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河南的人文文化的古诗词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河南的人文文化的古诗词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河南的人文文化的古诗词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河南的人文文化的古诗词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浅析古诗词中小楼一词的文化意蕴
在学*、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浅析古诗词中小楼一词的文化意蕴,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南唐词人李煜和南宋诗人陆游在各自的作品《虞美人》和《临安春雨初霁》(同时入选高中语文第三册教材)中,都提到“小楼”一词,同为“小楼”,却有各自不同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一、思念之楼
由南唐的末代皇帝,变为北宋王朝的阶下囚。前后截然不同的生活环境怎能不让词人伤感、惆怅,怎能不让词人思念过去的幸福时光?“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此时的小楼只能勾起人无限的思念之情,以及因思念而产生的孤寂、凄凉、愁苦之情。又如李煜的另一词作《临江仙》:
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轻粉双飞。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
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词中“小楼”与“月亮”、“子规”三者共同构成一幅凄美之景,“小楼”本身也着上了悲情色彩,同“子规”一样抽象为悲情的象征之物,而不再仅仅是一种建筑物。李煜在《相见欢》中还曾写道:“小楼新月,回首自纤纤。”同样表达出一种深深的离愁别绪。
宋代词人秦观也曾凭借“小楼”这一意象,在其词作《浣溪沙》中把一个女子的春愁刻画得惟妙惟肖: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正是因为有了“轻寒的小楼”作为主人公抒怀的*台,才有了“晨起如秋”的烦躁,才有了“梦似飞花”的飘零,才有了“愁如丝雨”的感伤,才有了“闲挂银钩”的无聊。
当然,在众多的宋词中,“小楼”这一意象已不再局限于“小”字,出现了朱楼、红楼、高楼、危楼、画楼、青楼(古指富贵人家的住处。)、歌楼、楼台等词语,但其所蕴涵的思念、别离、愁苦、感伤之情却是始终没有改变的。晏殊要“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蝶恋花》);范仲淹认为“明月楼高休独倚”,否则,“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苏幕遮》);李清照为了等待夫君的归来,一直等到“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一剪梅》);就连“少年不识愁滋味”的辛弃疾,也“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丑奴儿》)。看来,一旦遇见了“楼”字,定会让人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二、闲适之楼
“小楼”除了用于表达悲情之外,还可以用来表达闲适之情。如陆游写的《临安春雨初霁》一诗中的名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我们可以想像:绵绵的春雨带着春的问候,和着柔柔的夜风款款而来,此夜小楼不眠,诗人无眠。静下心来抛开一切烦恼、利禄、功名,细细谛听春雨的呢喃,小楼的私语。
这是一个诗意的夜晚:诗意的小楼、诗意的春雨。没有诗人的闲情逸致,没有诗人的浪漫情怀,哪会有诗意的想像和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一夜的春雨让诗人获得了暂时的精神解脱,可以说,诗人在这一夜的春雨和特定的小楼中所流露的.情感是真实的、浪漫的、愉悦的、闲适的,面对如此美景,诗人怎能不心驰神往?而“小楼听雨”便是这一闲适心境的代名词。就像文人们相聚饮酒、吟诗作画一样,它已成为古人闲适生活方式的一种。
辛弃疾在一首名为《临江仙》的词作中对这种闲适之境也有所表露,其中一句写道:“小楼春色里,幽梦雨声中。”可以肯定的是不管作者梦醒后是否惆怅,其春雨幽梦应该说是甜蜜的、温馨的。
在古代诗词的乐章中,“小楼”有时是一首凄婉的歌,让人悲悯、怅惘,有时是一支清新的曲,让人欣喜、神往。不同的小楼承载着同样的情感,同样的小楼蕴涵着不同的情怀。借着古代诗词从小楼之窗投射出的光亮,我们似乎能瞥见小楼之中文学大师们或喜或悲的情感身影,想要与古人们对话,那就踏上小楼吧。
拓展阅读:带有小楼的古诗词
1.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2.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3.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
4.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5.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6.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7.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8.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9.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10.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11.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12.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13.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14.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15.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16.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17.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18.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19.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20.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21.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原文及译文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原文及译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唐代·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译文
剑外忽然传来收蓟北的消息,刚刚听到时涕泪满衣裳。
回头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点的忧伤,胡乱地卷起诗书欣喜若狂。
日头照耀放声高歌痛饮美酒,趁着明媚春光与妻儿一同返回家乡。
心想着就从巴峡穿过巫峡,经过了襄阳后又直奔洛阳。
注释
闻:听说。官军:指唐朝军队。
剑外:剑门关以南,这里指四川。
蓟北:泛指唐代幽州、蓟州一带,今河北北部地区,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涕:眼泪。
却看:回头看。
妻子:妻子和孩子。
愁何在:哪还有一点的忧伤?愁已无影无踪。
漫卷(juǎn)诗书喜欲狂:胡乱地卷起。是说杜甫已经迫不及待地去整理行装准备回家乡去了。
喜欲狂: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放歌:放声高歌。
须:应当。
纵酒:开怀痛饮。
青春:指明丽的春天的景色。
作伴:与妻儿一同。
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因穿过巫山得名。
便:就的意思。
襄阳:今属湖北。
洛阳:今属河南,古代城池。
赏析
此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公元763年)春。当年正月史朝义自缢,安史之乱结束。杜甫听到这消息,不禁惊喜欲狂,手舞足蹈,冲口唱出这首七律。诗的前半部分写初闻喜讯的惊喜;后半部分写诗人手舞足蹈做返乡的准备,凸显了急于返回故乡的欢快之情。全诗情感奔放,处处渗透着“喜”字,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作者无限喜悦兴奋的心情。因此被称为杜甫“生*第一快诗”。除第一句叙事点题外,其余各句,都是抒发诗人忽闻胜利消息之后的惊喜之情。诗人的思想感情出自胸臆,奔涌直泻。后六句都是对偶,但却明白自然像说话一般,有水到渠成之妙。
首句起势迅猛,恰切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诗人多年飘泊“剑外”,备尝艰苦,想回故乡而不可能,就是由于“蓟北”未收,安史之乱未*。如今“忽传收蓟北”,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郁积已久的情感闸门,令诗人心中涛翻浪涌。“初闻涕泪满衣裳”,“初闻”紧承“忽传”,“忽传”表现捷报来得太突然,“涕泪满衣裳”则以形传神,表现突然传来的捷报在“初闻”的一刹那所激发的感情波涛,这是喜极而悲、悲喜交集的`真实表现。“蓟北”已收,战乱将息,乾坤疮痍、黎民疾苦,都将得到疗救,诗人颠沛流离、感时恨别的苦日子,总算熬过来了。然而痛定思痛,诗人回想八年来熬过的重重苦难,又不禁悲从中来,无法压抑。可是,这一场浩劫,终于像噩梦一般过去了,诗人可以返回故乡了,人们将开始新的生活,于是又转悲为喜,喜不自胜。这“初闻”捷报之时的心理变化、复杂感情,如果用散文的写法,必需很多笔墨,而诗人只用“涕泪满衣裳”五个字作形象的描绘,就足以概括这一切。
第二联以转作承,落脚于“喜欲狂”,这是惊喜的更高峰。“却看妻子”、“漫卷诗书”,这是两个连续性的动作,带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当诗人悲喜交集,“涕泪满衣裳”之时,自然想到多年来同受苦难的妻子儿女。“却看”就是“回头看”。“回头看”这个动作极富意蕴,诗人似乎想向家人说些什么,但又不知从何说起。其实,无需说什么了,多年笼罩全家的愁云不知跑到哪儿去了,这一句是用妻儿的欢欣来衬托诗人的欣喜之情。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紧承上联从生活细节上细致的刻画了诗人的狂喜。“白日”,指晴朗的日子,点出人已到了老年。老年人难得“放歌”,也不宜“纵酒”;如今既要“放歌”,还须“纵酒”,正是“喜欲狂”的具体表现。这句写“狂”态,下句则写“狂”想。“青春”指春天的景物,春天已经来临,在鸟语花香中与妻子儿女们“作伴”,正好“还乡”。诗人想到这里,自然就会“喜欲狂”了。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是诗人的联想,身在梓州,顷刻间就已回到家乡。诗人的惊喜达到高潮,全诗也至此结束。这一联,包涵四个地名。“巴峡”与“巫峡”,“襄阳”与“洛阳”,既各自对偶(句内对),又前后对偶,形成工整的地名对;而用“即从”、“便下”绾合,两句紧连,一气贯注,又是活泼流走的流水对。再加上“穿”、“向”的动态与两“峡”两“阳”的重复,文势、音调,迅急有如闪电,准确地表现了诗人想象的飞驰。“巴峡”、“巫峡”、“襄阳”、“洛阳”,这四个地方之间都有很漫长的距离,而一用“即从”、“穿”、“便下”、“向”贯串起来,就出现了“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的疾速飞驰的画面,一个接一个地从读者眼前一闪而过。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诗人既展示想象,又描绘实境。从“巴峡”到“巫峡”,峡险而窄,舟行如梭,所以用“穿”;出“巫峡”到“襄阳”,顺流急驶,所以用“下”;从“襄阳”到“洛阳”,已换陆路,所以用“向”,用字高度准确。
本诗主要叙写了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十分的喜悦,收拾行装立即还乡的事。抒发诗人无法抑制的胜利喜悦与还乡快意,表现了诗人真挚的爱国情怀,表达了诗人博大的爱国胸怀和高尚的精神境界。
东晋著名廉吏吴隐之的一首廉洁诗,让*知道为政清廉才是好官。
中国古诗词创作过程中的
哪些轶事趣事系列(142)
古人云此水,
一歃怀千金。
试使夷齐饮,
终当不易心。
《贪泉诗》吴隐之
从古至今,普通黎民百姓都十分憎恨贪官污吏。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x*的拒腐官员,千百年来一直得到人们的赞美和拥戴。其中就包括东晋时期,广州刺史吴隐之。
说到吴隐之,人们不由的想起1000多年一直珍藏在广州市至今的一件文物。这件文物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贪泉碑”。
这块古碑,高约2.3米,宽0.8米。古碑正中赫然写着“贪泉”两个大字,十分醒目让人看了过目不忘。古碑的上方,雕刻着吴隐之那首著名的《贪泉诗》:“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显示出吴隐之拒绝腐败的决心和斗志。这块古碑是我国目前所见年代最早、体量最大的拒绝腐败碑,史称“中国拒腐第一碑”。吴隐之也成为有史料记载的反腐倡廉第一人。
吴隐之,濮阳鄄城人,是我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清官。吴隐之在来广州之前,早已听闻有“贪泉”的传闻。当他前来广州赴任,途经离广州西北二十里处的石门时,就想亲眼看看这口泉,跟亲人们说:“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越岭丧清,吾知之矣。”。
他还特意来到“贪泉”所在地,亲手酌饮泉水,并赋上前述著名的《贪泉诗》一首。诗中所提“夷、齐”是指“伯夷”和“叔齐”,分别是商朝末年,孤竹君的长子和次子。孤竹君死后,两人互相推让王位。古人认为他们俩人操守甚高。《贪泉诗》以“伯夷”和“叔齐”为榜样,表明吴隐之廉洁奉公的决心和意志,廉者自廉,贪者自贪,跟这里的泉水毫无关联。
这首诗是说,古代的人说此处的泉水,一喝就会让人起贪污千金之心。假使让伯夷、叔齐之类的贤士同饮此水,终究应当不改廉洁之心。在广州为政期间,他保持廉洁,*常吃穿用,一律从简。在调离广州时,吴隐之发现妻子携带了一斤沉香木,十分生气,将其
中国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承载着炎黄子孙共同的记忆。勤劳勇敢、祀祖敬长、和睦邻里、热爱生活……这些节日的文化内涵深入到生活中,直到今天,这些节日文化依然在沿续。
正月初一,就是元日。元日,还有元旦、岁日、岁旦、朔旦、正旦、正日、新年等多种称呼。
元日不仅是新年的第一天,还是新月的第一天,还是新日的第一天,此称为“三元之日”。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每每读到这句,总能感受到蕴藏在诗句背后的那股蓬勃向上的生命力。只有卸下昨日的包袱,才能挺直脊梁面对新的朝阳。
《元日》
南宋·辛弃疾
老病忘时节,空斋晓尚眠。
儿童唤翁起,今日是新年。
“儿童唤翁起,今日是新年”,元日有新年伊始的寓意。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元宵节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
《正月十五夜》
唐·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苏味道的这首诗,真实地再现了唐代正月十五夜热闹繁华的景象。
《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宋代元宵节的繁华热闹不输唐代,且看辛弃疾这样写道: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
龙抬头(农历二月二),又称春耕节、农事节、青龙节、春龙节等,每到仲春卯月之初,“龙角星”就从东方地*线上升起,故称“龙抬头”。
“龙抬头”是中国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标示着阳气自地底而出,春雷乍动、雨水增多、气温回升,万物生机盎然,春耕由此开始。自古以来人们亦将龙抬头时节作为一个祈福纳祥转运的日子。
《二月二日》
唐·白居易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
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二月二这天,雨后刚晴,青草和菜芽都借着雨水不停的生长着。游春的少年们骑着马,在渡口排成了行,可见出来游春的人真的很多。
《二月二日即事》
宋·方岳
春潮昨夜没*滩,一雨催花色半含。
雁唤元宵归塞北,燕衔新社到江南。
无欢不必游花树,有病何须置药篮。
只把公忠答天地,从教儿女闹冠簪。
二月二,春雨过后,花儿半开。元宵远去,社日新来,花树新开,燕子归来,何必要不开心呢。从此只好好报答天地赐予的美景,和儿女承欢膝下,就是最大的快乐了。
寒食,冬至后的第一百零五日,旧时在清明节前的一两日。
民间认为,寒食节来源于对介子推的纪念,其淡泊名利、宁死不屈、忠孝节义的传统美德受到推崇。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公元763年)春天,在杜甫的诗集里被推为突出的名篇,在杜甫的诗中极为少见,在古今的诗篇中也极为少见,因为这首诗是写极为喜悦的感情,热情奔放,但又极为深沉曲折。写极其喜悦的感情不容易写得深沉,热情奔放的诗篇不容易写得曲折,不容易写成格律诗;写得深沉而又曲折的诗,又往往缺乏奔放的热情,不容易写出极为喜悦的感情。这首诗是两者兼而有之,所以成为突出的名篇。
这首诗开头用“忽传”两字,含有极为惊喜的感情。在上一年的十月,史朝义还占领东京,占有河南大部分和河北广大地区,完全想不到在三个月之后,他会众叛亲离,部下纷纷瓦解,唐朝全部收复河南河北的。这个“忽传”是出乎意料之外的。但安史之乱到这时整整拖了七年零三个月,使广大地区的人民陷在水深火热之中,人们迫切地盼望*定叛乱,所以这个“忽传”又是长期盼望、求之不得的消息。出乎意料之外所以惊,长期盼望所以喜。极度惊喜的感情使他“初闻涕泪满衣裳”,一开始听到这个消息就喜极掉泪。在这个“涕泪满衣裳”里,包含着无数感情,包括在安史之乱中个人和全家所受的种种苦难,包含着人民所受的种种苦难,一起涌上心头,所以涕泪沾满衣裳。惊喜之极不是惊疑而是掉泪,因为这个消息虽然出乎意料之外,又是长期盼望的,所以不是惊疑而是惊喜。想到在安史之乱中所经历的种种苦难,所以不是喜而大笑,是喜极而掉泪。这样写真是写得极为真实。
“却看”,再看看老婆和儿子还有什么忧愁呢?是跟自己一样高兴,忧愁已经没有了。这里的“妻子”是妻和子,与“诗书”指诗和书相对。随便把诗书卷起来准备回乡了。在安史之乱中杜甫全家漂泊到四川,一直在想回乡。在《秋兴》里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在《吹笛》里说:“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却尽生。”在《见萤火》里说:“沧江白发愁看汝,来岁如今归未归?”正因为一直在想回乡,所以一听到好消息,就想回乡了,这样流泪和准备回乡,正说明内心的“喜欲狂”。
听到了这样的好消息,自然要歌唱,要喝酒,这是“喜欲狂”的自然表现。杜甫是在春天得到这个消息的,他迫不及待地想回乡,所以想立刻就走,想在春天就走。春天里到处景物宜人,草绿花红,花香鸟语,一路上有青春作伴,不会感到寂寞,正好回乡。怎样走呢?就坐船从长江东下,经过巴峡穿过巫峡,就从汉水到达襄阳,再走陆路到洛阳回到老家去。
这首诗,从结构看,点明题目说明事件的只有一句,即“剑外忽传收蓟北”。在这句里表达感情的词是“忽传”,从忽传里含蕴惊喜的感情。从惊喜的感情里流露出泪满衣、喜欲狂来。从泪满衣里含蕴着长期漂泊中的思乡之情,这种感情不是他一个人的,是全家的,这就联系到妻和子了。从喜欲狂里表现出“漫卷诗书”来,这就同回乡结合,这是一方面;从喜欲狂里表现出放声歌唱、纵情饮酒,这是又一方面。从回乡里开出想立即动身的“青春作伴”,算计到由水路转陆路的旅程。全诗就这样紧密结合,一气呵成,又是曲折有致,确是抒喜悦感情的杰作。
再从承转关系来说,有明显的,有含蓄的。从“忽传”里含蕴惊喜感情,这是含蓄的,不明显的。从惊喜里开出泪满衣、喜欲狂来,即承接“忽传”转入新意,这种承转是含蓄的。从“喜欲狂”里转入放歌纵酒,这种关系是明显的。从泪满衣里含蓄思乡之情在内,这是不明显的。从“漫卷诗书”准备回乡里,转入“好还乡”,它的承转是明显的。从“好还乡”里点出水路和陆路的旅程,这种承转是明显的。这样的承转关系,有明的有暗的,明暗交错,构成了热情奔放和深沉曲折相结合的作品。
抒情作品要写出真实感情,又要写得曲折深沉,避免浅露。这种曲折深沉又是真感情的自然流露,不是有意做作。这就需要有深厚的感情,有了深厚的感情,感情自然就流露出来,也就是深厚的,既是深厚的感情,自然不会浅露,自然显得深沉,有曲折,杜甫这首诗就是这样。因为杜甫是关心人民疾苦的,写了不少反映人民疾苦的诗,他自己又经历了长期的苦难生活,这就酝酿成他的深厚的感情。在这首诗里,他只要把这种感情写出来,让这种感情自然流露出来,就是深沉的,不是浅露的;就是曲折的,不是直率的,就是自然的,不是做作的。要写出这样的好诗,主要在培养深厚的感情。
这首诗的结尾也可注意,两句中用了四个地名,又是对偶句,却写得极为自然,是很少见的。李白的《蛾眉山月歌》:“夜发青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两句用三个地名,已经少见,而杜甫用了四个地名,就更难得了。但这也不是有意做作,因为从上文的“好还乡”,自然想到还乡旅程,自然想到水路陆路,用了四个地名,写得极为自然。这两句里的“即从”、“便下”也可注意,正写出“好还乡”的急迫心情,具有强烈的感*彩。
作者简介:周振甫 (1911~2000),浙江*湖人。1932年肄业于无锡国学专修学校。历任上海开明书店校对、中国青年出版社编辑、中华书局编审。昆明第一届文论学会会员,济南文心雕龙学会会员。1935年开始发表作品。196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词例话》《文心雕龙注释》《中国修辞学史》《*诗词欣赏》等,专著辑为《周振甫文集》。
诵读古诗词经典传承中华文化
在*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诵读古诗词经典 传承中华文化,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学宝库里的明珠,在历史的长河中闪烁着熠熠的光辉。
男: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吟诵千古流传的伟大诗篇。
女:跟随诗人去欣赏四季风景美丽的轮回。请欣赏三(8)班诗朗诵的四季诗。
男:春,多么迷人的字眼,早春的柳芽初吐,桃花绽放
女:满天飞舞的风筝,无不令人陶醉,令人神往。
(领)《村居》清 高鼎
(合)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扬柳醉青烟。
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男:夏的脚步不知不觉中来到了我们的身边。
女:夏天是那牛背上牧童的歌声,是那声声叫着夏天的鸣蝉。
(领)《所见》清 袁枚
(合)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男:秋天是登高远望的季节,天高云淡。
女:满山红叶,那满山的枫叶比春天的花海更加迷人。
(领)《山行》唐 杜牧
(合)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男:冬天来了,带来了皑皑白雪的圣洁,带来了声声爆竹的喜悦。
女:在无比的严寒中,我们每个人的心都在期待:
合: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领)《江雪》唐 柳宗元
(合)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男:吟诵着动人的诗篇,陶醉在四季动人的风景。
女:让千古名句陪伴着我们美好的童年让!
(合)让幽幽书香浸润我们蓬勃向上的心灵!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村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扬柳醉青烟。
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所见·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你是文字绽放的永恒载体
你记录着人类璀璨的历史
甲骨文印证了你最早的身躯
竹简的演变成为今天的书籍
生命的诞生,你成为语言的唯美标记
社会的进步,你刻下人类辉煌的足迹
纸张的诞生,你真正扬起惊世的传奇
活字的印刷,你进入划时代的新天地
你传承着中国灿烂文化的唐诗宋词
你闪烁着世界人文历史的辉煌业绩
写江南的古诗词
在日常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写江南的古诗词,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江南好——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2、忆江南 ——唐·皇甫松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人语驿边桥。
3、忆江南 ——唐·刘禹锡
春去也!多谢洛城人。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裛露似沾巾,独坐亦含嚬。
4、望江南 ——宋·苏东坡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5、双调望江南 寿秋水 ——宋·刘辰翁
齐眉举,彩侍紫霞记。天上九朝岛冉冉,尊前一笑玉差差。人唱自家词。
篱下菊,醉把一枝枝。花水乞君三十斛,秋风记我一联诗。留着晚香时。
6、双调望江南 寿张粹翁 ——宋·刘辰翁
七日后,董会是垦前。二月之间泽以此,余年河止万三千。日拟醉华筵。
歌白雪,除是雪地传。看取长生部屡倒,眼前橘粟术何直。自唱鹊桥仙。
7、江南好/忆江南 ——宋·赵师侠
天共水,水远与天连。天净水*寒月漾,水光月色两相兼。月映水中天。
人与景,人景古难全。景若佳时心自快,心远乐处景应妍。休与俗人言。
8、望江南 ——宋·朱敦儒
炎昼永,初夜月侵床。露卧一丛莲叶畔,芙蓉香细水风凉。枕上是仙乡。
9、望江南 ——宋·周邦彦
游妓散,独自绕回堤。芳草怀烟迷水曲,密云衔雨暗城西。九陌未沾泥。
桃李下,春晚未成蹊。墙外见花寻路转,柳阴行马过莺啼。无处不凄凄。
10、忆江南 ——唐·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11、江南柳 ——宋·张先
隋堤远,波急路尘轻。今古柳桥多送别,见人分袂亦愁生,何况自关情?
斜照后,新月上西城。城上楼高重倚望,愿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
12、望江南 ——唐·李煜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渌,满城飞絮辊轻尘。忙杀看花人!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13、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14、梦江南 ——清·屈大均
悲落叶,叶落绝归期。纵使归来花满树,新枝不是旧时枝。且逐水流迟。
15、宿新市 ——宋·杨万里
春光多在柳梢头,拣得长条插酒楼。便作家家寒食看,村歌社舞更风流。
16、题觉海寺 ——宋·黄庭坚
炉烟郁郁水沉犀,木绕禅床竹绕溪。一暇秋蝉思高柳,夕阳原在竹荫西。
17、十景塘散步
横塘如带障底田,十景名今久不全。只有菜花秋稼好,黄云黄锦似当年。
18、韶村夜泊 ——明·谈应祥
芦苇弄秋声,轻舟泊晚汀。客情成鹤梦,人迹似流萍。
横渡炊烟暗,障川渔火明。倚樯闲眺处,片月逼人情。
19、春梦——唐岑参
洞房昨夜春风起,故人尚隔湘江水。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
20、江南——汉无名氏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扩写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在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扩写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伴着春姑娘轻盈的脚步,凛冽的冬风早已失去了往日的威力,把春天的温暖带给我们。剑门外的春天似乎比*时来得更早了一些,春姑娘轻轻把小草唤醒,让大地焕发出一片盎然的生机。春姑娘是快乐的,人们也在春姑娘的感召下充满着活力。纷纷开始播种希望的种子……
在成都浣花溪畔有一座小茅屋,虽然简陋但也不失清新雅致。大诗人杜甫全家就住在这里。此时此刻,杜甫正手捧一本书站在窗前向远处眺望。想着自己颠沛流离,远离家乡已经是第五个年头了,这都是“安史之乱”惹得祸呀!不知道家乡的父老乡亲怎么样了?难道还在承受着战乱之苦吗?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息叛乱,*安还乡呢?
想着想着,不禁一阵愁绪涌上心头,摇头叹息。正想到这里,却见一个人慌慌张张地跑进院子,边跑边叫道:“杜兄,杜兄。喜从天降呀!”
杜甫定睛一看,原来是诗友张兄。忙出门迎接道:“别急别急,慢慢说,喜从何来呀?”
“你不是时时刻刻思念故乡吗?这下好了。听说唐军打胜仗了,蓟北已经被收复了。官府也贴出来告示。不久就可以返回家乡了。此乃大喜之事呀!”
杜甫听得怔住了,他不敢相信这是真的!门外“咣当”一声,夫人也听到了这个消息,激动地连打翻了水盆都不知道了,只顾着喜极而泣起来。撩起衣角擦了擦满脸的'泪水。就匆匆忙忙带着孩子去后堂收拾东西去了。
这喜讯来得太突然,慌忙之中,碰洒了书桌上的墨汁,也已经顾不上收拾了。胡乱把桌面上的书卷了卷。激动的都不知如何是好。是啊,苦日子,总算熬过来了。这一场浩劫,终于象恶梦一般过去了,自己终于可以开始新的生活了。
“来,来,来。张兄!为这个好消息干一杯吧!”说着拉张兄坐下。一起纵酒放歌,好不舒畅!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好,就这么决定了。明天就按此行程出发,一刻也不再耽搁。
几年来的思乡之情终于如愿以偿了,这个消息真如春雷乍响,山洪突发,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他郁积已久的情感闸门,喷薄而出,涛翻浪涌。挥毫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律名作——————《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古诗词原文
在日常学*、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泛指中国古代诗歌。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古诗词原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失题
宋代蒋之奇
三十六湖水所潴,其间尤大为五湖。中间可以置邮戍,隐然高阜如覆盂。
大开名园治亭榭,时燕朱履为欢娱。高台雄跨一千尺,熙熙乐国游华胥。
堂轩峻叠青壁滑,老蚌放开明月珠。苍龙脱角莹且泽,鲜瓜自与风雷俱。
郏家女子已仙去,尚有故井存通衢。淩波罗袜尘欲起,冉冉玉水翻红蕖。
摇辉蘸影弄姿媚,粉黛醉倒无人扶。牡丹芍药开四达,品第未必扬州殊。
武陵迷春无处问,杳杳仙路来盘纡。流杯插花欢客饮,霏霜溅雪来坐隅。
序贤祈爵发鸣镝,传花叠语争喧呼。主人能诗有仙格,锦囊丽藻纷披敷。
拟驱轻驾逐烟客,旷浪尘外天为徒。梦得池塘生春草,一句我知今古无。
西归定蹑瀛峤顶,气象早已居蓬壶。甘棠留爱在他日,好事传作淮南图。
越王台怀古
清代朱彝尊
君不见越山高高越台古,复道逶迤接南武。北望山头遍白云,西临城下环珠浦。
由来形胜尽高丘,万里天南此壮游。惊涛暗向扶胥落,佳气晴连郁水浮。
忆昔中原逐秦鹿,五军矢利屠睢戮。番君一出王衡山,户将从征入函谷。
天教霸象开南溟,宵分东井聚五星。龙川县令起岭表,被书移檄驰边庭。
声言三关盗兵至,一时按法诛秦吏。万人既筑浈阳城,千里还开雒王地。
汉帝当年为剖符,陆生燕喜出西都。冠裳魋结须臾变,文锦蒲桃绝世无。
番禺之交一都会,因山筑台落天外。百丈回盘信壮观,三时朔望长升拜。
自古羁縻称外藩,谁令市铁禁关门。不见鲛鱼重入贡,旋看黄屋自言尊。
汉使陈觞更行乐,紫贝明犀双孔雀。重来锦石已成山,归去黄金遂盈橐。
一从蒟酱启唐蒙,越骑校尉甘泉中。是谁僇杀弃繻者,江淮巴蜀纷来攻。
伏波下濑军三面,楼船戈船齐教战。合浦珠崖隶海隅,山姜扶荔移深殿。
尉佗城圯夕阳原,建德园荒秋树根。虚传避暑游宫阙,几见浮杯出石门。
木棉花开山雨积,鹧鸪啼处蛮烟碧。旧井潜移郭璞城,离宫半入虞翻宅。
人事消沈洵可哀,千秋朝汉余高台。汉家遗迹不可问,吁嗟乎!
歌风柏梁安在哉。
1、关雎《诗经》
关关(拟声词)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文静美好的样子)淑女,君子好逑(好配偶)。
参差荇菜,左右(在船的左右两边)流(捞取)之。窈窕淑女,寤(醒时)寐(睡时)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思念)。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弹琴鼓瑟)友(亲*)之。参差荇菜,左右芼(挑选)之。窈窕淑女,钟鼓(敲击钟鼓)乐(使……快乐)之。
2、蒹葭《诗经》
蒹葭(芦苇)苍苍(茂盛的样子),白露为霜。所谓伊人(那人),在水一方(在那水的那一边,指对岸)。溯洄(逆流而上)从(跟随,这里是“追寻”的意思)之,道阻(艰险)且长。溯游(顺流而下)从之,宛(好像)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茂盛的样子),白露未晞(干)。所谓伊人,在水之湄(岸边)。溯洄从之,道阻(险)且跻(高)。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水中高地)。
蒹葭采采(茂盛,众多),白露未已(还没有完)。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水边)。溯洄从之,道阻且右(弯曲)。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水中的小块陆地)。
3、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高)峙(挺立)。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银河)灿烂,若出其里。幸(庆幸)甚至(极点)哉,歌以咏志。
4、饮酒·其五陶渊明
结庐(构筑房舍。结,建造、构筑。庐,简陋的房屋)在人境(人居住的地方),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这样)?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傍晚)佳,飞鸟相与(相伴)还。此中有真意,欲辨(辨识)已忘言。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遥望岷江上的五津,只见风烟迷茫)。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出外做官)人。海内(指全国各地)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邻)。无为(无须,不必)在歧路(告别的地方),儿女共沾巾(挥泪告别)。
6、使至塞上(王维以监察御史身份出使边塞时所作)王维
单车(一辆车)欲问边,属国(汉代称负责外交事务的官员为典属国,这里用来指自己使者的身份)过居延(在今内蒙古)。征蓬(飘飞的蓬草)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烽烟,报警时点的烟火)直,长河(黄河)落日圆。萧关(在今宁夏固原县东南)逢候骑(骑马的侦察兵),都护(指都护府的长官)在燕然(燕然山,即今现在蒙古国境内杭爱山,代指边防前线)。
7、闻王昌龄左迁龙标(今湖南黔阳)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即杜鹃鸟,又称布谷鸟)啼(杨花落尽杜鹃声声的时节),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有的版本写作“随君”)直到夜郎西(我把自己的思念托付明月,带给远方寂寞的朋友)。
8、行路难(其一)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一斗值万钱),玉盘珍羞(“馐”。珍贵的菜肴)直(通“值”)万钱。停杯投箸(筷子)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姜尚的典故),忽复乘舟梦日边(商汤时伊尹的典故)。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在哪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高高的船帆)济(渡)沧海。
9、次(停泊)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下王湾
全文古诗词
在**淡淡的`日常中,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全文古诗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宋]魏了翁
和戎八十年,尺箠不施寸。
彼方玄黄篚,此但青紫楦。
怀荣保妻子,是固人所贱。
蔌者倖边功,横行请十万。
问学不素讲,利欲所薰焮。
红旗与黄纸,勇怯无定论。
淮浦唇大江,九重重分阃。
容台少常伯,忠孝在寝饭。
帝谓吾先正,尝遗蜡书恨。
汝今其闻孙,未报君父怨。
九旗下青冥,往为忠义劝。
再拜亟祗命,当仁不敢逊。
黄金络马头,茸纛立宪宪。
先声劘塞垣,虏师不足遁。
邻里会方山,疏余且有献。
裴相昔守淮,董师征洄郾。
兵端寔蔡启,深入非始原。
况今狃承*,士气方曼曼。
民力苦剜创,帅债未折券。
如弱者御盗,高墉守关楗。
破羌赵营田,胜楚何缮堰。
但当强精神,勿与角勇健。
功名不入眼,两斗待其困。
却携令名归,太*待公建。
[清]梁启超
山中赵邠卿,起居复何似?去秋书千言,短李为我致,坐客睹欲夺,我怒几色市;比复凭罗隐,寄五十六字,把之不忍释,浃旬同卧起。
稽答信死罪,惭报亦有以:昔岁黄巾沸,偶式郑公里;岂期姜桂性,遽撄魑魅忌;青天大白日,横注射工矢。
公愤塞京国,岂直我发指。
执义别有人,我仅押纸尾。
怪君听之过,喋喋每挂齿,谬引汾阳郭,远拯夜郎李。
我不任受故,欲报斯辄止。
复次我所历,不足告君子。
自我别君归,嘐嘐不自揆,思奋躯尘微,以救国卵累,无端立人朝,月躔迅逾纪。
君思如我戆,岂堪*为吏。
自然枘入凿,窘若磨旋螘。
默数一年来,至竟所得几,口空瘏罪言,骨反销积毁。
君昔东入海,劝我衽慎趾,戒我坐垂堂,历历语在身。
由今以思之,智什我岂翅。
坐是欲有陈,操笔则颡泚。
今我竟自拔,遂我初服矣。
所欲语君者,百请述一二:一自系匏解,故业日以理,避人恒兼旬,深蛰西山阯。
冬秀餐雪桧,秋艳摘霜柿。
曾踏居庸月,眼界空夙滓;曾饮玉泉水,洌芳沁痐脾。
自其放游外,则溺于文事,乙乙蚕吐丝,汩汩蜡泫泪,日率数千言,今略就千纸。
持之以入市,所易未甚菲。
苟能长如兹,馁冻已可抵。
君常忧我贫,闻此当一喜。
去春花生日,吾女既燕尔,其婿夙嗜学,幸不橘化枳。
河南的人文文化的古诗词 描写河南文化遗产的古诗 江南文化的古诗词 商山人文文化的古诗 古诗文文化的地位 关于河洛文化的古诗词 有关黄河文化的古诗词 有关古诗文文化的例子 燕的古诗文文化内涵 赞美云南文化的古诗词 文化的古诗词 歌咏岭南文化的古诗词 棋文化的古诗词 河南省高中语文必背的古诗词 河南有关的古诗词 古诗词的月文化 含文化的古诗词 善的文化古诗词 莲文化的古诗词 徽文化的古诗词 文化根的古诗词 黄河文化的古诗 黄河孕育了中华的文化的古诗词 文君乱收河南河北的古诗 有关黄河文化的古诗词歌赋 秋天的河南古诗词 河南汝州的古诗词 很有文化的古诗词 吴地文化的古诗词 麻姑文化的古诗词
写江南的古诗词 城南小陌又逢春古诗词原文翻译 古代文言文文化常识 黄河的古诗词 茶文化诗词赏析 古诗词原文 诵读古诗词经典传承中华文化 浅析古诗词中小楼一词的文化意蕴 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原文及译文 古代茶文化诗词 描写传统节日的古诗词(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古诗词赏析)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古诗句) 问官军收河南河北古诗的意思(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译文) 有关清正廉洁的古诗词(关于廉政文化古诗词) 关于黄河的古诗词 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我与古诗词作文 古诗词作文 全文古诗词 扩写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古诗词原文 《南吕》古诗词 诗词《问官军收河南河北》鉴赏 形容文化的诗词 诗词是文化的瑰宝 诵读古诗词经典传承中华文化 古诗词原文 南风歌古诗词 古诗词原文 全文古诗词
关于保护地球的诗句 小孩玩耍的诗句 赞美重阳节的诗句 形容鼓声的诗句 关于承担责任的诗句 关于二月兰的诗句 关于灵隐寺的诗句 有关于燕子的诗句 写泰山高大雄伟的诗句 荡气回肠的诗句 含有兄弟一词的古诗句 不断探索的诗句 离开公司的告别语诗句 有寂寞的诗句 有归的诗句 朋友很久不见的诗句 形容后妈歹毒的诗句 形容外公去世的诗句 形容不再相见的诗句 包含丽字的诗句 歌颂月的诗句 形容心情好的现代诗句 形容想爱不敢爱的诗句 李清照豪情满怀的诗句 外公去世了哀悼的诗句 讽刺听信谗言的诗句 借梦思乡的诗句 很有诗意的诗句 孩童有关的诗句 形容花儿的诗句 雯字开头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