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于古诗的历史知识点 >

关于古诗的历史知识点

关于关于古诗的历史知识点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关于古诗的历史知识点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关于古诗的历史知识点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关于古诗的历史知识点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关于古诗的历史知识点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关于古诗的历史知识点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关于古诗的历史知识点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关于古诗的历史知识点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关于古诗的历史知识点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关于古诗的历史知识点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关于古诗的历史知识点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初中历史知识点大归类

  • 教育,历史
  • 初中历史知识点大归类

      初中生要学*的历史知识内容有很多,想掌握好这些知识,要学会归类整理知识点。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历史知识点大归类,希望对大家有用!

      一、“五月流血周”和国际歌( 下册P3---4) <理解>

      1、“五月流血周”:1871年3月18日,巴黎公社成立,这是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的雏形。5月底,退守凡尔赛的资产阶级纠集*军队,疯狂向巴黎公社发动进攻,为保卫巴黎公社,巴黎公社社员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抵抗,5月21日——5月28日,凡尔赛军队攻入巴黎,巷战坚持了一个星期,但是,终因寡不敌众,巴黎公社被扼杀在血泊中,三万多名公社战士被屠杀,历史上称为“五月流血周”。

      2、《国际歌》:巴黎公社失败后,诞生了《国际歌》,歌词作者是法国无产阶级诗人,巴黎公社活动家——欧仁·鲍狄埃(P4插图);歌曲作者是法国工人音乐家狄盖特。它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砸碎旧世界的锁链,坚信*一定胜利,成为一支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战歌。

      二、科学成就和第二次工业革命,英、美、法、德经济发展的不*衡 (第二册P6-8)<理解>

      (一)科学成就和第二次工业革命

      1、开始时间: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极 大提高,开始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2、科技发展表现在三个领域:

      ①电力和石油作为新能源的发展和利用;

      ②内燃机和汽车、飞机等新交通工具的创制;

      ③电报、电话、无线电等新通讯手段的发明

      3、主要发明:

      (1)电力:爱迪生(美)发明电灯泡;西门子(德)制造了第一辆有轨电车;

      (2)动力:卡尔·本茨(德)设计出内燃机,使石油成为新能源

      (3)交通工具的革新: 卡尔·本茨(德)制成第一辆三轮汽车;

      福特(美)制成第一辆四轮汽车;

      莱特兄弟(美)制成飞机(P6—7插图)

      (4)新信息传递工具:①19世纪中期美国人 发明有线电报 ② 19世纪晚期贝尔发明有线电话(P8插图);意大利人马可尼发明无线电报。

      4、三大能源:石油、电力、煤炭

      5、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①进一步推动了工业的快速发展;②造成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衡,③出现了垄断组织,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二)英、法、美、德经济发展的不*衡(P8)

      都有所发展,但发展不*衡。美国、德国的步伐较快,后来居上;英国、法国相对缓慢。

      美、德后来居上的原因:都是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更多地采用新技术、新设备,起点高、发展快。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德国分别成为世界头号、二号资本主义大国。(此外美国具体原因:(1)内战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2)地域辽阔,资源丰富;(3)吸收了大量欧洲剩余资本;德国:(1)普法战争后实现了国家的统一;(2)从法国得到大量赔款和割地。)

      英、法相对缓慢的原因:由于过分依赖殖民地和资本大量输出,以至技术装备相对落后,英国、法国的经济发展缓慢下来,工业生产逐渐被美国、德国赶上和超过。

      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P14)<理解>

      1、形成:

      A、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由于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衡性加剧(根源或根本原因);

      B、后起的帝国主义要求按实力重新瓜分世界,争夺霸权(实质)的斗争愈来愈烈,导致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

      2、组成:三国同盟: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同盟国核心——德国);

      三国协约:英国、俄国、法国 (协约国核心——英国)(P15页插图)

      3、性质: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都是具有争霸性的帝国主义军事集团。

      4、结果:

      A、20世纪初,以英、德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展开了疯狂的扩军备战,大搞军事竞赛;

      B、两大军事集团的竞争日益激烈,国际关系极度紧张,危机频发,一场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萨拉热窝事件、重大战役(P22-26)<理解>

      1、萨拉热窝事件(一战的导火线):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的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妇在波斯尼亚——黑塞哥维纳(巴尔干半岛上)的首府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刺杀,这就是引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萨拉热窝事件。

      2、重大战役:

      A、马恩河战役:1914年9月(英法——德军),德国速战速决的计划破产;

      B、一战中最为残酷的一次战役,伤亡人数最多,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德军首次使用了毒气弹和飞机,由于法军的顽强抵挡,迫使法军投降计划破产。

      C、索姆河战役:1916年(索姆河战役中英国首先使用*)。

      1、十月革命的胜利

      (1)背景:①一战给俄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激化阶级矛盾。

      成立资产阶级临时*,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

      (2)标志:1917年11月7日,彼得格勒起义取得胜利,揭开了俄国十月革命的序幕。

      (3)过程:11月6日晚,列宁来到起义的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领导武装起义。

      (4)主要特征: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

      (5)结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人民委员会,列宁为*。

      (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的统治,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6)巩固:①苏俄同德、奥议和,并退出了一战;②颁布了《土地法令》③1918年苏俄首都从彼得格勒迁到莫斯科;④1920年底,打退国外敌人的进攻,巩固了苏维埃*。

      (7)胜利的意义:①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②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革命斗争;③从根本上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消灭剥削阶级。因此,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为人类的**事业指明了道路。

[阅读全文]...
  • 高考历史知识点

  • 高考,历史,高中
  • 高考历史知识点

      历史,简称“史”,指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活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研究和诠释。历史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文学家们如何书写历史,历史都以自己的方式存在,不可改变。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考历史知识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考历史知识点:先秦

      1、西周的兴衰。

      2、分封制的内容、实质。

      3、全面理解和说明春秋到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由奴隶社会瓦解到封建制度确立,分裂割据走向统一集权,民族融合局面出现的历史发展趋势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表现。

      4、正确评价春秋战国期间的兼并战争。

      5、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作用和实质(是在经济,政治上确立了封建制度。是怎样体现和完成春秋战国以来的历史发展趋势)。

      6、战国时封建经济发展的具体成就(铁器、牛耕、水利、手工业和商业)。

      7、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流派,内容,结局。注意儒家,道家和法家。

      8、天文、医学和诗经。

      9、孔子(重点)、荀子,孟子,韩非和屈原。

      说明:先秦时期多年未出大题,一定要注意复*到位,特别是百家争鸣,春秋战国的社会发展趋势。此阶段也可以和秦汉或者明清时期结合起来考察。

      2

      高考历史知识点:秦汉

      秦汉——多民族大一统的封建社会的形成、巩固、问题和演变成分裂

      1、秦统一天下的必然性和条件。

      2、秦始皇建立和巩固统一和中央集权的措施。

      3、从正反面分析秦亡汉兴的原因。

      5、秦皇、汉武多方面的活动。

      6、理解和评价焚书坑儒、独尊儒术。董仲舒的思想背景,内容,作用。

      7、自春秋、战国经秦到西汉治国思想的变动和影响。

      8、秦汉与匈奴,西域,越族的关系。

      9、张骞和班超的贡献:丝绸之路。

      10、造纸术,地动仪,张衡,华佗,王充,司马迁和《史记》,数学和封建教育。

      11、秦汉出现的封建社会的社会问题及表现。(土地兼并、*、思想专制)

      12、秦汉是对后世具有开创性的朝代,秦汉奠定了我国后来2000年封建社会的基本格局,基本特点。

      如何理解?有那些史实?

      (统一的国家格局;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格局;多种土地制度基础上的的封建小农经济格局;以汉族为主体的民族融合的多民族格局;对外交流的开放格局;以儒家为主体重伦理的思想格局;以应用技术为主的领先世界的传统科技与文化格局。)

      高考历史知识点:隋唐

      隋唐——封建社会的盛和衰

      1、隋大统一的历史原因。秦和隋的相似性。

      2、隋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

      3、全面细致的识记大运河的分段、起止点、沟通河流。理解大运河开凿的原因,影响。正确看待历史上不同人物对大运河的'评价。

      4、多方面(从统治者作为,从制度,从科技,从水利,从民族交往,从中外交流等)分析唐朝前期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和启示。

      5、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活动和评价。

      6、深入理解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均田制,租庸调制的实施原因、目的,作用和其间的联系,后来的破坏。

      7、全盛时期的表现(经济、政治、民族、对外、文化。)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8、长安和扬州。

      9、唐中央*和边疆民族关系的史实,共性。与汉民族关系的异同点。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藏。

      10、唐朝对外交往和汉的不同之处及其成因。对外交流的具体史实。

      11、深刻理解两税法的实施和影响。

      12、多方面分析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原因和启示。

      13、唐文化:唐诗、韩愈和柳宗元。莫高窟,绘画,书法,封建教育,医学,孙思邈和《唐本草》。

[阅读全文]...
  • 初一到初二历史知识点

  • 历史,初二,初一
  • 初一到初二历史知识点

      在我们*凡无奇的学生时代,说到知识点,大家是不是都*惯性的重视?知识点就是掌握某个问题/知识的学*要点。那么,都有哪些知识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一到初二历史知识点,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1课 我们的远古祖先

      1、地球上最早出现人类约在300万年以前, 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进化过程中取决定作用的是劳动,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2、大汶口遗址:父系氏族晚期出现贫富分化(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第3课 神奇的远古传说

      一、为什么中华民族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1、炎帝、黄帝是华夏族的始祖: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在涿鹿大败蚩尤,从此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也就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

      2、炎帝、黄帝对中华文明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黄帝——人文初祖;

      二、禅让制

      尧、舜、禹时期,公共推举,首领让贤的办法叫“禅让制”。

      第4课 夏传子 家天下

      二、夏朝的统治

      1、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2、夏朝设置了各种国家机构(包括*机构、军队、刑法和监狱等)是奴隶主阶级压迫*民和奴隶的工具。

      三、商汤灭夏

      夏朝最后一个国王桀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黄河中下游的汤部起兵攻夏,于公元前1600年推翻夏朝的统治,建立商朝,定都于亳。

      第5课 公元纪年法

      1、 公元前后年度的计算

      如:公元前5年到公元5年之间是9年,5+5-1=9。

      2、 天干、地支纪年的算法

      一个周期是60年。今年是辛卯年,那么明年就是壬辰年。

      1、西周的建立(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亲率周军在牧野大败商纣的军队,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2、西周的分封制

      (1)分封的目的:为了加强对全国广大地区的统治。

      (2)分封的对象(内容):王族、功臣以及旧贵族。

      (3)周王与诸侯的.关系:

      ①诸侯的权利:受封的诸侯享有封地的管理和收取赋税等权利。

      ②诸侯的义务: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4)分封的意义:西周通过分封诸侯,不但巩固了对原来商朝地区的统治,而且扩大了统治范围,加速了全国经济的发展。

      3、嫡长子继承制:西周规定天子、诸侯、卿大夫等职位,只有正妻所生的长子才有资格继承,这就是嫡长子继承制。它保证了王室、贵族统治权利的顺利继承,有利于社会次序的稳定。

      4、东周的建立(春秋—战国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幽王,西周结束。公元前770年,周*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一、春秋争霸

      1、诸侯争霸的目的(实质):为争夺土地、人口及支配别国的权利。

      2、春秋战国的性质:春秋:争霸战争;战国:兼并战争。

      3、春秋五霸:齐桓公(葵丘会盟)、晋文公(城濮之战)、楚庄王(问鼎中原)、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4、齐桓公成为霸主的原因及标志

      原因:①齐国是个东方大国,盛产鱼盐

      ②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增强了国力

      ③以“尊王攘夷”为号召,通过征战,提高了齐国的地位。

      标志:公元前651年,葵丘会盟。

      5、争霸战争的影响:

      (1)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2)诸侯国数量减少,各国人民交往增多,客观上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

      二、战国七雄

      1、主要诸侯国:(东)齐、(南)楚、西(秦)、(北)燕、赵、魏、韩

      2、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之战(长*之战,赵军大败,东方六国从此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三、相关成语:

[阅读全文]...
  • 人教版高一必修2历史知识点归纳

  • 历史,高一,教育
  • 人教版高一必修2历史知识点归纳

      在我们上学期间,大家都没少背知识点吧?知识点也可以通俗的理解为重要的内容。还在为没有系统的知识点而发愁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必修2历史知识点归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古代农业

      原始农业:*农业起源最早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从世界范围看,农业起源中心主要有三个:西亚、中南美洲和东亚。】

      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种。

      商周时期,出现了青铜农具。木制的耒耜(松土工具)和石锄、石犁,仍是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西周时期,农作物种类有粟、稻、黍、稷、麦、桑、麻等,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

      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

      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西汉赵过推广的耦犁(两牛三人)。后来又出现犁壁,使铁犁可朝同一个方向翻土。

      隋唐时期,江东出现曲辕犁,安装了犁评,可调节犁耕深浅。至此,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

      耕作技术不断进步。春秋战国垄作法。西汉赵过推行代田法。

      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旱地的耕耙耱技术形成,南方的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魏晋以后直到今天,人们基本上都沿用这种耕作技术。

      农业灌溉,著名水利工程有战国时期的都江堰、汉朝的漕渠、白渠和龙首渠等。

      灌溉工具→曹魏翻车;唐朝筒车;宋朝高转筒车;明清风力水车。

      小农经济及特点→伴随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以一家一户为单位

      ① 男耕女织

      ②小农经济逐步形成。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③是*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苏俄(或苏联)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探索的经济发展道路有那些?

      (1)战时*政策

      背景:十月革命后形势严峻:

      国外英、法、美、日等国武装干涉

      目的: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巩固苏维埃*

      内容:实行余粮收集制;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 结果:战胜了敌人,巩固了* 评价:这一政策实施,粉碎了国内外敌人的武装进攻,保障了苏维埃*在军事上的胜利;同时它又是布尔什维克党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一种尝试。但实践证明它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只是战争环境下迫不得已的应急措施。

      (2)新经济政策

      ①背景(即战时*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国内战争结束后,战时*政策带来的弊端日益显现,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1921年2月苏俄一海军基地发生兵变,迫使列宁等领导人决定调整政策。

      ②标志: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全国*通过《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标志着战时*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

      ③内容: 农业方面,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工业方面,解除中小企业的国有化,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

      商业方面,允许自由贸易,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分配方面,废除实物分配制。

      ④特点:一是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二是在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

      ⑤作用: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 新经济政策是列宁等探索的一条适合俄国向建设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一、古代*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耕作方式:刀耕火种(原始社会

      春秋战国开始,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组织方式:大规模简单协作(原始社会春秋战国开始)

      生产模式:广种薄收(原始社会精耕细作(春秋战国开始)

      二、古代*农业主要生产方式(经营方式)——“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自然经济)

      (1)产生的时间:出现于春秋时期

      (2)产生的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水*显著进步:①铁制农具的`出现和使用②牛耕的出现和推广

      (3)小农经济的特点:①拥有部分土地,以家庭为单位②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即男耕女织。③自给自足。

      (4)评价:①稳定性 积极性——农民自给自足,生活稳定,具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

      ②落后性——小农经济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③脆弱性——天灾人祸易使之破产。

      三、*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为辅;精耕细作;男耕女织。

      四、古代*主要土地制度

      1.井田制:

[阅读全文]...
  • 关于统一国家的建立的历史知识点

  • 历史,国家,教育
  • 关于统一国家的建立的历史知识点

      上学期间,大家最熟悉的就是知识点吧?知识点有时候特指教科书上或考试的知识。那么,都有哪些知识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统一国家的建立的历史知识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措施及意义。(识图:秦朝行政系统简表、秦统一文字表、秦统一货币示意图)

      2.陈胜吴广起义意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它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3.张骞通西域的史实:西汉时期,汉武帝时为联合西域的大月氏夹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识图:张骞出使西域图)

      4.丝绸之路:在这条路上运输最多的商品是丝绸。(识图:丝绸之路示意图)

      作用: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至今仍发挥着重大作用。

      5.汉武帝大一统措施:采纳董仲舒建议,把儒家学说定为治国的指导思想,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儒家学说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颁布“推恩令”削弱封国势力;强化监察制度。

      结论:汉武帝时中央集权空前加强,大一统帝国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一、秦朝的统治与秦末农民战争

      (1)秦朝的统治

      1、统一时间: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秦始皇图)

      2、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建立中央集权;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焚书坑儒,控制思想。

      3、秦朝的疆域:东到东海,西到陇西,南到南海,北到长城一带。(考图)

      4、统一的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开创了*历史上首次大一统局面。秦朝时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2)陈胜吴广起义

      1、地点:大泽乡(安徽)

      2、意义:是*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这次起义的推动下,刘邦项羽推翻秦朝的残暴统治。起义具有革命首创精神。

      二、汉朝的`统治

      1、西汉

      时间:前202年,刘邦建立,都城长安。

      汉初:郡县制,分封制,休养生息政策。

      西汉的强盛:汉武帝统治时出现大一统局面。

      2、东汉:时间:25-----220年。建立者:刘秀。都城:洛阳。

      三、秦始皇,汉武帝

      (一)秦始皇——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第一个皇帝。

      功劳:

      1、实现统一,灭六国,结束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巩固统一,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影响深远。

      3、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和车轨,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

      4、北击匈奴,修筑万里长城;开发南疆。

      过 :统治残暴: 赋税繁重,刑法苛严,兵役徭役繁多,加速了秦朝灭亡。

      焚书坑儒:摧残了文化,钳制了思想。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

      背景 :

      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措施:

      1、政治:颁布推恩令,削夺大批列侯的爵位。解决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

      2、经济:将地方上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3、思想: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兴办太学,大力推行儒学教育,任用儒生做官。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

      4、军事:派卫青、霍去病等多次大规模攻打匈奴,基本上解除了匈奴对北部边郡的威胁。

      结果:出现大一统局面。

      四、丝绸之路

      1、张骞通西域

      西域:汉朝时,指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以东、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天山南北的今新疆地区。

      目的:为了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受汉武帝派遣,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影响:第一次了解西域的情况和西域人像和汉朝交往的愿望。

      第二次建立了西汉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关系,加强了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西域的开发,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创造了条件。

      2、丝绸之路

      开辟时间:西汉汉武帝时。

[阅读全文]...
  • 初一历史知识点归纳梳理

  • 初一,历史,初中
  • 初一历史知识点归纳梳理

      在学*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知识点吧!知识点有时候特指教科书上或考试的知识。哪些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知识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一历史知识点归纳梳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距今170万年

      2、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3、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生活的时间和地点

      4、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作用。

      5、北京人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懂得人工取火并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6、北京人过群居生活,山顶洞人过氏族生活

      7、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都已经使用磨制石器

      8、河姆渡人栽培水稻,半坡人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9、大汶口文化晚期中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

      10、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炎帝、黄帝被尊奉为华夏族的祖先。

      11、被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黄帝。

      12、尧舜禹的“禅让”: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

      14、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15、汤灭夏,建立商朝,盘庚迁殷后,商朝统治稳定。

      16、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经牧野之战灭商,建立周朝,定都镐。

      17、西周实行分封制,加强了对各地的统治。

      18、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19、商朝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湖南宁乡出土了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

      20、“三星堆”文化遗址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了中外人士的瞩目。

      21、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

      22、公元前770年,周*王东迁洛,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23、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夫差、越王勾践。

      24、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

      25、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役是城濮之战。

      26、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战国形势图》

      27、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了长*之战,赵军大败,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28、春秋时期,我国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29、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

      30、春秋后期,我国发明生铁冶炼技术,比欧洲早1900多年,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早在商朝就有制造。

      31、战国时期,李冰主持修筑了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使成都*原成为“天府之国”。

      32、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33、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

      34、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

      35、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做“金文”,也称“铭文”。

      36、对日食,月食的记载及二十四节气

      37、扁鹊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他总结出中医望、闻、问、切“四诊法”。

      38、屈原生活在战国末期的楚国,代表作《离骚》

      39、战国时期的“整套编钟”出土于湖北随州。

      40、孔子在思想教育和文化方面的重要贡献

      41、道家学派创始人春秋晚期的老子,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战国时期,墨家的创始人是墨子,他主张“兼爱”“非攻”;儒家的代表人物是孟子,他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道家代表人物是庄子,他提出“无为而治”;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他主张改革;兵家的代表人物是孙武,他著有《孙子兵法》,“知己知彼者,百战不殆”的军事格言,就出于此书。P47?P49第三章秦、西汉、东汉

      42、秦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陆续灭掉六国,完成统一,定都咸阳。《秦朝疆域图》

      43、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焚书坑儒”

      44、秦始皇命大将蒙恬大举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

      45、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灵渠的修建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

      46、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在大泽乡发动起义,在陈建立了*

      47、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了汉朝,定都长安,历史上称为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48、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49、文景时期,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

      50、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下令削弱诸侯国势力。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阅读全文]...
  • 跨栏跑的历史知识介绍

  • 历史,知识,教育
  • 跨栏跑的历史知识介绍

      跨越障碍物是人类在长期生产以及与自然作斗争中所形成的一种基本的生活技能。作为田径运动的跨栏跑,是由跨越障碍物的基本技能,发展演变而来。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跨栏跑的历史知识介绍的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跨栏跑在19世纪最早出现于英国,当时叫障碍跑,是男子项目,采用一般的栅栏做障碍物。后来出现了埋在地上的木栏架,以后又改为象锯木柴用的支架。跨越这类障碍物,不但危险,而且还容易发生伤害事故,而且也妨碍了跨栏跑技术的提高。

      20世纪初,出现了可移动的┻形栏架,促进了跨栏技术的发展。1935年比赛中采用了L形的栏架,栏架底部加重,栏板只要受到3.6-4公斤的冲撞力量,就会向前翻倒,栏架的这种结构,一直被沿用到现在。

      1837年在英国首次举行了大学生跨栏跑比赛。1896年第一届奥运会,跨栏跑是正式比赛项目之一,但是当时跨栏的技术很不完善,不是跨栏,而是前腿弯着绕过栏,因此成绩不高,这届运动会冠军的成绩是17秒6。

      1900年第二届奥运会,跨栏技术已有所改进,创造了"跨栏步"技术,美国运动员获得了110米跨栏冠军,成绩是15秒4。

      1908年第四届奥运会,美国运动员采用了上体前倾的过栏姿势,并改进了起跨腿的动作(起跨腿蹬地结束后不直接前拉,而是经过体侧向前提拉过栏),以15秒的成绩获得了冠军。

      1920年-1922年加拿大运动员除了用上体前倾帮助起跨腿过栏,避免身体重心上升过高外,还采用了单臂前摆帮助上体前倾的跨栏技术,以14秒8的成绩获得了第七届奥运会的冠军。

      1936年美国运动员过栏时把摆动腿的膝抬得很高,这对过栏后第一步迅速落地起着很大作用,技术又有了改进,以14秒2的成绩获得了第十一届奥运会的冠军。

      1959年西德运动员创造了13秒2的世界纪录(人工计时)。直到1973年美国运动员才以13秒1的成绩刷新了纪录。到1980年止的世界纪录是电动计时为13秒16,人工计时为13秒。

      70年代以来,由于塑胶跑道的出现,跨栏跑的技术又有了新的变化,这种变化是由跨栏向跑栏过渡,全程跑的速度提高了(110米跨栏跑*均速度每秒8-9米,女子100米跨栏为每秒8米),"跨栏步"的绝对速度也有一定提高,过栏和栏间跑的速度更加接*。

      男子400米跨栏跑从第二届奥运会起,列为比赛项目,当时的栏高是76.2厘米,这届运动会的冠军是美国运动员,成绩是57秒6。1904年第三届奥运会将栏高改为91.1厘米,冠军的成绩是58秒。到了1956年,美国运动员以49秒2的成绩突破了50秒大关。女子400米跨栏跑1973年起成为国际比赛项目。

      跨栏跑,是途中设有固定数量、固定距离、固定高度栏架的短跑项目,也是田径运动中技术比较复杂、节奏性比较强、锻炼价值比较高的项目。从事跨栏跑运动,可以培养勇敢、顽强、果断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并能有效地发展速度、弹跳力、柔韧和灵敏等身体素质。

      跨栏跑的成绩,取决于运动员的*跑速度、跨越栏架的完善技术,以及跑、跨越栏架的完善技术,以及跑、跨两者协调配合的能力。仅有好的跑速,而无跨越栏架的.完善技术,是不能在跨栏跑中获得优异成绩的。同样,仅有合理技术,而无良好跑速,也是不能在跨栏跑中获得更高成绩的。

      跨栏跑的关键是快,这就是一要跑的快,二要完成跨越栏架一系列动作快。因此,任何距离跨栏跑的特点都是短时间大强度的工作。动作自然,而且能以必要的幅度和较快的频率完成,是现代跨栏跑技术的基本特征。尽管跨栏跑的距离有长有短,栏架有高有低,栏间跑的步数有多有少,但是跨越栏架的技术是基本相同的。

[阅读全文]...
  •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有哪些

  • 高考,历史,高中
  •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有哪些

      历史不背就考不好,那么高考历史必备的知识点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到你。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秦汉

      秦汉——多民族大一统的封建社会的形成、巩固、问题和演变成分裂

      1、秦统一天下的必然性和条件。

      2、秦始皇建立和巩固统一和中央集权的措施。

      3、从正反面分析秦亡汉兴的原因。

      5、秦皇、汉武多方面的活动。

      6、理解和评价焚书坑儒、独尊儒术。董仲舒的思想背景,内容,作用。

      7、自春秋、战国经秦到西汉治国思想的变动和影响。

      8、秦汉与匈奴,西域,越族的关系。

      9、张骞和班超的贡献:丝绸之路。

      10、造纸术,地动仪,张衡,华佗,王充,司马迁和《史记》,数学和封建教育。

      11、秦汉出现的封建社会的社会问题及表现。(土地兼并、*、思想专制)

      12、秦汉是对后世具有开创性的朝代,秦汉奠定了我国后来2000年封建社会的基本格局,基本特点。

      如何理解?有那些史实?(统一的国家格局;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格局;多种土地制度基础上的的封建小农经济格局;以汉族为主体的民族融合的多民族格局;对外交流的开放格局;以儒家为主体重伦理的思想格局;以应用技术为主的领先世界的传统科技与文化格局。)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隋唐

      隋唐——封建社会的盛和衰

      1、隋大统一的历史原因。秦和隋的相似性。

      2、隋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

      3、全面细致的识记大运河的分段、起止点、沟通河流。理解大运河开凿的原因,影响。正确看待历史上不同人物对大运河的评价。

      4、多方面(从统治者作为,从制度,从科技,从水利,从民族交往,从中外交流等)分析唐朝前期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和启示。

      5、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活动和评价。

      6、深入理解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均田制,租庸调制的实施原因、目的,作用和其间的联系,后来的破坏。

      7、全盛时期的表现(经济、政治、民族、对外、文化。)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8、长安和扬州。

      9、唐中央*和边疆民族关系的史实,共性。与汉民族关系的异同点。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藏。

      10、唐朝对外交往和汉的不同之处及其成因。对外交流的具体史实。

      11、深刻理解两税法的实施和影响。

      12、多方面分析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原因和启示。

      13、唐文化:唐诗、韩愈和柳宗元。莫高窟,绘画,书法,封建教育,医学,孙思邈和《唐本草》。

      说明:历来是高考之重点和热点区域,应注意。核心是盛与衰。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宋明理学

      (一)理学兴起的社会背景:

      1、魏晋南北朝以来佛教道教广泛传播使儒学的统治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2、魏晋南北朝以来,到唐宋达到鼎盛的“三教合一”潮流,各家思想互相渗透。

      3、儒学志士吸收佛、道思想,探讨匡时济世的新儒学体系。

      (二)宋明理学:

      1、程朱理学(开创:程颢、程颐;集大成者:朱熹)

      (1)内容:

      ①“理”是世界的本原。“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②把握“理”的方法“格物致知”。

      ③存天理,灭人欲

      (2)历史地位:

      ①宋朝被斥为“伪学”。②明初确立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2、陆王心学

      (1)内容:

      陆九渊:①“心即理也”②通过“发明本心”以求理

      王阳明:③“致良知”④知行合一

      (2)历史地位:重视个体的主动作用,反对束缚,具有一定的思想**作用。

      3、宋明理学的评价:

[阅读全文]...
  •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 历史,教育
  •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我们在学*必修一的历史课程时,应该将书上的每一个重点知识点都弄懂,将所学内容巩固好,使自己在考试的时候考取好成绩。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希望对大家有用!

      *战争

      1、1840年6月,英军舰队侵入广东海面挑衅,*战争爆发。

      【原因】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市场,掠夺原料

      直接原因:禁烟运动——英国借口保护*贸易

      【影响】外交方面——开与外国订约的先例;*国际地位下降

      国家*——破坏国家领土*;丧失领事裁判权;丧失关税自*;给予列强最惠国待遇。

      经济方面——国民经济大受打击,*为患;*从此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841年初英军强占香港岛,威逼广州。

      1842年8月,清*被迫与英国签订**代史上第一个不*等条约《南京条约》

      条约内容: 割香港岛给英国;

      赔款2100万银元;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等。

      影响:

      1.破坏了*领土完整,开了割让土地的先例

      2.加重人民负担,阶级矛盾尖锐,开了勒索赔款恶例

      3.打开*东南沿海门户,便利了资本主义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

      4.开始丧失关税自*

      失败原因:

      1.客观:英国综合国力强大

      2.主观:清王朝腐朽落后,统治集团战和不定,指挥不当

      3.根本:制度上的差距,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资本主义

      3、1856年,英军进攻广州,第二次*战争爆发。

      1858年清*被迫分别与英法签订《天津条约》

      条约规定: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增开沿海沿江十处通商口岸;

      赔偿英法巨额白银;

      允许外国人到*内地旅游、经商和传教;

      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暗通航等。

      不久,英法火烧圆明园。

      1860年,清*被迫分别与英法签订《北京条约》。

      条约规定:承认《天津条约》有效;

      增开天津为商埠;

      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对英法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4、影响:*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列举从汉到明清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

      1、汉武帝集权:西汉的中、外朝制度; 东汉“虽置三公,事归台阁”皇帝总揽大权

      2、唐朝三省六部制:

      (1)结构:

      ①三省——中书省(起草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门下省(封驳审议)

      ②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2)作用:提高了办事效率;相权一分为三,有利于加强皇权。

      3、宋初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要注意分割相权、与削弱地方权力两方面)

      (1)措施:

      ①收精兵:原则是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三衙(统兵)、枢密院(调兵)。

      ②削实权:在中央把相权一分为三(实行二府三司制,设枢密院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中书门下作为宰相的办公机构,用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设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权);在地方上州郡直属中央,州郡长官之下设通判,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

      ③制钱谷:由转运使把地方财赋运到中央,使地方失去割据的财政基础。

[阅读全文]...
  • 初一下册历史的知识点

  • 初一,历史,初中
  • 初一下册历史的知识点

      在日常的学*中,相信大家一定都接触过知识点吧!知识点有时候特指教科书上或考试的知识。为了帮助大家更高效的学*,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一下册历史的知识点(通用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唐与日本的关系──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1、隋唐时,中日两国交往密切。贞观年间,日本有很多遣唐使、留学生和留学僧来唐学*。

      2、遣唐使回国后很受重用,他们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还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在社会生活上至今都保留唐朝人的某些风尚。

      3、唐朝赴日本的使节和僧人中,最有影响的是鉴真,曾六次东渡日本,在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二、唐与新罗的关系

      1、方式:

      ①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

      ②新罗商人来*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2、表现有:仿唐制建立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官吏、引入了*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

      17—18世纪启蒙运动在欧洲兴起。此时,西欧大陆的手工工场广泛发展,新兴的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他们掌握了越来越雄厚的经济实力,但是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二者矛盾的日趋尖锐。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推翻旧制度,在意识形态领域里批判封建制度、宣传资产阶级学说的思潮由此发展起来,这就是适应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年代的启蒙学说。

      启蒙运动的英文单词是Enlightent,大家可以很容易地看出其词根是Light(光明),启蒙运动正是一场涤清愚昧,带来光明的运动。启蒙主义者拿起了新的思想武器——新兴的自然科学理论,将人的理性作为判断世间是非曲直的唯一标准,把斗争矛头指向封建社会最崇尚、最神圣的东西——王权、神权与特权。

      理性就是人的思考和判断,它只承认人的理性而不承认神的意旨。启蒙运动崇尚知识,尊重科学,提倡人的思考,反对蒙昧主义。封建的王权、神权、特权之所以能够在很长久的时间里占据统治地位,其重要的前提之一,便是人们的迷信与愚昧。对理性学说的宣传,实际上正是为了剥去封建制度身上的神圣外衣,以便去触犯它,否定它,摧毁它。因为如果上帝的意旨已经不可靠了,那么封建制度下的所谓神授王权与特权也就失去了依据。

      在政治学上,启蒙主义者集中宣传人权与法制的观点。他们以一切人生而自由的天赋人权思想为核心,否定天生的特权,强调不分等级、门第的人都天然地享有自由权利,包括人身、安全,争取幸福、言论、信仰等自由。社会与国家的首要目的是保障人权,这是人们订立契约、组成国家、建立*的根本出发点。人权自由要依靠法律保障,共同意志、社会契约也要靠法律来维护等。启蒙思想家关于人权和法制的观点,体现了用法律为标志的国家权力取代君主为代表的贵族特权,以及由公民取代臣民的*代社会的基本原则。

      1、衣:

      两宋时代,麻布仍是主要衣料,南宋时以棉布作衣料的人逐渐多了。不同行业、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穿衣有很大区别。元朝时,棉布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

      2、食:

      宋代,北方人以面食为主,南方人以米饭为主食。北方人多以羊肉为肉食,南方人多吃猪肉、鱼肉。宋代开始普遍食用植物油。饮酒之风,已十分盛行。东京等地烧煤已很普遍。

      3、住:

      宋代农民多住低矮的茅屋,城市*民住瓦顶*房;贵族官僚住园林式建筑。高脚家具广泛流行,内地人已完全改变了*地而坐的*惯。

      4、行:

      宋代富人多乘各式各样的轿子或马车;一般百姓以牛车、驴车为交通工具,也骑马、骡、驴。南方水路纵横,轻舟小船是最好的代步工具。

      科举制度创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主要科目有明经和进士。明经科主要测试考生记诵儒家经典能力,比进士科相对容易些。进士科包括策问,加试经史、杂文,后来杂文专考诗赋。策问以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为目的,考察处理政事的能力。因此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

      科举制度的作用:

      ①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扩大了中央*的社会基础;②读书人可以自由报考,人才不断更新,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③19世纪英国的文官制度,就是仿照科举制度的。

      衣食住行时尚:

      ①饮茶*俗在唐代风靡全国,茶成为一种生活必需品,还好吃面食;

      ②唐人喜好穿胡服、戴胡帽、登胡靴;

      ③唐代社会经济的繁荣使居住条件大大改善;

      ④唐代,骑马出行变得普遍而富于情趣。

      原因:

      ①盛唐时期国运鼎盛,政局安定;

      ②科举选官等一系列制度革新,为社会发展注入了生机勃发的活力。

      表现:体现胡汉交融和中西贯通的特点,展示了博大宏放、汇纳百川与充满时代创新活力的时代精神。

      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

      1、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总揽一切大权。

      2、*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太尉管理军事。

      3、在地方,接受李斯的建议,把全国划分为36郡,郡下设县。郡县制度为后来的封建王朝长期沿用。

      1、唐朝前期帝王世系:李渊(高祖)—→李世民(太宗)—→李治(高宗)—→李显—→李旦—→武则天—→李显—→李旦—→李隆基(玄宗)。

      2、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武则天,她690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由武则天提拔,被唐玄宗任命为宰相的名臣是姚崇、宋璟。

      作为:在她统治期间社会经济文化继续发展。

      评价: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3、712年,李隆基当了皇帝,就是唐玄宗。他以唐太宗为榜样,效仿“贞观之治”,勤于政事,励精图治。

      不仅“贞观之风一朝重振”,而且经济文化又有了新的发展,形成唐朝的鼎盛时期——开元盛世。

      1、西夏的建立:

      北宋初期,在今天宁夏、甘肃一带居住着以游牧为主的少数民族党项族。

      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因位于北宋的西北方,故称西夏。

      2、宋夏和战:

      西夏*建立后,其军队不断向北宋边境大举进攻。虽然多次取胜,但战争破坏了双方正常的贸易*衡。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关于古诗的历史知识点 - 句子

关于古诗的历史知识点 - 语录

关于古诗的历史知识点 - 说说

关于古诗的历史知识点 - 名言

关于古诗的历史知识点 - 诗词

关于古诗的历史知识点 - 祝福

关于古诗的历史知识点 - 心语

推荐词条

形容壮士的句子 写春联的句子 高手低调秀恩爱句子 羡慕别人的幸福的句子 关于良师益友的句子 秀的句子 关于挣钱的经典句子 描写松鼠的句子 古风深情句子 骂小三的句子越毒越好 表示祝愿的句子 关于好好读书的句子 匆匆来匆匆走的句子 告别过去的爱情的句子 早安心语下雨的句子 不要忘记微笑的句子 形容婚外情的句子 鼓励考试的句子 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分手释怀的句子 孤狼的句子 女士征婚句子 赞美迪士尼的句子 环境干净的句子 放松生活的句子 烧烤发朋友圈的句子 形容仙风道骨的句子 芦笛句子赏析 描写亲人的句子 燃烧的句子 表示丧的句子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