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take短语归纳初中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take短语归纳初中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take短语归纳初中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take短语归纳初中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初中物理知识归纳
在*凡的学*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知识吧!知识点是指某个模块知识的重点、核心内容、关键部分。相信很多人都在为知识点发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物理知识归纳,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力知识归纳
1.什么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4.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合是N。1牛顿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5.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6.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7.弹簧测力计的用法:
(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
(2)认清最小刻度和测量范围;
(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
(4)测量时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
(5)观察读数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
(6)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8.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9.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具体的画法是:
(1)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2)延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3)若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则力越大,线段应越长。有时也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标出力的大小,
10.重力:地面附*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 重力。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11. 重力的计算公式:G=mg,(式中g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 牛顿/千克,在粗略计算时也可取g=10牛顿/千克);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12.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
13.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14.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 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是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15.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 有关系。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16.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和使接触面粗糙些。
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1)使接触面光滑和减小压力;
(2)用滚动代替滑动;
(3)加润滑油;
(4)利用气垫。
(5)让物体之间脱离接触(如磁悬浮列车)。
压强和浮力知识归纳
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3.压强公式:P=F/S ,式中p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1帕=1牛/米2,压力F单位是:牛;受力面积S单位是:米2
4.增大压强方法 :(1)S不变,F↑;(2)F不变,S↓ (3) 同时把F↑,S↓。而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
5.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
6. 液体压强特点:
(1)液体对容器底和壁都有压强;
(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系。
7. 液体压强计算公式:,(ρ是液体密度,单位是千克/米3;g=9.8牛/千克;h是深度,指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竖直距离,单位是米。)
8.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可得,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
9. 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
10.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11.测定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
12.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是:气压计,常见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
初中物理知识归纳大全
漫长的学*生涯中,大家都背过各种知识点吧?知识点也可以通俗的理解为重要的内容。掌握知识点有助于大家更好的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中物理知识归纳大全,欢迎阅读与收藏。
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
1、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气态、液态。
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物态变化跟温度有关。
3、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4、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5、摄氏温度的规定:在大气压为1.01×105pa时,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而把水的沸腾温度规定为100度,把0度到100度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称为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6、温度计的使用:
⑴让温度计与被测物长时间充分接触,直到温度计液面稳定不再变化时再读数,
⑵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拿离被测物体,
⑶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垂直,与液面相*,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
⑷测量液体时,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7、体温计:量程一般为35~42℃,分度值为0.1℃。
8、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9、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固定熔点即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如:金属、食盐、明矾、石英、冰等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变软、变稀变为液体。如:沥青、松香、玻璃
10、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11、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12、影响蒸发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面的空气流通速度。
13、物理降温:在需要降温的物体表面,涂一些易挥发且无害的液体,通过液体蒸发吸热来达到降温的效果。
14、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15、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且能继续从外界吸热。
16、沸腾的现象:从底部产生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液面破裂,放出气泡中的水蒸气。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液面气压越小沸点越低,气压越大沸点越高。高原地区普通锅里煮不熟鸡蛋,就是因为气压低,沸点低造成的。
高压锅是利用增大液面气压,提高液体沸点的原理制成的。
17、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18、液化的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19、所有气体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气体液化放出热量。
20、常用的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条件下,用压缩体积的办法,使它液化储存在钢瓶里的。
21、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升华吸热。
22、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凝华放热。像雪、霜等小冰晶都是凝华形成的。
23、生活中的物态变化:
云:水蒸气在高空遇到冷空气,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集中悬浮在高空中。
雨:云中的小水滴、小冰晶下落,冰晶吸热熔化成小水滴与原来的小水滴一同落到地面。
雾和露: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雪和霜:水蒸气直接凝华成的小冰晶
24、卫星外部整流罩涂有特殊物质的作用:物质熔化和汽化都吸热,降低卫星温度保护卫星。
25、电冰箱的电动压缩机用压缩气体体积的方法把气态制冷物质压入冷凝器中使其在冰箱外部放热液化,被液化的制冷物质通过节流阀进入冰箱内部的蒸发器迅速汽化吸热使冰箱内温度降低。
第二章物质的性质
1、长度的测量,测量结果包括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
2、误差:是指测量值与被测物体的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在任何测量中都存在,误差的产生跟测量的人和工具有关,只能减小不可避免。通常采用多次测量取*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而错误是应该且可以避免的。
3、量筒和量杯的使用方法:首先放在水*桌面上,读数时视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水银应与凸液面的顶部保持水*)
4、质量:物体内所含物质的多少叫物体的质量。
物体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与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的变化无关。
5、质量的测量工具:台秤、天*、戥子、地中衡等
6、托盘天*的使用:首先把天*放在水*桌面上,用镊子把标尺上的游码拨至左侧零位置,
调节横梁两端的*衡螺母,使横梁在水*位置*衡。将物体轻放在左盘上,右盘放砝码。
用镊子拨动游码,使指针指在中央刻线上,记录数据。砝码用毕必须放回盒内。不能用手捏砝码。
7、密度:在物理学中,把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公式:ρ=m/v
初中数学圆的知识点归纳
漫长的学*生涯中,很多人都经常追着老师们要知识点吧,知识点是指某个模块知识的重点、核心内容、关键部分。掌握知识点有助于大家更好的学*。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中数学圆的知识点归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2.垂径定理 垂直于弦的直径*分这条弦并且*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推论1 ①*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②弦的垂直*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③*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分弦,并且*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推论2 圆的两条*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3.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4.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5.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6.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7.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8.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9.定理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 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10.推论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 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相等。
11定理 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 的内对角
12.①直线L和⊙O相交 d
②直线L和⊙O相切 d=r
③直线L和⊙O相离 dr
13.切线的判定定理 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14.切线的.性质定理 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15.推论1 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
16.推论2 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17.切线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 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18.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 外角等于内对角
19.如果两个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
20.①两圆外离 dR+r ②两圆外切 d=R+r
③.两圆相交 R-rr)
④.两圆内切 d=R-r(Rr) ⑤两圆内含dr)
21.定理 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分两圆的公共弦
22.定理 把圆分成n(n3):
⑴依次连结各分点所得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内接正n边形
⑵经过各分点作圆的切线,以相邻切线的交点为顶点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外切正n边形
23.定理 任何正多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内切圆,这两个圆是同心圆
24.正n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n-2)180/n
25.定理 正n边形的半径和边心距把正n边形分成2n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26.正n边形的面积Sn=pnrn/2 p表示正n边形的周长
27.正三角形面积3a/4 a表示边长
28.如果在一个顶点周围有k个正n边形的角,由于这些角的和应为 360,因此k(n-2)180/n=360化为(n-2)(k-2)=4
29.弧长计算公式:L=n兀R/180
30.扇形面积公式:S扇形=n兀R^2/360=LR/2
31.内公切线长= d-(R-r) 外公切线长= d-(R+r)
32.定理 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33.推论1 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
34.推论2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 对的弦是直径
35.弧长公式 l=a*r 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 0 扇形面积公式 s=1/2*l*r
初中数学中考圆的知识点
圆的知识:*面上一条线段,绕它的一端旋转360°,留下的轨迹叫圆。
圆心:
(1)如定义(1)中,该定点为圆心
关于声的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
这篇关于声现象的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的文章,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
注:由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三、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师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
四、怎样听见声音
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
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
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
5、双耳效应:生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亦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听见立体声);
五、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强;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弱;
3、音色: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法的声靠音色)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
六、超声波和次声波
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
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
七、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1)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2、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
3、常见招生来源: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间的摩擦声;
4、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符号dB,超过90dB会损害健康;0dB指人耳刚好能听见的声音;
5、控制噪声:(1)在生源处较弱(安消声器);(2)在传播过程中(植树。隔音墙)(3)在人耳处减弱(戴耳塞)
八、声音的利用
1、超声波的能量大、频率高用来打结石、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超声波基本沿直线传播用来回声定位(蝙蝠辨向)制作(声纳系统)
2、传递信息(医生查病时的闻,打B超,敲铁轨听声音等等)
3、声音可以传递能量(飞机场帮边的玻璃被震碎,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一音叉振动,未接触的音叉振动发生)
初中物理声现象知识点归纳
漫长的学*生涯中,大家对知识点应该都不陌生吧?知识点就是“让别人看完能理解”或者“通过练*我能掌握”的内容。为了帮助大家更高效的学*,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物理声现象知识点归纳,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物理学是研究有关物质、运动、能量等最基本的科学知识,学*对自然奥秘进行探究的方法,培养动手、动脑的能力,并领悟物理与生活、与社会 的关系。
2、科学探究所包含的要素有:
⑴发现并提出问题;
⑵做出猜想和假设;
⑶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⑷通过观察、实验等途径来收集证据;
⑸评价证据是否支持猜想和假设;
⑹得出结论或提出新的问题;
⑺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交流和合作也是不可缺少的。
《声现象》
1、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2、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声源。
3、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称为介质;我们通常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4、声音是一种波,我们把它叫做声波。它能使物体振动,能粉碎体内小石,这些都表明声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作声能。
5、反映声音特性的三个物理量是响度、音调、音色,人们通常将它们称为声音的三要素。
6、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音调的高低决定于声源振动的频率,声源振动频率 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
7、声音振动的快慢常用每秒振动的次数---频率表示。频率的单位为赫兹,简称为赫,符号为Hz。例如:某人的心跳的频率是1.2Hz,其意义是:某人的`心脏每秒跳动1.2次
8、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振幅指声源振动的幅度;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9、人们听到的声音的大小不仅跟振幅有关还与距声源的距离有关。
10、音调高的声音其响度不一定大,同理响度大的声音音调也不一定高。
11、即使在音调和响度相同的情况下,我们也能分辨出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靠的是音色。
12、声音在15℃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其中在固体中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在一个充满水的长自来水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可以听到三次声音,第一次是在自来水管中传播的,最后一次是在 空气中传播的。
13、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是指固体废物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噪声污染。
14、从物理学角度看:乐音是指物体有规则振动而产生的声音,其波形是有规律的;噪声是指无规则振动而产生的声音,波形是无规律的。
15、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学*、工作和休息的声音或人们在某些场合“不需要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16人们用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人耳刚刚能听到的声音为0dB。不同级别的声音对人们的影响不同。为了保证人的正常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了保证听力不受损伤,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 。
17、减弱噪声的途径有
(1)在声源产生处控制(改变、减少或停止声源振动)
(2)在传播过程中(隔声、吸声和消声)
(3)在人耳处减弱澡声(戴护耳器,如耳罩、耳塞、头盔等),其中最有效的是在声源产生处控制。
18、各种材料的隔声性能是不同的,除隔声材料外,物理学还利用“以声消声”的方法来控制噪声,这种技术叫“有源消声技术”。以声消声是利用两个声波的疏部和密部相互抵消进行的。
19、人耳能听到声波的频率范围在20Hz至20000Hz之间,把它叫做可听声。
20、超声波是指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是指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21、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等特点。超声波已广泛运用于探伤、定位、测距、测速、清洗、焊接、碎石、造影等方面。次声波具有可以传得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且无孔不入等特点。科学家目前正在研究、监测和控制次声波,以便有效地避免它的危害,并将它作为预报地震、台风的依据和监测核爆炸的手段。
22、超声波测速根据多普勒效应;听到回声的条件是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秒以上,不能区分则回声加强原声。
初中政治最类知识点的归纳
其实初中的政治学*没有什么难度,只是需要记忆的知识量有点大。其实我们可以将知识点进行分类,这样会更容易记牢。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政治必备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用。
初中政治最类知识点
1、调节情绪的最根本方法:理智控制法(借助自己理智的力量,去控制不良情绪)。
2、人类的生命最具有:智慧。
3、自然界最珍贵的财富:生命。
4、应对挫折最积极的态度:精神升华。
5、学会尊重最重要:维护人格。自尊的人最看重:自己的人格。
6、培养自立能力最基本:立足于自己的当前生活、学*中的问题,从小事做起。
7、法律最基本的特征:强制性(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8、避免违法犯罪的最重要的主观条件: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9、竞争最理想的结果:“双赢”。
10、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人身权利。
11、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利:生命健康权。
12、作为人应当受到他人最起码的尊重的权利:人格尊严权。
13、最能考验公民的责任意识:国家处在为难时刻。
14、维护集体荣誉和利益的最高表现: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
15、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立法机关:全国*大会。
16、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法律地位、效力、最具权威:宪法。
17、当代*最基本: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8、克服考试焦虑最重要:增强自身实力。
19、为了最广泛最充分调动一切积极的因素,党和国家提出的方针: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20、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最有效、最根本的办法:依法治国。
21、人类的最高理想:*。
22、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初中政治易错知识
1、易错:我们要追求绝对公*。
2、就业:(易错:工作轻松的职业就是好职业;能赚大钱的职业才是好职业。)
3、*的国际地位(联系:*的发展,参与国际合作,积极应对金融危机、气候变化等;易错:我国是世界强国,是发达国家。)
4、*的基本国情(易错:给出一段*发展变化的材料,说*已进入社会主义发达阶段或超越了初级阶段)
5、经济建设(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解决什么什么问题的根本途径、工作的中心、首位、第一要务等都是发展;易错: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主体是基础;四项基本原则是强国之路;教育或创新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中心)
6、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易错:民族区域自治是高度自治权)
7、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易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8、计划生育的目的(易错:减少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二孩政策:易错计划生育过时了。
9、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易错: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公民;人民直接决定国家大事;*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少了“全国”二字);*大会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少了“制度”二字);全国*大会通过决定修改法律,易错:决定权。正确是立法权。
10、经济制度(易错:国有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或主体)
11、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易错:有利于实现同时、同步、同等、*均富裕)
1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易错:我国还未实现小康社会)
13、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易错:现在不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艰苦奋斗已经过时了)
14、理智面对学*压力(易错:压力越小越好)
15、先进文化:(易错:*文化是世界最先进的`文化,中华民族是世界最优秀的民族。)
16、理想:(易错:不同的社会阶段,人们有着相同的社会理想。)
17、世界主题:和*与发展(易错:合作与竞争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初中政治知识重点
法律护我成长
1、 未成年人保护法 和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1)颁布的必要性(重要性或原因):①未成年人代表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2)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都不够成熟,没有经济实力,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P100第1—4行)③社会环境复杂,侵犯青少年合法权益和损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现象,经常发生,所以必须制定专门的法律进行特殊保护
(2)保护的目的: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使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3)保护的对象:未满十八周岁的我国公民,即未成年人
(4)保护的内容: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对这几方面的保护内容要结合教材第104-106进行全面理解,以应对考试。)
2、我们维护权益的最有力的武器就是法律。
初中语文重点知识点归纳
在我们上学期间,大家都背过各种知识点吧?知识点就是掌握某个问题/知识的学*要点。哪些知识点能够真正帮助到我们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语文重点知识点归纳,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掌握说明方法。
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模式:方法+效果+特征
“运用了XX的说明方法,XX说明了(说明对象)的XX(特点)。”
1、分类别:把XX分别加以说明,显得条理清楚
2、引用:引用XX,突出了XX既增强了说服力,也增强了趣味性
3、打比方:生动形象说明了XX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4、作诠释:对进一步解释说明,让读者对XX有进一步的认识。
5、举例子:具体说明XX的特点,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6、下定义:准确而简明地揭示了XX的本质特点,使说明更加严密。
7、作比较:把XX和XX相互比较,突出强调了XX的特点。
8、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XX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9、列图表:具体说明了XX特点,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10、摹状貌:具体生动形象地说明了XX显得生动活泼。
二、感悟说明语言。
修饰性、限制性词语(如:基本上、大约、比较、一般、极个别、大多数、更、也许、常常、在当时、绝大部分、主要、几乎)能否删除或替换,为什么?
语言准确类答题方法:
1、“xx”词好在哪里?
答题方式:用了“xx”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XX事物的XX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2、文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这样的题目分四步:
A:判断,一般是不能删
B:解释这个词语在这句话中的含义,在程度。状态。性质。范围等方面加以限制。
C:比较:即比较删掉这个词语与没有删掉以前的区别,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句子进行分析,意思变为“XX“,与实际不符,不符合原意等
D结尾一定要有这样的句子: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与科学性。
答题模式:不能删。因为“xx”词表示XX,删掉后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XX,这与文意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与科学性。
三、结合文章内容举例子、提建议、说看法或畅想未来。
1、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联想、想像、象征(托物言志)、比较、对比、衬托、反衬、烘托、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伏笔和铺垫、前后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1)象征(托物言志):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
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2)衬托: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作用:突出本体的xx特征。
(3)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作用:鲜明的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xx特征。
(4)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
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5)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作用: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
(6)侧面(间接)描写:侧面烘托出该人物的xx性格、品行和技能,使得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表达更为简洁精练。
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7)伏笔和铺垫: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
(8)照应:记叙文: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
议论文:强化xx论点。散文:反复地抒发xx情感,增加情感的深度。
(9)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作用: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
(10)想像: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作用:为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服务。使读者接受美的陶冶。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
三、说明文分类:
1、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程序说明文
2、科技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
初中化学溶解度知识要点归纳
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种。化学是主要在分子、原子层面,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化学溶解度知识要点归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化学溶解度知识
溶解度
1、固体的溶解度
溶解度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四要素:
①条件:一定温度
②标准:100g溶剂
③状态:达到饱和
④质量:单位:克
溶解度的含义:
20℃时NaCl的溶液度为36g含义:
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
或在20℃时,NaCl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
2、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
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
②温度
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KNO3
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
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Ca(OH)2
3、溶解度曲线
t3℃时A的溶解度为80g
P点的的含义在该温度时,A和C的溶解度相同
N点为t3℃时A的不饱和溶液,可通过加入A物质,降温,蒸发溶剂的方法使它变为饱和
t1℃时A、B、C、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C>B>A
从A溶液中获取A晶体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获取晶体。
从A溶解度是80g。
t2℃时A、B、C的饱和溶液各W克,降温到t1℃会析出晶体的有A和B无晶体析出的有C,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依次为A
除去A中的泥沙用过滤法;分离A与B(含量少)的混合物,用结晶法
4、气体的溶解度
气体溶解度的定义: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影响因素:
①气体的性质
②温度(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
③压强(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
5、混合物的分离
过滤法:分离可溶物+难溶物
结晶法:分离几种可溶性物质
结晶的两种方法:
①蒸发溶剂,如NaCl(海水晒盐)
②降低温度(冷却热的饱和溶液,如KNO3)
初三化学基础知识
氧气
一、 氧气的性质
【物理性质】密度略大于空气的密度。不易溶于水。气态的氧是无色无味的,液态氧和固态氧是淡蓝色的。
【化学性质】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氧气具有助燃性和氧化性。
注:氧气具有助燃性,没有可燃性,不能作燃料。
二、 氧气的检验方法:把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三、 探究实验
1. 木炭燃烧实验
初中人教版生物知识点归纳
在日复一日的学*中,是不是听到知识点,就立刻清醒了?知识点也不一定都是文字,数学的知识点除了定义,同样重要的公式也可以理解为知识点。想要一份整理好的知识点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中人教版生物知识点归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人教版生物知识点归纳
1、 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一、具有新陈代谢现象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植物的营养:绝大多数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动物的营养: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 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二、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三、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四、具有遗传和变异现象。
五、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3、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4、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分等
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例: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捕食关系。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属竞争关系。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5、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1)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2)作出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3)制定计划:检验假设是否正确,需通过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方案的`要求:需设计对照实验,光照是这个探究实验中的唯一变量。其他条件都相同。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交流
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举例: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骆驼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旗形树等。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其粪便增加土壤的肥力;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都属于生物影响环境
初中生物知识总结
观察多种多样的生物
1.生物与非生物的基本特征
(1)具有严谨的结构——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2)都有新陈代谢作用。(3)都有应激性。(4)都有生长现象。(5)都能生殖和发育。(6)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7)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生物的上述基本特征是区别于非生物的基本标准。
2.显微镜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方法
显微镜是生命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观察工具,可以帮助人们观察肉眼无法看到的微小物体或细微结构。
(1)显微镜的结构
包括镜座、镜柱和镜臂、载物台、遮光器、反光镜、镜筒和物镜转换器、准焦螺旋、目镜和物镜等。其中目镜和物镜是显微镜的最重要部分。
(2)显微镜的成像原理
光线经反光镜反射,通过玻片标本、物镜、目镜的折射后,将所观察的物体放大,然后在人眼的视网膜上成像。注意:显微镜所成的像是倒像,因此玻片移动的方向与物像移动的方向正好相反。
(3)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其操作步骤为:取镜→安放→对光→调焦距→放玻片→观察。观察前,转动粗准焦螺旋,镜筒下降时,眼睛一定要从侧面注视物镜,不让它接触玻片,否则会压碎玻片,损坏物镜(透镜);观察时,一定要慢慢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徐徐上升,避免物像一晃而过,或根本没有觉察。
(4)计算所观察物体的总放大率
所观察物体的总放大率=目镜的放大率×正在使用的物镜的放大率。
3.常见生物的种类、形态及生活特性
(1)常见的动物类群 (2)常见的植物类群
初中生物知识点
细胞
1.制作临时装片。
绘制生物图
利用显微镜观察生物体的微观结构时,必须把待观察的生物材料制成玻片标本,使光线能够直接透过。玻片标本有切片、涂片和装片三种。
(1)制作洋葱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 ①在干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②用镊子在洋葱鳞片叶的内侧表皮上撕取一层很薄的表皮,放在水滴中。
③用镊子展*,盖上盖玻片。盖盖玻片时,让盖玻片的一边接触水滴,用镊子挑起另一端,然后轻轻放下玻片,以避免产生气泡。
④为能观察清楚,用稀释的碘液或红墨水进行染色。滴一滴碘液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使染液浸润到整个标本。
初中化学推断题知识要点归纳
上学的时候,大家都背过不少知识点,肯定对知识点非常熟悉吧!知识点也不一定都是文字,数学的知识点除了定义,同样重要的公式也可以理解为知识点。为了帮助大家更高效的学*,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中化学推断题知识点归纳,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物质的组成
(1)组成元素完全相同的物质
①H2O2和H2O
②CO2和CO
③KMnO4和K2MnO4
④Fe2O3和Fe3O4
在中考中尤其容易考查有关H2O2和H2O, CO2和CO的推断题。
(2)某些物质中含有同一元素
①H2O2、H2O、O2
②C、CO、CO2、CaCO3
③CaCO3、CaO、Ca(OH)2、CaCl2
④NaOH、Na2CO3、NaHCO3 、NaCl
2.物质的性质
(1)颜色特征
①蓝色沉淀:Cu(OH)2
②红褐色沉淀:Fe(OH)3
③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BaSO4、AgCl
④黑色固体:CuO、Fe3O4、MnO2、C、Fe粉
⑤红色固体:Cu、Fe2O3
⑥浅绿色溶液:FeCl2、FeSO4、Fe(NO3)2
⑦黄色溶液:FeCl3、Fe2(SO4)3、Fe(NO3)3
⑧蓝色溶液:CuSO4、CuCl2、Cu(NO3)2
(2)状态、气味特征
①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NH3、HCl、SO2
②无色无味气体:H2、O2、CO2
③无色有毒气体:CO
3.特征反应
(1)O2的特征反应:能使的带火星木条复燃。
(2)CO2的特征反应: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但通入CO2后变浑浊的溶液不一定是澄清石灰水,也可以是Ba(OH)2溶液。
(3)H2O的特征反应:能使无水CuSO4从白色变为蓝色,可用来检验水。
(4)能使CuO由红变黑的物质:C、H2、CO。
(5)在空气中燃烧有H2O、CO2生成的物质:CH4、C2H5OH、C6H12O6。
(6)与酸反应有CO2产生的物质是碳酸盐(或NaHCO3)
(7)与碱反应(研磨)有NH3产生的物质是铵盐(铵态氮肥)
(8)常温下唯一有氨味的铵态氮肥是NH4HCO3(碳铵)
4.反应条件
(1)高温:高温煅烧CaCO3;C和CuO高温反应;CO和Fe2O3高温反应。
(2)通电:通电分解H2O。
(3)催化剂:H2O2的分解、 KClO3的分解。催化剂是MnO2
(4)点燃:点燃条件很容易确定反应物之一是O2,加热条件的反应较多,无典型特征,不易准确确定具体物质。
5.物质的用途
(1)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NaCl、CH3COOH
(2)胃酸的主要成分:HCl
(3)治疗胃酸过多的物质:Al(OH)3、NaHCO3
(4)发酵粉主要成分:NaHCO3
(4)常用的建筑材料:CaCO3、Ca(OH)2
(5)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物质:Ca(OH)2
(6)食品干燥剂:生石灰(CaO)、Fe粉
(7)常用的食品脱氧剂:Fe粉
take短语归纳初中 look短语初中归纳 cut短语归纳初中 put短语归纳初中 look短语归纳初中 give短语归纳初中 up短语归纳初中 make短语归纳初中 come短语归纳初中 get短语归纳初中 take短语归纳 turn短语归纳初中 初中短语归纳总结 初中英语短语归纳 小学和初中的所有古诗归纳 take介词短语归纳 take短语初中 初一到初三的古诗归纳 中考短语归纳 get短语归纳高中 put短语归纳高中 come短语归纳高中 初一英语短语归纳 古诗中的名句归纳 酒在古诗中的意象归纳 break短语归纳 give短语归纳 turn短语归纳 out短语归纳 run短语归纳
关于声的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 初中化学实验题知识点归纳 初中语文重点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知识归纳 初中物理《光现象》知识点归纳 初中地理重要知识点归纳 初中化学知识点笔记整理归纳 初中历史中考必考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知识归纳大全 初中物理声现象知识点归纳 初中数学椭圆的方程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实验方法归纳 初中英语必备语法知识归纳 初中地理中考重要知识点归纳 初中化学纯净物知识点归纳 初中化学必备的元素知识点归纳 初中化学必背重点知识归纳 初中数学圆的知识点归纳 初中化学重要知识点归纳 初中化学重点知识整理归纳 初中化学中考必考知识点归纳 初中政治最类知识点的归纳 初中人教版生物知识点归纳 初中英语重点句型归纳 初中英语必备的基础知识归纳 初中化学推断题知识要点归纳 初中数学有序数对的知识点归纳 初中英语基础知识归纳 初中政治中考重点知识点归纳 初中英语学科知识重点归纳
拿破仑说过的名言 两字名言 读书方面的名人名言 曼德拉名言英文 感悟人生名人名言 人生的哲理名言 爬起来再摔的名言 自尊自重的名言 关于警告的名言 文化力量名言 有那些大文豪的名言 吴宗宪名言 先做好自己名言警句 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名言 海蒂拉姆名言 晋商至理名言 育人为本的名言 关于谨慎择友的名言 关于楼梯的名言 关干文明的名言 艾弗森最经典名言英文 赞美青藏铁路的名言 福尔摩斯名言中英对照 关于忠言逆耳的名言 司马懿说过的名言 自尊自爱名言 成功的英语名言 佛理名言 适应的名言 宇智波带土怨世名言 贾跃亭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