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白居易望月抒怀的古诗 >

白居易望月抒怀的古诗

关于白居易望月抒怀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白居易望月抒怀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白居易望月抒怀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白居易望月抒怀的古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白居易望月抒怀的古诗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白居易望月抒怀的古诗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白居易望月抒怀的古诗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白居易望月抒怀的古诗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白居易望月抒怀的古诗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白居易望月抒怀的古诗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白居易望月抒怀的古诗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白居易《望月有感》

  • 望月有感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标题注释

      1.河南:唐时河南道,辖今河南省大部和山东、江苏、安徽三省的部分地区。

      2.关内:关内道,辖今陕西大部及甘肃、宁夏、内蒙的部分地区。阻饥:遭受饥荒等困难。

      3.浮梁大兄:白居易的长兄幼文,贞元十四、五年间任饶州浮梁(今江西)主簿。

      4.於潜七兄:白居易叔父季康的长子,时为於潜(今浙江临安县)县尉。

      5.乌江十五兄:白居易的从兄逸,时任乌江(今安徽和县)主簿。

      6符离:在今安徽省宿州市。白居易的父亲在彭城(今徐州)作官多年,就把家安置在符离。

      7.下邽:县名,治所在今陕西省渭南县。白氏祖居曾在此。

      注释

      1、世业:世代传下的产业。

      2、羁旅:犹漂泊。

      3、寥落:冷落。

      4、干戈:本是两种武器,这里指战争。

      5、根:喻兄弟。

      6, 吊影:对影自怜,身边没有亲人,独对着自己的身影感伤。

      7.千里雁:指离群之雁,孤独的雁。

      8.九秋蓬:秋天蓬草脱离本根随风飞转,古人用来比喻游子在异乡漂泊。

      9.九秋:秋天。

      译文

      自从河南地区经历战乱,关内一带漕运受阻致使饥荒四起,我们兄弟也因此流离失散,各自在一处。因为看到月亮而有所感触,便随性写成诗一首来记录感想,寄给在浮梁的大哥、在於潜的七哥,在乌江的十五哥和在符离、下邽的弟弟妹妹们看。

      时势艰难兵荒马乱,家业空空;

      兄弟漂泊旅居异地,各自西东。

      战乱以后处处寥落,田园荒芜;

      骨肉分离漂泊流浪,失散途中。

      离群孤雁相隔千里,形影相吊;

      同根兄弟随风飞散,恰似秋蓬。

      天涯海角共看明月,无不垂泪;

      今夜思乡你我同心,五地相同。

      赏析

      这是一首感情浓郁的抒情诗,约作于公元799年(唐德宗贞元十五年)秋天。其时诗人到符离(安徽省宿州市),曾有《乱后过流沟寺》诗,流沟寺即在符离。题中所言“弟妹”,可能和诗人自己均在符离,因此合起来就有五处。公元799年(贞元十五年)春,宣武节度使董晋死后部下叛乱,接着中、光、蔡等州节度使吴少诚又叛乱。唐朝廷分遣十六道兵马去攻打,战事发生在河南境内。当时南方漕运主要经过河南输送关内。由于“河南经乱”使得“关内阻饥”。全诗意在写经乱之后,怀念诸位兄弟姊妹。

      此诗读来如听诗人倾诉自己身受的离乱之苦。在这战乱饥馑灾难深重的年代里,祖传的家业荡然一空,兄弟姊妹抛家失业,羁旅行役,天各一方。回首兵燹后的故乡田园,一片寥落凄清。破敝的园舍虽在,可是流离失散的同胞骨肉,却各自奔波在异乡的道路之中。诗的前两联就是从“时难年荒”这一时代的灾难起笔,以亲身经历概括出战乱频年、家园荒残、手足离散这一具有典型意义的苦难的现实生活。接着诗人再以“雁”、“蓬”作比:手足离散各在一方,犹如那分飞千里的孤雁,只能吊影自怜;辞别故乡流离四方,又多么像深秋中断根的蓬草,随着萧瑟的西风,飞空而去,飘转无定。“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两句,一向为人们所传诵。诗人不仅以千里孤雁、九秋断蓬作了形象贴切的比拟,而且以吊影分飞与辞根离散这样传神的描述,赋予它们孤苦凄惶的情态,深刻揭示了饱经战乱的零落之苦。孤单的诗人凄惶中夜深难寐,举首遥望孤悬夜空的明月,情不自禁联想到飘散在各地的兄长弟妹们。他想:如果此时大家都在举目遥望这轮勾引无限乡思的明月,也会和自己一样潸潸泪垂吧!恐怕这一夜之中,流散五处深切思念家园的心,也都会是相同的。诗人在这里以绵邈真挚的诗思,构出一幅五地望月共生乡愁的图景,从而收结全诗,创造出浑朴真淳、引人共鸣的艺术境界。

      全诗以白描的手法,采用*易的家常话语,抒写人们所共有而又不是人人俱能道出的真实情感。清刘熙载在《艺概》中说:“常语易,奇语难,此诗之初关也。奇语易,常语难,此诗之重关也。香山用常得奇,此境良非易到。”白居易的这首诗不用典故,不事藻绘,语言浅白*实而又意蕴精深,情韵动人,堪称“用常得奇”的佳作。

[阅读全文]...
  • 望月抒怀的诗句有哪些(望月抒怀古诗大全)

  • 赏月又成了一年一度的主题。

    当诗人们面对着月亮时,多是思乡、思亲、思故人。

    当“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时,

    也正是相思最浓的时候。

    今天,诗词君分享十首诗词,

    十位诗人,在面对月亮时,都在思念谁呢?

[阅读全文]...
  • 白居易:望月有感

  •   《望月有感》

      作者:白居易

      原文: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

      兄弟离散,各在一处。

      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

      寄上浮梁大兄、

      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

      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注释:

      1、河南:唐时河南道,辖今河南省大部和山东、江苏、安徽三省的部分地区。

      2、关内:关内道,辖今陕西大部及甘肃、宁夏、内蒙的部分地区。阻饥:遭受饥荒等困难。

      3、浮梁大兄:白居易的长兄幼文,贞元十四、五年间任饶州浮梁(今江西)主簿。

      4、於潜七兄:白居易叔父季康的长子,时为於潜(今浙江临安县)县尉。

      5、乌江十五兄:白居易的从兄逸,时任乌江(今安徽和县)主簿。

      6、符离:在今安徽省宿州市。白居易的父亲在彭城(今徐州)作官多年,就把家安置在符离。

      7、下邽:县名,治所在今陕西省渭南县。白氏祖居曾在此。

      8、世业:世代传下的产业。

      9、羁旅:犹漂泊。

      10、寥落:冷落。

      11、干戈:本是两种武器,这里指战争。

      12、根:喻兄弟。

      13、吊影:对影自怜,身边没有亲人,独对着自己的身影感伤。

      14、千里雁:指离群之雁,孤独的雁。

      15、九秋蓬:秋天蓬草脱离本根随风飞转,古人用来比喻游子在异乡漂泊。

      16、九秋:秋天。

      翻译:

      自从河南地区经历战乱,

      关内一带漕运受阻致使饥荒四起,

      我们兄弟也因此流离失散,

      各自在一处。

      因为看到月亮而有所感触,

      便随性写成一首来记录感想,

      寄给在浮梁的大哥、在於潜的七哥,

      在乌江的十五哥和在符离、

      下邽的弟弟妹妹们看。

      时势艰难兵荒马乱,家业空空;

      兄弟漂泊旅居异地,各自西东。

      战乱以后处处寥落,田园荒芜;

      骨肉分离漂泊流浪,失散途中。

      离群孤雁相隔千里,形影相吊;

      同根兄弟随风飞散,恰似秋蓬。

      天涯海角共看明月,无不垂泪;

      今夜思乡你我同心,五地相同。

      赏析:

      这是一首感情浓郁的抒情诗,约作于公元799年(唐德宗贞元十五年)秋天。其时诗人到符离(安徽省宿州市),曾有《乱后过流沟寺》诗,流沟寺即在符离。题中所言“弟妹”,可能和诗人自己均在符离,因此合起来就有五处。公元799年(贞元十五年)春,宣武节度使董晋死后部下叛乱,接着中、光、蔡等州节度使吴少诚又叛乱。唐朝廷分遣十六道兵马去攻打,战事发生在河南境内。当时南方漕运主要经过河南输送关内。由于“河南经乱”使得“关内阻饥”。全诗意在写经乱之后,怀念诸位兄弟姊妹。

      此诗读来如听诗人倾诉自己身受的离乱之苦。在这战乱饥馑灾难深重的年代里,祖传的家业荡然一空,兄弟姊妹抛家失业,羁旅行役,天各一方。回首兵燹后的故乡田园,一片寥落凄清。破敝的园舍虽在,可是流离失散的同胞骨肉,却各自奔波在异乡的道路之中。诗的前两联就是从“时难年荒”这一时代的灾难起笔,以亲身经历概括出战乱频年、家园荒残、手足离散这一具有典型意义的苦难的现实生活。接着诗人再以“雁”、“蓬”作比:手足离散各在一方,犹如那分飞千里的孤雁,只能吊影自怜;辞别故乡流离四方,又多么像深秋中断根的蓬草,随着萧瑟的西风,飞空而去,飘转无定。“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两句,一向为人们所传诵。诗人不仅以千里孤雁、九秋断蓬作了形象贴切的比拟,而且以吊影分飞与辞根离散这样传神的描述,赋予它们孤苦凄惶的情态,深刻揭示了饱经战乱的零落之苦。孤单的诗人凄惶中夜深难寐,举首遥望孤悬夜空的明月,情不自禁联想到飘散在各地的兄长弟妹们。他想:如果此时大家都在举目遥望这轮勾引无限乡思的明月,也会和自己一样潸潸泪垂吧!恐怕这一夜之中,流散五处深切思念家园的心,也都会是相同的。诗人在这里以绵邈真挚的诗思,构出一幅五地望月共生乡愁的图景,从而收结全诗,创造出浑朴真淳、引人共鸣的艺术境界。

[阅读全文]...
  • 望月抒怀的诗句

  •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 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 3、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李白 4、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 5、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李白 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 7、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李白 8、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李白 9、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 10、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李白 11、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羌江水流. 李白 12、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王维 13、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 14、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 15、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马戴 16、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卢纶 17、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 18、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杜甫、 19、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陶渊明 20、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李煜 21、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 22、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白居易 23、一弹流水一弹月,半入江风半入云. 对联 24、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刘方* 25、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李商隐 26、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 27、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苏轼 28、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欧阳修 29、野旷天低树,江清月*人. 孟浩然

    望月抒怀的诗句有: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星垂*野阔,月涌大江流。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

    1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2.天低树,江清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 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瞑》) 4.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卢纶:《塞下曲》) 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 6.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李白:《古朗月行》) 7.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 8.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9.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0.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 11.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白居易:《暮江吟》) 12.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13.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的:《山居秋暝》) 14.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15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16.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 《一剪梅》) 17.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 (李白:〈玉阶怨〉) 18.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 <念奴娇大江东去>) 19.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杜甫:《月夜》) 20.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李商隐《无题》) 21.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 22.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 23.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刘禹锡:《望洞庭》) 24.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李商隐《霜月》) 25.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26.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李煜:《虞美人》) 27.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 词《江城子》) 28.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王安石《春夜》) 29. 欲问吴江别来意,青山明月梦中看。

    (王昌龄《李昌曹宅夜饮》)

    第四句”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全诗如下: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望月抒怀的诗句

    《蜀中九日》1.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望故乡2.表达了作者浓厚的思乡之情。

    3.九月九日望乡台,他*他乡送客杯。

[阅读全文]...
  • 白居易的古诗

  •   1、《相和歌辞王昭君二首》

      之一

      满面胡沙满鬓风,眉销残黛脸销红。

      愁苦辛勤憔悴尽,如今却似画图中。

      之二

      汉使却回凭寄语,黄金何日赎蛾眉。

      君王若问妾颜色,莫道不如宫里时。

      2、《相和歌辞短歌行二首》

      之一

      曈曈太阳如火色,上行千里下一刻。

      出为白昼入为夜,圜转如珠住不得。

      住不得,可奈何,为君举酒歌短歌。

      歌声苦,词亦苦,四座少年君听取。

      今夕未竟明夕催,秋风才往春风回。

      人无根蒂时不驻,朱颜白日相隳颓。

      劝君且强笑一面,劝君复强饮一杯。

      人生不得长欢乐,年少须臾老到来。

      之二

      世人求富贵,多为身嗜欲。

      盛衰不自由,得失常相逐。

      问君少年日,苦学将干禄。

      负笈尘中游,抱书雪前宿。

      布衾不周体,藜茄才充腹。

      三十登宦途,五十被朝服。

      奴温已挟纩,马肥初食粟。

      未敢议欢游,尚为名检束。

      耳目聋暗后,堂上调丝竹。

      牙齿缺落时,盘中堆酒肉。

      彼来此已去,外馀中不足。

      少壮与荣华,相避如寒燠。

      青云去地远,白日终天速。

      从古无奈何,短歌听一曲。

      3、《相和歌辞反白头吟》

      炎炎者烈火,营营者小蝇。

      火不热真玉,蝇不点清冰。

      此苟无所受,彼莫能相仍。

      乃知物性中,各有能不能。

      古称怨报死,则人有所惩。

      惩淫或应可,在道未为弘。

      譬如蜩鷃徒,啾啾啅龙鹏。

      宜当委之去,寥廓高飞腾。

      岂能泥尘下,区区酬怨憎。

      胡为坐自苦,吞悲仍抚膺。

      4、《相和歌辞怨诗》

      夺宠心那惯,寻思倚殿门。

      不知移旧爱,何处作新恩。

      5、《相和歌辞采莲曲》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6、《杂曲歌·辞悲哉行》

      悲哉为儒者,力学不能疲。

[阅读全文]...
  • 望月抒怀的诗句

  • 经典
  •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 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 3、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李白 4、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 5、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李白 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 7、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李白 8、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李白 9、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 10、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李白 11、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羌江水流. 李白 12、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王维 13、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 14、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 15、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马戴 16、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卢纶 17、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 18、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杜甫、 19、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陶渊明 20、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李煜 21、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 22、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白居易 23、一弹流水一弹月,半入江风半入云. 对联 24、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刘方* 25、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李商隐 26、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 27、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苏轼 28、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欧阳修 29、野旷天低树,江清月*人. 孟浩然

    望月抒怀的诗句有: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星垂*野阔,月涌大江流。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

    1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2.天低树,江清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 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瞑》) 4.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卢纶:《塞下曲》) 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 6.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李白:《古朗月行》) 7.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 8.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9.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0.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 11.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白居易:《暮江吟》) 12.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13.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的:《山居秋暝》) 14.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15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16.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 《一剪梅》) 17.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 (李白:〈玉阶怨〉) 18.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 <念奴娇大江东去>) 19.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杜甫:《月夜》) 20.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李商隐《无题》) 21.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 22.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 23.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刘禹锡:《望洞庭》) 24.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李商隐《霜月》) 25.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26.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李煜:《虞美人》) 27.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 词《江城子》) 28.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王安石《春夜》) 29. 欲问吴江别来意,青山明月梦中看。

    (王昌龄《李昌曹宅夜饮》)

    第四句”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全诗如下: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望月抒怀的诗句

    《蜀中九日》1.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望故乡2.表达了作者浓厚的思乡之情。

    3.九月九日望乡台,他*他乡送客杯。

[阅读全文]...
  • 白居易《除夜》古诗

  • 白居易《除夜》古诗

      白居易至少写过三首以上《除夕》的诗。这首诗写于830年除夕。本文就来分享一篇白居易《除夜》古诗,欢迎大家阅读!

      《除夜

      唐代:白居易

      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

      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头六十人。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个人作品

      主题

      题材集中是白居易讽喻诗的艺术特色之一。他一般只选择最典型的一件事,突出了一个主题,“一吟悲一事”,主题非常明确。为使主题更明确传达给读者,或诗题下加小序点明主题,或“卒章显其志”突出主题。其次,白诗的艺术特色还表现在刻画人物上,他能抓住人物的特征,用白描方法勾勒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但白诗的诗意并不浅显,他常以浅白之句寄托讽喻之意,取得怵目惊心的艺术效果。《轻肥》一诗描写了内臣、大夫、将军们赴会的气概和*上酒食的丰盛,结句却写道:“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这是一幅多么惨烈的情景。

      闲适诗和讽喻诗是白居易特别看重的两种类别诗作,二者都具有尚实、尚俗、务尽的特点,但在内容和情调上却很不相同。讽喻诗志在“兼济”,与社会政治紧相关联,多写得意激气烈;闲适诗则意在“独善”,“知足保和,吟玩性情” (《与元九书》),从而表现出淡泊*和、闲逸悠然的情调。

      白居易的闲适诗在后代有很大影响的,其浅切*易的语言风格、淡泊悠闲的意绪情调,都曾屡屡为人称道,但相比之下,这些诗中所表现的那种退避政治、知足保和的“闲适”思想,以及归趋佛老、效法陶渊明的生活态度,因与后世文人的心理较为吻合,所以影响更为深远。如白居易有“相争两蜗角,所得一牛毛” (《不如来饮酒七首》其七)、“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对酒五首》其二)的`诗句,而“后之使蜗角事悉稽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八)。即以宋人所取名号论,“醉翁、迂叟、东坡之名,皆出于白乐天诗云”(龚颐正《芥隐笔记》)。宋人周必大指出:“本朝苏文忠公不轻许可,独敬爱乐天,屡形诗篇。盖其文章皆主辞达,而忠厚好施,刚直尽言,与人有情,于物无着,大略相似。谪居黄州,始号东坡,其原必起于乐天忠州之作也。”(《二老堂诗话》)凡此种种,都展示出白居易及其诗的影响轨迹。

      诗歌理论

      白居易的思想,综合儒、佛、道三家,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孟子说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他终生遵循的信条。其“兼济”之志,以儒家仁政为主,也包括黄老之说、管萧之术和申韩之法;其“独善”之心,则吸取了老庄的知足、齐物、逍遥观念和佛家的“解脱”思想。二者大致以白氏被贬江州司马为界。白居易不仅留下*三千首诗,还提出一整套诗歌理论。他把诗比作果树,提出“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与元九书》)的观点,他认为“情”是诗歌的根本条件,“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与元九书》),而情感的产生又是有感于事而系于时政。因此,诗歌创作不能离开现实,必须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件,反映一个时代的社会政治状况。他继承了《诗经》以来的比兴美刺传统,重视诗歌的现实内容以及社会作用。强调诗歌揭露、批评政治弊端的功能。他在诗歌表现方法上提出一系列原则。《与元九书》中他提出了著名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

      他的这种诗歌理论对于促使诗人正视现实,关心民生疾苦,是有进步意义的。对大历(766~779)以来逐渐偏重形式的诗风,亦有针砭作用。但过分强调诗歌创作服从于现实政治的需要,则势必束缚诗歌的艺术创造和风格的多样化。

      创作主张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作品风格

      语言优美、通俗、音调和谐,形象鲜明、政治讽喻。

[阅读全文]...
  • 白居易《鸟》古诗

  • 白居易《鸟》古诗

      《鸟》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选自《全唐诗》。本文就来分享一篇白居易《鸟》古诗,欢迎大家阅读!

      《鸟》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

      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诗意:

      谁说这群小鸟的生命微小,与所有的生命一样都有血有肉的。劝你不要打枝头的鸟,幼 鸟正在巢中等候着母鸟回来。

      主旨:

      诗人在诗中发出劝戒之声,劝导人们爱惜鸟类,表现出诗人的善良与仁爱之心。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汉族,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人物生*

      出生乱世

      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正月,白居易出生于河南新郑的一个“世敦儒业”的中小官僚家庭。白居易出生之后不久之后,家乡便发生了战争。藩镇李正己割据河南十余州,战火烧得民不聊生。白居易二岁时,任巩县令的祖父卒于长安,紧接他的祖母又病故。白居易的父亲白季庚先由宋州司户参军授徐州彭城县县令(780年),一年后因白季庚与徐州刺史李洧坚守徐州有功,升任徐州别驾,为躲避徐州战乱,他把家居送往宿州符离安居。白居易得以在宿州符离度过了童年时光。而白居易聪颖过人,读书十分刻苦,读得口都生出了疮,手都磨出了茧,年纪轻轻的,头发全都白了。

      仕官生活

      806年,白居易罢校书郎。同年四月试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及第,授盩庢县(今西安周至县)尉。807年,任进士考官、集贤校理,授翰林学士。808年任左拾遗,迎取杨虞卿从妹为妻。810年改任京兆府户部参军,811年母亲陈氏去世,离职丁忧,归下邽。814年回长安,授太子左赞善大夫。

      任左拾遗时,白居易认为自己受到喜好文学的皇帝赏识提拔,故希望以尽言官之职责报答知遇之恩,因此频繁上书言事,并写大量的反应社会现实的诗歌,希望以此补察时政,乃至于当面指出皇帝的错误。白居易上书言事多获接纳,然而他言事的直接,曾令唐宪宗感到不快而向李绛抱怨:“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难奈。”李绛认为这是白居易的一片忠心,而劝谏宪宗广开言路。

      贬谪江州

      815年,宰相武元衡遇刺而身亡,白居易上表主张严缉凶手,被认为是越职言事。其后白居易又被诽谤:母亲看花而坠井去世,白居易却著有“赏花”及“新井”诗,有害名教。遂以此为理由贬为

      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818年,白居易的弟弟白行简至江州与白居易相聚。当白居易被任命为忠州刺史时,白行简也一同与兄长溯江而上。途中与元稹相遇于黄牛峡,三人相游之处被称为三游洞。在忠州任职的时间,白居易在忠州城东的山坡上种花,并命名此地为“东坡”。[10] 同年冬,被任命为忠州(今重庆市忠县)刺史,819年到任。820年夏,被召回长安,任尚书司门员外郎。

      白居易的母亲虽因看花坠井去世,然而白居易早有许多咏花之作,而依宋代的'纪录,新井诗作于元和元年左右(新井诗今已失传),可见此事不能构成罪名。他被贬谪的主因,很可能与他写讽谕作品而得罪当权者有关。贬谪江州是白居易一生的转折点:在此之前他以“兼济”为志,希望能做对国家人民有益的贡献;至此之后他的行事渐渐转向“独善其身”,虽仍有关怀人民的心,表现出的行动却已无过去的火花了。然而白居易在江州虽不得志,大体上仍能恬然自处,曾在庐山香炉峰北建草堂,并与当地的僧人交游。

[阅读全文]...
  • 古诗白居易二月二解析

  • 古诗白居易二月二解析

      白居易的古诗想必大家都知道很多,下面就由小编为大家整理古诗白居易二月二解析,欢迎大家查看!

      古诗《二月二日》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

      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作品赏析

      【鉴赏】:

      公元851年(大中五年)秋,李商隐的妻子王氏亡故。为谋生,他不得不应东川节度使柳仲郢之辟,入幕任节度*,于同年十月撇下幼女稚子,只身远赴梓州(州治在今四川三台 ),开始他一生中最后也是时间最长的一次幕府生涯。此诗应作于公元854 年,即诗人在抑幕的第三年。

      蜀中风俗,二月二日为踏青节。诗的首句“二月二日江上行 ”,点明踏青节江上春游。次句“东风日暖闻吹笙 ”,写江行游春的最初感觉和印象。和煦的东风,温暖的旭日,都散发着融和的春意,就是那笙声,也似乎带着春回大地的暖意。笙簧畏潮湿,天寒吹久则声涩不扬,须以微火香料暖笙。东风日暖,笙自然也簧暖而声清。“闻吹笙”和“东风日暖”分别从听觉和感觉写出踏青江行的感受——到处是暖洋洋的春意。

      颔联“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写江上春色。如果说首联还是描写刚接触外界事物时一种自然的感受,这一联则是有意寻春、赏春。花、柳、蜂、蝶,都是春天最常见的事物,是春天生命与活力的标志,红(花)、绿(柳)、黄、紫,更写出春天绚烂色彩。但这一联不仅抒写诗人对美丽春色的'流连陶醉,而且委婉透露出因美好春色而触动的伤感。“无赖”即“ 无心”,与“有情”相对。花、柳是没有人的感觉和感情的事物,它只按自然规律行事,春天来,便吐蕊、长叶,在东风旭日中显示出生命的活力,散发着春天的气息,而不顾人的悲欢哀乐,故源“无赖 ”。蜂、蝶是有生命的动物,春到人间,穿花绕柳,翩翩飞舞,像是满怀喜悦宣告着春天的来临,故说“有情 ”。然而,不管是无心的花柳,还是有情的蜂蝶,它们作为春色的标志,生命活力的象征,又都和失去生命春天的诗人形成鲜明对照。“无赖者自无赖,有情者自有情,于我总无与也”(姚培谦《李义山诗笺注 》),其实还不止是“无与”,而且是一种刺激。细味“各”字、“俱”字,不难发觉其中透露出的隐痛。诗人写江间春色,写物遂其情,正是为要反衬出自己的沉沦身世与凄苦心境。何焯说:“前半逼出忆归,如此浓至,却使人不觉 ”。这“不觉”正是诗的蕴藉处。

      颈联“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转写长期寄幕思归。元亮井,用陶潜(字元亮 )《归园田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亚夫营,用周亚夫屯兵细柳营事,暗寓幕主的柳姓。虽用典,却像随手拈来,信口道出。他曾说自己“无文通半顷之田,乏元亮数间之屋”,可见诗人连归隐躬耕的起码物质条件也没有。“万里”、“三年”,表面上是写空间的悬隔,时间的漫长,实际上正是抒写欲归不能的苦闷和无奈。对照着“三年已制思乡泪,更入新年恐不禁”(《写意 》)、“三年苦雾巴江水,不为离人照屋梁”(《初起》)等诗句,不难感到“三年从事亚夫营”之中所蕴含的羁泊天涯的痛苦。

      末联“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写新滩流水在羁愁者耳中引起的特殊感受。春江水涨,新滩流水在一般游春者听来,自然是欢畅悦耳的春之歌;但在思归不得的天涯羁旅者耳中,却像是午夜檐间风雨的凄凉之声,不断撩动着自己的羁愁,所以发出“新滩莫悟游人意”的嗟叹。本是听者主观感情作怪,却说“新滩莫悟”,曲折有致。冯浩说:“悟字入微。我方借此遣恨,乃新滩莫悟,而更作风雨凄其之态,以动我愁,真令人驱愁无地矣。”可谓深得其旨。李商隐许多抒写身世之悲的诗篇,往往以深沉凝重的笔调,绮丽精工的语言,着意渲染出一种迷蒙悲凄的环境气氛。这首诗却以乐境写哀思,以美丽的春色反衬自己凄苦的身世,以轻快流走的笔调抒发抑塞不舒的情怀,以清空如话的语言表现宛转曲折的情思,具有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艺术效果。

      作者: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阅读全文]...
  • 白居易《草》古诗详解

  • 白居易《草》古诗详解

      《草》是唐诗里也许可以永远流传的作品,在今天它大概比在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人们所熟悉,因为已经有很长时间里它被选进了中小学语文课本。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白居易《草》古诗详解,欢迎阅览!

      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代: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译文

      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野草野花蔓延着淹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是你征程。

      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注释

      赋得:借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作诗。诗题前一般都冠以“赋得”二字。这是古代人学*作诗或文人聚会分题作诗或科举考试时命题作诗的一种方式,称为"赋得体"。

      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一岁一枯荣:枯,枯萎。荣,茂盛。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远芳侵古道:芳,指野草那浓郁的香气。远芳:草香远播。侵,侵占,长满。远处芬芳的野草一直长到古老的驿道上。

      晴翠:草原明丽翠绿。

      王孙:本指贵族后代,这指远方的友人。

      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

      赏析

      首句即破题面“古原草”三字。多么茂盛(“离离”)的`原上草,抓住“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征,可说是从“春草生兮萋萋”脱化而不着迹,为后文开出很好的思路。就“古原草”而言,何尝不可开作“秋来深径里”(僧古怀《原是秋草》),那通篇也就将是另一种气象了。野草是一年生植物,春荣秋枯,岁岁循环不已。“一岁一枯荣”意思似不过如这。然而写作“枯──荣”,与作“荣──枯”就大不一样。如作后者,便是秋草,便不能生发出三、四的好句来。两个“一”字复叠,形成咏叹,又先状出一种生生不已的情味,三、四句就水到渠成了。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是“枯荣”二字的发展,由概念一变而为形象的画面。古原草的特性就是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它是斩不尽锄不绝的,只要残存一点根须,来年会更青更长,很快蔓延原野。白居易抓住这一特点,不说“斩不尽锄不绝”,而写作“野火烧不尽”,便造就一种壮烈的意境。野火燎原,烈焰可畏,瞬息间,大片枯草被烧得精光。而强调毁灭的力量,毁灭的痛苦,是为着强调再生的力量,再生的欢乐。烈火是能把野草连茎带叶统统“烧尽”的,然而白居易偏说它“烧不尽”,大有意味。因为烈火再猛,也无奈那深藏地底的根须,一旦春风化雨,野草的生命便会复苏,以迅猛的长势,重新铺盖大地,回答火的凌虐。看那“离离原上草”,不是绿色的胜利的旗帜么!“春风吹又生”,语言朴实有力,“又生”二字下语三分而含意十分。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说这两句“不若刘长卿‘春入烧痕青’语简而意尽”,实未见得。

      这二句不但写出“原上草”的性格,而且写出一种从烈火中再生的理想的典型,一句写枯,一句写荣,“烧不尽”与“吹又生”是何等唱叹有味,对仗亦工致天然,故卓绝千古。而刘句命意虽似,而韵味不足,远不如白句为人乐道。

      如果说这两句是承“古原草”而重在写“草”,那么五、六句则继续写“古原草”而将重点落到“古原”,以引出“送别”题意,故是一转。上一联用流水对,妙在自然;而这联为的对,妙在精工,颇觉变化有致。“远芳”、“睛翠”都写草,而比“原上草”意象更具体、生动。芳曰“远”,古原上清香弥漫可嗅;翠曰“晴”,则绿草沐浴着阳光,秀色如见。“侵”、“接”二字继“又生”,更写出一种蔓延扩展之势,再一次突出那生存竞争之强者野草的形象。“古道”、“荒城”则扣题面“古原”极切。虽然道古城荒,青草的滋生却使古原恢复了青春。比较“乱蛬鸣古堑,残日照荒台”僧古怀《原上秋草》的秋原,就显得生气勃勃。

      白居易并非为写“古原”而写古原,同时又安排一个送别的典型环境:大地春回,芳草芊芊的古原景象如这迷人,而送别在这样的背景上发生,该是多么令人惆怅,同时又是多么富于诗意呵。“王孙”二字借自楚辞成句,泛指行者。“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说的是看见萋萋芳草而怀思行游未归的人。而这里却变其意而用之,写的是看见萋萋芳草而增送别的愁情,似乎每一片草叶都饱含别情,那真是:“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乐》)。这是多么意味深长的结尾啊!诗到这点明“送别”,结清题意,关合全篇,“古原”、“草”、“送别”打成一片,意境极浑成。

      全诗措语自然流畅而又工整,虽是命题作诗,却能融入深切的生活感受,故字字含真情,语语有余味,不但得体,而且别具一格,故能在“赋得体”中称为绝唱。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白居易望月抒怀的古诗 - 句子

白居易望月抒怀的古诗 - 语录

白居易望月抒怀的古诗 - 说说

白居易望月抒怀的古诗 - 名言

白居易望月抒怀的古诗 - 诗词

白居易望月抒怀的古诗 - 祝福

白居易望月抒怀的古诗 - 心语

推荐词条

套路告白的句子 关于保护别人的句子 形容清晨太阳的句子 感恩的押韵句子 说负心汉的句子 句子好 赞美警察的简洁句子 两个人有缘无份的句子 描写带有比喻的句子 讨钱的幽默句子 极端惊悚黑暗系句子 适合刻在火机上的句子 要走了舍不得的句子是 日出或日落景色的句子 公子句子 祝朋友早安的句子 关于适得其反的句子 在一起时间长了的句子 宝贝旅游开心的句子 描写11月的优美句子 鹅的高傲的句子 被相信的人骗的句子 老公不关心我的句子 有关黄粱一梦的句子 陌上人如玉类似句子 关于爱情无奈的句子 形容男生有才华的句子 输不起的句子 赞美导游的句子 形容时尚潮流的句子 关于血的句子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