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于新的古诗意思 >

关于新的古诗意思

关于关于新的古诗意思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关于新的古诗意思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关于新的古诗意思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关于新的古诗意思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关于新的古诗意思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关于新的古诗意思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关于新的古诗意思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关于新的古诗意思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关于新的古诗意思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关于新的古诗意思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关于新的古诗意思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七步诗的古诗意思

  • 七步诗的古诗意思

      无论在学*、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七步诗的古诗意思,欢迎大家分享。

      一、原文

      七步诗

      两汉:曹植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二、译文

      锅里煮着豆子,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

      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

      这首诗用同根而生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哥哥残害弟弟,表现了作者对兄弟相逼,骨肉相残不满与厌恶。

      三、注释

      ⑴持:用来。

      ⑵羹: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状食物。

      ⑶漉:过滤。

      ⑷菽(豉):豆。这句的意思是说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作羹。

      ⑸萁: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

      ⑹釜:锅。

      ⑺燃:燃烧

      ⑻泣:小声哭

      ⑼本:原本,本来。

      ⑽煎:煎熬,这里指迫害。

      ⑾何:何必。

      四、赏析

      此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显,是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语,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

      通过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现象,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真实度七步诗的真假向来为人所争议。其中郭沫若说的比较有理。他认为曹植的《七步诗》:“过细考察起来,恐怕附会的'成分要占多数。多因后人同情曹植而不满意曹丕,故造为这种小说。其实曹丕如果要杀曹植,何必以逼他作诗为借口?子建才捷,他又不是不知道。而且果真要杀他的话,诗作成了依然可以杀,何至于仅仅受了点讥刺而便‘深惭’?所以此诗的真实性实在比较少。

      因为写了这首诗,曹植维系了千载的同情,而曹丕也膺受了千载的厌弃。这真是所谓‘身后是非谁管得’了。”但是他的说法也有人质疑,有人说,当初曹丕让曹植七步成诗只是作为一个借口,想杀他,他认为曹植肯定不能成功,他没料到,曹植才华如此出众,当时,就连曹丕本人也被感动了些许,并且为了保住名声,以安天下,他才放过了曹植。

[阅读全文]...
  • 元日古诗意思

  • 文学
  • 元日古诗意思

      《元日》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那么元日的意思是什么呢?下面和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

      元日

      作者: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文

      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诗意

      (一)

      爆竹声中送走了旧的一年,春风已把温暖送进了屠苏酒碗。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门万户,家家都用新的桃符把旧的桃符更换。

      (二)

      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人们饮美味的屠苏酒时,又有和暖的春风铺面而来,好不惬意!天刚亮时,家家户户都取下了旧桃符,换上新桃符,迎接新春。

      《元日》赏析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如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是一首家喻户晓的诗:《元日》。作者是宋代的王安石。这首诗描写了宋代人过春节的场面:在阵阵鞭炮声中,一年又过去了,我们又迎来了新的一年。和煦的春风吹在脸上暖洋洋的。人们端起酒杯,开怀畅饮屠苏酒。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到处是灿烂的.景象。每到这个时候,都会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象征除旧布新。

      作者王安石敏锐地抓住民间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这都是具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充分表现出过年时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仔细品品这诗中的内容,你是否感受到那深深的年味?一听到爆竹声,你是否涌起过年时的兴奋?当你闻到屠苏酒的香气,你是否暖洋洋地感觉到春天已经来临?当千家万户都沐浴在初春朝阳的光照之中,你是否有温暖的气息在身边环绕?当人们用新桃符替换了旧桃符,你是否明白了“除旧迎新”的主题?

      这首诗,还自有它的比喻象征意义,它是以除旧迎新来比喻和歌颂新发的胜利推行。这首诗正是赞美新事物的诞生如同“春风送暖”

      拓展:古诗《元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认识生字23个。

      3、完成语文天地中学*显身手。

      4、理解诗句内容,感受诗句中渲染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气氛。

      教学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

      2、理解语句的意思。

      教学准备:小黑板,生字、词卡片。

      课型:古诗。

      教学方法:讨论、小组合作式。

      教学步骤:

      一、导入活动:

      1、学生们,十二月份结束了,我们将迎来新的一年。新岁月的第一天是什么节日?

      2、板书课题。

      3、从课题里。你联想到什么?

      二、学*新课

      1、初读课文

      ⑴、指导看书上的插图,问:这篇课文图上有什么?

      ⑵、出示小黑板上的诗句,指定学生读。

      ⑶、全班齐读。

      ⑷、出示生字5个,(开火车读)

      爆 屠 曈 换 符

      ⑸、出示生词,同桌读。

      爆竹 屠杀 苏醒 交换 符号

      2、熟读课文,理解诗句。

      ⑴、学生自由读诗句。

      ⑵、小组讨论:说说你知道哪句诗的意思?

      ⑶、指定学生说诗意。

      ⑷、全班齐读全诗。

[阅读全文]...
  • 寒食古诗意思(寒食的意思及诗意)

  • 诗意
  • 《寒食》

    [唐]韩翃(hóng)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幕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寒食》的作者是唐代诗人韩翃(hóng),生卒年不详,字君*,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唐代诗人,与钱起等诗人齐名,时称“大历十オ子”。韩翝的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诗多写送别唱和题材,有《韩*诗集》。

[阅读全文]...
  • 凉州词古诗意思

  • 凉州词古诗意思

      《凉州词二首》是唐代诗人王翰的组诗作品。第一首诗渲染了出征前盛大华贵的酒筵以及战士们痛快豪饮的场面,表现了战士们将生死置之度外的旷达、奔放的思想感情。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凉州词古诗意思,一起来看一下吧。

      凉州词

      作者: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注释

      1、夜光杯:一种白玉制成的杯子。

      译文

      新酿成的葡萄美酒,盛满夜光杯;

      正想开怀畅饮,马上琵琶声频催。

      即使醉倒沙场,请诸君不要见笑;

      自古男儿出征,有几人活着归回?

      赏析

      是咏边寒情景之名曲。全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首句用语绚丽优美,音调清越悦耳,显出盛宴的豪华气派;一句用“欲饮”两字,进一层极写热烈场面,酒宴外加音乐,着意渲染气氛。三、四句极写征人互相斟酌劝饮,尽情尽致,乐而忘忧,豪放旷达。这两句,蘅塘退士评曰:“作旷达语,倍觉悲痛。”历来评注家也都以为悲凉感伤,厌恶征战。清代施补华的《岘佣说诗》评说:“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在学人领悟。”从内容看,无厌恶戎马生涯之语,无哀叹生命不保之意,无非难征战痛苦之情,谓是悲凉感伤,似乎勉强。施补华的话有其深度。千古名绝,众论殊多,见仁见智,学人自悟。

      王翰

      王翰,唐代边塞诗人。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市)人,著名诗人。王翰这样一个有才气的诗人,其集不传。其诗载于《全唐诗》的,仅有14首。闻一多先生《唐诗大系》定王翰生卒年为公元687至726年,并未提出确切的材料依据。

      鉴赏评价

      其一

      诗人以饱蘸激情的笔触,用铿锵激越的音调,奇丽耀眼的词语,定下这开篇的第一句。“葡萄美酒夜光杯”,犹如突然间拉开帷幕,在人们的眼前展现出五光十色、琳琅满目、酒香四溢的盛大筵*。这景象使人惊喜,使人兴奋,为全诗的抒情创造了气氛,定下了基调。

      第二句开头的“欲饮”二字,渲染出这美酒佳肴盛宴的不凡的诱人魅力,表现出将士们那种豪爽开朗的性格。正在大家“欲饮”未得之时,乐队奏起了琵琶,酒宴开始了,那急促欢快的旋律,象是在催促将士们举杯痛饮,使已经热烈的气氛顿时沸腾起来。这句诗改变了七字句*用的音节,采取上二下五的句法,更增强了它的感染力。这里的“催字”,有人说是催出发,和下文似乎难以贯通。有人解释为:催尽管催,饮还是照饮。这也不切合将士们豪放俊爽的精神状态。“马上”二字,往往又使人联想到“出发”,其实在西域胡人中,琵琶本来就是骑在马上弹奏的。“琵琶马上催”,是着意渲染一种欢快宴饮的场面。

      诗的三、四句是写筵*上的畅饮和劝酒。过去曾有人认为这两句“作旷达语,倍觉悲痛”。还有人说:“故作豪饮之词,然悲感已极”。话虽不同,但都离不开一个“悲”字。后来更有用低沉、悲凉、感伤、反战等等词语来概括这首诗的思想感情的,依据也是三四两句,特别是末句。“古来征战几人回”,显然是一种夸张的说法。清代施补华说这两句诗:“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在学人领悟。”(《岘佣说诗》)之所以说“作悲伤语读便浅”,是因为它不是在宣扬战争的可怕,也不是表现对戎马生涯的厌恶,更不是对生命不保的哀叹。回过头去看看那欢宴的场面:耳听着阵阵欢快、激越的琵琶声,将士们真是兴致飞扬,你斟我酌,一阵痛饮之后,便醉意微微了。也许有人想放杯了吧,这时座中便有人高叫:怕什么,醉就醉吧,就是醉卧沙场,也请诸位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早将生死置之度外了。可见这三、四两句正是*间的'劝酒之词,而并不是什么悲伤之情,它虽有几分“谐谑”,却也为尽情酣醉寻得了最具有环境和性格特征的“理由”。“醉卧沙场”,表现出来的不仅是豪放、开朗、兴奋的感情,而且还有着视死如归的勇气,这和豪华的筵*所显示的热烈气氛是一致的。这是一个欢乐的盛宴,那场面和意境决不是一两个人在那儿浅斟低酌,借酒浇愁。它那明快的语言、跳动跌宕的节奏所反映出来的情绪是奔放的,狂热的;它展现出的是一种激动和向往的艺术魅力,这正是盛唐边塞诗的特色。

      也有人认为全诗抒发的是反战的哀怨,所揭露的是自有战争以来生还者极少的悲惨事实,却出以豪迈旷达之笔,表现了一种视死如归的悲壮情绪,这就使人透过这种貌似豪放旷达的胸怀,更加看清了军人们心灵深处的忧伤与幻灭。

      评价

      《唐诗绝句类选》:语意远,乃得隽永。

      《唐诗直解》:悲慨在“醉卧”二字。

      《艺苑卮言》:“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用意工妙至此,可谓绝唱矣。惜为前二句所累,筋骨毕露,令人厌憎。“葡萄美酒”一绝,便是无瑕之璧。盛唐地位不凡乃尔。

      《增订唐诗摘钞》:诗意在末句,而以饮酒引之,沉痛语也。若以豪饮解之,则人人所知,非古人之意。

      《而庵说唐诗》:此诗妙绝,无人不知,若非细细寻其金针,其妙亦不可得而见。若论顿挫,“葡萄美酒”一顿,“夜光杯”一顿,“欲饮”一顿,“琵琶马上催”一顿,“醉卧沙场”一顿,“君莫笑”一顿,凡六顿,“古来征战几人回”则方挫去。夫顿处皆截,挫处皆连,顿多挫少,唐人得意乃在此。

      《唐诗别裁》:故作豪饮旷达之词,而悲感已极。杨仲弘论绝句,以第三句为主,而第四句发之,盛唐多与此合。

      《诗法易简录》:“君莫笑”三字喝末句有力。

      《唐人万首绝句选评》:气格俱胜,盛唐绝作。

      其二

      这首诗抒写的是边关将士夜闻笳声而触动思乡之情。万里别家,多年不归,有时不免思乡,无论是见景还是听声,都容易勾起悠悠的乡思。

      诗的前两句写战士们在边关忍受苦寒,恨春风不度,转而思念起故乡明媚、灿烂的春色、春光来。后两句极力渲染出了一种思乡的氛围:寒冷的夜晚万籁俱寂,而笳声的响起更让人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并且悲凉的笳声吹奏的偏又是让人伤怀别离的《折杨柳》,悠悠的笳声在夜空回荡,教战士们的思乡之意更加浓厚。

      这首诗抓住了边塞风光景物的一些特点,借其严寒春迟及胡笳声声来写战士们的心理活动,反映了边关将士的生活状况。诗风苍凉悲壮,但并不低沉,以侠骨柔情为壮士之声,这仍然是盛唐气象的回响。

[阅读全文]...
  • 己亥杂诗的古诗意思

  • 写作
  • 己亥杂诗的古诗意思

      在*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己亥杂诗的古诗意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注释】

      浩荡离愁白日斜(xiá):浩荡,广阔无边的样子,这里形容愁思无穷无尽。离愁,离别的愁思。白日,指太阳。

      吟鞭:诗人的马鞭。

      落红:落花。花朵以红色者为尊贵,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

      【古诗今译】

      带着满怀离愁别绪,趁着西下的斜阳,扬鞭催马,远走天涯。纷纷飘零的落花绝不是无情之物,化作春泥还要培育出更美的鲜花。

      【赏析】

      龚自珍(1792-1841),又名巩祚(zuò),字璱(sè)人,号定庵,浙江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清代杰出的思想家、诗人和学者。共有《己亥杂诗》315首,多咏怀和讽刺之作,写于已亥年,即清道光十九年(1839)。

      这首诗是龚自珍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的。这首诗的含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抒发了诗人离京南返时的愁绪,另一方面表达了诗人虽已辞官赴天涯,但仍决心为国效力,流露了作者效忠朝廷与国家的深沉丰富的思想感情。

      诗的前两句既有抒情,又有叙事的,诗人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了豪放洒脱的气概,感慨的是离别之忧伤;洒脱的是终于逃脱了令人窒息的官场樊笼,可以轻松愉快地到外面的世界做自己想做的事。这样,离别愁绪就和回归喜悦交织在一起的,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夕阳斜晖,又有广阔天涯。这是诗人当时复杂心境的真实写照的。

      诗的后两句则笔锋一转,用形象生动的比喻表白自己的心境,用“落红”来比喻自己虽年事已高,告老还乡,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命运的.,仍要做些于国于民有益的事。“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历来为人们传颂的经典名句,它一方面是诗人的抒怀言志,另一方面也是诗人崇高人格道德境界的真实写照,形象、贴切地展示了作者为国效力的献身精神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

      诗人以“白日斜”来烘托离愁,以“吟鞭东指即天涯”抒写退出官场事故纷争后的洒脱豪放,以“落红”暗示自己“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之“进亦忧,退亦忧”的忧国忧民情怀,可见诗人辞官心情是极其复杂的,也是极其痛苦的。全诗寄情于物,形象贴切,浑然一体,感人至深。

[阅读全文]...
  • 古诗山行的诗意_古诗山行的意思

  • 诗意
  •   《山行》

      作者: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注释:

      1、山行:在山中行走。

      2、寒山:指深秋时候的山。

      3、径:小路。

      4、白云生处: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

      5、斜:此字读xiá,为伸向的意思。

      6、坐:因为。

      译文:

      山石小路远上山巅弯弯又斜斜,

      白云生发之处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只因爱那枫林晚景我把马车停下,

      霜染的枫叶胜过鲜艳二月的花。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

      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次句“白云深处有人家”,描写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有人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托,因而能给读者启迪和鼓舞。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头。“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白云生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这一条山间小路,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吧?这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有白云缭绕,说明山很高。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人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定会有另一种景色吧?

      对这些景物,诗人只是在作客观的描述。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写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

      “停车坐爱枫林晚”便不同了,倾向性已经很鲜明,很强烈了。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前两句所写的景物已经很美,但诗人爱的却是枫林。通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铺*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点明喜爱枫林的原因。

      “霜叶红于二月花”,把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具体展现在我们面前了。诗人惊喜地发现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呢!难能可贵的是,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像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诗人没有象一般封建文人那样,在秋季到来的时候,哀伤叹息,他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体现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种英爽俊拔之气拂拂笔端,表现了诗人的才气,也表现了诗人的见地。这是一首秋色的赞歌。

      第四句是全诗的中心,是诗人浓墨重彩、凝聚笔力写出来的。不仅前两句疏淡的景致成了这艳丽秋色的衬托,即使“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看似抒情叙事,实际上也起着写景衬托的作用:那停车而望、陶然而醉的诗人,也成了景色的一部分,有了这种景象,才更显出秋色的迷人。而一笔重写之后,戛然便止,又显得情韵悠扬,余味无穷。

[阅读全文]...
  • 春夜喜雨古诗意思

  • 文学
  • 春夜喜雨古诗意思

      《春夜喜雨》描绘春夜雨景,表现喜悦心情的名作,把春雨“润物”的事迹写得惟妙惟肖。下面是关于春夜喜雨古诗意思的内容,欢迎阅读!

      古诗《春夜喜雨》

      唐代: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夜喜雨》古诗的意思

      好雨似乎会挑选时辰,降临在万物萌生之春。

      伴随和风,悄悄进入夜幕。细细密密,滋润大地万物。

      浓浓乌云,笼罩田野小路,点点灯火,闪烁江上渔船。

      明早再看带露的鲜花,成都满城必将繁花盛开。

      《春夜喜雨》文本解读

      开头两句可以说是起得**,没有什么惊人的语句。这似乎是一个缺点。但是联系全诗,却似乎又不这样简单。因为这首诗,不像杜甫的许多诗那样抒发强烈的激情,而是表现一种默默的、无声的、自我体验的温情的。

      题目叫“春夜喜雨”。春雨,是表现的对象;夜,提供了感觉的特殊条件。喜才是全部感情的主线。但是,全诗中没有“喜”字,着力表现的是无声的喜。因为是无声的,因而更加是内心深处的。

      喜,是因春雨而起,但是,这雨又恰恰是又在夜里。夜里的雨和白天的雨是不一样的,它是看不见的。所以第二联就写这个看不见:“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雨随着风,一般应该是有声势的,但是这里却是“潜入”的小雨,偷偷的,无声无息的。接着是“润物细无声”,不但看不见,而且听不到。感官无法直接感知,可是诗人还是感觉到了,凭着敏感的想象罢。关键词是“细”和“润”。这就让读者感受到了,这春雨的特点是:是细,是小,是微,细微到视觉和听觉都不能感知,但是诗人还是感觉到了。这表现的是什么感觉?过细的感觉,“润”的感觉,不用看,也不用听,外在感官不可感,却流露出了内心感受的喜悦的特点。所“润”之物,当然是植物——农作物。说的是物被滋润,表现的却是心的滋润。无声的微妙胜过有声。只有心灵过细的人,才能感觉到这本来是不可感觉的感觉;只有具有精致的内在感受力的诗人,才能有这种独享的喜悦,为生命看潜在的生长而默默暗喜;只有关切国计民生的'人,才能为一场无声的细雨感到由衷的欣慰。

      读这样的诗,第一,要抓住诗人表现的雨的特点,是夜里的雨,看不见的。第二,要抓住感觉雨的感觉的特点,把不能感觉的感觉,感觉到内心深处去。虽然是无声无息,但却感到了“润物”,在那个以农为本的时代,自然有一种欣慰之感。

      诗凭什么感人?一般说是以情感人,从陆机《文赋》就说了“诗缘情”。这大致不错,但是这还不完全,还要加以补充,情感直接说出来是不感人的,诗要通过特殊的感觉来传达情感。如果在这里,杜甫直接说他为春夜的雨而感到喜悦,这不是诗。杜甫在整首诗里,一个喜字也没有,但是,却提供了一系列很微妙的喜悦的感觉,让读者体验这种别人感觉不到的精致的感觉。这就叫感染了。

      这两句诗看来没有多少惊人的词语,但是在千年传诵的过程中,衍生出象征的意义来(形容某种思想和人格对他人的熏陶),诗句的内涵的召唤性,其潜在量之大,正是诗句成功的标志之一。

      下面两联,又转换到外部感官上来。第三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以为有利于国计民生,所以它是美的。这种美用光和色的反衬来体现:云一片漆黑,这是提示地域特色——*原和江河,只有在*原上,视野开阔,云才会在田野的小路上;大幅度的黑色背景,用船上唯一的灯火来反衬,很明显是为了突出雨夜之黑,和那一点温暖的光互相反衬。

      这种手法是我国古典诗歌常用的,列如柳宗元的《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前面用“绝”和“灭”来强调千山万径一片空白,后面用“孤”舟和“独”钓来突出唯一的人物,打破了空白。又如:

      万绿从中一点红,动人春色不须多。

      还有: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光有这样一种大笔浓墨的图画,在杜甫看来,可能还不足以充分显示春雨的可爱。于是他用最后一联再来一个对比:“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第二天早晨的明亮,反衬昨夜春雨效果:第一,这下子不是看不见了,而是看得很清楚,很鲜明,红红的,这还不够,还要把感觉的分量加重:“湿”,这就点出了和一般日子里的红花的不同,红得水灵灵的。第二,更为精彩的是:杜甫强调,雨后红花的另一个特点,就是重的感觉。花的茂盛,花的潮湿,变成了花的重量感。用重的分量,来表现花的茂盛,杜甫是拿手好戏,他在另一首诗中写过: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不过这一次用的字眼是“压”而不是“重”。

      前面说过这首诗的题目有个“喜”字,但通篇不见喜字,可是读者任然感觉到了喜悦之情洋溢,这是因为,所有的喜悦,都渗透在关键性的感觉之中,在用得特别精彩的语言中,读者从无声的“潜入”,悄然的“润物”,从“云俱黑”、“火独明”,从红湿而下垂的花朵中,感到了杜甫的欣喜。他的喜悦有两种:一是默默的、内在的、不形诸于色的喜悦;一是外在的、视觉的、突然发现雨后的花的鲜艳和分量,情不自禁的、形诸于色的惊喜。但是,如果没有这些细微的感觉,这些恰到好处的语言,杜甫的喜悦就是直说出来,读者也是没有感觉的。

      拓展内容:杜甫《春夜喜雨》的阅读题及答案

      阅读课内诗歌并回答问题。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解释下列字词。

      乃: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

      潜:______________________

      润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代诗人_____。第一句写了________________,后面三句集中写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画线的诗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体现了春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

      5.诗题为《春夜喜雨》,在诗篇中“春”“夜”“雨”都有了,但“喜”字却没有出现过。请仔细读原诗,揣摩体味,说一说诗人是怎样对春雨抒发了“喜”的感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全文]...
  • 牧童古诗意思解释(牧童全诗的意思)

  • 解释
  • 六一儿童节到了。很多家长都在挖空心思,想着给孩子买什么玩具,或是去哪个游乐园玩耍。其实,孩子要的快乐很简单,甚至不用花钱去购买。

    古代的孩子,没有手机、电视、电脑和现代化的玩具,一样过得十分充实。读一读这首古诗,让我们去领略古代儿童的快乐吧!

    牧童

    吕岩(唐)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一片辽阔的草场,横过六七里地,一望无垠。

    晚风轻拂,不时传来牧童阵阵悠扬的笛声。

    牧童回到家后,吃完一顿饱饭后,已是黄昏过后了。

    他连蓑衣都没有脱下,就卧倒在草地上,静静地欣赏天上的明月。

    吕岩,又称吕洞宾,晚唐和五代时期的道士,也是中国神话传说人物。

    这首诗,作者用简单的四句话,就生动地展现了古代牧童一天的生活。

    首先,诗人从视觉着眼,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色,宽广的草地,放眼望去一片绿油油,让人心旷神怡。

    接着,诗人转向了听觉,在晚风中,笛声断断续续,句中的一个“弄”字,用得十分巧妙,将晚风和笛子都拟人化了。

    有美景和音乐助兴,能不让人快乐吗?

    然后,诗人转向牧童回家后的生活,牧童经过一天的劳作,肚子有些饿了,好好地吃了一顿饱饭。

    吃完饭后干什么呢?现在的孩子如果没有手机,不能去游乐场,都会觉得无法生活了。可是,古代的牧童,出门就是游乐场,天当被地当床,躺下来数星星看月亮,就会无比快乐。

    在古诗词中,有不少描述儿童生活的句子,比如“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古代的儿童,看上去似乎更快乐。

    现在的科技发达了,但孩子们快乐指数并没有增加。永远写不完的作业,上不完的辅导班,让许多孩子小小年纪就带上了厚厚的眼镜。

    这不禁让人深思!究其原因,古代普通人家的家长,不会过度关注孩子的学业,对他们来说,孩子只要能健健康康长大,然后成家立业就行了。

    因此,孩子们有充足的时间玩耍嬉戏,玩累了之后就骑着牛、吹着笛慢悠悠地回家。

    然而,在“千万别输在起跑线上”的思想指导下,现在的孩子,再也无法享受这种悠闲的乐趣了,这值得庆幸还是让人悲哀呢?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关于新的古诗意思 - 句子

关于新的古诗意思 - 语录

关于新的古诗意思 - 说说

关于新的古诗意思 - 名言

关于新的古诗意思 - 诗词

关于新的古诗意思 - 祝福

关于新的古诗意思 - 心语

推荐词条

有利有弊道理的古诗 还关于劝学的古诗呢 结婚发的古诗词文案 描写山水词的古诗词 中秋节的古诗67个字 时雨古诗的 有游人的古诗 凉州词的古诗讲解视频大全 古诗的历史变化 树的眼泪古诗起因经过结果 最有诗情画意的春天古诗 李白的古诗孤兰 古诗十九首的有关资料 哪些描写秋景的古诗 关于植树的古诗和名言 关于春天的古诗带图画大全 怀念放牛的古诗 杜甫的古诗经典 元宵节的古诗词简短 两首清明的古诗 第一个字的得古诗 女人爱情的古诗 窥字开头的古诗 松鼠的古诗 关于栖霞寺的古诗 古诗词形容开头的 以en结尾的押韵古诗 表示关心情人的古诗词 读了古诗词的感受 形容春天催人奋进的古诗词 送友人古诗的简笔画配图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