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虞美人的古诗句 >

虞美人的古诗句

关于虞美人的古诗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虞美人的古诗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虞美人的古诗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虞美人的古诗句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虞美人的古诗句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虞美人的古诗句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虞美人的古诗句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虞美人的古诗句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虞美人的古诗句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虞美人的古诗句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虞美人的古诗句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虞美人》李煜古诗赏析

  • 学生
  • 《虞美人》李煜古诗赏析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下面小编为你整理了《虞美人》李煜古诗赏析,希望能帮到你!

      原文:

      《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译文:

      春花秋月什么时候才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

      小楼上昨夜又刮来了春天的东风,在月明中对已亡的本国不忍回首去想念。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朱红的颜色已经改变。

      问您能有多少愁?正象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赏析

      這首词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唐宋词中的名篇。李煜以帝王之尊度过三年“日夕以泪洗面”的囚禁生活,受尽屈辱,尝尽辛酸,最后被宋太宗用药毒害而死。這首词可以看作是他临终前绝命词,据说這首词中抒写自己的悲恨和怀念故国,因而成为他被害的直接原因之一。词中吟咏感叹自己的身世和遭遇,诉说自己的悲剧命运和人生的愁恨,追怀往事,怀念故国,表达了亡国之痛。

      词的开头一句就极为沉痛。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可是作者却以怨恨的口吻发出诘问:“春花呀 ,秋月呀,什么時候才能终了呢?”词人为什么這样见花落泪,对月伤心,为什么這样痛不欲生呢?因为春花秋月只会引起他对往事的追忆,而往事桩桩件件都会令人心碎。“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两句缩笔吞咽,放笔呼号。因偷生人间,历尽折磨,感到這种非人的生活、痛苦的折磨没有尽头,而往日的一切又不堪回首,只能更加增添悲愁。下阕承上,因故国月明进一步联想,旧日的宫殿犹在,而江山易主,人事已非,回想起来真是肝肠寸断,凄惨之至。结尾两句自问自答,倾吐心中不可抑之愁,用江水的长流不息来形容自己愁恨的永无尽時,以兴体作结,尤为精警。

      全词以问起,以问结,由仰首问物,到抚心自问,一气盘旋,曲折回荡,如泣如诉,声泪俱下。通篇语气连贯而又起伏不定,抒发感情深沉真挚。词中还运用反衬和比喻,如春花秋月本来是美好的事物,但却怨问其“何時了”,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不堪回首”之念。這都是反衬的手法,表达感情更为深刻。“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形象地表现出愁思如水,长流不断,无穷无尽。通过這样具有诗意的形象比喻,真实而深刻地表现自己的深哀和剧痛,而且将這些抽象的、难以捉摸的东西写得具体形象,达到很好的艺术效果。

      李煜诗词大全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作者: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雕栏 通:阑)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作者: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作者: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相留 一作:留人)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作者: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长相思·一重山

      作者:李煜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

      作者:李煜

      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笙歌未散尊罍在,池面冰初解。烛明香暗画堂深,满鬓青霜残雪思难任。(尊罍在 一作:前)

      清*乐·别来春半

      作者: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柔肠断 一作:愁肠断)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作者:李煜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乌夜啼·昨夜风兼雨

      作者:李煜

      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烛残漏断频欹枕,起坐不能*。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一梦 一作:梦里)

      忆江南·多少恨

      作者: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标题作者正文

      临江仙·樱桃落尽春归去

      作者:李煜

[阅读全文]...
  • 虞美人古诗赏析

  • 虞美人古诗赏析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广义的古诗,泛指*战争以前*所有的诗歌,与*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虞美人古诗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虞美人》

      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①。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②。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注释]

      ①断雁:失群孤雁。

      ②星星:白发点点如星,形容头发斑白。

      【译文】

      年少的时候,歌楼上听雨,红烛盏盏,昏暗的灯光下罗帐轻盈。人到壮年,在异国他乡的小船上听蒙蒙细雨声,看茫茫江面水天一线,西风中一只孤雁阵阵哀鸣。

      而今人已暮年,两鬓斑白,独自一人在僧庐下,听细雨点点。回想起人生悲欢离合的经历,还是让小雨下到天明吧。

      译文2:

      青春年少时,在歌楼上细听雨声,烛昏罗帐,尽情欢乐,蜜意柔情。人到中年时,在客船里细听雨声,断雁西风,江阔云低,开阔深沉的情怀啊!离群的孤雁,悲鸣在西风之中。晚年的今天,在僧房内细听雨声,头发花白,历尽沧桑,一生的悲欢离合,谁也说不清。听那窗前的秋雨,一无所动,任它滴滴答答落到天明。

      【评点】

      这是一首借听雨简述生*的词,词人通过对自己少年、壮年、暮年三个阶段听雨时的情景和心情的对比描写,简述了自己历尽悲欢离合的一生,抒发了对年华易逝、岁月无情的感慨。

      上片分别写词人少年、壮年时听雨的情景。少年时听雨是在歌楼上,面对的是红烛、罗帐和俊俏歌女。一句“红烛昏罗帐”,活脱脱勾勒出一个正值青春年少、风流倜傥、纵情享受的少年郎形象。其后即写壮年时的情景。壮年时听雨是在客舟中,仅是地点的转换,气氛就从温馨转至悲伤。“客舟”暗示词人过着漂泊不定的生活。而客舟中的词人,看到宽阔的江面和低压的云层,听到远处伴着西风传来的声声雁叫,心中的感慨不言自明,相对于少年时的无忧无虑,壮年的词人则是满心的离愁别绪。

      下片先写暮年时的听雨情景,而后总体抒情。词人暮年时听雨是在僧庐中,此时宋朝已经灭亡。相对于客舟,僧庐更加冷清凄凉。“鬓已星星也”一句与“僧庐”和“听雨”交相呼应,它们组合在一起,展现出一幅凄凉、萧索的画面。结尾三句,词人进行总括,同时抒情。“悲欢离合总无情”是词人的感慨。词人漂泊一生,潦倒一生,历尽悲欢离合、国破家亡,心中积蓄了万千离愁,本是情深至极,却反说“无情”,实是无可奈何之语。正因有情,正因情深,故而伤心难过,既然如此,不若无情。“一任”两句是词人经历了种种漂泊和离别之后发出的'无声感慨。

      本词构思精巧,层次分明,词人仅用三个简单的场景描写,就将一生的经历交代清楚,含蓄隽永,功力不凡。

      [赏析]

      这是一首小令,却概括出少年、壮年和晚年的特殊感受,可谓言简意赅。它以“听雨”为媒介,将几十年大跨度的时间和空间相融合。少年只知追欢逐笑享受陶醉;壮年飘泊孤苦触景伤怀;老年的寂寞孤独,一生悲欢离合,尽在雨声中体现。因受国亡之痛的影响,感情变得麻木,一任雨声淋漓,消解了喜怒哀乐……而其深层则潜隐着亡国愁情。

      此词从“听雨”这一独特视角,表现了少年、壮年、晚年三个人生阶段的不同境遇、不同况味的不同感受。作者通过时空的跳跃,依次推出了三幅“听雨”的画面,而将一生的悲欢歌哭渗透、融汇其中。

      “少年听雨”的画面,由歌楼”、“红烛”、“罗帐”等绮艳意象交织而成,传达出春风骀荡的欢乐 情怀。尽管这属于灯红酒绿的逐笑生涯,毕竟与忧愁悲苦无缘,而作者着力渲染的正是“不识愁滋味”的青春风华。

      “壮年听雨”的画面,以“客舟”为中心视点,而在四周点缀以“江阔”、“云低”、“断雁”、“西风”等衰飒意象,映现出在风雨飘摇中颠沛流离的坎坷遭际和悲凉心境。

      “而今听雨”的画面,则刻意凸现出僧庐之冷寂与鬓发之斑白,借以展示晚年历尽离乱后的憔悴而又枯槁的身心。“悲欢离合总无情”,是追抚一生经历得出的结论,蕴有无限枨触,不尽悲慨。“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似乎已心如止水,波澜不起,但彻夜听雨本身,却表明他并没有真正进入超脱沉静的大彻大悟之境,只不过饱经忧患,已具有“欲说还休”的情感调节和心理控制能力。

      三幅画面前后衔接而又相互映照,艺术地概括了作者由少到老的人生道路和由春到冬的情感历程。其中,既有个性烙印,又有时代折光:由作者的少年风流、壮年飘零、晚年孤冷,分明可以透见一个历史时代由兴到衰、由衰到亡的嬗变轨迹,而这正是此词的深刻、独到之处。

      上阕写少年和中年的听雨。一个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在风尘仆仆地奔波,人生之苦,绘声绘色,溢于言表。下阕写晚年听雨。亡国之后,木鱼经声,在一个十分凄绝的环境中,奔波忙碌一生的词人,白发苍苍,孤苦伶仃,生活无着。弦外之音,不难捉摸。

      结尾二句,词人概括地抒发了对自己一生难言的悲愤。这里有少年的憧憬,有中年的悲哀,更有晚年的难堪的孤凄现实。这既是封建社会广大正直的知识分子共同命运的真实写照,也是对这个制度扼**才的愤怒控诉。全词曲折含蓄,耐人寻味。

      可以说,这首《虞美人》,是宋词中运用时空表现的艺术手法,高度简练而又概括着人生道路的杰出名篇之一。形象明晰,背景典型,神情毕肖,心境跃现。在意象运用上,具有精准、明朗而又不乏容量的特点。这首词充分表现语言艺术的高妙卓绝。

      虞美人

      作者: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注释

      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又名《一江春水》、 《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 韵转两*韵。

      ②了:了结,完结。

      ③砌:台阶。雕阑玉砌:指远在金陵的 南唐故宫。应犹:一作“依然”。

      ④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⑤君: 作者自称。能:或作“都”、“那”、“还”、“却”。

      赏析

      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据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那么,它等于是李煜的绝命词了。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诚然,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同它相比,刘禹锡的《竹枝调》“水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而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可以说,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开宝八年,宋军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因作感怀故国的名词《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词。在政治上失败的李煜,却在词坛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称为“千古词帝”。

[阅读全文]...
  • 虞美人古诗原文(虞美人全诗鉴赏)

  • 虞美人

    五代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赏析

    把这首词就这么*静的读一遍,再读一遍,你沉浸在这样的哀伤里,你也像是小楼上的那个人,凭栏远眺,触目愁肠断。一个亡国的帝王能怎样呢,他是带着原罪的,就像王国维说的那样,亡国后,李煜就像是释迦牟尼和耶稣基督一样,背负着人类最原始的苦难,这一辈子是洗脱不掉了。但是你想想,中国古代那么多亡国之君,为何你单单对他情有独钟呢,为何你对他却是理解和同情的呢。他有哪些不一样吗?他真有。你想想,为何他的诗句能打动你,是因为他诗句里的情感都很真、都很痴,他毫不掩饰自己内心的真情实感。我举个例子,亡国后的某一天,他又一次想起了故国,于是吟唱出了那首著名的《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他回忆金陵城破的那一日,北宋大军兵临城下,南唐国家就要灭亡了,自己的宫廷里,还在演奏着歌舞,他要出城投降了,他理所当然的垂泪了,但他垂泪对的是谁,对的还是那些曾经陪伴自己奢华生活的宫女嫔娥,这时候你要是说垂泪对祖宗也行呀,垂泪对社稷、对太庙,可后主不这么说,他就是垂泪对宫娥,他都亡国了,还在想着“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他就是这么实在。很有意思,你得把后主两个时期的词作放在一起读,一起来对比,他亡国前有多奢华,亡国后就有多哀伤。

    后主的词不仅体现了他自己的真实,更重要的一点是,他能把所有人的共同感情用很大白话一样的诗句描述出来,这就使得读者在他的词作了找到了共情感。比如“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一个失恋或者多愁善感的人怕是会常常脱口而出这一句吧;再比如“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假如你跟你的朋友们出去玩,唱KTV喝酒,繁华过后你回到你的住所,宿醉之后的早上你恐怕也会想到这一句吧;还有“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剪不断,理还乱”等,你会惊觉,他能把一个后代人的思想感情都写出来了。这就是伟大的文学作品,让你在阅读时找到了自己。后主的词作就是这样,想来古人读了他的这些词作会替他悲伤,现在的人也会同情他,后代的人也会爱上他。从这一点来看,你甚至可以说他是不朽的。

    这首《虞美人》光看词句也不难理解,甚至说它就是一些简单的大白话,简单的问句,就像是他在小楼远眺时不经意间的脱口而出,用的还都是口语般的文学语言。“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他在小楼远眺的时候又想起了故国,他一定是想的入神了,好似做了个梦一般,等回过神来,他也耻笑自己,故国不堪回首。“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就是这个第三句,不知道唱哭了多少人,你把它多读几遍,可能也会读着读着就泪沾襟了。我常把它和《诗经·王风》里那篇《黍离》来对比,一个东周的士人,行役到西周故地长安,看到以前的宫殿都成了一片片麦地,心中忧愤,遂吟唱出了千古流传的乱世悲歌,“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后来有些人把这首诗改成了现代古风版:“彼黍离离的你,行迈靡靡的我,黄粱一梦而过,醒时家国已破”,也挺美的。回到《虞美人》吧,不然把文章写散了。之所以引用诗经这一篇,是因为这两首乱世悲歌都能把人读哭咯。

    后主在写完这首词后就被宋太宗毒死了。相传,后主在汴京幽禁之所,命故妓作乐,这些故妓可能就是随他一同被俘虏来的南唐宫女吧。乐曲声闻于外,宋太宗大怒,没过几日,又听到后主所写的词作里有“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句,遂起杀心,便用毒酒赐死了后主。一代词帝就这么结束了自己的一生,他把最人世间最极端的两种人生都经历过了。

    陆游《南唐书》里说后主,广颡丰额骈齿,就是很帅的意思。南唐中主在位时,先立的是后主的兄长李从冀为太子,史称文献太子,文献太子惊后主有奇貌,常妒之。后来这个文献太子被废,于是李煜便当上太子成为国主。李煜死后,消息传到了江南故国,南唐遗民们听到这个消息都潸然泪下,史书称后主仁爱足以感其遗民,终不能保社稷云。所以从乱世小国的处境来看,李后主在位期间,消弭兵祸,仁爱百姓,也算是做的不错了。

[阅读全文]...
  • 虞美人古诗原文赏析

  • 虞美人古诗原文赏析

      《虞美人》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为作者绝笔,是一曲生命的哀歌,作者通过对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尖锐矛盾的对比,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虞美人古诗原文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虞美人·灯前欲去仍留恋》作者为宋朝诗人周邦彦。其古诗全文如下:

      灯前欲去仍留恋。肠断朱扉远。未须红雨洗香腮。待得蔷薇花谢、便归来。

      舞腰歌版闲时按。一任傍人看。金炉应见旧残煤。莫使恩情容易、似寒灰。

      【赏析】

      这是一首抒情小调,通过词中男主人公与自己钟情的、以歌舞卖笑为生计的风尘女子短暂别离时的谆谆嘱语,抒发他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上片写灯下告别留连不舍的情景,直截了当。首句“灯前欲去仍留恋”可谓明白如话、开门见山,突出两情相依的“恋”字。接下来“肠断朱扉远”是直写主体的感受:与情人分手令人肠断,身后那熟悉的红色门扉越来越远。下面则是对客体的叮咛抚慰、柔情似水“未须红雨洗香腮,待得蔷薇花谢、便归来”:千万不要为了我终日以泪洗面,待到蔷薇凋谢的暮春时分,我就会回到你的身边来。“红雨”,指从美人面庞上流下的沾着胭脂红色的泪水。真是情意缠绵,屈曲宛转,令人心醉。

      下片虽然仍是抒写多情的男子对恋人的叮咛,但却与前不同,这里充满着理智的体贴和无可奈何的大度;使人感到在炽烈而深沉的爱恋中,浸透着隐隐的忧伤。进一步深化了人物的性格。“舞腰歌板闲时按,一任傍人看”两句中,“舞腰”,实指舞时姿态,因跳舞多靠腰身的摆动;“歌板”,又叫檀板或拍板,是歌女用以敲打出节奏以伴歌喉的乐器。这两句是叮咛自己的情人:闲暇时你尽可歌舞迎客如旧,任凭公子王孙们来欣赏光顾。人们常说爱情这东西是自私的,任何一个正常的男子都不会让自己爱恋的人再去取悦他人。何况这个男主人公是这样地情有独钟;也正是因为他深爱自己的恋人,才越是体贴入微考虑到她的地位、职业,他主动解除恋人的顾虑,叮咛她不要荒废技艺,须坚信只要两情相依,何惧暂时的别离和外界的诱惑。这里体现了最大的气度、最大的放心。

      但一切都不是绝对的,尤其是人的感情常常是错综复杂的,就在这最大的.放心之中,也幽幽地流露出一丝不放心。全词便在“金炉应见旧残煤,莫使恩情容易、似寒灰”这两个比喻句中结束,把忧伤、担心之情尽数流泻出来:应该看到镶金的炉膛里留下的旧日烧剩的残煤,弃置一旁再也无人拨弄;千万不要使我们之间的恩情像炉中木炭,燃时容易,燃过之后就成了一堆冰凉的轻灰。下片中的叮咛之语、担心之词,句句都切合人物的身份,青楼女伎的职业就是迎宾送客、为人表演歌舞技艺;当然其中颇多见利忘情的薄幸之人。痴情的男主人公尽管十分自信爱情不会变色,但是在这依依难舍之际,也不禁焦虑不安、忧心如焚。

      此词深切、细腻、生动、明快。能从生活细节中抓住人物的心态,善于运用比喻,含蓄地反映出主人公内心复杂的感情。

[阅读全文]...
  • 虞美人古诗翻译及赏析

  • 虞美人古诗翻译及赏析

      此诗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为作者绝笔,是一曲生命的哀歌,作者通过对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尖锐矛盾的对比,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虞美人古诗翻译及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虞美人

      〔南唐〕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注释:虞美人: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韵。

      了:了结,完结。

      小楼:作者在汴京的住所。东风:春风故国:指南唐。不堪:不胜。砌:台阶。雕阑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应犹:依然。朱颜改:指南唐的宫女老了。君:作者自称。能:或作“都”、“那”、“还”、“却”。

      译文

      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又知道有多少!小楼上昨天夜里又刮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若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赏析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相传他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故妓作乐,唱新作《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三春花开,中秋月圆,岁月不断更替,人生多么美好。可我这囚犯的苦难岁月,什么时候才能完结呢?“春花秋月何时了”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回首往昔,身为国君,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怎么会弄到今天这步田地?据史*载,李煜当国君时,日日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枉杀谏臣……透过此诗句,我们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苟且偷生的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诗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又”点明了“春花秋月”的时序变化,词人降宋又苟活了一年,加重了上两句流露的愁绪,也引出词人对故国往事的回忆。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尽管“故国不堪回首”,可又不能不“回首”。这两句就是具体写“回首”“故国”的——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大概还在,只是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这里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朱颜”一词在这里固然具体指往日宫中的红粉佳人,但同时又是过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征。以上六句,诗人竭力将美景与悲情,往昔与当今,景物与人事的对比融为一体,尤其是通过自然的永恒和人事的沧桑的强烈对比,把蕴蓄于胸中的悲愁悔恨曲折有致地倾泻出来,凝成最后的千古绝唱——“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人先用发人深思的设问,点明抽象的本体“愁”,接着用生动的喻体奔流的江“水”作答。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极为贴切形象,不仅显示了愁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愁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全词以明净、凝练、优美、清新的语言,运用比喻、对比、设问等多种修辞手法,高度地概括和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真情实感。难怪前人赞誉李煜的词是“血泪之歌”,“一字一珠”。

      全词虚设回答,在问答中又紧扣回首往事,感慨今昔写得自然而一气流注,最后进入语尽意不尽的境界,使词显得阔大雄伟。

[阅读全文]...
  • 虞世南蝉古诗译文(虞世南蝉的诗意)

  • 诗意
  • 虞世南(唐)

    垂缕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唐代虞世南这首托物寓意小诗。

    首句:

    “缕”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象下垂的缨。蝉性高洁,栖高饮露,故说“饮清露”。这句表面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含比兴象征。“垂缕”暗示显宦身分(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身分地位显贵却“饮清露”。

    次句:

    “流响出疏桐”写蝉声远传。 “流响”写蝉声长鸣不已,悦耳动听;“出”使蝉声形象化了,仿佛使人感受到蝉声的响度与力度。这一句虽只写声,但读者从中却可想见人格化了的蝉那种清华隽朗的高标逸韵。

    三四句: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是全篇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是在上两句的基础上引发的议论。蝉声远传,一般人以为是秋风所送,诗人却强调这是由于“居高”而致远。标榜:立身品格高洁,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正象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所说的那样,“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这是人格的美,人格的力量。两句中的“自”字、“非”字,一正一反呼应,表达出对人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表现出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

    唐太宗曾经屡次称赏虞世南的“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诗人笔下的人格化的“蝉”,可能带有自况的意味吧。

    沈德潜说:“脉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唐诗别裁》)。

    清施补华《蚬佣说诗》云:“三百篇比兴为多,唐人犹得此意。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端不藉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比兴不同如此。”这三首诗都是唐代托咏蝉以寄意的名作,由于作者地位、遭际、气质的不同,虽同样工于比兴寄托,却呈现出殊异面貌,构成富有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成为唐代文坛“咏蝉”诗的三绝。

    诗种子:立意高,令诗超凡脱俗。

    (郭锦生编品)

[阅读全文]...
  • 虞美人原文及翻译赏析(虞美人古诗翻译及赏析)

  • 戴元良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937年一978年)字重光,号钟隐,祖籍彭城(今徐州铜山)人。961年嗣位,在位15年,史称南唐后主。975 年宋军攻破南唐都城金陵时,李煜投降,封违命候,囚禁于汴京(今开封市)。两年后被宋太宗“赐酒”毒死,这首词是他囚居汴京时所作。

    起句,作者饱含悲愤的心情问苍天:“春花秋月何时了”结?鲜花明月本是美好的象征,从属于自然现象,作者亦知,为什么希望他们了结呢?一则,作者过的是囚禁生活,亡国之痛在心,哪有什么心事赏花,只能“感时花溅泪”(杜甫《望春》),引发对昔日帝国美好生活追怀,从而产生无限愁怅;二则,望月兴叹,月缺还有月圆时,为什么我的生活一去不复返,囚禁的生活什么时候才能结束?触景生情,抚今追昔,满腹的伤感怎么能不油然而生!

    问天天不应,问人人不知,作者只得问自己:“往事知多少?”深宫中一幕幕纸醉金迷的奢侈生活“往事”,一起涌在心头, 他是多么的留念,多么企盼回到从前“ 春殿嫔娥鱼贯列”(李煜《玉楼春》)的生活,去重温帝国的旧梦。然而,他现在过着的是任人宰割的囚犯生活,过去与现实生活的落差,像一把利剑深深地刺痛着他的心, 加深了他的悲愤与哀愁。

    “小楼昨夜又东风……只是朱颜改”。李煜在苟且偷生的小楼里,又听到了浩荡东风的声音,看到了当空的明月,一次“又“一次自然景观循环出现,引发他次次的追忆, -次次的联想, 产生一次次的伤痛,层叠之愁,痛苦更是难以想象的。如果说涌上心头的“往事”只是局限于风花雪月香艳与豪华生活,“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他想了“故国”恢宏的宫殿,“雕栏玉砌”的台阶,但已物是人非,“落花流水春去也”(李煜《浪淘沙令》),不堪回首,此时李煜更令他悲哀至极。“朱颜改”不只是愁怅得面容憔悴,更是喻意他的帝国已经改变了颜色,江山已不是李唐的天下,亡国之痛,故国之思的情感亦寓于其中。这些用血泪写成的文字,把作者哀愁与绝望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最后“问君”两句,作者自问自答,以水喻愁,水流不断,愁亦无穷无尽,作者抽象的亡国之痛情感,借助于江水东流的形象表达出来,将感情形象化,收到了显著的艺术效果,极富感染力,这两句词也成为历来人们传诵的名句。

    词中作者善于应用和比喻的表现手法,捕捉春花、秋月、东风、栏干、江水等典型形象入诗,意象叠加,围绕-一个“愁”字,层层递进,情感真挚而不露,显含蓄,语言自然流畅而不俗,显清新,创造出深远、哀婉、凄凉的意境。取得了最高的艺术成就,李煜也因此获得了一代词宗的英名。也正是这首词断送了他的生命,一个七夕的晚上,李煜让歌妓奏唱了《虞美人》, 当宋太宗听到“小楼昨夜又东风”和“一江春水向东流”时,非常恼怒,当晚赐毒酒致死,享年仅四十二岁。

[阅读全文]...
  • 美好的古诗句

  • 美好
  • 美好的古诗句

      中国最早的诗句为律诗结构,格律要求严格,比如先秦时期的诗一般每句四言,见于《诗经》。后发展为五言或七言律诗,见于唐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美好的古诗句,欢迎大家分享。

      1、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2、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3、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4、潮**阔,风正一帆悬。

      5、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6、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7、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8、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9、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10、太*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1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1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1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14、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15、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16、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17、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18、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19、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20、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21、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22、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23、邯郸驿里逢冬至,报膝灯前影伴身。

      24、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25、劝君更尽一杯酒,天下何人不识君。

      26、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27、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28、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29、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30、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31、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32、春有百花秋望月,夏有凉风冬听雪。

      3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34、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35、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36、凡桃俗李争芬芳,只有老梅心自常。

      37、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38、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39、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40、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41、晴空一鹤排云上,直引诗情到碧霄。

      42、儿童冬雪闹比邻,据岸愚儒却子珍。

      43、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

      44、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4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46、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47、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48、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

      49、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阅读全文]...
  • 虞美人楚腰蛴领团香玉古诗词

  • 虞美人楚腰蛴领团香玉古诗词

      古诗原文

      楚腰蛴领团香玉,鬓叠深深绿。月蛾星眼笑微嚬,柳妖桃艳不胜春,晚妆匀。

      水纹簟映青纱帐,雾罩秋波上。一枝娇卧醉芙蓉,良宵不得与君同,恨忡忡。

      译文翻译

      美人的腰很细,脖子白而长,肌肤白嫩有光泽,鬓发重叠,十分厚密。她的眉毛像弯月,眼睛像明星,笑起来略带愁意。晚上精心妆扮以后,就连春天也比不上她那如柳枝般妖娆、如桃花般艳丽的美貌。

      美人在竹*上躺着,水纹映在青纱帐上,她的眼神也好似笼罩上了一层薄雾。她像一枝芙蓉花那样醉卧在竹*上,如此美好的夜晚却不能和心上人一起度过,她的`脸上显得充满了恨意和忧愁。

      注释解释

      楚腰:泛指女子细腰。《韩非子·二柄》:“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杜牧《遣怀》:“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蛴领:领项白而颀长。蛴,蝤蛴,木中的蝎虫,体白而长,以比喻女子颈项。见和疑《采桑子》注。

      团香玉:形容肌肤白嫩而有光泽。

      鬓叠:鬓发重叠,言其厚密。

      月蛾星眼:如弯月之眉,如明星之眼。

      笑微嚬:笑而略带愁意。嚬,通“颦”,皱眉头。

      柳妖桃艳:如柳枝妖娆,如桃花艳丽。

      不胜:比不上。

      簟(diàn):竹*。

      秋波:指女子的眼神。

      良宵:美好的夜晚。

      忡忡(chōng chōng):忧愁的样子。《诗经·召南·草虫》:“未见君子,忧心忡忡。”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虞美人的古诗句 - 句子

虞美人的古诗句 - 语录

虞美人的古诗句 - 说说

虞美人的古诗句 - 名言

虞美人的古诗句 - 诗词

虞美人的古诗句 - 祝福

虞美人的古诗句 - 心语

推荐词条

表达表示心*如镜的古诗 古诗之最之最深的干亲 关于糯米的古诗 写出古诗中带路字的 很有哲学的古诗词 形容我心安定的古诗词 七侓的古诗 给孩子的古诗词讲诵版 李白的必备古诗 古诗词对复兴中华的意义 冬天过年想回家的古诗 古诗独坐敬亭山唱的视频 鸡年春天的古诗词 含翠的古诗词 父母健康长寿的古诗 古诗中的地理论文 峨眉山景色的古诗 关于古诗中的英雄人物 与大草原有关的古诗词 写舟山的古诗 有关枯木的古诗 理念的古诗词 形容花季少年的古诗 形容尊重长辈的古诗 形容春节人多的古诗词 潼关古诗的作者 春天的五言律诗古诗大全 三年7班背的十首古诗 关于春的古诗的英文 关于元宵节古诗类的灯谜 赞颂爸爸的古诗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