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对月夜的描述 >

古诗对月夜的描述

关于古诗对月夜的描述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对月夜的描述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对月夜的描述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古诗对月夜的描述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古诗对月夜的描述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古诗对月夜的描述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古诗对月夜的描述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古诗对月夜的描述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古诗对月夜的描述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古诗对月夜的描述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古诗对月夜的描述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杜甫《月夜》古诗赏析

  • 月夜,杜甫,诗人
  • 杜甫《月夜》古诗赏析

      《月夜》是杜甫被禁于长安,望月思家的有感之作。借助想象,抒写妻子对自己的思念,也写出自己对妻子的思念。全诗构想新奇,情真意切,深婉动人。古诗,就是一个艺术作品,一个塑造作者情感世界的艺术作品,或表达某种情感,或描绘某种期待。今天,小编跟大家分享的杜甫《月夜》赏析,一起来学*一下。

      月夜(杜甫)

      今夜鄜(fū)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注解:

      1.鄜州:今陕西省富县。当时杜甫的家属在鄜州的羌村,杜甫在长安。这两句设想妻子在鄜州独自对月怀人的情景。

      2.怜:爱。未解:尚不懂得。

      3.云鬟:古代妇女的环形发饰。

      4.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夜雾本无香,香从妻子的云鬟中散出;凄清的月光照在妻子的玉臂上,显得寒凉。湿、寒二字,写出夜已深而人未寐的情景。

      5.虚幌:透明的窗帷。双照:与上面的独看对应,表示对未来团聚的期望。

      作者简介:

      杜甫(公元712--770年),汉族,字子美,原籍囊阳,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一生写诗一与李白并称为“李杜”,有为了与杜牧李商隐区开来,又称“大李杜”。千四百多首。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现巩义市)。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乃父杜闲。唐肃宗时,官左拾遗。**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解释:

      今夜在鄜州的上空有一轮皎洁的明月,我在这看明月,妻子一定一个人在闺房中独自望月:希望相公快点回来!幼小的儿女却还不懂得思念远在长安的父亲,只是东悄悄,西瞧瞧看着天上圆圆的东西:真好看,像一轮白玉盘。香雾沾湿了妻子的秀发,清冽的月光辉映着她雪白的双臂。什么时候才能和她一起倚着窗帷,仰望明月,让月光照干我们彼此的泪痕呢!我不禁留下了眼泪,滴在了妻子的心中!

      背景:

      天宝十五载(756)春,安禄山由洛阳攻潼关。五月,杜甫从奉先移家至潼关以北白水(今陕西白水县)的舅父处。六月,长安陷落,玄宗逃蜀,叛军入白水,杜甫携家逃往鄜州羌村。七月,肃宗在灵武(今宁夏灵武县)即位,杜甫获悉即从鄜州只身奔向灵武,不料途中被安史叛军所俘,押回长安。这首诗即是困居长安时所作,表达了对离乱中的妻子家小的深切挂念。情深意真,明白如话,丝毫不见为律诗束缚的痕迹。诗的构思采用从对方设想的'方式,心已驰神到彼,诗从对面飞来,悲婉微至,精丽绝伦,又妙在无一字不从月色照出也(《读杜心解》)。后世诗人常常学此法度。

      赏析:

      题为《月夜》,作者看到的是长安月。如果从自己方面落墨,一入手应该写“今夜长安月,闺中只独看”。但他更焦心的不是自己失掉自由、生死未卜的处境,而是妻子对自己的处境如何焦心。所以悄焉动容,神驰千里,直写“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这已经透过一层。自己只身在外,当然是独自看月。妻子尚有儿女在旁,为什么也“独看”呢?“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一联作了回答。妻子看月,并不是欣赏自然风光,而是“忆长安”,而小儿女未谙世事,还不懂得“忆长安”啊!用小儿女的“不解忆”反衬妻子的“忆”,突出了那个“独”字,又进一层。

      在一二两联中,“怜”字,“忆”字,都不宜轻易滑过。而这,又应该和“今夜”、“独看”联系起来加以吟味。明月当空,月月都能看到。特指“今夜”的“独看”,则心目中自然有往日的“同看”和未来的“同看”。未来的“同看”,留待结句点明。往日的“同看”,则暗含于一二两联之中。“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这不是分明透露出他和妻子有过“同看”鄜州月而共“忆长安”的往事吗?我们知道,安史之乱以前,作者困处长安达十年之久,其中有一段时间,是与妻子在一起度过的。和妻子一同忍饥受寒,也一同观赏长安的明月,这自然就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当长安沦陷,一家人逃难到了羌村的时候,与妻子“同看”鄜州之月而共“忆长安”,已不胜其辛酸!如今自己身陷乱军之中,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那“忆”就不仅充满了辛酸,而且交织着忧虑与惊恐。这个“忆”字,是含意深广,耐人寻思的。往日与妻子同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虽然百感交集,但尚有自己为妻子分忧;如今呢,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遥怜”小儿女们天真幼稚,只能增加她的负担,哪能为她分忧啊!这个“怜”字,也是饱含深情,感人肺腑的。孩子还小,并不懂得想念,可是,杜甫又怎能不念呢?!从小孩的“不念”更能体现出大人的“念”之深切。

      第三联通过妻子独自看月的形象描写,进一步表现“忆长安”。雾湿云鬟,月寒玉臂。望月愈久而忆念愈深,甚至会担心她的丈夫是否还活着,怎能不热泪盈眶?而这,又完全是作者想象中的情景。当想到妻子忧心忡忡,夜深不寐的时候,自己也不免伤心落泪。两地看月而各有泪痕,这就不能不激起结束这种痛苦生活的希望;于是以表现希望的诗句作结:“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双照”而泪痕始干,则“独看”而泪痕不干,也就意在言外了。

      这首诗借看月而抒离情,但所抒发的不是一般情况下的夫妇离别之情。作者在半年以后所写的《述怀》诗中说:“去年潼关破,妻子隔绝久”;“寄书问三川(鄜州的属县,羌村所在),不知家在否”;“几人全性命?尽室岂相偶!”两诗参照,就不难看出“独看”的泪痕里浸透着天下乱离的悲哀,“双照”的清辉中闪耀着四海升*的理想。字里行间,时代的脉搏是清晰可辨的。

      题为《月夜》,字字都从月色中照出,而以“独看”、“双照”为一诗之眼。“独看”是现实,却从对面着想,只写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而自己的“独看”长安之月而忆鄜州,已包含其中。“双照”兼包回忆与希望:感伤“今夜”的“独看”,回忆往日的同看,而把并倚“虚幌”(薄帷)、对月舒愁的希望寄托于不知“何时”的未来。词旨婉切,章法紧密。如黄生所说:“五律至此,无忝诗圣矣!”借助想象,抒写妻子对自己的思念,也写出自己对妻子的思念。

[阅读全文]...
  • 描写月夜的古诗有哪些(分享月夜古诗配画)

  • 月夜,分享
  • 月圆中秋,本是一个团圆的节日,可是由于某些原因,还是有许多人不能回到家乡,与亲人一起团聚,只能在月华初上,天地一片静谧之时,对月思念。

    古代的文人墨客也留下许多月夜思念的诗词,诗人或望月兴叹,或临江而赋,或对雨而眠……他们将内心的思念诉诸笔端,化作绝妙的诗句流传下来。

    在那一个个动人的思念的夜晚,那些真诚的感情是那么美好。今天,一起来读一读八首月夜的诗词,一起来体会那诗味的思念。

    月夜

    唐-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月夜重寄宋华阳姊妹

    唐-李商隐

    偷桃窃药事难兼,十二城中锁彩蟾。

    应共三英同夜赏,玉楼仍是水精帘。

    明月夜留别

    唐-李冶

    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

    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层城。

    月夜忆乐天兼寄微之

    唐-刘禹锡

    今宵帝城月,一望雪相似。

    遥想洛阳城,清光正如此。

    知君当此夕,亦望镜湖水。

    展转相忆心,月明千万里。

    月夜怀故人

    宋-寇准

    清夜月初满,藓庭吟更幽。

    梧桐疏影老,蟋蟀乱声秋。

    旧国情何极,空江思欲流。

    故人今底处,危坐独凝愁。

    月夜怀徐冰壑

    宋-顾逢

    静掩书斋对短檠,夜深风*人清。

    遥思万壑千山里,猿正啼时月正明。

    月夜怀徐照

    宋-赵师秀

    月色一庭深,迢遥千里心。

    湘江连底见,秋客与谁吟。

    寒入吹城角,光凝宿竹禽。

    亦知同不寝,难得梦相寻。

    月夜怀友人

    清-蒋葆元

    不作远游客,那知离别情。

    怜君年最少,于我谊弥亲。

    凉意侵蟾影,秋怀起雁声。

    几时酬旧志,烟水订鸥盟。

[阅读全文]...
  • 杜甫月夜的意思(月夜古诗杜甫解释)

  • 月夜,杜甫,解释
  • 《月夜》赏析文章很多,大都是围绕杜甫写诗的背景、对夫人的思念来做阐叙。都不错,这里就个人常用角度写赏析。

    这首诗成于杜甫贼陷时期。安史之乱中,杜甫去投奔朝廷被叛军困于长安。幸亏名声小,没人对他看管。郭子仪攻城之时,他找准机会跑到了唐肃宗身边,面色如菜、衣衫褴褛却忠心耿耿,唐肃宗大为感动,让他当了左拾遗。

    逃出长安之前,是杜甫一生中痛苦最深重的时期。他在叛军中求生存,就是个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流民。这段时间的代表作就是“国破山河在”的《春望》以及这首表达相思之情的《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首句“今夜鄜州月”,鄜(fū),发*声,所以*仄为“中仄**仄”,这就是仄起仄收的基本格式,我们根据格律诗*仄推导关系(以前文章有讲,这里不复述),推出整首五律的*仄格式,进行验对,看《月夜》是否合律:

    仄仄**仄,**仄仄*。

    ***仄仄,仄仄仄**。

    仄仄**仄,**仄仄*。

    ***仄仄,仄仄仄**。

    注意,“看”字在这里发音为“kān”,是*声。而“湿”字是入声字,归入仄声。逐字对应,我们发现除了第三句和第七句的*仄有不同之外,其他的字词都是严格合律的。

    第三句“遥怜小儿女”,*仄为“**仄*仄”,看过我以前文章的同学肯定知道,这就是“***仄仄”的一种常见的变格,或者说句内拗救,我们称之为“鲤鱼翻波”。同时第七句“何时倚虚幌”,*仄为“**仄*仄”,和第三句的情况完全一样。所以,这里是诗人特意为之。作为格律诗的标杆人物,除非特意写拗救体寻求突破,杜甫的作品在格律上是完美的。

    这是一首仄起仄收,押*水韵“十四寒”的五言律诗。

    首联“起”:“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当时,杜甫的家小都在鄜州,而他身陷长安。今夜里鄜州上空那轮明月,只有你在闺房中独自遥看。

    颔联“承”:“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继续首联的想象,将目光从夫人转到小孩子们身上。儿女们还太小,不会懂得你为何思念长安。

    颈联“转”:“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这一联转到对夫人形象的描写,其实还是想象,所以转换跨度不大,从意境上来说,甚至可以说是没有转。沾湿的云鬟散发着阵阵香雾,清冷的月光使你的玉臂生寒。

    尾联“合”:“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尾联在意境中营造了颈联没有作的转换,将思绪拉回了诗人本身,角度完全发生了变化。并且用“双照泪痕干”回应首联“闺中只独看”,“转”、“合”一气呵成,气韵流转,收笔不凡。什么时候才能在一起共同靠在透光的窗帷旁,让月光擦干两人思念的泪痕?

    我们说“起承转合”是普遍文法,所谓普遍文法,也不一定要遵守的。如能奇峰突起,转换自如,只要能达到篇幅内的情感起落,也是没有问题的。

    这首诗题为“月夜”,情境紧扣赏月,“独看”是现实,虽然是写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其实隐含了自己也在独自望月思念妻子的情思。“双照”则是回忆与希望,感伤“今夜”的“独看”,回忆往日的同看,而把一同赏月的希望寄托于未来。

    这种从对方设想的方式,妙在从对方那里生发出自己的感情,这种方法被*学*并广泛使用。

    但这种手法并非杜甫首创,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就有: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在写自己的孤独、思念的时候,并没有写自己,而是写想象中别人思念他的情况。我想你,我却不说我想你了,而是说,你现在也一定在想我啊。

    这艺术手法,感染力、表现力就非常强大了。

    杜甫的这首《月夜》很明显学*使用了王维的这种方式。

    他写诗表达对老婆孩子的思念,但是没有一句说自己思念他们。

    首联,写自己的老婆今晚肯定是一个人看着月亮,在思念丈夫。颔联,写自己的孩子们还小,还不知道想他爸啊。颈联,写自己老婆看月亮想自己,夜深还不肯回去,还失眠了。

    写的都是对方,而不说自己。

    最后一联才提到自己啊,啥时候能一起看月亮看星星呢。

    这种手法,咱们今天还有好多女孩子在用,明明想男朋友了,却发信息说:“是不是想我啦?你怎么能不想我?”其实,这就是说“我想你了”。

    多学学诗词,不但可以提升气质,追女孩子也会“闻弦歌而知雅意”,找到走上人生巅峰的感觉。

    这种艺术手法才是欣赏这首诗的重点,杜甫把这种用别人的情境说话,表达自己的感情的手法使得出神入化,而且*仄严合,章法紧密,用字遣词却明白如话,感情真挚,丝毫没有被律诗束缚的痕迹。

    格律之上,游刃有余。

    诗圣之名,名副其实。

[阅读全文]...
  • 月夜忆舍弟古诗(月夜忆舍弟全诗赏析)

  • 月夜
  • 公元759年,安史叛军攻陷汴州、洛阳,山东、河南等地陷入战乱之中。杜甫为躲避战乱,携家带口来到秦州(今甘肃天水),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分散在山东、河南一带。战乱阻隔了杜甫与诸弟们的联系,引起了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于是写下了《月夜忆舍弟》一诗,原文如下: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驻防军中的鼓角声阻断了行人,秋夜的边塞传来一声大雁的哀鸣。在这个秋天,形势危急,秦州地区的驻军高度警惕,时刻戒备着,即使是在夜里,诗人依旧能够听到军营里传出来的鼓角声。在这种紧张的氛围中,人们都躲在家中,路上见不到一个行人。此时,一声大雁的哀鸣,使秋夜显得寂寥空阔的同时,也触动了诗人的情感,在诗人看来,这只孤雁仿佛是自己的化身,离群独飞,孤独而惆怅。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颔联承接首联,点明时序,从今夜开始就进入了“白露”节气,在这之后,气温逐渐下降,空气中的肃杀之气越来越多,这更能触动游子们的思乡之情。在战乱中颠沛流离的诗人更是如此,仰望着夜空中的明月,却认为还是家乡的月光更明亮。其实,月光无所谓哪里更明亮,诗人把不符合情理的事说得如此郑重,从中可见诗人心中难以抑制的乡愁。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我虽然有兄弟,但都各自分散,天各一方,不知道他们现居何处,无法打听他们的消息。安史之乱爆发以来,人们为躲避战乱,开始了颠沛流离的逃难生活,就是在这种兵荒马乱的生活中,诗人与弟弟们失去了联系。此时,叛军已经攻陷中原地区,听闻这一战况,诗人更加为生活在中原一带的弟弟们而担忧,但他们却生死未卜。在这一联中,“有”和“无”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突出了诗人心中的痛苦。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我寄出的家书老是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还没有停止。因为得不到弟弟们的消息,诗人尝试着按照以前的地址给他们写信,虽然希望渺茫,但除此而外,诗人已经没有更好的办法了,但寄出的家书却因战乱的阻隔而迟迟地寄不到地方,真可谓“家书抵万金”了。诗人无法消解心中的乡愁,又想到目前战乱还没有结束,一时之间,国仇家恨一起涌上心头,沉痛不已。

    在白露之夜,孤雁的哀鸣,他乡的月光触动了诗人的乡愁,但战乱使兄弟分散,并且阻隔了道路,亲人之间不通消息,一时之间家书抵万金。诗人知道,这种痛苦的根源是国家局势的动荡,只有国家恢复了和*安定,人民才会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

[阅读全文]...
  • 月夜忆舍弟古诗词鉴赏

  • 月夜
  • 月夜忆舍弟古诗词鉴赏

      在日常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月夜忆舍弟古诗词鉴赏,欢迎大家分享。

      月夜忆舍弟

      唐代·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边秋 一作:秋边)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唐代五言律诗《月夜忆舍弟》译文

      戍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边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正在鸣叫。

      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

      有兄弟却都分散了,没有家无法探问生死。

      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没有停止。

      参考资料:

      龙儒民 .中国诗歌精选 .北京市 :线状书局 ,20xx年 :103页 .

      杨立群 .唐宋诗词选析 .北京市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xx年 :17-18页 .

      贾浓铀 .最美的唐诗和宋词 .天津市 :天津古籍出版社 ,20xx年 :20页 .

      余建忠 .中国古代诗词译赏 .昆明市 :云南大学出版社 ,20xx年 :144-146页 .

      唐代五言律诗《月夜忆舍弟》注释

      戍(shù)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边秋 一作:秋边)戍鼓:戍楼上的更鼓。戍,驻防。断人行:指鼓声响起后,就开始宵禁。边秋:一作“秋边”,秋天的边地,边塞的秋天。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从今夜白:指在气节“白露”的一个夜晚。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弟兄分散,家园无存,互相间都无从得知死生的消息。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长:一直,老是。达:到。况乃:何况是。未休兵:战争还没有结束。

      唐代五言律诗《月夜忆舍弟》赏析

      意境赏析在古典诗歌中,思亲怀友是常见的题材,这类作品要力避*庸,不落俗套,单凭作者生活体验是不够的,还必须在表现手法上匠心独运。杜甫正是在对这类常见题材的处理中,显出了他的大家本色。

      诗一起即突兀不*。题目是“月夜”,作者却不从月夜写起,而是首先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凉景象。沉重单调的`更鼓和天边孤雁的叫声不仅没有带来一丝活气,反而使本来就荒凉不堪的边塞显得更加冷落沉寂。“断人行”点明社会环境,说明战事仍然频繁、激烈,道路为之阻隔。两句诗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这就是“月夜”的背景。

      颔联点题。“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那是在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月是故乡明”,也是写景,却与上句略有不同。作者所写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作者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质疑。然而,这种以幻作真的手法却并不使人觉得于情理不合,这是因为它极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这两句在炼句上也很见功力,它要说的不过是“今夜露白”,“故乡月明”,只是将词序这么一换,语气便分外矫健有力。所以王得臣说:“子美善于用事及常语,多离析或倒句,则语健而体峻,意亦深稳。”(《麈史》)读者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杜甫化*凡为神奇的本领。

      以上四句信手挥写,若不经意,看似与忆弟无关,其实不然。不仅望月怀乡写出“忆”,就是闻戍鼓,听雁声,见寒露,也无不使作者感物伤怀,引起思念之情。所以是字字忆弟,句句有情。

      诗由望月转入抒情,过渡十分自然。月光常会引人遐想,更容易勾起思乡之念。诗人今遭逢离乱,又在这清冷的月夜,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在他的绵绵愁思中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不安,语气也分外沉痛。“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上句说弟兄离散,天各一方;下句说家已不存,生死难卜,写得伤心折肠,感人至深。这两句诗也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紧承五、六两句进一步抒发内心的忧虑之情。亲人们四处流散,*时寄书尚且常常不达,更何况战事频仍,生死茫茫当更难逆料。含蓄蕴藉,一结无限深情。读了这首诗,我们便不难明白杜甫为什么能够写出“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那样凝炼警策的诗句来。深刻的生活体验是艺术创作最深厚的源泉。

      结构分析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未休兵”则“断人行”,望月则“忆舍弟”,“无家”则“寄书不达”,人“分散”则“死生”不明,一句一转,一气呵成。

      思想感情在安史之乱中,杜甫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既怀家愁,又忧国难,真是感慨万端。稍一触动,千头万绪便一齐从笔底流出,所以把常见的怀乡思亲的题材写得如此凄楚哀感,沉郁顿挫。

      《月夜忆舍弟》杜甫

      戌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注解】:

      1、戌鼓:戌楼上的更鼓。

      2、边秋:一作“秋边”,秋天的边境。

      3、长:一直,老是。

      【韵译】:

      戌楼响过更鼓,路上断了行人形影,秋天的边境,传来孤雁悲切的鸣声。

      今日正是白露,忽然想起远方兄弟,望月怀思,觉得故乡月儿更圆更明。

      可怜有兄弟,却各自东西海角天涯,有家若无,是死是生我何处去打听?

      *时寄去书信,常常总是无法到达,更何况烽火连天,叛乱还没有治*。

      【评析】:

      诗作于乾元二年(759),这时安史之乱尚未治*,作教师于战乱中,颠沛流离,历尽国难家忧,心中满腔悲愤。望秋月而思念手足兄弟,寄托萦怀家国之情。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结构严密,环环相扣,句句转承,一气呵成。“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句,可见造句,的神奇矫健。

[阅读全文]...
  • 月夜忆舍弟古诗意思是什么(月夜忆舍弟赏析及全文解读)

  • 月夜
  •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乾元二年(759)秋杜甫在秦州所作。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爆发,乾元二年九月,叛军安禄山、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这首诗就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

    诗词赏析

    这首诗首联即突兀不*。题目是“月夜”,作者却不从月夜写起,而是首先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凉景象。沉重单调的更鼓和天边孤雁的叫声不仅没有带来一丝活气,反而使本来就荒凉不堪的边塞显得更加冷落沉寂。“断人行”点明社会环境,说明战事仍然频繁、激烈,道路为之阻隔。两句诗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点明“月夜”的背景。

    颔联点题。“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那是在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月是故乡明”,也是写景,却与上句略有不同。作者所写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作者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质疑。然而,这种以幻作真的手法却使人觉得合乎情理,这是因为它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这两句在炼句上也很见功力,它要说的不过是“今夜露白”,“故乡月明”,只是将词序这么一换,语气便分外矫健有力。

    上两联信手挥写,若不经意,看似与忆弟无关,其实不然。不仅望月怀乡写出“忆”,就是闻戍鼓,听雁声,见寒露,也无不使作者感物伤怀,引起思念之情。所以是字字忆弟,句句有情。

    颈联由望月转入抒情,过渡十分自然。月光常会引人遐想,更容易勾起思乡之念。诗人今遭逢离乱,又在这清冷的月夜,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在他的绵绵愁思中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不安,语气也分外沉痛。“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上句说弟兄离散,天各一方;下句说家已不存,生死难卜,写得伤心折肠,感人至深。这两句诗也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

    尾联紧承颈联进一步抒发内心的忧虑之情。亲人们四处流散,*时寄书尚且常常不达,更何况战事频仍,生死茫茫当更难逆料。含蓄蕴藉,一结无限深情。

    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未休兵”则“断人行”,望月则“忆舍弟”,“无家”则“寄书不达”,人“分散”则“死生”不明,一句一转,一气呵成。怀乡思亲之情凄楚哀感,沉郁顿挫。

[阅读全文]...
  • 描写月夜的诗句

  • 月夜
  •   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2、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

      3、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4、野旷天低树,江清月*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5、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6、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

      7、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8、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9、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10、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11、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

      12、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孟浩然

      13、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

      14、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15、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16、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17、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杜甫《八月十五夜月》

      18、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19、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m.ju.51tietu.net)——李白

      20、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2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22、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李白

[阅读全文]...
  • 月夜放歌组诗

  • 月夜
  • 月夜放歌组诗

      《月夜放歌》

      寂寞的黄昏

      那漫天的彩霞

      是我,浸血的思念

      幽月皎洁

      独自在野外

      望东伫立

      站成一株想你的冰凝花

      思念茂盛

      洁白无瑕

      遐想,你呢喃的软语

      融入淡淡白云

      随柔柔的山岚

      飘逸成缠绵的

      诗篇

      《无奈的相思》

      找个清新的黎明

      放牧,关闭已久的思绪

      寻觅,昔日的余韵流芳

      缅怀过往

      阳光明媚的正午

      翻晒发黄的记忆

      孤独的青鸟

      悄悄穿越

      岁月的森林

      衔来,初恋的果实

      年少时在伊甸园种下的忧伤

      还有酸涩而美丽的

      爱情故事

      细雨纷飞的黄昏

      弥漫的思念

      被雨水淋得透湿

      挂在记忆的屋檐

      让柔柔的.风儿

      吻干

      静谧的午夜

      月亮姑娘闪烁微笑

      把满天的星星

      悄悄点燃

      我枕着无奈的相思

      朦胧而眠

      《谁能与我,相伴而行》

      夕阳凄迷地遁去

      最后一缕霞光

      在无边的寂寞林里

      一个瑟瑟的身影

      孤孤单单

      彳亍而行

      我是一只疲惫的青鸟

      曾经丰盈的羽翅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古诗对月夜的描述 - 句子

古诗对月夜的描述 - 语录

古诗对月夜的描述 - 说说

古诗对月夜的描述 - 名言

古诗对月夜的描述 - 诗词

古诗对月夜的描述 - 祝福

古诗对月夜的描述 - 心语

推荐词条

自在旅游的古诗词 关于孝顺父母的古诗小报简单 精英报国的古诗 冬日午后阳光的古诗 感恩自己的努力古诗词 自己写的古诗200字 描写清晨山水的古诗词 有关球的古诗 古诗小池的英文版 形容两情相悦长久的古诗文 形容一年白干的古诗 描写身高的古诗 古诗《画》中色对的词是 蜂古诗的诗配画图片大全 三岁小孩学的古诗视频 有关赞美善举的古诗词 表达和*统一的古诗 形容建国艰难的古诗词 描写落魄帝王的古诗词 有关美貌的古诗词 七巧板拼图案的古诗 讨论古诗词背诵与积累的方法 与珍惜食物有关的古诗 在飞雪中跳舞的古诗 描写长安爱情的古诗 描写初夏田野的古诗词 描写人物性格特征的古诗 和宇宙有关的古诗词 李白几岁写的古诗 写古诗的特点 赞美人瘦的古诗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