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诗中所思的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中所思的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中所思的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古诗中所思的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有所思古诗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有所思古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所思
卢仝〔唐代〕
当时我醉美人家,美人颜色娇如花。
今日美人弃我去,青楼珠箔天之涯。
天涯娟娟姮娥月,三五二八盈又缺。
翠眉蝉鬓生别离,一望不见心断绝。
心断绝,几千里?
梦中醉卧巫山云,觉来泪滴湘江水。
湘江*花木深,美人不见愁人心。
含愁更奏绿绮琴,调高弦绝无知音。
美人兮美人,不知为暮雨兮为朝云。
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
卢仝
卢仝tóng〈形〉(约795-835)唐代诗人,汉族,“初唐四杰”之一卢照邻的嫡系子孙。祖籍范阳(今河北省涿州市),生于河南济源市武山镇(今思礼村),早年隐少室山,自号玉川子。他刻苦读书,博览经史,工诗精文,不愿仕进。后迁居洛阳。家境贫困,仅破屋数间。但他刻苦读书,家中图书满架。仝性格狷介,颇类孟郊;但其狷介之性中更有一种雄豪之气,又*似韩愈。是韩孟诗派重要人物之一。
《有所思》
西征登陇首,东望不见家。
关树抽紫叶,塞草发青芽。
昆明当欲满,葡萄应作花。
流泪对汉使,因书寄狭斜。
译文翻译
西征登上大陇山头,往东眺望看不见故乡。
边关树木抽出紫叶,塞外小草发出青芽。
昆明春水当已涨满,葡萄也该已经开花。
对着汉使热泪长流,请把捎信寄往长安的曲巷里头。
注释解释
有所思:属乐府古辞鼓吹曲。
陇(lǒng)首:今陕西陇城县有大陇山曰“陇首”。
关树:边关的树木。
昆明:长安附*有昆明池,武帝时造成。春能积雪,江湖水满。
作花:开花。
因书:捎去书信。 狭邪:长安的街道,代指故乡。
创作背景
《有所思》原是乐府《鼓吹曲辞·汉饶歌》十八曲之一,写一个女子决意要与负心郎断绝关系而又难下决心的复杂而悲伤的心情。南朝齐永明初年,沈约也以“有所思”为题作诗,以与其他诗人所作的“有所思”相与唱和。
诗文赏析
这是一首和诗,刘绘、萧衍所作的和诗主旨均为一般男女相思之作。刘绘“佳人不相见,明月空在帷”托意思妇,萧衍“腰中双绮带,梦为同心结”也是思念良人之作。而这首诗特点在于写征人思家情绪,并描绘了边塞风光。
首两句“西征登陇首,东望不见家”。陇首,表明抒情主人身份是征戍之人。远征在外,登大陇山东望而见不到故乡的`情景,领起全篇。三、四句承接“望”字,东望不见家,见到的是边关景物,塞上风光:“关树抽紫叶,塞草发青芽。”草木抽叶发芽,意味着时序变换,春到人间,紫叶、青芽,色彩新美。边地异域风物变换触动征人的乡思。五、六两句,用设想推开出去,宕出故乡景象来:“昆明当欲满,蒲萄应作花。”春天到来,冰融雪化,江湖水满,征人想象故乡当是春池水满,景色宜人,比起关塞来另是一种风光。内地比边塞暖和,引进的葡萄该已开花。那葡萄开花的庭院里,居住着眷念边塞的亲人。多少往事堪回想,家中一切,今又如何,本是虚写之笔却如此具体亲切。最后两句“流泪对汉使,因书寄狭邪。”正在急切思念家园的时候,见到朝中派来的使者,不禁热泪长流,请他捎去深情的书信,转达到我那望不见的家园。
全诗起承转合,章法严谨,情景相融。虚实并举,文辞精拔;韵律和谐。唐封演《闻见录》载:“周颞好为韵语,因此切字皆有*上去入之异,永明中,沈约文辞精拔,盛解音律,遂撰四声谱。时王融、刘绘、范云之徒,恭而扇之,由是远*文字,转相祖述,而声韵之道大行。”这首诗正属于永明年间出现的佳作,所谓永明体诗歌。音调之美是永明体诗歌的首要条件,沈约言:“欲使宫羽相变,低昂互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妙达此旨,始可为文。”如果以浮声理解为*声,切响理解为仄声的话,此诗所有诗句均做到了“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如首两句“***上上,*去入去*”,四声变化有节,发音轻重协调,若第九字“见”为*声,则完全符律句要求。从句法结构上看,中两联已是对句,若在声律上稍作调整,就与五言律体无异。
木兰诗中所有的比喻
《木兰诗》是一首北朝民歌,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归入《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中。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木兰诗中所有的比喻 ,欢迎阅读。
木兰诗中所有的比喻: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诗的最后一句:“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这里,以雌雄双兔为比喻,说代父从军的木兰的装束、行为都令人难辨男女;甚至同他在一起的伙伴也“不知木兰是女郎”。
同时,在比喻中兼用反问的修辞手法,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加重了语气,增添了感*彩。
相关阅读:《木兰诗》中的修辞
《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诗歌,全诗结构严谨,层次清楚,语言朴实自然,具有浓郁的北方民歌特色。作者运用摹状、映衬、设问、顶真、排比、对偶、夸张、借代等多种修辞手法,热情地歌颂木兰勤劳、勇敢、善良的优秀品质,赞扬了木兰不慕名利、热爱和*、热爱家乡的高尚情操。
《木兰诗》共有62句,其中54句用了修辞格,修辞手法达14种之多,还有8处用了多重修辞格,堪称使用修辞格的典范。
一、摹状
诗的开篇描写木兰织布:“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唧唧”是描摹织布机的声音,这样写,给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的感觉。此外,本诗还有2处用了摹状的修辞手法: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鸣溅溅”是描摹黄河流水的声音,“鸣啾啾”是描摹战马嘶鸣的声音。
二、映衬
诗中有4处用了映衬的修辞手法: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第一处以“不闻”和“惟闻”作对比,更显得木兰思虑之深。
第二处和第三处的“不闻”和“但闻”形成鲜明对比,表达木兰从军依依惜别的心情。
第四处把“作官”和“回乡”两种事物加以比较,“不用”和“愿驰”作对比,突出了木兰不爱功名利禄,只盼重返家乡的可贵品格。
三、设问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此处是两问两答,都是明知故问,自己作答,突出了木兰忧虑之深,同时有助于唤起下文,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四、顶真
诗中有3处用了顶真修辞手法: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
以上3处,下一句的开端和上一句的结尾词语相同,头尾蝉联,上递下接,语句显得明快,富有节奏。
五、排比
《木兰诗》有3处用了排比的手法: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户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这3处都是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3个或4个句子连用,增强了语句的气势。第一处描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忙碌地准备行装的情景;第二处描写木兰回到家乡,家人迎接木兰的热烈场面;第三处则是描写木兰回到久别的家乡后,走进家门和重着女装时的欣喜心情。
六、对偶
诗中有5处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朔风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此5处均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相对或相*的意思,内容互相补充,音节和谐优美,富有节奏感。其中,第5处是对偶中含对偶:“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与“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形成对偶;上述两句中的“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是对偶句,“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也是对偶句。
七、夸张
诗中有3处使用了夸张手法: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木兰诗中所有的通假字
导语:木兰诗中所有的通假字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章,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木兰诗中所有的通假字
①.对镜帖花黄:“帖”通“贴”,贴,粘贴。
词语活用
①“何”疑问代词作动词,是什么。问女何所思。
②“策”名词作动词,登记。策勋十二转。
③“骑”动词作名词,战马。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成语:扑朔迷离
原指难辨兔的雄雌,比喻辨认不清是男是女。现指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于辨别。
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①省略句:愿为市鞍马。(愿为‘此’市鞍马”,“此”指代父从军这件事。)
愿意为此去买鞍马。
②倒装句:问女何所思(“何所思”是“思所何”的倒装。宾语前置。)
问一声闺女想的是什么?
③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木兰)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将军和壮士身经百战,历经数年,有的战死,有的活下来凯旋。
④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当着窗户对着镜子整理头发和贴上装饰。
《木兰诗》的思想倾向(王淑珍)
《木兰诗》是中国古典诗歌中一首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它以浓挚的感情和铺叙、对照、渲染的表现手法,集中地描绘了一个*凡的女子──木兰代父从军和她解甲还乡的不*凡的经历。木兰不一定实有其人,可是,女扮男装却实有其事。木兰不过是这些女子中的一个代表而已。木兰的悲欢离合,是富有戏剧性的。因此,千百年来,她的感人的事迹在群众中流传不息。《木兰诗》究竟表现了一种什么思想倾向呢?
这首诗一开头,它就把读者吸引到它所描写的场面中了。木兰*日织布时发出的“机杼声”,已经被她的声声叹息所代替。原因是可汗“沙场秋点兵”,老父名在军籍,家中没有长男,怎能不使木兰焦虑、愁闷?但她终于做出“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的勇敢的抉择。
木兰从军,是迫不得已的,也是不合法的。当她一旦做出“从军”的抉择,她的态度则是积极的,这从她四处购置行装的繁忙情景就形象地表现出她的主动性和坚决性。木兰初次远离家园,异乡的山山水水,都会触动她的思亲之情。诗中对此的描写是真挚的,也是非常感人的。从军,使木兰得到同男子一样可以施展智慧和才能的良机,十年的战火考验,使她从一个善良、热情、能干的闺中少女,成为一名建立战功的“壮士”,这是一个多么巨大的变化啊!
战争,赢得了胜利,也赢得了和*。环境变了,木兰何去何从?她有不可明言的苦衷,在论功行赏的大典礼中,由于她是一个女子,不配得到自己应有的荣誉。她只有辞受封爵,走上解甲还乡的惟一道路。无名氏作者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所以用欢快的笔调描写木兰骨肉团聚的欢乐,让她在“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之后,以女子的面目出现在同伴的面前。作者可贵的是,最后用兔子跑在一起,难辨雌雄的隐喻,说明女子如果有施展抱负的机会,她们的智慧、胆略和才能并不比男子逊色。
这样描写木兰的从军与还乡,表现了作者的进步的思想倾向。问题在于我们如何正确地去分析作者所反映出来的这种社会现象。有人认为,木兰还乡是她不慕功名富贵,是反映了劳动人民热爱劳动的本色。我认为,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女子作男儿”,除了木兰,还有一个黄崇嘏。谢枋得在《碧湖杂记》中把她俩的事迹当做奇闻逸事加以记叙。木兰是在战场上杀出来的女英雄,她“不受封爵而归”;黄崇嘏是五代时期蜀国的女子,她女扮男装,在蜀相周庠的`府中做掾属。因她“吏事明敏,胥吏畏服”,而被周庠看中,“欲妻以女”。弄得黄崇嘏啼笑皆非,只好讲明自己是个女子,一走了之。
女扮男装,在封建制度下被人视为反常的现象。“男治乎外,女治乎内”是封建礼法的一条戒律。木兰可以在非常时期秘密代父从军,并发挥出她那潜在的智谋和才能。不然的话,所谓“牝鸡司晨”的恶名就会落在她的身上。木兰和《木兰诗》的作者都无法改变这种命运。
封建礼法加在妇女身上的镣铐是难以解脱的。清代的女词人王筠在《鹧鸪天》中痛感自己不能像木兰、崇嘏那样一显身手(“木兰崇嘏事无缘”),只好在她的弹词《繁华梦》里让女主人公登上艺术舞台(“好将心事付梦诠”),来抒发她那埋藏在胸中的人生理想。
由此可见,木兰的还乡,决非什么不慕功名富贵的问题,也不是什么热爱劳动的问题,而是封建社会压迫、歧视妇女的必然结局。
《木兰诗》的作者不可能明确地认识到这一点。但是,他从木兰所走过的和*──战争──和*的曲折的生活道路,不自觉地反映了木兰在特殊条件下所创造的奇迹,并热情地歌颂了它。这正是作者忠于现实生活的表现,也是和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相通的。
《木兰诗》的思想倾向是什么?用一句话来表述,就是它对于普通女子所禀赋的智慧和才能表示了肯定和赞赏的态度。而且也要看到,这种态度是寓于烘托(“火伴皆惊忙”)、隐喻(“双兔傍地走”)等描写中自然流露的。直到明朝末年,人们才能用“海内灵秀或不钟男子而钟女人”这类明确的语言把它说出来。但是,在《木兰诗》中,却没有明朝人那种明显的尊女卑男、矫枉过正的倾向。而明朝人对于妇女潜在的智慧、才能和力量做出那样大胆的估计,除了当时的社会生活条件外,从历史思想源流来看,《木兰诗》是有启蒙作用的。
《木兰诗》的语言特点(杨生枝)
《木兰诗》具有乐府民歌的独特风格。开篇采用的一问一答,是民歌中常见的。《木兰诗》语言生动质朴,极少雕饰斧凿:“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流传千百年来,至今仍是人们津津乐道的口语;除了“万里赴戎机”六句文字比较典雅外,其余都保留着民歌的形式和风格,连锁、问答、排比、重叠等形式的运用,都与民歌大致相同。而且语言丰富多彩,单就原韵来说,篇幅较长的乐府诗歌大都是隔几句换一个韵,很少一韵到底,这样才能使演唱的歌曲音节复杂而有变化。《木兰诗》一共换了七个韵,也可以说是七种曲子:“唧唧复唧唧……女亦无所忆”;“西市买鞍鞯……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暮宿黑山头……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壮士十年归”;“天子坐明堂……不知木兰是女郎”;“雌兔眼迷离……安能辨我是雄雌?”这就相当于一个题下七首曲子。所不同者,这里则是一个完整的歌子。好多民歌每韵的句数比较整齐,而《木兰诗》的句数却比较参差。正因为它曾为乐人所演唱,所以古往今来都被收入乐府歌中,而且直到现在,仍有评弹艺人在演唱《木兰诗》。
咏柳古诗中妆的意思
《咏柳》是盛唐诗人贺知章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下面小编收集了这首诗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咏柳
作者: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
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
妆:装饰,打扮。
一树:满树。一:满,全。在*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
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绦(tāo):用丝编成的绳带。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
裁:裁剪。
似:如同,好像。
译文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她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诗的前三句都是描写柳树的。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写整体,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用“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她的颜色美。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写柳枝,说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突出她的轻柔美。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是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三句诗分写柳树的各部位,句句有特点。而第三句又与第四句构成一个设问句。“不知细叶谁裁出?”——自问;“二月春风似剪刀。”——自答。这样一问一答,就由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春风。说裁出这些细巧的柳叶,当然也能裁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她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创造力的象征。这首诗就是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
鉴赏
首句写树,柳树就像一位经过梳妆打扮的亭亭玉立的美人。柳,单单用碧玉来比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二是碧玉这个字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碧玉”二字用典而不露痕迹,南朝乐府有《碧玉歌》,其中“碧玉破瓜时”已成名句。还有南朝萧绎《采莲赋》有“碧玉小家女”,也很有名,后来形成“小家碧玉”这个成语。“碧玉妆成一树高”就自然地把眼前这棵柳树和那位古代质朴美丽的贫家少女联系起来,而且联想到她穿一身嫩绿,楚楚动人,充满青春活力。
故第二句就此联想到那垂垂下坠的柳叶就是她身上婀娜多姿下坠的绿色的丝织裙带。*是产丝大国,丝绸为天然纤维的皇后,向以端庄、华贵、飘逸著称,那么,这棵柳树的风韵就可想而知了。
第三句由“绿丝绦”继续联想,这些如丝绦的柳条似的细细的柳叶儿是谁剪裁出来的呢?先用一问话句来赞美巧夺天工可以传情的如眉的柳叶,最后一答,是二月的春风姑娘用她那灵巧的纤纤玉手剪裁出这些嫩绿的叶儿,给大地披上新装,给人们以春的信息。这两句把比喻和设问结合起来,用拟人手法刻画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新颖别致,把春风孕育万物形象地表现出来了,烘托无限的美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的结构独具匠心,先写对柳树的总体印象,再写到柳条,最后写柳叶,由总到分,条序井然。在语言的运用上,既晓畅,又华美。
作者简介
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市)人。证圣进士,入丽正殿书院修书,参加撰写《六典》和《文纂》。后迁礼部侍郎,累迁秘书监,因而人称“贺监”。为人旷达不羁,有“清谈风流”之誉。唐天宝三年(744)告老还乡为道士。贺知章与张若虚、张旭、包融齐名,被称为“吴中四士”。《全唐诗》存诗十九首。其写景之作,清新通俗,无意求工而有新意。
名家点评
明钟惺《唐诗归》:“奇露语开却中晚。”
明黄周星《唐诗快》:“尖巧语,却非由雕琢所得。”
清黄叔灿《唐诗笺注》:“赋物入妙,语意温柔。”
古代春风得意的诗句
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小朋友的脸,暖暖的',舒服极了。
春风骋巧如剪刀,先栽杨柳后杏桃。(宋梅尧臣)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州》)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卷帘亭馆酣酣日,放杖溪山款款风。(宋杨万里)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生无桃李春风面,名在山林处士家。(杨万里《兰花》)
惟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杨巨源《和练袖才杨柳》)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李白《清*调》)
只道花无十日红,此花无日不春风。(杨万里《腊前月季》)
1、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李白《劳劳亭》
2、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宋王禹称
3、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
4、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5、生无桃李春风面,名在山林处士家——杨万里《兰花》
6、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7、春风朝夕起,吹绿日日深。——唐·孟郊
8、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半山春晚即事》
9、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李白《清*调》
10、春风知别苦,不谴柳条青。——李白《劳劳亭》
11、只道花无十日红,此花无日不春风。——杨万里《腊前月季》
12、春风多可太忙生,长共花边柳外行。——方岳《春思》
13、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14、卷帘亭馆酣酣日,放杖溪山款款风。——杨万里《南溪早春》
15、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袁枚《春风》
16、镜前飘落粉,琴上响余声。——《咏春风》
17、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梨次第开。——白居易《春秋》
18、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孟浩然《咏柳》
19、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20、惟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杨巨源《和练袖才杨柳》
21、春风虽自好,春物太昌昌。——李商隐《春风》
22、总向高楼吹舞袖,秋风还不及春风。——王建《未央风》
23、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
24、卷帘亭馆酣酣日,放杖溪山款款风。——宋·杨万里
25、春风多可太忙生,长共花边柳外行;与燕作泥蜂酿蜜,才吹小雨又须晴。——《春思》
26、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27、相看莫厌秋情薄,若在春风怨更多。——徐贲《雨后慰池上芙蓉》
28、春风虽自好,春物太昌昌。——李商隐《春风》
29、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唐杜甫《绝句漫兴九首》
30、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春兴》
31、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32、卷帘亭馆酣酣日,放杖溪山款款风。——《南溪早春》
33、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宋·黄庶《探春》
34、江汉春风起,冰霜昨夜除。——唐杜《远怀舍弟颖观等》
35、连夜深山雨,春风应未多。——恽格《晓起》
36、春风朝夕起,吹绿日日深。——《连州吟》
时节,指季节;时令;时光;时候。在《》这首中说雨知时节,是一种拟人化的写法。
唐代: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译文】
好雨似乎会挑选时辰,降临在万物萌生之春。
伴随和风,悄悄进入夜幕。细细密密,滋润大地万物。
浓浓乌云,笼罩田野小路,点点灯火,闪烁江上渔船。
明早再看带露的鲜花,成都满城必将繁花盛开。
【注释】
1.知:明白,知道。说雨知时节,是一种拟人化的写法。
2.乃:就。发生:萌发生长。
3.发生:萌发生长。
4.潜(qián):暗暗地,悄悄地。这里指春雨在夜里悄悄地随风而至。
5.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6.野径:田野间的小路。
7.晓:天刚亮的时候。红湿处:雨水湿润的花丛。
8.红湿处:指有带雨水的红花的地方。
9.花重:花沾上雨水而变得沉重。
10.重:读作zhòng(重在这里的意思是:沉重。所以读作第四声。)
11.锦官城:成都的别称。
【评解】
*常之景最为难写,能写难状之景如在目前,且如此真切入微,令人如临其境,只有大诗人能够做到。这是一首五律。前两联用流水对,把春雨的神韵一气写下,末联写一种骤然回首的惊喜,格律严谨而浑然一体。诗人是按先"倾耳听雨"、再"举首望雨"、后"闭目想象"的过程和角度,去表现春夜好雨的。诗从听觉写至视觉,乃至心理感觉,从当夜想到清晨,结构严谨,描写细腻;语言锤炼精工;巧妙地运用了拟人、对比等具有较强表现力的艺术手法。诗中句句绘景,句句写情,不用喜悦欢愉之类词汇,却处处透露出喜悦的气息、明快的情调。《瀛奎律髓汇评》引纪昀语:"此是名篇,通体精妙,后半尤有神。"
在择韵上,诗人以韵就情,他选择的"庚"韵,是后鼻韵母,其发音过程较长,客观上拖慢了整首诗涵咏的时间和语调,这恰恰宜于表达诗中喜悦而不冲动、醇厚而不奔放的绵长细腻的情感。
古诗中含雪的诗句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下面是想不找了的古诗中含雪的诗句,欢迎大家阅读!
雨雪瀌瀌,见晛曰消
瀌瀌:雪盛的样子;一说犹“飘飘”.晛;太阳的热气.曰:语助词,无实义.
《诗经·小雅·角弓》
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
汉·乐府古辞《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
凄凄:寒凉.翳翳:阴暗.希:少.在目:眼睛所见.皓:白.
晋·陶渊明《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晋·谢道蕴《咏雪联句》:“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
朔风:北风.劲:猛烈.哀:凄厉.
南朝宋·谢灵运《岁暮》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牖:窗户.风惊竹:风中带雪,打在竹上,发出沙沙的响声.
唐·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
庭霰:落在庭院里的.雪花.
唐·宋之问《苑中遇雪应制》
水声冰下咽,沙路雪中*
唐·刘长卿《酬张夏雪夜赴州访别途中苦寒作》
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
唐·李白《冬日归旧山》
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唐·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燕山雪花大如*,纷纷吹落轩辕台
轩辕台:相传为黄帝擒蚩尤之处.
唐·李白《北风行》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回风:回旋的风.
唐·杜甫《对雪》
霜严衣带断,指直不得结
指直:手指僵直.
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1、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2、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3、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4、不知*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5、雪花遣霰作前锋,势破张皇欲暗空。
6、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7、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8、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9、窗外正风雪,拥炉开酒缸。何如钓船雨,篷底睡秋江。
10、鸣笙起秋风,置酒飞冬雪。
11、春雪空蒙帘外斜,霏微半入野人家。
12、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13、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14、风卷黄云暮雪晴,江烟洗尽柳条轻。
15、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古诗中写雪的诗句
树上披上了一件白色的纱衣,地上像铺上了一层厚厚的.白棉被,大地变成了粉装玉砌的世界。下面是有关古诗中写雪的诗句,欢迎大家阅读!
1、《观猎》
唐·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
2、《终南望余雪》
唐·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3、《问刘十九》
唐·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4、《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5、《北风行》
唐·李白
烛龙栖寒门,光耀犹旦开。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唯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燕山雪花大如*,片片吹落轩辕台。
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靫。
中有一又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
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
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6、《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7、《塞下曲》
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8、《学刘公干体》
南北朝·鲍照
胡风吹朔雪,千里度龙山。
集君瑶台上,飞舞两楹前。
兹晨自为美,当避艳阳天。
艳阳桃李节,皎洁不成妍。
9、《村雪夜坐》
唐·白居易
南窗背灯坐,风霰暗纷纷。
寂寞深村夜,残雁雪中闻。
10、《子夜四时歌》
长歌行古诗中心思想
《长歌行》是一首*古典诗歌,属于汉乐府诗,是劝诫世人惜时奋进的名篇。小编精心为你整理了长歌行古诗中心思想,希望对你有所借鉴作用哟。
此诗从整体构思看,主要意思是说时节变换得很快,光阴一去不返,因而劝人要珍惜青年时代,发奋努力,使自己有所作为。全诗以景寄情,由情入理,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人生哲理,寄寓于朝露易干、秋来叶落、百川东去等鲜明形象中,借助朝露易晞、花叶秋落、流水东去不归来,发生了时光易逝、生命短暂的浩叹,鼓励人们紧紧抓住随时间飞逝的生命,奋发努力趁少壮年华有所作为。其情感基调是积极向上的。其主旨体现在结尾两句,然而诗人的思想又不是简单的表述出来,而是从现实世界中撷取出富有美感的具体形象,寓教于审美之中。
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关。它除了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配乐演唱外,还担负采集民歌的任务。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的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此诗是汉乐府诗的一首。长歌行是指“长声歌咏”为曲调的自由式歌行体。
此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回打比方,说明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最后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后悔。这首诗借物言理,首先以园中的葵菜作比喻。“青青”喻其生长茂盛。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因为它们都恐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凋零百草的道理。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也是这样。一个人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而努力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时后悔也来不及了。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出言警策,催人奋起。
这是一首咏叹人生的歌。唱人生而从园中葵起调,这在写法上被称作“托物起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园中葵在春天的早晨亭亭玉立,青青的叶片上滚动着露珠,在朝阳下闪着亮光,像一位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年。诗人由园中葵的蓬勃生长推而广之,写到整个自然界,由于有春天的阳光、雨露,万物都在闪耀着生命的光辉,到处是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这四句,字面上是对春天的礼赞,实际上是借物比人,是对人生最宝贵的东西──青春的赞歌。人生充满青春活力的时代,正如一年四季中的春天一样美好。这样,在写法上它同时又有比喻的意义,即所谓“兴而比”。
自然界的时序不停交换,转眼春去秋来,园中葵及万物经历了春生、夏长,到了秋天,它们成熟了,昔日奕奕生辉的`叶子变得焦黄枯萎,丧失了活力。人生也是如此,由青春勃发而长大,而老死,也要经历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这是一个不可移易的自然法则。诗人用“常恐秋节至”表达对“青春”稍纵即逝的珍惜,其中一个“恐”字,表现出人们对自然法则的无能为力,青春凋谢的不可避免。接着又从时序的更替联想到宇宙的无尽时间和无垠空间,时光像东逝的江河,一去不复返。由时间尺度来衡量人的生命也是老死以后不能复生。在这永恒的自然面前,人生就像叶上的朝露一见太阳就被晒干了,就像青青葵叶一遇秋风就枯黄凋谢了。诗歌由对宇宙的探寻转入对人生价值的思考,终于推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一发聋振聩的结论,结束全诗。这个推理的过程,字面上没写出来,然而读者可循着诗人思维的轨迹,用自己的人生体验来补足:自然界的万物有一个春华秋实的过程;人生也有一个少年努力、老有所成的过程。自然界的万物只要有阳光雨露,秋天自能结实,人却不同;没自身努力是不能成功的。万物经秋变衰,然而却实现了生命的价值,因而不足伤悲;人则不然,因“少壮不努力”而老无所成,就等于空走世间一趟。调动读者思考,无疑比代替读者思考高明。正由于此,使这首诗避免了容易引人生厌的人生说教,使最后的警句显得浑厚有力,深沉含蓄,如洪钟长鸣一般,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句末中的“徒”字意味深长:一是说老大无成,人生等于虚度了;二是说老年时才醒悟将于事无补,徒叹奈何,意在强调必须及时努力。
【拓展内容】
《长歌行》原文及译文
作品原文
长歌行⑴
青青园中葵⑵,朝露待日晞⑶。
阳春布德泽⑷,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⑸,焜黄华叶衰⑹。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⑺?
少壮不努力⑻,老大徒伤悲⑼。[1][2]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长歌行:汉乐府曲题,《相和歌·*调曲》,可以长声歌唱。
⑵葵:蔬菜名。《诗经·豳风·七月》:“七月亨葵及菽。”李时珍《本草纲目》说:“葵菜古人种为常食,今之种者颇鲜。有紫茎、白茎二种,以白茎为胜。大叶小花,花紫黄色,其最小者名鸭脚葵。其实大如指顶,皮薄而扁,实内子轻虚如榆荚仁。”此诗“青青园中葵”即指此。
⑶朝露:清晨的露水。晞(xī):干燥,晒干。
⑷”阳春“句:阳春是露水和阳光都充足的时候,露水和阳光都是植物所需要的,都是大自然的恩惠,即所谓的”德泽“。阳,温和。布,布施,给予。德泽,恩惠。
⑸秋节至:秋天到来。
⑹焜(kūn)黄:形容草木凋落枯黄的样子。华(huā):同“花”。衰:一说读“cuī”,因为古时候没有“shuāi”这个音;一说读“shuāi”,根据语文出版社出版的《古代汉语》,除了普通话的规范发音之外,任何其他的朗读法都是不可取的。
⑺“百川”二句:以河中流水比喻光阴和人的年龄,都是一去不返。
⑻少壮:年轻力壮,指青少年时代。
⑼老大:指年老了,老年。徒:白白地。[2][3-5]
白话译文
青青的菜园啊绿葵儿青青,清晨的露珠啊要在阳光下消失。
和煦的春光啊普遍赐给了恩泽,大地上的万物啊都焕发出了蓬勃生机。
谁都害怕肃杀的秋天降临啊,将会威逼得叶黄枝枯花朵儿憔悴。
时光如东流大海的无数江河啊,什么时候有哪一条能够再西归?
人在少壮之年啊不去及时努力,到了老大一事无成啊只能白白地伤悲![5]
1、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温庭筠《清明日》
2、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白帝下江陵》
3、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陪侍御叔华登楼歌》
4、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刘禹锡《陋室铭》
5、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6、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7、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8、自古承春早,严冬斗雪开。——朱庆馀《早梅》
9、莫言春度芳菲尽,别有中流采芰荷。——贺知章《采莲曲》
10、去年曾看杜鹃花,醉出春林日已斜。——刘崧《雨中见杜鹃花》
11、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李清照《临江仙·梅》
12、弱柳千条杏一枝,半含春雨半垂丝。——温庭范《题望苑驿》
13、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
14、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复古《大热》
15、深夜无风新雨歇,凉月,露迎珠颗入圆荷。——阎选《定风波·江水沉沉帆影过》
16、最喜晚凉风月好,紫荷香里听泉声。——曾巩《西湖纳凉》
17、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石涛《荷花》
18、春红始谢又秋红,息国亡来入楚宫。——吴融《送杜鹃花》
19、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王令《送春》
20、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钱惟演《木兰花》
21、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自居易《冬至夜思塞》
22、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23、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陶渊明《四时》
24、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25、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草。——李白《妾薄命》
26、红白莲花开共塘,两般颜色一般香。恰似汉殿三千女,半是浓妆半淡妆。——杨万里《红白莲》
27、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绝句二首》
28、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29、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30、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31、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32、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查慎行《舟夜书所见》
33、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黄庭坚《寄黄几复》
34、冬夏有盈缩,古今无断续。——陈文蔚《臣龙瀑布》
35、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36、藕花珠缀,犹似汗凝妆。——阎选《临江仙·雨停荷芰逗浓香》
37、莲子不可得,荷花生水中。犹胜道傍柳,无事荡春风。渌萍与荷叶,同此一水中。风吹荷叶在,渌萍西复东。莲花未开时,苦心终日卷。春水徒荡漾,荷花未开展。——孟郊《乐府三首》
38、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王维《鹿柴》
39、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杜甫《清明二首》
40、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41、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
4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3、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44、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杜甫《赠花卿》
45、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46、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47、庭前落尽梧桐,水边开彻芙蓉。——朱庭玉《天净沙·秋》
48、面面湖光面面风,可人最是白芙蓉。分明飞下双双鹭,才到花边不见踪。——姚勉《四望亭观荷花》
49、秦吴万里皆芳草,染到山花恨最深。——周文璞《杜鹃花》
50、犹有桃花流水上,无辞竹叶醉尊前。——刘禹锡《忆江南·春去也》
51、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韦庄《菩萨蛮》
古诗中所思的诗 镜在古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所感所闻所思的古诗 初中所有思乡的古诗 古诗卢仝的有所思 古诗中所见的内容 古诗中所运用的方法有 古诗中所提到的东西 关于所思的古诗文 古诗有所思有拼音的 古诗中所有带颜色的诗句 若有所思的古诗 有所思名句 古诗中所有意象的诗句 古诗中所能表达的情感 对人有所思念的古诗 柳树在古诗中所寄托的情感 竹石古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古诗中所包含的小故事 夜中所见的古诗 初中所以的古诗 南浦在古诗中所寄托的情感 四季在古诗中所表达的感情 古诗中所说的秋节是中秋节吗 琵琶行的经典古诗所思 初中所有古诗中含有州字的诗句 昏鸦在古诗中所蕴含的情感 古诗中所见表达的内容 我所思兮在泰山的古诗词 初中所学的古诗中有动词的诗句
古诗中有鸟的诗句 古诗中含雪的诗句 古诗中写雪的诗句 古诗中描写思念的诗句 古诗中有夏的诗句 古诗中含风的诗句 长歌行古诗中心思想 咏柳古诗中妆的意思 咏柳古诗中碧玉的意思 古诗中有鸟的诗句 古诗中含雪的诗句 古诗中含风的诗句 有所思古诗 古诗中的春 古诗中的客舍意思100句 古诗中得意的意思54句 古诗中的炼字艺术是什么意思 木兰诗中所有的比喻 古诗中的春雨 春雨古诗中时节的意思 古诗中的月亮 古诗中的春节 古诗中的思乡情浓 古诗中有夏的诗句 木兰诗中所有的反问句 木兰诗中所有的通假字 杨炯唐诗《有所思》全诗赏析 古诗中的风景
形容离不开你的古诗 下雨天思念亡人的古诗 描写名山的小学古诗 有关写绿的古诗 含日子的完整古诗 唯美心醉的古诗 古诗关于太阳花的 有太阳有云的古诗 描写秋季树林的古诗百度 带有啁字的古诗词 古诗中常见的感情用语 含旦字的古诗 风韵潇洒的古诗词 表达亲人去世的心情的古诗 古诗表达对奶奶的感情 歌颂奉献精神的古诗 还有亭子的古诗名字 李白的古诗夜思 形容努力不能对比较的古诗词 深度好文的古诗 有辉和玉字的古诗 寻找关于月的古诗词 秋天夏天冬天的古诗 知音上的古诗 规范生活的古诗 唐宋时期是中国古诗词的巅峰 十五夜望月同样感情的古诗 秋后荷塘的古诗 每天都努力的古诗 古诗词风的古筝曲 古诗词中表达不如人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