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八阵图的古诗诗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八阵图的古诗诗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八阵图的古诗诗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八阵图的古诗诗句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杜甫《八阵图》
应从三峡浮船下,欲问君家《八阵图》。——潘纯《送诸葛子熙关中打碑》
八阵图前凛古风,武侯英烈岂忽忽。——宇文绍庄《踏碛》
白马双旌队,青山八阵图。——元稹《哭吕衡州六首》
渭水旌旗归故都,江上空存八阵图。——于石《梁父吟》
千年忠义出师表,万里江山八阵图。——蓝智《赤壁》
黑白一棋局,方圆八阵图。——汪元量《杭州杂诗和林石田·假途虞灭虢》
惟余八阵图,千古壮夔峡。——苏轼《八阵碛》
曾陷迷魂八阵图,梦中尺入夔门道。——释绍昙《偈颂一百零四首·翳眼药》
曹年石马来何暮,也畏*沙八阵图。——陈普《咏史下·司马宣王·蒋琬费祎亦如虎》
鱼腹江边八阵图,嶙峋於此岂良谟。——王柏《题长江图三绝·鱼腹江边八阵图》
八阵图矶天下奇,无端变化出山时。——孙锐《孔明八阵石》
连云不断三危路,雄略犹残八阵图。——郑善夫《蜀中歌五首·其三》
客来草拟閒居赋,后有千年八阵图。——郭阊《秀野亭》
我稽八阵图,规模载方册。——王刚中《弥牟镇孔明八阵图》
联冈叠阜卫神都,万幕*沙八阵图。——周伯琦《七月七日同宋显夫学士暨经筵僚属游上京西山纪事二首·其一》
武侯八阵图,李靖六华垒。——罗伦《雯峰山水吟并引》
永安宫废年华老,八阵图荒日色寒。——陈琏《夔府》
瞿塘西上接成都,天下奇才八阵图。——郭奎《富池江口夜泊·其三》
诗书礼乐三军帅,天地风云八阵图。——蓝智《谢贾参政荐儒职》
左思才擅三都赋,诸葛名成八阵图。——林弼《再用韵二首·其二》
沙际空遗八阵图,苍梧云暝秋萧瑟。——刘炳《题诸葛武侯庙》
神州未复英雄死,八阵图成国祚移。——刘炳《锦城怀古》
元孙指掌八阵图,青春拜受将军弁。——王九思《周将军歌》
夔州日落听啼乌,乱石空围八阵图。——周巽《竹枝歌十首·其五》
八阵图开在浅沙,将军闲卧兴无涯。——陈恭尹《萧建侯邀赏菊因忆去年同游成二绝句·其二》
纪年犹是三分国,垒石何如八阵图。——朱紫贵《赤乌砖歌》
出师二表八阵图,耿耿孤忠照千古。——王阜《题刘先主三顾草庐图》
岂厌隆中卧,惭无八阵图。——陈渊《次韵沈公雅相庆(度)·其二》
八阵图简介
八阵图是由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推演兵法而创设的一种阵法。
八阵由来已久,在三国时期之前便已存在,而八阵图则是由诸葛亮推演兵法所成。
八阵图最早记载于《三国志·蜀书卷五·诸葛亮传》的正文中,“推演兵法,作八阵图,咸得其要云。”
而后在《晋书·列传第二十七·马隆传》、《晋书·列传第六十八·桓温传》等多部史籍中皆有记载。
西晋镇南将军刘弘曾在观游诸葛亮故宅时,令李兴立碑撰文赞扬诸葛亮的功业,其中亦提到了八阵图。
唐代诗圣杜甫也曾作《八阵图》一诗以赞孔明:“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上阵图犹布列,蜀中相业有辉光。”
八阵图今已失传,虽*对其有多种推测,但其真实面貌已不可考。在《三国演义》问世后,八阵图愈加被盖上了神秘的面纱。
杜甫是夜空中最耀眼的诗人星光之一,他的诗沉郁顿挫、忧国忧民,“上悯国难,下痛民穷”,充满了现实主义的特点,因此被称为“诗史”。杜甫诗成就最高的是律诗和古体诗,如五律的《春望》《望岳》、七律的《登高》、五言古体的“三吏”和“三别”等,他写的绝句就比较少了,有记载流传下来的五绝更是一只手都数得过来,其中写给诸葛亮的便有《八阵图》《武侯庙》两首。
杜甫对诸葛亮非常推崇,一共写了20多首诗,要知道即使是给他的好基友李白,杜甫也才写了15首而已。在杜甫给诸葛亮的诗中,《八阵图》是历来评价比较高的一首,仅次于《蜀相》和《阁夜》。
《八阵图》唐·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释义:
诸葛亮建立了盖世功勋,力压三国。他的声名从创制八阵图开始。
任凭江流的冲击,到如今那阵中的石块依然牢固不动。
最让人遗恨的是,刘备失策,想要吞并吴国。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为什么吞并吴国是刘备的失策?
在三国鼎立时期,魏、蜀、吴三国中,魏国(曹丕)最强,吴国(孙权)次之,蜀国(刘备)最弱,所以为了自保,诸葛亮原计划是联吴抗魏,但因孙权暗中联合魏国杀了关羽,刘备刚打下汉中后头脑发热,便以为关羽报仇的名义起兵攻打孙权,想要一举拿下吴国,结果一败涂地,刘备也死于白帝城。
蜀军损失惨重,而刘禅又是一个扶不起来*,由此埋下了蜀国灭亡的祸根,最终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在第五次北伐时,突患急病,逝于五丈原。
这首诗是杜甫到夔(kuí)州时感怀诸葛亮所作,夔州正是刘备攻打吴国失败后退守之地,诸葛亮在夔州江滩修建了八阵图,作为攻吴失败的补救措施,而夔州也被刘备改名为永安县,也许他是想以此表达永享*安之意,可惜天不遂人愿,仅过了一年,刘备于永安宫病逝。
此诗首两句“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开门见山地对诸葛亮一生的丰功伟绩进行了总结和概括,表达了赞颂之意。刘备本无帝王之资,正是得益于诸葛亮的济世之才,才使蜀国能够三分天下。
“八阵图”则是诸葛亮用石堆根据“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八种阵势所组成的进行推演兵法、操练士卒的军事作战阵法图,这是一项伟大的创举,突出反映了诸葛亮卓越的军事才华,正是有了八阵图,诸葛亮在人们心目中抽象的将才形象得以具象化和有了参照物,使他的名声更加显赫。
后两句“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精炼的描写出了“八阵图”历经六百年江水冲激依旧岿然不动的神奇。“八阵图”石堆建于江滩,一到夏天就会被洪水淹没冲刷,但它一直保持着当年的状态,体现了“八阵图”建造的精良,同时也隐喻诸葛亮对蜀国的忠贞和一统天下的坚定信念,如磐石般不可动摇
但即使有如此良才的辅佐,却算不过刘备走出了吞吴的错棋,最终未能完成统一大业,真的是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实在是让人唏嘘不已、遗恨非常。
杜甫在这里一方面为诸葛亮感到惋惜,其实也借此抒发了自己仕途坎坷,英雄无用武之地,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
杜甫在诗写作上,炼字精到、格律工整,注重声律对仗,被誉为“格律大师”,他自述“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说自己情性孤僻,醉心于写出好的诗句,如果达不到惊人的地步,就不罢休。他又说“晚节渐于诗律细”——到了晚年,诗的格式韵律越发精细,这些都表明了杜甫对格律和音韵美的注重,体现了他严肃认真的写作态度。
如这一首《八阵图》即充分展现出了这方面的特点。
“功盖三分国, 名成八阵图”——首联二句以对仗开篇,精巧工整,后两句“江流石不转, 遗恨失吞吴”,则体现了杜甫句法气象万千的特色,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却蕴含着浓烈的情感在里面。正如他的另两句诗“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出自《江南逢李龟年》),只有深入地了解了背后的故事,才能明白诗中的真情感,也才能真正读懂杜甫。
《八阵图》在格律上也是很优秀的。总是有人说格律是今人搞出来的东西,唐人写诗都不按格律,这话后半句说对了一半,因为格律诗是在唐初才开始形成,至中唐时完善,所以部分唐人写诗确实不依格律,因为那时候还没有出现啊。但在格律诗完备以后,会写格律诗成了每一个诗人必备的技能,毕竟那时的科举考试中,格律诗是必考题(以五言为主,有四韵、六韵、八韵等)。
当然即使如此,也并不是说大家就只能写格律诗,实际上大部分人都是格律、古体两者兼备,最出名的就是李白,因为古体诗更符合他即兴成诗的需要,所以李白的古体诗非常多,成就斐然,但李白也有很多格律工整的*体诗。
成都杜甫草堂
回到《八阵图》,这是一首五言绝句,由首句第二字“盖”(仄声)和尾字“国”(仄声,注:以*水韵为准),可以判断出,这是一首仄起仄收的句式,它的*仄格式是(括号中表示可*可仄):
(仄)仄**仄,**仄仄*。
(*)**仄仄,(仄)仄仄**。
《八阵图》的*仄格式为: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仄**仄,**仄仄*。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仄仄仄,*仄仄**。
可以看出,除了“石”字的*仄与标准格式不符外,其它均是合律的。“石不转”形成了三仄尾,但相对于格律诗中完全不能出现的三*尾,三仄尾在唐诗中相当普遍,因此有观点认为这并不是出律,是可以归入格律诗(*体诗)的——如果有三*尾,则只能划入古体诗。
所以从结构上分析,这可以算是一首比较标准的格律诗,也体现了杜甫在格律方面的造诣。
正是因为《八阵图》语言朴实而情感充溢,将怀古与述怀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结尾又给人余音不绝、情深意长之感,兼之格律完美,《八阵图》作为杜甫少有的五绝,得到了较高的评价:《唐宋诗醇》——遂使诸葛精神,炳然千古,读之殷殷有金石声。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这首诗是杜甫初到夔州时作的一首咏怀诸葛亮的诗,写于公元766年。夔州江边有八阵图。
八阵图传说是由三国时诸葛亮创设的一种阵法,由八种阵势组成。主要是用来操练军队和作战的。八阵分别是天、地、风、云、龙、虎、鸟、蛇。作者初到夔州,观赏遗址后想起诸葛亮,作此咏怀,赞扬诸葛亮的卓越军事才能。
“功盖三分国”——对诸葛亮丰功伟绩高度概括,反映真实的历史。
“名成八阵图”——八阵图是诸葛亮声誉卓著,赞扬诸葛亮的军事业绩,为下面凭吊遗迹作铺垫。
“江流石不转”——是说八阵图的石堆,六百年来岿然不动。“石不转”不但写出遗迹的神奇特征,更赞扬了诸葛亮对蜀汉*和统一大业忠贞不二,矢志不渝,磐石不动,
“遗恨失东吴”——是说刘备吞吴是完全失算的计谋,破坏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的国之大计,以致统一大业中途夭折,而成了千古遗恨。“遗恨”不仅是对诸葛亮的惋惜,更是对自己垂暮无成的抑郁情怀。全诗语言生动形象,抒*彩丰富,怀古和抒怀融为一体,给人此恨绵绵,寓意不尽的感觉。
杜甫《八阵图》的诗意
在日常学*、工作或生活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杜甫《八阵图》的诗意,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原文
《八阵图》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词语注释:
1、八阵图:由八种阵势组成的图形,用来操练军队或作战。
2、三分国:指魏、蜀、吴三国。
3、石不转:指涨水时,八阵图的石块仍然不动
作品译文:
三国鼎立,孔明的功勋最为卓著,
他创制的八卦阵,更是名扬千古。
任凭江流冲击,石头却依然如故,
千年遗恨,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吴。
【赏析】
这是作者初到夔州时作的一首咏怀诸葛亮的诗,写于大历元年(766)。“八阵图”,指由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八种阵势所组成的军事操练和作战的阵图,是诸葛亮的一项创造,反映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
杜甫这一高度概括的赞语,客观地反映了三国时代的历史真实。第二句是从具体的方面来写,说诸葛亮创制八阵图使他声名更加卓著。对这一点古人曾屡加称颂,如成都*中的碑刻就写道:“一统经纶志未酬,布阵有图诚妙略。”“江上阵图犹布列,蜀中相业有辉光。”而杜甫的这句诗则是更集中、更凝炼地赞颂了诸葛亮的军事业绩。
头两句诗在写法上用的是对仗句,“三分国”对“八阵图”,以全局性的业绩对军事上的贡献,显得精巧工整,自然妥帖。在结构上,前句劈头提起,开门见山;后句点出诗题,进一步赞颂功绩,同时又为下面凭吊遗迹作了铺垫。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这两句就“八阵图”的遗址抒发感慨。“八阵图”遗址在夔州西南永安宫前*沙上。在作者看来,这种神奇色彩和诸葛亮的`精神心志有内在的联系:他对蜀汉*和统一大业忠贞不二,矢志不移,如磐石之不可动摇。同时,这散而复聚、长年不变的八阵图石堆的存在,似乎又是诸葛亮对自己赍志以殁表示惋惜、遗憾的象征,所以杜甫紧接着写的最后一句是“遗恨失吞吴”,说刘备吞吴失计,破坏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的根本策略,以致统一大业中途夭折,而成了千古遗恨。
这首怀古绝句,具有融议论入诗的特点。但这种议论并不空洞抽象,而是语言生动形象,抒情色彩浓郁。诗人把怀古和述怀融为一体,浑然不分,给人一种此恨绵绵、余意不尽的感觉。
《八阵图》杜甫古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在*日的学*、工作和生活里,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八阵图》杜甫古诗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唐代: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译文及注释
译文三国鼎立你建立了盖世功绩,创八阵图你成就了永久声名。江水东流推不转你布阵石头,千古遗恨你灭吴失策功未就。
注释
⑴八阵图:由八种阵势组成的图形,用来操练军队或作战。
⑵盖:超过。三分国:指三国时魏、蜀、吴三国。
⑶石不转:指涨水时,八阵图的石块仍然不动。
⑷失吞吴:是吞吴失策的意思。...
译文
三国鼎立你建立了盖世功绩,创八阵图你成就了永久声名。
江水东流推不转你布阵石头,千古遗恨你灭吴失策功未就。
赏析
这是一首咏怀诗。作者赞颂了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尤其称颂他在军事上的才能和建树。三、四句,对刘备吞吴失师,葬送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统一*的宏图大业,表示惋惜。末句照应开头,三句照应二句;在内容上,既是怀古,又是抒怀,情中有情,言外有意;在绝句中别树一格。
这是作者初到夔州时作的一首咏怀诸葛亮的诗,写于大历元年(766)。“八阵图”,指由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八种阵势所组成的军事操练和作战的阵图,是诸葛亮的一项创造,反映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两句赞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第一句是从总的方面写,说诸葛亮在确立魏蜀吴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局势的过程中,功绩最为卓绝。三国并存局面的形成,固然有许多因素,而诸葛亮辅助刘备从无到有地创建蜀国基业,应该说就是重要原因之一。杜甫这一高度概括的赞语,客观地反映了三国时代的.历史真实。第二句是从具体的方面来写,说诸葛亮创制八阵图使他声名更加卓著。对这一点古人曾屡加称颂,如成都*中的碑刻就写道:“一统经纶志未酬,布阵有图诚妙略。”“江上阵图犹布列,蜀中相业有辉光。”而杜甫的这句诗则是更集中、更凝炼地赞颂了诸葛亮的军事业绩。
头两句诗在写法上用的是对仗句,“三分国”对“八阵图”,以全局性的业绩对军事上的贡献,显得精巧工整,自然妥帖。在结构上,前句劈头提起,开门见山;后句点出诗题,进一步赞颂功绩,同时又为下面凭吊遗迹作了铺垫。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这两句就“八阵图”的遗址抒发感慨。“八阵图”遗址在夔州西南永安宫前*沙上。据《荆州图副》和刘禹锡《嘉话录》记载,这里的八阵图聚细石成堆,高五尺,六十围,纵横棋布,排列为六十四堆,始终保持原来的样子不变,即使被夏天大水冲击淹没,等到冬季水落*川,万物都失故态,唯独八阵图的石堆却依然如旧,六百年来岿然不动。前一句极精炼地写出了遗迹这一富有神奇色彩的特征。“石不转”,化用了《诗经·国风·邶风·柏舟》中的诗句“我心匪石,不可转也”。在作者看来,这种神奇色彩和诸葛亮的精神心志有内在的联系:他对蜀汉*和统一大业忠贞不二,矢志不移,如磐石之不可动摇。同时,这散而复聚、长年不变的八阵图石堆的存在,似乎又是诸葛亮对自己赍志以殁表示惋惜、遗憾的象征,所以杜甫紧接着写的最后一句是“遗恨失吞吴”,说刘备吞吴失计,破坏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的根本策略,以致统一大业中途夭折,而成了千古遗恨。
当然,这首诗与其说是在写诸葛亮的“遗恨”,无宁说是杜甫在为诸葛亮惋惜,并在这种惋惜之中渗透了杜甫“伤己垂暮无成”(黄生语)的抑郁情怀。
这首怀古绝句,具有融议论入诗的特点。但这种议论并不空洞抽象,而是语言生动形象,抒情色彩浓郁。诗人把怀古和述怀融为一体,浑然不分,给人一种此恨绵绵、余意不尽的感觉。
参考资料:
1、 海兵 .杜甫诗全集详注 .乌鲁木齐 :新疆人民出版社 ,2000 :278-279 .
2、 吴小林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565-566 .
八阵图的作者—杜甫简介
杜甫,人称杜子美(公元712—公元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盛唐大诗人,号称“诗圣”,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5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界文化名人。杜甫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称其杜工部。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因而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的诗篇流传数量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同李白被后人称为“李杜”
《八阵图》
作者:杜甫
原文:
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注释:
1、八阵图:由八种阵势组成的图形,用来操练军队或作战。
2、三分国:指三国时魏、蜀、吴三国。
3、石不转:指涨水时,八阵图的石块仍然不动。
4、失吞吴:是吞吴失策的意思。
翻译:
三国鼎立,孔明的功勋最为卓着,
他创制的八卦阵,更是名扬千古。
任凭江流冲击,石头却依然如故,
千年遗恨,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吴。
赏析:
这是作者初到夔州时作的一首咏怀诸葛亮的诗,写于大历元年(766)。
“八阵图”,指由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八种阵势所组成的军事操练和作战的阵图,是诸葛亮的一项创造,反映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这两句赞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
第一句是从总的方面写,说诸葛亮在确立魏蜀吴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局势的过程中,功绩最为卓绝。三国并存局面的形成,固然有许多因素,而诸葛亮辅助刘备从无到有地创建蜀国基业,应该说就是重要原因之一。杜甫这一高度概括的赞语,客观地反映了三国时代的历史真实。
第二句是从具体的方面来写,说诸葛亮创制八阵图使他声名更加卓着。对这一点古人曾屡加称颂,如成都*中的碑刻就写道:“一统经纶志未酬,布阵有图诚妙略。”“江上阵图犹布列,蜀中相业有辉光。”而杜甫的这句诗则是更集中、更凝炼地赞颂了诸葛亮的军事业绩。头两句诗在写法上用的是对仗句,“三分国”对“八阵图”,以全局性的业绩对军事上的贡献,显得精巧工整,自然妥帖。
在结构上,前句劈头提起,开门见山;后句点出诗题,进一步赞颂功绩,同时又为下面凭吊遗迹作了铺垫。“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这两句就“八阵图”的遗址抒发感慨。“八阵图”遗址在夔州西南永安宫前*沙上。
据《荆州图副》和刘禹锡《嘉话录》记载,这里的八阵图聚细石成堆,高五尺,六十围,纵横棋布,排列为六十四堆,始终保持原来的样子不变,即使被夏天大水冲击淹没,等到冬季水落*川,万物都失故态,唯独八阵图的石堆却依然如旧,六百年来岿然不动。前一句极精炼地写出了遗迹这一富有神奇色彩的特征。“石不转”,化用了《诗经。邶风。柏舟》中的诗句“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在作者看来,这种神奇色彩和诸葛亮的精神心志有内在的联系:他对蜀汉*和统一大业忠贞不二,矢志不移,如磐石之不可动摇。(m.ju.51tietu.net)同时,这散而复聚、长年不变的八阵图石堆的存在,似乎又是诸葛亮对自己赍志以殁表示惋惜、遗憾的象征,所以杜甫紧接着写的最后一句是“遗恨失吞吴”,说刘备吞吴失计,破坏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的根本策略,以致统一大业中途夭折,而成了千古遗恨。当然,这首诗与其说是在写诸葛亮的“遗恨”,无宁说是杜甫在为诸葛亮惋惜,并在这种惋惜之中渗透了杜甫“伤己垂暮无成”(黄生语)的抑郁情怀。这首怀古绝句,具有融议论入诗的特点。但这种议论并不空洞抽象,而是语言生动形象,抒*彩浓郁。诗人把怀古和述怀融为一体,浑然不分,给人一种此恨绵绵、余意不尽的感觉。
秋天的诗句和古诗配图
秋天在每一个诗人的心中有着不一样的理解,有的认为秋天是喜悦,友人认为秋天是忧郁的。让我们来看看有哪些描写秋天的诗句吧!
描写秋天的诗句
唐·李白
秋色无远*,出门尽寒山。《赠庐司户》
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唐·杜甫
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沣州觐省》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秋兴八首》
翟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秋兴八首》
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秋野五首》
天上秋期*,人间月影清。《月》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绝句》
晋·陶渊明: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酬刘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唐·王勃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唐·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阙题二首·山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望洞庭》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秋词》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秋词二首》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秋夕》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秋夕》
唐·岑参
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
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巩北秋兴寄崔明允》
宋·辛弃疾: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落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昭君怨》
觉人间,万事到秋来,都摇落。《满江红·游南岩和范廓之韵》
宋·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浣溪沙》
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秋日》
秋容老尽芙蓉院,草上霜花匀似翦。《木兰花》
绿荷多少夕阳中。知为阿谁凝恨、背西风阿谁;《虞美人》
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声断谯门。《满庭芳》
【唐】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唐·李颀《望秦川》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唐·刘长卿《游休禅师双峰寺》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唐·钱起《题苏公林亭》
八月十五的古诗句(精选80句)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八月十五的古诗句(精选80句),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2、试自判此生,更看几度,小住为佳。——刘克庄《木兰花慢·丁未中秋》
3、中秋谁与共孤光。——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4、问深宫,姮娥正在,妒云第几。——吴文英《永遇乐·乙巳中秋风雨》
5、偏皎洁,知他多少,阴晴圆缺。——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6、人间宝镜离仍合,海上仙槎去复还。——吴文英《思佳客·闰中秋》
7、分明不受人间暑。——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8、碧海年年,试问取、冰轮为谁圆缺?吹到一片秋香,清辉了如雪。——纳兰性德《琵琶仙·中秋》
9、今夜月明入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10、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中秋月》
11、一轮秋影转金波。——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12、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13、忆对中秋丹桂丛。——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14、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15、乘云径到玉皇家。——刘克庄《木兰花慢·丁未中秋》
16、转缺霜输上转迟,好风偏似送佳期。——陆龟蒙《中秋待月》
17、东篱展却宴期宽。——吴文英《思佳客·闰中秋》
18、明月几时有?把酒问清天。——苏轼《水调歌头》
19、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马诗·大漠沙如雪》
20、水亭凝望久,期不至、拟还差。——刘克庄《木兰花慢·丁未中秋》
21、何人意绪还相似,鹤宿松枝月半天。——薛能《关中秋夕》
22、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隐《嫦娥》
2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张九龄《望月怀远》
24、空碧无云露湿衣,众星光外涌清规。——齐已《中秋月》
25、可怜关夜婵娟影,正对五候残酒卮。——齐已《中秋月》
26、残雨如何妨乐事,声淅淅,点斑斑。——陈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27、何须如钩似玦,便相将、只有半菱花。——刘克庄《木兰花慢·丁未中秋》
28、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晏殊《中秋月》
29、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杜甫《八月十五夜月》
30、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文天祥《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31、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苏轼《中秋月》
32、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33、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34、直待黄昏风卷霁,金滟滟,玉团团。——陈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35、孤兔凄凉照水,晓风起、银河西转。——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36、谁做冰壶浮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辛弃疾《满江红·中秋寄远》
37、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苏轼《念奴娇·中秋》
38、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苏轼《念奴娇·中秋》
39、铜华沧海,愁霾重嶂,燕北雁南天外。——吴文英《永遇乐·乙巳中秋风雨》
40、照江叠节,载画舫之清冰;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文天祥《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41、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李白《关山月》
42、动摇随积水,皎洁满晴天。——丘崈《酬裴端公八月十五日夜对月见怀》
43、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螀鸣露草。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44、寻常岂是无三五。——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45、城西日暮泊行船,起向长桥见月圆。渐上远烟浮草际,忽依高阁堕檐前。——徐渭《十五夜抵建宁》
46、松江初有月,伊水正无风。——白居易《答梦得八月十五日夜玩月见寄》
47、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48、可怜闲剩此婵娟。——吴文英《思佳客·闰中秋》
49、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晏殊《破阵子·春景》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黄巢《不第后赋菊》
八阵图名成卧龙,六韬书功在飞熊。——查德卿《蟾宫曲·怀古》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李煜《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晏殊《破阵子·春景》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杜甫《八阵图》
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古来冲阵扶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李煜《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千古风流今在此,万里功名莫放休。——辛弃疾《破阵子·掷地刘郎玉斗》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杜甫《八阵图》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李煜《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金炉香烬漏声残,翦翦轻风阵阵寒。——王安石《春夜》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晏殊《破阵子·春景》
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晏殊《破阵子·春景》
咸阳百二山河,两字功名,几阵干戈。——马致远《蟾宫曲·叹世》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李煜《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战阵之间,不厌诈伪。——《韩非子·难一》
凡兵之道四:曰阵,曰势,曰变,曰权。察此四者,所以破强敌,取猛将也。——《孙膑兵法·势备》
深宫桃李无人问,旧爱玉颜今自恨。——元好问《玉楼春·惊沙猎猎风成阵》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王勃《滕王阁序》
燕子衔将春色去,纱窗几阵黄梅雨。——司马槱《黄金缕·妾本钱塘江上住》
露花倒影,烟芜蘸碧,灵沼波暖。——柳永《破阵乐·露花倒影》
笑从双脸生。——晏殊《破阵子·春景》
透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王实甫《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
千步虹桥,参差雁齿,直趋水殿。——柳永《破阵乐·露花倒影》
燕雀岂知鸿鹄,貂蝉元出兜鍪。——辛弃疾《破阵子·掷地刘郎玉斗》
深院锁黄昏,阵阵芭蕉雨。——欧阳修《生查子·含羞整翠鬟》
笑语檀郎:今夜纱厨枕簟凉。——李清照《丑奴儿·晚来一阵风兼雨》
凡与敌战,若敌人初来,阵势未定,行阵未整,先以兵急击之,则胜。——《百战奇略·第四卷·先战》
晚来一阵风兼雨,洗尽炎光。——李清照《丑奴儿·晚来一阵风兼雨》
瓦罐不离井口破,大将难免阵前亡。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高适《燕歌行》
求得人间成小会,试把金尊傍菊丛。——晏殊《破阵子·燕子欲归时节》
夜半狂歌悲风起,听铮铮、阵马檐间铁。——辛弃疾《贺新郎·用前韵送杜叔高》
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王维《老将行》
凡与敌战,若便利之地,敌先结阵而据之,我后去趋战,则我劳而为敌所胜。——《百战奇略·第六卷·劳战》
君王三百州。——辛弃疾《破阵子·掷地刘郎玉斗》
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菩萨蛮·大柏地》
半床落月蛩声病,万里寒云雁阵迟。——曹雪芹《残菊》
燕子欲归时节,高楼昨夜西风。——晏殊《破阵子·燕子欲归时节》
晓来一阵,晚来一阵,难道都吹落?——顾德辉《青玉案·春寒恻恻春阴薄》
金柳摇风树树,系彩舫龙舟遥岸。——柳永《破阵乐·露花倒影》
明妃留在两眉愁,万古春山颦不尽。——元好问《玉楼春·惊沙猎猎风成阵》
绿鬓能供多少恨,未肯无情比断弦。——晏几道《破阵子·柳下笙歌庭院》
雪,从混合云中降落到地面的雪花形态的固体水。由大量白色不透明的冰晶(雪晶)和其聚合物(雪团)组成的降水。小编精心为你整理了关于雪的诗句古诗配图,希望对你有所借鉴作用哟。
长相思
清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雪·(唐)张南史
雪,雪。
花片,玉屑。
结阴风,凝暮节。
高岭虚晶, *原广洁。
初从云外飘,还向空中噎。
千门万户皆静, 兽炭皮裘自热。
此时双舞洛阳人,谁悟郢中歌断绝。
踏莎行·(宋)吕本中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
似和不似都奇绝。
恼人风味阿谁知?请君问取南楼月。
记得去年,探梅时节。
老来旧事无人说。
为谁醉倒为谁醒?到今犹恨轻离别。
梅花引·(宋)蒋捷
白鸥问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
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
风拍小帘灯晕舞,对闲影,冷清清,忆旧游。
旧游旧游今在否?花外楼,柳下舟。
梦也梦也,梦不到,寒水空流。
漠漠黄云,湿透木棉裘。
都道无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
清*乐·(宋)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
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雪梅·(宋)卢梅坡
其一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其二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译文
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难坏了卢梅坡诗人,难写评判文章。 说句公道话,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只有梅花没有雪花的话,看起来没有什么精神气质。如果下雪了却没有诗文相合,也会非常的俗气。当在冬天傍晚夕阳西下写好了诗,刚好天空又下起了雪。再看梅花雪花争相绽放,像春天一样艳丽多姿,生气蓬勃。
注释
①卢梅坡,宋诗人。生卒年不详。“梅坡”不是他的名字,而是他自号为梅坡。
②降(xiáng),服输。
③骚人:诗人。
④阁笔:放下笔。阁,同“搁”放下。评章,评议的文章,这里指评议梅与雪的高下。
赏析
卢梅坡,宋朝末年人,具体生卒年、生*事迹不详,存世诗作也不多,与刘过是朋友,以两首雪梅诗留名千古。古今不少卢梅坡诗人往往把雪、梅并写。雪因梅,透露出春的`信息,梅因雪更显出高尚的品格。如*《卜算子·咏梅》中就曾写道:“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雪、梅都成了报春的使者、冬去春来的象征。但在卢梅坡诗人卢梅坡的笔下,二者却为争春发生了“磨擦”,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装点了春光,而且谁也不肯相让。这种写法,实在是新颖别致,出人意料,难怪卢梅坡诗人无法判个高低。诗的后两句巧妙地托出二者的长处与不足:梅不如雪白,雪没有梅香,回答了“骚人阁笔费评章”的原因,也道出了雪、梅各执一端的根据。读完全诗,我们似乎可以看出作者写这首诗是意在言外的:借雪梅的争春,告诫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这首诗既有情趣,也有理趣,值得咏思。
八阵图的古诗诗句 杜甫的八阵图诗句 八阵图古诗写的谁 古诗八阵图是谁写的 古诗八阵图是写的谁 古诗八阵图的插图 八阵图古诗的启发 八阵图古诗的含义 古诗八阵图的感想 有拼音的古诗八阵图 类似八阵图的古诗 古诗八阵图的跟读 八阵图的古诗楷书 八阵图古诗的诗句意思 教我八阵图的古诗 张继的八阵图古诗 古诗八阵图的注音 八阵图放大的古诗 八阵图古诗的寓意 古诗八阵图的领读 八阵图古诗的描述 八阵图的古诗插图 杜甫的古诗八阵图配图 关于八阵图的古诗的题 八阵图的古诗拼音版 播放八阵图的古诗 古诗八阵图的意识 八阵图古诗的主题 背一首八阵图的古诗 杜甫的八阵图古诗图片
秋天的诗句和古诗配图 雪的诗句古诗配图 腊八节的古诗句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杜甫《八阵图》全诗翻译赏析 杜甫《八阵图》古诗原文及鉴赏 杜甫《八阵图》的诗意 八字唯美古诗句 杜甫诗词《八阵图》的诗意赏析 关于诸葛亮之八阵图历史介绍 八月十五的古诗句 八阵图的诗意 关于腊八节的诗句古诗 杨慎新都县八阵图记阅读答案 《八阵图》杜甫古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关于腊八的诗句古诗 含有阵字的古诗词 带阵字的诗词名句 有关腊八节的古诗句 雪的诗句古诗配图 关于八阵图的诗句 八阵图杜甫古诗赏析(八阵图唐杜甫的古诗朗诵) 八阵图杜甫古诗欣赏(八阵图古诗诗意) 杜甫《八阵图》赏析 《八阵图》赏析 八阵图古诗的意思(八阵图原文赏析和诗意解说) 古诗八阵图的诗意(一首好背又很短的古诗) 杜甫《八阵图》 杜甫:八阵图 八阵图的诗意 《八阵图》原文及译文
竞聘结尾中引用的名句 关于遇见的名句 进孝的名言名句 忆江南的名句 风景名胜的名句 女儿媳妇的名句 半途而废的名句 资治通鉴中的名句 乡愁的名句 谦逊的名言名句 助人的名句 海明威的名言名句 关于愁的名句 关于知音知己的诗句或名言名句 赞美护士的名言名句 陈情表中的名句 亲情永恒的名句 醉翁亭记中的千古名句 有关奉献的名句 爱的传承的名句 山行的经典名句 山的名句 工匠精神的古诗名句 关于海的名句 四书五经的经典名句 方与圆的名句 送别词中的名句 舞蹈坚持的名言名句 颂老师的名言名句 关于诚信的诗词名句 关于禁毒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