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有杨氏女的古诗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有杨氏女的古诗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有杨氏女的古诗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有杨氏女的古诗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1.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 李峤《中秋月二首·其二》
2.愿君采葑菲,无以**妨。 —— 李白《秦女卷衣》
3.*枝,*枝,泪痕点点寄相思。——刘禹锡《潇湘神·*枝》
4.名播兰簪妃后里,晕生莲脸君王侧。 —— 张琼英《满江红·题南京夷山驿》
5.一场寂寞凭谁诉。算前言,总轻负。——柳永《昼夜乐》
6.春念书兴味长磨其砚笔花喷鼻念书肄业不宜懒*日月比人忙燕语莺歌希贯通桃红李白写文章(*易*国 熊伯伊《四时念书歌》)
7.画船捶鼓催君去。——舒亶《菩萨蛮·画船捶鼓催君去》
8.心态若改变,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惯跟着改变;*惯改变,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人生就跟着改变。——马斯洛
9.爱其实就是品味,想要真爱,就要寻找一个品味相投和品味优秀的人。而你就是我寻找已久的那个人,不知你是否愿意和我一起去品味浓浓又甜美的人生? 神之所以要我们在遇到那位对的人之前先遇上一些错的人,那是(查看全文)
10.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 —— 纳兰性德《采桑子·当时错》
11.语晖——秦不雅《画堂春》,落红铺径程度池,放花无语对斜晖。 芳菲——陈亮《水龙吟》,恨芳菲世界,游人末赏,都赋予莺和燕。 嫣然喷鼻飞——姜夔《念奴娇》,嫣然摇动,冷喷鼻飞上诗句。 喷鼻凝——吴文英《风人松》,喷鼻有那时纤手相凝。
12.三更灯火五更鸡恰是男儿念书时黑发不知好学早白首方悔念书迟(唐 颜真卿《劝学》)
13.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生产力的提高,科技日新月异,人们生活中的竞争力和压力越来越大,心理健康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了。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们舒适地工作,成功的事业的强大后盾。
14.没有播种,何来收获;没有辛劳,何来成功;没有磨难,何来荣耀;没有挫折,何来辉煌。——佩恩
15.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 白居易《春题湖上》
16.盈盈一点芳心,占多少春光,问卿知否?红妆莫斗。——顾太清《玉烛新·白海棠》
17.美人不用敛蛾眉。 —— 叶梦得《虞美人·雨后同干誉才卿置》
18.算遗踪犹有枕囊留,相思物。——吴文英《满江红·刘朔斋赋菊和韵》
19.冬夜夜寒觉夜长,沉吟久坐坐北堂。 —— 李白《夜坐吟》
20.谢冰心——现代闻名作家,“冰心”出自唐王昌龄诗名句:“一片冰心在玉壶”。 莫砺锋——“砺锋”出自诗句“宝剑锋从磨砺出”。 何满子,援用宋词同名词牌。 舒广袖——河南电视台节目主持人,语出*词:“孤单嫦娥舒广袖”。
21.如梦梦如——苏轼《也郊寻春》“享如春梦了无痕”。 梅妆——欧阳修《蝶恋花》“呵手试梅妆”。
22.【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 杜甫《蜀相》】
23.人生的目的是服务别人,是表现出助人的激情与意愿。
24.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苏轼《贺新郎·夏景》
25.暗相思,无处说,惆怅夜来烟月。 —— 韦庄《应天长·别来半岁音书绝》
26.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生未展眉。——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三》
27.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三》
28.明月照相思,也得姮娥念我痴。 —— 高鹗《南乡子·戊申秋隽喜晤故人》
29.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欧阳修《诉衷情·眉意》
30.寒苦不忍言,为君奏丝桐。——李白《怨歌行》
31.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 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32.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 杜甫《春日忆李白》
33.【关于四季的诗句:四顾山光接水光, 凭栏十里芰荷香。 —— 黄庭坚《鄂州南楼书事》】
34.每天对自己做积极的自言自语。
35.【落梅庭榭香,芳草池塘绿。 —— 晏几道《生查子·落梅庭榭香》】
36.【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 —— 韦庄《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
37.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 李白《春思》
38.夜夜相思更漏残,伤心明月凭阑干,想君思我锦衾寒。——韦庄《浣溪沙·夜夜相思更漏残》
39.云淡风高叶乱飞,小庭寒雨绿苔微,深闺人静掩屏帷。——顾敻《浣溪沙·云淡风高叶乱飞》
40.长江巨浪征人泪,一夜西风共白头。——宋琬《江上阻风》
41.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牛希济《生查子·新月曲如眉》
42.自与东君作别,刬地无聊。——纳兰性德《风流子·秋郊即事》
43.长相思,摧心肝!——李白《长相思·其一》
44.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 —— 苏轼《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
45.【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 杜甫《春日忆李白》】
46.喜雨——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
47.【阴阴夏木啭黄鹂。 —— 贺铸《南歌子·疏雨池塘见》】
48.羡他虫豸解缘天,能向虚空织罗网。——元稹《织妇词》
49.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李商隐《无题六首其三》
50.怀春情不断,犹带相思旧子。——吴文英《丁香结·夷则商秋日海棠》
51.蛮姜豆蔻相思味。 —— 吴文英《杏花天·咏汤》
1.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 李峤《中秋月二首·其二》
2.愿君采葑菲,无以*妨。 —— 李白《秦女卷衣》
3.*枝,*枝,泪痕点点寄相思。——刘禹锡《潇湘神·*枝》
4.名播兰簪妃后里,晕生莲脸君王侧。 —— 张琼英《满江红·题南京夷山驿》
5.一场寂寞凭谁诉。算前言,总轻负。——柳永《昼夜乐》
6.春念书兴味长磨其砚笔花喷鼻念书肄业不宜懒*日月比人忙燕语莺歌希贯通桃红李白写文章(*易*国 熊伯伊《四时念书歌》)
7.画船捶鼓催君去。——舒亶《菩萨蛮·画船捶鼓催君去》
8.心态若改变,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惯跟着改变;*惯改变,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人生就跟着改变。——马斯洛
9.爱其实就是品味,想要真爱,就要寻找一个品味相投和品味优秀的人。而你就是我寻找已久的那个人,不知你是否愿意和我一起去品味浓浓又甜美的人生? 神之所以要我们在遇到那位对的人之前先遇上一些错的人,那是(查看全文)
10.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 —— 纳兰性德《采桑子·当时错》
11.语晖——秦不雅《画堂春》,落红铺径程度池,放花无语对斜晖。 芳菲——陈亮《水龙吟》,恨芳菲世界,游人末赏,都赋予莺和燕。 嫣然喷鼻飞——姜夔《念奴娇》,嫣然摇动,冷喷鼻飞上诗句。 喷鼻凝——吴文英《风人松》,喷鼻有那时纤手相凝。
12.三更灯火五更鸡恰是男儿念书时黑发不知好学早白首方悔念书迟(唐 颜真卿《劝学》)
13.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生产力的提高,科技日新月异,人们生活中的竞争力和压力越来越大,心理健康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了。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们舒适地工作,成功的事业的强大后盾。
14.没有播种,何来收获;没有辛劳,何来成功;没有磨难,何来荣耀;没有挫折,何来辉煌。——佩恩
15.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 白居易《春题湖上》
16.盈盈一点芳心,占多少春光,问卿知否?红妆莫斗。——顾太清《玉烛新·白海棠》
17.美人不用敛蛾眉。 —— 叶梦得《虞美人·雨后同干誉才卿置》
18.算遗踪犹有枕囊留,相思物。——吴文英《满江红·刘朔斋赋菊和韵》
19.冬夜夜寒觉夜长,沉吟久坐坐北堂。 —— 李白《夜坐吟》
20.谢冰心——现代闻名作家,“冰心”出自唐王昌龄诗名句:“一片冰心在玉壶”。 莫砺锋——“砺锋”出自诗句“宝剑锋从磨砺出”。 何满子,援用宋词同名词牌。 舒广袖——河南电视台节目主持人,语出*词:“孤单嫦娥舒广袖”。
21.如梦梦如——苏轼《也郊寻春》“享如春梦了无痕”。 梅妆——欧阳修《蝶恋花》“呵手试梅妆”。
22.【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 杜甫《蜀相》】
23.人生的目的是服务别人,是表现出助人的激情与意愿。
24.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苏轼《贺新郎·夏景》
25.暗相思,无处说,惆怅夜来烟月。 —— 韦庄《应天长·别来半岁音书绝》
26.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生未展眉。——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三》
27.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三》
28.明月照相思,也得姮娥念我痴。 —— 高鹗《南乡子·戊申秋隽喜晤故人》
29.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欧阳修《诉衷情·眉意》
30.寒苦不忍言,为君奏丝桐。——李白《怨歌行》
31.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 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32.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 杜甫《春日忆李白》
33.【关于四季的诗句:四顾山光接水光, 凭栏十里芰荷香。 —— 黄庭坚《鄂州南楼书事》】
34.每天对自己做积极的自言自语。
35.【落梅庭榭香,芳草池塘绿。 —— 晏几道《生查子·落梅庭榭香》】
36.【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 —— 韦庄《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
37.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 李白《春思》
38.夜夜相思更漏残,伤心明月凭阑干,想君思我锦衾寒。——韦庄《浣溪沙·夜夜相思更漏残》
39.云淡风高叶乱飞,小庭寒雨绿苔微,深闺人静掩屏帷。——顾敻《浣溪沙·云淡风高叶乱飞》
40.长江巨浪征人泪,一夜西风共白头。——宋琬《江上阻风》
《送杨氏女》
作者:韦应物
永日方戚戚,出行复悠悠。
女子今有行,大江溯轻舟。
尔辈苦无恃,抚念益慈柔。
幼为长所育,两别泣不休。
对此结中肠,义往难复留。
自小阙内训,事姑贻我忧。
赖兹托令门,任恤庶无尤。
贫俭诚所尚,资从岂待周。
孝恭遵妇道,容止顺其猷。
别离在今晨,见尔当何秋。
居闲始自遣,临感忽难收。
归来视*,零泪缘缨流。
注释:
1、永日:整天。
2、悠悠:遥远貌。
3、行:指出嫁。
4、无恃:无母。
5、令门:对其夫家的尊称。
6、容止:这里是一举一动的意思。
7、居闲:*日。
译文:
我整日忧郁而悲悲戚戚,
女儿就要出嫁遥远地方。
今天她要远行去做新娘,
乘坐轻舟沿江逆流而上。
你姐妹自幼尝尽失母苦,
念此我就加倍慈柔抚养。
妹妹从小全靠姐姐养育,
今日两人作别泪泣成行。
面对此情景我内心郁结,
女大当嫁你也难得再留。
你自小缺少慈母的教训,
侍奉婆婆的事令我担忧。
幸好依仗你夫家好门第,
信任怜恤不挑剔你过失。
安贫乐俭是我一贯崇尚,
嫁妆岂能做到周全丰厚。
望你孝敬长辈遵守妇道,
仪容举止都要符合潮流。
今晨我们父女就要离别,
再见到你不知什么时候。
闲居时忧伤能自我排遣,
临别感伤情绪一发难收。
回到家中看到孤单小女,
悲哀泪水沿着帽带长流。
赏析:
这是一首送女出嫁的好诗。送女出行,万千叮咛;怜其无恃,反复诫训。诗人早年丧妻,留下两女自小相依为命,感情颇为深厚。因为对亡妻的思念,对二女自然更加怜爱。在大女儿出嫁之时,自然临别而生感伤之情。全诗情真语挚,至性至诚。慈父爱,骨肉情,跃然纸上。“贫俭诚所尚,资从岂待周”。可作红衣千秋楷模。
《杨氏之子》的听课反思
在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的今天,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反思自己,必须要让自己抽身出来看事件或者场景,看一段历程当中的自己。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杨氏之子》的听课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谢老师本着生本理念,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以学生为主体,课前学生做好充分的预*,上课时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讨论,最后老师再小结。这一堂课有以下特点:
1、 教师的语言非常的简洁明了,教学环节环环相扣。
2、 教学形式多变,教师注重学生的朗读,除了个人读、齐读外还有教师范读。
3、 课堂最精彩之处在于教师分析“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时,通过举生活中的例子,“胖子和瘦子”的故事,由浅入深,循循善诱。
本课可改进之处:
1、 在理解重点句“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可配合学生的表演;或者用“既然……就……”“因为……所以……”的句式来引导学生理解
2、 背诵部分可以把课件做成填空形式让学生背诵,更照顾中下生。
3、 本课结束时缺少深入的德育渗透,可以通过本课的学*告诉学生在我们生活中如何巧妙用语言来减少矛盾和争执等。
听了叶老师执教的《杨氏之子》,受益非浅。我认为本堂课的教学体现出叶老师教学扎实,感受到课堂知识充实,情感受体验丰实,课堂语言*实和教学效果真实,这五实中又透露出“巧”:
一、课堂导入“巧”——未成曲调先有情
老师在揭示课题的时候就让孩子感知语言的艺术。并播放课文的诵读,配上画面。在课前,叶老师让学生诵读古诗,体会古文特点,这样很轻巧地让学生以旧知拉*古今语言的`距离,在心理上顺利地接受语言,读课题读得有节奏,并以课题入手,举例子,我是叶家女,就称“叶氏之女”然后由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姓什么,是“ 之子或之女”,学生答得其乐融融,激发了学*的兴趣,为继续学*做了态度定势。
二、 “巧”授学*方法
这是学生第一次学*文言文,所以能够读懂文言文是一个重点。学生有学*古诗的基础,他们知道怎样翻译古诗,因此,在课堂上老师一个问题:怎么才能能读懂它呢?让学生了解学*文言文的方法: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看插图。而这些方法都利用信息技术展现在多媒体课件上,然后就放手让学生自己试着理解文言文的意思,一些难懂的地方才给予点拨和指导。学生在交流自己理解的过程中,老师又顺势引出理解文言文的两个基本方法:“看注释”和“联系上下文”,这样进行学法指导显得很自然,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还频频看大屏幕。感觉到这个方法是我们学*古诗总结出来的,在学*中总结,在总结中运用,孩子掌握起来就更容易一些。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以“教学生学会并且会学”为本,努力降低文言文学*的难度,并且培养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因为学生初学文言文,读课文停顿不准确。而叶老师则是让学生到多媒体的屏幕前,自己动手划分朗读的停顿和节奏,让学生产生了主动探究的念头。于是老师采取范读、指名读、学生练读、同桌互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方法,使孩子们饶有兴趣地读了一遍又一遍。入情入境地品味。
三、悟主题“巧”
品读课**到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在这个环节中叶老师抓住重点语句,精心指导朗读,真是入情入境地品味。当学生理解了文意,深入体会本文语言精妙时,老师利用信息技术,创设一个情境,同时出示一组句子“孔雀是夫子家禽”“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用比较的方法帮助学生体会这两种说法语气上的不同,对读,再换着读,从读中意会,就能实现既使情感朗读亦水到渠成,又自然而然突出了文章的重点及突破难点——体会杨氏子的礼貌,聪惠,幽默,婉转的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聪明的人用心说话,高明的老师用*实的语言牵引着学生的心思,这堂课足见叶老师的大智慧。
《杨氏之子》课文翻译
引导语:《杨氏之子》这篇文言文想必很多人都有读过,那么相关的《杨氏之子》的课文翻译哪里有呢?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文章,欢迎阅读!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译文
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孔君*来拜见杨氏子的父亲,可是父亲不在,于是便叫杨氏子出来。杨氏子为孔君*端来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孔君*指着杨梅对杨氏之子,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杨氏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有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注释
孔君*:孔坦,字君*,官至延尉
氏:姓氏,表示家族的姓。
夫子:旧时对学者或老师的尊称。
设:摆放,摆设。
甚:非常。
诣:拜见。
未闻:没有听说过。
示:给……看。
惠:惠同“慧”,智慧的意思。
乃:就;于是。
曰:说。
未:没有
简介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言语》,这部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闲谈轶事的小说。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的九岁男孩的故事。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饶有情趣。选编本课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开始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古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二是理解古文的意义;三是使学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语言的风趣机智,和主人公的聪慧。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本课描述了杨氏之子的聪明,把杨氏之子巧妙的回答描写得惟妙惟肖,幽默风趣。
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先分上,中,下三卷),每类有若干则故事,全书共有一千二百多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有的数行,有的三言两语,由此可见笔记小说“随手而记”的诉求及特性。 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书中所载均属历史上实有的人物,但他们的言论或故事则有一部分出于传闻,不尽符合史实。此书中相当多的篇幅系杂采众书而成。如《规箴》﹑《贤媛》等篇所载个别西*物的故事,采自《史记》和《汉书》。其他部分也多采自于前人的记载。一些晋宋人物间的故事,如《言语篇》记谢灵运和孔淳之的对话等则因这些人物与刘义庆同时而稍早,可能采自当时的传闻。 被鲁迅先生称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
《世说新语》(又名《世说》),内容主要是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也可以说这是一部记录魏晋风流的故事集。在《世说新语》的三卷三十六门中,上卷四门——德行、言语、政事、文学,中卷九门——方正、雅量、识鉴、赏誉、品藻、规箴、捷悟、夙慧、豪爽,这十三门都是正面的褒扬。
作者介绍
刘义庆(403年--444年)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字季伯,南朝宋*文学家.《宋书》本传说他“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学,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南朝宋*文学家.是南朝宋武帝刘裕之侄,长沙景王刘道怜之次子,其叔临川王刘道规无子,即以刘义庆为嗣,袭封临川王赠任荆州刺史等官职,在政8年,政绩颇佳。后任江州刺史,到任一年,因同情贬官王义康而触怒文帝,责调回京,改任南京州刺史、都督和开府仪同三司。不久,以病告退,公元444年(元嘉21年)死于建康(今南京)。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理解词语:
氏:姓氏,表示家族的姓。
甚:非常。
惠:同“慧”。
孔君*:孔坦,字君*,官至廷尉。
诣(yì):拜访。
乃:就,于是。
为:在文中表示行为的对象,替的意思。
设:摆放,摆设。
示:给……看。
曰:说
未闻:没有听说过。
夫子:古时对男子的敬称,这里指孔君*
译文:
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来拜访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这个孩子给孔君*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孔君*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句子解析:
1、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这句话点明了文章要讲的人物,以及人物的特点。起到总起全文的作用。
2、孔君*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从孔君*来拜见孩子的父亲一事看,两家的关系很好,常来常往。所以当得知孩子的父亲不在时,孔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叫出了这个孩子。可见,孔与孩子很熟。
3、为设果,果有杨梅。
谁为谁设果?联系上下文自然知道,孩子给孔君*端来了水果,看起来孩子很有礼貌,很会招待客人。
4、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这是故事中的重点部分。孔君*看到杨梅,联想到孩子的姓,就故意逗孩子:“这是你家的水果。”意思是,你姓杨,它叫杨梅,你们本是一家嘛!这信手拈来的玩笑话,很幽默,也很有趣。孩子应声答道:“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这回答巧妙在哪里呢?孔君*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无言以对。因为他要承认孔雀是他家的鸟,他说的话才立得住脚。这足以反映出孩子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
句子中的“家禽”不同于现在的“家禽”,这里的“家”和“禽”各自独立表达意思。
《杨氏之子》说课稿(通用9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杨氏之子》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杨氏之子》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这个单元教学主题是“语言的艺术”,共四篇课文。通过学*文言文、剧本、相声、记叙文使学生感受话言表达的艺术,并通过综合性学*,搜集、积累用得精妙的语言,以不断丰富学生的语言,并学*用得体的语言来表达。
本文出自六朝志人小说《世说新语》,该书是我国第一部志人小说,在*古典小说发展史上有重要的地位。这篇文言文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阶段的第一篇文言文。它虽然篇幅短小,但故事风趣睿智,语言灵动,人物鲜活。通过记叙杨氏之子在招待客人时机敏而巧妙地应答,不仅使一个聪慧机智的杨氏之子的形象跃然纸上,而且文言文语言的简要与精当也得到清晰地凸显。课文对于第一次接触文言文的五年级孩子,还是很新奇的。
2、教学目标
1)学*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做到正确、节奏停顿得当、抑扬顿挫,从反复诵读中初步感悟文言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
2)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悟自得,初步了解文言文学*的方法。根据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字词,将课文读通、读懂、熟读成诵。
3)学生能从文中体会到男孩应对语言的巧妙,能从课内外延伸结合中进一步了解我国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增加学*语文的兴趣,全面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3、教学重难点:
由于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古文,它与现代白话文相比,在用词造句上截然不同,能否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是首先遇到的困难。因此我把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从理解课文方面看,难点在于让学生参考课后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且抓住人物对话,感悟杨氏之子的聪慧,语言的精妙。所以我将此作为难点来突破。
4、教学准备:相关背景资料,课件
二、说教法
阅读教学的核心是读,学*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更是读,因此本课教学的主要方法是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全文,让学生经历初读―再读―细读―精读―美读―熟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让学生读思议相结合,经历寻疑―释疑―解析―入情―品味―成诵的过程,使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熟读成诵,从而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谈话,导入课题。
我们每天都在用语言与人交流沟通,说到语言,我国古代言语非常精练、简洁,例如以前我们学到过的子曰: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而时*之,不亦说乎?(出示课件)
1、刚才我们说到的语言称为文言,以文言写成的文章叫做文言文。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选自《世说新语》的文言文——杨氏之子(板书)
2、读题,解题。“氏”指对有身份有地位人家的尊称,“杨氏”可以解释为杨家,“杨氏之子”意思是姓杨人家的儿子。那你就是——(指2个不同性别的学生回答。)
(二)反复朗读,感悟添趣
1、这是我们第一次接触文言文(板书:文言文),文言文中每个字或词也许包含丰富的意思,在朗读上和白话文也有很多不同之处,试读出古文的韵味,在哪些地方做了停顿,用停顿线在文中做上记号。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2、读句借助注释理解意思。
(三)咬文嚼字,探究生趣
1、这篇古文,最精彩、吸引人的是杨氏子与孔君*的对话。出示对话,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读懂他们两人的话外之意了吗?
2、小练笔:当然孔君*也绝非凡人,后来官至为九卿之一的廷尉——掌管国家的刑法,他知道低估了杨氏子了。如果你是孔君*,会夸怎么杨氏子?而聪慧的杨氏子而如何拱拱手谦虚地应答呢?可以学着古人或现在我们说话的样子来写写他们之间的对话吗?
课件出示:孔君*笑曰:
儿拱手答曰:
3、展示白话文和古文两组对话,在对比中进一步感受到文言文精炼、简洁的特点。
(四)熟读成诵,课外延趣
1、熟读成诵。
2、读《世说新语》中的故事两则。
四、说板书
根据课文内容我将课文中重点知识呈现出来,内容精当简约,布局合理,能让学生一目了然的感受到课文是从“孔、杨”两姓上做文章,引发出欢乐的故事,使学生体会杨氏之子语言的精妙之处。
10杨氏之子(儿子)——甚聪惠
孔君*:此是君家果。杨——杨梅
(在姓上做文章)
杨氏子: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孔——孔雀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杨氏之子》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组的第一篇课文。
2、教材简析:第三组的主题是“语言的艺术”,本组课文最大的特点是在人物语言上见功力。《杨氏之子》对答巧妙;《晏子使楚》应答机智;剧本《半截蜡烛》和相声《打电话》更以语言见长。这样编排,就是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
《杨氏之子》选自《世说新语》。这是小学阶段第一篇文言文。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九岁男孩风趣幽默、机智巧妙地应答他人的故事。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尤其是“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充分显示出九岁孩子的聪明机智和超强的应对能力。
3、教学要求:
知识与能力目标: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做到正确、节奏停顿得当、抑扬顿挫,从反复诵读中初步感悟文言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悟自得,初步了解文言文学*的方法。(根据注释、联系上下文读通、读懂、熟读成诵。)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从文中体会到小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能从课内外延伸结合中进一步了解我国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增加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4、教学重难点:
《杨氏入山之大穴》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我们会经常接触并使用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此类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一份好的阅读答案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杨氏入山之大穴》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杨氏入山之大穴
原文
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纩、麻枲(枲,麻)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忽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
释义
引:带着,带领
鸡犬:指牲口
谓:对···说
欲:想,想要
对:回答
皆:都
故:所以
果:如果,假若
授:给予
戒:告诫
迫:到了,临*
惟:只
殊:这里
译文
老人带领姓杨的.人来到一个大的山洞。牲畜都很悠闲和乐的样子,是居民的大聚落。到了一个人家,老人对(这户人家)说:“这个人想要(到你们这里)住下,能不能容留他?”
穴中人回答说:“你既然愿意带他来到这个地方,那他一定是贤能的人。我们这里只要是衣服、饮食、牛畜、丝纱、麻枲(枲,麻)这类东西,都不是私人所有的,是与众人共享的,所以可以住在一起。你要真的来,请不要携带金银珠宝这些珍异的东西,(人们日常)所用的只有柴米鱼肉,这里是不缺的。只是按人口分给土地,用来耕种或者养蚕,不可以从别人那里取得食物罢了。”
姓杨的人道谢并且听从了他的安排。穴中人又告诫道:“你如果来晚了,山洞就封着了。”到了夜晚,姓杨的人与老人一起出来。
阅读训练及答案
1.下面句中“此”字分别指代什么:
⑴此公欲来。指代(杨氏 )
⑵老人肯相引之此。指代(穴中)
⑶此殊不缺也。指代(薪米鱼肉)
2.下面各组词义相同的一组是(C)
A、落:落英缤纷 居民之大聚落也
B、果:未果,寻病终 子果来
C、属: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吾此间凡衣服、饮食……之属
D、处:处处志之 故可同处
3、对短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D)
A、文中穴中人与桃花源中人一样过着与世隔绝、自给自足、怡然自得的生活。
B、《桃花源记》中是渔人自己偶然发现了桃花源,而短文中杨氏是经一老人引导才进入大山之穴。
C、穴中人告诉杨氏,穴中是按人口分给土地,然后自己来耕种养蚕,不能向别人求取食物。
D、杨氏听了穴中人的话后,不愿意留在洞中,所以,临*傍晚又与老人一同出穴。
4.翻译下列句子:
⑴此公欲来,能相容否?
他想住到你家来,你可以容忍他吗?
⑵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
你既然愿意带他来到这个地方,那他一定是有贤能的人。
二:
1.区别下列语句中“之”的用法或含义。
入山之大穴 与众共之 杨谢而从之
2.在括号中填写下列句子中省略的部分。
( )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 )与老人同出。
3.杨氏答应了要定居穴中吗?由哪句话可看出来?
4.穴中人为什么不让杨氏“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呢?
参考答案:
用拉伸法测量钢丝杨氏模量论文
在**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用拉伸法测量钢丝杨氏模量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用拉伸法测量钢丝杨氏模量【1】
【摘要】本文采用拉伸法及光杠杆原理对直径为0.02 厘米钢丝的杨氏模量进行了测量。
其中,光杠杆法是一种利用光学放大方法测量微小长度(物体微小位移)的装置,它采用光学机制以光线来代替机械杠杆的长臂而实现间接放大测量,主要讨论了对影响测量结果的可能因素和用逐差法减少相应误差的方法。
测量结果为E =(2.41+0.10)×1011N/M2 。
【关键词】杨氏模量 拉伸法 光杠杆 逐差法
引言
杨氏模量又称弹性系数,是弹性材料的一种最重要、最具特征的力学性质,是衡量物体变形难易程度的量,用E表示。
定义为理想材料在小形变时应力与相应的应变之比。
E以单位面积上承受的力表示。
在比例极限内,应力与材料相应的应变之比。
根据不同的受力情况,分别有相应的拉伸弹性模量(杨氏模量)、剪切弹性模量(刚性模量)、体积弹性模量等。
它是一个材料常数,表征材料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其数值大小反映该材料弹性变形的难易程度,也就是说其数值大小是反映材料抵抗形变的能力,因此是生产,科研中选用合适材料的一个重要依据,所以研究物质的杨氏模量在实际生活中具有重要价值。
本论文主要讨论的是用拉伸法测定一种钢丝的杨氏模量,是对试样直接加力下的形变来测量试样的杨氏模量的。
在实验中 ,通过砝码的增减来改变对试样施加的拉力。
在增加和减去砝码的过程中,砝码数相同时对应的标尺读数往往是不一致的 ,在尽量消除和减小各方面的影响后 ,仍存在有规律的偏差。
从原理上说,只要所加负载是一样的 ,测得的微小变化值应该是一致的,但是测量的结果却存在偏差。
本文就如何提高杨氏模量的测量精度,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偏差进行了分析。
该实验原理直观、设备简单 ,测量方法、仪器调整、数据处理等方面都具有代表性。
1.测量原理
1.1 杨氏模量原理。
实验中,我们测出拉力F,钢丝长L、直径d和微小伸长量△L,即可代入式(11-2)求得杨氏模量E. 因为△L不易测量,所以测量杨氏模量的装置都是围绕如何测量微小伸长量而设计的。
本实验利用光杠杆装置去测量微小伸长量,拉力F用逐次增加砝码的方式读出,钢丝长L用钢卷尺测出,直径d用螺旋测微计测出。
1.2 仪器装置。
光杠杆法测量杨氏模量的仪器装置由支架E,待测钢丝L,固定*台B,带有*面发射镜M的光杠杆,望远镜R和标尺S构成,如图1所示。
钢丝L的上端固定于支架上的A点,下端夹在圆柱体C下面的螺旋夹上。
圆柱体C随着钢丝的伸长或缩短可在固定*台B中间的孔中上下自由移动。
在砝码重力F的作用下,钢丝伸长 L,圆柱体也随之下降△L。
1.3 光杠杆原理。
光杠杆装置的原理图如图11-4所示。
假设*面镜的法线和望远镜的光轴在同一直线上,且望远镜光轴和刻度尺*面垂直,刻度尺上某一刻度发出的光线经*面镜反射进入望远镜,可在望远镜中十字交叉丝处读出该刻度的像,设为a0,若光杠杆后足下移△L,即*面镜绕两前足转过角度θ 时,*面镜法线也将转过角度θ,根据反射定律,反射线转过的角度应为2θ ,此时望远镜十字交叉丝应对准刻度尺上另一刻度的像,设为am。
因为 L很小,且 L≤b, 也很小,故有
△ Lb=tanθ=θ
因am - a0 ≤ D,故有
am-a0D=tan2θ≈2θ
联立两式,消去θ ,有
2△ Lb=am-a0D
令△ a =am - a0 ,则有
△ L=b△a2D(11-3)
式中b为光杠杆后足尖到前两足尖连线之间垂直距离,用米尺测出,D为光杠杆*面镜到刻度尺之间的垂直距离,用钢卷尺测出,为加砝码前后刻度尺在*面镜中的像移动的距离,通过望远镜中十字交叉丝可以读出。
这样,杨氏模量的测量公式可以写为
E=4FLπd2△ L=8mgLDπd2b△a (11-4)
式中,m为砝码的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
1.4 实验方法简单叙述。
实验时,我们首先记录未加砝码时望远镜中十字交叉丝对准刻度尺上一刻度的像a0 ,然后逐次增加0.3206kg砝码,分别记录各次交叉丝对准刻度尺上某刻度的像 ,a1 , a2 ,… , a7,砝码加到2.2442kg时,再逐次减少0.3206kg砝码,分别记录各次十字交叉丝对准刻度尺上某刻度的像, …a′4,a′3,… ,a′0.求加砝码相等时的各次记录的*均值a0 ,a1 ,… ,再由逐差法求出m =4×0.320kg时△a的*均值△a △a=14∑30(ai+4-ai)
2.结果与分析
2.1 数据。
2.2 数据分析。
2.2.1 用逐差法计算△a的*均值△a。
将同一负荷下标尺读数的*均值分为两组a0,a1,a2,a3 和a4 ,a5,a6,a7,(a4-a0),(a5-a1),(a6-a2),(a7-a3) 则*均值为
维扬少年与孟氏赠答诗(少年答孟氏)
少年〔唐代〕
神女得张硕,文君遇长卿。逢时两相得,聊足慰多情。
维扬少年与孟氏赠答诗(孟氏游家园作)
孟氏〔唐代〕
可惜春时节,依然独自游。无端两行泪,长只对花流。
寄妾赵氏(一作赵氏诗)
房千里〔唐代〕
鸾凤分飞海树秋,忍听钟鼓越王楼。只应霜月明君意,
缓抚瑶琴送我愁。山远莫教双泪尽,雁来空寄八行幽。
相如若返临邛市,画舸朱轩万里游。
汪给事太夫人程氏挽辞太恭人谕氏挽辞
陆游〔宋代〕
爵邑恩荣盛乡闾誉望尊。儒科传累叶,上寿萃高门。阡茂新栽柏,堂余旧树萱。故民何以报,沾洒望秋原。耄齿人谁及,高门世共荣。始终膺备福,稚老遇升*。纶綍褒嘉事,乡闾恻怆情。吾诗傥传世,亦足见*生。
李氏园(李茂贞园也,今为王氏所有。)
苏轼〔宋代〕
朝游北城东,回首见修竹。下有朱门家,破墙围古屋。举鞭叩其户,幽响答空谷。入门所见夥,十步九移目。异花兼四方,野鸟喧百族。其西引溪水,活活转墙曲。东注入深林,林深窗户绿。水光兼竹净,时有独立鹄。林中百尺松,岁久苍鳞蹙。岂惟此地少,意恐关中独。小桥过南浦,夹道多乔木。隐如城百雉,挺若舟千斛。阴阴日光淡,黯黯秋气蓄。尽东为方池,野雁杂家鹜。红梨惊合抱,映岛孤云馥。春光水溶漾,雪阵风翻扑。其北临长溪,波声卷*陆。北山卧可见,苍翠间硗秃。我时来周览,问此谁所筑。云昔李将军,负险乘衰叔。抽钱算间口,但未榷羹粥。当时夺民田,失业安敢哭。谁家美园圃,籍没不容赎。此亭破千家,郁郁城之麓。将军竟何事,虮虱生刀?蜀。何尝载美酒,来此驻车谷。空使后世人,闻名颈犹缩。(俗犹呼皇后园,盖茂贞谓其妻也。)我今官正闲,屡至因休沐。人生营居止,竟为何人卜。何当力一身,永与清景逐。
苏州姚氏三瑞堂(姚氏世以孝称)
苏轼〔宋代〕
君不见董邵南,隐居行义孝且慈。天公亦恐无人知,故令鸡狗相哺儿,又令韩老为作诗。尔来三百年,名与淮水东南驰。此人世不乏,此事亦时有。枫桥三瑞皆目见,天意宛在虞鳏后。惟有此诗非昔人,君更往求无价手。
卜算子(湖州砖墙吴氏女失身于土山张氏作妾)
曾觌〔宋代〕
数尽万般花,不比梅花韵。雪压风欺恁地寒,剗地清香喷。半醉折归来,插向乌云鬓。不是愁人闷带花,花带愁人闷。
惜分飞(吴氏馆寄内童氏)
陈著〔宋代〕
筑垒愁城书一纸。雁雁儿将不起。好去西风里。到家分付眉颦底。落日阑干羞独倚。十里江山万里。容易成憔悴。惟归来是归来是。
西州为鞠氏游氏语
佚名〔魏晋〕
鞠与游。牛羊不数头。南开朱门。北望青楼。
三辅为张氏何氏语
佚名〔魏晋〕
何氏算,张氏钩。何氏肥,张氏瘦。
有杨氏女的古诗吗 杨氏之子的古诗带拼音 向杨氏之子的古诗词还 杨氏之子的古诗诗句意思 关于杨姓氏的古诗 含有姓氏杨的古诗词 关于杨姓氏的现代古诗 关于姓氏杨的古诗词 姓杨的姓氏情话 姓杨的姓氏情话图片 氏的古诗 含有古诗词的女宝名姓氏朱 关于杨门女将的古诗 姓杨的女孩古诗名字 高氏写的古诗 韦氏的竹古诗 郭氏的古诗 姓氏欧的古诗 袁姓氏的古诗 卢姓氏的古诗 安姓氏的古诗 姓氏贠的古诗 郎姓氏的古诗 说女人水性杨花的古诗 姓氏苗的古诗 古诗中的付氏 关于吴氏的古诗 带杨的古诗词取名女孩 明氏之子的古诗 关于李氏的古诗
杨氏女语录 《杨氏之子》的听课反思 关于《杨氏之子》评课稿 《杨氏之子》的说课稿 《杨氏入山之大穴》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杨氏入山之大穴》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描写杨柳的古诗 用拉伸法测量钢丝杨氏模量论文 麦田古诗宋杨万里 五年语文下册第10课《杨氏之子》说课稿 杨氏之子说课稿 杨氏太极拳85式口诀 《杨氏之子》课文翻译 杨万里古诗小池 杨氏之子说课稿 《杨氏之子》说课稿 《杨氏之子》评课稿 关于杨贵妃的古诗 《杨氏入山之大穴》阅读答案和原文翻译 诗名含有氏字的古诗词 名字含氏字的诗词 含有氏字的古诗词 带氏字的诗词名句 杨氏女语录 《从岐王过杨氏别业应教》赏析 韦应物:送杨氏女 杨万里的古诗 杨璞七夕古诗 小池古诗 杨万里 杨氏英明天立传关于爱情诗句 六丑·杨花古诗词
关于人间四月天的句子 让别人还钱的句子 改变人生的句子 去逛超市的幽默句子 写荷花的句子 关于网络安全的句子 表示爱你的句子 爱情受伤心痛的句子 描写邻居关系好的句子 小学生励志的句子 换个心情的句子 冬天的优美句子 哈利波特句子 关于溺水的句子 形容秋雪的句子 思念过世亲人的句子 抗疫优美句子 散文优美句子摘抄 被爱的句子 大自然的句子 傍晚的天空优美句子 关于警察的句子 飞机安全落地的句子 热爱足球的句子 很甜很甜的句子 希望你开心的句子 别太累了关心句子 关于婚姻的句子 有关感恩的句子 描写梨花盛开的句子 看淡爱情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