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采莲曲是小学课本的古诗吗 >

采莲曲是小学课本的古诗吗

关于采莲曲是小学课本的古诗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采莲曲是小学课本的古诗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采莲曲是小学课本的古诗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采莲曲是小学课本的古诗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采莲曲是小学课本的古诗吗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采莲曲是小学课本的古诗吗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采莲曲是小学课本的古诗吗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采莲曲是小学课本的古诗吗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采莲曲是小学课本的古诗吗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采莲曲是小学课本的古诗吗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采莲曲是小学课本的古诗吗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采莲曲古诗词

  • 采莲曲古诗词

      在*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准确地来说应该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采莲曲古诗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古诗原文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译文翻译

      菱叶在水面飘荡,荷叶在风中摇曳荷花深处,采莲的小船轻快飞梭。

      采莲姑娘碰见自己的心上人,想跟他打招呼又怕人笑话。便低头羞涩微笑,一不留神,头上的玉簪掉落水中。

      注释解释

      萦(yíng):萦回,旋转,缭绕;

      飐(zhǎn):摇曳;

      小船通:两只小船相遇;

      搔头:簪之别名;碧玉搔头:即碧玉簪,简称玉搔头。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白居易出任杭州(公元822~824年)之时。此时,诗人远离上层政治集团的勾心斗角,沉醉在旖旎的江南风光和与友人的诗酒酬和之中,生活轻松、舒心。诗人无意间捕捉到一对年轻男女在荷塘上相遇的有趣一幕,随即创作了本诗。

      诗文赏析

      《采莲曲》,乐府旧题,为《江南弄》七曲之一。内容多描写江南一带水国风光,采莲女子劳动生活情态,以及她们对纯洁爱情的追求等。描写采莲生活的诗歌很早就出现了,汉乐府中就有《采莲曲》《江南可采莲》“江

      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南北朝出现了不少写采莲生活的名作,如《西洲曲》“采莲南唐秋,莲花过人。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头。”到了唐代,写采莲更是成为一种时尚,很多名家如李白、白居易、王昌龄、戎昱、崔国辅、皇甫松等都写过这类诗歌。白居易的《采莲曲》写得尤为细腻动人。

      白居易这首诗描写的是一位采莲姑娘腼腆的情态和羞涩的心理。前两句写风中婀娜舞动的荷叶荷花,从荷花的深处有小船悠然划出,画面充满了动感。“菱叶萦波荷飐风”,在碧水荡漾一望无际的水面上,菱叶荷叶一片碧绿,阵阵清风吹来,水波浮动,绿叶随风摇摆,菱叶在绿波荡漾的湖面上飘飘荡荡,荷花在风中摇曳生姿。正因为绿叶的.摇动,才让人们看到了“荷叶深处小船通”。荷花深处,暗示了荷花的茂盛、广阔,而“小船通”,则告诉读者有人有活动。这就像一组电影长镜头,先见一片风光,然后将人物活动呈现在其中,给人以真切感。

      然后诗人用了一个日常*见、颇具情趣的细节:“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采莲少女看见了自己的情郎,正想说话却又突然止住,羞涩得在那里低头微笑,不想一不小心,头上的碧玉簪儿落入了水中。“欲语低头笑”既表现了少女的无限喜悦,又表现了少女初恋时的羞涩难为情。“碧玉搔头落水中”又进一步暗示了少女“低头笑”的激动神态。后两句描写细致,生动逼真。诗人抓住人物的神情和细节精心刻画,一个欲语还休、含羞带笑的姑娘宛然出现在读者眼前。

      《采莲曲》为民歌体裁,同类的作品历来很多。但白居易没有落入俗套,在短短的四句二十八个字中,既写景,又写人,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层层深入,活灵活现。此诗用乐府旧题写男女恋情,少女欲语低头的羞涩神态,以及搔头落水的细节描写,都自然逼真,意味无穷。犹如一卷望不尽的画面,使人百读不厌。

[阅读全文]...
  • 《采莲曲》古诗鉴赏

  • 《采莲曲》古诗鉴赏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采莲曲》古诗鉴赏,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古诗原文

      晚日照空矶,采莲承晚晖。

      风起湖难渡,莲多采未稀。

      棹动芙蓉落,船移白鹭飞。

      荷丝傍绕腕,菱角远牵衣。

      诗文赏析

      《采莲曲》是乐府诗旧题,内容多描写江南一带水国风光,采莲女娃劳动生活情态,以及她们对纯洁爱情的追求等。

      此诗的起首二句中,用了两个“晚”字,强调了一种特定时间背景:笼罩着软和恬静夕阳余辉的傍晚——一个最能引起人的情思,让人沉浸的时刻。“风起”二名转入采莲的描写,从“难度”中透露出采莲女柔弱纤细的形象。“棹动”二名描绘的采莲场面只有两笔写实的白描:采莲的小船在荷丛中穿过,桨儿不时碰落盛开的莲花,一瓣瓣地飞落湖中,惊起了安详地栖息着的只只白鹭,打破了它们的宁静世界。末二句借物写情,别有一种趣味:采莲人欲归了,可是荷丝缠绕着她的柔腕,菱角又牵拽着她的衣裙。实际上是作者留恋这环境,故借采莲人写同。拟人手法运用十分巧妙,全诗情韵顿生。

      《采莲曲》

      朝代:唐代

      作者:王昌龄

      原文: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鉴赏:

      这首诗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中并不正面描写,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闻歌声等手法加以衬托描写,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全诗生动活泼,富于诗情画意,饶有生活情趣。

      诗的前两句的描写,让人感觉到这些采莲少女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后两句写的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难辨的感觉。前两句侧重于客观描写,后两句侧重于写主观感受,客观描写与主观感受相结合的手法,很好地表现了人花难辨、花人同美的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

      如果把这首诗看作一幅《采莲图》,画面的中心自然是采莲少女们。但作者却自始至终不让她们在这画面上出现,而是让她们夹杂在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使采莲少女与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使全诗别具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这样的艺术构思,是独具匠心的。

      一开头就巧妙地把采莲少女和周围的自然环境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说女子的罗裙绿得像荷叶一样,不过是个普通的比喻;而这里写的是采莲少女,置身莲池,说荷叶与罗裙一色,那便是“本地风光”,是“赋”而不是“比”了,显得生动喜人,兼有素朴和美艳的风致。次句的芙蓉即荷花。说少女的脸庞红润艳丽如同出水的荷花,这样的比喻也不算新鲜。但“芙蓉向脸两边开”却又不单是比喻,而是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图景:采莲少女的脸庞正掩映在盛开的荷花中间,看上去好象鲜艳的荷花正朝着少女的脸庞开放。把这两句联成一体,读者仿佛看到,在那一片绿荷红莲丛中,采莲少女的绿罗裙已经融入田田荷叶之中,几乎分不清孰为荷叶,孰为罗裙;而少女的脸庞则与鲜艳的荷花相互照映,人花难辨。让人感到,这些采莲女子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或者说竟是荷花的精灵。这描写既具有真切的生活实感。

      第三小分句“乱入池中看不见”,紧承前两句而来。乱入、杂入、混入之意。荷叶罗裙,芙蓉人面,本就恍若一体,难以分辨,只有在定晴细察时才勉强可辨;所以稍一错神,采莲少女又与绿荷红莲浑然为一,忽然不见踪影了。这一句所写的正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莫辨,是耶非耶的感觉,一种变幻莫测的惊奇与怅惘。这是通常所说“看花了眼”时常有的情形。然而,正当踟蹰怅惘、望而不见之际,莲塘中歌声四起,忽又恍然大悟,“看不见”的采莲女子仍在这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之中。“始觉有人来”要和“闻歌”联在一起体味。本已“不见”,忽而“闻歌”,方知“有人”;但人却又仍然掩映于荷叶荷花之中,故虽闻歌而不见她们的身姿面影。这真是所谓“菱歌唱不彻,知在此塘中”(崔国辅《小长干曲》)了。这一描写,更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意趣和诗境的含蕴,令人宛见十亩莲塘,荷花盛开,菱歌四起的情景,和观望者闻歌神驰、伫立凝望的情状,而采莲少女们充满青春活力的欢乐情绪也洋溢在这闻歌而不见人的荷塘之中。直到最后,作者仍不让画的主角明显出现在画面上,那目的,除了把她们作为美丽的大自然的化身之外,还因为这样描写,才能留下悠然不尽的情味。借助动词,展现采莲女在荷塘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人花难辨,花人同类的生动画面,表现出采莲女天真浪漫、朝气蓬勃的性格。

      古诗原文

      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

      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译文翻译

      其一

      像吴国美女越国娇娘楚王妃嫔一样美丽的采莲女们,竞相划动采莲船,湖水打湿了衣衫。来的时候莲花把她们迎进河口,采完之后明月把她们送回江边。

      其二

      采莲女的罗裙绿得像荷叶一样,出水的.荷花正朝着采莲女的脸庞开放。碧罗裙芙蓉面混杂在荷花池中难以辨认,听到歌声才发觉池中有人来采莲。

      注释解释

      采莲曲:古曲名。内容多描写江南一带水国风光,采莲女劳动生活情态。

      “吴姬”句:古时吴、越、楚三国(今长江中下游及浙江北部)盛尚采莲之戏,故此句谓采莲女皆美丽动人,如吴越国色,似楚王妃嫔。

      浦(pǔ)口:江湖会合处。浦,水滨。

      罗裙:用细软而有疏孔的丝织品制成的裙子。一色裁:像是用同一颜色的衣料剪裁的。

      芙蓉:指荷花。

      看不见:指分不清哪是芙蓉的绿叶红花,哪是少女的绿裙红颜。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王昌龄被贬龙标时所做,约作于唐玄宗天宝七载(748)夏。有本事载,王昌龄任龙标尉已经有了一段时间,一次,王昌龄独自一人在龙标城外游玩,在东溪的荷池,见当地酋长的公主、蛮女阿朵在荷池采莲唱歌的情景,深深被气所吸引,遂作《采莲曲》。

      诗文赏析

      第一首诗写水乡姑娘的采莲活动。

      吴姬、越艳、楚王妃三个词连用,铺写出莲娃们争芳斗妍,美色纷呈的景象。第二句正写采莲活动,从“争弄莲舟”来看,似乎是一种采莲的竞赛游戏。唐汝询说:“采莲之戏盛于三国,故并举之。”(《唐诗解》)因为要划船竟采,顾不得水湿衣衫。采莲姑娘那好胜、活泼、开朗的情态就通过“水湿衣”这个细节表现出来。

      她们划着采莲船来到一个花的世界,而最后两句点出她们直到月上江头才回去。诗人不急着写回程,而是插叙采莲女来的情境,她们来时被花儿所迎接,可见花儿是很乐意为她们所造访,而隐着一层写她们对采莲这一活动是非常喜爱,*乎于享受。当她们回去时,那月儿实际上也就是花儿,便依依不舍地送她们了。“花迎人”和“月送归”运用了拟人手法,把整个采莲活动的现场给写活了,极富诗意,写荷花迎接采莲女和月亮送别采莲女,实际上还是为了表现采莲女之可爱。

      这首诗通过几个动词淋漓尽致地将采莲女应有的性格——活泼开朗表现出来,并以花、月、舟、水来衬托女子的容貌,可以说这就是一部小电影,对刻画人物形象非常生动形象而别有韵味。

      第二首诗可以说是一幅《采莲图》,画面的中心自然是采莲少女们。但作者却自始至终不让她们在这幅活动的画面上明显地出现,而是让她们夹杂在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使采莲少女与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使全诗别具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这样的艺术构思,是独具匠心的。

      一开头就巧妙地把采莲少女和周围的自然环境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说女子的罗裙绿得象荷叶一样,不过是个普通的比喻;而这里写的是采莲少女,置身莲池,说荷叶与罗裙一色,那便是“本地风光”,是“赋”而不是“比”了,显得生动喜人,兼有素朴和美艳的风致。次句的芙蓉即荷花。说少女的脸庞红润艳丽如同出水的荷花,这样的比喻也不算新鲜。但“芙蓉向脸两边开”却又不单是比喻,而是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图景:采莲少女的脸庞正掩映在盛开的荷花中间,看上去好象鲜艳的荷花正朝着少女的脸庞开放。把这两句联成一体,读者仿佛看到,在那一片绿荷红莲丛中,采莲少女的绿罗裙已经融入田田荷叶之中,几乎分不清孰为荷叶,孰为罗裙;而少女的脸庞则与鲜艳的荷花相互照映,人花难辨。让人感到,这些采莲女子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或者说竟是荷花的精灵。这描写既具有真切的生活实感,又带有浓郁的童话色彩。

      第三句“乱入池中看不见”,紧承前两句而来。乱入,即杂入、混入之意。荷叶罗裙,芙蓉人面,本就恍若一体,难以分辨,只有在定晴细察时才勉强可辨;所以稍一错神,采莲少女又与绿荷红莲浑然为一,忽然不见踪影了。这一句所写的正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莫辨,是耶非耶的感觉,一种变幻莫测的惊奇与怅惘。这是通常所说“看花了眼”时常有的情形。然而,正当踟蹰怅惘、望而不见之际,莲塘中歌声四起,忽又恍然大悟,“看不见”的采莲女子仍在这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之中。“始觉有人来”要和“闻歌”联在一起体味。本已“不见”,忽而“闻歌”,方知“有人”;但人却又仍然掩映于荷叶荷花之中,故虽闻歌而不见她们的身姿面影。这真是所谓“菱歌唱不彻,知在此塘中”(崔国辅《小长干曲》)了。这一描写,更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意趣和诗境的含蕴,令人宛见十亩莲塘,荷花盛开,菱歌四起的情景,和观望者闻歌神驰、伫立凝望的情状,而采莲少女们充满青春活力的欢乐情绪也洋溢在这闻歌而不见人的荷塘之中。直到最后,作者仍不让画的主角明显出现在画面上,那目的,除了把她们作为美丽的大自然的化身之外,还因为这样描写,才能留下悠然不尽的情味。

[阅读全文]...
  • 小学课本写元宵的古诗

  • 小学,元宵
  • 小学课本写元宵的古诗

      在学*、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课本写元宵的古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崔液《上元夜六首》

      2、霭芳阴未解,乍天气、过元宵。——周端臣《木兰花慢·送人之官九华》

      3、群品欣欣增气色,太*依旧独闲身。——赵时春《元宵饮陶总戎家二首》

      4、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张祜《正月十五夜灯》

      5、香翻桂影烛光薄,红沁榆阶宝靥匀。——赵时春《元宵饮陶总戎家二首》

      6、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张祜《正月十五夜灯》

      7、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周邦彦《解语花·上元》

      8、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周邦彦《解语花·上元》

      9、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苏轼《蝶恋花·密州上元》

      10、美人慵翦上元灯,弹泪倚瑶瑟。——朱敦儒《好事*·春雨细如尘》

      11、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卢照邻《十五夜观灯》

      12、九衢雪小,千门月淡,元宵灯*。——晁端礼《水龙吟·咏月》

      13、已是难听,中宵无用怨离别。——厉鹗《齐天乐·秋声馆赋秋声》

      14、看灯记得年时节。——赵佶《醉落魄·预赏景龙门追悼明。》

      15、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失名《折桂令·元宵》

      16、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17、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卢照邻《十五夜观灯》

      18、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李商隐《观灯乐行》

      19、故园今夕是元宵,独向蛮村坐寂寥。——王守仁《元夕二首》

      20、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元好问《京都元夕》

      21、五更钟动笙歌散,十里月明灯火稀。——贺铸《思越人·紫府东风放夜时》

      22、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23、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

      24、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蒋捷《女冠子·元夕》

      25、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姜夔《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26、想今宵、也对新月,过轻寒、何处小桥。——赵汝茪《恋绣衾·柳丝空有千万条》

      27、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28、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29、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30、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元好问《京都元夕》

      31、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卢照邻《十五夜观灯》

      32、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符曾《上元竹枝词》

      33、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卢照邻《十五夜观灯》

      34、将坛醇酒冰浆细,元夜邀宾灯火新。——赵时春《元宵饮陶总戎家二首》

[阅读全文]...
  • 小学课本孟浩然的古诗

  • 小学,文学
  • 小学课本孟浩然的古诗

      在日常学*、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课本孟浩然的古诗,欢迎阅读与收藏。

      1、《初春汉中漾舟》

      漾舟逗何处,神女汉皋曲。

      雪罢冰复开,春潭千丈绿。

      轻舟恣来往,探玩无厌足。

      波影摇妓钗,沙光逐人目。

      倾杯鱼鸟醉,联句莺花续。

      良会难再逢,日入须秉烛。

      2、《秋宵月下有怀》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3、《田家元日》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4、《早梅》

      园中有早梅,年例犯寒开。

      少妇争攀折,将归插镜台。

      犹言看不足,更欲剪刀裁。

      5、《庭橘》

      明发览群物,万木何阴森。

      凝霜渐渐水,庭橘似悬金。

      女伴争攀摘,摘窥碍叶深。

      并生怜共蒂,相示感同心。

      骨刺红罗被,香黏翠羽簪。

      擎来玉盘里,全胜在幽林。

      6、《秋登兰山寄张五》

      一作九月九日岘山寄张子容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7、《初春汉中漾舟》

      羊公岘山下,神女汉皋曲。

      雪罢冰复开,春潭千丈绿。

      轻舟恣来往,探玩无厌足。

      波影摇妓钗,沙光逐人目。

      倾杯鱼鸟醉,联句莺花续。

      良会难再逢,日入须秉烛。

      8、《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一作宿来公山房期丁大不至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迳。

[阅读全文]...
  • 古诗采莲曲白居易(采莲曲白居易古诗鉴赏)

  • 每日一首诗词,和孩子品读经典!

    父母每天欣赏一首古诗词,在浊世里洗涤心灵,修身养性。在观察生活,感受自然和生活的万千变化时拥有一双“诗性的眼睛”。

    孩子每天学*一首古诗词,领略中国古诗的精妙,继承中国的优良文化和传统。开阔与提高孩子的眼界。

    采莲曲

    唐 · 白居易

    菱叶萦波荷飐风,

    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

    碧玉搔头落水中。

    《采莲曲》,乐府旧题,为《江南弄》七曲之一。内容多描写江南一带水国风光,采莲女子劳动生活情态,以及她们对纯洁爱情的追求等。虽为民歌体裁,但是白居易没有落入俗套,在短短的四句二十八个字中,既写景,又写人,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层层深入,活灵活现。此诗用乐府旧题写男女恋情,少女欲语低头的羞涩神态,以及搔头落水的细节描写,都自然逼真,意味无穷。犹如一卷望不尽的画面,使人百读不厌。

[阅读全文]...
  • 小学课本端午的古诗(精选14首)

  • 小学,端午
  • 小学课本端午的古诗(精选14首)

      在生活、工作和学*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课本端午的古诗(精选14首),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和端午

      宋·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2、端午三首

      宋·赵蕃

      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渠何。

      尝闻求福木居士,试向艾人成祝呵。

      忠言不用竟沉死,留得文章星斗罗。

      何意更觞昌歜酒,为君击节一长歌。

      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我欲于谁论许事,舍南舍北鹁鸠喧。

      3、乙卯重五诗

      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4、端午即事

      宋·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5、己酉端午

      元·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6、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7、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唐·李隆基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股肱良足咏,风化可还淳。

      8、竞渡诗

      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阅读全文]...
  • 小学课本爱国诗句大全

  • 小学
  •   对于自己的国家,每个人的心中都会存有热爱之心。虽然我们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但是如果有千千万万的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那就会有无穷无尽的力量。

      1、以身殉国,何事不为?——陆游

      2、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李百药

      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

      4、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陆游

      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6、为语西河使,知余报国心。——崔颢

      7、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

      8、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李白

      9、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吉鸿昌

      10、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11、宁做流浪汉,不做亡国奴。——丰子恺

      1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13、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杨济翁

      14、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丘迟

      15、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16、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

      17、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王维

      18、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岑参

      19、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

      20、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

      21、锦绣河山好收拾,万民尽做主人翁。——*

      22、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阅读全文]...
  • 《采莲曲》赏析

  • 采莲曲  刘方*

      落日清江里,

      荆歌艳楚腰。

      采莲从小惯,

      十五即乘潮。

      刘方*诗鉴赏

      《采莲曲》是乐府旧题,许多诗人都赋有《采莲曲》的形象,热情赞美她的美丽、勤劳和勇敢。

      开始二句,描绘江南日暮时分,晚霞映照着清江,江面金波粼粼。忽然,江风中传来清甜、宛转的江南民歌声。一叶采莲舟,从远处飘来,穿行在荷花丛中。

      舟上是一位风姿绰约的采莲少女。次句的“艳”字与首句的“清”字相互呼应,可以想见这位少女美丽的身影正在清澈的江水中荡漾。“楚腰”二字,抓住最具特征的细节,突现人物的轻盈体态。《韩非子·二柄》中有“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此后称女子细腰为“楚腰”“荆歌”和“楚腰”还点染出浓郁的江南水乡地方风情。“采莲从小惯”,这句话说得很*常、很朴实,却说明她从小就采莲,*惯了艰苦的劳动生活。“惯”字用得极妙,表明她采莲的熟练能干,她勤劳朴实的本色。紧接着“十五即乘潮”,是说她十五岁就乘舟弄潮、驱驾风浪。如此惊心动魄的劳动生活历程,她却以淡淡的口吻道来,足见这位体态轻盈的少女,非常勇敢,气魄非凡。至此,一位美丽爽朗、勤劳朴实而又勇敢豪迈的采莲女的形象,已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了。

      刘方*的这首《采莲曲》,以朴素自然的语言表现采莲女的勤劳和勇敢,使人读后能感受到劳动人民健康纯朴的外貌美和心灵美。

    整理:zhl201702

[阅读全文]...
  • 采莲曲的诗意是什么意思(采莲曲全文及解释)

  • 诗意,解释
  •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采莲曲

    (唐)白居易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阅读全文]...
  • 小学课本爱国诗句大全

  • 小学
  •   对于自己的国家,每个人的心中都会存有热爱之心。虽然我们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但是如果有千千万万的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那就会有无穷无尽的力量。

      1、以身殉国,何事不为?——

      2、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李百药

      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4、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陆游

      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6、为语西河使,知余报国心。——崔颢

      7、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

      8、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

      9、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吉鸿昌

      10、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11、宁做流浪汉,不做亡国奴。——丰子恺

      1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13、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杨济翁

      14、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丘迟

      15、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16、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

      17、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18、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岑参

      19、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

      20、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

      21、锦绣河山好收拾,万民尽做主人翁。——*

      22、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23、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

      24、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

      25、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陆游

      26、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屈原

      27、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

      28、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陆游

      29、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陆游

      30、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陆游

      31、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

      3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33、一片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忠家。——于谦

      34、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戴叔伦

      35、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36、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

      37、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黄遵宪

      38、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

      39、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

      40、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41、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令狐楚

      4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43、向北望星提剑立,一生长为国家忧。——李梦阳

      44、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范成大

      4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46、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杜牧

      47、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史记》

      48、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49、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

      50、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采莲曲是小学课本的古诗吗 - 句子

采莲曲是小学课本的古诗吗 - 语录

采莲曲是小学课本的古诗吗 - 说说

采莲曲是小学课本的古诗吗 - 名言

采莲曲是小学课本的古诗吗 - 诗词

采莲曲是小学课本的古诗吗 - 祝福

采莲曲是小学课本的古诗吗 - 心语

推荐词条

形容动作优美的句子 童年句子摘抄加赏析 做微商励志的句子 关于不要靠*我的句子 周庄水乡赞美句子 我想要的生活的句子 关于秋叶的句子 描述紫荆花的句子 夸奖雕刻的句子 情侣恩爱句子 经营事业的句子 表达自己理想句子 知疼知热的句子 太阳升起句子 有十指紧扣的唯美句子 对于兄弟失望的句子 有关爱情的文艺句子 关于十年的经典句子 描写讨论的句子 思念佳人的句子 看透兄弟感情的句子 描写勇士的句子 想说心里话的句子 形容心事重重的句子 形容手链的唯美句子 孩子收获鼓励唯美句子 清新签名经典句子大全 生活坎坷的句子 一个人的变化快的句子 关于男女友情的句子 形容美好夜色的句子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