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保护民族文化的古诗词 >

保护民族文化的古诗词

关于保护民族文化的古诗词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保护民族文化的古诗词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保护民族文化的古诗词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保护民族文化的古诗词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保护民族文化的古诗词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保护民族文化的古诗词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保护民族文化的古诗词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保护民族文化的古诗词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保护民族文化的古诗词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保护民族文化的古诗词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保护民族文化的古诗词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少数民族文化标语

  • 1.心与梦的阿巴嘎,你和我的草原盛会!

    2.加快经济发展步伐,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3.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

    4.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少数民族和地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5.维护民族团结,捍卫祖国统一。

    6.坚持民族*等团结是党的一项基本原则和政策

    7.加强民族团结,事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事关建设*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

    8.高举民族团结大旗,共建美丽和谐草原

    9.巩固好发展好维护好全县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10.坚持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11.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12.通过支教下乡等途径,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发展。

    13.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根基深植于各族群众,生命蕴藏于各族群众,力量来源于各族群众,成果造福于各族群众

    14.加强民族团结进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15.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各民族互相离不开。

    16.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经济发展。

    17.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 线

    18.尊重少数民族风俗*惯加强*食品监督管理

    19.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少数民族和地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20.维护少数民族公民的合法权益,保障少数民族公民的根本利益

    21.牵手哈日阿都文化节,相约美丽阿巴嘎!

    22.欢歌笑语阿巴嘎,激情绽放民运会。

    23.加强民族团结,事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 目标,事关建设*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

    24.与*破坏民族团结的分子做斗争。

    25.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根基深植于各族群众,生命蕴藏于各族群众,力量来源于各族群众,成果造福于各族群众。

    26.谱写民族团结篇章,争做民族团结楷模

    27.为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的东河民族大家庭而努力奋斗

[阅读全文]...
  • 论文化与民族文化

  • 文化
  • 论文化与民族文化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论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论文化与民族文化,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什么是文化?文化,人类的发展变化即文化。

      文化主要通过语言文字来记载传承并呈现,文化主要体现于人类社会生活之中,主要表现在于人们对事物之思维*惯和生产生活之相关*性,对人,对人类社会,对大自然的认知方式和认知行为。

      文化来源于生活,起源于人类社会生活。文化开始于人类将前肢从支撑身体*衡的作用**出来进行生产劳动的这一时期,人类通过双手劳动来改变生活的那一刻起,便开始了人类文化的进程,在人类文化的进程中,受制于自然生活条件,受限于地理地缘环境,在相领地缘之中,人们有相似的思考思维*惯和生产生活之方式,对人,对社会对世间之万物有相似的认知方式和认知行为,这种相领地缘之相似文化就是民族的文化也是民族概念与观念的形成。

      文化和人类社会的进步共同发展,彼此呼应又相互影响。文化因自然生活环境和社会生活环境的改变而发展变化着。我国的文字从甲骨文到金文,从大篆到小篆,从隶书到楷书,从草书到行书到宋体,这些变化无不与生产生活方式和自然生存条件与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有关。

      语言文字最能体现出民族的民族文化。我国祖先在生活中在对事物感知的基础上创造了象形文字,这种文字是最贴*自然事物和人类生活的文字,仅仅汉字本身就可以说是为人类文化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汉字的发展演变和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观如出一辙,象形文字创造于人对实实在在的人类社会生活的感悟和对大自然之事物的感知的基础上,每一笔每一画都有她存在的道理和意义,是人类智慧的呈现,不是产生于空想虚幻虚无飘渺之中。

      一个人有没有文化并不是指有没有上过学或接受过教育的程度来判断。一个人,那怕从来没上过一天的学,但他能通过自己的双手在社会中自立自强的生活,这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表现,不能说这样的人没有文化。一个人,接受过国家的高等教育,但在社会中不但不能独立生活,而且连独立生活的能力都没有,不但不知道每天吃穿用的来源,而且连一些洗衣煮饭简单的生活事项都不会做,那么这种人不算是有文化的人,这种人没什么用的。即便他记住了人类社会上下几千年的历年记事,那他的功用还不如一个500G的`硬盘,即便他演算了一道他人无法演算的数学题,那他的功用还不如一个简单的计算软件。

      在社会生活中独立自主的生活生存能力是判断一个人有没有文化的唯一标准。

      一个民族的民族文化决定着这个民族的前途与命运。

      一、文化主体相互*等,互相学*

      一般来说,师生是学校文化的主体,少数民族社区民众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主体。既然都是文化的主体,而且都是人,人与人理应*等,两类主体理应*等对话、民主交流、互相学*和帮助、共同发展和共同进步,在文化教育交流、学*过程中只是两类主体承担的角色不同而已。如有学者所说,“跨文化教育中把每个民族的每个人都作为价值的主体,不仅含有师生之间作为一般教育学所讨论的人的意义,而且还包括不同文化的存在价值意义。”文化主体之间需要交流和对话以达到相互理解。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理论强调交往双方通过*等对话、协商达成相互理解和相互一致。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瑶山瑶族家长基本都没有到过学校同老师交流孩子的学*情况,瑶族家长甚至不敢接*学校、害怕遇见老师,对老师、学校是回避和消极的,瑶族普遍认为“不怕没文化,就怕手脚差”,瑶族群体中弥漫着读书无用论的观念。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瑶族逐渐改变了传统认识,慢慢开始接触老师,有的家长会主动和老师交流,有的家长会到学校问问孩子的学*情况,多数家长愿意参加在学校举行的扫盲教育和家长会等等。瑶族村寨与当地学校通过多种形式、多种身份的人员进行沟通,在长期的接触与交流中瑶族慢慢有了对学校、老师、校长、教材、教学、学生管理等方面的理解和认识,逐渐改变了对学校教育的看法和行为选择。从瑶山及其类似少数民族地区学校教育的变迁历程可以看出,没有文化主体间的*等交流、沟通,就没有文化主体间的相互认识和理解,文化与文化之间就相互隔离和封闭。因此,学校文化的主体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主体之间应该建立起真正的相互*等、互相交往、互相学*的良性沟通、交流、理解机制,才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学校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目标上追求发展,实现共赢

      学校文化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建立起双向适应、双向滋养的关系是双方发展的共同需要,因为文化必须通过交流和沟通才能实现发展,没有交流,文化就没有生命力,也就难以延续下去。不追求发展的文化是没有生命力的文化。不与其他文化合作,不吸取其他文化基因的精华,固步自封、僵化保守的文化得不到持续的发展。文化的开放性、文化的张力是文化发展的必要条件。学校文化需要适应少数民族地区的特点和实际,在教育教学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积极吸收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丰富和提升自身的水*;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也需要适应时代发展形势,在与学校文化的交流中逐步调整、充实、壮大自身的文化内涵,增强自身的文化生命力和文化魅力。也就是在学校文化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双向适应、双向滋养*同发展,实现“双赢”发展目标。有专家认为,“学校在通过主流文化形成学生的共享文化的同时,应充分尊重其他民族群体文化也是整个国家文化构成的事实。”在构建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文化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双向适应、双向滋养关系的过程中,需要促使学校教育、人、自然、区域和社会的和谐共生。在发展过程中,文化与文化之间可能存在冲突和矛盾,但是文化与文化之间的发展主流是追求合和、共生、共谐、共赢过程。

      三、内容上取长补短,双向滋养

      一方面学校文化要切合实际,就需要积极吸收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积极要素,使自身的内容更加丰富、更加富有“养分”,如地方性知识的融入、民族文化类校本课程的开发等就是学校文化向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取长补短、吸收“养分”的体现。另一方面,在当今多元文化的趋势下,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不可能将自己封闭起来不受其他文化的影响,而需要主动面对这种文化交融的形势,适应学校文化,并积极吸收学校文化的精髓,使自身的内容更丰富,更有地方文化特色和民族特色。例如,荔波县瑶山民族中学、瑶山民族小学都注重民族传统文化课程资源的挖掘和利用,组织编写了校本教材《瑶山竞技陀螺》、《荔波本土歌曲》、《可爱的荔波》等;因地制宜开设了陀螺训练特色课,在全校体育课中作为重要教学内容进行推广;将民族艺术文化融入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中认识和*得民族文化;在校园文化墙中设置地方文化(尤其是瑶族文化)专栏;在校园里建立瑶族民族文化陈列室;在校园建设中注意融入民族元素。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力地丰富和促进了瑶山教育的发展,另外,学校教育的持续影响也促进了瑶山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和发展,丰富了瑶山传统文化的形式和内容。总之,学校文化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需要在内容上取对方之长补自己之短,形成双向滋养的关系。

      四、形式上交流对话,达成理解

      少数民族地区在建立学校之初,普遍遇到的尴尬就是学校与当地社区基本没有往来,学校就像“孤岛”,学校不为当地民众所认识和接纳。在长期的实践探索发展过程中,在各种交流对话中,学校才逐步为当地民众所认可,成为人们关注的中心;学校方面在接触和交流中逐步地了解和认识少数民族及其文化特点。这一历史发展经验告诉我们,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学校文化之间只有建立有效的对话交流机制,才能形成理解和共识。因为在现代社会中,国家与国家之间、人与人之间、文化与文化之间越来越需要相互理解。善解人意使人赏心悦目,减少不快与误解。理解是沟通人与人心灵的桥梁,是化解人与人之间隔阂、误解、矛盾甚至仇恨的桥梁。有了理解,人们就会生活在道德伦理、和谐相处的美好世界里。没有理解,人世间将会出现许多遗憾和不和谐。因而理解教育应运而生,并迅速成为世界的发展潮流。人与人、文化与文化之间如何有效达成理解,怎样构建长效理解教育机制等等,还需要进一步深化研究。学校文化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双向适应、双向滋养的形式可以丰富多样,既可以是直接对话如家长会、专题座谈会,双方友好沟通、交流以实现相互适应和滋养;也可以是潜在的相互影响,如家庭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的展示以及文化活动的开展等,可以使双方相互了解、认识,进而达到相互适应和双向滋养。

      五、结语

      总之,文化是教育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教育是满足当地人生存和发展需要的一种内在生命活动。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教育理应定位于满足当地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提高当地人生存和发展的质量,增强学校自身的生命活力,同时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和谐发展与进步。学校文化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之间不应该是单向的谁适应谁或谁取代谁的关系,而是需要建立一种相互依存、和谐共生、双向适应、双向滋养的关系。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双方的共同发展,实现“双赢”,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学校教育价值定位的实现,最终实现少数民族地区的和谐、稳定、持续、健康并与其他地区同步发展。

[阅读全文]...
  • 少数民族文化标语

  • 宣传
  • 1.心与梦的阿巴嘎,你和我的草原盛会!

    2.加快经济发展步伐,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3.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

    4.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少数民族和地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5.维护民族团结,捍卫祖国统一。

    6.坚持民族*等团结是党的一项基本原则和政策

    7.加强民族团结,事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事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

    8.高举民族团结大旗,共建美丽和谐草原

    9.巩固好发展好维护好全县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10.坚持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11.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12.通过支教下乡等途径,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发展。

    13.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根基深植于各族群众,生命蕴藏于各族群众,力量来源于各族群众,成果造福于各族群众

    14.加强民族团结进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15.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各民族互相离不开。

    16.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经济发展。

    17.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 线

    18.尊重少数民族风俗*惯加强*食品监督管理

    19.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少数民族和地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20.维护少数民族公民的合法权益,保障少数民族公民的根本利益

    21.牵手哈日阿都文化节,相约美丽阿巴嘎!

    22.欢歌笑语阿巴嘎,激情绽放民运会。

    23.加强民族团结,事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 目标,事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

    24.与*破坏民族团结的分子做斗争。

    25.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根基深植于各族群众,生命蕴藏于各族群众,力量来源于各族群众,成果造福于各族群众。

    26.谱写民族团结篇章,争做民族团结楷模

    27.为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的东河民族大家庭而努力奋斗

[阅读全文]...
  •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的重要意义论文

  • 保护
  •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的重要意义论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经常看到论文的身影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的重要意义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文化发展多元化日趋明显的当代社会,民族文化受到空前重视。然而在现代化进程中,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受到空前的冲击,正面临消逝的危机。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飞速消逝的情况下,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少数民族众多,不同民族有着各自的历史、文化、心理,各民族的现代化发展也呈现出各自的特点,使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显得异常的复杂和艰难。在社会现代化进程中,尊重差异,解决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问题,形成文化多样性已成为和谐社会题中应有之义。

      一、现代化进程中,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的界定

      (一)对少数民族现代化的界定

      1.现代化概念的界定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在现代化进程中前进的步伐不断加快,但对现代化这个概念的界定还存在一定分歧。大多数人对现代化的理解与描绘较模糊,尚未呈现一个清晰的认识。每位学者对现代化的含义都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做出不同的解说。我国现代化理论家罗荣渠教授认为现代化不是一个自然的社会演变过程,它是落后国家采取高效率的途径,通过有计划的经济技术改造和学*世界先进,带动广泛的社会改革,以迅速赶上先进工业国和适应现代世界环境的发展过程。严英龙研究员认为现代化就是以市场原则为取向,以工业化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现代生产力对传统生产力的代替,并引起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适应性变革的过程。厉以宁教授认为,现代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科学技术革命的影响下,经济、社会、文化、*惯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等方面发生重要变化的过程。随着这一进程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得以不断的改善,社会运行效率得以不断提高。马崇明认为所谓的现代化就是工业革命以来随着科学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广泛应用而导致的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以及社会机构的根本变化。①

      2.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现代化的界定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现代化是指:在社会现代化进程中,文化与社会发生同质、同向的变迁。“民族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行为层面的现代化。简单的说,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可以理解为在现代化进程中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变迁。在现代化进程中,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变迁,不是用别的文化去代替传统文化,不是让少数民族舍弃传统而另就,而是用传统文化的积极力量推动现代化,通过现代化发扬和传承传统文化。现代化对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能够适应新的历史条件,在现代化进程中传承与发展,创造出新的少数民族文化。另一方面,少数民族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不可避免的要和其他文化发生交流和碰撞。

      (二)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的界定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历史上创造的文化的总和,包含着有形的物质文化,但更多体现在精神文化方面。“进入现代社会后,传统文化作为历史的积淀仍在各民族中不同程度的传承了下来。传统文化负载着一个民族的价值取向,影响着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拢聚着一个民族自我认同的凝聚力。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历史生命在现实生活中的延续”②这部分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经过了长时间形成,积淀并传承下来。并且在现实生活中继承,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从古至今,学者们普遍认为应该保护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并且都积极的为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出谋划策,各抒己见。当前学术界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较大争议,一些学者认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是原封不动的保留,侧重于原生态的保护,原汁原味的保留。这些学者认为如果保护措施和手段改变了传统文化的原貌,实际上是对文化的变革甚至是异化,就背离了保护的原意。

      二、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意义

      (一)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是对文化多样性观念的本质把握古往今来,人类社会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始终面对着文化差异和社会生活多样的客观现实。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之于民族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建设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沉淀的产物。只有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尊重各民族传统文化的差异性,才能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和汉族文化在交流中走向融合,促进文化共同繁荣,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设奠定思想文化基础。

      (二)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有利于加快构建和谐社会的步伐和谐社会当然包括各民族和谐相处。在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和谐相处,是减少社会矛盾,建构和谐社会的前提。而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正是实现少数民族文化之间、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化之间的和谐,最终将建设“精神家园”落到实处,共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

      (三)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自身发展的需要“文化的生命在于传承,文化的繁荣在于发展,传承的过程本身就包含了发展,而发展的过程本身就体现了传承。因此,文化的活力只能在发展中得以展现和延续。相对于变化发展的世界,停滞也就意味着失去了活力”③因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是少数民族自身发展的需要。如果没有结合当代实际的传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最终将因为落后于社会发展进程而被遗弃。

      (四)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能促进少数民族经济社会的发展,加快现代化进程的步伐“民族传统文化作为民族这种社会共同体特有的实质“内核”不仅在历史上为维系民族的认同与团结,生存与发展起到过重要作用,对于民族地区经济建设活动,也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成为决定许多重大经济活动能否取得预期效果的重要因素”[5]民族传统文化作为一种社会力量,有着浑厚的社会基础,构成了一个社会发展的起点,影响着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并且与社会现实生活相交融。因此,文化之于社会现实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五)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面临存亡危机的时候,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显得尤为重要*地大物博、少数民族众多,不同民族有着各自的历史,文化、心理,各民族的现代化发展呈现出各自的特点,使得现代化发展呈现出很多特殊的、复杂的问题。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也显得异常的复杂和艰难。现代化的推进必然引起民族文化的变迁,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受到了冲击,它的传承面临着更大的难题。加上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及国家行政的干预,机遇与难题并存,形成诸多急剧复杂的变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进程驱动着各民族为获得更多的物质利益而奋斗。由于经济社会发展长期落后,生产力水*低,一些民族对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丧失信心,导致很多文化都出现了流失加剧的危机。这个危机有可能使少数民族历经数千年历史发展积淀下来的珍贵文化遗产在一段时间后大部分丢失。因此,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面临危机的时候,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显得尤为重要。总之,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联结着民族的历史、现实和未来,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宏伟大业,在国家现代化进程中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具有重大的意义。

      摘要: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是我国历史上若干民族经历3000多年的融合形成的。新时期我们继续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少数民族文化作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重要内容,应该对其加强弘扬与维护。文章主要从少数民族文化及其与*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建设之间的关系同时对少数民族文化如何进行弘扬进行探讨。

      关键词:

      少数民族文化;*传统文化传承建设;弘扬

      中华民族是我国56个民族所组成的共同体的代称。文化既是民族的血脉,同时也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更具民族特色的文化,是建设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应当对少数民族文化进行重视。

      一、少数民族文化与*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建设之间的关系

      认识一个真实的*需要我们从不同的发明去探索,“五位一体”总布局便应运而生。民族是通过文化关系进行不断的凝聚不断的确立的,民族的凝聚、形成过程,在其本质上便是文化的凝聚与融合,而这种文化的凝聚、融合又是通过民族精神来核心凝聚、融合起来的,由此可知民族文化对于民族的形成、凝聚是非常重要的。①以下几个方面是少数民族文化和*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建设之间的关系的具体体现:

      首先,作为*传统文化建设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文化,其优秀的少数民族传统是建设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的源泉。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各个少数民族在几千年的生活生产的实践过程中经过不断的积累逐渐沉淀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生活*惯、宗教信仰、风俗*惯、文学艺术、语言文字等等不同的文化内容。其次,*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上就是一种文化认同,而我国各个少数民族产生文化认同的基础就是对各自民族文化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重要性的认识。建设*传统优秀文化建设的目的是为了使我国的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全国的公民道德文化素质的到全面的提高,从而增加中华民族的亲和力、凝聚力,不断增强各个民族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认同感、归属感,从而增强了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在我国时刻注重对少数民族的风俗*惯、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等各方面文化内容的保护与尊重,同时及时吸纳各个少数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这些都是确保我国56个民族对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文化亲*的前提与基础。此外,少数民族文化中的许许多多的优秀的文化特质如西南少数民族各自对自然的崇拜使得其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做出了十分显著的成就,这些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在建设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时,要把“多元的文化资本转化成社会资本,让多元的民族文化在国家的社会文化舞台上都承担自己的积极角色”②。

      二、如何在建设*传统文化传承体系中弘扬少数民族文化

      上文从四个方面探讨了少数民族文化与*传统文化体系建设之间的关系,那么,如何在建设*传统文化传承体系中弘扬少数民族文化呢?

      第一,在建设*传统文化传承体系中弘扬少数民族文化,首先必须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出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报告指出,作为兴国之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的决定因素。我们在吸纳、弘扬不同少数民族文化,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增加多样性养料时,一定要保证被吸收的少数民族文化的内容既要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与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同时又要符合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等等要求,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导向。

      第二,在建设*传统文化传承体系中弘扬少数民族文化,就必须要加强少数民族对中华民族意识的不断培养以及提升其对中华民族的意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是历经千百年形成的,少数民族多元文化的发展是建立在56个民族一体的基础之上的,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在坚持民族*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三原则的基础之上,加强少数民族对中华民族一体格局的民族意识的培养。

      第四,在建设*传统文化传承体系中弘扬少数民族文化,*报告指出,要繁荣发展我国各个少数民族文化事业,不断开展各个少数民族特色文化的保护工作,同时加强各个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党报党刊、广播影视节目、出版物等译制播出出版。加强各个少数民族文化典籍整理及其出版工作的安排,推进各个少数民族文化典籍资源数字化,同时报告中还提出,加强国家重大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建设,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我国现在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但是“科教水*亟待提高――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对提高全民的科学素养有巨大的作用。科教素养与科技创新能力要求之间的差距,直接影响了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科技转换为生产力的水*。”④在科技快速发展的现代,我们可以利用多种媒体手段对我国少数民族的文化进行传承与弘扬。如前不久拍摄的国家形象宣传片以*红为主色调,展现了以“智慧、美丽、勇敢、才能、财富”等诠释*人形象。

      此外,要加强少数民族基层文化人才队伍的建设,*报告指出,要重视发现和培养扎根各个少数民族地区基层的乡土文化能力、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鼓励和扶持少数民族群体中涌现出的各种文化人才和文化活动积极分子,促进少数民族传承人的健康成长并且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壮大愿意为少数民族文化发展做贡献的志愿者队伍的发展,鼓励各界人士的参与。

[阅读全文]...
  • 民族文化节活动方案

  • 民族文化节活动方案

      为了确保活动顺利进行,常常要根据具体情况预先制定活动方案,活动方案是为某一活动所制定的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和安排等。活动方案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民族文化节活动方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为进一步弘扬传承xx悠久的民族文化,充分展示独特的民俗风情及秀美的自然风光,进一步加强交流,增进友谊,促进粽业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我乡将于XX年6月21日举办第四届民族文化节。

      一、时间:XX年6月21日(农历五月初三)

      二、活动主题:粽文化节

      三、活动目的:全面展现和宣传我乡传统民族文化,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打造颇具特色的粽文化,进一步增强和扩大我乡粽叶产业的影响力。

      四、具体活动内容

      1、开幕式。包括领导讲话和文艺演出。主要节目有:粽舞、钻木取火、粽叶模特表演、茅古斯舞、说唱表演、哭嫁、邦舞、民歌演唱。

      2、赛歌活动。组织100人的方阵进行赛歌、对歌。

      3、包粽子擂台赛。参赛人数70人左右,具体分为个人、家庭、团体赛。

      4、吃粽子擂台赛。参赛人数为100人,分为个人及团体。

      5、选粽叶擂台赛。参赛人数为50人。

      6、参观粽叶人工种植基地。

      7、篝火晚会。

      五、组织机构和责任分工

      1、筹备委员会

      主任:xx

      副主任:xx

      成员:xx

      xx

      2、综合办公室

      主任:xx

      成员:xx

      (1)负责活动整体策划,制定活动总体方案,完成文化节主要活动文件、材料的起草、审核工作;

      (2)督促检查各项活动准备进度;

      (3)综合协调各工作机构、各承办单位的有关工作;

      (4)承担组委会日常工作,提出组委会需要研究决定的事项;

      (5)民族文化节开幕式舞台搭建和现场布置工作;

      (6)民族文化节宣传画、宣传帽、条幅等所有宣传品的制作和分发工作;

      (7)民族文化节纪念品的购置和发放工作;

      (8)拟定开幕式日程和*台领导名单,撰写相关材料;

      (9)对民族文化节筹办情况进行报道,撰写民族文化节宣传通稿。

      (10)负责请柬、宣传袋的制作、发放工作。

      2、后勤保障组:

      组长:xx

      成员:xx

      (1)负责协调文化节期间的食宿事项;

      (2)负责活动期间的交通用车;

      (3)负责做好文化节期间集镇环境卫生的整治工作;

      (4)负责活动期间集镇彩旗的布置。(粽叶)

      3、安全保卫组

      组长:xx

      成员:xx

      派出所联防队

      (1)民族文化节各项活动的`安全保卫和秩序维护;

      (2)民族文化节各项活动现场交通秩序维护和疏导;

      (3)防止民族文化节期间发生大规模*事件;

      (4)预防xx邪教活动;

      (5)主会场、参观点安全检查;

      (6)旅游接待场所食品卫生检查;

      (7)旅游接待场所消防安全检查;

[阅读全文]...
  • 用句子赞美民族文化45条

  • 赞美,经典
  • 1.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度茂盛不受外侮,足以亲身立于地球之上。 詹天佑

    2.酷爱故国,这是一种最纯真最敏锐最崇高最猛烈最温顺最无情最温存最严格的情感。一个真正酷爱故国的人,在各个方面都是一个真正的人。 苏霍姆林斯基

    3.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发展的产物,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长城带的古代民族,有些消失了,一些新的民族又融合生成,他们都与今天分布在长城带的二十多个民族有着密切联系,都对中国的历史发展做出过重要的贡献。

    4.蓝色大海是贝贝的家,广袤森林是晶晶的家,熊熊圣火是欢欢的家,绿色草原是迎迎的家,辽阔天空是妮妮的家,五个福娃齐声喊:中国——我们共同的家!

    5.中秋节在我们中华民族历史的长河中,文化内涵已发展成表达美满和谐富饶和安康的美好愿望,也成为 团结 团圆*收的象征,但团圆是中秋节最重要的思想内涵。

    6.个民族朵花,华夏大地散芬芳。民族风情有特色,民族节日特多彩。尊重*俗与礼仪,安定团结中华强!

    7.青年品德的完善,智力的发展,决定着祖国未来的 命运 ,决定着我们民族的成败兴衰。作者:范曾

    8.中国是古老的 民族 ,也是勇敢的民族。中华民族有两大优点:勇敢,勤劳。这样的民族多么可爱,我们爱我们民族(当然其他民族也有他们可爱之处,我们决不忽视这一点),这是我们 自信 心的泉源。作者:*

    9.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正是由于对祖国的深切热爱,勤劳智慧的中华儿女共同开拓了辽阔的疆域,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我们,要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积极维护祖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祖国的领土寸土不能丢,不能被分裂侵占;要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创造更加辉煌的民族文化而尽心尽力。

    10.传统小吃至今传,各国朋友来尝鲜,不管吃惯吃不惯,脸上都是喜笑颜!北京烤鸭炸酱面,天津包子美名传,湖北干面人人夸,重庆火锅赞不断!大地江山云河壮,文明古国五千年,历史丰碑皆感叹,华夏子孙口福宴!

    11.中华儿女文化情,代代传承代代行,你传承来我传承,弘扬文化你我同行

    12.太极清影武当山,少林神功少室练,峨眉刚劲柔中显,南来圣地佛山,功夫盛名远传。留恋霍家佛家拳,慕名方家掌中仙。功夫中华象征,回想百味丹田。

    13.万里长城凝结了千万个劳动人民的血汗,是中华人民智慧与劳动的结晶。长城像巨龙盘旋在群山之中,那高大连绵的长城勾勒出蜿蜒的山势,充满了艺术魅力。

    14.我心中的黄河伟大而坚强,她象征着无数华夏英雄儿女,在恶势力下从不低头,为维护民族而作出贡献和奋斗。她在养育与保护中华民族的同时,还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祖国。我们应以黄河为榜样,像它一样伟大坚强,像她一样伟大坚强!

    15.古往今来我不怕,孔子文化传天下,全球掀起国学热,孔子学院中外建,国学精髓世界扬。

    16.我的祖国不仅历史悠久,而且还有许多名胜古迹;如:北京的万里长城……颐和园。圆明园。故宫。等等,而秦兵马俑,更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秦兵马俑位于我国西安,它举世无双,是享誉世界历史文物。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个性鲜明,它体现了中华名族的强大力量和劳动人民的智慧。

    17.瞒人之事弗为,害人之心弗存,无益国度之事虽死弗避。 吕坤

    18.惟有民魂是值得名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提高。 鲁迅

    19.我们走得很慢,东看看西瞧瞧,看着沧桑的长城青砖,经历了上千年的风雨洗礼,依旧坚固而筑,依稀看到当年建筑师们堆砌的身影,在那个没有机械只靠人工的年代,他们是怎么一砖一砖堆砌上去,又使这些建筑屹立千年而不倒的呢!想着想着,心中不由的感叹,感叹祖先的智慧和伟大,这砖于砖的缝隙里凝结着他们多少辛勤的汗水和智慧。

    20.我所谓共和国里的美德,是指爱故国也就是爱同等而言。这并不是一种品德上的美德,也不是一种基督教的美德,而是政治上的美德。 孟德斯鸠

    21.我心目中的黄河是美丽的无私的神奇的……我希望黄河能够走出世界,让全世界的人都认识它,让它成为我们祖国的象征;我希望更多人学*黄河的伟大品质,并发扬光大;我更希望人类能改善黄河生态环境,让黄河能够保持波涛滚滚的模样,继续为中华民族作出贡献。

[阅读全文]...
  • *民族民间舞文化内涵探究论文

  • 内涵,文化,舞蹈
  • *民族民间舞文化内涵探究论文

      在学*、工作中,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民族民间舞文化内涵探究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摘要:

      民族民间舞蹈作为民族民间文化的直接反映,是伴随着历史的长河不断发展完善而来的,因此在反映民族的文化积淀方面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本文针对民族民间舞蹈的文化内涵,首先概述了民族民间舞蹈的概况,进而在民族民间舞蹈的民俗文化分类以及整体文化内涵两方面探究了民族民间舞蹈的文化特征,最后分析了民族民间舞的编排要点,可以为相关人员熟悉了解民族民间舞蹈的文化特点提供合理的参考。

      关键词:

      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内涵;民俗

      民族民间舞蹈作为民族情感与民族性融合的文化的产物,其特点在于通过舞蹈来折射出民族的文化特点,涵盖了民族的审美情趣、民族风俗、生存环境以及生活状态等一系列内容。民族民间舞是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经过缓慢发展并且传承下来的情感肢体艺术。民族民间舞通过利用肢体语言,来反映一个民族的思想、生活、审美以及情感,是民族性格以及民族文化的综合展现。

      一、*民族民间舞概述

      民族民间舞在舞蹈发展过程中逐步分化而成,也是民族民间文化形态最直接的表现,舞蹈形式及流传的社会层面主要集中在民间,因而具有较强的民间性。此外,民族民间舞是以某种民族特性作为重点而表现的舞蹈形式,主要反映了不同民族在不同的社会结构、经济生活及风俗*惯等方面的状态所形成的舞蹈艺术,因而同样具有较强的民族性。

      *民族民间舞蹈最主要的特点便是将积淀古代文化、原始舞蹈遗存在民族交融中相互促进发展,形成了歌、舞、乐三者相结合的民族民间舞蹈特点,在民族民间舞蹈的表现形式上又呈现出歌舞、跳乐、鼓舞、以乐伴舞等多种形式。

      当前,伴随着民族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形态、经济条件的改变,我国的民族民间舞蹈已经步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一些少数民族区域失传的舞蹈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在经过专业人士的发掘、整理和重新介绍后,很多的民族民间舞蹈重新进入艺术表演舞台,在展现民族文化特色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民族民间舞蹈的民俗文化分类

      民族民间舞蹈最突出的文化特征便是其民俗性,根据民族舞蹈的功能分类,民族民间舞可以分为生活*俗舞蹈、节令*俗舞蹈、礼仪*俗舞蹈以及信仰*俗舞蹈,其各自的文化特征如下所示:

      (1)节令*俗舞蹈。节令*俗舞蹈主要是在重要的节日或者是重要的节庆活动中表演的,例如山东的鼓子秧歌舞,则是通过“伞”、“鼓”、“棒”、“花”四种角色,反映出北方民族的快捷、粗犷、勤作以及圆润舒展的文化特色。南方的醒狮舞,则借助于采青这一环节的设置,表现出劳动人民不畏困难,善用智慧的文特点,同时借助于舞狮祝福国泰民安,太*吉祥。

      (2)生活*俗舞,生活*俗舞则是通过舞蹈来反映民族民间生活中,所喜爱的自娱性的民间舞蹈,是不同民族民间生活最直接的反映。例如,彝族的跳欢乐,则是反映起居生活的舞蹈,白族“霸王鞭”则是在建房嫁娶或喜庆佳节之时表演,反映了白族的民俗活动。德昂族的“水鼓舞”则是德昂族、傣族村寨在宗教会期或节日庆典上所表演的民族舞蹈,通过金鼓齐鸣的舞蹈反应生活的热闹非凡。

      (3)礼仪*俗舞,礼仪*俗舞主要是通过舞蹈来进行的祭祖、丧葬礼仪、还愿等活动,是民族礼仪*俗最直接的反映。例如独龙族的“剽牛舞”,则是反映了雪南独龙族“剽牛祭天”这一特殊的*俗,也是独龙族祭祖过程基本的舞蹈活动。瑶族“跳王”,则是为了纪念瑶家的始祖,还王愿的礼仪活动。景颇族“金寨寨”是云南地区景颇族一种古老的传统丧葬礼仪*俗舞蹈通过舞蹈活动表达哀思,镇压邪气,具有较强的民族特色。

      (4)信仰*俗舞蹈。信仰*俗舞蹈与民族的信仰以及宗教有着较大的关系,属于宗教舞蹈的范畴,通过舞蹈来表达不同民族的宗教信仰。例如纳西族“东巴舞”则是纳西族东巴教念经、请神仪式的基本组成元素,通过舞蹈形式反映了纳西族对于宗教的民族认识。基诺族的“大鼓舞”主要在祭祖先、祭家神、盖新房等活动中表演。

      三、民族民间舞的文化内涵分析

      (1)民族民间舞体现了民族的创新意识。现如今的民族民间舞蹈虽然都是建立在传统的民族舞蹈基础之上,但是为了表现鲜明的民族时代性,在民族民间舞的发展历程中势必会融入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创新意识。在民族民间舞的编导上,充分利用了多种编排手法,将状态型、传统型、元素性以及抽象意念等编排手法相结合,体现了民族民间舞鲜明的民族时代特性以及民族文化之中的创新精神。

      (2)民族民间舞体现了民族的生命色彩。中华民族56个民族是在历史的长河中经过漫长的交融发展而成的,不同的民族之间虽然文化不同但是却有着密切的文化联系。因此,民族民间舞蹈同样也经过了民族发展的交融,更具有文化特点与民族生命色彩。不同民族之间文化的相互滋润补给,为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提供了文化的源泉,形成了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民族民间舞蹈风格。

      (3)民族民间舞蹈具有强烈的民族情感性。情感性是舞蹈这种肢体语言艺术最基本的特征,也是舞蹈表演艺术的重要组成。民族民间舞蹈在情感的表现上,具有情绪感染的直接性与强烈性,再利用动作表现情感方面,民族民间舞艺术表达手法比其他舞蹈更加强烈深刻,而且表现手法也更加的细腻。通过这种强烈的情感表达,将情感性与民族性完美的结合到了一起,因而能够带来更为强烈直接的震撼力与吸引力。

      (4)民族民间舞蹈体现了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舞蹈所表现的不仅仅是简单的艺术情感,更体现的是一种文化。对于民族民间舞,在艺术形式上蕴含了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这是其他舞蹈艺术所难以展现的。民族民间舞蹈通过肢体语言,表现出了民族文化以及民族历史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状况以及民族人民的精神思想。也正是由于民族民间舞中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使得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更加绚烂。

      四、民族民间舞编排创作研究

      为了更好的展现民族民间舞的文化内涵,在民族民间舞的编排上,在题材、形式以及动作与音乐等方面分别入手,通过合理的配合充分展现民族民间舞所具备的文化内涵。

      (1)民族民间舞的题材。对于民族民间舞题材的选择,应该注重内容题材的民族性与民俗性,可以在民族劳动人民生活、民间风俗、民族历史人物、宗教祭祀以及民族图腾等几方面选择创作题材,,通过具有民族特色的选材充分反映民族民间舞的民族性。

      (2)民族民间舞的形式特点。对于民族民间舞的形式特点,应该充分的将道具与歌舞相结合,进而通过这种方式充分的反映民族民间舞在对民族文化内容以及舞者的情感的表达。

      (3)民族民间舞的动作。在动作方面,应该注重民族民间舞蹈的韵律感,同时配合虚拟象征的表演,将民族文化的内涵通过不同的内容情节、景物环境以及动作进行充分的诠释,这些动作既要具有民族民间生活以及民间文化的代表性,同时又具备内在的文化含蓄型,利用动作风格来表达舞蹈的真实内涵。

      (4)音乐伴奏。在民族民间舞蹈的音乐伴奏方面,更应该选择不同民族特殊的乐器进行伴奏,通过具有民族特色的乐器以及音乐伴奏,充分的配额和舞蹈的动作,进而实现抒情优美、感情细腻的舞蹈动作的表演效果的最佳化。

      五、结语

      民族民间舞的发展由于是以民族文化以及民族生活作为素材进行的积累与创作,因而直接准确的展现了一个民族的文化与精神,具有较强的民族性,对民族的情感以及民族的文化做出了完美的展示与抒发。探索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完善之路,也必须注重民族民间舞蹈的编排上对文化的反映,同时结合现代文化艺术创作方法,在掌握展现民族艺术境界的基础上,形成民族民间舞蹈独特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石裕祖.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规律及发展趋势[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5(02).

      [2]黄明珠.闽台闽南族群民间舞蹈文化的硬核共性探析[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2).

      拓展:

      *民间舞蹈的六大共性:

      1、源自民间传说,情节生动形象鲜明

      *民间舞蹈的产生一般以独特的*俗或故事传说为依据,情节简练集中,人物性格突出。如藏族舞蹈。如《热巴舞》有较浓郁的宗教色彩,一般在*收,驱鬼神的日子里舞蹈。

      2、源自生产生活,与劳动息息相关

      *民间舞蹈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生活化。人们在劳动中的一举一动,都是民间舞蹈基本动作的原形,而劳动工具往往就是舞蹈道具。如流传杭州茶乡的民间传统歌舞《采茶舞》就源于茶农的劳动和生活,表现采茶劳动以及在劳动中产生的爱情。

      3、体现民情*俗,折射宗教情感

      *民间舞蹈很多在传统节日、祭祀、婚丧嫁娶等重大活动中进行,是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如蒙族舞蹈《狼图腾》,就属于典型的宗教祭祀舞蹈,这类舞蹈通常与图腾信仰和宗教情感有密切关系。

      4、载歌载舞,好听好看

      我国自古以来就形成了歌舞结合的艺术表现方法,流传于江西山区的《禾杠舞》就是这种表现形式。古代山民上山砍柴时,一边敲打禾杠,一边对唱山歌,既美妙动听又赏心悦目。

      5、巧用道具,延伸肢体

      道具的应用与民间舞蹈的关系十分密切,它是构成舞蹈形象的有机部分,是肢体的延伸,是塑造人物、刻画性格的辅助手段,增强了民间舞蹈的表现力。如藏族舞蹈《翻身农奴把歌唱》的水袖,是手部的延伸。

      6、自娱性与表演性的统一

      *民间舞蹈的参与者自发性强,只求在舞蹈中展示自身的才华和技艺,以达到娱人娱己的目的。他们在劳动中享受生活,在表演中享受快乐。

      不同风格的民间舞蹈,虽然各自具有独特的个性和固有的审美要求,却又包含共同的元素和动作规律。这种元素和规律构成了整个民族民间舞的审美概念。

[阅读全文]...
  • 古代茶文化诗词

  • 古代,写作
  • 古代茶文化诗词

      茶为国饮,茶文化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国有许多与茶有关的诗文流传下来。今天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是古代茶文化诗词,希望大家喜欢,欢迎阅读参考。

      六羡歌

      【唐】陆羽

      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

      不羡朝入省,不羡暮入台。

      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

      罍(léi):古代器名,青铜制,也有陶制的,用来盛酒和水。

      竟陵:今湖北省天门市。

      《六羡歌》是唐代“茶圣”陆羽的一首作品。收入《全唐诗》卷三〇八,原题为《歌》。因歌中写到6个“羡”字,人们便据此定名为《六羡歌》。《六羡歌》表明了陆羽恬淡的志趣和高风亮节的精神,他不羡慕荣华富贵,念念不忘的是故乡竟陵的西江水。

      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

      【唐】皎然

      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

      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陆羽的《茶经》,为唐代中期茶文化和茶文学的创作起了倡导作用。陆羽于肃宗上元初(760)在吴兴苕溪结庐隐居时,同皎然结成“缁素忘年交”。此诗作于陆羽隐居妙喜寺期间。皎然在重阳节同陆羽品茗、赏菊、赋诗,开创以茶代酒,移风易俗之新风。

      一字至七字诗·茶

      【唐】元稹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麹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一字至七字诗,原称“宝塔诗”,也叫“一七体诗”。起始的字,既为诗题,又为诗韵。历代有不少人做过此类型诗。

      元稹的这首宝塔茶诗,先后表达了三层意思:一是从茶的本性说到了人们对茶的喜爱;二是从茶的煎煮说到了人们的饮茶*俗;三是就茶的`功用说到了茶能提神醒酒。诗人在题后有小注云:“同王起诸公送白居易分司东郡作。”

      吟元郎中白须诗兼饮雪水茶因题壁上

      【唐】白居易

      吟咏霜毛句,闲尝雪水茶。

      城中展眉处,只是有元家。

      宪宗元和十五年(820),白居易从忠州刺史任上被召回长安,任尚书司门员外郎。元稹时在京城刚任祠部郎中。此诗约作于元和十五年冬。

      琴茶

      【唐】白居易

      兀兀寄形群动内,陶陶任性一生间。

      自抛官后春多梦,不读书不老更闲。

      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

      穷通行止常相伴,难道吾今无往还?

      这是一首“琴”与“茶”双咏之诗。并借琴茶之灵性以喻乐天“君子陶陶”之品德风范。此诗作于唐文宗大和年间。

      巽上人以竹间自采茶见赠酬之以诗

      【唐】柳宗元

      芳丛翳湘竹,零露凝清华。

      复此雪山客,晨朝掇灵芽。

      蒸烟俯石濑,咫尺凌丹崖。

      圆芳丽奇色,圭璧无纤瑕。

      呼儿爨金鼎,余香延幽遐。

      涤虑发真照,还原荡昏邪。

      犹同甘露饮,佛事薰毗耶。

      咄此蓬瀛侣,无乃贵流霞。

      诗人于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十一月贬永州司马,住在龙兴寺(该寺犹存,在今湖南省沅陵县城西北)期间,与寺僧巽上人交往密切。这首诗是在诗人目睹巽上人亲自采制晨茶的经过情景,及品饮僧人珍贵香茗的感受之后写的酬谢诗。此诗约作于元和初年。

      西江月·茶词

      【宋】苏轼

[阅读全文]...
  • 写中华民族的诗词:华族五千年

  • 写中华民族的诗词:华族五千年

      编者按:黄志文,男,青年词作家。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中国青年音乐人才库成员,中国著作权协会会员,2012、2014、2016年三期全国词曲作者高级研修班学员,2016年广东省优秀音乐家。音乐杂志《星坐标》编辑,广东省东莞市塘厦镇作词作曲家协会副会长。在《词刊》、《歌曲》、《岭南音乐》等刊物发表大量作品,并为各级*、社会团体、企业、学校等单位创作歌曲,多次在国家、省、市等级别的歌曲比赛中获奖。

      天地玄黄路茫茫

      宇宙洪荒岁月长

      华山夏水美丽如画

      三皇五帝生生不息创造了神话

      泱泱华族举起了伟大旗帜

      三山五岳挺起了坚强脊梁

      五十六个民族携手向前

      万里的河山变成了家园,家园,家园!

      祖先血脉五千年

      巨龙腾飞在九天

      一带一路中国梦想

      黄河长江滚滚向前又创造奇迹

      泱泱华族举起了伟大旗帜

      三山五岳挺起了坚强脊梁

      五十六个民族携手向前

      滚烫的血汗换来了复兴,复兴,复兴!

      【本文作者:黄志文。(公众号:大作家牵手小作家)】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阅读全文]...
  • 古典诗词是民族财富

  • 财富
  • 古典诗词是民族财富

      对话人:

      张 江(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教授)

      康 震(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蒋 寅(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吴思敬(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郑欣淼(中华诗词学会会长)

      核心阅读

      古典诗词是中国人经典的也是最具中国特色的情感表达方式,从古典诗词中能读出深蕴的情感,读出中国人的文化、价值与智慧,一部古典诗词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国人的历史

      作为先贤留下的精神财富,古典诗词培养我们的审美感受,模塑我们的艺术趣味,陶冶我们的生命情操,是中华民族美育和文学教养的经典,也是艺术创作挹之不竭的灵感源泉

      当下我们的中小学教育,对古典诗词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出现了守着一座诗歌文化的宝库,我们的学生却不得其门而入的情况

      研*古典诗词,不是要复古,更不是要用古典诗词取代现代诗词,而是要让古典诗词中蕴含的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民族精神得以传*和光大

      张江:*最*在北京师范大学考察时表示,他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他认为应该把这些经典从小就嵌在学生们的脑子里,使之成为终生的民族文化基因。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先人们给我们留下了大量古典诗词。在今天这个社会变革日新月异、信息爆炸的新媒体时代,古典诗词是否还能活在当下,以什么样的方式活在当下,这是需要我们认真面对的问题。

      为什么需要古典诗词

      康震:当我们登上泰山南天门,眺望蓬勃的日出景象,会禁不住脱口而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恐怕只有这样的诗句才能表达我们激动万分的心情。当我们远离家乡,逢年过节会暗自低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已经成为中国人表达思乡之情的经典语句。当我们与朋友远隔万里,音讯不通,会用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宽慰自己失落的心情。

      古典诗词到底是什么?它是中国人经典的情感表达方式,也是最具中国特色的情感表达方式。说它经典,是因为总的来说,古典诗词形式简洁明快,语言含蓄深情,经过几千年的积淀,为中国人所喜闻乐见,是中国人在长期的文学创作实践中提炼出的最具代表性的文学形态。即使时代变迁,*现代又涌现出众多的诗词形式,但古典诗词依然是中华民族表达情感的经典的文学形式。说它最具中国特色,是因为古典诗词内涵丰富,几乎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等中国人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一部古典诗词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国人的历史,读古典诗词,不仅能读出蕴含其中的情感,更能读出中国人的文化、价值与智慧。

      古典诗词形式在这个信息时代非但不过时,反而成了一种新兴的时尚。无论是在微信、微博,还是在各大网站上,都可以看到古典诗词已经渗透进我们的社会生活,成为重要的时尚元素之一。古典诗词的内容也从未过时,我们常说读书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我注六经,一种是六经注我。所谓我注六经,就是我因循古代经典,亦步亦趋;而六经注我,则是将古代经典为我所用,为时代所用,使古代经典这株老梅绽放新的花朵。、郭沫若等一大批现代诗词大家,都是以古典诗词展现时代新声的典型代表。

      还是回到开头的那个问题。古典诗词有什么用?表面看来,似乎没用,实则有大用!这个大用就是涵养民族气质,孕育民族品格,培育民族精神,展现民族风貌。所以,我们需要古典诗词,而且在21世纪的今天,更加需要。

      古典诗词是民族财富

      张江:古典诗词是一个巨大的宝库,蕴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精神和文化积淀。当然,在这种历史遗产中,也有不合时代发展需要的封建遗存,因此,我们对它的继承,不是简单地*移和复制,而是一种淬炼和提取,让优秀的民族文化基因得到传承延续。就此而言,与其说我们在传承古典诗词,毋宁说我们在通过古典诗词传承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毕竟,古典诗词是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最集中的载体之一。

      蒋寅:中国诗歌源远流长,拥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早在周代就产生了以四言为主的诗歌体式,留下诗歌总集《诗经》。周代贵族以诗为文化教育的六艺之一,春秋时期诸侯国在祭祀、宴飨和朝会时演奏诗乐,贵族交际和使臣应对也每借《诗》来表达,以至孔子有不学诗,无以言的感慨。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作家屈原就是一位诗人,以他的杰作《离骚》为代表的《楚辞》与《诗经》共同构成中国古典诗歌的伟大传统。从汉魏到南北朝,诗歌体式不断完善,艺术表现技巧不断丰富,声律形式不断完备,到唐代终于形成*体诗的完美形式。

      唐代留下诗作的2000多名诗人,多数是官人,而文人几乎成了诗人的同义词。只有不能作文的诗人,而几乎没有不能作诗的文人。唐代以后的别集,有许多单纯的诗集,却很少有只有文而没有诗的文集。作者中既有李白、杜甫、苏轼、陆游这样的伟大诗人,也有只存片言只句的无名作者,整个社会无不崇拜诗人,喜诗歌。许多典故、逸事都表明,华夏民族是一个热爱诗歌的民族,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唐代留下的诗歌,经*年学界仔细清理,有4.7万首之多;而前后不到100年的元朝,刚编成的《全元诗》竟收录14万首作品。清诗数量更是无法估量,现存1万多名作者的4万多部别集,加上上千种总集,最保守的估计也有几百万首。

      对今人来说,古典诗词是先贤留给我们的无比丰富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美育和文学教养的经典,是哺育中国诗人的伟大传统,也是各种艺术创作挹之不竭的灵感源泉。古往今来,人们从牙牙学语时就诵读古诗词,在经典作品的浸润中培养起生活趣味和写作才能。到今天,无论是学者的研究还是启蒙教育中的古诗诵读,古典诗词都作为古代文学中最灿烂的经典,被研究、接受和传诵,在培养我们的审美感受、模塑我们的艺术趣味、陶冶我们的生命情操等方面发挥着巨大影响。

      诗教传统与文化传承

      张江:中国古代有诗教传统。这种传统形成的原因非常复杂,与诗歌的独特地位、功能担承、审美指向,以及传统社会专业教材的匮乏等都有关系。古代以诗施教,既是一种基本的文学技能训练通过读诗、诵诗而学诗,也是一种品行规范的涵养方式以诗歌来传达古人遵循的立身立世原则。我们今天倡导孩子们学一点古诗,目的更加丰富,古诗还是一种美的熏陶和浸润,是文化的传承和延续。

      吴思敬:中国是个有深厚诗教传统的国家。我国传统的蒙学教育,是非常重视诗歌的。蒙学经典中有一本传播极广的《神童诗》,是给孩子们进行人生启蒙与诗歌启蒙的诗歌读本。编者善于把握儿童心理特征,所选诗作短小精悍,言*旨远,全部都是我国古典诗歌最为精短的形式五言绝句。儿童从小吟咏这些作品,自然会得到美的熏陶,进而学会从生活中发现诗意。稍长之后,蒙师便指导学生从对对子开始,进行诗歌写作的训练。清代李沂在《秋星阁诗话》中说,作诗初学须日课一首,或间日课一首。勤作则心专经熟,渐开门路。这种训练的目的,不一定是把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诗人,但是通过大量既读又写的训练,使得学生开阔了胸襟,提升了审美能力,却是确定无疑的。相较起来,当下我们的中小学教育对诗歌的重视远远不够。中小学生很少读诗,更不会写诗。这就出现了守着一座诗歌文化的宝库,我们的学生却不得其门而入的情况。

      欲改变这种局面,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当务之急是加大中小学教材中诗歌的比重,不只选古代诗歌中的优秀作品,同时也应包含五四以来新诗创作的名家名篇,要给学生提供优秀诗歌的选本,扩大阅读面,让学生在与经典诗篇的交汇中,接*艺术,感*神心灵。其次是作文教学中应适当安排诗歌写作的训练。中小学的写作训练历来强调实用性,这样就把诗歌类的写作排除在外了。实际上诗歌属于无用之用,一个热爱诗歌并有一定写作体会的`人,自会有较高的审美眼光与较健康的审美情趣。此外,还要尽力营造一个诗化的环境。一定的环境会诱发一定的心理,这就是《礼记乐记》所说的人心之动,物使之然。因此,不仅应当有一个诗化的校园环境,也应当有一个诗化的社会环境。我们的公共场域不要被商业广告全盘占据,而应留出一些空间给诗歌等艺术。宋人有诗云:境入东南处处清,不因辞客不传名。诗与环境这种互相生发的关系,不可不察。

      重在传*民族精神

      张江:中国古典诗词,蕴含着民族文化之根。研*古典诗词,不是要复古,更不是要用古典诗词取代现代诗词,而是要以此为凭借,让古典诗词中蕴含的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凝聚而成的民族精神得以传*和光大。社会要发展,文化要进步,没有深沉的文化底色铺垫,没有坚强的民族精神支撑,发展和进步就是空话。对于古典诗词,我们除了将它作为审美教育的有效载体,还要积极挖掘其中蕴含的民族精神。

      郑欣淼:人们都说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我理解,这不仅是指中国诗歌传统源远流长,诗歌遗产相当丰厚,也可以认为,诗歌已成为中国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是中国文化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古典诗词有着诸多价值和作用,我以为,今天研*古典诗词,更应该重视传*蕴含在其中的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所孕育形成的富有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志向的集中体现,是民族文化传统不断积淀和升华的产物,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支撑。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精华的集中体现。在50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又促进了优秀民族文化的不断发展。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之魂。

      民族精神表现在多个方面,但在古典诗词中又有特殊的充分的反映。中国人重视诗歌的审美价值,更注重诗歌的社会功能。从诗骚以来,中国诗歌就形成了言志与载道的优秀传统。作为一个不屈不挠、历经磨难而生生不息的民族,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视人的意志品质的磨练和培育。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王之涣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等反映传统知识分子向往理想人格、追求大丈夫浩然之气的名言佳句,洋溢着积极进取、奋发图强的精神,正是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

      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即对乡土、国家执着的热爱。热爱祖国壮丽山河,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为了国家可以杀身成仁。曹植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杜甫的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陆游的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其爱国情怀感人至深。尽管那时的爱国主义带有某种历史局限性,但在 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思想浸润下,涌现了众多民族英雄,创造了无数惊天地泣鬼神的爱国主义业绩,并将这种爱国热忱升华为崇高的道德责任。浩如烟海的古典诗词以爱国主义、民本主义为主旋律,是中国人的心灵史,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史。

      民族精神是需要传*的,古典诗词在其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不仅因其蕴含着体现民族精神的丰富内容,而且是由诗词本身的性质、特点和教育功能决定的。中国诗教传统由来已久。古典诗词重形象,意境含蓄,易诵易记,使人们在阅读、吟诵、鉴赏中震撼心灵,陶冶情操,而且是持久地长远地受其影响。诗词与人文素质、与社会教育制度有着密切关系。我们对诗词的教育功能切不可低估。以诗育人,功德无量!

      张江: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以速度和变化为表征的时代。倡导古典诗词活在当下,不是要提倡好古复古,而是要让古典诗词为当代文学发展服务,为当代生活服务,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所倡导的,是作为一种文化载体的古典诗词,是传承民族文化基因的古典诗词。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保护民族文化的古诗词 - 句子

保护民族文化的古诗词 - 语录

保护民族文化的古诗词 - 说说

保护民族文化的古诗词 - 名言

保护民族文化的古诗词 - 诗词

保护民族文化的古诗词 - 祝福

保护民族文化的古诗词 - 心语

推荐词条

山西古诗人写的诗 有关嵩阳书院的古诗 繁华人世的古诗 越来越好的古诗和成语 迎来子祠的古诗 写古诗的趣书 做真正的自己古诗词 新春景象的古诗 关于望月思乡的古诗整首 男人悔过自新的古诗 旅宿古诗的注音 伯牙钟子期传说的古诗有 古诗词关于廉政的论述 比喻不尊重人的古诗 用霜喻挫折的古诗词 和龟虽寿一样的古诗 有关动物时间的古诗 歌咏春天的正能量古诗词 格律诗欲古诗的*仄上的区别 王维的古诗叫鹿柴还是鹿寨 古诗文词的梦 类似长歌行一样的古诗歌 读蜂的古诗 蒹葭的古诗文默写及答案 比较生僻少见的古诗 柳宗元的高中古诗 苏教版初一下学期的古诗词 描写长冮的古诗 初春暖阳的古诗 祝生意越来越好的古诗 25字的古诗书法楷书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