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采桑的诗句 >

采桑的诗句

关于采桑的诗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采桑的诗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采桑的诗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采桑的诗句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采桑的诗句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采桑的诗句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采桑的诗句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采桑的诗句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采桑的诗句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采桑的诗句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采桑的诗句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采桑子古诗13篇

  • 采桑子古诗13篇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采桑子古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

      采桑子·润州多景楼与孙巨源相遇

      多情多感仍多病,多景楼中。

      尊酒相逢。

      乐事回头一笑空。

      停杯且听琵琶语,细捻轻拢。

      醉脸春融。

      斜照江天一抹红。

      译文:

      本来就多情,多感,多病,偏偏又置身于多景楼中。同在他乡同举杯,故友又重逢。回首当年相知,惺惺相惜成一笑,功业无成转头空。

      且停杯,侧耳听——琵琶声声诉衷情。细细地捻,轻轻地拢,醉了琵琶女,一脸春融融;更有那一抹斜阳脉脉相辉映,江天一色晚霞红。

      注释:

      ①多景楼:北固山后峰、下临长江,三面环水,登楼四望,美景尽收眼底,曾被赞为天下江山第一楼。

      ②樽酒:举杯饮酒。“樽”同“尊”。

      ③琵琶语:指歌妓所弹琵琶能传达感情如言语。唐白居易《琵琶行》:“今朝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④细捻轻拢:演奏琵琶指法。捻指揉弦,拢指按弦。语本白居易《琵琶行》。

      ⑤醉脸春融:酒后醉意,泛上脸面,好像有融融春意。

      ⑥斜照:将要落山的太阳照着。

      赏析:

      多景楼在镇江多宝寺中,位于长江边上,撒密安环水,登楼远望,气象万千。由“多“字,出发了东坡”多情多感仍多病“的感叹。多情多感,是诗人的气质,也是多病的缘由。多情多感多病的人恰好在多景楼上,那就更加多情多感了。开篇两句,一连叠用四个“多”字,写出了特定环境中特定人物的心境,产生出很好的艺术效果。这时正是作者因为反对新法、政治上遭到挫折的时刻,这里的“情”、“感”和“病”,都带着政治色彩,深含着作者的身世感慨。

      “樽酒相逢”,点明与孙巨源、王正仲等*于多景楼之事实,语感*实,为的是给下面抒情的“乐事回头一笑空”作一铺垫。“乐事回头一笑空”,与起句“多情多感仍多病”的语意相连,意谓这次多景楼饮酒听歌,诚为“乐事”,可惜不能长久,“一笑”之后,“回头”看时,眼前的“乐事”便会消失,只有“多情”、“多感”、“多病”永远留心头,哀怨尽言外。上片虚与实结合,言事与言情的结合,而以虚为主,以言情为主,既不浮泛,又颇空灵错落有致。上片由情至事,由事归情,借眼前之景,写心中之情,意蕴盎然,如神来之笔。“停杯且听琵琶语”承上启下,认为“乐事回头一笑空”,故不能以认真的态度来对待音乐,所以东坡特地挑选了虚字“且”放于“听”字之前,用以表现他当时不经意的心态。“细捻轻拢”句和上句中的“琵琶语”,都是自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诗句化出,赞美官妓胡琴弹奏琵琶的技艺。本无心欣赏,然而却被吸引,说明演奏得确实美妙。“捻”,指左手手指按弦柱上左右搓转:“拢”,指左手手指按弦向里推,赞美之情通过“细”和“轻”两字来表达出来,让人不由联想起白居易曾描述过的“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音乐之美。赞罢弹奏者的技艺,顺势描写弹奏者,但苏东坡惜墨如金,不去写其容貌、形体和服饰等,只用“醉脸春融”四字来写其神,丽而不艳,媚中含庄,活脱脱描摹出一个怀抱琵琶的少女两颊泛红,嘴角含笑的动人姿态。

      “斜照江天一抹红”,是一句景语,是当时“残霞晚照”的写实,也可借以形容胡琴姑娘之“醉脸”,妙处于难以捉摸,耐人寻味。这句“斜照江天一抹红”,其意同于李商隐《乐游原》的“夕阳无限好,只是*黄昏”,只不过色彩明快,而其意又言外罢了。东坡的这首小令,倏忽来去,只用了只言片语,却达到了曲折含蓄,言尽而意隽的境界之美,实难得。

      采桑子·九日

      作者:纳兰性德

      朝代:先秦

      深秋绝塞谁相忆,木叶萧萧。乡路迢迢。六曲屏山和梦遥。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只觉魂销。南雁归时更寂寥。萧萧:树叶落下的声音。登高:原指爬山。

      赏析:

      纳兰容若一向柔情细腻,这阙《采桑子》却写得十分简练壮阔,将边塞秋景和旅人的秋思完美地结合起来。仅用聊聊数十字写透了天涯羁客的悲苦,十分利落。上阙写秋光秋色,落笔壮阔,“六曲屏山和梦遥”点出边塞山势回环,路途漫长难行,遥应了“绝塞”一词,亦将眼前山色和梦联系起来,相思变得流水一样生动婉转,意境深广。下阙更翻王维诗意,道出了不为登高。只觉魂销这样仿佛雨打残荷般清凉警心的句子,轻描淡写地将王维诗意化解为词意,似有若无,如此恰到好处。结句亦如南雁远飞般空旷,余意不尽。大雁有自由飞回家乡,人却在这深秋绝塞路上渐行渐远。愁情沁体,心思深处,魂不堪重负,怎么能不消散?

      采桑子

      唐代·冯延巳

      小庭雨过春将尽,片片花飞。独折残枝,无语凭阑只自知¤

      玉堂香暖珠帘卷,双燕来归。君约佳期,肯信韶华得几时。

      马嘶人语春风岸,芳草绵绵。杨柳桥边,落日高楼酒旆悬¤

      旧愁新恨知多少,目断遥天。独立花前,更听笙歌满画船。

      西风半夜帘栊冷,远梦初归。梦过金扉,花谢窗前夜合枝¤

      昭阳殿里新翻曲,未有人知。偷取笙吹,惊觉寒蛩到晓啼。

      酒阑睡觉天香暖,绣户慵开。香印成灰,独背寒屏理旧眉¤

      朦胧却向灯前卧,窗月徘徊。晓梦初回,一夜东风绽早梅。

      小堂深静无人到,满院春风。惆怅墙东,一树樱桃带雨红¤

      愁心似醉兼如病,欲语还慵。日暮疏钟,双燕归栖画阁中。

      画堂灯暖帘栊卷,禁漏*。雨罢寒生,一夜西窗梦不成¤

      玉娥重起添香印,回倚孤屏。不语含情,水调何人吹笛声。

      笙歌放散人归去,独宿江楼。月上云收,一半珠帘挂玉钩¤

      起来检点经游地,处处新愁。凭仗东流,将取离心过橘州。

      昭阳记得神仙侣,独自承恩。水殿灯昏,罗幕轻寒夜正春¤

      如今别馆添萧索,满面啼痕。旧约犹存,忍把金环别与人。

      微风帘幕清明*,花落春残。尊酒留欢,添尽罗衣怯夜寒¤

      愁颜恰似烧残烛,珠泪阑干。也欲高拌,争奈相逢情万般。

      画堂昨夜愁无睡,风雨凄凄。林鹊争栖,落尽灯花鸡未啼¤

[阅读全文]...
  • 采桑子古诗

  • 采桑子古诗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采桑子古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采桑子·何人解赏西湖好原文:

      何人解赏西湖好,佳景无时。飞盖相追。贪向花间醉玉卮。

      谁知闲凭阑干处,芳草斜晖。水远烟微。一点沧洲白鹭飞。

      采桑子·何人解赏西湖好译文

      谁能看得懂西湖的美丽?任何时候都是美景。驱车去追寻。只愿在花丛绿树中饮酒贪欢。

      谁知道随意站立在那水气交错的迷离之中,绿草斜阳正美。水波幽远,烟雾飘渺,白鹭飞来,仿佛水滨之间只有一点。

      采桑子·何人解赏西湖好赏析

      欧阳修特意游览西湖,于暮春败景,歌散人去之处发现了特殊的美感与韵味。本词表现出词人别具慧眼的审美特点,尤其最后两句营造出耐人寻味的意境。 作者写西湖美景 ,动静交错,以动显静,意脉贯串,层次井然,显示出不凡的艺术功力。这首词通篇写景,景中寓情,反映的虽是个人生活感受和刹那间的意绪波动,但词境清隽疏澹,一扫宋初词坛上残余的“花间”*气。全词意境开阔,明丽晓畅,清新质朴,读来确有耳目一新之感。 这首词如同一幅清丽活泼、空灵淡远的风景画,美不胜收,清新可爱,令人留连忘返,从中足见欧公乃词坛写景高手。

      原文:

      采桑子·润州多景楼与孙巨源相遇

      多情多感仍多病,多景楼中。

      尊酒相逢。

      乐事回头一笑空。

      停杯且听琵琶语,细捻轻拢。

      醉脸春融。

      斜照江天一抹红。

      译文:

      本来就多情,多感,多病,偏偏又置身于多景楼中。同在他乡同举杯,故友又重逢。回首当年相知,惺惺相惜成一笑,功业无成转头空。

      且停杯,侧耳听——琵琶声声诉衷情。细细地捻,轻轻地拢,醉了琵琶女,一脸春融融;更有那一抹斜阳脉脉相辉映,江天一色晚霞红。

      注释:

      ①多景楼:北固山后峰、下临长江,三面环水,登楼四望,美景尽收眼底,曾被赞为天下江山第一楼。

      ②樽酒:举杯饮酒。“樽”同“尊”。

      ③琵琶语:指歌妓所弹琵琶能传达感情如言语。唐白居易《琵琶行》:“今朝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④细捻轻拢:演奏琵琶指法。捻指揉弦,拢指按弦。语本白居易《琵琶行》。

      ⑤醉脸春融:酒后醉意,泛上脸面,好像有融融春意。

      ⑥斜照:将要落山的太阳照着。

      赏析:

      多景楼在镇江多宝寺中,位于长江边上,撒密安环水,登楼远望,气象万千。由“多“字,出发了东坡”多情多感仍多病“的感叹。多情多感,是诗人的气质,也是多病的缘由。多情多感多病的人恰好在多景楼上,那就更加多情多感了。开篇两句,一连叠用四个“多”字,写出了特定环境中特定人物的心境,产生出很好的艺术效果。这时正是作者因为反对新法、政治上遭到挫折的时刻,这里的“情”、“感”和“病”,都带着政治色彩,深含着作者的身世感慨。

      “樽酒相逢”,点明与孙巨源、王正仲等*于多景楼之事实,语感*实,为的是给下面抒情的“乐事回头一笑空”作一铺垫。“乐事回头一笑空”,与起句“多情多感仍多病”的语意相连,意谓这次多景楼饮酒听歌,诚为“乐事”,可惜不能长久,“一笑”之后,“回头”看时,眼前的“乐事”便会消失,只有“多情”、“多感”、“多病”永远留心头,哀怨尽言外。上片虚与实结合,言事与言情的结合,而以虚为主,以言情为主,既不浮泛,又颇空灵错落有致。上片由情至事,由事归情,借眼前之景,写心中之情,意蕴盎然,如神来之笔。“停杯且听琵琶语”承上启下,认为“乐事回头一笑空”,故不能以认真的态度来对待音乐,所以东坡特地挑选了虚字“且”放于“听”字之前,用以表现他当时不经意的心态。“细捻轻拢”句和上句中的“琵琶语”,都是自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诗句化出,赞美官妓胡琴弹奏琵琶的技艺。本无心欣赏,然而却被吸引,说明演奏得确实美妙。“捻”,指左手手指按弦柱上左右搓转:“拢”,指左手手指按弦向里推,赞美之情通过“细”和“轻”两字来表达出来,让人不由联想起白居易曾描述过的“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音乐之美。赞罢弹奏者的技艺,顺势描写弹奏者,但苏东坡惜墨如金,不去写其容貌、形体和服饰等,只用“醉脸春融”四字来写其神,丽而不艳,媚中含庄,活脱脱描摹出一个怀抱琵琶的少女两颊泛红,嘴角含笑的动人姿态。

      “斜照江天一抹红”,是一句景语,是当时“残霞晚照”的写实,也可借以形容胡琴姑娘之“醉脸”,妙处于难以捉摸,耐人寻味。这句“斜照江天一抹红”,其意同于李商隐《乐游原》的“夕阳无限好,只是*黄昏”,只不过色彩明快,而其意又言外罢了。东坡的这首小令,倏忽来去,只用了只言片语,却达到了曲折含蓄,言尽而意隽的境界之美,实难得。

      采桑子 晏几道

      西楼月下当时见,泪粉偷匀。

      歌罢还颦。

      恨隔炉烟看未真。

      别来楼外垂杨缕,几换青春。

      倦客红尘,长记楼中粉泪人。

      晏几道词作鉴赏

      上片忆当年西楼月下初见,泪粉而偷匀,歌罢而还颦,细腻地描绘出歌女的处境、神态和心情。起首两句写一次夜间的宴集,词人月下与她相见她正偷偷地抹干珠泪,重整铅华。泪粉偷匀,初次见面的印象是最深刻的,也许是终生不忘的,何况那是一位正流泪的姑娘!匀,谓匀粉,把脸上的粉搽匀。偷匀二字,中含几许辛酸。歌罢还颦,她匀脸后还要继续唱歌,唱完了歌却又皱着眉头,郁郁不乐,那神态可惜隔着袅袅的炉烟,未能看得真切。看未真三字,意味深长。其实,淡薄的香烟,不能阻隔人的视线,词人所恨的只是坐处与她隔开,未得亲*,尤其是无法知道她为什么流泪悲伤。

      上片着力泪字与颦字。歌女的凄凉身世,痛苦心情,词人对她的同情和爱慕,都这里表达出来了。如俞陛云所说的:不过回忆从前,而能手写之,便觉当时凄怨之神,宛呈纸上。(《宋词选释》)

      下片写别后相思,楼外柳、楼中人对举,全从倦客写去。过片两句,言自从分别过后,想那楼外垂杨,又该几度春天更换枝叶。垂杨,旧体诗词中,往往有着各种特殊的象征意义。古来有折杨柳赠别的*俗,因而见到杨柳便使人联想到别离;杨花柳絮,飘飏无定,又使人联想到身世的飘泊无依。几换青春,犹言过了几个春天。欧阳修《朝中措》词: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青春。青春,指春季,春季草木由枯而绿,故云青春。词中说青春几回更换,语意双关,亦暗示人的年华渐老。倦客红尘,犹言红尘中之倦客,词人自谓。上与别来几度青春相应,飘零岁久,故云倦客;下连长记楼中粉泪人。红尘对照楼中,倦客对照粉泪人。楼中粉泪人,篇首所写初见时歌女形象,至此特再大书一笔,不但词的作法上做到首尾相应,思想感情上也是以初见时她的泪粉偷匀的情景最撼动人心,因而别来长记不忘。至此,作者对这一歌女的形象作了生动、准确的概括,女主人公的艺术形象呼之欲出。

      《采桑子·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

      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

      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

      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

      廖廓江天万里霜。

[阅读全文]...
  • 采桑子古诗

  • 采桑子古诗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采桑子古诗,欢迎大家分享。

      原文:

      采桑子·润州多景楼与孙巨源相遇

      多情多感仍多病,多景楼中。

      尊酒相逢。

      乐事回头一笑空。

      停杯且听琵琶语,细捻轻拢。

      醉脸春融。

      斜照江天一抹红。

      译文:

      本来就多情,多感,多病,偏偏又置身于多景楼中。同在他乡同举杯,故友又重逢。回首当年相知,惺惺相惜成一笑,功业无成转头空。

      且停杯,侧耳听——琵琶声声诉衷情。细细地捻,轻轻地拢,醉了琵琶女,一脸春融融;更有那一抹斜阳脉脉相辉映,江天一色晚霞红。

      注释:

      ①多景楼:北固山后峰、下临长江,三面环水,登楼四望,美景尽收眼底,曾被赞为天下江山第一楼。

      ②樽酒:举杯饮酒。“樽”同“尊”。

      ③琵琶语:指歌妓所弹琵琶能传达感情如言语。唐白居易《琵琶行》:“今朝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④细捻轻拢:演奏琵琶指法。捻指揉弦,拢指按弦。语本白居易《琵琶行》。

      ⑤醉脸春融:酒后醉意,泛上脸面,好像有融融春意。

      ⑥斜照:将要落山的太阳照着。

      赏析:

      多景楼在镇江多宝寺中,位于长江边上,撒密安环水,登楼远望,气象万千。由“多“字,出发了东坡”多情多感仍多病“的感叹。多情多感,是诗人的气质,也是多病的缘由。多情多感多病的人恰好在多景楼上,那就更加多情多感了。开篇两句,一连叠用四个“多”字,写出了特定环境中特定人物的心境,产生出很好的艺术效果。这时正是作者因为反对新法、政治上遭到挫折的时刻,这里的“情”、“感”和“病”,都带着政治色彩,深含着作者的身世感慨。

      “樽酒相逢”,点明与孙巨源、王正仲等*于多景楼之事实,语感*实,为的是给下面抒情的“乐事回头一笑空”作一铺垫。“乐事回头一笑空”,与起句“多情多感仍多病”的语意相连,意谓这次多景楼饮酒听歌,诚为“乐事”,可惜不能长久,“一笑”之后,“回头”看时,眼前的“乐事”便会消失,只有“多情”、“多感”、“多病”永远留心头,哀怨尽言外。上片虚与实结合,言事与言情的结合,而以虚为主,以言情为主,既不浮泛,又颇空灵错落有致。上片由情至事,由事归情,借眼前之景,写心中之情,意蕴盎然,如神来之笔。“停杯且听琵琶语”承上启下,认为“乐事回头一笑空”,故不能以认真的态度来对待音乐,所以东坡特地挑选了虚字“且”放于“听”字之前,用以表现他当时不经意的心态。“细捻轻拢”句和上句中的“琵琶语”,都是自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诗句化出,赞美官妓胡琴弹奏琵琶的技艺。本无心欣赏,然而却被吸引,说明演奏得确实美妙。“捻”,指左手手指按弦柱上左右搓转:“拢”,指左手手指按弦向里推,赞美之情通过“细”和“轻”两字来表达出来,让人不由联想起白居易曾描述过的“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音乐之美。赞罢弹奏者的技艺,顺势描写弹奏者,但苏东坡惜墨如金,不去写其容貌、形体和服饰等,只用“醉脸春融”四字来写其神,丽而不艳,媚中含庄,活脱脱描摹出一个怀抱琵琶的少女两颊泛红,嘴角含笑的动人姿态。

      “斜照江天一抹红”,是一句景语,是当时“残霞晚照”的写实,也可借以形容胡琴姑娘之“醉脸”,妙处于难以捉摸,耐人寻味。这句“斜照江天一抹红”,其意同于李商隐《乐游原》的“夕阳无限好,只是*黄昏”,只不过色彩明快,而其意又言外罢了。东坡的这首小令,倏忽来去,只用了只言片语,却达到了曲折含蓄,言尽而意隽的境界之美,实难得。

      《采桑子·九日》

      深秋绝塞谁相忆,木叶萧萧。乡路迢迢。六曲屏山和梦遥。 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只觉魂销。南雁归时更寂寥。

      译文翻译

      深秋时分,在这遥远的边塞,有谁能记得我?树叶发出萧萧的声响。返乡之路千里迢迢。家和梦一样遥不可及。重阳佳节,故园风光正好,离愁倍增。不愿登高远望。只觉心中悲伤不已。当鸿雁南归之际,将更加冷落凄凉。

      注释解释

      九日。即农历九月九日,是为重阳节。逢此日,古人要登高饮菊花酒,插茱萸,与亲人团聚。

      绝塞:极遥远之边塞。

      木叶:木叶即为树叶,在古典诗歌中特指落叶。

      萧:风声;草木摇落声。

      迢迢(tiáo):形容遥远。

      六曲句:六曲屏山,曲折之屏风。因屏风曲折若重山叠嶂,或谓屏风上绘有山水图画等,故称“屏山”。此处代指家园。这句是说,故乡那么遥远,只有在梦中才能见到她。

      登高:重阳有登高之俗。

      魂销:极度悲伤。

      创作背景

      康熙二十一年(1682)壬戌,时纳兰性德二十八岁。八月,与郎谈出使梭龙。这一年十二月返京,《采桑子·九日》此行中约作。纳兰写此词时,正使至塞外,自然佳节思亲,倍感形单影只、孤独寂寞,遂填此以寄乡情。

      诗文赏析

      纳兰容若一向柔情细腻,这阙《采桑子》却写得十分简练壮阔,将边塞秋景和旅人的秋思完美地结合起来。仅用聊聊数十字写透了天涯羁客的悲苦,十分利落。上阙写秋光秋色,落笔壮阔,“六曲屏山和梦遥”点出边塞山势回环,路途漫长难行,遥应了“绝塞”一词,亦将眼前山色和梦联系起来,相思变得流水一样生动婉转,意境深广。下阙更翻王维诗意,道出了不为登高。只觉魂销这样仿佛雨打残荷般清凉警心的句子,轻描淡写地将王维诗意化解为词意,似有若无,如此恰到好处。结句亦如南雁远飞般空旷,余意不尽。大雁有自由飞回家乡,人却在这深秋绝塞路上渐行渐远。愁情沁体,心思深处,魂不堪重负,久久不消散。

      "不为登高。只觉魂销"一句,词中有诗的意境。也非是用词这种格式流水潺潺地表达,换另一种都不会如此完美。"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是杜牧诗中意境;"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是王维诗中景象。而今,这一切尽归容若。容若此词,看似*淡,其实抬手间已化尽前人血骨。

      古诗原文

      画船载酒西湖好,急管繁弦,玉盏催传,稳泛*波任醉眠。

      行云却在行舟下,空水澄鲜,俯仰留连,疑是湖中别有天。

      译文翻译

      西湖风光好,乘画船载着酒肴在湖中游赏,急促繁喧的乐声中,不停地传着酒杯。风*浪静,缓缓前进的船儿中安睡着醉倒的客人。

      醉眼俯视湖中,白云在船下浮动,清澈的湖水好似空然无物。仰视蓝天,俯视湖面,水天相映使人疑惑,湖中另有一个世界。

      注释解释

      急管繁弦:指变化丰富而节拍紧凑的音乐。

      玉盏:玉制酒杯。

[阅读全文]...
  • 采桑子诗词赏析

  • 文学
  • 采桑子诗词赏析

      采桑子,词牌名,又名“丑奴儿令”、“丑奴儿”、“罗敷媚歌”、“罗敷媚”等。以和凝《采桑子·蝤蛴领上诃梨子》为正体,双调四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三*韵。下面是小编带来的采桑子诗词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采桑子·九日》

      深秋绝塞谁相忆,木叶萧萧。乡路迢迢。六曲屏山和梦遥。 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只觉魂销。南雁归时更寂寥。

      译文翻译

      深秋时分,在这遥远的边塞,有谁能记得我?树叶发出萧萧的声响。返乡之路千里迢迢。家和梦一样遥不可及。重阳佳节,故园风光正好,离愁倍增。不愿登高远望。只觉心中悲伤不已。当鸿雁南归之际,将更加冷落凄凉。

      注释解释

      九日。即农历九月九日,是为重阳节。逢此日,古人要登高饮菊花酒,插茱萸,与亲人团聚。

      绝塞:极遥远之边塞。

      木叶:木叶即为树叶,在古典诗歌中特指落叶。

      萧:风声;草木摇落声。

      迢迢(tiáo):形容遥远。

      六曲句:六曲屏山,曲折之屏风。因屏风曲折若重山叠嶂,或谓屏风上绘有山水图画等,故称“屏山”。此处代指家园。这句是说,故乡那么遥远,只有在梦中才能见到她。

      登高:重阳有登高之俗。

      魂销:极度悲伤。

      创作背景

      康熙二十一年(1682)壬戌,时纳兰性德二十八岁。八月,与郎谈出使梭龙。这一年十二月返京,《采桑子·九日》此行中约作。纳兰写此词时,正使至塞外,自然佳节思亲,倍感形单影只、孤独寂寞,遂填此以寄乡情。

      诗文赏析

      纳兰容若一向柔情细腻,这阙《采桑子》却写得十分简练壮阔,将边塞秋景和旅人的秋思完美地结合起来。仅用聊聊数十字写透了天涯羁客的悲苦,十分利落。上阙写秋光秋色,落笔壮阔,“六曲屏山和梦遥”点出边塞山势回环,路途漫长难行,遥应了“绝塞”一词,亦将眼前山色和梦联系起来,相思变得流水一样生动婉转,意境深广。下阙更翻王维诗意,道出了不为登高。只觉魂销这样仿佛雨打残荷般清凉警心的句子,轻描淡写地将王维诗意化解为词意,似有若无,如此恰到好处。结句亦如南雁远飞般空旷,余意不尽。大雁有自由飞回家乡,人却在这深秋绝塞路上渐行渐远。愁情沁体,心思深处,魂不堪重负,久久不消散。

      "不为登高。只觉魂销"一句,词中有诗的意境。也非是用词这种格式流水潺潺地表达,换另一种都不会如此完美。"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是杜牧诗中意境;"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是王维诗中景象。而今,这一切尽归容若。容若此词,看似*淡,其实抬手间已化尽前人血骨。

      添字采桑子

      芭蕉

      李清照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这是李清照南渡之初的作品,借吟咏芭蕉抒发了怀恋故国、故土之幽情。上片描述芭蕉树的“形”与“情”。芭蕉树长在窗前,但却能够“阴满中庭”,这就间接地写出了它树干的高大,枝叶的繁茂,树冠的伸展四垂。接着,词人将描写范围缩小到芭蕉树的细部──蕉叶和蕉心。蕉心卷缩着,蕉叶舒展着,这一卷一舒,象是含情脉脉,相依相恋,情意无限深挚绵长。芭蕉有“余情”,自然是由于词人有情;词人将自己的情注入芭蕉的形象之中,创造了情景相生的艺术境界,极其形象地表现了她对中原故国、家乡故土的绵绵不断的思念和怀恋。

      下片写夜听雨打芭蕉声。由于“余情”是深远绵长的,所以词人直到夜晚卧床时仍处于苦苦的思念之中,使她越思越悲,越想越愁,辗转反侧,无法成眠。本已是枕上落满伤心泪,更加上三更时分窗外响起了雨声,雨点滴滴哒哒地敲打着芭蕉叶,声音是那样地单调,又是那样地凄凉。雨打在蕉叶上,如同滴落在词人的心上。在她那早已被思念煎熬,被痛苦浸透了的心中,又添上了一股酸涩的苦汁,催落了她更多的伤心之泪。三更的冷雨霖霪不止,词人的泪水更是倾泻如注;雨打芭蕉声是那样地凄凉,词人的啜泣声更加悲切。词人将“点滴霖霪”,组成迭句,不但从音韵上造成连绵悄长的效果,而且有力地烘托了悲凉凄绝的气氛。结句用“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煞住,看似*淡,实极深刻。从字面上看,“起来听”似乎纯系由于“北人不惯”,但这里的“北人”,实际上应解作“流离之人”、“沦落之人”,因此,这种“不惯”也就绝不只是水土气候上难以适应的不惯,而是一种飘零沦丧的异乡之感。深怀着这种飘泊沦亡感的词人起坐听雨,从这凄凉的雨声中她听到了些什么呢?她又想到了些什么呢?词的'尾句就这样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想象余地,也留下了词人面垂两行思乡泪,坐听雨打芭蕉声的感人形象,收“言已尽而意无穷”之效。

      原文:

      残霞夕照西湖好,花坞苹汀,十顷波*,野岸无人舟自横。

      西南月上浮云散,轩槛凉生。莲芰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

      译文

      西湖风光好,你看那夕阳映着晚霞的暮色,岸上的花坞,长满水草的小洲一片橙红。宽广的湖面波*似镜,小船横靠在那静寂无人的岸边。浮云消散,西南方露出了明月。傍水的栏杆边上凉风**,带来了阵阵莲荷清香。这拂水的凉风,吹醒了游人的酒意。

      注释

      西湖:指颍州西湖。

      坞:湖岸凹入处。

      汀:水中洲。

      轩槛:长廊前木栏干。

      芰:即菱。

      赏析:

      这首词,上片描绘载酒游湖时船中丝竹齐奏、酒杯频传的热闹气氛。下片写酒后醉眠船上,俯视湖中,但见行云在船下浮动,使人疑惑湖中别有天地。整首词寓情于景,写出了作者与友人的洒脱情怀。下片写醉后俯视湖水,只见白云朵朵,飘于船下。船在移动,云也在移动,似乎人和船在天上飘飞。“空水澄鲜”一句,本于谢灵运《登江中孤屿》诗“云日相晖映,空水共澄鲜”,言天空与湖水同是澄清明净。这一句是下片的关键。兼写“空”、 “水”,绾合上句的“云”与“舟”。下两句的“俯”与“仰”、“湖”与“天”,四照玲珑,笔意俱妙,虽借用成句,而恰切现景,妥贴自然,如同己出。“俯仰留连”四字,又是承上启下过渡之笔。从水中看到蓝天白云的倒影,他一会儿举头望天,一会儿俯首看水,被这空阔奇妙的景象所陶醉,于是怀疑湖中别有一个天宇在,而自己行舟在两层天空之间。 “疑是湖中别有天”,用“疑是”语,是就其形貌来说。说“疑”者非真,说“是”者诚是,“湖中别有天”的体会,自出心裁,给人以活泼清新之感。

[阅读全文]...
  • *:采桑子·重阳

  • 重阳
  •   《采桑子·重阳》

      作者:*

      原文: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注释:

      1、重阳: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又称“老人节”。

      2、岁岁:年年。

      3、今又重阳:此重阳是指诗人在战地重逢的重阳,1929年的重阳。

      4、战地:这里指闽西农村根据地,当时这里外有敌人包围,内有地主民团的扰乱。

      5、黄花:指菊花。

      6、分外:格外。

      7、劲:强劲。

      8、不似:不类似,不像。

      9、胜似春光:是说秋风比春光更美,是主观感受。

      10、寥廓:指宇宙的广阔,也指广阔高远。

      11、江天:指汀江流域的天空。

      翻译:

      人的一生容易衰老而苍天却不老,重阳节年年都会来到。今天又逢重阳,战场上的菊花是那样的芬芳。

      一年又一年秋风刚劲地吹送,这景色不如春天的光景那样明媚。却比春天的光景更为壮美,如宇宙般广阔的江面天空泛着白霜。

      赏析: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自战国楚宋玉《九辩》以来,“悲秋”就成为中国古典诗赋的传统主题。而前人以“九九重阳”为题材的诗章词作,更借凄清、萧瑟、衰飒的秋色状景托怨情、兴别恨,少有不着一“悲”字者。诸如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杜甫的“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杜牧的“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苏轼的“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悲”等,或叙写羁旅他乡的孤寂清冷,或叙写羁旅他乡的孤寂清冷,或寄寓伤时忧国的凄怆痛楚,或倾吐落拓失意的抑郁苦闷,或抒发获罪被贬的万端感慨,皆“婉转附物,招怅切清”。*的这首词却脱尽古人“悲秋”的窠臼,一扫衰颓萧瑟之气,以壮阔绚丽的诗境、昂扬振奋的豪情,唤起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独步诗坛。

      词以极富哲理的警句“人生易老天难老”开篇,起势突兀,气势恢宏。“人生易老”是将人格宇宙化,韶光易逝,人生短促,唯其易逝、短促,更当努力进取,建功立业,莫让年华付流水。“天难老”却是将宇宙人格化。寒来暑往,日出月落,春秋更序,光景常新。但“难老”并非“不老”,因为“新陈代谢是宇宙间普遍的永远不可抗拒的规律”(*《矛盾论》)。“人生易老”与“天难老”,一有尽,一无穷;一短促,一长久;一变化快,一变化慢。异中有同,同中有异,既对立又统一。这并非“天行键,君子以自强不息”这一古老格言的简单趋附,而是立足于对宇宙、人生的清理并茂的认知和深刻理解的高度,揭示人生真谛和永恒真理,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光辉,具有极强的审美启示力。“岁岁重阳”承首句而来,既是“天难老”的进一步引申,又言及时令,点题明旨,引起下文:“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今又重阳”是“岁岁重阳”的递进反复,年年都有重阳节,看似不变,其实也在变,各不相同:如今又逢佳节,此地别有一番风光。

      古有重阳登高望远、赏菊吟秋的风*。在历代诗文中,重阳节与菊花结下了不解之缘。而身逢乱世的诗人,往往借写菊花表达厌战、反战之情,即菊花是作为战争的对立面出现的。但*笔下的“黄花”却是和人民革命战争的胜利联系在一起的。这“黄花”既非供隐士高人“吟逸韵”的东篱秋丛,亦非令悲客病夫“感衰怀”的庭院盆景,而是经过硝烟炮火的洗礼,依然在秋风寒霜中绽黄吐芳的满山遍野的野菊花,*凡质朴却生机蓬勃,具有现实与象征的双重性,带有赋和比的特点。词作者是怀着欣悦之情来品味重阳佳景的。黄花装点了战地的重阳,重阳的战地因此更显得美丽。“分外香”三字写出赏菊人此时此地的感受。(m.ju.51tietu.net)人逢喜事精神爽,胜利可喜,黄花也显得异常美丽;黄花异常美丽,连她的芳香也远胜于往常。这一句有情有景,有色有香,熔诗情、画意、野趣、哲理于一炉,形成生机盎然的诗境,既歌颂了土地革命战争,又显示了作者诗人兼战士的豪迈旷放的情怀。尽管“人生易老”,但革命者的青春是和战斗、战场、*全人类的崇高事业联系在一起的,他们并不叹老怀悲,蹉跎岁月,虚掷光阴,而是以“只争朝夕”的精神为革命而战,一息尚存,奋斗不止。

      下片承“岁岁重阳”“今又重阳”的意脉,写凭高远眺,将诗的意境向更深更阔处开拓。岁岁有重阳,秋去又秋来,“一年一度秋风劲”,这个“劲”字,力度极强,写出秋风摧枯拉朽、驱陈除腐的凌厉威猛之势,笔力雄悍,极有刚健劲道之美。此情豪迈异于东风骀荡、桃红柳绿、莺语燕歌、温柔旖旎的春日风光。但劲烈的西风、肃杀的秋气在作者心中引起的不是哀伤,而是振奋。诗人的感情、战士的气质决定了他的审美选择:“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天朗气清,江澄水碧;满山彩霞,遍野云锦,一望无际,铺向天边,这瑰丽的景色难道不“胜似春光”么?

[阅读全文]...
  • 采桑子重阳的诗意

  • 重阳,诗意
  •   《采桑子·重阳》

      作者:*

      原文: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

      不似春光。胜似春光,

      寥廓江天万里霜。

      注释:

      1、重阳:重阳节农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又称“老人节”。

      2、岁岁:年年。

      3、今又重阳:此重阳是指诗人在战地重逢的重阳,1929年的重阳。

      4、战地:这里指闽西农村根据地,当时这里外有敌人包围,内有地主民团的扰乱。

      5、黄花:指菊花。

      6、分外:格外。

      7、劲:强劲。

      8、不似:不类似,不像。

      9、胜似春光:是说秋风比春光更美,是主观感受。

      10、寥廓:指宇宙的广阔,也指广阔高远。

      11、江天:指汀江流域的天空。

      翻译:

      人的一生容易衰老而苍天却不老,

      重阳节年年都会来到。

      今天又逢重阳,战场上的菊花是那样的芬芳。

      一年又一年秋风刚劲地吹送,

      这景色不如春天的光景那样明媚。

      却比春天的光景更为壮美,

      如宇宙般广阔的江面天空泛着白霜。

      赏析: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自战国楚宋玉《九辩》以来,“悲秋”就成为中国古典诗赋的传统主题。而前人以“九九重阳”为题材的诗章词作,更借凄清、萧瑟、衰飒的秋色状景托怨情、兴别恨,少有不着一“悲”字者。诸如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杜甫的“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杜牧的“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苏轼的“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悲”等,或叙写羁旅他乡的孤寂清冷,或叙写羁旅他乡的孤寂清冷,或寄寓伤时忧国的凄怆痛楚,或倾吐落拓失意的抑郁苦闷,或抒发获罪被贬的万端感慨,皆“婉转附物,招怅切清”。*的这首词却脱尽古人“悲秋”的窠臼,一扫衰颓萧瑟之气,以壮阔绚丽的诗境、昂扬振奋的豪情,唤起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独步诗坛。

      词以极富哲理的警句“人生易老天难老”开篇,起势突兀,气势恢宏。“人生易老”是将人格宇宙化,韶光易逝,人生短促,唯其易逝、短促,更当努力进取,建功立业,莫让年华付流水。“天难老”却是将宇宙人格化。寒来暑往,日出月落,春秋更序,光景常新。但“难老”并非“不老”,因为“新陈代谢是宇宙间普遍的永远不可抗拒的规律”(*《矛盾论》)。“人生易老”与“天难老”,一有尽,一无穷;一短促,一长久;一变化快,一变化慢。异中有同,同中有异,既对立又统一。这并非“天行键,君子以自强不息”这一古老格言的简单趋附,而是立足于对宇宙、人生的清理并茂的认知和深刻理解的高度,揭示人生真谛和永恒真理,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光辉,具有极强的审美启示力。“岁岁重阳”承首句而来,既是“天难老”的进一步引申,又言及时令,点题明旨,引起下文:“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今又重阳”是“岁岁重阳”的递进反复,年年都有重阳节,看似不变,其实也在变,各不相同:如今又逢佳节,此地别有一番风光。

      古有重阳登高望远、赏菊吟秋的风*。在历代诗文中,重阳节与菊花结下了不解之缘。而身逢乱世的诗人,往往借写菊花表达厌战、反战之情,即菊花是作为战争的对立面出现的。但*笔下的“黄花”却是和人民革命战争的胜利联系在一起的。这“黄花”既非供隐士高人“吟逸韵”的东篱秋丛,亦非令悲客病夫“感衰怀”的庭院盆景,而是经过硝烟炮火的洗礼,依然在秋风寒霜中绽黄吐芳的满山遍野的野菊花,*凡质朴却生机蓬勃,具有现实与象征的双重性,带有赋和比的特点。(m.ju.51tietu.net)词作者是怀着欣悦之情来品味重阳佳景的。黄花装点了战地的重阳,重阳的战地因此更显得美丽。“分外香”三字写出赏菊人此时此地的感受。人逢喜事精神爽,胜利可喜,黄花也显得异常美丽;黄花异常美丽,连她的芳香也远胜于往常。这一句有情有景,有色有香,熔诗情、画意、野趣、哲理于一炉,形成生机盎然的诗境,既歌颂了土地革命战争,又显示了作者诗人兼战士的豪迈旷放的情怀。尽管“人生易老”,但革命者的青春是和战斗、战场、*全人类的崇高事业联系在一起的,他们并不叹老怀悲,蹉跎岁月,虚掷光阴,而是以“只争朝夕”的精神为革命而战,一息尚存,奋斗不止。

      下片承“岁岁重阳”“今又重阳”的意脉,写凭高远眺,将诗的意境向更深更阔处开拓。岁岁有重阳,秋去又秋来,“一年一度秋风劲”,这个“劲”字,力度极强,写出秋风摧枯拉朽、驱陈除腐的凌厉威猛之势,笔力雄悍,极有刚健劲道之美。此情豪迈异于东风骀荡、桃红柳绿、莺语燕歌、温柔旖旎的春日风光。但劲烈的西风、肃杀的秋气在作者心中引起的不是哀伤,而是振奋。诗人的感情、战士的气质决定了他的审美选择:“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天朗气清,江澄水碧;满山彩霞,遍野云锦,一望无际,铺向天边,这瑰丽的景色难道不“胜似春光”么?

[阅读全文]...
  • 《采桑子重阳》阅读及答案

  • 阅读,重阳,语文
  • 《采桑子重阳》阅读及答案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具有开放性,不是唯一的,我们要敢于辨证扬弃,吸取精华,弃其糟粕,使其更完善。一份好的阅读答案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采桑子重阳》阅读及答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采桑子·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阅读训练】:

      1.对上面这首词语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人生易老天难老——人生因有情人易老,天因无情天难老,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短暂的无限惆怅。

      B.岁岁重阳——自然界从不会因为人事变化而改变它的运行规律,年年重阳节都会如期而至。

      C.战地黄花分外香——经历过战火洗礼的野花都比以往更芬芳。可见红军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诗人。

      D.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秋风比春风更强劲,秋景比春景更壮阔;后一句更表现出诗人乐观、开阔的情怀。

      2.根据“寥廓江天万里霜”的意境,从《沁园春·长沙》中找出能表现此句意境的句子。

      3.下片上句刚说“不似春光”,下句又马上说“胜似春光”,是不是自相矛盾?请说明理由。

      4.这首词哪个字写出了秋天的景色特征?这个字使你联想到了《沁园春长沙》中怎样的景象?

      5.诗中说“不似春光。胜似春光”,*为什么如此颂扬秋天呢?

      【参考答案】:

      1.A

      2.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3.不矛盾。“不似春光”是就秋天的景色比较单调这一特点而言的.。“胜似春光”是就秋天到处见橙黄,时时有收获这一情景说的。又加红军打了胜仗,看到“寥廓江天万里霜”的景色,自然就发出了由衷的赞美。

      4.“霜”字写出了丰富多彩的秋景。使人想到《沁园春长沙》中“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霜叶。

      5.从景物特点上看,劲厉猛烈的秋风、霜红烂漫的秋色、铿锵有力的秋声更能锤炼人的意志,更能催人进取。从个人性格上看,*豪放旷达、积极乐观,“寒秋”的环境,更宜于构造雄深高远、阔大壮美的诗境,更宜于表现金戈铁马、叱咤风云的战斗生涯,显示词人兼战士慷慨悲壮、豪健旷达的性格。

[阅读全文]...
  • 采桑子欧阳修原文及译文(欧阳修采桑子诗歌赏析)

  • 诗歌
  • 【原文】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千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赏析】

    这首词是欧阳修组词《采桑子》十首中的第四首,描写的是颍州西湖的暮春景象。本词写暮春倚栏观湖游兴之感,全词在暮春美景中寄托闲适之情。上阕写暮春之景。以“残花”“飞絮”“垂柳”点出时令,末句着一“风”字,将这些片段景物连成一片。下阕言众人归去之静。以细雨双燕状寂寥之况,“始觉春空”,着一“空”字,文字疏隽,感情含蓄。此词表现出词人别具慧眼的审美特点,尤其最后两句使西湖之美于空幽之外,*添几分灵动,营造出耐人寻味的意境。

[阅读全文]...
  • 纳兰性德《采桑子》词作赏析

  •   【原文】

      采桑子·非关癖爱轻模样

      非关癖爱轻模样⑴,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⑵。谢娘别后谁能惜,飘泊天涯。寒月⑶悲笳⑷,万里西风瀚海沙。

      【注释】

      ⑴轻模样:大雪纷飞状。孙道绚《清*乐(雪)》:“悠悠扬扬。做尽轻模样。”此谓对于雪花的偏爱。

      ⑵富贵花:牡丹或者海棠。

      ⑶谢娘:谢娘,谢道韫。此谓后世已无谢娘一般的才女。

      ⑷悲笳:悲凉的笳声。

      【白话译文】

      我喜欢雪花不在于其轻盈的形态,更在于其在寒处生长。雪花,虽与牡丹、海棠等人间富贵花不同,而是另具高洁品性。谢道韫是咏雪的著名才女,在她死后已无人怜惜雪花了,只落得漂泊天涯,在寒冷的月光和悲笳声中任西风吹向无际的大漠。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康熙十七年(1678)十月,作者护驾北巡期间,在塞外见大雪飞扬,姿态肆扬。时作者二十四岁。或以为,作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春二月,时作者二十八岁。二说均可参考。

      【赏析】

      从标题来看,“塞上咏雪花”,按照传统的分类,这是一篇“咏物”的令词,但纳兰容若(纳兰性德)的独特之处在于:他打乱“悠悠飏飏,做尽轻模样”。

      上片说,自己并非对于悠悠扬扬,做尽轻模样的雪花偏爱成癖,而是因为雪花与俗世繁花不同,不是人间富贵花。雪花虽然也是花,但它自有风骨,另有一种根与芽,特别经得起严寒酷冷。这是上片,将雪花与富贵花相比较,比显现雪花的品格。下片说与雪花相关的人和事。谢道韫的咏絮之才,后世已得不到怜惜。有才华的人,亦得到天涯漂泊。眼下,瀚海孤城,西风万里,只有寒月悲笳,为述说衷情。人和事,虽古今有别,但又因雪花,将界限打通。故此,歌词所说别有根芽,冷处偏佳,也就成为作者自身的写照。

[阅读全文]...
  • 采桑子·冷香萦遍红桥梦古诗词

  • 采桑子·冷香萦遍红桥梦古诗词

      古诗原文

      冷香萦遍红桥梦,梦觉城笳。月上桃花,雨歇春寒燕子家。

      箜篌别后谁能鼓,肠断天涯。暗损韶华,一缕茶烟透碧纱。

      译文翻译

      清冷的花香浸透红桥上,多情人的旧梦,风停雨歇,一地残落的桃花润染着如水的月色,城楼上笳声隐隐传来,帘栊问燕子静静地栖息。

      一别之后,箜篌空悬,等不到再能弹奏起的.人,不禁黯然神伤。青春匆匆逝去。一缕苦涩的荼烟钻透碧纱。那是你散不去的思念么?

      注释解释

      采桑子:词牌名,又名《丑奴儿》《罗敷媚》《罗敷艳歌》等。格律为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三*韵。

      冷香:指清香之花气。红桥:桥名,在汀苏扬州,明崇帧时建。为扬州游览胜地之一。

      箜篌(kōng hóu):古代一种拨弦乐器名。又分竖箜篌与卧箜篌两种。

      肠断:形容极度悲痛。

      暗损韶华:谓美好的青春年华暗暗地消耗了。韶华:美好的光阴,比喻青年时期。

      碧纱:绿纱灯罩。

      创作背景

      此词作期在康熙十六年(公元1669年)前,是纳兰陪同康熙皇帝出巡塞外时,面对萧萧雨夜无法入眠,感叹青春韶华易逝,相念已经离去的心爱女子,有感而发所作。

      诗文赏析

      这是一首伤离念远之作。

      上片主要写景,描写春夜。“冷香萦遍红桥梦,梦觉城笳”,这两句写梦中与心爱的她在清香弥漫的红桥上相伴,而梦醒后却听到城头传来的胡茄呜口囡的悲呜。面对着萧萧雨夜,再也无法入眠,而雨声和着凄凉的乐曲声,更增添了几多愁结。词人用白描的手法,写春夜的景色,简练而贴切。词中虽未言愁,但愁却更深。

      下片主要抒情,写别后的怀念。“箜篌别后谁能鼓”,自从分别之后,就再也没有人能为词人弹奏一曲。箜篌空悬,睹物思人,黯然神伤。而令人肠断者,不是无人会弹箜篌,而是怀念伊人远隔天涯。在相思的煎熬中,把美好的青春年华都逐渐消耗掉了,只留下那一缕茶烟透着碧纱。这种孤苦的情怀,词人又能向谁诉说,也只能把它诉诸笔端了。

      通读全词,词人用白描的手法,写春夜的景色,简练不失贴切,又用直抒胸臆的手法,写出夜色正浓时,无法逃避的怀念,烘托出春夜寂寥,人心寂寥的词意。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采桑的诗句 - 句子

采桑的诗句 - 语录

采桑的诗句 - 说说

采桑的诗句 - 名言

采桑的诗句 - 诗词

采桑的诗句 - 祝福

采桑的诗句 - 心语

推荐词条

爱一个男生的说说 qq说说配图搞笑 编辑说说图片删除图片 喜欢男闺蜜的说说 意外收到花的心情说说 关于小人的说说 一个人的舞台说说 烦透了现在的生活说说 天鹅的感情说说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说说 不关于爱情的伤感说说 关于闺蜜抢男友的说说 销售发朋友圈的说说 说说失恋 说说名字的来历 无法入睡的说说 人过世的说说 孩子获奖的说说 即将离开一个地方的说说 遛娃的心情说说 大城市的说说 胃好痛的说说 无语说说大全 想吃水果的说说 我愿意等你的说说 30岁生日感慨说说 春天唯美的心情说说 自我介绍空间说说格式 结束泰国之旅的说说 关于瘦身的说说 关于睡懒觉的说说大全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