然不同,却协调地组合了一幅春江月夜图。

      戴叔伦《兰溪棹歌》全诗赏析及意思翻译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词语解释】

      越中:今浙江中部。

      桃花雨:桃花开时下的雨,指春雨。

      ⑴兰溪:兰溪江,也称兰江,浙江富春江上游一支流,在今浙江省兰溪市西南。棹(zhào)歌:船家摇橹时唱的歌。

      ⑵凉月:新月。

      ⑶越:古代东南沿海一带称为越。

      ⑷桃花雨:江南春天桃花盛开时下的雨。

      【诗文解释】

      一弯娥眉月挂在柳湾的上空,月光清朗,凉爽宜人。越中山色倒映在水*如镜的溪面上,煞是好看。

      淅淅沥沥的春雨,下了三天,溪水猛涨,鱼群争抢新水,夜半人静之时纷纷涌上溪头浅滩。

      翻译二:

      春夜雨后,一弯新月挂在枝头,*细柳荡漾在水面上,兰溪江之水清澈如镜,在月光下映出如画的山色。

      连下了三天的桃花雨后,兰溪水暴涨起来,喜欢新水逆流的鲤鱼在夜深人静之时便纷纷游上溪头浅滩嬉戏。

      名句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①凉月如眉:气候凉爽宜人,新月如眉之弯而又秀朗。 ②挂柳湾:月挂梢头,光泻蓝溪,柳绦弄影,溪月相映增辉的`景象。 ③越中:指今浙江一带。

      这两句写春日蓝溪迷人的风光——春雨过后,气候凉爽宜人,月挂梢头,柳绦摇曳,溪月相映;溪水清澈,水面*静,越中的水色山光,如反射在镜中一般美丽动人。前句是抬头仰望天空,后句是低头观看溪水,诗句的韵致从“挂柳湾”、’镜中看”六字传出,描绘出一个如画般十分美妙的景色,使人如坠入仙境一般。

      简析:

      诗歌描写了春夜兰溪江边的山水景色和渔民捕鱼的心态。前两句是写月光下的月、树、河湾和倒映在水中的山。一个“凉”字,令人觉得春寒犹在,一个“镜”字,使人感到月夜的静寂。诗句写得纤丽、秀气,出自文人笔下。三、四两句给人的感觉则全然不同,像是引用了民间流传的物候语,朗朗上口,朴实无华,又令人置信地叙述一个事实:春雨一下,兰溪江的鱼就多起来了。上下两联诗句文笔虽然不同,却也协调地组合了一幅春夜江边休闲式的捕鱼图。

      赏析:

      这是一首富于民歌风味的船歌。题中“兰溪”,即婺州兰溪县境内的兰溪(又称东阳江,是富春江的上游);棹是船桨,棹歌即船家摇桨时唱的歌。戴叔伦在德宗建中元年(780)五月至二年春曾任东阳令,兰溪在东阳附*,这首诗大约是他在这段期间所作的。歌唱本地风光的民歌,除有特殊背景外(如刘禹锡《踏歌词》)取景多在日间。因为在丽日艳阳照映下,一切景物都显得生气蓬勃、鲜妍明媚,得以充分展示出它们的美。本篇却独出心裁,选取夜间作背景,歌咏江南山水胜地另一种人们不大注意的美。这是它在取材、构思上的一个显著特点。

      “凉月如眉挂柳湾”,首句写舟行所见岸边景色:一弯如眉的新月,映射着清冷的光辉,正低挂在水湾的柳梢上。雨后的春夜,月色显得更加清澄;时值三月(从下文“桃花雨”可知),柳条已经垂缕披拂。眉月新柳,相映成趣,富于清新之感。

      “越中山色镜中看”,次句转写水色山影。浙江一带古为越国之地,故称“越中”。“山色镜中看”,描绘出越中一带水清如镜,*秀色尽映水底的美丽图景。句内“中”字复迭,既增添了民歌的咏叹风味,又传递出夜间行舟时于水中一边观赏景色,一边即景歌唱的怡然自得的情趣。

      “兰溪三月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船继续前行,不觉意间已从*缓如镜的水面驶到滩头。听到滩声哗哗,诗人才联想到连日春雨,兰溪水涨,滩声听起来也变得更加急骤了。在滩声中,似乎时不时听到鱼儿逆水而行时发出的泼刺声,诗人又不禁想到,这该是撒欢的鲤鱼趁着春江涨水,在奔滩而上了。南方二三月间桃花开时,每有绵绵春雨。这种持续不断的细雨,能使江水上涨,却不会使水色变浑,所以次句有水清如镜的描写,如果是北方的桃花汛,则自无“山色镜中看”的清澈之景。由此可见诗人观察事物描写景物的真切。因是夜中行舟,夜色本来比较黯淡朦胧,这里特意选用“桃花雨”的字面,感觉印象中便增添了明艳的春天色彩;夜间本来比较宁静,这里特意写到鲤鱼上滩的声响,遂使静夜增添了活泼的生命跃动气息。实际上,这里所写的“三月桃花雨”与“鲤鱼来上滩”都不是目接之景,前者因滩声喧哗而有此联想,后者因游鱼泼刺而有此猜测。

[阅读全文]...
  • 古诗夏日绝句的诗意(夏日绝句的诗词大意)

  • 夏日,诗意
  • 李清照《夏日绝句》,至今思项羽,源于她看到了夏天一种花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

    这首诗是李清照的名诗。正是这首诗奠定了李清照无可动摇的爱国才女的崇高地位。因为如果不标明是李清照写的,你会以为是哪个悲愤沉郁的男子的作品。

    因为里面有坚定的人格追求和豪迈的理想。人生就是应该做人中的佼佼者,死,也要惊天动地,留下英名。所以我怀念那霸王项羽,虽然有逃生的机会,但是他不愿意忍受所谓的耻辱,像杜牧说的,江东弟子多豪俊,卷土重来未可知,那种妥协。因为项羽自知愧对家乡父老,不愿意苟且偷生。

    诗里并没有夏天,何以认定这是李清照夏天写的绝句呢?她又是在哪里的夏天写的?

    1129年二月,48岁的赵明诚,也就是李清照的丈夫,时任江宁知府,已经一年多,此时准备调往湖州。此时他接到密报,说驻扎在江宁的一支军队准备叛乱。其实按照常规,赵明诚应该火速上报,并且组织军事力量进行钳制,避免叛乱军队骚扰百姓,这是地方长官的职责。

    但是赵明诚却用了最不负责任的一种做法,36计逃为上,他一方面要手下人前去部署抵抗,自己仿佛坐镇堂中,另一方面,却在大家的眼皮底下,带着两个亲信,半夜偷偷用箩筐载下城墙,溜了。等到前去处理叛军下属得胜回来,发现赵明诚早已经人去堂空。

    而比赵明诚小三岁的李清照,等到丈夫回家本来是满心欢喜,但是对于赵明诚的惩罚随之公开,赵明诚贪生怕死,置全城百姓不顾,舆论甚嚣尘上,而李清照才得知丈夫回家的理由并非光明正大,白纸黑字,铁证如山,李清照不得不信。

    为什么?李清照一定问过赵明诚。

    赵明诚会给出什么答案呢?

    一,担心有内奸,目的就是要他的性命。因为这种事不是没有发生过,不死于沙场,死于自己人的倾轧。

    二,赵明诚对于南宋整个体系感到失望,他不想做官,正好借这个机会回家,安排家里事务,准备逃亡。

    三,赵明诚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这三条,显然第一条并没有说服李清照。因为赵明诚在生活中表现出的也有自私的一面。第二条第三条,就更让李清照失望了。

    李清照18岁就嫁给了21岁的赵明诚,有过安定浪漫的婚姻。李清照爱着赵明诚,她支持赵明诚的金石爱好,两个人隐居青州,看起来神仙眷属一样。实际婚姻中,也常常有暗礁,比如赵明诚就纳妾,而随着纳妾而来的,是对李清照的冷淡和漠视。但是身为主妇的李清照已经成为了家庭重要的担当和赵明诚的得力后援。

    直到1127年,金军攻陷东京汴梁和青州。此时赵明诚和李清照在淄州,赵明诚先去江宁,但是却让李清照回到青州,她一个弱女子,带着十五车的文物金石,一路和叛军,强盗周旋,这个富贵女子看到了真实的乱世,经历了种种颠沛,生死度外,只是为给热爱金石的丈夫一个交代,也是为保存战火下的文物竭尽自己的力量。

    她愿意相信丈夫,也愿意相信朝廷,总会想办法给人民一个太*。所以当丈夫出任江宁太守时,她的内心是信任的,因为他是她的保护,也是流离失所的江宁百姓的保护神。

    但是丈夫弃城的行为直接震惊了她。过去的种种翻江倒海而来,此人对感情不忠,李清照忍了,因为夫妻久了,女子魅力丧失,但是这次的弃城,让李清照重新审视了丈夫赵明诚的人品,他不足为官,亦不足为夫,关键时候,他永远相到的是他自己。是他自己的性命,是他自己的财产,他自己的金石。他眼里从来没有真正的*等,无论对于妻子,对于百姓,对于奋勇杀敌的同僚和下属。

    但是作为妻子的李清照还能说些什么?赵明诚此时没有官职,他一心一意盘算着如何将自己和李清照带出的家产找一个安静的地方藏起来。也许赵明诚没有大错,乱世中想办法活着就是胜利。

    1129年三月从金陵出发,一路前往赣州。夏天因为狂风暴雨,船停在乌江镇。

    此时正是虞美人花开的季节,江边随风摇曳的虞美人深深打动了李清照。是这是项羽自杀的地方,也是虞姬殉情的地方。

    在青州往江宁去的一路,李清照无数次想到的是死亡,如何在匪兵骚扰时自杀,如果丈夫有什么不测,她肯定殉情,沿路到战乱流离的惨况,常常让她不愿意独活,是什么撑着她,是因为她愿意相信丈夫,不是苟且偷生之人,而且曾经对她说,我们保护这些文物就是为国家保护文脉。

    但事实证明,丈夫恐怕最爱惜的是他自己吧。

    这世界需要一个项羽一样的人呀,需要他力拔山兮气盖世,需要他危难之时振臂一呼,需要他那样不畏生死的豪迈和慷慨,不是这样的苟且。

    李清照再也忍不住了,对着涛涛江水写下。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是夏天,无尽的虞美人开花,绚烂如同虞姬的血和心愿,哀悼她的英雄。所以,这首诗里虽然没有写夏天,但是是最凄艳的夏天的景色,将虞姬和豹王项羽之死代入了这样浩瀚壮美的背景里。

    李清照是以自己代入了虞美人花和虞姬,甚至代入了项羽,痛悼项羽,痛悼已经消失的英雄血性。

    你们男人不肯打仗,一味算计,妥协,女子该怎么办,百姓该怎么办?

    赵明诚看到这四句话,百口难言。因为他的确愧对他的官职,他以为李清照会理解他,毕竟已经夫妻*三十年。但是李清照却有自己的逻辑。

    一,你纳妾时,可否想过你对妻子的海誓山盟。

    二,你将妻子置于战火和流离中,可曾愧疚?

    三,你将百姓置于你的生存之后,你的家只是你蜗牛一样的壳吧。

    你自私到只有自己。

    赵明诚没有想到自己在李清照心目中已经如此不堪,那些从前的骄傲,不过是他自己的遮羞布。两个人在婚姻中已经离心离德。

    这年的八月,赵明诚因为朝廷另有调任,他回到建康,也就是江宁,但是因为疟疾发作,等到李清照赶到时,已经弥留。他没有什么话留给李清照,给了李清照一个妻妾成群,家产无多的乱摊子。

    人已经走了,爱恨都已经远去。赵明诚再不好,也是陪伴了她大半生的夫君。在往后的岁月里,怀念带着酸楚。

    她是一颗落在宋朝的虞美人花,一生没有等来救世的英雄。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

[阅读全文]...
  • 梅尧臣《东溪》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   东溪

      朝代:宋代

      作者:梅尧臣

      原文: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

      短短蒲耳齐似剪,**沙石净于筛。

      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译文

      我来到东溪边观赏溪景,面对着水中的孤石迟迟舍不得上船离开。野鸭在岸边睡着,充满闲情逸趣;老树伸展着秀丽的枝干,繁花似锦,惹人喜爱。溪旁短短的蒲草整齐得似乎经过修剪,*坦的沙岸,洁白的沙石仿佛多次被粗选细筛。我虽然迷上了这里但不得不回去,傍晚到家马儿已累得精疲力衰。

      注释

      ⑴东溪:即宛溪,在作者家乡安徽宣城。溪发源于天目山,至城东北与句溪合,宛、句两水,合称“双溪”。溪中多石,水波翻涌,奇变可玩。

      ⑵野凫:野鸭。

      ⑶蒲茸:初生的菖蒲。

      ⑷住不得:再不能停留下去了。

      ⑸薄暮:黄昏。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写得意新语工,结构严密,体现了诗人的一片闲情逸致。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诗人专门乘舟到东溪去看水,一是说明东溪水好,再就是诗人自己“爱闲”’整天挣扎在名利场中的过客是无暇欣赏山水的;第二句写到了东溪,登山孤屿,被眼前的美景所陶醉,不由地流连忘返。“发船迟”正见此意。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短短蒲茸齐似剪,**沙石净于筛”,四句具体描绘东溪风光。坐临孤屿,诗人看到的是野鸭眠岸,老树着花,短短蒲茸和**沙石,**常常的野鸭在岸边栖息,诗人竟看到了其中的闲意,不是“闲人”哪有此境界?这正是推己及物,物我两忘。又看到老树着花,盘枝错节,人老心红,焕发了诗人的青春气息。“无丑枝”新颖俏皮,恬淡悠然的心绪又一次得到深化。再看那“齐似剪”的蒲茸,“净于筛”的沙石更觉赏心悦目,心灵也得到了净化。

      结句“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风景虽好,但不是自己的久居之地。“情虽不厌”回应了首句的“发船迟”,天色已晚,“住不得”说出了心中的无奈,薄暮催人回,车马也劳顿了一天了。

      创作背景

      皇佑五年(1053),梅尧臣居母丧回到家乡。他徜徉于家乡秀丽的景色中,写了不少诗,寄托对山水及人生的情趣。这首诗作于至和二年(1055)乡居时。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古诗兰溪棹歌的大意 - 句子

古诗兰溪棹歌的大意 - 语录

古诗兰溪棹歌的大意 - 说说

古诗兰溪棹歌的大意 - 名言

古诗兰溪棹歌的大意 - 诗词

古诗兰溪棹歌的大意 - 祝福

古诗兰溪棹歌的大意 - 心语

推荐词条

女生生日贺卡祝福语 30岁生日快乐祝福语 祝福老人生日快乐的话 新公司成立祝福语 祖国祝福语大全 祝贵公司之类的祝福语 新房开工大吉祝福语 老公40岁生日祝福语 国庆祝福语图片大全 高考结束祝福语简短 神要祝福这个地方歌谱 50岁生日快乐祝福语 三岁生日快乐祝福语 对小孩子成长的祝福语 老人七十大寿祝福语 生意祝福语大全简短 祝福老人长寿的成语 广播站点歌简短祝福语 基督徒生日祝福语 老婆三十岁生日祝福语 医师节祝福短信 白露祝福短信 31岁生日祝福语 生日最后一分钟祝福语 12月祝福短信 女人生日快乐祝福语 双十一祝福图片 教师节祝福动态图 鲁迅祝福人物形象分析 生日蛋糕卡片祝福语 给学生的祝福语四个字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