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诗《山行》的朗读节奏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山行》的朗读节奏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山行》的朗读节奏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古诗《山行》的朗读节奏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长歌行古诗朗读赏析
在学*、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长歌行古诗朗读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注释
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
葵:冬葵,我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可入药。
晞:天亮,引申为阳光照耀。
阳春:温暖春天。
布:布施,给予。
德泽:恩惠。
秋节:秋季。
焜黄:形容草木凋落枯黄样子。
华:同“花”。
衰:为了押韵,这可以按古音读作"cuī"。
徒:白白
百川:河流。
译文
早晨, 园中有碧绿葵菜,晶莹朝露等待在阳光下晒干。
春天把幸福希望洒满了大地,所有生物因此都呈现出一派繁荣生机。
常常担心肃杀秋天来到,花与叶都变黄衰败了。
千万条大河奔腾着向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再向西流回来?
如果年轻力壮时候不知道图强,到了老年头发花白,一事无成,悲伤也没用了。
简析
这是一首咏叹人生的歌。唱人生而从园中葵起调,这在写法上被称作“托物起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园中葵在春天早晨亭亭玉立,青青叶片上滚动着露珠,在朝阳下闪着亮光,像一位充满青春活力少年。诗人由园中葵蓬勃生长推而广之,写到整个自然界,由于有春天阳光、雨露,万物都在闪耀着生命光辉,到处是生机盎然、欣欣向荣景象。这四句,字面上是对春天礼赞,实际上是借物比人,是对人生最宝贵东西──青春赞歌。人生充满青春活力时代,正如一年四季中春天一样美好。这样,在写法上它同时又有比喻意义,即所谓“兴而比”。
自然界时序不停交换,转眼春去秋来,园中葵及万物经历了春生、夏长,到了秋天,它们成熟了,昔日奕奕生辉叶子变得焦黄枯萎,丧失了活力。人生也是如此,由青春勃发而长大,而老死,也要经历一个新陈代谢过程。这是一个不可移易自然法则。诗人用“常恐秋节至”表达对“青春”稍纵即逝珍惜,其中一个“恐”字,表现出人们对自然法则无能为力,青春凋谢不可避免。接着又从时序更替联想到宇宙无尽时间与无垠空间,时光像东逝江河,一去不复返。由时间尺度来衡量人生命也是老死以后不能复生。在这永恒自然面前,人生岂不就像叶上朝露一见太阳就被晒干了吗?岂不就像青青葵叶,一语秋风就枯黄凋谢了吗?诗歌由对宇宙探寻转入对人生价值思考,终于推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一发聋振聩结论,结束全诗。这个推理过程,字面上没有写出来,但读者可循着诗人思维轨迹,用自己人生体验来补足:自然界万物有一个春华秋实过程,人生也有一个少年努力、老有所成过程;自然界万物只要有阳光雨露,秋天自能结实,人却不同,没有自身努力是不能成功;万物经秋变衰,但却实现了生命价值,因而不足伤悲;人则不然,因“少壮不努力”而老无所成,岂不等于空走世间一趟。调动读者思考,无疑比代替读者思考高明。正由于此,让这首诗避免了容易引人生厌人生说教,让最后警句显得浑厚有力,深沉含蓄,如洪钟长鸣一般,深深地打动了读者心。句末中“徒”字意味深长:一是说老大无成,人生等于虚度了;二是说老年时才醒悟将于事无补,徒叹奈何,意在强调必须及时努力。
读这首诗,我们很自然会联想到《钢铁是怎样炼成》那段关于人生命应该如何度过名言。“人最宝贵东西是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因此,一个人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顾已逝年华时,不因虚度时光而悔恨,也不因一事无成而羞愧;这样,在他即将离开人世时候,就可以坦然地说:我把整个生命与全部精力,都奉献给了人世间最壮丽事业——为人类**而奋斗。”引导读者少壮及时努力,不要虚度光阴,这种人生态度无疑是积极。
这首《长歌行》不同于汉代其他文人诗哀叹人生短促、鼓吹及时行乐,它是一首唱反调诗,是一首难能可贵佳作。
*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
文言句子的朗读停顿往往在主谓或动宾之间,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其实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是有规律可循的:
1.句首关联词或语气词(夫、盖、且、若夫、至若)之后要停顿。
如:(1)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
(2)若夫/淫雨霏霏(《岳阳楼记》)
(3)盖/大苏/泛赤壁云(《核舟记》)
(4)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马说》)
2.有些古今异义词(于是、可以、以为、妻子、中间)在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朗读时须分开。
如:(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3)可/以一战”(《曹刿论战》)
3.根据语言顺序,分析结构停顿。
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定语和中心词之间,一般要停顿。
如:
(1)此/庸夫之怒也(《唐雎不辱使命》)
(2)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3)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4)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4.需要着重强调体现关键词的管辖范围的地方,一般要停顿。
如:(1)先/天下之忧而忧(《岳阳楼记》)
(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也”用在句中时表停顿语气,朗读时应停顿。
如:余闻之也/久(《伤仲永》)在句中起舒缓语气和停顿的作用。
6.省略句中省略的地方一般要停顿。
如:(1)其一/犬坐于前(《狼》)
(2)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3)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
7.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
如:(1)岸芷/汀兰,郁郁/青青(《岳阳楼记》)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
8.古代的国名、年号、官职、人名、地名等应作停顿。
如:(1)虞山/王毅/叔远甫/刻(《核舟记》)
(2)陈康叔公/尧咨/善射(《卖油翁》)
总之,文言文停顿节奏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先抓动词,把和动词有关的前后各词联系起来,观察句子的起落,往前找主语,往后找宾语,再旁及其他次要成分(如:行拂/乱其所为),但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必须正确理解文意,因为这是确定文言文停顿节奏的前提。希望同学们在总结经验的同时,打好扎实的.文言基础,使自己具有良好的文言语感,这样,才能轻松地掌握好文言文节奏的停顿。
拓展阅读:如何朗读文言文
不少初中生不喜欢学文言文,重要原因是教法单调,学*不得要领。事实上,语言学*是有规律的,学*语言要下苦功,要讲究积累。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意思是反复朗读,自能领悟文章的旨意。现代社会当然不可能“书读百遍”,但朗读仍然是学*文言文的重要方法。
文言文的朗读与现代文一样要求读准字音、停顿,读出语气、感情。但又有一些特殊要求和基本方法。
读音
(一)“破音”异读,即改变字音来表示词性和词义的变化。如:“陈胜王”中“王”读wàng,动词,为王。
(二)通假异读。如“河曲智叟亡以应”中“亡”读wú,同“无”;“属予作文以记之”中“属”读zhǔ,同“嘱”。
(三)古音异读,如“可汗大点兵”中“可汗”读kè hán,又如“浩浩汤汤,横无几涯”中“汤汤”读shāng shāng。
(四)文言虚词一般要轻读,而否定副词“不”,转折连词“而”等则需重读。
停顿
(一)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读好停顿。
我们在读文言文时,要结合课文注释,结合课文中已有的标点符号,基本弄清句意、文意,在此基础上细细体会一个长句中哪个词与哪个词该连在一起读,或不该连在一起读,才符合句意、文意。这样就能把握句子内部的自然停顿。
例如:“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此句在文中之意是:医生喜欢给没有大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朗读时应在“不病”后停顿,即“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而不能停在“好治”后。如果读成后者,其句意就成了“医生喜欢治,没有大病(的人)作为(自己的)功劳”,这样就不好理解了。
(二)了解文言文词语特点,读好停顿。
现代汉语中的一些双音节词,在文言文里常常是两个单音节词,词义与现代汉语也有所不同。在文言文里,就要将两个单音节词分开来读,而不能错把它们当成一个词来读。
例如:“可以已大风”(《捕蛇者说》)中“可以”是两个词,不同于现代汉语的能愿动词“可以”,所以在朗读时应这样停顿:“可/以已大风”。同样,《曹刿论战》中“可以一战”也是“可/以一战”。
韩愈《春雪》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简注:
芳华,春花开放。草芽,青草发芽。飞花,裴子野《咏雪诗》:落树似飞花。
散绎:
新年以来百花都无开放迹象,
时交二月乍见草芽惊喜异常。
白雪性急却嫌春天姗姗来迟,
故穿庭树扮成春花漫天飞扬。
品读:
据钱仲联《韩昌黎诗系年集释》,此诗作于元和十年(815)。
这首《春雪》构思新巧,独具风采,是韩愈小诗中的佼佼者。
一,二两句。新年前后是立春,这时还没有鲜花开放,就使得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人们分外焦急。一个“都”字,透露出这种急切心情。二月刚刚见到一点草芽,令人吃惊。这个“惊”字,最宜玩味,这应该是在焦急的等待中终于见到春色的惊喜:虽然春天姗姗来迟,但毕竟就要来了。“初惊”写出“见草芽”时的情态,极其传神。“初”字含有春来过晚,花开太迟的遗憾,惋惜和不满的情绪;而“惊”字则写出摆脱寒冬后新奇,惊讶,欣喜的感受。
从章法上看,“未有芳华”,一抑;“初见草芽”,一扬。跌宕腾挪,波澜起伏。
三,四两句。表面是说有雪无花,而实际感情却是:人倒还能等待迟来的春色,从二月的草芽中看到春天的身影;但白雪却等不及了,竟然纷纷扬扬,穿树飞花,自己装点出了一派春色。
固然,百花盛开的春天还没到来,但是,这穿树飞花的春雪不也照样给人以春天的气息么?!诗人对春雪飞花感到的不是怅惘,遗憾,而是欣喜。“却嫌”,“故穿”,把春雪描绘得十分美好而又富有灵性,饶有情趣。
这两句的妙处在于,它富有浓烈的浪漫色彩,堪称神来之笔。它表明,如果自然界还没有春色的话,一个热切盼望春天的诗人,他可以幻化出一片春色来。
小诗的构思甚为奇特。初春飞雪,本是造成未见芳华只见草芽的原因,可诗人偏说是白雪嫌春色来晚才“故穿庭树”纷飞而来的,这种翻因为果的写法,增加了诗的意趣。“作飞花”三字又化静态为动态,把初春的冷落翻写成仲春的热闹,一翻再翻,使读者如行山*上,真有应接不暇之感。
这首小诗于常景中翻出新意,工巧奇警,是一篇别开生面的佳作。
附图八幅,长安古城,春雪飞花
古诗行行重行行拼音版朗读鉴赏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广义的古诗,泛指*战争以前*所有的'诗歌,与*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行行重行行拼音版朗读鉴赏,欢迎大家分享。
1、古诗行行重行行拼音版朗读鉴赏
xíng xíng chóng xíng xíng
行行重行行
xíng xíng chóng xíng xíng , yǔ jūn shēng bié lí 。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xiāng qù wàn yú lǐ , gè zài tiān yī yá 。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dào lù zǔ qiě cháng , huì miàn ān kě zhī ?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hú mǎ yī běi fēng , yuè niǎo cháo nán zhī 。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xiāng qù rì jǐ yuǎn , yī dài rì yǐ huǎn 。
相去日己远,衣带日已缓。
fú yún bì bái rì , yóu zǐ bù gù fǎn 。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sī jūn lìng rén lǎo , suì yuè hū yǐ wǎn 。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qì juān wù fù dào , nǔ lì jiā cān fàn 。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2、古诗行行重行行翻译
你走啊走啊老是不停的走,就这样活生生分开了你我。
从此你我之间相距千万里,我在天这头你就在天那头。
路途那样艰险又那样遥远,要见面可知道是什么时候?
北马南来仍然依恋着北风,南鸟北飞筑巢还在南枝头。
彼此分离的时间越长越久,衣服越发宽大人越发消瘦。
飘荡的游云遮住了那太阳,他乡的游子却并不想回还。
因想你使我变的忧伤消瘦,又是一年很快地到了年关。
还有许多心里话都不说了,只愿你多保重切莫受饥寒。
3、古诗行行重行行赏析
全诗长于抒情,韵味深长,语言朴素自然又精炼生动,风格接*民歌。首叙初别之情--次叙路远会难--再叙相思之苦--末以宽慰期待作结。离合奇正,现转换变化之妙。 本篇可分作两部分:前六句为第一部分,后十句为第二部分。 第一部分,追叙初别,着重描写路远相见之难。第二部分,着重刻画思妇相思之苦。古诗是与今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一般唐代以后的律诗称今体诗或*体诗,非律诗则称古诗或古体诗。不迫不露、句意*远的艺术风格,表现出东方女性热恋相思的心理特点。
《清明》是唐代杜牧在清明佳节所作的一首小诗,诗中把景象非常清新、生动,而又境界优美、兴味隐跃。
唐代: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创作背景
此诗首见于南宋初年《锦绣万花谷》注明出,后依次见于《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明托名谢枋得《千家诗》、清康熙《御选唐诗》。《江南通志》载: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曾到过杏花村饮酒,诗中杏花村指此。附*有杜湖、东南湖等胜景。
作者介绍
杜牧(公元803-约853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号称杜紫薇。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晚唐诗人。(来源:中书省别名紫微省,因此人称其为“杜紫薇” )晚唐时期.唐代家,*称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阿(ē)房宫赋》亦颇有名。
杰出的诗人、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史馆修撰(xiū zhuàn),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杜甫与合称“李杜”,为了跟杜甫与李白区别开来,诗人与杜牧即“小李杜”。
木兰诗朗诵节奏
《木兰诗》是一首长篇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热情赞扬了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木兰诗朗诵节奏,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木兰诗朗诵节奏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木兰诗注释
唧唧(jī jī):纺织机的声音。一说为叹息声,意思是木兰无心织布,停机叹息。
当户(dāng hù):对着门。
机杼(zhù)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机:指织布机。杼:织布梭(suō)子。
惟:只。
何:什么。
忆:思念,惦记
军帖(tiě):征兵的文书。
可汗(kè hán):古代西北地区民族对君主的称呼
军书十二卷:征兵的名册很多卷。十二,表示很多,不是确指。下文的“十二转”、“十二年”,用法与此相同。
爷:和下文的“阿爷”一样,都指父亲。
愿为市鞍(ān)马:为,为此。市,买。鞍马,泛指马和马具。
鞯(jiān):马鞍下的垫子。
辔(pèi)头:驾驭牲口用的嚼子、笼头和缰绳。
辞:离开,辞行。
溅溅(jiān jiān):水流激射的声音。
旦:早晨。
但闻:只听见
胡骑(jì):胡人的战马。胡,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啾啾(jiū jiū):马叫的声音。
天子:即前面所说的“可汗”。
万里赴戎机:不远万里,奔赴战场。戎机:指战争。
关山度若飞: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度,越过。
朔(shuò)气传金柝: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朔,北方。金柝(tuò),即刁斗。古代军中用的一种铁锅,白天用来做饭,晚上用来报更。
寒光照铁衣:冰冷的月光照在将士们的铠甲上。
明堂:明亮的的厅堂,此处指宫殿
策勋十二转(zhuǎn):记很大的功。策勋,记功。转,勋级每升一级叫一转,十二转为最高的勋级。十二转:不是确数,形容功劳极高。
赏赐百千强(qiáng):赏赐很多的财物。百千:形容数量多。强,有余。
问所欲:问(木兰)想要什么。
不用:不愿意做。
尚书郎:尚书省的官。尚书省是古代朝廷中管理国家政事的机关。
愿驰千里足:希望骑上千里马。
郭:外城。
扶:扶持。将:助词,不译。
短 歌 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赏析】
曹操这首诗作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是时曹操已*定北方,率军南征至长江,与孙权决战。这年冬天十一月十五日夜,皎月当空,江面风*浪静。曹操乘船察看水寨,后置酒欢宴诸将。酒至兴处,他横槊赋诗,吟唱了这首《短歌行》。《三国演义》第四十八回有当时赋诗情景的描写。曹操的这首诗气魄宏伟,感情充沛。读着“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这样的诗句,你会强烈地感受到作者渴求贤才的殷切心情;读着“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你会感到诗人博大坦荡的胸怀。
曹操《短歌行》共二首,此诗为第一首,通过宴会的歌唱,以沉稳顿挫的笔调抒写了诗人求贤如渴的思想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全诗内容深厚,庄重典雅,感情充沛,为曹操的代表作之一。
【作者】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的奠基人。
《三峡》是北朝北魏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所写,三峡选自郦道元《水经注·江水》,是一篇著名的山水之作。
描写了长江三峡的壮丽景象。 郦道元的《三峡》只用不到200字的篇幅,描写了三峡错落有致的自然风貌。全文描写随物赋形,动静相生,情景交融,情随景迁,简洁精练,生动传神。
【原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阙 通:缺;重岩 一作:重峦)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溯 同:泝;暮到 一作:暮至)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巘 一作:左山右献)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在三峡七百里之间,*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悬崖峭壁重峦叠嶂,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半夜,连太阳和月亮都无法看见。
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断,无法通行。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快马,也不如船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出山石林木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柏,山峰间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峻,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就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常常有猿猴在高处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悲惨凄凉,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之中巫峡最长,猿猴鸣叫几声凄凉得令人眼泪打湿衣裳。”
注释
自:在,从。
三峡:指长江上游重庆、湖北两个省级行政单位间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峡全长实际只有四百多里。
略无:毫无,完全没有。
阙:通“缺”,缺口,空隙。
嶂(zhàng):直立如屏障一样的山峰。
自非:如果不是。自:如果。
非:不是。
亭午:正午。
夜分:半夜。
曦(xī):日光,这里指太阳。
襄(xiāng):上,这里指漫上。
陵:大的土山,这里泛指山陵。
沿:顺流而下(的船)。
溯:逆流而上(的船)。
或:有的时候。
王命:皇帝的圣旨。宣:宣布,传达。
朝发白帝:早上从白帝城出发。
白帝:城名,在重庆奉节县东。
朝:早晨。江陵:今湖北省荆州市。
虽:即使。
奔:奔驰的快马。
御:驾着,驾驶。
不以:不如。此句谓和行船比起来,即使是乘奔御风也不被认为是(比船)快,或为“以”当是“似”之误。(见清赵一清《水经注刊误》)
疾:快。
素湍:白色的急流。
素:白色的。
绿潭:碧绿的潭水。
回清倒影:回旋的清波,倒映出(山石林木)的倒影。绝巘(yǎn):极高的山峰。
绝:极。
巘:高峰。
悬泉:悬挂着的泉水瀑布。
飞漱:急流冲荡。
漱:冲荡。
清荣峻茂: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
良:很。
晴初:(雨后或雪后)天刚刚放晴的时候。
霜旦:下霜的早晨。
山村咏怀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在明朝的时候,徐州有位大才子叫徐文长。一年冬天,他去爬雪山,走到山上的放鹤亭中,看见一群年轻人正在亭子里边喝酒边欣赏梅花。
放鹤亭在江苏省徐州市的云龙山上,它是北宋时候在山里隐居的一位叫张天骥的人修建的。张天骥养了两只仙鹤,他每天清晨都会到这个亭子来放仙鹤,于是就给这个亭子取了个名字叫放鹤亭。大文学家苏轼在徐州当官的时候和张天骥结交成了好朋友,俩人常常一起在放鹤亭里喝酒聊天,苏轼还为这个亭子写了一篇文章叫《放鹤亭记》。
因为大文学家苏轼都曾来过这里,还写下了文章,所以这里很快就出名了。明朝的文人们常常来这里聚会,他们还私下规定说,不会写诗的人就不能来这里喝酒。
所以当那些年轻人看见徐文长走过来想与他们一起喝酒聊天时,便对徐文长说:“你要先作一首诗才行。”
徐文长看着漫天大雪,开口就说道“一片一片又一片”,准备写一首咏雪的诗来,他接着说:“三片四片五六片,七片八片九十片。”
这前三句诗还没有念完,旁边的人全都笑出声来了,纷纷嘲笑他说:“这哪里叫作诗啊!”“你是不是就只认得数字和‘片’这个字啊?”
徐文长不以为然地接着说道:“飞入梅花都不见。”当这最后一句诗一念出来,大家却都不笑了。白色的雪花飞入孤山的梅林之中,当然是看不见了,这最后一句精妙的构思把前面简单的数字联系在了一起,化*淡为神奇。
这只是这首有名的《咏雪》诗流传下来的故事之一,至于他的作者究竟是谁,一直到今天都没有定论。有人说是徐文长写的,有人说是郑板桥写的,还有人说这是乾隆皇帝和纪晓岚合写的戏作。因为这首诗巧妙地把*淡无奇的数字与其他文字融合在了一起,趣味十足,于是就被*改编出了好几个版本,人们依据自己的喜好把作诗者拟到各种人物的身上,来说明自己喜欢的文人多么机趣、有才智。
历史上有一首最有名而且流传最广的数字诗。这首诗是宋朝的邵雍写的,邵雍是什么人啊?他是一个特别有名的数学家,他自己创造了一种算命方法叫作“梅花易数”。相传,有一次他去梅花园里赏花,结果看见两只小鸟为了争一只花枝争吵,后来两只鸟全都摔到了地上。邵雍觉得这件事很奇怪,就开始算命,他算出第二天肯定会有一个小姑娘来赏花,看见美丽的梅花想上去摘一枝下来,但是被看守梅花园的园丁发现了,小姑娘一害怕就从梅花树上掉下来摔断了大腿。结果,第二天像邵雍预测的一样,这件事情果真发生了。他就给自己的这种算命方法起了个名字叫“梅花易数”。
他有一次去乡下看朋友,路上就碰见一位妈妈带着一个五六岁的孩子也去乡下看亲戚。他就跟着母子俩一同走路,小孩子蹦蹦跳跳特别高兴,一走就走了两三里的路程。沿途他们路过了村庄,还看到了很多小亭子,还有路边开着的漂亮的花朵,邵雍就写了一首《山村咏怀》: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他在短短的四句诗中,依次嵌入了从“一”到“十”十个数字,巧妙地勾勒出一幅美丽的田园风景。后来人们就把这种在诗里填入从一到十十个数字的数字诗叫作“十字令”,很多文人都写过这样风趣的十字令。因为邵雍这首朗朗上口,尤为出名,就被古代人当成了教小孩子学*数数、数字时候的启蒙诗。
古诗《山行》的朗读节奏 山家古诗的朗读节奏 古诗华山的朗读节奏 敬亭山古诗的朗读节奏 远看山有色的古诗朗读节奏 古诗节奏的朗读 古诗独坐敬亭山的朗读节奏 五言古诗的朗读节奏 画鸡的古诗朗读节奏 古诗朗读的节奏和吟诵的节奏 古诗鹿柴的朗读节奏 《白马》古诗的朗读节奏 古诗初秋的朗读节奏 望天门山古诗的朗读节奏 出塞古诗的朗读节奏 春晓古诗的朗读节奏 咏柳古诗的朗读节奏 有节奏的古诗词朗读 古诗朗读节奏的划分 古诗乞巧的朗读节奏 村居古诗的朗读节奏 《清明》古诗的朗读节奏 古诗除夜的朗读节奏 古诗朗读节奏是固定的吗 古诗梅花朗读的节奏 婵古诗朗读节奏的划分 山居秋暝古诗朗读的节奏划分 敕勒歌古诗的朗读节奏 古诗的朗读节奏怎划分 古诗赠刘景文的朗读节奏
朗朗读书声古诗 有关于古诗朗读的方法 冬景苏轼古诗朗读 春夜喜雨古诗带朗读 长歌行古诗朗读赏析 关于鹿柴王维朗读古诗 咏柳古诗北宋曾巩朗读 *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 古诗行行重行行拼音版朗读鉴赏 古诗村居朗读(村居古诗朗诵跟读) 长歌行古诗朗读(长歌行汉乐府古诗原文) 春雪古诗翻译及赏析(春雪韩愈朗读节奏) 龟虽寿古诗全诗(龟虽寿朗读原文) 古朗月行全诗带拼音(朗读古朗月行完整版) 山村咏怀古诗带拼音(山村古诗带拼音朗读) 送梁六自洞庭山古诗朗读(古诗赏析及解释诗意) 短歌行二首其一朗诵(《短歌行》古诗朗读) 偶成古诗朗读(偶成拼音版古诗解释) 题破山寺后禅院朗读古诗(题破山寺后禅院朗诵赏析) 山村咏怀古诗朗读停顿技巧(山村咏怀朗诵带动作) 朗读端午古诗 寒食古诗唐诗朗读80句 古诗乌衣巷朗读55句 古诗清明朗读 木兰诗朗诵节奏 古诗江南春朗读 木兰诗朗节奏划分 有关于古诗朗读的方法
教师卡片里的祝福语 关于友情的祝福语简短 祝福结婚周年的祝福语 祝福五一动态视频2017 明星结婚微博祝福语录 想对自己说的生日祝福 战友婚礼祝福的话 生气祝福语女性朋友 微信结婚祝福图片大全 生日祝福歌曲大全视频 周末送给客户的祝福语 送给毕业师姐的祝福语 恭喜你喜得千金祝福语 8岁小朋友生日祝福语 微信生日祝福表情 新店开张祝福词 对出嫁女儿的祝福 中年妇女生日祝福 分手后过生日该祝福吗 发小生日祝福 祝福别人收徒弟的话 祝福别人一路顺风的话 给老婆生日蛋糕祝福语 姐姐生小孩的祝福语 爱国的祝福语 写给姐姐的结婚祝福语 写信祝福语大全 十月一日国庆节祝福语 金榜题名红包祝福语 微信中秋祝福动画表情 祝福新人结婚的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