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和关于人性的 >

古诗和关于人性的

关于古诗和关于人性的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和关于人性的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和关于人性的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古诗和关于人性的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古诗和关于人性的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古诗和关于人性的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古诗和关于人性的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古诗和关于人性的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古诗和关于人性的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古诗和关于人性的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古诗和关于人性的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汪士慎的诗性人生

  • 人生
  • 汪士慎的诗性人生

      汪士慎(1686—约1762),字*人,号巢林,安徽歙县人(一作安徽休宁人)。他于1723年离开家乡,到扬州笔耕砚田。

      士之慎者,宜筑巢于山林也。汪士慎可谓闹市中的隐者。古代君子多落寞、凄清,文人画家汪士慎亦不例外。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领略汪士慎那孤鸿独冷的诗性人生吧。

      汪士慎擅画梅花。梅花不受半点儿尘埃,可谓“冰清玉洁”,让古代文人赞叹不已。如北宋隐逸诗人林逋写有“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佳句,为*所赞颂;元代“狂士”王冕因具有“人与梅花一样清”的风骨而饮誉于世;明代旷世奇才徐渭画的大写意梅花别有风姿;清代“扬州八怪”笔下的梅花更是姿态万千,富有神韵。在“扬州八怪”中,尤以汪士慎画的梅花更具艺术感染力。他将自己淡泊、清雅的品性与清苦的内心感受注入笔墨中。其笔下的梅花被称为“汪梅”。在以“四王”摹古画风为主流的清代画坛,汪士慎笔下的梅花孤独地绽放着,然其艺术价值却有“四两拨千斤”的分量。与风骨独标的汪士慎相比,“四王”只会食前代山水画家的残羹,不事推陈出新。汪士慎“长年淡无事,……水墨洒空花”,作品却不为世俗所欣赏。此种清寂让笔者心酸眸湿,不禁感叹苍天对这位高格者的不公*。

      汪士慎的梅花横斜于霜天雪地之间,正是其文人风骨的真实写照。他生活在经济繁荣的大都市扬州,且正处于商人附庸风雅、解囊豪掷之风大举之时。虽然此时也是“四王”摹古风潮盛行之时,但是来自民间的盐商,特别是崇文趋雅的徽商更不乏识见与眼力。如来自徽州并在扬州颇具声誉的盐商马秋玉就是汪士慎的旧识。马秋玉热心于文化,“以古书、朋友、山水为癖”,且“以朋友为生命”,四方文人闻名造访皆得其供食置宿,而其亦乐此不疲。然汪士慎却不愿依附于他。汪士慎因不好趋炎附势而清贫一生,但他的艺术成就却很高。可以说,汪士慎以自己的不幸换来了画史的有幸。其水墨梅花让今人大饱眼福、肃然起敬的同时,不免也为之叹息——他太清苦了!

      自古本真之士多落寞、潦倒于世。一个年少就“怀抱多慷慨,接纳重义气,谈笑生悲凉”的汪士慎有家不能守,于壮年远离家乡,寄余生梦想于繁华的`大都市扬州。然而,这个苦命的画家因自守清格而依然落寞。大概因“四王”的摹古画风独霸清代画坛且“招蜂引蝶”,使得势单体寒之“汪梅”,纵香气四溢,也无力争春,唯付春水东流!就这样,岁月不改汪士慎之天真、高调与不随时俗。之后,苍天好像和汪士慎开了个玩笑,让他晚年“目翳不分云水白,山光却作有无看”。这玩笑未免开得有些过头儿了吧?这幽默未免也太黑色了!尽管这样,汪士慎仍倾才情、心智于艺术,“独目著寒花”。此时,他所绘之梅花苍秀兼具、超凡脱俗,完全是其心迹的外化。艺术史上,类似于汪士慎的典型艺术家还有西方的音乐家贝多芬。他们两人皆历经苦难,但对艺术都不失坚贞之心,故能彪炳史册。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可目之为自传,而汪士慎的水墨梅花可视之为自况,两者的艺术本质是相同的。

      以茶入境为古代文人之雅好。汪士慎亦有“试茗煎山泉,关门避时俗”之雅兴,“粉杏红桃懒去看,煮茶声里独凭栏”。笔者想,若有幸一睹“汪梅”之真迹,则定要闻一下是否留有茶香或梅花淡淡的清香。茶于汪氏不单为饮料,更能使其六腑空明,助其梅花芳泽。

      汪士慎以淡墨润树干,与其淡然人品相若;以浓墨点苔,姿丰神逸;以干墨圈梅花,可想象其历经沧桑、饱受风霜之岁月留痕。而树干、浓苔与涩花浑然一体,诉说着画家清高孤傲的人生追求。

      汪士慎还擅长书法,尤擅隶书。只可惜,其书法成就被其画名所掩盖。其隶书得汉隶之韵,雅正清淡、秀逸天真,极具书卷气。由其书法可看出,他是一位不事张扬、洒脱出尘的谦谦君子。

      汪士慎的篆刻成就也很高。其印风或工整郁茂,或苍雄沉健,或典雅清丽,或劲拔疏秀。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刻的白文印“巢林”,线条屈曲,断断续续,犹如风吹寒林,树动而巢摇。此印让人感觉汪士慎好像是在刻自己结巢于林、饱受凄风冷雨之苦的生存状态。他将自己一生的凄凉、孤寂刻入石中,使其篆刻具有深刻的艺术内涵。

      汪士慎的诗句也写得很精彩。如“长年淡无事,聊复弄霜颖。水墨洒空花,嗟哉成画饼”、“垂老孤怀欣素友,萌阶古木借邻家”、“一椽深巷里,半榻乱书横”等皆出自他手。他的诗句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凄冷而温厚、澄明而练达的情怀。咏诗与写梅堪称“异构同体”,皆为汪士慎内心世界之彰显。他在《岁暮自嘲》中写道:“莫道称高蹈,孤清性所耽。结欢无热客,侵梦有烟岚。贫久衣裘敝,厨荒菽粟甘。不知三市外,何处拥华骖。”如此行状,如此世道,汪士慎依然心境淡泊,绘出了冷峻、高逸的水墨梅花,难怪其水墨梅花有“迥出尘埃”、“不食人间烟火”之称。

      暗香沁人把雪傲,此乃汪士慎之人生行状;铁骨冰心、迥出尘埃,堪为汪士慎艺术华章之主旋律。汪士慎真可谓是一位“行吟画家”。

      “好梅而人清,嗜茶而诗苦。”最后,笔者以汪士慎的好友陈章对他的这句评价来结束本文。

[阅读全文]...
  • 浅说汪士慎的诗性人生

  • 人生
  • 浅说汪士慎的诗性人生

      汪士慎(1686—约1762),字*人,号巢林,安徽歙县人(一作安徽休宁人)。他于1723年离开家乡,到扬州笔耕砚田。

      士之慎者,宜筑巢于山林也。汪士慎可谓闹市中的隐者。古代君子多落寞、凄清,文人画家汪士慎亦不例外。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领略汪士慎那孤鸿独冷的诗性人生吧。

      汪士慎擅画梅花。梅花不受半点儿尘埃,可谓“冰清玉洁”,让古代文人赞叹不已。如北宋隐逸诗人林逋写有“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佳句,为*所赞颂;元代“狂士”王冕因具有“人与梅花一样清”的风骨而饮誉于世;明代旷世奇才徐渭画的大写意梅花别有风姿;清代“扬州八怪”笔下的梅花更是姿态万千,富有神韵。在“扬州八怪”中,尤以汪士慎画的梅花更具艺术感染力。他将自己淡泊、清雅的品性与清苦的内心感受注入笔墨中。其笔下的梅花被称为“汪梅”。

      在以“四王”摹古画风为主流的清代画坛,汪士慎笔下的梅花孤独地绽放着,然其艺术价值却有“四两拨千斤”的分量。与风骨独标的汪士慎相比,“四王”只会食前代山水画家的残羹,不事推陈出新。汪士慎“长年淡无事,……水墨洒空花”,作品却不为世俗所欣赏。此种清寂让笔者心酸眸湿,不禁感叹苍天对这位高格者的不公*。

      汪士慎的梅花横斜于霜天雪地之间,正是其文人风骨的真实写照。他生活在经济繁荣的大都市扬州,且正处于商人附庸风雅、解囊豪掷之风大举之时。虽然此时也是“四王”摹古风潮盛行之时,但是来自民间的盐商,特别是崇文趋雅的徽商更不乏识见与眼力。如来自徽州并在扬州颇具声誉的`盐商马秋玉就是汪士慎的旧识。马秋玉热心于文化,“以古书、朋友、山水为癖”,且“以朋友为生命”,四方文人闻名造访皆得其供食置宿,而其亦乐此不疲。然汪士慎却不愿依附于他。汪士慎因不好趋炎附势而清贫一生,但他的艺术成就却很高。可以说,汪士慎以自己的不幸换来了画史的有幸。其水墨梅花让今人大饱眼福、肃然起敬的同时,不免也为之叹息——他太清苦了!

      自古本真之士多落寞、潦倒于世。一个年少就“怀抱多慷慨,接纳重义气,谈笑生悲凉”的汪士慎有家不能守,于壮年远离家乡,寄余生梦想于繁华的大都市扬州。然而,这个苦命的画家因自守清格而依然落寞。大概因“四王”的摹古画风独霸清代画坛且“招蜂引蝶”,使得势单体寒之“汪梅”,纵香气四溢,也无力争春,唯付春水东流!就这样,岁月不改汪士慎之天真、高调与不随时俗。之后,苍天好像和汪士慎开了个玩笑,让他晚年“目翳不分云水白,山光却作有无看”。这玩笑未免开得有些过头儿了吧?这幽默未免也太黑色了!尽管这样,汪士慎仍倾才情、心智于艺术,“独目著寒花”。此时,他所绘之梅花苍秀兼具、超凡脱俗,完全是其心迹的外化。艺术史上,类似于汪士慎的典型艺术家还有西方的音乐家贝多芬。他们两人皆历经苦难,但对艺术都不失坚贞之心,故能彪炳史册。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可目之为自传,而汪士慎的水墨梅花可视之为自况,两者的艺术本质是相同的。

      以茶入境为古代文人之雅好。汪士慎亦有“试茗煎山泉,关门避时俗”之雅兴,“粉杏红桃懒去看,煮茶声里独凭栏”。笔者想,若有幸一睹“汪梅”之真迹,则定要闻一下是否留有茶香或梅花淡淡的清香。茶于汪氏不单为饮料,更能使其六腑空明,助其梅花芳泽。

      汪士慎以淡墨润树干,与其淡然人品相若;以浓墨点苔,姿丰神逸;以干墨圈梅花,可想象其历经沧桑、饱受风霜之岁月留痕。而树干、浓苔与涩花浑然一体,诉说着画家清高孤傲的人生追求。

      汪士慎还擅长书法,尤擅隶书。只可惜,其书法成就被其画名所掩盖。其隶书得汉隶之韵,雅正清淡、秀逸天真,极具书卷气。由其书法可看出,他是一位不事张扬、洒脱出尘的谦谦君子。

      汪士慎的篆刻成就也很高。其印风或工整郁茂,或苍雄沉健,或典雅清丽,或劲拔疏秀。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刻的白文印“巢林”,线条屈曲,断断续续,犹如风吹寒林,树动而巢摇。此印让人感觉汪士慎好像是在刻自己结巢于林、饱受凄风冷雨之苦的生存状态。他将自己一生的凄凉、孤寂刻入石中,使其篆刻具有深刻的艺术内涵。

      汪士慎的诗句也写得很精彩。如“长年淡无事,聊复弄霜颖。水墨洒空花,嗟哉成画饼”、“垂老孤怀欣素友,萌阶古木借邻家”、“一椽深巷里,半榻乱书横”等皆出自他手。他的诗句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凄冷而温厚、澄明而练达的情怀。咏诗与写梅堪称“异构同体”,皆为汪士慎内心世界之彰显。他在《岁暮自嘲》中写道:“莫道称高蹈,孤清性所耽。结欢无热客,侵梦有烟岚。贫久衣裘敝,厨荒菽粟甘。不知三市外,何处拥华骖。”如此行状,如此世道,汪士慎依然心境淡泊,绘出了冷峻、高逸的水墨梅花,难怪其水墨梅花有“迥出尘埃”、“不食人间烟火”之称。

      暗香沁人把雪傲,此乃汪士慎之人生行状;铁骨冰心、迥出尘埃,堪为汪士慎艺术华章之主旋律。汪士慎真可谓是一位“行吟画家”。

      “好梅而人清,嗜茶而诗苦。”最后,笔者以汪士慎的好友陈章对他的这句评价来结束本文。

[阅读全文]...
  • 关于诗性的传说

  • 关于诗性的传说

      还是很喜欢用铅笔那素素的感觉带点忧伤的情怀还记得吗那沙沙的勾镂描绘出一个关于童年梦想的图画

      那淡淡的感伤任思绪激昂流淌于笔尖如蜚短流长一泻千里的瀑流

      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芦苇内心深处最深情的呼唤生命的脆弱以至于世间任何一个物体都足以让生命终结但但生命终结了思想的伟力也足以照亮前行道路的黑暗

      思想有多远生命就有多远

      ————-生命的伟力

      不*惯太多的在乎也许吧任性的自我不喜欢太多的束缚向往自由

      但此刻的自由不禁让我彷徨

      现实与梦想的差距足以杀死一个充满幻想的孩童

      感受不到一丝的诗意甚至连春雨也被这无情的现实同化变得暴力起来疾风骤雨击打在房梁敲碎了我关于现在与未来的梦

      生活永远都像是一首谱不完的曲子总让人意想不到下一刻的篇章

      世间总有太多不了解的事它不是十万个为什么总会给好奇的孩子以惊奇的讲解与发现它是沉默的`像是三四十年代的默片那样静静的演绎着它作为原始的神奇。

      人并不会总是以一个充满幻想的孩童傻傻的仰望着蔚蓝的星空在夏夜的虫鸣草丛听着外婆讲着狼来了的故事

      人总是要长大有时在经历了现实感受了残酷却总想像孩童一样依偎着母亲的怀抱寻求坚强的依靠逃避但终究逃的了吗在那命运的手轮拨动了的那一刻就注定了现实的轮回逃避像个懦夫如蝼蚁干苟延残喘吗?

      在我的字典里只有前行···········

[阅读全文]...
  • 论汉语文学语言的诗性特征与意合特征的契合性

  • 论汉语文学语言的诗性特征与意合特征的契合性

      沟通文学和语言学这两个学科领域,将汉语文学语言的诗性特征和意合特征进行一番比较,让人们看到汉语的诗性与意合性的天然的契合关系。毕业论文是需要我们认真对待的一件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汉语文学语言的诗性特征与意合特征的契合性,欢迎阅读与参考!

      摘要:本文试图沟通文学和语言学这两个学科领域,将汉语文学语言的诗性特征和意合特征进行一番比较,让人们看到汉语的诗性与意合性的天然的契合关系。

      关键词:汉语诗性;汉语意合性

      语言都具有一定的诗性特征,文学语言更是如此。语言的诗性指“具有暗指来说出的东西,从而使个人独特的东西得到他人理解的特点和功能”。语言也都具有一定的意合特征,语言的意合特征指“用最经济的词语、最凝练的格式表达尽可能丰富的深层语义”。对汉语诗性的讨论,在今天已成为国内学术界令人关注的热门话题。而学术界尤其是语言学界对汉语意合性的研究也可以说是方兴未艾。但以往学者对汉语的诗性特征的讨论大都就集中在文学、美学和哲学等学科领域,而对意合性的研究更主要集中在语言学领域。本文则试图沟通文学和语言学这两个学科领域,将汉语的诗性和意合性进行一番比较,让人们看到汉语的诗性与意合性的天然的契合关系。理解了这种天然的契合关系,我们就能明白有关汉语诗性和意合性的一系列问题。比如说。其它语言也当然有其诗性,但为什么汉语的诗性特征格外突出,引起了中外学者的广泛讨论?为什么汉语比起其它诸多语言来说更具有得天独厚的诗性特征?这是与汉语的得天独厚的语言条件——其语法的意合特点分不开的。同样,其它语言当然也有一定的意合特征,但为什么独有汉语的意合特征是如此的显明突出被人津津乐道?这又是与汉语对诗性能够得到自然方便的表达有密切关系的。如果仅仅从文学的角度来论说汉语的诗性,无论如何都有一种欠缺卖征和虚无缥缈的感觉;同样,如果仅仅从文学的角度来说明汉语的意舍特点,也同样让人感到意犹未尽,美中不足。通过二者的对比,我们将会看到,它们简直就是珠联璧合、相得益彰、相依为命的共生共荣体。

      汉语的诗性特征,虽然在个别细节上不同的人会有些分歧,但大体上有了比较公认的结论,张世英用诗的语言特征来说明汉语的诗性特征,我们认为比较有代表性。他把汉语的诗性特征概括为四个特点:言约旨远;象征性和暗喻性;画意性;音乐性。我们将其进一步整理成:简约性;象征性;画意性;音乐性。“言约旨远”,其实主要指“言约”,也即简约性,因为“旨远”可用象征性概括。又因为暗喻性本质上也是象征性,所以我们把第二个特点“象征性和暗喻性”都通称为象征性。同样,汉语的意合特征到今天虽然也有不少分歧意见,但大体上来说,其主要方面还是得到大家公认的,我们姑且把汉语的意合性概括为三个特点:形象性:简易性:顺序性;音乐性。成中英深刻地论述了汉语是一种形象语言。郭绍虞则对汉语的简易性、顺序性和音乐性进行了深刻的论述。我们认为这四个特点比较集中地说明了汉语的意合特征。我们可以很容易地看出,汉语诗性的其中三个特点与汉语意合的其中三个特点的一致性:简约性对应于简易性;象征性对应于形象性;两个音乐性自然是对应的。只有诗性的画意性和意合的顺序性好像看不出直接的对应关系。其实它们也是具有内在的联系的。

      诗性的言约旨远是指,要求用尽量少的语言表达尽量多的内涵,*文学从古至今都是这样主张的。所谓“言约旨远”、“语少意足,有无穷之味”、“语少而意广”、“*约而指通,言尚省而趋明”(王充《论衡》)、“凡文笔老则简,意真则简,辞切则简,味淡则简,气蕴则简,品责则简,神远而含藏不尽则简,故简为文章尽境”(刘大櫆《论文偶记》)、“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刘勰《文心雕龙》)。古人对言简旨远可谓推崇到了极点。鲁迅说:“写完文章后自己至少要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有人说:“我喜欢简单的诗,因为我们的生活太丰富了,也太复杂了,我们为什么要把诗歌也弄得如此复杂呢?诗歌并不需要繁复的意象,所以我赞成诗歌‘越简单越好’的创作观点,越简单越能写出好诗。”他们都主张写诗作文要追求言约旨远、言简意丰,这其实也是对汉语诗性语言的追求。

      诗性的言约旨远需要落实到具体的形式载体——语言文字上,那么,*文学的形式载体又是怎样的呢?申小龙指出:“由于尚简,汉语语词单位的大小和性质往往无一定规,有常有变,可常可变,随上下文的声气、逻辑环境而加以自由运用。”就是说,汉语语词没有性、数、格、时、体、态等等的形式限制,在句子的构成时,没有主谓一致的形式框架的形式束缚,为汉语的尚简提供了天然的保证和条件。相反,西方形态语言有一套繁琐的形式,即使尚简也不能彻底,正像潘文国所说:“诗歌是最精练的语言,无论中外,诗人写作时无不惜墨如金。*诗人可以把虚词芟除得一个不剩,而英语诗人只能徒呼奈何。写诗尚且如此,其他就更不用说了。”

      汉语诗性中的象征性指以表示具体事物或具体实景的语言暗示象征深远的意境。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李克尔认为:“语言的神奇性正是在于:语言是利用象征的特性玩弄‘指明——隐藏’的双重方向的运动的魔术——语言在‘指明’时就包含了一种新的‘隐藏’,而在‘隐藏’时又包含了再次指明的可能性。”口这段话深刻地揭示了象征乃是语言的诗性本质。综观中外文学史,可能没有哪一个民族语言能像汉语这样有如此复杂系统的象征体系:松柏象征坚贞,梅花象征坚韧,竹象征气节,菊花象征孤标亮节、高雅傲霜。兰花象征高洁、典雅、坚贞不屈,等等。*诗歌几乎每一首都浸润着象征意蕴。那么如此众多复杂的象征意蕴的表达又是通过什么样的语言文字的形式载体来实现的呢?我们认为,汉语诗性的象征性与汉语意合特征中的形象性是密不可分的。范军指出:“象征性思维有利于促进*人体验、意会能力的发展,同时也抑制了信号化推理因素。*传统的象征性思维,迥异于西方古代的逻辑思维,其实质是一种形象思维。”他进一步指出:“过去,人们往往将比喻和象征看作文学表现的手法,而忽视了它所代表的传统思维方式的深层意蕴。事实上,早在先秦时期,比喻和象征就不仅是文人学士自觉遵循、普遍采用的艺术手法,而且是思想家们借以完美表达思维、建构理论体系的重要手段。这说明,汉语诗性的象征性和哲学中的'形象思维具有同构性,那么这种同构性是否可以延伸到作为它们形式载体的语言文字呢?事实的确如此,汉语的形象性早已成为不刊之论。成中英指出:“*语言以形象为主导,*文字是象形文字,‘六书’就以象形或取象为主,当然也有象声,都是对客观自然现象的模仿。指事也以形象一符号显示自然关系、模拟自然关系。会意则是对事态的复杂关系的显示,不是单纯的象形。这基本上决定了*文字的形象性。转注、假借则是语义的延伸,是把象形文字的形象性延伸出去。语义的延伸也代表了形象的延伸。”语言文字的形象性和汉语诗性的象征性的密切关系是无可怀疑的。

      汉语诗性中的音乐性指汉语在用简洁形象的语言表达尽量丰富深刻的象征性意蕴时所表现出的音乐特征。“诗的语言的画意性在于提供空间上同时并存的事物的外在形象,使语言所未说出而又暗指的精神境界更具鲜明性,但仅仅画意性语言还不足以表达时间上先后之承续,不足以暗指精神境界的节奏性,这就需要语言的音乐性。”所以真正的诗性语言必然具有以节奏为基础的音乐性,单就*古诗词而言,可以说,世界上很少有其它语言的诗歌的音乐性能与其媲美的,它们具有最多的音乐性成分:音节整齐、押韵、*仄、双声词、叠韵词等等。实际上不但汉语的诗歌等韵文体是如此,其散文体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也就是说,只要是通顺的汉语,即使语言使用者不去有意地去追求语言的音乐性,汉语也必然含有较强的音乐性。这正是因为汉语本身的结构组织就利用了节奏性等音乐成分,这也就是汉语意合特征中的音乐性。正像郭绍虞所指出的:“化长句为短句,有时再组成匀整的句式。不仅可以充分表达复杂的思想,同时也可以表达复杂的情感。并且再能使人在理解复杂的思想情感之外,同时体会到汉语音乐性的美感,以加深对于思想情感的理解。”申小龙的论述更为具体:“汉语句子的脉络与句子节律是浑成一体的。音步是节律的基础。汉语利用语词单位‘单音节’、‘孤立’的纯一特点,以单音词构成单音步。以双音词构成二音步,于是只须把单音词与双音词巧为运用,使之错综变化,也就自然造成了汉语的节律。”可见,汉语意合语言的音乐性与汉语诗性的音乐性是天然契合的。

      汉语诗性特征中的画意性与其形象性是有密切关系的。画意性指,诗性语言虽然也仅仅是语言。而非绘画中的线条、颜色、人物的姿态,但这样的语言却具有触发人的想象和联系的特点,让鉴赏者在头脑中产生一幅生动的画面。但这种理解仍然是画意的浅层理解,而画意性的最深层理解则是指在形象和画面背后表达的深远意境。可见,只有形象语言经过匠心独运的构思和巧妙的安排后才能产生画意性。而汉语意合特征的顺序性恰恰说的就是“汉语不象西方语言那样为每个句子建造一个以动词为中心的空间结构体,而是以流动的短语形成一种具有逻辑天籁的心理时间流。”如《红楼梦》写刘姥姥初进荣国府,与王熙凤正说着话,“只听一路靴子响,进来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面目清秀,身材俊俏,轻裘宝带,美服华冠。”从逻辑上讲,刘姥姥忽听靴子声响,有个男人进来。她最关心的是“少年”,然后才看清楚他的服饰、身段、面目,可见汉语句子的流块建构确实具有一种心理时间的逻辑天籁。可见,汉语以时间流来按排语序为形象语言最大限度地追求画意性表达深远的意境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张世英,语言的诗性与诗的语言[J],*人民大学学报,2001,(1)。

      [2]徐静茜,汉语的“意合”特点与*的思维*惯[J],语文导报,1987,(6)。

      [3]成中英,*语言与*传统哲学思维方式[A],*思维偏向[C],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4]郭绍虞,汉语语法修辞新探[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5]申小龙,语文的阐释[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

      [6]潘文国,汉英语对比纲要[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

[阅读全文]...
  • 关于汪士慎的诗性人生的介绍

  • 人生
  • 关于汪士慎的诗性人生的介绍

      汪士慎(1686—约1762),字*人,号巢林,安徽歙县人(一作安徽休宁人)。他于1723年离开家乡,到扬州笔耕砚田。

      士之慎者,宜筑巢于山林也。汪士慎可谓闹市中的隐者。古代君子多落寞、凄清,文人画家汪士慎亦不例外。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领略汪士慎那孤鸿独冷的诗性人生吧。

      汪士慎擅画梅花。梅花不受半点儿尘埃,可谓“冰清玉洁”,让古代文人赞叹不已。如北宋隐逸诗人林逋写有“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佳句,为*所赞颂;元代“狂士”王冕因具有“人与梅花一样清”的风骨而饮誉于世;明代旷世奇才徐渭画的大写意梅花别有风姿;清代“扬州八怪”笔下的梅花更是姿态万千,富有神韵。在“扬州八怪”中,尤以汪士慎画的梅花更具艺术感染力。他将自己淡泊、清雅的品性与清苦的内心感受注入笔墨中。其笔下的梅花被称为“汪梅”。

      在以“四王”摹古画风为主流的清代画坛,汪士慎笔下的梅花孤独地绽放着,然其艺术价值却有“四两拨千斤”的分量。与风骨独标的汪士慎相比,“四王”只会食前代山水画家的残羹,不事推陈出新。汪士慎“长年淡无事,……水墨洒空花”,作品却不为世俗所欣赏。此种清寂让笔者心酸眸湿,不禁感叹苍天对这位高格者的不公*。

      汪士慎的梅花横斜于霜天雪地之间,正是其文人风骨的真实写照。他生活在经济繁荣的大都市扬州,且正处于商人附庸风雅、解囊豪掷之风大举之时。虽然此时也是“四王”摹古风潮盛行之时,但是来自民间的盐商,特别是崇文趋雅的徽商更不乏识见与眼力。如来自徽州并在扬州颇具声誉的盐商马秋玉就是汪士慎的旧识。马秋玉热心于文化,“以古书、朋友、山水为癖”,且“以朋友为生命”,四方文人闻名造访皆得其供食置宿,而其亦乐此不疲。然汪士慎却不愿依附于他。汪士慎因不好趋炎附势而清贫一生,但他的艺术成就却很高。可以说,汪士慎以自己的不幸换来了画史的有幸。其水墨梅花让今人大饱眼福、肃然起敬的同时,不免也为之叹息——他太清苦了!

      自古本真之士多落寞、潦倒于世。一个年少就“怀抱多慷慨,接纳重义气,谈笑生悲凉”的汪士慎有家不能守,于壮年远离家乡,寄余生梦想于繁华的大都市扬州。然而,这个苦命的画家因自守清格而依然落寞。大概因“四王”的摹古画风独霸清代画坛且“招蜂引蝶”,使得势单体寒之“汪梅”,纵香气四溢,也无力争春,唯付春水东流!就这样,岁月不改汪士慎之天真、高调与不随时俗。之后,苍天好像和汪士慎开了个玩笑,让他晚年“目翳不分云水白,山光却作有无看”。这玩笑未免开得有些过头儿了吧?这幽默未免也太黑色了!尽管这样,汪士慎仍倾才情、心智于艺术,“独目著寒花”。此时,他所绘之梅花苍秀兼具、超凡脱俗,完全是其心迹的外化。艺术史上,类似于汪士慎的典型艺术家还有西方的音乐家贝多芬。他们两人皆历经苦难,但对艺术都不失坚贞之心,故能彪炳史册。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可目之为自传,而汪士慎的水墨梅花可视之为自况,两者的艺术本质是相同的.。

      以茶入境为古代文人之雅好。汪士慎亦有“试茗煎山泉,关门避时俗”之雅兴,“粉杏红桃懒去看,煮茶声里独凭栏”。笔者想,若有幸一睹“汪梅”之真迹,则定要闻一下是否留有茶香或梅花淡淡的清香。茶于汪氏不单为饮料,更能使其六腑空明,助其梅花芳泽。

      汪士慎以淡墨润树干,与其淡然人品相若;以浓墨点苔,姿丰神逸;以干墨圈梅花,可想象其历经沧桑、饱受风霜之岁月留痕。而树干、浓苔与涩花浑然一体,诉说着画家清高孤傲的人生追求。

      汪士慎还擅长书法,尤擅隶书。只可惜,其书法成就被其画名所掩盖。其隶书得汉隶之韵,雅正清淡、秀逸天真,极具书卷气。由其书法可看出,他是一位不事张扬、洒脱出尘的谦谦君子。

      汪士慎的篆刻成就也很高。其印风或工整郁茂,或苍雄沉健,或典雅清丽,或劲拔疏秀。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刻的白文印“巢林”,线条屈曲,断断续续,犹如风吹寒林,树动而巢摇。此印让人感觉汪士慎好像是在刻自己结巢于林、饱受凄风冷雨之苦的生存状态。他将自己一生的凄凉、孤寂刻入石中,使其篆刻具有深刻的艺术内涵。

      汪士慎的诗句也写得很精彩。如“长年淡无事,聊复弄霜颖。水墨洒空花,嗟哉成画饼”、“垂老孤怀欣素友,萌阶古木借邻家”、“一椽深巷里,半榻乱书横”等皆出自他手。他的诗句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凄冷而温厚、澄明而练达的情怀。咏诗与写梅堪称“异构同体”,皆为汪士慎内心世界之彰显。他在《岁暮自嘲》中写道:“莫道称高蹈,孤清性所耽。结欢无热客,侵梦有烟岚。贫久衣裘敝,厨荒菽粟甘。不知三市外,何处拥华骖。”如此行状,如此世道,汪士慎依然心境淡泊,绘出了冷峻、高逸的水墨梅花,难怪其水墨梅花有“迥出尘埃”、“不食人间烟火”之称。

      暗香沁人把雪傲,此乃汪士慎之人生行状;铁骨冰心、迥出尘埃,堪为汪士慎艺术华章之主旋律。汪士慎真可谓是一位“行吟画家”。

      “好梅而人清,嗜茶而诗苦。”最后,笔者以汪士慎的好友陈章对他的这句评价来结束本文。

[阅读全文]...
  • 个性古诗词

  • 个性,抒情
  • 1、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3、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4、两鬓可怜青,只为相思老。

    5、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6、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7、弱水三千,只取一瓢。

    8、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笺费泪行。

    9、山空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10、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11、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

    12、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3、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4、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15、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16、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17、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18、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19、是落红带愁流处,记当日门掩梨花,剪灯深夜语。

    20、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21、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22、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23、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24、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25、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26、妾似胥山长在眼,郎如石佛本无心。

    27、忆从前,一点东风,风隔着垂帘,眉儿愁苦。

    28、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

    29、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30、真趣淡然居物外,忘机多是隐天台。

    31、笑看人间沉浮事。闲坐摇扇一壶茶。

    32、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33、愿新春以后,吉吉利利,百事都如意。

    34、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35、撑天一根担日月,拔地千笋写春秋。

    36、若有知音见采,不辞徧唱阳春。

    37、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38、怕相思,已相思,轮到相思没处辞,眉间露一丝。

    39、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40、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41、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42、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43、红烛映妾颜,青丝绾君发。愿得一心人,相伴自天涯。

    44、醉翁之际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45、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46、布谷飞飞劝早耕,舂锄扑扑趁春睛。

    47、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48、瘦影自怜秋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

    49、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50、若是前生未有缘,待重结、来生愿。

    51、岂不尔思,远莫致之。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古诗和关于人性的 - 句子

古诗和关于人性的 - 语录

古诗和关于人性的 - 说说

古诗和关于人性的 - 名言

古诗和关于人性的 - 诗词

古诗和关于人性的 - 祝福

古诗和关于人性的 - 心语

推荐词条

最有名的36首古诗词 400字左右的经典古诗词 关于中秋团圆月亮的古诗朗诵 适合赞美抗疫英雄的古诗 描写雨的完整古诗2首 女儿思念亡父的古诗词 形容人不懂得尊重别人的古诗 植树节的两首古诗 形容两个人相爱不能在一起的古诗 描述四季风的古诗 有关秋天的雨的古诗词 描写冬天美丽的古诗词 11月的古诗天气描写 很少听说的古诗词 适合朗诵的古诗文大全 关于虎的古诗幼儿园 不让一个人掉队的古诗 有意境的7字古诗 对对方很无语的古诗词 有关咏菊的10首古诗 隐含暗恋意思的古诗 哪些古诗是关于夏天的 现代诗和古诗的差距 那些被同学改的古诗搞笑 古诗夜书所见的配图 写春夏秋冬的唯美的古诗 古代诗人白居易的古诗 表示女生会等待男生的古诗 有虎的古诗 关于中秋节的三百首古诗 形容洞庭湖赠张丞相的古诗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