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仙游诗人写的古诗 >

仙游诗人写的古诗

关于仙游诗人写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仙游诗人写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仙游诗人写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仙游诗人写的古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仙游诗人写的古诗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仙游诗人写的古诗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仙游诗人写的古诗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仙游诗人写的古诗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仙游诗人写的古诗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仙游诗人写的古诗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仙游诗人写的古诗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韩翃:同题仙游观

  •   《同题仙游观》

      作者:韩翃

      仙台初见五城楼,风物凄凄宿雨收。

      山色遥连秦树晚,砧声*报汉宫秋。

      疏松影落空坛静,细草香闲小洞幽。

      何用别寻方外去,人间亦自有丹丘。

      注释:

      1、五城楼:《史记·封禅书》记方士曾言:“黄帝时为五层十二楼,以候神人于执期,命曰迎年”,这里借指仙游观。

      2、宿雨:隔宿的雨。

      3、丹丘:指神仙居处,昼夜长明。

      译文:

      在仙台初见,

      迎候仙人的五城十二楼;

      正是风物凄凄,

      一夜滴答的秋雨才休。

      山色空,

      和远处的秦地树丛相连接;

      *处传来捣衣声,

      报告汉宫已经深秋。

      稀疏的松影撒落神坛,

      更显道观清静;

      小草铃芳扑鼻,

      犹衬出山洞小径深幽。

      不用再到别处去寻找,

      世外仙境所在;

      人间也有神仙居住的地方,

      名曰丹丘。

      赏析:

      此诗写道士的楼观,是一首游览题咏之作。首联点明时地,切中题目“仙游观”。颔联写观外景物,先是“见”“秦树”,后是“闻”“砧声”。颈联写观内景物,先写高处“空坛”的静,后写低处“小洞”的幽,点明是道士居处。末联引用《远游》之语,称赞这地方是神仙居处的丹丘妙地,不用再去寻觅他方了。全诗语言工美秀丽,音调宛转和鸣。但内容却是空泛而无多大深意,只可吟咏,不可玩味。

[阅读全文]...
  • 韩翃《同题仙游观》全诗翻译赏析

  • 韩翃《同题仙游观》全诗翻译赏析

      同题仙游观

      韩翃

      仙台初见五城楼,风物凄凄宿雨收。

      山色遥连秦树晚,砧声*报汉宫秋。

      疏松影落空坛静,细草香闲小洞幽。

      何用别寻方外去,人间亦自有丹丘。

      【注解】:

      1、五城楼:《史记·封禅书》记方士曾言:“黄帝时为五层十二楼,以候神人于执期,命曰迎年”,这里借指仙游观。

      2、宿雨:隔宿的雨。

      3、丹丘:指神仙居处,昼夜长明。

      译文

      在仙台上刚见到五城楼,夜雨初停景物冷落凄清。

      晓山翠色遥连秦地树木,汉宫砧声报讯寒秋来临。

      空坛澄清疏松影落水底,小洞清幽细草芳香沁人。

      何必去寻找世外的仙境,人世间就有美好的桃源。

      【韵译】:

      在仙台初见,迎候仙人的五城十二楼;

      正是风物凄凄,一夜滴答的秋雨才休。

      山色空鳎和远处的秦地树丛相连接;

      *处传来捣衣声,报告汉宫已经深秋。

      稀疏的松影撒落神坛,更显道观清静;

      小草铃芳扑鼻,犹衬出山洞小径深幽。

      不用再到别处去寻找,世外仙境所在;

      人间也有神仙居住的地方,名曰丹丘。

      【评析】:

      此诗写道士的楼观,是一首游览题咏之作。首联点明时地,切中题目“仙游观”。颔联写观外景物,先是“见”“秦树”,后是“闻”“砧声”。颈联写观内景物,先写高处“空坛”的静,后写低处“小洞”的幽,点明是道士居处。末联引用《远游》之语,称赞这地方是神仙居处的丹丘妙地,不用再去寻觅他方了。全诗语言工美秀丽,音调宛转和鸣。但内容却是空泛而无多大深意,只可吟咏,不可玩味。

      赏析

      《同题仙游观》是唐代诗人韩翃创作的一首七律。此诗通过对景物的艺术再现,表达了诗人心境的空灵和出世之念。首联点明时地,切题“仙游观”;颔联写观外景物,先是“见”“秦树”,后是“闻”“砧声”;颈联写观内景物,先写高处“空坛”的静,后写低处“小洞”的幽,点明是道士居处;尾联称赞这地方是神仙居处的丹丘妙地,不必再去寻找“方外”之地了。全诗语言清新,文字秀美,韵律和谐,含蓄隽永,极富情趣。

      这首诗的写法十分*实,不过是老老实实地纪写游程见闻和内心观感,以真切*和取胜,不以奇崛跌宕争强。

      首联写的是初入仙游谷门之所见,即从山上俯视道观,为观中建筑的壮丽而赞叹;同时也附带写出心中的欣悦,这不仅因所见景物壮丽,好似天上的仙宫,更因为天色晴朗,刚刚消歇的阵雨将景物冲洗得洁净鲜明。这联诗句,不但写出真切的观感,还为下文作出很好的铺垫。首句中的“初”字,《全唐诗》版作“下”字,则俯视的意思更为鲜明。

      颔联也是写仙游观的外景,但不是俯视,而是远望,点明此刻是秋天的傍晚,并自然引发怀古的幽情。“秦树”与“汉宫”都不是实景,而是借指,不过是描写*常的古树、*常的.砧声而已。但以“秦”、“汉”二字作修饰限定,也不是毫无寓意,乃是为了渲染古朴气氛,增加历史色彩。有了这样的修饰限定,使得时间张力大大扩展,将读者引入漫远的时间长河,超脱了短暂的人生岁月,与寻访长生不老的仙家主旨暗中契合,特别适宜观赏道观的题材要求。将大树与砧声对举,是描写秋景的惯用意象,同样收入《唐诗三百首》的李颀所作七律《送魏万之京》就有一联云:“关城树色催寒尽,御苑砧声向晚多。”可与此联参看。

      颈联诗意一转,正合“起承转合”的构思要求。从景物说,由观外转入观内,写的是仙游观中所见景象;从寓意说,由描述见闻转入倾诉观感,写的是游赏观景时内心的体验。景物是疏松和细草、空坛和小洞,感知是一落、一生,以及一静、一幽。此联意谓稀疏斑驳的树影遮掩着大殿的祭坛,四下里一派寂静;细弱柔韧的小草丛生在山脚的洞口,更显得幽深寂寥。在景物描写中,透露出抒情主人公对出世生活的悠然向往。

      尾联收结全诗,从构思上说,正符合“合”的要求。此联暗用《楚辞·远游》的典故,称赞这里就是神仙可居的清幽之所,表达了作者对闲适生活的向往。此地名称“仙游”,这一结语显得特别契合题意。

      作者见到仙游观,正是宿雨初收、风物凄清的时候。暮霭中,山色与秦地的树影遥遥相连,捣衣的砧声,似在报告着汉宫进入了秋天。疏疏落落的青松投下纵横的树影,道坛上空寂宁静,细草生香,洞府幽深。整首诗,有远景,有*景,着力刻画的是道观幽静的景物。全诗就这样情景交融地纪写了游赏仙游观的见闻,以及作者本人对此地景物的赞赏流连。善用白描和层次分明,是这首诗的基本特点。其写法*实规范,但又笔势灵活,如视角的变换,就在*正中有所婉曲。诗作的另一特点是所用语汇完全符合所咏对象,十分顺畅。

[阅读全文]...
  • 鹊桥仙 陆游古诗

  • 陆游
  •   《鹊桥仙》这首词为词人晚年罢归山阴后所写。少年时便负有凌云之志,为抗击金兵驰骋奔走。

      宋代:陆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半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苹洲烟雨。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译文

      当年在华丽的灯光下纵情地博弈,骑着骏马猎射驰骋,谁还记得我当年豪壮的军旅生活?那些无聊酒徒有许多如今都封了官爵,只有我等愿意隐居江边做渔翁。

      江边有八尺轻舟。撑着低低的三扇篷,独自享受长满蘋草的水边景色,镜湖本来就属于像我这样的闲适之人。又何必非要你“官家”赐与不可呢?

      注释

      1、华灯:装饰华丽的灯台。

      2、纵博:纵情赌博。此处视为豪爽任侠的一种行为表现。《剑南诗稿》卷二十五《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四十从戎驻南郑,酣宴军中夜连日……华灯纵博声满楼,宝钗艳舞光照*。……”

      3、酒徒:犹言市井*民,普通人。《史记》卷九十七《郦生陆贾列传》:“郦生嗔目案剑叱使者曰:走,复入言沛公!吾高阳酒徒也,非儒人也。”

      4、渔父:渔翁,打鱼的老人。

      5、占断:完全占有。

      6、蘋洲:丛生苹草的小河。

      7、镜湖:在浙江会稽、山阴两县交界处,周遭三百余里,以水*如镜而出名。

      8、闲人:作者自称,乃愤激之辞。

      9、官家赐与:唐开元间,诗人贺知章告老还乡到会稽,唐玄宗诏赐镜湖剡溪一曲。陆游反用其典,表达自己的不满之情。官家,指皇帝,此处明指唐玄宗,实指当时的南宋皇帝。

      赏析

      这是陆游闲居故乡山阴时所作。山阴地*镜湖,因此他此期词作多为“渔歌菱唱”。山容水态之咏,棹舞舟模之什,貌似清旷谈远,萧然物外,殊不知此翁身寄湖山,心存河岳。他写“身老沧洲”的惨谈生活,正是“心在天山”的痛苦曲折的反映。这首《鹊桥仙》即其一例。仔细品味当得诗人心思、真实处境。

      词从南郑幕府生活写起。发端两句,对他一生中最难忘的这段戎马生涯作了一往情深的追忆。在华丽的明灯下与同僚纵情赌博,骑上骏马猎射驰驱,这是多么豪迈的生活!当时南郑地处西北边防,为恢复中原的战略据点。王炎入川时,宋孝宗曾面谕布置北伐工作;陆游也曾为王炎规划进取之策,说“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取长安必自陇右始”(见《宋史·陆游传》)。他初抵南郑时满怀信心地唱道:“国家四纪失中原,师出江淮未易吞。会看金鼓从天下,却用关中作本根。”(《山南行》)因此,他在军中心情极为舒畅,遂有“华灯纵博”、“雕鞍驰射”的“当年豪举”。词句显得激昂整炼,入势豪迈。但第三句折入现实,紧承以“谁记”二字,顿时引出一片寂寞凄凉。朝廷的国策起了变化,大有可为的时机就此白白丧失了。

      不到一年,王炎被召还朝,陆游转官成都,风流云散,伟略成空。那份豪情壮志,当年曾有几人珍视?此时更有谁还记得?词人运千钧之力于毫端,用“谁记”一笔兜转,于转折中进层。后两句描绘出两类人物,两条道路:终日酣饮耽乐的酒徒,反倒受赏封候;志存恢复的儒生如已者,却被迫投闲置散,作了江边渔父,事之不*,孰逾于此?这四、五两句,以“独”字为转折,从转折中再进一层。经过两次转折进层,昔日马上草檄、短衣射虎的英雄,在此时却已经变成孤舟蓑笠翁了。那个“独”字以入声直促之音,高亢特起,凝铸了深沉的孤愤和掉头不顾的傲岸,声情悉称,妙合无垠。

      下片承“江边渔父”以“轻舟”、“低逢”之渺小与“苹洲烟雨”之浩荡对举,复缀“占断”一语于其间,再作转折进层。“占断”即占尽之意。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无拘无束,独往独来,是谓“占断烟雨”。三句写湖上生涯,词境浩渺苍凉,极烟水迷离之致,含疏旷要眇之情。词至此声情转为纾徐萧散,节奏轻缓。但由于“占断”一词撑拄其间,又显得骨力开张,于舒缓中蓄拗怒之气,萧散而不失遒劲昂扬。“占断”以前既蓄深沉的孤愤和掉头不顾的傲岸之情,复于此处得“占断”二字一挑,于是,“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与”这更为昂扬兀傲的两句肆口而成,语随调出,唱出了全阕的最高音。唐代诗人贺知章老去还乡,玄宗曾诏赐镜湖一曲以示矜恤。陆游借用这一而翻出一层新意——官家(皇帝)既置他于闲散,这镜湖风月本来就只属闲人,还用得着你官家赐与吗?再说,天地之大,江湖之迥,何处不可置他八尺之躯,谁又稀罕“官家”的赐与?这个结句,表现出夷然不屑之态,愤慨不*之情,笔锋直指最高统治者,它把通首迭经转折进层蓄积起来的激昂不*之意,挟其大力盘旋之势,千回百转而后骤现,故一出便振动全词,声情激昂,逸响悠然,浩歌不绝。

      这首抒情小唱很能代表陆游放归后词作的特色。他在描写湖山胜景,闲情逸趣的同时,总蕴含着壮志未酬、壮心不已的幽愤。这首《鹊桥仙》中雕鞍驰射,苹洲烟雨,景色何等广漠浩荡!而“谁记”、“独去”、“占断”这类层层转折,步步蓄势,隐曲幽微,情意又何等怨慕深远!这种景与情,广与深的纵模交织,构成了独特深沉的意境。明代杨慎《词品》说:“放翁词,纤丽处似淮海,雄快处似东坡。其感旧《鹊桥仙》一首(即此词),英气可掬,流落亦可惜矣。”他看到了这首词中的“英气”,却没有看到其中的不*之气,清代陈廷焯编《词则》,将此词选入《别调集》,在“酒徒”两句上加密点以示激赏,眉批云:“悲壮语,亦是安分语。”谓为“悲壮”*是,谓为“安分”则远失之。这首词看似超脱、“安分”,实则于啸傲烟水中深寓忠愤抑郁之气,内心是极不*静,极不安分的。不窥其隐曲幽微的深衷,说他随缘、安分,未免昧于骚人之旨,委屈了志士之心。

      这首词,读来荡气回肠、确是上乘之作。

    [鹊桥仙 陆游]

[阅读全文]...
  • 仙游天马山游玩攻略

  • 游玩,旅行
  • 仙游天马山游玩攻略

      旅游攻略的目的是把自己的旅程描述出来,为其他要去同一个目的地的游客提供帮助。所以正确的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信息:时间 任何事物都有时效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仙游天马山游玩攻略,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景观景点

      天马山位于福建省仙游县城东面15公里的榜头镇境内,海拔655米,是仙游四大景点之一。天马山巍峨雄峻,气势磅礴,直插霄汉,似天马行空,因此得名。天马山上,有天马、鳌柱、双兔、海日、天梯等五峰,峰峰苍翠欲滴,宛如翠屏,风光绮丽,绵延十余里。创建于明万历十二年的`天马寺,就坐落在青山环抱之中。

      天马山上有一潭名叫鼎湖,象一颗蓝幽幽的宝石嵌在山间。湖的一侧,有石宝、龙首、双兔、峭壁四峰;湖的另一侧,有一条登山小径,穿崖绕壁,蜿蜒而上,通往百米高的“天梯”。

      天马山有七漈瀑布。 鼎湖漈、丹宝漈、 龙首漈、药槽漈、云门漈、天津漈、松关漈,各具特色。其中天津漈最为壮观,一道瀑布犹如白练,悬空而挂,而后坠入深潭,卷起千堆银浪,极为壮美。

      天马山傍依木兰溪,与昆仑山隔水相峙,距九鲤湖约十多华里,海拔655米。其山势巍峨,壁立千仞,直插霄汉,气势磅礴,似天马行空,故名。

      天马山有天马、鳌柱、双兔、海日、天梯五峰,峰峰苍翠欲滴,宛如绿屏。此山回旋十里,风光绮丽,引人入胜。 游人从下而上,最先见到一道飞流从天降,下承一个碧澄澄深潭,便是鼎湖。阳光下,鼎湖晶莹明亮,宛如群山环抱之中绿色宝石。从鼎湖左边上行,山径傍崖临涧、绝壁摩空,令人头晕目眩。拾级攀援,如上青天,这是有名的“天梯”。

      登上天梯,继续前行,峰回路转,曲径幽深。长满青苔的聚仙桥,凌空飞架在深涧上。桥下,飞泉响涧,溅玉喷珠;桥头,花红竹翠,奇石嵯峨,鬼斧神工。其中一块高耸大石,刻有“药槽”二字,巨石像雄狮骑在长龙身上,栩栩如生。

      过了聚仙桥,林壑幽美,青山簇拥,杜鹃翠竹怀抱,天马寺象古色城堡,镇北朝南。寺门悬挂一幅清代对联:“入天出天*自在,是马非马色相皆空。”寺院西边,壁立千仞,苔痕绿翠,茂林修竹,奇花异草,与涧水相徘徊,便是水云乡。

      天津漈上有一峰突立,陡峭逼人,傲视天马山群峰,这便是海日峰。人行其上,如烟似浪的烟雾飘飘悠悠,时升时降,时隐时现,时而迎面扑来,时而缠绕脚下飞腾,人如腾云驾雾,仿佛进入神话境界。

      人文古迹

      山中有天马寺,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寺门镌刻的清代楹联“入天出天*自在,是马非马色相皆空”、寺中悬挂的清代“秘诀延年”匾及古香炉,被视为镇寺三宝。

[阅读全文]...
  • 古诗 鹊桥仙

  •   鹊桥仙 这首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呢?全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注释

      (1)鹊桥仙:此调专咏牛郎织女七夕相会事。始见欧阳修词,中有“鹊迎桥路接天津”句故名。又名《金风玉露相逢曲》、《广寒秋》等。双调,五十六字,仄韵。

      (2)纤云:轻盈的云彩。弄巧:指云彩在空中幻化成各种巧妙的花样。

      (3)飞星:流星。一说指牵牛、织女二星。

      (4)银汉:银河。迢迢:遥远的样子。暗度:悄悄渡过。

      (5)金风玉露:指秋风白露。《辛未七夕》:“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6)忍顾:怎忍回视。

      (7)朝朝暮暮:指朝夕相聚。语出宋玉《高唐赋》。

      译文

      秋云多变,流星传恨,牛郎织女在七夕渡天河相会。

      秋风白露在秋天相遇,胜过了人间无数的儿女情长。

      温柔情感如水,美好时光如梦,不忍回顾各回鹊桥两头的路。

      如果双方的感情是坚贞不渝的,又何必执著于朝夕相守。

      赏析

      这是一首咏七夕的节序词,起句展示七夕独有的抒情氛围,“巧”与“恨”,则将七夕人间“乞巧”的主题及“牛郎、织女”的悲剧性特征点明,练达而凄美。借牛郎织女悲欢离合的故事,歌颂坚贞诚挚的爱情。结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最有境界,这两句既指牛郎、织女的爱情模式的特点,又表述了作者的爱情观,是高度凝练的名言佳句。这首词因而也就具有了跨时代、跨国度的审美价值和艺术品位。

      此词熔写景、抒情与议论于一炉,叙写牵牛、织女二星相爱的神话故事,赋予这对仙侣浓郁的人情味,讴歌了真挚、细腻、纯洁、坚贞的爱情。词中明写天上双星,暗写人间情侣;其抒情,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读来荡气回肠,感人肺腑。

      词一开始即写“纤云弄巧”,轻柔多姿的云彩,变化出许多优美巧妙的图案,显示出织女的手艺何其精巧绝伦。可是,这样美好的人儿,却不能与自己心爱的人共同过美好的生活。“飞星传恨”,那些闪亮的星星仿佛都传递着他们的离愁别恨,正飞驰长空。

      关于银河,《古诗十九首》云:“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盈盈一水间,*咫尺,似乎连对方的神情语态都宛然目。这里,却写道:”银汉迢迢暗渡“,以”迢迢“二字形容银河的辽阔,牛女相距之遥远。这样一改,感情深沉了,突出了相思之苦。迢迢银河水,把两个相爱的人隔开,相见多么不容易!”暗渡“二字既点”七夕“题意,同时紧扣一个”恨“字,他们踽踽宵行,千里迢迢来相会。

      接下来词人宕开笔墨,以富有感*彩的议论赞叹道:“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一对久别的情侣金风玉露之夜,碧落银河之畔相会了,这美好的一刻,就抵得上人间千遍万遍的相会。词人热情歌颂了一种理想的圣洁而永恒的爱情。“金风玉露”用李商隐《辛未七夕》诗:“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用以描写七夕相会的时节风光,同时还另有深意,词人把这次珍贵的相会,映衬于金风玉露、冰清玉洁的背景之下,显示出这种爱情的高尚纯洁和超凡脱俗。

      “柔情似水”,那两情相会的情意啊,就象悠悠无声的流水,是那样的温柔缠绵。“柔情似水”,“似水”照应“银汉迢迢”,即景设喻,十分自然。一夕佳期竟然象梦幻一般倏然而逝,才相见又分离,怎不令人心碎!“佳期如梦”,除言相会时间之短,还写出爱侣相会时的复杂心情。“忍顾鹊桥归路”,转写分离,刚刚借以相会的鹊桥,转瞬间又成了和爱人分别的归路。不说不忍离去,却说怎忍看鹊桥归路,婉转语意中,含有无限惜别之情,含有无限辛酸眼泪。

      回顾佳期幽会,疑真疑假,似梦似幻,及至鹊桥言别,恋恋之情,已至于极。词笔至此忽又空际转身,爆发出高亢的音响:“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这两句词揭示了爱情的真谛:爱情要经得起长久分离的考验,只要能彼此真诚相爱,即使终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贵得多。这两句感*彩很浓的议论,与上片的议论遥相呼应,这样上、下片同样结构,叙事和议论相间,从而形成全篇连绵起伏的情致。这种正确的恋爱观,这种高尚的精神境界,远远超过了古代同类作品,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这首词的议论,自由流畅,通俗易懂,却又显得婉约蕴藉,余味无穷。作者将画龙点睛的议论与句法与优美的形象、深沉的情感结合起来,起伏跃宕地讴歌了人间美好的爱情,取得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此词的结尾两句,是爱情颂歌当中的千古绝唱。

    [古诗 鹊桥仙 ]

[阅读全文]...
  • 《临江仙》古诗

  • 《临江仙》古诗

      夜饮东坡醒复醉,

      归来仿佛已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

      倚帐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

      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彀纹*,

      小舟从此逝,

      江海寄余生。

      作品赏析

      【注释】:

      这首词作于神宗元丰五年,即东坡黄州之贬的第三年。全词风格清旷而飘逸,写作者深秋之夜在东坡雪堂开怀畅饮,醉后返归临皋住所的情景,表现了词人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生活态度和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

      上片首句“夜饮东坡醒复醉 ”,一开始就点明了夜饮的地点和醉酒的程度 。醉而复醒 ,醒而复醉,当他回临皋寓所时 ,自然很晚了。“归来仿佛三更”,“仿佛”二字 ,传神地画出了词人醉眼朦胧的情态。

      这开头两句,先一个“醒复醉”,再一个“仿佛”,就把他纵饮的豪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

      接着,下面三句,写词人已到寓所、在家门口停留下来的情景 :“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走笔至此 ,一个风神潇洒的人物形象,一位襟怀旷达、遗世独立的“幽人”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其间浸润的,是一种达观的人生态度,一种超旷的精神世界,一种独特的个性和真情。

      上片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通过写家僮鼻息如雷和作者谛听江声,衬托出夜静人寂的境界,从而烘托出历尽宦海浮沉的词人心事之浩茫和心情之孤寂,使人遐思联翩,从而为下片当中作者的人生反思作好了铺垫。

      下片一开始,词人便慨然长叹道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这奇峰突起的深沉喟叹,既直抒胸臆又充满哲理意味,是全词枢纽。

      以上两句精粹议论,化用庄子“汝身非汝有也”、“全汝形,抱汝生,无使汝思虑营营”之言,以一种透彻了悟的哲理思辨,发出了对整个存在、宇宙、人生、社会的怀疑、厌倦、无所希冀、无所寄托的深沉喟叹。这两句,既饱含哲理又一任情性,表达出一种无法解脱而又要求解脱的人生困惑与感伤,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词人静夜沉思,豁然有悟,既然自己无法掌握命运,就当全身免祸。顾盼眼前江上景致,是“夜阑风静縠纹* ”,心与景会,神与物游,为如此静谧美好的大自然深深陶醉了。于是,他情不自禁地产生脱离现实社会的浪漫主义的遐想 ,唱道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他要趁此良辰美景 ,驾一叶扁舟,随波流逝,任意东西,他要将自己的有限生命融化在无限的大自然之中。

      “夜阑风静彀纹* ”,表面上看来只是一般写景的句子,其实不是纯粹写景,而是词人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相契合的产物。它引发出作者心灵痛苦的解脱和心灵矛盾的超越,象征着词人追求的宁静安谧的理想境界,接以“小舟”两句,自是顺理成章。苏东坡政治上受到沉重打击之后,思想几度变化,由入世转向出世 ,追求一种精神自由、合乎自然的人生理想。

      在他复杂的人生观中,由于杂有某些老庄思想,因而在痛苦的逆境中形成了旷达不羁的性格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这余韵深长的歇拍,表达出词人潇洒如仙的旷达襟怀,是他不满世俗、向往自由的心声。

      宋人笔记中传说,苏轼作了上词之后 ,“挂冠服江边,拏舟长啸去矣。郡守徐君猷闻之惊且惧,以为州失罪人 ,急命驾往谒 ,则子瞻鼻鼾如雷,犹未兴也”,根本未去“江海寄余生”。这则传说,生动地反映了苏轼求超脱而未能的人生遭际。

      千里潇湘挼蓝浦口,兰桡昔日曾经。

      月高风定露华清。

      微波澄不动,冷浸一天星。

      独倚危樯情悄悄,遥闻妃瑟泠泠。

      新声含尽古今情。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秦观词作鉴赏

      此词当为作者于元符元年(1098)由郴州贬徙横州途中所作。词中描写了泊舟之地潇湘浦的夜色,以及作者独倚船桅的凄清心绪。起两句总叙:千里潇湘江上,浦口水色似揉蓝。桡,船桨。兰桡代指木兰舟,这是对舟船的美称。《楚辞。九歌。湘君》:桂棹兮兰枻。柳宗元《酬曹侍御过象县有寄》有骚人遥驻木兰舟之句。这首词中的兰桡即指骚人屈原所乘的舟船

      。这一带正是当年诗人的兰舟曾经经过的地方。首句写眼前景,却从千里潇湘的广阔范围带起。次句由眼前景引出昔日楚国旧事,显现出朦胧的历史图景,暗示自己如今正步当年诗人的足迹,千里潇湘之上走着迁谪的行程。

      接下来月高风定露华清,微波澄不动,冷浸一天星。三句续写泊舟潇湘浦所见:夜深了,月轮高挂中天,风已经停息下来,清莹的露水开始凝结。眼前的潇湘浦口,微波不兴,澄碧的水面荡漾着一股寒气,满天星斗正静静地浸水中。这境界,于高洁清莹中透出寂寥幽冷,显示出词人贬谪南州途中的心境。

      风定露清,波*水静,一切都似乎处于凝固不动之中,但词人的思绪并不*静。独倚危樯情悄悄,遥闻妃瑟泠泠。说这清寂的深夜,词人泊舟浦口,独倚高樯,内心正流动着无穷的忧思,隐约中,似乎听到远处传来清泠的瑟声。

      此处用舜妃娥皇、女英之典。遥闻妃瑟泠泠是特定的地点和清泠的现境触发了词人的历史联想,并由此产生一种若有所闻、似幻似真的错觉,这潇湘深夜的泠泠瑟声都曲折地透露了词人自己凄凉寂寞的心声。新声含尽古今情写作者对江上瑟声的感受,说词人与湘灵一样,有着无穷的幽怨。瑟中所奏的新声,包含了古人和今人的共同感情。古,指湘灵;今,指词人自己。

      结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全用钱起《省试湘灵鼓瑟》成句,如同己出,活化出作者曲终之后更深一层的寂寥和怅惘,也透露了词人高洁的性格。

      临江仙

      许庭

      不见灞陵原上柳,往来过尽蹄轮。朝离南楚暮西秦,不成名利,赢得鬓毛新。

      莫怪枝条憔悴损,一生唯苦征尘。两三烟树倚孤村。夕阳影里,愁杀宦游人。

      登宝意寺上方旧游

      韦应物

      翠岭香台出半天,万家烟树满晴川。

      诸僧*住不相识,坐听微钟记往年。

      【注】宝意寺在武功,诗人曾居此寺。

      1.《临江仙》一词中,诗人为何而愁?请简要概括。(5分)

      答:①对家乡亲友的思念、漂泊在外的艰辛;②奔走求仕的辛劳、仕途失意的悲酸;③功业未成的无奈、年华渐老的感伤。(答两点给4分,答出3点给5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2.两首诗都写到了烟树,这两处烟树所营造的意境有何不同?(6分)

      参考答案:

      ①许诗中,孤村边,只有稀疏的.三两棵树在夕阳残照中立着,似有轻烟笼罩,朦胧落寞。(1分)烟树渲染出一种凄清惆怅的氛围,(2分)集中地表现了诗人在宦游在外、仕途不顺的落寞失意之情;(3分)②韦诗中,烟树满晴川,勾勒出一幅树木蓊郁、堆烟叠翠的美景,(1分)营造出明快清丽的氛围,(1分)寄托作者远眺时的心旷神怡,同时也出淡淡怅惘。(1分)

[阅读全文]...
  • 陆游的古诗句

  • 陆游,诗人
  • 陆游的古诗句

      在*日的学*、工作和生活里,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准确地来说应该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陆游的古诗句,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陆游《幽居初夏》

      2、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陆游《秋晚登城北楼》

      3、泪痕红浥鲛绡透。——陆游《钗头凤·红酥手》

      4、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陆游《幽居初夏》

      5、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6、怕歌愁舞懒逢迎。——陆游《朝中措·代谭德称作》

      7、成都城南有蜀王旧苑,尤多梅,皆二百余年古木斜阳废苑朱门闭。——陆游《月上海棠·斜阳废苑朱门闭》

      8、辛勤蓺宿麦,所望明年熟。——陆游《十月二十八日风雨大作》

      9、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_旅。——陆游《鹊桥仙·夜闻杜鹃》

      10、铿然忽变赤龙飞,雷雨四山黑。——陆游《好事*·秋晓上莲峰》

      11、幽姿不入少年场。——陆游《朝中措·梅》

      12、阵云高、狼烽夜举。——陆游《谢池春·壮岁从戎》

      13、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陆游《除夜雪》

      14、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陆游《夜泊水村》

      15、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陆游《示儿》

      16、山盟虽在,锦书难托。——陆游《钗头凤·红酥手》

      17、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18、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陆游《书愤五首·其一》

      19、裹盐迎得小狸奴,尽护山房万卷书。——陆游《赠猫》

      20、使君宏放,谈笑洗尽古今愁。——陆游《水调歌头·多景楼》

      21、当年万里觅封侯。——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22、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陆游《读书》

      23、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陆游《关山月》

      24、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陆游《鹊桥仙·夜闻杜鹃》

      25、欲舒老眼无高处,安得元龙百尺楼。——陆游《秋思》

      26、醉折残梅一两枝,不妨桃李自逢时。——陆游《落梅》

      27、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8、向来冰雪凝严地,力斡春回竟是谁?——陆游《落梅》

      29、临分出苦语,不敢计从违。——陆游《送仲高兄宫学秩满赴行在》

      30、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陆游《读书》

      31、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陆游《金错刀行》

      32、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33、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34、箫鼓追随春社*,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35、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陆游《幽居初夏》

      36、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秋。——陆游《秋晚登城北楼》

      1、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家祭忘告乃翁。《》

      2、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鸡豚。重复疑路,柳暗花明村。《游西村》

      3、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如。楼船夜雪洲渡,铁马秋风散关。《书愤》

      4、驿外断桥边,寂寞开主。已是黄昏独愁,更著风和。《算咏梅》

      5、红酥,黄縢酒,满城春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钗头凤·红酥》

      6、懒向沙头醉瓶,唤君同赏窗明。阳吹最关情。《浣溪沙》

      7、当年万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诉衷情·当年万觅封侯》

      8、东望阴何处是?往来万三千。写得家书空满纸!流清泪,《渔家傲·东望阴何处是》

      9、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瀣穿,卷罢黄庭卧看。《《鹧鸪天·家住苍烟落照间》

      10、存神虑长年,黄遗书汉尚传。妙语虽传不省,却从丹灶觅神仙。《秋思》

      11、虚极静笃道乃见,仁义尽余可忧。名采药恐未免,策蹇孰能从我游?《秋思》

      12、灰中如萤,燎原从此始。元点存,危疾亦不死。《杂兴》

      13、弱仅能,齿摇常欲堕;扶持赖药物,苟幸过。《杂兴》

[阅读全文]...
  • 鹊桥仙秦观古诗赏析

  • 鹊桥仙秦观古诗赏析

      在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鹊桥仙秦观古诗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整体赏析

      借牛郎织女的故事,以超人间的方式表现人间的悲欢离合,古已有之,如《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曹丕的《燕歌行》,李商隐的《辛未七夕》等等。宋代的欧阳修、张先、柳永、苏轼等人也曾吟咏这一题材,虽然遣辞造句各异,却都因袭了“欢娱苦短”的传统主题,格调哀婉、凄楚。相形之下,秦观此词堪称独出机杼,立意高远。

      词一开始即写“纤云弄巧”,轻柔多姿的云彩,变化出许多优美巧妙的图案,显示出织女的手艺何其精巧绝伦。可是,这样美好的人儿,却不能与自己心爱的人共同过美好的生活。“飞星传恨”,那些闪亮的星星仿佛都传递着他们的离愁别恨,正飞驰长空。接着写织女渡银河。

      《古诗十九首》云:“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盈盈一水间,*咫尺,似乎连对方的神情语态都宛然目。这里,秦观却写道:”银汉迢迢暗渡“,以”迢迢“二字形容银河的辽阔,牛女相距之遥远。这样一改,感情深沉了,突出了相思之苦。迢迢银河水,把两个相爱的人隔开,相见多么不容易!”暗渡“二字既点”七夕“题意,同时紧扣一个”恨“字,他们踽踽宵行,千里迢迢来相会。

      接下来词人宕开笔墨,以富有感情色彩的议论赞叹道:“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一对久别的情侣金风玉露之夜,碧落银河之畔相会了,这美好的一刻,就抵得上人间千遍万遍的相会。词人热情歌颂了一种理想的圣洁而永恒的爱情。“金风玉露”化用李商隐《辛未七夕》诗句,用以描写七夕相会的时节风光,同时还另有深意,词人把这次珍贵的相会,映衬于金风玉露、冰清玉洁的背景之下,显示出这种爱情的.高尚纯洁和超凡脱俗。

      “柔情似水”,那两情相会的情意啊,就像悠悠无声的流水,是那样的温柔缠绵。“柔情似水”,“似水”照应“银汉迢迢”,即景设喻,十分自然。一夕佳期竟然像梦幻一般倏然而逝,才相见又分离,怎不令人心碎!“佳期如梦”,除言相会时间之短,还写出爱侣相会时的复杂心情。“忍顾鹊桥归路”,转写分离,刚刚借以相会的鹊桥,转瞬间又成了和爱人分别的归路。不说不忍离去,却说怎忍看鹊桥归路,婉转语意中,含有无限惜别之情,含有无限辛酸眼泪。

      回顾佳期幽会,疑真疑假,似梦似幻,及至鹊桥言别,恋恋之情,已至于极。词笔至此忽又空际转身,爆发出高亢的音响:“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这两句词揭示了爱情的真谛:爱情要经得起长久分离的考验,只要能彼此真诚相爱,即使终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贵得多。这两句感情色彩很浓的议论,成为爱情颂歌当中的千古绝唱。它们与上片的议论遥相呼应,这样上、下片同样结构,叙事和议论相间,从而形成全篇连绵起伏的情致。这种正确的恋爱观,这种高尚的精神境界,远远超过了古代同类作品,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总观全词,每片前三句皆为写景抒情,后两句均作议论。这些议论,自由流畅,通俗易懂,却又显得婉约蕴藉,余味无穷。一是因为有前三句作精彩的铺垫,令后两句的议论自然流出,尤觉深沉真挚。二是立意高妙,既能收得住前句,又能宕开,融汇情、理,醒明本旨。作者将画龙点睛的议论与散文句法与优美的形象、深沉的情感结合起来,起伏跃宕地讴歌了人间美好的爱情,取得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鹊桥仙⑴

      纤云弄巧⑵,飞星传恨⑶,银汉迢迢暗度⑷。金风玉露一相逢⑸,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⑹。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⑺。

      词句注释

      ⑴鹊桥仙:词牌名,又名“鹊桥仙令”“金风玉露相逢曲”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两仄韵,一韵到底。上下片首两句要求对仗。

      ⑵纤云:轻盈的云彩。弄巧:指云彩在空中幻化成各种巧妙的花样。

      ⑶飞星:流星。一说指牵牛、织女二星。

      ⑷银汉:银河。迢迢:遥远的样子。暗度:悄悄渡过。

      ⑸金风玉露:指秋风白露。李商隐《辛未七夕》:“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⑹忍顾:怎忍回头看。

      ⑺朝朝暮暮:指朝夕相聚。语出宋玉《高唐赋》。

[阅读全文]...
  • 古诗游子吟

  • 小学
  • 古诗游子吟

      在日常学*、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诗游子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原文】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译文及注释】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是耽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

      谁能说象小草的那点孝心,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

      1、寸草:比喻非常微小。

      2、三春晖:三春,指春天的孟春、仲春、季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和煦的阳光。

      【赏析】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诗中亲切真淳地吟颂了伟大的人性美——母爱。诗的开头两句,所写的`人是母与子,所写的物是线与衣,然而却点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中间两句集中写慈母的动作和意态,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深笃之情。虽无言语,也无泪水,却充溢着爱的纯情,扣人心弦,催人泪下。最后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炽烈的情怀,对于春日般的母爱,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于万一呢?

      全诗无华丽的词藻,亦无巧琢雕饰,于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饱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情真意切,千百年来拨动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

      作者背景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少年时居蒿山,与韩愈是好朋友。一生穷困,*50岁时才中进士。孟郊写诗以寒苦之音著称,追求奇特的构思和瘦硬的语言风格,多表现下层民众和自己的贫寒生活及遭遇,与贾岛齐名,有“郊寒岛瘦”之称。

      注词释义

      游子:离家远游的人。

      意恐:担心。

      寸草:小草。寸草心:此处指游子的心。

      三春晖:春天的阳光。这里比喻母爱。三春,初春、仲春、暮春,泛指整个春天。晖,阳光。

      古诗今译

      慈爱的母亲手中的针线,离家远行人身上的衣服。要远行时密密地缝呵缝,心中担忧儿子迟迟才回。谁说幼小的青草的心意,能报答得了春天的光辉?

      名句赏析——“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50岁才中进士,当上溧阳县尉,这样一个小官,结束了长年的漂泊流离生活,便将母亲接来住。这首诗就写于此时。诗以一个极为*常而又十分典型的生活细节揭示了母爱的伟大:老母牵针引线为临行的儿子缝补衣裳,由于担心儿子长时间不回来,就把针脚缝得非常细密,希望它能结实一点,更结实一点。慈母对儿子的笃爱之情,就这样一针一线地缝进衣服中,随着儿子千里万里。这一*常而充满了骨肉亲情的生活场景,是我们每一个人都经历过的,所以能引起每一个读者的共鸣,引起我们对母亲的种种回忆和依恋。母爱是不期望报答,也是儿女所报答不完的,因为它像三春的阳光对小草的哺育,是无穷无尽的。诗歌画面简洁,语言朴素,而内涵深厚,动人心弦,所以能脍炙人口,千古流传。

[阅读全文]...
  • 游子吟古诗

  • 游子吟古诗

      在*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游子吟古诗,欢迎大家分享。

      脍炙人口的佳作。诗歌刻画了一位为外出的儿子精心缝制衣服的慈母形象,抒发了诗人热爱母亲的真挚情感。语言质朴无华,然而内蕴深情,真切感人。“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一句更是道出了天下为人子女者的心声,成为历代传咏的名句。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中收有此诗,学生已早有接触,大多能够流利背诵。面对学情,如何在学生原有理解的基础上,另寻切入角度以深化学生情感体验呢?

      我不由得想到现在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他们往往心安理得享受着父母对他们的照顾呵护,却很少想到关爱父母,更难得用自己的行动回报哺育自己长大的亲人。这不是年龄大小的问题,而是一种责任观念的丧失或行动意识的淡薄。于是,我决定让课堂融入浓浓的情感氛围,让其亲身感受母爱的伟大。

      回顾本节课,认为以下几个环节比较成功:

      1、提供多种学*方法,适应更多的学生。在学*古诗时我一改传统古板的学*方法,向学生提供了:图文结合、反复诵读、以及其他等方法。这样做让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而且也摈弃了将一首内容丰富,意境优美的古诗,分割的支离破碎的弊病。

      2、充分运用小组合作学*。在这一个环节中我先让学生自学,解决不了的问题再小组探究。然后展开小组合作解疑,学生分组讨论热烈。在汇报时以小组为单位上台,做到每人都开口,答案各异。其他同学有不同的见解可以及时补充,学生参与性很强,闪光点不断迸发。

      3、关于读的问题,我自己引起了重视,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升化情感。在每一次的读的时候要有目的性,让每一次的读都有实效。

      4、每一次的教学设计都要关注人文精神,注重学生情感的熏陶,对文章的感悟。要注意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环节要注意情感线连贯,这要才能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和表达。

      5、多媒体展示了感人至深的歌曲MTV,当时教室里鸦雀无声,一片静寂。只有催人泪下的乐声,扣人心弦的画面给了学生心灵极强的震撼许多同学眼角泛起了晶莹的泪光。看着同学们目不转睛的眼神,我体会到了课堂上的静的美妙与力量。在联系现实生活时,一位女生声音颤抖地讲述了与母亲的故事,其他同学也深情述说了自身的感悟。尽管他们的语言还很稚嫩,但从动情的眼神,真诚的述说中,看得出,他们内心深处情感之弦深深颤动,无须华丽的词藻,空洞的说教与表白,这一刻的感动让他们体会到自己对父母的也担负着一份责任。

      反思着这节课,我醒悟到上好每一节语文课,不仅班级孩子们的语文素养提高更快,而且我也在体验着课堂教学的快乐。

      从教学技术层面上讲,我觉得自己需要从以下几个层面进一步骤探索:

      1、对于孩子们的发言,如何有效激励评价需要思考;

      2、个人教学语言需要在情感性、形象性、生动性等方面锤炼;

      3、对于学生难于理解的句子“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需要进行及时点拨。

      这堂课,我主要采用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把人字写进课堂”通过“感悟 、体验、表达、抒发”等部骤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感谢同学,感谢他们陪我走过了这一节心灵之旅。最后,我想说的是,想让学生感动,教师首先要又一颗常常被感动的心,不要让一天又一天的粉笔灰蒙蔽了我们的心灵。

      唐代: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译文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 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 是耽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

      谁能说像小草的那点孝心, 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

      注释

      1、寸草:比喻非常微小。

      2、三春晖:三春,指春天的孟春、仲春、季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和煦的阳光。

      诗人简介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汉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唐代著名诗人。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名家点评

      《唐诗品汇》:刘云:全是托兴,终之悠然。不言之感,复非睍睆寒泉之比。千古之下,犹不忘淡,诗之尤不朽者。

      《唐诗归》:钟云:仁孝之言,自然风雅。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敬曰:亲在远游者难读。顾璘曰:所谓雅音,此等是也。

      《唐风怀》:南村曰:二语婉至多风,使人子读之,爱慕油然自生,觉“昊天罔极”尚属理语(末二句下)。

      《唐风定》:仁孝蔼蔼,万古如新。

      《载酒园诗话又编》:贞元、元和间,诗道始杂,类各立门户。孟东野为最高深,如“慈母手中线……”,真是《六经》鼓吹,当与退之《拘幽操》同为全唐第一。

      《寒瘦集》:此诗从苦吟中得来,故辞不烦而意尽,务外者观之,翻似不经意。

      《柳亭诗话》:孟东野“慈母手中线”一首,言有尽而意无穷,足与李公垂“锄禾日当午”并传。

      《唐诗别裁》:即“欲报之德,昊天罔极”意,与昌黎之“臣罪当诛,天王圣明”同有千古。

      古诗游子吟带拼音

      yóu zǐ yǐn

      游子吟

      孟 郊

      cí mǔ shǒu zhōng xiàn

      慈母手中线 ,

      yóu zǐ shēn shàng yī

      游子身上衣。

      lín xíng mì mì féng

      临行密密缝,

      yì kǒng chí chí guī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仙游诗人写的古诗 - 句子

仙游诗人写的古诗 - 语录

仙游诗人写的古诗 - 说说

仙游诗人写的古诗 - 名言

仙游诗人写的古诗 - 诗词

仙游诗人写的古诗 - 祝福

仙游诗人写的古诗 - 心语

推荐词条

写芦苇的诗词 有关十月的诗词 赞美诸葛亮的诗词 古代爱情的诗词 关于牧童的诗词 伤心欲绝的诗词 表达后悔的诗词 赞美领导有方的诗词 评价李煜的诗词 莲蓬的诗词 关于管理的古诗词 含有沐的诗词 关于橘子的诗词 悠闲生活的诗词 祝愿新人结婚的古诗词 读书品茶的诗词 表达冷静的诗词 最励志最豪放的诗词 巫山神女的诗词 表达想回到过去的诗词 关于侠客的诗词 最适合挂家里的诗词 赞扬医生的诗词 中国诗词大会的时评 生死相依的诗词 歌词是诗词的流行歌曲 赞岳飞的诗词 形容满天星花的诗词 比较有内涵的诗词 宋元二使安西的古诗词 有关立冬的诗词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