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出师西征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出师西征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出师西征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出师西征的古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古诗鉴赏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古诗鉴赏,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岑参。古诗全文如下:
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
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
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
上将拥旄西出征,*明吹笛大军行。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
剑河风急云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
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前言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是唐代诗人岑参送别封常清西征之作,是写边地战争的诗歌。此诗直写军情战事,写战局之凶险与气候之严酷,反衬出唐军誓师出征之声威与高昂士气,表现出全军将士坚韧不拔、雄视一切的豪迈气概。起首六句先写战前两军对垒的紧张状态;紧接四句写白昼出师接仗;然后写奇寒与牺牲,讴歌将士抗敌奋不顾身;末四句照应题目,预祝凯旋,以颂扬作结。全诗有描写,有烘托,有想象,有夸张,手法多样,结构严谨,抑扬顿挫,情调激昂,充满浪漫主义激情和边塞生活的气息,生动地反映了盛唐时期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注释
(1)封大夫:即封常清,唐朝将领,蒲州猗氏人,以军功擢安西副大都护、安西四镇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后又升任北庭都护,持节安西节度使。西征:此次西征事迹未见史*载。
(2)角:军中的号角。
(3)旄(máo)头:星名,二十八宿中的昂星。古人认为它主载胡人兴衰。旄头落:为胡人失败之兆。
(4)羽书:即羽檄,军中的紧急文书,上插羽毛,以表示加急。渠黎:汉代西域国名,在今新疆轮台东南。
(5)单(chán)于:汉代匈奴君长的称号,此指西域游牧民族首领。金山:指乌鲁木齐东面的博格多山,一说指阿尔泰山。
(6)戍楼:军队驻防的城楼。
(7)上将:即大将,指封常清。旄:旄节,古代君王赐给大臣用以标明身份的.信物。
(8)*明:一作“小胡”。
(9)伐鼓:一作“戍鼓”。雪海:在天山主峰与伊塞克湖之间。
(10)三军:泛指全军。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中部。
(11)虏塞:敌国的军事要塞。兵气:战斗的气氛。
(12)剑河:地名,在今新疆境内。
(13)沙口:一作“河口”,地理位置待考。
(14)亚相:指御史大夫封常清。在汉代御史大夫位置仅次于宰相,故称亚相。勤王:勤劳王事,为国效力。
(15)青史:史籍。古代以竹简记事,色泽作青色,故称青史。
翻译
轮台城头夜里吹起号角,轮台城北旄头星正降落。军书昨夜连夜送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以西入侵。从哨楼向西望烟尘滚滚,汉军就屯扎在轮台北境。上将手持符节率兵西征,黎明笛声响起大军起程。战鼓四起犹如雪海浪涌,三军呐喊阴山发出共鸣。敌营阴沉杀气直冲云霄,战场上白骨还缠着草根。剑河寒风猛烈大雪鹅毛,沙口石头寒冷马蹄冻脱。亚相勤于王政甘冒辛苦,立誓报效国家*定边境。古来青垂史名屡见不鲜,如今将军功名胜过古人。
赏析
这首七古与《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内容不同,《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未写战斗,是通过将士顶风冒雪的夜行军情景烘托必胜之势;此诗则直写战阵之事,具体手法也有所不同。全诗可分为四层。
起首六句写战斗以前两军对垒的紧张状态。虽是制造气氛,却与《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从自然环境落笔不同。那里是飞沙走石,暗示将有一场激战;而这里却直接从战阵入手:军府驻地的城头,角声划破夜空,呈现出一种异样的沉寂,暗示部队已进入紧张的备战状态。据《史记·天官书》:“昴为髦头(旄头),胡星也”,古人认为旄头跳跃主胡兵大起,而“旄头落”则主胡兵覆灭。“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连用“轮台城”三字开头,造成连贯的语势,烘托出围绕此城的战时气氛。把“夜吹角”与“旄头落”两种现象联系起来,既能表达一种敌忾的意味,又象征唐军之必胜。气氛酝足,然后倒插一笔:“羽书昨夜过渠黎(在今新疆轮台县东南),单于已在金山西”,交待出局势紧张的原因在于胡兵入寇。果因倒置的手法,使开篇奇突警湛。“单于已在金山西”与“汉兵屯在轮台北”,以相同句式,两个“在”字,写出两军对垒之势。敌对双方如此逼*,以至“戍楼西望烟尘黑”,写出一种濒临激战的静默。局势之紧张,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紧接四句写白昼出师与接仗。手法上与《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写夜行军大不一样,那里是衔枚急走,不闻人声,极力描写自然;而这里极力渲染吹笛伐鼓,是堂堂之阵,正正之旗,突出军队的声威。开篇是那样奇突,而写出师是如此从容、镇定,一张一弛,气势益显。作者写自然好写大风大雪、极寒酷热,而这里写军事也是同一作风,将是拥旄(节旄,军权之象征)之“上将”,三军则写作“大军”,士卒呐喊是“大呼”。总之,“其所表现的人物事实都是最伟大、最雄壮的、最愉快的,好象一百二十面鼓,七十面金钲合奏的鼓吹曲一样,十分震动人的耳鼓。和那丝竹一般细碎而悲哀的诗人正相反对。”(徐嘉瑞《岑参》)于是军队的声威超于自然之上,仿佛冰冻的雪海亦为之汹涌,巍巍阴山亦为之摇撼,这出神入化之笔表现出一种所向无敌的气概。
“三军大呼阴山动”,似乎胡兵亦将败如山倒。殊不知下面四句中,作者拗折一笔,战斗并非势如破竹,而斗争异常艰苦。“虏塞兵气连云屯”,极言对方军队集结之多。诗人借对方兵力强大以突出己方兵力的更为强大,这种以强衬强的手法极妙。“战场白骨缠草根”,借战场气氛之惨淡暗示战斗必有重大伤亡。以下两句又极写气候之奇寒。“剑河”、“沙口”这些地名有泛指意味,地名本身亦似带杀气;写风曰“急”,写雪片曰“阔”,均突出了边地气候之特征;而“石冻马蹄脱”一语尤奇:石头本硬,“石冻”则更硬,竟能使马蹄脱落,则战争之艰苦就不言而喻了。作者写奇寒与牺牲,似是渲染战争之恐怖,但这并不是他的最终目的。作为一个意志坚忍、喜好宏伟壮烈事物的诗人,如此淋漓兴会地写战场的严寒与危苦,是在直面正视和欣赏一种悲壮画面,他这样写,正是歌颂将士之奋不顾身。他越是写危险与痛苦,便“越发得意,好像吃辣子的人,越辣的眼泪出,更越发快活。”(徐嘉瑞《岑参》)下一层中说到“甘苦辛”,亦应有他自身体验在内。
末四句照应题目,预祝奏凯,以颂扬作结。封常清于天宝十三载(754年)以节度使摄御史大夫,御史大夫在汉时位次宰相,故诗中美称为“亚相”。“誓将报主静边尘”,虽只写“誓”,但通过前面两层对战争的正面叙写与侧面烘托,已经有力地暗示出此战必胜的结局。末二句预祝之词,说“谁不见”,意味着古人之功名书在简策,万口流传,早觉不新鲜了,数风流人物,则当看今朝。“今见功名胜古人”,朴质无华而掷地有声,遥应篇首而足以振起全篇。上一层写战斗艰苦而此处写战胜之荣耀,一抑一扬,跌宕生姿。前此皆两句转韵,节奏较促,此四句却一韵流转而下,恰有奏捷的轻松愉快之感。在别的诗人看来,一面是“战场白骨缠草根”而一面是“今见功名胜古人”,不免生出“一将功成万骨枯”一类感慨,盖其同情在于弱者一面。而作为盛唐时代浪漫诗风的重要代表作家的岑参,则更喜欢强者,喜欢塑造“超人”的形象。读者从“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所感到的正是如此。
全诗四层写来一张一弛,顿挫抑扬,结构紧凑,音情配合极好。有正面描写,有侧面烘托,又运用象征、想象和夸张等手法,特别是渲染大军声威,造成极宏伟壮阔的画面,使全诗充满浪漫主义激情和边塞生活的气息,成功地表现了三军将士建功报国的英勇气概。就此而言,又与《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并无二致。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诗词赏析
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诗词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作者:岑参
朝代:唐
体裁:七言古诗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注释】
①走马川:又名左末河,即今新疆境内的车尔成河。
②雪海:在新疆。
③轮台:今属新疆。
④金山:即新疆境内的阿尔泰山。
⑤烟尘飞:发生战争。烟:烽烟。
⑥金甲:指金属做的铠甲。
⑦拨:碰撞。
⑧五花连钱:均为名马。又指马身上斑纹。
⑨草檄:起草声讨敌人的文书。
⑩虏骑:指敌骑。
【译文】
你没看见走马川在雪海边,黄沙扬起茫茫一片,一直连接到天上。轮台到了九月狂风整夜地呼啸,走马川的石头像斗一样大,随着风势被吹得满地乱滚。现在匈奴牧草茂盛军马正壮,金山西边,烟尘飞扬,汉家的大将就要出兵西征了。将军的金甲在夜间也不脱下,半夜行军,枪戈相互触碰。风头凶猛锐利,吹到脸上像刀割一样。马身上的毛挂着雪片仍然汗气蒸腾,五花马身上斑纹的汗气立即变成冰。在幕帐中起草檄文砚台里的`水也凝结了。料想敌军听到汉军出征定会惧怕,不敢短兵相接来交战,将士们一定可以在西门等候捷报。
【赏析】
诗人在诗中极力描写走马川一代环境的恶劣与艰苦,以此来衬托出征将士的英勇无畏,并预祝最后的胜利。全诗气势豪放,节奏急促有力,行文如流水,像进行曲一样激越豪壮。诗人对细节刻画得入微而生动,如果不曾有过亲身经历与感受,是无法写得如此真切的。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作者:岑参
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
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
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
上将拥旄西出征,*明吹笛大军行。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
剑河风急云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
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注释:
1、旌头:即“髦头”,也即是二十八宿中的昴宿,旧时以为“胡星”。
2、旌头落:意谓胡人败亡之兆。
3、戍楼:驻防的城楼。
4、虏塞:敌方要塞。
译文:
轮台城头夜里吹起了阵阵号角,
轮台城北预兆胡人的昴星坠落。
紧急的军书昨夜飞速送过渠黎,
报告单于的骑兵已到了金山西。
从岗楼上西望只看见烟尘弥漫,
汉家的军马屯驻在轮台的城北。
封将军拥旌节衔亲自出去西征,
凌晨吹号集合了大军威武前进。
四方的战鼓雷动宛如雪海汹涌,
三军的喊声轰鸣象是阴山震动。
敌营上空的乌云屯集气氛阴沉,
战场上的尸骨与草根纠缠不清。
剑河风急吹得阴云布满了天空,
沙口石冻快把虎马的铁蹄冻脱。
封亚相为了王事勤劳含辛茹苦,
发誓报答君主*定边境的烟尘。
自古来英雄名垂青史谁人不见?
而今可见封将军功名胜过古人。
赏析:
这首边塞诗虽题为送行,却重在西征。希望对方扫清边尘,立功异域。诗起首六句先写战前两军对垒的紧张状态。紧接四句写白昼出师接仗,然后写奇寒与牺牲。讴歌将士抗敌奋不顾身。末四句照应题目,预祝凯旋,以颂扬作结。
全诗一张一弛,抑扬顿挫,结构严谨。有描写,有烘托,有想象,有夸张,手法多样。情韵灵活,充满浪漫主义激情。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注释
(1) 走马川:指今阜康三工河。
(2) *沙莽莽:阜康市北沙窝
(3) 轮台:地名,在今阜康市222团
(4) 金山:指阿勒泰山
(5) 汉家:唐代诗人多以汉代唐。
(6) 戈相拨:兵器互相撞击的声音。
(7) 连钱:马斑驳的毛色。
(8) 草檄(xí):起草讨伐敌军的文告。
(9) 短兵:指刀剑一类武器。
(10) 车师:蘅塘退士本作军师。车师为唐安西都护府所在地,今新疆吐鲁番境内。
备注
轮台在阜康 从诗歌中可以看出唐轮台应在沙漠附*并且离河谷不远,河中有大如斗的石头。将阜康市六运古城周围环境与诗中描述相对比,结果是惊人的吻合。在六运古城西侧约五十米就是三工河,河深三至四米,宽五至十米,河中大量鹅卵石,在河西侧并行的冰湖水库的引水渠全部由了“大如斗”的石头砌成。周边农民家的房屋地基大部分也是使用的这些石头,因此现在大如斗的石头有但不多,岑参诗中在河川里的石头大都变为旁边的渠道了。“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沙莽莽黄入天。”这里的沙漠应是指的北沙窝。三工河出山到沙漠只有二十余公里,是天山以北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最*的一段,沙漠边缘就是古丝绸之路的北线,是唐朝北庭都护府重点守卫的对象。出六运古城沿三工河北行到阜北古城再到丝绸之路,是一条最*的行军路线,也是岑参经常行走的线路,同时根据周边的历史古迹以及出土的文物,可以证明唐轮台就应该是在阜康市222团。
韵译
您难道不曾看见,
辽阔的走马川,紧连雪海边缘,
浩瀚的沙漠,黄沙滚滚接蓝天。
轮台九月的秋风,随着夜晚在吼叫,
走马川的碎石,一块块如斗一般大。
随着狂风*卷,满地乱石飞走。
匈奴草场变黄,正是秋高马肥,
金山西面胡骑乱边,烟尘乱飞,
汉家的大将军,奉命率兵西征。
将军身着铠甲,日夜未曾脱下,
半夜行军,战士戈矛互相撞拨,
凛冽寒风吹来,人面有如刀割。
马背上雪花,被汗气熏化蒸发,
五花马的斑纹,旋即就结成冰,
军帐中,起草檄文砚水也冻凝。
匈奴骑兵,个个闻风心惊胆战,
早就料到,他们不敢短兵相接,
只在车师西门,等待献俘报捷。
你看那荒凉无边的走马川,就在雪海的附*,一片黄沙茫茫无际,直贯云天。刚到九月,轮台的狂风日夜怒吼不已,一川大如斗的碎石,被暴风吹得满地乱滚。这正是匈奴牧场草黄马肥之时。匈奴纵马犯边,金山西面烟腾尘飞。朝迁大将挥师西下,征战中将军铠甲日夜不脱,半夜行军戈矛相碰。凛冽的寒风吹到脸上如刀割一般,雪花落在马身被汗气蒸化,转瞬间马毛上又凝结成冰。军帐中起草檄文的砚墨也已冻凝,敌人的骑兵听到大军出征的消息一定心惊胆颤,我一定在军师城西门等待报捷的消息。
鉴赏
岑参诗的特点是意奇语奇,尤其是边塞之作,奇气益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奇而婉,侧重在表现边塞绮丽瑰异的风光,给人以清新俊逸之感;这首诗则是奇而壮,风沙的猛烈、人物的豪迈,都给人以雄浑壮美之感。诗人在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时,封常清出兵去征播仙,他便写了这首诗为封送行。
为了表现边防将士高昂的爱国精神,诗人用了反衬手法,抓住有边地特征的景物来状写环境的艰险,极力渲染、夸张环境的恶劣,来突出人物不畏艰险的精神。诗中运用了比喻、夸张等艺术手法,写得惊心动魄,绘声绘色,热情奔放,气势昂扬。
首先围绕“风”字落笔,描写出征的自然环境。这次出征将经过走马川、雪海边,穿进戈壁沙漠。“*沙莽莽黄入天”,这是典型的绝域风沙景色,狂风怒卷,黄沙飞扬,遮天蔽日,迷迷蒙蒙,一派混沌的景象。开头三句无一“风”字,但捕捉住了风“色”,把风的猛烈写得历历在目。这是白天的景象。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对风由暗写转入明写,行军由白日而入黑夜,风“色”是看不见了,便转到写风声。狂风像发疯的野兽,在怒吼,在咆哮,“吼”字形象地显示了风猛风大。接着又通过写石头来写风。斗大的石头,居然被风吹得满地滚动,再着一“乱”字,就更表现出风的狂暴。“*沙莽莽”句写天,“石乱走”句写地,三言两语就把环境的险恶生动地勾勒出来了。
下面写匈奴利用草黄马肥的时机发动了进攻,“金山西见烟尘飞”中“烟尘飞”三字,形容报警的烽烟同匈奴铁骑卷起的尘土一起飞扬,既表现了匈奴军旅的气势,也说明了唐军早有戒备。下面,诗由造境转而写人,诗歌的主人公——顶风冒寒前进着的唐军将士出现了。诗人很善于抓住典型的环境和细节来描写唐军将士勇武无敌的飒爽英姿。如环境是夜间,“将军金甲夜不脱”,以夜不脱甲,写将军重任在肩,以身作则。“半夜军行戈相拨”写半夜行军,从“戈相拨”的细节可以想见夜晚一片漆黑,和大军衔枚疾走、军容整肃严明的情景。写边地的严寒,不写千丈之坚冰,而是通过几个细节来描写来表现的。“风头如刀面如割”,呼应前面风的描写;同时也是大漠行军最真切的感受。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战马在寒风中奔驰,那蒸腾的汗水,立刻在马毛上凝结成冰。诗人抓住了马身上那凝而又化、化而又凝的汗水进行细致的刻画,以少胜多,充分渲染了天气的严寒,环境的艰苦和临战的紧张气氛。“幕中草檄砚水凝”,军幕中起草檄文时,发现连砚水也冻结了。诗人巧妙地抓住了这个细节,笔墨酣畅地表现出将士们斗风傲雪的战斗豪情。这样的军队必然无人能敌。这就引出了最后三句,料想敌军闻风丧胆,预祝凯旋而归,行文就象水到渠成一样自然。
全篇奇句豪气,风发泉涌,由于诗人有边疆生活的亲身体验,因而此诗能“奇而入理”,“奇而实确”,真实动人。
全诗句句用韵,除开头两句外,三句一转韵,这在七言古诗中是不多见的。全诗韵位密集,换韵频数,节奏急促有力,情韵灵活流宕,声调激越豪壮,有如音乐中的进行曲。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作者:岑参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
*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
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
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
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
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
军师西门伫献捷。
注释:
1、金山:即阿尔泰山。
2、汉家:这里实借汉以指唐。
3、连钱:马身上的斑纹。
译文:
你难道不曾看见,辽阔的走马川,
紧连雪海边,浩瀚的沙漠,
黄沙滚滚接蓝天。
轮台九月的秋风,日夜在狂吼,
走马川的碎石,一块块大如斗。
随着狂风*卷,满地乱石飞走。
匈奴草场变黄,正是秋高马肥,
金山西面胡骑乱边,烟尘乱飞,
汉家的大将军,奉命率兵西征。
将军身着铠甲,日日夜夜不脱,
半夜行军,战士戈矛互相撞拨,
凛冽寒风吹来,人面有如刀割。
马背上雪花,被汗气熏化蒸发,
五花马的斑纹,旋即就结成冰,
军帐中,起草檄文砚水也冻凝。
匈奴骑兵,个个闻风心惊胆战,
早就料到,他们不敢短兵相接,
只在车师西门,等待献俘报捷。
赏析:
岑参之边塞诗意奇语奇,或清新隽逸,或雄浑壮美。此诗是写雄奇豪壮的。
开首极力渲染环境恶劣、风沙遮天蔽日。接着写匈奴借草黄马壮之机入侵,而封将军不畏天寒地冻、严阵以待。最后写敌军闻风丧胆,预祝凯旋而归。
诗虽叙征战,却以叙寒冷为主,暗示冒雪征战之伟功。语句豪爽,如风发泉涌,真实动人。全诗句句用韵,三句一转,节奏急切有力,激越豪壮,别具一格。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全诗翻译赏析
“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这两句写的是寒夜急行军的艰苦——半夜时分,大军匆匆急行,发出刀戈相撞的声音;寒风迎面吹来,如针刺刀割。此乃诗人抓住典型的环境和细节,描写唐军将士顶风冒寒,军容整肃,纪律严明,勇武无敌的飒爽英姿,真实动人。
出自唐·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注释
①戈相拨:刀戈相撞,发出声响。
②风头句:形容边塞风猛天寒,寒风吹面,冷如刀割。
译文
您难道不曾看见吗?那辽阔的走马川紧靠着雪海边缘,茫茫无边的黄沙连接云天。
轮台九月整夜里狂风怒号,走马川的碎石块块大如斗,狂风吹得斗大乱石满地走。
这时匈奴牧草繁茂军马肥,侵入金山西面烟尘滚滚飞,汉家的大将率兵开始征西。
将军身著铠甲夜里也不脱,半夜行军戈矛彼此相碰撞,凛冽寒风吹到脸上如刀割。
马毛挂着雪花还汗气蒸腾,五花马的身上转眼结成冰,营幕中写檄文砚墨也冻凝。
敌军听到大军出征应胆惊,料他不敢与我们短兵相接,我就在车师西门等待报捷。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三载(754年)或天宝十四载(755年),当时岑参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判官。这期间,封常清曾几次出兵作战。岑参对当时征战的艰苦、胜利的欢乐,都有比较深的体会,曾经写了不少诗歌来反映。这是岑参封常清出兵西征而创作的送行诗,与《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系同一时期、为同一事件、馈赠同一对象之作。
赏析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抓住有边地特征的景物来状写环境的`艰险,从而衬托士卒们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开头极力渲染环境恶劣、风沙遮天蔽日;接着写匈奴借草黄马壮之机入侵,而封将军不畏天寒地冻、严阵以待;最后写敌军闻风丧胆,预祝唐军凯旋。诗虽叙征战,却以叙寒冷为主,暗示冒雪征战之伟功。语句豪爽,如风发泉涌,真实动人。全诗句句用韵,三句一转,节奏急切有力,激越豪壮,别具一格。
这首诗主要表现了军队在莽莽沙海、风吼冰冻的夜晚进军情景。环境虽然恶劣,但将士们却充满着高昂的战斗气志。
为了表现边防将士高昂的爱国精神,诗人用了反衬手法,抓住有边地特征的景物来状写环境的艰险,极力渲染、夸张环境的恶劣,来突出人物不畏艰险的精神。诗中运用了比喻、夸张等艺术手法,写得惊心动魄,绘声绘色,热情奔放,气势昂扬。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拼音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抓住有边地特征的景物来状写环境的艰险,从而衬托士卒们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拼音,一起来看看吧。
【原文】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zuòzhě:cénshēn
作者:岑参
jūnbùjiàn,
君不见,
zǒumǎchuānxínɡxuěhǎibiān,
走马川行雪海边,
pínɡshāmǎnɡmǎnɡhuánɡrùtiān。
*沙莽莽黄入天。
lúntáijiǔyuèfēnɡyèhǒu,
轮台九月风夜吼,
yīchuānsuìshídàrúdòu,
一川碎石大如斗,
suífēnɡmǎndìshíluànzǒu。
随风满地石乱走。
xiōnɡnúcǎohuánɡmǎzhènɡféi,
匈奴草黄马正肥,
jīnshānxījiànyānchénfēi,
金山西见烟尘飞,
hànjiādàjiàngxīchūshī。
汉家大将西出师。
jiānɡjūnjīnjiǎyèbùtuō,
将军金甲夜不脱,
bànyèjūnxínɡɡēxiānɡbō,
半夜军行戈相拨,
fēnɡtóurúdāomiànrúɡē。
风头如刀面如割。
mǎmáodàixuěhànqìzhēnɡ,
马毛带雪汗气蒸,
wǔhuāliánqiánxuánzuòbīnɡ,
五花连钱旋作冰,
mùzhōnɡcǎoxíyànshuǐnínɡ。
幕中草檄砚水凝。
lǔqíwénzhīyīnɡdǎnshè,
虏骑闻之应胆慑,
liàozhīduǎnbīnɡbùɡǎnjiē,
料知短兵不敢接,
jūnshīxīménzhǔxiànjié。
军师西门伫献捷。
【注释】
⑴走马川:即车尔成河,又名左未河,在今新疆境内。行:诗歌的一种体裁。封大夫:即封常清,唐朝将领,蒲州猗氏人,以军功擢安西副大都护、安西四镇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后又升任北庭都护,持节安西节度使。西征:一般认为是出征播仙。
⑵走马川行雪海边:一作“走马沧海边”。雪海:在天山主峰与伊塞克湖之间。
⑶轮台:地名,在今新疆米泉境内。
⑷匈奴:泛指西域游牧民族。
⑸金山:指今新疆乌鲁木齐东面的博格多山。
⑹汉家:唐代诗人多以汉代唐。
⑺戈相拨:兵器互相撞击。
⑻五花连钱:五花,连钱 指马斑驳的毛色。
我为家乡代言江西征文(通用47篇)
古往今来,家乡一直是文人骚客们亘古不变的谈论话题。树高千尺,落叶归根,故乡之思,永远都是游子的至诚抒怀。下面是小编收集的我为家乡代言江西征文,希望大家认真阅读!
我的家乡在江西,那里山清水秀,景色宜人,特产丰富,是一个美丽又富饶的地方。
在江西省九江地区,有一座危严耸立的庐山,那里有云海雾浪中的五老峰,吞波吐浪的含鄱口,陡峭险峻的龙着崖,急湍轰鸣的石门涧飞瀑,修饰一新的东林寺,纵览云飞的仙人洞,气势磅礴的三叠泉。它们各以自己的奇姿美态吸引着众多的游客。好像在说:“来吧,五湖四海的朋友,我们欢迎您!”
家乡不仅山美,水更美了。龙虎山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区,有着不解之谜的悬棺,一座座悬棺悬挂在陡峭的山崖上,让人费解,引人深思。但最美的要数那儿的水了,山挟水转,水绕山行,我们坐在竹筏上,欣赏着美丽的风景,听着鱼儿嬉戏声,就像人们说的一样,龙虎山的水俯首能赏水色,侧耳可听溪声,伸手能触清流,置身于此,让人心旷神怡。
啊!我爱家乡的山,更爱家乡的水。我决心要好好学*,把家乡建议得更加美丽,富饶。
我的家乡在祖国的中部,它的名字叫江西省南昌市。那里经济虽然不是很发达,但是那里民风淳朴、风景优美。
白天,站在我家的阳台上,远远望去,高楼大厦林立,丰和立交桥那巍峨雄伟的身姿坐落在蜿蜒雄壮的南昌大桥桥头,扼守着南昌市的西大门。据说距离它大约一公里处,矗立着全亚洲最高最大的摩天轮。在它的旁边有一个水上乐园,乐园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游轮、汽艇和独木桥。
晴朗的日子里,南昌大桥下的赣江,在太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在微风的吹拂下,水面一层层地向着岸边散开,悠闲自在,而又显得慵懒。远处偶尔可以看到几只水鸟在天空中飞翔,还有几只在岸边的水草丛中觅食,并能听到它们“啾啾”的啼鸣声。
阴雨的日子里,可以看到高楼大厦掩映在一片朦胧之中。大桥东面的五星级酒店——登高酒店和地中酒店也只能隐约地看到下面几层,上面的楼层完全被厚厚的水汽所笼罩。赣江里几条渔船正靠在岸边,渔船上漂浮着几缕炊烟,好一幅诗情画意的景象!
我家乡的美景可远远示止这些哦!你们若有兴趣,我可以为你们做向导。来尽情地欣赏吧!
我的家乡南昌是江西省的省会,是八一军旗升起的地方。
南昌是一座古老的城市,一座英雄的城市,一座充满现代气息的城市,一座令人神往的城市。
过去,南昌城市面积比较小,设施比较落后,许多人对南昌不太熟悉。
进入21世纪,南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处处充满了现代、和谐、文明的景象。
每当夜幕降临,南昌就亮起来了,变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
八一大道华灯高照,川流不息的汽车灯光闪烁,像银河从天而降。广场四周,五颜六色的彩灯勾画出一幢幢高大建筑物的雄伟轮廓。
老福山立交桥、司马庙立交桥犹如道道彩虹。街道上照明灯、草坪灯、喷泉灯、礼花灯装点着美丽辉煌的南昌。
焕然一新的步行街、中山路上,明亮的橱窗,绚丽多彩的广告,五颜六色的霓虹灯,把繁华的大街装扮得比白天更加美丽的“不夜城”。
古老的滕王阁变得更年轻了。一束束灯光照射着她,美丽壮观的角楼倒映在湖面上,银光闪闪,美丽动人。
南昌新城红谷滩更是花团锦簇,风景如画。特别是秋水广场的音乐喷泉的宏大更是创下亚洲之最,令人惊叹。
记得今年暑假的一天晚上,我和爸爸妈妈兴致勃勃地来到秋水广场游玩。一到那,广场上已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人们迫不及待地等待着喷泉的开始,随着悦耳的声音在耳边回荡,壮观的喷泉伴着音乐的声调,时高时低,时左时右,时快时慢,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从天而降的仙女,有的像连绵起伏的高山。这边的喷泉一条比一条高,那边的喷泉随着喷口左右摆动,美丽极了。
主喷口喷出的水柱随着强音越来越高,当音乐达到最强音时,银色的水柱像一条蛟龙腾空而起,直插云霄。人们高叫着,呐喊着,陶醉在这美丽的景色之中。
啊,美丽的南昌之夜,美丽的秋水广场,美丽的英雄城市。我为做一个南昌人而感到骄傲,我发出内心的呼唤——我爱你南昌,我美丽的家乡。
江西的简称“赣”,因为江西有一条赣江。赣江由源头的章水和贡水两条支流交汇而成,贯流南北。
江西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景德镇早在1800多年前就开始生产陶瓷了。每年春天婺源开满了遍地的油菜花。南昌北望梅岭雪,中有百花洲。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每年春天成千上万只鸟类向鄱阳湖飞去。三清山福地无双。龙虎山丹霞地貌。庐山是有名的避暑和疗养胜地。那里的美景真令人心旷神怡!江南名楼滕王阁,是南方唯一的皇家建筑。夕阳西下,王勃诗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令人陶醉。
江西的特产着实不在少数,有庐山云雾茶、万年县贡米、鄱阳湖珍珠、南丰县蜜桔还有南昌炒粉、瓦罐汤、三杯鸡、莲花血鸭、兴国鱼丝等江西美食的味道,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名垂青史的江西籍人士亦是济济一堂:有田园诗人陶渊明、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著名改革家王安石、民族英雄文天祥、*的莎士比亚汤显祖、婉约词人代表晏殊
啊!我爱我的家乡,我爱江西的美景,我爱江西的美食!我决定要好好学*,把家乡变得更美丽!
“夕阳无限好,被即将到来的夜晚埋葬”。是“三千英尺的直线下降,银河被怀疑已经下降了九天”之一。“那里的芦苇越来越少,鄱阳湖的尾水如天堂”。
黎明就像一个初生的婴儿,对生命充满希望。太阳像一个强壮的中年男人,充满成熟的魅力。夕阳像一个瘦弱的老人,但却充满了深刻的真理。夕阳西下,中午的阳光被谁夺走了?不再刺眼,变得柔软,仿佛像一个害羞的女孩,捂着脸,悄悄地躲在云层后面。渐渐地,太阳染红了大地,染红了血,染红了路上匆匆赶路的人们,但他们却无法停下来欣赏美丽的风景。也许只有当他们累了,老了,他们才会停下来,坐在椅子上,思考他们得到了什么,他们生活的目的是什么。天空不再那么红,太阳不再那么圆,它离地球越来越*。太阳给地球、江西和人们留下了最美的瞬间,但他们无法欣赏。也许,一个人的一生就像黎明,不停地为达到中年的辉煌而奋斗。这也是灼热的太阳。当一个人老了,他或她会坐在湖边的椅子上,看着湖水,看着竹林,透过绿叶看着夕阳,看着街上匆匆忙忙的人们,再想想他或她的生活,然后他或她会匆匆离去。
我的家乡在江西,那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
我每两年就会来一次这里,你们知道我会去哪吗?那当然是人间天堂—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庐山就是这样的雄伟,壮观,美丽。难怪大诗人李白会用这么夸张的语言说呢。
江西是才子之乡,文化之邦。而且以前还有很多名人旅游过这里呢,比如:王安石、欧阳修、杨万里、汤显祖、朱熹、李白等。我想:他们这些名人一定觉得江西很美丽,才会来到这里。
江西还有很多特产:有酸甜可口的南丰蜜桔,有令人垂涎三尺的菜梗,还有既能解毒,又好吃的广昌莲子。听了这些,你们的口水也要流下来了吧?
江西的冬天是最美丽的,到处都是雪白的,几乎没有一丝污染,那么的纯净。小朋友在这个时候一点都不觉得冷,还欢蹦乱跳地在白花花的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滑冰、滑雪橇,即使摔了一跤也没有感到疼痛。
我的家乡江西,是一个四季美如画的地方,我爱我的家乡—江西,我欢迎同学和老师来我的家乡旅游。
去年暑假,我们一家三口到庐山去玩。
在前往庐山的车上,导游姐姐告诉我们:庐山是个名副其实的避暑圣地,而且十八怪哦。终于,经过396个弯,到了庐山风景区。首先我们来到了锦绣谷风景区,放眼望去,出现在我们眼前的谷中第一景——天桥。那是一块横空而出的巨石,有如悬在半空中的一座桥,所以叫作“天桥“。接着我们来到了誉海内外的仙人洞,仙人洞其实就是一个岩石洞,但由于山水长期冲刷,逐渐形成了天然洞窟,因为它的形状好像一佛手,所以还叫佛手岩。不知不觉中,已经到吃午饭的时间了,我们便来到一家“庐山饭店”中,叫了些好菜:“庐山三石”。听这儿的老板说:三石分别是石鸡、石鱼、石耳。菜来了,我拿起一鸡腿就啃,可刚吃进嘴就想吐,“咋这么难吃?”我埋怨道。怪不得人家常说:庐山饭菜及难吃!下午,我们又来到黄龙潭,导游姐姐编了个绕口令:黄龙潭里一洗手,好运财运跟你走;黄龙潭里二洗手,麻将桌上无敌手;黄龙潭里三洗手,幸福快乐全都有!听了这话,我愣是洗了9回呢!
庐山一日游真好玩!
期盼已久的庐山一日游终于到来了!
初五我们开着车去江西看哥哥,第二天,我们就在附*的庐山玩。我们首先去了庐山东门,看了五老峰,据说那五座山就像五位老人一样站在那儿。
接着导游带我们去参观朱熹纪念馆,在那里面我看到了一只十分可爱的白鹿。我壮起胆子摸了一下白鹿的脸,发现它的毛比较粗糙,我又摸了一下它的鹿角,发现它的鹿角就像木头一样结实。
后来,我们就去孔子教学生的教室,在那我还当了一回老师呢。
接着,我们就要去庐山看三叠泉瀑布了。我们爬了一个多小时山路,终于看到名不虚传的瀑布,这瀑布就像李白写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一样。在瀑布的下面有个水潭,听导游说在水潭里洗一次手会有官运,洗两次手会有财运,洗三次手会有桃花运。
最后,我们就去了碧龙潭捡鹅卵石,听导游说这被冰水冲刷后的鹅卵石很多人都会来捡,捡完鹅卵石之后我们就回宾馆了。
虽然登山很累很冷,但是见到名不虚传的瀑布也就值了!
婺源是一个有名的旅游胜地。清晰的记得,在2008年的3月,我们一家人就自驾前往了那个美丽而神圣的地方。
婺源是以油菜花而著名的。你瞧,前方那一大片金黄金黄的油菜花正微笑着迎接我们,仿佛是专门为我们开的。你看,它那杏黄的花瓣小巧玲珑而飘着淡淡的清香。深吸一口气,香味扑鼻而来。啊,我陶醉了……
来到婺源,你会发现,大片梯田式的油菜花错落有致,让这些黄的花、绿的树、白的墙、清的湖被群山环绕包围着,形成了一幅优美而生动的画!
婺源的湖*静的像一面镜子,我给它一个美称“镜湖”,这可是名副其实的镜湖啊!你看,湖像个爱漂亮小孩子,把在湖边上那古老的房子、翠绿的大树、嫩绿的小草、彩色的小花统统给湖装点到了自己*静的身体上,让湖面顿时变得活跃起来。
出师表上留遗恳,犹自千年激壮夫。——薛逢《题筹笔驿》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文天祥《正气歌》
谁将出师表,一为问昭融。——李商隐《武侯庙古柏》
那劳出师表,尽入大荒经。——李商隐《寄太原卢司空三十韵》
流芳斜谷出师表,遗臭樊城受禅碑。——刘克庄《芳臭》
尘埃出师表,草棘定军山。——陆游《感旧·凛凛隆中相》
得志未可测,谈笑济时艰,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陆游《感秋·秋色关河外》
奏罢出师表,翻然辞庙堂。——汪元量《贾魏公出师》
至今出师表,日月光炯炯。——洪咨夔《送兴元聂帅》
淋漓出师表,所举良且淑。——洪咨夔《寿崔西清二首·武侯王佐材》
至今出师表,读之泪沾胸。——文天祥《怀孔明》
武侯岁晚出师表,贾谊*生流涕书。——孙应时《闻南轩张先生下世感忱有作·中原天意定何发》
出师表动英雄志,征伐书移慷慨心。——王冕《秋夜燕山旅舍偶成寄林致和》
出师表在今如昔,坠泪碑存旧似新。——虞刚简《游灵岩寺·摩挲石刻拜方兴》
出师表上风雷动,转饷筹空日月愁。——李盘《挽先兄维曼大司农》
愁读出师表,凄凄伤我魂。——胡明善《祁山堡》
贺兰鼠子不足*,底用西征出师表。——李伯玉《送萧晋卿西行》
出师表在今如始,堕泪碑存旧似新。——卢刚《灵岩感怀》
早年曾悟出师表,晓岁始参齐物篇。——释善珍《寄孚老》
抱膝长歌出师表,古柏苍苍为谁老。——于石《梁父吟》
斯文出师表,奸贼安足戡。——龚璛《与照元晦月夜闻人读诸葛武侯传得南字》
再歌出师表,敛衽三叹息。——孙承恩《襄阳为自古要地抚遗迹吊往事有怀七人焉因各赋诗一首·其一·诸葛武侯》
千年忠义出师表,万里江山八阵图。——蓝智《赤壁》
艰危奉命际,流涕出师表。——赵秉文《涿郡先主庙二首·其二》
拳拳出师表,读之涕盈襟。——李昱《五言古诗凡十四首·其十三》
出师表简介
《出师表》是三国时期(227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决定北上伐魏、克复中原 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 出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卷三十五。 这篇表文以议论为主,兼用记叙和抒情。全文以恳切委婉的言辞劝勉后主要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此兴复汉室 还于旧都(洛阳) ;同时也表达自己以身许国,忠贞不二的思想。文章既不借助于华丽的辞藻,又不引用古老的典故,多以四字句行文。 这篇文章入选部编版义务教育语文九年级下册教科书。
出师西征的古诗 征战出师的古诗词 西征梦台词 出师艺成的古诗 有关出师的古诗 赞出师表的古诗 出师大捷的古诗 出师不利的古诗 出师表名言 关于出师表的古诗句 后出师表名句 出师表的古诗全文 赞扬出师表的古诗 描写出师的古诗词 赞颂出师表的古诗 诸葛亮出师的古诗 出师表名句 志见出师表谁的古诗 出师一表真名时的古诗 出师表的名句 出师表千古名句 关于出师表的诗句 出师表中的名句 古诗中的出师表陆游 两句关于出师表的古诗 有关出师表的诗句 评价出师表的诗句 与出师有关的古诗文名句 赞美出师表的古诗词 直言劝诫的古诗文出师表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的赏析两篇 陆游称赞出师表诗句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拼音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古诗鉴赏 《出师表》全文赏析 出师表原文翻译 清汪景祺读书堂西征优美随笔 《出师表》原文 出师表原文及翻译 《出师表》原文鉴赏 出师表的原文及翻译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诗词赏析 我为家乡代言江西征文 陆游称赞出师表的诗句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全诗翻译及赏析 《出师表》原文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的意境 关于出师表的诗句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赏析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注释赏析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注释赏析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出师表中的名句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全诗翻译及赏析 《出师表》古诗文欣赏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全诗翻译赏析
赞颂松树的诗句 带敏字形容女生的诗句 赞茶花的诗句 母爱伟大无私的诗句 美丽灯光的诗句 深情伤感的诗句 含比喻的诗句大全 形容自己不重要的诗句 形容金银花香的诗句 写大风的诗句 关于海底的诗句 形容亲子时光的诗句 形容兄妹感情好的诗句 夸女子美丽的诗句 天妒红颜的诗句 关于惬意的诗句 童年友谊的诗句 规划未来的诗句 形容悠闲自得的诗句 带有春的古诗句 古人品茶的诗句 关于困境的诗句 形容鸡蛋的诗句 与战争有关的古诗句 形容美景佳人的诗句 引导我们积极参加实践锻炼的诗句 形容女人有仙气的诗句 形容相守一生的诗句 形容剪发的诗句 关于前进的诗句 形容听话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