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菩提句子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菩提句子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菩提句子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菩提句子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1、你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
2、在顺境中修行,永远不能成佛。
3、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管别人。
4、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5、春花秋月夏杜鹃,冬雪寂寂溢清寒。
6、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7、佛曰: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
8、真正的慈悲在于爱别人,不是爱自己。
9、世间为何多苦恼?佛曰:只因不识自我。
10、智慧是没有烦恼的,慈悲是没有敌人的。
11、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
12、佛曰: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13、佛曰:从忘我到无我,那就是禅心的显现了。
14、妙谛青青翠竹无非般若,郁郁黄花皆是妙谛。
15、学佛就是学做人,真正学佛的慈悲学佛的智慧。
16、真正的快乐不是你拥有的多,而是你计较的少。
17、轮回自然界万物最灿烂之日,为何就是委地之时?
18、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
19、人生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20、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21、佛曰:缘来则去,缘聚则散,缘起则生,缘落则灭。
22、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23、什么是善恶?一切为自己就是恶,处处为别人就是善。
24、菩提本无树,明境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25、佛法就是我们生活的方法,轻松自在完美的活法叫佛法。
26、切皆为虚幻。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27、愚者为自己,因此烦恼痛苦。智者为别人,因此幸福快乐。
28、佛曰: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29、看人是好人,看事是好事,看境是好境,一切都是自己的心。
30、别说别人可怜,自己更可怜,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31、佛曰:刹那便是永恒。古寺月色参禅何须山水地,灭却心头火亦凉。
32、如理如法的好好修行,这才是真正地供养上师三宝,布施父母众生。
33、别人伤害你,愉快的承受,无怨无恨,才能了结怨恨,不再继续结怨。
34、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
35、福报不够的人,就会常常听到是非;福报够的人,从来就没听到过是非。
36、佛曰:净心守志。可会至道。譬如磨镜。垢去明存。断欲无求。当得宿命。
37、福报不是求来的,是修来的。痛苦烦恼不是别人给你的,是你自己找来的。
38、要把修行放在第一位,没有什么事比修行更重要的事了,除非你不想解脱。
39、当你对自己诚实的时候,世界上没有人能够欺骗得了你。——净空法师
40、只有得到暇满的人身才能解脱,千万不要错过这个机会,千万不要虚度此生。
41、要放下,但不是放弃,不舍弃一个众生,这叫慈悲,放下一切众生,这叫智慧。
42、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43、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44、不要总是牵挂,放不下,各有各的因缘,各有各的福报,尽到你的责任和义务就行了。
45、切痛苦的根源是自私自利,我执我爱。饶益一切众生,承办众生的利益才是快乐的源泉。
46、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47、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的修行不够,别人的毛病都是你挑出来的,你不挑哪有那么多毛病。
48、当你把自己放在最低处时,实际上你是在最高处。当把自己放在最高处时,实际上你是在最低处。
49、欲望越高,失望越大。不要怕失去,真正地放下了就什么都有了,一切如梦如幻,有什么可执着的。
50、真正的修行是修心,是修正自己,而不是修正别人,放下我执我爱,慈悲一切众生,才是佛法的真谛。
51、佛法是成佛的方法,有了真正的佛法,就有了办法。只要认真修,坚持修,就一定会解脱,一定能成佛。
传说佛祖是在菩提树下顿悟的,于是乎菩提树就成为了一种具有神秘色彩的的生物,【菩提经典句子】关于菩提你了解多少。
1、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2、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3、佛曰: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4、忘记并不等于从未存在,一切自在来源于选择,而不是刻意。不如放手,放下的越多,越觉得拥有的更多。
5、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
6、佛曰:缘来则去,缘聚则散,缘起则生,缘落则灭。
7、世间为何多苦恼?佛曰:只因不识自我。
8、妙谛青青翠竹无非般若,郁郁黄花皆是妙谛。
9、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10、修行是点滴的工夫。
11、在顺境中修行,永远不能成佛。
12、你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
13、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14、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15、当你对自己诚实的时候,世界上没有人能够欺骗得了你。——净空法师
16、问佛∶世间为何有那麽多遗憾?佛说∶这是一个婆娑世界,婆娑既遗憾,没有遗憾,给你再多幸福也不会体会快乐。
17、春花秋月夏杜鹃,冬雪寂寂溢清寒。
18、佛曰:净心守志。可会至道。譬如磨镜。垢去明存。断欲无求。当得宿命。
19、佛曰: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20、佛曰:从忘我到无我,那就是禅心的显现了。
21、佛曰: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
22、问佛:为何我的感情总是起起落落?佛说:一切自知,一切心知,月有盈缺,潮有涨落,浮浮沉沉方为太*。
23、佛曰:吾法念无念念。行无行行。言无言言。修无修修。会者*尔。迷者远乎。言语道断。非物所拘。差之毫厘。失之须臾。
24、佛说:万物皆无常,有生必有灭;不执著于生灭,心便能寂静不起念,而得到永恒的喜乐人因企求永远的美好不死而生出了诸多痛苦。
25、佛曰:刹那便是永恒。古寺月色参禅何须山水地,灭却心头火亦凉。
26、佛曰:净心守志。可会至道。譬如磨镜。垢去明存。断欲无求。当得宿命。
27、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树一菩提,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石一乾坤,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净。
28、菩提本无树,明境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29、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
30、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31、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管别人。
32、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
33、别说别人可怜,自己更可怜,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34、福报不够的人,就会常常听到是非;福报够的人,从来就没听到过是非。
35、人生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1、你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
2、在顺境中修行,永远不能成佛。
3、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管别人。
4、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5、春花秋月夏杜鹃,冬雪寂寂溢清寒。
6、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7、佛曰: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
8、真正的慈悲在于爱别人,不是爱自己。
9、世间为何多苦恼?佛曰:只因不识自我。
10、智慧是没有烦恼的,慈悲是没有敌人的。
11、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
12、佛曰: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13、佛曰:从忘我到无我,那就是禅心的显现了。
14、妙谛青青翠竹无非般若,郁郁黄花皆是妙谛。
15、学佛就是学做人,真正学佛的慈悲学佛的智慧。
16、真正的快乐不是你拥有的多,而是你计较的少。
17、轮回自然界万物最灿烂之日,为何就是委地之时?
18、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
19、人生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20、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21、佛曰:缘来则去,缘聚则散,缘起则生,缘落则灭。
22、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23、什么是善恶?一切为自己就是恶,处处为别人就是善。
24、菩提本无树,明境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25、佛法就是我们生活的方法,轻松自在完美的活法叫佛法。
26、切皆为虚幻。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27、愚者为自己,因此烦恼痛苦。智者为别人,因此幸福快乐。
28、佛曰: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29、看人是好人,看事是好事,看境是好境,一切都是自己的心。
30、别说别人可怜,自己更可怜,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31、佛曰:刹那便是永恒。古寺月色参禅何须山水地,灭却心头火亦凉。
32、如理如法的好好修行,这才是真正地供养上师三宝,布施父母众生。
33、别人伤害你,愉快的承受,无怨无恨,才能了结怨恨,不再继续结怨。
34、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
35、福报不够的人,就会常常听到是非;福报够的人,从来就没听到过是非。
36、佛曰:净心守志。可会至道。譬如磨镜。垢去明存。断欲无求。当得宿命。
37、福报不是求来的,是修来的。痛苦烦恼不是别人给你的,是你自己找来的。
38、要把修行放在第一位,没有什么事比修行更重要的事了,除非你不想解脱。
39、当你对自己诚实的时候,世界上没有人能够欺骗得了你。——净空法师
40、只有得到暇满的人身才能解脱,千万不要错过这个机会,千万不要虚度此生。
41、要放下,但不是放弃,不舍弃一个众生,这叫慈悲,放下一切众生,这叫智慧。
42、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43、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44、不要总是牵挂,放不下,各有各的因缘,各有各的福报,尽到你的责任和义务就行了。
45、切痛苦的根源是自私自利,我执我爱。饶益一切众生,承办众生的利益才是快乐的源泉。
46、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47、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的修行不够,别人的毛病都是你挑出来的,你不挑哪有那么多毛病。
48、当你把自己放在最低处时,实际上你是在最高处。当把自己放在最高处时,实际上你是在最低处。
49、欲望越高,失望越大。不要怕失去,真正地放下了就什么都有了,一切如梦如幻,有什么可执着的。
50、真正的修行是修心,是修正自己,而不是修正别人,放下我执我爱,慈悲一切众生,才是佛法的真谛。
51、佛法是成佛的方法,有了真正的佛法,就有了办法。只要认真修,坚持修,就一定会解脱,一定能成佛。
《菩提偈》原文及赏析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准确地来说应该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菩提偈》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菩提偈
朝代:唐代
作者:惠能
原文: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
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
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
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注释
(1)菩提偈:“菩提”,梵文的音译,意译为“觉”或“智”,旧译也作“道”。指对佛教教义的理解,或是通向佛教理想的道路。偈,和尚唱颂的歌诗称为偈。菩提偈,即诠释佛教教义的歌偈。
(2)树:这里指菩提树,意译为“觉树”或“道树”。相传佛教始祖释迦.牟尼在此树下证得菩提,觉悟成道,故称此树为菩提树。但这种树的本名是什么,有多种不同的说法。据说南朝梁时僧人智药曾把这种树自天竺移植*。《雷州府志》记载:“菩提果色白者,味甜,五月熟。海南琼山县则把这种树所结的果子称为金刚子。这种果子可作念珠。佛教徒常焚香散花,绕树行礼。今广东省曲江县南华寺藏经阁旁左右两侧,各有一棵菩提树。”
(3)明镜:据《资持记》下二之三:“坐禅之处,多悬明镜,以助心行。”通常用以比喻佛与众生感应的中介。台:指安置明镜的地方,可以借代为客观存在。
(4)佛性:是梵汉并译名词,意译为“觉性”、“如来性”,有时被称为“涅”,或叫“真如”,也是“如来藏”的异名。原指佛陀本性,发展为成佛的可能性,是佛教徒所追求的修行目标和理想境界。这个问题,小乘和大乘的观点不一致,提出种种不同的见解,引起长期争论。*南北朝时盛谈佛性,隋唐各宗也重视佛性说。天台宗提出五种佛性,法相宗归结为两种佛性,华严宗更把“有情”众生的佛性与“非情”之物的法性区别开来。清净:佛教术语,远恶行,离惑垢,称为清净。
(5)尘埃:佛教术语,指人间的一切世俗事务。按出家人的观点,世务不净,故称尘务。
(6)玄:佛教术语,这里是指玄妙的.佛教理想。《信心铭》:“不识玄者,徒劳念佛。”对于佛教徒来说,通晓玄机,是至关重要的。
(7)西方:佛教术语,指净土所在的极乐世界。过去,佛教徒认为:东方日出,是万物滋生之地;西方日落,才是万物终归之处。因此,传统的教义都认定佛教徒要以西方(或称西天)为其归宿。惠能的这个观点,实是对西方“净土”的否定,为“顿悟”成佛提供了理。
赏析
第一首偈,见于敦煌写本《坛经》。关于这首诗的来历,《坛经》第四节至第八节,有明白的记载:五祖弘忍“一日唤门人尽来”,要大家“各作一偈”。并说“若悟大意者”,即“付汝衣法,禀为六代”。弘忍的上首弟子神秀在门前写了一偈道:“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弘忍知道后,“遂唤神秀上座于堂内”,说是“汝作此偈,见即未到”,“若觅无上菩提,即未可得”,因而要他“更作一偈”。而“秀上座去数日,作不得”。惠能的偈语,即针对神秀的《无相偈》而发。据《坛经》所载,惠能本不识字,他先“请人一读”神秀的偈语,然后作此歌偈,“请得一解书人于西间壁上题着”。
这首偈,同神秀的那一首,在修行方法上具有原则的区别。神秀的那首“无相偈”,使他失去作为弘忍继承人的资格,却成了北宗一派的开山祖。由于神秀强调“时时勤拂拭”,后人以其主张“拂尘看净”,称之为“渐修派”。而惠能的这一首,是对神秀偈的彻底否定,也即主观唯心主义对客观唯心主义的彻底否定,直接把握住“见性成佛”的关键,被称为“顿悟派”。
在《坛经》第二十节,惠能指出:“世人性本自净,万法在自性。思量一切恶事,即行于恶;思量一切善事,使修于善行。”这是惠能“顿悟说”的基础。在他看来,“愚人”与“智人”,“善人”与“恶人”,他们和“佛”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从“迷”到“悟”,仅在一念之间。这种“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思想,不仅对我国佛教的演变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对于后来的*哲学理论也有重大的影响。
第二首偈,也是惠能针对神秀的《无相偈》所作的。旨在说明“明镜”的清净,也即“自性”的清净,这是佛教徒坚信能到达理想境界人人所共有的主观条件。该偈亦见于敦煌写本《坛经》,但据郭朋《坛经校释》考证,这一首当属衍文。特别是前两句,虽调换了“身”、“心”二字的位置,实际也是重复神秀的话,不应视为惠能的思想。
第三首偈,见于《六祖法宝·坛经》,流传甚广,为《全唐诗外编》所补录。据郭朋《坛经校释》考证,这一首是由《菩提偈》第一首演化而成,关键在第三句,由惠昕本带头,契嵩本、宗宝本因之,把“佛性常清净”改成“本来无一物”。这是一种误解,早在宋代即有人提出非议。郭朋认为:“《坛经》的首窜者,不仅不了解‘佛性’论,而且也不了解‘性空’说。”其实,大乘佛教的所谓“空”、“无”,是就“妄心”、“妄境”而言;若就“真心”、“真境”而论,则决非“绝无”。在《坛经》第十五节,惠能有言:“有灯即有光,无灯即无光。灯是光之体,光是灯之用。”在《坛经》第二十四节,惠能又说:“虚空能含日月星辰、大地山河,一切草木、恶人善人、恶法善法、天堂地狱,尽在空中;世人性空,亦复如是。”这些都足以证明惠能的思想体系,同“一切万法,自性本空”的理论完全不同。不过在这句话之前,惠能先说:“心量广大,犹如虚空。”他把一切归结于“心”,也即“自性”。这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但无论如何,把“佛性常清净”和“本来无一物”等同起来,是不适当的。
第四首偈,见于《大正藏·坛经》,着重讲修行方法。《坛经》第三十五节,惠能引佛言:“随其心净,则佛土净。”接着说:“心但无不净,西方去此不远;心起不净之心,念佛往生难到。” 《坛经》第三十六节说:“若见真道,行正即是道;自若无正心,暗行不见道。自若无佛心,向何处求佛!”《坛经》第五十二节说:“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自若无佛心,向何处求佛!”《坛经》第五十三节又说:“若能心中自有真,有真即是成佛因;自不求真外觅佛,去觅总是大痴人。”反复申明向人的自我求真,自我求佛,这是惠能教导其弟子立地成佛的唯一途径。在他看来,求佛的人只图自悟,不假外示,心注一境,化难为易,自能达到目的。论根据。
译文
原本就没有菩提树,也没有明镜台。
佛性就是一直清澈干净,哪里会有什么尘埃?
众生的身体就是一棵觉悟的智慧树,众生的心灵就像一座明亮的台镜。
明亮的镜子本来就很干净,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原本就没有菩提树,也没有明镜台。
心里本来就空无一物,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菩提只是向着内心寻找,何必劳累向外界求取玄妙的佛家思想?
以此进行修行自身,极乐世界也就在眼前!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来历,《坛经》第四节至第八节,有明白的记载:五祖弘忍“一日唤门人尽来”,要大家“各作一偈”。惠能的偈语,即针对神秀的《无相偈》而发。据《坛经》所载,惠能本不识字,他先“请人一读”神秀的偈语,然后作此歌偈,“请得一解书人于西间壁上题着”。
关于菩提树的诗句
这是和尚神秀和慧能一段对话。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神秀(六零六?—七零六),俗姓李,汴州尉氏(今河南尉氏)人。隋末出家。唐高祖武德年间在洛阳受戒。五十岁时嗣禅宗五祖弘忍,历六年,升为上座僧。弘忍卒后,移住江陵当阳山玉泉寺,开禅宗北宗一派。卒谥大通禅师。
自从佛祖释加牟尼在灵山上捻起莲花,台下的迦叶尊者收回会心的微笑,禅就产生了。关于家乡的诗句关于思念家乡的`诗句在南北朝的时候,佛教禅宗传到了第五祖弘忍大师,弘忍大师当时在湖北的黄梅开坛讲学,此中翘楚者当属首坐弟子神秀大师。
神秀是靠自己的修为逐步成为了弘忍的首坐弟子,并成为“传授僧”。五祖弘忍已经不止一次的说:“我弟子八零零,这里面没有人能逾越神秀的见性”。于是,整个东山寺里的广大僧众,自然就认为神秀是五祖弘忍的接班人了。
身是觉悟的根本(菩提是觉悟的意思,以前释迦牟尼在毕钵罗树下觉悟成佛,后世便将此树称为菩提树),心像明镜一样,能照万物。物象来时,镜不增加,物象去时,镜不减少。爱情诗句这里的“身”和“心”,实是互文,意思相同,只是为了切合诗歌的句法而作的安排
慧能对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一词为古印度语(即梵文)Bodhi的音译,意思是觉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开悟,突入彻悟途径,顿悟真理,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等。在英语里,“菩提树”一词为peepul、Bo—Tree或Large—Tree等,均有宽弘大量,大慈大悲,明辨善恶,觉悟真理之意。
菩提相思的诗句
思念,是西域广阔无垠的沙漠,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菩提相思的诗句,欢迎来参考!
1、兽炉沈水烟,翠沼残花片,一行行写入相思传。——张可久
2、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
3、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李白
4、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黄景仁
5、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
6、锺情怕到相思路。盼长堤,草尽红心。动愁吟,碧落黄泉,两处难寻。——朱彝尊
7、重叠泪痕缄锦字,人生只有情难死。——文廷式
8、人如风*江云,情似雨馀黏地絮。——周邦彦
9、鱼沈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间别离苦。——戴叔伦
10、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乾。——李商隐
11、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
12、*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徐再思
13、君若扬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沈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曹植
14、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
15、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曹雪芹
16、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晏殊
17、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除却天边月,没人知。——韦庄
18、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元好问
19、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
20、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范成大
21、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晏殊
22、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李之仪
23、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
24、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
25、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乐婉
26、一场寂寞凭谁诉。算前言,总轻负。——柳永
27、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
28、休言半纸无多重,万斛离愁尽耐担。——陈蓬姐
29、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梁启超
30、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
31、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牋费泪行。——晏几道
32、他生莫作有情痴,人间无地着相思。——况周颐
33、思君如明烛,煎心且衔泪。——陈叔达
34、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纳兰性德
35、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苏曼殊
36、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生未展眉。——元稹
37、相思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张仲素
38、尊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欧阳修
39、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晏殊
40、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你笑了笑,我摆一摆手,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郑愁予
扩展:
相思无奈句子
1、整夜里我叹息,不得好睡,当膝陇的曙色升起,那燕子又绕着我的四周,絮絮不休。小燕子啊,静静吧,让我再睡一下,也许我会入梦,梦见她温柔的手臂绕着我。
2、这几天,我真正知道什么叫坠人情网,那种思念那种渴盼那种迷乱那种不安,是怎样的缠人撩人折磨人啊。
3、在一年的每个日子,在一天每个小时,在一小时的每一分钟,然后在一分钟的每一秒,我都在想你。
4、夜深了,我还伏在案头给你写信:然后天天掰着指头计算着你的归期,可日子像和我作对,踱着方步迟迟不肯离去。
5、无限相思一个字,怎能诉尽缠绵意?
6、无论在何地,千里或万里,无论在何时,十年或百年,我都深深地思念着你,然后疼爱着你。我虽然否认一切神灵的存在,然后但我要永远信奉你这个“新上帝!”
7、无可奈何中,再重翻你往昔的情书,不禁泪落如雨!心中忍不住升起一阵愤恨,竟把它们烧成了纸灰,和泪吞下。倘若有一朝纸灰能复燃,请它把我那深藏着爱情之火的热心肠也燃烧成灰吧!
怎么鉴定菩提子的真假
导语:其实总的来说菩提籽假的还是很少的,但是在利益驱使下,很多商家还是用现代技术来做成本更低的假货,大家在鉴别好坏的同时,别被一些外表好看的菩提籽迷惑了。不懂得千万要小心,避免上当吃药。
天然菩提子的颜色和光泽并不均匀完美
大多数菩提子均拥有浑然天成的外观,造型奇特怪异,十分可人。但由于是天然形成,势必会受到光照、水分、土壤、温度等自然环境的影响,因此每颗菩提子都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小瑕疵。很多菩提子在经过长期地盘玩和养护后,会呈现出十分光鲜的色泽,但不论多光鲜,也不可能呈现出完美的均匀性。所以,如果您在市面上看到一些颜色和光泽均完美无缺的菩提子串珠,需要提高警惕,天然的东西可不太容易形成得这么完美。
看单珠的饱满度,更要看整串的匹配度
菩提子珠串的体态和形状要分开来看,一般我们拿到菩提子串珠之后,最先要做的就是仔细观察菩提子珠串每一颗的珠体形状是否规整,有没有缺珠、漏珠、开裂、干瘪等损坏状况存在,同时要观察珠串中会不会有几颗滥竽充数之辈,破坏了整体的观赏把玩价值。而菩提子串珠的体态强调的是珠串整体的完满性和整齐度,比如,珠体的大小是否统一、造型是否匹配。这更加需要收藏者个人经验的积累和收藏知识的储配,十分考验玩家的功力。
纹理既不能过于杂乱无章,又不能完全雷同
很多人在欣赏菩提子串珠时,往往重在观赏它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然而审美价值高并不一定能鉴别出菩提子的真伪,而看纹路却是一个判断菩提子串珠真伪的重要依据。一般来说,伪劣的菩提子串珠纹理一般比较污浊,显得杂乱无章,这样的伪劣一眼可见。可反过来说,如果你发现一串菩提子串珠品相好得过分,有数颗珠子的纹路出现雷同的变化规律和走向,那么极有可能是淘到了一串低劣仿制品,因为自然长成的菩提子每一颗都具有自己独特的纹理。
加热后,仿制菩提子气味刺鼻
天然菩提子具有植物淡淡的香气
菩提子既然是天然植物籽料,便会有气味。如果你具备一定的知识,通过闻气味也可以分辨菩提子的真伪。闻气味,主要是闻菩提子串珠气味的清浊变化。菩提子虽然不会像沉香、檀香或是金丝楠木那样有一股甘甜醇厚的自然香气,但作为自然界植物的果实和结晶,菩提子也会有一股清淡隐约的自然气味。现在很多假冒的菩提子串珠在制作时以化学香料作为辅助品,造成串珠的香气恶俗浓艳,令人闻之作呕。
有条件的朋友在鉴别时,可以将串珠置于火上进行微微的灼热,观察串珠是否出现了焦化的现象,是否有正常植物木料燃烧之后的气味表现。一般来说,菩提子串珠在燃烧的时候,只会散发出植物燃烧的正常气味,如果伴有化学品燃烧的刺鼻气味,那就必然是用其他材料仿制而成的。
过于光滑的菩提子往往是假货
在菩提子辨别中,用手触按和把玩菩提子,以辨别其品质。和其他种类的串珠不同,菩提子串珠表面往往由于没有进行深加工或是高度抛光会留有一定程度的粗糙感,在拂拭之下会产生刺扎的感觉。很多不法商贩会假称自己的产品采用了高度抛光的手段进行加工,所以表面呈现出光洁*滑的感觉,其实过于光滑的菩提子串珠,很有可能是仿制品。
针对这样的情况,买家需要注意,即便经过了高度的抛光加工,菩提子串珠表面也并不能产生油漆状的光泽,相反是一种*似打蜡之后的感觉,没有油脂反光的效果,不会给人一种过油的感觉。在进行触摸之后,主体表面的凹凸感依然存在。
老籽儿都会有瑕疵
另外,我们也要留意一下串珠的材质如何。一般来说,菩提子串珠的坚硬度都是非常高的,所以一些藏品才能长时间传承。但菩提子一旦受到风干、进水或灼烧等侵害,还是会留下变色、裂痕或是剥皮等创伤,绝不会呈现出“金刚不坏”的现象。因此那些完美无缺的老籽儿就值得我们怀疑了,对此可以掂试菩提子串珠,感受其质感。放于掌心细细掂量一下,菩提子不会过于轻飘,能够明显地感觉到一定的重量。当然这一技巧属于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经验之谈,真正具备属于自己的辨别能力,还需要藏家长时间的积累和摸索。
在市场上淘菩提子时,需要会问。即通过和卖家的沟通交流来了解菩提子串珠的材质、做工、年限和成色等情况,综合分析后判断菩提子的优劣真伪,决定自己要不要入手。如今很多收藏者在市场上淘宝时不太喜欢和卖家交流,一是担心自己的知识储备不够,被卖家看出破绽,从而被蒙骗;二是对卖家不信任,害怕被卖家侃晕,失去了正确的判断。其实笔者认为,交流对于菩提子交易还是非常有必要的。不论是新手还是老手,通过和卖家的深入交流可以更好地了解心仪宝贝的相关情况,再结合自己的知识进行分析, 这样的过程更为妥帖。
如果你具备一定的菩提子知识,也可以提出一些针对性强的问题,看看卖家是否闪烁其词、不肯正面回复,以此来判断自己是否有可能被蒙骗。实际上对卖家来说,这种仔细的询问和深入的追查可以塑造自己谨慎仔细的形象,会让卖家觉得你“懂行”,相反很多一知半解还不懂装懂的人更容易被骗。因此要多问,这里所说的“问”是要问信息、问关于菩提子串珠的详细情况,而不是要去听卖家讲故事。比如,现在市场上很多卖家都能把他的宝贝讲出一个非常悠远可信的故事和传说,但说不定东西已经经过了油炸、泡药等人工做旧。所以卖家嘴里的故事不要一味听信,重点还是要放在菩提子串珠本身上。
除了强调和卖家进行交流之外,建议大家在*时多做功课,多阅读一些相关的收藏书籍,端正态度多向懂行的老手和高手请教。“天上不会掉馅饼”,只有抱着“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态度,多丰富收藏的`知识,多积累买卖的经验,才能真正达到“火眼金睛”的最高境界。
1、手感粗糙
菩提子多为草籽或者树籽,所以表皮未经抛光之前会比较粗糙,天然的果实外层摸起来会比较扎手。抛光后因为植物生长的原因表皮也多多少少会出现凹凸不*。所以首先从手感上讲,菩提子不见得是特别光滑,如果不是经历过高强度的打磨很少出现*滑的外表。
2、纹理不规律
天然菩提子会有各种不同的外形纹理,表面不管是否经过加工,都会有自然的纹理。有些纹理像暗藏的沟壑,有些纹理像抽象的图案,有些纹理是隐约可见的暗纹,还有的表现成不规则的划痕等等。大家要注意每一颗菩提子的纹理都有自己的特点,绝对没有两颗完全一样的。
3、质地坚硬
菩提子质地坚硬,材质稳定历久不变,经过盘念越用越光泽,新珠色淡,使用久了色由浅变深。菩提子遇火焦化甚至燃烧,并发出植物燃烧的气味,如出现了化学味道则是仿品。在使用过程中遇水泡、遭干热、迎大风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损坏,无反应则有可能是合成材料加工的。
扩展资料:
挑选回来的菩提子一定要仔细清理,很多玩友往往忽视了这个环节。
1、菩提子的表面清理:用潮湿的布清理表面的污渍一些轻微的色斑。如果有明显的毛刺,建议用1500目的细砂纸打磨。
2、打孔的清理:菩提子的打孔处最容易出现大毛刺,如果不处理很容易磨断串珠的绳子。建议用什锦锉清理。金刚、天意子-----等不好清理的,建议用水浸泡后再清理。
手感
菩提子多为草籽或者树籽,所以表皮未经抛光之前会比较粗糙,天然的果实外层摸起来会比较扎手。抛光后因为植物生长的原因表皮也多多少少会出现凹凸不*。所以,首先从手感上讲,菩提子不见得是特别光滑,如果不是经历过高强度的打磨很少出现*滑的外表。
纹理
天然菩提子会有各种不同的外形纹理,表面不管是否经过加工,都会有自然的纹理。有些纹理像暗藏的沟壑,有些纹理像抽象的图案,有些纹理是隐约可见的暗纹,还有的表现成不规则的划痕,等等。大家要注意每一颗菩提子都有自己的特点,绝对没有两颗是完全一样的。有其他材料仿制的菩提子会出现纹理雷同或有规律的变化,尤其是稀有菩提子要仔细分辨。
质地
菩提子的天然特性决定了其构成的元素。能作为菩提子的树种和草籽,其共同特点是质地坚硬,材质稳定历久不变,经过盘念越用越光泽,新珠色谈使用久了色泽由浅变深。菩提子遇火会焦化甚至燃烧,并发出植物燃烧的气味,如出现化学味道则是仿品。在使用过程中遇水泡、遭干热、迎大风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损坏,如:开裂、起皮、变色、等问题都是菩提子的自然反应,无反应的则有可能是合成的材料加工的。
做旧
现如今随着菩提子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喜欢。慢慢的也出现了许多所谓的老籽儿,几十年几百年的菩提子涌现于市场。多出现在金刚,星月,凤眼这几类籽儿上。不可否认,有很多家传的宝贝或者是几辈人用此念珠的佛珠,但现在市场上的大部分老籽儿是通过各种人工手段做旧而成,就像古玩一样,价格不菲,但不见得是真东西。稍微一不注意就会被骗。做旧的手段多种多样,有药泡、油煮、高低温等很多手段,普通玩家肉眼根本无法鉴别,然后商家再添加一些虚拟的故事加以渲染,导致很多朋友花重金购买回去的菩提子只是被做假做旧的残次品而已。所以在此奉劝那些一味追求老籽儿的朋友,在买卖的时候要谨慎。不要被一些故事所欺骗,当您要出手购买的时候问问自己:真有那么多老的吗。
手感:未经深度打磨的摸起来不会特别光滑
菩提子多为草籽或树籽,所以表皮未经抛光之前会比较粗糙,天然的果实外层摸起来会比较扎手。抛光后,因为植物生长的原因表皮也多多少少会出现凹凸不*。所以从手感上讲,菩提子不见得会特别光滑,如果不是经历过高强度的打磨,是很少会出现*滑的外表的。
纹理:没有两个纹理完全一样的菩提子
天然菩提子会有不同的外形纹理,表面不管是否加工过,都会又自然的纹理。大家一定要注意每一颗菩提子的纹理都有自己的特点,绝对没有两颗完全一样的菩提子。由其他材质泛发指的菩提子会出现纹理雷同或有规律的变化,对西游菩提子尤其要仔细分辨。
质地:质地坚硬,盘完的越久颜色越深
菩提子质地坚硬,材质稳定历久不变,盘玩久了颜色由浅变深,时间越长越有光泽。菩提子遇火时会散发出植物的气味,而仿制品则会有化学气味。菩提子在盘玩过程中遇水泡、遭干热、迎大风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损坏,如开裂、起皮、变色等问题都是菩提子的自然反应,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人工合成材料加工的。
做旧:花大价钱买来老菩提子竟然是残次品
做旧的手段多种多样,有药泡、油煮、高低温等手段,普通玩家肉眼根本无法鉴别,被商家的花言巧语所蒙骗,导致很多玩家花大价钱买的只是残次品而已!
要想辨别菩提子必须从四个方面入手,手感、文理、质地、做旧。
一看手感、未经打磨的会粗糙
菩提子一般为树籽和草籽,而树籽和菜籽往往都是种子,表面一般会凹凸不*,未经打磨它们的手感会像*常的种子一样,另外还有一些菩提子是一些树的果实,想金刚菩提子样,就是一种果实,这个果实特别的硬,往往不易抛光,就算是抛光之后手感还是凹凸不*的,非得是经过高强度的抛光才会感到手感润滑。
二看纹理,没有两个菩提子的纹理是一样的
就像人一样没有两个人的指纹是一样的,菩提子的纹理也没有相同的。天然的菩提子纹理往往都有一种自然的韵味,纹理都不尽相同,而经过高强度加工的菩提子都会有一种非自然的纹理,或者有些相同,你可以从这方面入手,看其纹理如果纹理极为自然,一般都是真的。
1、听说,这个世界上存在着另一个*行的时空,人死了以后,灵魂便会飘到那里,附在另一个自己身上。——郑晓渝
2、生即死,死亦生,生死不由于命,物定亦胜天,佛本道,道亦佛,佛道皆生于物,菩提本无树,何惧生死?——菩提老祖
3、佛曰:人之所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郑晓渝的痛苦,源于三生三世的执着,至死不渝的决心,但终究会是,一次归于徒然的飞蛾扑火?三生石畔的枯等成灰,海枯石烂的生死誓言,缘何变成,生生世世的痛苦纠葛?
4、之于,最大的悲剧,不是飞蛾扑火般在挣扎中痛苦地死去,而是嫦娥奔月般在寂寞里无奈地活着,不老不死地活着……
5、邱亦泽,如果你不爱我,请让我就这样陪他而去,千万不要让我再一次醒来,千万不要……
6、她在佛前苦苦哀求了五千多年,只为今生能在最美的时光里遇见他,怎奈何沧海已填,神女不复,终究敌不过“天命使然”的宿命纠葛,继续那前世待续的虐缘。
7、但求三生石畔,彼岸花开,奈何菩提树下,何处尘埃!——司幽
8、谁说鲜花就一定要绿叶的衬托才能更显美丽?曼珠沙华花叶永不相见,不也依然亭亭玉立,美不胜收?由此可见,美丽是相对而言的说法诚然是那些丑陋之人肆意编制的自欺欺人的懦弱谎言…
9、佛祖,如果人生可以重来一次,我祈求让我再一次遇见她,即使再一次这样痛苦的死去,我也绝不后悔。——苏榆
10、“精卫,如果我死了,化为青烟,你独自活在这世间,还会继续爱着我吗?”晓渝:“帝湮,说什么鬼话,公元2014,洪荒上神,想死得去撞核武器。”
11、花谢了,还能再开,可人死了,真的还有来世吗?若真有来世,我一定要在爱上邱亦泽之前杀死苏榆…
12、晓渝,如果我死了,请你一定要好好爱他,答应我,好吗?——温舒雅
13、妹妹,我死了以后,一定要叫父皇把我葬在巫山的东南面,让我能天天见到她。——瑶姬
14、见到苏渝的那一瞬间,我突然有了向过去告别的勇气,我对着手机屏幕上那张还在略显惊讶的面容,强忍住泪水微笑着说:“邱亦泽,告诉我…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
15、如果上天注定了要我今生以死亡作为代价来换取来世的幸福,那么我恳求临死之前能够在见他一面,哪怕一秒也可以。”——温舒雅。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偈语读作「jì yǔ」。偈语是梵语“偈佗”的又称,通常以四句组成,即一种略似于诗的有韵文辞,附缀于佛经的一些读后感或修行的实践中得到的体悟写成的语句,兼具文学的形式与内容,朗朗上口,尽管不是佛经的主要内容,也成为与佛经相提并论的典故。
普贤菩萨偈语
普贤菩萨警众偈(法句经·无常品)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无常偈(大般涅盘经)
诸行无常,是生灭法。
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涅槃偈(涅槃经)
本有今无,本无今有。
三世有法,无有是处。
菩提偈(惠能)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
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
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
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六赞偈》(白居易)
赞佛偈
十方世界,天上天下,
我今尽知。无如佛者,
堂堂巍巍,为天人师。
故我礼足,赞叹皈依。
赞法偈
过现当来,千万亿佛,
皆因法成,法从经出。
是大*,是大宝藏,
故我合掌,至心回向。
赞僧偈
缘觉声闻,诸大沙门。
漏尽果满,众中之尊。
假和合力,求无上道。
故我稽首,和南僧宝。
赞众生偈
毛道凡夫,火宅众生,
胎卵湿化,一切有情,
善根苟种,佛果终成。
我不轻汝,汝无自轻。
忏悔偈
无始劫来,所造诸罪,
若轻若重,无大无小,
我求其相,中间内外,
了不可得,是名忏悔。
发愿偈
烦恼愿去,涅槃愿住,
十地愿登,四生愿度。
佛出世时,愿我得亲,
◆夜游佛寺 我信步阿掖山卧佛寺前 观佛景,参悟佛心禅语 你面目慈祥,普度众生 你胸藏禅经,慈悲为怀 我轻拈凡心,虔诚跪拜 我从你的眸里,读懂了佛心与禅语 那是一朵温婉的菩提花语 你矗立群山黄海之中 以超然的姿态 与山林相依,休戚与共 你是佛心,你是善念 你是众生的皈依 你穿行碧海蓝天之间 你是众生争相朝拜,心之所往之地 青山巍巍,绿水悠悠 你是众生赏景,参禅悟道 皈依灵魂的福地 ◆千年银杏 寺外千年银杏,枝叶茂盛 超凡脱俗,不染尘埃 你亘古长青,你和蔼可亲 你见证了卧佛寺的前缘今生 还要继续观摩卧佛寺的来世 你善用一双智慧的眸 解读众生痴苦 你倾尽千年深情 与卧佛寺风雨同舟 你是亘古的守望 你是不朽的传奇 你用一支灵性的笔 讲述着卧佛寺的盛衰荣辱 ? ?◆佛前莲灯 佛前莲灯,伴我长生 檀香未尽,泪眼婆娑 追溯前世,我或许 是佛前的一盏莲灯 与佛同受信男信女的供奉 众生怀着虔诚的心愿,跪拜祈福 你庇佑了多少纯良的灵魂 与尔一起侧耳倾听晨钟暮鼓 *阿掖山卧佛寺一隅 聆听空灵佛音,诵读心经 佛说:你我他皆是茫茫众生一员 若能日行一善,必能早登极乐 我痴心问佛,手捧菩提 怀着一颗仁善的心,寻觅灵魂的皈依 待我的肉身涅槃,灵魂飞升 尘缘如风逝,轮回三界 我的足迹,宛若一朵佛音,亘古传颂 愿归依佛前,燃一盏莲灯 祈求下一世的福报 ◆心若菩提 原始的欲望,宛若深不见底的井 你坐井观天,默读心经 那一声伟岸的佛号,打马而过 世间的尔虞我诈,假仁假义可笑又可悲 善恶本无因,果报终有时 贪一时之乐,造孽众生,岂有福报 心若存善念,又岂会与魔同渊 何不止恶向善,高颂佛号,与佛同源 我拈凡心一颗,踏遍沧桑的经年 寻觅前缘今生的佛踪,佛本无形,万物归宗 我若向佛心若菩提,我若问佛温婉若莲 我在哪里悟佛,哪里便是我修行的宝刹 你在哪里拾起那页泛黄的佛经 哪里便是渡你成佛的寺庙 愿以一己之力,普度众生 愿追朔前世的佛光,皈依我佛
编辑点评:
日照首届“净域杯”全国诗书画大奖赛由山东省阿掖山卧佛寺主办,如云诗苑编辑部承办的大奖赛,主题是以描写阿掖山卧佛寺的风景与佛教住世的慈悲精神为主,撰写丛林古刹楹联书法、诗词佳句、佛教相关的国画、体现人间正能量的诗歌散文小说等题材为主,启发本智,匡扶人心,弘扬正法!感谢诗友赐稿,大赛期间不单独撰写按语,征稿结束后统一邀请专业评委公*公正打分评出奖项,唯以质取稿,祝福您在本次大赛中取得好成绩!敬请期待大赛公布结果!问好诗人,推荐赏读。
菩提句子 菩提的句子 菩提经典句子 菩提诗句 描写菩提树的句子 菩提心经经典句子 菩提的诗句 关于菩提的唯美句子 菩提语录 菩提的古诗 关于菩提的诗句 菩提树的诗句 赞美星月菩提的句子 菩提叶的古诗 菩提树诗句 描写菩提的诗句 有关菩提树的诗句 关于菩提树的诗句 菩提树下的古诗 有关菩提的诗词 红叶菩提的古诗 菩提寺私成口号 关于星月菩提的诗句 关于菩提树下唯美句子 关于金刚菩提的诗句 悟空传菩提台词 白玉菩提的古诗 关于金刚菩提的古诗 有关菩提花的古诗 长寿菩提山的古诗
菩提经典句子 莲花菩提唯美句子45条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_描写一叶莲唯美句子 怎么鉴定菩提子的真假 怎么选购千眼菩提 林清玄《黄昏菩提》 曹德旺自传《心若菩提》 乐亭菩提岛旅游攻略 《菩提偈》原文及赏析 泥路显足印,烦恼见菩提 关于菩提的诗句 三生三世菩提树下经典语录 莲花菩提唯美句子45条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_描写一叶莲唯美句子 三生三世菩提树下经典名言 菩提经典说说句子 心若菩提,则步步生莲 菩提偈怎么读(佛教偈语是什么意思) 一花一世界 一叶一菩提 赞美金刚菩提的诗句 心若菩提,温婉若莲(组诗) 佛曰:菩提本清凉 每日一则菩提心语 一语一世界,一词一菩提的人生感悟 一花一世界 一叶一菩提 关于菩提树的诗句 关于菩提树的诗句的解析 菩提相思的诗句 心经为你,菩提莲开现代诗外二首 菩提经典句子
优美语段30 表示风景优美的成语 关于优美的成语 优美语段并仿写 优美语段及赏析 景色优美英语 优美语段开头 优美景色的成语 优美语段100 优美两字词语 优美的英语散文 优美的成语大全 300字优美语段 关于优美的词语 英语优美散文 描写优美景色的成语 优美的词语大全 优美语段300 优美的日语 很优美的词语 优美语段200 开学季的优美语录 高中优美语段 优美英语散文 英语优美 优美词语二字 反映景色优美的词语 心情优美词语 优美语段加解析 赞美钻石的优美语段 描写画画的优美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