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寒菊宋郑思肖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寒菊宋郑思肖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寒菊宋郑思肖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寒菊宋郑思肖的古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古诗《寒菊》赏析
《寒菊》是南宋诗人寒菊郑思肖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咏物诗,以寒菊象征忠于故国决不向新朝俯首的凛然气节。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古诗《寒菊》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寒菊
宋代: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译文
你在秋天盛开,从不和百花为丛。独立在稀疏的篱笆旁边,你的情操意趣并未衰穷。
宁可在枝头上怀抱着清香而死,绝不会吹落于凛冽北风之中!
注释
1、不并:不合、不靠在一起。并,一起。
2、疏篱:稀疏的篱笆。
3、未穷:未尽,无穷无尽。
4、抱香死:菊花凋谢后不落,仍系枝头而枯萎,所以说抱香死。
5、何曾:哪曾、不曾。
6、北风:寒风,此处语意双关,亦指元朝的残暴势力。
赏析
郑思肖的这首画菊诗,和一般赞颂菊花不俗不艳不媚不屈的诗歌不同,托物言志,深深隐含了诗人的人生遭际和理想追求,是一首有特定生活内涵的菊花诗。
郑思肖,南宋末为太学上舍,曾应试博学宏词科。元兵南下,郑思肖忧国忧民,上疏直谏,痛陈抗敌之策,被拒不纳。郑思肖痛心疾首,孤身隐居苏州,终身未娶。宋亡后,他改字忆翁,号所南,以示不忘故国。他还将自己的居室题为“本穴世界”,拆字组合,将“本”字之“十”置于“穴”中,隐寓“大宋”二字。他善画墨兰,宋亡后画兰都不画土,人问其故,答曰:“地为人夺去,汝犹不知耶?”郑思肖自励节操,忧愤坚贞,令人泪下!他颂菊以自喻,这首《画菊》倾注了他的血泪和生命!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这两句咏菊诗,是人们对菊花的共识。菊花不和百花同时开放,它是不随俗不媚时的高士。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这两句进一步写菊花宁愿枯死枝头,也决不被北风吹落的高洁之志,描绘了傲骨凌霜,孤傲绝俗的菊花,表示自己坚守高尚节操,宁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决心。这是郑思肖独特的感悟,是他不屈不移、忠于故国的誓言。
宋代诗人对菊花枯死枝头的咏叹,已成不解的情结,这当然和南宋偏安的隐痛有关。陆游在《枯菊》中有“空余残蕊抱枝干”的诗句,朱淑贞在《黄花》中有“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的诗句。从形象审美的完整程度和政治指向的分明来看,都略逊郑思肖的这两句诗。
“枝头抱香死”比“抱香枝上老”更为痛切悲壮,且语气磅礴誓无反顾。“何曾吹落北风中”和“不随黄叶舞秋风”相较,前者质询,语气坚定;后者陈述,一个“舞”字带来了些许佻达的情调,和主题略显游离。更重要的是,前者点出“北风”,分明指向起于北方的蒙古汗国,反抗之情,跃然纸上。
当然,陆游、朱淑贞的诗都是好诗,但三诗并立,郑思肖这两句诗的忧愤,则更为深广。
这首诗句用于表达“民族气节、忠贞爱国”时显得分外贴切。
寒菊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古诗简介
《寒菊》是南宋诗人寒菊郑思肖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咏物诗,以寒菊象征忠于故国决不向新朝俯首的凛然气节。诗中句句扣紧寒菊的自然物性来写,妙在这些自然物性又处处关合、暗示出诗人的情怀。“抱香”,喻指自己高洁的民族情操,“北风”,双关语,暗示北方来的蒙古统治者。全诗写得壮烈激昂,掷地有声。
翻译/译文
你在秋天盛开,从不与百花为丛。独立在稀疏的篱笆旁边,你的情操意趣并未衰穷。宁可在枝头上怀抱着清香而死,绝不会吹落于凛冽北风之中!
注释
1、不并:不合、不靠在一起。并,一起。
2、疏篱:稀疏的篱笆。
3、未穷:未尽,无穷无尽。
4、抱香死:菊花凋谢后不落,仍系枝头而枯萎,所以说抱香死。
5、何曾:哪曾、不曾。
6、北风:寒风,此处语意双关,亦指元朝的残暴势力。
创作背景
郑思肖是南宋末年的爱国诗人,南宋灭亡以后,作者隐居在苏州一个和尚庙里,终身不出来做官,连坐着、躺着都朝着南方,表示不忘宋朝,这首诗就是在南宋灭亡以后写的。
赏析/鉴赏
这首自题《寒菊》图诗,集中表现了郑思肖的思想品格和胸怀襟抱。诗从晚香着笔:百花在春光明媚的时节盛开,独有菊花挺立在凌厉的风霜之中,不与百花争妍斗艳。郑接着,诗人又写百花已经凋零,只有菊花立于疏篱旁,意趣无穷。这里的“趣”,既指菊花的'傲风拒霜、独放光华的自然之趣,也是画家融入菊花形象中的高洁坚贞、真淳自得的主观之趣。诗句融入了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此中有真意”的意趣。范成大在《范村菊谱序》里提到“以菊比君子”的说法,云:岁华晼晚,草木变衰,乃独晔然秀发,傲睨风露,此幽人逸士之操。”范成大序文与郑思肖诗句的题旨是相同的,范文可以帮助我们领悟郑思肖诗歌意象的深刻内蕴。
后两句诗意深转一层。菊花盛开后,在枝头逐渐枯萎,花瓣并不凋谢落地,故云“枝头抱香死”。北风在南宋文学家的笔下象喻来自北方的贵族统治集团的侵扰。诗句用隐喻手法,是说宁可为坚持气节而死去,不愿屈服于蒙元统治集团,表现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凛然正气,真诚地剖白了诗人自己的至死不渝的崇高民族气节。这两句诗有所本,宋代朱淑真《菊花》诗:“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郑思肖略事点化,使诗的意蕴更为深化,带有强烈的时代气息。
这首诗题咏的对象是画上的菊,诗歌的重点是托物言志,不在于发挥画理,因此具有咏物诗的特征。全诗写菊花之形貌,得菊花之神理,又能超乎其上,在充分表现菊花自然属性的同时,摅写了郑思肖的爱国情操,既表现出菊花的自然美,菊画的绘画美,又表现了画家兼诗人的人格美,使菊花形象的自然性与社会性得到和谐的统一,这首题画诗也便有了崇高的审美体验和深睿的哲理含蕴,使读者从中获得美感愉悦和生活启迪。
名家评析
今·范宁、华岩:“写菊便是写人,菊花不会自行掉落,只有被风吹袭后才干枯。诗人用寒菊的秉性来体现自己忠于宋朝、矢志不渝的高尚情操。”
本文约1761字,阅读需 6 min 左右。
自从东晋大诗人陶潜写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陶渊明就成了爱菊之人的典范,菊花也逐渐成了超凡脱俗的隐逸者的象征。
历代文人墨客爱菊者不乏其人,优秀的咏菊诗篇也比比皆是,从各自的角度颂赞着菊花。
陶渊明爱菊,赋予了菊花隐逸者的气质,以下两位诗人则赋予了菊花坚守本心的坚强品格。
《菊花》 唐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诗人绕着篱笆欣赏着菊花,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快落山了。他家菊花之多,如同当年陶渊明的家。诗人专注地欣赏菊花,流连忘返,不知不觉到了“日渐斜”的傍晚时分。各色菊花花团锦簇,花香芬芳扑鼻,是何等美好的景色。
短短的十四个字,有景、有情、有联想,勾勒出诗人在秋日傍晚,漫步菊丛赏花吟诗,乐不思返的画面。
为什么诗人偏爱菊花呢?
诗作往往与诗人自身的境遇有极大关系。这首诗作于807年,在前一年,元稹高中状元,春风得意,锋芒毕露。但好景不长,因触怒了*被贬。又遇母亲去世,丁忧在家中。
元稹的房屋四周遍种菊花,秋天一到,宛如陶渊明笔下的东篱。绕篱赏菊,不知时刻,抬头一看已是黄昏。此时的元稹,估计也产生了如同陶渊明一样的隐居心理。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诗人说,不是他偏心,而是菊花的品格让他钦佩。
大部分的花只在春天或者夏天开放,到了深秋,百花尽数凋谢,只有菊花在这万物凋零的季节开放。显然菊花与百花不同,坚守着自己的品格,凌风傲霜。
在一片肃穆的深秋中,菊花给庄严的大地一抹欣喜的颜色,为大地增添了盎然的生机,说明菊花与众不同,赞美了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高洁操守。
这是对菊花的赞美,更是对自身高洁情操的坚持。忍得住风霜,耐得住寂寞。
这首诗取陶诗的意境,但不似陶公全用意象,饱含哲学。诗人同样以淡雅朴素的语言吟咏,在描绘具体画面之后,以解释一般的口吻,道出爱菊的原因;而又不一语说尽,留下想象空间让人们去回味咀嚼。最后一句“此花开尽更无花”,点出了菊花的品格,提升了整首诗的格局,让人有遐想,有惆怅。
宋代郑思肖的《寒菊》,同样表现了菊花的孤傲。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菊花不与百花同时开放,她是不随俗、不媚时的高士。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进一步描绘了菊花宁愿枯死枝头,决不被北风吹落的画。傲骨凌霜,孤傲绝俗的菊花,即使衰败,也决不被吹落地面,不愿被践踏,不愿与污泥混杂。
凋谢后的残菊,虽然没有了芬芳的香气、没有了娇艳的色彩,但依然坚持自我,傲立枝头。
郑思肖的画菊诗,与一般赞颂菊花不俗不艳不媚不屈的诗歌不同,他托物言志,赋予了这首菊花诗特定的内涵。
要读懂这首菊花诗,或者说,要读懂南宋诗人的菊花诗,必须要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
郑思肖,南宋末为太学上舍。元兵南下后,郑思肖忧国忧民,上疏直谏,提出抗敌之策。但是当时的南宋朝廷偏安一隅,统治者纸醉金迷,根本无心抵抗,更别提收复国土。郑思肖痛心疾首,孤身隐居苏州,终身未娶。
南宋灭亡后,他改字忆翁,号所南,以示不忘故国。他还将自己的居室题为“本穴世界”,将“大宋”二字隐喻其中,这是一种拆字再组合的方法:将“本”字拆分,“十”置于“穴”中,即为“宋”字;没有了十的“本”,即为“大”。
他擅长画墨兰,宋亡后,他画兰花再不画土,当人们问起原因,他答曰:“地为人夺去,汝犹不知耶?”
诗中的“北风”,指向来自北方的蒙古汗国。这首诗是郑思肖颂菊自喻,表示自己坚守高尚节操,宁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决心,倾注了他的血泪和生命,是他不屈不移、忠于故国的誓言。
南宋诗人对菊花枯死枝头的咏叹,已成不解的情结,这都与当时南宋小朝廷的偏安、软弱有关。陆游在《枯菊》中写下“空余残蕊抱枝干”,朱淑贞在《黄花》中有“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的诗句。
相比之下,“枝头抱香死”比“抱香枝上老”更为痛切悲壮,语气磅礴,誓无反顾。
“何曾吹落北风中”和“不随黄叶舞秋风”相较,前者语气更加坚定,后者只是普通的陈述句,“舞”字又带有些许柔美的情调。更重要的是,“北风”更加明确地点出作者的反抗之情。
当然,陆游、朱淑贞的诗也都是好诗,但郑思肖这两句诗的忧愤更为深广,打动人心。
苏轼是北宋中后期的文坛领袖,而且他在的作品对于后世影响也最为深远,他的诗歌清新脱俗,词作又是别具一格;另外在书画方法,也是有着相当高的造诣,可谓是一位全能够型的天才,也正是这样的一位天才,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却又是颠沛流离,特别晚年时期更是生活上时常会出现困境,身体也是出现了问题,可即使是这样他也依旧还是保持了一种乐观的心态,也正是这样的一种精神,从而也使得他的作品显得别具一格,往往可能只是看上去很普通的描写,但是里面那一份深厚的哲理,却又是最为令人感动。
《画菊》
作者: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翻译:
菊花开放的时候,百花已经凋谢。
只有她独自开在稀疏的篱笆旁边,
让人心生喜悦,觉得与众不同。
更不同的是菊花宁愿保留芬芳枯死枝头,
也决不被北风吹落。
赏析:
郑思肖的这首画菊诗,与一般赞颂菊花不俗不艳不媚不屈的诗歌不同,托物言志,深深隐含了诗人的人生遭际和理想追求,是一首有特定生活内涵的菊花诗。
郑思肖,南宋末为太学上舍,曾应试博学宏词科。元兵南下,郑思肖忧国忧民,上疏直谏,痛陈抗敌之策,被拒不纳。郑思肖痛心疾首,孤身隐居苏州,终身未娶。宋亡后,他改字忆翁,号所南,以示不忘故国。他还将自己的居室题为“本穴世界”,拆字组合,将“本”字之“十”置于“穴”中,隐寓“大宋”二字。他善画墨兰,宋亡后画兰都不画土,人问其故,答曰:“地为人夺去,汝犹不知耶?”郑思肖自励节操,忧愤坚贞,令人泪下!他颂菊以自喻,这首《画菊》倾注了他的血泪和生命!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这两句咏菊诗,是人们对菊花的共识。菊花不与百花同时开放,它是不随俗不媚时的高士。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这两句进一步写菊花宁愿枯死枝头,也决不被北风吹落的高洁之志,描绘了傲骨凌霜,孤傲绝俗的菊花,表示自己坚守高尚节操,宁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决心。这是郑思肖独特的感悟,是他不屈不移、忠于故国的誓言。
宋代诗人对菊花枯死枝头的咏叹,已成不解的情结,这当然与南宋偏安的隐痛有关。陆游在《枯菊》中有“空余残蕊抱枝干”的诗句,朱淑贞在《黄花》中有“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的诗句。从形象审美的完整程度和政治指向的分明来看,都略逊郑思肖的这两句诗。
“枝头抱香死”比“抱香枝上老”更为痛切悲壮,且语气磅礴誓无反顾。“何曾吹落北风中”和“不随黄叶舞秋风”相较,前者质询,语气坚定;后者陈述,一个“舞”字带来了些许佻达的情调,与主题略显游离。更重要的是,前者点出“北风”,分明指向起于北方的蒙古汗国,反抗之情,跃然纸上。
当然,陆游、朱淑贞的诗都是好诗,但三诗并立,郑思肖这两句诗的忧愤,则更为深广。
这首诗句用于表达“民族气节、忠贞爱国”时显得分外贴切。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相信朋友们都对这句很熟悉,那么这句诗出自哪里呢?
朝代:唐代
作者:元稹
原文: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译文
一丛一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看起来好似人的家。绕着篱笆观赏菊花,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快落山了。
不是因为百花中偏爱菊花,只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便不能够看到更好的花了。
注释
⑴秋丛:指丛丛秋菊。
⑵舍(shè):居住的房子。
⑶陶家:陶渊明的家。陶,指东晋诗人陶渊明。
⑷遍绕:环绕一遍。
⑸篱(lí):篱笆。
⑹日渐斜(xiá):太阳渐渐落山。斜,倾斜。因古诗需与上一句押韵,所以应读xiá。
⑺尽:完。
⑻更(gèng):再。
赏析
东晋大人陶渊明写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其爱菊之名,无人不晓,而菊花也逐渐成了超凡脱俗的隐逸者之象征。历代文人墨客爱菊者不乏其人,其中咏菊者也时有佳作。中人元稹的七绝《菊花》便是其中较有情韵的一首。
第一句“秋丛绕舍似陶家”的“绕”字写屋外所种菊花之多,给人以环境幽雅,如陶渊明家之感。诗人将种菊的地方比作陶家,可见秋菊之多,花开之盛。这么多美丽的菊花,让人心情愉悦。
第二句“遍绕篱边日渐斜”表现了诗人专注地看花的情形。第二句中的“绕”字写赏菊兴致之浓,不是到东篱便驻足,而是“遍绕篱边”,直至不知日之将夕,表现了诗人赏菊时悠闲的情态。诗人被菊花深深吸引住了,其爱菊之情,似较五柳先生有过之而无不及。“遍绕”“日渐斜”,把诗人赏菊入迷,流连忘返的情态和诗人对菊花的由衷喜爱真切地表现了出来,字里行间充满了喜悦的心情。前两句短短的十四个字,有景、有情、有联想,活脱脱地勾勒出一幅诗人在秋日傍晚漫步菊丛赏花吟诗而乐不思返的画面。
三四两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点明了诗人爱菊的原因。这两句以否定句式陡地一转,指出自己并非没来由地钟情菊花。时至深秋,百花尽谢,唯有菊花能凌风霜而不凋,独立支持,为世界*添了盎然的生机。诗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这四季中最后开放的菊花使他忘情,爱不能舍了。诗人从菊花凋谢最晚这个角度出发,写出了自己独特的爱菊花的理由。其中也暗含了对菊花历尽寒冷最后凋零的坚强品格的赞美之情。中国古典常借物咏怀喻志,如屈原的《桔颂》,陈子昂的《感遇》,都是范例。元稹《菊花》一诗赞菊花高洁的操守、坚强的品格,也是这种写作手法,寓有深意。
这首七言绝句诗,虽然写的是咏菊这个寻常的题材,但用笔巧妙,别具一格,诗人独特的爱菊花理由新颖自然,不落俗套,并且发人思考。诗人没有正面写菊花,却通过爱菊,侧面烘托它的优秀品格,美妙灵动,意趣盎然。该诗取陶诗的意境,且也以淡雅朴素的语言吟咏,便不似陶公全用意象,蕴藉之至;而是在描绘具象之后,以自述的方式道出爱菊之由而又不一语说尽,留下了想象空间去回味咀嚼,这就增强了它的艺术感染力。
宋词古诗
在日常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战争以前*的'诗歌作品。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宋词古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点绛唇(感兴)》
王禹偁偁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
2、《江南春》
寇准
波渺渺,柳依依。孤村芳草远,斜日杏花飞。
江南春尽离肠断,萍满汀洲人未归。
3、《踏莎行》
寇准
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画堂人静雨蒙蒙,
屏山半掩余香袅。
密约沉沉,离情冥冥,菱花尘满慵将照。倚楼无语欲消魂,
长空暗淡连芳草。
4、《踏莎行》
寇准
寒草烟光阔,渭水波声咽。春潮雨霁轻尘歇。征鞍发。
指青青杨柳,又是轻攀折。动黯然,知有后会甚时节?
更进一杯酒,歌一阕。叹人生,最难欢聚易离别。
且莫辞沉醉,听取阳关彻。念故人,千里至此共明月。
5、《木兰花》
钱维演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绿杨芳草几时休?
泪眼愁肠先已断。
情怀渐变成衰晚,鸾鉴朱颜惊暗换。昔年多病厌芳尊,
今日芳尊惟恐浅。
6、《相思令》
林逋
吴山青,越山青,*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
7、《点绛唇》
林逋
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
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
8、《望汉月》
李遵勗勗
黄菊一丛临砌,颗颗露珠装缀。独教冷落向秋天,
恨东君不曾留意。
雕阑新雨霁,绿藓上,乱铺金蕊。此花开后更无花,
愿爱惜,莫同桃李。
9、《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波连水,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高楼休独倚。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10、《御街行》
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多爱写菊,比如苏轼的“菊暗荷枯一夜霜,新苞绿叶照林光”,李清照的“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等很多诗句流传千古。
因为菊花的淡泊与脱俗,所以常被历代的文人墨客作为高尚的品格追求。又到了秋风飒飒,菊香袅袅的时节,今天就让我们来欣赏一首《菊花》。
一 诗作欣赏
菊花
明·唐寅
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
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
二 作者简介
唐寅(1470年—1523年),字伯虎,号桃花庵主,又号六如居士,今江苏苏州人。他以才华横溢和桀骜不驯而著称,既是明代杰出的文学家,又是著名的画家。唐寅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为“江南四大才子”,也作“吴中四才子”。他的画技艺卓著,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在艺术上各有所长,后世并称为“明四家”。
三 赏析
诗中的“三径”指的是隐士的居所或故园。
隐士故园中的菊花绽放,花朵寂静幽雅,一丛丛、一簇簇,非常美丽,它安逸而不张扬。就仿佛历经黑夜洗礼的霜花从碧空坠落一般。
多少沦落天涯的文人墨客,包括诗人自己,看着秋风萧瑟和篱落孤寂,想着自己颠沛流离不得志的一生,只剩下深深衰颓的秋意。
四 评析
本诗开篇就描写了菊花开放的情景。前两句直接写迎着秋风怒放的菊花,也从侧面烘托出菊花的意蕴悠远、境韵深长,在淡然中展现了菊花的品质精髓。
后两句则是诗人借花以自比。整首诗采用了托物寄兴的笔法,借“菊花”之意象来抒发诗人高洁的情怀,直白晓畅,意境悠远。
自陶渊明的千古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以来,菊花就成为傲岸高洁的象征。诗人借菊花自比,以隐士故园的菊花为线索,渲染了秋天的苍凉意境,既描写霜落苍天之辽阔,又寄寓羁旅行人之乡念,表达出一种寂寥零落的隐逸之情。
五 读后感悟
对唐寅最早的认识是看一部电影,《唐伯虎点秋香》,剧中唐寅不为权势所动,一心追求爱情,他的那种执着和*不羁,给观众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多少年后,欣赏唐寅的诗作,对唐寅又有了新的认识,桀骜不驯的背后,有着深沉的感情。不仅会伤春悲秋,还会感叹生活的失意。
每个人的心底都有柔软的部分,这就是真情。而作品,就是真情的流露。
古诗词中,任何一种咏物诗,都不会纯粹为写景而写景。都会对所咏之物,赋予一种情感,或喜或悲,或激进或隐逸······我们品读古诗,一定要透过表层,理解其中蕴含的深意。
现在古典诗词有复兴的势头,自从《诗词大会》开播以来,古诗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还有很多朋友,拿起了笔,开始写古诗词。提醒这些朋友们,入笔前,先得想好自己想表达的感情,然后用手中的笔,通过所描绘的事物表现出来。
当然,现在有很多人写古诗词的水*,已经能和古人相媲美,我身边就有很多这样的朋友。
当今社会,红尘喧嚣,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在不断地追逐中,欲望膨大,也失去了很多简单的快乐。我们不妨慢下脚步,品一杯香茗,赏一首小诗,感悟生活的美好,解锁幸福的密码。
徜徉古诗词,让我们一路同行。
《竹石》
作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作者简介:
郑燮(1693—1765),清代书画家、诗人。字克柔,号板桥,兴化(今江苏兴化)人。擅画竹、兰、石,书法以“六分半书”名世,诗文也写得很好,所以人称“三绝”。其画在画坛上独树一帜。与罗聘、李方膺、李鳝、金农、黄慎、高翔和汪士慎并称“扬州八怪”。
注释:
1、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人是着名画家,他画的竹子特别有名,这是他题写在竹石画上的一首诗。
2、咬:在这首诗里指的是紧紧扎根在土里。
3、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
4、立根:扎根,生根。
5、原:本来,原本。
6、破岩:破裂的岩石。
7、磨:折磨,挫折。
8、击:打击。
9、坚劲:坚韧、刚劲。
10、任:任凭。
11、尔:你。
译文:
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经受得住,仍然坚韧挺拔,顽强地生存着。
赏析:
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是赞美了岩竹的题画诗,是一首咏物诗,也是一首题画诗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神韵;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它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长就了一身特别挺拔的姿态,从来不惧怕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郑燮不但
写咏竹诗美,而且画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用他的话说是“画竹子以慰天下劳人”。所以这首诗表面上写竹,其实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岩竹一样刚强勇敢,体现了*的情怀。
菊花的古诗
1、《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晚香轩》
明高启
不畏风霜向晚欺,独开众卉已凋时。
地荒老辅苔三径,节过重阳雨一篱。
秋色苍茫人醉少,寒香落寞蝶先知。
山翁独念同衰晚,坐对幽轩每赋诗。
3、《感遇四首之二》
唐李白
可叹东篱菊,茎疏叶且微。
虽言异兰蕙,亦自有芳菲。
未泛盈樽酒,徒沾清露辉。
当荣君不采,飘落欲何依。
4、《赵昌寒菊》
宋苏轼
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
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摧时
始起花。
5、《赋得残菊》
唐太宗
阶兰凝暑霜,岸菊照晨光。
露浓希晓笑,风劲浅残香。
细叶抽轻翠,圆花簇嫩黄。
还持今岁色,复结后年芳。
1、赐酒盈杯谁共持,宫花满把独相思。相思只傍花边立,尽日吟君咏菊诗。——《禁中九日对菊花酒忆元九》作者:白居易
2、丛幽一笑东篱晓,霜华又随香冷。晕色黄娇,低枝翠婉,来趁登高佳景。谁偏管领。是彭泽归来,未荒三径。最惬清觞,道家标致自风韵。——《齐天乐(菊)》作者:高观国
3、簇簇竟相鲜,一枝开几番。味甘资麹糵,香好胜兰荪。古道风摇远,荒篱露压繁。盈筐时采得,服饵*知门。——《采菊》作者:李建勋
4、稚子书传白菊开,西成相滞未容回。月明阶下窗纱薄,多少清香透入来。——《忆白菊》作者:陆龟蒙
5、怎奈花残又莺老。槛里青梅数枝小。新荷长池沼。当晴昼、燕子声闹。亭栏花绽颜色好。风雨催催、等闲开了。酒醒暗思量,无个事、甚刚烦恼。——《菊花新》作者:杜安世
6、玉律三秋暮,金精九日开。荣舒洛媛浦,香泛野人杯。靃靡寒潭侧,丰茸晓岸隈。黄花今日晚,无复白衣来。——《菊》作者:李峤
7、檐前甘菊移时晚,青蕊重阳不堪摘。明日萧条醉尽醒,残花烂熳开何益。篱边野外多众芳,采撷细琐升中堂。念兹空长大枝叶,结根失所缠风霜。——《叹庭前甘菊花》作者:杜甫
8、小院菊残烟雨细。天气_凉,恼得人憔悴。被暖橙香羞早起。玉钗一任慵云坠。——《蝶恋花》作者:程垓
9、为忆长安烂熳开,我今移尔满庭栽。红兰莫笑青青色,曾向龙山泛酒来。——《庭前菊》作者:韦庄
10、陶菊手自种,楚兰心有期。遥知渡江日,正是撷芳时。——《将赴湖州留题亭菊》作者:杜牧
11、虽被风霜竞欲催,皎然颜色不低摧。已疑素手能妆出,又似金钱未染来。香散自宜飘渌酒,叶交仍得荫香苔。寻思闭户中宵见,应认寒窗雪一堆。——《咏白菊》作者:罗隐
12、霜间开紫蒂,露下发金英。但令逢采摘,宁辞独晚荣。——《咏菊》作者:陈叔达
13、时菊凝晓露,露华滴秋湾。仙人酿酒熟,醉里飞空山。——《黄菊湾》作者:顾况
14、少年饮酒时,踊跃见菊花。今来不复饮,每见恒咨嗟。伫立摘满手,行行把归家。此时无与语,弃置奈悲何。——《晚菊》作者:韩愈
15、三径芳根自不群。每于霜后播清芬。枝头蛱蝶如羞见,篱外征鸿不可闻。——《鹧鸪天(咏菊)》作者:陈德武
16、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题菊花》作者:黄巢
17、清香裛露对高斋,泛酒偏能浣旅怀。不似春风逞红艳,镜前空坠玉人钗。——《华下对菊》作者:司空图
18、浅色千重柔叶,深心一点娇黄。只消可意更须香。好个风流模样。——《西江月(咏丁香菊)》作者:陈师道
19、袅风惊未定,溪影晚来寒。不得重阳节,虚将满把看。神仙谁采掇,烟雨惜凋残。牧竖樵童看,应教爱尔难。——《村路菊花》作者:崔橹
20、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还似今朝歌酒*,白头翁入少年场。——《重阳*上赋白菊》作者:白居易
寒菊宋郑思肖的古诗 寒菊和郑思肖的古诗 寒菊郑思肖古诗的诗配画 寒菊郑思肖写的古诗的大意思 寒菊郑思肖写的古诗的书法作品 古诗宋郑思肖的画菊 题画菊的古诗宋郑思肖 郑思肖的古诗画菊 题画菊郑思肖的古诗 寒菊古诗的配画 寒菊古诗的诗意 寒菊古诗的含义 寒菊的古诗视频 古诗寒菊的朗读 寒菊古诗的停顿 寒菊古诗的感情 古诗寒菊的意境画 古诗寒菊的作者是谁 寒菊的拼音版古诗 古诗寒菊的意义 励志的7字古诗寒菊 寒菊古诗的作者是谁 古诗寒菊的毛笔字 古诗寒菊表达的思想感情 古诗寒菊描写的画面 寒菊诗句注音版 寒菊古诗带拼音的全文 古诗寒菊的创作背景 寒菊古诗的肢体动作 古诗白梅和寒菊的志向
赞美菊花不畏寒寒霜的诗句 古诗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郑思肖《画菊》全诗翻译赏析 《寒菊》原文及翻译 《寒菊》的赏析 郑板桥的古诗 宋词古诗 古诗《寒菊》赏析 郑燮古诗《竹石》 郑思肖的著名诗句名言名句 寒食古诗的意思翻译(寒食古诗原文及翻译) 菊花古诗的意思(最经典的菊花诗) 古诗菊花的意思解释(经典赞美秋菊的古诗) 寒菊郑思肖赏析(郑思肖寒菊古诗欣赏) 不第后赋菊古诗意思解释(不第后赋菊古诗带拼音翻译) 湖上徐元杰古诗意思(湖上宋徐元杰古诗拼音) 菊花元稹古诗赏析(古诗菊花的意思解释) 寒食古诗的意思(清明古诗词的10首) 苏轼写菊花诗词名句(赵昌寒菊全诗诗意解读) 菊花古诗的意思(元稹菊花的古诗及赏析) 寒食古诗意思(寒食的意思及诗意) 竹石古诗_竹石郑燮 郑思肖:画菊 郑思肖:二砺 秋菊古诗 古诗菊花思维导图 关于大寒思念的古诗 《别宋常侍》古诗 菊花的古诗
以朱开头的唯美诗句 形容图书馆的唯美诗句 关于夏天的唯美诗句 关于醉酒的唯美诗句 与花有关的唯美诗句 关于成都的唯美诗句 描写桃花的唯美诗句 关于早晨的唯美诗句 日字开头的唯美诗句 送给自己唯美的一句话 带晨字唯美的诗句 关于花草的唯美诗句 描写友情的唯美诗句 形容好朋友的唯美诗句 有关友谊的唯美诗句 秋雨的唯美诗句大全 描写头发凌乱的唯美句 关于弹古筝的唯美诗句 含颖字的唯美诗句 描写中秋节的唯美词句 要有诗和远方的唯美句 关于瓷器的唯美诗句 爱女儿的唯美诗句 描写大山的唯美诗句 鹿晗歌词最唯美的一句 描写雨的唯美诗句大全 清晨跑步的唯美词句 含有昕字的唯美诗句 赞美人间大爱的唯美句 诗经里唯美的爱情诗句 形容缘分的唯美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