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于愚公移山的古诗词 >

关于愚公移山的古诗词

关于关于愚公移山的古诗词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关于愚公移山的古诗词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关于愚公移山的古诗词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关于愚公移山的古诗词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关于愚公移山的古诗词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关于愚公移山的古诗词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关于愚公移山的古诗词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关于愚公移山的古诗词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关于愚公移山的古诗词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关于愚公移山的古诗词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关于愚公移山的古诗词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愚公移山》翻译

  • 学*
  • 《愚公移山》翻译

      古文翻译是指将文言文、古诗词等古代语言翻译成现代常用语。其中古文翻译分为直译和意译。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愚公移山》翻译,欢迎大家阅读!

      愚公移山

      原文: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字词:方:方圆,范围,指周围的长度。

      译: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

      原文: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字词:阳:山之南水之北谓之“阳”,山之北水之南谓之“阴”。

      译:(这两座山)本来在冀州的南面,黄河的北岸。

      原文: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字词:且:将要,快要。面:面对着。

      译:北山愚公,年纪将*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

      原文: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字词:惩:苦于。塞:阻塞。迂:曲折,绕远。

      译:(他)苦于山北交通阻塞,进出都要绕道。

      原文: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字词:室:家人。谋:谋划,商量。

      汝:你,这里指复数“你们”。毕:竭尽,用尽。

      *险:铲*险峻的大山。险,险阻,阻塞,这里指险峻的大山。指:直。

      译:就召集家人商量说:“我和你们尽全力铲*险峻的大山,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可以吗?”

      原文:杂然相许。

      字词:杂然:纷纷。

      译:(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原文: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字词:曾:竟,却。与“不”连用,起加强语气的作用。丘:土山。

      如……何:把……怎么样。焉:哪里。

      译: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竟连魁父这座小山也难挖*,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况且,挖下来的泥土和石头放到哪里呢?”

      原文: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士之北。”

      译:大家纷纷说道:“把它们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

      原文: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字词:子孙:儿子和孙子。三夫:三个人。

      译: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敲石头挖泥土,用簸箕和箩筐运到渤海的'边上。

      原文: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字词:京城:复姓。孀妻:寡妇。遗男:遗孤,孤儿。始龀:刚刚换牙,指七八岁。龀,换牙。跳:蹦蹦跳跳。反:返回,现在写作“返”。

      译: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也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

      原文: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字词:易节:季节变换。节,季节。始:才。

      译:冬夏换季,他们才回家一次。

      原文: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字词:叟:老头。甚:太,过分。惠:聪明,现在写作“慧”。

      译:河曲智叟讥笑着劝阻愚公说:“你太不聪明了。

      原文: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字词:残年余力: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力气。毛:草。其:放在“如……何”的句式前,加强反问语气。

      译:凭你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也铲除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

      原文: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字词:长息:长叹。固:固执,顽固。彻:通,这里指思想的改变。

      若:像,比得过。

      译:北山愚公长长地叹息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能通达事理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

      原文: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字词:焉:用在句尾,表示肯定的语气,呢。

      译: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

[阅读全文]...
  • 《愚公移山》说课稿

  • 《愚公移山》说课稿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西北放歌》的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愚公移山》。愚公移山的故事历来为人们所传颂,可谓家喻户晓,众人皆知。今天我说课的内容就是这篇脍炙人口的寓言。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创意、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程序等几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诚请各位评委给予批评指正。

      一、教材分析:

      《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它有如下几个特点:

      ①浓郁的神话色彩,易激发学*兴趣;

      ②可读性强,易于记诵;

      ③基础性强,有一定数量的文言词汇需要积累;

      ④寓意深刻,实践性强;

      ⑤故事性强,人物形象鲜明,但教材偏重于理性,有可能束缚学生对“智叟”的形象思维。

      本文安排在现行初中语文教材第六册第六单元中。从本单元教学目标和编者意图看,是希望通过本文的学*让学生达到: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在反复诵读中领会文章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积累一些常用文言词语,提高学*文言能力的目的。

      二、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学*了十几篇文言文,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要学*与现代汉语不完全相同的古代语言,又要像阅读现代文那样理解文章内容和写法,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难度并不大。只要教师给予方法技巧上的点拨指导就能成功。

      三、教学创意:

      创意一:从“体验”角度组织教学,全课的教学由“朗读体验”——“发现体验”——“学法体验”三个部分组成。在“学法体验”中向学生介绍若干种阅读方法,进行阅读实践。

      创意二:师生互动,进行探究与合作学*;激励性评价贯穿课堂教学。

      四、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的综合化、系统化、细目化、行为化原则,及以上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我将教学目标定为如下几方面:

      1、知识目标:理解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寓意,理解对比、衬托手法以及课文以神话结尾的作用。

      2、能力目标:文言文的诵读;多种学法的体验。运用全面的、辩证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学*古代人民战胜艰难险阻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积极进取,要有战胜生活学*上的“太行、王屋”的决心和勇气。

      4、创新目标:智叟也智。

      教学重点确定为发现体验。教学难点是通过探讨愚公移山举动的“智”与“愚”,学*愚公的意志与毅力。教学课时为第一课时,教学课型定为学法体验课。

      五、教法学法:

      为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训练主线”原则,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科特点,主要采用启思、点拨式教法,借助多媒体课件,激趣、启思、点拨。分四个版块进行教学。学法则以诵读、发现、体验为主。旨在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全程参与,主动获取知识。

      六、教学程序:

      教学版块之一:同学们进行读诵体验。(15分钟)

      教学活动围绕掌握课文诵读和理解课文的大意、积累文言词进行。

      1、导入。请一个学生讲愚公移山的故事导入课文学*(1分钟)。

      2、同学们听录音朗读,要求:听准字音,听清楚人物对话的语气、语调,画出疑点。听朗读后的师生互动探讨。(3分钟)

      (1)着重掌握以下几个句子节奏:

      方/七百里;

      惩/山北之塞;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投诸/渤海之尾

      (2)着重读准以下几个语气语调: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担忧的语气)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讥讽的语气语调)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痛斥的语调)

      “何苦而不*?”(坚定反驳的语气)

      3、同学们集体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大意。(4分钟)

      思考这么一个问题:这篇课文从什么写到什么?

      同学们发言。

      同学们与老师的对话可能有:从有大山写到山被背走,从大山阻塞写到无垄断,从愚公移山的想法写到愚公移山的行动,从开始移山写到移山结束,从人的移山写到神的帮助,从愚公移山的远大理想写到愚公移山的伟大精神……

      4、参看课下注释,让学生小组合作学生翻译课文、记住文下注释里的文言词。(共7分钟)

      首先鼓励学生回忆翻译的原则:信——忠实原文,达——通顺流畅,雅——优美生动。

      翻译方法指导:(2分钟)

      (1)加。如“方”即“方圆”,指面积。

      (2)改。如“仞”现在已经不作长度单位运用,可改为意思相*的'词“丈”来代替。

      (3)补。文言文中常有省略主语、介词的宾语和量词等,翻译时必须补出。如“二山”即“两座山”。

[阅读全文]...
  • 关于愚公移山故事(愚公移山神话故事简单好背)

  • 故事,简单
  • 传说古时候有两座大山,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王屋山。这两座山从山下到山顶,有一万多丈高。绕着山走一圈,有七百里,它们原来位于冀州的南部、黄河的北岸。

    与两座山正对着的北山脚下住着一户人家,当家的是一位快九十岁的老人。老人很善良,但脾气倔犟,只要他认准了的事,哪怕别人说不可能,他也会固执地做下去。人们认为他过于认死理,也就是“愚”所以都叫他“愚公”。

    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把他家门前的风景全部挡住了,而且家人出门办事也没有一条道路可以直通外面,必须先绕着大山走一大圈,非常不方便。于是,有一天,他把家人都叫到跟前来,对他们说:“门前那两座山,我厌恶它们已经很久了!它们挡在那里,每次我们出门办事,总要兜个大圈子,实在很不方便。我想把它们搬走。”

    家人都觉得老人的话很有道理,但他的妻子提出疑问:“凭您的力量,连魁父这样的小山都不能削减,又怎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挖*呢?况且,山上的土石又放到哪里去呢?”

    愚公想了想,说:“我们把它们移到渤海去。”听他这么说,妻子不再说话。

    于是,愚公带领大家即刻动手,挖土的挖土,运泥的运泥,干得热火朝天。

    离愚公家不远处有一户人家,丈夫死得早,寡居的妻子和她刚刚七八岁的小儿子生活在一起。小孩看愚公家的人干得这样津津有味,也蹦蹦跳跳跑来帮忙。

    从两座大山到东方的渤海,路途遥远,等他们车拉筐抬,把泥土运到渤海再返回来,半年的时间就过去了。但是,他们一家人并不认为这会妨碍他们移山的计划,仍是日夜不停地挖掘、搬运土石,周而复始,锲而不舍。

    太行山和王屋山下有一条河,河水沿着山脚蜿蜒流出,在大山的拐弯处河道变宽,拐个弯汇入另一条河。这两条河的交汇处有一片三角洲,土地肥沃,水草丰美。三角洲上也住着一位老人。这个老人喜欢动脑子,凡事都会认真权衡利弊,再做出选择。大家都认为他很聪明,所以叫他“智叟”。

    愚公带领家人移山的事情被智叟知道了,智叟觉得愚公真是愚不可及。他拄着拐杖,步行了好长一段路,来到愚公和家人劳作的地方,说:“老头,你先歇口气。我来问你,你这是干什么呀?”

    “我想把这两座大山搬走。”愚*也不抬地回答。

    “唉,你真是太不聪明了!我问你,你觉得是移走两座大山容易,还是搬家容易呢?”

    “当然是搬家省力。”愚公回答。

    “那问题不就解决了吗?你移山不就是因为山挡路了吗?你搬到山外边去,它们不就挡不住你的路了吗?”

    “问题是我不想搬家!”

    “唉,”见愚公这么倔,智叟叹了口气,“果然是个愚公,真是名不虚传啊!”但他还想最后劝他一次,于是又说:“你们干了这么久,连半个小山尖也没能搬走。想一想,就凭你们几个,整座大山能移走吗?”

    听了这话,愚公放下镐头对智叟说:“人们都说你聪明,我看你得见识还不如寡妇个幼小的孩子。没错,我是老了,可我还有儿子、孙子呀。即使我死了,他们还会继续挖;等我的儿子们死了,孙子接着挖;孙子死了,孙子的儿子再接着挖。这样,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有儿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为什么会移不走呢?”

    这下,智叟无话可说了。他无奈地摇摇头,拄着拐杖一步一步返回了三角洲。

    不料,他们的对话被手握长蛇的山神听见了?他还真怕愚公把山移到海里去,连忙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天帝听了,觉得很好笑,但是又被愚公的精神所感动。于是,他找来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让他们趁着夜色,把两座山都背走了,其中一座山被背到了朔东,另一座则被背到了雍南。

    从此,冀州的南部,汉水的南面,没有高山阻隔了,愚公一家也不必再绕道而行了。

[阅读全文]...
  • 愚公移山的意思_愚公移山造句_描写借景抒情的意思的句子

  • 借景抒情,抒情
  • 励志的句子、正能量的句子、人生感悟的句子、唯美的句子、祝福语通通都是简短而优美,发人深省。多读读这些充满智慧,充满人生哲理的短句,会让您对人生有更多感司。好句摘抄网向您推荐愚公移山的意思_愚公移山造句。

    愚公移山[y gōng y shān]

    【解释】: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

    【出自】:《列子汤问》记载:愚公家门前有两大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山*掉,另一个老人智叟笑他太傻,认为不能能。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两座山终究会凿*。

    愚公移山造句:

    01当年横贯公路的开挖,正是现代版的愚公移山。

    02做事如果有愚公移山的精神,遇到再大的困难也不怕。

    03十大建设所以会成功,就是全民发挥了愚公移山的精神。

    04你想要独力完成这件事,恐怕非得要有愚公移山的精神不可。

    05在现代化建设中,我们要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

    06可别笑我笨,我将学愚公移山的精神,利用餘生来编写一部理想的辞典。

    07我希望你有耐心和毅力,再困难的事,都能像愚公移山一样,努力完成。

    08只要凭着愚公移山的精神,不要说一条横贯公路,就是十条也可以开闢成功。

    扩展阅读

    【中文】:愚公移山

    【读音】:y gōng y shān

    【正音】:移;不能读成chǐ。

    【辨形】:移;不能写成侈。

    【愚公移山的意思】:古代寓言故事。比喻以顽强的毅力和不怕困难、人定胜天的斗争精神去征服自然、改造世界。

    【出处】:清黄宗羲《张仓水墓志铭》: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常人藐为说铃,贤圣指为血路也。

    【*义词】:精卫填海

    【反义词】:半途而废、知难而退

    【用法】:用来比喻做事有毅力;不怕困难。一般作主语、定语、宾语。

    【愚公移山造句】

    1、如若所爱隔山海,我有何惧愚公移山,精卫填海。

    2、从精卫填海,到愚公移山,中华的文化,敢挑战艰难......

    3、愚公移山这个成语大家知道吧,是讲一个老头带领全家人民每天挖点坑《微微一笑很倾城》

    4、你一无所有就别指责我的固执己见,未来的路就算要愚公移山我也甘之如饴。

    5、爱情不是愚公移山,表态之后,得不到响应,在明知不可为的时候放弃,是最优雅的了。张小娴《爱上了你》

    6、我是有点佩服我自己,我多么有这愚公移山的精神啊,人家是生命不息,挖山不止,我呢是生命不息,追你不止。

    7、我们要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征服沙漠,让它变成绿洲。

    8、只要有愚公移山的精神,什么困难都能克服。

    9、在学*上,我们要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

    10、在四化建设中,我们要继续提倡和大力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

    11、遇到困难时我们要有愚公移山的精神,这样才能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12、只要我们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困难再大也是可以克服的

    13、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坚持到底,要有愚公移山的精神。

    14、他愚公移山的精神,感动了在场所有的人。

    15、我们公司缺少的就是这种愚公移山,锲而不舍的精神,所以我们一定学*这种精神。

    【中文】:移山倒海

    【读音】:y shān dǎo hǎi

    【正音】:倒;不能读成do。

    【辨形】:倒;不能写成到。

    【移山倒海的意思】:使大山移动,使大海翻个。比喻术法高超神妙。亦常用来形容人类改造自然的巨大力量和宏伟气魄。

    【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三六回:善能移山倒海,惯能撒豆成兵。

    【*义词】:翻江倒海、排山倒海

    【反义词】: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褒义

    【移山倒海造句】

    1、神话故事里的大能,往往都能移山倒海。

    2、这几年我的家乡变化很大,一座座大山被推*,一个现代化都市渐渐形成,显示了人们移山倒海的能力。

[阅读全文]...
  • 《愚公移山》原文及译文

  • 古诗文
  • 《愚公移山》原文及译文

      文言文是*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愚公移山》原文及译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愚公移山》原文:

      列子〔先秦〕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愚公移山》译文: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河阳的北边。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龄将*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于是集合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也不能削*,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挖下来的土和石头又安放在哪里?”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男孩,刚刚换牙的年纪,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湾上聪明的老头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真的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手中拿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干下去,于是向天帝报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边,一座放在雍州的南边。从这以后,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愚公移山》赏析:

      《愚公移山》主题思想即恒道。

      “愚公移山”故事出自《列子》。《列子》文本的字里行间表达了崇尚虚静思想,强调人在自然天地间的积极作用。“愚公移山”的寓言故事也正是对《列子》文本中核心思想的充分注解:

      首先,“愚公移山”故事象征了“道”的永恒性。联系其他篇章,从《列子》一书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上分析即可看出,《列子》不但继承了《道德经》关于“恒道”的思想,而且从过程论的角度予以了发挥。《天瑞》篇在论及阴阳的时候分别以“太易、太初、太始、太素”来指称天地化生的不同阶段。最后,作者又以“一”到“九”的数字象征大道循环往复的运动。而“愚公移山”故事中子子孙孙无穷尽的意象实际上可以看作大道永恒而生生不息精神的寄托。其次,故事表达了道家的“抱一”观念。这种观念起端于老子《道德经》,并且被《列子》、《庄子》等道家著作所继承和诠释。道家讲的“一”乃是基于“道”的整体性、永恒性、化生性而提出的重要概念,体现了哲学的高度抽象。《道德经》称“道生一”,又说“圣人抱一为天下式”。引伸到社会人生方面,“抱一”即表现为行事持之以恒,具有坚定信念。愚公虽然年纪很大,但却坚信可以搬走两座大山,并且率领子孙挖山不止,以实际行动履行了道家的“抱一”精神。

      张湛《列子注》之后,“愚公移山”的故事得到广泛流传,但更多时候这个故事已经脱离了《列子》引用这则故事的语境,不再是一个哲学命题的注脚,而成为可以随意解释的一个独立故事,当然这也立足于故事本身的可延展性和多元解释的可能性。正因为这样,该故事在文学、哲学、甚至是民间信仰中都得到了新的解读。

      愚公何德,遂荷锸而移山;精卫何禽,欲衔石而塞海。(南北朝庾信《拟连珠四十四首》之三八)岂冤禽之能塞海,非愚叟之可移山。

      唐·丘鸿渐在《愚公移山赋》里也提到了愚公形象,他说:止万物者艮,会万灵者人。艮为山以设险,人体道以通神。是知山之大,人之心亦大,故可以议其利害也。昔太行耸峙,王屋作固。千岩纠纷,万仞回互。蓄冰霜而居夏凝结,联源流而飞泉积素。爰有谆谆愚叟,面兹林麓。怆彼居之湫隘,惩祁寒之惨毒。激老氏之志,且欲移山;当算亥之年,宁忧就木。

      世人始知愚公之远大,未可测已;夸娥之神力,何其壮哉!傥若不收遗男之助,荷从智叟之辨。则居当困蒙,往必遇蹇,终为丈夫之浅。今者移山之功既已成,河冀之地又以*,则愚公之道行。客有感而叹曰:事虽殊致,理或相假。多岐在於亡羊,齐物同於指马。我修词而忘倦,彼移山之不舍。吾亦安知夫无成与有成,谅归功於大冶。在这里,作者提出的愚公移山之人道与天道说。提出了“知山之大,人之心亦大”的思想。移山之既成,在于“愚公之道行”,“体道以通神”,因而人天同心,最终获得有成。

      人道大于天道,天地同心,人能感天,这是唐代人通过解读愚公移山而得到的哲学思想和精神。不论是究其“志气”、“自成”,还是“精诚之心”,都是持肯定、赞扬的态度来肯定愚公这个形象的。以此训寓后人。

      传统的叙事寓意指遇上困难时要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不畏艰险,迎难而上,持之以恒,争取最后的胜利。这是一个经典的叙事手法,而且寓意深刻。

      《愚公移山》,是一篇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的寓言故事。它借愚公形象的塑造,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有移山填海的坚定信心和顽强毅力,说明了“愚公不愚,智叟不智”,只要不怕困难,坚持斗争,定能获得事业上的成功,这对人们有很大的启发。

      文本中插入了愚公和智叟二人的对话,蕴含着寓言所特具的哲理,颇能发人深省。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智叟的“笑”,是对愚公移山不屑一顾的轻蔑情态;智叟的“止”,是对愚公移山不以为然而进行粗暴的干涉。这个自以为多智的老头子,在他的眼里,愚公能移山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所以脱口而出,给愚公泼冷水。智叟讥笑愚公笨拙,所持理由与愚公的妻子相同,便两者态度迥异,一个是自视其高,加以阻挠,一个是提疑问,目的是为解决问题。

      智叟,智于其表,愚在其中,因此愚公对智叟的冷嘲热讽,先报之以一声长叹,表示遗憾想不到智叟竟是这样的木然无知,接着,针锋相对地进行驳斥:“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出语尖锐犀利,毕露锋瓦。这段话含有很大的思想空量,阐述了“有限”和“无限”的朴素的辩证关系,进一步表现了愚公迎难而上的精神。

      智叟只看到愚公的“残年余力”及山高难以削*的一面,而看不到人类延续不断及山不会增高的一面,所以堪称“固不可彻”,比起愚公的目光来实是短浅。愚公藐视大山,敢于移山,知难而进,坚韧不拔,是因为他看到了人的作用,通过努力,事物是能够转化的。由此可见愚公形愚而实智。

      文章篇末以移山取得了最后胜利,矛盾获得了解决,作为故事的结局,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由于古代生产力和自然科学不发达的.缘故,往往幻想着能有超人力量来帮助人们移山填海,征服大自然,所以作者运用了浪漫主义的艺术想象,写“操蛇之神”听说愚公要永不停息地挖山而害怕起来,将此事告诉了“天帝”,“帝感其诚”,就派遣了两个大力士把两座大山背走了。

      这显然是神话,在客观理实中是不存在的,但却反映了当时人们有“人定胜天”的强烈愿望,和变革大自然的雄伟气魄,也反映了作者对作品中所阐述的哲理思想的坚信,以神话的形式给予了肯定。寄未来理想的实现于神话,寓哲理思想于想象,作者这样写,就是为了让人们在精神是得到鼓舞,在情绪上受到感染。

      这则寓言在写作上,有两个显著的艺术特色:

      第一,对比手法的运用相当成功。为了突出愚公“挖山水止”的精神,强调矛盾可以互相转化的哲理思想的正确,就以“子子孙孙无穷匮”与“山不加增”对比;为了表现移山时不畏艰险的气概,激励人们去掌握这一哲理思想,就以“年且九十”的愚公,“子孙荷担者三夫”的家庭,“始龀”的助手,与“方七百里,高万仞”的两座大山对比;为了说明愚公并不愚,智叟并不智,显示这一哲理思想所产生的威力,就以智叟的一开始的“笑而止之”与被驳后的“无以应”对比,等等,在对比中逐步完成了愚公艺术形象的塑造。

      第二,故事情节的安排比较巧妙。全文篇幅短小,然而却写得曲折多姿,波澜起伏,加之行文紧凑,笔墨舒洒自如,令人读后兴味盎然。文章摆出了人和山的矛盾,写愚公“聚室而谋”,全家人纷纷表示赞成,接着就该是行动起来一起移山,谁知愚公之妻献疑,产生了波折,而所疑的都是移山中碰到的具体问题,这些具体问题不解决,那人和山的矛盾也就不能解决。经过讨论,商量了办法,出现了移山劳动的盛况,接着就该是苦战不休,不料跳出来个智叟,形成了移山的阻碍,老愚公就和智叟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在辩论中揭示出寓言所包含的哲理思想,这样既突显了愚公精神的可贵,同时深化了作品的主题思想。

      在一个仅有三百余字的简单的故事里,将较多的矛盾集中起来描写,能够收到戏剧性的艺术效果,否则顺流*坡地写下去,还不只是索然寡味,更重要的是所要强调的内容得不到强调,不能使主题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而圆满地表达出来。一般地讲,从简单中见复杂,在情节安排上并不容易,因此处理得不好,就会使人感到复杂中仍然显得简单。《愚公移山》故事本身简单,但由于在情节的处理上没有*铺直叙,而是从矛盾相继出现的尖锐性上去显示复杂性,这样就增强了文章跌宕的气势,引人入胜。解决矛质,没有简单化,愚公说服其妻,不是以空话大话压服,而是靠众人拿出办法;驳倒智叟,不是泛泛顶撞,而是据理而言。愚公的“理”,非等闲之论,它是作品中哲理思想的精髓,字字如锤击出的火星,句句似脱了弦的利箭,都是性格化的语言,又都是有哲理思想深度的语言,。正是如此,理直才能气壮,理屈必然词穷,愚公驳得智叟哑口无言。两个人的辩论将故事情节推上了高潮,使寓言的寓意得到充分的展示。

      作者简介:

      列子(大约公元前450年—公元前375年即战国年间,享年75岁),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名寇,又名御寇(“列子”是后人对他的尊称),华夏族,周朝郑国圃田(今河南省郑州市)人,古帝王列山氏之后。先秦天下十豪之一,著名的道学者、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对后世哲学、美学、文学、科技、养生、乐曲、宗教影响非常深远。著有《列子》,其学说本于黄帝老子,归同于老、庄。创立了先秦哲学学派贵虚学派(列子学)。是介于老子与庄子之间道家学派承前启后的重要传承人物。

[阅读全文]...
  • 《愚公移山》《蜀之鄙有二僧》文言文比较阅读

  • 阅读
  • 《愚公移山》《蜀之鄙有二僧》文言文比较阅读

      文言文阅读题一直是考生最不易得分的一道题,可以通过语文文言文阅读题的练*积累做题技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了,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甲]愚公移山

      大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阳,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蜀之鄙有二僧

      蜀之鄙①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②,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③一钵④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其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⑤不如蜀鄙之僧哉!

      [注释]①鄙:边境。②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在今浙江定海县东的.海上。③瓶:水瓶。④钵;和尚用来盛饭食的器皿。⑤顾:难道,反而。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思。(4分)

      ①箕运于渤海之尾箕 畚:②汝之不惠 惠:

      ③帝其诚 感: ④明年 越:

      10.翻译下面句子。(3分)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1.对[甲]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愚公之妻“献疑”,智叟“笑而止之”,这可看出两人都坚决反对愚公移山。

      B.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可见愚公移山受到众人拥护。

      C.文章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写作手法来突出人物形象。

      D.文章通过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12.甲乙两文告诉我们一个共同的道理是什么?两文的结尾形式有什么不同?(3分)

      [答案]

      9.①用箕畚②通“慧”,聪明③被……感动④到、及

      10.从此,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的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汉”“阴”“陇”“断”译错一处扣1分,扣完3分为止。)

      11.A(愚公之妻只是有疑,而不是坚决反对。)

      12.①人要立志,并付诸行动。(1分)②甲文以神话结尾,(1分)乙文以议论结尾。(1分)

[阅读全文]...
  • 描写山水的古诗词

  • 山水
  •   1、《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2、《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3、《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4、《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5、《登岳阳楼》

      唐·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5、《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6、《绝句》

      宋·李清照

      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7、《春泛若耶溪》

      唐·綦毋潜

      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

      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

      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

      8、《青溪》

      唐·王维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阅读全文]...
  • 关于描写山的古诗词

  • 关于描写山的古诗词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描写山的古诗词,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蒹葭》)

      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曹操:《观沧海》)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

      5、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王维:《鹿柴》)

      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关山月》)

      7、杨柳青青江水*,闻郎江上唱歌声。 (刘禹锡:《竹枝词》)

      8、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

      9、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云脚低 (白居易 《钱塘湖春行》)

      10、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 《江南春》)

      11、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短歌行》

      12、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入若耶溪》

      13、*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

      14、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卜算子》

      15、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过松源晨》

      16、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山坡羊》

      17、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无题》

      18、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登飞来峰》

      19、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酬乐天扬州》

      20、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钱塘湖春行》

      21、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饮酒·其五》

      22、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夜雨寄北》

      23、山随*野尽,江入大荒流《渡荆门送别》

      24、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山行》

      25、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古风·其十九》

      26、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题西林壁》

      27、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篸《送桂州严大夫》

      28、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登庐山五》

      29、泰山嵯峨夏云在,疑是白波涨东海《早秋单父》

      30、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双调》

      1、手摩红日登三观,袖佛黄埃看九州。——王奕《和元遗山呈泰山天倪布山张真人》

      2、岱宗何崔嵬,群山无与比。——贾鲁《登泰山》

      3、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苏轼《念奴娇·中秋》

      4、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5、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6、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7、岱宗天下秀,霖雨遍人间。——张志纯《泰山喜雨》

      8、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李白《望庐山瀑布》

      9、去年上巳洛桥边,今年寒食庐山曲。——宋之问《寒食江州满塘驿》

      10、笑别庐山远,何烦过虎溪。——李白《别东林寺僧》

      11、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声断谯门。——秦观《满庭——蟹芳》

      12、秋色无远*,出门尽寒山。——李白《赠庐司户》

      13、洞天府地三千里,神府仙闾第一家。——徐世隆《送天倪子还泰山》

      14、正气苍茫在,敢为山水观?——张岱《泰山》

      15、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16、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刘禹锡《秋词二首》

      17、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18、对朝云叆叇,暮雨霏微,乱峰相倚。——黄庭坚《醉蓬莱》

      19、山际逢羽人,方瞳好容颜。——李白《游泰山》

[阅读全文]...
  • 山行古诗词鉴赏

  • 山行古诗词鉴赏

      在学*、工作或生活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山行古诗词鉴赏,欢迎阅读与收藏。

      【年代】:唐

      【作者】:杜牧

      【内容】: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天的景色。诗中写了山路、人家、白云和红叶,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而是巧妙的把它们联系在一起,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而有的只是陪衬。简单来说,前三句是为了第四句描绘背景,起铺垫的作用。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头。“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白云深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诗人的目光顺着山路一直向上望去。这句里的“人家”照应了上一句的“石经”。山上的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就是这“石经”。有白云缭绕,说明这里的山很高。诗人让片片白云遮住了读者的眼睛,但确认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肯定会有另外与众不同的景色吧!

      对上面的“山”、“山路”、“云”和“人家”,作者只是作了一个简单的描述,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但也只是点出了下文的“晚”和“霜”字,并没有表现出作者是多么喜欢秋天,秋天是多么吸引人。

      “停车坐爱枫林晚”,这句诗跟前两句不同。很鲜明的表现出了秋天的美。“山路”、“白云”和“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但这枫林晚景却使诗人难以抑制这种喜欢这儿的心情。

      “霜叶红于二月花”,补足第三句。在夕阳照射下,枫林显得更美,它比二月的春花还要红,还要艳丽。通过描写这么一片红色,让人们看到了生机勃勃的秋天。

      从这首古诗中,我充分的感受到了,诗人对秋天是那么的喜爱,秋天的景色是那么的美,让我加深一步的认识了着生机勃勃的秋天。

      古诗原文

      山光物态弄春辉,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译文翻译

      春光幻照之下,山景气象万千。何必初见阴云,就要匆匆回家?

      就算天气晴朗,没有一丝雨意,走入云山深处,也会沾湿衣裳。

      注释解释

      山行:一作“山中”。

      春晖:春光。

      莫:不要。轻阴:阴云。便拟归:就打算回去。

      纵使:纵然,即使。

      云:指雾气、烟霭。

      诗文赏析

      这首诗紧扣诗题中的“留”字,借留客于春山之中,描绘了一幅意境清幽的山水画。

      首句“山光物态弄春辉”,写出了留客的前提条件——山中万物都在春天的阳光下争奇斗艳,呈现着一派醉人的.美景。一个“弄”字出神入化,给山中景物赋予了人的性格,描绘了万物朝气蓬勃的盎然生机。全诗正面描写山景只有这一句诗。因为只有一句,所以诗人就不去描绘一泉一石,一花一木,而是从整体入手,着力表现春山的整个面貌,从万象更新的气象中,渲染出满目生机、引人入胜的意境。因为只有把这一句写得很浓,而且先声夺人,形成一种压倒的优势,“留”才有意义,客人所担心的问题才显得无足轻重。

      次句“莫为轻阴便拟归”,是诗人对客人的劝留之辞,恰值游兴正浓之际,天空中忽然浮过一片“轻阴”,大有大雨将至之势,这是令客人游兴顿减的惟一客观原因,暗示了客人主观上并非不恋山景的心灵信息。次句与首句紧密相关。由于第一句蕴含丰富,很有分量,第二句虽然是否定了客人的想法,但却显得顺流而下,毫不费力。

      最后两句“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采取以退为进、欲擒故纵的笔法,进一步劝慰客人既来之,则安之,不要错过美好春光,涉涉前行。因为客人怕“轻阴”致雨、淋湿衣服,诗人就婉曲地假设了一个晴天游春的问题——在晴天中,因为春季雨水充足,云深雾锁的山中也会水汽蒙蒙,行走在草木掩映的山径上,衣服和鞋子同样会被露水和雾汽打湿的。这也就是说,雨天游山,要“沾衣”;晴天游山,也要“沾衣”,“沾衣”是春日游山无法避免的问题,从某一角度说,这又是春日游山的一大乐趣,那么,就不必为一片“轻阴”而踯躅不前。

      这两句不只是消极地解除客人的疑虑,而是巧妙地以委婉的方式,用那令人神往的意境,积极地去诱导、去点燃客人心中要欣赏春山美景的火种。

      这首诗的意境异常清幽,还表现在隽永的哲理启迪上。它告诉人们:事物是复杂的,不应片面地看问题,对待困难也是如此。在人们前进的道路上,要正视困难,勇往直前,“莫为轻阴便拟归”;在克服困难中迎来的美景,才更加赏心悦目,其乐无穷。正由于诗中含义丰富而深刻,所以,这首诗与同类登山春游诗相比就更别具一番悠然不尽的韵味。

      山行

      青枥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数家分。

      山当日午回峰影,草带泥痕过鹿群。

      蒸茗气从茅舍出,缲丝声隔竹篱闻。

      行逢卖药归来客,不惜相随入岛云。

      翻译

      青青的枥树林的深处也住着人,一条小溪由几户人家共享同分。

      高山在正午时分峰影已经移动,草叶上沾着泥痕因刚跑过鹿群。

      蒸煮茶叶的香气从茅屋里冒出,缫丝的声响隔着竹篱也能听闻。

      在路上遇见了买药归来的山客,心甘情愿随他进入如岛的白云。

      注释

      青枥:一种落叶乔木,亦称枥树。

      深:一作“疏”。

      分:分配,分享。

      回:一作“移”。

      日午:中午。

      从:一作“冲”。

[阅读全文]...
  • 山行古诗词鉴赏

  • 山行古诗词鉴赏

      在日常的学*、工作、生活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山行古诗词鉴赏,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原文:

      山行

      朝代:唐朝

      作者: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深秋时节,我沿山上蜿蜒的山路而行.云雾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我不由自主地停车靠边,是因为这傍晚枫林的美景着实吸引了我,那被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花儿还要红。

      注释

      1、山行:在山中行走。

      2、寒山:指深秋时候的山。

      3、径:小路。

      4、斜:此字读xiá,为倾斜的意思。

      5、深:另有版本作“生”。

      6、坐:因为。

      7、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

      8、远上:登上远处的。

      9、山:高山。

      10、车:轿子。

      11、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

      12、红于:比……更红,本文指霜叶红于二月花。

      13、晚:晚上,通常指夕阳落下的傍晚。

      赏析:

      原文第二句中,是“深”还是“生”字在学术界仍就存在争议。清康熙陈梦雷编辑《古今图书积尘》作“白云深处有人家”。明万历赵宦光刊本,宋洪迈编《万首唐人绝句》作“白云深处有人家”。清乾隆《四库全书》收入的两种版本都有,例如明高棅编《唐诗品汇》和《御定全唐诗》作“白云深处有人家”,而宋洪迈编《万首唐人绝句》作“白云生处有人家”。有些课本中本诗也从原来的“白云深处有人家”修改为现在的“白云生处有人家”,并于注释处说明“‘生处’一作‘深处’”(考试时应以使用的课本为准)。94年版教育部重编国语辞典作“白云深处有人家”。

      【年代】:唐

      【作者】:杜牧

      【内容】: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天的景色。诗中写了山路、人家、白云和红叶,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而是巧妙的把它们联系在一起,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而有的只是陪衬。简单来说,前三句是为了第四句描绘背景,起铺垫的作用。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头。“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白云深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诗人的.目光顺着山路一直向上望去。这句里的“人家”照应了上一句的“石经”。山上的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就是这“石经”。有白云缭绕,说明这里的山很高。诗人让片片白云遮住了读者的眼睛,但确认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肯定会有另外与众不同的景色吧!

      对上面的“山”、“山路”、“云”和“人家”,作者只是作了一个简单的描述,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但也只是点出了下文的“晚”和“霜”字,并没有表现出作者是多么喜欢秋天,秋天是多么吸引人。

      “停车坐爱枫林晚”,这句诗跟前两句不同。很鲜明的表现出了秋天的美。“山路”、“白云”和“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但这枫林晚景却使诗人难以抑制这种喜欢这儿的心情。

      “霜叶红于二月花”,补足第三句。在夕阳照射下,枫林显得更美,它比二月的春花还要红,还要艳丽。通过描写这么一片红色,让人们看到了生机勃勃的秋天。

      从这首古诗中,我充分的感受到了,诗人对秋天是那么的喜爱,秋天的景色是那么的美,让我加深一步的认识了着生机勃勃的秋天。

      古诗原文

      山光物态弄春辉,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译文翻译

      春光幻照之下,山景气象万千。何必初见阴云,就要匆匆回家?

      就算天气晴朗,没有一丝雨意,走入云山深处,也会沾湿衣裳。

      注释解释

      山行:一作“山中”。

      春晖:春光。

      莫:不要。轻阴:阴云。便拟归:就打算回去。

      纵使:纵然,即使。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关于愚公移山的古诗词 - 句子

关于愚公移山的古诗词 - 语录

关于愚公移山的古诗词 - 说说

关于愚公移山的古诗词 - 名言

关于愚公移山的古诗词 - 诗词

关于愚公移山的古诗词 - 祝福

关于愚公移山的古诗词 - 心语

推荐词条

描写枣树的诗句 描写月亮的排比句 描写月亮思念的诗句 描写瑜伽的美句 描写八仙的诗句 描写钟馗的诗句 描写书的排比句 描写夏天的词句 描写父爱的比喻句 描写山谷的诗句 描写窗外的诗句 描写春雨的排比句 描写稻花的诗句 描写锦里的诗句 描写冬日暖阳的诗句 描写腊月的诗句 描写竹子的好句 描写跳舞的诗句 描写才女的诗句 描写深情的诗句 描写三峡景色的诗句 描写悲秋的诗句 描写壶口瀑布的诗句 描写泥土的诗句 描写昆明的诗句 描写秋高气爽的诗句 描写秦朝的诗句 描写时间的古诗句 描写儿童生活的诗句古诗 描写师恩的诗句 描写冬天天的诗句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