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案 >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案

关于《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案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案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案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案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案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案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案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案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案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案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案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案菁选

  •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复*,能比较熟练地口算一位数除两位数和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2.掌握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比较熟练地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

      3.会用乘法验算除法,养成验算*惯。

      (二)教学准备

      投影片。

      (三)教学过程,

      复*。

      (1)出示课题“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和复*”。

      提问:看到这个题目,你知道了什么?

      (2)回顾:

      这个单元我们学*了哪些内容呢?让我们打开课本一起来回忆。(教师带领学生翻阅本单元知砾-点明各知识点)

      (3)复*。“

      ①归纳分类。

      a.请同学们按自己的想法把下面的算式分类:

      270÷95030÷5800÷53640÷7

      9122÷3576÷80÷6

      b.学生在各自的草稿本上分类,教师巡视指导。

      c.指名说说,你是按照什么方法来分的?

      d·:想的方法不同,分出的结果也不同。

      ②复*口算。

      a.课件显示。

      口算:270÷9800÷50÷6

      笔算:3640÷7.5030÷59122+3576÷8

      b.指名做口算题,教师分类板书算式。

      c.说说270÷9你是怎样算的?

      d.说说0÷6的结果为什么等于零?(课件显示0除以任何不是0都得0)

      :在今后的计算中,能用口算的一般不用笔算。而上述所列算题口算比较困难,我们就用笔算。

      ③复*笔算。

      复*笔算。

      ④学生独立计算576÷8,教师巡视指导,及时了解训练情况。

      ⑤指名请同学说说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课件显示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是:

      第一步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每次用除数先试除被除数的前一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就试除前两位数;第二步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的上面;第三步每次除后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⑥学生独立计算:5030÷59122÷3,教师巡视重点提醒:求出商的最高位以后,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就在那一位上写0。

      b.复*验算。

      ④教师提问,谁知道5030÷5的得数1006,是正确的,说说你的验算方法?

      ⑤集体练*,指名板演,集体校对,强化除法验算方法。

      2.和质疑。

      今天我们了哪部分知识?同学们还有问题吗?

      3.练*巩固。

      (1)填空。

      ①624÷3的商是()位数,商的()位上是0。

      ②3540÷5的商是()位数,最高位是(),写在()位上。

      ③要使66口7口商的中间末尾都有0,左边的口可以填

      (),右边的口可以填()。

      (2)在O里填上>或<。

      1918X5095006120÷90600

      2469X3074009051÷701300

      学生练*后,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阅读全文]...
  •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案5篇

  • 教案
  •   教学内容: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教学目标:

      1、通过练*,熟练掌握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和几百几十数以及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2、提高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同一个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算理。

      教学难点:

      提高口算正确率。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 基本练*

      1、口算。

      4509

      60006

      10010

      270-52

      153

      37+18

      393

      724

      805

      303

      200-26

      27009

      120+48

      2、估算。

      3875

      4268

      2184

      1425

      1357

      3206

      说一说4268、1425的估算过程。

      二、巩固练*

      1、教材第13页练*三的第7题。

      指名学生读题。

      分析数量关系。

      集体列式计算。

      说一说,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请学生说出不同算法。

      2、教材第13页练*三的第8题。

      理解题意。

      说一说,题中要我们求什么。

      要求这两个问题,都需要哪些相关信息?

      说一说,为什么用除法计算,怎样计算3604、3609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三年级的学生去茶园里劳动,女生有56人,男生有64人。4名学生分成一组,一共可以分成多少组?

[阅读全文]...
  •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案5篇

  • 教案
  •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1)它是在二年级的表内乘、除法及三年级的一位数乘多位数、除法竖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2)它为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学*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和思维基础。

      学生学*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也是按照“先口算──再估算──再笔算”的顺序进行编排的。因此,本单元分两个小节:先学口算除法(含估算),再学笔算除法(也含估算)。这样编排,和三年级上学期“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结构是一致的,体现本套教材在逻辑结构上的一种对称美,易于广大师生从横向上把握乘除法之间的联系,以及学*方法上的迁移。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

      2.使学生经历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一般的笔算方法,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3.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的*惯。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第1课时 一位数除整十、整百、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教学内容:教材第13至15页例1及“做一做”第1、2题,练*三第1、2题。

      教学目标:

      1.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除法运算的方法,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正确计算的*惯,能正确、熟练地口算简单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3.在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中学会倾听与反思。

      教学重难点:掌握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的口算方法。

      教具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1、口算(学生读题,独立口算,说出得数)。

      12÷ 4= 8÷ 2= 14÷ 7=

      24÷ 6= 36÷ 6= 18÷ 9=

      16÷ 4= 20÷ 5= 35÷ 5=

      15÷ 3= 64÷ 8= 72÷ 9=

      2、口答:

      (1)80里面有几个十?400里面有几个百?

      (2)34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3)39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二、亲身实践,学*新知

      1.谈话:刚才我们复*的是已经学过的表内除法的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一位数的除法。今天我们继续学*商是两位数的除法。

      2.出示教科书第13页的主题图(把主题图的124箱改为120箱)

      教师:观察主题图,根据主题图中的已知条件,想一想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把已知条件和所提问题用笔写在课堂本上。(让学生观察主题图,并根绝已知条件,自己编写应用题,懂得应用题的结构和运算方法。 数学网搜集整理)

      3.出示例1

      (1)赵大伯3次能运完60箱,*均每次运多少箱?

      教师:要求赵大伯*均每次运多少箱?该怎么列式?

      提问:为什么这样列式?(让学生自己发表自己的看法。)

      小结: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可以把整十数看成几个十,计算出来的结果就是多少个十(注意思考的过程可多让学生说)。

      (2)600箱货物王叔叔只运了3次,*均每次运多少箱?要求王叔叔*均每次运多少箱?该怎样列式?

      你想怎样计算,请在小组里讨论。

      小结: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可以把整百数看成几个百,计算出来的结果就是多少个百。

      (3)240箱货物,李阿姨运了3次*均每次运多少箱?

      要求李阿姨*均每次运多少箱?该怎样列式?

      学生独立列式:240÷3

      为什么这样列式?(因为李阿姨3次运了240箱,要求*均每次运多少箱,就是把240箱*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所以用240除以3。)

      240÷ 3等于多少?你是怎样想的?小组讨论后汇报讨论的结果。

      教师小结计算方法:想240*均分成3份,每一份不够1个百怎么办?(用学具帮忙分一分进行思考。)我们可以把2个百看成20个十,与40合在一起,看成是24个十,再*均分成3份,每份8个十,就是80。

      小结:一位数除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先用一位数除几百的数,如果不够除,再把几百转化为几十个十,再与十位数合并起来,看成几十几个十,再除一位数,得到的商是几个十,就是几十。

      三、巩固运用

      1、完成教科书第15页做一做的第1题

      先让学生看图,口头编一道题。

      学生列式计算,并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阅读全文]...
  •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优秀教学设计3篇

  • 教学设计
  •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在人教版教材中,本课是学生第二次学*除法知识。学生已经学*过表内除法(包括有余数和没有余数),理解了除法的意义。依据教材意图,本课要在原有基础上实现从“表内除法”到“被除数是两位数,除数是一位数,商是两位数(被除数十位没有余数或有余数)”的突破,以便学生加深对除法意义的认识,理解算理,掌握算法。为此,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经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过程,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2、在学*过程中,学会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3、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

      本课在教学中力图重点体现让学生经历从“表内除法商是一位数”到“商是两位数”的突破过程,突出问题解决的过程,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鉴于以上的目标定位,本课设计时基于“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地遇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总体思路。为此,主要采取以下教学策略:

      1、找准学生的起点,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出发。

      2、借助直观理解难点。

      3、讲授学*和自主学*相结合,采用多种学*方式。

      教学片段实录:

      一、引入

      1、师生谈话

      2、课件出示小朋友捐书的情境。

      3、教师抛出问题:

      师:根据上面的数学信息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生:*均每人捐几本?

      二、展开

      (一)商的定位

      1、独立解决问题

      师:*均每人捐几本?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请大家动笔算算。

      学生独立解决。

      2、反馈:

      生1:42÷2=21(本)

      师:为什么用除法算呢?

      生:把42本书*均分成2份,所以用除法算。

      师:得数21是怎样算出来的呢?

      生:40÷2=20,2÷2=1,20+1=21

      师:你是想口算的。

      生2:21

      2╯42

      42

      师:你用竖式算,是怎样想的?

      生2:40÷2=20,2÷2=1,20+1=21

      师:你也想口算方法。不过,除法竖式一般不这样写。我们一起来写一写。

      3、师生一起写竖式,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师:42÷2,笔算时从十位算起,该先算什么呢?

      生:十位4÷2

      师:十位4÷2,商几,写在什么位上?为什么?

      生:商2,2写在十位上,因为40÷2=20,20就是2个十。

      师:商写好后做什么呢?

      生:商2乘除数2,二二得四,4写在十位4的下面,4-4=0,0不用写。

      师:十位4÷2=2,就是口算中的哪一步?

      生:40÷2=20

      师:竖式中的4-4=0,其实就是几减几呢?

      生:42-40=2

      师:我们简单的说,就是4-4=0,0不写,个位2搬下来。

      接下去该怎样算呢?

      生:个位2÷2,商1,1写在个位上。一二得二,2-2=0。

[阅读全文]...
  •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学设计3篇

  • 教学设计
  •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

      2、使学生经历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一般的笔算方法,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3、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的*惯。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

      1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口算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和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法则。

      2、掌握估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1、商中间、末尾有0的一位数除法

      2、估算的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口算除法(课本第13~15页例1。)

      教学目标:

      1、学生理解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的及一位数除两位数(被除数各位上的数都能被整除)的算理。

      2、使学生初步学会口算除法的过程和方法,并能口算简单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正确计算的*惯。

      教学重点:

      能计算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的口算除法。

      教学难点:

      掌握一位数除几千几百、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主题图,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复*

      (1)口算。(出示卡片)

      4÷26÷39÷312÷4

      35÷724÷645÷921÷7

      (2)口答:

      240里有()个百和()个十,也可以看作是()个十。

      3000里面有()个千,也可以看作是()个百。

      46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二、探究新知

      1、谈话:我们已经学*了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掌握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这节课学*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板书课题)

      2、教学例1(1)和(2):(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1)摆一摆:

      老师拿出来6捆小棒,要求学生把6捆小棒*均分成3份。(学生自己分小棒)指名演示后,教师将实物图贴在黑板上。

      问:你分的小棒和黑板上的一样吗?把6捆小棒*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捆?(每份是2捆)

      问:6捆小棒是多少根?*均分成3份,每份2捆是多少根?(6捆小棒是60根,*均分成3份,每份是20根)

      (2)算一算:师问:怎样写算式呢?(60÷3=20)

      让学生讨论:如果没有小棒,60÷3得20你是怎样想的呢?(60除以3,可以看成6个十除以3,等于2个十就是20,教师板书:6个十,2个十)

      出示:80÷2,90÷3让同学说说口算时怎样想,再说出得数。(指名说、互相说)

      教师引导学生用描述性语言说一说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应该怎样想,怎样算。

      (1)想一想:

      600÷3应该怎样算?6000÷3又应该怎样算,并让学生在练*本上试做。指名学生说出推想过程和得数,教师将板书写完整。(同桌互说你是怎样想的,得多少)

      1、教学除法算式的另一种读法:

      (1)让学生读算式:60÷3600÷36000÷3师:除法跟乘法一样也有两种读法。例如:60÷3可以读做“60除以3”也可以读做:“3除60”。

      (2)让学生用两种方法读600÷3和6000÷3。提问:这两种读法的区别是什么?引导小结:先读被除数时就读作:“除以”;先读除数时就读作“除”。

      (3)用两种方法读下面的除法算式,再口算。40÷2500÷58000÷2

      4、教学例1(3):出示口算题69÷3

[阅读全文]...
  •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学反思3篇

  • 教学反思
  •   1.第一课时的失误从何而来?

      在没有教学之前,我认为我自己是很有准备的,也认为自己为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充分的预测。所以我为学生准备了学具,也强调了除法竖式的步骤及每一个步骤的意义。但是当我看到学生仍然在:答案口算,竖式照样填空“后问自己,为什么学生不领情?其实很清楚,第一课时的情景根本就体现不出为什么要高位先除,使用乘法和减法的迫切性也不明显。学生只是在老师的“教诲”下依次除,乘,减,没有对竖式必要性的体验,就不会认同这一方法,没有认同,学生当然就挑自己方便的“答案口算,竖式照样填空”来写竖式了。

      2.学具操作的目的是什么?

      在这次的教学中,我认识到,一定要让学生充分操作学具,深刻体验两位数怎么分,才能对后面的竖式教学产生正迁移效果。不到火候,等于白操作,后面的竖式仍然很难让学生接受。第二课时的学具操作花去了20几分钟,看似费时但后面的竖式教学却非常流畅,学生在前面深刻体验的基础上,对竖式的认可度就大大提高了。所以我认为学具操作时间要以学生的体验为尺度,而不是仅仅以教师的教学时间为尺度,要让操作起到辅助学*的作用,而不是唱花腔。

      3.竖式抽象的基础在哪里?

      我们的课堂上,在学具操作时常常很热闹,可是操作结束了,学具一收,学具的作用似乎也一收,教师把操作的意义仍在一边不在理会,转而开始抽象。结果教师常常发现,自己已经注意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学生却仍然不理解。其实我们常常忽略的就是这么一点点拨。学生因为其心里特点,注定不可能像**一样会“由此及彼”抽象过程中如果不与具体事物紧密联系,就不容易引起共鸣,学具操作的作用那个也失去了。就像我自己这节课讲到竖式中“十位上的余数怎么办”时,全班只有几个人举手。如果我此时注意联系前面学具操作时的场景,相信还会有更多人举手。

      网上上课已经一个多月了,每天和孩子们一起上课,才发现优秀的老师和自己的差距的是那么大,学生们在网上已经学*了好几个单元的知识,现在明天上午上直播课,下午各科老师答疑,从数学课上来看,学生在家学生学*效果一般。但有一部分学生有明显的进步,我想这应该是离不开家长们在背后付出的努力。

      从本周开始数学已经进入复*阶段,从学生作业来看,明显比之前刚开始学*《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在计算上有了提高,但是还有个别同学在书写格式上不过关,线上教学就打的弊端就是不能实时纠正学生的错误,不能准确迅速的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最严重的一种情况,现在大部分家长已经开始上班,多数孩子是自己在家学*,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差,不能保证在上课过程中认真听讲,甚至不进直播间听课也是可能的。

      所以,疫情快点结束,不仅仅是老师,孩子们,家长们的心愿,更是现在全球面临的问题,在这特别的时期,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为奋战在防控一线的战士减轻负担,减缓压力。希望在这个春天,学校的校门为我们敞开。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体会学*除法估算的必要性,能结合具体的情境选择合理的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本节课在教学新课之前,我先练*了几道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的口算题,接着又复*了几道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估算。从复*题的练*中,学生已经知道今天学*的内容一定和“估算”有关,我顺势引出并板书出课题。

      从今天第一节课的教学情况看,301班多数学生基本掌握“根据除数来估出被除数的*似数”的方法,但对于教材中提到的“将估算与精确计算结合起来”的教学策略学生掌握情况却并不理想。反思其原因,主要是自己在教学后一种估算方法是,没有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这一环节教学过快。针对第一节课出现的问题,第二节课重点部分的教学我临时进行了调整。

      在教学第二种估算方法时,我放慢了教学节奏,先让学生想一想124÷3是不是只能把124估成120来进行估算呢?有没有离准确值更接*的估算方法呢?这个问题抛出以后,教室立刻就沉静下来,学生个个陷入到沉思状态。过了一会儿,终于有一个学生发现剩下的4箱每人还可以分1箱。吸取上节课失败的原因,此时我留了一点时间让学生在头脑中想象运茄子的过程,过了一会儿,学生们纷纷的开始点头。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又顺势请了两名学*中等的学生说一说。

      为了进一步帮助学生巩固接*准确值的估算方法,在教学做一做第1题260÷4时,我也重点增加了这种方法的训练。

      通过改进了教学方法以后,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明显好于第一节课。

[阅读全文]...
  • 《一位数除两位数笔算除法》教学反思

  • 教学反思,教学文档
  • 《一位数除两位数笔算除法》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位数除两位数笔算除法》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是本册教材重点也是难点教学内容之一,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除数是两位数、除数是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本节课是笔算这一内容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学会了除法算式的写法及学*了口算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索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掌握竖式的书写方法和格式;难点是理解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的算理。

      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精心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开展尝试、操作、交流、实践. 基于学生是数学学*的主人这一教学观念,我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组织探究笔算方法的活动。

      先以解决三年级*均每班种多少棵?为例,请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探索422怎样算。在学生独立探索后,交流自己的方法。有的学生通过分小棒,知道结果;有的学生口算出422=21;还有的学生在运用口算方法的同时,写出竖式表示计算结果。交流活动展示了学生探索的成果,也显示出学生对笔算方法的不了解。因此,我提出:今天我们重点研究笔算除法明确学*内容。通过课件再现分小棒的过程,并以师生对话教师板书的方式,共同经历笔算的过程,帮助学生了解笔算除法的顺序、求商的方法和商的书写位置。

      接着,请学生解决四年级*均每班种多少棵?的问题,进一步探索笔算除法。在这里,先让学生用竖式计算522,并告诉学生:可以先用小棒分一分,再写竖式。我们看到,有的学生动手分小棒,有的学生直接写竖式,每个学生都在认真探索。1分钟过去了,我请写完的同学和同桌说一说,是怎样算的;2分钟过去了,请学生向全班展示,师生分享着成功的喜悦。展示后,课件动态显示分小棒和笔算522的过程,并在黑板上再现除法竖式,理顺思路,提升了学生对除法笔算过程和算理的理解。然后,老师特意请学生回忆比较422与522的笔算过程有什么不同?通过比较,突出522的第二个计算过程,即被除数十位上余下的数与个位上 整节课,从植树节、植树活动开始,到布置学校的设计活动,围绕着学生的学*展开了一系列活动。学生经历了探索,运用除法笔算方法的全过程,主动构建知识。学生学的快乐、主动,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的数合并,再继续除,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除法的笔算方法。

      笔算除法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它是在学生掌握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学会了除法算式的写法,并且学*了口算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是学*除数是两位数、除数是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这一课时的内容是一位数除两位数,商两位数或者三位数的笔算。力求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经历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过程,了解除的顺序、求商的方法和商的书写位置,初步掌握笔算除法的方法。

      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精心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开展尝试、操作、交流、实践……,在多种数学活动中学*除法笔算方法,具有以下特点:

      1.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对笔算过程和算理的理解。

      先以解决“三年级*均每班种多少棵?”为例,请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探索42÷2怎样算。在学生独立探索后,交流自己的方法。有的学生通过分小棒,知道结果;交流活动展示了学生探索的成果,也显示出学生对笔算方法的不了解。因此,我提出:“今天我们重点研究笔算除法”明确学*内容。通过课件再现分小棒的过程,并以师生对话教师板书的方式,共同经历笔算的过程,帮助学生了解笔算除法的顺序、求商的方法和商的书写位置。

      接着,请学生解决“四年级*均每班种多少棵?”的问题,进一步探索笔算除法。在这里,先让学生用竖式计算52÷2,并告诉学生:“可以先用小棒分一分,再写竖式”。我们看到,有的学生动手分小棒,有的学生直接写竖式,每个学生都在认真探索。1分钟过去了,我请写完的同学和同桌说一说,是怎样算的;2分钟过去了,请学生向全班展示,师生分享着成功的喜悦。展示后,课件动态显示分小棒和笔算52÷2的过程,并在黑板上再现除法竖式,理顺思路,提升了学生对除法笔算过程和算理的理解。然后,老师特意请学生回忆比较42÷2与52÷2的笔算过程“有什么不同?”通过比较,突出52÷2的第二个计算过程,即被除数十位上余下的数与个位上的数合并,再继续除,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除法的笔算方法。

      2.精心安排实践应用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学*。

      探索除法笔算方法后,组织帮小动物检查对错的活动。全班学生仔细地检查小猴、小鸭、小花猫和小山羊所写的竖式,争先表达自己的检查结果。在学生检查纠错的基础上,我提出:“你想提醒大家在笔算除法时应注意些什么呢?”此时,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很认真的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我们听到了不同的意见:‘不要忘记写余数”“数位要对齐,特别是商和被除数的数位要对齐”“要看清楚被除数,在第一次商后,十位上还有没有余数。如果没看清,忘记了把题算错”“横式不要忘了写上得数”……。这些来自学生的提醒,真实、亲切。帮小动物检查对错的活动,既帮助学生加深对除法笔算过程的理解,又使学生获得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通过这些活动,原本枯燥的计算充满了活力,学生学的主动而有兴趣。

      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是在口算除法和除法算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学*,让学生初步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算理、基本的运算思路和竖式写法。但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学生不是很容易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我想通过分小棒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在教学例1时,通过让学生动手把42根小棒*均分给2个人,看看每人分到几根?让学生想着分一分并用口算说一说怎么算,然后通过课件演示:先分整捆的每人2捆,再每人1根,让学生用口算说出分的过程;40÷2=20 2÷2=1 20+1=21。接着让学生尝试用竖式解决42÷2,我把学生尝试的竖式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讨论有没有问题。但是,这正是孩子们所困扰的地方,不知如何下手,竖式的书写方式是他们的困惑,不能把竖式各部分与小棒对应起来,导致孩子们对算例明白,但不知怎样写。发现问题后,我赶紧用课件边演示边讲解竖式每部分表示的意义,但效果并不是很好。我想这部分既然是学生的难点,教师要是引领孩子一起学写竖式,一开始就让孩子明确竖式写法,比发现问题再纠正要好。

      另外在例1发现问题后,我没能应及时调整教学设计,只想着让学生跟例2对比一下,可能会更容易理解,但结果却是相反的,孩子更加糊涂了,如果当时能针对例1进行练*,使孩子能够及时巩固算法更好一些。

      正因为前面出现了问题,所以后面的练*没能解决。另外,在导入环节用时也稍长了些,复*的内容稍多了些。

      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是在口算除法和除法算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学*,让学生初步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算理、基本的运算思路和竖式写法。

      在教学例1时,通过课件42根小棒*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到几根?让学生想着分一分并用口算说一说怎么算,然后通过课件演示:先分整捆的每人2捆,再每人1根,让学生用口算说出分的过程;40÷2=202÷2=120+1=21。接着让学生尝试用摆竖式解决42÷2,因为例1被除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都能被整除,主要解决除的顺序和竖式写法的问题,可先让学生尝试,再讨论解决。在课上,我把学生尝试的竖式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讨论有没有问题,在分析讨论中解决例1。例2也是一位数除两位数,但除到被除数十位上有余数。同样设计了42根小棒*均分给3个人,每人分到几根?课件主要解决*均分完3捆还剩1捆,怎么分?通过把1捆打开成10根和2根合起来再分,每人分到4根;然后让学生摆竖式。将小棒演示的每一步与的竖式的每一步结合起来,既能够帮助思维弱的学生理解算理,对已经理解算理的学生也是一种认知的强化。

      在练*中主要针对两种类型的除法展开,通过练*加深对算理的理解,巩固竖式写法。练*中对第一种类型能较快解决,而第二种对学困生则需要花时间。需多加练*,逐步达到熟练的程度

      在本次教学中,主要是突出学生的自主活动。我始终认为计算中的任何法则都必须让学生通过实践的证明,来得出结论,才能使他们刻骨铭心,使他们终身难忘。

      学生已有的经验有:多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这些方法是帮助学生学*笔算除法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将它灵活运用在解决问题这样一个新的情境中。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以前的老教材中总会出现一些计算法则之类的话语。而现在新教材却没有出现。那么是不是现在新教材学生就不需要在其计算过程中注意计算法则了呢?带着这些疑问,我请教了一些老教师,他们告诉我计算法则不出现在课本上是防止学生死用法则,套用法则,而没有去真正理解算理。

      有了以上的指引,在教学“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除法”过程中,我努力做到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去理解算理。在教学42÷2=?时,我设计了让学生分小棒的实践活动。同时为了防止学生上课玩小棒,分散注意力,我安排注意力集中的同学相互监督。学生在以前的加法、减法、乘法中,*惯了从个位算起。而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打破了学生原来的计算顺序和*惯,学生会很不*惯,也很难理解。在这堂课上,我抱着从实践出发的原则,让学生复*口算的方法,再按口算的方法来分小棒,循序渐进地发现算理,理解从高位除起的算理,为今后学生学*一位数除三位数、一位数除多位数打下坚实的基础。相信凭着这样的教学理念,一定会让数学课更生动有趣、更容易让学生掌握和理解的。

      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以及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中我发现如下需要改进的地方:

      1.语言亲和力不够,表扬的语言不够丰富。

      2.自我展示环节,对学生表现力的激发还不够。

      3.进一步加强指导学生4+3课程模式中讨论环节的讨论方法,各个环节时间分配略显不足。

      通过本课的学*,大部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比较牢固,但个别同学对笔算除法的算理掌握的还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对每一个环节的把握,我也要力争做到更精准。

[阅读全文]...
  •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学反思 (菁选3篇)

  • 教学反思
  •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有有: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口算和估算,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笔算,总结计算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本章内容建立在表内除乘法、表内除法、100以内减法和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之上,对整数除法的学*承上启下,为后面多位数除法奠定知识和思维基础。

      1、学生已有的与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相关联的口算经验有:表内除法,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这些口算是学生解答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将它灵活运用在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这样一个新的情境中。由于本班学生之前的表内除法掌握不好,在口算教学完成之后,我发现部分学生在计算诸如20xx÷4,800÷4之类题目时得数“0”的个数出错,究其原因,还是算理没有理解。所以,不管是计算还是解决问题的教学,都重在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重在理解。

      2、加强估算的教学。估算对学生数感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我班学生对除法估算的学*掌握不好。去年冬季的期末检测中,一些优生在除法的估算中都有丢分。因此,在本期除法口算教学中,我安排了比较多的时间放手让学生学*交流,引导学生归纳除法估算与加、减、乘法估算的异同,探寻找被除数的.*似数原则:一是接*被除数,二是结合除数便于口算。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体会估算的意义和作用,从而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

      3、笔算除法的教学中,竖式的写法是一个难点,学生已有的经验在此时已经不够用了。笔算除法的第一堂课,尽管我很仔细地板书讲解竖式除法的书写过程,当时觉得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但是在后面学生的独立练*中,我发现一些学生竖式出错,他的商是正确的(因为被除数小,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能够口算出商),但是过程却是错的。所以在教学当中,大部分时间都放在解决除的顺序和竖式的写法上,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笔算除法的过程。让他们自言自语、轻声地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最后总结出每一步除的基本步骤:一商二乘三减。一商,指试商,二乘,是指将上面的商与除数相乘,积写在被除数的下面;三减,是将被除数与积相减,所得的差就是本步的余数。记得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经过反复练*,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列竖式计算除数是一位数商是多位数的除法。计算是数学学*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不容马虎。现在数学的计算难度已经适当降低,我们在教学中更要注重算理的教学,不仅要学生会算,算得正确,还要知道算理,提高学生的计算水*。

      根据教材的编写特点,由具体的问题情境,引出教学的内容,精心组织学生根据问题情境,通过想一想、辩一辩、动手分一分、试一试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理解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算理,掌握计算法则。同时通过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掌握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数学、用数学,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新课标中,将学生数感的培养和估算提到一个很重要的位置。无论是哪种运算,教材中都十分注重学生的估算能力的培养。在估算中,除法的估算是最难把握的,也是学生最难掌握的。教学中,我努力给学生营造一种*等、合作的学*气氛,鼓励学生参与交往,引导学生一起去探索、去体验、学生在课交往中将学*活动看作是自己主动参与、自我发展的活动,实现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促进。教学中,我还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只有倾听,才有交流,因此我指导学生带着尊重和欣赏去倾听别人的发言,要学会合理地评价评价别人的观点和想法,要学会接受别人的优点,并要从中受到启发,取人之长,补已之短,让交流和过程成为大家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中,主要的目的不是如何去估算,而是要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使不同的算法、算理和谐地统一在解决同一个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在解决同一个问题时可先用不同的计算方法。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口算除法、笔算除法。教材是按照“先口算——再估算——再笔算”的顺序进行编排的。这是因为:

      (1)口算是最常用的、最方便的计算方法,它是诸多运算方式中的一种最基本的运算。

      (2)估算和笔算的过程,是多次应用口算的过程。因此,把估算放在口算之后学*,顺理成章。

      教学本单元,我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1、在口算教学中,突出学生的自主活动。学生已有的与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相关联的口算经验有:表内除法和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这些口算是帮助学生解答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将它灵活运用在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这样一个新的情境中。

      2、加强估算的教学。估算对学生数感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中我尽量让学生展示出不同策略的估算方法。让学生体会到解决同一问题有不同策略,只要合理都可以采用。让学生探讨在估算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一些普遍规律。放手让学生交流后,引导学生归纳找被除数的*似数原则:一是接*被除数,二是便于口算。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体会估算的意义和作用,从而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

      3、教学笔算除法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探索笔算除法的算理和计算规律。笔算除法的教学中,竖式的写法是一个难点,由于部分学生学**惯不太好,学生的数学基础比较差,所以在教学时我把第二单元第一节这一节课的教学内容的难度分散了,第一天只学*了例1(被除数两个数字都正好能被除数整除)如:42÷2。课堂上我把如何正确、规范地列出竖式计算、准确熟练试商、还有理解算理作为教学重点内容。把例2(如:52÷2)放在下节课来学*。教学中,让学生根据已经掌握的知识(除数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大胆的猜测例1的笔算方法,通过课堂上学生的板书,我发现学生在用竖式计算除法时,知识迁移有困难,这正是我教学的契机,因此在引导学生用口算方法理解了算理的基础上,我分步规范板书出笔算除法的过程与步骤,通过对比,学生很快掌握了笔算除法的方法。所以在教学当中,大部分时间都放在解决除的顺序和竖式的写法上。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笔算除法的过程。让他们自言自语、轻声地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知道在做笔算除法时,一般应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有一个合理的演算顺序。

      4、加强乘除法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简单的推理能力。教学除法的验算时,让学生根据乘除法之间的互逆关系,引出用乘法验算除法的方法。

      通过本单元的学*,大部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比较牢固,但解决一些灵活性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阅读全文]...
  • 两位数加一位数教案

  • 教案,教学资料
  • 两位数加一位数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两位数加一位数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1~52页和练*十二中的第1~2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口算方法,并能准确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使学生从小养成认真、主动学*的*惯.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电脑,自制教学课件,实物投影仪,小棒;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作好铺垫

      1.谈话:小朋友们,今天这节数学课,我把小白兔请到我们课堂上,它有几句话要和同学们讲,请同学们注意听.

      2.(电脑演示)小白兔讲话:小棒,是我们数学课堂上的好朋友.小朋友,你能根据要求迅速拿出相应数目的小棒吗?(要求学生操作.)

      (1)34,请拿出34根小棒,先拿3捆,再拿几根?学生摆完后出示填空:34=30+( ).

      (2)57,先拿7根,再拿多少?学生摆完后出示:57=7+( ).

      (3)小白兔:下面这两道题你们会做吗?请说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5+3+40= 20+70+6=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出示例1:34+2=

      (1)通过摆小棒,理解算理.

      ①同桌两人一边商量一边摆,并说说先摆多少根小棒,接下来再摆多少根.最后一共有多少根小棒?

      ②学生讨论后回答(电脑演示摆小棒的过程).

      (2)如果不摆小棒,怎样想34+2得多少呢?

      ①课件演示计算的过程,让学生边看边口述计算方法,用自己的语言与同桌讲讲“悄悄话”.

      ②学生口述计算方法.(把34分成30和4,先算4+2=6,再算30+6=36).

      ③师小结:计算34+2,应先算4+2,也就是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加,边讲边用红粉笔把4和2连起来,注明得6;再算30加6得36.

      (3)想一想,练一练.

      2+34=_____ 想一想,这道题应该怎样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得数是多少?

      练*:

      43 + 6 = □ 3 + 55 = □

      / \ │ / \

      40 □─┘□ □ □

      2.教学34+20.

      (1)让学生自己先用小棒摆一摆.

      ①想一想:这回摆小棒的方法跟刚才一样吗?

      ②指名学生上台摆一摆,说一说,为什么不加2根呢?(因为要加2个十,而不是2个一.)

      (2)不摆小棒,你会算吗?

      ①请同学们打开书第51页,完成34+20=,并给同桌讲讲“悄悄话”,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②指名说说这道题的计算方法.

      ③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在式子下面用线段把34分成30和4,先算30+20,也就是整捆和整捆相加,得5个十,然后再加上个位上的数4,得54,教师强调先把整捆和整捆相加,也就是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相加,然后再加上个位上的数.

      (3)想一想,练一练.

      20+34=,想一想应该怎样算?提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

      54 + 40 = □ 70 + 27 = □

      / \ / \

      40 □ □ □

      3.分析比较,揭示课题.

      大家观察一下这两个算式34+2和34+20,它们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呢?(相同点:第一个加数都是34,不同点:一个是加2,一个是加20.)谁来给今天学的内容起个题目,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比较34+2和34+20,两道题的算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请同桌讨论一下.(加2,从个位加;加20,从十位加).教师指出:计算时要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也就是相同单位上的数才能相加.

      三、巩固练*

      1.小白兔:看到刚才小朋友们学得那么认真,我真高兴,下面我们放松一下,一起来玩一个打靶游戏,(电脑演示)你们看,每个气球上都有一道题,如果你能做对的话,就会得到一份意想不到的礼物,加油吧!

      2.完成教科书第52页“做一做”第1、2题,做后集体订正.

      3.完成第52页“做一做”第3题.

[阅读全文]...
  • 小学三年级数学《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案3篇

  • 教案,数学
  •   教学内容:

      课本第15页及补充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练*,学生巩固一位数除两位数及几百几十数的口算除法的计算方法,能够熟练计算。

      2、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除法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开展各种形式的数学活动和练*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投入课堂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联系实际的数学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学生认真细心,积极思维的学*态度得到培养。

      教学重点:

      掌握口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能够迅速正确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

      口算练*,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

      60÷3= 40÷2= 150÷3= 270÷9=

      160÷4= 2700÷3= 900÷3= 1000÷2=

      二、基本练*。

      1、完成练*三的第2题。

      教师组织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说说计算是要注意什么。

      三、补充练*(解决问题)

      1、出示题目,提出问题:你从题目中都能获得哪些数据和信息?

      学生看图,从图中获得数学信息。

      2、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探究算法,与同伴进行交流。

      (1)独立思考问题,列出算式最后解答。

      (2)互相交流算法。

      (3)将学生列的算式及方法板书。并用全班学生一起复述,明白算法。

      四、巩固练*

      出示问题

      学生弄清楚题目的意思后,确定解体的方案,然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五、课堂评价

      你觉得口算除法掌握得怎样,你能解决那些实际问题?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说,可与他人交流自己的不足,互相帮助。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计算,对本单元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和整理,使学生形成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知识结构,掌握口算、估算、笔算的基本方法。

      2、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灵活选择计算方法。

      3、提高计算的灵活性、正确性及熟练程度。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建构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知识网络,掌握口算、估算、笔算的基本方法。

      2、教学难点:灵活选择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

      师:通过课前了解,老师知道咱班同学计算能力很强,今天我们就来上一节与计算有关的课。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

      80÷2 238÷6

      87÷3 832÷4

      760÷4 720÷9

      观察这6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点?

      生:除数都是一位数。

      师:是的,这正是我们刚在第二单元学过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板书)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推荐词条

别人笑我太疯癫全诗 小学续写作文范文 社区元旦主持词范本 花落的唯美句子 读后感写作技巧1000字 公司开张答谢晏范文2000字 孤舟的句子 季度例会主持词 敬老节主持稿范文900字 两小儿辩日读后感300字 品质好的句子 渔民节主持词 惊弓之鸟读后感900字 墨菲定律读后感500字 寂寞夜句子 破釜沉舟读后感1000字 桃花源记读后感350字 文物研究计划书范文 象征友谊的句子30字 时间与效率的关系范文900字 热电厂安全工作总结1300字 学校书香校园工作总结 夸父逐日读后感350字 曹雪芹红楼梦读后感900字 人力资源专业毕业实*报告3000字 路还是要走唯美句子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