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朗行古诗的节奏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朗行古诗的节奏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朗行古诗的节奏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古朗行古诗的节奏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木兰诗节奏细划分
花木兰是我国古代的巾帼英雄,《木兰诗》讲述的是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木兰诗》节奏细划分以及相关知识,希望你喜欢,欢迎阅读。
木兰诗节奏细划分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译文】
叹息声一声接着一声传出,木兰对着房门织布。听不见织布机织布的声音,只听见木兰在叹息。问木兰在想什么?问木兰在惦记什么?(木兰答道)我也没有在想什么,也没有在惦记什么。昨天晚上看见征兵文书,知道君主在大规模征兵,那么多卷征兵文册,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我)没有兄长,木兰愿意为此到集市上去买马鞍和马匹,就开始替代父亲去征战。
在集市各处购买马具。第二天早晨离开父母,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水流水声。第二天早晨离开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的啾啾的鸣叫声。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翻越重重山峰就像飞起来那样迅速。北方的寒气中传来打更声,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为国捐躯,有的转战多年胜利归来。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论功行赏)。给木兰记很大的功勋,得到的赏赐有千百金还有余。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说不愿做尚书郎,希望骑上千里马,回到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每间房都打开了门进去看看,脱去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当着窗子、对着镜子整理漂亮的头发,对着镜子在面部贴上装饰物。走出去看一起打仗的伙伴,伙伴们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数年之久,竟然不知木兰是女孩。
(提着兔子耳朵悬在半空中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分辨。雄雌两兔一起并排跑,怎能分辨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简介
《木兰诗》是*北朝的一首乐府民歌,郭茂倩《乐府诗集》归入《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这是一首长篇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热情赞扬了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详略安排极具匠心,虽然写的是战争题材,但着墨较多的却是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富有生活气息;以人物问答及铺陈、排比、对偶、互文等手法描述人物情态,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神气跃然,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乐府双璧”。
词句注释
①唧(jī )唧复唧唧:一作“唧唧何力力”。唧唧,纺织机的声音。一说为叹息声,意思是木兰无心织布,停机叹息。
②当(dāng)户:对着门或在门旁,泛指在家中。
③机杼(zhù)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机,指织布机。杼,织布的梭子。
④惟:只。一作“唯”。
⑤忆:思念,惦记。
⑥军帖(tiě):征兵的'文书。
⑦可汗(kè hán):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对君主的称呼。大点兵:大规模征兵。
⑧军书十二卷:征兵的名册很多卷。十二,表示很多,不是确指。下文的“十年”“十二转”“十二年”,用法与此相同。
⑨爷:和下文的“阿爷”一样,都指父亲。当时北方呼父为“阿爷”。
⑩为:为此(指代父从军)。市:买。鞍(ān)马:马匹和乘马用具。
鞯(jiān):马鞍下的垫子。
辔(pèi)头:驾驭牲口用的嚼子、笼头和缰绳。
旦:早晨。辞:离开,辞行。
溅(jiān)溅:水流激射的声音。
暮:夜晚。黑山:今呼和浩特市东南。《北史·蠕蠕传》:“车驾出东道,向黑山。”
但闻:只听见。燕山:即阴山。胡骑(jì):胡人的战马。胡,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啾(jiū)啾:马叫的声音。
万里赴戎机:不远万里,奔赴战场。戎机,军机,指战争。
关山度若飞: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
朔(shuò)气传金柝: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朔,北方。金柝(tuò),即刁斗。古代军中用的一种铁锅,白天用来做饭,晚上用来报更。一说金为刁斗,柝为木柝。李善注:“金,谓刁斗也。衞宏《汉旧仪》曰:昼漏尽,夜漏起,城门击刁斗,周庐击木柝。”
寒光:指清冷的月光。铁衣:古代战士穿的带有铁片的战衣。
明堂:皇帝用来祭祀、接见诸侯、选拔等所用的殿堂。
策勋十二转(zhuǎn):记很大的功。策勋,记功。转,勋级每升一级叫一转,十二转为最高的勋级。十二转:不是确数,形容功劳极高。
赏赐百千强(qiáng):赏赐很多的财物。百千,形容数量多。强,有余。
问所欲:问(木兰)想要什么。
不用:不为,不做。尚书郎:官名,魏晋以后在尚书台(省)下分设若干曹(部),主持各曹事务的官通称尚书郎。
千里足:可驰千里的脚力,指好马。一作“愿借明驼千里足”,均指愿得良骑速回故乡。
郭:外城。扶将:互相搀扶。将,助词。
姊(zǐ):姐姐。
理:梳理。红妆(zhuāng):指女子的艳丽装束。
霍(huò)霍:磨刀迅速时发出的声音。一说,刀光闪动疾速貌。
阁:古代女子住的小楼。
木兰诗节奏划分
《木兰诗》是*北朝的一首乐府民歌,郭茂倩《乐府诗集》归入《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木兰诗节奏划分,欢迎阅览。
《木兰诗》节奏划分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木兰诗》翻译
叹息声一声接着一声传出,木兰对着房门织布。听不见织布机织布的声音,只听见木兰在叹息。问木兰在想什么?问木兰在惦记什么?(木兰答道)我也没有在想什么,也没有在惦记什么。昨天晚上看见征兵文书,知道君主在大规模征兵,那么多卷征兵文册,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我)没有兄长,木兰愿意为此到集市上去买马鞍和马匹,就开始替代父亲去征战。
在集市各处购买马具。第二天早晨离开父母,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水流水声。第二天早晨离开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的啾啾的鸣叫声。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翻越重重山峰就像飞起来那样迅速。北方的寒气中传来打更声,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为国捐躯,有的转战多年胜利归来。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论功行赏)。给木兰记很大的功勋,得到的赏赐有千百金还有余。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说不愿做尚书郎,希望骑上千里马,回到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每间房都打开了门进去看看,脱去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当着窗子、对着镜子整理漂亮的'头发,对着镜子在面部贴上装饰物。走出去看一起打仗的火伴,火伴们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数年之久,竟然不知木兰是女孩。
(提着兔子耳朵悬在半空中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分辨。雄雌两兔一起并排跑,怎能分辨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鉴赏:
北朝长篇叙事民歌。它的产生年代及作者,从宋代起,就有不同记载和争议。始见于《文苑英华》,题为《木兰歌》,以为唐代韦元甫所作。《古文苑》题为《木兰诗》,以为“唐人诗”。宋代程大昌《演繁露》据诗中“可汗大点兵”语,认为木兰“生世非隋即唐”;而南宋严羽《沧浪诗话》则认为“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之类,“已似太白,必非汉魏人诗”。此后,历代都有人持“隋、唐人作”之说,但宋代黄庭坚已指出此诗并非韦元甫所作,而是韦“得于民间”(《题乐府〈木兰诗〉后》)。《乐府诗集》列入《梁鼓角横吹曲》,亦题《木兰诗》,云是“古辞”,并引陈释智匠《古今乐录》说:“木兰,不知名。”按《旧唐书·韦元甫传》载,韦曾任浙西观察使、淮南节度使等职(黄庭坚谓韦任朔方节度使,误)。又据《旧唐书·音乐志》所载,可知梁代和北朝乐府歌曲中都存有“燕、魏之际鲜卑歌”,且多“可汗之辞”。因此,《木兰诗》原先也可能是一首鲜卑歌。流传江南,译为汉语,曾入梁代乐府,后又散落民间,而到唐代为韦元甫重新发现,并拟作《木兰歌》一首(《文苑英华》)。至于“朔气”二句这样的对偶诗句,齐、梁诗中已经*见,自是文人加工痕迹。所以现代学者大多认为《木兰诗》产生于北魏,创作于民间。
《木兰诗》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做官,显然也冲击了封建社会重男轻女的偏见。它“事奇诗奇”(沈德潜《古诗源》),富有浪漫色彩,风格也比较刚健古朴,基本上保持了民歌特色。
《木兰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对后世都有深远影响。宋代乐史《太*寰宇记》载,黄州黄冈县(今湖北黄陂)有木兰山、木兰草原、木兰湖,木兰天池等木兰八景,并引杜牧《木兰庙》为证。其后,据地方志所载,在今安徽亳州、河南商丘、河北完县等地,都曾立庙奉祀木兰,反映出《木兰诗》的深刻影响。直到今天,舞台银幕上的木兰形象仍然激励人们的爱国情操。同时,早在韦元甫拟作之前,杜甫《草堂》诗抒写迁居草堂的欢欣情景,已明显汲取了《木兰诗》描述全家欢迎木兰归来的表现手法。
木兰诗节奏细划分
花木兰是我国古代的巾帼英雄,《木兰诗》讲述的是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木兰诗》节奏细划分以及相关知识,希望你喜欢,欢迎阅读。
木兰诗节奏细划分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译文】
叹息声一声接着一声传出,木兰对着房门织布。听不见织布机织布的声音,只听见木兰在叹息。问木兰在想什么?问木兰在惦记什么?(木兰答道)我也没有在想什么,也没有在惦记什么。昨天晚上看见征兵文书,知道君主在大规模征兵,那么多卷征兵文册,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我)没有兄长,木兰愿意为此到集市上去买马鞍和马匹,就开始替代父亲去征战。
在集市各处购买马具。第二天早晨离开父母,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水流水声。第二天早晨离开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的啾啾的鸣叫声。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翻越重重山峰就像飞起来那样迅速。北方的寒气中传来打更声,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为国捐躯,有的转战多年胜利归来。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论功行赏)。给木兰记很大的功勋,得到的赏赐有千百金还有余。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说不愿做尚书郎,希望骑上千里马,回到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每间房都打开了门进去看看,脱去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当着窗子、对着镜子整理漂亮的头发,对着镜子在面部贴上装饰物。走出去看一起打仗的伙伴,伙伴们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数年之久,竟然不知木兰是女孩。
(提着兔子耳朵悬在半空中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分辨。雄雌两兔一起并排跑,怎能分辨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简介
《木兰诗》是中国北朝的一首乐府民歌,郭茂倩《乐府诗集》归入《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这是一首长篇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热情赞扬了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详略安排极具匠心,虽然写的是战争题材,但着墨较多的却是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富有生活气息;以人物问答及铺陈、排比、对偶、互文等手法描述人物情态,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神气跃然,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乐府双璧”。
词句注释
①唧(jī )唧复唧唧:一作“唧唧何力力”。唧唧,纺织机的声音。一说为叹息声,意思是木兰无心织布,停机叹息。
②当(dāng)户:对着门或在门旁,泛指在家中。
③机杼(zhù)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机,指织布机。杼,织布的梭子。
④惟:只。一作“唯”。
⑤忆:思念,惦记。
⑥军帖(tiě):征兵的'文书。
⑦可汗(kè hán):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对君主的称呼。大点兵:大规模征兵。
⑧军书十二卷:征兵的名册很多卷。十二,表示很多,不是确指。下文的“十年”“十二转”“十二年”,用法与此相同。
⑨爷:和下文的“阿爷”一样,都指父亲。当时北方呼父为“阿爷”。
⑩为:为此(指代父从军)。市:买。鞍(ān)马:马匹和乘马用具。
鞯(jiān):马鞍下的垫子。
辔(pèi)头:驾驭牲口用的嚼子、笼头和缰绳。
旦:早晨。辞:离开,辞行。
溅(jiān)溅:水流激射的声音。
暮:夜晚。黑山:今呼和浩特市东南。《北史·蠕蠕传》:“车驾出东道,向黑山。”
但闻:只听见。燕山:即阴山。胡骑(jì):胡人的战马。胡,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啾(jiū)啾:马叫的声音。
万里赴戎机:不远万里,奔赴战场。戎机,军机,指战争。
关山度若飞: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
朔(shuò)气传金柝: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朔,北方。金柝(tuò),即刁斗。古代军中用的一种铁锅,白天用来做饭,晚上用来报更。一说金为刁斗,柝为木柝。李善注:“金,谓刁斗也。衞宏《汉旧仪》曰:昼漏尽,夜漏起,城门击刁斗,周庐击木柝。”
寒光:指清冷的月光。铁衣:古代战士穿的带有铁片的战衣。
明堂:皇帝用来祭祀、接见诸侯、选拔等所用的殿堂。
策勋十二转(zhuǎn):记很大的功。策勋,记功。转,勋级每升一级叫一转,十二转为最高的勋级。十二转:不是确数,形容功劳极高。
赏赐百千强(qiáng):赏赐很多的财物。百千,形容数量多。强,有余。
问所欲:问(木兰)想要什么。
不用:不为,不做。尚书郎:官名,魏晋以后在尚书台(省)下分设若干曹(部),主持各曹事务的官通称尚书郎。
千里足:可驰千里的脚力,指好马。一作“愿借明驼千里足”,均指愿得良骑速回故乡。
郭:外城。扶将:互相搀扶。将,助词。
姊(zǐ):姐姐。
理:梳理。红妆(zhuāng):指女子的艳丽装束。
霍(huò)霍:磨刀迅速时发出的声音。一说,刀光闪动疾速貌。
阁:古代女子住的小楼。
木兰诗节奏划分正确
《木兰诗》是*诗史上罕有的杰作,诗中首次塑造了一位替父从军的不朽的女英雄 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而又真切动人。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木兰诗节奏划分正确,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木兰诗的节奏划分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木兰诗》中木兰的形象
木兰的形象,是人民理想的化身,她集中了中华民族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和淳朴的`优秀品质,是一个深深扎根在*北方广大土地上的有血有肉、有人情味的英雄形象,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里尤为可贵。
详略得当:忠孝两全,深明大义。
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家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的官厚禄而热爱和*生活,表现出淳朴和高洁的情操。
《木兰诗》的故事
《木兰诗》是一首长篇叙事诗歌,代表了北朝乐府民歌杰出的成就。它的产生年代及作者不详,一般认为,它产生于北魏,创作于民间。
《木兰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但求回家团聚的故事。诗中热情赞扬了这位奇女子勤劳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英勇战斗的精神,以及端庄从容的风姿。它不仅反映出北方游牧民族普遍的尚武风气,更主要的是表现了北方人民憎恶长期割据战乱,渴望过和*、安定生活的意愿。它对木兰的讴歌,也冲击了封建社会重男轻女的偏见。它“事奇诗奇”(沈德潜语),富有浪漫色彩,风格也比较刚健古朴,基本上保持了民歌特色。
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方面,《木兰诗》很有特点,对后世也有深远影响。诗中用拟问作答来刻画心理活动,细致深刻;用铺张排比来描述行为情态,神气跃然;而运用精练的口语,不仅道出一个女子口吻,也增强了叙事的气氛,更显民歌的本色。唐代大诗人杜甫《草堂》诗抒写迁居草堂的欢欣情景,明显汲取了《木兰诗》描述全家欢迎木兰归来的表现手法。至于元稹《估客乐》“出门求火伴,入户辞父兄”,以及白居易《戏题木兰花》“怪得独饶脂粉态,木兰曾作女郎来”,可以看出《木兰诗》在中唐已经脍炙人口。
木兰的故事深入人心,广为传颂。据《太*寰宇记》载,黄州黄冈县(今湖北黄冈)有木兰山、木兰乡、木兰庙。据地方志所载,在今安徽亳县、河南商丘、河北完县等地,都曾立庙奉祀木兰。直到今天,舞台银幕上的木兰形象仍然激励人们的爱国情操。
*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
文言句子的朗读停顿往往在主谓或动宾之间,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其实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是有规律可循的:
1.句首关联词或语气词(夫、盖、且、若夫、至若)之后要停顿。
如:(1)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
(2)若夫/淫雨霏霏(《岳阳楼记》)
(3)盖/大苏/泛赤壁云(《核舟记》)
(4)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马说》)
2.有些古今异义词(于是、可以、以为、妻子、中间)在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朗读时须分开。
如:(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3)可/以一战”(《曹刿论战》)
3.根据语言顺序,分析结构停顿。
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定语和中心词之间,一般要停顿。
如:
(1)此/庸夫之怒也(《唐雎不辱使命》)
(2)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3)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4)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4.需要着重强调体现关键词的管辖范围的地方,一般要停顿。
如:(1)先/天下之忧而忧(《岳阳楼记》)
(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也”用在句中时表停顿语气,朗读时应停顿。
如:余闻之也/久(《伤仲永》)在句中起舒缓语气和停顿的作用。
6.省略句中省略的地方一般要停顿。
如:(1)其一/犬坐于前(《狼》)
(2)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3)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
7.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
如:(1)岸芷/汀兰,郁郁/青青(《岳阳楼记》)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
8.古代的国名、年号、官职、人名、地名等应作停顿。
如:(1)虞山/王毅/叔远甫/刻(《核舟记》)
(2)陈康叔公/尧咨/善射(《卖油翁》)
总之,文言文停顿节奏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先抓动词,把和动词有关的前后各词联系起来,观察句子的起落,往前找主语,往后找宾语,再旁及其他次要成分(如:行拂/乱其所为),但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必须正确理解文意,因为这是确定文言文停顿节奏的前提。希望同学们在总结经验的同时,打好扎实的.文言基础,使自己具有良好的文言语感,这样,才能轻松地掌握好文言文节奏的停顿。
拓展阅读:如何朗读文言文
不少初中生不喜欢学文言文,重要原因是教法单调,学*不得要领。事实上,语言学*是有规律的,学*语言要下苦功,要讲究积累。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意思是反复朗读,自能领悟文章的旨意。现代社会当然不可能“书读百遍”,但朗读仍然是学*文言文的重要方法。
文言文的朗读与现代文一样要求读准字音、停顿,读出语气、感情。但又有一些特殊要求和基本方法。
读音
(一)“破音”异读,即改变字音来表示词性和词义的变化。如:“陈胜王”中“王”读wàng,动词,为王。
(二)通假异读。如“河曲智叟亡以应”中“亡”读wú,同“无”;“属予作文以记之”中“属”读zhǔ,同“嘱”。
(三)古音异读,如“可汗大点兵”中“可汗”读kè hán,又如“浩浩汤汤,横无几涯”中“汤汤”读shāng shāng。
(四)文言虚词一般要轻读,而否定副词“不”,转折连词“而”等则需重读。
停顿
(一)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读好停顿。
我们在读文言文时,要结合课文注释,结合课文中已有的标点符号,基本弄清句意、文意,在此基础上细细体会一个长句中哪个词与哪个词该连在一起读,或不该连在一起读,才符合句意、文意。这样就能把握句子内部的自然停顿。
例如:“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此句在文中之意是:医生喜欢给没有大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朗读时应在“不病”后停顿,即“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而不能停在“好治”后。如果读成后者,其句意就成了“医生喜欢治,没有大病(的人)作为(自己的)功劳”,这样就不好理解了。
(二)了解文言文词语特点,读好停顿。
现代汉语中的一些双音节词,在文言文里常常是两个单音节词,词义与现代汉语也有所不同。在文言文里,就要将两个单音节词分开来读,而不能错把它们当成一个词来读。
例如:“可以已大风”(《捕蛇者说》)中“可以”是两个词,不同于现代汉语的能愿动词“可以”,所以在朗读时应这样停顿:“可/以已大风”。同样,《曹刿论战》中“可以一战”也是“可/以一战”。
《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注释:
1、古朗行:《乐府诗集》作“朗月行”,乐府古题。
2、白玉盘:白玉做成的盘子。
3、瑶台:传说西王母居住的宫殿。
4、青云端:青云的顶端。
赏析:
这是一首乐府诗。“朗月行”,是乐府古题,属《杂曲歌辞》。鲍照有《朗月行》,写佳人对月弦歌。李白采用这个题目,故称《古朗月行》,但没有因袭旧的内容。
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通过丰富的想象,神话传说的巧妙加工,以及强烈的抒情,构成瑰丽神奇而含意深蕴的艺术形象。诗中先写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以“白玉盘”、“瑶台镜”作比,生动地表现出月亮的形状和月光的皎洁可爱,使人感到非常新颖有趣。“呼”、“疑”这两个动词,传达出儿童的天真烂漫之态。这四句诗,看似信手写来,却是情采俱佳。然后,又写月亮的升起:“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古代神话说,月中有仙人、桂树、白兔。当月亮初生的时候,先看见仙人的两只脚,而后逐渐看见仙人和桂树的全形,看见一轮圆月,看见月中白兔在捣药。诗人运用这一神话传说,写出了月亮初生时逐渐明朗和宛若仙境般的景致。然而好景不长,月亮渐渐地由圆而蚀:“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蟾蜍,俗称癞蛤蟆;大明,指月亮。传说月蚀就是蟾蜍食月所造成,月亮被蟾蜍所啮食而残损,变得晦暗不明。“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表现出诗人的感慨和希望。古代善射的后羿,射落了九个太阳,只留下一个,使天、人都免除了灾难。诗人为什么在这里引出这样的英雄来呢?也许是为现实中缺少这样的英雄而感慨吧!也许是希望有这样的英雄来扫除天下吧!然而,现实毕竟是现实,诗人深感失望:“*此沦惑,去去不足观”。月亮既然已经沦没而迷惑不清,还有什么可看的呢!不如趁早走开吧。这显然是无可奈何的办法,心中的忧愤不仅没有解除,反而加深了:“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诗人不忍一走了之,内心矛盾重重,忧心如焚。
这首诗,大概是李白针对当时朝政黑暗而发的。唐玄宗晚年沉湎声色,宠幸杨贵妃,权奸、宦官、边将擅权,把国家搞得乌烟瘴气。诗中“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似是刺这一昏暗局面。沈德潜说,这是“暗指贵妃能惑主听”。(《唐诗别裁》)。然而诗人的主旨却不明说,而是通篇作隐语,化现实为幻景,以蟾蜍蚀月影射现实,说得十分深婉曲折。诗中一个又一个新颖奇妙的想象,展现出诗人起伏不*的感情,文辞如行云流水,富有魅力,发人深思,体现出李白诗歌的雄奇奔放、清新俊逸的风格。
《古朗月行》古诗词翻译及原文
《古朗月行》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借乐府古题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开头写孩提时代对月亮稚气的认识,写出了月亮初升时逐渐明朗和宛若仙境般的景致,接着写月亮渐渐地由圆而蚀,继而沦没而迷惑不清,最后表达为月亮的沦没而心中感到的忧愤不*之情。下面为大家带来了《古朗月行》古诗词翻译及原文,欢迎大家参考!
《古朗月行》原诗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古朗月行》翻译
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它称为白玉盘。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青云之上。月中的仙人是垂着双脚吗?月中的桂树为什么长得圆圆的?白兔捣成的仙药,到底是给谁吃的呢?蟾蜍把圆月啃食得残缺不全,皎洁的月儿因此晦暗不明。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天上人间免却灾难清明安宁。月亮已经沦没而迷惑不清,没有什么可看的.不如远远走开吧。心怀忧虑啊又何忍一走了之,凄惨悲伤让我肝肠寸断。
创作背景
此诗应该是创作于唐玄宗天宝末年安史之乱前。陈沆云:“忧禄山将叛时作。”(《诗比兴笺》)萧士赟云:“按此诗借月以引兴。日,君象;月,臣象。盖为安禄山之叛,兆于贵妃而作也。”
赏析
诗中先写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生动地表现出月亮的形状,颜色和月光的皎洁可爱,使人感到非常新颖有趣。然后用神话传说,写出了月亮初生时逐渐明朗和宛若仙境般的景致。接着写好景不长,月亮被蟾蜍所啮食而残损,变得晦暗不明。诗人引出后羿这样的英雄,希望能有这样的英雄来扫除天下。然而,现实毕竟是现实,诗人深感失望。该诗前四句表现了儿童对月亮的幼稚而美好的认识。后四句表现了对当时黑暗朝政忧心如焚的感情。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节奏是什么?
节奏是自然、社会和人的活动中一种与韵律结伴而行的有规律的突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有关节奏的文章,欢迎大家分享。
节奏本身指音乐中,音响节拍轻重缓急的变化和重复,具有时间感,在艺术设计和美术创作当中是指同一视觉要素连续重复的产生运动感。节奏(rhythm)是音乐在时间上的组织。节奏是音乐的基础。
音乐中的节奏概念是很宽泛的,从最宏观的角度看,它可以说是音乐的"进行",这个概念包括了音乐中各种各样的运动形态,既有轻重缓急,也有松散与紧凑;具体些说,节奏包括节拍和速度这两个概念,前者是指音乐规律性的强弱交替的运动,即拍点的组合,后者是指这种律动的速率。
一、节拍(metre)
节拍是按拍号要求相隔一定时间反复出现重音的模式,或者说,它是固定的强弱音循环重复的序列。每一种节拍都由时值固定的单位构成,这种节拍单位叫做
拍子(time)。
拍子的时值可以是四分音符、二分音符,也可以是八分音符。节拍通常用分数来标记,分子表示每小节中单位拍的数目,分母表示单位拍的音符时值,例如2/4,它的含义是 "每小节有两拍,每拍是四分音符",或简单地说"每小节有两个四分音符"。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拍子:偶数类,有2/2(每小节有两个二分音符)、2/4、4/4、4/8(每小节有四个八分音符)等,这些偶数节拍是对称的,带有行进的特点;奇数类,有3/2(每小节有三个二分音符)、3/4、3/8、6/4、6/8、9/8等;它们听上去带有旋转性,因此常常和舞曲有关。
在乐谱上标记节拍的方法,除了上面这些2/4、3/4以外,还有小节线,这短短的垂直线,将音符隔成一个个有规律的强弱交替的单位,看起来很直观。通常小节线后面的第一拍是强拍,如2/4,这是进行曲常见的节奏,它是一强一弱的交替,而3/4,如圆舞曲,则是一强两弱的交替。假如拍数超过三个,则会出现两个不一样的强拍,如4/4,是强-弱,次强-弱;6/8,是强-弱-弱;次强-弱-弱。
以上我们说的这种有规律的拍子在音乐中处处可见。但实际上这只是一种节奏概念,音乐还可以不是这样的,除去民间音乐中自由的形态不算,有许多作曲家为了给人以新鲜感,偏偏要打破节奏中的规律性,在该出强拍的地方闪过去不出现,而在弱拍位置却重重地来一下子,让听者出乎意料。这在20世纪的音乐中十分常见,而实际上早在18世纪贝多芬就用过这种手段,还让当时的保守人士感到十分不满。这里有个很好的例子--斯特拉文斯基作于1913年的芭蕾舞音乐《春之祭》。这部舞剧描绘的是史前人原始祭祀的情景,其疯狂而野蛮的音乐风格曾让人大为愤怒,甚至引起了音乐史上空前绝后的剧场骚乱,但后来它很快就成为20世纪的经典之作了。斯特拉文斯基在这里的节奏运用相当精彩,这是他造成整体艺术风格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春之祭》中的第二段音乐《春天的前兆和青年男女之舞》,谱子上写的是两拍子,但由于人为地改变了原有的强音和弱音的位置,原来的古典式感觉被破坏了。
我们可以想像,这时候的乐队指挥肯定不能根据两拍子规律来舞动他的胳膊了,而是要按照实际重音来打拍子。
在古典音乐中,只要乐谱开头标出2/4、3/4或者4/4这样的节拍标记,后面就基本上不再变化了,而在现代音乐中却常常要改变拍子记号,比如《春之祭》中《春之轮舞》,它的第一小节是5/4拍,第二小节是7/4拍,第三至第五小节是6/4拍,第六小节又是5/4拍,如此频繁的变化,给人以非常不稳定的感觉。而由于这里的强拍不突出,所以给人的整体感觉是松散的,缺少推动力的。
假如同样是这种频繁变换的拍子,把重音加强,听上去就会是另一种感觉了。如《春之祭》的最后一曲《当选少女之舞》的开头一段。所谓"当选少女"就是在祭祀活动中被众人选作献给大地的祭品的少女,她要狂舞直到死亡,这就是祭祀仪式的高潮和结束部分。作曲家在这里用了极为刺激的音响,节奏变化多端,差不多是一小节一种拍子,如开始的四小节,分别是3/16、5/16、3/16、4/16,而那些重音带来的冲击感相当强烈。
在这里,非规则节奏的效果不同寻常,试想一下,假如换成古典式的有规律的节奏,那种疯狂而野蛮的感觉是无法表现出来的。
背离传统节奏概念的方式有多种多样,除了上述的"人为改变重音位置"和"频繁改换拍子"以外,还有复合节奏,比如在管弦乐队里,弦乐声部是三拍子,而铜管声部则是四拍子,两个不同律动的流层合在一起,形成了复杂的、多元化的音响效果。
二、速度(tempo)
速度是指节拍的'速率。它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慢、快和适中。
速度术语一般记在乐谱开头,它大多是意大利语(也有时采用本国语)。
常用的速度标记如下:
慢速类: Large 广板
Grave 非常缓慢庄严而缓慢
Lento 慢板
Adagio 柔板
中速类: Andante 行板
Andantino 小行板
Moderato 中板
快速类: Allegretto 小快板
Allegro 快板
Allgero molto 很快的快板
Vivace 活泼的、轻快的
Presto 急板
Prestissimo 最急板
除了这些术语以外,还有时采用比较精确的标记,比如=88,意思是一分钟演奏88个一拍,=88,则是一分钟演奏88个二分音符。在音乐专用的节拍器上可以看到这些的速率,可以想像,这样的标记对指挥家和演奏家的指令就比较确切了。还有些作曲家对速度的控制非常严格,他会给演奏者规定具体的演奏时间,例如在乐谱上标明“本乐章演奏8'55"”字样。
速度是音乐节奏的一个重要内容。同样是三拍子,用快速,会给人以活泼明快的感觉,而用慢速,就会获得优雅、闲适的效果。通常快的节奏是比较令人兴奋的,它和我们激烈运动时的心跳、呼吸相对应,而慢的节奏则使人心态*和,情绪稳定。一股地说,表现激动、兴奋、欢乐、活泼的情绪,是与快速度相配合的;表现阳光明媚、春色满园的大自然风光时则往往和适中的速度相配合,而宏大的颂歌、沉痛的挽歌、深深的回忆等则多与慢速度相配合。
耶鲁大学开放课程:聆听音乐——4.节奏:爵士、流行与古典
指经过艺术构思而形成的若干乐音的有组织、有节奏的和谐运动。它建立在一定的调式和节拍的基础上,按一定的音高、时值和音量构成的、具有逻辑因素的单声部进行。亦称曲调。它可以是单声部音乐的整体,也可以是多声部音乐的主要声部。在音乐作品中,曲调是表情达意的主要手段,也是一种反映人们内心感受的艺术语言。通常认为,曲调是音乐的灵魂和基础。
节奏
音乐的节奏是指音乐运动中音的长短和强弱。音乐的节奏常被比喻为音乐家的骨架。节拍是音乐中的重拍和弱拍周期性地有规律地重复进行。我国传统音乐称节拍为“板眼”,“板”相当于强拍,“眼”相当于强拍(中眼)或弱拍。
调式
mode
若干高低不同的乐音,围绕某一有稳定感的中心音,按一定的音程关系组织在一起,成为一个有机的体系,称为调式。调式是人类在长期的音乐实践中创立的乐音组织结构形式。通常在阐述调式这一概念时,常常把调式的中心音——主音作为起点和终点,其他各音按音高的顺序依次排列成音阶的形式,称调式音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与不同的民族和地域,形成各种不同的调式。各种调式因其音阶结构、调式音级间相互关系以及音律等方面的差异,而各具特色与表现力。调式和其他表现手法配合在一起,可赋予音乐以一定的表情素质与不同的风格。
和声(Harmony)
两个以上不同的音按一定的法则同时发声而构成的音响组合。它包含:①和弦,是和声的基本素材,由3个或3个以上不同的音,根据三度叠置或其他方法同时结合构成,这是和声的纵向结构。②和声进行,指各和弦的先后连接,这是和声的横向运动。补充一句。和声有明显的浓,淡,厚,薄的色彩作用;还有构成分句,分乐段和终止乐曲的作用。
和弦是乐理上的一个概念,指的是一定音程关系的一组声音。将三个和三个以上的音,按三度叠置的关系,在纵向上加以结合,就成为和弦。通常有三和弦(三个音的和弦)、七和弦(四个音的和弦)、十三和弦等概念,但并没有什么32和弦、40和弦乃至64和弦的说法!所以,严格地说,“和弦铃声”是商业上的概念,并不符合乐理。不过,在音频器材的工业设计方面,和弦也叫复音,指的是多个音源同时发音。如一首弦乐是四重奏的话,至少需要十六个音源才有可能完美地表现出来;八重奏就得三十二个音源,也就是说多和弦手机是可以模拟出多重奏的演奏效果的,所以,讲“和弦铃声”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和弦铃声远比叮叮咚咚的单音铃声好听,它的声音更加饱满、圆润,在听觉上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古朗月行(节选)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
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借乐府古题创作的一首诗
【注释】
①朗月行:为乐府古题。②呼:称呼。③疑:怀疑。④瑶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大意】
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它叫作白玉盘。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云彩中间。
此诗全文如下: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大班语言古诗教案:古朗月行
在学*、工作、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语言古诗教案:古朗月行,欢迎大家分享。
一、活动目标:
1、想象古时候儿童对月宫的憧憬和向往,感受月儿的美丽、神奇。
2、能积极地参与古诗朗诵活动,初步理解古诗大意,并能有节奏地朗诵。
3、学*古诗,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二、活动重难点:
1、熟悉古诗内容,能准确、流利地朗诵。
2、理解古诗大意,能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三、活动准备:
1、中华文化:古诗《古朗月行》。(幼儿用书)
2、月亮图片、古诗视频。
四、活动过程:
(一)猜谜导入。
1、有时圆圆挂天空,有时弯弯挂树头。白天见不着,晚上才出来。
2、你喜欢月亮吗?(出示月亮的画面)弯弯的月亮像什么呢?圆圆的月亮又像什么呢?(启发想象)
3、圆圆的月亮我们还可以叫朗月,唐代大诗人李白在回忆小时候看月亮的情景时,诗性大发,于是写下了一首诗《古朗月行》,诗人把朗月想成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听听古诗《古朗月行》。
(二)完整欣赏、学*古诗。
1、老师示范朗诵古诗。你听到了些什么?
2、看古诗视频,再次欣赏。
——提问:你听到了些什么?
3、跟老师学念古诗二遍。
4、解释诗句的意思。
1)师:十五的月亮是最圆的,小的时候不认识月亮,把它当作白玉盘。
2)师:为什么会把月亮当作白玉盘呢?(视频)
3)我们一起来念念这一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4)有时又以为月亮是仙人梳妆用的镜子,调皮地飞到了青云的上头。(视频)
5)师:为什么月亮有时又像镜子呢?
6)师:说的真好!让我们一起来朗读感受一下: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7)师:小朋友猜猜看,月亮上面有些什么呢?
8)师:哦,有嫦娥、白兔、桂树。原来小朋友都听说过嫦娥奔月的故事啊!你们看月亮里是不是好像仙人嫦娥把双脚垂下来坐在月宫里呢?看!月宫里的桂树多茂盛呀!我们一起来念: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视频)
9)师:咦,白兔手里好像拿着什么?原来是药呀!它在问谁和它一起吃。来一起跟老师来念念: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视频)
5、跟老师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注意停顿和重音。
6、播放视频,让幼儿跟着念一念。
(三)请幼儿阅读《古朗月行》,仔细观察画面内容,并说一说、念一念。
(四)结束:
师:没有想到月亮里面藏着这么多的秘密啊,你还知道别的关于月亮的古诗吗?下课后念给小朋友听听,好吗?
五、网络资源链接: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古诗的意思,感受这首诗的意境。
2、感受中秋之夜月儿的美丽、神奇。
3、感受古诗的韵律,会用简单的动作配合古诗的朗诵。
活动准备:
1.古诗课件、音乐。
2、幼儿了解有关月宫的神话。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吸引幼儿兴趣。
中秋节刚过,中秋节的时候,我们要和爸爸、妈妈一起赏月,你看到中秋节的月亮是什么形状的.吗?
二、呈现活动主题
1、教师出示月亮,不提示幼儿这是月亮,让幼儿自己发挥想象说说它像什么。
师:小朋友,这是什么?是什么形状的?
古诗节奏的朗读 古朗行古诗的节奏 蝉的古诗节奏 有趣的古诗节奏 李白的古诗节奏 古诗节奏很强的歌 鹿柴的古诗节奏 墨梅的古诗节奏 古诗《山行》的朗读节奏 海棠的古诗节奏 古诗节奏的划分 划古诗节奏的方法 石灰吟的古诗节奏 古诗节奏线的名字 画的古诗节奏划分 元日的一古诗节奏 有趣的古诗节奏划分 鸣筝的古诗节奏划分 古诗节奏划分的微课 滁州西涧的古诗节奏 春望的古诗节奏划分 凉州词的古诗节奏 画鸡的古诗节奏划分 说唱古诗节奏强的dj 绝句的古诗节奏划分 古诗节奏划分的技巧 古诗节奏划分的依据 枫桥夜泊的古诗节奏 古诗节奏划分的方法 划分古诗节奏的方法
木兰诗节奏划分正确 详解蒙古族舞蹈节奏动律特点 木兰诗节奏细划分 职场流行“放慢节奏” 长歌行古诗朗读赏析 满江红全文及朗诵节奏 *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 动作节奏处理在*古典舞中很重要 古朗月行李白古诗翻译赏析 木兰诗的节奏划分 详解蒙古族舞蹈节奏动律特点 《古朗月行》古诗词翻译及原文 木兰诗节奏划分 李白《古朗月行》古诗词鉴赏 古诗古朗月行 经典夸人句子 春雪古诗翻译及赏析(春雪韩愈朗读节奏) 古朗月行拼音版古诗(古朗月行全文完整版) 古朗月行古诗的意思(古朗月行原文赏析及诗意) 古朗月行古诗的意思(古朗月行全诗鉴赏) 古诗古朗月行全文解释(月亮的古诗大全) 古朗月行古诗 古朗月行李白_古朗月行古诗 大班语言古诗教案:古朗月行 唐诗山行古诗朗诵89句 木兰诗朗诵节奏 木兰诗的节奏 木兰诗节奏细划分 木兰诗朗节奏划分 李白《古朗月行》古诗词鉴赏
我的青春我的梦诗词 带一的古诗词 娄山关的诗词 表达友情的诗词 适合诵读比赛的古诗词 形容春天天气好的诗词 关于思乡的古诗词30首 离别和重逢的古诗词 鱼的古诗词 悼念的诗词 中国诗词大会火的原因 类似将进酒的诗词 仲夏的诗词 关于九华山的诗词 相隔千里的思念诗词 关于四季的古诗词 含春的古诗词 形容人绝望的古诗词 形容少年的诗词 关于君不见的诗词 形容女孩子漂亮的诗词 中国诗词大会的开场白 三个字的诗词 关于战争的古诗词 关于感恩父母的古诗词 关于灵芝的诗词 形容天气好的诗词 有关夏至的古诗词 曾国藩最著名的诗词 有关月的古诗词 好听的诗词昵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