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于菩提树的诗句 >

关于菩提树的诗句

关于关于菩提树的诗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关于菩提树的诗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关于菩提树的诗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关于菩提树的诗句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关于菩提树的诗句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关于菩提树的诗句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关于菩提树的诗句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关于菩提树的诗句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关于菩提树的诗句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关于菩提树的诗句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关于菩提树的诗句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身如菩提树,心如明镜台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 学生
  • 身如菩提树,心如明镜台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身如菩提树,心如明镜台”出自神秀《神秀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身如菩提树,心如明镜台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原文

      身如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注释

      ①明镜台:比喻心之本性明净纯洁。

      ②神秀:佛教禅宗五祖弘忍的弟子,六祖慧能的师兄。

      ③偈:佛教徒的短诗警句。

      解析

      这几句的意思是,人身如一棵菩提树,人心像一块明亮的镜台,明净纯洁;要时时勤快地拂拭(注意修身的功夫),不要让明亮的镜台,沾染上污垢尘埃(摒除各种贪欲杂念,使心性永远保持洁亮光明)。以物喻理,说明佛教“空无”的观点。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字面意思是:众生的身体就是一棵觉悟的智慧树,众生的心灵就象一座明亮的台镜,要时时不断地将它掸拂擦试,不让它被尘垢污染障蔽了光明的本性。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字面意思是:菩提树原本就不是树,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镜子。本来就是虚无没有一物, 那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其实,尘在外,心在内,常拂之,心净无尘;尘在内,心在外,常剥之,无尘无心;心中有尘,尘本是心,何畏心中尘?从这个意义上说,慧能的参悟自然高出神秀许多。神秀仍然停留在内,而慧能却早已走出了自我,来到了更广阔的天地。

      注释

      菩提偈:“菩提”,梵文的音译,意译为“觉”或“智”,旧译也作“道”。指对佛教教义的理解,或是通向佛教理想的.道路。偈,和尚唱颂的歌诗称为偈。菩提偈,即诠释佛教教义的歌偈。

      树:这里指菩提树,意译为“觉树”或“道树”。相传佛教始祖释迦牟尼在此树下证得菩提,觉悟成道,故称此树为菩提树。但这种树的本名是什么,有多种不同的说法。据说南朝梁时僧人智药曾把这种树自天竺移植*。《雷州府志》记载:“菩提果色白者,味甜,五月熟。海南琼山县则把这种树所结的果子称为金刚子。这种果子可作念珠。佛教徒常焚香散花,绕树行礼。今广东省曲江县南华寺藏经阁旁左右两侧,各有一棵菩提树。”

      明镜:据《资持记》下二之三:“坐禅之处,多悬明镜,以助心行。”通常用以比喻佛与众生感应的中介。台:指安置明镜的地方,可以借代为客观存在。

      佛性:是梵汉并译名词,意译为“觉性”、“如来性”,有时被称为“涅”,或叫“真如”,也是“如来藏”的异名。原指佛陀本性,发展为成佛的可能性,是佛教徒所追求的修行目标和理想境界。这个问题,小乘和大乘的观点不一致,提出种种不同的见解,引起长期争论。*南北朝时盛谈佛性,隋唐各宗也重视佛性说。天台宗提出五种佛性,法相宗归结为两种佛性,华严宗更把“有情”众生的佛性与“非情”之物的法性区别开来。清净:佛教术语,远恶行,离惑垢,称为清净。

      尘埃:佛教术语,指人间的一切世俗事务。按出家人的观点,世务不净,故称尘务。

      玄:佛教术语,这里是指玄妙的佛教理想。《信心铭》:“不识玄者,徒劳念佛。”对于佛教徒来说,通晓玄机,是至关重要的。

      西方:佛教术语,指净土所在的极乐世界。过去,佛教徒认为:东方日出,是万物滋生之地;西方日落,才是万物终归之处。因此,传统的教义都认定佛教徒要以西方(或称西天)为其归宿。惠能的这个观点,实是对西方“净土”的否定,为“顿悟”成佛提供了理论根据。

[阅读全文]...
  • 关于菩提树的诗句

  • 关于菩提树的诗句

      这是和尚神秀和慧能一段对话。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神秀(六零六?—七零六),俗姓李,汴州尉氏(今河南尉氏)人。隋末出家。唐高祖武德年间在洛阳受戒。五十岁时嗣禅宗五祖弘忍,历六年,升为上座僧。弘忍卒后,移住江陵当阳山玉泉寺,开禅宗北宗一派。卒谥大通禅师。

      自从佛祖释加牟尼在灵山上捻起莲花,台下的迦叶尊者收回会心的微笑,禅就产生了。关于家乡的诗句关于思念家乡的`诗句在南北朝的时候,佛教禅宗传到了第五祖弘忍大师,弘忍大师当时在湖北的黄梅开坛讲学,此中翘楚者当属首坐弟子神秀大师。

      神秀是靠自己的修为逐步成为了弘忍的首坐弟子,并成为“传授僧”。五祖弘忍已经不止一次的说:“我弟子八零零,这里面没有人能逾越神秀的见性”。于是,整个东山寺里的广大僧众,自然就认为神秀是五祖弘忍的接班人了。

      身是觉悟的根本(菩提是觉悟的意思,以前释迦牟尼在毕钵罗树下觉悟成佛,后世便将此树称为菩提树),心像明镜一样,能照万物。物象来时,镜不增加,物象去时,镜不减少。爱情诗句这里的“身”和“心”,实是互文,意思相同,只是为了切合诗歌的句法而作的安排

      慧能对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一词为古印度语(即梵文)Bodhi的音译,意思是觉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开悟,突入彻悟途径,顿悟真理,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等。在英语里,“菩提树”一词为peepul、Bo—Tree或Large—Tree等,均有宽弘大量,大慈大悲,明辨善恶,觉悟真理之意。

[阅读全文]...
  • 关于菩提树的诗句的解析

  • 关于菩提树的诗句的解析

      这是和尚神秀和慧能一段对话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神秀 (六零六.—七零六),俗姓李,汴州尉氏(今河南尉氏)人。隋末出家。唐高祖武德年间在洛阳受戒。五十岁时嗣禅宗五祖弘忍,历六年,升为上座僧。弘忍卒后,移住江陵当阳山玉泉寺,开禅宗北宗一派。卒谥大通禅师。

      自从佛祖释加牟尼在灵山上捻起莲花,台下的迦叶尊者收回会心的微笑,禅就产生了。关于家乡的诗句 关于思念家乡的诗句 在南北朝的时候,佛教禅宗传到了第五祖弘忍大师,弘忍大师当时在湖北的黄梅开坛讲学,此中翘楚者当属首坐弟子神秀大师。

      神秀是靠自己的修为逐步成为了弘忍的'首坐弟子,并成为“传授僧”。五祖弘忍已经不止一次的说:“我弟子八零零,这里面没有人能逾越神秀的见性”。于是,整个东山寺里的广大僧众,自然就认为神秀是五祖弘忍的接班人了。

      身是觉悟的根本(菩提是觉悟的意思,以前释迦牟尼在毕钵罗树下觉悟成佛,后世便将此树称为菩提树),心像明镜一样,能照万物。物象来时,镜不增加,物象去时,镜不减少。的“身”和“心”,实是互文,意思相同,只是为了切合诗歌的句法而作的安排。

      慧能对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慧能对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一词为古印度语(即梵文)Bodhi的音译,意思是觉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开悟,突入彻悟途径,顿悟真理,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等。在英语里,“菩提树”一词为peepul、Bo—Tree或Large—Tree等,均有宽弘大量,大慈大悲,明辨善恶,觉悟真理之意。

[阅读全文]...
  • 关于菩提的诗句

  •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惠能《菩提偈》

    生长菩提子,遍盖天中天。——寒山《诗三百三首》

    百千万劫菩提种,八十三年功德林。——白居易《赠僧五首·钵塔院如大师》

    一点新萤报秋信,不知何处是菩提。——贾岛《夏夜登南楼》

    不论烦恼先须去,直到菩提亦拟忘。——白居易《道场独坐》

    若转识为智,菩提其庶几。——白居易《因梦有悟》

    暗数菩提子,闲看薜荔花。——皮日休《寂上人院联句》

    十里松门国清路,饭猿台上菩提树。——皮日休《寄题天台国清寺齐梁体》

    不算菩提与阐提,惟应执著便生迷。——司空图《与伏牛长老偈二首》

    珠穿闽国菩提子,杖把灵峰榔栗枝。——曹松《送乞雨禅师临遇南游》

    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惠能《菩提偈》

    我生不识须菩提,薛鹤杨梅姑置之。——钱时《袁尚右座中王屯田出与可竹甚奇归成古调》

    菩提一切皆具足,刮膜分光诚岂弟。——苏籀《龙翔真歇和尚求诗赠一首》

    怪来尊老升歌*,移就菩提养病坊。——刘克庄《三和妆字韵陈魁载酒》

    菩提只在摄心官,日观元同月观看。——吴潜《再用出郊韵似延庆老三首·菩提只在摄心官》

    天香开茉莉,梵树落菩提。——李群玉《法性寺六祖戒坛》

    我行蒋山来,解辔菩提坊。——赵蕃《九月十一日雪二首·九月天雨雪》

    山僧自觉菩提长,心境都将付卧轮。——苏轼《题过所画枯木竹石三首·老可能为竹写真》

    阎浮提中大福田,莲花会上菩提记。——黄庭坚《南山罗汉赞十六首·万山相倚碧漓岏》

    翰墨场中老伏波,菩提坊里病维摩。——黄庭坚《病起荆江亭即事十首·翰墨场中老伏波》

    菩提熏种,慈氏言参。——黄庭坚《头陀赞》

    菩提本自非言说,默默知师得更深。——张耒《赠圆明老》

    菩提无树镜非台,虚净光明不受埃。——释正觉《偈颂二百零五首·菩提无树镜非台》

    果满菩提圆,华开世界起。——释正觉《偈颂二百零五首·云开青山横屋头》

    心心不触菩提用,法法无依般若光。——释正觉《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功转密藏》

    须菩提慧空了了,憍尸迦华雨毵毵。——释正觉《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默而非缄》

    文殊靠倒维摩诘,帝释仰赞须菩提。——释正觉《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雪发霜髭》

    须菩提坐空而谈,维摩诘卷辨而默。——释正觉《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松老有骨》

    功忘自据菩提座,照尽谁传般若灯。——释正觉《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写出老僧》

    须菩提坐禅,憍尸迦雨华。——释正觉《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心心无住》

    既悟花情已,菩提果自成。——释正觉《偈二首·心地含诸种》

    手中撚着白菩提,拄杖过头眉下垂。——宋登春《老僧》

    劲挺铁石心,直取菩提路。——寒山《诗三百三首》

    个中若不会,学取须菩提。——释印肃《李总干遗诗十四句师於一句之下加颂七句·我要警昏迷》

    尽登无上道,俱证菩提路。——拾得《诗》

    葛楠合翠盖,上有菩提坊。——李石《送杨德源》

    念念精进须向前,菩提烦恼难了解。——敦煌曲子《五更转·其七·假托禅师各转十首》

    居士应无垢,菩提各有因。——袁说友《慈感寺四月八日浴佛会》

    菩提简介

    “菩提”一词是梵文Bodhi的音译,意思是觉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开悟,突入彻悟途径,顿悟真理,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等。

    菩提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证得了最后的光明的自性,也就是达到了涅槃的程度。涅槃对凡夫来讲是人死了,实际上就是达到了无上菩提。

    梵语bodhi,巴利语同。意译觉、智、知、道。广义而言,乃断绝世间烦恼而成就涅槃之智慧。即佛、缘觉、声闻各于其果所得之觉智。此三种菩提中,以佛之菩提为无上究竟,故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译作无上正等正觉、无上正遍智、无上正真道、无上菩提。

[阅读全文]...
  • 三生三世菩提树下经典语录

  • 1、听说,这个世界上存在着另一个*行的时空,人死了以后,灵魂便会飘到那里,附在另一个自己身上。——郑晓渝

    2、生即死,死亦生,生死不由于命,物定亦胜天,佛本道,道亦佛,佛道皆生于物,菩提本无树,何惧生死?——菩提老祖

    3、佛曰:人之所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郑晓渝的痛苦,源于三生三世的执着,至死不渝的决心,但终究会是,一次归于徒然的飞蛾扑火?三生石畔的枯等成灰,海枯石烂的生死誓言,缘何变成,生生世世的痛苦纠葛?

    4、之于,最大的悲剧,不是飞蛾扑火般在挣扎中痛苦地死去,而是嫦娥奔月般在寂寞里无奈地活着,不老不死地活着……

    5、邱亦泽,如果你不爱我,请让我就这样陪他而去,千万不要让我再一次醒来,千万不要……

    6、她在佛前苦苦哀求了五千多年,只为今生能在最美的时光里遇见他,怎奈何沧海已填,神女不复,终究敌不过“天命使然”的宿命纠葛,继续那前世待续的虐缘。

    7、但求三生石畔,彼岸花开,奈何菩提树下,何处尘埃!——司幽

    8、谁说鲜花就一定要绿叶的衬托才能更显美丽?曼珠沙华花叶永不相见,不也依然亭亭玉立,美不胜收?由此可见,美丽是相对而言的说法诚然是那些丑陋之人肆意编制的自欺欺人的懦弱谎言…

    9、佛祖,如果人生可以重来一次,我祈求让我再一次遇见她,即使再一次这样痛苦的死去,我也绝不后悔。——苏榆

    10、“精卫,如果我死了,化为青烟,你独自活在这世间,还会继续爱着我吗?”晓渝:“帝湮,说什么鬼话,公元2014,洪荒上神,想死得去撞核武器。”

    11、花谢了,还能再开,可人死了,真的还有来世吗?若真有来世,我一定要在爱上邱亦泽之前杀死苏榆…

    12、晓渝,如果我死了,请你一定要好好爱他,答应我,好吗?——温舒雅

    13、妹妹,我死了以后,一定要叫父皇把我葬在巫山的东南面,让我能天天见到她。——瑶姬

    14、见到苏渝的那一瞬间,我突然有了向过去告别的勇气,我对着手机屏幕上那张还在略显惊讶的面容,强忍住泪水微笑着说:“邱亦泽,告诉我…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

    15、如果上天注定了要我今生以死亡作为代价来换取来世的幸福,那么我恳求临死之前能够在见他一面,哪怕一秒也可以。”——温舒雅。

[阅读全文]...
  • 三生三世菩提树下经典名言

  • 经典,名言,名人名言
  • 1.之于爱情,最大的悲剧,不是飞蛾扑火般在挣扎中痛苦地死去,而是嫦娥奔月般在寂寞里无奈地活着,不老不死地活着……

    2.邱亦泽,如果你不爱我,请让我就这样陪他而去,千万不要让我再一次醒来,千万不要……

    3.她在佛前苦苦哀求了五千多年,只为今生能在最美的时光里遇见他,怎奈何沧海已填,神女不复,终究敌不过“天命使然”的宿命纠葛,继续那前世待续的虐缘。

    4.但求三生石畔,彼岸花开,奈何菩提树下,何处尘埃!——司幽

    5.谁说鲜花就一定要绿叶的衬托才能更显美丽?曼珠沙华花叶永不相见,不也依然亭亭玉立,美不胜收?由此可见,美丽是相对而言的说法诚然是那些丑陋之人肆意编制的自欺欺人的懦弱谎言…

    6.佛祖,如果可以重来一次,我祈求让我再一次遇见她,即使再一次这样痛苦的死去,我也绝不后悔。——苏榆

    7.“精卫,如果我死了,化为青烟,你独自活在这世间,还会继续爱着我吗?”晓渝:“帝湮,说什么鬼话,公元2014,洪荒上神,想死得去撞核武器。”

    8.花谢了,还能再开,可人死了,真的还有来世吗?若真有来世,我一定要在爱上邱亦泽之前杀死苏榆…

    9.晓渝,如果我死了,请你一定要好好爱他,答应我,好吗?——温舒雅

    10.妹妹,我死了以后,一定要叫父皇把我葬在巫山的东南面,让我能天天见到她。——瑶姬

    11.见到苏渝的那一瞬间,我突然有了向过去告别的勇气,我对着手机屏幕上那张还在略显惊讶的面容,强忍住泪水微笑着说:“邱亦泽,告诉我…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

    12.如果上天注定了要我今生以死亡作为代价来换取来世的幸福,那么我恳求临死之前能够在见他一面,哪怕一秒也可以。”——温舒雅。

    13.听说,这个世界上存在着另一个*行的时空,人死了以后,灵魂便会飘到那里,附在另一个自己身上。——郑晓渝

    14.生即死,死亦生,生死不由于命,物定亦胜天,佛本道,道亦佛,佛道皆生于物,菩提本无树,何惧生死?——菩提老祖

    15.佛曰:人之所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郑晓渝的痛苦,源于三生三世的执着,至死不渝的决心,但终究会是,一次归于徒然的飞蛾扑火?三生石畔的枯等成灰,海枯石烂的生死誓言,缘何变成,生生世世的痛苦纠葛?

[阅读全文]...
  • 林清玄《黄昏菩提》

  • 黄昏
  • 林清玄《黄昏菩提》

      现代都市高楼林立,五光十色,却喧闹芜杂。现代人享受着高度发达的文明,却人情冷漠,缺乏沟通。文章由菩提树等自然之物引发思考,表现对现代人生存和情感的关注。语言幽婉深沉,抒情细腻真切,颇能动人情怀。小编给大家带来林清玄的黄昏菩提。欢迎大家阅读!

      林清玄 《黄昏菩提》

      我喜欢黄昏的时候在红砖道上散步,因为不管什么天气,黄昏的光总让人感到特别安静,能较深刻省思自己与城市共同的心灵。但那种安静只是心情的,只是心情一离开或者木棉或者杜鹃或者菩提树,一回头,人声车声哗然醒来,那时候就能感受到城市某些令人忧心的品质。

      这种品质使我们在吵闹的车流里,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寂寞;奔逐的人群与闪亮的霓红灯中,看清了这个大城冷漠的质地。

      居住在这个大城,我时常思索着怎样来注视这个城,怎样找到它的美,或者风情,或者温柔,或者什么都可以。

      有一天我散步累了,坐在建国南路口,就看见这样的场景,疾驰的摩托车上左转的货车。因挤压而碎裂的铁与玻璃,和着人体撕伤的血泊,正好喷溅在我最喜欢的一小片金盏花的花圃上。然后刺耳的*与救护车,尖叫与围拢的人群,堵塞与叫骂的司机……好像一团太铁屑,因磁铁碾过而改变了方向,给乱骚动着。

      对街那头并未受到影响,公车牌上等候的人正与公车司机大声叫骂。一个气喘咻咻的女人正跑步追赶着即将开动的公车。小学生的纠察队正对不肯停的计程车吐口水。穿西装的绅士正焦躁地把烟蒂猛然蹂扁在脚下。这许多急促的喘气的画面。几乎难以相信是发生在一个可以非常美丽的黄昏。

      惊疑、焦虑、匆忙、混乱的人,虽然具有都市人的性格。生活在都市。却永远见不到都市之美。

      更糟的是无知。

      有一次在花市,举办着花卉大餐,人与人互相压挤践踏,只是为了抢食刚剥下来的玫瑰花瓣,或者涂着沙拉酱的兰花。抢得最历害的,是一咱放着新鲜花瓣的红茶,我看到那粉红色的花瓣放进热气蒸腾的茶水,瞬间就萎缩了。然后沉到杯底。我想,那抢着喝这杯茶的人不正是那一瓣花瓣吗?花市正是滚烫的茶水,它使花的美丽沉落,使人的美丽萎缩。

      我从人缝穿出,看到五尺外的安全岛上,澎湖品种的天人菊独自开放着,以一种卓绝的不可藐视的风姿,这种风姿自然是食花的人群所不可知的。天人菊名声比不上玫瑰,滋味可能也比不上,但它悠闲不为人知的风情,却使它的美丽有了不受摧折的生命。

      悠闲不为人知的风情,是这个都市最难能的风情,有一次参加一个紧张的会议,会议上正纷纭的揣测着消费者的性别、年龄、*惯与爱好;什么样的商品是十五到二十五岁的人所要的?什么样的资讯要适合这个城市的青年?什么样的颜色最能激起购买欲?什么样的抽奖与赠送最能使消费者盲目?

      而用什么形式推出才是我们的卖点,和消卖者情不自禁的买点?

      后来,会议陷入了长长地沉默,灼热的烟雾弥漫在空调不敷应用的会议室里。

      我绕过狭长的会议桌,走到长长的只有一面窗的走廊透气,从十四层的高楼俯视,看到阳光正以优美的波长,投射在春天的菩提树上,反射出一种娇嫩的生命之骚动,我便临时决定不再参加会议,下了楼,轻轻踩在红砖路上,听着欢跃欲歌的树叶长大的声音,细微几至听不见。回头,正看到高楼会议室的灯光起,大家继续做着灵魂烧灼的游戏,那种燃烧使人处在半疯的状态,而结论却是必然的:没有人敢确定现代的消费者需要什么。

      我也不敢确定,但我可以确定的是,现代人更需要诚恳的、关心的沟通,有情的、安定的讯息。就像如果我是春天,这一排被局限的安全岛的菩提树,任何有情与温暖的注视,都将使我怀着感恩的心情。

      生活在这样的都市里,我们都是菩提树,拥有土地虽少,勉抬头仍可看见广大的天空;我们中有常在会议桌上被讨论的共相,可是我们每天每刻的美丽变化却不为人知。"一棵树需要什么呢?"园艺专家在电视上说:"阳光、空气和水而已,还有一点点关心。"

      活在都市的人也一样的吧!除了食物与工作,只是渴求着明流的阳光,新鲜的空气,不被污染的水,以及一点点有良知的关心。

      "会议的结果怎样?"第二天我问一起开会的人。

      "销售会议永远不会有正确的结论。顺为没有人真正了解到十五岁到二十五岁现代都市人的共同想法。"

      如果有人说:我是你们真正需要的!

      那人不一定真正知道我们的需要。

      有一次在仁爱国小的操场政见台上,连续听到五个人说:"我是你们真正要的。"那样高亢的呼声带着喝采与掌声如烟火在空中散放。我走出来,看见安和路上黑夜的榕树,感觉是那样的沉默、那样的矮小,忍不住问它说:"你真正的需要是什么呢?"

      我们其实是像那样沉默的榕树一样渺小,最需要的是自在地活着。走路时不必担心亡命的来车,呼吸时能品到空气的香甜,搭公车时不失去人的尊严,在深夜的黑巷中散步也能和陌生人微笑招呼,时常听到这社会的良知正在觉醒,也就够了。

      我更关心的不是我们需要什么,而是青年究竟需要什么?十五岁到二十岁的,难道没有一个清楚的理想,让我们在思索推论里知悉吗?

      我们关心的都市新人种,他们耳朵罩着随身听,过大的衬衫放在裤外,即使好天他们罩一件长到小腿的黑色神秘风衣。少女们则全身燃烧着颜色一样,黄绿色的发,红蓝色的衣服,黑白鞋,当他们打着拍子从我面前走过,就使我想起童话里跟随王子去解救公主的人物。

      新人种的女孩,就像敦化南路的花圃上,突然长出一株不可辨认的春花,它没有名字,色彩怪异,却关在时代的风里。男孩们则是忠孝东路刚刚修剪过的路树,又冒出了不规则的枝桠,轻轻地反抗着剪刀。

      最流行的杂志上说,那彩色的太阳眼镜是"燃烧的气息",那长短不一染成红色的头是"不可忽视的风格之美",那一只红一只绿的布鞋是"青春的两个眼睛",那过于巨大的不合身的衣服是"把世界的伤口包扎起来",而那些新品种的都市人则被说成是"青春与时代的领航者。"

      这些领航的大孩子,他们走在五线谱的音符上,走在调色盘的颜料上,走在影院的看板上,走在虚空的玫瑰花瓣上,他们连走路的姿势,都与我年轻的时代不同了。

      我的青年时代,曾经跪下来嗅闻泥土的芳香,因为那芳香而落泪;曾经热烈争辩国族亥走的方向,因为那方向而忧心难眠;曾经用生命的热血与抱负写下慷慨悲壮的诗歌,因为那诗歌燃烧起火把互相传递。曾经,曾经都已是昨日,而昨日是西风中凋零的碧树。

      "你说你们那一代忧国忧民,有理想有抱负,我请问你,你们到底做了什么了不起的大事?"一位西门町的少年这样问我。

      我们到底做了什么了不起的大事?拿这个问题飘过的风得不到任何回答;问路过的树,没有一摇曵;问满天的星,天空里有墨黑的`答案,这是多么可以的问题,我们这些自谓有理想有抱负忧国忧民的中年,只成为黄昏时稳重散步的都市人,那些不知道有明天而在街头舞的少年,则是半跑半跳的都市人,这中间有什么判别呢?

      有一次,我在延吉街花市,从一位年老的花贩口里找到一些答案,他说:

      "有些种子要做肥料,有些种子要做泥土,有一些种子是天生要开美丽的花。"

      农人用犁耙翻开土地,覆盖了地上生长多年的草,很快地成为土地的一部分。然后,农有在地上撒一把新品种的玫瑰花种子,那种子抽芽发茎,开出最美的璀璨之花。可是没有一朵玫瑰花知道,它身上流着小草的忧伤之血,也没有一朵玫瑰记得,它的开放是小草舍身的结晶。

      我们这一代没有做过什么大事,我们没有任何功勋给青年颂歌,就像曾经在风中生长,在地底怀着热血,在大水来时挺立,在干旱的冬季等待春天,在黑暗的野地里仰望明亮的天星,一株卑微的小草一样,这算什么功勋呢?土地上任何一株小草不都是这样活着的吗?

      所以,我们不必苛责少年,他们是天生就来开美丽的花,我们半生所追求的不也就是那样吗?无忧的快乐地活着,我们的现代是他们的古典,他们的庞克何尝不是明天的古典呢?且让我们维持一种*静的心情,就欣赏这些天生的花吧!

      光是站在旁边欣赏,好像也缺少一些东西,有一次散步时看到工人正在仁爱路种树,他们把树种在水泥盆子里,再把盆子埋入土中,为什么不直接种到土地里呢?我疑感着。

      工人说:"用盆子是为了限制树的发展,免得树根太深,破坏了道路、水管和地下民缆。也免得树长得太高,破坏了电线和景观。"

      原来,这是都市路树的真相,也是都市青年的真相。

      我们是风沙的中年,不能给温室的少年指出道路,就像草原的树没有资格告诉路树,应该如何住下扎根、往上生长。路树虽然被限制了根茎,但自己有自己的风姿。

      那样的心情,正如同有一个晚秋的清晨,我发现路边的马樱丹结满了晶莹露珠,透明得没有一丝杂的露珠停在深绿的叶脉上,那露水,令我深深感动,不只是感动的那种美,而是惊奇于都市的花草也能在清晨有这样的清明的露。

      那么,我们对都市风格、人民品质的忧心是不是过度了呢?

      都市的树也是树,都市人仍然是人。

      凡是树,就会努力生长;凡是人,就不会无端堕落。

      凡是人,就有人的温暖;凡是树,就会有树的风姿。

      树的风姿,最美的是敦化南北路上的枫香树吧!在路边的咖啡屋叫上好的咖啡,从明亮的落地窗望出去,深深感到那些安全岛上的枫香树,风情一点也不比香树里舍大道的典雅逊色,跗虽然空气是脏了一点,交通是乱了一点,喇叭与哨子是吵了点,但枫香树多么可贵,犹自那样青翠、那样宁谧、那样深情,甚至那样有一种不可言说的傲骨,不肯为日渐败坏的环境屈身。

      尤其是黄昏时分,阳光的金粉一束束从叶梢间穿过,落在满地的小草上,有时目光随阳光移坳,还可以看到酢酱草新开的紫色小花,嫩黄色的小蛱蝶在花上飞舞,如果我们用书框框住,就是印象派中最美丽的光影了。可惜有很多人在都市生活了一辈子,总是匆忙走来走去,从来没有看过这种美。

      枫香之美、都市人之品质、都市之每株路树,虽各有各的风情,其实都是渺小的。有一回我登上郊外的山,反观这黄昏的都城,发现它被四面的山手拉手环抱着,温柔的夕阳抚触着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天边朗朗升起万道金霞,这时,一棵棵树不见了,一个个人也不见了,只看到互相拥抱的人,它的污染拥挤脏乱都不见了,只留下繁华落尽的一咱清明壮*严之美。

      回望我所居的城市,这座*常使我因烦厌而去寻找细部之美的城,当时竟陪我跨越尘沙,照见了一些真实的大块的面目。那一天我在山顶上坐到辉煌的灯火为城市戴着光环才下山,下山还感觉至美正一分一分地升起。

[阅读全文]...
  • 《菩提偈》原文及赏析

  • 学生
  • 《菩提偈》原文及赏析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准确地来说应该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菩提偈》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菩提偈

      朝代:唐代

      作者:惠能

      原文: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

      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

      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

      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注释

      (1)菩提偈:“菩提”,梵文的音译,意译为“觉”或“智”,旧译也作“道”。指对佛教教义的理解,或是通向佛教理想的道路。偈,和尚唱颂的歌诗称为偈。菩提偈,即诠释佛教教义的歌偈。

      (2)树:这里指菩提树,意译为“觉树”或“道树”。相传佛教始祖释迦.牟尼在此树下证得菩提,觉悟成道,故称此树为菩提树。但这种树的本名是什么,有多种不同的说法。据说南朝梁时僧人智药曾把这种树自天竺移植*。《雷州府志》记载:“菩提果色白者,味甜,五月熟。海南琼山县则把这种树所结的果子称为金刚子。这种果子可作念珠。佛教徒常焚香散花,绕树行礼。今广东省曲江县南华寺藏经阁旁左右两侧,各有一棵菩提树。”

      (3)明镜:据《资持记》下二之三:“坐禅之处,多悬明镜,以助心行。”通常用以比喻佛与众生感应的中介。台:指安置明镜的地方,可以借代为客观存在。

      (4)佛性:是梵汉并译名词,意译为“觉性”、“如来性”,有时被称为“涅”,或叫“真如”,也是“如来藏”的异名。原指佛陀本性,发展为成佛的可能性,是佛教徒所追求的修行目标和理想境界。这个问题,小乘和大乘的观点不一致,提出种种不同的见解,引起长期争论。*南北朝时盛谈佛性,隋唐各宗也重视佛性说。天台宗提出五种佛性,法相宗归结为两种佛性,华严宗更把“有情”众生的佛性与“非情”之物的法性区别开来。清净:佛教术语,远恶行,离惑垢,称为清净。

      (5)尘埃:佛教术语,指人间的一切世俗事务。按出家人的观点,世务不净,故称尘务。

      (6)玄:佛教术语,这里是指玄妙的.佛教理想。《信心铭》:“不识玄者,徒劳念佛。”对于佛教徒来说,通晓玄机,是至关重要的。

      (7)西方:佛教术语,指净土所在的极乐世界。过去,佛教徒认为:东方日出,是万物滋生之地;西方日落,才是万物终归之处。因此,传统的教义都认定佛教徒要以西方(或称西天)为其归宿。惠能的这个观点,实是对西方“净土”的否定,为“顿悟”成佛提供了理。

      赏析

      第一首偈,见于敦煌写本《坛经》。关于这首诗的来历,《坛经》第四节至第八节,有明白的记载:五祖弘忍“一日唤门人尽来”,要大家“各作一偈”。并说“若悟大意者”,即“付汝衣法,禀为六代”。弘忍的上首弟子神秀在门前写了一偈道:“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弘忍知道后,“遂唤神秀上座于堂内”,说是“汝作此偈,见即未到”,“若觅无上菩提,即未可得”,因而要他“更作一偈”。而“秀上座去数日,作不得”。惠能的偈语,即针对神秀的《无相偈》而发。据《坛经》所载,惠能本不识字,他先“请人一读”神秀的偈语,然后作此歌偈,“请得一解书人于西间壁上题着”。

      这首偈,同神秀的那一首,在修行方法上具有原则的区别。神秀的那首“无相偈”,使他失去作为弘忍继承人的资格,却成了北宗一派的开山祖。由于神秀强调“时时勤拂拭”,后人以其主张“拂尘看净”,称之为“渐修派”。而惠能的这一首,是对神秀偈的彻底否定,也即主观唯心主义对客观唯心主义的彻底否定,直接把握住“见性成佛”的关键,被称为“顿悟派”。

      在《坛经》第二十节,惠能指出:“世人性本自净,万法在自性。思量一切恶事,即行于恶;思量一切善事,使修于善行。”这是惠能“顿悟说”的基础。在他看来,“愚人”与“智人”,“善人”与“恶人”,他们和“佛”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从“迷”到“悟”,仅在一念之间。这种“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思想,不仅对我国佛教的演变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对于后来的*哲学理论也有重大的影响。

      第二首偈,也是惠能针对神秀的《无相偈》所作的。旨在说明“明镜”的清净,也即“自性”的清净,这是佛教徒坚信能到达理想境界人人所共有的主观条件。该偈亦见于敦煌写本《坛经》,但据郭朋《坛经校释》考证,这一首当属衍文。特别是前两句,虽调换了“身”、“心”二字的位置,实际也是重复神秀的话,不应视为惠能的思想。

      第三首偈,见于《六祖法宝·坛经》,流传甚广,为《全唐诗外编》所补录。据郭朋《坛经校释》考证,这一首是由《菩提偈》第一首演化而成,关键在第三句,由惠昕本带头,契嵩本、宗宝本因之,把“佛性常清净”改成“本来无一物”。这是一种误解,早在宋代即有人提出非议。郭朋认为:“《坛经》的首窜者,不仅不了解‘佛性’论,而且也不了解‘性空’说。”其实,大乘佛教的所谓“空”、“无”,是就“妄心”、“妄境”而言;若就“真心”、“真境”而论,则决非“绝无”。在《坛经》第十五节,惠能有言:“有灯即有光,无灯即无光。灯是光之体,光是灯之用。”在《坛经》第二十四节,惠能又说:“虚空能含日月星辰、大地山河,一切草木、恶人善人、恶法善法、天堂地狱,尽在空中;世人性空,亦复如是。”这些都足以证明惠能的思想体系,同“一切万法,自性本空”的理论完全不同。不过在这句话之前,惠能先说:“心量广大,犹如虚空。”他把一切归结于“心”,也即“自性”。这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但无论如何,把“佛性常清净”和“本来无一物”等同起来,是不适当的。

      第四首偈,见于《大正藏·坛经》,着重讲修行方法。《坛经》第三十五节,惠能引佛言:“随其心净,则佛土净。”接着说:“心但无不净,西方去此不远;心起不净之心,念佛往生难到。” 《坛经》第三十六节说:“若见真道,行正即是道;自若无正心,暗行不见道。自若无佛心,向何处求佛!”《坛经》第五十二节说:“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自若无佛心,向何处求佛!”《坛经》第五十三节又说:“若能心中自有真,有真即是成佛因;自不求真外觅佛,去觅总是大痴人。”反复申明向人的自我求真,自我求佛,这是惠能教导其弟子立地成佛的唯一途径。在他看来,求佛的人只图自悟,不假外示,心注一境,化难为易,自能达到目的。论根据。

      译文

      原本就没有菩提树,也没有明镜台。

      佛性就是一直清澈干净,哪里会有什么尘埃?

      众生的身体就是一棵觉悟的智慧树,众生的心灵就像一座明亮的台镜。

      明亮的镜子本来就很干净,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原本就没有菩提树,也没有明镜台。

      心里本来就空无一物,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菩提只是向着内心寻找,何必劳累向外界求取玄妙的佛家思想?

      以此进行修行自身,极乐世界也就在眼前!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来历,《坛经》第四节至第八节,有明白的记载:五祖弘忍“一日唤门人尽来”,要大家“各作一偈”。惠能的偈语,即针对神秀的《无相偈》而发。据《坛经》所载,惠能本不识字,他先“请人一读”神秀的偈语,然后作此歌偈,“请得一解书人于西间壁上题着”。

[阅读全文]...
  • 一花一世界 一叶一菩提

  • 世界
  • 风起,音来;缘生,相守。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这世上,

      有太多的人读得懂风花雪月,

      却走不出沧海桑田。

      

      曾经以为携手一生的人,

      走着走着就散了。

      曾经以为刻骨铭心的痛,

      看着看着就淡了。

      然而,想忘却终是不能够。

      

      每个人一生中,

      至少有一次忘我的痴恋,

      没有奢求,没有谁对谁错,

      亦不怪情深缘浅。

      

      对望,相知相惜;

      转身,无怨无悔。

      默默里,珍藏聚散离合,

      一季花香,暖到落泪。

      

      也许,一次不经意的欢笑,

      会灿烂一生的守候;

      也许,一个不经意的回眸,

      会萦回一世的心痛。

      

      谁是谁的驻足?谁是谁的守望?

      谁是谁的曾经?谁又是谁的沧桑?

      

      手扶斑驳的岁月,漫步时光回廊,

      静默,宛立。

      当所有的缠绵都于指尖化成一缕轻烟,

      泪光中,不忍离散的,究竟是恋还是叹?

      

      光阴无休止,那些绽放的、

      飘飞的、消失的,都变成了曾经;

      那些快乐的、冷漠的、痛苦的,

      都化作了生命的滋味。

      

      经年回眸,一些事,

      不需要捡拾,已在心里;

      一些人,不需要回忆,却挥之不去

      或许,缘起缘灭,终是一指流沙;

      

      或许,红尘初妆,最初的面庞,

      终会碾碎梦靥无常。

      既然开始无法安排,那么结束也无需设计。

      花开终有时,花落亦无声。

[阅读全文]...
  • 唯美动人有诗意的个性签名大全 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

  • 诗意,唯美,个性
  •   1、那些一个人的漫漫时光如影像般定格在年少的底片上。

      2、时光,澄清了我们的故事。

      3、我想要四季的阳光,舒适的温度,天荒地老,还有你。

      4、我不喜风,不喜雨,但愿风雨中能遇见你♡。

      5、岁月悠悠,波光明媚,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

      6、黯淡月光,结局被谁遗忘。

      7、世界停止旋转,抬头看日光如你温柔,我想要的很简单。

      8、只要你对我一笑,我便原谅了你所有的不美好。

      9、花开一世纪,情漫天之心。

      10、我们都没有错,只是风吹散了承诺。

      11、我想要成为你的眼 ,把最美的风景收进你的心中。

      12、只缘感君一回顾,使我思君朝与暮。

      13、愿陪你一览清风,了却这余生。

      14、时光,浓淡相宜;人心,远*相安。这就是最好的生活。

      15、我的生活,在每个微笑里开始。

      16、指尖流沙,却已成为了刹那芳华。

      17、如果说最奢侈的事,就是我愿用我整个青春去等你。

      18、我明白你会来,所以我等。

      19、盛开的白樱花开始凋零满地,时光褪尽枯黄离散旧年惆怅。

      20、在时光里画张地图与你相遇。

      21、我见过最蓝的天是初遇你的那天。

      22、你头发上淡淡青草香气,变成了风才能和我相遇。

      23、愿山野都有雾灯,你手持火把渡江而来,点亮我孤妄的青春。

      24、雨是云旳梦,云是雨旳前世。

      25、来到人世间蹉跎几十年,只为你回眸一眼。

      26、一个人走在安安静静的小路上享受夕阳的暖光照耀。

      27、人生得失并存,你拥有了清风,就要交还明月。

      28、愿有来生,眉眼如初,风华如故。

      29、最美丽的事情就是观看四季轮回和遇见你。

      30、如果梨花压鬓青丝成雪,是否也算赴了白首之约。

      31、女人一生最美的时刻,是穿着拖尾婚纱嫁给挚爱的他。

      32、我仿佛又看到那个撑着蓝色雨伞的人,站在雨雾中对我浅浅微笑。

      33、人生若只如初见,只是一眼,便是十里春风。

      34、最美妙的感觉就是当我望向你的时候你已经在看我了。

      35、少年恰似半夏风,一场相逢一场梦。

      36、生活再苟且也要把自己收拾干净。

      37、爱遐想的人,心里都揣着春夏秋冬。

      38、我会借着时光的声音去描摹你的眉眼。

      39、不管过了多少年,我都拒绝不了和你相似的眉眼。

      40、总之岁月漫长,然而值得等待。

      41、初次见你,一见如故,眉目成书。

      42、我不是独爱绝色皮囊,我只是未曾遇见到你。

      43、以梦喂马,驰骋岁月;以梦为马,诗酒趁年华。

      44、原来这城市的夜景也可以这么暧昧,这么魅惑人心。

      45、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

      46、晚风吹过陶坛吹散了酒香,我记得你所有模样。

      47、那些让你睡不着的心事,都会变成天上的星星。

      48、你是清晨一场雨,淋湿在胸口却感觉好温柔。

      49、任凭回忆凋零,幸福依旧遥望。

      50、在一起的时光是多么美好的事。

      51、不能与你看风雪,日月星辰又有什么意义。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关于菩提树的诗句 - 句子

关于菩提树的诗句 - 语录

关于菩提树的诗句 - 说说

关于菩提树的诗句 - 名言

关于菩提树的诗句 - 诗词

关于菩提树的诗句 - 祝福

关于菩提树的诗句 - 心语

推荐词条

改变自己名言 学*辛苦的名言 和法律有关的名言 有关思考的名人名言 历经磨难的名言 关于道德品质的名言 关于幸福名言 外国名人名言励志名言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名言 读书有关名言 虚心好学的谚语或名言 孩子教育名言 释迦摩尼说过的名言 给轻生者的劝诫名言 陈清如名言 友谊很珍贵的名言6个字 优秀教师教育名言 莱特兄弟的名言 关于故宫的名言 有关工匠精神的名言 表示努力的名言 人生需要充电的名言 天蝎座霸气名言 赛车名言 三爱三节名言 关于不*凡的名言 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名言 遨游书海名言 嫌疑人x的献身名言 关于破除迷信的名言 有关质量的名言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