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描写姑苏的古诗词 >

描写姑苏的古诗词

关于描写姑苏的古诗词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描写姑苏的古诗词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描写姑苏的古诗词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描写姑苏的古诗词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描写姑苏的古诗词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描写姑苏的古诗词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描写姑苏的古诗词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描写姑苏的古诗词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描写姑苏的古诗词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描写姑苏的古诗词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描写姑苏的古诗词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含有姑字的古诗词 带姑字的诗词名句

  •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 / 夜泊枫江》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朱庆馀《*试上张籍水部 / *试上张水部 / 闺意献张水部》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李商隐《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杜荀鹤《送人游吴》

    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战国策·魏一·知伯索地于魏桓子》

    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梅花月满天。——唐寅《把酒对月歌》

    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萧衍《东飞伯劳歌》

    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李白《乌栖曲》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王建《雨过山村》

    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朱子家训·全文》

    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李商隐《谒山》

    行人怅望苏台柳,曾与吴王扫落花。——姜夔《姑苏怀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王建《新嫁娘词三首》

    麻姑垂两鬓,一半已成霜。——李白《短歌行》

    菡萏香连十顷陂,小姑贪戏采莲迟。——皇甫松《采莲子·菡萏香莲十顷陂》

    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佚名《卷耳》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白居易《观刈麦》

    舟中贾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苏轼《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

    两姑之间难为妇——《资治通鉴·陈纪·陈纪四》

    风动荷花水殿香,姑苏台上宴吴王。——李白《口号吴王美人半醉》

    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

    杜诗韩笔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搔。——杜牧《读韩杜集》

    下床着新衣,初学小姑拜。——毛铉《幼女词·下床着新衣》

    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左丘明《郑伯克段于鄢》

    燕兵夜娖银胡觮,汉箭朝飞金仆姑。——辛弃疾《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欧阳炯《江城子·晚日金陵岸草*》

    深涧饮渴虹,邃河生秋雷。——惟凤《姑射山诗题曾山人壁》

    一朵江梅春带雪。玉软云娇,姑射肌肤洁。——赵鼎《蝶恋花·一朵江梅春带雪》

    阳羡姑苏已买田。——苏轼《浣溪沙·送叶淳老》

    不痴不聋不作阿姑阿翁,得亲顺亲方可为人为子。

    龟游莲叶上,鸟宿芦花里。——李白《姑孰十咏》

    故宫事往凭谁问,无恙是朱颜。——纳兰性德《眼儿媚·咏红姑娘》

    倾国倾城恨有馀,几多红泪泣姑苏,倚风凝睇雪肌肤。——薛昭蕴《浣溪沙·倾国倾城恨有馀》

    骚屑西风弄晚寒,翠袖倚阑干。——纳兰性德《眼儿媚·咏红姑娘》

    小姑织白纻,未解将人语。——李白《湖边采莲妇》

    麻姑酒满杯中绿,王母桃分天上红。

    家本姑苏浣花里,圆圆小字娇罗绮。——吴伟业《圆圆曲》

    曾于方外见麻姑,闻说君山自古无。——方干《题君山》

    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佚名《卷耳》

    荒台麋鹿争新草,空苑岛凫占浅莎。——许浑《姑苏怀古》

    夜暗归云绕柁牙,江涵星影鹭眠沙。——姜夔《姑苏怀古》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李商隐《正月十五夜闻京有灯恨不得观》

    长歌诗,短歌诗,歌里真情恨别离,休言伊不知。——蔡伸《长相思·村姑儿》

    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佚名《孔雀东南飞 /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浑似姑射真人,天姿灵秀,意气舒高洁。——丘处机《无俗念·灵虚宫梨花词》

    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袁枚《黄生借书说》

    飘然自有姑射姿,回看粉黛皆尘俗。——秦观《赠女冠畅师》

    可怜国破忠臣死,日月东流生白波。——许浑《姑苏怀古》

    归舟明日毗陵道,回首姑苏是白云。——皇甫冉《送魏十六还苏州》

    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杜甫《新婚别》

[阅读全文]...
  • 姑苏怀古诗意

  • 诗意
  • 姑苏怀古诗意

      《姑苏怀古》为唐代诗人许浑所作,表现诗人对人生短促、历史无情,自然永恒的感慨之情。为大家整理姑《姑苏怀古》的诗意及鉴赏,欢迎欣赏!

      姑苏怀古

      作者:许浑

      宫馆余基辍棹过,黍苗无限独悲歌。

      荒台麋鹿争新草,空苑岛凫占浅莎。

      吴岫雨来虚槛冷,楚江风急远帆多。

      可怜国破忠臣死,日月东流生白波

      译文

      行舟经过姑苏古城,舍舟登岸,凭吊古台,初登台基,放眼眺望,只见残砖败瓦间禾黍成行,断壁颓垣上蒿草丛生。

      争食新草的麋鹿和各据莎草、筑巢栖息的水鸟在四周栖息游荡。

      山雨将至时,登台凭槛,一切都那么凄凉,楚江上面在风雨中的远帆更是让人心下情绪低落。

      吴越战争时候,忠臣伍子胥惨遭杀害,吴国也被灭国,真是令人唏嘘不已,急风吹帆的大江,在滔滔白波中向东而去,消失在天际。

      诗歌鉴赏

      姑苏,即姑苏山,在今江苏苏州市,春秋吴王阖庐始于山上建台,在其子夫差时竣工,人称姑苏台,其台横亘五里,夫差曾在台上备宫妓千人,又造春宵宫,为长夜之饮,越国攻吴,吴太子友战败而焚之。*常借吟咏姑苏台来抒发对吴越争霸历史的感喟。此诗就是许浑舟行经过姑苏,登台吊古所作。

      首联叙登台。上句以*叙之笔直接点题,“宫馆余基”指姑苏陈迹。“辍棹过”言舍舟登岸,凭吊古台。下句“黍苗”承“宫馆余基”来,初登台基,放眼眺望,只见残砖败瓦间禾黍成行,断壁颓垣上蒿草丛生。“黍苗”二字实写眼前景色,又暗中脱化《诗经·黍离》诗意,借古人亡国之哀思,表现自己对人世沧桑的感慨。“独”字传神,将独来吊古那种惆怅情绪写得极真。“悲歌”即含黍离之悲意。这一联以叙事起,以情语接,用一“悲”字奠定全诗感情基调,语言*淡而富有深韵,已然将读者引入浓厚的思古气氛中。

      颔联以赋笔铺写姑苏台遗址景象,但景中意蕴深藏。一边是人去台空的荒凉阒静,另一边则是争食新草的麋鹿和各据莎草、筑巢栖息的水鸟。这一联遣词用字极为考究:野鹿、凫鸥性极警觉,在此栖游,可见荒台空苑之静寂;新草、浅莎,当春始发,正见出春机盎然之状。动词“争”、“占”,绘出了自然界旺盛的生命活力。工整的对仗,显示出诗人匠心独到之处,这里并置着的人事意象和自然意象,通过精确而富于表现力的形容词与动词的修饰连接,把历史陈迹的死寂与自然生命的生机统一于有机的画面中,形成强烈的生和死的比差,活生生地逼出人们心中历史无情、自然永恒的悲情。这一联以表面的赋法铺写,包裹着深沉的内核,诗人充分利用了律诗对偶的特点,以各个意象间强大的张力,造成形象大于思想的艺术效果,以空外传音的方式,暗示出作者吊古的情绪。

      颈联使用比兴手法表现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感受。“吴岫雨来”、“楚江风急”看似实写眼中景色,然而“吴”、“楚”字面,可以引发历史联想,惊风飘絮,雨打浮萍既为国破家亡象征意象,亦可被认为其意味着“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晚唐政治现状,似此似彼,亦此亦彼,彼此难分。“虚槛冷”是山雨将至时,诗人登台凭槛的思绪,是眼前天气变化造成的,同时它又是诗人怀古而产生的,对时局和个人前途的寒颤情绪。风雨中的远帆,是诗人眺望中所见,亦可视为他在怀古中体悟出的回避乱世、远身避祸的道理、事实上,诗人“自有还家计,南湖二顷田”(《夜归丁卯桥村舍》)的想法,正是有感于乱世产生的`。

      诗的中间两联写景,是诗人对传统诗歌赋、比、兴手法的熟炼运用,又见出他对七律这一体裁的得心应手,可谓左右逢源,佳句迭出。

      尾联照应篇首,抒发诗人历史无情、自然永恒的感慨之情。“忠臣”,指伍子胥,吴越战争时,夫差败越,越王勾践求和,子胥力谏吴王不可应允,吴王夫差不从,且偏信伯嚭谗言,迫子胥自杀,弃尸江中,后来越国果然击败吴国。“可怜”句,是诗人对伍子胥悲剧命运的哀悯感叹。孔子面对滚滚流水,曾发出过“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慨,急风吹帆的大江,在滔滔白波中向东而去,消失在天际。人生短促、历史无情,自然永恒,使诗人思绪万端。

      此诗以叙事起,以绘景结,中间两联以写实和象征兼用之笔承转首尾,使通篇圆转流畅,同时又以“独悲”二字统领全诗,在整个意境空间中灌注伤今悲古的悲怆凄凉之气,与其五律诗的“高华雄浑”形成迥然不同的风格,这种风格为*极推崇,宋人范晞文说:“用物而不为物所赘,写情而不为情所牵,李、杜之后,当学者许浑而已。”(《对床夜语》)可见许浑七律,在唐朝诗人中,是占有很高地位的,此诗亦可以证明这一点

      作者简介

      许浑,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七五律尤佳,*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更有“许浑千首诗,杜甫一生愁”之语。

      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一作仲晦,祖籍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寓居润州(今江苏镇江)。武后朝宰相许圉师六世孙。文宗大和六年(832)进士及第,先后任当涂、太*令,因病免。大中年间入为监察御史,因病乞归,后复出仕,任润州司马。历虞部员外郎,转睦、郢二州刺史。晚年归润州丁卯桥村舍闲居,自编诗集,曰《丁卯集》。其诗皆*体,五七律尤多,句法圆熟工稳,声调*仄自成一格,即所谓“丁卯体”。诗多写“水”,故有“许浑千首湿”之讽。

[阅读全文]...
  • 姑苏印象(组诗)

  • 姑苏印象(组诗)

      1.

      艄公的船桨,划动在

      横竖弯钩的象形文字上

      河流苍劲的笔触

      勾画出姑苏的城镇

      是谁,轻轻地一撇

      完成了一幅气势恢弘的

      书法大作,船桨如墨

      扬起丝绸般的柔情

      去拥抱,黄浦江的朵朵浪花

      2.

      千年的银杏

      依然守候在

      青砖铺砌的路口

      守望着万盛米行门前

      熙熙攘攘的人流

      保圣寺的烟火,缭绕不息

      钟灵毓秀的书香

      闪烁无数圣迹的睿智灵光

      不知陆龟蒙乘坐哪只帆船

      重返故地,从此长眠不走

      为何半壁罗汉,依旧慈眉善目

      在此停留,安然驻足

      这就是水乡的神奇魅力

      叶圣陶的教鞭

      挥扬的不只是

      《多收了三五斗》的民众酸楚

      还有荡气回肠的激扬文字

      一代师表的风范

      存留的何止是

      学堂遗址前那几棵花木

      3.

      青蓝花衣的船娘

      摇出的阵阵涟漪

      拍击起

      漂流在河面的诗韵

      无边的清风明月

      悄悄地爬上了

      河岸上的'一面面照壁

      门前那绿莹莹的流水

      只有小舟,才能犁开

      一道道欢声笑语

      灵动的水乡风情

      在今夕何夕的恍惚画面中

      交相辉映,忽远忽*

      ◎木渎怀古

      塞满河流的圆木

      在太湖的一个港湾

      整整停留了三载

      从此,一个叫木渎的小镇

[阅读全文]...
  • 姑苏怀古原文及赏析

  • 文学
  • 姑苏怀古原文及赏析

      赏析,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姑苏怀古原文及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原文:

      姑苏怀古

      [宋代]姜夔

      夜暗归云绕柁牙,江涵星影鹭眠沙。

      行人怅望苏台柳,曾与吴王扫落花。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在朦胧的夜色中,一片片云儿,急遽地掠过船旁。清澈的江水,静静地流淌;天上的星辰,在水波中荡漾,闪耀着光芒。沙滩上的白鹭,早已睡熟,没一点声响。

      我默默地望着姑苏台,带着几分惆怅:那迷濛的柳树,经历了多少年的风霜?是它,曾用低垂的细条,为吴王扫拂着满地飘坠的花瓣。

      注释

      姑苏:苏州西南有姑苏山,因而苏州也别称姑苏。

      柁(duò)牙:船柁。柁,同“舵”。牙,牙樯。杜甫《秋兴》诗:“锦缆牙樯起白鸥。”仇注引《埤苍》:“樯尾锐如牙也。”樯即桅竿。

      诸本并作“鹭眠”。夏校本记:“曹元忠校:‘《鹤林玉露》引作“雁团”。’”杜牧《九日齐山登高》:“江涵秋影雁初飞。”

      苏台:姑苏台,即吴宫。故址在苏州西南灵岩山。李白《乌栖曲》:“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又《苏台览古》:“归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姜夔翻为新意。怅望,惆怅地看望或想望。

      吴王:指春秋吴国之主。亦特指吴王夫差。

      赏析1:

      少年姜夔在目睹江淮一带地方生产凋敝、风物荒凉,曾发出“徘徊望神州,沉叹英雄寡”(《昔游诗》)的慨叹,扬州慢、凄凉犯一类词也颇有“禾黍之悲”,而在这首诗里,昔日的愤懑和忧虑化作了淡淡的惆怅,仿佛若有所失。后两句使人愀然动色,杨万里极喜诵之,或是其中蕴涵的历史沧桑感和某种个人情愫的积淀与之心境契合,但仅如此不足以跳出李白《苏台览古》的窠臼,此诗妙处实在一、二句。起句疏宕,不涉题旨,欲抑先扬。写晚云悠闲、白鹭自适、星斗灿烂、山川依然,说景微妙,相形之下“怅望苏台柳”就流露出了一种苦涩的.况味,怀古伤今之情纡徐委折。景物的渲染与感慨的抒发相得益彰,物是人非的历史感更加厚重,此诗兴味深厚而笔致飘逸,具蕴藉空灵之美。姜夔《诗说》云:“韵度欲其飘逸。”这首怀古伤今之作不滞于情,不役于物,饶有远韵。*人缪钺《姜白石之文学批评及其作品》云:“白石之诗气格清奇,得力江西;意襟隽澹,本于襟抱;韵致深美,发乎才情。受江西诗派影响者,其末流之弊,为枯涩生硬,而白石之诗独饶风韵。”

      这首绝句可以和李白的《苏台览古》作个比较:“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李白在诗中着重写今日之荒凉,以暗示昔日之繁华,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来衬托变幻无常的人事,从而抒发出今昔盛衰的感慨。而姜夔则借不变的姑苏夜景,暗寓变化的人事,并借古讽今,给偏安一隅的小朝廷以冷嘲,立意要高出一筹。这两首绝句都写到柳,以之寄托兴亡盛衰的感慨。但姜夔笔下的柳更富有活力,因为柳被姜夔拟人化了,带上了作者自己的情感,并赋予柳以历史见证人的身份。所以也比韦庄的“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来得空灵、活脱。不同的是李白诗中的柳相当于姜夔诗中“星”、“鹭”,而姜夔诗中的柳则相当于李白诗中的“月”。所以,这两首诗的后两句在构思上颇为相似。不同的是前两句,李白以旧苑荒台春色依旧寄寓感慨,而姜夔则以江山永恒暗含人世沧桑。

      作者将昔日的愤懑和忧虑化作淡淡的惆怅,仿佛若有所失,起句欲抑先扬,写晚云悠闲,白鹭自适,星斗灿烂,相形之下怅望苏台柳,就流露出了一种苦涩的滋味。怀古伤今之情迂回曲折。后两句使人愀然动色,其中蕴涵的历史沧桑感和某种个人情愫的积淀与心境契合,景物的渲染与感慨抒发得相得益彰。

      赏析2:

      《姑苏怀古》为唐代诗人许浑所作,诗人运用了比兴手法,描写了姑苏古城残砖败瓦间禾黍成行,断壁颓垣上蒿草丛生的衰败之景,表现诗人对人生短促、历史无情,自然永恒的感慨之情。

      姑苏,即姑苏山,在今江苏苏州市,春秋吴王阖庐始于山上建台,在其子夫差时竣工,人称姑苏台,其台横亘五里,夫差曾在台上备宫妓千人,又造春宵宫,为长夜之饮,越国攻吴,吴太子友战败而焚之。后人常借吟咏姑苏台来抒发对吴越争霸历史的感喟。此诗就是许浑舟行经过姑苏,登台吊古所作。

      首联叙登台。上句以*叙之笔直接点题,“宫馆余基”指姑苏陈迹。“辍棹过”言舍舟登岸,凭吊古台。下句“黍苗”承“宫馆余基”来,初登台基,放眼眺望,只见残砖败瓦间禾黍成行,断壁颓垣上蒿草丛生。“黍苗”二字实写眼前景色,又暗中脱化《诗经·黍离》诗意,借古人亡国之哀思,表现自己对人世沧桑的感慨。“独”字传神,将独来吊古那种惆怅情绪写得极真。“悲歌”即含黍离之悲意。这一联以叙事起,以情语接,用一“悲”字奠定全诗感情基调,语言*淡而富有深韵,已然将读者引入浓厚的思古气氛中。

      颔联以赋笔铺写姑苏台遗址景象,但景中意蕴深藏。一边是人去台空的荒凉阒静,另一边则是争食新草的麋鹿和各据莎草、筑巢栖息的水鸟。这一联遣词用字极为考究:野鹿、凫鸥性极警觉,在此栖游,可见荒台空苑之静寂;新草、浅莎,当春始发,正见出春机盎然之状。动词“争”、“占”,绘出了自然界旺盛的生命活力。工整的对仗,显示出诗人匠心独到之处,这里并置着的人事意象和自然意象,通过精确而富于表现力的形容词与动词的修饰连接,把历史陈迹的死寂与自然生命的生机统一于有机的画面中,形成强烈的生和死的比差,活生生地逼出人们心中历史无情、自然永恒的悲情。这一联以表面的赋法铺写,包裹着深沉的内核,诗人充分利用了律诗对偶的特点,以各个意象间强大的张力,造成形象大于思想的艺术效果,以空外传音的方式,暗示出作者吊古的情绪。

      颈联使用比兴手法表现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感受。“吴岫雨来”、“楚江风急”看似实写眼中景色,然而“吴”、“楚”字面,可以引发历史联想,惊风飘絮,雨打浮萍既为国破家亡象征意象,亦可被认为其意味着“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晚唐政治现状,似此似彼,亦此亦彼,彼此难分。“虚槛冷”是山雨将至时,诗人登台凭槛的思绪,是眼前天气变化造成的,同时它又是诗人怀古而产生的,对时局和个人前途的寒颤情绪。风雨中的远帆,是诗人眺望中所见,亦可视为他在怀古中体悟出的回避乱世、远身避祸的道理、事实上,诗人“自有还家计,南湖二顷田”(《夜归丁卯桥村舍》)的想法,正是有感于乱世产生的。

      诗的中间两联写景,是诗人对传统诗歌赋、比、兴手法的熟炼运用,又见出他对七律这一体裁的得心应手,可谓左右逢源,佳句迭出。

      尾联照应篇首,抒发诗人历史无情、自然永恒的感慨之情。“忠臣”,指伍子胥,吴越战争时,夫差败越,越王勾践求和,子胥力谏吴王不可应允,吴王夫差不从,且偏信伯嚭谗言,迫子胥自杀,弃尸江中,后来越国果然击败吴国。“可怜”句,是诗人对伍子胥悲剧命运的哀悯感叹。孔子面对滚滚流水,曾发出过“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慨,急风吹帆的大江,在滔滔白波中向东而去,消失在天际。人生短促、历史无情,自然永恒,使诗人思绪万端。

      此诗以叙事起,以绘景结,中间两联以写实和象征兼用之笔承转首尾,使通篇圆转流畅,同时又以“独悲”二字统领全诗,在整个意境空间中灌注伤今悲古的悲怆凄凉之气,与其五律诗的“高华雄浑”形成迥然不同的风格,这种风格为后人极推崇,宋人范晞文说:“用物而不为物所赘,写情而不为情所牵,李、杜之后,当学者许浑而已。”(《对床夜语》)可见许浑七律,在唐朝诗人中,是占有很高地位的,此诗亦可以证明这一点。

[阅读全文]...
  • 宋朝苏轼的古诗词

  • 苏轼,写作
  • 宋朝苏轼的古诗词

      苏轼写的诗词有很多,一生当中有许多流传的千古诗词。那么,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了一些宋朝苏轼的古诗词,希望大家喜欢。欢迎过来欣赏。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一、《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公元1084年,苏轼由黄州贬所改迁汝州团练副使,赴汝州经过九江时,便与好友参寥同游庐山。秀丽的山水触发了苏轼的逸兴壮思,这首诗就是他游览庐山后所作,如诗题可知,这首诗是题在庐山西麓的西林寺内的墙壁上。

      二、《和董传留别》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董传曾在凤翔与苏轼交游,这首诗是苏轼写给他的留别诗,当时苏轼要从凤翔回到长安去。在凤翔,董传的生活贫困,衣衫朴素,但他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凡的衣着掩盖不住他乐观向上的精神风骨。这首诗可能很多人都不熟悉,但“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话相信很多人都知道,现在大家知道它的出处了。

      三、《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惠崇是北宋著名的九僧之一,福建建阳人,善画,著名国画史学家郭若虚说他“工画鹅、雁、鹭鸶,尤工小景,善为寒江远渚。萧洒虚旷之景,人所难到也”。他的画享誉一时,而《春江晚景》就是他的得意之作,可惜原画已失传。这首诗是苏轼于1085年在汴京(今河南开封)为其画作而作的题图诗,在苏轼的笔下,无声的、静止的画面,变成了有声的、活动的诗境,使观者见到了、听到了、感受到了从画面上所不能得到的东西。

      四、《春宵》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苏轼以清新的'笔致描写了春夜里迷人的景色,写花香,写月色,写高楼里传出的幽幽细吟的歌乐声,也写富贵人家为了不让美好的时光白白过去,都在尽情地寻欢作乐,这样的描写也带点讽刺意味地反映了官宦贵族人家纸醉金迷的奢侈生活。

      五、《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公元1071—1074年,苏轼任杭州通判,写有多首与西湖景物的诗词之作,这首诗便是其中之一。一天,苏轼和朋友在西湖边上饮酒游赏,开始时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两种不同的景致,让他都很欣赏,便有感而发,写下这首诗。

      六、《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五》

      未成小隐聊中隐,可得长闲胜暂闲。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

      公元1072年,苏轼在杭州任通判,六月二十七日,他游览西湖,在船上看到奇妙的湖光山色,再到望湖楼上喝酒,写下了五首七言绝句,这是其中的第五首。诗的大意是:做不到隐居山林,暂时先做个闲官吧,这样尚可得到长期的悠闲胜过暂时的休闲。我本来就没有家,不安身在这里又能到哪里去呢?何况就算是故乡,也没有像这里这样优美的湖光山色。

      七、《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刘景文,即刘季孙,字景文,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公元1090年,苏轼也在杭州任知州,俩人交往甚厚,苏轼视他为国士,并有《乞擢用刘季孙状》予以上表举荐他。还写了这首诗赠以勉励之,当时的刘景文已经58岁了,难免有迟暮之感,所以诗的前两句“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也借以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八、《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解释一下诗题,苏轼的弟弟苏辙,字子由;渑池是县名,隶属于今河南三门峡市。公元1061年冬,苏辙送苏轼至郑州,分别时作《怀渑池寄子瞻兄》予苏轼,然后苏轼和作了这首诗。之所以说怀旧,是因为苏辙十九岁时,曾被任命为渑池县主簿,未到任即中进士。他与苏轼赴京应试路经渑池,同住县中僧舍,同于壁上题诗;如今苏轼赴陕西凤翔做官,又经过渑池。

      九、《中秋月》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公元1077年,苏轼任徐州知府,与相别七年的弟弟苏辙共度了一百多日,并有了难得的共同赏月的机会。这首诗便写于此时,表达与胞弟久别重逢,共赏中秋月的快乐,同时也抒发了聚后不久又不得不分别,前途未卜的哀伤与感慨。

      十、《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生。

      十一、《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译文: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十二、《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阅读全文]...
  • 关于姑苏的诗句

  •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

    姑苏台上乌栖时, 吴王宫里醉西施。——李白《乌栖曲》

    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桃花月满天。——唐寅《把酒对月歌》

    风动荷花水殿香,姑苏台上宴吴王。——李白《口号吴王美人半醉》

    草湿姑苏夕,叶下洞庭秋。——骆宾王《久客临海有怀》

    木落姑苏台,霜收洞庭橘。——刘长卿《吴中闻潼关失守,因奉寄淮南萧判官》

    姑苏台殿变秋蓬,荆棘沾衣泣寒露。——曹勋《姑苏台上月》

    西子下姑苏,一舸逐鸱夷。——杜牧《秋娘诗并序》

    姑苏望南浦,邯郸通北走。——骆宾王《在江南赠宋五之问》

    姑苏台前揽秋色,丽正门外寻春容。——王祎《十一月十日宿陈敬初馆中临别有作》

    钟声篷底不知处,却似姑苏夜泊时。——苏泂《泊祠下诗》

    上林池馆变荆棘,姑苏台榭游狐狸,人生行乐兮能几时。——曹勋《阳春歌二首·草木荣兮春归》

    归来重过姑苏郡,莫忘题名在虎丘。——李频《送罗著作两浙按狱》

    归来重过姑苏郡,莫忘题名向虎丘。——王禹偁《送罗著作两浙按狱》

    馆娃宫外姑苏台,郁郁芊芊拨不开。——刘禹锡《忆春草》

    秋暮姑苏身自到,春来行李处犹难。——陈藻《*江送王腾叔》

    残雪未融青草死,苦无麋鹿过姑苏。——姜夔《除放自石湖归苕溪》

    姑苏台榭倚苍霭,太湖山水含清光。——白居易《九日宴集,醉题郡楼,兼呈周、殷二判官》

    望*原兮寄远目,叹姑苏兮聚麋鹿。——刘长卿《登吴古城歌》

    数幅吴王宴西子,彩舟张乐当姑苏。——梅尧臣《观何君宝画》

    又拟上年灯火夜,扁舟载酒下姑苏。——萨都剌《寒夜即事》

    洞庭湖中木叶稀,姑苏台上城乌宿。——屠隆《长安明月篇》

    姑苏百尺晓铺开,楼楣尽化黄金台。——李绅《姑苏台杂句》

    不然岂有姑苏郡,拟著陂塘比镜湖。——元稹《再酬复言》

    君怀逸气还东吴,吟狂日日游姑苏。——刘商《姑苏怀古送秀才下第归江南》

    荆榛闭铜雀,麋鹿游姑苏。——贺铸《燕子楼》

    谁移尔至此,姑苏白使君。——白居易《感白莲花》

    屡携姑苏娃,数试宜兴茶。——李昌祺《江湖清游歌》

    馆娃宫中百花开,西施晓上姑苏台。——张羽《吴*词拟王建》

    我行姑苏城,半日空週遭。——赵蕃《*江寻吴薛叔不获》

    洛阳才子姑苏客,桂苑殊非故乡陌。——王维《同崔傅答贤弟》

    东下姑苏台,已具浮海航。——杜甫《壮游》

    鸱鸮悲东国,麋鹿泣姑苏。——陈子昂《感遇三十八首》

    陶公勋业在姑苏,扁舟归来春水湖。——谢谔《严隐君九龄适轩》

    远渚蒹葭覆绿苔,姑苏南望思裴徊。——刘沧《江行书事》

    两地干戈连越绝,数年麋鹿卧姑苏。——罗隐《送王使君赴苏台》

    零落䲭夷百战身,姑苏麋鹿漫伤神。——张宁《伍子胥渡江图》

    王郎歌莫哀,且酌姑苏台。——高启《送王稹赴大都(至正庚子作)》

    虎丘山头弄明月,姑苏台上吟清风。——刘宰《傲将军歌赠周叔子马帅》

    永怀姑苏下,遥寄建安作。——刘长卿《奉和李大夫同吕评事太行苦热行兼寄院中诸公仍呈王员外》

    永怀姑苏下,因寄建安作。——刘长卿《太行苦热行》

    吴王恃霸弃雄才,贪向姑苏醉醁醅。——胡曾《咏史诗·姑苏台》

    稍稍来吴都,裴回上姑苏。——李白《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并序》

[阅读全文]...
  • 诗名含有苏字的古诗词 名字含苏字的诗词

  • 姑苏杂咏 百花洲(在姑苏台下)

    高启〔明代〕

    吴王在时百花开,画船载乐洲边来。吴王去后百花落,歌吹无闻洲寂寞。花开花落年年春,前后看花应几人。但见枝枝映流水,不知片片堕行尘。年来风雨荒台畔,日暮黄鹂肠欲断。岂唯世少看花人,纵来此地无花看。

    拟苏轼偃松法并志以诗即用题苏画韵

    弘历〔清代〕

    偃松写自元祐载,春秋八百沧桑改。模松意乃思其人,松则传焉人亦在。

    似乎否乎我不知,兴来还叠瀛仙诗。底须娄举黄与倪,试听古籁千年吹。

    苏武慢 鸣鹤余音 世传全真冯尊师苏武慢二

    凌云翰〔元代〕

    篇论学仙之事。道园先生谓费无隐独善歌之,则能知者亦罕矣。及观先生所作,非惟足以追配尊师,而使世之汩没尘埃流连光景者闻之,而有遗世独立羽化登仙之想,则是篇於世,其可少乎。著雍阉茂之岁,灯夕后三日,偶阅道园遗,欲尽和之,甫成一篇,辄为韵拘,笔弗得骋。於是行思坐维,或得一句一韵,索纸书之。越三日又成四篇,尚少大半,意殊闷闷。二十三日城南醉归,拥孤咏,连得四篇半,与未已而夜寒手龟,不能足也。明日更成二篇半,并无俗念一篇,凡十又三篇,览者幸为正焉云缕虹竿,月钩星饵,海上金鳌曾钓。蓬岛连根,昆仑无外,不比人间嵩少。返本还源,成功满行,坐待紫皇飞诏。笑令威、千岁来归,知换几番华表。谁曾伴、阿母重游,蟠桃再结,目断西飞青鸟。林屋无扃,洞天不老,铁笛一声云杪。皎皎灵台,荧荧明镜,尘土等闲昏了。看火轮、飞出扶桑,万户千门皆晓。

    自关塞归将北上寄苏道先时苏谪居浙东

    林大春〔明代〕

    去年分袂忽西游,离怀世路空悠悠。却从燕赵走河洛,欲乘紫气凌青牛。

    紫气微茫不可见,关山浩荡若为愁。仰天长啸更西去,朝行暮行边塞头。

    边场风色满眼新,*沙荒碛半胡尘。日暮独吟古战地,白草茫茫愁**。

    胡笳何处入云哀,烽烟又报白登台。三月大河尚冰雪,虏骑冯河踏雪来。

    逐北正思汉飞将,中夜昂藏动星剑。欲请长缨缚左贤,归来疏奏未央殿。

    论兵愧乏卢龙策,作赋空惊梁兔苑。兔苑词人称绝奇,一时冠履尽追随。

    临川翻怜骤雨笔,宋玉总愧雄风辞。羌云陇树非吾土,东望沧溟万馀里。

    揽剑翻然下朔方,王孙惜别骊歌起。佩玉珊珊送玉人,兰芷纷纷忆公子。

    归向秦川正暮春,去时倾盖转相亲。索居已就兰若远,门前车马何諠嗔。

    题诗仍留长乐观,祖道重开灞浐滨。主人投辖意良苦,贱子驱车辞已勤。

    竟去三秦指百粤,还趋江汉循河津。可怜赤地几千里,区区欲效淮阳臣。

    春尽未嗟行路难,太行回首更西看。篮舆偏念仆夫苦,每从险仄傍银鞍。

    银鞍飘忽洛阳转,访旧夜宿黄泥阪。兴亡战处迹已陈,今古繁华事空叹。

    山径周驰愁郁纡,翻忆关河势空荡。长城万里连霄起,黄河九曲来天上。

    前朝陵庙宛依然,百代遗文馀断简。游览忽销旅客愁,恨不移置怀人眼。

    一从别后两茫茫,奇文胜迹空中玩。风前倚棹入匡庐,雨际题诗招惠远。

    四月薰风五岭东,故山归及荔枝红。亲颜顿开游子至,秉烛相看梦寐中。

    綵衣起舞为亲寿,老亲犹念别离久。满堂宾客尽含愁,相宽更酌荷花酒。

    幼女出门问父谁,山妻脉脉重回首。酒阑客散扇枕罢,洞房涕泪询安否。

    青镜朝临尘土容,当日妙年成老丑。人生离别宁足论,但念年华暗奔走。

    何况区区身外名,底事谁能为不朽。秦中洛浦帝王都,当年帝业今何有。

    抵应长醉杯中物,百年愿结神仙友。誓将及此爱吾庐,犹诵诗人畏简书。

    因记天涯留宿约,拟从江上问谪居。秋云淡淡秋水多,已办青钱易棹歌。

    便期明发渡江去,迁客有酒定如何。

    满江红 其六 苏公堤苏东坡

    吴藻〔清代〕

    管领湖山,天付与、仙人玉局。能会到、传神西子,嫣然眉目。

    终古高风怀吏隐,前身明月寻僧屋。遍长堤、杨柳属苏家,垂垂绿。

    三两处,轩窗拓。千万首,诗篇足。记年时放鸽,絮花扑扑。

    雨湿翠翘云舫女,凉生金缕瑶台曲。试参寥、泉水碧无痕,茶香熟。

    苏武慢 次蔡友古韵,汉苏武玉印

    吴湖帆〔清代〕

    卫律言轻,阿云情重,几许消磨肠断。栖幽北海,望极南云,生死寸心不乱。

    雁足传书,羊头酬节,凄其河梁归晚。叹朔风毳幕,寒沙衰草,牧羝人远。

    却细看、垂宇名高,悬腰印小,凝想镌华真面。文龟娴雅,土象斑斓,不尽玉怜金怨。

    翠羽吟珍,赤刀图宝,从今词林赏遍。且开奁、双武齐扬,欢揉倦眼。

    姑苏杂咏 姑苏台(在横山西北麓)

    高启〔明代〕

    金椎夜筑西山土,催作高台贮歌舞。文身泽国构王基,却笑先人独何苦。铜铺玉槛盛繁华,幻作峰头一片霞。望处直穷三百里,役时应废几千家。蟠空曲路迷仙仗,攀尽瑶梯才到上。外绕雕龙宛转栏,中施绣凤葳蕤帐。熏炉长爇郁金香,共道千龄乐未央。茂苑月来秋佩冷,洞庭雨过夏绡凉。当窗众妓如仙女,扬袂迎风欲轻举。人从天上见经过,鸟向云间惊笑语。日暮横塘花尽开,卷帘台上望王来。宴舟初自观鱼返,猎骑还从射鹿回。从登不用持铍队,自列红妆侍高会。香传罗帕进黄柑,缕切鸾刀供玉鲙。烛光远落太湖波,惊起鱼龙出没多。城上乌啼河汉转,此时谁问夜如何。管弦嘈嘈聒人耳,不闻兵来渡溪水。欲携西子走登舟,醉倚画筵娇不起。瞑目无因到甬东,可怜一炬绮罗空。献楣竟堕仇人计,赐剑应辜谏士忠。客来试问遗宫路,物色荒凉总非故。搴衣始信不虚言,满地荆榛见零露。当年争夺苦劳机,却把江山付落晖。闻说越王台殿上,如今亦有鹧鸪飞。

[阅读全文]...
  • 关于苏轼离别的古诗词

  • 苏轼,离别,经典
  •   《阳关曲·中秋月》

      宋代: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留别妻》

      两汉:苏武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欢娱在今夕,嬿婉及良时。

      征夫怀远路,起视夜何其?

      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

      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

      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

      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江神子·恨别》

      宋代:苏轼

      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为问东风余几许?春纵在,与谁同!

      隋堤三月水溶溶。背归鸿,去吴中。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代: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

      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阅读全文]...
  • 苏轼古诗词有哪些(苏轼的诗词精选十首)

  • 苏轼
  • 〖见字〗第282期

    本期见字

    读者君精选了

    苏轼10首流传最广的诗词

    与李白的自带风流不同

    东坡的豪放并不是与生俱来

    是历经波折后的自我纾解

    因此,他的诗词读来要更接地气一些

    倘若此时,你也郁郁不得志

    或许可以读读苏轼的诗词

    那种充满烟火气的豁达

    肯定会让你豁然开朗

    《临江仙·夜归临皋》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这个声音好熟悉呀,想起来了吗?)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要哭了要哭~)

    《西江月·*山堂》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这应该是是苏轼最伤感的一首词了~)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没错了,这个调才是熟悉的苏轼~)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人最不了解永远是自己呀~)

    《蝶恋花·春景》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春天来了,但我心情并没有因此变好”,万万没想到你是这样的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这个让“曹操”来读,再合适不过~)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阅读全文]...
  • 关于苏轼离别的古诗词

  • 离别,苏轼
  • 《阳关曲·中秋月》

    宋代: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留别妻》

    两汉:苏武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欢娱在今夕,嬿婉及良时。

    征夫怀远路,起视夜何其?

    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

    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

    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

    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江神子·恨别》

    宋代:苏轼

    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为问东风余几许?春纵在,与谁同!

    隋堤三月水溶溶。背归鸿,去吴中。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代: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

    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描写姑苏的古诗词 - 句子

描写姑苏的古诗词 - 语录

描写姑苏的古诗词 - 说说

描写姑苏的古诗词 - 名言

描写姑苏的古诗词 - 诗词

描写姑苏的古诗词 - 祝福

描写姑苏的古诗词 - 心语

推荐词条

从古诗中化用的名字 红白梅花的古诗 希望遇到知己的古诗 关于新年的古诗宋词 形容景观的古诗 古诗的竖向写法 最好笑的古诗笑话 描写七月盛夏的古诗名字 写多事之秋的古诗词 描写夕阳下的美景的古诗 古诗词关于妖魔鬼怪的 古诗词里的新年视频 王维的代表作品古诗 古诗中有寓意的qq名字 简短的古诗名字 写秋天瓜果成熟的古诗词 那一抹浅唱的离愁古诗 关于友情知己的古诗 描写玉剑的古诗 古诗词提炼出的名字 关于找东西找不到的古诗 带有孺字的古诗词 拒绝对方感情的古诗 带有桃花两个字的古诗 形容害怕人知道的古诗 田上的古诗图片 古诗天地的别称 古诗石灰吟的视频讲解 表达军旅生活中思乡的古诗 赞美灵丘的古诗词 描写天地宇宙的古诗词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