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词类活用在古诗中的运用 >

词类活用在古诗中的运用

关于词类活用在古诗中的运用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词类活用在古诗中的运用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词类活用在古诗中的运用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词类活用在古诗中的运用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词类活用在古诗中的运用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词类活用在古诗中的运用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词类活用在古诗中的运用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词类活用在古诗中的运用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词类活用在古诗中的运用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词类活用在古诗中的运用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词类活用在古诗中的运用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离骚中的词类活用

  • 离骚,阅读
  • 离骚中的词类活用

      《离骚》以退为进,表现出诗人追求美政、美德而九死未悔的精神和品德。下面是离骚中的词类活用,和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

      词类活用

      1.鞿羁: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名作动,约束)

      2.婬:谣诼谓余以善婬(动作名,婬荡的事)

      3.群:鸷鸟之不群兮(名作动,合群)

      4.死:伏清白以死直兮(为动用法,为……而死)

      5.屈、抑:屈心而抑志兮(使动,使……受委屈,使……受压抑)

      6.步:步余马于兰皋兮(使动,使……步行)

      7.高:高余冠之岌岌兮(使动,使……加高)

      8.长:长余佩之陆离 (使动,使……加长)

      一词多义

      1.长: ①长太息以掩涕兮(副词,长久) ②长余佩之陆离(使……加长)

      2.善: ①亦余心之所善兮(以为是好的) ②谣诼(zhuó)谓余以善婬(擅长)

      3.以为: ①制芰(jì)荷以为衣兮(用……做) ②余独好修以为常(认为)

      4.修: ①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美好)②退将复修吾初服(整理) ③余独好修姱以为常(美,美好)

      5.虽:①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惟,只是) ②虽九死其犹未悔(即使,纵然)

      离骚重点词语

      1、掩涕:长太息以掩涕兮(掩面拭泪)

      2、谇:謇(jiǎn)朝谇(suì)而夕替(谏争)

      3、替:謇朝谇而夕替(废弃,贬斥)

      4、虽:虽九死而未悔(纵然,即使)

      5、众女:众女嫉余之蛾眉兮(喻指许多小人)

      6、蛾眉:众女嫉余之蛾眉兮(喻指高尚德行)

      7、遥诼:谣诼(zhuó)谓余以善婬(造谣,诽谤)

      8、偭:偭(miǎn)规矩而改错(背向,引申为违背)

      9、度:竞周容以为度(法度,准则)

      10、溘:宁溘(kè)死以流亡兮(突然,忽然)

      11、异道:夫熟异道而相安(不同道)

      12、尤:忍尤而攘诟(罪过)

      13、伏:伏清白以死直兮(守,保持)

      14、相道:悔相道之不察兮(观察,选择道路)

      15、及:及行迷之未远(趁着)

      16、止息:驰椒丘且焉止息(停下来休息)

      17、初服:退将复修吾初服(当初的衣服,比喻原先的志向)

      18、岌岌:高余冠之岌岌兮(高耸的样子)

      19、未变:虽体解吾犹未变兮(不会改变)

      20、缤纷:佩缤纷其繁饰兮(繁多)

      拓展阅读:《离骚》课文简析

      第一节:

      长声叹息擦拭眼泪啊,哀伤人生多灾多难。我虽然崇尚美德并且约束自己啊,但是我早上进谏而到晚上就被废斥离间。

      屈原从事政治活动,是想实现他的理想和抱负。他的政治理想接*于儒家,要求统治者“圣哲茂行”,“举贤授能”,“循绳墨而不颇”。楚怀王早期也曾想任用屈原,和他有“成言”,答应屈原实行他的政治主张。但怀王是一个庸懦无能的人,任用一批佞臣如上官大夫、靳尚之流执政,形成了一个腐朽的统治集团,排斥贤臣,他们伺机陷害屈原。他们对内搜刮无厌,政治腐败;对外贪图小利,听信秦国而和齐国绝交,失去外援,屡次被秦国打败。怀王后来竟听了他们的以谗言。他时刻忧念国家和人民的安危,“长太息以淹涕”,正是因为“哀民生之多艰”。

      第二节:

      既因为我佩带蕙草(行以忠正)而受到斥责,又因为我采集香芷(美德善行)而加上罪名。这也是我崇尚的美德理想啊,即使我九死一生也决不改悔。

      诗人以身许国,坚决、顽强、奋不顾身地战斗,以“九死”、“体解”的大无畏精神来表示要刷新政治、挽救楚国危亡的决心。

      第三节:

      怨恨君王荒唐(糊涂;无思虑、茫然;放肆纵恣貌)啊,始终不能体察人心。奸佞小人嫉恨我的美德啊,说我好邪作乱就对我进行造谣诬蔑。

      诗人一心为国、为君、为民,别无他图,正是这样诗人“虽九死其犹未悔”至死不渝地为崇高的理想而献身。可是“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齌怒”。

      第四节:

      诚然,是世俗之人善于投机取巧啊,违背规矩而不走正道。违背规矩追求邪曲啊,竞相以苟合取容于众人作为正当的法则。

      这是比喻时人反常妄作,违背正道,追随邪僻。诗人站在正义的一边,痛斥卖国贵族集团的荒荡无耻。

[阅读全文]...
  • 木兰诗的词类活用

  • 阅读
  • 木兰诗的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高中文言文知识点三大难点之一。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 木兰诗的词类活用,欢迎阅读。

      木兰诗词类活用

      ①“何”疑问代词作动词,是什么。问女何所思。

      ②“策”名词作动词,登记。策勋十二转。

      ③“骑”动词作名词,战马。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成语:扑朔迷离

      原指难辨兔的雄雌,比喻辨认不清是男是女。现指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于辨别。

      词类活用详解

      1。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以下情况:

      (1)名词+宾语

      例如:籍吏民,封府库。(《鸿上宴》)

      ——登记官吏、百姓,封闭财物仓库。

      (2)副词作状语+名词

      例如:汉水又东。(《水经注·江水》)

      ——江水又向东流。

      (3)能愿动词+名词

      例如: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凭借船桨的人,并不会游水,却能横渡江河。

      (4)名词+补语

      例如:沛公军霸上。(《鸿门宴》)

      ——沛公在霸上驻扎军队。

      (5)名词充当连动式谓语组成部分。

      例如: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赤壁之战》)

      ——孙权聪明仁德,尊敬贤者,礼遇士人。

      (6)叙述句的谓语部分找不到动词或其他词语作谓语中心词,事物名词就活用为动词。

      例如:如*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采草药》)

      ——如*原三月开花的,到深山中就得在四月开花。

      (7)两个名词连用,不存在并列、同位和修饰关系,不带计量意义时,第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如: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答司马谏议书》)

      ——如果说现在什么都不做,只是恪守前人的旧法,那么我不能接受。

      (8)在复句中充当 一个叙述性独词分句,名词就活用为动词。

      例如:权,然后知轻重。(《孟子·梁惠王上》)

      ——权衡,而后才能知道轻重。

      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形容词不带宾语的,但是如果带了宾语,就是用作一般动词,例如:

      (1)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 王。(《屈原列传》)

      ——后来让上官司大夫在顷襄 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

      (2)亲贤臣,远小人。(《出师表》)

      ——亲*贤臣,疏远小人。

      (3)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

      ——(项伯)*日善待留侯张良。

      (4)峨大冠,拖长绅。(《卖柑者言》)

      ——戴着高大的帽子,拖着长长的腰带。

      (5)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论贵粟疏》)

      ——因此贤明的君主重视粮食而轻视金玉。

      (6)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尊重大国的威望而表示敬意啊。

      3.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动词活用为名词,即这个动词在句子中具的明显的表示人与事物的意义。它一般位于句子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有时它前面有“其”字或“之”字。例如:

      (1))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游褒禅山记》)

[阅读全文]...
  • 木兰诗中词类活用

  • 木兰诗中词类活用

      导语:《木兰诗》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也是一篇乐府诗。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木兰诗中词类活用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木兰诗》是一首北朝民歌,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归入《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中。这是一首长篇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热情赞扬了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详略安排极具匠心,虽然写的是战争题材,但着墨较多的却是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富有生活气息;以人物问答及铺陈、排比、对偶、互文等手法描述人物情态,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神气跃然,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一)木兰诗中词类活用

      词语活用:

      疑问代词作动词 问女何所思.“何”,是什么.

      名词作动词 策勋十二转“策”,登记.

      愿为市鞍马. “市”,买.

      动词作名词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骑”,战马.

      通假字:

      对镜帖花黄:“帖”通“贴”,贴,粘贴.

      古今异义:

      卷卷有爷名 爷:古义指父亲 今指爷爷,即父亲的父亲.

      双兔傍地走 走:古义为跑 今义行走.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但:古义为只,副词 今常用作转折连词.

      闻: 今义:用鼻子闻 古义:听到

      出郭相扶将 郭:古义为外城 今仅用作姓氏.

      木兰当户织 户:古义为门 人家、门第.

      雌兔眼迷离 迷离:古义为眯着眼 今义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

      策勋十二转 十二:古义为虚数多 今义数词,十二.

      旦辞爷娘去 去: 古义:离开 今义从一地到另一地。

      (二)木兰诗原文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三)译文:

      织布机声一声接着一声,木兰姑娘当门在织布。织机停下来不再作响,只听见姑娘在叹息。

      问姑娘在思念什么,问姑娘在惦记什么。姑娘并没有思念什么,姑娘并没有回忆什么。昨夜看见征兵的文书,知道君王在大规模征募兵士,那么多卷征兵文书,每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长大*的儿子,木兰没有兄长,木兰愿意去买来马鞍和马匹,从此替父亲去出征。

      到东边的集市上买来骏马,西边的集市买来马鞍和鞍下的垫子,南边的集市买来嚼子和缰绳,北边的'集市买来长鞭(马鞭)。早上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但能听到黄河汹涌奔流的声音。早上辞别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燕山)脚下,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但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行军万里奔赴战场作战,翻越关隘和山岭就像飞过去一样快。北方的寒风中传来打更声,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有些牺牲了,有的十年之后得胜而归。

      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上殿堂(论功行赏)。记功木兰最高一等,得到的赏赐千百金以上。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不愿做尚书省的官,希望骑上一匹千里马,送我回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出城(迎接木兰)。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门梳妆打扮起来。小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打开我闺房东面的门,坐在我闺房西面的床上,脱去我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我姑娘的衣裳,当着窗子整理像云一样柔美的鬓发,对着镜子在额上贴好花黄。出门去见同营的伙伴,伙伴们都非常惊讶:我们同行十二年之久,竟然不知道木兰是女孩子。

      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两只脚时常动弹,雌兔两只眼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别)。雄雌两只兔子一起并排着跑时,怎能辨别出哪只是雄兔,哪只是雌兔。

      (四)木兰诗 / 木兰辞赏析

      《木兰诗》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也是一篇乐府诗。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第一段,写木兰决定代父从军。诗以“唧唧复唧唧”的织机声开篇,展现“木兰当户织”的情景。然后写木兰停机叹息,无心织布,不禁令人奇怪,引出一问一答,道出木兰的心事。木兰之所以“叹息”,不是因为儿女的心事,而是因为天子征兵,父亲在被征之列,父亲既已年老,家中又无长男,于是决定代父从军。

      第二段,写木兰准备出征和奔赴战场。“东市买骏马……”四句排比,写木兰紧张地购买战马和乘马用具,表示对此事的极度重视,只用了两天就走完了,夸张地表现了木兰行进的神速、军情的紧迫、心情的急切,使人感到紧张的战争氛围。其中写“黄河流水鸣溅溅”“燕山胡骑鸣啾啾”之声,还衬托了木兰的思亲之情。

      第三段,概写木兰十来年的征战生活。“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概括上文“旦辞……”八句的内容,夸张地描写了木兰身跨战马,万里迢迢,奔往战场,飞越一道道关口,一座座高山。寒光映照着身上冰冷的铠甲。“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将士们十年征战,历经一次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战死,有的归来。而英勇善战的木兰,则是有幸生存、胜利归来的将士中的一个。

      第四段,写木兰还朝辞官。先写木兰朝见天子,然后写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再说到木兰辞官不就,愿意回到自己的故乡。“木兰不用尚书郎”而愿“还故乡”,固然是她对家园生活的眷念,但也自有秘密在,即她是女儿身。天子不知底里,木兰不便明言,颇有戏剧意味。

      第五段,写木兰还乡与亲人团聚。先以父母姊弟各自符合身份、性别、年龄的举动,描写家中的欢乐气氛,展现浓郁的亲情;再以木兰一连串的行动,写她对故居的亲切感受和对女儿妆的喜爱,一副天然的女儿情态,表现她归来后情不自禁的喜悦;最后作为故事的结局和全诗的*,是恢复女儿装束的木兰与伙伴相见的喜剧场面。

      第六段,用比喻作结。以双兔在一起奔跑,难辨雌雄的隐喻,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多年未被发现的奥秘加以巧妙的解答,妙趣横生而又令人回味。

      其诗中几件事的描绘详略得当,一,二,三,六,七段详写木兰女儿情怀,四,五段略写战场上的英雄气概。从内容上突出儿女情怀,丰富英雄性格,是人物形象更真实感人。结构上使全诗显得简洁,紧凑。

      这首诗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而又真切动人。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 高-官厚禄而热爱和*生活。

      这首诗具有浓郁的民歌特色。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繁简安排极具匠心,虽然写的是战争题材,但着墨较多的却是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富有生活气息。诗中以人物问答来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以众多的铺陈排比来描述行为情态,神气跃然;以风趣的比喻来收束全诗,令人回味。这就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阅读全文]...
  • 《陋室铭》古今异义及词类活用

  • 阅读
  • 《陋室铭》古今异义及词类活用

      《陋室铭》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主人高雅的风度来表述自己两袖清风的情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陋室铭》古今异义及词类活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今异义

      ⒈无案牍之劳形(古义:身体;今义:样子)

      ⒉惟吾德馨(古义:品德高尚;今义:芳香.)

      ⒊谈笑有鸿儒(古义:大,渊博;今义:鸿雁,书信.)

      ⒋无丝竹之乱耳(古义:琴瑟箫笛等管弦乐器,这里指奏乐乐器的声音;今义:丝绸和竹子)

      5.可以调素琴(古义:弹奏;今义:调解)

      词类活用

      ⒈名:名词活用动词,出名。例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⒉灵: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显出有灵气。例句: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⒊馨: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了芳馨。例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⒋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到扰乱。例句:无丝竹之乱耳

      ⒌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劳累。例句:无案牍之劳形

      ⒍上:方位名词作动词,蔓上。例句:苔痕上阶绿

      ⒎绿:形容词作动词,变绿。例句:苔痕上阶绿

      字词注释

      ⑴在:在于,动词。

      ⑵名:出名,著名,因--而著名,名词作动词。

      ⑶灵:显得有灵气,名词作动词。

      ⑷斯是陋室:这是简陋的屋子。斯:此,这。是:表判断。陋室:简陋的屋子。

      ⑸惟吾德馨: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惟:只。吾:我,这里指住屋的人自己。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6)上:动词,长到,蔓到。

      ⑺鸿儒:即大学问家,这里指博学而又品德高尚的人。鸿:大。儒:旧指读书人。

      ⑻白丁:*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⑼调素琴:弹奏不加装饰的琴。调:调弄,这里指弹(琴)。素琴:不加装饰的古琴。

      ⑽金经:指用泥金书写的.佛经。

      ⑾丝竹:指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这里指音乐。

      ⑿之:助词,不译。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⒀乱耳:扰乱双耳。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扰乱。

      ⒁案牍(dú):官府的公文。

      ⒂劳形:使身体劳累(使动用法)。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形:形体、身体。

      ⒃南阳:地名,今河南省南阳市西。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卧龙岗中隐居躬耕。

      ⒄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这两句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出仕前曾隐居南阳郡隆中山中。扬雄,字子云,西汉时文学家,蜀郡成都人。庐,简陋的小屋子。

      ⒅何陋之有:即“有何之陋”,属于宾语前置。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全句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呢?

      (19)孔子云:孔子说,云在文言言中一指都指说。

      译文

      山不在于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成为有灵力的水了。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觉得简陋了)。苔藓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说说笑的都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无学问的人。[1]可以弹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声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陋室铭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赏析:

      这首<陋室铭>在写作方法上可以说运用了多种技巧,像是对比、白描、用典、借代等等,之通篇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韵律感是非常强的。

      而既然为<陋室铭>,其中的铭是指刻在金石上的一种文体,一般是用来歌颂自己活着是警戒自己的。因此,明白了这一点,也就不难看出作者虽然是对自己居住的简陋所描写,但其实是对于自己的品质所赞誉,更多的是表现出陋室主人安贫乐道的一种情趣。

      文中上半段其实也是为下半段的歌颂所进行铺垫,一方面是对于势利小人的鞭挞,一方面表现出自己的气节。因此,这一篇更像是对于现实不屈的一种宣言。

[阅读全文]...
  • 劝学荀子词类活用

  • 阅读
  • 劝学荀子词类活用

      学*了荀子的劝学,劝学荀子词类活用有哪些?以下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劝学荀子词类活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词类活用

      ①名词做状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作状,每天)

      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名作状,向上、向下)

      ②名词作动词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水)

      ③动词的使动用法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

      ④形容词作名词

      1.其曲中规(曲:形作名,曲度,弧度)

      2.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高:形作名,高处)

      3. 积善成德 (善:形作名,善行)

      ⑤形容词用作动词

      故木受绳则直(直:变直,形容词用作动词)

      ⑥形容词作使动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

      ⑦数词作形容词

      用心一也(一:数词用作形容词,专一)

      ⑧动词作名词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流:流水)

      文言现象

      文言实词

      兴 文言翻译 xīng 起;兴起。《劝学》:“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文言实词 就 文言翻译 jiù 接*;靠*;趋向。《劝学》:“木受绳则直,金~砺则利。”

      望 文言翻译 wàng 远望;远看。《劝学》:“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长 文言翻译 cháng 长,与“短”相对。《劝学》:“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文言虚词

      而<连词>

      1.表修饰关系。《劝学》:“吾尝终日~思矣。”

      2.表示递进关系。《劝学》:“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3.表假设关系。《劝学》:“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焉

      (1)兼词,相当于“于是”、“于之”。《劝学》:“积土成山,风雨兴~。”

      于

      (1)<介>介绍比较的对象,可译为“比”。《劝学》:“冰,水为之,而寒~水。”

      也<助>语气助词,用于句中

      1.表陈述或解释。《劝学》:“君子生非异~,善假于物~。”

      乎<介>相当于“于”

      1.连词,表递进。《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己。”

      之

      (1)<助>定语后置的标志。《劝学》:“蚓无爪牙~利。”

      通假字

      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輮”通“煣”或“揉”,用火烘木使弯曲)

      生非异(生,通“性”,资质、天赋)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更,再。暴,同“曝”,晒干。)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

      古今异义

      1.博学 古义:广博地学*,广泛地学*。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阅读全文]...
  • 小石潭记中词类活用

  • 阅读
  • 小石潭记中词类活用

      《小石潭记》是一篇优美的山水游记,文学价值极高。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石潭记中词类活用,一起来看一下吧。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2、下见小潭。下:名词作状语,向下。

      3、皆若空游无所依。空: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4、日光下澈。下:名词作状语,向下。

      5、俶尔远逝。远:名词作状语,向远处。

      6、潭西南而望。西南:名词作状语,向西南。

      7、斗折蛇行。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七星一样。蛇:名词作状语,像蛇(爬行)那样。

      8、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

      9、凄神寒骨。凄: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作动词,使…凄凉。寒: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寒冷。

      10、如鸣佩环。鸣:使动用法,使…发出声音。

      11、心乐之。乐:意动用法,形容词作动词,以…为乐。喜欢的意思。

      12、*岸。*:形容词作动词,靠*。

      13、隶而从者。隶:名词作动词,跟着。

      14、似与游者相乐。乐:形容词作动词,玩了。

      拓展阅读:《小石潭记》赏析

      柳宗元行文尚洁,但无片面性。他既吸收《左传》、《史记》中尚简尚朴的描写手法,也非常注意借鉴辞赋和诗歌中描写形象的技巧,注重形象描绘,追求 “漱涤万物,牢笼百态”的创作境界。因此他的游记作品在描绘自然景物上极研穷态,博显物象,细腻而不伤于雕琢,优美而不流于靡华,善以清词丽句状画山水、树石的细微之处,又能用明快的笔触,勾勒出整体形象,做到细微处,纤毫毕现。文章无论从整体到细部,都充满浓厚的诗情画意。而这一特点,在《至小丘西小石潭记》中表现得尤其鲜明。

      小石潭,是柳宗元得小丘后,发现的又一处风景绝佳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便是小石潭,距离自然不远。寻踪前往潭边,人“隔篁竹”,未见潭水,却已清晰可“闻水声如鸣珮环”,可知有溪水蜿蜒流淌,再注入潭中。似一位带有百种柔情的村野少女,在悠闲中,被轻风拂动了所珮的玉环,玉环鸣响,清雅悠扬,缭绕于竹林之中,碧水之上。这乐音,给身隔竹林,尚未与石潭谋面的游者,带来一种清幽惬意的悬想,引发一种急切一睹潭水风采的强烈愿望。作者在这里用了新颖而美妙的比喻,以“鸣珮环”,使本诉诸人听觉的水声,变成了可审视、可欣赏的具体形象,唤起了读者的审美通感,这自然得力于作者巧妙的文笔。

      当作者急切切“伐竹取道”,直奔潭边时,“下见小潭,水尤清冽。”这“清冽”二字,下得极精当。不但写出了水质的清澄,还写出了水温的凉意,让读者在视觉和触觉上,立体感受到了潭水的魅力。

      清澈的潭水,使整块山石铺就的潭底一览无遗。奇妙的是:*岸处,那石底边沿上卷而露出水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好像岸石有意在向游者争奇邀宠。它们或成水中的高地,或似浪中的岛屿,或嵯峨不*,陡立如削……千姿百态的.山石,倒映于一潭碧水,水色山光,撩人眼目。更可喜的是,潭边还有那“青树翠蔓”,在阵阵山风中,“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这里把潭边藤树的姿态写得很有特色:树木青葱,枝蔓翠绿,错综交织,低垂摇曳,参差错落,迎风飘扬。这与相邻的山石潭水,一动一静,相谐成趣,面对此景,难怪柳宗元要叹一句:“心乐之”了!

      他乐山,乐水,乐青树,乐翠蔓,这时,似乎只有这善解人意的大自然,能带给他由衷的欢乐!特别是那水中的百余尾游鱼更使他感到自然胜境中的其乐无穷:由于潭水的清澄无尘,看下去鱼竟“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这一段写鱼之游的文字,素来被评家所称道。为文不假譬喻,专用白描,尤其是抓住鱼翔浅底,忽止忽逝这一特点细加描绘,把鱼在阳光下不动的怡然,时而像箭一般射出的迅疾,表现得活灵活现,使鱼的一止一逝的神态均历历可见。鱼似在空气中无所依傍,自由游动的逼真形象,更衬托出潭水的清澈明净。这段描写明显是化用了吴均《与朱元思书》“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的笔法,但鱼翔的动感,日光的亮度,潭水的形态,却显然高出一筹,细致生动多了,文字体物既精细入微,构思也十分巧妙。综观全篇,柳宗元对潭水虽只着一个“清”字,但这水清的程度,却通过鱼“皆若空游无所依”的侧面烘托写法,表现得淋漓尽致。面对如此清澄的潭水,柳宗元心情更加欢畅,他感到尾尾游鱼,似在“与游者相乐”。这是一种鱼水相得之乐,也是作者暂时解脱烦恼后,感受到的物我无间之乐。

      柳宗元立于潭边,那鸣如“珮环”的水声,丁冬入耳,仍不时传来,引得他又好奇地向传来水声的西南方向望去。文中写“西南而望”,说明作者是先闻水声,后*小潭,又于小石潭边寻声溯源的。他望见了一条“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的小溪,正湍湍奔来。这里,柳宗元用了动静互映,明暗对比的笔法,状写这条注蓄成小石潭的秀水:“斗折”,是说溪谷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绵延,这是写静;“蛇行”,是说溪水在静穆而又曲折的溪谷中,像蛇那样轻快地游动,这是写动。真个是动静相间,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这时从潭边凝望竹林中流注而下的小溪,那明亮闪光的,是轻吟浅唱着欢流的溪水。由于溪谷的蜿蜒曲折,竹林对阳光的筛挡,溪水流动中忽而明亮耀眼,忽而又光彩全无,犹如飘动的火焰,忽明忽灭。这是一幅绝妙的山水画!便是大手笔的画家,怕也难以如此精确传神地绘出这画中色调、光彩、形态和动势,然而柳宗元却做到了!而且仅仅用了八个字,真可谓达到了用字剪削烹炼,以少总多,形容曲尽极致了!

      再从山溪向上望,“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这是从溪水写到溪身。写溪身仍是以形象逮人。那犬牙般交错的岩石,参差铺延,高低错落,渐渐挡住了作者的视线,那小石潭的源头也就无法确认了。

      柳宗元*潭边,“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一种出奇的寂静和凄清之感,悄然袭来,使他感到“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心情突然由欢畅转为一种难以言状的忧伤。其实,这种感情的起伏跌宕,对于柳宗元来说并不奇怪。因为他是以一个谪吏的身份登临山水的,幽静深邃的小石潭风光,可使他感受自然美而欢欣;空无人迹,寂寥冷清的山野气氛,又可引发他神伤骨寒、悲怆哀怨的心境。正如他自己所说:“时到幽树好石,暂得一笑,已复不乐。”这使我们不禁想起“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阮籍《咏怀》)中的孤独形象,想起柳宗元虽酷爱山水,但却偏偏感到“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的无尽怅惘。压抑不住的感情暗流在起伏奔涌,山光水色只不过是激发它的热度和流速的媒介罢了。

      心境既转为凄凉,自然感到小石潭“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了。虽然,作者离开了小石潭,但小石潭也由此而久远地留在了后人的记忆中。

      柳公作小石潭记,本是淡然出之的。但情深意浓,意境浑成,淡中自有几分炽烈的情愫。苏轼说柳文:“外枯而中膏,似澹而实美”(《东坡题跋》卷二),“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澹泊”(《书〈黄子思诗集〉后》),是切当的评语。在这篇简淡精练的游记中,便包涵着多少细密浓郁、丰富优美的诗味啊。

      拓展:小石潭记译文

      从小土丘往西走约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水声,好象挂在身上的玉佩、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心里很是高兴。(于是)砍伐竹子,开出一条道路,下面显现出一个小小的水潭,潭水特别清凉。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岸边,石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像各种各样的石头和小岛。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潭中大约有一百来条鱼,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往下一直照到潭底,鱼儿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鱼儿)呆呆地静止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跟游人逗乐似的。

      向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溪流)像北斗七星那样的曲折,(又)像蛇爬行一样的蜿蜒,(有时)看得见,(有时)看不见。*的形状像犬牙似的参差不齐,看不出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坐在石潭旁边,四面被竹林树木包围着,静悄悄的,空无一人,(这气氛)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环境过于凄清,不能长时间地待下去,就记下这番景致离开了。

      一同去游览的有吴武陵、龚古和我的弟弟宗玄。跟着一同去的还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阅读全文]...
  • 古诗中运用动静结合的诗句摘抄大全

  • 竹影扫阶尘不动 月轮穿沼水无痕。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鸟涧鸣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春夜,山谷空无一人,此乃静。

    却有桂花静静飘落,此乃动。

    动静结合。

    但是表面的宁静终于被打破,月亮从云背后出来了,月光皎洁洒在山中,惊得山鸟扑翅急飞,发出的嘶叫声也在寂静的山谷里阵阵回响。

    又是动静结合,以月亮出现,鸟鸣阵阵衬托夜晚山谷的幽静。

    1、《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皆寂,惟闻钟磬音。

    3、《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4、《画》

    唐·王维

    远看山有色,静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5、《沁园春·雪》

    *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阅读全文]...
  • 英汉翻译中的词类转换

  • 英汉翻译中的词类转换

      词类转换是英汉翻译很重要的手段之一,运用得当,可使译文通顺流畅,否则译文可能生硬晦涩。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英汉翻译中的词类转换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1.汉语中的动词转换成英语中的名词

      汉语中动词用的较多,除了动宾结构外,还有连动式、兼语式等两个动词以上连用的现象。英语则不然,一句话往往只有一个谓语动词,但英语中的名词比汉语中的名词用的多。基于两种语言的这一特点,在汉译英时常把汉语中的动词转换为英语中的名词。如:

      你必须好好地照顾病人。You must take good care of the patient.

      他善于观察。He is a good observer.

      在上述两句中,"照顾","观察"都是动词,但译成英语,则用的是名词care和 observer。

      不过,在翻译过程中,有时也要把汉语中的名词转换成英语的动词。如:

      他的演讲给我们的印象很深。His speech impressed us dee*.

      2.汉语中的动词转换为英语的形容词

      汉语中一些表示知觉、情感的动词,往往可以转译成英语形容词,通常用"be +形容词......"的结构来表达。如:

      我为他的健康担忧。I am worried about his health.我们对她所做的一切感到满意。We are satisfied with what she did.

      3.汉语中的动词转换成英语的介词或介词短语

      与汉语相比,英语用介词较多,而且有一些英语介词本身是由动词演变而来,具有动词的特征。因此,在汉译英时,汉语中的动词常可用英语中的介词或介词短语来翻译。

      露西和莉莉上同一个学校。Lucy and Lily are in the same school.

      我反对这项法律。I am against the law.

      4.汉语中的形容词转化为英语中的名词。如:

      你说他傻不傻?Don you think he is an idiot?

      他的生日宴会很成功。His birthday party was a great success.

      5.英语中的形容词转化为汉语中的名词。如:

      Robinhood often looted the rich and helped the poor. 罗宾汉经常劫富济贫。

      6.英语中的副词转化为汉语名词。如:

      What is the fare to Nanjing and back? 去南京一个来回车费是多少?

      She is physically weak but mentally sound. 她体质差但头脑健全。

      当然,英汉互译中的词类转换远不止这些,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翻译过程中不断归纳、总结。

      一、名词转换成动词

      在翻译的过程中,会遇到大量由动词派生的名词或具有动作意义的名词,这些词在翻译时可以转译成汉语的动词。

      【真题例句】

      He disclaimed the possession of any great quickness of apprehension or wit, such as distinguished Huxley.

      【解析】此处涉及到抽象名词具体化以及名词的词类转换。此处possession为名词,翻译中为了符合汉语表达*惯,翻译成动词。

      【参考译文】他说自己并不像著名的赫胥黎那样拥有极好的理解力和敏锐的`洞察力。

      二、动词转换成名词

      英语中有许多由名词派生的动词,以及由名词转用的动词,在翻译时往往不容易找到相应的动词,这时可以将其转译为名词。

      The giraffe is characterized by its very long neck.

      【参考译文】长颈鹿的特点是脖子很长。

      三、形容词转译成动词

      在英语中,形容词常常与系动词搭配构成“系表结构”。“系表结构”做谓语,从而使这些形容词具有了动作的意味,翻译的时候需转换为动词。这些形容词包括表示知觉、思维、情感、欲望等心理状态的形容词。

      常见的与思维和知觉相关的形容词有:aware, conscious, certain, sure, mindful, ignorant, alert等;与情感相关的形容词有:glad, pleased, cautious, careful, angry, happy, exhilarated, excited, confident, thankful, grateful, concerned, eager, afraid, doubtful, sorry等;与欲望相关的形容词有:desirous, hopeful, anxious, keen, enthusiastic, zealous等。

      【真题例句】

      Darwin was convinced that the loss of these tastes was not only a loss of happiness, but might possibly be injurious to the intellect, and more probably to the moral character.

      【参考译文】达尔文认为,没有了这些爱好,不仅仅意味着失去快乐,而且可能会损伤智力,更有甚者还可能损害道德品质。(或者“甚至可能导致一个人道德品质的下降”)

      四、形容词转译成副词

      由于英语中的名词在翻译的时候可以转换成汉语动词,所以修饰该名词的形容词往往转译成汉语副词。

      We must make full use of exiting technical equipment.

      【参考译文】 我们必须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术设备。

[阅读全文]...
  • 古诗词中白描手法的运用

  • 文学
  • 古诗词中白描手法的运用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古诗泛指*古代诗歌。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词中白描手法的运用,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运用白描手法写作的诗词“看似*常却奇崛”,“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诗人以真情挚意专注于其种事物,充分调用所把握的文字挥写诗章,白描手法就会大获成功。

      白描原是*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大致接*西洋画中的速写或素描,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赋形写意,不饰烘托,不施色彩。这种画法引入到诗歌中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易的文字,干净利索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明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

      一、写景,更有利于表现人物的情感

      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支小令是元人散曲中的名篇,被周德清誉为“秋思之祖”。全曲仅有二十八个字,而作者用白描手法,描绘了一幅秋郊黄昏萧瑟凄凉的行旅图景,刻画了一个骑着瘦马在西风残照的古道上艰难跋涉的游子形象,表现了这位天涯游子悲秋怀想的愁苦情怀。前三句十八个字中,全是名词和形容词,无一动词,各种景物的关系以及它们各自的动态与形状,全靠读者根据意象之间的组织排列顺序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把握。这种奇妙的用字法,实在为古之所罕见,用最少的文字来表达丰富的情感。温庭筠《商山早行》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与马曲用字法相似,但其容量仍不如马曲大。马曲用字之简练已达到不能再减的程度,用最少的文字来表达丰富的情感,这正是《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艺术上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缘杨阴里白沙堤。” 这首诗也巧妙地运用白描手法刻画了江南早春的景象,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游记,从孤山、贾亭开始,到湖东、白堤止,一路上,在湖青山绿那美如天堂的景色中,饱览了莺歌燕舞,陶醉在鸟语花香中,最后,才意犹未尽地沿着白沙堤,在杨柳的绿阴底下,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地离去了。耳畔还回响着由世间万物共同演奏的春天的赞歌,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流泻出一首饱含着自然融合之趣的《钱塘湖春行》的优美诗歌来。这首诗不但描绘了西湖旖旎骀荡的春光,以及世间万物在春色的沐浴下的勃勃生机,而且将诗人本身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中的心态和盘托出,使人在欣赏了西湖的醉人风光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深深地被作者那对春天、对生命的满腔热情所感染和打动了。

      二、写人,直逼人物的灵魂

      如白居易的《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在这首小型叙事诗中,作者以白描的手法,成功地塑造了卖炭老翁的感人形象。“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这十四个字的肖像描写,不仅准确地表现了卖炭翁的职业和年龄特征,而且使人想到他的辛酸劳作和痛苦生活。长期受烟火熏烤使皮肤变色,终日扒摸木炭把十指染黑,而“两鬓苍苍”又表现出卖炭翁的凄楚和衰老。这样拼死拼活地苦干,只不过为了“身上衣裳口中食”,挣点钱勉强度日。“可怜身上衣正单”,“夜来城外一尺雪”。作者又以对照的写法来表现卖炭翁的困苦生活。“心忧炭贱愿天寒”,是更深入一层的心理刻画。一般人在衣单不能御寒时,总想天气暖和,可是卖炭翁却在“衣正单”时“愿天寒”,一怕天气暖,炭卖不掉,衣食无所出;二想天气寒冷,卖个好价钱。这两句诗深刻地表现了他对“卖炭得钱”的殷切期望,反映了他十分悲惨的生活境遇。

      又如聂夷中《田家》:“父耕原上田,子斫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乍看去,此诗的内容之*淡、语言之明白、字句之简单,几乎没什么奥妙可言,但它能以最少的文字取得很大的效果,显得十分耐读,这又绝不是偶然的。封建时代农民遭受剥削的主要形式便是地租。在唐末那样的乱世,封建国家开支甚巨而资用缺乏,必然加重对农民的榨取。此诗的写作目的就在于揭露这样的黑暗现实。如果正面从收租事情落笔,所费笔墨必多而实际效果未必就好。此诗的写作特点之一就在于抛开这种正面的描写,而只选取收租的题前之景,即农夫辛勤耕作而官家等待收租情况。“官家已修仓”一句点到为止,修仓干什么,农夫的.命运将怎样,一应留待读者去想。作者省却许多气力,却“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全诗以小见大,寥寥数语就勾勒出了父子辛勤劳作、官家修筑粮仓的画面,表现了封建统治者残酷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这正是白描手法在此诗中彰显的魅力。

      在古诗词中,白描手法常与工笔联合运用,艺术效果奇佳。如杜甫《绝句二首(其一)》:“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诗人以“迟日”领起全篇,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并使诗中描写的物象有机地组合为一体,构成一幅明丽和谐的春色图。你看:阳光普照,水碧山青,草木复苏,万象更新。清风拂面,送来百花的芳香,带来春草的清馨。河滩上,溪岸边,冰雪融尽,泥土潮湿而松软,燕子轻盈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呢呢喃喃。水暖沙温,美丽多情的鸳鸯相依相偎,恬然静睡,十分娇慷可爱。燕子是候鸟,诗人描写它是有意突出春天的特征。前二句的“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组成一幅粗线勾勒的大场景,并在句尾以“丽”、“香”突出诗人强烈的感觉;后二句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而这一切全沐浴在煦暖的阳光下,和谐而优美,确实给人以春光旖旎之感。

      运用白描手法写作的诗词“看似*常却奇崛”,“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诗人以真情挚意专注于其种事物,充分调用所把握的文字挥写诗章,白描手法就会大获成功。

      拓展:夸张的手法在古诗中的运用

      夸张是在客观实际的基础上,对某一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故意加以扩大或缩小的描写。它往往结合着想象,饱和着诗人的感情,着重从形象的描绘和意境的创造上,去突出事物的特征。

      夸张是使诗歌语言形象化,从而创造出惊人意境和阔大气势的重要途径;是给读者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的有效方法;是使源于生活的诗歌,又高于生活,美于生活的艺术手段。成功的夸张,往往使诗句顿生光辉。

      李白的《横江词六首》(其六):“月晕天风雾不开,海鲸东蹙百川回。惊波一起三山动,公无渡河归去来。”《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两首诗中的四句:“海鲸东蹙百川回(海鲸东向,百川倒流)”、“惊波一起三山动”与“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都是采用了夸张的艺术手法,使其诗闪烁出艺术的光彩。王之涣为了强调关外的荒凉,在《凉州词》中也采用了夸张的手法,说“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了。

      这些夸张是诗人用来抒发真挚的感情的,诗句所表达的虽不是生活的真实,却是艺术的真实,所以能获得广大群众的接受和赞赏。

      善于在诗中运用夸张手法的还有:李益在《宫怨》中说:“似将海水添宫漏,共滴长门一夜长。”这样海水也就可以添进宫漏,水永远滴不完,夜长得无有止期;张说在《蜀道后期》中说:“秋风不相待,先到洛阳城。”这样秋风也就可以先到洛阳城,走到了自己的前面;李白在《劳劳亭》中说:“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这样也就可以使春风知道离别的痛苦,不遣柳条发青,来阻止离别。诗仙李白最善于在诗中运用夸张手法,他用得熟练、恰当、富于幻想,富有情趣。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必须以生活的真实为基础,必须掌握分寸,不要使人感到太为过火。

      运用了夸张手法的诗句

      1.最大的雪花:燕山雪花大如*,片片吹落轩辕台。

      2.最高的山: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3.最长的头发: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4.最大的酒量: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

      5.最长的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6.最多的愁: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7.最险要的地势: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8.最吓人的风: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

      9.最容易衰老的人: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10.最快的船:*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1.最能笑的人:天公见玉女,大笑亿千场。

      12.最有力气的人:我且为君槌碎黄鹤楼,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

      13.最难走的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14.最高的楼: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15.最大的风浪:一风三日吹倒山,白浪高于瓦官阁。

      16.最无奈的人: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17.最没有价值的诗: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直一杯水。

      18.最恐怖的鲸:有长鲸白齿若雪山,公乎公乎挂罥于其间。

      19.最深的友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0.最荒凉的地方: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阅读全文]...
  • 古诗中表现友情的诗词

  • 友情
  • 古诗中表现友情的诗词

      故人离别尽,淇上转骖騑。企予悲送远,惆怅睢阳路。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诗中表现友情的'诗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3、料因循误了,残毡拥雪,故人心眼。——张炎《解连环·孤雁》

      4、故人南燕吏,籍籍名更香。——岑参《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

      5、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孟浩然《留别王侍御维》

      6、相逢成夜宿,陇月向人圆。——杜甫《宿赞公房》

      7、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孟浩然《过故人庄》

      8、故人应念,杜鹃枝上残月。——文天祥《酹江月·和友驿中言别》

      9、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10、湖水无端浸白云,故人书断孤鸿没。——黄庭坚《秋怀二首》

      11、算阴晴,浑似几番,渭城故人离会。——吴文英《永遇乐·乙巳中秋风雨》

      12、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

      13、故人溪上,挂愁无奈,烟梢月树。——史达祖《留春令·咏梅花》

      14、就解佩旗亭,故人相遇。——吴文英《扫花游·西湖寒食》

      15、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16、寂寥西窗久坐,故人慳会遇,同翦灯语。——吴文英《齐天乐·与冯深居登禹陵》

      17、伤心故人去后,冷落新诗。——李邴《汉*·梅》

      18、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19、前经洛阳陌,宛洛故人稀。——王维《送魏郡李太守赴任》

      20、相逢唤醒京华梦,吴尘暗斑吟发。——詹玉《齐天乐·送童瓮天兵后归杭》

      21、已过才追问,相看是故人。——吴伟业《遇旧友》

      22、风枝惊暗鹊,露草覆寒蛩。——戴叔伦《客夜与故人偶集》

      23、蕃汉断消息,死生长别离。——张籍《没蕃故人》

      24、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罗隐《魏城逢故人》

      25、尊前故人如在,想念我、最关情。——周邦彦《绮寮怨·上马人扶残醉》

      26、满目飞花万点,回首故人千里,把酒沃愁肠。——葛长庚《水调歌头·江上春山远》

      27、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安。——岑参《逢入京使》

      28、邂逅淇南,岁寒独在,故人襟抱。——王恽《水龙吟·送焦和之赴西夏行省》

      29、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王绩《秋夜喜遇王处士》

      30、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文天祥《端午即事》

      31、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32、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罗隐《魏城逢故人》

      33、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34、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王维《少年行四首》

      35、应难奈,故人天际,望彻淮山,相思无雁足。——史达祖《八归·秋江带雨》

      36、故人宿茅宇,夕鸟栖杨园。——李白《之广陵宿常二南郭幽居》

      37、丈夫贫践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高適《别董大二首》

      38、不知来岁牡丹时,再相逢何处。——叶清臣《贺圣朝·留别》

      39、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40、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白居易《同李十一醉忆元九》

      41、为惜故人去,复怜嘶马愁。——高適《送魏八》

      42、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43、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王之涣《九日送别》

      44、谁知江上酒,还与故人倾。——周紫芝《临江仙·送光州曾使君》

      45、玉楼深锁薄情种。——秦观《桃源忆故人·玉楼深锁薄情种》

      46、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47、念故人,千里至此共明月。——寇准《踏莎行·寒草烟光阔》

      48、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戴叔伦《客夜与故人偶集》

      49、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苏轼《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词类活用在古诗中的运用 - 句子

词类活用在古诗中的运用 - 语录

词类活用在古诗中的运用 - 说说

词类活用在古诗中的运用 - 名言

词类活用在古诗中的运用 - 诗词

词类活用在古诗中的运用 - 祝福

词类活用在古诗中的运用 - 心语

推荐词条

形容为时不晚的句子 英汉互译句子 得过且过的句子 形容不好意思的句子 怀孕老公不关心的句子 形容人生无常的句子 形容默默无闻的句子 形容心里踏实的句子 形容一个人霸气的句子 形容美景的唯美句子 朋友缘分已尽的句子 好句子大全15字左右 表白权志龙的句子 感恩父亲节的句子 受到不公*待遇的句子 描写夫子庙夜景的句子 描写宇宙浩瀚的句子 描写山里景色的句子 描述跑步的句子 感叹假期过得快的句子 压力大的句子图片 描写动物外貌的句子短 5字句子 经典情书句子 表示玩的开心的句子 关于自残的句子 排除杂念的句子 有情怀的句子 描写古代士兵的句子 祝五一节日快乐的句子 赞美樱桃花的优美句子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