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与哲学的古诗句 >

艺术与哲学的古诗句

关于艺术与哲学的古诗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艺术与哲学的古诗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艺术与哲学的古诗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艺术与哲学的古诗句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艺术与哲学的古诗句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艺术与哲学的古诗句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艺术与哲学的古诗句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艺术与哲学的古诗句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艺术与哲学的古诗句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艺术与哲学的古诗句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艺术与哲学的古诗句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谈谈艺术与科学的哲学思维论文

  • 哲学,艺术,科学
  • 谈谈艺术与科学的哲学思维论文

      在学*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谈谈艺术与科学的哲学思维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引言:在漫长的科学发展历程中,科学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对艺术的赏识是看似没有规律却又有某种戒律的欣赏过程。下面就是小编来谈谈艺术与科学的哲学思维,欢迎大家阅读!

      摘要:

      艺术与科学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的发展随着人类思维的复杂演变成就了非凡的卓越。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艺术与科学的关系在学术界备受争议,艺术与科学之思辨从文艺复兴初始显露端倪,一直到今天,许多理论成果对艺术与科学的探讨,指引着艺术与科学向前发展。那么艺术与科学到底是泾渭分明还是在人类一手创造的“规律”中前进?

      关键词:艺术哲学;科学思维;自然主义

      在西方,艺术哲学这一门学科被提及并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已到了20世纪,艺术开始以哲学的眼界和思维重新审视其存在的作用。当艺术哲学作为一项研究性艺术时,就成为一门同社会联系的科学,及人类理性深思与感性体验过程的结晶。这就促使需要人类用科学的眼光与手段重申艺术的本质,从而揭发出存在于艺术之中的可循规律。从直觉上看,似乎艺术是更趋向于感性体现的,但是,如果从哲学的思维角度讲,艺术与科学之间的不协调似乎是可以调和的,我们可以把艺术和科学作为“通过某种媒介的形式或结构来表现精神意象的一种方式”。在这里,精神意象成为艺术与科学的共同契合,科学亦不是纯粹的逻辑推理,想象与理智的不断对立于协调,共同构成艺术与科学最核心的本质。

      一、 艺术与科学形式的契合

      艺术与科学在知识上的含混和感觉上的模糊之处,首先是艺术与科学的契合点在哪里。找到这个契合点,才能阐明其真谛。艺术哲学家苏珊·朗格的艺术哲学观“艺术是生命的形式”证明,艺术是情感的对象化形式。艺术的创造就需要这种称之为“情感”的东西去引领,艺术创造就既需要达到艺术家的直觉与幻想,又能通过一种合理的形式使艺术品自身的情感得以传达。马丁·约翰逊先生同样给科学的本质一个合理的答案,认为科学与艺术相通从两个方面可以说明,并且与艺术的本质并无天壤之别,科学实质是人类精神世界的延伸,是通过合理的手段创造能满足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学科,源于生活的理论,高于现实的物质,同时科学知识通过逻辑结构为形式,使之被传播、交流、接受、认知和取舍,而艺术同样也是人类在人类生产过程中逐渐衍生出高于生活的产物,需要一种“情感的对象化”形式使之传递出和谐、均衡、比例、神秘等。艺术上以形体或者结构的方式进行交流,实际上与科学理论上以数学公式进行交流,有着一些共同点,如艺术与科学一样都距人的直觉很遥远,艺术品激发人类丰富的奇思妙想,就如同物理学家的原子和电子一样丰富。

      二、艺术与科学的结构遵循戒律”

      我们对艺术的赏识是看似没有规律却又有某种戒律的欣赏过程,同科学探究为我们人类在看似没有规律的生活中找到合乎情理的戒律异曲同工。所以,科学思维中的理性不但是指一种逻辑推理的能力,而且还包括对事物的协调性和差别所具有的一种敏感。经过陶冶是直觉就不象未经过陶冶的世界那样轻视这种理智的戒律。所以归根到底还是要掌握暗含在直觉中的结构。

      在漫长的科学发展历程中,科学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到现在科学的成就不可否认是从前人的失败中汲取养分,所以科学的发展一直都是在其内在结构中前行,而不是凭空幻想。马丁·约翰逊说,“科学内容在概念作用上的物体和我们在感官上世纪接触到的物体不一样,而艺术作品所反映的现实与自然状态的现实不一样。”细想这句话其中有很深刻的内涵,他揭示了艺术同科学一样是想象与理智的相互结合与推动,才能创造出合乎情理又高于现实的东西。如果忽视了科学中难以驾驭的结构,幻想就会陷入毫无寄托的混乱状态。而同样,对于想象艺术这一抽象的原理,人们必须根据所熟悉的艺术在不同发展阶段上最这些原理的可能运用,来进行仔细的考察。“艺术家不同公众保持联系,不体察欣赏者所共有的心境的话,那么,他就必败无疑,就成为以梦想方式逃避现实的利己主义”,所以在公众心理的艺术结构,“促使幻想艺术家必须要求他的欣赏者在欣赏其作品的过程中,要使自己由作品引发的想象力具有一种创造性行为。”所以,艺术与科学在这种暗含的戒律中才能体现其存在价值。

      三、自然主义与象征主义主宰艺术与科学

      在艺术界与科学界有这样的情况存在,一位艺术家,同时身兼科学家与生物学家,同样,一位科学家同时又热衷艺术,爱好广泛。这种主观的艺术与科学相结合,很明显的展现艺术与科学已不是势不两立,而在本质上都受到自然主义的影响。其实,也就是说艺术与科学是建立在自然法规之上的科学,源于自然,同时又高于自然。十五世纪的著名艺术家莱奥纳多·达芬奇是一位自然主义的典型代表,他不仅精专艺术,同时涉足科学。他的世界观是建立在自然法规的必定性之上的,他把现实与幻想相结合去表现内心真正的艺术,在他的素描草图作品中,有许多是模仿自然物,这是他艺术取材于自然的表现,但在正式作品中所描绘的完全不一样,他内心世界的张力与狂暴都通过一些表现手法得以展现。在科学研究实验中达芬奇展现了他惊人的自然观察能力,在对飞行器进行研究时他对鸟的飞行动作的分析详细、精确,在实际飞机样本图加入了许多理性的设计与富于想象力的判断。因此,不管是艺术还是科学,在遵循了自然法则的前提后,总会想方设法突破其束缚,并演化为具有象征作用的超自然物,如*的玉雕艺术,一件小小的古代羽人玉雕,传达出它集合曲线表达的栩栩如生和生气勃勃的印象,象征顽强拼搏的人们战胜困难的决心,这些艺术品不因艺术品造就的年代而牺牲自己存在的作用,因为古代艺术家在艺术品中赋予了“洞察人类疾苦和振兴人类命运”的想象力,引起后人的强烈共鸣,这就是艺术家遵循了人们共同的戒律,象征了一个时代,一个民族。

      四、结语

      艺术与科学在同属于自然主义的庇护下表现出看似无关联,实质却体现相同本质的人类文明。科学家和艺术家,虽然岗位不同,但在各自工作中所追求的目标是想通的,他们所采用的工作策略,比他们实际所承认的有着更多的相同之处。艺术与科学同时为人类的获取而付出努力,是人类的精神世界与物质文明走向更辉煌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马丁·约翰逊.艺术与科学思维[M].北京:工人出版社,1988

      [2]包玉姣.艺术一种生命的形式[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3-6岁儿童教育发展指南》告诉我们:在科学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各种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将各种教学途径、手段、方法捏合在一起,形成教育合力,并使之渗透在幼儿的全部科学学*中。音画艺术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推到教育的前台,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关注和推崇。音画艺术是音乐和图像以及相关文字结合的一种网络表现形式,其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与图像配合,达到一种听觉和视觉同步的表现效果,使观看者能够感觉一种真实的艺术感应来陶冶人的情感。在幼儿园开展的科学活动中,教师适当地运用音画的教育手段,引导幼儿理解科学认知对象,更好地完成科学活动的教学目标,从而实现科学活动与艺术术活动的整合。在这一过程中,幼儿的智力素质、审美素质得到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力、想像力和创造力也得到充分发展。音画艺术表现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以下谈谈音画艺术手段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的有效运用。

      一、音画艺术在科学活动引入环节的有效运用

      1.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音画艺术集美术、音乐于一体,通过夸张和典型化等手段创造神奇的事物、景物、动画人物。这些形式与内容恰恰符合幼儿的发展特点,对幼儿有较强的吸引力,由于幼儿对某件事物的专注时间比较短,如果在活动的引入部分就运用音画艺术,那么将能够提升幼儿注意力水*,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学*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幼儿很快主动投入科学感知活动中,获得更多知识经验,促进幼儿发展。例如:在小班科学活动《糖果屋》中,老师深入分析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引入部分播放糖果屋的音画课件:在一座漂亮的房子里,各式各样的卡通糖果手拉手唱歌跳舞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的经验对画面上的糖果进行感知、观察,辨别课件中的各种糖果外形、种类,鼓励幼儿结合自己的真切感受进行富有个性的表达,从而激发幼儿活动兴趣,为下一个环节操作实物糖果并进行分类积蓄了经验,收到事半功倍的学*效果。

      2.优化教学情境。

      有些科学教育内容教学时往往比较枯燥、乏味,传统的教学方式常常是“一张图片一堂课”,在运用音画艺术手段后,综合运用形、声、色、光的效果,将静态的、*面的画面变成动态、生动形象的动画情景,创设出了各种形象生动、灵活多变的学*情境和教学情境。例如:科学活动《食物的旅行》,教师改变传统的运用“人体消化模型”的教学方式,在活动的引入部分播放“好吃的蛋糕”的音画作品,通过娓娓的故事声音、动画让幼儿明白“蛋糕”在人体内消化、吸收、最后排泄出来的过程,它动态、直观的演示吸引幼儿主动投入到活动中来。在这种有趣的教学情境中,幼儿注意力集中,兴趣浓厚,在不知不觉中增长见识,同时为进一步的感知活动做好铺垫。

      二、音画艺术在科学活动探究环节的有效运用

      1.提高幼儿观察水*。

      科学教育活动中,观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部分,它贯穿整个活动中的灵魂。在科学活动探究环节幼儿是否具有良好的观察事物的能力,直接影响他们所进行的活动的好坏。借助音画教学手段,能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虚为实,化远为*,从而使看不见、看不清的东西变得看得见、看得清,由抽象变为具体,易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大大增强了观察的效果。如:科学活动“豆豆的生长过程”中,教师把“豆豆”的生长变化制作成配乐小故事,引导幼儿边观看作品边讨论,在视觉的冲击下,幼儿有了一种奇妙的感受。这种感知,激发了幼儿对植物的探索愿望,在进一步的观察研究中幼儿了解了豆子的变化和不同时期豆子的.现状,从而使这节科学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又如:在科学活动《动物的保护方法》中,教师通过对音画作品画面的放大、定格等多种手段进行,让幼儿通过仔细观察,主动思考,通过观察画面,幼儿知道不同的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是不一样的。由于教学过程中运用音画视听与启发、讲解相结合,整个教学在教师自由灵活的调控中轻松进行,全体幼儿都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去。

      2.满足幼儿情感需要。

      在科学活动中,艺术形式既是幼儿表现科学认识的手段,又是宣泄情感的方式。教师通过音画这种幼儿喜爱的艺术形式,既可以达成认知方面的目标,又可以满足幼儿的情感体验。例如:在《春天来了》的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播放亲子春游录像,以悠扬的小提琴曲作为背景音乐,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一面鼓励幼儿讲述和爸爸妈妈一起春游的感受,一面帮幼儿梳理春天野外的景象,通过创作、欣赏和分享的过程,幼儿的情感和认识得以交融。开展科学主题活动,是音画艺术手段“大展身手”的机会,将枯燥、深奥的科学知识加工具体的、生动的、感性的、富有审美情趣的音画作品,使一些幼儿很难理解和教师不好解释的科学现象,变成幼儿感兴趣的认知探索活动,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和发展。

      三、音画艺术在科学活动结束环节的有效运用

      1.深化幼儿品德教育。

      有了对科学所持的正确态度,就为幼儿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幼儿的特点是好模仿,在范例、榜样的作用下,通过大量的行为练*,幼儿将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惯。把音画手段运用到科学教育的结束环节或延伸环节,可以增强品德教育效果,促进幼儿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

      2.提高教育活动效果。

      音画艺术手段作为教育教学中一种便捷、有效的方式,动画效果好,游戏气氛浓厚,能够使孩子们在自然、宽松、和谐的良好氛围中获取信息、学到知识。它有效利用图形、图象、声音、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对各种信息进行交互和综合处理,在结束环节运用,具有很好的总结提升效果。总之,音画艺术作为幼儿园教学手段,拓宽了课件的应用面,也促进了幼儿园整体教学水*的提高。充分认识音画艺术手段的价值,用以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将是我们不懈努力和追求。

      1、利用科学思维能够提升艺术家素养

      作为艺术的创造主体,艺术家为了能创作出杰出的艺术作品,要求他们拥有水*较高的艺术素养,其中包括艺术专业创作技巧、艺术表达能力、艺术创新思维等,只有这样,艺术家们才有可能创作出具有创新性,又不失审美精神的艺术作品,间接推动艺术事业的发展。从这个层面上总结,艺术的发展离不开以艺术家的艺术素养作为基础,而科学思维在提升艺术家素养方面,起到了极大促进作用。笔者认为,科学理论知识和方法是科学思维的前提,可以帮助艺术家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摆脱朴素的自发方式,从而有效地帮助艺术家自觉地学*文化知识,以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科学思维为艺术家提供科学的分析方法,帮助他们在艺术积累中,通过鉴别大量原始材料和理清材料之间内在联系,奠定产生艺术灵感的基础。通过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的交互作用,共同为艺术家的创作活动提供完整、有序、合理的思维基础,以便艺术家更加深入到艺术创作的实践之中。

      2、利用科学思维加深对艺术作品的理解

      艺术创造活动是一个系统和复杂的过程,通过对其阶段性进行合理必要的分析,才能清醒的认识和自由把握科学思维在艺术创作过程中的作用。不过,在艺术实践中这三个阶段并非截然分开、先后出现的,我们不能将三个阶段作机械的分割和理解,而是要层层了解、环环相扣和相互渗透,总而言之,科学思维在这几个阶段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并推动着艺术的发展。

      3、将科学思维融入艺术鉴赏活动

      作为艺术作品鉴赏的主体,鉴赏者通过感官对艺术作品的意蕴进行思索和想象,最后对作品作出评价。笔者认为艺术鉴赏作为艺术活动的最后环节,鉴赏者的满意与否,是推动艺术品产量化发展的关键,因此鉴赏者作为艺术作品鉴赏地方主体,其科学思维对艺术鉴赏的质量和水*具有很大的影响,从另一方面又会促进艺术工作者素养的提升,为鉴赏者的理解和艺术工作者的再创造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因此我们可以将科学思维融入到艺术鉴赏当中,促进艺术的发展。

      4、利用科学思维能引导艺术批评活动

      对艺术作品进行分析、评判和研究等科学认识活动,是需要在一定的理论指导前提下的,对艺术进行批评其实是一种理性的审视,所以他要求批评者具有明晰的理性思维,具有严谨的理论性社会科学知识,科学思维具有概括思维、判断思维和推断思维,艺术批评需要理性,科学思维正好符合这点要求,因此说科学思维在艺术批评中起到重要作用。科学思维提升了批评家的理论能力、逻辑能力和推理能力,从而保障了艺术批评的科学性;科学思维的逻辑性与敏锐性帮助批评家及时把握艺术发展的动态,引导艺术的发展;科学思维的客观性与逻辑性关系到艺术批评的准确性、客观性、科学性并使批评方法得以科学实施。简单言之,科学思维与生俱来的逻辑性、理论性、系统性和敏锐性推动了艺术批评发展。

      5、结束语

      综上所述,科学思维是一门既有思维科学特性和技术科学特性的交叉学科,其具体特点是理性、逻辑性、系统性以及创新性,而艺术在创作的过程当中,体现出艺术的灵感性特征,以及形象性和抽象性的特征等,科学思维对艺术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也就是说,科学与艺术是互相影响的学科,两者的关系与“天地大美,殊途同归”的哲学理念不谋而合,艺术需要借助科学思维获得理性发展,从更高层次上提高意识发展主体的创新能力。

[阅读全文]...
  • 哲学对艺术的影响

  • 哲学,艺术
  • 哲学对艺术的影响

      哲学对艺术的影响是相对的,并不是每个艺术家都在自己作品中表露哲学观点,更不是每个艺术作品都非得具有哲理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了哲学对艺术的影响,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志存高远,热爱生活

      杜甫志存高远,既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抱负,也有“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慨叹。他对于生活、对于人民,对于祖国的大好河山充满了真情。“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紫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的五律精工凝练,气势恢宏,这首《望岳》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再如《绝句四首》其三:“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黄鹂翠柳、白鹭青天,色彩丰富,对比鲜明。西岭之雪和东吴之船这两个意象被纳入“窗含”和“门泊”的画框之中,时空意境更是拓展到千秋万里之外。凝练的语句表现出的是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神往。

      二、反对战乱、批评腐朽

      杜甫忧国忧民的儒家思想,在他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中体现为一种强烈的社会批判思想。朝廷的腐朽与民众的困苦之鲜明对比使得杜甫在批判揭露丑恶的同时,也不断表达着评定动乱、中兴国家的愿望。《悲陈陶》中说“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悲情版》中说“山雪河冰野萧瑟,青是烽烟白是骨”,一种深沉的情感里充满了对战争屠戮、尸横遍野的惨象之慨叹。《兵车行》中的“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中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些都无不表达了对祸乱的抨击,而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漫卷诗书喜欲狂”更是直白地描绘了一颗赤子之心在听到收复失地后的那种狂喜状态。也正是因为杜甫诗作所具有的的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史诗”。

      三、体察下层、忧国忧民

      杜甫兼具博大的同情怜悯之心对于民众生活疾苦不仅能够观察入微,甚至因为自己的生活状况落魄而更有感受,这种深刻的感受是他忧国忧民的重要原因。《又呈吴郎》便是这种同情普通百姓的作品:“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即防远客虽事多,便插疏离却甚真。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沾巾。”本诗由自己生活中具体的一个贫穷邻居转而想到了天下贫苦百姓,由小及大,由此及彼,可窥出杜甫的仁人之心。然而,杜甫并不只停留在普通的同情阶段,他甚至幻想着为解救百姓的苦难甘愿做出自我牺牲。《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便是这种至高理想境界的代表之作:“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此番博大胸怀,的确感人至深。由此可见,杜甫是一位心系国家安危和生民疾苦的诗人。

      动乱的时代,个人的坎坷遭遇,一有感触,则悲慨满怀。他的诗有一种深沉的忧思,无论是写生民疾苦、怀友思乡,还是写自己的穷愁潦倒,感情都是深沉阔大的。他的诗,蕴含着一种厚积的感情力量,每欲喷薄而出时,他的仁者之心、他的儒家涵养所形成的处世心态,便把这喷薄欲出的悲怆抑制住了,使它变得缓慢、深沉,变得低回起伏。个人的悲痛变成了对于百姓苦难的深沉忧思,留下了无穷韵味。这便是杜甫诗作沉郁顿挫的总体风格。再说李白。李白的生活经历决定了他受到家思想影响较深,因此,他性格上崇尚自由,富有洒脱不羁的气质、自由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的情感;创作上贵在想象,富有主观的色彩、浪漫的情怀、豪迈的气概。

      其作品具有无限的时空概念,感情之兴发宛如天际在狂飙奔涌而出,意象奇特虽变化万端却又衔接无间等特点。李白一生不以功名显露,却高自期许,以布衣之身而蔑视权贵,肆无忌惮地嘲笑以政治权利为中心的等级制度,大胆反抗、犀利批判腐朽的政治现象,再到推进了盛唐文化中的英雄主义精神。从*交王侯到轻蔑权贵再到揭示权贵,李白的自由主义个性也经历了一个境界的提升。《流夜郎征新判官》中说:“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这是李白对*等交往王侯贵族的要求。李白轻蔑权贵,《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中的“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如此大胆,更引得杜甫在《饮中八仙歌》里赞叹其“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李白的这种崇尚自由的精神,最后发展到了揭露权贵,并摆脱权贵而终至灵台清明的境界。《古风》第十五篇说“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古风》第三十九篇说:“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鸳鸾”。而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他发出了最响亮的呼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将进酒》中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更是表现了“钱财功名身外物,莫如人生一场醉”豪放行乐姿态。李白受道家思想的影响还体现在他对大自然有着强烈的感受力。他善于把个体融化到自然景物中区,使笔下的山水丘壑无不具有理想化的色彩。山水是人格化了的山水,生命是山水化了的生命,李白的作品也是如此。一方面是在气势磅礴的高山大山中凸显奔放热烈的生命之美,如《将进酒》中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中的“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横江词》中的“海风来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

      浙*月和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这些气势磅礴之词乃是着意于用胸中之豪气赋予山水以崇高的美感,同时赋予山川以人生理想之映射,说是山川气势,实际是胸臆之豪迈奔腾。另一方面,是在清明秀丽的自然意境中表现纤尘不染的天真情怀。如《月下独酌》中的“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山中与幽人对酌》中的“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月夜江行寄崔员外宗之》中的“月随碧山转,水合青山流。杳如星河上,但觉云林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中的“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西楼望吴越。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仙风道骨的神游境界,自然清新的飘逸之感是李白描写自然作品的另一种自由形态。

      综上所述,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风格,在对自然的神合、对社会的超越的层面上都体现出了道家思想对他的影响。最后说王维。王维,字摹诘,他名和字皆出自,《维摩诘经》王维的母亲曾经“师事大照参师三十余岁,褐衣蔬食,持戒安禅,乐住山林,志求寂静。”由于母亲的影响,“俱奉佛,居常疏食,不茹荤血”,他深受佛教的熏陶,早年尚有乐观进取的激情和建功立业的愿望,后来由于社会打击彻底禅化,思想上由痛苦转为消极,在逃避现实中选择了在山水和佛门中寻求精神解脱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经历,使得他虽然失去了早年那种意气风发的少年精神,却使他在生活中能够追求空灵绝俗的意境美,仍然体现了渴望保持自由高洁的人格理想。因此,禅宗思想对王维诗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使其作品充满了空灵的意境美。

      《山居秋暝》中“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山中雨后新鲜的空气、石上清泉潺潺的水声、明月照耀下松林的剪影,构图不仅可以入画,而且表现出画所不及的意趣:竹林中的喧哗令人想见浣纱女归途的热闹,莲花的摇动可见渔舟穿行的轻盈,自然界的光色声响交织成活波的旋律,宛如一首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夕阳的暖色与青苔的冷色形成色调互补,林中的静谧与山中的人语动静对比,使有限的画面延伸到画外无限的空间,从而以深林中夕阳返照的一角显示出山中的空灵意境。再看《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如此夜深人静,月光下的春山华为一片虚空,时而从山涧中传来的几声鸟鸣,更衬出春夜的静谧和温馨。苏轼曾在《东坡题跋书摩诘蓝天烟雨图》里说:“味摹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种境界来自于王维精文学、通绘画、晓音律的精湛修养,也离不开他参禅的生活方式和静心的思考方式。总之,哲学对艺术有着深刻的影响。当然,哲学对艺术的影响是相对的,并不是每个艺术家都在自己作品中表露哲学观点,更不是每个艺术作品都非得具有哲理性。与此同时,艺术也对哲学产生一定的影响,艺术可以启迪哲学家的思维,艺术作品也可以传播特定的哲学思想。尤其是哲学家对艺术的思考,往往成为其哲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康德、黑格尔等均是如此。艺术反映现象,而现象的表现即得出事物的本质,人们在认识现象的过程中除了通过自身经验,另外更大的一部分则来自艺术,即审美体验,因此现当代的艺术越来越倾向哲理化。

      一、道家之无为提高作品的艺术境界。

      道家的无为思想主张在发展中保持事物的本性,可以概括为一切事物顺其自然发展,不参杂任何人为因素。它不仅是国画的哲学基础,更是*的执政方针和百姓修身养性的好方法,对构建和谐社会也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无为是道之子,占据着道家思想的半壁江山。无为的无字,在《老子》所有的古本中皆是繁体字形势,究其字面意思,它表示与人们不可感知的神灵相融的乐舞有关,因此我们不能望文生义想当然的认为无为便是无所事事,没有作为。相反的,它是一种经过有为的思考,结合当下时势而作出的顺势发展的行为,是道家身心舒畅,不为世间之事所烦的本性所在。它以清净纯粹使人减少欲念,保持心地宁静,闲时摆弄花草,栖心于自然,掬一捧闲情逸致,晕一抹芳翠清香,最终使人到达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

      那它是如何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国画发展的?艺术境界的提高又是从哪些方面体现出来的呢?事实上,作品的艺术境界与人格追求是融为一体,相辅相承的。自古以来,*画的艺术境界最讲究的便是意境二字。鉴赏一幅作品的.好坏不仅要关注它是否神形兼备,直抒胸臆,最重要的还是要看作者对于情和景的处理,是否能以形传神,是否能表达出超越文字,声音的自然情感。郑笠说,庄子理想化的境界,对古代画论境界说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同时无为的思想也为人们引导了一种价值观:无欲无为之人最逍遥。《庄子》中的很多章节都在渲染得道之人的崇高境界,在此期间也产生了许多有所作为的人物,在这样的积极影响下,文人雅士们也渐渐被同化,遵循自然,调万物以其和成为了他们的毕生所求,心态、意识也逐渐趋于*和,更加向往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的生活。由于远离了世间的喧嚣,艺术家们笔下的作品自然就清新脱俗、境界深远了许多。庄子曾用一句天人合一,物我双忘便道明了人格与境界间的关系,换句话说,天人合一的境界就是通道唯一的境界,也就是说只有把个人追求融入到宇宙万象之中,把主观才情渗透在客观景象之中的人才可以称为一名合格的艺术家,才能达到清净自守的境界创作出深邃自然的作品。

      二、道家之虚实创新构图理论及表现技法。

      中华民族已有五千年的历史,不同的时代下催生不同的哲学思想,不同的哲学思想引领不同的构图潮流。经过时间的沉淀与经验的不断积累,*绘画的表现技法逐步多样,新的构图理论与想法层出不穷,道家虚实的思想包含了想象之妙,含蓄之美,将*绘画带入了一个看似无形,实则有意,不着一墨,妙趣横生的境界,进一步发展了留白、写意的表现手段,为丰富我国绘画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老子虚实学说是*传统美学的一条准则,主要包含三方面的内容:虚实统一,虚实相生,实生于虚,它既概括了*古典艺术的美学特点,又强调了虚的存在,从而创新了*绘画艺术的表现手法。

      老子认为宇宙万物又是虚实的统一,在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虚,也没有绝对的实,只有将二者统一起来,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才能体现出事物的存在感。例如杯子是空的,没有水,它便没有价值。因此,无是有的前提,有是无的价值体现,两者互相依存,相互利用构成一个完整体。正是这种有与无,虚与实的统一思想奠定了*绘画的理论基础,像一盏明灯一样指引着历代艺术家们,使他们不断丰富自己的构图理论,在继承传统技法的同时不断创新,并且促进*画向以虚实为美的道路发展。

      道家哲学思想在*画发展过程中的影响是不容小觑的,它将淳朴、自然带入到国画的创作理念中,将真、善、美融入到*画的灵魂中,因此我们才能有机会传承到一幅幅具有真性情的、灵动的、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绝世佳作。道家哲学思想的形成不仅对*文化、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还促进了*画独特艺术风格的形成。总而言之,*道家哲学思想与国画艺术联系紧密,相辅相成。

      1.引言

      处在科学技术被广泛运用的现代社会中,经济的飞速发展为公众的文化生活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公众的文化生活得到了极大地丰富。作为公众文化生活中的重要部分,书籍时刻与公众文化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在科学技术广泛运用以及经济发展的推动,图书出版事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书籍装帧艺术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已经成为现代图书市场商业化表现形式不可缺少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公众选择书籍的一种重要参考方式。如何更好地促进我国现代书籍装帧艺术的发展,尤其是在多种书籍形式充斥其中、书籍市场竞争加剧的环境下,不仅需要在吸收和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而且还应该学*国外优秀的经验做法,寻求变革和创新。在这一背景下,本文开展对日本设计艺术哲学对*改革开放后书籍装帧艺术影响的研究。

      本选题的意义主要体现在:

      (1)本文以日本设计艺术哲学对*当代书籍装帧艺术的影响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日本设计艺术哲学中的优秀经验做法以及我国当代书籍装帧艺术存在的不足,丰富了对我国当代书籍装帧艺术的理论研究,能够为我国当代书籍装帧艺术的改进提供理论指导。

      (2)本文在论述我国当代书籍装帧艺术存在不足的基础上,结合日本设计艺术哲学的优秀经验做法,提出了我国书籍装帧艺术的改进对策,有助于我国书籍装帧艺术的改进,进而推动我国书籍装帧艺术的发展。

      2.日本设计艺术哲学概述

      2.1日本设计艺术哲学概念

      日本设计艺术哲学是指运用于日本国内的,将艺术的形式美感应用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设计中,凸显出设计的特色与内涵,使之不但具有审美功能,还具有实用功能。[1]日本设计艺术哲学最早始于20世纪20年代,通过不断的发展,于20世纪70年代后步入世界前列,在国内外具有重要的影响。

      2.2日本设计艺术哲学与*当代设计艺术哲学之间的关系

      2.2.1相互影响的关系。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同属东亚儒教文化圈。由于历史的渊源,在传统上有诸多相似之处。虽然在文化深层上实际上是大异小同,但在处理传统与现代设计的问题上,为同样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提供了非常有意义的参照系统。无论是从地理位置还是在文化思想方面,*与日本有着许多相似之处,以我国的佛教思想为例,我国的佛教禅宗思想传入日本之后,对日本的设计艺术有了深刻的影响,日本在吸收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2]我国在设计艺术上对日本的先进设计艺术方法予以借鉴,体现出了日本设计艺术哲学与*当代设计艺术哲学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

      2.2.2相互促进的关系。处在当前国际社会的大环境中,国家的发展不仅仅体现在一国内部,还体现在国与国之间。这种国际发展环境,为*与日本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台,无论是在经济交流,还是在文化、艺术等交流方面都得到了实现。这些有效的交流,使得日本设计艺术哲学与*当代设计艺术之间相互促进,体现出了二者之间相互促进的关系。

      3.*当代书籍装帧艺术对日本设计艺术哲学的借鉴及受到的影响

      3.1借鉴

      3.1.1细节层面的借鉴

      在书籍装帧艺术方面,我国当代的书籍装帧艺术可以从细节层面对日本设计艺术哲学进行借鉴。日本设计艺术哲学往往注重艺术内涵的表现,这种艺术内涵的表现常常体现在多个方面,包括选择的设计素材、线条与颜色的运用等。我国当代的书籍装帧艺术可以从这一方面入手,从融入艺术内涵的层面对日本设计艺术哲学进行借鉴。

      3.2影响

      3.2.1设计思想的影响

      日本设计艺术哲学在设计思想上,往往表现出了精巧、力争完美的设计思想,这种设计思想极大地提高了日本设计艺术哲学的品质,同时也影响到了我国当代的书籍装帧艺术。我国当代的书籍装帧艺术可以从设计思想上进行改进,除了在注重书籍装帧艺术的表现内容之外,还应该从设计思想上予以改进,也就是从设计品质层面提高我国改革开放后书籍装帧艺术的质量。

      3.2.2装帧材质的影响

      在装帧材质方面,日本除了运用传统的设计材质之外,还将现代社会中的高新材质运用到设计艺术当中,使得整体设计艺术不仅拥有传统的元素,而且还体现出了现代化的设计特色。在这一方面,我国当代的书籍装帧艺术可以从装帧材质方面予以改进,可以在选择传统的装帧材质时,还可以选取高新材质,如纳米材料、铜书、石玉文书、浮雕纸、图文纸等,从装帧材质方面提高书籍装帧艺术的品质与感官效果。

      3.2.3意境构建的影响

      从意境构建层面来提升设计效果,是日本设计艺术哲学中的特色体现,这种注重意境构建的设计特色赋予了设计艺术更多的内涵,能够让公众充分地感受到其中体现出了的认为关怀与艺术特色。日本这种意境构建的设计艺术哲学能够推动我国当代书籍装帧艺术从单纯的书籍装帧设计向意境构建的设计艺术转变,进而帮助读者更为全面地理解书籍装帧艺术的设计内涵。

      3.2.4整体布局的影响

      书籍装帧艺术的特色并不只是单个部分的特色体现,而是各个部分的充分结合之后的特色体现。在日本设计艺术哲学中,非常注重从整体布局的角度来表现设计艺术的特色,能够将设计的内容全面地表现出来。我国当代书籍装帧艺术可以从整体布局的角度进行改进,包括字体的选择、图片的选择、线条的选择以及材质的选择等,将这些充分地结合起来,使之构成一个完整而又统一的整体,进而实现对书籍装帧艺术的表现。

      4.结语

      作为我国文化中的表现形式,书籍装帧艺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书籍装帧艺术不只是一种设计艺术的表现,而且还有着显著的综合性,这种综合性表现在:选题的定位、营造书籍外在的形态以及经营书籍内在的信息以及与读者的互动。由此,书籍装帧艺术作为设计的一个门类,不只是对一本书籍进行的创造性行为,它还包括了与这本书的周围环境的和谐共生。对此,我国当代书籍装帧艺术应多借鉴国外设计艺术的优秀经验,从材质、表现内涵、整体布局、画面效果等方面进行改进,进而提高我国当代书籍装帧艺术的设计水*与艺术内涵,推动书籍装帧艺术在表现书籍所固有的精神性、人文性、创造性的时候,将书的精神与人的思想充分地结合起来,使之促进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

[阅读全文]...
  • 舞蹈艺术的哲学分析

  • 哲学,舞蹈,艺术
  • 舞蹈艺术的哲学分析

      哲学的不断发展对艺术家自觉哲理的追求和探索都产生影响,促使艺术的创作更加哲理色彩。那么,舞蹈艺术中存在哪些哲学思想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舞蹈艺术的哲学分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摘要:对于舞蹈而言,其是行为艺术的一种。哲学是众多学科的工程师,是艺术得以存在的灵魂和基础。同时,鉴于舞蹈自身的运动性质,决定了其与哲学关系密切,二者关系的和谐性对舞蹈艺术的发展影响深远。可以说,舞蹈是诸多学科综合的智能化产物。因此,要重视舞动艺术与哲学关系的探讨,实现二者的共同进步。

      关键词:舞动艺术;哲学;关系;发展

      立足哲学对舞蹈进行分析,这种艺术形式主要根据人体在空间中的运动,达到美的形象的塑造,形成的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通常,在一般人看来,舞蹈与哲学关系不大,一个隶属艺术范畴,一个属于世界观,同时,舞蹈更加形象和生动,而哲学突出的特点就是抽象,表面看来,二者毫无相关,很难存在交融,甚至有些人永远都不会将二者置于同一地位进行思考,也不会进行相关理论的研究,这其中包括从事舞蹈专业的人士。但是,如果将舞蹈艺术中的美与哲学中的辩证美学相结合,舞蹈艺术对于情感的表达很难与哲学脱离。

      一、对舞蹈艺术的社会哲学性的介绍

      立足人类发展,对于不同时代、民族的艺术,其与社会哲学关系密切。

      哲学体现了社会的自我观念,伟大的艺术作品呈现了更加深刻的哲学理念。

      在邓肯看来,哲学的概念是最高的满足,在尼采的发挥下,才能充分体现舞蹈的力量,他将尼采视为第一位哲学舞蹈家,将其作为精神上的舞蹈家。

      对于伟大的舞蹈作品,体现了民族和时代的特征,是社会思潮的产物,同时,能够积极参与社会的构建过程,集中体现了时代的特征。

      邓肯的思想是尼采哲学意识的深化和延展,实现了对古板和程式化的舞蹈形式的突破,借助哲学思想,与现代思想相结合,借助灵魂的指引,实现对舞蹈的升华,形成了一种超越肉体的新的哲学舞蹈思维。

      因此,将舞蹈划分为哲学的高级形式,十分必要。

      当舞蹈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需要对整个认识进行不断深化和升华。

      舞蹈与哲学具有接缘性的关系,这在根本上是由舞蹈自身的直觉性决定的。

      舞蹈的直觉有助于强化对事物的'认识,实现对哲学思维的升华,但是,其发挥的不是辅助性的推理作用,而是切实推动舞蹈编导和舞者的发展,直接发展为最具普遍性和公理性的层次。

      其在舞蹈认识和创新行为中作用突出,也就是说,借助直觉,使得舞者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

      同时,也促使舞者的认识更加创新性与创造性。

      在直觉的指引下,舞者悟性更加突出。

      通常,对于直觉,其准备阶段主要是幻想、想象、形象以及潜意识,能够诱发舞蹈思路的创新,同时,灵感和启示是直接形成和闪现的时期,能够促进创新思路的形成,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甚至诱发出人意料的创造性成果。

      二、对舞蹈艺术的审美性与行为哲学性的分析

      随着审美标准的不断变化,舞者艺术创作的起源和表现模式不断发展。

      艺术之所以获得辉煌的发展机会,其主要源于思维的进化,也就是说,艺术是随着人们认识深度、广度和能力的提升而发展的。

      哲学的发展使得哲学型艺术作品形式的不断变化和发展。

      舞蹈艺术是人们创作的行为,这种行为源自人类思考的开始,其创作更具依赖于人们对世界的理解和认识。

      在时代哲学思维的影响下,文学思潮形成和发展。

      为了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艺术,需要立足作为思维基础的哲学。

      一种艺术形式得以承认和传承的条件就是适应社会的审美标准,而决定这种审美情趣的就是整个社会的哲学意识。

      艺术表现形式多样,这也得益于哲学发展的表现形式。

      哲学的发展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尤其是对于真理的感悟。

      艺术能够表现生命的伟大,表现人与社会、自然的关系,不同的历史时期,艺术表现形式存在多样性,这在根本上影响了哲学的变化和发展。

      同时,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哲学文化与民族艺术形式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三、对舞蹈艺术民族独立性的阐述

      对于一个民族的了解,其哲学是重要的途径。文明的背后是哲学的推动。一旦缺少哲学的指引,民族将无法生存和发展。艺术创造的形式需要立足社会生活的需求,艺术构造的现实能够对人的观念产生影响。因此,哲学艺术决定了艺术的发展方向和审美层次。

      四、对艺术与哲学关系的介绍

      艺术的发展指引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与此同时,人类的生产和思维也反映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正是因为艺术范畴的宽广性,同时,价值哲学精神的指导,才能实现艺术与哲学的相互交融,彼此深入,关注细节,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哲学与艺术不是相互孤立的,互相交融与辉映,在本质上反映了人类思维的漫长发展。从古至今,哲学与艺术都处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中,在不同的空间范畴内,彼此不停息的向前,不懈地追求着各自的目标。

      五、对舞蹈美学中哲学的介绍

      (一)立足舞蹈学进行分析

      对于舞蹈,其在古代被归纳为“乐”类,但是,在*现代则被归属为“艺术”范畴,后期提出了舞蹈学,其中并没有明确体现哲学。但是,在舞蹈学的研究过程中,其最主要的参照学科为哲学。舞蹈的审美标准、表演理论以及学术研究的方法都要依赖于哲学,需要考量相关学科和门类的成果。

      (二)立足舞蹈美学进行分析

      美学源于哲学,是从哲学分化出来的支脉。在古典美学中,将美的创造与鉴赏给予区别对待,长此以往,创造与鉴赏呈现分离状态,不科学十分明显,因为创造本身就是鉴赏的过程。创造与鉴赏不可分割,创造者就是最初的鉴赏者。也就是说,如果不具备审美观,很难进行选择性的创造。舞蹈的发展需要哲学的指导,否则就会沦为与世俗争风的地步。

      (三)立足舞蹈心理学进行分析

      心理学也源于哲学,与美学相比,其发展相对较晚。对于舞蹈而言,身体的问题是技术的问题,心理的问题才是艺术的问题。舞蹈心理学以舞蹈为对象,以美学作为指导,立足科学的心理学,形成自己的学科体系。对于舞蹈心理学,其研究的目标不是整个舞蹈,需要将其限制在舞蹈行为之中的心理范畴。

      六、结束语

      综上,哲学与艺术关系密切,同时,哲学与舞蹈的关系也在不断发展和变化,这与哲学与艺术的理解不可分割。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哲学与艺术必将不断影响,相互交融,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张冬梅,吴新华.论邓肯从“自然到自由”的舞蹈艺术思想[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7,01:60-65.

      [2]武艳.*舞蹈美学的问题域与发展趋势[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4,S2:130-133.

      [3]黄继珍.关于体育舞蹈人本起点观的哲学阐释[J].浙江体育科学,2010,04:39-41.

[阅读全文]...
  • 哲学古代诗句

  • 哲学,古代
  • 哲学古代诗句

      竹直心虚乃吾友,水淡性泊是我师!

      一封书信只为墙,让它三尺又何妨

      长城万里今尤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默无言,心事重,万千情思。

      绕结心头,咫尺相*天涯远

      从何开口?欲说还羞

      天上乌飞兔走,人间古往今来

      万般回首化尘埃,唯有青山不改

      望断天涯无际,凄凉无语悲伤

      只为两地信茫茫,才子佳人愁状

      贫,不是耻辱;贱,才是真正地耻辱

      滴水之恩,定当涌泉以报

      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

      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夜深风雨归何处,西月窥人到半窗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阅读全文]...
  • 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历史

  • 发展,历史,艺术
  • 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历史

      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自我修养。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历史,欢迎大家分享。

      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历史

      古诗词艺术歌曲是*的古典诗词与音乐相结合的一种声乐体裁,它最显著的特征是歌词全部来源于古典诗词。*的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学史上一株绚丽的奇葩,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颂。它以洗练的语言、高远的意境、深邃的内涵,传达着*文化特有的神韵。古典诗词作为*文学史上的一颗闪亮“明珠”,其影响力之大、影响范围之广是毋庸置疑的。就音乐创作而言,古典诗词曾激发了无数作曲家的创作灵感,使他们写下了传唱不衰的经典之作。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就有以青主、黄自、赵元任等为代表的一批作曲家选用古代诗词创作艺术歌曲,那些具有*古典韵味的艺术歌曲至今仍是艺术歌曲创作领域的精品之作。时至今日,有更多的作曲家把目光投向了古典文学的“宝藏”,那些传颂了千百年的古代诗词几乎成了作曲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粮仓”。本文就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在不同历史阶段所体现出来的特征作一番综述和比较,以揭开它那颇具神秘色彩的面纱,使其创作和发展的概貌展现在我们眼前。

      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从创作技法上来讲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从上世纪20年代初到40年代,技法上大多采用欧洲浪漫派晚期的创作技法。这一时期青主创作了《大江东去》和《我住长江头》,这是两首艺术造诣达到较高境界的作品,其中《大江东去》创作于1920年青主留学德国之际,是*艺术歌曲的开山之作。黄自先生毫无疑问是这一领域的佼佼者,诗歌和音乐相结合的声乐作品最能代表他的创作风格和艺术成就。黄自以*古代诗人的诗词为题材作曲,谱写了《花非花》(白居易)、《峨眉山月歌》(李白)、《点绛唇·赋登楼》(王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南乡子·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等曲。在这部分作品中他能深刻地理解原诗的含义,并通过音乐给予生动、具体的形象刻画。其中《点绛唇》的音乐充满着宽广的气势和明朗乐观的情愫,是一首富于浪漫主义气息,具有一定民族风格的独唱曲。《南乡子》的音乐则充满着豪壮的气魄和澎湃的热情,是一首富于爱国激情的抒情独唱曲。其他像《花非花》《卜算子》等作品以素雅的笔调、深情优美的旋律、新颖细致的和声进行,勾画出一幅幅*式的恬淡幽静的意境。黄自的这些艺术歌曲可以说是当时我国学院式艺术歌曲创作的精品,并对后来许多作曲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一时期的作曲家还有江文也、应尚能、刘雪庵、马思聪等,他们在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领域也都颇有建树。江文也所写的艺术歌曲的词,全部取自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诗词,并且按照朝代顺序结集编作品号码。作品有《江村即事》(司空署诗)、《垓下歌》(项羽词)、《宋词李后主篇》(李煜词)等;应尚能作为一名作曲家和男中音歌唱家,他的代表作有《无衣》(诗经)和《我侬词》(管道声)等。

      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从技法上来讲,第二个阶段即是上世纪40年代,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曲家即为谭小麟先生。谭小麟在美国留学期间曾追随现代作曲理论大师亨德米特学*,并被视为亨氏高足,回国后执教于上海国立音专。他是将现代作曲观念与技法引入*专业作曲教学的第一人,可惜英年早逝,令人扼腕!作为一名作曲家,他对我国传统音乐有着深厚的感情,除了直接从事民族器乐的创作外,他所写的声乐作品也大多取材于古代诗词。谭小麟具有颇深的古典文学和音乐功底,在创作中他尊重民族的审美取向,以*传统文化的思维为基础消化吸收应用亨氏作曲体系中可取的部分,因而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他强调:“我应该是我自己,不应该像亨德米特。”“我是*人,不是西洋人,我应该有我自己的民族性。”谭小麟一生创作了十多首声乐曲,他精心制作,力求尽善尽美,故其中多精品。代表作有《自君出之矣》(张九龄)、《彭浪矶》(朱希真)、《正气歌》(辛弃疾)等。从谭小麟的作品当中,不难感受到其中既有现代作曲技巧较成熟的展示,又有民族风格较纯熟的体现。罗忠曾这样评价其师谭小麟的歌曲创作成就:“他的艺术歌曲是我们民族音乐创作的精华,不仅继承了我们传统声乐曲的'许多优秀成果,而且在创作上,不论在精神方面还是技术方面,都踏入一个新的天地。”从分析研究谭小麟的作品中不难看出,其中体现出一种远远超过他前辈的强烈个性和新颖独特的民族风格,为后人在音乐创作上积累了不少富于启发性、值得深入探讨的宝贵经验。

      接下来谈谈以罗忠为代表的“五声十二音”作曲技法在古诗词艺术歌曲创作中的运用。

      罗忠先生于1980年发表在《音乐创作》杂志上的《涉江采芙蓉》,在当时来说可谓是石破天惊之作。这是一首严格按照十二音序列音乐的规则来进行创作的古诗词艺术歌曲。在当时,大部分作曲家对现代创作技法几乎一无所知,十二音体系的作曲方法在人们印象中是与“垂死的帝国主义”“没落的资产阶级”等政治化的概念联系在一起的,在“左倾”思潮的影响下,写这种东西常常会招灾引祸。罗忠先生大胆地突破了这个禁区,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开创了用五声十二音技法作曲的先河。从此以后,*内地的作曲家们争先恐后地进行现代作曲技法的补课、探索和实践,出现了一系列利用五声十二音序列创作的作品,中断了30年的现代作曲技法创作之路得以延续。五声十二音序列是罗先生独创的,这种创作实践引领*音乐从封闭走向开放,从隔绝走向会通,对*现代音乐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古诗词艺术歌曲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即采用西方十二音技法,同时又赋予它五声性的内涵,在二者之间找到了一个最佳融合点。

      罗忠的作品数量繁多,体裁各异。创作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在创作题材和所应用的作曲技法方面截然不同,表现出不同的艺术情趣。第一阶段创作技法以传统为主,历时17年。他创作了独唱、合唱曲31首,大部分为艺术歌曲,还有其他体裁的音乐作品30余部。第二阶段迄今26年,创作合唱独唱歌曲19首,全部为艺术歌曲,此外其他体裁的作品数量也很大。这一时期的作品更加注重与*文化相结合,创作技法以现代为主。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看到,在古诗词艺术歌曲创作之初,作曲家基本按照(转第59页)(接第74页)欧洲浪漫派初期的原则来安排调性布局,其间或多或少带有一些五声色彩以使作品接*本民族的欣赏*惯,如青主、黄自等。40年代中后期,谭小麟将亨氏作曲理论带回*,他本人也是这一理论的实践者。他的作品基本不用传统的大、小调式,而使用五声调式,但又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五声调式,调式变化非常丰富,他是以十二个半音为材料来构思旋律与和声的,作品透出浓浓的五声性。之后漫长的40年,现代作曲技法仿佛从*大地上消失了,直至罗忠的一曲《涉江采芙蓉》,向世人宣告了现代作曲技法在*的存在,使艺术歌曲的创作进入一个新阶段。通过上述分析,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脉络基本上就清晰了,大致经历了这样三个阶段:二三十年代(青主、黄自)──40年代(谭小麟)──80年代(罗忠)。从技法上来讲是:欧洲浪漫派技法──亨氏十二音序列作曲法──罗氏五声十二音序列作曲法。

      *现代作曲家在根据古诗词谱曲时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不遗余力地在创作中探索如何应用西方现代创作技法来表达*诗词所特有的神韵,无一例外地努力在作品中体现民族气质、民族风格,在音乐如何体现诗词的意境方面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三四十年代的黄自、谭小麟如此,70年代末的罗忠如此,罗先生之后的许多作曲家也是如此。这是历代作曲家留给我们的优良传统之一。黄自曾说:“*自己的音乐必须由具有中华民族的血统与灵魂而又有西洋作曲技术修养的作者创作出来。”他还说:“我们现在所要学的是西洋好的音乐方法,而利用这方法来研究和整理我国的旧乐和民谣,那么我们就不难产生民族化的新音乐了。”由此可见,他对创作新的民族音乐具有鲜明见解和宏伟抱负。他创作的古诗词艺术歌曲或深沉跌宕、或清新淡雅,处处体现出古典诗词的特有意境。又如谭小麟,他在创作当中大量运用西欧古典乐派和浪漫乐派和声中很少使用或几乎不用的和声材料,而是以十二个半音为写作材料,同时有意识地采用*传统的五声调式,使得作品恰到好处地表达了*传统音乐淳朴、亲切的特色。罗忠先生和他的前辈相比又将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向前大大推进了一步,主要是他独创了“五声十二音技法”,让*的五声体系和西方十二音序列体系找到了一个最佳融合点,让我们从中感受到一个全新的音响世界,而用这样的音乐体系去诠释古典诗词正是罗先生的匠心所在。

      古诗词艺术歌曲经过*90年的创作实践,涌现出许多杰出的作曲家和优秀作品,由于本文篇幅所限不能一一阐述了。从20年代直至当代*90年的历程中,作曲家们始终在探索借鉴西方作曲技法创作具有*特色的音乐之路,在此过程中积累了相当宝贵的经验,值得后人去深入研究,认真分析总结,对新时期*艺术歌曲的创作和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只要创作上发展了,相信歌坛也随之会吹来一股清新的、具有古典韵味的“*风”。

      拓展阅读:*诗词的押韵之美论文

      唐继承隋制,实行科举。诗歌列入考试内容。律诗和绝句的体式在这时得以完善。历宋元明清至今相袭不变。唐人作诗依据陆法言《切韵》,但分部过细,有206韵,由于同韵字少,允许*韵通押,有所变通。宋朝景德年间的《礼部韵略》是一部官修韵书,允许*韵通押,订出了“同用”、“独用”的规则。南*水(今山西临汾)人刘渊在江北刊印了《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将《礼部韵略》注明同用的加以合拼,成为一本107韵的书,即*水韵。此时金人王文郁又将原来并不同用的“迥”、“拯”及去声“径”、“震”合并,共106部,作为金代官韵书,一直流行至今。*水韵106韵韵目如下:

      上*声:东冬江支微鱼虞齐佳灰真文元寒删

      下*声:先萧肴豪歌麻阳庚青蒸尤侵覃盐咸

      上声:董肿讲纸尾语麌荠蟹贿轸吻阮旱澘篠巧皓哿马养梗迥有寝感琰豏

      去声:送宋绛置未御遇霁泰卦队震问愿翰谏霰啸效号箇祃漾敬径宥沁勘艳陷

      入声:屋沃觉质物月曷黠屑药陌锡职缉合叶洽

      其中*声字最常用,收字多少不一。最多“虞”部305字,最少“咸”部41部。作诗必须遵守韵部,不能出韵。*体诗的规则,偶句必押。首句*声韵一般都押。仄声,特别是五言体,则多数不押。以王昌龄的《出塞》为例: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起句入韵,关、还、山相押,属十五删部。又如杜甫的五绝《八阵图》:“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起句不入韵,偶句押韵,图、吴属七虞部。是五绝的常格。

      如前所述,韵有宽窄。初学写诗的人,不妨从宽韵入手,有较多选择,利于运思。像东韵、虞韵、先韵、阳韵、庚韵字多而不僻,较易措手。

      但是,由于语言的变化,许多当时适口的诗韵,今天已经不谐于口了。以十三元为例:其中如魂、门、孙、繁、言、掀皆与真、文、先、咸相*。江西名士高心夔两次殿试,都以出韵,贬到四等。王闿运嘲以“*声两四字,该死十三元”相嘲。像如此有悖实际的事,为何还要遵守?于右任先生说:“古人用自己的口语来作诗,我们用古人的口语来作诗,其难易自见。我们要想把诗化难为易,和大众接*,第一要改用国语*仄与韵。”中华诗词学会提出“双轨并行”、“倡今知古”,提倡用新声韵,即按普通话声韵写诗。

      在韵的革新上,鲁迅、*也是力行改革的大家。鲁迅诗不但邻韵通押,如《赠画师》“雾塞苍天百卉殚”与“只研朱墨作春山”,“殚、山”是寒删通押。《赠乌其山诗》则“华、书、多、陀”相押,是以方言入韵。而其《脑炎戏作》之“不料仍违众女心”与“无如臣脑故如冰”,更是打通前后鼻韵母以“in”与“ing”相押。大大地放宽了韵的束缚。*的《长征》诗共五个韵脚,其中:难、丸、寒,属“寒”韵,而“闲、颜”属“删”韵,听来浑然无别。其《蝶恋花·答李淑一》词,上片用“有”韵,下片用“麌”韵,皆情韵超迈,气象发皇。

      古典诗词困境之我见论文

      拙作《古典诗词“困境”之我见》一文同时在烟雨和红袖发表后,小有争议。作为一个文笔不成熟,见地甚浅的我来说,诚惶诚恐之中有一丝欣慰。欣慰的是毕竟有读着路过了,并留下了自己的见解可供我参考。很感谢!

      留言不多,句句却是评论者心声。有赞成的,诸如“古诗就应该用古代的那个规范来要求。不然就乱了,和现在那些唱歌的一样,唱什么的都有!”、“支持作者观点!我也是古诗词爱好者,想写律诗但水*有限,所发作品都注明“古绝”,那是无奈之举。律诗虽然对格律要求非常严格,但读起来意境深远,是别的诗歌体裁无法替代的一种美,不然怎么唐诗宋词流传了这么久却长盛不衰,而且百读不厌?本人认为,如果作不了格律诗,大可不必抨击它,完全可以以别的体裁作诗,诗歌的体裁很多也很自由。”之类的。很感谢他们!当然也有反对的,反对之中见真谛,很高兴看到这样的留言。不管只赞成的还是反对的,其中均不乏精彩留言。看后因心有所感,故而摘录下来,再作一番小讨论。

      红袖一位笔名为“非白”的网友这样说道:

      “我非常喜爱读诗词,但是从不去研究什么格律,因为我从没打算去写诗词。鲁迅先生说过:‘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此后倘非能翻出如来掌心之齐天大圣,大可不必动手。’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诗已被做完,但至少格律诗已被做完。说句泄气话,你就是穷其一生,写出的诗也不及那时最末流诗的万分之一。这世上任何东西都有生命周期,有生就有死,有盛就有衰。格律至唐为盛,词至宋为盛,曲至元为盛。文言小说至《聊斋》为盛,章回小说至《红楼梦》为盛,杂文至鲁迅为盛,京剧至梅兰芳为盛。所有的盛之后,便无一避免地走向衰。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由盛至衰的过程将更快。相声盛之后也早开始衰退,取而代之的小品在很短暂的盛之后,也在很快的显出衰退的痕迹。所有这些,都是自然规律,也是艺术的规律。无论你怎样努力,也不会出现梅兰芳时代的京剧,无论你如何地才华横溢,也不可能写出《红楼梦》那样的章回小说。艺术是在发展的,我们为什么不去创造新的艺术生命呢?而要一味地去生硬地模仿越过千年的艺术形式呢?就算你模仿对了,有那么好的经典我不去看,为何要去看你那不伦不类的烂什子呢?郭沫若的格律诗写得要算可以了吧,可是一和唐诗比起来,简直是土的掉渣,哪能算诗,只是在穷对付什么格律吧了。的格律诗也算写得不错了吧,可除了几首还可看之外,其它的读了简直令人啼笑皆非,什么‘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不须放屁,试看天地翻覆’,这就是他老人家写的经典的词,曾向全世界诵唱,真让人恐怖。我非常赞成读唐诗宋词,但决不赞成去写,当然写写玩没有什么不可以,但是要指望出成绩,则肯定是白费力气。因为,虽然月还是唐时月,星还是宋时星,但人已早不再是唐宋人。”

      暂且不说其留言内容如何,首先可以看得出,作者很有自己的一套想法。但是,我觉得这也仅仅只是他一家之言,于诸多细节方面值得探讨。

      “鲁迅先生说过:‘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此后倘非能翻出如来掌心之齐天大圣,大可不必动手。’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诗已被做完,但至少格律诗已被做完。”固然,鲁迅是*大文豪,说出此话定有他的道理,但是我们也不能迷信,认为鲁迅说的一切的一切都是完全正确无可挑剔的。不要忘了,鲁迅的文章为什么在现代人读来艰涩难懂?原因很简单,一定时期的文章是一定时期社会中政治、文化乃至诸多方面的反映,社会是进步的,一切事物都在不断的发展中,鲁迅的文章同样如此,只有把鲁迅先生的文章放在他所生活的那个年代里来解读,才能真正读懂鲁迅;但是如果以现在这个社会中的某些现象来和鲁迅先生所写的来对号入座的话,肯定很难懂。所以说现在如果拿以前的某些东西来衡量的话,我想可能会大有问题。所以,作者说“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诗已被做完”,我十分同意。

      但是作者说“至少格律诗已被做完”,最后又说:“当然写写玩没有什么不可以,但是要指望出成绩,则肯定是白费力气。因为,虽然月还是唐时月,星还是宋时星,但人已早不再是唐宋人。”此话就差了,实在不敢苟同。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所受的文化熏陶不一样,当然思想也大相径庭,谁能保证、谁又敢说现代人写不出好的诗词?可能有些人说现代人写的诗词都是垃圾,那恐怕还是我说的“这也是一种‘吃不上葡萄说葡萄酸’的心理”吧。况且,现代人有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有自己的行为*惯,只要按着既定格律和词谱写,又何尝不会写出“现代人的唐诗宋词”呢?

      “这世上任何东西都有生命周期,有生就有死,有盛就有衰。”,毋庸置疑,这话深在其理。但是,古典诗词作为一种文化,不能和历朝历代各种制度相比,不能和法律条例相比,法律条律只有在经过历史的检验后才能决定其“生死”权,但是古典诗词是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人民的成果,有谁会把自己来之不易的成果扔掉?所以只要人民喜欢,不管谁前来阻挠,依然会代代相传下去的。大家都知道《诗经》、《国风》等等等等,流传已经很久远了吧?可是他生了之后“死”了么?没有吧?是的,古典诗歌是面临着一些“困境”,有人提出要老歌新唱,但是不管怎么样,古典诗词在社会中的地位是永远不会被别的东西取代的,有盛不会“衰”。

      “艺术是在发展的,我们为什么不去创造新的艺术生命呢?而要一味地去生硬地模仿越过千年的艺术形式呢?就算你模仿对了,有那么好的经典我不去看,为何要去看你那不伦不类的烂什子呢?”说句不客气的话,这个观点简直就是废话!创造新的艺术生命?现代人不是已经创造出来了么?现代诗不是么?我已经不想多言,还是《古典诗词“困境”之我见》中那句话:“诗歌现在又不仅仅是古诗词一种,现代诗歌不就是‘创新’后的古诗词?那个完全没有格律限制的,而且连韵脚也免了,多自由的一种形式!怎么不去写呢?”尤其是后面那句话,我觉得都可笑了。你这不是自寻烦恼吗?又没有谁来逼着你来看古诗词,不管好的不好的自然有感兴趣的来看,不来就算了呗,没人强求的,再说了,难不成说只有你说了好才算好?你说没有价值就没有价值,就是“烂什子”你把自己未免也看得太高了吧?(此话没有人身攻击的意思,只是无心快语罢了)。如果一直是这样的心态,恐怕别说“创新”了,可能自己连“涂鸦之作”都写不出来吧?

[阅读全文]...
  • 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有哪些

  • 艺术,成就
  • 《古诗十九首》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古诗十九首主要内容大致反映了汉末的下层士人的生活和思想感情,一类是描写游子思妇的相思离别之情,一类是写追求功名富贵的强烈愿望与仕途失意的苦闷哀愁,其情感一以贯之,即以闺人怨别,游子怀乡,游宦无成,追求享乐的描写,表现出浓重的对人生易逝,节序如流的感伤,这种情绪虽然是消极没落的,但在其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有着现实的意义,亦是当时政治黑暗的一种反映。

    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是非常突出的,概言之,一是融情入景,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如明月皎夜光,诗人有感于深秋季节见物换星移,时序转变而产生朋友相交不终,世态炎凉的感叹,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增强诗歌抒情性,二是通过生活细节抒写作者内心活动,以含有叙述成分的情节突出诗中主人公的形象,如迢迢牵牛星,叙织女的神话故事,表现诗人脉脉不得语的相思之苦,又如西北有高楼,以描写女子高楼抚琴,抒发作者知音难遇的感慨,三是比兴手法的大量运用,其衬映烘托,语短情长,含蓄蕴籍,几乎涵盖了所有十九篇诗章,典型的如涉江采芙蓉,冉冉孤生竹等,四是语言不饰雕琢,浅*自然而又精练丰富,情味隽永

    古诗十九首的出现标志着文人五言诗的成熟,它下开建安诗歌,乃至唐诗,对我国诗歌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

    附:《古诗十九首》

    之一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之二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昔为娼家女,今为荡子夫。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之三

    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

    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

    洛中何郁郁,冠带自相索。

    长衢罗夹巷,王侯多第宅。

    两宫遥相望,双阙百余尺。

    极宴娱心意,戚戚何所迫?

    之四

    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

    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

    令德唱高言,识曲听其真。

    齐心同所愿,含意俱未申。

    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

    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

    无为守贫贱,坎轲长苦辛

    之五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

    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

    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

    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

    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之六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阅读全文]...
  • 艺术生大学可以转专业吗

  • 大学,艺术
  • 艺术生大学可以转专业吗

      艺术生是指报考艺术类院校艺术专业或普通高校艺术专业的考生,艺术生与其他类型的考生不同,除了需要参加高考以外,还必须要参加本地区组织的,或者是所报考学校的专业考试。

      艺术生在大学能不能转专业

      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艺术生在进入大学之后是不被允许转专业的,也就是代表着你在报考的大学是什么艺术类专业,就要在哪个专业进行学*,不能再转入到其它艺术类专业。

      当然如果你对于别的专业感兴趣的话,想要进一步学*和了解其它专业的课程的话,也可以选择以下方法:艺术生可以利用大学课余期间进行其它专业课程上的学*,大学时间上是很自由的,我们可以合理利用有效的课余时间,进行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学*,或者在大学期间也能够选择去蹭课,去听一些你想要学*的课程,这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其次,艺术生也可以选择第二学历的学*,各大高校中都有第二学历的报名,在学*考试通过之后,我们就会有除了你本科专业之外的另一个专业的学位证书,艺术生也可以用这个办法进入自己喜欢的专业学*其课程。

      大学转专业难不难

      一般情况下,大学转专业的成功率还是比较高的,各个高校在你入校学*一年之后升入大二之前都会提供一次转专业机会,当然你能够转专业的前提条件上也是在成绩上能保持优秀,一般在院系中要排名前列,这样也能够大大提升转专业的成功率。

      一般情况下,选择转入同一学院的其它专业相对来说更容易一些,跨院选择专业的话可能难度就会大一些,对于成绩上的要求也会更高一些,因此你如果转入同一学院的`其它专业的话可能手续上也会办理的更简单,跨院手续办理上是有些麻烦的。

      大学转专业注意事项有哪些

      在大学转专业的时候一定要认真考虑好,看看自己是否真的喜欢要转的专业,自己进入一个新的专业学*上能够适应,对于你未来的发展上有没有好处,这都是需要在你专业之前要考虑好的。

      我们在转专业的时候出来要看我们的兴趣也要看未来就业前景,要综合考虑,自己是否适合转专业,看看自己所想要转的专业在未来有没有发展空间。

[阅读全文]...
  • 简论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 艺术,思想,文学
  • 简论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简论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欢迎阅读与收藏。

      简论古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五言诗起源于民间,这是一个基本看法。汉代以前民间已经有古代的“风谣”出现,比如春秋末期的“孺子歌”: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秦始皇时的“长城谣”: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脯。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柱。

      西汉时民间歌谣已经开始大量流行五言诗,如西汉长安的“城中谣”,见于《后汉书·马援传》之后所附:

      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广眉,四方且半额;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帛。

      这些歌谣被采入乐府后,便成为乐府民歌中的五言诗,西汉乐府中的“饶歌十八曲”中已经有五言体,东汉乐府诗中的五言体已经占了主要地位。在乐府民歌的影响下,文人也开始学*写作五言诗,东汉初年班固的《咏史》便是现存最早的文人五言诗。东汉文人五言诗中。有署名的作品不多,大量是无名氏的作品。

      东汉无名氏的五言诗又被称作“古诗”,古诗本是魏晋南北朝对古代诗歌的通称,后来专指东汉无名氏的文人五言诗。钟嵘的《诗品》提到的古诗有五十九首,今存三十首左右。尽管很多东汉五言诗都消亡了,但东汉文人五言诗的精华部分都保留下来了,这就是古诗十九首。

      关于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和写作年代,历来曾有过很多推测,或称是枚乘所作(见于《文心雕龙·明诗》),或称是曹植、王粲所作(见于《诗品》),均不可靠。*代研究者多以为,这些诗是东汉桓、灵时代的中下层知识分子的作品,并非一人之辞、亦非一时之作。这个看法,无论从五言诗的发展历史,还是诗中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思想内容来看,都是可信的。

      具体说,从五言诗的发展历史来看,东汉班固的《咏史》是最早的作品,其表现手法还不成熟。而古诗十九首已经是相当成熟的文人五言诗,所以不可能出现在西汉初年。从诗中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思想内容来看,十九首所描写的洛阳还非常繁华,这说明应该是在董卓焚烧洛阳之前,因此也不可能晚到曹植所处的建安时期。

      一、思想内容

      东汉末年,游宦之风甚盛,许多中小地主阶级的知识分子为了追逐功名,便不惜到处奔走,因而形成了“游宦”之风。游宦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能做官,一种是不能做官。而一旦他们仕途失意、功名不遂,游子便会牢骚满腹,感慨万分。又因为他们有着较好的文学素养,所以往往借诗抒情,这便是古诗十九首的写作背景。由于十九首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所以它的内容不外乎两大类:

      (一)抒发相思离别之情思

      这是就游子、思妇而言的。这类作品数量较多,成就也较大。如思妇思念游子的《行(hang)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表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客从远方来》: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相去万余里,故人心尚尔。文彩双鸳鸯,裁为合欢被。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

      而游子思家的有《涉江采芙蓉》《明月何皎皎》等。这些相思离别的歌咏,是十九首的重要内容,而透过游子、思妇的这种相思之情,又可以使读者感到流离失所、有家难归的动乱时代的背景,而这正是东汉末年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

      (二)表达伤时失意之苦闷

      这是就游子本人而言的。这类作品往往是作者有感于人生的短暂,希望及时努力建功立业,表现出一定的自敬、自励,其中也有一些流露了知识分子失志后的牢骚苦闷和纵情享乐的思想。如《生年不满百》中的“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驱车上东门》中的“不如饮美酒”等。

      总体看来,十九首虽然从某些侧面反映了东汉末年那样一个动乱不安、危机四伏的社会,有一定的历史认识意义。不过它所反映的生活面比较狭窄,所接触的社会矛盾也是不深的,诗中弥漫着伤感的气氛。但值得注意的是,十九首对文人的心态,尤其是知识分子心理刻画非常深刻、独具特色,标志着人性的觉醒,标志着文学向人学的转变。虽然说文学的真正自觉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但其实这种觉醒早在东汉末年的古诗十九首和抒情小赋中就已经出现端倪,就已经开始了。人性的觉醒就是思考人活着是为什么,人生意义何在的问题。因为*文化的早熟,宗教在*历史文化的演变中过早的式微,超自然的人格神没有最终在历史中留驻,宗教不能像西方国家那样为人们提供一个精神寄托之所,所以人们从春秋战国之际就开始思考人的精神的归属问题,人生意义的寄托问题。追寻的结果是,儒家选择了社会,道家选择了自然,儒家通过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寄托人生价值,即追求人在社会历史中的意义,在社会历史中实现人生价值,因此,文人的宦游即是追求立功之举,而动乱的年代使他们的追求落空,最终失去了人生寄托,因而产生人生如寄、时光怵惕的感伤情绪。同时,在这种感伤和思考中,他们也开始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在自然中的位置,于是道家思想中的物我同一,齐生死等万物的思想也流露了出来,如《驱车上东门》中讲到“驱车上东门,遥望郭北墓”,而坟墓上“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然后想到“下有陈死人,杳杳即长暮。潜寐黄泉下,千载永不寤”。因此可以说,古诗十九首中对人生意义的思考是魏晋时期人性觉醒的先声。

      二、艺术特色

      (一)高超的抒情艺术

      十九首中篇篇都是言情之作,与乐府民歌不同的是,作者抒情的方法主要不是通过叙事,而是靠事物的烘托融情人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最典型的就是《迢迢牵牛星》一诗,通篇全是写景,诗人写天上没有情感的牵牛织女星,全是看到的情景,但情在其中,情景相生,真有化工之妙。

      另外,它还运用多种方法和技巧来抒情,如运用梦幻、化鸟等浪漫主义手法来抒情,起到了独特的效果。

      在古诗十九首中,有些诗歌为了表达相思别离之苦,运用了化鸟这样一种独特的想象:“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西北有高楼);“亮无晨风翼,焉能凌风飞?”(《凛岁云暮》)通过愿意化为双鸿鹄和晨风鸟的想象表达思念之深。

      还有梦幻、分离造成的思念之情日积月累往往使人产生错觉、幻觉。弗洛伊得认为,人的潜意识处在强烈的压抑中,当人在清醒的时候它像海底的冰山潜藏在人的意识深处,这种压抑往往会在梦中得以释放。梦幻是长久离别造成的心理缺失的补偿机制。

      在古诗十九首中,梦幻将游子思妇的相思离别之隋表达得尤为深切,如《凛凛岁云暮》:

      凛凛岁云暮,蝼蛄夕呜悲。凉风率已厉,游子寒无衣。锦衾遗洛浦,同袍与我违。独宿累长夜,梦想见容辉。良人惟古欢,枉驾惠前绥。愿得常巧笑,携手同车归。既来不须臾,又不处重闱。亮无晨风翼,焉能凌风飞?眄睐以适意,引领遥相。徙怀感伤,垂涕沾双扉。

      此诗写远行之人到年岁将尽时还不见还家,思妇一方面盼着他回来,同时还担忧丈夫没有寒衣怎么抵御严寒。由于思念太深而产生了猜疑:“锦衾遗洛浦,同袍与我违”,正因为这种思念加猜疑的复杂感情使她因此生梦,后面即写梦中事。庆幸的是“良人惟古欢”,不曾抛弃旧爱,且“枉驾惠前绥”,丈夫委屈自己亲自驾车来接自己同去。这梦中事、梦中情全是思妇昼思夜想的情景。可是好梦太短,“既来不须臾,又不处重闱”,良人随梦而来,乘梦而去,留下的只有“徙倚怀感伤,垂涕沾双扉”了。

      (二)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

      作者通过抒情、叙事、心理刻画与细节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塑造出来的人物形象别具特色、非常鲜明。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青青河畔草》,通过这首诗可以想象,在绿草青青的河畔,有一座长满垂柳的园林,园中的楼上有一位美丽的少妇,当此美丽的季节在凭窗远望,思念游子。对画中人物作者有特写镜头,“娥娥红粉妆”,配上周围的风景,人物形象非常鲜明。

      (三)多用比兴手法

      十九首中比兴手法运用最多、最自然、最贴切的,奠过于《冉冉孤生竹》,诗中先以“孤竹”结根于泰山之阿起兴,接着以“菟丝(新婚女子的自比)附女萝”来比喻婚后夫妻感情的缠绵,然后是“伤彼蕙兰花(女子自比),含英扬光辉(新婚女子的美丽)。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又是比中有比。

      (四)语言自然精练、生动含蓄

      十九首的语言都是不加雕琢、**道出,“若秀才说家常话”,但却是句*意远、自然过人,所谓深中浅貌、短语情长、耐人咀嚼、禁得回味。如“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等。而成语典故的信手征引和叠字双关的巧妙运用,更增强了语言的这一特色。成语的运用如《明月皎夜光》一诗,其中的“不念携手好”,用了《诗经·邶风》里的话;再如《东城高且长》中的“晨风怀苦心,蟋蟀伤局促”,其中的“晨风”出自《诗经·齐风》中的《晨风》,“蟋蟀”则见于《诗经·唐风》中的《蟋蟀》。叠字运用方面,以《青青河畔草》最为典型,《迢迢牵牛星》中也有大量的叠字。双关语的运用如《客从远方来》,“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其中的“长相思”是一种丝棉,用在棉衣里;“缘”是指袖口的装饰,讲的也是夫妻之情。这对十九首语言的.优美和表现力,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总之,古诗十九首,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艺术上,在文学史上都有着重要影响。其在思想上的成就在于开了文学向人学转变的先河,是文学自觉的先声;其在艺术上的高度成就,标志着五言诗这种*文学史上极其重要的诗体形式达到了成熟的阶段。刘勰称其为“五言之冠冕”,钟嵘称它为“惊心动魄,一字千金”,这都说明古人对十九首艺术成就的高度评价。

      关于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文选》,为南朝梁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编者把这些作者已经无法考证的五言诗汇集起来,冠以此名,列在“杂诗”类之首,后世遂作为组诗看待。乐府本是汉武帝时开始设立的一个掌管音乐的官署,它除了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配乐演唱外,还担负采集民歌的任务。这些乐章、歌词后来统称为“乐府诗”或“乐府”。今存两汉乐府中的民歌仅四十多首,它们多出自于下层人民群众之口,反映了当时某些社会矛盾,有较高的认识价值;同时,其风格直朴率真,不事雕琢,颇具独特的审美意趣。

      《古诗十九首》是在汉代民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五言诗,内容多写离愁别恨和彷徨失意,思想消极,情调低沉。但它的艺术成就却很高,长于抒情,善用事物来烘托,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古诗十九首》*惯上以句首标题,依次为:《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迢迢牵牛星》、《回车驾言迈》、《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去者日以疏》、《生年不满百》、《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明月何皎皎》。

      作者和写作年代

      关于《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和时代有多种说法,《昭明文选·杂诗·古诗一十九首》题下注曾释之甚明:“并云古诗,盖不知作者。”曾有说法认为其中有枚乘、傅毅、曹植、王粲等人的创作,例如其中八首《玉台新咏》题为汉枚乘作,后人多疑其不确。今人综合考察《古诗十九首》所表现的情感倾向、所折射的社会生活情状以及它纯熟的艺术技巧,一般认为它并不是一时一人之作,它所产生的年代应当在东汉顺帝末到献帝前,即公元140-190年之间。

      价值

      《古诗十九首》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汉末文人对个体生存价值的关注,使他们与自己生活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建立起更为广泛而深刻的情感联系。过去与外在事功相关联的,诸如帝王、诸侯的宗庙祭祀、文治武功、畋猎游乐乃至都城官室等,曾一度霸踞文学的题材领域,现在让位于与诗人的现实生活、精神生活息息相关的进退出处、友谊爱情乃至街衢田畴、物候节气,文学的题材、风格、技巧,因之发生巨大的变化。

      《古诗十九首》在五言诗的发展上有重要地位,在*诗史上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它的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为后人师法,几至形成模式。它的艺术风格,也影响到后世诗歌的创作与批评。就古代诗歌发展的实际情况而言,刘勰的《文心雕龙》称它为“五言之冠冕”,钟嵘的《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千古五言之祖”是并不过分的。诗史上认为《古诗十九首》为五言古诗之权舆的评论例如,明王世贞称“(十九首)谈理不如《三百篇》,而微词婉旨,遂足并驾,是千古五言之祖”。陆时庸则云“(十九首)谓之风余,谓之诗母”。 概括起来,《古诗十九首》在以下四个方面奠定了在我国诗歌史上的地位:

      一是它继承了《诗经》以来的优良传统,为建安诗风的出现作了准备。

      二是它是汉代诗歌由民间文学过渡到文人创作出并现繁荣局面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三是它将五言抒情古诗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体系。

      四是它为五言诗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它的出现,标志着文人五言诗的成熟。它崭新的诗歌形式及圆熟的艺术技巧,为五言诗的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石,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阅读全文]...
  • 艺术美学的优美句子

  • 优美,艺术
  • 怎样理解美学上的“优美”范畴,结合一些艺术作品谈谈你的理解。

      1、优美的 (1)从形态上说,巧 (2)从色彩上说,鲜明而不 (3)从动势上说于静态变化起伏不大, 运动舒缓婉转。

      (4)从质地上说,柔和而富韧性 (5)从境界上说,和谐而不冲突 (6)从气韵上说,*淡而隽永,宁静祥和 而又高雅幽深 2、优美的文化特征 以古希腊文化为例,希腊地图、希腊风光、古希腊瓶画、希腊柱式、“胜利女神残像” 及“赫尔墨斯和小狄俄尼索斯”雕像、掷铁饼者与宙斯像的雕像、古希腊绘画等。

      温克尔曼: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由内在的灵魂的和谐呈现出的外在和谐,即艺术的和谐 。古希腊时期的艺术美学特征是崇高而悲壮还是优美而典雅

      艺术表现上呈现出充满健康、自然、乐观、优雅等的特质,而有别于*东艺术那种超自然的、宗教的神秘感。比较优美,壮美和崇高的美学风格上的不同,并用具体的艺术作品来说明

      优美和壮美  一、优美和壮美:两种不同形态的美  (1)优美  优美作为美的一般形态,以和谐、协调、一致、均衡、统一为特点。

      优美的本质属性是和谐。

      在它的内涵中,必然和自由、主体与客体之间均处于协调和完善状态。

      在外在形式上,它呈现为柔媚、优雅、纤巧、秀丽、飘逸、安宁、淡雅的美。

      优美能给人轻松、愉快和心旷神怡的审美感受。

      从自然的角度看,优美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从社会的角度看,优美是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画面:依次出现:  自然景色:杭州西湖  人物形象:唐代舞俑、蒙娜丽莎、椅中圣母、维纳斯  2)壮美  壮美也是一个和谐、自由的审美范畴。

      它不同于优美的只是它的表现形态,它以雄浑、刚性、壮观、粗糙、怪异、迅疾、巨大为特点。

      壮美的外在形式常突破或违背形式美的法则,给人以惊心动魄、振奋精神、开阔心胸、激情荡漾的审美感受。

      画面:依次出现:掷铁饼者、高山大河、海洋  二、优美和壮美的区别  优美和壮美没有质的区别,但从量的方面可以作如下的区分。

      1.空间形体的大与小。

      2.时间上的疾速与缓慢。

      3.量上的强与弱。

      4.性质上的刚与柔。

      5.式上的规则与奇特。

      崇高的特点及审美特征  崇高的特点是美处于主体与客体、自由与必然的矛盾激化中。

      它具有一种压倒一切的强大力量,是一种不可阻遏的强劲的气势。

      其在形式上往往表现为一种粗犷、激荡、刚健、雄伟、坚韧的特征。

      作为一种美的形态,崇高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社会和艺术作品中。

      画面:依次出现:  自然中的崇高  艺术中的崇高  社会生活中的崇高  崇高与壮美的联系和区别。

      1、从形式上看,崇高与壮美有一定的联系,特别是在空间形体巨大的事物上,既可以说其壮美,又可以说其崇高。

      2、二者之间的区别。

      1)空间形体巨大的事物要划入哪个范畴,则看其在内容上与人的关系如何。

      看它与人是敌对的,还是与人是同一的。

      同一即壮美,敌对即崇高。

      2)在审美感受上,壮美感是人对与之同质的雄伟事物的欣赏,是从快感到更大的快感;崇高感却是人因战胜了一个可怖的对立体而产生的快感,是由痛感转进为快感。

      但是,从人类的实践力量发展来看,崇高客体有可能向壮美客体转化。经典艺术同时尚艺术的比较 论述题 请对美学有研究的好心人帮帮忙 衷心感谢

      我从美术的角度来回答:经典艺术:产生时间较为久远,有不可被替代的永恒性,后世基本不可能超越,具有持续被学*、借鉴的价值,但形态也较为单一(国油版雕),这和生产力的发展有关,材料多用石(石雕、石版画)、木(黑白木刻、纸张、木雕)、陶土(陶瓷制品)、矿物颜料(国画、油画)、织品(油画)等原生材料(即未被加工或少量加工的自然材料),创作冲动多是对“美”的诉求。

[阅读全文]...
  • 古风版的艺术个性签名47句

  • 艺术,古风,个性
  •   1、忧伤说唱,寂寞编著,求神问爱,已不在。

      2、南浦凄凄别,西风袭袭秋。一看肠一断,好云莫回头

      3、傷口就像我一樣,是個倔強的孩子,不肯愈合,因爲內心是溫暖潮濕的地方,適合任何東西生長。

      4、忧伤生命中洁白无暇的光阴, 如同一场惨烈的樱花雨

      5、静 若 卧 兔,动 若 跃 龙;不 鸣 则 已, 一 鸣 惊 人

      6、黯淡月光,结局被谁遗忘。

      7、前世未了的眷恋,在俄血液里分裂,沉睡中缠绵,清醒又幻灭。

      8、夜里的霓虹映月光,而思念渐渐地迷惘,无眠的街上浓光芒。。

      9、融化不了的沉默,释怀不了的悲哀,离开是想要被挽留。

      10、彼此交错的爱恋,穿越了时光,穿越了轮回。

      11、透 支 千 年 泪 、祭 奠 你 的 美

      12、倘若红尘亦纷飞, 何必苦笑做欢颜。

      13、年华已尽,空留几许离愁,无人问津,空对明月,话凄凉

      14、指尖穿过黯年度,岁月流殇不掩凉。

      15、往事易冷,花开花落忆清秋。

      16、夹带着生活的余香,承载着我们的希翼

      17、任凭回忆凋零,幸福依旧遥望。

      18、時間、空間、幸福交錯、我們、彼此、擦肩而過----- ----------于是、出現了錯過與失落、

      19、关于这个美丽,只会绽放在梦里的诗篇.被埋藏在记忆的深处. 来世 亦勿忘今生.

      20、全剧终,看见满场空座椅,灯亮起,这故事,真实又象虚幻的情景。

      21、那远去的旧时光雕刻了无数缱绻的笑容,那挥之不去的宿愿拨弄着我难以割舍的情怀。

      22、假面 的告白 ,对自己 不坦白 -

      23、青春染指了谁的年华,给谁了明天。

      24、若思念成疾,谁许我一世流离。

      25、忘记千辛万苦用力挣来的幸福,记住我们以为不能承受的孤独。

      26、眼眶的温度在沸腾那一秒,留给年华一道刻骨线条

      27、昏黄的灯光穿过夜晚里的孤寂、思念一次次将你我唤醒

      28、等到世俗都看透,也许迩会陪峩听殷殷暖曲。

      29、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0、豆羹年华,谁许谁天荒地老。

      31、拉着你旋转,手心的温暖,是不是暂时的重聚,永久的别离

      32、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回得了过去,回不了当初。

      33、思念就像关不紧的门,空气里有幸福的灰尘

      34、梦里琉璃终方破,破后繁华更寂寞.

      35、樱花飘落背后的幽雅,藏着一句说不出的话。

      36、旅途风景的美丽,让我们不得不停下脚步,用心去感受。

      37、夜莺再黑暗中哭泣,幽怨哀伤赐予灵感。

      38、卑劣玓音乐缠绕在耳边,舞池里尽情摇摆╮

      39、半是浓妆半淡妆,淡妆浓抹总相宜。

      40、今日种种,似水无痕,明夕何夕,君已陌路。

      41、拼命奔跑,华丽跌倒。 人山人海,边走边爱。

      42、我璀璨的青春,在你的掌心颠沛流离。

      43、静夜四无邻 唯我思旧情

      44、风灼伤了我的眼睛,朦胧中模糊了你的身影!原来一切都是假象

      45、自导自演、那肆意的心动。

      46、堕落本无罪,只是美的太颓废。

      47、莫叹明月笑多情,天涯尽头看流光飞去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艺术与哲学的古诗句 - 句子

艺术与哲学的古诗句 - 语录

艺术与哲学的古诗句 - 说说

艺术与哲学的古诗句 - 名言

艺术与哲学的古诗句 - 诗词

艺术与哲学的古诗句 - 祝福

艺术与哲学的古诗句 - 心语

推荐词条

老卓经典台词 贞德宝具台词 让人感动的台词 进击的巨人开头台词 侏罗纪世界台词 法老之鹰台词 lol奎因台词 宫崎骏日语台词 阿甘正传经典台词截图 汉昭烈帝刘备台词 怦然心动台词英文 完美的世界台词 剩者为王舒淇台词 婚礼现场台词 未来日记台词 叫人起床台词 原野奇侠经典台词 重庆森林的经典台词 境界的彼方台词 速8经典台词英文 娇喘台词长的 军师联盟曹操台词 lol烬台词语音 初恋50次台词 貂蝉台词子龙哥哥 如此合作台词 大话西游2台词 主播台词搞笑台词 余罪台词截图 龙猫台词日语 逆时营救经典台词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