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竹石诗句的图片 >

古诗竹石诗句的图片

关于古诗竹石诗句的图片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竹石诗句的图片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竹石诗句的图片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古诗竹石诗句的图片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古诗竹石诗句的图片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古诗竹石诗句的图片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古诗竹石诗句的图片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古诗竹石诗句的图片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古诗竹石诗句的图片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古诗竹石诗句的图片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古诗竹石诗句的图片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竹石》古诗全文

  • 《竹石》古诗全文

      《竹石》是一首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诗,也是一首咏物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竹石》古诗全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竹石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词句解释:

      咬:在这首诗里指的是紧紧扎根在土里。

      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

      立根:扎根,生根。

      原:本来,原本。

      破岩:破裂的岩石。

      磨:折磨,挫折。磨砺、磨难、困难”

      击:打击。

      坚劲:坚”是“坚强不屈、坚韧不拔”。坚劲:坚定强劲。 “劲” 读作“jìng

      任:任凭。

      尔:你。

      古诗大意:

      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经受得住,仍然坚韧挺拔,顽强地生存着。

      古诗赏析:

      诗的第一句“咬定青山不放松”先把一个挺立峭拔的、牢牢把握着青山岩缝的翠竹形象展现在了读者面前。一个“咬”字使竹人格化。”咬”是一个主动的,需要付出力量的动作。它不仅写出了翠竹紧紧附着青山的情景,更表现出了竹子那种不畏艰辛,与大自然抗争,顽强生存的精神。

      紧承上句,第二句“立根原在破岩中”道出了翠竹能傲然挺拔于青山之上的基础是它深深扎根在破裂的岩石之中。这两句诗也说明了一个简单而深刻的哲理:根基深力量才强。

      有了前两句的铺垫,很自然地引出了下面两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体现了诗里的竹子有个特点,它不是孤立的竹,也不是静止的竹,而是岩竹,是风竹。在作者郑板桥的诗画中,竹往往是高尚品行和顽强意志的象征,而风则往往是恶势力的代表,在这首诗中同样竹子经受着“东西南北风”一年四季的千磨万击。但是由于它深深扎根于岩石之中而仍岿然不动,坚韧刚劲。什么样的风都对它无可奈何。诗人用”千”、“万”两字写出了竹子那种坚韧无畏、从容自信的神态,可以说全诗的意境至此顿然而出。这时挺立在我们面前的已不再是几根普通的竹子了,我们感受到的已是一种顽强不息的`生命力,一种坚韧不拔的意志力,而这一切又都蕴涵在那萧萧风竹之中。诗中的竹实际上也是作者郑板桥高尚人格的化身,在生活中,诗人正是这样一种与下层百姓有着较密切的联系,嫉恶如仇、不畏权贵的岩竹。

      这是一首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诗,也是一首咏物诗。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

[阅读全文]...
  • 郑燮古诗《竹石》

  • 郑燮古诗《竹石》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郑燮古诗《竹石》,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竹石

      清代: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坚劲一作:韧)

      译文

      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它依然那么坚强,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能经受得住,还会依然坚韧挺拔。

      注释

      ①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诗人是著名画家,他画的竹子特别有名,这是他题写在竹石画上的一首诗。

      ②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

      ③立根:扎根,生根。

      ④原:本来,原本,原来。

      ⑤破岩:裂开的山岩,即岩石的缝隙。

      ⑥磨:折磨,挫折,磨炼。

      ⑦击:打击。

      ⑧坚劲:坚强有力。

      ⑨任:任凭,无论,不管。

      ⑩尔:你。

      鉴赏

      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 。是一首赞美岩竹的题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神韵和它顽强的生命力;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它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才长就了一身英俊挺拔的身姿,而且从来不畏惧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的击打。郑燮不但写咏竹诗美,而且画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在他笔下的竹子竹竿很细,竹叶着色不多,却青翠欲滴,兵权用水墨,更显得高标挺立,特立独行。所以这首诗表面上是写竹,实际上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刚正不阿、坚强不屈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风傲骨。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在石缝中的竹子一样刚强勇敢,体现了*的情怀。

      它还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

      这首诗的语言简易明快,却又执著有力,具体生动地描述了竹子生在恶劣环境下,长在危难中,而又自由自在、坚定乐观的性格。竹子在破碎的岩石中扎根,经受风吹雨打,但它就是“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个“咬”字,写出了竹子顽强的生命力和坚定的信念。最后一句中的一个“任”字,又写出了竹子无所畏惧、慷慨潇洒、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总体描写了竹子、以及作者的高风亮节。

      郑燮

      郑板桥(1693—1765)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名燮,字克柔,汉族,江苏兴化人。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著有《板桥全集》。 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中进士后曾历官河南范县、山东潍县知县,有惠政。以请臻饥民忤大吏,乞疾归。

[阅读全文]...
  • 竹石古诗_竹石郑燮

  •   《竹石》

      作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作者简介:

      郑燮(1693—1765),清代书画家、诗人。字克柔,号板桥,兴化(今江苏兴化)人。擅画竹、兰、石,书法以“六分半书”名世,诗文也写得很好,所以人称“三绝”。其画在画坛上独树一帜。与罗聘、李方膺、李鳝、金农、黄慎、高翔和汪士慎并称“扬州八怪”。

      注释:

      1、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人是着名画家,他画的竹子特别有名,这是他题写在竹石画上的一首诗。

      2、咬:在这首诗里指的是紧紧扎根在土里。

      3、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

      4、立根:扎根,生根。

      5、原:本来,原本。

      6、破岩:破裂的岩石。

      7、磨:折磨,挫折。

      8、击:打击。

      9、坚劲:坚韧、刚劲。

      10、任:任凭。

      11、尔:你。

      译文:

      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经受得住,仍然坚韧挺拔,顽强地生存着。

      赏析:

      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是赞美了岩竹的题画诗,是一首咏物诗,也是一首题画诗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神韵;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它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长就了一身特别挺拔的姿态,从来不惧怕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郑燮不但

      写咏竹诗美,而且画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用他的话说是“画竹子以慰天下劳人”。所以这首诗表面上写竹,其实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岩竹一样刚强勇敢,体现了*的情怀。

[阅读全文]...
  • 竹石古诗词的意思(古诗竹石意思翻译)

  • 郑板桥作为扬州八怪群体中的一员,其诗歌写作一如其书法,也是有怪异的艺术特征。这种艺术特征,在《竹石》题画诗的第一句中凸显了出来。为讨论方便计,笔者先把全诗转引如下: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一般认为第一句有“先声夺人”的效果是对的,而且因为形象感强,后来作为名句被人引用在各种场合。问题是,为何这一句可以有“先声夺人”的效果?难道仅仅因为是处在第一句的位置,是最早发出的声音,才有了“夺人”的效果吗?显然不能这样认为。其实,这里的关键还在于这第一句出现得没头没脑,在不交代行为主体时,就突然抛出一个执着坚定的行为动作,从而给人设置了巨大悬念。此外,要把“青山”“咬定”,而与之关联的行为主体居然是竹子,这与青山又是多么不匹配、不相称,所以让人在本来的有关动作的悬念中,添加了一份主体与对象不对称的奇崛感。我们当然可以把“咬定”视为拟人化的修辞手法,也因为是拟人而不是比喻,所以只描写一个动作的同时,无需交代行为主体的名称。这样,因为主体的缺*,就暗含了一种召唤结构,将写作者乃至读者召唤进去,进入一种与描写对象共情的体验中。

    相对来说,第二句“立根原在破岩中”,是让描写的奇崛回落到*实中,通过更写实的笔法,把第一句的悬念加以消解、加以解释。第一句中,不但“咬定”的拟人修辞用写实的“立根”来代替,让想象中的人回到了写实中的物,而且,既穿越漫漫时间又占据巨大空间的“青山”,也被“破岩”代替了。换言之,开头那种飞扬的想象,那种“咬定”透出的强大意志力,是以第二句写实中“立根”的自然现象为依托的。“破岩”一词中的“破”,既可以理解为形容词,因为根总是生长在岩石开裂的缝隙中,但也可以作动词理解,是立根的巨大力量,从岩石中挤出裂缝,深深插入其中,最终让竹根和岩石,彼此紧紧地缠绕在一起、咬合在一起。

    如果说竹子生根的岩石是其依托的、咬合的、乃至融为一体的对象,那么竹子周边也有对立的与之较量的对象。第三句“千磨万击还坚劲”,就是在写一种恶劣环境中的自我保持和坚韧。一方面说,竹子自身的坚韧品性,可以应付“千磨万击”;另一方面,因为从岩石、从青山中获得的支撑力量,也使得打击并不能让竹子有所屈服或萎靡不振。这里,作者再次引发了读者的一个悬念,让读者陷入迷惑中,因为它与第一句极为相似,在描写“千磨万击”时,同样没有交代行为的主体。

    而在最后一句“任尔东西南北风”中,第三句的悬念得到基本消解,因为在这里,作者交代了,在山上,对竹子“千磨万击”的行为主体,主要就是东西南北风,可能还有风所携带的飞沙走石或者雨雪冰雹等。但这两句,又不仅仅是悬念和释念的简单关系,而且,这里还有对象呈现或者说视角的深刻转变。当竹子经历了风的千磨万击后,有了一个对竹子自身品质的回顾或者自我审视的“还坚劲”,犹如在验看中得到了确证,于是把眼光从竹子自身转向外部世界,转向对方,“任尔”不但极其鄙视对方,而且带有相当的挑战性质,犹如说,既然“我”经历了千磨万击还这么“坚劲”,那么“尔”有什么招数就尽量使出来吧。如果这样的理解大致不误的话,前一句貌似的自我验看,其实更应该是在向对方*。

    总起来看,虽然作者以竹子和岩石为主要描写对象,但恰恰在首句引入青山这一较为高远的名物,结句又带出开阔的东西南北方位,使得这首本可能是比较局促的咏物诗,有了较为开阔的意境。即便东西南北的方位是作为风的存在、作为竹子的对立面出现的,但不仅仅是其依托的青山,也是其对抗的风所在的开阔世界,才把竹子带向了一个广大高远的世界中。

    因为是题画诗,也有人从诗与画的关系来分析其结构特征:

    这首题画诗,前两句交代了画面内容,有整体有局部,展现了画之形。后两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是画笔无法绘出的内容,而这两句揭示的恰是画之“神”。这个“神”也正是作者之画、之诗都要表达的主旨所在。

    这样的分析虽意在揭示诗画间的相同或者差异所产生的互补性,但仔细推敲,又觉得其结论是有待完善的。

    当初,大画家顾恺之提出“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的著名观点,似乎给绘画表达的“神”,留下了一个有待克服的难题,也启发诗人从文字角度来迂回弥补绘画的可能缺憾。但如果据此认为,绘画只是在表现“神”这方面无能为力,而在表现“形”这方面可以大显身手、没有障碍,其实也是想当然的。

    即以前两句言,说前后有一种整体到局部的关系,仅仅是就诗歌本身而言的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与所谓的“画面内容”的整体和局部其实是不对应的。因为就作者所要表现的物象而言,竹子和青山的大小比例实在太不相称。尽管传统国画中的空间透视关系并不像现代写实画那样严格,但大意还是需要体现出来的。所以,如果画面要让人依稀感到青山的整体,就必须无限缩小竹子,而如果要画出竹子的主体物象,则青山的壮观和气势就难以进入画面中,最多也就是画出竹子依托的一片岩石或者青山一角的大概。事实上,郑板桥的画作,就是这么处理的。笔者看到两幅题写了“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竹石图,其中一幅,在画面右侧边缘,垂直抹几笔像悬崖的一角就示意了青山,然后从右下角伸展到画面中央的是竹枝和竹叶,占据了整幅画面的主要位置,左侧留下较多的空白,在左上角有题画诗。这样,无论是整体意义上的青山,还是局部意义的与岩石咬合的竹子根部,都没出现在画面中。另一幅,石头从下边往上延伸一部分,也很难看出山的样子。换句话说,单单就物象的形来说,前二句恰恰是通过诗句,补充了在画面很难呈现的内容,因为画面呈现的是物象的“中观”之景象,而诗中第一句力图展现的宏观与第二句深入下去的微观,其实都超越了画面可能呈现的格局。所以,以为诗歌表达了画面已然呈现的物象之“形”,又进一步表达了画面难以形容的物象之“神”,这样的分析判断,是失之简单粗糙的。

    更进一步说,即使画面中表现出了竹对山石的一种依托,但诸如“咬定”这样的拟人化手法,其实也已经把画面中“形”的取向转成了“神”。而“千磨万击”“东西南北风”,这样的数量词使用和方位叠加,似乎又让人看到了具体的形。或者说,诗歌表达,是在形的描写中,让人感受了神,而在神的表现中,又让人联想到形。在充分呈现的语言魅力中,也让人清楚看到了对绘画固有艺术特征的超越。

[阅读全文]...
  • 古诗竹石馆带拼音122句

  • 经典
  • 竹里馆注音版

      竹里馆是王维的诗词,关于竹里馆要如何赏析呢?下面来看看!

      zhúlǐguǎn

      竹里馆

      dúzuòyōuhuánglǐ,dàn qínfùzhǎngxiào。

      独 坐 幽 篁 里,弹 琴 复 长 啸。

      shēnlín rén búzhī,míngyuèláixiàngzhào。

      深 林 人 不 知,明 月 来 相 照。

      词句注释

      ⑴竹里馆:辋川别墅胜景之一,房屋周围有竹林,故名。

      ⑵幽篁(huáng):幽深的竹林。

      ⑶啸(xiào):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类似于打口哨。

      ⑷深林:指“幽篁”。

      ⑸相照: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左右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⑹长啸:撮口而呼,这里指吟咏、歌唱。古代一些超逸之士常用来抒发感情。魏晋名士称吹口哨为啸。

      白话译文

      独自闲坐幽静竹林,时而弹琴时而长啸。

      密林之中何人知晓我在这里?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

      赏析

      此诗收录于《王右丞集笺注》,为《辋川集》二十首中的第十七首。诗写山林幽居情趣,属闲情偶寄。

      这首小诗总共四句。拆开来看,既无动人的景语,也无动人的情语;既找不到哪个字是诗眼,也很难说哪一句是警策。且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淡无奇。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夜静人寂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古佳品。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其实却是独具匠心,妙手回春的大手笔。

      这首诗表现了一种清静安详的境界。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其实,不论“弹琴”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而这却是不容易引起别人共鸣的。所以后两句说:“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意思是说,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照耀自己。这里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全诗的格调幽静闲远,仿佛诗人的心境与自然的景致全部融为一体了。

      诗中写到景物,只用六个字组成三个词,就是:“幽篁”、“深林”、“明月”。对普照大地的月亮,用一个“明”字来形容其皎洁,并无新意巧思可言,是人人惯用的陈词。至于第一句的“篁”与第三句的“林”,其实是一回事,是重复写诗人置身其间的竹林,而在竹林前加“幽”、“深”两字,不过说明其既非庾信《小园赋》所说的“三竿两竿之竹”,也非柳宗元《青水驿丛竹》诗所说的“檐下疏篁十二茎”,而是一片既幽且深的茂密的竹林。这里,象是随意写出了眼前景物,没有费什么气力去刻画和涂饰。

      诗中写人物活动,也只用六个字组成三个词,就是:“独坐、弹琴、长啸”。对人物,既没有描绘其弹奏舒啸之状,也没有表达其喜怒哀乐之情;对琴音与啸声,更没有花任何笔墨写出其音调与声情。 表面看来,四句诗的用字造语都是**无奇的。但四句诗合起来,却妙谛自成,境界自出,蕴含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作为王维《辋川集》中的一首名作,它的妙处在于其所显示的是那样一个令人自然而然为之吸引的意境。它不以字句取胜,而从整体见美。它的美在神不在貌,领略和欣赏它的美,也应当遗貌取神,而其神是包孕在意境之中的。就意境而言,它不仅如施补华所说,给人以“清幽绝俗”(《岘佣说诗》)的感受,而且使人感到,这一月夜幽林之景是如此空明澄净,在其间弹琴长啸之人是如此安闲自得,尘虑皆空,外景与内情是抿合无间、融为一体的。而在语言上则从自然中见至味、从*淡中见高韵。它的以自然、*淡为特征的风格美又与它的意境美起了相辅相成的作用。

      可以想见,诗的意境的形成,全赖人物心性和所写景物的内在素质相一致,而不必借助于外在的色相。因此,诗人在我与物会、情与景合之际,就可以如司空图《诗品·自然篇》中所说,“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俱道适往,著手成春”,进入“薄言情悟,悠悠天钧”的艺术天地。当然,这里说“俯拾即是”,并不是说诗人在取材上就一无选择,信手拈来;这里说“著手成春”,也不是说诗人在握管时就一无安排,信笔所之。诗中描写周围景色,选择了竹林与明月,是取其与所要显示的那一清幽澄净的环境原本一致;诗中抒写自我情怀,选择了弹琴与长啸,则取其与所要表现的那一清幽澄净的心境互为表里。这既是即景即事,而其所以写此景,写此事,自有其酝酿成熟的诗思。更从全诗的组合看,诗人在写月夜幽林的同时,又写了弹琴、长啸,则是以声响托出静境。至于诗的末句写到月来照,不仅与上句的“人不知”有对照之妙,也起了点破暗夜的作用。这些音响与寂静以及光影明暗的衬映,在安排上既是妙手天成,又是有匠心运用其间的。

[阅读全文]...
  • 竹石郑板桥古诗

  • 竹石郑板桥古诗

      无论在学*、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竹石郑板桥古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竹石

      作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诗词注释

      咬定:咬紧

      立根:扎根。破岩:裂开的山岩,即岩石的缝隙。

      千磨万击:指无数的磨难和打击。坚劲:坚强有力。

      任:任凭,无论,不管。尔:你

      诗句译文

      紧紧咬定青山不放松,原本深深扎根石缝中。

      千磨万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

      作品鉴赏

      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题于作者郑板桥自己的《竹石图》上。这首诗在赞美岩竹的坚劲顽强中,隐寓了作者藐视俗见的刚劲风骨。

      诗的第一句:“咬定青山不放松”,首先把一个挺立峭拔的、牢牢把握着青

      山岩缝的翠竹形象展现在了读者面前。一个“咬”字使竹人格化。”咬”是一个主动的,需要付出力量的动作。它不仅写出了翠竹紧紧附着青山的情景,更表现出了竹子那种不畏艰辛,与大自然抗争,顽强生存的精神。紧承上句,第二句“立根原在破岩中”道出了翠竹能傲然挺拔于青山之上的基础是它深深扎根在破裂的岩石之中。在作者郑板桥诗、画中的竹又往往与“石”是分不开的。有时侯,石构成竹的对立面,如“画根竹枝插块石,石比竹枝高一尺,虽然一尺让它高,年来看我掀天力”;有时候石成为竹的背景,如”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在这首诗里,竹石则形成了一个浑然的整体,无石竹不挺,无竹山不青。这两句诗也说明了一个简单而深刻的哲理:根基深力量才强。

      有了前两句的铺垫,很自然地引出了下面两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首诗里竹有个特点,它不是孤立的竹,也不是静止的竹,而是岩竹,是风竹。在作者郑板桥的诗画中,竹往往是高尚品行和顽强意志的象征,而风则往往是恶势力的代表,如前面提到的“秋风昨夜渡潇湘”这几句,又如:“一阵狂风倒卷来,竹枝翻回向天开。扫云扫雾真吾事,岂屑区区扫地埃。”在这首诗中同样竹子经受着“东西南北风”一年四季的千磨万击。但是由于它深深扎根于岩石之中而仍岿然不动,坚韧刚劲。什么样的风都对它无可奈何。诗人用”千”、“万”两字写出了竹子那种坚韧无畏、从容自信的神态,可以说全诗的意境至此顿然而出。这时挺立在我们面前的已不再是几杆普通的.竹子了,我们感受到的已是一种顽强不息的生命力,一种坚韧不拔的意志力,而这一切又都蕴涵在那萧萧风竹之中。

      诗中的竹实际上也是作者郑板桥高尚人格的化身,在生活中,诗人正是这样一种与下层百姓有着较密切的联系,嫉恶如仇、不畏*的岩竹。作者郑板桥的题画诗如同其画一样有着很强的立体感,可作画来欣赏。这首诗正是这样,无论是竹还是石在诗人笔下都形象鲜明,若在眼前。那没有实体的风也被描绘得如同拂面而过一样。但诗人追求的并不仅在外在的形似,而是在每一根瘦硬的岩竹中灌注了自己的理想,融进了自己的人格,从而使这竹石透露出一种畜外的深意和内在的神韵。

      这是一首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诗,也是一首咏物诗。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全诗语言简易明快,执著有力。

[阅读全文]...
  • 竹石的诗句的意思

  • 注释: 1. 《竹石》是一首题画诗。

    2. 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不松口一样。 3. 磨:折磨。

    坚劲:坚定强劲。 4. 尔:那。

    这句意思说:随那东南西北风猛刮,也吹不倒它。 意思;竹子牢牢地咬定青山,把根深深地扎在破裂的岩石中。

    经受了千万种磨难打击,它还是那样坚韧挺拔;不管是东风西风,还是南风北风,都不能把它吹倒,不能让它屈服。 [作者简介] 郑燮(音谢)(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兴化(今江苏省兴化县)人,清代著名书画家。

    明 于谦 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作者背景

    郑燮(1693-1765),清代书画家、诗人。字克柔,号板桥,清乾隆年间的进士,兴化(今江苏兴化)人。诗风质朴泼辣,在画坛上也是独树一帜,称其为“扬州八怪”之一。

    注词释义

    立根:扎根、生根。

    原:本来。

    破岩:破裂的岩石缝隙。

    磨:折磨,挫折。

    击:打击。

    坚劲:坚韧、刚劲。

    任:任凭。

    尔:你。

    古诗今译

    咬住了青山就决不肯放松,根须已经深扎在岩石之中。历经千万次磨炼更加坚韧,任凭你东西南北来的狂风。

    名句赏析

    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佳。既是赞美了岩竹的题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风神;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她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长就了一身特别挺拔的丰姿,决不惧怕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郑燮不但咏竹诗美,而且画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用他的话说是“画竹子以慰天下劳人”。所以这首诗表面上写竹,其实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岩竹一样刚强勇敢。

    竹石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注释] 1. 《竹石》是一首题画诗。

    2. 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不松口一样。 3. 磨:折磨。

    坚劲:坚定强劲。 4. 尔:那。

    这句意思说:随那东南西北风猛刮,也吹不倒它。 [解说] 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题画诗。

    首二句说竹子扎根破岩中,基础牢固。次二句说任凭各方来的风猛刮,竹石受到多大的磨折击打,它们仍然坚定强劲。

    作者在赞美竹石的这种坚定顽强精神中,隐寓了自己风骨的强劲。“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常被用来形容革命者在斗争中的坚定立场和受到敌人打击决不动摇的品格。

    [作者简介] 郑燮(音谢)(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兴化(今江苏省兴化县)人,清代著名书画家。

    咏竹 (齐.谢眺)

    窗前一丛竹,清翠独言奇。

    南条交北叶,新笋杂故枝。

    月光疏已密,风声起复垂。

    青扈飞不碍,黄口独相窥。

    但恨从风箨,根株长相离。

    竹 (梁.刘孝先)

    竹生空野外,梢云耸百寻。

    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

    耻染湘妃泪,羞入上宫琴。

    谁人制长笛,当为吐龙吟。

    赋得阶前嫩竹 (陈 . 张正见)

    翠云梢云自结丛,轻花嫩笋欲凌空。

    砌曲横枝屡解箨,阶来疏叶强来风。

    欲知抱节成龙处,当于山路葛陂中。

    咏竹 (唐.李峤)

    高簳楚江濆,婵娟含曙气。

    白花摇风影,青节动龙文。

    叶扫东南日,枝捎西北云。

    谁知湘水上,流泪独思君。

    郡斋左偏栽竹百余诗 (唐 . 令狐楚)

[阅读全文]...
  • 写竹子的古诗句

  • 竹子
  •   1、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2、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 李峤《风》

      3、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4、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 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5、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 李贺《李凭箜篌引》

      6、 林断山明竹隐墙。 —— 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7、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 高骈《对雪》

      8、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 吴均《山中杂诗》

      9、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 杜牧《题扬州禅智寺》

      10、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11、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 张舜民《村居·水绕陂田竹绕篱》

      12、 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 —— 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

      13、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 郑燮《新竹》

      14、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 郑燮《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丞括》

      15、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 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16、 夜深风竹敲秋韵。 —— 欧阳修《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

      17、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 白居易《夜雪》

      18、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 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19、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 柳宗元《渔翁》

      20、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 卓文君《白头吟》

      21、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2、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

      23、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 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1、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2、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 李峤《风》

      3、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4、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 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5、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 李贺《李凭箜篌引》

      6、 林断山明竹隐墙。 —— 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7、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 高骈《对雪》

      8、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 吴均《山中杂诗》

      9、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 杜牧《题扬州禅智寺》

      10、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11、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 张舜民《村居·水绕陂田竹绕篱》

      12、 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 —— 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

      13、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 郑燮《新竹》

      14、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 郑燮《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丞括》

      15、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 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16、 夜深风竹敲秋韵。 —— 欧阳修《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

      17、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 白居易《夜雪》

      18、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 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19、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 柳宗元《渔翁》

      20、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 卓文君《白头吟》

      21、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2、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

      23、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 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阅读全文]...
  • 竹石拼音版古诗译文(竹石原文赏析及诗意概括)

  • 诗意
  • [清代]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yán)中。

    紧紧咬住青山毫不放松,原来是由于根深深的扎在了岩石缝隙中。

    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立根:扎根,生根。原:本来,原本,原来。破岩:裂开的山岩,即岩石的缝隙。

    千磨万击还坚劲(jìng),任尔东西南北风。

    历经无数的磨难和打击身骨仍然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

    磨:折磨,挫折,磨炼。击:打击。坚劲:坚强有力。任:任凭,无论,不管。尔:你。

    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 。是一首赞美岩竹的题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

    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神韵和它顽强的生命力;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它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才长就了一身英俊挺拔的身姿,而且从来不畏惧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的击打。郑燮不但写咏竹诗美,而且画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在他笔下的竹子竹竿很细,竹叶着色不多,却青翠欲滴,并全用水墨,更显得高标挺立,特立独行。所以这首诗表面上是写竹,实际上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刚正不阿、坚强不屈的性格,决不向任何*势力低头的高风傲骨。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在石缝中的竹子一样刚强勇敢,体现了*的情怀。

    这首诗里竹有个特点,它不是孤立的竹,也不是静止的竹,而是岩竹,是风竹。在作者郑板桥的诗画中,竹往往是高尚品行和顽强意志的象征,而风则往往是恶势力的代表。诗人用”千”、“万”两字写出了竹子那种坚韧无畏、从容自信的神态,可以说全诗的意境至此顿然而出。这时挺立在我们面前的已不再是几杆普通的竹子了,我们感受到的已是一种顽强不息的生命力,一种坚韧不拔的意志力,而这一切又都蕴涵在那萧萧风竹之中。

    这首诗的语言简易明快,却又执著有力,具体生动地描述了竹子生在恶劣环境下,长在危难中,而又自由自在、坚定乐观的性格。竹子在破碎的岩石中扎根,经受风吹雨打,但它就是“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个“咬”字,写出了竹子顽强的生命力和坚定的信念。最后一句中的一个“任”字,又写出了竹子无所畏惧、慷慨潇洒、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总体描写了竹子、以及作者的高风亮节。

[阅读全文]...
  • 关于竹子的古诗_竹子的诗句古诗

  • 竹子,经典
  •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绝句古诗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时时温*,“励志的句子”为您收集《关于竹子的古诗》,整理经典的古诗绝句。

    关于竹子的古诗

    1、《于潜僧绿筠轩》

    宋苏轼

    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2、《书舍竹》

    宋蔡确

    窗前翠竹三竿,萧洒风吹满院寒。

    3、《员当谷》

    宋苏辙

    谁言使君贫,已用谷量竹。

    4、《和师厚栽竹》

    宋黄庭坚

    大隐在城市,此君真友生。

    5、《新竹》

    宋惠洪

    琅干数本倚墙阴,新笋均条忽作林。

    6、《种竹子题爱心亭》

    宋范成大

    洒扫宣华舍此君,烟中月下绿生尘。

    7、《新竹》

    宋朱熹

    春雷殷岩际,幽草齐发生。

    8、《云溪观竹戏书二绝句》

    宋陆游

    气盖冰霜劲有余,江边见此列仙癯。

    9、《新竹》

    宋杨万里

    青士何年入大荒,羽仪禁者立如墙。

    10、《移竹》

    宋辛弃疾

    每因种树悲年事,待看成阴是几时。

    11、《种竹》

    宋刘克庄

    借居未定先栽竹,为爱疏声与薄阴。

    12、《龚*甫森玉轩》

    元孟宗献

    古人借宅亦种竹,大似饕奇心未足。

    13、《义师院丛竹》

    金郭长倩

    南轩移自处西坛,瘦玉亭亭十数竿。

    14、《题崞县郝子玉此君轩》

    现代毛瑞卿

    桂林名姓一枝新,万竹青青德有邻。

    15、《高竹临水上》

    元虞集

    高竹临水上,幽花在崖阴。

    16、《寒竹篇》

    元傅若金

    寒竹依涧阿,石生何磊磊。

    17、《徐竹隐》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古诗竹石诗句的图片 - 句子

古诗竹石诗句的图片 - 语录

古诗竹石诗句的图片 - 说说

古诗竹石诗句的图片 - 名言

古诗竹石诗句的图片 - 诗词

古诗竹石诗句的图片 - 祝福

古诗竹石诗句的图片 - 心语

推荐词条

我喜欢的古诗江雪 蝉这首古诗的寓意 描写自然风光的长篇古诗 有关知识的名言和古诗 关于云的成语和古诗 类似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古诗 题目带有送字的古诗名 古诗词有关的论文题目 古诗八齐带拼音的 世界上最难的古诗问题 教师应背诵的古诗词汇编 古诗称赞花的 作业帮里的背古诗在哪里 古诗池上的全诗 家的味道古诗 描写梅花的古诗有解析 很少有人听过的古诗词 置身事外的古诗 去拼搏去奋斗的古诗词 借动物抒情的古诗 形容四川的古诗天府之国 人民日报提出的古诗 包含遣的七绝古诗 关于与秋天的古诗词 出现最早的古诗 与古诗将时酒有关的故事 两首风的古诗 古诗词的我的表述 父母之爱的名言古诗词 缝衣的古诗 搜集有关友情的古诗

随机推荐