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语中学与思的句子 >

论语中学与思的句子

关于论语中学与思的句子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论语中学与思的句子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论语中学与思的句子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论语中学与思的句子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论语中学与思的句子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论语中学与思的句子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论语中学与思的句子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论语中学与思的句子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论语中学与思的句子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论语中学与思的句子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论语中学与思的句子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论语中君子的句子及意思

  • 君子,语录,优美
  • 论语中君子的句子及意思(精选140句)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句子吧,不同类型的句子具有不同的作用。你知道什么样的句子才能称之为经典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论语中君子的句子及意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孔子说:君子相互团结但不互相勾结,小人相互勾结但不能互相团结。

      2、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孔子说:君子所思是德行,小人所思是有利可图;君子心中想的是法,小人心中想的是侥幸。

      3、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说:“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4、子曰: 君子不器。

      孔子说:君子不应该像器具一样,作用仅限于某一方面,应多才多艺。

      5、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6、子曰:君子**之美,不**之恶;小人反是。

      孔子说:君子通常成全他人的好事,不破坏别人的事,而小人却与之完全相反。

      7、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说:君子态度和顺,但不会苟同别人;小人容易附和别人的意见,但其实不能与别人*和相处。

      8、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孔子说:“君子泰然自若而不骄傲,小人骄傲而不泰然自若。”

      9、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孔子说:君子中没有仁德的人是有的,而小人中有仁德的人是没有的。

      10、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孔子说:君子向上,通达仁义;小人向下,追求名利。

      11、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孔子说:“君子穷困时尚能安守,小人穷困了就不约束自己而胡作非为了。”

      12、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意思是:君子严格要求自己,强调内省的态度,遇事从自身找原因,而不是怨天尤人。

      13、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孔子说:“君子不可以用小事情考验他,却可以接受重大任务;小人不可以接受重大任务,却可以用小事情考验他。”

      14、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孔子说:“君子庄重自尊而不与人争强斗胜,团结群众而不结党营私。

      15、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意思是:君子以言行不一致为耻。

      16、子曰:“君子贞而不谅”

      意思就是君子坚守正当而不能不顾是非地讲究信用。

      17、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於是,颠沛必於是。

      意思是:如果君子舍弃“仁义”这种品德,君子又如何成其为有名的君子?君子就算是酒足饭饱也不违背“仁义”这中品德的,当他们停留在某个(国家)落脚后,必然会为这个(国家)奔走。

      18、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子贡向孔子请问君子之道。孔子说:先去实践自己想要说的话,等到真的做到了以后才把它说出来。

      19、君子欲讷於言,而敏於行。

      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20、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

      子贡问,君子也有所厌恶吗。孔子回答,有厌恶。厌恶传扬别人坏处的人,厌恶处于下位而毁

      谤上级的人,厌恶勇敢而不明礼节的人,厌恶果敢而顽固不化的人。

      21、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意思是说:上层的道德好比风,*民百姓的言行表现像草,风吹在草上,草一定顺着风的方向倒。

      22、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後君子。

      孔子说:“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23、君子周急不继富。

      意思是:品德高尚的人,对于穷困危急之人的帮助是雪中送炭,而对于富贵人家的帮助并非锦上添花。

      24、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孔子说:君子只担心自己没有能力,不会担心别人不赏识自己。

[阅读全文]...
  • 论语中学*的句子

  • 学*,文学
  • 论语中学*的句子

      在日常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句子很是熟悉吧,从语气上分,句子可以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那么什么样的句子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论语中学*的句子,欢迎大家分享。

      (1)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阐述正确的学*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论语》中阐述学*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论语》中有谈学*态度的,也有谈学*方法的,请简要回答。 谈学*态度的:学而不厌 学而时*之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谈学*方法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默而识之 温故而知新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

      (5)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6)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7)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

      (8)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9)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一,子曰:学而时*之,不亦说乎?

      语出《论语.学而》。这是《论语》第一章第一句,学*的本义。孔子说:人做学问,就要把所学知识及时用在生活实践上去,同时经常去温*学过的知识,就会体验到学*的无穷快乐。

      如果每天只是学*而不用于实践,那是非常枯燥无味的,没有快乐而言,也就很难有所成就。经常温*所学过的知识,就会产生很多新的理解新的认识,这也是很令人喜悦的事。

      二,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语出《论语.学而》。这句说的是学者的日常言行的一个基本要求和态度。孔子说:君子在生活上不追求饱暖安逸,在工作方面应当勤奋敏捷,言语谨慎;常常接*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并向他学*,纠正自己的错误,这就可以称的上是好学*的君子了。

      三,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语出《论语.为政》。这句话是孔子对我国教育学的重大贡献之一。孔子说:不断温*所学过的知识,就可以获得新的理解,新的知识,就可以当老师了。

      尤其是《论语》这样的经典,常读常新,每读一遍,都会有一些意外的收获。所谓“好书不厌百回读”,一本好书就要反复温*研磨,自己的理解认知才能从片面到全面、从浅薄到深刻、从低到高不断的加深。

      五,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语出《论语.为政》。这是学者做学问最基本的态度问题。孔子说: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实的智慧!*常看很多人爱面子,喜欢不懂装 懂,这就是不踏实,不认真,不是做学问的态度,害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六,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这,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语出《论语.雍也》。这是孔子对三个学*层次的总结。孔子说:学*无论是知识还是技艺,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强调了爱好和兴趣在人们学*中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真心乐于学*,专心学*,才能感受其中的快乐。没有乐趣的学*是枯燥的,也是难有所成的,看看古今中外的伟人、科学家,无不是对本领域学问充满乐趣,沉醉其中,才学有所成的。

      四,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语出《论语.为政》。这句是对学*方法的重要总结。孔子说:学*而不思考就会迷惘无所得,容易使人拘泥刻板,流于教条主义的泥淖;思考而不学*就会因不切实际而疑惑不解,白白浪费了时间却无所成,所以就要思考和实践相结合,学*才会 大有长进。

      1、学与思的结合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这句话的大意是:只读书学*而不思考,就会茫然无知;只思考而不读书学*,就会疑惑不解。

      学*的目的是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求学者无不想通过学*而有所收获,但古往今来,为何学者如牛毛,而成者如麟角呢?其根本原因是学*方法不当,没有做到学与思的有机结合。例如学*语文离不开背诵,特别是名诗名文必须要逐字逐句,甚至是一字不漏地背诵,但背诵绝不是死记硬背,机械式的记忆,而是要在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句式的特点及内在的逻辑联系的基础上进行背诵,这样背起来才连贯,不会结结巴巴,不会把句子读断,或增一字减一字,从而形成学*语文的语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背诵不是求知的目的,求知的目的是要在掌握知识的前担下学会运用知识。如果硬背,机械式的记忆,完全不领悟文章的含义,像鹦鹉学舌那样,就不可能活学活用知识。由此可见,要想提升自己,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就必须努力去学,并把学与思密切结合起来,做到“口而诵,心而惟”,这样才能在死的书中,读出活的知识来。

      2、注重复*

      子曰:“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孔子认为学了知识后,并按时去复*它,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同时更认为温*已学过的知识,从中会有新体会、新发现。这两点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也不过时,值得我们借鉴。

      通常我们把复*叫作“炒现饭”,认为这项工作意义不大,不如用这个时间去学新的知识。其实不然,因为学的知识越多,遗忘就越快,如果不及时复*,所学的知识就像猴子掰玉米一样,收获甚少。求学者一定要认识到复*的重要性,绝不能把它当作可有可无的事。复*过程就是与遗忘作斗争,复*做得扎实,就能唤醒过去所学的知识,还可以回忆起当时获取知识的情景,使之成为一段段美好的回忆,这不是一件快乐的事吗?

      “温故”何能“知新”?这里仅举当代作家毕淑敏读安徒生的童话《海的女儿》来阐述这个道理。8岁时她初识文字,看到美丽善良的人鱼公主居然变成大海上的水泡,读出的是伤感;18岁情窦初开,读出的是爱情;28岁初为人母,读出的是对人鱼公主家人的关切;38岁开始写作,再读竟不由自主地探讨起安徒生的写作技巧来了;48岁为了写这篇文章,读出了此篇是写灵魂的故事。这样每次读都有不同的收获和体会,常读常新,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这个典型的事例是对孔子“温故知新”观点的最好诠释。我们在学*中千万不可忽视复*,凡是创新都有一个温故、反复探究的过程。

      3、向他人、向社会学*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子罕》

      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述而》

      子入太庙,每事问。——《八佾》

      孔子主张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以他人为师。因为每个人的生活阅历,吸取知识的途径、方法是不同的,所以向他人学*,就能够取长补短,弥补自己*时学*的不足。正如柏拉图所说:“我有一个苹果,你有一个苹果,我们互相交换,仍只有一个苹果;我有一种思想,你有一种思想,我们互相交换,每人就有了两种思想”。孔子虽强调“道不同,不相为谋”,但可以与道不同的人一起学*,交流学问,这反映了他在治学方面的博大胸襟,谦虚宽容,海纳百川,学说上是对手,学*上是朋友。向社会学*,“每事问”,这既是一种学*态度,更是一种学*方法。因为除了向老师学*外,更要向他人、向社会学*。孔子在这方面给我们做出了表率,韩愈在《师说》一文中写道:“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长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可见孔子成为一代圣人,绝不是先天俱备的,而是后天努力学*的结果。“三人为师”“每事问”,“不耻下问”的学*方法和学*态度,能成就圣人,自然也能成就一切做学问者。

[阅读全文]...
  • 论语中关于学*的句子

  • 励志,学*,名言
  • 不会玩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论语中关于学*的句子,如果觉得不错就请收藏一下,下面咱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2、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3、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4、子曰:“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5、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出自《论语·子路》

    6、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7、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8、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9、子曰:“君子*之美,不*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10、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11、子曰:“人无远虑,必有*忧。”——《论语·卫灵公》

    12、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冶长》

    13、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14、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15、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1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

    17、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1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19、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20、子曰:“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2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2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23、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子罕》

    24、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25、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26、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2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28、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29、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30、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

    31、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32、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论语·宪问》

    33、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

    34、子曰:“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

    35、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36、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不会玩收集整理的“论语中关于学*的句子”如果对您有帮助就请转发给您的好友。

[阅读全文]...
  • 关于论语学*的句子

  • 学*,名言
  • 关于论语学*的句子

      《论语》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论语学*的句子,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论语学*的句子

      1、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4、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5、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6、子曰:“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8、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9、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10、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11、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12、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1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14、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1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论语·宪问》

      17、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18、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19、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20、子曰:“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2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22、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子罕》

      23、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冶长》

      24、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25、子曰:“人无远虑,必有*忧。”——《论语·卫灵公》

      26、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出自《论语·子路》

      27、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28、子曰:“君子**之美,不**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29、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

      30、子曰:“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31、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32、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33、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

      34、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35、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36、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

      【孔子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即孔丘,字仲尼,出生于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尼山镇境内),东周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儒家思想对*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

      孔子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了《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了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文宣皇帝、文宣王,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北宋政治家赵普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此书在*古代社会所发挥的作用与影响之大。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孔子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孔子和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的孟子,被后世称为“孔孟”。孔孟两者思想的结合,形成了儒家思想中的“孔孟之道”。

      《论语》进入经书之列是在唐代。“到唐代,礼有《周礼》《仪礼》《礼记》,春秋有《左传》《公羊》《谷梁》,加上《论语》《尔雅》《孝经》,这样是十三经。”

      宋儒朱熹将《论语》与《中庸》《孟子》《大学》合称“四书”又与《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并称为“四书五经”。

[阅读全文]...
  • 论语换位思考的句子(论语十则中换位思考的句子)96句

  • 思考
  • 1.你是一切的根源,今天的结果都是你自己向宇宙下订单得来的!

    2.舍得也是舍给懂得感恩的人,给一把米是恩人,给一斗米是仇人!助人自助是原则!

    3.你怎样对别人,别人就会怎样对你,这是黄金定律!别人怎样对你,你就怎样对别人,这是白金法则!

    4.当我们用一个手指在指点别人的时候,别忘了还有三个手指正指向我们自己。

    5.休息是为了走更长远的路;舍得才能获得,放下才能去烦,忘记才能心宁,宽容才能得众。

    6.人经常往上看,就会长高;老是低头捡便宜,就会驼背。

    7.


    当我们拿花送给别人的时候,首先闻到花香的是自己;当我们抓起泥巴抛向别人的时候,首先弄脏的也是自己的手。

    8.感恩帮过你的人,他让你感受到爱与信任!感谢伤害你的人,他让你成长和懂得识别人!

    9.只要脚还在地上,就别把自己看得太轻;只要还活在地球上,就别把自己看得太重。

    10.面具若戴得太久,就会长到脸上,想要揭下来,非得伤筋动骨扒皮不可。

    11.和阳光的人在一起,心里就不会晦暗;和快乐的人在一起,嘴角就常带微笑;和进取的人在一起,行动就不会落后;和大方的人在一起,处事就不小气;和睿智的人在一起,遇事就不迷茫;和聪明的人在一起,做事就变机敏。——借人之智,完善自己。学最好的别人,做最好的自己。

[阅读全文]...
  • 论语中关于学*的句子_关于记叙中抒情的句子

  • 学*,抒情,经典
  • 九库说说的语句,常常简短而有霸气,充满正能量。人生常常遇到困难,而那些好句子,不经意间直击内心柔软的地方,进而一改颓丧的心情。励志的句子网向您推荐论语中关于学*的句子。

    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论语中关于学*的句子,如果觉得不错就请收藏一下,下面咱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2、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3、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4、子曰: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5、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出自《论语子路》

    6、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7、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8、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9、子曰:君子*之美,不*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10、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11、子曰:人无远虑,必有*忧。《论语卫灵公》

    12、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冶长》

    13、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14、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15、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1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

    17、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1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19、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20、子曰: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2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2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23、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子罕》

    24、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25、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26、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2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28、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29、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30、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

    31、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32、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论语宪问》

    33、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

    34、子曰: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

    35、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36、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相关阅读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思,仁在其中矣。

    4、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6、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7、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出自《论语学而》。此话是孔子的学生子夏说的。

    8、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9、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10、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1、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2、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1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液。

[阅读全文]...
  • 从《论语》中看孔子的政治思想

  • 孔子,哲学
  • 从《论语》中看孔子的政治思想

      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下面是是小编整理的从《论语》中看孔子的政治思想,一起来看看吧。

      论文关键词:

      《论语》思想

      论文提要:

      作为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有其自成体系的政治思想。通观《论语》,孔子的政治思想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首先,要提高领导阶层的素质;其次,在治国方略上要以“德治”为根本原则;再次,在国家政治生活中要以“仁”为精神内涵;最后,要以“礼”为国家和公民的行为准则。四者相联系,“德治”是实现“仁”和“礼”的前提,“仁”是“德治”和“礼”的精神内涵,“礼”则是德治和“仁”的具体形式,而领导阶层的素质提高是“德治”、“仁”和“礼”具体实施的前提。

      一 、孔子所处的政治

      要想了解孔子的政治思想,首先就要看看孔子所处的政治环境。

      孔子生活在春秋末期,政治上混乱、军事上诸侯国互相征伐。自从周*王东迁后,周王室衰微,地位一落千丈,实际上和一个中等诸侯国差不多。各国为了在众多的诸侯国中得到一块生存之地,互相攻伐,战争持续不断,小国被吞并,大国不断崛起,先后出现“春秋五霸”。各国内部,卿大夫势力强大,动乱时有发生,弑君犯上现象屡见不鲜。

      在这种情况下,周代从文王武王及周公等人时期传下来的礼乐制度也随之崩溃了,孔子说:“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①]这段话中孔子所说的“天下无道”的情形就生动地描绘出了春秋时期混乱的政治局面。

      随着礼乐制度的崩溃,人们的也逐渐沦丧。春秋是一个讲究实力的时代,凡是讲实力的时代,道德都是没有的。

      面对这样混乱的,孔子作为一个对社会负责任的人,提出了一系列改造社会的政治思想。

      二 、孔子政治思想的具体内容

      为了实现“天下有道”的政治理想,恢复文武时代的统一局面,孔子在《论语》中提出了以下四点内容。

      一、要建设优秀的领导阶层。

      孔子很注重政治生活中领导阶层的作用,他要求领导者必须首先在道德和修养上作出一定的成绩,否则就无法领导下层的民众。同时,孔子把社会上的人分为两个阶层,即“君子”和“小人”,这里的“君子”和“小人”的意义与我们现代意义上的“君子”和“小人”的意义是不同的,孔子这里讲的“君子”和“小人”实际是分别有两层含意,第一层含意是指领导者和被领导者,“君子”指领导者,“小人”指被领导者;第二层含意是指道德高尚的人和道德低下的人,“君子”指道德高尚的人,“小人”指道德低下的人。例如:孔子说:“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②]这里的“君子”就是指领导者。 “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③], 这里的“君子”也是指领导者,“小人”则指被领导者。而大部分时候“君子”指道德高尚的人,“小人”指道德低下的人。而这两层含意也是有着联系的,孔子认为领导者就必须有道德,即在道德上也应该是君子。道德低下的人即“小人”就应该被道德高尚的人即“君子”所领导,也就是孔子所说的“君子之德风,人小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④]。这些在《论语》中是没有明确表示的,需要我们在读《论语》的过程中细细斟酌。

      那么,领导者应该怎样做呢?

      首先是要高尚,必须“以德治国”即所说的“为政以德”,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⑤]“共”通“拱”,这段话代表了孔子的“为政以德”的思想,孔子用天象比喻生活,领导者如果实行德治,民众就会像众星围绕北极星一样自动围绕着你转。在这里孔子强调了道德对政治生活的作用,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国的原则。而孔子本人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有人问孔子说:“子奚不为政?”孔子说:“《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⑥]孔子就是用道德来感染众人的,因此,孔子虽然没有在世俗政治上拥有权力,但在精神上却是一个领导者,孔子也正是希望那些在世俗政治上拥有权力的领导者也能像他一样,通过高尚的道德来领导民众。

      其次,领导者要带头走正道,为民众做表率作用。鲁国贵族季康子曾经向孔子请教治国的方法,孔子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⑦]领导者本人带头走正路,那么还有谁敢不走正道呢?另外,季康子担忧盗窃,问孔子怎么办,孔子说:“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⑧] 领导者自己不贪图财利,即使奖励偷窃,也没有人偷盗。季康子还把自己所认为正确的治国之道告诉孔子,他建议“如杀无道,以就有道”[⑨],而孔子却说:“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人小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⑩]这里的“君子”指有道德的领导者,而“小人”指被领导者,从这三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季康子是一个行为不端正,贪得无厌,并且政治头脑简单的人,他虽然居于君子之位,却没有君子之德,而孔子通过批评季康子提出了领导者应身先士卒走正道,为民众做表率,方能治理好国家的道理。

      二、孔子提出了领导者治国的正确方略——“以德治国”。

      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11]在这里,孔子举出两种不同的治国方针——以政令和刑罚为核心的“法治”与以道德和礼仪为核心的“德治”。孔子在比较这两种治国方针后认为法治只能使人避免犯罪,不能使人懂得犯罪可耻的道理,而“德治”比“法治”更有优越性,因为德治能使民众有知耻之心,从而在心中树立一个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的荣辱观,这样民众在做某件事之前就会先用自己的荣辱观去衡量这个行为,从而得出一个正确的符合礼法的决定。通过德治,民众不仅明白了是非,而且也会了解到领导者的用心良苦,从而达到“有耻且格”的目的,这就是孔子的德治思想,具体来说有两个方面。一是要取信于民。子贡曾经问孔子如何为政,孔子说:“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又问:“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孔子说:“去兵。”子贡又问:“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孔子回答:“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12]孔子认为“信”是治国的最基本的因素,是高于和军事的,他这番话说明了“取信于民”在以德治国中的重要性。二是要教化民众,孔子认为,如果人民在经济上得到富足,就会追求安逸的生活,而人之所以为人,不仅要有物质上的欲望,更要有精神上的提高,这也是领导者进行“德治”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必须对民众推行教化政策。冉有曾经陪着老师孔子到卫国去, 孔子说:“庶矣哉!”冉有问老师:“既庶矣,又何加焉?”孔子说:“富之。”冉有又问:“既富矣,又何加焉?”孔子说:“教之。”[13]古时候由于地广人稀,诸侯国君们大都实行鼓励增长的政策,人口多寡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实力大小的重要指标。人口多了,那自然是首先让民众在物质生活需求上得到满足。在物质生活需求上得到满足之后,就要进行孔子所谓的“教”,即教化,使民众在精神上有一定的提高,其最终的目的,就是希望每个人都保持自身的品德,从而达到“以德治国”政治理想。

      三、孔子所提倡的“德治”的精神内涵是“仁”

      孔子讲领导者要以德治国,而以德治国的方法是贯彻以“仁”为核心的政治理念。“仁”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概念,孔子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14]可见,“仁”是离我们不远的,而且,似乎一伸手就可以够得着,但他有同时说:“若圣与仁,则吾岂敢?”[15]孔子又不是仁者了,他一会儿有“仁”,一会儿又没有“仁”,这是这么回事呢?我们仔细品读《论语》后,方才恍然大悟,在“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16]中有一个十分关键的但很容易被忽略的字——“欲”,而在“若圣与仁,则吾岂敢”中孔子说他只是“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也是一个“欲”的意思,这样,我们就理解了孔子的“仁”,这个“仁”不是一个头衔,说某某人是个仁人,而是一种欲望和实际行动,这也是孔子“仁学”中最关键的,正如公西华所言“正唯弟子不能学也”[17]。孔子对“仁”的解释,最精彩的莫过于对子贡、颜渊、仲弓、司马牛、子张和樊迟这六个学生的讲解。子贡问孔子什么是“仁”,孔子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18]颜渊问孔子什么是“仁”,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19]仲弓问孔子什么是“仁”,孔子说:“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20]司马牛问孔子什么是“仁”,孔子说:“仁者,其言也讱。”[21]子张问孔子什么是“仁”,孔子说:“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22]子张又问孔子“五者”是什么,孔子说:“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23] 樊迟问孔子什么是“仁”,孔子说:“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24]樊迟还有一次问孔子什么是“仁”,孔子说:“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25]由此可见,孔子的“仁”的核心是“爱”和“礼”,要以爱心对人,时常替别人着想,要以礼法克制自己,行为言语要谨慎,类似现代政治理念中的“以人为本”,孔子在这里看似是在自己的学生做人的方法,而实际是他的一种政治设想,前面我们已经讨论过,孔子讲的“君子”有两层意义,孔子教他的学生做有德之人,即“君子”,他说:“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26]如果端正了自身的行为,从政还有什么困难呢?孔子认为这种人就应该走上领导岗位,而由这些拥有“仁”的君子来,就必然会实行仁政。

      四、思想中的治国工具是“礼”

      孔子是一个十分懂得“礼”的人,据说他小时候就把礼器当玩具玩,《史记》中记载:“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27]可谓天赋异秉。他说:“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徵之矣。”[28]孔子对于夏礼、殷礼都很精通,但他认为夏、商、周的礼仪是一代比一代进步的,他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29] “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30]。可见,他认为周礼是最为完善的。

      “礼”是周代典制的重要内容,“礼起源于氏族的风俗*惯”[31]。也就是人类在原始*社会时代的*惯法,这些*惯法在进入王政时代后,被领导阶级加以整理改造,形成比较系统的制度,于是,夏有夏礼,商有商礼,周有周礼,“礼”成了国家稳定的一个重要保证,而“礼”经过了夏商两代的改进,到了周代,经过周公的系统化,成为更加完善的一种制度,在国家政治生活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主要内容见于先秦典籍《仪礼》之中。周礼的基本精神是“在各种典礼、仪式当中,不同社会地位的参与者都有各自不同的,严格的具体行为规范。通过这些行为规范区别尊卑、亲疏、贤愚等社会范畴,界定每个人在社会秩序中的具**置,协调全体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32]。到了孔子时代,周公所作的“礼”已经彻底崩溃了,社会进入了“天下无道”的时期,孔子在这样的社会里能够站出来,用一种“虽万人吾往矣”的勇气力图改变社会现状,这种精神是我们后世子孙们所应该敬仰和学*的。

      孔子要用“礼”来治理国家,首先要做的就是“正名”,子路曾经问老师:“卫君待子为政,子将奚先?”孔子说:“必也正名乎!”[33]子路觉得老师有些可笑,因为在当时的社会中要想“正名”确实是一件异想天开的事,他问:“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这“名”怎么正呢?孔子对子路解释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无所措手足。”[34]所以说,孔子认为“正名”是治国的首要工作。所谓“正名”,就是建立一个名实相符的社会,社会的各个阶层都应该在自己的岗位上尽心尽职,不得僭越。齐景公曾经问孔子为政的方法,孔子回答:“君君、臣臣、父父、子子。”[35]即做君主的要有君主的样子,做臣子的要有臣子的样子,做父亲的要有父亲的样子,做儿子的要有儿子的样子,孔子要建立的是一个秩序合理严谨的社会。因为当时的社会是一个秩序混乱、礼崩乐坏的社会,季孙氏曾经用八佾的规模在庭院,古时一佾八人,八佾就是四十六人,据《周礼》规定,只有周天子才可以使用八佾,诸侯为六佾,卿大夫为四佾,士用二佾。季氏是大夫,只能用四佾,他用八佾是典型的破坏周礼的事件,对此,孔子表现出极大的愤慨,发出一句响彻古今的名言:“是可忍,孰不可忍!”[36]可见,当时礼制的破坏程度有多么厉害,也正因此,孔子才提出“正名”的主张。

      其次,除了“正名”之外,孔子还提出要以“礼”为行为规范的思想,即“齐之以礼”的思想。“礼”的实行有两条缺一不可的途径:一是自下而上的途径,孔子在教导他的学生子贡时说为人要“富而好礼”[37],在教导他的学生颜渊时说要“克己复礼”[38],在教导他的儿子孔鲤时说“不学礼,无以立”[39],这就是说民众自己本身要以“礼”为自己的行为准则,要求人们做到“非礼勿视,非礼无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40];二是自上而下的途径,即领导者要以“礼”治国,即孔子所说的“上好礼,*易使也”[41],“上好礼,*莫敢不敬”[42]。领导者以“礼”为行为规范,民众就会效法,国家就会稳定,从而达到“天下有道”的理想社会。

      三、结语

      综上所述,笔者将孔子的政治思想概括为四大块:首先,要提高领导阶层的素质,要让那些有德有才的人去领导民众,而不是让像季康子那样的人居于领导岗位;其次,在治国方略上要以德治为根本原则,而不是一味地以严刑峻法来统治人民;再次,在国家政治生活中要以“仁”为精神内涵;最后,要以“礼”为国家和公民的行为准则,反对越礼的行为。这四点是联系的,德治是实现“仁”和“礼”的前提,“仁”是德治和“礼”的精神内涵,“礼”则是德治和“仁”的具体形式,而这三点的实行都有赖于领导阶层的素质的提高。而且这四点是联系的,德治是实现“仁”和“礼”的前提,“仁”是德治和“礼”的精神内涵,“礼”则是德治和“仁”的具体形式,而这三点的实行都有赖于领导阶层的素质的提高。

      孔子虽然已经逝去两千多年了,但他留下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后世子孙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我们应当继承祖先的优秀并予以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①] 《论语·季氏篇》,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20页。

      [②] 《论语·季氏篇》,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22页。

      [③] 《论语·阳货篇》,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30页。

      [④] 《论语·颜渊篇》,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57页。

      [⑤] 《论语·为政篇》,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0页。

      [⑥] 《论语·为政篇》,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79页。

      [⑦] 《论语·颜渊篇》,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56页。

      [⑧] 《论语·颜渊篇》,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57页。

      [⑨] 《论语·颜渊篇》,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57页。

      [⑩] 《论语·颜渊篇》,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57页。

      [11] 《论语·为政篇》,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1页。

      [12] 《论语·颜渊篇》,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51页。

      [13] 《论语·子路篇》,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67页。

      [14] 《论语·述而篇》,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89页。

      [15] 《论语·述而篇》,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91页。

      [16] 《论语·述而篇》,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89页。

      [17] 《论语·述而篇》,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91页。

      [18] 《论语·雍也篇》,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74页。

      [19] 《论语·颜渊篇》,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48页。

[阅读全文]...
  • 《论语》中的经典好句子

  • 经典,语录
  •   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3、过犹不及

      4、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6、当仁,不让于师

      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8、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9、言必信,行必果

      10、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1、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1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3、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14、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6、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

      1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8、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19、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2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2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5、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40.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26、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27、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8、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29、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阅读全文]...
  • 论语中关于学*的名言

  • 学*,名言,语录
  •   论语是我国文化的奇葩,其中有哪些名言是关于学*的呢?下面小编给你带来的是论语中关于学*的名言的内容,希望你喜欢!

      1)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论语·宪问》

      2) 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3)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4)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5)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6)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7)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

      8)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9)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忧。”——《论语·卫灵公》

      10)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出自《论语·子路》

      11)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12) 子曰:“君子*之美,不*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13) 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14)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

      15)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16)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17)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18)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19)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子罕》

      20) 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冶长》

      1)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孔子

      2)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

      3)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佚名

      4)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

      5)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佚名

      6)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7)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8) 子曰:“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9)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10)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11) 子曰:“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

      12)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13)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14)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15)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16)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17)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18)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19)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阅读全文]...
  • 论语中关于疫情的句子

  • 疫情,经典
  • 1、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2、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3、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4、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5、敬而无失,恭而有礼。

    6、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7、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8、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9、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10、临事而惧,好谋而成。

    11、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12、人皆有兄弟,我独亡。

    13、不知命,无以为君子。眼前崎岖,前途坦荡,来日方长,天不生夫子,万古如长夜邪?

    1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5、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16、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7、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18、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19、君子欲讷于言,敏于行。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论语中学与思的句子 - 句子

论语中学与思的句子 - 语录

论语中学与思的句子 - 说说

论语中学与思的句子 - 名言

论语中学与思的句子 - 诗词

论语中学与思的句子 - 祝福

论语中学与思的句子 - 心语

推荐词条

描写青春已逝的古诗词 描写春天放风筝的诗歌 描写鸡的古诗大全 描写女人漂亮的诗词 描写春天的诗自创 描写小溪的诗歌 描写聚会的古诗词 描写抒情的古诗 描写十月古诗 描写桔子的诗 描写感恩母亲的古诗 描写立秋下雨诗词 描写中华传统的古诗 描写成长的古诗 描写兽的古诗 描写散步的诗 描写心情安静的诗词 描写人到中年的古诗 描写春天的五言古诗 描写飞将军李广的诗 描写春天柳树的诗 描写鸣沙山月牙泉古诗 曹操观沧海中两句描写了海水荡 描写美男子的古诗词 描写食物的古诗 描写苹果的小诗 描写鲈鱼的诗词 描写春天的两首古诗 描写迎春花的诗歌 描写江南美景的诗 描写春季美丽景色的古诗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