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雨后初晴的句子 >

雨后初晴的句子

关于雨后初晴的句子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雨后初晴的句子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雨后初晴的句子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雨后初晴的句子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雨后初晴的句子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雨后初晴的句子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雨后初晴的句子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雨后初晴的句子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雨后初晴的句子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雨后初晴的句子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雨后初晴的句子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雨后初晴日记

  • 日记,雨后,语录
  • 雨后初晴日记(通用11篇)

      时间过得真快,一天又过去了,相信大家都有不少体会吧,这时候,最关键的日记怎么能落下。好的日记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雨后初晴日记,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场大雨过后,天空就会晴朗起来,在第一束温暖的阳光照耀下,天空就会绽放彩虹美丽的微笑,那眴丽的彩虹挂在天边,让我不禁回想起我学琴的经历。

      在我六岁那年,就与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记得六岁那年的一天,我与妈妈经过钢琴房,里面传来了一首首美妙的乐曲声。这叮叮咚咚的声音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我拉住妈妈的脚步,静静地听着,直至一首完了我还是不肯挪动一步,妈妈见我这么喜欢听,就买了许多钢琴曲的碟放给我听。我一有空的时候就会听上一两曲,小时候的我还不懂得去欣赏,只是觉得好听罢了。慢慢的我听出感觉来了,总觉得有一幅画面想要脑海中一跃而出,可当我一分散精神,这幅画面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为了寻找这幅画面,我越来越认真地听了,甚至把一首曲子听上几十遍。

      听着,听着,我有些好奇了,这一首首曲子究竟是怎样弹奏出来的呢?要是我也能弹奏出这么动听的曲子该有多好啊!于是,我又让妈妈让我学钢琴。一开始的时候,我看见哥哥姐姐们弹得那样泰若自然,还以为是很容易就学会的,直到真正接触时才知道这要下多大的苦功。这学琴的艰苦使我一次又一次想要放弃,但一想到有一天我也能弹奏出这么美妙的乐曲就坚持了下来。如今,经过四年的勤学苦练,我已经能熟练的弹奏出一首首曲子。我细细的回想起我学琴的经历,觉得它就像天边的彩虹,只有经历过风雨才会出现。而这彩虹也是靠一滴滴汗水画成的,它是通过努力一步步画成的。我读懂了彩虹的含义,也读懂了人生的含义,但现在只是初晴,我还要努力将彩虹越画越美。

      离开家乡,漫漫二十年过去了。这二十年里,我找到了工作,有了一个家。一次,我上网聊天时,网友突然和我谈起了“家乡”。我的心里突然涌起了种种思念之情。二十年过去了,不知道家乡怎么样了,我立刻打了个电话给母亲,告诉她我要回家看看。

      第二天,我骑着飞空摩托车,以极快的速度朝家乡飞去。过了几个小时,GPS系统把我引到一个陌生又熟悉的小镇。这里高楼大厦一幢接着一幢,一棵棵苍翠挺拔的樟树挺立在路边,仿佛在欢迎我的到来,一架架五颜六色的立交桥横卧在空中。难道这里就是我的家乡——黄岩吗?

      GPS用字幕告诉我:这里是黄岩。终于到了家乡了,我关掉了GPS,准备回家。虽然脑海里那回家的小路我还记得清清楚楚。可是,一条条又宽阔又干净的新修马路,让我晕头转向。在这陌生又熟悉的家乡里,我居然迷了路。无奈之下,我又开启了GPS导航系统。虽然这个系统很可靠,但我对它怀疑很大。那一棵棵小树苗已长成参天大树;那一栋栋白瓦红砖的土房子赶上了时代的潮流,变成了十几层的高楼大厦;那一条条马路变得智能化,想快就快,想慢就慢,那一辆辆排放黑色尾气的汽车变成了太阳能汽车,不但不排放尾气,而且节能环保。时代的变化让家乡改天换地。

      回到了家,母亲预先接到我的通知,早已摆满了一桌丰盛的美味佳肴。客厅里的电视机说开就开,非常方便。回到家,我的第一句话就是:“妈,二十年没回家,变化好大呀!我在家门口都迷路了。”母亲笑着说:“那当然!我们黄岩的变化你肯定想不到。现在是科技迅猛发展的年代,不赶上潮流就落后啦!”

      我“嗯”了一声,心想:多亏了那次与网友交谈,否则就领略不到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

      春天要看美丽的迎春花;夏天要看亭亭玉立的荷花;秋天要看婀娜多姿的`菊花;而在隆冬时节,却要看那坚强、阳刚的梅花。

      寒假里,爸爸妈妈带我去清风公园看梅花。一进公园,我就看到了一片五颜六色。我赶紧往梅花林中跑去。

      梅花已经开了不少了,它们都争先恐后地从花枝中探出头来。有的还是花苞儿,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不肯让别人看见自己的花容月貌;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像一个争着要看外面世界的孩子;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里面细细的花蕊。梅花的颜色有很多,白的,粉的,红的,黄的……我最喜欢的是“小白红”它全身白里透红,花瓣外面是火红火红的,就连花蕊也红的耀眼,可奇的是花瓣里面却镶嵌着一层小白圈,可真是梅花中的“佼佼者”啊!

      我已经陶醉了,陶醉在这片美丽的梅花中。我觉得自己就是一朵梅花,一朵开放的梅花,不畏惧严寒。在无遮拦的天空下,我和其他的梅花一起昂首挺立在寒风中。过了好久,我才醒悟过来,我不是梅花,我是在看梅花呢!

      看着眼前大片大片的梅花,我忽然想起了北宋大诗人王安石写的诗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

      我爱梅花,爱它“树树立风雪”的英姿,爱它不畏严寒的坚强品格。

      当我遇到挫折,变得灰心丧气时,我喜欢漫步在雨中,伴随着雨的洗涤,渐渐的明朗振作起来,像经过一场雨的洗礼,雨过天晴,烦恼也烟消云散。

      几天前,我和朋友吵了一架,心里颇不开心,这时天空下起了小雨,顿时我感觉到一种莫名的畅快,情绪也*静了许多,回家的路上经过了“天鹅湖”,心情变得更加开朗。

      站在湖边,我的眼前是一片雾,由于有小雨,雾渐渐的退去了,我才发现面前站着个小姑娘,面很熟。我再看看周围的景致,猛然想起,这不是三年前我认识的小伙伴吗?记得三年前,我和眼前的小伙伴来到了“天鹅湖”,我们顽皮的把岸边的小木船偷偷地划向了湖中央,这时天天渐渐的暗下来,我们赶紧往回划,哪知道船似乎有意跟我们过不去,我们越着急,船离的越远。这时天下起了雨,我们都安静了下来,齐心协力一起往回划,终于把我们送回了岸边,我们相视一笑,从此与雨结下了不解之缘,对雨也有了好感。

      雨,能惩罚有罪恶的坏人,雨,也能给人们带来丰收的喜悦,人们不是常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吗?雨,还能净化空气,下过雨的天气空气特别清新。所以,每遇下雨我的烦恼就一扫而空。

      走在泥泞的小路上,迎着鸟儿的歌声,闻着雨后初晴土地的香味,看着天上七色的彩虹,这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呀!

      小鸟在前面为雨后初晴打扮着,打扮这色彩奇特的春。

      正在这时,小草也一个挨一个的探出了头来,几朵小花看见了也争先恐后的开放,为了这绿色的春打扮着。咦?又是谁正在歌唱雨?噢。原来是走在小路上赞叹雨的小朋友们,嘴里不时飞出宛转的赞谈声:“我爱你,雨,你是植物们的守护神。“

      啊!我爱你,雨后初晴如诗如画的景色。

      雨停了,暑假的学*生活也结束了。

      天空露出了灿烂的笑脸,我却怎么也笑不出来,不知道为什么,心里很压抑,也不知道为什么,在美美的睡了懒觉之后,心里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在家呆了一天多了,有感觉到了闷闷的,无所事事的生活,无聊的坐在电脑前打发着时间,虚度着光阴,真不知道自己当初怎么跟自己许下的承诺。我到底能不能让生活充实起来,我觉得我可以的,但不是现在,因为现在的心好累,不是因为学*,不是因为成绩,也许是因为对于人生有了新的认识。

      去学校开会,好像是建立学生会,反正我被选为其中一员,当听到老师喊出我的名字,我在真正感觉到了自己的存在,也发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学生会的工作很忙,也就预示着开学后我会很忙,好久都没有那种每天忙道精疲力尽的感觉了,突然好留恋,虽然那样的生活很累,至少,不会在感觉无聊,不会在空虚,至少,生活是很充实的。

      头有点晕,也许是因为自己夜猫子般的生活,也许是因为醒的太突然,也许是因为坐在电脑前太久,总之,晕晕乎乎的,吃了片药好多了,就又坐在了电脑前,开始记录自己的生活,开始自己新的工作。

      晚上不可以在凝视电脑了,否则会头晕的更厉害,出门溜达溜达,呼吸一下新鲜的空气,也算是换掉自己的心情吧!

      明天,也许会下雨,也许还是这种艳阳天,只是不需要这样的无聊生活了。

      初夏的第一场雨,伴随着热烈的节奏来,打着欢快的拍子去。这场雨下的是那么酣畅淋漓,滂沱大雨冲刷了尘埃,为人们带来了清凉,也是所有的景物焕然一新。

      漫步在大街上,空气中惨杂着泥土的质朴和鲜花的芬芳。夏天本是一个绚烂浓郁如油画的季节。积攒在屋檐下晶莹剔透的雨水如同断线的珠子,滴答下来。太阳拨开了阴云蹦了出来,温暖的光芒照耀着大地。路上的积水被阳光折射得五彩缤纷。百合花上露珠滚滚,使它多了一丝仙气,也多了一分娇媚。树木经过一次洗涤后,绿的更加明艳和耀眼。蜻蜓在路面的水坑一点一点,浅洼泛起一阵涟漪。知了又开始大合唱,让静景中多了一些生动。一条彩虹挂在天幕上,尤为绚丽,美艳之极。让我想起了*的名句“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雨后初晴,一幅飘逸之画卷。

      刚下过一场春雨,柔柔的春风里还渗透着一股寒意,被洗刷过的天空有清雅透彻的蓝,缥缈清淡的云朵缓缓地移动,楼下花盆里的植物冒出翠绿的嫩芽,它好像被春风醺醉了,怀抱着自己小小的芽儿陶醉在春的阳光雨露之下,随着春的旋律,舞动着枝臂。

      我,被这小小的景儿深深的诱惑。恨不得自己也是那一株小生命,春暖花开时,崭露头角,迎着阳光,和着风,伴着雨,奏响生命的乐章。感觉像是在梦里,诱使我不停地寻找。其实寻找什么,找到又如何,却不是我想要弄明白的。

      就像现在一样,我也不知道下一秒钟要面对些什么。就如琴弓上优美的旋律,尽管我们的心被抚得湿润,也只能看着它们似清风临水一般掠过。

      闲来无事,翻阅着床头堆积的书册。买了很多的书,不是在书柜放着,就是在床头堆积着。久了,就会有灰厚厚地落上去。拿布轻轻擦拭,没多久,它又会落下新的灰尘。翻看曾经看过的内容,竟忘了其中的故事情节,又重新再看、又停顿、又忘记,又重新看。所以一本书总要看上多遍或总是看不完。这些烙满时光印痕的文字,它们不会说话,却凝固了一段耐人寻味的情感。或许,生命中的有份情感,是岁月积淀后的深深懂得和无奈。一边割舍一边回眸。好的文字可以直抵灵魂,彼此安慰彼此倾听,彼此深入彼此抵达。

      初春的阳光竟也那么的耀眼,明晃晃的闪烁着。或许看书看得久了些,眼睛酸涩生疼,不敢睁开双眼,只得眯缝着,想像着自己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独自一人手里拿着一本书,抑或什么都不带,徜徉在四周是青青的草、碧绿的树、蓝蓝的天、淡淡的云、柔柔的风之间,任时光流走、岁月蹉跎,再也不愿遗失那份美好感觉。正如看书时,发现看书的心情很像我们寻找幸福的感觉。刚找到幸福,就忘了找到时的快乐,于是又重新折回头去找,找到后又发现自己又遗失了当初的那种心情。许多美好时光,还未踏上回家的路,就随着尘土和落叶一起转瞬即逝。

      这样想着,手不经意间触摸到那本翻了多次的书册。睁眼看来,微小的幸福渐入眼脸。一种微小的幸福,不是用物质而是用思想得到它的过程里。幸福是微小事物的累积。

      雨停了,我走进大自然,泥土的芬芳扑鼻而来,我深深地呼吸着,陶醉在这美景中。远处,小山更加富有诗意,这诗意格外清新。山脚下的几座房子和树丛相互掩映,房顶的烟囱冒出袅袅炊烟,这一定是一个幸福的家庭。

      *处,树叶经过雨水的冲刷变得闪闪发亮。农民伯伯走到田间,融入这绿色的海洋,蹲下身子轻轻的抚摸着刚刚喝足了水的小苗,然后站起来深情地注视着这一片绿色,嘴角边挂着一丝微笑。是啊!农民伯伯看到了金色的希望。仰望天空,几朵浮云飘过,一道彩虹斜挂在空中,这时我想起*的一句描写彩虹的诗:“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这时几只大雁向天际飞去,也许它们是带着自己的梦想去旅行。这景色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

      太阳总算探出了头。

      早上,懒洋洋的太阳打着一个接一个的哈欠,放出不算给力的光芒,照在一望无际的大地上。渐渐过了一会儿,太阳伸个懒腰,抖擞精神,开始工作了。

      我出门时,太阳晒在身上暖暖的,舒服极了。太阳仿佛给万物裹上了一件暖暖的衣衫,这方才感到春天真是来了。

      四节课后,太阳开始散发强烈的热量拥抱着我们,没走几步,身上便冒出了汗。每一片树叶,每一滴汗珠,都透过金灿灿的光芒,在春光里摇曳着。

      是不是太阳也知道“进步”呢?也许是吧。它希望带给世界温暖,带给人们幸福,它知道自己一定会成功。所以它是不会退缩的,它会不断向前,冲破云层,冲出雨点,当第一缕阳光终于从遥远的山的那边探出脑袋,才代表它成功的进到自己的梦想里了。

      太阳虽会西落,但它的希望和梦想,永远不会坠落!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木兰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清晨,一场梅雨来得猝不及防。雨中,木兰溪被烟雨笼罩着,那样子像极了童话中的仙境,朦朦胧胧的。细雨如丝,模糊了人们的视线,远处的壶公山,*处的雨雾朦胧就像宣纸上晕开了的水墨画。

[阅读全文]...
  •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诗题

  • 阅读
  •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诗题

      《饮湖上初晴后雨》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下面跟着小编来看看《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诗题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诗题

      从诗题可知,诗人在西湖饮酒游赏,开始时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诗言物,酒载情。历史上,与酒结下不解之缘的诗人文士很多,苏轼是其中的一个,而且是突出的一个。苏轼的许多名篇,都是酒后之作。诗人对景而饮,秀色可饮,景增酒趣,酒扬诗魂。

      诗韵

      《饮湖上初晴后雨》,押上*四支韵,二四句入韵。其中“欲把西湖比西子”一句,本来应该是“仄仄***仄仄”,这里变通为“仄仄**仄*仄”了,这叫“拗救”。即因本应用仄声的第六字用了*声,故把本应用*声的第五字改用成仄声。也可以看做按通常为“二二二一”的节奏变通为“二二一二”的节奏。即像音乐里的切分音一样,把第三个节奏点前移,节奏变通为“欲把/西湖/比/西子”。整句节奏点的*仄规律仍为“仄*仄仄”。

      炼字

      ⑴“潋滟”形容波光荡漾的样子;“空蒙”形容烟雨迷蒙的样子。这两个词在古代汉语当中都是属于连绵词当中的叠韵词,两个词的韵是一样的,这种叠韵词不可以拆开来理解。往往用在诗歌里面会产生一种特殊的声音上面的美感。

      ⑵“西子”人人皆知西施是个美女,但究竟是怎样的美丽,却只存在于个人心中。而西湖的美景不也是如此吗?采用这样的手法,比起直接去描写,不知要节约多少笔墨,而它的寓意却丰富深刻得多。它对读者不只诉之于感受,同时也诉之于思考,让读者通过自己的想象去发挥诗的内涵。这一出色的`比喻,被宋人称为“道尽西湖好处”的佳句,以致“西子湖”成了西湖的别名。也难怪后来的诗人为之搁笔:“除却淡妆浓抹句,更将何语比西湖?”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越国有名的美女。无论是淡雅妆饰,还是盛装打扮,西施都一样美丽动人;如果把西湖比做西施的话,那么不管是晴是雨,是冬是春,它都同样美不胜收。以绝色美人喻西湖,不仅赋予西湖之美以生命,而且新奇别致,情味隽永。诗人能在寥寥四行诗句中表现此地的精粹、气象、美丽,足见功力。

      ⑵结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用白描和对比的方法写所见的实景,是一副绝妙好联,以其结构匀称、韵律和谐、凝炼简约将一水一山,一*一远,一高一低,一晴一雨款款道来,在韵律美中真切表现了西湖晴日下的明艳和雨雾中的秀媚。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更奇峰突起,诗人通过奇妙的联想,把西湖比喻为古代的美人西施。以西施的浓妆比西湖晴景,以淡妆比雨景,既同前两句的实写紧密呼应,使全篇浑然一体;又传神地画出了西湖美的风姿,意态和灵魂。与前两句的对仗整齐相比,后两句自然天成,诵读时也张弛有度,增强了表现力。

      历史上有些女子,美名和西子不相上下,诗人何以偏偏要拿西子来和西湖相比呢?这是因为,西子除了她灵秀美丽,她和西湖还有两点独特的契合:一是西子家乡离西湖不远,同属古越之地;二是西子、西湖,头上都有“西”字,叫起来自然天成。

      ⑶“淡妆浓抹”用四字点明色彩之美,气质之美,神韵之美。“总相宜”字面理解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其实“总相宜”三字蕴含着微妙精深的生活哲理:美不依靠人为的修饰,无须借助于外物,美主要在于天然的内在的资质。资质美的事物,无论其形态怎样变化,都是美的。

      大自然阴晴不定、变幻莫测,人生何尝不是如此?苏轼用28个字,让我们感受的不仅是阴晴不定、风雨莫测当中的自然之美,更是人生随欲,自得其乐的生命之美。

      一首小诗,一幅美景,观照内心,点醒人生。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原作有两首,这是第二首。

      首句“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次句“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从题目可以得知,这一天诗人在西湖游宴,起初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两句,诗人用一个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诗人之所以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致。西施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总是风姿绰约的;西湖不管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美妙无比,令人神往。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

      这首诗概括性很强,它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评价。这首诗的流传,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

[阅读全文]...
  • 饮湖上初晴雨后古诗译文(饮湖上初晴后雨诗意简短)

  • 诗意
  • 图片来源于网络

    没有西湖,就没有杭州。古往今来,西湖吸引了无数的文人墨客,创作了大量的诗词文章。

    西湖的每一个时刻都很美,不管是春夏秋冬还是白天黑夜,不管是晴天无风还是雨天有云。即便本来是初晴后雨的恼人天气,到了西湖也是美丽得让人陶醉的。诗人正在西湖饮酒游赏,开始时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苏轼觉得西湖的晴天,碧水荡漾,波光粼粼,风景正好;即便是下雨,西湖周围的青山迷蒙苍茫,隐隐约约,风景更佳。“西子”,即西施,是春秋时期越国有名的美女,是中国文化中美的象征。西施无论是淡雅的妆饰,还是盛装的打扮,都是一样的美丽倾城。如果把西湖比作西施的话,那么不管是晴天还是雨天,西湖同样美丽得让人不能自已。

    西湖和西施,一个是人间仙境,一个是人间仙女。同样有不可名状的美。西湖,得名自杭州城西边的湖,指的是方位。从苏轼这首诗之后,又得到了一个美名:“西子湖”,这就不仅仅是方位,而是精神和气质了。

[阅读全文]...
  • 饮湖上初晴后雨带拼音

  • 阅读
  • 饮湖上初晴后雨带拼音

      从《饮湖上初晴后雨》诗题可知,诗人苏轼在西湖饮酒游赏,从而有感而发,写下了著名的西湖名篇。下面是小编分享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拼音,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原文: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拼音解读:

      shuǐ guāng liàn yàn qíng fāng hǎo ,shān sè kōng méng yǔ yì qí 。

      yù bǎ xī hú bǐ xī zǐ ,dàn zhuāng nóng mò zǒng xiàng yí 。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赏析:

      一天,苏轼和朋友在西湖边上饮美酒。开始天气晴朗,不大工夫竟然阴了天,下起雨来。这样,饮酒未尽,诗人便饱览了西湖上晴和雨两种截然不同的风光。于是诗人赞叹说:晴天的西湖,水上波光荡漾,闪烁耀眼,正好展示着那美丽的风貌;雨天的西湖,山中云雾朦胧,缥缥渺渺,又显出别一番奇妙景致。西湖无论是晴是雨无时不美。我想,最好把西湖比作西子,空蒙山色是她淡雅的妆饰,潋滟水光是她浓艳的粉脂,不管她怎样打扮,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天生丽质和迷人的神韵。

      这首小诗前两句是描写:写晴天的水、雨天的山,从两种地貌、两种天气表现西湖山水风光之美和晴雨多变的特征,写得具体、传神,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以致有人评论说,古来多少西湖诗全被这两句扫尽了。后两句是比喻:天地之间,人类最灵;人类之中,西子最美。在前两句描写的基础上,把西湖比做美女西施,说它和西施一样同为天下灵与美的极至,何况又经过淡妆或浓抹的精心打扮呢!

      然而,极写西湖之美还不是这个比喻的全部奥妙。历史上有些女子,美名和西子不相上下,诗人何以偏偏要拿西子来和西湖相比呢?这是因为,西子除了她灵秀美丽,她和西湖还有两点独特的契合:一是西子家乡离西湖不远,同属古越之地;二是西子、西湖,头上都有“西”字,叫起来自然天成。由于这种种原因,苏轼这个妙手偶得的比喻,博得了后人的称道,西湖也就被称作西子湖了。

      这首诗概括性很强,它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评价。这首诗的流传,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也表达了作者喜爱西湖。

      苏轼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shuǐ guāng jiàn yàn qíng fāng hǎo

      水 光 潋 滟 晴 方 好 ,

      shān sè kōng méng yǔ yì qí

      山 色 空 蒙 雨 亦 奇 。

      yì bǎ xī hú bǐ xī zǐ

      欲 把 西 湖 比 西 子 ,

      dàn zhuāng nóng mǒ zǒng xiāng yí

      淡 妆 浓 抹 总 相 宜 。

      译文:

      天色朦胧就去迎候远道而来的客人,晨曦渐渐地染红了群山。傍晚泛舟西湖,天上飘来了一阵阵雨,客人不胜酒力已渐入醉乡。

      西湖晴雨皆宜,如此迷人,但客人并没有完全领略到。如要感受人间天堂的神奇美丽,还是应酌酒和西湖的守护神“水仙王”一同鉴赏。

      赏析:

      诗的上半首既写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写了西湖的晴姿雨态。“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从题目可以得知,这一天诗人在西湖游宴终日,早晨阳光明艳,后来转阴,入暮后下起雨来。而在善于领略自然并对西湖有深厚感情的诗人眼中,无论是水是山,或晴或雨,都是美好奇妙的。从“晴方好”、“雨亦奇”这一赞评,可以想见在不同天气下的湖山胜景,也可想见诗入即景挥毫时的`兴会及其洒脱的性格、开阔的胸怀。上半首写的景是交换、对应之景,情是广泛、豪宕之情,情景交融,句间情景相对,西湖之美概写无余,诗人苏轼之情表现无遗。

      下半首诗里,诗人没有紧承前两句,进一步运用他的写气图貌之笔来描绘湖山的晴光雨色,而是遗貌取神,只用一个既空灵又贴切的妙喻就传出了湖山的神韵。喻体和本体之间,除了从字面看,西湖与西子同有一个“西”字外,诗人的着眼点所在只是当前的西湖之美,在风神韵味上,与想象中的西施之美有其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相似之处。而正因西湖与西子都是其美在神,所以对西湖来说,晴也好,雨也好,对西子来说,淡妆也好,浓抹也好,都无改其美,而只能增添其美。对这个比喻,存在有两种相反的解说:一说认为诗人“是以晴天的西湖比淡妆的西子,以雨天的西湖比浓妆的西子”;一说认为诗人是“以晴天比浓妆,雨天比淡妆”。两说都各有所见,各有所据。但就才情横溢的诗人而言,这是妙手偶得的取神之喻,诗思偶到的神来之笔,只是一时心与景会,从西湖的美景联想到作为美的化身的西子,从西湖的“晴方好”、“雨亦奇”,想象西子应也是“淡妆浓抹总相宜”,当其设喻之际、下笔之时,恐怕未必拘泥于晴与雨二者,何者指浓妆,何者指淡妆。欣赏这首诗时,如果一定要使浓妆、淡妆分属晴、雨,可能反而有损于比喻的完整性、诗思的空灵美。

      shuǐ guāng jiàn yàn qíng fāng hǎo

      水 光 潋 滟 晴 方 好 ,

      shān sè kōng méng yǔ yì qí

      山 色 空 蒙 雨 亦 奇 。

      yì bǎ xī hú bǐ xī zǐ

      欲 把 西 湖 比 西 子 ,

      dàn zhuāng nóng mǒ zǒng xiāng yí

      淡 妆 浓 抹 总 相 宜 。

      [注释]

      饮湖上初晴后雨:即诗人与朋友在西湖饮酒游览,适逢天气由晴转雨的意思。

      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方好:正好。方,刚刚,副词。

      空蒙:形容云雾迷茫,似有若无。

      亦:也。

      奇:奇妙。

      欲:想要。

      西湖:这里指杭州西湖,又叫西子湖,因为它在杭州西面;叫西子湖,则是从这首小诗而来。

      西子:即西施,

      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姓施,家住浣纱溪村(在今浙江诸暨县)西,所以称为西施。

      淡妆浓抹:或淡雅地妆束,或浓艳地打扮。

      [译诗、诗意]

      水波闪动晴天时景色迷人,

[阅读全文]...
  •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古诗(古诗讲解饮湖上初晴后雨)

  • 苏轼
  •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一起欣赏一下苏轼的名作——《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

    西湖是一个令人无限神往的地方,它仿佛汇聚了天地间的灵气,以绝美的胜景以无限的风情倍受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的青睐,不知留下过多少脍炙人口的诗篇,无怪乎西湖又被叫做西子湖,确实是以倾国倾城的美色让人不得不为之倾倒。而西子湖这个精彩的别称,就来自于宋代大诗人苏轼苏东坡的一首西湖诗——《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首诗写于苏轼在杭州为官期间。苏轼担任杭州通判是在宋神宗熙宁四年到熙宁七年,也就是公元1071年到1074年。这段时间,可以说是苏轼一生中最愉悦的回忆之一了。

    熙宁六年,也就是公元1073年的初春,在这个万物复苏的季节里,苏轼刚好从一场小病中康复。苏轼的好朋友——杭州知州陈襄(陈襄(1017~1080)北宋理学家、“海滨四先生”之首,仁宗、神宗时期名臣。字述古,因居古灵,故号古灵先生,与郑穆、陈烈、周希孟并称“古灵四先生”,侯官(今福建福州)人。进士及第,历官枢密院直学士,知通进银台司,提举进奏院,后又兼侍读,提举司天监,兼尚书都省事等。其人公正廉明,识人善荐,著有《古灵集》二十五卷传世。)就盛情邀请苏轼一同前往城外去踏青散心,恰好有人送来了上好的官酒,苏轼就提出不如前往西湖吧。两人就在湖上共饮美酒、共赏美景。刚开始的时候天气还是非常晴朗的,景色宜人,但没过多久就突然下起雨来了。要是换了别人也许就会扫兴而归,苏轼却不同,雨中的西湖同样让他赞赏不已,于是便有了《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两首诗歌。我们在这儿赏读的就是广为流传的第二首。

    这首诗的前两句是对晴、雨两种不同风光的描写。“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潋滟”是形容水波荡漾的样子,而“空蒙”则是形容细雨迷蒙的样子。西湖是三面环山的,一水绕城。面对西湖美景,苏轼没有展开穷形尽相的描摹,而是选取了水与山这两个最为*常、但同时又是最为经典的代表。

    而在写水与写山的时候,苏轼又侧重在水光和山色上。光与色是流动的,是不可捉摸的,是变幻迷离的,他们比实体更不容易描摹。潋滟和空蒙两个绝妙的形容词,恰好描绘出了水光和山色的流动变幻,不但给人带来整体的印象,并且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前两句写景已然非常出色了,但更为精彩的是由前两句所引出的后两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西湖就好比古代著名的美女西施那样,无论是淡妆还是浓抹,都是那么的美丽,这是一个非常经典的比喻。善用比喻是苏轼诗歌的一个重要特点,前人曾经这样评价苏轼,说“人所不能比喻者,东坡能比喻,人所不能形容者,东坡能形容”(施补华在《岘佣说诗》中说:“人所不能比喻者,东坡能比喻;人所不能形容者,东坡能形容。比喻之后,再用比喻;形容不尽,重加形容。”)。钱钟书先生也说,“苏轼的一大特色,就是比喻的丰富、新鲜和贴切。”

    这个比喻的精彩,我们可以通过这样几个层次来加以体会。首先,我们来看比喻本身,它是以人喻物,这可是一种比较独特的比喻方式。古人在打比方的时候,往往是以物来喻人的。庄子《逍遥游》里形容藐姑射(yì)山上的神女,是“肌肤若冰雪”(百度汉语:藐姑射,读音miǎo gū yè,基本意思为神话中的山名。和郦波老师的读音有所不同。《庄子·逍遥游》:“藐姑射 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而才高八斗的曹子建,曹植则说洛水的女神是“翩若惊鸿,矫若游龙”,《洛神赋》的名句;白居易的《长恨歌》则把哭泣的杨贵妃比作“梨花一枝春带雨”。像这样的例子,不一而足,非常之多,而苏轼这两句诗却不同,是以人来比喻物,把西湖比作西施,也就是西子,这确实是比较新奇的一种联想方式。

    在这万物复苏的季节里,苏轼与友人畅游西湖,小酌尚景,同时用因人喻物的手法写出了这首名作。湖光山色之间,初晴后雨之际,东坡先生并没有止步于对具体实景的描摹,而是更钟情于烟雨迷蒙的湖光山色。此时此刻,诗人仿佛看见了绝世佳人一般,陶醉在眼前的美景之中,那么在这首诗中,东坡先生是如何将佳人之美与西湖之美结合起来的呢?请继续收看《中华经典资源库》之《饮湖上初晴后雨》。

    其次,我们再来看这个比喻的效果,由于是用人来比喻物的,所以在艺术效果上也带来了独特之处。人们使用比喻这种修辞方式,目的是使所描写的对象变得更加形象可感。“欲把西湖比西子”,这恰好相反,它是把实体的事物比喻成一个较为抽象的对象,也就是西施。为什么说是较为抽象的对象?因为我们虽然知道西施是个美人,然而西施究竟长成什么样,没有人知道。她的美丽是存在于千百年来人们不断的想象和叙述之中的,其实并非是一个具体形象的人,苏轼的这个比喻是非常大胆、也是非常聪明的。一个没有人知道她的长相的人,一个在每个人眼中都可能是不一样的,同时她又是一个所有人都为之醉心的绝世美人。当西湖被比喻成这样一个人的时候,所带来的想象空间,就是极为广阔的。也许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西施,每个人眼里也都有不尽相同的西湖风景,西湖与西施的相通之处就在于那绝世惊艳的美。

    这个比喻的巧妙还不止于此,我们还可以再往深一个层次看。关于西施,我们都知道一个“东施效颦”的故事。“东施效颦”也是个著名的成语,它是说西施有心口痛的毛病,有的时候会犯心口痛。每当病发的时候,都要忍不住按住胸口,蹙起眉头,即使如此,但西施在病中的那个模样,还是那么楚楚动人。据说村子东头住着一个叫东施的姑娘,东施就长得不那么待见了。她非常羡慕西施的漂亮,觉得西施即使在病中捂着胸口、皱着眉头的样子也是那么优美,于是她也学着西施的样子,按着胸口,皱着眉头,每日的在外头表演,行为艺术。结果却适得其反,人人俱觉其丑,丑不堪视。东施模仿的西施是在病中,按着胸口、蹙着眉头,这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了一个重要的事实,就是说西施无论在何时都是那么美,即使是在病中,也别有一种病态之美,这个病态之美可不是我们现在说的病态美,是她在病中,她的病态也极具美学的意义。

    苏轼的比喻,其实就化用了这个典故,既然常态,病态,都是美的,那么无论淡妆还是浓妆,自然都是恰到好处了,这一点,不正是吻合了西湖晴雨皆宜的特点吗?通过这样三个层次的解读,我们现在对这个比喻应该有了更深入的体会了。无怪乎清代的大诗人查慎行,要给予这样不遗余力的赞赏,“多少西湖诗被二语扫尽”。这个比喻也成为苏轼的得意之作,在后来的一些诗歌里,苏轼还多次用到,例如“只有西湖似西子”,再比如“西湖真西子,烟树点眉目。”

    这首诗除了写景的生动、比喻的精妙,还有值得称道的地方,那就是其中所饱含的哲理,这对西湖晴景与雨景的同等赞赏中,体现了苏轼善于发现美、善于欣赏美的独特眼光。要理解这一点,我们有必要回头读一读这首诗的前一首,《饮湖上初晴后雨》共两首,其一与其二其实是一个有所关联的整体。其一云:“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前两句紧扣题目中的初晴后雨,“朝曦迎客”写的是晴,“晚雨留人”写的是雨。第三句是非常关键的一句,“此意自佳君不会”,“此意”指什么?不会又是谁不会呢?一般来说游客都偏好晴朗的好天气,尤其是在游玩的途中,突然下起雨来,总是会令人扫兴而归的,这是人们的普遍心理。苏轼则不然,“留人”一句是很有深意的,苏轼把下雨解读为留人,这就给雨赋予了人的感情,从一个正面的角度肯定了雨的价值,然而普通的游客并不能领会其中的好处,也只有湖畔庙中被供奉的水仙王能够尽享西湖各式各样的风光。

    美人如画,画如美人。绝代佳人已逝,后世之人无缘得见西施的美貌,却能从东坡先生的诗句中想象一二。更令人叫绝的是西湖那多侧面的丰富美感,也被使人通过西施之比喻得到了完整的体现。雨落苏堤后的西湖令人沉醉,也许只有湖畔庙中供奉的水仙能够尽情领略,那么东坡先生还有哪些对西湖的赞美之词呢?请继续收看中华经典资源库之《饮湖上初晴后雨》。

    从第二首中我们很清楚地看到,其实尽享西湖风光的并不是那个在虚幻中存在的水仙王,而是谁呢?当然是苏轼本人。雨中的西湖之美是别人所忽视的,苏轼却发现了,并且能够发自内心地去欣赏它,那么苏轼为什么能够发现呢?一是因为他有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其实是源于善于发现美的心灵。在苏轼的一篇著名的文章《超然台记》中有这样的句子,苏轼说:“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在苏轼眼中,人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有可观、可乐之处,不止那些怪奇伟丽的事物值得欣赏,其他看似普通的事物,其实也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只要你具备一颗善于发现美的心灵。《饮湖上初晴后雨》无疑是苏轼这种心态在诗歌中的直观体现,因为有了这样一种心态,这首吟咏西湖的作品,就超越了单纯的景物描摹了,而上升到了更高的思想境界。

    二是因为,苏轼与西湖本来就有着割不断、理还深的关联。苏轼曾前后两次到杭州做官,第一次是1071年到1074年,第二次是10*到1091年,分别任杭州通判和杭州知州。苏轼在杭州任内,政绩那是非常显著的,得到当时老百姓的赞扬的,也是为后世所称颂的。那时候的杭州,经常发生旱涝灾害,西湖严重淤塞,苏轼怎么样?他就招募民工,前后共用了二十万工,全面疏浚了西湖,并用西湖里挖出来的葑草、淤泥堆筑起了自南至北横贯湖面的长堤,还在堤上建造了六座石拱桥。这条长堤就是现在的西湖十景的苏堤,西湖十景有苏堤春晓,这条长堤就是现在的苏堤。

    苏东坡有诗云:“我在钱塘拓湖渌,大堤士女争昌丰。六桥横绝天汉上,北山始与南屏通。”由此可见,西湖得以呈现更加娇媚动人的姿态,那是和东坡先生的努力分不开的。值得一提的是西湖十景中另一个广为人知的景观——“三潭印月”,那三个小石塔也是当时苏轼为了防西湖淤塞而下令建立的。东坡先生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将西湖、将杭州治理得更加诗情画意、繁花似锦,而在西湖柔波的涤荡下,他能写出“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绝妙诗句来,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了。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说,苏东坡伟大的人格比任何一位中国作家更加突出,也更完整地蚀刻在他的生活和作品中。

    回看这首小诗,既饱含深刻的哲理,又与景物的描写、情感的抒发融合为一体,没有任何生硬的痕迹,因此这一首诗,真可以称得上是情、景、理的水*融,就某种程度而言,可以说达到了古代诗歌极高的境界。苏轼本人对唐代画家吴道子曾有过这样的评价,叫“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其实这两句评价,同样适用于苏轼本人的诗歌。《饮湖上初晴后雨》中,那生动空灵的景物描写、那新鲜又充满表现力的比喻,以及比喻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无不印证着苏轼作为一代大诗人所具备的惊世奇才。

[阅读全文]...
  • 饮湖上初晴后雨 古诗

  • 优美,诗歌
  • 导语:饮湖上初晴后雨 古诗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原作有两首,这是第二首。 这首诗概括性很强,它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评价。这首诗的流传,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

    饮湖上初晴后雨 古诗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北宋文学家、知名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洵、弟辙,合称“三苏”。他幼年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自己又刻苦学*,青年时期就具有广博的历史文化知识,显露出多方面的艺术才能。枕头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考进士时,主司欧阳修见其文章连称“快哉!快哉!”1059年任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英宗即位,任大理寺丞。神宗时,任太常博士、开封府推官,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请求外任,出为杭州通判,改知密州、徐州、湖州。元丰二年(1079年),御史台有人摘引其非议新法的诗句,以“讪谤朝政”罪名入狱,即所谓“乌台诗案”。出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五年后,改任汝州团练副使。哲宗即位司马光等旧党执政,他复为朝奉郎,任登州知州、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充任侍读,又因与司马光等政见不合,请求外任,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后任兵部尚书兼侍读、端明殿这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守礼部尚书。元祐八年(1093年)*再度执政,他以“讥刺先朝”罪名,贬为惠州安置、再贬为儋州(今海南省儋县)别驾、昌化军安置。徽宗即位,调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元符三年(1101年)大赦,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卒于常州,谥号文忠。

    苏轼的文学观点和欧阳修一脉相承,但更强调文学的独创性、表现力和艺术价值。他认为作文应达到“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答谢民师书》)的艺术境界。苏轼散文著述宏富,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三家并称。文章风格*易流畅,豪放自如。释德洪《跋东坡(左忄右允)池录》说:“其文涣然如水之质,漫衍浩荡,则其波亦自然成文。”

    苏诗现存约四千首,其诗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笔力纵横,穷极变幻,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为宋诗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燮星期《原诗》说:“苏轼之诗,其境界皆开辟古今之所未有,天地万物,嬉笑怒骂,无不鼓舞于笔端。”赵翼《瓯北诗话》说:“以文为诗,自昌黎始,至东坡益大放厥词,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尤其不可及者,天生健笔一枝,爽如哀梨,快为并剪,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此所以继李、杜后为一大家也,而其不如李、杜处亦在此。”

    苏轼的词现存三百四十多首,冲破了专写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题材,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苏轼在我国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他将北宋诗*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词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苏轼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作家,他以丰富的文学实践,把北宋的诗*新运动推向前进,使诗、文、词各方面的创作出现了高峰。其文学成就曾引起当代和世后学人的普遍重视。南宋的陆游、辛弃疾,金代的元好问,明代的袁宏道,清代的陈维崧、查慎行等都是明显受他影响的作家。苏轼作品中流露的游戏人生、随缘自足的思想对后世文人也有不良的影响。生*详见《宋史》卷三三八。有《东坡全集》、《东坡词》。

    [注释]

    饮湖上初晴后雨:即诗人与朋友在西湖饮酒游览,适逢天气由晴转雨的意思。

    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方好:正好。方,刚刚,副词。

    空蒙:形容云雾迷茫,似有若无。

    亦:也。

    奇:奇妙。

    欲:想要。

    西湖:这里指杭州西湖,又叫西子湖,因为它在杭州西面;叫西子湖,则是从这首小诗而来。

    西子:即西施,

    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姓施,家住浣纱溪村(在今浙江诸暨县)西,所以称为西施。

    淡妆浓抹:或淡雅地妆束,或浓艳地打扮。

    [译诗、诗意]

    水波闪动晴天时景色迷人,

    山峦迷茫烟雨中也显得神奇。

    如果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

    无论淡妆浓妆她总是美丽。

    水波荡漾的晴天,景色真好,烟雨迷茫的雨天景色更加奇特。如果把西湖比作西施,不论她是淡雅的装束,还是浓艳的打扮,都是一样光彩照人。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原作有两首,这是第二首。

    首句“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次句“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从题目可以得知,这一天诗人在西湖游宴,起初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两句,诗人用一个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诗人之所以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致。西施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总是风姿绰约的;西湖不管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美妙无比,令人神往。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

    这首诗概括性很强,它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评价。这首诗的流传,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

[阅读全文]...
  • 《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及翻译

  • 阅读
  • 《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及翻译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一首即景诗,作者抓住了夏季西湖时晴时雨的风光,以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描绘,惟妙惟肖地勾画了西湖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西湖、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及翻译,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一原文:

      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原文: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一译文:

      天色朦胧就去迎候远道而来的客人,晨曦渐渐地染红了群山。傍晚泛舟西湖,天上飘来了一阵阵雨,客人不胜酒力已渐入醉乡。西湖晴雨皆宜,如此迷人,但客人并没有完全领略到。如要感受人间天堂的神奇美丽,还是应酌酒和西湖的守护神“水仙王”一同鉴赏。

      《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译文:

      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饮湖上初晴后雨》注释:

      1、饮湖上:在西湖的船上饮酒。

      2、朝曦:早晨的阳光。

      3、水仙王:宋代西湖旁有水仙王庙,祭祀钱塘龙君,故称钱塘龙君为水仙王。

      4、潋滟:水波荡漾、波光闪动的样子。方好:正显得美。

      5、空濛:细雨迷濛的样子。濛,一作“蒙”。亦:也。奇:奇妙。

      6、欲:可以;如果。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

      7、总相宜:总是很合适,十分自然。

      《饮湖上初晴后雨》赏析:

      1、《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一

      这组诗共二首,但许多选本只看中第二首,因而第一首已鲜为人知。其实第二首虽好,却是第一首的注脚。第一首所说的“此意自佳君不会”的“此意”,正是指第二首所写的西湖晴雨咸宜,如美人之淡妆浓抹各尽其态。不选第一首,题中的“饮”字也无着落。苏轼的意思是说,多数人游湖都喜欢晴天,殊不知雨中湖山也自有其佳处。湖上有水仙王庙,庙中的神灵是整天守在湖边,看遍了西湖的风风雨雨、晴波丽日的,一定会同意自己的审美观点,因而作者要请水仙王共同举杯了。这一首的首句“艳”字下得十分精到,把晨曦的绚丽多姿形容得美不胜收。若只看第二首,则“浓抹”一层意思便失之抽象。

      2、《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

      第二首诗的上半首既写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写了西湖的晴姿雨态。“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山色空濛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从第一首诗可知,这一天诗人陪着客人在西湖游宴终日,早晨阳光明艳,后来转阴,入暮后下起雨来。而在善于领略自然并对西湖有深厚感情的诗人眼中,无论是水是山,或晴或雨,都是美好奇妙的。从“晴方好”“雨亦奇”这一赞评,可以想见在不同天气下的湖山胜景,也可想见诗人即景挥毫时的兴会及其洒脱的性格、开阔的胸怀。上半首写的景是交换、对应之景,情是广泛、豪宕之情,情景交融,句间情景相对,西湖之美概写无余,诗人苏轼之情表现无遗。

      下半首诗里,诗人没有紧承前两句,进一步运用他的写气图貌之笔来描绘湖山的晴光雨色,而是以貌取神,只用一个既空灵又贴切的'妙喻就传出了湖山的神韵。喻体和本体之间,除了从字面看,西湖与西子同有一个“西”字外,诗人的着眼点所在只是当前的西湖之美,在风神韵味上,与想象中的西施之美有其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相似之处。而正因西湖与西子都是其美在神,所以对西湖来说,晴也好,雨也好,对西子来说,淡妆也好,浓抹也好,都无改其美,而只能增添其美。对这个比喻,存在有两种相反的解说:一说认为诗人“是以晴天的西湖比淡妆的西子,以雨天的西湖比浓妆的西子”;一说认为诗人是“以晴天比浓妆,雨天比淡妆”。两说都各有所见,各有所据。但就才情横溢的诗人而言,这是妙手偶得的取神之喻,诗思偶到的神来之笔,只是一时心与景会,从西湖的美景联想到作为美的化身的西子,从西湖的“晴方好”“雨亦奇”,想象西子应也是“淡妆浓抹总相宜”,当其设喻之际、下笔之时,恐怕未必拘泥于晴与雨二者,何者指浓妆,何者指淡妆。欣赏这首诗时,如果一定要使浓妆、淡妆分属晴、雨,可能反而有损于比喻的完整性、诗思的空灵美。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之子。嘉祐年间(1056—1063)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颍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在各地均有惠政。卒后追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好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书传》《东坡乐府》等。

[阅读全文]...
  •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翻译及赏析

  • 苏轼,阅读
  •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翻译及赏析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也是一首写景状物的诗,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杭州美丽的湖光山色冲淡了苏轼内心的烦恼和抑郁,也唤醒了他内心深处对大自然的热爱。

      [注释]

      ①饮湖:在西湖上饮酒。

      ②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③方好:正显得美。

      ④空蒙:形容细雨迷茫的样子。

      ⑤亦:也。

      ⑥西子:西施,春秋时越国的美女。

      ⑦淡妆:淡雅朴素的妆饰。

      ⑧浓抹:浓艳华丽的打扮。抹,涂脂抹粉。

      ⑨相宜:合适、适宜。

      [1]西湖:这里指杭州西湖,又叫西子湖,因为它在杭州西面;叫西子湖,则是从这首小诗而来。

      解释1:晴天的西湖波光粼粼多么美好,雨中的山峦苍茫也很奇妙。若把西湖比作绝代佳人西施,不管淡妆浓妆总是如此多娇。

      解释2: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若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的美丽多娇。

      含义

      诗人在饮酒时同时享受了西湖的两种风光——晴、雨,于是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推出西湖的阴柔之美和天然姿态。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眉州(今四川眉山县)人。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

      创作背景

      本文出自《四部丛刊》影宋本《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卷十。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

      杭州西湖,又叫西子湖,因为它在杭州西面;叫西子湖,则是从这首小诗而来。

      苏轼于神宗熙宁四年元七年(公元1071-1074)在杭州任通判,曾写下大量有关西湖景物的诗。西湖,在杭州市西,周长15.1公里,三面环山,东侧是冲积*原。湖中有苏堤、白堤,分水为里湖、外湖、后湖,以十景驰名中外。十景中的「苏堤春晓」即因苏轼而来。他在杭州任官其间,疏导了西湖,灌溉了民田千顷,并筑堤防洪,当地人即称之为「苏堤」。这一首作于熙宁六年(公元1073),是他题咏西湖的诗歌中最有名的一首。《饮湖上初晴后雨》一共有两首,这里选的是第二首。

      赏析: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从题目可以得知,这一天诗人在西湖游宴,起初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越国有名的美女,也是*四大美女之一最有名的一个哦。不管是淡雅妆饰,还是盛装打扮,西施都一样美丽动人;如果把西湖比做西施的话,那么不管是晴是雨,是冬是春,它都同样美不胜收。

      以绝色美人喻西湖,不仅赋予西湖之美以生命,而且新奇别致,情味隽永。人人皆知西施是个美女,但究竟是怎样的美丽,却只存在于个人心中。而西湖的美景不也是如此吗?采用这样的手法,比起直接去描写,不知要节约多少笔墨,而它的寓意却丰富深刻得多。它对读者不只诉之于感受,同时也诉之于思考,让读者通过自己的想象去发挥诗的内涵。这一出色的比喻,被宋人称为“道尽西湖好处”的佳句,以致“西子湖”成了西湖的别名。也难怪后来的诗人为之搁笔:“除却淡妆浓抹句,更将何语比西湖?”(宋人武衍《正月二日泛舟湖上》)

      诗人在饮酒时同时享受了西湖的两种风光——晴、雨,于是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推出西湖的雨中之美和天然姿态。

      [赏析二]

      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原作有两首,这是第二首。

      首句“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次句“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从题目可以得知,这一天诗人在西湖游宴,起初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两句,诗人用一个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诗人之所以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致。西施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总是风姿绰约的;西湖不管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美妙无比,令人神往。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

      这首诗概括性很强,它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评价。这首诗的流传,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及译文

      《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译文

      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显得美极了。

      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美丽的。

      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

      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好,她总是美丽的。

      《饮湖上,初晴后雨》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北宋文豪,“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又与陆游并称苏陆;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现存诗3900余首,代表作品有《水调歌头·中秋》、《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阅读全文]...
  • 《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及翻译

  • 《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及翻译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七言绝句,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这首诗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描写概括品评。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一)》原文:

      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原文: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一)》翻译:

      天色朦胧就去迎候远道而来的客人,晨曦渐渐地染红了群山。傍晚泛舟西湖,天上飘来了一阵阵雨,客人不胜酒力已渐入醉乡。西湖晴雨皆宜,如此迷人,但客人并没有完全领略到。如要感受人间天堂的神奇美丽,还是应酌酒和西湖的守护神“水仙王”一同鉴赏。

      《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翻译:

      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一)》赏析:

      这组诗共二首,但许多选本只看中第二首,因而第一首已鲜为人知。其实第二首虽好,却是第一首的注脚。第一首所说的“此意自佳君不会”的“此意”,正是指第二首所写的西湖晴雨咸宜,如美人之淡妆浓抹各尽其态。不选第一首,题中的“饮”字也无着落。苏轼的意思是说,多数人游湖都喜欢晴天,殊不知雨中湖山也自有其佳处。湖上有水仙王庙,庙中的神灵是整天守在湖边,看遍了西湖的风风雨雨、晴波丽日的,一定会同意自己的审美观点,因而作者要请水仙王共同举杯了。这一首的首句“艳”字下得十分精到,把晨曦的绚丽多姿形容得美不胜收。若只看第二首,则“浓抹”一层意思便失之抽象。

      《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赏析:

      第二首诗的上半首既写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写了西湖的晴姿雨态。“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山色空濛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从第一首诗可知,这一天诗人陪着客人在西湖游宴终日,早晨阳光明艳,后来转阴,入暮后下起雨来。而在善于领略自然并对西湖有深厚感情的诗人眼中,无论是水是山,或晴或雨,都是美好奇妙的。从“晴方好”“雨亦奇”这一赞评,可以想见在不同天气下的湖山胜景,也可想见诗人即景挥毫时的兴会及其洒脱的性格、开阔的胸怀。上半首写的景是交换、对应之景,情是广泛、豪宕之情,情景交融,句间情景相对,西湖之美概写无余,诗人苏轼之情表现无遗。

      下半首诗里,诗人没有紧承前两句,进一步运用他的写气图貌之笔来描绘湖山的晴光雨色,而是以貌取神,只用一个既空灵又贴切的妙喻就传出了湖山的神韵。喻体和本体之间,除了从字面看,西湖与西子同有一个“西”字外,诗人的着眼点所在只是当前的西湖之美,在风神韵味上,与想象中的西施之美有其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相似之处。而正因西湖与西子都是其美在神,所以对西湖来说,晴也好,雨也好,对西子来说,淡妆也好,浓抹也好,都无改其美,而只能增添其美。对这个比喻,存在有两种相反的解说:一说认为诗人“是以晴天的西湖比淡妆的西子,以雨天的西湖比浓妆的西子”;一说认为诗人是“以晴天比浓妆,雨天比淡妆”。两说都各有所见,各有所据。但就才情横溢的诗人而言,这是妙手偶得的取神之喻,诗思偶到的神来之笔,只是一时心与景会,从西湖的美景联想到作为美的化身的西子,从西湖的“晴方好”“雨亦奇”,想象西子应也是“淡妆浓抹总相宜”,当其设喻之际、下笔之时,恐怕未必拘泥于晴与雨二者,何者指浓妆,何者指淡妆。欣赏这首诗时,如果一定要使浓妆、淡妆分属晴、雨,可能反而有损于比喻的完整性、诗思的空灵美。

[阅读全文]...
  • 工余杂咏,连雨初晴

  •   笛声伴蛙鸣    云乌昏崦顶,暮雨蔽初星。小楫渔归网,柴炊玉黍蒸。  椒茄浇酱卤,米酒兑鱼羹。半醉闻蛙鼓,操笛弄几声。    渔叟    曦光穹顶霭,雾海自开扉。欲就寻云远,相烦丽日归。  红霞晖半水,绿岸艳江圩。夜钓粼波里,晨鱼带蟹肥。    雨后    早幕峦间启,辉云灿玉龙。霞披腾日晷,霭衬老阳红。  久漉连阴雨,初晴见碧空。心霾当尽扫,筑地已开工。

      编辑点评:

      乌云密布,雨幕遮掩星辰。渔舟归来,炊烟袅袅,饭食飘香。有美酒佳肴,乐享晚餐。听见窗外蛙鸣声声,不由得兴致勃勃,取笛相和,其乐无穷。朝阳漫天,雾霭重重。霞光映照水中,*绿树丛生。晚上垂钓去,早上带回收获,心中充满喜悦。早上雨景壮观,待雨过天晴,霞光映红日,景色美好。多日阴雨连绵,见晴空,心中快乐,工地也开工了。文笔流畅,语言清新自然。好作品,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感情真挚,感动读者。推荐共赏,问候作者,期待精彩继续。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雨后初晴的句子 - 句子

雨后初晴的句子 - 语录

雨后初晴的句子 - 说说

雨后初晴的句子 - 名言

雨后初晴的句子 - 诗词

雨后初晴的句子 - 祝福

雨后初晴的句子 - 心语

推荐词条

友情失望的说说 生病没人照顾伤感说说 义无反顾的说说 心情好搞笑说说 搞笑工作说说 买鲜花说说 爱情无奈的说说 exo回归说说 一个人偷偷流泪的说说 关于拥有的说说 流浪说说 想做心狠手辣的说说 爱情说说文字 最美的情缘说说 祝好朋友生日快乐的说说 明天就要开学了的说说 手机定时说说 创业的说说心情 跟闺蜜吵架的说说 一个人夜里听歌的说说 看不到自己缺点说说 说一个人嘴贱的说说 爱情伤感说说大全 拔木薯的说说 换位思考伤感说说心情 相互尊重说说 不属于我的说说 关于萝莉的说说 早安奋斗的说说 说说而已哪里可以看 写给小人气说说大全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