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弹琴的诗句 >

弹琴的诗句

关于弹琴的诗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弹琴的诗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弹琴的诗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弹琴的诗句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弹琴的诗句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弹琴的诗句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弹琴的诗句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弹琴的诗句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弹琴的诗句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弹琴的诗句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弹琴的诗句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关于弹琴的诗句

  •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

    孤雁归兮声嘤嘤。乐人兴兮弹琴筝。——蔡文姬《悲愤诗》

    山水弹琴尽,风花酌酒频。——卢照邻《春晚山庄》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王维《酬张少府》

    点笔图云势,弹琴学鸟声。——姚合《武功县中作三十首》

    少年学琴欲学渠,勿但弹琴当读书。——方回《听孙链师琴》

    花下弹琴酒微热,白日千年秘丹诀。——郭钰《戏恼王岳》

    何如浊酒一杯,弹琴一曲。——喻良能《四月二十九日坐直庐读山谷效东坡作薄薄酒二》

    密映弹琴宅,深藏卖酒家。——吴融《追咏棠梨花十韵》

    弹琴江浦夜漏水,敛衽窃听独激昂。——苏轼《舟中听大人弹琴》

    弹琴对酒不知暮,岸帻题诗身自闲。——卢纶《冬日登城楼有怀因赠程腾》

    长日独弹琴,青天时隐几。——王廷相《渼陂子还山歌》

    足音若许来空谷,竹外弹琴竹里茶。——胡奎《和友人家字韵》

    岂与蓬户士,弹琴诵言誓。——阮籍《咏怀八十二首》

    妙手弹琴无向束,知之修炼五音足。——赵光义《缘识·妙手弹琴无向束》

    巫马戴星,宓贱弹琴。——李瀚《蒙求》

    闻道弹琴处,门前柳带沙。——高启《赠张明府》

[阅读全文]...
  • 弹琴古诗翻译(独自弹琴的诗句)

  •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外云卷云舒……

    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棋者,奕也。下棋者,艺也。黑白之间,楚河汉界内外,棋艺带来的启悟和内涵被无限拓展,棋盘之外的天地被融合为一,方寸棋盘,还具有磨炼人的意志,陶冶人情操的作用。

    元·张可久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

    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

    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

    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诗人隐居山野,用松花酿酒,用春天的河水煮茶。这样的生活,想想就羡慕呢!

    唐·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花是自然绝美的创造,它五颜六色,给人以美感,展示生命自然的魅力,赏花时,愉悦身心,令人开怀。人们总爱将花比人,修身养性,陶冶情操。

    明·高启

    斜霏动远吹,暗馥留微火。

    心事共成灰,窗间一翁坐。

    曾几何时,燕居焚香,士大夫们把盏闻香的生活意趣,带着一缕香的温馨渐行渐远。时至今日,藏香、品香、赏香,又已成为众多雅士的爱好。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古琴之间,既淳和淡雅,又清亮绵远,哀而不伤,怒而不怨,温柔敦厚,能让人感发心志泻泄幽情,化导不*之气长华心灵意境,古人士大夫,不可不备琴。

    清·纳兰性德

    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

    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

    谢娘别后谁能惜,飘泊天涯。

    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沙。

    望着片片雪花飞落,是怀乡,是思乡,抑或是与家人闲坐,都别有意趣。

[阅读全文]...
  • 古人描写弹琴的诗句

  • 古人,优美
  • 高台之上飘下琴瑟之音,那样的悠扬清澈,如青峦间嬉戏的山泉;那样的清逸无拘;如杨柳梢头飘然而过的威风,那样的轻柔绮丽,如百花丛中翩然的彩蝶;那样的清寒高贵,如雪舞纷纷中的那一点。

    时而高耸如云瑟音低沉如呢语;时而飘渺如风中丝絮;时而瑟音沉稳如松飒崖,时而瑟音激扬,时而空蒙。

    琴与瑟时分时合,合时流畅如江河入大海,分时灵动如浅溪分石。

    只见那红衣女子盘坐在地上,一头如瀑青丝,散发着暧昧而又迷人的气息。

    银色的冰眸闪着妖异的光芒。

    她伸出手,十指在那琴弦上来回拨动,美妙的声音瞬间倾泻而出,是那么的柔婉动人,好像一汪清泉潺潺流淌,又好像林间鸟儿的呢喃,一折连着三叹。

    突然曲风一转,琴声变得铿锵刚毅起来,宛若浪花击石,江河入海,震动着在座所有人的心弦。

    不知过了多久,琴声缓缓停止,但那乐声好像仍旧飘扬在四周,久久不散,昆山玉碎,香兰泣露也不过如此了。

    【这是我自己写的哦,求采纳】

[阅读全文]...
  • 听蜀僧睿弹琴青春名言(听蜀僧睿弹琴全诗翻译)

  • 青春,名言
  • 听蜀僧睿弹琴(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释:绿绮:这里代指名贵的琴。汉代司马相如一张琴,名叫绿绮。霜钟:指钟声。

    译文:怀抱古琴的蜀地僧人,来自峨眉峰。他为我弹奏的曲子,我好像听到了万壑松涛之声。心像被流水洗过一样,只觉悠悠余音久久不绝,和薄暮时分寺庙的钟声融合在一起,不知不觉已经日落,青山秋云都已披暮色。

[阅读全文]...
  • 《听弹琴》赏析

  • 听弹琴  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

      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

      今人多不弹。

      刘长卿诗鉴赏

      诗题一作“弹琴”,《刘随州集》为“听弹琴”。

      琴七弦组成,因此首句以“七弦”代称的琴,意象也更具体。“泠泠”形容琴声的清越,引出“松风寒”

      三字。“松风寒”以风入松林表现琴声的凄清,形象可感,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静听”二字表现出听琴者入神的情态,可见琴声的超妙。高雅*和的琴声,常能唤起听者水流石上、风来松下的肃穆、幽清之感。

      而琴曲中又有《风入松》的调名,一语双关,取意精妙。

      如果说前两句是描写音乐的境界,后两句则是议论与抒情兼之。唐代,音乐发生了变革。“燕乐”成为一代新声,乐器以西域传入的琵琶为主。公众的欣赏趣味变了,受人欢迎的是能表达世俗欢快心声的新乐。穆如松风的琴声虽美,却成了“古调”,又有几人能怀着高雅情致来欣赏呢?字里行间便流露出曲高和寡的孤独感。“虽”字转折,从对琴声的赞美转为对时尚的感慨。“今人多不弹”的“多”字,更反衬出琴客知音者的稀少。这两句同时也借今人好趋时尚不弹古调,表现作者的不合时宜。刘长卿清才冠世,一生两遭迁斥,有满腹的不合时宜和一种与浮俗落落寡合的思想。“所贵知音难”,也正是《听琴》的题旨之所在。“作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诗咏听琴,只不过借此寄托一种孤芳自赏的情操罢了。

    整理:zhl201702

[阅读全文]...
  • 听弹琴古诗带拼音93句

  • 经典
  • 古诗听弹琴原文翻译及赏析

      1古诗听弹琴带拼音版本

      tīnɡtánqín

      听弹琴

      liúchánɡqīnɡ

      刘长卿

      línɡlínɡqīsīshànɡ

      泠泠七丝上,

      jìnɡtīnɡsōnɡfēnɡhán

      静听松风寒。

      ɡǔdiàosuīzìài

      古调虽自爱,

      jīnrénduōbùtán

      今人多不弹。

      2古诗听弹琴注释及翻译

      注释

      ⑴泠(líng)泠:清凉、凄清的样子。此处指清越的琴声。

      ⑵松风:以风入松林暗示琴声凄凉。琴曲中《风入松》的调名。

      翻译

      七弦琴上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静静地听着风吹入松林的凄清的声音。

      即使我是那么喜爱这古老的曲调,但现在的人们大多已经不再弹唱了。

      3古诗听弹琴赏析

      诗题一作“弹琴”,《刘随州集》为“听弹琴”。从诗中“静听”二字细味,题目以有“听”字为妥。

      琴是我国古代传统民族乐器,由七条弦组成,所以首句以“七弦”作琴的代称,意象也更具体。“泠泠”形容琴声的清越,逗起“松风寒”三字。“松风寒”以风入松林暗示琴声的凄清,极为形象,引导读者进入音乐的境界。“静听”二字描摹出听琴者入神的情态,可见琴声的超妙。高雅*和的琴声,常能唤起听者水流石上、风来松下的幽清肃穆之感。而琴曲中又有《风入松》的调名,一语双关,用意甚妙。

      如果说前两句是描写音乐的.境界,后两句则是议论性抒情,牵涉到当时音乐变革的背景。汉魏六朝南方清乐尚用琴瑟。而到唐代,音乐发生变革,“燕乐”成为一代新声,乐器则以西域传入的琵琶为主。“琵琶起舞换新声”的同时,公众的欣赏趣味也变了。受人欢迎的是能表达世俗欢快心声的新乐。穆如松风的琴声虽美,毕竟成了“古调”,已经没有几个人能怀着高雅情致来欣赏,言下便流露出曲高和寡的孤独感。“虽”字转折,从对琴声的赞美进入对时尚的感慨。“今人多不弹”的“多”字,更反衬出琴客知音者的稀少。有人以此二句谓今人好趋时尚不弹古调,意在表现作者的不合时宜,是很对的。刘长卿清才冠世,一生两遭迁斥,有一肚皮不合时宜和一种与流俗落落寡合的情调。他的集中有《幽琴》(《杂咏八首上礼部李侍郎》之一)诗曰:“月色满轩白,琴声宜夜阑。飗飗青丝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向君投此曲,所贵知音难。”其中四句就是这首听琴绝句。“所贵知音难”也正是诗的题旨之所在。“作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诗咏听琴,只不过借此寄托一种孤芳自赏的情操罢了。

[阅读全文]...
  • 对牛弹琴的典故

  • 对牛弹琴的典故

      典故,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对牛弹琴的典故,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对牛弹琴

      【注音】duì niú tán qín

      【出处】汉·牟融《理惑论》:“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

      【解释】讥笑听话的人不懂对方说得是什么。用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用于讥讽别人。

      【*义词】对牛鼓簧、白费口舌、错认颜标

      【反义词】谈笑风生、心有灵犀[2]、对症下药、有的放矢、知音识曲

      【歇后语】抱着琵琶进磨坊——对牛弹琴

      【例句】对目不识丁的文盲,谈文艺创作,无异于~。

      对牛弹琴的故事

      春秋时期,鲁国有个著名的音乐家,名字叫公明仪。他对音乐有极深的.造诣,善于弹琴。他的琴声优美动听,人们听到如此美妙的琴声之后往往如醉如痴。

      有一年的春天,他带着琴来到城郊的田野散步,和煦的春风将青草的芳香吹到他的面前,让他心情非常舒畅。他环顾四周,发现不远处有一头大公牛正在吃草。他兴致勃发,突发奇想要为这头公牛演奏一曲,于是他拨动琴弦,对着这头公牛弹奏了一首高雅的《清角之操曲》。

      虽然公明仪弹奏的曲子非常悦耳动听,但是那头吃草的牛儿却根本不理会那高雅的曲调,仍然低着头继续吃草。因为公牛虽然能听到琴弦发出的声音,但是并不能理解曲子中的美妙意境。

      公明仪见美妙的琴声并不能打动这头不懂音乐的牛,非常无奈。过了一会儿,他又想出了一个办法。公明仪抚动琴弦,弹出一段段奇怪杂乱的声音,有的像嗡嗡的蚊蝇声,有的像迷路的小牛犊(dú)发出的叫声。这时候这头大公牛才像突然明白了什么似的,摇摇尾巴,竖起耳朵,听了起来。

      后来,人们就用“对牛弹琴”来比喻对愚蠢的人讲深刻的道理,或对外行人说内行话,白白浪费时间;现在也用来讥笑人说话不看对象。

      成语寓意

      该成语典故原是嘲讽牛听不懂高雅的《清角》琴曲,只能听那些“蚊虻之声”“孤犊之鸣”。公明仪将高雅的乐曲演奏给一头牛来听,属于没有看准对象,实在是“乱弹琴”。俗话说: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在不了解“听众”的时候就弹琴,难免会产生“曲高和寡”的场面。

      该成语告诫人们,教育要看对象,要因材施教。说话也要看对象,对方听不懂,等于白费口舌。在交谈时,根据对象的不同特点和实际情见,选择不同的话题,唯有这样,才能创造一种和谐、融洽的气氛,达到交谈的目的和效果。如果离开这个基点,即使讲得天花乱坠,讲得很有道理,对他而言也不过是如风过耳。

      成语运用

      成文用法

      偏正式;在句子中一般作谓语、宾语;含贬义,用于讥讽别人。

      运用示例

      明末清初·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二八回:说起天地二字,只当是耳边风;说到关帝、城隍、直山圣母,都是当对牛弹琴的一般。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回:对牛弹琴,牛不入耳,骂得很好,咱们一总再算账!

      清·张南庄《何典》第九回:白蒙鬼不能做此官,行此礼,只知清风高调,对牛弹琴。

[阅读全文]...
  • 《张山人弹琴》赏析

  • 《张山人弹琴》

      年代: 唐 作者: 常建

      君去芳草绿,西峰弹玉琴。

      岂惟丘中赏,兼得清烦襟。

      朝从山口还,出岭闻清音。

      了然云霞气,照见天地心。

      玄鹤下澄空,翩翩舞松林。

      改弦扣商声,又听飞龙吟。

      稍觉此身妄,渐知仙事深。

      其将炼金鼎,永矣投吾簪。

      作品赏析

      听张山人琴,而有归隐意。

      注:

      1:山人:山居之人,隐者也。

      2:君去芳草绿,西峰弹玉琴:西峰,明铜活字本作四峰。

      3:岂唯丘中赏,兼得清烦襟:丘中,犹山中。《诗》:“丘中有麻,彼留子嗟。” 烦襟,愁怀。

      4:朝从山口还,出岭闻清音:清音,张山人弹琴。

      5:改弦扣商声,又听飞龙吟:商声,见前注。

      6:稍觉此身妄,渐知仙事深:妄,虚妄。

      7:其将炼金鼎,永矣投吾簪:炼金鼎,道家炼丹以求长生。投吾簪,弃簪散髪也。

    整理:zhl201610

[阅读全文]...
  • 李白《听蜀僧浚弹琴》

  • 李白
  • 听蜀僧浚弹琴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嵋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解

      1、绿绮:琴名。晋傅玄《琴赋序》:“司马相如有绿绮。”相如是蜀人,弹者是蜀僧,故以绿绮切之。

      2、一:加强语气的助词。

      3、挥手:指弹琴。

      4、流水:相传春秋时钟子期能听出伯牙琴中的曲意,时而是志在高山,时而是志在流水,伯牙乃许为知音。见《列子·汤问篇》。这句是说,客中的情怀,听了“高山流水”的曲意,为之一洗。

      5、霜钟:指钟声,《山海经》:丰山“有九种焉,是知霜鸣”。郭璞注:“霜降则钟鸣,故言知也。”入霜钟:余音与钟声交流,兼喻入知音者之耳。

      译文

      四川僧人抱弹名琴绿绮,

      他是来自巴蜀的峨嵋峰。

      他为我挥手弹奏了名曲,

      好象听到万壑松涛雄风。

      高山流水音调一洗情怀,

      袅袅余音融入秋天霜钟。

      不知不觉青山已披暮色,

      秋去也似乎暗淡了几重!

      赏析

      此诗是写听蜀地一位和尚弹琴,极写琴声之入神。开头两句,写他来自故乡四川,表达对他的倾慕。颔联写弹琴,以大自然的万壑松涛声作比,令人感到琴声之不凡。颈联写琴声荡涤胸怀,使人心旷神怡,回味无穷。尾联写聚精会神听琴,而不知时日将尽,反衬弹琴之高妙诱人。全诗一气呵成,势如行云流水,明快畅达。

[阅读全文]...
  • 《听弹琴》原文及译文

  • 《听弹琴》原文及译文

      古诗文主要指中国古代的诗歌和散文,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听弹琴》原文及译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听弹琴》原文:

      刘长卿〔唐代〕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听弹琴》译文:

      七弦琴弹奏的声音清冽,曲调悠扬起伏,琴声凄清好似风入松林。

      我虽然很喜爱这首古时的曲调,但在今天人们大多已不去弹奏了。

      《听弹琴》赏析: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诗人通过慨叹古调受冷遇,不为世人看重,以抒发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舒解世少知音的遗憾。全诗意境清雅,志趣高洁,语言含蓄,一语双关,弥漫于字里行间的寂寞情怀感人肺腑。诗题一作《弹琴》,此据《刘随州集》。从诗中“静听”两字细味,题目以有“听”字为妥。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诗的'前两句是说,七弦琴奏出清亮的曲调悠扬起伏,细细倾听就像那滚滚的松涛声。

      琴,亦称“七弦琴”,俗称“古琴”,是我国古代传统民族乐器,有七条弦组成。所以首句以“七弦”作“琴”的代称,意象也更具体。“泠泠”形容琴声的清越,逗起“松风寒”三字。“松风寒”以风入松林暗示琴声的凄清,极为形象,引导读者进入音乐的境界。“静听”二字描摹出听琴者入神的状态,可见琴声的超妙。高雅*和的琴声,常能唤起听者水流石上。风来松下的清幽肃穆之感。而琴曲中又有《风入松》的调名,一语双关,用意甚妙。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后两句是说,我虽然很喜爱这首古时的曲调,但在今天人们大多以不去弹奏了。

      如果说前两句是描写音乐的境界,后两句则是议论性抒情,牵涉到当时音乐的背景。汉魏六朝南方清乐商

      尚用琴瑟,而到唐代,音乐发生变革,“燕乐”成为一代新声,乐器则以西域传入的琵琶为主。“琵琶起舞换新声”的同时,公众的欣赏趣味也变了。受人欢迎的是能表达世俗欢快心声的新乐。穆如松风的琴声虽美,如今毕竟成了“古调”,又有几人能怀着高雅情趣来欣赏呢?言下便流露出曲高和寡的孤独感。“虽”字转折,从对琴声的赞美转入对时尚的感慨。“今人多不弹”的“多”字,更反衬出琴客知音的稀少。有人以此两句认为今人好趋时尚,不弹古调,意在表现作者的不合时宜,是很对的。刘长卿清才冠世。一生两遭迁斥,有一肚皮不合时宜与流俗落落寡合的情调。诗咏听琴,只不过借此寄托一种孤芳自赏的情操罢了。

      全诗从对琴声的赞美,转而对时尚慨叹,流露出诗人孤高自赏,不同凡俗,稀有知音的情操。刘长卿才华卓绝,却因诬陷等数遭贬谪。虽牢骚满腹,但对高洁的坚持使他不能与流俗相合,与众人为伍。这首诗贯穿了他对于高雅、高尚、高洁的赞美,抒发了他对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坚持以及坚持背后的遗憾与清寂。

      作者简介:

      刘长卿(709—789),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苏州长洲县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因刚而犯上,两度迁谪。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弹琴的诗句 - 句子

弹琴的诗句 - 语录

弹琴的诗句 - 说说

弹琴的诗句 - 名言

弹琴的诗句 - 诗词

弹琴的诗句 - 祝福

弹琴的诗句 - 心语

推荐词条

描写聚会盛况的古诗 形容刻苦练字的古诗 描写一间小屋的古诗 滁州西涧读这首古诗的视频 以前的古诗大全 中字的古诗名 形容摆桌的古诗 五言的爱国古诗 渴望一下子变老的古诗 描写音讯的古诗 表现领悟的古诗词 关于执笔的古诗 带法门的古诗词 带庭的古诗飞花令 带拼音的长恨歌古诗 用古诗做题记的古诗 女人高贵的古诗 形容女童英气的古诗词 圆月思念的古诗 描写玉屏的古诗 七下的语文书九首古诗 回忆错误的自创古诗 好听的名字配古诗 孤寡的古诗 冬天的冬天的古诗 有栋字的古诗 四字古诗文的书法作品 古诗中的乔迁 形容牛逼的古诗词 希望孩子谦虚的古诗 江南古诗中的间是不是方位词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