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字短语 >

数字短语

关于数字短语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数字短语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数字短语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数字短语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数字短语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数字短语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数字短语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数字短语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数字短语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数字短语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数字短语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数学数字的由来

  • 数学,数字,教育
  • 数学数字的由来

      数学对于很多人而言是枯燥无味的,每每提起数学都会不禁“胆寒”,但事实上,数学有着自己的独特魅力,只要用心,就可以发现个中奇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数学数字的由来,欢迎来参考!

      起源

      公元500年前后,随着经济、种姓制度的兴起和发展,印度次大陆西北部的旁遮普地区的数学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天文学家阿叶彼海特在简化数字方面有了新的突破:他把数字记在一个个格子里,如果第一格里有一个符号,比如是一个代表1的圆点,那么第二格里的同样圆点就表示十,而第三格里的圆点就代表一百。这样,不仅是数字符号本身,而且是它们所在的位置次序也同样拥有了重要意义。以后,印度的学者又引出了作为零的符号。可以这么说,这些符号和表示方法是今天*数字的老祖先了。

      印度数字

      公元3世纪,古印度的一位科学家巴格达发明了*数字。最古的计数目大概至多到3,为了要设想“4”这个数字,就必须把2和2加起来,5是2加2加1,3这个数字是2加1得来的,大概较晚才出现了用手写的五指表示5这个数字和用双手的十指表示10这个数字。这个原则实际也是数学计算的基础。罗马的计数只有到Ⅴ(即5)的数字,Ⅹ(即10)以内的数字则由Ⅴ(5)和其它数字组合起来。Ⅹ是两个Ⅴ的组合,同一数字符号根据它与其他数字符号位置关系而具有不同的量。这样就开始有了数字位置的概念,在数学上这个重要的贡献应归于两河流域的古代居民,后来古鳊人在这个基础上加以改进,并发明了表达数字的1,2,3,4,5,6,7,8,9,0十个符号,这就成为今天记数的基础。八世纪印度出现了有零的符号的最老的刻版记录。当时称零为首那。

      两百年后,*人征服了周围的民族,建立了东起印度,西从非洲到西班牙的*帝国。后来,这个*大帝国分裂成东、西两个国家。由于这两个国家的各代君王都奖励文化和艺术,所以两国的首都都非常繁荣,而其中特别繁华的是东都——巴格达,西来的希腊文化,东来的印度文化都汇集到这里来了。*人将两种文化理解消化,从而创造了独特的*文化。

      大约700年前后,*人征服了旁遮普地区,他们吃惊地发现:被征服地区的数学比他们先进。于是设法吸收这些数字。

      771年,印度北部的数学家被抓到了*的巴格达,被迫给当地人传授新的数学符号和体系,以及印度式的计算方法(用的计算法)。由于印度数字和印度计数法既简单又方便,其优点远远超过了其他的计算法,*的学者们很愿意学*这些先进知识,商人们也乐于采用这种方法去做生意。

      后来,*人把这种数字传入西班牙。公元10世纪,又由教皇热尔贝·奥里亚克传到欧洲其他国家。公元1200年左右,欧洲的学者正式采用了这些符号和体系。至13世纪,在意大利比萨的数学家费婆拿契的倡导下,普通欧洲人也开始采用*数字,15世纪时这种现象已相当普遍。那时的*数字的形状与现代的*数字尚不完全相同,只是比较接*而已,为使它们变成今天的1、2、3、4、5、6、7、8、9、0的书写方式,又有许多数学家花费了不少心血。

      扩展:

      数学名人名言

      1、数学是符号加逻辑。——罗素

      2、数统治着宇宙。——毕达哥拉斯

      3、生态学本质上是一门数学。——皮娄

      4、数学是无穷的科学。——赫尔曼外尔

      5、数学的本质在于它的自由。——康托尔

      6、数学是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培根

      7、数学是上帝描述自然的符号。——黑格尔

      8、数学是一切知识中的最高形式。——柏拉图

      9、纯数学是魔术家真正的魔杖。——诺瓦列斯

      10、数学是一种别具匠心的艺术。——哈尔莫斯

      11、数学是一种会不断进化的文化。——魏尔德

      12、数学是各式各样的证明技巧。——维特根斯坦

      13、数学是人类的思考中最高的成就。——米斯拉

      14、数学是人类智慧皇冠上最灿烂的明珠。——考特

      15、数学是研究抽象结构的理论。——布尔巴基学派

      16、数学之美是很自然明白地摆着的。——哈尔莫斯

      17、数学,科学的皇后;算术,数学的皇后。――高斯

      18、逻辑是数学的少年时代,数学是逻辑的成年时代。——罗素

      19、数学家本质上是个着迷者,不迷就没有数学。——努瓦列斯

      20、一个国家的科学水*可以用它消耗的数学来度量。——拉奥

      21、数学如同音乐或诗一样显然地确实具有美学价值。——雅可比

      22、数学主要的目标是公众的利益和自然现象的解释。——傅立叶

      23、在数学中最令我欣喜的,是那些能够被证明的东西。——罗素

      24、数学是研究现实生活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数学。——*

      25、在数学中,我们发现真理的主要工具是归纳和模拟。——拉普拉斯

      26、新的数学方法和概念,常常比解决数学问题本身更重要。——华罗庚

      27、数学,如果正确地看,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的美。——罗素

      28、数学能促进人们对美的特性——数值比例秩序等的认识。——亚里士多德

      29、在数学的领域中,提出问题的艺术比解答问题的艺术更为重要。——康托尔

      30、纯粹数学可以是实际有用的,而应用数学也可以是优美高雅的。——哈尔莫斯

      31、数学是一种理性的精神,使人类的思维得以运用到最完善的程度。——克莱因

      32、在数学里,分辨何是重要,何事不重要,知所选择是很重要的。——广中*佑

      33、一门科学,只有当它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能达到真正完善的地步。——马克思

      34、现代数学最主要的成就是真正揭示了数学的整个面貌及其实质存在。——Russell

      35、不管数学的任一分支是多么抽象,总有一天会应用在这实际世界上。——罗巴切夫斯基

      36、纯数学这门科学在其现代发展阶段,可以说是人类精神之最具独创性的创造。——怀特海

      37、硬说数学科学无美可言的人是错误的。美的主要形式是秩序匀称与明确。——亚里斯多德

      38、立志于物理学的人,不懂下列的事情是不行的:第一是数学,第二是数学,第三是数学。——伦琴

      39、在现实中,不存在像数学那样有如此多的东西,持续了几千年依然是确实的如此美好。——苏利文

[阅读全文]...
  • 初中数学奥数

  • 教育,数学
  • 初中数学奥数

      奥数是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简称。初中的奥数难不难?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了初中数学奥数,希望对你有帮助!

      时钟问题解法与算法公式

      解题关键:时钟问题属于行程问题中的追及问题。钟面上按“时”分为12大格,按“分”分为60小格。每小时,时针走1大格合5小格,分针走12大格合60小格,时针的转速是分针的,两针速度差是分针的速度的,分针每小时可追及。

      1、二点到三点钟之间,分针与时针什么时候重合?

      分析:两点钟的时候,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2,分针在时针后5×2=10(小格)。而分针每分钟可追及1—=(小格),要两针重合,分针必须追上10小格,这样所需要时间应为(10÷)分钟。

      解: (5×2)÷(1—)=10÷=10(分)

      答:2点10分时,两针重合。

      一只挂钟,每小时慢5分钟,标准时间中午12点时,把钟与标准时间对准。现在是标准时间下午5点30分,问,再经过多长时间,该挂钟才能走到5点30分?

      分析:1、这钟每小时慢5分钟,也就是当标准钟走60分时,这挂钟只能走60—5=55(分),即速度是标准钟速度的=

      2、因每小时慢5分,标准钟从中午12点走到下午5点30分时,此挂钟共慢了5×(17—12)=27(分),也就是此挂钟要差27分才到5点30分。

      3、此挂钟走到5点30分,按标准时间还要走27分,因它的速度是标准时钟速度的,实际走完这27分所要时间应是27÷。

      解: 5×(17—12) =27 (分) 27÷=30(分)

      答:再经过30分钟,该挂钟才能走到5点30分。

      奥数,数学,初中,新生,关系

      如果用一句话回答这个问题,就是:“没必要全部学,但涉及到拉开差距的中考压轴题(最后30分的大题目)的部分需要学;另外,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学。”

      初中数学整体上分为两部分:初一的引导;初二和初三的加深。

      从难度上来看,总的来说,对于小学学*过奥数的孩子来讲,难度上降低了;中考虽然有30分左右的难题(对于学生来说,相当于奥数难度),但中考整体没有达到纯粹奥数的难度。

      但从这两年的各重点中学的数学实验班的教学和考试来看,难度普遍是高于中考的,尤其是各种考试后专为实验班孩子准备的附加题。

      以各重点学校的月考、期中考和期末考为例,经常会出现希望杯或各省市竞赛题中的原题。初一期末考试题目中有一道题,在某校竞赛班的练*题中出现过,在*时测试中出现过,其实这是一道“希望杯”第14届一试题。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难道学校里不知道中考中大部分题目没有这么难吗?

      主要原因有几个:

      1。希望杯本身虽然是竞赛考试,但它把考试的知识点限定在中考考纲内,尤其是一试;很多孩子没有经过专门的竞赛培训,但基本功很扎实,一试也能考出非常高的成绩;

      2。学校里的数学实验班生源普遍比较优秀,通过课内题目测试,一方面没有区分度,另一方面也不利于为本校的高中部选拔培养好的生源(每年好学校的初中部都会与一批孩子提前签约)。而简单的竞赛题即符合中考考点,又能够区分层次,培养思维。被学校里看中就自然而然了。

      3。初中奥数比小学难,这是毫无疑问的。但初中的竞赛题与学校教学在知识点上还是衔接的非常紧密的。全国联赛考试大纲:

      1)实数

      2)代数式

      3)恒等式与恒等变形

      4)方程和不等式

      5)函数

      6)逻辑推理问题

      7)几何

      我们发现除了第6个逻辑推理问题之外全都是课本上的内容,只不过是难度和解题技巧上有所加强。另外根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初中数学联赛中的题目80%以上都是课内相关内容。

      当然,这里决不是推荐所有的孩子像小学一样学*奥数,而是要在数学学*的难度上把握一个度。完全按照课本来训练题目,很难应对未来的中考压轴题,更不利于6年后的高考;脱离课本,单纯的奥数学*也不符合大部分初中生学*的实际。这里面希望杯一试题是一个比较好的标杆。能够熟练求解希望杯一试题是一个非常好的难度水*。

      培养优秀学生,而不是补差。通过学*数学考入重点中学的。同学们在这里相互交流各个重点中学的学*方法和学*资料,了解自己和竞争对手的差距。

      一、指导思想

      奥数是数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生学*数学的拓展,也是学生基本技能的发展。拓展思维能力的高低,对学生基本的运算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计算速度,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及思维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初中理科组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特举办全校奥数,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二、活动宗旨:

      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拓展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数学学科老师要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培养学生发散的思维能力与灵活敏捷的思维*惯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必须持之以恒地开展。

      三、试卷命题安排

      出卷老师:魏海* 曾郁郁

      四、活动方式:

      1、参赛对象:每个班抽取六名学生参与。

      2、活动方式:纸质试卷,不得使用其他计算工具。

      3、活动地点:多媒体教室。

      4、活动时间: 201*年11月16日(周一)中午16:00—17:00。

      5、监考:蒋应华 古家琼

      6、阅卷:段余粮 刘奕峰 蒋智用

      五、比赛规则及要求:

      1、学生听统一信号,宣布 “开始”和“结束”。

      2、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答题,结束信号响起应停止答题

[阅读全文]...
  • 数枝雪

  •   数枝雪    雪若来了  寻梅去  听说东山的梅树就要打骨朵  一些句子会从雪枝里逸出来    年味渐渐浓了  说不定  北风会寻了雪花来落脚  串了东家串西家    就捧一捧雪的心事  泛白那些讨喜的念  在纯洁里注脚  皈依淡然    冬无雪梅亦好  脉脉花疏天淡  云来去  数枝雪    若雪来得早  梅枝裸了亦好  光阴留了一截白  便有了更多回味的章节    附:  《红楼梦》芦雪庵争联即景诗    一夜北风紧,凤姐  开门雪尚飘.入泥怜洁白,李纨  匝地惜琼瑶.有意荣枯草,香菱  无心饰萎苕.价高村酿熟,探春  年稔府粱饶.葭动灰飞管,李绮  阳回斗转杓.寒山已失翠,李纹  冻浦不闻潮.易挂疏枝柳,岫烟  难堆破叶蕉.麝煤融宝鼎,湘云  绮袖笼金貂.光夺窗前镜,宝琴  香粘壁上椒.斜风仍故故,黛玉  清梦转聊聊.何处梅花笛?宝玉  谁家碧玉箫?鳌愁坤轴陷,宝钗  龙斗阵云销.野岸回孤桌,湘云  吟鞭指灞桥.赐裘怜抚戍,宝琴  加絮念征徭.坳垤审夷险,湘云  枝柯怕动摇.皑皑轻趁步,宝钗  翦翦舞随腰.煮芋成新赏,黛玉  撒盐是旧谣.苇蓑犹泊钓,宝玉  林斧不闻樵.伏象千峰凸,宝琴  盘蛇一径遥.花缘经冷聚,湘云  色岂畏霜凋.深院惊寒雀,探春  空山泣老(枭).阶墀随上下,岫烟  池水任浮漂.照耀临清晓,湘云  缤纷入永宵.诚忘三尺冷,黛玉  瑞释九重焦.僵卧谁相问,湘云  狂游客喜招.天机断缟带,宝琴  海市失鲛绡.湘云  寂寞对台榭,黛玉  清贫怀箪瓢.湘云  烹茶冰渐沸,宝琴  煮酒叶难烧.湘云  没帚山僧扫,黛玉  埋琴稚子挑.宝琴  石楼闲睡鹤,湘云  锦(技)暖亲猫.黛玉  月窟翻银浪,宝琴  霞城隐赤标.湘云  沁梅香可嚼,黛玉  淋竹醉堪调.宝钗  或湿鸳鸯带,宝琴  时凝翡翠翘.湘云  无风仍脉脉,黛玉  不雨亦潇潇.宝琴  欲志今朝乐,李纨  凭诗祝舜尧.李绮

[阅读全文]...
  • 什么是奥数及奥数的意义

  • 意义,教育,数学
  • 什么是奥数及奥数的意义

      “奥数”是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简称。1934年—1935年,前苏联开始在列宁格勒和莫斯科举办中学数学竞赛,并冠以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名称,1959年在布加勒斯特举办第一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什么是奥数及奥数的意义,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一种现象

      很多人听说奥数这两个字的时候,多是什么是奥数?或是奥数老难了!这样的反应,网上更有一个着实搞笑的段子就是奥数=奥特曼都学不懂得数学,笑笑也罢。当然也有少数人对奥数有一定的了解,而这些人一般是切身接触过奥数的人。

      说实话,我很理解大家的想法。当我们对一件事物并无了解,而且被它很难的气氛烘托很久,对于这种未知的恐惧,这是本性。比如让一个没接触过化学的人看到一个化学式CO(一氧化碳),首先不认识,其次不了解这个东西的意义,所以自然就没有兴趣了~

      但如果相反呢,如果我知道它是一氧化碳,而且一氧化碳是煤气的主要成分,曾经或现在它都对人的生活有重要作用,那我们想不想去探索它呢?如果我知道奥数是什么,而且知晓奥数对我们的重要性,那我们想不想去探索它呢?所以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奥数是什么以及奥数的重要性。

      二、奥数真身

      问题一:奥数的全名?

      猜猜看(拆拆看)。奥是奥林匹克,数是数学。我想说,它的本质还是要落到名字里的第二个字数上,也就是数学。而数学在某种意义上可以分为课内数学和课外数学,课内的内容是照顾到同年龄段所有的孩子,较基础;而课外的内容是课内内容的一个升华。所以如果你课内数学学得还不错,那么你根本没必要恐惧课外数学。而课外数学,只要是专业的学*那么指的就是奥数。所以奥数是针对课内基础较扎实的孩子的一个提升。广大数学系卢建川教授是这样说的课程内的数学是每天的饭菜,保证生存所需;基础奥数是每周的运动,保证身体健康;竞赛数学是专业的运动,目标是夺金。

      问题二:奥数真的那么难吗?我想,被误会那么久它也真是冤枉坏了

      想问大家觉得下棋、游泳、跳舞的难度如何?答案一定是还好,不难。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去学这些东西的时候都是从最基础的难度去学*,考级也是一点一点的考。那么面对奥数呢?家长有没有想过我们要从基础的奥数难度学起,从基础学起慢慢往上学,这样学,奥数还会那么难吗?奥数还会都是奥特曼都不会做的数学题吗?

      比如奥数里计数这一模块,对从高年级开始接触排列组合的孩子来说这是一个难点,题型多+容易混淆+难算,因为他们没经过最基础的学*就直接去挑战高难度了,相当于没学过跆拳道只是集训一段时间,就和黑带选手一起比赛,所以对于程度好的孩子来说接受起来没有问题(这是一少部分人),但对基础没有那么好的孩子来说会觉得累而且有压力。

      但如果我们从最基础的学起,从低年级就开始学*奥数,会是怎样呢?计数这个模块我们会在一二年级先学枚举法,然后三年级树形图字典排列法,四年级再学加乘原理,最后五六年级升华到排列组合,这样一个层次一个层次的来,难度就大大的减小了,而且更重要的是孩子能从本质上理解排列组合的思想。

      所以总结一下,奥数之所以那么难是因为很多人都是直接去挑战它的高等难度,而非从基础难度学起。而且孩子接触的越早,对应奥数的内容就越简单,孩子的信心和兴趣都会很高。孩子会因此爱上数学,又怎会觉得它太难太费事儿了呢?

      三、奥数意义

      我们学*奥数是为了什么呢?是为了在班里名列前茅还是备战?是参加竞赛还是考个好大学?nonono,这些不过是驿站,而非终点站。我们考上好的学校也好竞赛获奖也好,最终目的就是一个成功。

      当然,成功有大有小,有的像福布斯一样在商界大展拳脚,有的如屠呦呦般在科研方面取得成就,更多的普通人做不到如此呼风唤雨,但是找到了适合的岗位,在自己的岗位上闪闪发光,施展抱负。

      大成功也好,小成功也罢。这些成功的人身上都有共同的四个品质:1、品格2、思维3、毅力4、人格魅力。

      没有好的品格,相当于站在没有阳光的地方,自然不算成功。

      没有好的思维,成长慢、解决问题能力不强,需要十八分努力。

      没有强的毅力,总是半途而废看不到顶层的风景,事半功更半。

      没有人格魅力,少了些成功时的喜悦,落寞时的陪伴,也还可以。

      想让我们的.孩子成为一个成功的人,我们可以怎样做呢?

      品格和人格魅力受家庭环境和天性影响,我们不做讨论,而思维和毅力,却是可以通过后天提升的。

      思维有什么比思维更重要?工作和生活中有大大小小无数的问题,就和数学题一样需要我们去解决,只不过变了个形式,或难或易而已。能否出色的解决掉工作中这些难题,能否将危局化为优势,能否为公司开辟新的道路这些都取决于一个人的思维是怎样的?也就是问题出现的时候,我该怎样去思考,怎样去做。关于提高思维水*,我能给到的建议,无疑就是奥数了。奥数,最核心的点,就是提升孩子的思维水*,打开孩子局限的思维,拓宽思路,从而解决学*和生活上的问题。

      比如有的时候我们对一件事摸不清头绪,原因是不知道事情的本质为何,就像我们做奥数题的时候题目中也会有很多的条件和问题,让人不知所云。这时候最关键的就是找到这道题的原型,即本质。数学题?生活题?找到本质后,浓妆淡抹总相宜。

      又比如上二年级课《图形找规律》的时候,我强调了这节课最核心的思想是把整体拆成部分去看,整体太多,眼花缭乱,所以我们只要一部分一部分来就可以了。就像是生活中任务太多,这时候千万不要慌,我们可以将任务分解,分成一个个的小任务,有序而高效的工作~

      再比如上课的时候讲过的倒推法,即逆向思维。在工作中我们经常先确定一个目标,然后用倒逼的方法,分解目标,从目标一步一步反过来推到我现在应该做的事。

      这些全都是数学里学到的啊~!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太多。

      可能有的家长会觉得这些太远,那我们*一点看。落到地面上来,那么奥数对*阶段学*的影响是怎样的?无论您让孩子学*奥数,是为了提升孩子的思维水*,或是学*奥数,再或者只是跟风学*。落到本质上,其实还是要重视提高孩子的思维水*。因为只奔着的家长,我们想一下,的题千变万化,我们不可能对每道题都有过专业的练*,应战,自己有解决新题的能力才行,这就需要好的思维;而跟风的家长,因为可以看到孩子思维的提升,他们终究会变成第一种或第二种家长。

      毅力成功需要100步,大多数人都放弃在了那第100步上,离成功仅一步之遥。在奥数学*中,最能锻炼的就是孩子的意志力。大多数的孩子见到新题型的时候不敢去想,而经过老师的鼓励,孩子能在学*中一步一步迈开脚步,敢去想敢去思考,即使这种方法不OK,没事,我们继续尝试,又失败了,没事,我们淘汰了一个错误答案。这个过程中毅力和信心被培养起来,思维在不断地被激发~所以奥数好的孩子,他的毅力是一定比旁人强的。

      总结一下,奥数的意义绝不仅仅是学*成绩,有好的思维和*惯,学*成绩只是水到渠成的事。而它真正的意义在于帮助孩子培养成功的品质好的思维以及坚持不懈的努力。

[阅读全文]...
  • 因数和倍数评课稿

  • 礼仪
  • 因数和倍数评课稿(精选5篇)

      评课,顾名思义,即评价课堂教学。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的教学延伸。对其执教教师的课堂教学的得失,成败进行评议的一种活动,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因数和倍数评课稿(精选5篇),希望大家喜欢。

      这是一节概念课,关于“倍数和因数”教材中没有写出具体的数学意义,只是借助乘法算式加以说明,进而让学生探究寻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

      听了X老师执教的《倍数和因数》,总体感觉本节课的教学中规中矩,目标基本达成、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教法灵活、学法指导较到位、小组活动有效,在“因数和倍数”概念的学*过程中,重视师生情感的交流,注重每个学生的发展,较好地体现了“教师有效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索”这一教学策略,遗憾的是教学时间分配不够合理。

      1、意义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构建

      在多次的实践教学中,发现用12个完全相同的小正方形拼出一个长方形。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非常容易。教材这样安排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有意识地感受1和12、2和6、3和4这几组数之间的有机联系。

      本课中,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教学分三个层次:

      ①借助三个问题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想像及大屏幕的直观演示,引导学生得出三道乘法算式,同时介绍倍数和因数的含义。

      ②通过除法算式找因倍关系。

      ③渗透倍数和因数的相互依存性。

      2、寻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让学生自己生成

      在寻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过程中。教师将学生推向发现与探索的前台,寻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方法不是惟一的。教师在肯定各种方法合理性的同时,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沟通,寻找它们的共同点和联系,进而比较各种方法之间的优劣,遴选最优方法,提升思维效率。

      3、合理组织教材

      寻找一个数的因数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学生往往满足于答案的寻找,而忽视寻找过程中的思考策略及思维方法。

      教学中,教师独具匠心,采用列表的方法找2、3、5的倍数,让学生概括一个数倍数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学*一个数因数的特征,这样的改变,既达到预定目的,又为学*找因数做了铺垫,引发了学生寻找36的因数的浓厚兴趣。在汇报时,重点解决如何有序、不重复、不遗漏地找出一个数的因数。这样安排既留足了自主探究的空间,又在方法上有所引导,避免了学生的盲目猜测。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一个数的因数的特征时,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讨论:每一个非零自然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一个非零自然数的最大因数是几?一个非零自然数的最小因数是几?以上安排,降低了学生的学*难度。

      4、增强游戏中数学思维的含量

      本节课以“有效引导下自主探索”为教学策略。以三道乘法算式为线索,以教材文本为依托,以有梯度的活动展开对知识的深化巩固,并适时、适量引入多媒体辅助教学,将诸多细小的认知活动归整在一个探究性的课堂自主研究活动中。通过自主观察、交流发现、共同分享,引领学生经历“研究与发现”的真实过程。课尾游戏的运用,激发了学生的学*热情,让学生以愉快的心情和良好的体验融入学*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眼光看待游戏的`意识,大大降低了学生对数学概念学*的枯燥体验,让知识在游戏中深化,在挑战中升华。

      两点建议:

      1、要精心设计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练*促进理解,巩固新知,发展思维。由于时间分配不够合理,未能体现出练*的层次性。

      2、反馈渠道要畅通。要注重课堂反馈,找2和5的倍数反馈时不少学生只停留在乘法算式层面,说明教学找3的倍数时学法指导还不够到位。

      《因数和倍数》这一堂课在各个版本中的内容和学*目标都存在着差异。今天听了《因数和倍数》的不同上法,结合自己先前对教材的认识与设计,现在比较着来谈谈听完课后的一些感想。

      1、新旧链接,揭示概念。

      支老师在充分估计学生思维能力的基础上,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让学生建立了“因数与倍数”的概念。如:课的开始,支老师从操作活动把12个小正方形摆成不同的长方形引入,同时训练孩子的空间思维能力,在不动手操作的情况下,用一个简单的算式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让学生说出不同的乘法算式,从而导出倍数和因数的概念。在概念的揭示过程中。让学生自主体验数与形的结合,进而形成因数与倍数的意义。如当得出2×6=12时,引导学生充分练说,“12是6的倍数,12也是2的倍数,6和2都是12的因数”,让学生读读、想想这几句话的意思,初步感受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是与乘法有联系的,表达的是自然数之间的关系;接着要求学生根据12×1=12、3×4=12说说哪一个数是哪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在迁移中进一步认识倍数和因数的意义。其中12是12的因数、1是12的因数,12是12的倍数等特例,为后面的教学扫除难点。这一环节借助有意义的操作和想象活动,由形到数,再由数到形,学生自主体验其中的因倍关系,为倍数因数概念的引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数形结合的思想得到了较好的体现。

      2、找准机会,渗透方法。

      在新知教学中,支老师注重学生的探究,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发展思维。本节课中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都有比较好的方法。如何通过学生的探究找到方法,成了教学的亮点。如“找36的因数”,应该说,找出36的几个因数并不难,难就难在找出36的所有因数。36有9个因数,如何有序地一个不漏地找出36的因数,我觉得对于刚刚认识因数概念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教学中,支老师并没有急切地认定结果,也没有把方法简单地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独立探究,在作业纸上独立写出36的所有因数,教师则及时巡视并请学生将各种情况反馈在投影上。有用乘法找的,(有用除法找的,)有有序找的,也有无序找而有遗漏的。教师引导学生对(有序和无序找的)各种方法作了比较,学生在比较、交流中感悟到有序思考的必要性和科学性。这是本节课新知探究阶段的思维交流。既是不断深化理解因数与倍数知识的过程,又是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过程。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提出了各自的解法或见解,是思维独创性的培养;引导学生一对一对有序的找,或从1开始,用除法一个个去试,是思维条理性的培养;既有迁移于摆方块的形象思维,又有直接运用除法算式的抽象思维,或乘除法口诀的综合运用等,在感受解法多样性中,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这里教师继续提问学生“找到什么时候停?”让学生自然得出:找到两个因数非常接*时就不用再找了。这样一来对学生又是一个知识层面上的提高。

      《因数和倍数》这一堂课在各个版本中的内容和学*目标都存在着差异。今天听了《因数和倍数》的不同上法,结合自己先前对教材的认识与设计,现在比较着来谈谈听完课后的一些感想。

      首先我说说这两堂课教学内容上的差异。第一堂课安排的教学内容有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认识因数和倍数,指导学生正确描述因数和倍数。其次安排的教学内容是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第三部分是了解因数和倍数以及一个数的最大因数和最小倍数的特性。第二堂课先建立了整除的概念,理清除尽和整除之间的关系,然后在整除的基础上认识因数和倍数,最后让学生学会描述因数和倍数。(即4句话:谁能被谁整除,谁能整除谁,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约数。)

      接着我来说说自己的想法。

      第一堂课的上法比较严谨,通过教师的传授和学生的练*,相信大多数学生都能认识因数和倍数并能正确描述,同时也会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能根据因数和倍数的特性解决问题。完成了本课的技能目标。在课中,教师让学生说得很充分,并有针对性的进行了练*,使学生扎实地掌握了知识,为后续的学*打下了结实的基础。

      在这一课的导入中,教师用乘算式,让学生先说一说各部分的名称,然后对7×3=21给出描述性的语句“我们说7是21的因数,3也是21的因数;21是7的倍数,21也是3的倍数。”这个导入,除了在乘法里出现了因数这个词和本课内容有关联外,其他关系并不大,用这样的练*作为切入点,它的用处并没有体现。

      其次,教师对学生提醒:“我们说的因数和倍数一般指的是整数,不包括0”,在这里,我觉得教师给出的定义一定要准确“我们说的因数和倍数都是指“0”以外的自然数。”说到这个0是否除外的问题,人教论坛上还有争议,因此对这个问题暂不考虑。在判断是否能说倍数和因数的练*题中,对于加和减题是否能说倍数和因数的判断,我觉得没有存在的必要。在这里教师设计的题“判断8÷4=2,4和2是8的因数,8是4和2的倍数这句话的对错”很有价值,让学生感悟到不管是根据乘法还是除法算式都可以找到因数和倍数。

      第三,在找36的因数中,教师对找的方法进行了指导,要一对一对有序地找。在这里教师可以继续提问学生“找到什么时候停?”让学生自然得出:找到两个因数非常接*时就不用再找了。这样一来对学生又是一个知识层面上的提高。

      第四,在最后的巩固练*中,有一题讲到一个数的最大因数和最小倍数的和是20,问学生这个数是多少。这题是学生对因数和倍数特性的反馈,在这题完成后,我想到了一个练*题“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18,找出这个数的其他因数”,这样整合特性和找一个数的因数这两个知识点。还有一题在数轴上面标出3的倍数,在数轴下面标出4的倍数,这里出现共同的点,这样的话能否对公倍数适当地提点一下呢?让学生留点疑问结束课堂教学,为后一课的学*埋下伏笔。

      第二堂课的开始教师比较开放,让学生想一个除法算式,然后把这些出发算式归类,分类出除不尽和除尽,在除尽里再分出整除。这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的素材来源于学生自己,提高了学生的学*积极性。在对除尽的区分中,教师让学生用语言来描述除尽,我觉得对学生来说只要会辨别就行了,不需要要准确的语言去定义概念。教师给出的整除的概念不够严密,既然没有向学生说明整除所说的数都不包括0,那么在定义给出时,应向学生说明除0以外的自然数。

      《因数和倍数》整节课简明清晰,教师语言精练,始终为学生创造宽松的学*氛围。课前交流渗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亲切,有效,让学生先在脑海中留下“相互依存”这种印象。为后面教学因数和倍数的概念,不能单独存在埋下伏笔。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除法算式,放手让学生根据计算结果,按一定的标准给算式分类,在此基础上引出概念;结合算式,让学生说一说每个算式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让学生在交流中掌握概念,进一步体会“因数与倍数是相互依存的”,突破了重难点。接着通过引导学生用一个式子来表示这样的除法算式,进而用字母陈述概念,帮助学生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本质意义,体会数学语言简单明了、高度概括的特点。

      练*设计体现了基础性、层次性和发展性。既巩固了对因数和倍数概念的理解,又把“倍数”与“几倍”,“因数”与乘法各部分名称的区别进行了辨析,很好地理解和巩固了概念。

      在学生的学*过程中,老师适时进行有效的评价,对小学生知识技能掌握和情感态度的发展有积极影响。整节课缺乏教师的即时性评价,对学生的行为表现没有给予及时的鼓励、调控和引导,特别是在学生回答出因数和倍数的相互依存关系,用“被除数÷除数=商”和“a÷b=c”表示这一类除法算式时,教师如果能适时地点拨激励,对于学生深入思考、增强自信心、激发学*兴趣将产生积极作用,而这些心理因素对学生取得新的进步又能起到推动作用,从而使学生进入一个不断发展的良性循环之中。

      一、收获

      1、出去听课比在学校闭门造车受益要快要多,来得更直接。

      2、真实——课堂教学应该追求的境界

      在观摩课教学中我总是觉得雕琢,事先准备的痕迹太过浓重,我自己的体会就比较深刻,当然我所说的并不是不备课一点准备都没有,而是不应该把每一句话每一个答案都要事先给学生灌输,害怕再作课中出现纰漏,我以前确实就有过这样的顾虑,因此当一节课在我不停的灌输给学生,然后在作课时,就觉得我的每一句话,学生的每一个答案都是准备好预设好的,而不是适时生成的,虽然按部就班成功的完成了一节看似完整的课堂教学,其实却缺少了真实性,多了几分虚假。听了这位教师的课后,我觉得在教学中他们做到了真实的教学,首先教师为学生创造广阔的思维空间,使学生暴露思维的真实,这节课中没有一种固定的.答案,而是拓展了思维的空间,这样学生的思维很活跃,即时生成的答案各式各样,让人找不到雕琢的痕迹,很真实。其次,学生畅所欲言,让学生凸显个性的真实,

      3、情境——创设贴*生活的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有效的手段

      教学情境的设置应注重来自于生活,并不是每一节课都要设置与生活紧密结合的情境,而是尽量贴*于生活,这样学生学*起来便于思考操作,同时也能在生活中加以应用。特别是像我们学校的学生更要注重与生活实际的结合,因为我们的目标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学*掌握解决生活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的手段方法,掌握技能。所以情境的创设需要我在生活中教学中多观察,多思考,多操作。

      4、三维目标的整合——课堂教学的更高要求

      教育理念的转变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本节课中的“三维目标”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尽量做到这三个目标的整合,而且是“品之有味,寻之无迹”,如在这节数学课的教学中,她通过教学让学生体会到了,不同的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去评定都会有不同的结果和答案,那么做人就是这样我们不应该以一种标准去看待我们周边的人、事,我们要从多角度去思考一个问题,所以这节课就是在这样的看似在作练*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学*知识,提高了学生分析判断事物的能力,同时也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做到了“三维目标的整合”。

      5、亮点——让课堂教学生辉的装饰品

      能让听者有畅所欲言的欲望的课就是一节好课,能够让听者回去就可借鉴操作的也是一节好课,我觉得一节好课并非是很完美的,哪怕只有一个亮点,能够引起大家共鸣,我觉得都是好课,其实这位老师的课并不是像我想象中的那么好,而且在我们学校应用起来未必就很实用,但是在他练*的设计中,他采用了层层递进、小组合作,并让学生进行质疑,我感到了教学的效果非常好,这就是一个亮点,使这节课生辉。

      6、教师素质之高,学生*惯之好。是我们该思考如何去做。

      二、自我反思

      总之,观摩了这位老师的课,聆听了教研室教学质量分析,我充分认识到每一次外出学*对于我都是一种反思和激励,让我在欣赏别人精彩的同时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课前认真解读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流程;课后认真反思,坚持写好教学后记;多看书学*,多做笔记,不断提高自己教学业务水*。

[阅读全文]...
  • 表白数字4个数

  • 表白,数字
  • 1、1711(一心一意)

    2、9240(最爱是你)

    3、5460(我思念你)

    4、2588(爱我发吧)

    5、5421(我只爱你)

    6、5347(我相信你)

    7、0532(你我深爱)

    8、2015(爱你一屋)

    9、3456(相思无用)

    10、1372(一厢情愿)

    11、5241(我爱是你)

    12、5230(我好想你)

    13、5620(我很爱你)

    14、1314(一生一世)

    15、5231(我爱上你)

    16、4420(世世爱你)

    17、8087(不离不弃)

    18、5631(我很想你)

    19、5670(我要娶你)

    20、8050(抱你吻你)

    21、3710(想起了你)

    22、7731(心心相印)

    23、3406(想死你了)

    24、5461(我思念你)

    25、7325(今生爱我)

    26、2013(爱你一生)

    27、2609(爱到永久)

    28、5491(我去找你)

    29、5240(我爱是你)

    30、0837(你别生气)

    31、4980(只有为你)

    32、7425(今世爱我)

    33、1799(一起走走)

    34、2014(爱你一世)

    35、7319(天长地久)

    36、4536(是我想你)

    37、5630(我很想你)

    38、7087(请你别走)

    39、9421(就是爱你)

    40、2580(爱我吧你)

    41、0456(你是我的)

    42、5820(我不爱你)

    43、2017(爱你一切)

    44、1020(依然爱你)

    45、7788(亲亲抱抱)

    46、5360(我想念你)

    47、9950(久久吻你)

    48、5921(我就爱你)

    49、3013(想你一生)

    50、4520(是我爱你)

    51、5230(我爱上你)

[阅读全文]...
  • 《小数乘小数》说课稿

  • 五年级
  • 《小数乘小数》说课稿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数乘小数》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冀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时《小数乘小数》。

      一、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

      小数乘小数是在学生学*了整数乘法、小数点的位置变化及小数乘整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既是小数除法学*的基础,又是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小数分数混合运算的基础。

      2、教材分析

      冀教版教材以计算客厅面积、沙发占地面积的活动引入小数乘小数的学*,人教版教材是以计算宣传栏玻璃的面积问题引人小数乘法的学生。两种版本的教材都是以生活中的问题情境引人,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许多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小数乘法。

      冀教版教材安排了以下几个层次的活动:①先估算一下,再用竖式计算。②动态显示“4.8×3.6”的竖式计算过程:先将两个因数4.8和3.6,都扩大到各自的10倍,变成48和36,然后求出积,使学生清楚地看出两个因数同时扩大到10倍,它们的积就扩大到100倍;最后再看积,由于积已扩大到原来的100倍,要使积不变,必须将扩大后的积1728缩小到它的1/100,得17.28。用计算器验算。

      本节课的关键是积中小数点的位置。冀教版教材呈现三个层次:客厅的面积计算,呈现计算过程,给出小数点的位置。沙发的面积,呈现计算过程,未给出小数点的位置,提出问题“小数点应该点在哪儿呢”,引发学生思考。(www.fwsir.com)茶几的面积,学生自主尝试。人教版教材在给出例3的问题情境后,呈现了计算过程,并提出问题“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并通过例4的问题讨论,明确给出了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通过对比,得出冀教版教材的编排具有引导性和自主探究性,人教版教材更具有指导性和直接性。究其原因,我认为是冀教版教材比人教版教材多安排了“小数点位置变化”的学*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

      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点位置变化的规律和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根据学生已有知识,我将目标制定如下:

      1、结合具体事物,经历自主探索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理解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会笔算简单的小数乘小数的乘法。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感受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说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客厅图片,客厅里都有些什么?

      出示客厅相关数据:长4.8米,宽3.6米。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客厅的周长,客厅的面积)

      聪聪家客厅面积有多大呢?怎样列式。

      学生列式:4.8×3.6=

      A、估算一下客厅的面积有多大。

      B、怎样用竖式计算呢?

      (二)、自主探究

      1、打开课本自学4.8×3.6的竖式计算过程,小组交流:为什么积的小数点点在7的后面。

      2、反馈:为什么积的小数点点在7的后面。

      3、出示问题:客厅沙发的宽是0.85米,长1.8米,沙发占地多少*方米?

      学生列式计算。

      问题提示:小数点应该点在哪?小组交流。

      4、反馈:小数点应该点在哪?总结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5、出示问题:茶几的宽是0.45米,长是0.9米,茶几的面大约是多少*方米?

      A、判断积有几位小数

      B、自主完成并展示。

      6、知识巩固

      先判断积有几位小数,再用竖式计算。

      2.72×0.8 0.15×0.08 3.7×8.2

      (三)课堂小结

      小数乘小数怎样计算?

      先按整数乘法进行计算,再给积点上小数点(看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第1页例1,练*一的第1~4题。

      2教材简析

      “小数乘整数”是小数乘法的第一课,它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同时它又是学生学*小数乘法的重要基础,所以学生对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法则的掌握水*,将直接影响学生对小数乘法的进一步学*。

      3、根据设置数学课程的基本目的不再只是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而更应该让学生愿意亲*数学、了解数学,用数学学会“做数学”和“数学地思考”,发展学生的创新创意和实践能力这一数学课程新理念,我确定以下三维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能正确运用计算法则计算小数乘整数的.乘法。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创设情境教学,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主动学*数学的兴趣。

      4、根据《标准》要求,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是学生学数学的重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难点是: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的推导。

      二、教法学法

      因为学生在四年级已学过整数乘法的意义及其计算法则和积的变化规律,根据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和原有的认识水*,我运用迁移、类推,采取自主学*、合作交流、共同探究的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构建新知识。

[阅读全文]...
  • 《分数乘整数》说课稿

  • 《分数乘整数》说课稿(精选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分数乘整数》说课稿(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分数乘整数》是九年制义务教育人教版第十一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主要包括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计算方法。它是在分数加减法和整数乘法的基础上安排的,本节课的学*将为本单元学*分数乘法应用题和混合运算作好铺垫。

      依据新课程“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要求,本节课我确定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通过知识的迁移,经历观察、讨论、交流、推理、验证等教学活动,主动建构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概括与推理能力,并能利用计算法则正确计算。

      3、让学生参与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增强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及计算法则的推导。

      因为分数乘整数将为本单元学*分数乘法应用题和混合运算作好铺垫,所以设为重点;而且学生只学过整数的乘法和分数加减法,并未接触分数的乘法,所以本节课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是一个难点。

      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和发展水*,并结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这节课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在同桌间通过独立思考,信息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实现学*者的自觉、积极、主动的构建新知,老师只是作适当的启发,引导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力求让全体学生全面参与,学得积极,学得主动。

      基于上述设想,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我设计以下教学环节:

      一、复*铺垫,设疑激趣,引出新知。

      由于学生已学过了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和整数乘法,具有一定的知识准备,以此作为新知的“生长点”。让学生复*整数乘法以及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为学*新课做好铺垫,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灵活设计,把例1转成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帮小新解决这个问题。这富有挑战性的有趣味性问题,激起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此时学生处于“口欲言而不能,心求通而末达”的状态,为学*新课做好积极的心理准备。

      二、自主探究,积极构建,解决问题。

      知识不能靠传递,而要靠学*者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建构。根据学生的猜测,动手计算,就会出现两种算法,一种是加法,一种是乘法,引导比较两个算式结构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关系?力求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并通过PPT的展示,生动地把加法和乘法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会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利用知识的迁移,通过观察、思考、讨论、交流、质疑等数学活动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我适时鼓励学生尝试解答分数乘整数,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合作交流,学会倾听,学会反思,学会表达。汇报自己的想法和算法,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再去计算。并讨论是怎样算的,无形中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出了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渗透不完全归纳法,培养学生合情的推理能力。

      三、边学边练,注重应用,巩固掌握。

      本课教学针对重点、难点,完成相应的练*,边学边练,及时巩固强化认识,注重落实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同时练*注意层次的安排,最后我安排三个层次的练*:

      (1)巩固意义,看图列式,多说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多练*计算强化对法则的应用和理解。

      (3)对比练*。兼顾到学*成绩比较好的同学,设计一些比较有挑战性的问题。

      一、说学情

      了解自已的学生学*的情况是设计一个优秀的教学预案的重要前提,多好的教案,如果不符合你的学生,教学过程中也会漏洞百出,事倍功半。六(1)班学生半数基础不扎实,表现在数学语言理解能力差,计算能力低,归纳能力欠缺;更有部分学生不愿意参与课常学*。因此,怎样以形式多样的教学环节吸引学生参与课常,怎么样把知识点拉*生活的数学语言,便于学生理解将成了首要考虑的东西。

      二、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

      本课教学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8~9页分数乘整数,例1、例2及相应做一做,练*二第1~2题。

      (二)、教材地位和作用:

      "分数乘整数"是在学生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上编排的。通过本节内容的学*能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为本单元学*用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分数混合运算作好铺垫。教学要求是理解分数与整数相乘的算理、掌握算法,能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去,在探索算法、总结法则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根据我对教材的以上理解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迁移、自主观察、讨论、交流、推理、概括等教学活动,帮助学生主动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建构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概括与推理能力,并能利用计算法则正确计算。

      2、在学生经历自主学*、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及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数和整数相乘的意义、计算法则。

      难点: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三、说教法和学法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师本课以"引学——导学——辅助归纳"作为教师的参与形式,对于本节课的内容学生并不陌生,有的学生可能已经会计算了,但很多学生可能只是凭借经验或直观知道计算方法,却并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算。因此本节课教学不能仅仅满足于学生会算,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基于以上认识,我在本节课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问题情境法:以教材的情境设计为依托,结合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对分数乘整数算式的关注,激发学生学*的兴趣和问题意识。

      (2)"探究——研讨"法:当学生提出问题后,鼓励学生自己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通过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从而得到用加法及用乘法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经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一系列活动,发现规律,理解分数乘整数算式表达的意义,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合作学*法:在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基础上,组织引导学生动手实践,通过涂一涂,看一看,比一比等活动,进行小组间的合作与交流,帮助学生在多元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教学中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从而真正理解分数乘整数的算理。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教师引领学生走进知识,并用已有的知识能力解决每一个情境中大家提出的.新问题,逐步形成新知识,并在研究的过程中引发思维的火花,增长新智慧,形成新能力。本节课我主要设计了"引入设疑——作图解疑——实践归纳——应用深化"四个教学程序:

      (一)说说引入

      ①5个12的和是多少?怎样列式?(12×5)

      ②6个0.5的和呢?(0.5×6)

      ③3个1/7的和是多少?你会列式吗?(1/7×3)

      教师由整数乘法到小数乘法再到分数乘整数,学生能够很快写出算式,但这个算式表示什么呢?如何运算呢?运算有何规律呢?这些问题将学生学*的欲望一下子提上来了,更好完成以下教学。

      (二)说说合作探究、归纳解疑

      例1:人跑一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2/11,人跑3步的距离是袋鼠跳一下的几分之几?

      出示例题,以学生分组画线段图为载体,理解分数意义,分数乘整数的意义,算理,初步归纳:

[阅读全文]...
  • 《小数乘小数》说课稿

  • 《小数乘小数》说课稿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数乘小数》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第1页例1,练*一的第1~4题。

      2教材简析

      “小数乘整数”是小数乘法的第一课,它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同时它又是学生学*小数乘法的重要基础,所以学生对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法则的掌握水*,将直接影响学生对小数乘法的进一步学*。

      3、根据设置数学课程的基本目的不再只是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而更应该让学生愿意亲*数学、了解数学,用数学学会“做数学”和“数学地思考”,发展学生的创新创意和实践能力这一数学课程新理念,我确定以下三维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能正确运用计算法则计算小数乘整数的乘法。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创设情境教学,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主动学*数学的兴趣。

      4、根据《标准》要求,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是学生学数学的重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难点是: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的推导。

      二、教法学法

      因为学生在四年级已学过整数乘法的意义及其计算法则和积的变化规律,根据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和原有的认识水*,我运用迁移、类推,采取自主学*、合作交流、共同探究的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构建新知识。

      本节课在教学中安排了两个层次,先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再探究算法。在理解意义阶段,通过对整数乘法的意义,计算法则的复*,回忆积的变化规律,小组合作学*,自主探究表中的秘密等这些做法为学生进行新的学*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促进作用,因为积的变化规律是推导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依据。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在探究算法阶段,教学设计时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把教材中的应用题改为生动有趣的买布的情景,把数学知识转化为孩子们身边的数学,让他们乐学,主动参与。注重学生是学*的主人,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1、应用多媒体出示表格

      让学生完成表格,并且说135×5的意义。

      设计意图:从学生在原有的认知基础入手,学*新知做充分的准备。

      2、回忆因数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此处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表格第一行因数的变化,第二行因数不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积有什么变化规律,最后由学生归纳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积也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

      设计意图:用填表的方式,使所有的学生都参与找规律的过程,并且用小组合作学*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发现题中的规律,这样对后面的新课学*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如把上式135×5写成13.5×5,它表示什么呢?引出课题:小数乘整数(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经历观察、思考、猜测、交流、推理等数学活动来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1、师生共同探索小数乘整数的意义。

      多媒体展示妈妈到布店买布的情景,出现对话。售货员说:“花布每米13.5元,”妈妈说:“我买5米布,要付多少钱?”学生经过分组讨论后作答。

      学生甲用加法算:13.5+13.5+13.5+13.5+13.5=67.5。

      学生乙用乘法算:5个13.5连加,可以写成13.5×5。

      师问:13.5×5表示什么意思呢?

      甲说表示5个13.5连加,乙说表示13.5的5倍是多少。

      教师引导学生回想整数乘法的意义,归纳出小数乘整数乘法的意义和整数乘法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板书意义)

      设计意图:将教材上的学*内容转化为现实情景,创造、灵活地使用教材,使学*内容更贴*学生生活实际,符合数学课程的新理念:人人学数学,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讨论回答练*一第1题,说出下面各式的意义。

      2、师生共同探讨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先让学生观察、比较、猜测上式13.5×5=67.5,为了验证该结果是否正确,我设计了个问题:

      小数乘整数,能不能将小数因数转化成整数因数来计算?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冀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时《小数乘小数》。

      一、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

      小数乘小数是在学生学*了整数乘法、小数点的位置变化及小数乘整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既是小数除法学*的`基础,又是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小数分数混合运算的基础。

      2、教材分析

      冀教版教材以计算客厅面积、沙发占地面积的活动引入小数乘小数的学*,人教版教材是以计算宣传栏玻璃的面积问题引人小数乘法的学生。两种版本的教材都是以生活中的问题情境引人,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许多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小数乘法。

      冀教版教材安排了以下几个层次的活动:①先估算一下,再用竖式计算。②动态显示“4.8×3.6”的竖式计算过程:先将两个因数4.8和3.6,都扩大到各自的10倍,变成48和36,然后求出积,使学生清楚地看出两个因数同时扩大到10倍,它们的积就扩大到100倍;最后再看积,由于积已扩大到原来的100倍,要使积不变,必须将扩大后的积1728缩小到它的1/100,得17.28。用计算器验算。

      本节课的关键是积中小数点的位置。冀教版教材呈现三个层次:客厅的面积计算,呈现计算过程,给出小数点的位置。沙发的面积,呈现计算过程,未给出小数点的位置,提出问题“小数点应该点在哪儿呢”,引发学生思考。茶几的面积,学生自主尝试。人教版教材在给出例3的问题情境后,呈现了计算过程,并提出问题“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并通过例4的问题讨论,明确给出了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通过对比,得出冀教版教材的编排具有引导性和自主探究性,人教版教材更具有指导性和直接性。究其原因,我认为是冀教版教材比人教版教材多安排了“小数点位置变化”的学*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

      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点位置变化的规律和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根据学生已有知识,我将目标制定如下:

      1、结合具体事物,经历自主探索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理解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会笔算简单的小数乘小数的乘法。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感受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阅读全文]...
  • 《小数乘小数》说课稿

  • 《小数乘小数》说课稿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说教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加减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的。在生活中学生也积累了一些小数乘法的初步经验。它是在整数乘法意义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同时,它既是小数除法学*的基础,也是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学*的基础。所以学好它为以后做良好铺垫。

      (二)教材重难、点的确定

      根据教材内容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学生自己探索获得“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因为培养学生自己探索的能力,即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一方面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另一方面是为了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更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

      难点:小数位数的确定。而解决难点的关键:应是在不断地“产生疑问、进行探索、释疑、运用”这一循环过程中,自然地发现“积中小数位数与因数小数位数”的关系。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能力目标: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源于生活,生活需要数学,形成积极的学*态度。

      三、说教法、学法

      如何突破重难点,完成上述三维目标呢?根据教材的特点,本节课采用以讨论交流、自主探究为主要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以生活中的事件为原型为学生提供较丰富、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研究发现,用已有知识来求简单小数乘整数的计算结果,并应用解决实际问题。整个教学按以下四个环节组织进行:①创设情境,激趣导入,②共同探究,明理获知,③深化运用,巩固新知,④回顾小结,质疑问难。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在这个环节中,我创设了两个生活情境:

      情境一:老师买了一些水果,算一算共需多少元。

      情境二:我是这样引入的:在炎热的夏天,你喜欢吃西瓜吗?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现在的人们不仅能在夏天吃到西瓜,在寒冷的冬天也能吃到西瓜。接着出示场景图,让学生根据场景图提出两个问题,引出夏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的算式。(学生可能会列:①0.8+0.8+0.8②0.8×3,如果出现①,可以问“还可以怎样列?”,如果出现②,就问: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这个算式和以前学过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这时教师揭示课题。这一环节意在通过两个小练*,复*小数加法的计算法则,由于小数乘以整数是在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学*的,所以,教师先让学生用原有的知识结构去探索、发现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意义完全相同,也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帮助学生体验乘法和加法意义的联系。同时这一环节的设置也拉*数学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体会到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共同探究,明理获知

      1、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研究的重点,当难点突破。

      (1)解答上面的问题,该付多少元钱?是让学生独立列式,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下,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一样。

      (2)充分放手,适时点拨,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在计算得数时,遇到了问题:一个因数是小数怎么办?引发学生的思考,他们的算法可能有这几种:

      (1)根据意义计算:0.8+0.8+0.8=2.4元;

      (2)先化0.8元=8角,再用8×3=24角=2.4元;

      (3)0.8×3=2.4;

      (4)用竖式计算,但对位不准确

      交流时,可让学生板演或者指名说,教师板书。①②种情况可以让学生简单说说理由,③④种可先让学生说说做法,教师进行指导并板书正确的竖式写法。竖式完成后,让学生看着竖式,说说0.8×3用竖式计算的过程。然后问学生:这个竖式和以前的竖式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说出因数和积中都有小数,位数相同。)

      (3)关注新知,透彻理解。接着出示问题(2)冬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钱?(先列加法竖式计算,再列乘法竖式计算。)学生按要求独立进行计算,提示用加法算注意对位。组织交流乘法的算法,小组交流:从计算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通过比较结果,比较对位,初步得出因数的小数有几位,积的小数也有几位的规律。)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建构趁热打铁:如果用一个三位小数乘3,积会是几位数?如果用一个四位小数去乘呢?

      在交流中,教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畅谈自己的算法与想法,及时掌握学生不同的思维生长点和认知区别。做到充分尊重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创造性地参与到计算的探索过程中来,把各种不同的算法与想法展示给全班学生,使学生在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了解积的小数位数和因数有关。

      2、猜猜算算,归纳计算方法

      出示试一试:4.76×12、2.8×53、25×0.103。

      (1)、先让学生猜一猜每道题的积是几位数,再用计算器算一算,验证猜想的是否正确。

      (2)组织小组讨论:通过刚才的计算,你认为在计算小数乘整数时,可以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留点时间让学生自主讨论。)在学生自主讨论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出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要求学生说出主要意思。)

      (三)、深化运用,巩固新知

      1、“练一练”第1题,先让学生说一说每题的积是几位小数,再让学生独立计算。

      组织交流:0.18×5的积是多少,0.90是否可以化简,化简的结果是多少,化简的依据是什么。

      2、指导完成第2题。

      第2题先让学生根据要求填一填。

      全班交流并讨论:各题的积是多少?各有几位小数?你是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的?

      3、练*十二2、3题

      4、拓展

      (四)回顾小结,质疑问难

      让学生畅谈收获,提出质疑。

      总之,本课力求改变以往计算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少,以计算技能的培养为主,以正确计算为最终目标的教学方法,而是始终关注学生的发展,创设各种条件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产生、形成、发展、运用过程中,通过自主学*、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和多向探索,去发现和创造小数乘法的算理和算法,从而使不同层次水*的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学*思维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等得到培养和发展,使数学思想方法得到渗透。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第1页例1,练*一的第1~4题。

      2、教材简析

      “小数乘整数”是小数乘法的第一课,它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同时它又是学生学*小数乘法的重要基础,所以学生对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法则的掌握水*,将直接影响学生对小数乘法的进一步学*。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数字短语 - 句子

数字短语 - 语录

数字短语 - 说说

数字短语 - 名言

数字短语 - 诗词

数字短语 - 祝福

数字短语 - 心语

推荐词条

关于黄鹤楼诗句 自然景观诗句 爱女儿诗句 感情抒情诗句 悠然诗句 荷花出淤泥而不染诗句 爷爷过世诗句 秋季饮茶诗句 难得清净诗句 爰国诗句 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诗句 午后阳光诗句 鼓励武汉诗句 看画猜诗句 带骁诗句 花香自有蜜蜂来诗句 龚自珍人才诗句 天涯明月刀太白诗句 钟不敲不响诗句 赞美小美女诗句 漓江山水诗句 励志语录诗句 一叶莲诗句 100首荷花诗句 三人诗句 龙舟竞渡诗句 形容天气炎热诗句 **淡淡才是真诗句 形容认真做事努力诗句 牛马梗诗句 笔墨诗句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